高中数学论文

时间:2023-05-04 08:02:16 数学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中数学论文(共14篇)由网友“丫丫怪”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中数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数学论文

篇1:高中数学论文

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性

数学知识有高度抽象性的特点,这种抽象性体现在高中数学课本的所有数学知识领域中。比如高中数学课本中讨论的立体几何知识,它的抽象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象的抽象性,对象的抽象性是指它讨论的对象不是一件具体的事物,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它讨论的正方体,不是指哪一件正方体的事物,而是指一切正方体的事物。问题的抽象性,如它讨论直线与立体的关系,通常不是将具体的现象放到人们面前的,它需要人们自己去想像,在解决几何问题的时候,人们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添加辅助线、延长线等。方法的抽象性,方法的抽象性体现在人们要研究一个事物时,有时不会使用具象化的方法讨论,而用抽象性的方式去讨论,如人们讨论角的问题时,有时不再用几何的方法去讨论,而是用函数的方法去讨论。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在高中数学中体现得尤其明显,高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就要培养学生用抽象性的思维去思考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圆与方程》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习题1:如果圆O1与圆O2的半径为1,且O1O2=4,过动点P分别作两圆的切线PM、PN,点M与N均为切线的切点,使PM=槡2PN,请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用该坐标系说明动点P的'轨迹方程。教师可以通过这一题的图像、坐标、方程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用抽象的数学思想讨论数学问题。

二、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谈到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多教师会感到很疑惑,这些数学教师认为只要是理科知识,都有很强的系统性,为什么单独强调数学知识的规律性呢?这是由于其他理科知识的系统性存在一个领域中,它的系统性不涉及另一个领域。以物理知识为例,力学知识是物理学一个重要的领域,然而它与电磁学几乎没有关系,虽然它们同是物理,然而它们几乎可以完全分成两个领域来讨论。可是数学知识不同,高中数学的知识分为函数、几何、统计三个部分,这三个数学领域彼此有很强的联系,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时,需要从解析几何的角度讨论函数;学生学习统计知识时,又要常常运用到函数知识。如果学生不能以系统性的思路看待数学问题,高中学生将不能学好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理解高中知识的系统性,高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建立数学知识系统。依然以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圆与方程》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套圆以方程的关系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看到圆在坐标位置上的方程表达系统,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张系统表分析圆与方程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且让学生分析方程表达的规律,当学生能够理解到这套数学表达规律之后,学生以后应用该领域相关的数学知识时,就不会犯下数学概念错误,更不会记不住相关的公式。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到高中数学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自己建立一套完整的数学知识系统,学生只有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才能学好高中数学知识。

三、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如果觉得自己学的数学知识没有实际的用处,自己是为了应付考试才不得不学习数学知识的,那么他们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有积极性。而数学知识本身是极具实用性的。比如人们在讨论物理问题、化学问题时,常常要结合数学公式去考虑问题。人们在研究生物等领域,作科学统计的时候,也会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时,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或专业的科学领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学生了解到以后研究各类领域的知识都要应用到数学知识时,就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到很多物理问题都需要借助数学知识来解决。比如物理的力学的计算问题会涉及方程的计算;物理的电磁学问题会涉及函数的计算等。当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有很强的应用性,学好数学知识能为学好其他知识打基础时,学生就会愿意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教师如果引导知识学生把学习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就会提高。

四、结束语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系统性、应用性的特点,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的特点宏观的看待数学知识,学生将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以后他们能从数学科学的高度研究数学知识,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教学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

篇2:高中数学论文立体几何

摘要:立体几何是研究空间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学好立体几何应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关键词:立体几何;作图;语言互译

一、立体几何入门从作图开始

空间图形是立体几何特有的一种语言形式,因为很多时候,看题目里的文字,感到模模糊糊,画个图一看,就清清楚楚了。

在初中学平面几何时,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思维定势”,结果对于立体几何图形也往往不加分析地从平面几何的角度来理解空间图形问题,常把空间图形看成平面图形,以至于妨碍三维空间的建立。必须下大力气,尽快打破平面图形的思维习惯,逐渐熟悉根据纸上画的图形而想象出物体在空间的真实形状。反过来,又能逐步学会将空间的三维物体用线条直观地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来。

为此,可采用实物,多角度地“写生”,多画图,才能从中悟出空间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差异和联系,更合理地画出空间图形。例如,可以对长方体进行观察,摆出不同的位置,从各种角度画出图形,看从哪些角度画出的图形更有立体感;又如,三个面在空间中相交的各种情况,是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可以用硬纸片做模型,摆出各种不同情况的空间位置,逐一画图联系,打好绘制基本图形的功底。

二、分清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联系与区别

立体几何与平面几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立体几何中的许多定理、公式和法则都是平面几何定理、公式和法则的推广,处理某些问题的方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两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有时平面几何知识的局限性会对立体几何学习产生一些干扰阻碍作用,如果仅凭平面几何中的经验,把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套用到空间中,就会产生错误。因此,在解题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平面几何结论都可以推广到空间,必须在证明所研究的图形是平面图形之后,才能引用平面几何的结论。

三、三种语言互译十分必要

立体几何中每个符合都有其固定的意义和用法,如果不明确它们的意义和使用范围,就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要提高立体几何的表达能力,应注意将所学的定义、公理、定理、命题等文字表达的语言译成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这样能提高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定理等大多数是用文字语言表达的,在解题时就需要把它们译成符号语言。解题中的分析过程一般用文字语言思考,但解题过程必须用符号语言才能简捷、准确地表达。与此同时,由于把文字语言译成符号语言后,形式上得到了简化,原问题也就变得抽象了。因为符号语言和直观图形有很大的差异,实际上直观的图形语言才是立体几何最本质的东西,所以,要想把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有机结合,离开图形语言这座桥梁是行不通的。将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或者将符号语言翻译成文字语言,都要借助于图形语言思考定位。由此可见,图形语言对于立体几何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这三种语言之间的关系是:文字语言图像语言符号语言。也就是说,在将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互译的过程中就已包含了文字语言与图形语言的互译,以及图形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译。

篇3:高中数学论文立体几何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立体几何》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教学中的难点。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这门课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而且学习起来还会心情愉快,能够做到全神贯注,长期坚持从而形成一种终身的学习习惯。另外,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之前,对立体几何普遍有一种畏惧心理。

所以立体几何的第一堂课是否能抓住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非常关键。

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学生由于受学平面几何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学习立体几何时,要建立起空间概念,有一定的困难,只有尽早解决这个问题。才能学好立体几何。

1.识图与画图

在开始学习立体几何时,要让学生特别注意空间图形在平面内的画法,切不可把虚线再当作平面图形中的辅助线,要把平面图形中的角、线段与空间实例相对照。

2.亲自动手,制作模型

在解决有些问题时,可以把某些元素用实物来表示。对于一些折叠图形问题,学生不妨动手自己折一折,观察分析位置关系的变化,这样就容易看清元素间的位置关系。

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的能力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是重要的数学能力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数学能力。它强调对图形的认识、理解和应用,既会用图形表现空间形体,又会由图形想象出直观的形象,立体几何承担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独特功能。

1.教会学生看空间几何体

立体几何的概念教学要从实例引入,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来抓住它们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数学概念。

2.重视画图基本功的训练

画出正确图形,是学生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画图基本功的训练,应贯穿在立体几何教学的全过程。

(1)教师利用教具、实物,让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出概念后,然后画出相应概念的直观图。

(2)边说边画,让学生看到教师画图的过程,或者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与教师同步绘制,那种把图形事先画在小黑板上的作法,在教学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不宜使用的。

(3)让学生把教材中的示范图形,储存在头脑中。

四、证明题的证题思路

立体几何中,证明题占有很大的比例,即使在计算题中,也需要先通过证明以确定元素间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进行计算。所以尽快找到证题思路,是解决立体几何题的关键。

1.掌握证题必备的知识

首先掌握线线、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本身,对定理本身揭示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能熟练画出图形及写出定理的题设、结论。在这些基础上,还应掌握定理的结构及内在的联系。

2.分析证题思路的“十二字令:看结论、想判定;看条件,定取舍”

看结论:指的是命题欲证结论是哪一种结论,是线线平行还是线面垂直。

想判定:指的是依据结论,思考证明该结论的方法有哪些。

看条件,定取舍:指的是证明结论的方法有多种,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条件来决定选用何种判定定理或性质定理。

3.走好证题起始第一步

一个复杂的命题,其证明过程一般要经过从低维到高维的渐进过程。即从线线关系推证出线面关系,再从线面关系推出面面关系。

五、坚持转化思想

最明显的是空间的三种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度量,都是转化为平面几何中的角来解决。另外,定理的构成明显地显示出“低维”与“高维”、“简单”与“复杂”的转化。如判定定理的构成,遵循线线到线面再到面面的原则。逐步从简到繁,而性质定理的构成,则遵循面面到线面再到线线的原则,它显示出在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它的局部与个体。

高中数学论文立体几何篇三:立体几何教学中数学思想的培养

摘 要:本文结合具体例子,从转化思想、分类思想、割补思想三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数学思想的方法。

关键词:立体几何;数学思想;转化;分类;割补

数学教学中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传统教学重“明”轻“暗”,即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数学思想的培养。这种教学上的弊端,致使学生听得懂做不出,这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尤为明显,所以在立体几何教学中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是突破学习障碍的关键,笔者认为立体几何教学中应着重注意渗透以下几种数学思想。

一、转化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渗透分类思想,不但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还可提高学生周密地思考问题、完整地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割补思想

割补思想是立体几何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求解几何体体积问题时应用更为广泛。割补法重在割与补,恰当地割补空间图形往往使问题明朗化,化繁为简、化暗为明、化难为易,尤其遇有运用常规思考方法不易达到目的的题目,割补法往往显示出独到的功效。

割补方法是很简单、很直观的思想方法,但作用很大。教学中渗透割补思想,既可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也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将不可知的数学问题分割成具体简单的问题。

数学教学中,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注意渗透数学思想,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都是大有益处的。

篇4:高中数学论文--教改

高中数学论文--有关教改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青岛第二十五中学     张永泉

一、 问题的提出: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高中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并试用几年了。它那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博得了教师们的好评。但在高考选拔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也有很多教师无视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在教法、学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甚至只是浏览一下新教材中删除、补充了哪些内容,然后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轻车熟路的灌输,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 充分利用新教材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现在,我们所说的课程已经不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且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因此,教材改革只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是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进行教法、学法的改革。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新编教材得不到充分利用,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因此,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持久、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的好坏关系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成败。

三、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很多特点更适合实施素质教育

现在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和新教学大纲,在两省一市试验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它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具有许多适合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a) 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教材打破了原来分科安排内容(分为代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编写体系;安排知识顺序时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展开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

b)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突出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在讲知识内容的同时注意对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提炼总结,使之能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们发挥指导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内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c) 采用实际问题引入,强调数学应用意识

新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d)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增加“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数学学习从教室走向了社会,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四、 如何挖掘新教材的教育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的一点体会:

a) 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

(1) 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

(2)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

(3) 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在课堂阅读的同时,我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有些学生总是比我的教学进度提前一章的内容,并把问我尚未讲过的问题作为一种兴趣、乐趣,甚至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竞争。通过鼓励学生阅读教材、提前预习,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原来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飞速的'提高。

b)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当然,如果你把这些素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效果就会更好。

例如:我在讲解三角函数中《函数 的图像》这节课时,就是利用课后习题中求弹簧振子的振幅、周期、频率这个题目引入本节课,把它做成一个FLASH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把学生的学置于问题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教学活动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知识通过情感功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节课详细内容限于篇幅不再赘述,该课件荣获青岛市课件比赛一等奖,已经上传到k12网站)

c) 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例如:在讲高中新教材 &4。11节《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时,我做过这样一个可控性对比试验:

在我所教的两个平行班级中,其中一个班级直接告诉这种题目的求解方法,并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先求在第一象限的正角 ,然后判断:若所求角在第二象限,则为 ;若所求角在第三象限,则为 ;若所求角在第四象限,则为 。在做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非常顺利,即便是学习比较差的同学也能掌握规律,迅速得出正确答案。而另一班级,在其他条件均未改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所学知识,通过正弦函数的图像得出结论,在这一活动中,很多学生感到困难。在作课后练习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才得出结果,而且只做了三道题就到了下课时间,远未完成本节课的要求。但一周以后我重新拿出这节课的一道题目,第一个班级中只有几个善于复习的同学记住了规律,做出了题目,而第二个班级有一半多的同学做出了此题。一个月后,把这道题稍加深化重新考察,第一个班级中已经没有同学会作这道题了,而第二个班级中仍有很多同学能够做出。可见,通过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获得各种能力的过程。

当然强调探索过程,也要处理好时间问题,因为强调探索过程,也就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新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期效应”,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d) 利用“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设置的,它是我国教材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但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也是最容易被教师遗忘的角落。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这一部分内容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星期天、寒暑假,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就做好自己假期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并安排课时进行交流,论证计划的可实施性。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学生写出了一些比较象样的学习报告、小论文等。

为了不削弱这部分内容,我把这一研究思想方法运用到平时作业的布置上,例如:找出求定义域的不同题型并解答;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游戏上,而应该深入到我们教学工作的实际中,真正做到通过课程改革引发实际教育教学中思想、观念、方法等的改变,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i. 饶汉昌 的《高中数学新教材体系问题研究》

ii. 谌业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念》

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单 位:青岛第二十五中学

作 者:张 永 泉

、4

篇5:浅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论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是高中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兴趣的提高,能力的改变。”高中阶段的数学,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和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必要基础。

那么,从初中升入高中以后的学生如何学好数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坚韧的意志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爱因斯坦说过:“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困难不是我们的仇敌,而是我们的恩人,困难到来,可以锻炼我们克服困难的种种能力。其实,大自然往往给人一份困难时,同时也给人添加一分智力。唯有失败和困难才能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变为无敌。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样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为主动,成绩才能稳中有进。

二、掌握学习方法

1、积极主动地学习。初中数学课堂容量小,知识简单,教师讲课速度慢,争取让学生在课堂把所有知识都完全掌握,课下再做大量的习题,基本上就能完全理解。而高中则不一样课,容量大,学的课程多,学生自习少,做题时间就少,要靠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把知识完全理解和掌握。

2、掌握学习主动权。课前预习,了解教师要上课的内容,知道哪是重点哪是难点,不要有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专心听课,听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重点的地方一定要迅速地拿出笔记做好记录,掌握学习方法。课上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课下一定要问个究竟,直到弄懂为止,教师最喜欢“不问明白誓不罢休”的性格了。课后先不要急于做题而是把笔记、课本上的知识点先整理好,该记的内容一定把它背熟。这样才会提高写作业的速度,而且写作业时不要和同学探讨式的写,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实在不能解决的再和同学、教师研究,怎么做,为什么这么想,弄清来龙去脉,直到把这个知识点弄会。当教师讲解作业和习题时要要认真听,即使这个题会做,也要认真听,可能教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和你的不一样。而且每个同学还要有个错题本,习题课后要整理错题,用记号笔做特殊标记,善于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重视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础知识是我们手中有力的工具,没有工具我们不能做任何事情。我们要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因为任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都离不开基础,万变不离其宗,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要认真演算书写。

4、学会总结归纳。抽象概括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一节、一部分或一章内容学完之后,对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可从数学思想上分类、从解题方法上归类、还可从知识应用上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5、注重计算的准确性。无论是作业还是测验,都应把解题思路和计算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只有正确的思路,计算不过关的话,考试的时候得不了高分的。应该双管齐下,这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问题。

三、培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与“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学习兴趣,“兴趣”和信心是学好数学的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我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学起来轻松自如,心情舒畅,成绩也满意。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同学,为了解答一道数学习题而废寝忘食。同样对于感兴趣的事情,会有无限的热情和巨大的干劲,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它。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可见培养兴趣是何等的重要。

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同样靠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在学习数学时要克服只为高考而学数学的功利思想,从数学的功效和作用、数学对人的发展和生活需要中,高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比如喜欢几何,可以多做这方面的题目,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来带动其他章节的学习,从而培养对学数学的兴趣。

四、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自我评判能力、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七大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数学学习环境中得到不同的`培养。学生对于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些典型习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才能相互促进;要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做到一题多解。特别是,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会精心设计“智力课”和“智力问题”,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采用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全身心投入、全方位的智力参与,最终达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以至于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篇6:浅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论文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由于不少同学进进高中之后很不适应,非凡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碰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为此以下就怎样学好高中数学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要改变学习观念

初中阶段,非凡是初中三年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使你的成绩有明显的进步,这是由于初中数学知知趣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把握,通过反复练习,进步了熟练程度,即可进步成绩,既使是这样,对有些新题目理解得不够深刻甚至是不理解的。例如在初中问|a|=2时,a即是什么,在中考中错的人极少,然而进进高中后,老师问,假如|a|=2,且a<0,那么a即是什么,既使是重点学校的学生也会有一些同学尽不思考地回答摘要:a=2。就足以说明这个新题目了。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探究。

二、进步上课听课的效率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进步听课效率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摘要:

1、课前预习能进步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碰到的没有把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进步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进步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

首先应做好课前的物质预备和精神预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上课前也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看小书、下棋、打牌、激烈争论等。以免上课后还喘嘘嘘,或不能平静下来。

其次就是听课要聚精会神。聚精会神就是全身心地投进课堂学习,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3、非凡注重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经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回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把握好思维逻辑

要认真把握好思维逻辑,分析新题目的思路和解决新题目的思想方法,坚持下往,就一定能举一反三,进步思维和解决新题目的能力。

三、做好温习和总结工作

1、做好及时的温习

课完课确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温习。温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温习摘要:先把书,笔记合起往返忆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例题摘要:分析新题目的思路、方法等(也可边想边在草稿本上写一写)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和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使得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就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进步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办法。

2、做好单元温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应进行阶段温习,温习方法也同及时温习一样,采取回忆式温习,而后和书、笔记相对照,使其内容完善,而后应做好单元小节。

3、做好单元小结

单元小结内容应包括以下部分摘要:

(1)本单元(章)的知识网络; (2)本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以典型例题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3)自我心得摘要:对本章内,自己做错的典型新题目应有记载,分析其原因及正确答案,应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新题目,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四、有关做练习题量的新题目

有不少同学把进步数学成绩的希看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我以为这是不妥当的,我以为“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把握得很好。假如你把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正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尤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想,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和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和解法,在解其它新题目时,是否也用到过,把它们联系起来,你就会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是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将大大有利于你今后的学习。当然没有一定量(老师布置的作业量)的练习就不能形成技能,也是不行的。

最后想说的是摘要:“喜好”和信心是学好数学的最好的老师。这里说的“喜好”没有将来往探究数学,做数学家的意思,而主要指的是不烦感,不要当做负担。“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只要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你就会有无穷的气力,并逐步对数学感到喜好。有了一定的喜好,随之信心就会增强,也就不会由于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泄气,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你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你也就会越来越熟悉到“喜好”和信心是你学习中的最好的老师。

篇7:浅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论文

【摘要】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明显的差异,只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学好高中数学。

【关键词】差异 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高中后,每一次考试就是一次打击,成绩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加上这些同学不了解数学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学习成绩整体滑坡。

1、认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1、1 知识差异。初中数学知识浅、简单、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强化与完善。

1、2 语言抽象化。初中数学在语言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如集合符号、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1、3 思维方法改变。初中阶段,数学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知识连贯性和系统性强,对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4 知识容量大。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少,课时充足,其知识容量较小;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而课时相对减少,知识容量增大,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

2、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高中学生不是想学就能学好,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2、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1、1 课前预习,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产生好奇心,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从而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2、1、2 课上专心听讲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一方面专心听重点难点,解决预习中的疑问;另一方面要加强训练,把知识初步掌握。同时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但不要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2、1、3 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一环。只有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驾驭全局。

2、2 正确的学习态度。数学是一门综合能力较强的、比较枯燥的学科,需要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决定一切,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就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中起到主动作用,而老师只能起到引导作用。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最佳学习方法。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总之,要想学好高中数学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篇8:数学论文

摘要: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突出其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练习;设计

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如何体现它的效果,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呢?

1、提倡开放课堂,倡导练习的“百家争鸣”

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因其特点,开放性练习情节更富有挑战意味,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鉴于此,它的设计一要适合学生的思维特点,二要能具有让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根本目的是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服务,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2、学科整合,不拘一格,步入练习的“你中有我”

数学是整合性的而非分科的;是具体的、原汁原味的,而非抽象的、分类的;是广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强数学练习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内容与内容、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练习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3、提倡自主,突出练习的“民主自由”

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作为练习设计的策划者,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做自己的“练习”。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承受,因此,练习设计须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做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性,承认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4、加强实践,跳出练习的“纸上谈兵”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我布置学生去观察学校内纪念亭的六根柱子,看清涂漆的是圆柱的哪一面;学习《统计》后让学生统计学校门前的公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同时渗透安全教育;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量一量篮球场中的争球圈一周的长度,从中感觉圆周长的概念……这样的'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总之,新课标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新课标下数学练习的设计,应是集生活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文字于一体,反映现代技术、现代文明和现代教育观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关注的是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篇9:数学论文

[摘要]文章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进行探讨。文章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开展积极评价,让学生善于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育 教学氛围 主体作用 积极评价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挖掘教材的多解因素,要勤于钻研,吃透教材,鼓励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多侧面、多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上做到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我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将自己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和学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将所有人的身高记录起来,然后每个小组进行,看看谁最高,高多少,当时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就抓住时机,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引入课文内容、讲解课文内容、练习课文内容,学生也就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接受了新知识。

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思维过程中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多启发、多引导,给学生以创新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训练,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时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培养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独创性。

基础知识与智力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好学生思维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应立足课堂,更新教育观念,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把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定律等内容学懂、学实、学好、学活。

动手操作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乏味的内容生动化、趣味化,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地探索数学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操作过程,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建立表象,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比较深刻地理解知识。如小学六年级学完圆柱体、圆锥体的计算后,为进一步细致探究圆柱、圆锥在不等底而等高等体及不等高而等底等体的几种情况下二者的关系,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做圆柱、圆锥的学具,并设置如下习题: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底面积是9平方厘米,求高?

(2)把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多少倍?

(3)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底面积相等且体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4分米,圆锥的高是多少?

(4)一个圆柱体与一个圆锥体高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锥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好奇好胜的学生会用渴求知识而又疑惑的目光审题。教师就可抓住时机给予点拔,通过学生自带的学具:圆锥、圆柱、沙子、大米、大豆等演示和动手操作,装一装、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试一试、议一议,找出二者之间的规律以及解这种题的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就可以对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已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并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

篇10:数学论文

论文摘要: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养成教育

论文关键词:

数学教学养成教育

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行为习惯。”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最佳时期,儿童的行为习惯在这一时期基本成型。要使儿童把班集体的行为准则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主要依靠两种力量:一是关爱,二是习惯。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间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的交流互动过程。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他们往往会欣然接受教师的建议,并自觉遵守教师提出的各项规定。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是情绪化的学习者,任何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多么糟糕)都有被别人关爱和尊重的需要。这种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以养成。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这样的信息给他们:老师是喜欢你们的,老师渴望见到每一个人的进步。

他们学习中一点小小的进步,我都会给以认真而诚恳的肯定并加以鼓励。提起学生王佰祥,教过他的老师都直摇头,说他作业拖拉,字迹潦草,成绩落后,喜欢打闹,“朽木不可雕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的作业一反常态,字迹认真工整。问他原因,他低声说:“我也想得个大拇指。”原来是我最近实行的奖励方式(测验中满分奖励一个大拇指,基础知识没疏漏奖两朵小红花,出错不严重的奖一朵小红花)激发了他的上进心。

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在班上大加表扬。几周后,奇迹出现了,他不仅作业认真按时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学打闹了,数学单元小测验得到了两朵小红花,之后我不失时机地连续表扬鼓励,并亲自向家长打电话报喜,从此,王伯祥变了。

二、提高学生自制能力,培养会听课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力还比较薄弱,情绪稳定性较差,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坚定性。他们在课堂上最常犯的错误是:思想开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课乱说话,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发言,有时还讥笑挖苦同学的错误;有小动作,听课时手中也不停下,玩铅笔,橡皮,纸团等。针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①建立正确的班级舆论。召开了主题为“应该怎样上好数学课”的班会,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出谋献策,热情很高。以后谁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乱说话,都会遭到同学们的责备。学生的听课效率提高了很多。

②建立友好互助小组。将学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组,每四人中选出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担任小组长。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题的批阅和纠错。

③建立适合本班班情的班级规则,赏罚分明。这需要教师抛开成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问题时要做到公平公正。

④放手课堂,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学观察物体时,有这样一道题:星期天,小明,小东,小芳到小丽家做客,小丽用茶来招待客人,(图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丽在前,小东在后环方桌而坐,茶壶在桌中间。)

请你指出四幅茶壶图分别是哪位同学看到的?其中前后两个方位的辨别是个难点,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课堂上我将一个带把的杯子放在讲桌上,找两个学生分别趴在讲桌的前后两边,根据自己看到的先画了两幅图,然后把自己画的图贴在黑板上,图中杯子把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一个抽象的问题随着这两幅图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全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学厘米和米时,我让他们用学生尺量书的长、宽、高,量手掌宽,两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开两臂量两手指间距离,量黑板等。

在动手操作中同学之间的感情增进了,互相讥笑的现象少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仔细计算,认真检查的习惯。

提高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做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培养他们认真检查的习惯。在教二年级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时,计算过程讲解很透彻,学生也已经掌握计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练习,但出错率仍很高。该如何帮助学生避免计算中的失误呢?

篇11:数学论文

摘要:数学课也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从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看,它包含了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会面临困难;在教育中就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包含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数学阅读理解;数学文本;知识建构;元知训练等

阅读理解不旦是语文课要解决的学习任务,数学课也经常存在阅读理解的问题,在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在数学中不光有数字运算,还有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而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本文将讨论数学阅读理解的内涵及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教育对策等问题。

一、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阅读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小学数学也涉及文本的问题,如应用题、文字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目前,我们教师也意识到小学生阅读跟数学技能的水平很不对称。有的学生面对文字题、应用题时就“傻眼”了,难以应对。例如当学生直接计算两个数字的积或者商时,他们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然而,把这两个数字放在文字题中时,他们就不知道是应该求积还是求商。事实上,很多学生对数学中的基本语言甚至关于解题要求都不能准确理解。如:“请问小明最少要看多少页才能超过小华?”有许多学生就不能正确理解问句中的关系词“最少……才能超过”。很显然,数学文本理解能力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数学潜能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运用能力,就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数学文本。

数学阅读理解有着自己的特殊性。数学中的语言总是非常简洁,一些数学概念、数量关系通常是隐藏的,含蓄的。小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常用到“加法”方式,要通过自己的数学知识,补足或扩展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和意义,才能充分理解。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比较”关系,即根据“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计算出第二车间的个数,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列式有200+4=204.200-4=196和200+4+200=404。这些学生将其中的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了,从而导致理解错误。因此,在数学活动指导中应该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过程理解

小学数学文本由数学语言、词汇以及以非常简洁的形式符号组成,小学数学文本理解过程至少有四个层次:

第一、正确理解词汇和符号。小学数学应用题常常用一些词汇来表述,这些词汇有些是数学中的专门术语,有些则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因此,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词汇的内涵是正确理解问题的前提。对于数学术语的理解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而那些来自生活中的常用语的概念来说,放在数学中就有了新的内涵,即由“日常概念”变成了“科学概念”。然而小学生却往往不去注意两者之间的差别而误解其意义。例如:“垂直”在日常语言中最基本的含义可能是指与水平或地面垂直,于是有的学生以为在数学中也应该这样理解“垂直”的含义,这显然没有抓住“垂直”作为科学概念时的内涵。小学生对这些符号的掌握必须是准确的,并且达到自动化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二、正确解决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

在实践活动中,用词汇表示概念与用符号来表示概念之间需要相互翻译。如在解决应用题时,需要用文字表述列出算式,也可以根据算式来编应用题,这样就涉及到了词汇和符号之间的互译问题。目前小学生在这方面常常面临许多困难。

第三、在应用题、用符号表示的数学方程表达式中,也涉及到理解符号关系和数量关系的问题。如在四则运算中,同时出现了加、除、括号等,这就必须理解这些符号的关系,才能确定计算的顺序。

第四、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阅读理解最终还是要构建合适的问题模型。在词汇、符号、语法结构的水平上去理解问题的文本都是必要的步骤,最终还是要形成一个合适的问题模型才能解决它。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常常有某些信息的缺口,而且在问题的给定条件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总是包含了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将已有的概念性知识、理解方法和策略方面的程序性知识联系起来,来弥补这种缺口的差异,形成关于问题的内在表征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理解中面临的任务以及困难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根据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对策。

1.在数学理解的不同步骤上加以训练。

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有不同的层次,因此,在实践中每个学生的数学阅读困难也是不一样的,要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小学生理解的困难可能是不能理解数学术语和符号或者不知道将两者互译,还有可能是不善于理解数学的“语法结构”等。

对策:对不能理解词汇和符号进行互译的学生,指导过程中要训练他们用多种方式理解和处理同一个数学主题。如:可采用根据一个应用题文本列出几个算式;或者反过来,根据一个算式编出多种数量关系结构或类型不同的应用题。对于不善于区分不同数量关系的学生,可以让学生根据其中包含的集合关系(算术应用题中的组合问题、比较问题、变换问题)的数学题进行分类;也可采用一些“完形填空”的方法来训练学生对数学表达方式的敏感性。总之,要根据学生在每个数学阅读层次上面临的具体困难,加以适当的训练。

2.指导学生构建“活的”、结构化知识。

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在实践活动中小学生对数学文本的理解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如下原因:缺乏用于解释文本信息的足够的已有知识;学生已有的知识虽然很充分,但不知道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与问题情景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理解与题目表达的含义不一致。

对策:根据以上原因,在实践指导中要发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形成有结构的知识体系。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画“概念”和“概念网络结构”的方法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组织化,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条件性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如:老师不仅要讲解一道题目的计算方法,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些方法等,这样知识才能变成“活的”、可用的知识。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生活经验,可以为问题解决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如:学生对银行所使用的“利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在课堂上遇到类似问题可能就更容易应对。

3.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适当的元认知训练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问题或文本时,其认识活动不仅是指向外在问题文本,还指向自己的认识活动为对象的认识,就是“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活动的认知。在对数学问题理解过程中的元认识活动包括很多内容,如事先计划预测结果、时间分配、自我控制、自我质疑、自我评价等,从以往的实践证明,许多学生不善于理解数学文本,可能是因为元认知能力的缺乏造成的。

对策:提高数学阅读理解中的元认知能力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通过数学习作训练学生的元认知。Fuentes认为:在目前,小学生都是学习现成的数学教本,解决教师或书本上提供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把这些工作部分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如让学生学习编写数学练习题并给出答案,这样他们就要斟酌如何表述问题,如何调整自己的思路,让别人明白,从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加强口头解题的思维训练,这样有助于维持问题理解的注意力,也有利于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解活动。最后,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评和修改,同时也可以提高自我反省能力。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能力是发挥数学潜能的重要前提,但它有自己的特殊性,在数学课中应该重视阅读理解教学。从过程看,数学阅读理解包含了前后相依的四个层次,在每个层次上学生都可能面临困难,我们应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包括建构结构化的知识、适当的元认知训练等。

篇12:数学论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概念的引入,人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看的越来越重。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教学的核心部分。随着近几年来数学教育改革的开展,数学教学的方式和思想方法都引起了广大师生的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及其导学模式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要求老师们和同学们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努力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学习过程;导学模式

教育界普遍认为,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同时,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简单地理解,数学方法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应用的作题方法。例如,数学学习中的列表法、作图法,公式法等,而数学思想更具有抽象意义,讲究的是做题的思维,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进一步概括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导入―――拓展―――实际运用这三个阶段。

一、导入学习

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首先应该注重对学生感知数学思想方法的引导,这个过程注重的应当是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和意义。想要达到导入学习的深刻作用,必定是离不开教师的努力,教师必须做到熟悉掌握课本知识,加强学习,刻苦钻研教材,深入理解数学课本的教学目标和内涵。从而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提出精炼,有意义的问题,方便学生预习和掌握重点做题思想方法,以此达到教学相长,提高学生成绩的效果。

在教授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时,讲课之前,我先安排给了学生预习的任务,我通过提问: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大家都应当还记得吧,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求出圆的面积呢?这时通过点拨,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主动进行思考是不是能够把求圆的面积转化成其他的图形来计算呢?但是要转换成什么图形呢?到了讲课时间,我先请同学们说自己的想法,很多同学有说将圆的面积细分成平行四边形,也有同学说将圆的面积细分成长方形,当作到分割的足够细小的时候,也就和这两个图形十分接近了。基本可以确定学生的思路是对的,他们基本懂得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我进一步进行引导:假如我们把圆形进行分割,当分割的足够细小的时候,所拼成的图形与长方形会十分接近,因此就把圆形的面积转化成了长方形,再进一步根据长方形和圆形的关系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种启发诱导,学生很容易的就理解了极限的思想,并且学会了如何去运用它。因此,可以认识到导入的方法并不十分容易把握。同时,导入的方法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又与学生们长期的数学基础和积累密不可分,这也要求学生做到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要常常温故而知新,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潜移默化的理解数学的精神和品质。

二、循环拓展学习

循环拓展学习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二次学习和深入理解,之前的导入学习让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和感悟了该种思想方法,循环拓展学习的重点教学目标在于初步认识,理解学科思想方法。在教授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一课,之前已经学过计算周长的方法,然后我要求计算长30米宽15米的篮球场的周长,分别列出方法,通过之前学习的方法大家列出30+30+15+15=90米,第二种方法30+15+30+15=90。同学们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反复应用运用了作两次乘法再做加法的第三种方法,30×2=60米,15×2=30米,60+30=90米。

同学们通过原有基础上的方法又得出了第四种方法,让30+15=45米,45×2=90米,在多种算法的转换和运算之间,同学们通过自主的探究和交流,得出了计算步骤少,而且不容易算错的方法,使用长和宽相加,再乘二,也就得出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种在学习基础知识后,对已有知识进行循环计算拓展研究以得提示学生,对数学计算进行一题多解,求同存异,不断地得出做题最好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了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把蕴藏在数学表面之事中的内涵,思想方法做出一定的归纳和总结,并且将这种思想方法进行提炼,从而可以做到灵活应用这些知识

三、实际运用

在教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这一课程时,我用PPT动画为大家创设场景课件出示“在童话镇里,住着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天白雪公主带来28颗糖果要分给小矮人们吃,七个小矮人围着这五彩缤纷的糖果,叽叽喳喳说个不停,那么他们到底在商量着什么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猜想:七个小矮人想要吃糖果,它们碰到什么问题了?学生一下子让画面吸引住了,纷纷说出自己对图意的理解,并提出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28颗糖果要平均分给七个小矮人,1个小矮人分到几个呢?”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轻松引入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特别高,很快就掌握了数学的精髓所在。

学生对于数学问题方法的掌握程度是由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决定的,这种方法源自于知识但又高于知识,考察的主要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同时也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供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在实践中的锻炼不断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发挥教学思想的作用

(一)情境设置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授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先通过小学所学知识,结合学校的运动会,自编一些“运动会上的数学”题。学生通过对算术方法求解和列方程求解的比较,感受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识“解一元一次方程”扫清知识障碍。感受学习的连贯性,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性、整体性和实用性,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组建学习小组启发学生思维

创建学习小组,使学生在群体学习中,闪现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碰撞。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得好的学生为学得慢的学生进行讲解,与学生的语言更加容易接受同时呢对于学习学得快的同学,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的知识加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使学得慢的同学尽快跟上进度。

(三)自我点评,总结归纳

探究数学学习方法的导学模式,主要的内涵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在这个环节里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在学习完一课时的数学之后,学生必定会存在很多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将自己并没有完全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课堂的讨论,在讨论之中进行问题的解决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这个环节实现的重点在于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讨论环境,使学生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且还要认真地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想法,而教师要对学生大胆发言予以鼓励和支持,并对他们展开引导和评价,主要应当做到鼓励为主,以正面评价激励同学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最后评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对于学生所做的讨论和争执做出一定的总结,而且对所涉及的学生模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为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系统的知识框架,把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干预和纠正,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该模式仍然有许多的挖掘潜力。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相关课题的广大师生带来借鉴意义。

篇13:数学论文

摘要: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数学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注重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探讨了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效率 互动

初中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还要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坚持“以教为主导,以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一、构建情境激趣,有效引入新课

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引入新课,使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比如,讲初中数学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我创建了教学情境: 我首先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在一张纸片上滴一滴墨水,然后将纸片对折压平,再重新打开,让学生观察两滴墨水之间的关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都踊跃的进行尝试。在学生操作之后,我总结出轴对称的概念: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 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 叫做对称点。为了拓展初中生的思维,我鼓励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校园的普及,给初中数学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极大地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初中数学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比如,讲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初中生欣赏拼图活动,从而体现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促进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

然后,我在多媒体课件上给初中生进行专题的讲解和训练,巩固初中生所学的知识,引导初中生运用勾股定理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开展师生互动,注重主体地位

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必须要有师生互动,数学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这样才能够体现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组织互。动活动时,数学教师要注重初中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初中生的思维习惯,鼓励初中生自主探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比如,讲初中数学《中心对称》,首先明确教学目标,要让初中生理解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以及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尺规作图能力。我带领初中生进行复习提问: 什么叫轴对称? 轴对称有什么性质? 作出四边形 ABCD 关于点 O 的旋转 180 度的图形。然后我设计了师生互动的小魔术,让初中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掌握中心对称的相关知识。数学教师拿出若干张非中心对称的扑克和一张中心对称的扑克,按牌面的多数指向整理好,请一位同学任意抽出一张扑克,把这张牌旋转 180°后再插入,再请这位同学洗牌,最后展开扑克牌,数学教师马上确定这位同学抽出的扑克。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学习兴趣非常高。通过这样的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好习惯。

四、优化评价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化评价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评价策略,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一次数学测试以后,班级中的一名学生成绩下滑较为严重,我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与他进行沟通,帮助他找到原因,鼓励他不要放弃。一堂数学课上,学生的参与度有多大,学生提出的问题深度和广度如何,与数学教师的课堂评价具有直接的关系,数学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初中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抽象性特点,数学教师要善于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锻炼初中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从而使初中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我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发初中生的数学思考。比如,讲初中数学《圆》,初中生已通过折叠、对称、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了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因此,教学时我设计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初中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如防治“传染病”,人们增强了卫生意识,大街随地乱扔生活垃圾的人少了,人们自觉地将生活垃圾倒入垃圾桶中,A、B、C 为市内的三个住宅小区,环保公司要建一垃圾回收站,为方便起见,要使得回收站建在三个小区都相等的某处,请问如果你是工程师,你将如何选址? 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初中生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李丽娟.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J]. 成功,,( 05) .

[2]韩从军.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 08) : 19 ―20.

篇14:数学论文

[摘要]将网络课程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教学方式的自主灵活性与课堂教学的集中针对性、引导启迪性相结合,革新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型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模式,建立虚拟与现实、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混合型课程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应用型高校普遍存在的大学数学课程学时短缺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慕课;混合型教学;大学数学

引言

从2003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到2010年累计建设3910门国家精品课程,从2011年11月9日由北大、清华等18所知名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到2013年共建成992门视频公开课、2884门资源共享课,这些成果为国内在线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规模(massive)开放(open)在线(online)课程(course)[1]即MOOC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最新成果随着2012年美国三大MOOC平台(Coursera、Udacity、Edx)的建成[2],进入井喷式发展阶段,全球数百所顶尖高校的知名教授提供了数百种在线课程供学习者免费使用。自2013年5月,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加盟Edx平台,国内也掀起了MOOC的热潮,如清华大学于2013年10月10日推出的学堂在线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由北京慕课科技中心成立的慕课网是目前国内慕课的先驱者之一,两岸五大交通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台湾交大)共同组建了MOOC平台ewant等。MOOC以其大规模的课程资源、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自主灵活的在线教学模式,正在迅速引领一场教育改革风潮。与此同时,中国高校正经历着一场规模盛大的转型浪潮[3],一大批地方普通高校正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转型势必对传统课程造成冲击。应用型高校不断增加工程实践学时,导致以大学数学为代表的基础课程课时学分不断减少,而大学数学课程却担负着培养大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使命,为大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技术研究打下重要基础,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课程,加之大学数学课程具有内容的高度抽象性、思维的严密逻辑性、方法的灵活多样性等特点,大学数学课程不仅需要花费较多的课时进行讲解,同时也需要学生课下花费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这些矛盾增加了大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困难程度,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练,从而严重制约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提出将网络课程资源的丰富多样性、教学方式的自主灵活性与课堂教学的集中针对性、引导启迪性相结合,革新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型大学数学课程模式,建立虚拟与现实、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混合型课程教学模式,具体给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因校制宜,打造自己的在线金课

他山之石虽可以攻玉,但是当前MOOC平台上比较成熟的几门大学数学课程主要是由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等学术型大学推出的,如果我们不加选择地盲目照搬,势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现象。应用型高校应当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因校制宜,构建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在线课程,完善自身的在线课程建设。“在未确定‘MOOC’对高等教育是否具备颠覆性影响的前提下,参与其中是最好的选择”,在上海交大举行的在线教育发展国际论坛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如是说。要建成一门优秀的大学数学在线课程,必须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学校到院部再到个体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合力。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方面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在在线课程建设方面也要给予充分保障,首先为课程搭建成熟、稳定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在线课程平台。因为对于高校而言,在线课程平台作为高等教育的新大陆,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且高校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向全国乃至世界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是展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新场所,是提升学校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机会。其次,学校要为在线课程建设配备必需的硬件设施,包括功能齐全的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以使在线课程所需要的制作环节得以顺利实现,同时提供稳定的校园网络以使在线课程能够流畅地呈现在学生学习端。最后,学校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教学改革项目,或者给予适当的工作量补助,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在线课程建设中去。在院部方面,必须组建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各有所长、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就如同一个剧组一样。完备的大学数学在线课程制作团队,应包含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先进教学理念、科学教学方法的教学设计人员,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讲课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网络课程的主讲教师,富有耐心的辅导答疑教师,擅长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设计人,熟练掌握各类数学软件的教学资源供给者及精通计算机操作的课程维护人员等等,其目的是为学生带来协调一致的学习体验。作为教师个人虽然只负责在线制作的一部分工作,但是由于整个在线课程的效果遵循的是木桶原理,因此参与在线课程制作的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在明确课程建设整体目标与理念的基础上,使自己负责的课程内容精益求精,同时主动与团队中的其他相关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确保课程具有整体完备性和协调一致性。

二、将在线课程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

将虚拟与现实、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建立高效的混合型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必须对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各自的优势与特色有充分认识,做到优势互补,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传统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其基本模式是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时间,对固定的学生群体,在固定教师的主导下,以“课”为教学载体,遵循教学大纲,有计划地开展集中教学活动。由于课堂教学是教师主导下的系统学习,因此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论学习的全面性。教师还可采用设问、提问、讨论、启发、例题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在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的数学知识框架、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面对面授课是人文知识和精神传播的必备载体,是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主要途径。教师讲授时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和学生进行知识与情感交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但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教学手段及课时的限制,对数学概念、理论的介绍往往只是简单地口述和板书,对于概念的形成过程缺少具体形象的演示,对于定理的产生背景难以给予充分表达,导致舍弃直观的背景,以一种静态的语言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和法则已成为传统大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结论时因缺少直观感受和经验的支持而对概念的本质含义感到模糊,对结论的内在逻辑性感到茫然。同时大学数学课堂教学大都采用大班授课模式,教学对象专业背景的多样性导致了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脱节现象明显,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方法时,因缺乏专业应用背景的支撑而对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缺乏灵活性,以及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后续专业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训练。而在线课程的最大优势在于,由于教师摆脱了教学手段与课时的限制,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工具,对大学数学课程中较为复杂抽象的概念给予形象的演示,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通过对一些重要数学结论的推广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理论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一系列生动现实的工程案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同时由于教学摆脱了教室、大纲的限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目的、专业需求等,把学生分成各具特色、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班级,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对象调整、优化教学内容。比如对于数学基础薄弱、逻辑思维能力欠缺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淡化理论推导和计算技巧的演练,注重知识应用背景的介绍;针对部分有读研深造愿望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等。由于学习摆脱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同时由于网上交流氛围相对轻松,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一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课堂交流上往往表现得过于拘谨,但在网上互动时却格外积极,更容易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耀眼的火花。总之,在线课程降低了课程的抽象性,增加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插上了思维的翅膀。因此,在构建虚拟与现实、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混合型课程教学模式时,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必要的数学知识结构,掌握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培养必备的数学自学能力。而线上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丰满学生的知识体系,升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适应角色转换,扮演好“主角”和“配角”

由于受到教学环境的限制,大学数学教学始终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传授范式”,教师被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角”,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而MOOC以及基于MOOC的SPOC等在线课程的出现,让教学摆脱了“课堂”的限制,又形成了更大的“课堂”。这个新课堂可以没有教师面对面的教授,可以没有固定的教材,更不需要固定的教室,只要有网络随时都可以参与进来。因此在这个课堂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有必要适应“主角”和“配角”的双重身份。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必须精通课堂表演艺术,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水平,熟练驾驭课堂,把必需的数学知识精彩地展示给学生,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确保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并努力掌握现代育人理念与方法,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每个学生,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品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作为“配角”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参与到在线课程建设团队中去,结合学生的学习感受,不断完善在线课程建设,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帮助,以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在线课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教师在扮演好自身角色的同时,也要像导演一样指导帮助学生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教学无非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然而学生由于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紧跟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与老师进行课堂互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但是对于以MOOC为代表的这一全新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很多学生还没有很好适应,加之没有了老师的实时监督,部分学生的线上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努力构建完美的在线课程的同时,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参与度。虽然主流的在线课程平台都提供学生参与度统计数据,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学生的参与情况,对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进行及时督促,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才是教学的主体,根据自身的学习计划和目的,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会利用在线课程平台来完善数学知识结构,充实数学理论体系,提升数学素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观念。MOOC的出现为大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它打破了时空界限,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4]。在“互联网+”背景下,应用技术型大学不仅要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保持传统课堂竞争力,更要摒弃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一型课程模式,主动投入到在线建设中去,积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及教学理念的转向。基于MOOC应用,但不限于MOOC应用,不局限于线上、线下某个形式[5],勇于创新,不断发展和完善虚拟与现实、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混合型课程教学模式。这是互联网时代对应用型高校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琪.MOOC背景下高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探索,2015(6):83-86.

[2]朱泓,赵磊.MOOC的创新特质之于高校教学路径的信息化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79-83.

[3]曲殿彬,赵玉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4]莫甲凤.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9-133+140.

[5]谢西林.网络化学习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105-106.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实践体会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

高中数学教育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对高中数学三大教学策略的探讨教育论文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小论文

信息化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研究论文

高中数学教育渗透作用策略思考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提升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中数学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论文2023-01-01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论文2022-11-26

高中数学类比教学研究论文2022-07-08

对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2022-11-23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函数设计思路及其教学2023-10-22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2022-08-20

高中数学的教学反思2022-12-04

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论文2023-11-11

高中数学教育创新路径探析论文2022-05-07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课堂管理探讨论文2022-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