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讲台让给学生又何妨随笔(精选16篇)由网友“做一个好女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把讲台让给学生又何妨随笔,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把讲台让给学生又何妨随笔
把讲台让给学生又何妨随笔500字
作为一名从教十余年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之余,我时常会回想起课堂中发生的一些事情,颇有一些感受。
那是发生在我教高三理科班時的事情。记得那天上午第三节数学课讲不等式的证明,我讲了一道经典例题(我在每届毕业班上都会讲的)。我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了四种方法,即综合法、分析法、构造函数法、换元法。讲完第四种方法时,我询问学生听懂了没有,还有什么看法。这时,几乎所有学生都一个劲地点头,以认可的目光看着我。我正准备讲下一题时,平时思维敏捷的张博涵同学站了起来,大声说:“老师,我这里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站在讲台上的'我此时心情极其复杂,让他说吧,那不是把我对这道题多年的解题积累完全攻破了?不让他说吧,对他的学习积极性等都不利。最后我豁出去了,让他给大家讲解他的解题过程并板书。刚开始,他可能因为紧张说话有点结巴,同学们看着他一个劲地笑。经过我的提醒,他重新整理思路并很流畅地讲出来了。此时同学们的笑声换成了认可的赞许,最后是掌声如雷。这堂课以后,这个班的学生给了张博涵同学一个外号“张博士”,遇到疑难问题总会找他讨论。
虽然,我准备要讲的那道题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而搁下,但我并不后悔,反而庆幸老师也可以从课堂上解脱出来,成为一名学习者,这不正是教学相长么?讲台并不是老师专属的舞台,有时我们可以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走上舞台,施展才华。这样一来,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亲切、自然,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老师辅差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当然,这里也存在一定的矛盾,那就是经常让学生走上讲台难免会与老师的教学计划发生冲突。这就要求老师要协调好这对矛盾,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恰到好处地腾出舞台,成就学生,发展自己。
篇2:三尺讲台退让一下又何妨
《物质物理属性》这一节课内容相对简单,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非常密切,备课伊始就决定让学生来上这一节课。
主持人选:四个班的上课主持人,有我直接定的,也有自已推荐的。
过程准备:提前一周告知课题,让主持的同学查找资料初步备课;在上课前与我沟通联系,阐述上课设计流程,解决自己存在的疑惑;提前做好教学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案相整合,完善上课方案,提前熟知实验操作整个过程。
课堂观察:四个班由四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学生来实施课堂教学,作为教师的我在下面观察记录,有很多启迪与收获。一班的课堂魏雨生准备得很充分,虽然有十多位老师在听,但上课流程仍是自然流畅,尤其是在他组织下,展示的小组井然有序,气场十足,不足的是整个班级气氛没有完全放开,参与的学生面不是很广。二班吴梦飞与肖钧凯的配合堪称完美,重点突出,课件的展示也是恰到好处。十七班秦小蓥因为有了一次上课的经历,又因为准备非常充分,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解决了学生中间存在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她组织学生交流新材料展示新材料这一环节非常出彩。十八班的陈征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领悟能力相当强,这节课学生非常轻松,每一个学生都在愉悦中学到了知识。
课后反思:
1、通过让学生上讲台,有利于我们发现学生思维特点,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以便于我们从学生的角度、学生的水平作为起点来分析问题,缩小师生之间的认知差距。
2、通过让学生上讲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从而真正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展示的快乐还给学生,把成功的快乐还给学生。
3、传统课堂中的教师是课堂的权威、霸主和知识的占有者,教师表述的问题,只有一种结论即“正确”的结论,这种学习只驱动了知识的传递,难以让学生形成真正的智慧。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高效“重走”知识的“发现”之旅,在这样的过程中,旧知与新知、不同个体间的认知冲突自然而然地发生,有冲突,才会有学习、有发展。这样的知识,是伴随着生命成长过程的,是“经历”后获取的。在学生走向讲台,就往往会出现学生有偏差的认知、来自生活的直接经验以及由此形成的伪概念:如学生发现铅笔芯具有导电性,把铅笔芯的“铅”想当然地归在了金属一类,因此认为和其它金属一样所以才具有了导电性;学生把磁体能吸引铁,认为铁就是磁体就有磁性以此来区分铜。而这些问题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是不易发现的,因为很少有老师能真正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思考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看似问题少了,走的弯路少了,实质学生整个一个囫囵吞枣,久而久之就肯定是消化不良。而学生在上讲台展示,下面的学生不以他为“权威”便有了更大的质疑的勇气:学生质疑玻璃易碎铜不易用碎怎么可能玻璃的硬度小于铜的硬度,由此得出物质的另一物理属性脆度与硬度的区别;学生提出什么是延展性,它与塑性的区别在哪儿,在比较中学生自然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在一系列的“错误”、质疑、修正之后是知识在学生头脑里的重新洗牌、自我更新、自我生成的过程,这也是我要让学生走上讲台的真正的原因。
4、学生要走上讲台,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是这一切学习活动发生的组织者,无论是上课小老师的培训,还是保障课堂学习过程的顺利进展,都需要教师发挥显性或者隐性的组织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教师的事先的组织,就不可能有真正有序的课堂。另外教师在上课伊始的动员与课后的总结非常重要,教师要做一个充满激情的激励者,真诚地为上课学生喝彩,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保持强大的想展示能展示的内驱力。如这节课开始我对全班同学提出要求:通过展示释放你们的精彩,学会聆听彰显你们的美德,大胆质疑在碰撞中升华你们的认知,学会总结提升你们的能力!今天我们本节课的引航员是***同学,大家掌声欢迎!在学生上课结束后总结时我会对上课的学生说:若干年后你可能会忘了梅老师教给你的物理知识,但你一定不会忘了你走向讲台上的人生第一课!这时千万不要忘了让学生评价一下上课的小老师,比起老师的评价初中学生会更在乎同伴对他的评价。当然课堂结束时教师作为知识体系的全面深刻的理解把握者,要及时总结升华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由局部看到整体、由现象把握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如这节课总结时我说: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独特的物理属性,了解它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它,物尽其才就是就个道理,人也一样,没有谁是十全十美的,你的优点可能就是我的弱点,所以我们也需了解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ps:
在学生上课前收到一家长的短信:您好,梅老师!我是肖钧凯妈妈。昨天孩子回家非常兴奋,一回家就上电脑了,告诉我他在认真准备物理课件,在课上要用的,我能感受到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非常感谢您用心良苦的引导学生热爱这门学科!兴趣是进步的最大的源泉,您的这种创新将对学生产生积极而又长远的影响。我非常庆幸孩子能遇到这么优秀的老师!真诚地向您说声谢谢!我的回复是:其实是我想偷一点懒,看着他们这么努力我偷着乐!
同天收到朱雅婷从宿舍打给我的电话:梅老师,我也想自己上一节课!看来,放手后的精彩仍然在继续……
附记:
上课感悟
初二(1)班魏雨生
这周,很荣幸可以亲自为我们班上一节物理课,而且后面还有很多的物理老师在听课。或许是由于紧张,也或许是因为准备还不够充分,又或许是由于这是第一次上课缺乏经验……自我感觉这堂课上得不够好,气氛不够活跃,而且有时说话不够连贯……这堂课真不算得上成功还是失败!但是,这一次我挑战了自己,一直没有放弃,所以,对于我来说,这是最棒,最成功的一堂课!
上课的首要任务当然就是备课!这节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从星期一物理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我时,我就一刻也没有停息,一有时间就在那儿阅读参考资料和书本,虽然感到任务很重又很繁忙,但在这之中,我却感到十分快乐、高兴,好像是只要自己做得事情越多,就越是开心,才会感到这一天过得很充实……
在这之中,我请教过许多同学,也经常去请教老梅。不仅如此,同学们也是很配合的,像程煜、朱雅婷,他们专门在午睡课时去辅导室听我上课的过程和步骤,为我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宝贵意见,同时我也收获了许多,准备也充分了许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到了星期五,我也是鼓足了勇气,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力让自己放松,但在这过程之间,紧张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最终还是坚持上完了这节课……
这节课我挑战了自己,也战胜了自己,不管上得怎样,但对于我来说,这是很成功的一节课!也是我记忆最深的一堂课!
让学生做自己的老师
初二(17)秦小蓥
“让学生做自己的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想法啊!如果我不在湖塘实验中学学习,也许永远也遇不上这样的机会。
以往上课,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都是被迫地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想法,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学生没有积极性。学校发展“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以来教学方式有了巨大的改革,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本着“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为方针,开展各类课堂改革内容。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我有幸当了一次“小老师”给全班同学上物理课。
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不太多与同学、老师交流,喜欢独自思考,现在,我将站在全班同学面前上四十五分钟的课,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与挑战,也是一种突破。我陷入了沉思,但最终下了决心,要上好这一堂课。在接到“任务”之后的一个礼拜,我做好充分“应战”准备,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还主动去办公室找梅老师交流,老师耐心地给予我帮助,我更加树立了信心,最终这节课在老师与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成功。
我要感谢梅老师给我的这次机会,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树立了自信,我觉得这节课是我的最重要的练笔之一。为了当好老师,我要了解得更多,不能被同学问倒,从而填补了许多学习上的盲点;在上课中,有些自己会做的东西,在讲给别人听的过程中会发现存在自己可能没注意的地方;在与同学交流中我改善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在与老师交流中,我们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成为朋友……总而言之,这种课堂改革之后,我的收获远比听一节课多得多。
学校自创办以来都一直注重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我们成为会学习的人而不仅仅是分数高的学生,所以我们学校的学生是具备多种能力的学生,是社会需要的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了作合作交流,激发了学习热情。我为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习而感到荣幸。
篇3:把舞台让给学生表演
公路,先由甲队修4天后,再由乙队接下去修4天,这样共修了这条公路的,剩下的由甲乙合修还要几天才能修完?
在动笔之前,我先鼓励学生猜一猜,于是,个别学生直接说出4×6=24(天)这个答案迅速而准确,显然是直觉思维的结果,但对于这个学生在语言上表达常会出现卡壳现象,这时我首先给予热情的肯定,使他们的创造思维的火花得以延续,然后耐心鼓励帮助他们探索,且有合理的猜测,验证了思维的正确性,使学生的直觉思维得到发展。
二、把舞台让给学生讨论
在小学研究性数学学习实验中,应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人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信息交流的氛围,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公式”时,当导入新课后,学生进入新知寻求阶段,我指导学生按课本例题所述进行操作并且讨论,适时出示讨论提纲:长方体体积是怎样求出来的?影响长方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把长方体拆开后,拼成圆柱体,圆柱体哪些部分与长方体相同?如何借助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求圆柱体体积。学生经过边操作边讨论,操作中讨论提纲,讨论提纲中的操作,这样充分动手、动脑、动口,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共同协作。
三、把舞台让给学生操作
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是否加强动手操作是现代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去年开始,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学习数学的实践来看,加强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让学生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再引导学生看一看每个图形一排摆几个,摆了几排,一共摆了几层?学生此时学习兴趣盎然,思维开阔,摆出以下许多图形,并分别说出长、宽、高是多少,我随时出示一个这样的问题: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到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最后概括出长方体体积公式,由于学生参与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深刻理解长方体计算公式的同时,也引发学生自主去掌握新知。
篇4:把展示平台让给学生
把展示平台让给学生 -对一节未完成教学任务数学课的思考
教学《年、月、日》一课,几位实习老师要求听我的课,我已对本课的教学程序进行精心设计,就欣然同意。
??课一开始,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交流自己的出生年月,以及描述自己生日这一幸福的日子。由学生最感兴趣的生活数学引入新知的探究。导出课题“年、月、日”之后,设置悬念,“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这时同学们学习情绪很高,提出了十几个不同的问题,师生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围绕本课知识重点归纳出几个问题:
??1、一年有几个大月,每月几天?几个小月,每月几天?
??2、每年二月份月历有什么奥妙?
??3、如何判断平年与闰年?
??4、怎样计算平年全年几天,闰年全年几天?
??5、你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事件发生的时间?
??教学活动按照我预先的设计顺利地实施着。我满意地赞赏并鼓励同学们,“课前老师请你们收集有关‘年、月、日’的资料,老师相信,根据你们收集的资料,以小组合作探索,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语音刚落,各小组的同学就拿出不同的年历与收集的资料,争先恐后地交流、探究。各小组汇报时,联系着他们查阅的天文方面的小知识与有趣的小故事,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叙述着解决问题的过程与依据,以展现本组同学的广闻博识。例如(探究一年中为什么有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份的月历有什么奥妙?)等问题时,同学们声情并茂地讲叙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古罗马国恺撒大帝7月出生,为显示他的尊严,规定单月都为大月,每月31天……一年有366天,多出一天”,
??“当时古罗马有一个规定,所有重刑犯人都在2月份处决,2月份是不吉利的月份,恺撒大帝就决定……”
??“奥古斯做了古罗马的皇帝,他是8月出生,规定8月以后所有的双月为大月……”
??有的小组提出异议,认为这只是一种传说,并拿出查找收集的天文历法小知识,以“太阳、地球、月亮公转与自转的规律”进行说明,以了解到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5小时48分46妙”这一数据,推算发现平年、闰年的规律,解开二月份月历的奥妙。看着同学们情绪亢奋地展示着、交流着自己查阅的信息,我不忍心将他们的思绪拉回原来的设计轨道。让他们充分表现之后,时间已不允许再一一指导他们学习用多种方法计算全年天数,用“拳头法”、“歌谣”记大小月份等。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策略,让他们先自学教材内容,根据他们掌握理解的有关信息,共同整理,建构知识。再通过交流他们所了解到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日期,并计算至今年是几周年,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在议一议“为什么爸爸与儿子过生日次数一样”的问题中?强化对平年、闰年的理解,在猜一猜“去年6月1日是星期六,今年的6月1日是星期几?明年的.6月1日是星期几?”等猜想中,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余兴未尽。
??下课后,我遗憾地对听课老师说,我的教学设计全被学生打乱了,书本上的练习没时间做,后面还有两个练习设计也没办法完成。
??当我提笔想写一写本节课的课后记时,回想着同学们那一个个神气活现地展示自己的情境,那活跃的探究学习氛围,自己对本课的成功与否竞无法界定。我思考着:本节课之所以没有完成我原本设计的教学任务。这是因为老师规划要自己展示的内容与机会被学生抢先了,学生在自主性、拓展性、开放性的探究中,已经不需要老师机械灌输系统传教,而相对“无序”的教学状态,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往往是学生求知欲旺盛,产生顿悟与灵感的良机。虽然学生没有“系统”地掌握知识,但是在“无序”的交流与探索中对于一些知识点已理解掌握,并能运用于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同时体验着亲身经历探索而获取新知的愉悦,学会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在这“有序”的“教”和“无序”的“学”的矛盾之中,我深有感触地告诫自己,要尽可能地把展示的平台与机会让给学生,用学生丰富的资源、动态生成的信息,使课
[1] [2]
篇5:把命题权交给学生又何妨(九年级)
把命题权交给学生又何妨(九年级)
学习,本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可是由于“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对考试作用的歪曲认识,使得不少学生谈“考”色变,考试成了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不是有学生这样说:“世界上最残酷的两件事:一是战争,二是考试。”的确是太可怕了。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多年来形成了一套根深蒂固的学生学习成效评价标准,而这种评价标准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瓶颈,学生的厌学情绪是与日俱增。
那么,如何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这种厌学情绪呢?作为一名多年在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近年来,笔者作了这样的尝试:从平时的学生作业设计权到平时考试命题权全部交给学生,这样一改以往学生作业“教师设计、学生抄写、集体批改”的模式,改由学生“自主设计、小组交流、集体批阅”的模式,考试亦如此。经过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可行,而且还很有推广的必要,这里我想就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和学生自主命题考试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得到语文界同仁的指教。
应该说,自主命题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评价方式,尽管还需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但毕竟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学改革观念。因为这样的考试评价方式,不仅把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应考转为主动积极设计试卷,更主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命题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一改革不仅使得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考试的态度以及考试观念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而且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品质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评价观念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具体说来,笔者觉得有如下一些优点:
一、消除了学生对考试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往,一提到考试,不少考生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神秘感和恐惧感,形成“考试综合症”。一旦改用了这种考试形式之后,学生由惧怕考试转变为乐于考试、盼望考试,由被动消极应考转变为积极参与自主命题活动,自觉参与到考试这个教学过程中来,甚至不少在班级上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总希望考试,希望自己命的题能在考试结束后的讲评过程中被老师评为经典题或优秀试卷。“不会命题的学生也一定不会答题”这样的命题理念,在学生中已经形成共识。事实上,笔者在具体操作时,还有这样一条规定:如果你所拟的试题在期末统考卷中出现,我们将给予奖励,以激发学生自主命题的兴趣。这些年来,我一直把命题的科学性、合理性作为我研修的一项课题,学生命的一些试题中,有不少试题在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这一点恐怕是许多老师所没有想象到的,也是以往由“老师命题、学生考题”这种形式所不会产生的效果,所以我觉得涉及到的命题的科学性、合理性这个课题,大有研究的必要和研究的'价值。
二、减轻了老师过重的课业负担,融洽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传统的考试,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少考生觉得考试就是教师用来难倒自己的工具,从而造成师生关系容易紧张,甚至对立,而学生自主设计作业、自主命题考试活动全面铺开之后,很多学生都发出这样的感叹:“哎,原来出一份试卷可真不容易”,“批改一份卷子确实很辛苦!”因为我是这样操作的:首先首先布置好具体的拟题要求,具体分值,当然试卷的结构和分值还是以当地中考的试卷为参照依据,待全班学生每人拟好一份试卷之后,统一时间进行测试,在具体批改时,哪一个学生所出的试卷还交给学生自个儿批阅,这样无论是基础好的还是基础差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对那些成绩基础差的学生更是一种激励,一种触动,因为至少他们必须把他们所拟的那套试卷认真设计好,并且做好答案,同时还从别的同学那儿得到可能更好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命题形式,学生的确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辛苦,更加懂得尊重老师,师生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三、促进了师生相互学习,弥补了教学过程中的缺憾。也许有人会说,你搞这样的活动,绝对有怕布置作业,怕设计作业的嫌疑。我觉得这样的猜想也并不奇怪,凡事总有利弊,这样的活动搞起来以后,老师看似闲下来,而事实上,如果你放弃了指导,甚至指导不得法,不仅老师闲下来,甚至还会带来不少烦恼:“这孩子怎么拟这样的题?”“这恐怕有些难度!”“题的答案不容易!”“题的分数应该重新确定。”等等问题,有好多问题会使你始料未及。但是,既然搞了这一活动,就得把它搞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所以,命题前的指导非常重要。另外仅靠教师一个人搜寻资料,命制新颖的试题,是不可能全面的,因为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而每次学生在自主设计作业、自主命题之后都会涌现出一些新的题型和绝妙的解题方法。这无疑是对教与学一个难得的补充,不失为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成功操作多次活动之后,无论是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差的学生形成了共识:自主设计作业、自主命题的过程不仅是一次深层次的思维过程,而且是一次积极主动思考和复习的过程。学生在作业设计、自主命题德 过程中不仅要参考大量的资料,模仿资料上的题目,还要不断求新,甚至还要对有关书本上的题目提出自己的不同的见解,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很有益处。学生通过作业设计、自主命题不仅达到了深层思维的目的,而且在作业设计、自主命题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选文章,自我研读,自我命题,自我作答,同学互答,教师点评的学习方式,还找到了复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思考的方法、答题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与此同时,笔者还发现,通过自主设计作业、自主命题活动,不少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的目标,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具有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因为为了能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反复查阅相关资料,精心挑选,精心设计,希望自己出的题能得到大家认同,甚至在大考中能够出现与自己所拟试题相同或相近的试题,以赢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因此每个人都能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刻苦、投入地学习,从而达到应有的效果。
由此看来,学生“自行设计作业、自主设计命题”表面上是一种考试形式,其实在平时训练中,我发现它更是一种学习方式。随着“新课程标准”在全国各地的全面实施,它必将成为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途径之一,也必然潜藏着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去认真研究、共同探讨,以达到“教能够教得更好,学能够学得更棒”效果。
篇6:人生悲乐又何妨杂文随笔
人生悲乐又何妨杂文随笔
是否又该把忧伤纠结成藤蔓似的时光,渐渐的将它们沉入时间的长河?有过曾经的经历,又何惧再次风雨的来袭,依然独坐晚庭间,观风云变幻无常!
依然怀念年少时的风清云淡,纯洁悠然得如出水荷花,没有太多对世态的沧桑。我是怎样?我纯出依然,虽脚踏黑云我依然会这么讲,因为我知道我从来就是简单得如青峰白云那么悠闲游荡!所有的入世出世都非所想的那么曲长,有无奈、有绝望、有放弃亦有问心无愧的豪情万丈!这就够了,人生无憾!
日子在我的身边轻轻而过,有时我的确不愿去触碰它的悠长,时间在我身旁轻笑而逃,有时我的确不想去追寻它的方向!回首,因不懂的太多而无法去思量。过去,因为肤浅而失去太多的体会,深深浅浅的落下无法珍藏。而今,有种腾越而过的升华之光,却发现身边独留下一人的默默回望!选择不想不思不奢望,一醉梦长!
人生是什么?梦魂之间亦有答案,我不讲!生命是什么?生死之刻亦有卷长,我不看!人生漫漫,我亦不想太孤单,却唯愿遇到两心相悦的那个人,才不负那幽远一纵万里悠长!可是,人生不是演戏,真能一醉渡年吗?那只是说说而已,醉只能一时,而生命的故事还得继续!
古风万里,历史长流,回望那千年画卷。华夏江山如画,多少英雄百出。每个英雄的背后都有一篇篇的故事激励,让人闻之落泪。每个故事英雄,都有常人无法体会的.悲痛,闻之感叹!看那群峰,看遍万紫千红,那片千姿百态之海可是多少史浪迎寒而开!
林间何野,出转千路,带心魂一默,一诺千金!流浪里看风尘雨露,涯巅上织情曲一支,渡未渡,醉未醉,何惧极地生死界,敢与天公饮酒拳,任人生一曲百转千回!
走过、不平、平淡、淡忘,还是随缘而行,接受注定。或喜或悲,或忧或乐,不思不想!生命里赋予的意义也许就是接受吧!思所不思,想所不想……
我盘缠在一方静地,看似云淡风轻,风轻云淡。而灵魂深处遥遥生长出触角仿似无尽的升华腾漫,却无法挣脱那缕纠缠,亦无法突破那道结网,如此轮循而过,亦无法悲伤!假如被困境地,那就接受此境的一切,任山高水长!
我亦平凡,平凡亦我,悲乐都是人生,人生悲乐又何妨?不争不抢,不羡慕不嫉妒不好强,走我该走的路,思我所思想我所想,每个人的风景各有不同,我唯愿将生命织锦成睿智之光,升华成别具一格的灿烂!
人只有不断的精进自己,生命才能染上炫彩的光芒,不论逆境还是顺时!在深暗的黑色夜空下,寻找着一个光亮的出口,就如佛法心经里所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所以,在无奈的时刻也有无奈的活法!
听行云流水,观山高水长,舞激情节奏,品万般风情!将品性砺炼,将思维砺炼,将生命砺炼!
篇7:把课堂让给学生(二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体育课,原本的教学计划是:前滚翻和迎面接力跑游戏。在上完了前滚翻练习后我准备组织上迎面接力跑的游戏时,发现各组人数不均匀,而且迎面接力跑以前做过几次了,总是那两个组胜利,那两个经常胜利的组兴致还可以,可那两个经常输的组的队员不高兴了,几个学生嘴里在嘀咕:“他们组有xх和хх,肯定又是他们胜利,我们组的хх总是拖后腿,有了他我们肯定又会输,真没劲。”其他同学也在附和:“是啊,是啊,真没劲。”我灵机一动:“既然有很多同学对这个游戏不怎么感兴趣,那么这样吧,下面有15分钟时间,我想让你们自由支配,只要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你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做一回学习的小主人,不过,下课前老师要让你们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做这个练习,好不好?”这样一说,全班同学一下乐开了花,学习的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大家议论开了,有的说:“咱们来做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吧!因为这个游戏有趣,而且能培养我们的灵活性。”有的说:“我们几个来做立定跳远的比赛好吗?老师说练这个可以锻炼腿部力量,使腿上肌肉结实有力,将来跑得快!”有的说:“我们来做俩人三足行的练习吧!老师不是要我们提倡合作练习吗!”有的说:“我们来做切西瓜的游戏”……我对他们说:“你们在练习时要注意安全,有什么要老师帮忙的尽管来找我,讨论好了就开始练习。”话音刚落,很多同学都去邀请队员练习去了,有几个同学抢先过来说:“老师,我们想跑一圈,你来给我们记时,好不好?”我问:“你们为什么喜欢跑一圈呢?”“因为我们喜欢跑步,我们有用不完的劲。”“我们要学运动员一样比赛跑步,你来发令做裁判好吗?”看到他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马上答应了。比赛开始了,别看他们人小,跑起来还真象运动员一样有一股拼劲呢!结果一个同学得了第一名,成绩还不错。250米一圈跑了54秒,这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是挺不错的了。他对我说:“老师,我得了第一名,我想参加田径队,你看可以吗?”“当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劲,我想将来你一定会是个出色的运动员。”其他几个同学也说:“我们也要参加田径队。”看着孩子们天真又向往的表情,我真开心:“只要你们能跑过他,当然也能参加了。”他们满意地又去比了。再回过头来看看其他孩子,一帮帮、一群群练着自己喜欢的项目,一个个都真带劲。下课前3分钟,我让他们回答练习的目的,一个个都做了认真的回答,我还对有些回答的不够具体的给予了补充,这样相信他们会记得更牢,以后会练得更带劲。看来,别看他们人小,练习起来还真不是盲目的。
反思:
篇8:优美随笔写作:让他三尺又何妨
学习啦: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让他三尺又何妨》。
中午被一阵喧闹吵醒,暗叹一口气,下楼果见后面那户人家门口聚了一帮人,有物业,有民警,据说城管来过,不由分说一顿砸,还打了人。业主夫妻正跟民警激烈地争论,一副蒙冤受屈的模样。
在他家拆除原先的灌木丛围墙时,我就预见了今天这一幕,因为所见太多。小区里好几户人家在建围墙时都发生过这样的事。原因不外乎想将自己家的范围扩大一些,以致占用了公共绿地或是超出了邻居的水平线,于是这边锲而不舍地建,那边锲而不舍地举报,城管部门再对违建进行拆除,几次反复,就看哪一方更坚持不懈些。如此浪费人力物力,不知道他们累不累,我看着都累。
每当此时,就越发佩服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中的那个大学士。“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爱圈围墙以示主权,那也罢了,圈的时候总想法设法将院子圈得大一些,大概是秉承着能沾点便宜就沾点的心理,偏偏邻居不服气,有的固然是维护公共利益,更多的则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了,于是,类似的闹剧屡屡上演。
我家装修的时候,右邻颇不放心,每周都来“巡视”,生怕我们多占了他家地方,直到见我们所建都在范围以内,才放心不来了,其间也曾莫名其妙与我们“沟通”,害得我妈至今见他家蔷薇枝头伸到我家院里都要气哼哼地掐掉。
这些都是何苦呢?邻居本该鸡犬之声相闻,花香鸟语共享,院子再大,何如邻里和睦舒心快乐呢?
世上最广阔的是人的胸怀,最狭窄的也是心胸。“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心胸狭窄的人必不能成大器。要不“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主人公为何是京城大官呢?心胸大些,视野不也就宽阔了吗?何在于院子大小呢?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世人往往不明白这一点,处处斤斤计较,平白生了好多闲气,劳神又伤身。不妨都学学那位官员,“让他三尺又何妨!”可不少了好多纷争!
公众号:石头一家的角落
篇9:关于感悟人生的随笔:即便无人观赏又何妨
到朋友家串门。敲了几声,不一会儿,便听到房里清晰地回应:“来——啦”!然后,我开始心安若素地侯着……可是,左等,右等,那扇门始终不开。在焦灼的烈日下难免心生恼意:搞什么事情嘛?
“来啦,来啦!”
等了许久,朋友的爱人一如往日,像只靓丽的蝴蝶,满脸笑意且夹着歉意的开了门:对不起啊,对不起,久等了。
我当然不好对女士抱怨,劲直往里屋走,看到朋友若无其事的安座于客厅里,不免唠叨起来:
你们俩口子,今天唱的是哪一出啊?开个门足足耗上一个世纪。
啊?朋友一脸惊愕,然后略带责备的望向自己的妻子:不是早都听到你去开门吗?怎么磨叽这么久?朋友一边起身抱歉,一边倒茶。
朋友的爱人,一边歉意的低头浅笑,一边小声嘀咕:这不有人来了嘛,我总得花点时间洗漱、化个妆呀。
噢,有人来你就知道梳妆打扮,以漂亮示人。那平时在我面前那么随意,就不把我当人啦?朋友反应很快,而且还有点激烈,问题有点来势汹汹。
本想继续戏谑一番,听到夫妻俩互相抢白,我笑了。笑过之后不免思忖起来:是呀,我们常常把最美丽,最美好的样子留给了外人,把最糟糕的样子留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我们可以和陌生人海阔天空,从哲学到文学,从时装到时尚,无尽的高雅话题。而回家后呢?除了锅碗瓢盆还是锅碗瓢盆。糟糕的是,有些人连这点仅有的烟火气也慢慢熄灭了。我们也容易把好脾气留给陌生人,把坏脾气尽数留给了最亲近的人。
另外,我们也常常因为没有被关注,没有人欣赏而让自己日渐疲沓起来。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一朵兰花,生于幽静又没有游人的山谷之中,不会因为无人观赏而停止它的芬芳,不会因为没有人经过而落寞、寂寥。因为它是兰花,它的本质就是香的。这让我想起陆放翁的咏梅小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哪怕我梅花零落在泥土之中,被车马践踏,碾碎了,我的芳香落在泥土中,都是不会改变的,因为那是我的本质呀!陶渊明说:“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我自己有一个理想,我追求我的理想。你们大家都认为我是傻瓜,有什么关系?我的本质就是如此的。屈原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所以,“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不是没人欣赏我就堕落,就败坏,就放弃了自我。
公众号:爱上写作
篇10:教育随笔:为了孩子 多重复几次又何妨
教育随笔:为了孩子 多重复几次又何妨
给孩子读过书的大人都知道,孩子喜欢重复。一个故事,已经讲完了,孩子会请求:“还讲。你以为是要讲新的,不对,他要听刚才的故事,从头到尾。好不容易,今天讲完了,第二天,又拿着那本书来了。翻开,“还讲!
学龄前的孩子,反反复复听同一个故事,看同一本书,和大人的习惯很不一样。我们大人,知道了完整的故事情节,一般不会再去重复。当然,有特别爱某本书的人,比如三毛,钟情《红楼梦》,看完三百遍,还要看第三百零一遍。可是,那是名著呀。小小的孩子,几乎把每本书,都当《红楼梦》对待,一遍遍要求重复,爸爸妈妈就紧张了,这孩子,正常吗?不会得了强迫症吧?
其实,如果问问别的爸爸妈妈,就会发现,要求重复,在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是个很普遍的现象。道理呢,也简单,和三毛阿姨一样:吸收养分。孩子的吸收,和大人不同。大人一般能说出自己在吸收什么。
孩子呢,说不出这一次次的重复,到底吸收了什么。但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会学习语言,会学习概念,会学习思考和推理。尤其是,重复的阅读,使孩子学会预期。孩子对尚未发生的事情,产生预期,然后,通过重复阅读,他发现,他的预期实现了!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快乐的'事,他会受到多大的鼓舞!他的自己的信心、他对世界的信任,可能就这样,一点一点地建立起来了。
因此,伟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非常强调给孩子重复的机会。蒙台梭利认为,孩子通过自发重复,不仅发展了身体的机能,而且,孩子的精神世界,通过重复的专注,得到圆满的成长。
更有趣的是,你如果在重复阅读中,想来点偷工减料,那是绝对过不了关的。您家的小法官,铁面无私,会立刻指出,你这次念的,和上次不一样!在某处某处不一样!结果,大人只好灰溜溜地重新来过,兢兢业业,今后再不敢做偷懒之想。
原来,通过重复,孩子几乎可以把书“背下来了。看着画面的线索,他能出声——或是不出声——地参与阅读了!对阅读的兴趣,主动学习的精神,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了。
因此,大人们多一点耐心吧。如果孩子还要求你重复,那就说明,这本书里还有东西需要吸收。为了孩子,再来一遍吧!
总结:对待成长期的孩子,家长要有耐心,引导的孩子一步步的成长,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的兴趣阅读,增广孩子的阅读面,切不可没有耐心。
篇11: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关于高中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归纳为这样几点: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课外作文与课内作文相结合;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张扬自我与统一标准相结合。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如果我们再联系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作文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当然,我们所说学生作文的自由,也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不愿意写的不必逼着他写。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如高一开学的第一次作文,就是让同学们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父母,介绍自己的家族。高二第一学期有两个单元的诗歌,一开始学习,我就布置每人写一首诗、写一篇评论。世界杯踢得热火朝天的时候,我就以足球为话题作文。即使有时候是命题作文,我总要给学生不止一个题目,对作文的要求也不是规定必须写多少字,写什么内容。对学生作文完成的时间也是比较自由宽松的,只规定一个大概时间。我不想由于时间的限定使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完整,只是匆匆完成一个作业而已。我一直认为学生作文是其在进行艺术创作,而不是在教师严格标准下的“现代八股”。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那么就必然允许他的自己的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实践中,我感到自由作文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
[1] [2]
篇12:两心若能长相依,为君陶醉又何妨随笔
两心若能长相依,为君陶醉又何妨随笔
一缕花香悄入梦,一江春水掬为诗。来如暮雨不多日,去若朝云无觅时。半笺心语凝成香,一怀幽思予谁芳?
烟雨红尘,在一份淡淡的守望里,一份情,在岁月里浅浅漫延,那些柔情蜜意、醉人的往事,在内心最温柔处溢美。拾一捧记忆,芬芳一世;燃一瓣心香,萦绕一生!
一曲新词思未休,婉约半阕意难酬。离愁化雨入诗行,指间犹凉字字愁。穿越季节的轮回,水湄如烟的女子,临风而立,经年等待。掌心紧握千年的誓言,隔几重烟水,任心沉浸在风和雨的散韵里,痴痴地凝眸,默默地守望。
一丝淡淡的惆怅微锁眉间,一袭浅浅的忧伤轻覆肩头,素手纤纤,将那紫丁香花般美丽的情丝,轻轻织成一袭绝美的相思,水袖轻舞间,不知摇曳多少愁绪。
花谢花飞花满天,一抹情丝,一瓣馨香,微笑零落,香雾萦绕花间,思绪纷飞天际。于落花间寻一缕暗香,悠然起舞,为你续写千行诗,为你溢满千重情。前世今生,片片情深,寥寥花香,缕缕凄婉。
锦瑟年华里,寂廖的脚步,辗转在寂寞的小路。落落惆怅之中,挥之不去纠结潆洄的情怀,沓沓袭来,平添一份清愁,黯淡凄然。
孑立在雨后迷蒙的潮湿里,风吹乱了一头秀发,微凉的的手指,轻轻抚过那道心底的忧伤,掌心始终握不住那一缕温热,唯有一份寂寞的忧伤紧紧缠绕,美丽着自己。
逝水流年,独舞一份隔空的思念,守候一季又一季花开,目送一树又一树繁花凋零。独依岁月深处,闲看花开花落,花开凝香,花落成殇,轻舞落花,如蝶翩跹,花落无觅处,梦断天涯,散落一地忧伤。
时光荏苒,汩汩而去,曾经姹紫,搁在时光深处,历久弥新,清香依旧。紧握如水时光,浅唱一帧匆匆的`流年歌阙,揽一束温暖的微光,遗忘那烟花落尽后的薄凉。重拾一份美好心情,我在时光深处等你,微笑且优雅前行。
回首往事,流淌着记忆的芬芳,诉说着相遇的美好。深知,所有白驹过隙,都会湮灭于喧嚣的万丈红尘,任一怀心事放飞,弥漫。
纤指轻抚流年的弦,心间开出寂寞的花,轻舞梦的霓裳,踏一羽清风,挽万般牵念,洇风情万千,笼一季淡烟,在时光的幻海低吟浅唱……
时光辗转,回眸今生,凋落的芳华幻化成漫天落花,多少时光从指间轻移,点缀着昔日的美好,梦中流连。一怀心绪,一抹笑意,一丝牵念,缕缕心愁随风飘散,记得:心在、梦在、一抹柔情亦在。
红尘阡陌,独自守候着寂寞,行走在字里行间,只想远离浮华,涂抹一方宁静如水的心绪,浅吟心事,握住掌心里的温暖。我会记得,零落无助时,有你嘘寒问暖的关怀;我也会记得,来与不来,见与不见,心依然,情依旧。一路走来,有你默默关注和不息的牵念,于错落的红尘间,铺陈一份从容的思念,心也安然,梦也香甜。两心若能长相依,为君沉醉又何妨?
篇13:我又可以教学生随笔
我又可以教学生随笔
三八节我也放假半天,近期的忙碌算一段落吧,不能再这么忙。下周就可以教学生了,还是跟学生一起好啊,久违了。有学生在我怕谁啊 ,何况我的'学生将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呢。
当然,我知道那些孩子也不是省油的灯,我能想象得到我不在的时候他们怎样的无法无天翻江倒海。 他们会把我画成猪八戒调侃取乐?他们会拿着乐器当武器?他们会在桌子上练习飞檐走壁?闹腾吧,看你们多大本事。我知道他们还会派个警戒放哨,一看见我出现便嘎然而止,闻风而静,做鸟兽散,做乖乖猫?嘿嘿,我知道你们心里正蹦着个小白兔呢。
做严肃状我号令一声:徒儿们,应声如雷八面威风 ,哈哈,我便是将军我便是统帅,我便是秦始皇。我带领你们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扫六合,灭诸侯,建一统,天下归我,你我师徒可共享荣华富贵去也。
“徒---儿们”
“在-----”
“快快给我操练起来”
“咤----”
篇14:网师随笔:把课堂还给学生
网师随笔:把课堂还给学生
198020 撖敏
新教育的十大行动之一是构筑理想课堂,理想课堂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朱永新教授曾说过:“理想的课堂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的课堂;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乐于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人都有收获的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我首先做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最近我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终于敢把课堂放手给学生。以前,我总认为老师是课堂的主角色,便会使出十八般武艺吸引学生。总是在那儿讲个不停,一节课四十分钟能够讲三十多分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之又少。课堂模式也是我问你答。没有给学生质疑的机会。总感觉有教不完的内容,下课了,还要拖几分钟堂。这样一节课上下来,老师特别累,学生也轻松不在哪。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把课堂中老师讲的时间缩短一点,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孩子。老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我们班有几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强,比如侯超、侯越、孙赫临、孙赫涛等。他们完全能够自主学习并且胜任小老师的角色。我把这样的机会给他们,更能拔高他们的能力。只有自主学习,只有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他们才能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才能进行高效的学习。
以前我的.课堂参与度不够高,课上回答问题的总是就那么几个孩子,其余的学生要么没有机会,要么不愿意表达。一节课听下来,参与的机会很少。最近我使用了班级优化大师,面向全体学生,随机抽取学生或者是小组回答问题,这样既提高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体现了公平原则,每个孩子时时刻刻都有机会被抽到,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也有所提高。学生终于成了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要让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课堂是学习场所,不是战场,强调的是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丝轻松,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许交头接耳、与师争辩,是违背自由原则的。缺乏个性的发展。营造轻松氛围也绝不是让他们课上大吼大叫,无组织、无纪律。而是积极合作,互助学习。大胆提问,大胆质疑,积极与老师互动。沉闷的课堂没有思想的跳跃,没有灵感的突发。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
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因此,我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唤醒。唤醒学生自信、从容的表达;唤醒学生自强、自律、自省的能力;唤醒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唤醒学生自主参与、协作团结的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撖敏,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至今任教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八小学。1月被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授予“二星梦想教师”荣誉称号。热爱读书,喜欢写作。积极倡导学生阅读,师生共写随笔。希望更多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写作。遇见新教育,期待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篇15: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随笔
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随笔
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将课堂还给学生,其实就是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教为主,教师一统课堂天下”的局面,注意启发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角色。
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想实实在在的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人翁。下面我就“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解及工作经验,说几点看法:
一、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科学的安排每一堂课的时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讨论、发言、实践的比例要适当,要有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
二、创设适当情景,诱发学习欲望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往往不是很集中,有时甚至开小差。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些教学情景,使学生不自觉地产生学习欲望,把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中来,引导他们思考老师的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例如:许多故事性强的文章,采用表演的形式,就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观点性的文章,采用辩论的形式,也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三、组织讨论,集体参与
如果课堂上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面对的可能就是极少部分的人,大部分学生上课可以不用思考,学习效果很不好。因此我经常采用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全班学生参与进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小学低段的识字量大,识字课往往比较枯燥,我采用学生自学,比比谁记得快、谁记得牢、谁的方法好等办法,让学生分组活动。这样一来,学生都动起来了,知识学到了,课堂也生动了。对课文的分析,采用让学生自己读,然后与同桌说说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没读懂,喜欢那些句子等方式,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再全班交流,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了。
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到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新世纪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造出一个更加宽松,更加民主的教学空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
篇16:教师教育随笔400字:把课堂还给学生
之前电访得知,有学生回家反映课堂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太少,学生还没来的及思考我自己就把答案说出来了经过反思,确实是这样,一来六年级的学生比较闷,提出一个问题大家总是感觉羞答答的,究竟是不知道还是不敢说,我也不清楚,着急赶进度,担心当堂课教学任务完不成,我每次自问自答的情况可能较多。
于是上周课我把ppt内容做了一些删减留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写小练笔然后在全班分享。大家想象力都很丰富,也很乐于分享,一些小练笔比较逗,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一些。
之前因为各种不熟悉,各种怕忘记,我把一些小任务分配到了学生身上,离校签字表、作文本收发都由专人负责。说实话,时间长了,我都记不清大家的分工了,但是孩子们记得可清楚了,而且超级负责,比如本周六年级班上负责离校签字表的刘君婷同学很早就完成作文了,本可以早早回家,因为心系自己的使命,坚持留在这里,等大家都签完字才回家。
本周第一次把大家留了一小会儿,让他们补在家没有完成的古诗背诵和笔记,大家并无怨言,都能积极完成。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作主,我想这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公众号:小桔灯作文
★ 教师礼仪随笔
★ 简单作文850字
★ 定**的教学设计
【把讲台让给学生又何妨随笔(精选16篇)】相关文章:
《定**》教学设计2022-08-15
人物通讯稿范文大全6002022-12-23
人间有味是清欢杂文随笔2022-04-29
一天的工作杂文随笔2023-09-03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2022-05-04
以我一个人为题目的随笔2022-05-08
寻找生活中的咖啡豆为作文2023-04-11
下辈子想当爱的人的狗杂文随笔2023-04-21
空隙的杂文随笔2022-05-07
定**苏轼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