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测量》教后反思

时间:2022-08-06 07:45:40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实际测量》教后反思(整理13篇)由网友“sancho77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实际测量》教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际测量》教后反思

篇1:实际测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标杆、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

2.会用卷尺、测绳等工具,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较近的距离.

3.能用标杆测定直线并沿着直线量出较远的距离.

教学重点

使用工具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标杆三根,卷尺(或测绳)一条,木桩若干个.

2.课件“实际测量”.

3.印制直线测定记录.

组长(  ),小组成员(  )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宽.

说明:因为黑板的面积不太大,所以可以用米尺来测量它的长、宽.

2.如果要修建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操场,工人叔叔也用米尺一段一段地量,大家想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浪费时间、结果不准确、形状不规格等.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在工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建造房屋时都需要测量土地.测量士地的知识对于我们将来参加工作是非常有用的.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板书: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较远的距离时,用来做标记.可以自制.通常把标杆表面每隔10厘米涂上红白相间的颜色,目的是看起来明显.提问:为什么标杆的一端是尖的?(便于插入地面)

(2)卷尺、测绳.测定较近的距离时用的工具.测绳可以自制.制作时以米为单位量好(第一段划分出分米,并做出标记)

提问:自制测绳选什么样的绳子比较好?为什么?(弹性小的好,便于测得准确数据)

(3)小红旗:测量时,做为指挥信号.

3.测量较近的距离.

(1)指名两组学生分别用卷尺或测绳测量教室的长、宽.

(2)提问: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得出:测量时卷尺或测绳要自然拉直,不要用力绷得过紧,也不能放松使卷尺弯曲.

4.测量较远距离.

(1)说明测定直线的意义和作用.

当需要测量较远的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只用卷尺和测绳就不行了.需要先在要测的距离之间测定一条直线,然后沿着这条直线分段量出这段距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使学生知道如果不先测定直线就去测量距离,就可能分段测时出现曲折,降低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2)测定直线.

请同学们看课件“实际测量”.互相讨论:测定直线分几个步骤?总结.

①把所测距离的两端(A、B点)各插一根标杆.

板书:(1)确定起点、终点.

②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叫第三个人把第三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三根标杆在同一直线上.B点标杆与C点标杆的距离应略短于卷尺或测绳的长度.

拔出标杆,钉上木桩并编为1号,起点为0号.

板书:(2)立第三根标杆.

③用同样的方法再把第三根标杆插在D点……,钉桩,编号,使第三根标杆逐渐接近第二根标杆,它们的距离短于卷尺或测绳的长度.

板书:(3)反复立标杆.

④把第三根标杆插过的各个点与A、B两点接起来就定出一条直线.

板书:(4)连点成直线.

(3)测定直线后,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两点的距离.

(4)小结.提问:测定较远的距离时,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测定直线?

(5)室外操作:在校园里先确定两点,插上标杆,并通过这两点测定一条直线,再用卷尺或测绳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

①宣布测量小组,指定组长,明确要求,提出评比条件.

②教师带领一个小组做示范.结合具体步骤讲注意事项.如标杆必须立直.让学生随着分段测量,把有关数据填入记录单.③各小组分别测定直线,量出距离.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④总结评比情况.

三、巩固发展(1、2题室外分组进行)

1.用测量工具测量篮球场的长、宽,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篮球场地的面积.

(1)使用工具有( )

(2)篮球场地的长( )米,宽( )米.

(3)篮球场地的面积是( )平方米.

2.在操场上或田地里先选一点,再选一个目标(如树或旗杆),然后在这点到目标之间测定一条直线,再沿直线量出这个点到目标之间的距离.

3.华光农场有一块土地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一台拖拉机一天可以耕地2公顷,3台这样的拖拉机几天可以把这块地耕完?

可以让学生分两步来做.先求出这块土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再求出3台拖拉机几天可以把这块地耕完.

4.工厂到海港的公路长120千米.一辆汽车从工厂运货到海港用了3小时,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多行10千米.返回工厂用了几小时?

四、全课小结

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五、板书设计

篇2:实际测量

测量工具:标杆、卷尺、测绳等.

测量较远距离:1.测定条直线.2.分段量这段距离.

(1)确定起点、终点.

(2)立第三根标杆.

(3)反复立标杆.

(4)连点成直线.

篇3:《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

《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

一、课前研讨定方案

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等单元的内容并不多,教学时间固然短,但这些部分知识又较为抽象,于是,学生接受起来往往较为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四年段数学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让学生多一些实践体验,让他们下意识地经历平时熟视无睹的一些现象,从而抽象为新的数学知识。对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较小的面积,学生还可以从教室里的很多实物得到充分的认识,但是,对于公顷、平方千米等土地面积单位,不带学生走出课堂,靠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的,更谈不上接受应用。这就告诉我们,走出课堂最为合适。然而,好奇心极强的学生,一走出课堂就很难调控,带他们到室外去实际感受会学得更好,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他们的注意力常常要被各种景象所迷惑。这是我们事先应当考虑到的。为此,我们想到了一块儿——合作上大课。

就这样,在教学《实际测量》一节时,我们各个班先在室内事先学习了实际测量一些必备的.知识,接着401、403、405三个班合作,402、404两个班联手,分两节带学生到室外上实践课。

实践课开始了,我们401、403、405三个班的老师既分工又合作。首先,由我将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事项、要完成的任务作一番简单的说明与强调(已在课前布置学生作充分和必要的预习),然后由我维持三个班学生的纪律,由克宁和碧云老师带几个学生进行实际测量。他们首先测量的是边长10米的正方形,测量后让所有学生感受,这就是100平方米大。之后,我们再次带领一小部分同学测量整个瑞基广场的长和宽,测量的结果大约是长132米、宽82米,用计算器很快算出瑞基广场总面积约10824平方米,比1公顷还大些。说实在的,在没测量之前,我们曾苦恼难找到让学生感受1公顷实际大小的场地,我们自己估算得也不够准。俗语说得好:实践出真知。

接下来,他们两位老师再次领另一部分学生代表测出50米长的直跑道,同时在每间隔10米的地方插上标杆,我们再一起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目测练习。学生目测时,我们不忘在方法上作实际指导:注意10米处、20米处、30米处……标杆的高矮之别、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在这跑道上分小组自由来回走3次,并让各人记下自己每次所走的步数。并算出自己的步长,为下面的步测做准备。很快地,一节课过去了,可是,我们预计要完成的任务没能全部兑现。

二、课后反思谋发展

课后我们再度反思,发现这节课的合作教学总体是成功的。因为学生不仅实际测量了较短和较长的两点间的一段距离,还经历了目测和步测的过程,基本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实际测量本领更强,并算出他们各自的步长,感受了前面学过的较大面积100平方米、1公顷有多大。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如:课前老师可先带几个较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测出广场的长和宽,测出面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这样,可省下不少时间,再让这些同学分散到各组中当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测量。其次,要尽可能多备几套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的参与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的(但学校条件极为有限。),毕竟,学生更热衷于自己动手而不是观望。除此,我们还有同感,要打破原来课堂的格局,连上两节课,才能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际操作时间与机会,老师也才能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指导。

我班接下来的一节还是我的课,我便临时作决定,让学生留下来继续做实践才能更好解决的事。(学生们正在兴头上,个个跃跃欲试)找两个物体,先进行目测,接着步测,最后用工具测,再算出误差,思索如何让自己的目测和步测更准确些;或者用步测量出操场或一块长方形的长和宽,并估算它的面积大约有多大;或者测量篮球场、沙坑等的实际大小……小组之间、组内各位同学还积极开展竞赛,自行发起比比谁估得准、算得快。那场面,真可谓激情奔放!

总之,过后我们几位老师再次交流,都觉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较往届好。这一切,缘于课程新思想——经历是一种过程性目标的引领,她让我们勇于打破常规,真正自由大胆主宰课堂,大胆尝试转变教学方式,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让我们的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这,就是本节课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

篇4: 《测量活动》教后反思

课伊始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测量面的长(54CM)和宽(39CM)的长度(学生平时最喜欢动了,因此每次有操作活动时他们都非常的积极、兴奋),由于这两个数据的没有整十的,无法引出分米;所以在测量之后师与生共同测量出一个信息栏的'长(7dm)与宽(5dm)的长度。厘米和分米都出现了,接下来便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如何将这些数据化成以米为单位,重点是转化的过程。(在学生活动前,我先鼓励他们:看看咱们班的数学家会在哪一组诞生生听了之后都非常兴奋,在讨论的过程中各个都很积极)。这招确实好用,在学生的汇报中,大家都争着要发言,起来汇报的学生回答得很精彩,在师的引导下都能说出换算的过程:因为1米=100厘米,我就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54厘米就是其中的54份,所以分数可心用54/100米,小数就是0.54米。这表明了大部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换算。本节课的重难点就这样被攻破了

虽然这节课自己觉得挺成功的,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前松后紧,教学环节间不紧凑。后面的质量单位的换算由于时间关系上得太赶了,但学生的表现是不错的,懂得利用前面所学的换算的方法来解决质量单位的换算。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学环节要安排地紧凑一点。

篇5:课文《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

课文《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分米、毫米、千米和吨。这一时期的作业都是在气及而笑这样的状态下批改完的。学生的回答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如有学生说我睡的床长2(千米);一头鲸重60(克)。更有甚者,连长度单位和质单位都不分,一个鸡蛋重60(分米)这样的答案。

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出现呢?课堂上,我也努力创设了各种情境,如教学毫米时,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一毫米的物品,并动手量一量。分米的认识也是如此。教学千米时,还带学生到操场上走了1千米;放学回家还请家长协助,从校门口出发到哪里是1千米。教学吨时,只能是凭空想象,根本没有直观感受,教师只能说25千克的孩子,大约有40个那么多能有一吨,后来我发现这些活动,学生缺乏真正的感悟过程,有些根本就没有去做。在课堂上,学生动手能量的东西就是课桌、书本、自己的身高等等。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学生能测量的机会真是少之又少,既没有测量需要的尺,也缺乏一定的指导。另一方面除了作业和课堂上,学生在生活上根本没有这方面的交流。

所以这方面的学习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了,才导致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诚恳请教各位同行,提出提宝贵建议。

篇6:四年级上《实际测量》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上《实际测量》教学反思

一、课前研讨定方案

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等单元的内容并不多,教学时间固然短,但这些部分知识又较为抽象,于是,学生接受起来往往较为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四年段数学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让学生多一些实践体验,让他们下意识地经历平时熟视无睹的一些现象,从而抽象为新的数学知识。对于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较小的面积,学生还可以从教室里的很多实物得到充分的认识,但是,对于公顷、平方千米等土地面积单位,不带学生走出课堂,*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的,更谈不上接受应用。这就告诉我们,走出课堂最为合适。然而,好奇心极强的学生,一走出课堂就很难调控,带他们到室外去实际感受会学得更好,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他们的注意力常常要被各种景象所迷惑。这是我们事先应当考虑到的。为此,我们想到了一块儿——合作上大课。

就这样,在教学《实际测量》一节时,我们各个班先在室内事先学习了实际测量一些必备的知识,接着401、403、405三个班合作,402、404两个班联手,分两节带学生到室外上实践课。

实践课开始了,我们401、403、405三个班的老师既分工又合作。首先,由我将实践活动要注意的`事项、要完成的任务作一番简单的说明与强调(已在课前布置学生作充分和必要的预习),然后由我维持三个班学生的纪律,由克宁和碧云老师带几个学生进行实际测量。他们首先测量的是边长10米的正方形,测量后让所有学生感受,这就是100平方米大。之后,我们再次带领一小部分同学测量整个瑞基广场的长和宽,测量的结果大约是长132米、宽82米,用计算器很快算出瑞基广场总面积约10824平方米,比1公顷还大些。说实在的,在没测量之前,我们曾苦恼难找到让学生感受1公顷实际大小的场地,我们自己估算得也不够准。俗语说得好:实践出真知。

接下来,他们两位老师再次领另一部分学生代表测出50米长的直跑道,同时在每间隔10米的地方插上标杆,我们再一起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目测练习。学生目测时,我们不忘在方法上作实际指导:注意10米处、20米处、30米处……标杆的高矮之别、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在这跑道上分小组自由来回走3次,并让各人记下自己每次所走的步数。并算出自己的步长,为下面的步测做准备。很快地,一节课过去了,可是,我们预计要完成的任务没能全部兑现。

二、课后反思谋发展

课后我们再度反思,发现这节课的合作教学总体是成功的。因为学生不仅实际测量了较短和较长的两点间的一段距离,还经历了目测和步测的过程,基本懂得如何使自己的实际测量本领更强,并算出他们各自的步长,感受了前面学过的较大面积100平方米、1公顷有多大。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如:课前老师可先带几个较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测出广场的长和宽,测出面积100平方米的正方形。这样,可省下不少时间,再让这些同学分散到各组中当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进行测量。其次,要尽可能多备几套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操作,学生的参与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的(但学校条件极为有限。),毕竟,学生更热衷于自己动手而不是观望。除此,我们还有同感,要打破原来课堂的格局,连上两节课,才能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实际操作时间与机会,老师也才能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指导。

我班接下来的一节还是我的课,我便临时作决定,让学生留下来继续做实践才能更好解决的事。(学生们正在兴头上,个个跃跃欲试)找两个物体,先进行目测,接着步测,最后用工具测,再算出误差,思索如何让自己的目测和步测更准确些;或者用步测量出操场或一块长方形的长和宽,并估算它的面积大约有多大;或者测量篮球场、沙坑等的实际大小……小组之间、组内各位同学还积极开展竞赛,自行发起比比谁估得准、算得快。那场面,真可谓激情奔放!

总之,过后我们几位老师再次交流,都觉得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得较往届好。这一切,缘于课程新思想——经历是一种过程性目标的引领,她让我们勇于打破常规,真正自由大胆主宰课堂,大胆尝试转变教学方式,让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让我们的教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发展。这,就是本节课带给我们的最大收获。

篇7:《实际测量》的练习题

人教版《实际测量》的练习题

一、填空

1.测量要求不十分精确时,可以用________或_______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2.4米8厘米=________分米

6.8千米=_________千米_______米。

2公顷80平方米=_________平方米=__________公顷

3.一根铁丝可以做成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成宽4分米的长方形,长是________分米,面积是___________平方分米。

二、某农场有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0米,宽3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一台拖拉机一天可以耕地2公顷,3台这样的拖拉机几天可以把这块地耕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工厂到海港的`公路的长120千米。一辆汽车从工厂运货到海港用了3小时,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多行10千米。返回工厂用了几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李明走8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124步,第二次走125步,第三次走126步,第四次走125步。以这样的步子从家到学校走了500步,他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8:五年级数学《实际测量》试题

关于五年级数学《实际测量》试题

一、填空:

50000平方=公顷

65公顷=()平方米

300公顷=()平方千米

7000000平方米=()公顷

3公顷=()平方米80000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4000公顷=()平方千米

二、填空

(1)颐和园的面积是2.9平方千米,约合()公顷。

(2)北京的`故宫面积是0.72平方千米,合()公顷。

(3)天坛的面积是273公顷,约合()平方千米。

三、填表:

市名面积(平方千米)面积(公顷)

北京市16800

上海市6200

天津市11300

四、试一试

80000平方米=()公顷

3.2公顷=()平方米

190公顷=()平方千米

0.4平方千米=()公顷

篇9:数学五年级实际测量练习题

数学五年级实际测量练习题

一、填空:

50000平方=()公顷

65公顷=()平方米

300公顷=()平方千米

7000000平方米=()公顷

3公顷=()平方米80000平方米=()公顷

4平方千米=()公顷4000公顷=()平方千米

二、

(1)颐和园的`面积是2.9平方千米,约合()公顷。

(2)北京的故宫面积是0.72平方千米,合()公顷。

(3)天坛的面积是273公顷,约合()平方千米。

三、填表:

市名面积(平方千米)面积(公顷)

北京市16800

上海市6200

天津市11300

四、试一试

80000平方米=()公顷

3.2公顷=()平方米

190公顷=()平方千米

0.4平方千米=()公顷

篇10: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

关于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际测量》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实际测量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标杆、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测量较近或较远两点间距离,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准确时也可以步测或目测。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分好小组并确定小组长;安排预习内容;准备好测量工具;安排好测量场地并事先计划实际活动的步骤。

从这节课中,我深刻体会到拥有快乐、宽松的积极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认知创造具有的激励作用,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量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容易诱发创新思维,产生独到见解,真正体现了学生才是知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确定较近两点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测量工具,整个过程中学生清楚的明白只要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更好得进行测量。在实际测量时,他们自己说出应注意的地方,如卷尺要拉直,刻度要对准等,得出结果后,我选择了一种小刻度的卷尺,尺不够长怎么办?预习过的学生迅速提议使用标杆并讲出了注意事项:要定一条直线。那么插在哪合适?测量前应该根据测量工具估测。接下来的分组实际测量迅速展开,在距离较远的两点间测量时选择了合适测量工具的小组在规定时间圆满地完成了测量任务。

步测是一大难点。我选择了一段30米距离,他们按要求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了三、四次并记好每次的步数后,都能算出平均每次走了多少步,但在求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时出现困难,特别是出现30(米)47(步)这类不会往下算的情况,怎么办?让学生动口自己说,动脑想。在我提示长度单位可以换算后,大部分同学算出了自己一步的平均长度开始去验证第一次用工具测量的.结果了。只剩下几个了,我直接告诉他们求法30米=3000厘米,用3000以平均步数,求出自己一步的平均步长。目测部分教授的较仓促,让学生练习的也较简单,应该让学生根据预习自己讲出如何测量,再用工具或步测的方法验证一下结果会更好一点。

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方法实际测量,在创新的课堂上我愿走下讲台,走近我的学生,跟他们成为朋友,一起讨论,一起实际操作测量,以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

篇11:实际测量(3)(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教学难点

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教学准备

卷尺,标杆,测绳,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测量工具.

1、(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2、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一边说一边出示)

二、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1.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请同学来演示一下.

2.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3.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4.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实际测量”)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叫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三、步测和目测.

1.步测.

(1)(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2)(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3)强调: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

2.目测.

(1)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2)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3)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4)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

四、实践活动.

全班分成三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

1.测定直线.让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2.步测.

(1)先测出自己的步长.50米的距离反复走3次求出平均步数,再算出平均步长.

(2)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

(3)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与自己步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3.目测.

教师先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六、板书设计

篇12:实际测量(2)(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标杆、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

2.会用卷尺、测绳等工具,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较近的距离.

3.能用标杆测定直线并沿着直线量出较远的距离.

教学重点

使用工具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标杆三根,卷尺(或测绳)一条,木桩若干个.

2.课件“实际测量”.

3.印制直线测定记录.

组长(  ),小组成员(  )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宽.

说明:因为黑板的面积不太大,所以可以用米尺来测量它的长、宽.

2.如果要修建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操场,工人叔叔也用米尺一段一段地量,大家想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浪费时间、结果不准确、形状不规格等.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工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建造房屋时都需要测量土地.测量士地的知识对于我们将来参加工作是非常有用的.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板书: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较远的距离时,用来做标记.可以自制.通常把标杆表面每隔10厘米涂上红白相间的颜色,目的是看起来明显.提问:为什么标杆的一端是尖的?(便于插入地面)

(2)卷尺、测绳.测定较近的距离时用的工具.测绳可以自制.制作时以米为单位量好(第一段划分出分米,并做出标记)

提问:自制测绳选什么样的绳子比较好?为什么?(弹性小的好,便于测得准确数据)

(3)小红旗:测量时,做为指挥信号.

3.测量较近的距离.

(1)指名两组学生分别用卷尺或测绳测量教室的长、宽.

(2)提问: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得出:测量时卷尺或测绳要自然拉直,不要用力绷得过紧,也不能放松使卷尺弯曲.

4.测量较远距离.

(1)说明测定直线的意义和作用.

当需要测量较远的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只用卷尺和测绳就不行了.需要先在要测的距离之间测定一条直线,然后沿着这条直线分段量出这段距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使学生知道如果不先测定直线就去测量距离,就可能分段测时出现曲折,降低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2)测定直线.

请同学们看课件“实际测量”.互相讨论:测定直线分几个步骤?总结.

①把所测距离的两端(A、B点)各插一根标杆.

板书:(1)确定起点、终点.

②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叫第三个人把第三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三根标杆在同一直线上.B点标杆与C点标杆的距离应略短于卷尺或测绳的长度.

拔出标杆,钉上木桩并编为1号,起点为0号.

板书:(2)立第三根标杆.

③用同样的方法再把第三根标杆插在D点……,钉桩,编号,使第三根标杆逐渐接近第二根标杆,它们的距离短于卷尺或测绳的长度.

板书:(3)反复立标杆.

④把第三根标杆插过的各个点与A、B两点接起来就定出一条直线.

板书:(4)连点成直线.

(3)测定直线后,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两点的距离.

(4)小结.提问:测定较远的距离时,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测定直线?

(5)室外操作:在校园里先确定两点,插上标杆,并通过这两点测定一条直线,再用卷尺或测绳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

①宣布测量小组,指定组长,明确要求,提出评比条件.

②教师带领一个小组做示范.结合具体步骤讲注意事项.如标杆必须立直.让学生随着分段测量,把有关数据填入记录单.③各小组分别测定直线,量出距离.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④总结评比情况.

三、巩固发展(1、2题室外分组进行)

篇13:六年级数学下册《实际测量》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实际测量》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60~61页内容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一些测量活动,掌握简单的室外工具测量和估测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1、学习用工具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2、学会步测和目测,体验步测和目测的价值。

教学准备:卷尺、测绳、标杆

一、认识测量工具

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

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

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

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实际测量”)

(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

(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

(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

(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

(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2、步测和目测

(1)步测

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

组织学生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明确测量方法。

提醒学生在实际进行步测时,要注意迈步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保持直线进行。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相对准确些。

教师演示1步的长度: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教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3、4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2)目测

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

三、实践活动

1、测定直线.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2、步测

(1) 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平均步长

A:先在操场上量出一段距离(如50米):让学生反复走3次,并要求记下自己每次所走的`步数,填在表格里。

B:指导学生依次算出走50米的平均步数,以及自己的平均步长。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可以让学生交流每个人步测的平均步长,总结身高高的学生通常平均步长一些,身高矮的学生平均步长相对短一些。

(2) 步测学校操场的宽

可以让学生先走一走,并记下所走的步数,然后根据自己的平均步长算出操场的宽。

结合天天练P38页的实际测量,可以组织学生测量篮球场的长和宽。

(3) 比较步测和工具测量的结果。

用工具测量操场的宽,并将用工具测量的结果和步测的结果进行比较。

3、目测

教师先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课堂作业:完成天天练38页内容

小数的认识的教后反思

人教版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米的教学设计

二下数学教学总结

《一分钟》教后反思

《有多重》教后反思

二下《PE Class》Lesson8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二下数旋转教学设计

《实际测量》教后反思
《《实际测量》教后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实际测量》教后反思(整理13篇)】相关文章:

新人教版二下旋转教学设计2023-05-08

八年级数学下册《一次函数》教后反思2023-03-19

《上海是人海》的教后反思2022-04-30

小学七册数学计划和教案2022-05-23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2022-04-30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023-03-07

七册美术教案2022-06-03

《乘船》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2022-05-04

人教小学二年级上册作文范文2022-07-19

认识毫米分米教学设计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