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精选14篇)由网友“可可汪”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过的《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
《重复的奥妙》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在发现、描述重复多次的现象或事物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简单的规律。并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在观察、思考、表达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的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时,首先由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忆来发现重复的规律,从而引出课题。然后,展示情境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有意培养学生发现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概括的能力。紧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灯笼的排列规律,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表示并展示汇报。学生参与性极高,愿意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并能清楚解释自己的表示方法。同时学生也感受到用画图、文字等方式表示的简洁性。接下来,让学生自己选取一组事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示方法,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发现这些规律的共同点――他们都是重复出现的'。最后,寻找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规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极高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1、整节课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过于贫乏;2、在学生发现这些规律的共同点后,应让学生再给同桌说一说每组事物接下来又会是什么?这是我这节课中所欠缺的地方。
篇2:《“重复”的奥妙》课程教学反思
《“重复”的奥妙》课程教学反思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这节课以主题情境图为载体,放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去寻找规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些规律,实现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的数学符号的过渡。反思整个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情境创设渗透人文精神。
课始,我创设了“少数民族小朋友庆六一”的情境,让孩子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感受了节日气氛,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表示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我设计了“语言描述规律——表示规律——交流表达方式”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究学习。特别是在“表示规律”环节,我先选取了“灯笼的'排列规律”,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表示,展示交流,在了解了不同的表示方式后再任选一种进行表示,这样的设计有梯度,降低了探究活动的难度。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出示主题图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主题图,渗透有序观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用语言描述规律时,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发现规律特点的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有规律的信息,总结出规律“一组一组重复”的特点,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
四、任务要清晰、要求要明确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一定要让学生清楚任务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这样学生才能更好、更高效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当然,“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任选一组表示规律并展示交流后,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哪个同学的表示方式改变了?比如说表示灯笼的规律时用的是画图的表示方式,这次选用符号了。”特别是那些复杂的事物(如气球的排列)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规律更加简洁。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强化符号意识。
篇3:重复的奥妙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重复的奥妙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这节课以主题情境图为载体,放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去寻找规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些规律,实现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的数学符号的过渡。反思整个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通过比赛游戏——记忆大赛,推选2名学生快速的记住不同的两组数字,引导学生发现重复的规律,接着创设情境——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节,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再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灯笼,发现重复的规律,从而揭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规律表示出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知识经验。
“表示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我设计了“语言描述规律——表示规律——交流表达方式”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究学习。特别是在“表示规律”环节,我先选取了“灯笼的排列规律”,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表示,展示交流,在了解了不同的表示方式后再任选一种进行表示,这样的设计有梯度,降低了探究活动的难度。
在出示主题图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主题图,渗透有序观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用语言描述规律时,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发现规律特点的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有规律的信息,总结出规律“一组一组重复”的特点,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当和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篇4:重复的奥妙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芮城县陌南联校东夭小学 董春丽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8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并初步体会给定事物中的排列“重复”现象,并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2、通过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共同规律的思考和表达,初步发展概况能力,并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
3、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身边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并能够找出所列举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事物中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重复”的美。
1、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都在忙着准备自己的节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蒙古族的小朋友学校舞台的布置情况,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数学知识,愿意去看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他们用什么来布置的?
生:队伍、有彩旗、气球、花盆、灯笼、。
生:草坪、花。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的顺序再来介绍一下?
生:有彩旗、灯笼、跳舞的人、气球、草坪、花盆还有花。
师:这位同学说的真完整,他是怎么做到呢?
生:他在观察事物时,按照一定的顺序来看,就不会遗漏或重复了。
能不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它们的舞台情况?
生:美
生:漂亮
生:太美了,太漂亮了
师:为什么这么美,这么漂亮?
生:他们摆放的物品都很有规律。
二、自学感悟,自学检测,小组展示成果。
1、表示规律
师:对,灯笼的摆放,花盆的摆放,小旗以及气球都是有规律的。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些规律呢?
(1)你发现了( )种物品的摆放是有规律的。
(2)我表示的是( )的摆放(或排列的)规律?我是用( )表示的:( )
2、在小组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及表示方法。
组长带领组员总结本组的表示方法及优点。
(更简洁,更明了,更清楚的表达看到规律)
三、全班展示点评。
1、每组派一个代表说规律及表示的方法。
生1:旗子两红一蓝、两红一蓝……(不断的重复所以我们说它有规律)
师:这位同学是从旗子的什么方面发现有规律的啊?(重复颜色)
生2:灯笼一大一小,一大一小 …… (重复大小)
生3:跳舞的学生一女一男,一女一男……(重复性别)
生4:气球两排黄一排红,两排黄一排红…… (重复颜色)
生5:花的摆放是两盆红花两盆黄花,两盆红花两盆黄花……(重复颜色)
生6:旗子的形状是长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重复形状)
师:刚才那位同学发现颜色上的规律,这位学生发现旗子在形状上也有规律。真不错!(掌声送给他)
提问:还有物品的摆放也包含着两个规律吗?(花盆的颜色)试着说一说
2、读规律。
师:谁来说说旗子的规律是什么?
生:长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长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师:在这里我们可以把长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看成一组,几个为一组?
生:(3个)第一组长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第二组是长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师: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旗子的排列是一组一组吗?
生:圈一圈 画线隔开
师:现在我们能很清楚地看出每一组的第一个是长方形,第二个是长方形,第三个是三角形。如果要让人一听就知道是这样一组一组的,读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生:停顿
同桌互读,小组内互读。
师:谁来读一读呢?
师:明白规律了,真的会了吗?
老师考考大家,
第10个是什么颜色?
第20个呢?
设疑:有没有快速的办法知道第几个是什么颜色?每一次都去数一数吗?
每3个为一组,第几个是什么颜色,也就是问几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10÷3=3(组)……1(个) 余数是1就是每组的第一个
20÷3=6(组)……2(个) 余数是2就是每组的第二个
余数会不会出现3呢?(不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30个呢?
30÷3=10(组) 没有余数就是每组的最后一个
师:图中还有许多的规律,请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你找到的规律,开始。
师:你们都会了吗,下面让老师考考大家。(出示课件,花盆和小孩)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学会如何读出规律。)
3、想一想,说一说
这些规律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他们都是重复出现的。)
你能接着在每种物品后面再说出3个吗?
4、探究规律的表示方法。 (全班交流)
师:看到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笑笑和淘气也来了, 他们想把自己发现的规律和大家分享,他们是这样记录的,你看懂吗?(出示课件)
全班交流:
淘气是用文字记录队伍排列规律的。 一个男生一个女生
笑笑是用图形记录彩旗排列规律的。 两个长方形一个三角形
花盆的摆放规律中符号“√”表示( )“ד表示( ),两个“√”和 “×”表示( )
112中的两个数字1表示( ),2表示( )
总结:我们都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规律?
5、 列举生活中的重复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重复”现象。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七天重复一个星期
音乐课重复的节拍:咚咚哒
每年都在重复春夏秋冬
属相重复一次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读出规律,如何表示规律,那么这些规律有没有共同点呢?(他们都是不断的重复出现)
板书设计:
“重复”的奥妙
重复是一种规律
规律是一种美
[重复的奥妙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
篇5:《重复与变化》教学反思
《重复与变化》教学反思
一、在导入中融入文体知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梁思成的《重复与变化》,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有两种类别,一是事物性说明文,一是事理性说明文。前者介绍具体的事物,如电脑、宇宙、黑洞、嫦娥一号等;后者解释现象与道理等,如宇宙的成因、死海为什么不死、怎样向沙漠进军等。本文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
这样的介绍目的是借用一些时例,有意识地融入说明文的分类知识,增添课趣。
二、在感知中融入文体知识。
师:“话又说转来,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说明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简是简明、易懂,表现在写段上借助中心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说明意图,所以抓住这些中心句,我们能快速地读懂文章。下面,请大家速读文章思考三个问题:
1、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重点说明的是哪方面?
3、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
这样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借助中心句,快读文章,从而实现整体感知文本,为精读细品打好基础。
三、在说读前融入文体知识。
师:“说明文,为了把意思表达得简明、易懂,除了借助中心句外,当然还离不开一些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九种,如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而本文用得最多,也是最突出的说明方法是什么呢?”
生:“举例子”
这样的介绍目的是为了引出“用足例子”这个主活动。
我是这样用足例子的
围绕“例子”组织学生说读,是我给本课定下的主问题,在教学中,我组织了三次用例活动:
一、第一次用例
师:“本文为了说明音乐、舞台、绘画、建筑艺术中的‘重复与变化’现象,列举了大量的实例,下面请大家做一件事,先用方框框出所举的例子,然后用‘作者举了 的例子,说明在 方面有重复与变化的现象。”
这次用例是最浅层次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动起手来,让浅文做到浅入,既让学习落到实处,又能让课堂在学生一一站说中活泛起来。
二、第二次用例
师:“大家看,本文可谓例证丰富呀!虽然说,这些例子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重复与变化’,所以它们势必用不同的语言揭示例子中的重复与变化的具体表现。下面请大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每个例子中的重复与变化的内容,然后用‘在 一例中,重复表现在 ,变化表现在 ’的句式说话。”
这次用例是中层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入到例子,结合具体的细节,用心地领悟“重复”与“变化”地丰富表现与真实内涵。
三、第三次用例
师:“你们看,用例子本来就已经浅显易懂了,但是作者还是不放心,对于较难感知的例子,作者还借助了我们熟知的音乐来进一步比说(通感),大家看看有哪些例子是这样的?”
师:“对,三个例子,除了《鳟鱼》的例子是用听觉解说听觉外,《放牧图》与《故宫》都是用听觉来解说视觉,这种写法叫做通感,它实际上属于一种比喻,目的是让所讲内容变得浅显生动。这三个例子中用到了乐章、主题、变奏、伴奏这样的一些术语,我们知道,乐章是以伴奏为基调,包括主题和变奏的。这里的主题指的就是‘重复’,而变奏指的应是‘变化’,伴奏指的是背景。如《鳟鱼》中它们分别是这样的……下面请大家从余下的两个例子中,任选一个例子进行品析,分别指出,在这个例子中,‘乐章’、‘主题’、‘变奏’、‘伴奏’各指什么?”
这次用例是深层次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通感的知识,换角度品析例子,借助有形式的品读活动,无痕地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无声地解答了课后的习题。
融入文体,让课上得自然流畅;用足例子,让课上得重心突出,力量集中。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再加上下面别出心裁的积累作业,将是别有一番趣味。
1、说说文中有趣的重复;
2、说说文中丰富的变化;
3、让音乐在实例中再现。
篇6:重重复复教学反思
在《重重复复》这一课的学习中,几种排列方式学生较容易理解,但是如果要从图案的角度来学习就有很多方面要注意了。比如:两个图形之间的间距,方向,颜色,不同的排列得到的效果也不一样。我觉得让学生理解重复的图案这个概念并认识到图案如何才能美观这一点比较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被重复的规律所局限。在完成作业时,思路不开阔,或者设计的作品不整体,出现散,乱的毛病。针对这种情况,我搜集了一些平面构成的作业和生活中、大自然中的重重复复的现象给孩子们欣赏,有效地开拓了孩子们的设计思路。在以基本形进行重复排列的时候就要考虑到颜色,间距,方向的有规律的变化。可以变一种,也可以几种一起变。这样画面效果才会丰富生动。
篇7:重复的奥秘教学反思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规律。这节课以主题情境图为载体,放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去寻找规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些规律,实现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的数学符号的过渡。反思整个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情境创设渗透人文精神。
课始,我创设了“欢庆蒙古那达慕”的情境,让孩子们了解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感受了节日气氛,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二、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表示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我设计了“语言描述规律——表示规律——交流表达方式”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究学习。特别是在“表示规律”环节,我先选取了“灯笼的排列规律”,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表示,展示交流,在了解了不同的表示方式后再任选一种进行表示,这样的设计有梯度,降低了探究活动的难度。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出示主题图后,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主题图,渗透有序观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用语言描述规律时,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发现规律特点的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有规律的信息,总结出规律“一组一组重复”的特点,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
当然,“教学是缺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在任选一组表示规律并展示交流后,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哪个同学的表示方式改变了?比如说表示灯笼的规律时用的是画图的表示方式,这次选用符号了。” 特别是那些复杂的事物(如气球的排列)用数字和符号表示规律更加简洁。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简洁性,强化符号意识。
篇8:重重复复教学反思
《重重复复》是三年级美术造型、表现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案纹样排列、重复的规律;
2、并能够观察说出1——5处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有规律的重复的图案;
3、能够选用立体摆拼、剪贴、绘画等方法表现1——3个有规律重复的图案。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1、感受重复图案产生的美;
2、引导学生掌握重复排列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是:
设计的图案是否有创意。首先我让学生欣赏课本上用橡皮筋、回形针、瓶盖等材料拼摆的作品。
让学生观察思考:
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排列的?怎样排列的?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窗重复图案的概念:一个图形向左、向右重复有规律的排列,就会形成一个图案。
接下来让同学思考:你还能想到用哪些物品排列?这一环节让学生拓展思维。“老师这边也有几张图片,你们看看是用什么排列的?”课件展示国庆阅兵方阵、舞蹈《千手观音》和用水果拼摆的图片。“哇,是用人摆的。”“还有人的手。”“水果和围棋摆的。”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这样的造型你觉得怎么样?”有说很美的,有说让人眼花缭乱的。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想法。欣赏完物品排列的重复图案和造型后,我让学生欣赏重复图案装饰的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让学生感受重复图案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有装饰美化的作用。本课作业要求学生用绘画的方法设计一张重复图案的包装纸。方法是用图画纸对折折出格子线。在折好的格子中设计单元纹样。强调重复图案的每个图形大小要一致。评价标准是:比一比谁的'图形画的最整齐均匀,谁的图形设计的最有创意。学生的作业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设计的图案各具特色,有用几何图形设计的,有用动植物等具象图形设计的,还有同学想到了用汉字来设计。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同学对重复图案的概念没有弄清楚,画成了二方连续纹样。这两个概念有相似之处:都是图形有规律的重复。不同的是重复图案书本上的表述是一个图形有规律的重复。
教学设计和生活紧密相关。我觉得让学生理解重复的图案这个概念并认识到图案如何才能美观这一点比较重要。课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可重复排列的材料。例如:树叶、幸运星、围棋子、豆子、瓜子等等。学生搜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也是很好的一种体验、收获和思考。学生的设计作品新颖而精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堂效果也反映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各种有趣的排列方式也使“图形的重复”这项单调的作业变得丰富多彩。
篇9:重复的奥秘教学反思
201x年6月2日到6月3日,闽黔名师团队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课例交流研讨活动,在泉州师院尊道附小成功举办。我有幸以一节《重复的奥妙》参与了此次的课例交流活动。
《重复的奥妙》教学内容安排在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属“数学好玩”综合与实践活动领域,是本套教科书第一次设置独立的课节,是“探索规律”的'起始课。本节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体会简单的“重复”的规律,并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表达,继而学会运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本节课,我主要围绕了“发现规律——表示规律——运用规律”三个主要核心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教学中层层推进,扣紧“重复”的规律,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发现规律。首先,出示两面彩旗,再让孩子们依次猜测下一面是什么颜色旗子,从而找到规律顺利猜出旗子的颜色。接着让孩子们感受规律的存在,从而发现主题图中诸多重复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表达规律。在孩子们充分发现规律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表示规律。我选择以彩旗为例,让孩子们试着在纸上用写一写、画一画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表示它的规律。再通过展示学生表示规律的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此环节,我发现孩子们有着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用一段文字完整表示规律的,有写“红红蓝、红红蓝”这样的文字呈现方式的,还有用画诸如“△△○△△○”这样的图形表示方式的……在评价过程中,孩子们不但有自己喜欢的表示方式,更会欣赏其他孩子简洁明了的表示方式,很多人表示更喜欢画图形的方式表示,又快又简洁。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表示规律的乐趣与美妙。
三、应用提升,运用规律。由于前两个环节中,孩子的观察与体验较充分,所以孩子们的课堂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我们的探究活动并不止于此。会发现规律,会表示规律,很棒!给孩子鼓励的同时追问:“这些规律有用吗?你们会用吗?”进而提升到运用规律的难点环节。
我引导孩子再次观察旗子的规律,根据这种排列规律,求出第14面,第19面,第23面,第27面旗子各是什么颜色的。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借助观察彩旗规律说第14面的颜色,再到利用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解决后面几个问题,一个比一个得心应手。接着,又利用重复的规律解决了一定数量的彩旗中,有几面红旗,几面蓝旗这样的问题。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运用规律中体会重复的奥妙,学会运用规律,果然能让一些比较复杂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回归生活,寻找规律。完成前三个环节了,我又让孩子们再次回到生活中去寻找重复的规律,感知生活规律,让学生感受重复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节课的教学得到了贵州专家团的肯定,同时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原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贵州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专家组组长吕传汉教授忍不住补充道:“你的课已经把孩子的思维推向一个高潮了,这本是一个成功的教学点,你非得来个课堂小结,硬是把孩子的思维拉回谷底。我们的教学不一定要按照教学预设来进行,特殊情况就要特殊处理……”吕传汉教授这番殷切的话语如醍醐灌顶,让我知道了自己犯了什么样的过错。而贵州凯里学院肖绍菊教授的点评,则是从“重复”这一规律追溯初中的排列与组合的思想高度,提出了在“运用规律”这一环节中,不单单可以用有余数除法的方法,还可以用乘法、减法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她建议数学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心中一定要有排列与组合的概念。肖教授的建议不禁让我想起苏明强校长常常对我们说的,设计案例时一定得遵循两个原则,即站位要高,基点要低。
活动已然成功落幕,学习的脚步永不歇息。感念苏明强教授用心指导,感念指导老师倾情指教,感念尊道附小的领导和全体同事的顶力支持,感念专家们对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篇10:《形的重复》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把问题更多的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质疑、探求,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这一课属于设计基础课,我采用直观式、对比式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繁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本课作业中,为避免学生全部选用单一的黑色,我鼓励学生重复的形内填色时可以选用1~3种自己喜欢的颜色,再通过简单的示范,学生的设计新颖而精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色彩的强烈对比使形的重复这项单调的作业变的丰富多彩,重复的规律给人的`视觉效果更强烈。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创作为目的,以任务为基础,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教师“满堂灌”下的机械重复、简单回忆,而是自己观察、发现、创作的过程。学生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积极运用各种创作技巧,在解决问题中学到了知识,活用了知识。
本课教学内容充实,节奏紧凑,但课堂绘画时间略显紧张,学生创作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尝试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性交给学生。
篇11:《LOGO语言——重复命令》教学反思
《LOGO语言——重复命令》教学反思
《LOGO语言——重复命令》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了解重复命令的特点,掌握重复命令的用法,能使用重复命令画出正多边形。
由于重复命令是LOGO语言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重复命令相对于学生前面学习的LOGO语言原始命令来说,比较抽象,学生一下子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观察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教材重点理解教材难点。
一、复习部分
1、通过二道复习题(画三角形和正方形),帮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几个LOGO语言原始命令。
2、讨论两个命令的特点(师提示:生说:是前进和旋转两个命令的重复),这时,我及时的给予学生以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从而为下一步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新授部分
1、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画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重复执行内容是什么?这个环节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从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这一过程来实现的,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
2、这时,教师指出可以用重复命令来画:REPEAT3[fd80rt120]REPEAT4[fd10090]。
3、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重复命令(板书课题)。
4、师强调:重复命令应注意事项。
这一环节如果我让学自己去观察、体会重复命令的特点及应注意的事项,我想效果要比老师直接说出要好的多。
5、接下来,我进行了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练一练(画六边形、八边形)
三、巩固部分
1、书上内容“练一练”(用比赛的方式)
老师一说要比一比,看一看哪组的同学完成的快、完成的好时,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就上来了。比赛结束时,老师及时的把比赛结果公布于众,成绩给予肯定,不足之处给以正确的指导。
2、画正七边形
这个教学环节,我把握的也不是很到位,由于正七边形比较特殊,我没有做以深入的讲解,只是一带而过,所以学生对这个环节的内容掌握的不是很到位。
四、本节课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探”这个过程,“悟”出重复命令REPEAT的用。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悟”出重复命令的重复次数和重复内容之间的关系、以及正多边形的边数与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本节课,我采用了“任务驱动、发现学习、探求知识、深入领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探”中“悟”,“悟”中“探”,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五、课堂上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兴趣,引导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来复习画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命令,让学生观察发现并得出结论,上面命令组一行命令重复了多次,计算机应该给我们方便、快捷的服务,这样重复输入你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更好、更方便的方法一次完成这些操作呢?然后教师示范,学生观察,然后告诉学生:老师棒不棒?学完这节课,你会发现,原来你像老师一样棒。这样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发现学习──探求知识,寻求规律
(1)观察入手,发现特征
教学中我以观察为主,对比为辅,教学中注意做好难点的辅垫,使得难点迎刃而解。如在让学生绘制出三角形和正方形后,提问:小海龟重复了几次,每次旋转了多少度?小海龟一共走了多少度?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在绘制三角形时,学生就明白了小海龟重复了三次,每次旋转了多少度?有个别聪明的学生就与正四边形的内容对比的看。有一个学生回答出来后,其他同学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表格式的'板书使得学生的对比观察,思路清晰。
(2)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让学生动手绘制了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后,给学生加大难度,绘制正七边形,由于正七边形特殊,360除以7除不尽,结果有的学生把小海龟每次旋转的角度填成了52度,有的是51度,教师及时引导,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发现正七边形边不重合,不是完全的正七边形。师引导,因为360除以7不等于52也不等于51,同学们只是求的一个近似的值那怎么办?这时有个同学说了可以就用旋转公式360/7作为小海龟旋转的角度,从而悟出正多边形的画法:
REPEAT边数[FD边长RT360/边数]
这样引导学生由迷惑到豁然开朗,眼睛一亮,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六、不足之处:应重视学生生成和提高应变能力
1.在绘制正七边形时,没有太扎实,学生按教师引导的方法绘制出正七边形后,教师让学生绘制出其它多边形时,学生仍然把小海龟的每次旋转的角度计算出来,而不是教师想象中的360/9。在这一环节中,如果我让学生绘制完正七边形后,再绘制正十七边形,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2.在课堂结束,我让学生谈收获时,学生们纷纷发言,都说学会了正多边形的绘制方法。我想升华本课,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本意是让学生评价自己很棒,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更喜欢电脑等。但一个学生却说:我没什么感受。这是课前没想到的事情,我一下子愣了,就让这学生坐下,让另外一个学生谈收获,谈感受。
现在回想,这个地方处理不好。如果当时我让这名学生再看看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进步,然后再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能效果会更好。3、如果再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想把更多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熟悉教材,进行操作,老师成为他们的合作者和朋友,重、难点部分老师再做以详细的讲解,我想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下节课我有这个想法试一试,看一下效果。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探究、质疑、发现、研究等活动凸现出来,在教学中,倡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同时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增强了学生自信心。
以上是我这节课不成熟的反思,请各位领导和同志给予批评和指正,以便使我今后的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12:《线段重复巧绘制》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选用的是复习导入,温故知新的方式。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之前三节课学习过的一些基本命令,比如pu、pd、fd、lt、bk等,学生能够回忆起来并能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上周学习的内容这周再来学习确实会有遗忘,所以教师认为这样的复习是十分必要的,而在课堂上,也确实验证了这一点。因为有的学生确实已经忘了前面学过的命令,在学习新知前,对旧知的唤醒快速将学生的.思维从其他学科聚焦到本课当中来。
本节课的书本设计是三个简单的重复图形,线段、米子图和环状图,教师设计的思路是由易到难,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三个图形的引导分析也是精心设计的,先从最简单的线段开始分析,让学生理解重复图形和基本图形的概念,并能分析出小海龟的路线,以及用重复命令怎样快速实现,教会学生重复命令的使用格式。再由米字图入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重复图形的起点在哪儿?基本图形是什么?重复了几次基本图形得到?学生思考后集中交流中老师出示答案,理清学生思路之后,教师让学生选择虚线或是米字图自己绘制,在练习中体会“repeat”命令的使用方法和作用。第三个环状图的分析,教师还是出示三个问题请学生思考并讨论,思考重复图形的起点在哪儿?重复的命令是什么?需要重复几次重复命令才能得到?通过三个图形的分析,学生已经渐渐学会了分析图形的方法,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先观察、后分析、再动手操作。
成环状图的时候,有的学生很快一两分钟就能完成绘制。这时,老师再来大屏幕出示一个思考题:如果每次小海龟都没有后退30步,那么结果会怎样,有的学生猜想,会画成一个正六边形,教师让学生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学生验证后发现确实如此,于是教师再引出绘制正多边形的方法,学生绘制的不亦乐乎。这样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会随着老师的引导形成自己的一个学习思路,然后将所学的知识去整合绘制更复杂的图形,效果也是很好地。在前面三个简单图形的绘制时,完成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创作阶段也是反馈了许多的惊喜。但在整个过程中,让我感触最大的一点,就是新课讲授时,老师带学生分析图形,多数学生不愿意参与进来,可能是他们觉得很简单,看课本就能完成了,但我坚持要带学生分析,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不是学生把书本上的某一个图形画出来,而是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于是,我通过提问、请同学上台带着小海龟道具走路线等多种方式鼓动学生参与到分析过程中来,就因为老师坚持那么做了,到第三个图形分析时已经比第一个好很多了,学生的积极性慢慢就被带动了。所以有时候在课堂上遇到一点阻力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及时的运用教育机智去打破课堂沉寂或是抑制课堂喧闹,让学生安静下来再参与进来,让课堂更有活力,能有更多的课堂生成。
篇13:独立重复试验与二项分布教学反思
关于二项分布这节课,我的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第一,理解独立重复试验,会计算n次独立重复试验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第二,理解二项分布X~B(n,p)的特点,会写出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两个点刚好是需要突出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这节课的顺序和课本也是保持一致,先讲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再讲n次独立性试验中,成功k次的概率是多少,思路清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合理,学生易接受。整堂课中,在练习过程中看学生掌握公式还是可以的,效果良好。
但是,这堂课会带来一个问题,学生在刚开始的课程中可以甄别什么是n次独立试验,什么是二项分布,但是从以往各届学生的身上可以看到,当学习了超几何分布后,学生对于如何分辨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会产生困难,常常拿着超几何分布的`题带二项分布的公式来做。
因此,本节课不易介入难读懂的题目,太复杂的题目,不要太快,要让把二项分布的概念深深接受,并用熟公式,这样一来,后面的问题就不会出现了。
篇14:浅谈有效简单重复快乐教学
喻的的
【摘要】坚持“有效、简单、重复、快乐”的教学理念,因为教学讲的就是有效,把知识简单化,在重复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 春联教学反思
【《重复的奥妙》教学反思(精选14篇)】相关文章:
《月球》的教学反思2022-05-06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2022-07-22
拼音复习三教学反思2022-10-24
项链教学反思2023-01-07
如何打造初中政治高效课堂论文2024-01-16
《春联》的教学设计2023-08-21
小学语文《我和春联》教学设计2022-09-12
大班教育心得2023-01-02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2023-01-04
小班春天来了的教案202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