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二年下册数学《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0 07:27:52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沪教版二年下册数学《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整理15篇)由网友“花市档口”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沪教版二年下册数学《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沪教版二年下册数学《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篇1: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口算加法,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加法计算法则,所以本节课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

教学由复习简单的进位加法口算开始,接着复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根据学生喜欢动物的特点,创设了统计中国部分物种的情景,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统计表里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列式解决,在学习连续进位之前先独立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算的习惯。

有了上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学生用类推的方法很容易就能够自己学会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所以我引导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学会了进位加法的计算,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并强调“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在习题的设计上,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思维训练。竖式计算中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加深印象。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计

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行改正,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认识。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第一,在估算教学时,没有很好的把估算的结果和精确计算的结果紧密联系起来;第二,应该多进行比较学习,注意知识的联系,如:在归纳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时,我还应该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这样利于学生加深印象。第三,课堂上的语言还有待进一步锤炼,比如环节之间的过渡语,对于学生的评价语等,在细节上完善了才能使整堂课更好。第四,对“课堂生成”的应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后吴老师给我的评课让我认识到自己工作方法的欠缺和能力的不足,其他同事也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从中收获很多:

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题目很少。因此,除了教材中的练习外,我还补充一些练习,补充有典型的题目。

二、学会知识的迁移

1、把握知识的联系,精心设置复习内容。要求学生依据已掌握了的知识技能去分析和概括新的知识,揭示新、旧知识的共同本质,使已有的知识技能顺利地迁移到新的学习中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觉察知识间的关系,掌握新旧知识的共同点。

2、利用类推掌握新知识。类推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这种推理比较简单具体,虽然推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但这种推理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这种方法加速知识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精心设计练习,使知识再迁移。练习,是学生应用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知识的应用也可以看作是知识的再迁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一般从表面理解到比较深刻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学中应重视练习的设计,有意识地设置具有层次性的拓展练习,为今后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三、学会---会学----乐学

1、挖掘知识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

要促使学生“乐学”,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力,就要组织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要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尊心的特点组织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兴趣,激励进取。

2、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安排以学生为轴心的教学活动,多方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学会学习。

在教学中,只有恰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愿学、乐学,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篇2: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一、教材研究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和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知识。教材出示 “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提出 “爬行类和鸟类共有多少种?” 引出例1:271+122,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二、学情研究

本课给学生创设生动情镜,让学生利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知识,独立尝试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体验和感悟用数学的成功,从而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三、目标点击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够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善于交流表达的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成 功的喜悦。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重点筛选

重点:使学生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突破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是在不需要精确值时自觉采用不同方法来估算。 【突破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区别。

六、拓展链接

1、两位数加法笔算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为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做铺垫。

七、心灵随笔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学生之前已经学过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有了一定的基础,这里再学习三位数加法的笔算,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八、学法研究

(一)创设情境,链接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看看你认识这些湿地野生动物吗?把你了解的情况给大家说一说。(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 学生自由回答。 师: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野生动物。下面是关于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湿地动物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有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

生2:我知道了其中鸟类最多有271种;哺乳类最少,只有31种。 生3:我知道了爬行类有122种。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从表格中获得了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与这些湿地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关,有信心学好吗?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现在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谁能告诉老师我国湿地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该怎样计算呢?

生:就是把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的种数相加,算式是271+122. 师:这两个数有点大,且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不容易口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笔算。

师:想一想,竖式应该怎样写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笔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竖式计算的方法及结果: 2 7 1 +1 2 2 3 9 3 师: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与之前我们学习过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吗?

生:跟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笔算方法一样,都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2、师:想一想,271+103,该怎样计算呢?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交流“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相同数位对齐。 要从个位加起。 „„

对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

(三)小组合作,尝试练习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知识小结

在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要特别注意: 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九.达标测评,反馈矫正

1、列竖式计算

120+259= 227+250= 421+306=

476+121= 919+80= 93+802=

篇3:沪教版《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沪教版《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笔算的方法与前面的相同,所以本节课我采取的是正向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首先我复习了几题加法口算和一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题,请学生说说它的'计算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我又利用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找出问题,引出今天所教学的内容。

出示教学内容后,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算出结果,再指名演板,结果多数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我还重点请学 生讲解计算过程,交流在计算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所以整节课感觉很简单,课堂气氛还可以。但是作业做下来,却不尽人意,错误率很 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学生没有加到进位1。

计算教学看似简单,教师在平时还是多多要加强训练,以切实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篇4:沪教版二年第二学期《三位数减法》的教学反思

沪教版二年第二学期《三位数减法》的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三位数减法》中的不连续退位减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并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培养并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结束后,学校的数学老师就我这堂课作了点评,经过自己的消化,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本堂课的复习不够,虽然在一开始,我出了一部分口算题目,但三位数的`减法一般都采用竖式,所以在引入部分涉及一些竖式计算两位的减法,这样可以更好地为今天所学知识进行铺垫,学生也更能从旧知过渡到今天将学的新知中来。

在对例题的教学中,我很好地渗透了爱护人民币的德育教育。并充分尊重教材,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我会让学生落实到书中,将书中的空格填上,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对所学的新知进行再一次的巩固。不过对于这一点呢,也有老师提出来会不会过于死板。对于这点我自己持保留意见,我认为教学应最后落实到教材,通过对新知的学习,然后用习题来巩固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

这节课争论最大的就是对于验算的教学,因为从三位数的加法开始就接触了验算,在例题中也涉及到了验算,对于验算的方法,我是从根据一个算式可以写出与他相关联的其他三个算式这里入手,但听课老师普遍认为对于验算可以从数量关系来入手,比如例题2,我就可以从总人数、男女生人数,这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入手让孩子进行验算,并可以通过这个例题给孩子提出加减法的关系,为以后三年级讲解加减法关系做好一个铺垫。对于这点,我也觉得自己准备不够充分,在备课时也根本没有想到这点,只是通过例题而讲例题。

最后还有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对学生的书写还应强调。在教学中,我也注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不过在评价中还应更注重细节,比如书写及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还有就是学生自己在练得时候,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看到了自身教学能力与“生态课堂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根据自身不足加强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并在班级中不断实践运用,去糟取精,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探寻更适宜与低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即时性评价的方法、策略及原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篇5: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加减一位数》试题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加减一位数》试题

一、解下列各题,你发现了什么?

4+3=6+9=15-8=

24+3=56+9=65-8=

324+3=256+9=165-8=

724+3=456+9=465-8=

924+3=856+9=965-8=

二、算法大讨论。

596+8=805492+9=201

三、判断题

236893602

+9+7-8

335900604

四、看卡片口算:

5+23=43-6=87+9=70-5=

94+=10097+()=10077+5=92-6=

五、说说77+5、92-6你是怎样算的?

六、试一试:

578+4=627+6=364+9=

674-7=554-7=813-6=

695+8=904-7=598+7=303-6=

篇6: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与四边形》教学反思

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与四边形》教学反思

三角形与四边形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但学生对于三角形和四边形只不过是一个初步的感知,特别是四边形,在学生的认识范围中,四边形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这些特殊四边形,而且这些四边形在大多数学生的头脑中是一个个独立的图形,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

一、注重感知图形的特征,为形成表象作准备。

在教学的开始通过出示十四个图形,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对图形分类。这里我对书上的例题进行了调整,书上十四个图形是彩色的,而我所出示的十四个图形是一色的。我觉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比较容易受一些不相关的因素的干扰,教师就把这些不相关的因素干扰降到最低,毕竟我们今天不是来学习怎样分类。接着教师就展示学生不同的分类结果,这里我通过课件将两种分法合并展示,让学生能十分清晰地观察到不同分类结果的不同之处,然后通过大家的讨论,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为后继的学习作准备。

二、关注本质,注重对概念的理解。

对于什么是三角形,学生根据经验,第一直觉就是,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我及时引导,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那三条边就是三条线段,这样就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沟通了起来,形成了知识链。在认识什么是“围成”时,让学生动手搭一个三角形,并让学生讲出你是怎样搭的,学生在表述过程中虽然不能清晰完整地表述出三角形的定义,但学生都能谈到在搭的过程中小棒的顶点要靠在一起,进而理解什么是围成,这时教师出示一个三条线段中有1个端点没有合在一起的图形,学生马上就能指出其不正确的地方,接着教师出示“围成”的图形,学生对此概念也就能清楚的'理解了。最后让学生根据已出现的板书用数学的语言规范的表达出三角形的定义。

三、注重知识的延伸。

对于最后一个环节,我出示了由三角形与四边形组成的机器人,请学生说说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数一数各有几个,目的是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习惯与能力,图形出示三个填空的目的是,让学生清楚的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统称四边形,不要将它们孤立开来,最后的思考题,让学生在一个四边形上画一条直线,可以分成两个什么图形,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我们认识的图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伏笔。

篇7: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几倍》教学反思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分了两个层次,首先是通过例2、例3的学习,建立起“倍”的概念,形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结构。其次是利用已经构建的思维模式解决例4的实际问题。在学习例2、例3时,我设计了多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去探索,在亲身的感受中明白道理。

首先设计了一个摆正方形的操作练习,让学生任意摆,想摆几个就摆几个,但要明确自己摆的正方形用了几个4根小棒,这时,教师再引出“倍”的概念告诉学生,用了几个4根还可以说成是4的几倍,让学生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让学生跟着老师摆圆,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3个3个摆,摆两次,使学生认识到第二行实际摆的是2个3,也就是说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

再次,让学生自己尝试摆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这时,学生很容易地理解第二行摆的圆必须有4个第一行那么多,也就是4个2,所以要在第二行摆8个圆,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并得出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最后,通过师生的拍手游戏练习,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化,使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地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

在教学例4时,放手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寻找数学信息,提出必要的教学问题。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出两个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学生初次接触线段图,教师要指导学生能看懂图,同时借助线段图,明白一个数里有几个相同的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然后根据求几个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应该乘法计算。

在巩固练习时,我采取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完成书上的练习后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

1、学校评比优秀作业,一年级评出了9份,二年级评出的是一年级的3倍,三年级评出8份,四年级评出的是三年级的5倍,二年级评出了多少份?四年级评出了多少份?

2、补充适当的信息,再计算

图书角有8本科技书,------------,故事书有多少本?

(1) 用加法:--------------------

(2) 用减法:--------------------

(3) 用乘法:--------------------

总之,在设计这节课时,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让他们通过小组同伴间的互助合作,老师的适时点拨,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使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知识,而且能力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篇8:沪教版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初读课文,读正确生字的字音,读通顺课文的句子。

2、听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感知正确的读音、停顿、语气、感情。

3、学生边读边想,读流利课文的句子,并初步对整篇课文的内容有所了解(台湾很难看到雪,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棉花做的,老师小时候在北京见过真的雪,玩雪可高兴了)。

二、重点朗读,讨论交流

1、指点学生朗读重点段落(第2、9、10、11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和日常生活实际经验,感知,感悟“商店”、“景”、“洁”、“毯”、“银”、“堆”、“仗”等生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讨论交流学会这些生字词的音、形,义和正确书写。

2、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明友盼着什么?(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盼望祖国统一)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讨论、交流中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语言感觉、熏陶爱美情感、受到爱国教育,并且鼓励他们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三、表演朗读,复习巩固

学生在经过前两个环节的朗读课文后,已经大致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只有再次变换朗读的方式,才能完善地实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熏陶情感的教学原则,并且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形成能力,因此,我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分为“叙述者”、“孩子们”和“老师”三种角色表演朗读,让几组学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读、展开竞赛、巩固成果,使整个课堂学习贯穿着从朗读始到朗读终和始终让学生处于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之中。

篇9:沪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要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加法口诀表:

1+1=2

1+2=3 2+2=4

1+3=4 2+3=5 3+3=6

1+4=5 2+4=6 3+4=7 4+4=8

1+5=6 2+5=7 3+5=8 4+5=9 5+5=10

1+6=7 2+6=8 3+6=9 4+6=10 5+6=11 6+6=12

1+7=8 2+7=9 3+7=10 4+7=11 5+7=12 6+7=13 7+7=14

1+8=9 2+8=10 3+8=11 4+8=12 5+8=13 6+8=14 7+8=15 8+8=16

1+9=10 2+9=11 3+9=12 4+9=13 5+9=14 6+9=15 7+ 9=16 8+9=17 9+9=18

减法口诀表:

1-1=0

2-1=1 2-2=0

3-1=2 3-2=1 3-3=0

4-1=3 4-2=2 4-3=1 4-4=0

5-1=4 5-2=3 5-3=2 5-4=1 5-5=0

6-1=5 6-2=4 6-3=3 6-4=2 6-5=1 6-6=0

7-1=6 7-2=5 7-3=4 7-4=3 7-5=2 7-6=1 7-7=0

8-1=7 8-2=6 8-3=5 8-4=4 8-5=3 8-6=2 8-7=1 8-8=0

9-1=8 9-2=7 9-3=6 9-4=5 9-5=4 9-6=3 9-7=2 9-8=1 9-9=0

10-1=9 10-2=8 10-3=7 10-4=6 10-5=5 10-6=4 10-7=3 10-8=2 10-9=1 10-10=0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

“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老师及时批改后的错题,记录在《错题集》上,并在作业本上订正。

二、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

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习。二年级上期重点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记忆方法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牌游戏的形式练习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也可以借助一些电脑软件或者app,程序自动出题,自动批改,孩子们还可以PK口算成绩,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养成好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要想使好习惯持之以恒,刚开学的一个月很关键。作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开学后我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以身作则,改掉以往易冲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坏毛病,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按上面的养成教育的要点去悉心培养学生的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关系,有时习惯容易反复,所以还要和家长多沟通,教给家长具体的家庭培养方法,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抓,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习惯成自然。

篇10:《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数学教学反思

这节课先由复习了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开始,巩固了竖式计算中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的方法。这样的复习即巩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由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课堂中我创设了田园小卫士检查白菜地的情境,根据已经检查的数目和没有检查的数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竖式时,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精神。在学生算出结果后由教师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同样是让学生尝试验算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正确率。接下来的试一试需要解决新的问题,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稍有提高,但遵循的是相同的运算规则,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再交流。在这里还要及时引导学生比较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巩固了竖式计算注意的要点。

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遗憾之处:

第一,虽然重视了小组合作,但小组合作还要注意在学生已经独立思考后再展开,否则学困生会受到思维活跃的学生的限制或中懒于思考,要留出大块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

第二,课堂上有的孩子认为计算很简单,没有重视,草草的看题,审题就更谈不上了。在写竖式时就会把数字写错,如136+478,结果写成了186+478 。再有一些孩子写作业时不能集中思想,总是会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这样出来的计算题谁能保证它的正确性?还有数位不对齐,加看成减,……看到这些情况,孩子们都会说是粗心。粗心是什么?为什么孩子要这么粗心呢?粗心也与孩子的学习习惯密不可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或者是边讲话边做作业,……这些都值得我们老师格外关注,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受用一生的,从起点开始就要好好抓,不能放松。

篇11:数学四年级《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沪教版

数学四年级《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沪教版

(一)成功之处

第一,基础知识复习引入成功。本节课中,我认为做得较好的就是复习引入,因为复习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这也给本节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基础,同时学生的大脑也进入了加速运转的状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在讲解新课,那么他们接受新知识就有了保障,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课前课后复习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温故而知新,为了能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复习中我大都是口头表达复习,这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善于表达数学语言的机会,复习中我重点复习了求作两个向量的和的两种法则三角形法则以及平行四边形法则,因为这两个法则在后面的新课讲解中会涉及到,在复习这两个法则时,我根据上个课时的作业情况强调了一些要注意的地方,譬如向量上面没有标上箭头,或是和向量的方向应该是由谁指向谁。

第二,重难点把握成功。我认为另一个亮点就是很好地突出了对两个向量减法的理解和两个向量的差向量的做法这两个重点,为了求作向量的差,我是先让学生求作向量 与向量的和向量(如下图),因为很多学生不知道向量 的方向为什么是从向量 的终点指向向量 的终点,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个方法用于突破这一难点,如果能突破这一难点,那么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得到看突破

在讲解求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时候,规范板书出求作的步骤,并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了向量差的三角形法则的两个要点:起点相同,方向为减向量的`终点指向被减向量的终点。为了更现象化,简化为:起点相同,箭头指向被减向量。之后在练习求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时,很多后进生也能够根据此要点作出了。

第三,例题与练习交叉进行。根据前苏联的凯洛夫的教学论思想: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双基教学,即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模仿练习领悟新知、记忆新知,这在教学环节中是不可缺少的,但不能以此为限,有效的巩固必须经多次循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方能达到。根据此教学论思想,我在讲解例1已知向量 、、、,求作向量 - 、- 后,就相应给出了一下练习:P112 1.(1)、(2);在讲解例2平行四边形 中, , ,用 , 表示向量 、后,就相应给出了一下练习:《导与练》P94 9;在讲解例3 化简 后,就相应给出了一下练习:P112 2,P113 6.(4)-(7)。

(二)不足之处

第一,时间安排没有经验。由于在讲解求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中还介绍了另外一种方法,即采用相反向量以及两个向量的和来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求作,所以时间上的安排就显得有点急促,本来已经安排好的一个内容特殊情况:当 // 时,如何求作 就没来得及讲,所以没有很好地使教学内容系统化,完整化,深入化。

第二,师生交流不够。如果在课堂上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那么可以说这节课堂是不够完美的,但是内容与时间的矛盾又不得不牺牲讨论、交流的时间,课后我就想(马慧芳师姐给我的建议),其实本节课我是讲得比较多的,学生没有太多的机会来交流自己的想法或是观点,这样,长久以往,也许会形成学生过于依赖老师,也就是说没有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更不用说让他们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锐变了。

篇12:《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本课的数学本质是: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感受计算学习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经验和加减法的估算策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估算水平;在精确计算中,通过多种思路和表征形式,使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性;通过对多样化的算法的沟通,使学生充分理解算法的道理,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掌握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的一般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强化模型思想。

本节课的课堂结构虽然由情境串做牵引,但课堂节奏有点前快后慢,前面怕学生理解不了,故意放慢节奏,所以导致后面的练习做的不是很多,比如考虑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原本是在小蜜蜂帮花儿治病这一题目后设计了一道应用题,即买蜂蜜的问题,但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是很好,后面的题目便没有呈现,只是临时让学生把小蜜蜂帮花儿治病这一环节做了一下延伸。

总的来说,这节课根据学生练习反馈来看,学生对算理的掌握非常好,但细节把握不是很认真,个别学生不注意写生小1,在加的时候便很容易忘记加,还应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强学生的意识。

篇13: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方程》教学反思

关于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方程》教学反思

新教材对于解方程的安排是变动非常大的。以前我们是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一开始时,还不和学生说解方程,叫求未知数X。而现在的教材编排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在小学阶段,只要让学生明白,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乘和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从学生的学习上来看,我觉得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的,特别是比较简单的方程,学生只要明白了要把谁抵消,怎么抵消,基本上问题不大。不过,到了稍微复杂的方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本节课把握好教学目标是关键,

其目标有三:

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方程的意义,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3.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本节课内容新,知识抽象,练习多,因此要精讲,才能完成教学目标。

经过第一课时的教学后,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地还不错,只有个别同学会在“解:设………为X…。”X的后面会忘记加单位名称;还有个别同学会在求出的.结果X=…,得数的后面反而又加了单位名称。我想格式上问题经过老师的几次提醒,个别同学会有所改正的.格式上的问题是比较好纠正的,然而理解上的问题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难点是: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但是有些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来找等量关系式。所以我在设计第二课时练习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复习,巩固找出题目中等量关系式的本领和方法,并且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这点相当重要。还有一点需特别注意学生列出的方程,其中有一种方程是X单独在“=”的左边或者单独在“=”的右边,这种情形要避免,因为,我觉得如果这样列方程就和算术解法差不多了,方程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在练习中,我把练习的重点放在找准数量关系式上。课堂上大量提问了学生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进一步进行了专项训练,在进行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重点让学困生再说说关键句是什么,是根据哪句话找出来的,(让学生找关键句)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去找,从而总结找相等的数量关系可以有这样几种策略:

①根据关键句思考等量关系。

②根据公式思考等量关系。

③根据总数思考等量关系。

④根据相差数思考等量关系。

篇14: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学反思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美丽的西双版纳》优秀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语文课通常是以识字为主,可到了二年级下半学期则把学习的中心逐步从识字过渡到了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中又分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现在的教学中,除了要求让学生学好手中的文本之外,还提倡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来围绕一个主题寻求多种资料。学生们有的查阅报刊,有的到互联网上搜寻,从中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那么如何用好这些资料呢?

语文课上让学生把所找的资料交流一下,是要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的。这不是像常识课一样介绍一个科学原理,也不是像地理课那样把当地的一些特点来说一说。在教学《美丽的西双版纳》时,我也让学生们课前去找有关西双版纳风土人情的资料。学生们找来了厚厚的一叠,怎样把手上的资料用到位呢?我在教学第四节有关动物的`部分用到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话练习:用“我来到了西双版纳,我看到了( )。”的句式来介绍西双版纳的动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练习。课文本身的语言较为生动,写出了很多动物的特点,学生在熟读之后,可以把这些语言用上,化为自己的。如果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把自己找到资料用上。这是一个搜集、提炼、处理、表达的综合过程。这样寻找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语言文字训练也有了,可谓一举两得。

而后面结合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选择一点来说则自由度比较大。学生少则说一两句,多则可以说清一个特色也是很不容易的。

发挥手中文本及资料的最大效益是一件很巧妙的事,值得我们用心去思索,不断去实践。

篇15: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薄荷茶》教学设计及反思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薄荷茶》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沁、旷、怡、惜、隆、捆、桌、飒、币、瓷”等10个生字,理解“沁入心脾、心旷神怡”等词语的意思;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沁、惜、捆、隆、币”六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边读边想,试着提出问题。

3、体会桃花为他人着想,甘愿奉献的品质以及路人诚信的美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学习习惯。

2、体会桃花为他人着想,甘愿奉献的品质以及路人诚信的美德。

教学媒体

ppt

课前学生准备

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叶子吗?(出示薄荷叶)

板书:薄荷(正音:荷读轻声)

2、体验理解,“沁人心脾、心旷神怡”

⑴闻一闻薄荷叶,有什么气味?给你什么感觉?

⑵出示句子:一股沁人心脾的薄荷香味儿真让人心旷神怡。

⑶指导朗读句子,学习生字“沁、旷、怡”。

3、大热天,采几片薄荷叶,泡成茶,那股凉爽的感觉让人神情气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有关薄荷茶的小故事。

出示课题:33、薄荷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文后交流。

⑴小组抽查自读情况。合作学习生字。

⑵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桃花家门前的公路边有一棵。大热天,人们都喜欢。路的另一边是。一天,桃花在树阴底下摆了一个。放学后,桃花发现,。

3、反馈交流。

⑴出示生字词语:

齐读——开火车读——自由交流。

⑵指导书写“隆”。

⑶交流填空练习,齐读。

三读文质疑。

1指名分节朗读课。

引导学生围绕课文质疑: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教师随机板书。

四学文解疑。

问题:(1)桃花的茶水摊摆在什么地方

(2)桃花为什么要摆一个茶水摊?

(3)桃花是怎样摆茶水摊的?

(4)为什么桃花端着小瓷碗觉得手里很沉很沉?

(一)小组学习,解决问题(1)(2)。

1、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组讨论。

2、交流:(1)桃花的茶水摊摆在银杏树下。

为什么桃花要将茶水摊摆在这里呢?

引读第一节。

指导朗读:这景象美不美啊?你也来试着读读。

学生自由读。齐读。

3、交流(2)出示句子:①可惜少了一个茶水摊儿。

②不是为了赚钱,就是让那些走累的过路人解解渴。

引读:面对这样的美景,桃花好几次听到有人这样叹息——(可惜少了一个茶水摊。)

她听了,心里想——(是啊,在这里

摆一个茶水摊,生意一定兴隆,可是谁愿意呢?)

桃花真想来摆茶水摊,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让那些走累得过路人解解渴)。

4桃花是个怎样的姑娘?板书:为他人着想

(二)自读课文,解决问题(3)

1、默读课文,圈出描写桃花摆茶水摊时的动词。

2、交流:板书动词

3、根据板书上的动词,说说桃花摆茶水摊的过程。

(三)师生合作,解决问题(4)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两小节,说说桃花为什么会觉得手里很沉很沉?

2、这时桃花的心情是怎样的?是不是赚了很多钱她很高兴?

3、想象说话“这些人啊,也真是的。”

4、你们说这些人是怎样的人?板书:讲诚信

5、齐读最后两小节

五、课外延伸,续编故事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条公路上依然人来人往,桃花依然摆着茶水摊,还会发生什么事?

板书设计﹡33、薄荷茶

为他人着想讲诚信

抱烧盛采撒端放

教学效果的反馈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给学生以充分的朗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后再读文本,学生在自由读文中产生疑问。然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子较小,于是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加以肯定和赞扬,这样激发了学生提问的兴趣和热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我进行了梳理、归类,对各种类型和层次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中解疑。对于一些较为浅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圈圈划划,自己领会文本内容解决疑问。如:学生提出“桃花是怎样摆茶水摊的?”我就让学生自读课文第三小节,圈出有关动词,并按顺序说一说摆茶水摊的过程,学生们都能独立完成,并较快的理解文本的内容。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学习。如:学生提出“为什么桃花觉得手里很沉很沉?”简单的回答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小碗里的硬币很多,所以很沉。但学生要体会心意沉,体会此时的`歉疚、过意不去的心态,对他们来说,生活经验很少,难以体会。因此我用判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当时的心情,并通过想象说话“这些人啊,也真是。”来加深学生对桃花当时心态的理解。在解决学生提出的字词方面的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因为二年级学生已掌握了许多学习字词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有一个交流的空间,来感受识字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拓宽学生识字的渠道,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

沪教版:一年数下《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教学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计算》教案设计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加倍与一半》的教学反思

沪教版《左与右》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反思

《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沪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试题

沪教版一年级数学《度量》获奖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同步练习题

沪教版《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沪教版二年下册数学《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
《沪教版二年下册数学《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沪教版二年下册数学《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整理15篇)】相关文章: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2022-06-03

五年级语文沪教版知识点总结2023-04-21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3-07-18

三位数加法教学反思2023-07-28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2-12-04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教学计划2022-10-22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22-12-29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反思2023-08-22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整十数、整百数》教学反思2022-11-22

金属防护和回收说课稿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