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共3篇)由网友“杏林居士”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 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教后反思
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教后反思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会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等规则物体的体积,但是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是不规则的,怎样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这便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材中通过用排水法测量梨的体积,使学生明确,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以用排水法,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就是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在教学中,我先出示一块不规则的石头。你能想办法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由于学生都有预习课文的习惯,学生很快想到了排水法。把石头放入一个装了一些水的量杯里,看水上升了多少,上升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对这些方法你有什么看法,比较哪种方法有科学又实用,.紧接着又出示一块石头,还能再捏吗?从而引入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通过演示实验,为了便于学生们看清楚,我把量杯里的水染成红色,然后让学生说出他的体积是多少毫升,再把不规则石块放入量杯中。让学生思考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你能求出刚才石块的体积吗?用现在的450毫升―200毫升=250毫升,明白250毫升就是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巧妙地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规则的水的体积?
为了更好地理解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我们还开展了排水法的实验活动,我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了9各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个盛有一定水的长方体透明的塑料容器,一块石头,让学生测量容器里面的长宽高,在测量放入石头后的高,再通过计算求取石头的体积。通过试验,学生真真切切地明白了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原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原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在经历中提高自己。体验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
篇2: 《求不规则物体体积》教学反思
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运用排水法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课设计能够结合课本,依托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思想,探究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通过积极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中我的体会:
1、有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数学问题的解决主体是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是学习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本节课的开始环节,我抛出问题“你能计算出一张A4纸的.体积吗?”这个问题使学生感到一种挑战性,虽然知道A4纸是一个规则的长方体,也知道要去测量它的长、宽、高,但是这么薄,利用现有的测量工具是无法测量出来的。怎么办呢?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被激发起来了。
当学生会计算规则的A4纸的体积后,话锋一转,“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怎么求呢?”学生立刻进入到另一种兴奋的状态,学习的热情和欲望愈发强烈。
这里除了激发起了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外,还能给足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使学生真正并且完整地经历整个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也真正做到了“有情”。
2、有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水平的高低。其中思维的概括性、问题性、逻辑性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善于抓住每一个环节,下功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问题解决提供强有力的载体。
在计算一张A4纸体积时,我利用问题“如何测量A4纸的高呢?”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学生开始有所超越,想到了“我可以再多拿一些同样的A4纸,把它们叠在一起,这样就能测量出A4纸的高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种飞跃性的发展,懂得了利用转化的思想,先计算出100张纸的体积,然后再求出1张纸的体积。这样的思维训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意义。
在讲解测量梨的体积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明白转化的思想”,继而掌握计算方法。本节课,我在讲解转化过程的时候,利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我们不是直接去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而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水的体积,进而想出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转化。上升法:V物体=V上升部分;下降法:V物体=V下降部分;溢出法:V物体=V溢出部分。
3、有价――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
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是问题解决的重要保障。在学生面临新问题时,这种“已有的”知识、技能就是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推动器”。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强化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扎实、深刻,实现真正的学习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学生的测量与列式计算解决问题相结合。当学生悟出怎样测量出100张纸的高后,马上让学生介绍如何求一张A4纸体积的方法。将学生之前学习的长方体体积的知识进行拓展应用,从而达到认识上、知识上、技能上、思维上、情感上的更高目标。
在第2个练习题中,学生既可以根据“珊瑚石的体积=珊瑚石和水的总体积―水的体积”解决问题,也可以根据上升部分水的体积是一个长方体,即珊瑚石的体积=长×宽×高,强调这个高是水面上升部分的高度(总高度―水的高度)。把这两种方法联系起来对比,学生可以发现这两种方法的基点就是乘法分配律,从而沟通两种方法的联系对比,进一步体会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进行重点强调。
本节课虽然有以上亮点,但还存在着对问题解决过程缺乏评价的不足。
在讲解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过程中,求出物体的体积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本课在这个环节上做的还很不够。今后我会积极改进,努力改善。
篇3: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次教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次教案)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案 执教者:梁木妹 教学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课本第51页例6,第52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及练习九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具体方法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具准备: 一个西红柿(或土豆),一个量杯,一块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我们已经会计算一些比较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而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如西红柿、土豆、石块等),它们的体积又该怎么计算呢? 2、揭示课题: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一块橡皮泥。 提问: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2、教学教材第51页教学例题6。 (1)出示一个土豆。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土豆的体积吗?(讨论得出“把它放到水里求体积) (2)给每一个小组一个量杯,一个土豆,一桶水,请大家动手实验,把实验的步骤记录下来,让学生分工合作。 (3)汇报试验过程:请一个组一边汇报过程,一边演示。先往量杯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估计倒入的水要能浸没土豆。看一下刻度,并记下。接着再把土豆放入量杯里,要让完全浸没在水中,再看此时的.刻度,也要记下刻度。最后把两次刻度相减等到土豆的体积。 (幻灯片出示实验步骤) (4)提问:为什么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 (5)你能帮老师算算老师这个西红柿的体积吗? (幻灯片演示例题6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2、完成课文第52页“做一做”的第2题。 (1)观察这两缸的水,什么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2)你想怎样求珊瑚石的体积?为什么? (3)解:8×8×(7-6) =64(cm3) 答:珊瑚石的体积是64cm3。 三、巩固练习1、一个棱长是4分米的正方体水箱中装有半箱水,再把一块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水面上升了6M,求石头的体积。 2、课本第54页第7题 一个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宽均为2dm,向容器中倒入5.5L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的水深是15cm。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你愿意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密度》教学反思
【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共3篇)】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数学老师教学的心得体会2022-09-03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2023-05-24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总复习题目2023-02-10
五年级数学上册《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师个人教学反思2023-12-03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诗词总复习教案2022-06-03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2-06-18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2022-10-28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知识点2023-08-28
五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2023-04-30
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