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2-20 07:32:44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教学反思(精选13篇)由网友“你妈”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教学反思

篇1:《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

“现代音乐教育学最重要的新认识之一,就是在把音乐教学归结为审美体验的同时,归结为音乐听觉的培养。离开了听觉的培养,就只能进行机械的、僵化的、匠气的、非乐的教学。能造就怎样的音乐听觉,就会使学生具有怎样的音乐判断、趣味和见解。音乐听觉的培养和锻炼,实际上是贯穿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和它的方方面面的。”这是摘录于音乐教育家廖乃雄先生的《音乐教学法》中的一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听觉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无疑可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喜爱音乐,所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听,这比教师告诉他许多知识重要得多!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让学生在听中学,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参与音乐课的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的享受,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

在导入环节上,首先创设恰当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图片和声音描绘的意境,自觉的融入到音乐的情景中。通过自身聆听对比,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更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为了能够让学生很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教师与学生演唱时“欧”字的不同点,融入上波音记号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耳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是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充分挖掘歌曲除演唱外的其他作用,歌曲教学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巩固相辅相成,一举两得。

在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歌曲演唱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唱的同时仔细聆听,并“对口型”,这样的学习方式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将歌曲学唱中比较顽固的问题暴露出来,便于进行分层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本课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疑问之处。

1、衬词单独练习演唱是否合适?

衬词在歌曲中不仅能烘托气氛,而且也体现出当地地方的特色,是人们在劳动中不断传唱,总结形成的。给人感觉是情绪的流露,有感而发,那么在面对小学生的教学中,有没有必要单独练习呢,这样是否会破坏歌曲的意境呢?但经过实践,单独练习衬词的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时明显唱的要好于没有单独练的学生。

2、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教师的肢体语言上没能放得开。其实不管是指挥手势,还是舞蹈动作,教师都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每一个细胞,增加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

总之,我们要发挥自身特长,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总结,让我们的学生真的做到学有所“乐”。

篇2:《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

面对这一实施后的教学设计,新鲜之处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主动感知、探究、合作中获得音乐知识,愉悦感受的学习目标如期达成。我不禁对处在“辅导”位置上的主导者的引领、操作表现又予回顾,井作如下的反思:

—、善用多媒体课件,能发挥电教手段的职能和效用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它突破了传统的媒体限制,以其随机、灵活的特点,把知识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因此为广大教师所青睐。本节课将其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能发挥它非同寻常的职能和效用,显出歌词中难以表达的深邃的情感内容、异域风光、音乐意境,产生愉悦学生身心和便捷学习途径的动感效果。在导入教学环节,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四川九寨沟旖旎的风光:那里千峰竟秀、万壑争流,平畴吐翠、群瀑流光,众兽竞技、百鸟和鸣!同学们被眼前的秀美景色给迷住了,恍然置身其中,带着这种愉悦的、美的心情进入新歌教学,其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二、展示教学的基本功,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钦佩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风采,即教学基本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钦佩,使学生产生心向音乐、神往音乐的教学默契,对教与学双方都是大有裨益的。诚如有位学者所说:“教师要向学生释放知识的能量,首先自己要有丰富的宝藏。”本课在教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时,我进行了声情并茂的范唱,伴随着高亢、激昂的歌声,孩子们陶醉了,精力专注了,情感向学了。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看出了他们对老师的钦佩和信任。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孩子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而有节奏,师生双边配合默契,交往自然,情感融洽。

为进—步扩大同学们的音乐视野,在本节课的拓展部分,我自弹自唱了江苏民歌《孟姜女》和陕北民歌《蓝花花》。同学们被我甜美的歌声和娴熟的琴键技能深深地扪动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和向学的神态表明了孩子们对民歌的喜爱,对老师的钦佩和赞美。在同学们的再三要求下,我又自弹自唱了几首民歌,满足了孩子们倾心音乐的愿望。教师充分展示了的弹唱基本功,取代了磁带或多媒体课件的范唱,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满足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需求,使他们受到了音乐美的愉悦和情感的陶冶。在学生心中,他们认为音乐教师唱得比任何歌唱家都美,这种心折神服的钦佩是直观的、真实的,是对音乐课喜爱的表现和印证。

三、倾泻激情的课堂用语,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音乐老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上课要充满激情。在本课的表现歌曲环节,我让男生齐读第二段歌词:“手里拿把开山斧,不怕虎豹和豺狼。”要求读出当地人勇敢无畏的性格,先给以倾泻激情的语言表达示范,再引导学生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此段。在第五段的处理上,我提供了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给学生选择,井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学生选样了齐唱,因为此段是结束段,要热热闹闹的,用齐唱的形式才更能表现出这种气氛。我的倾泻激情的语言和循循引导的细腻情感,热烈了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产生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既品味了歌词的意义和情感的内涵,拓宽了学生的生活外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因而,孩子们能忘情地表演和歌唱,抒发自己的独特感情,整个课堂成了孩子们的精神乐园,大家沉浸在一片欢乐的音乐海洋中。这样的“主”唱“辅”引,生师共振,整个课堂学教谐融、生机勃发,赢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因此,我以为在大力倡导设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流程中,切不可顾彼失此,忽视教者的导引作用。只有合比适重,和谐融合,音乐课方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胜数稳操。

篇3: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听辨歌曲,在体验、实践、创作中体会这首山歌的特点。

2.明白五声调式和上波音的特点,感受四川地方语言,能够有表情、有意境的演唱歌曲。

3.透过有感情的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让学生了解民歌、喜欢民歌。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怎样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大幅场景图片、打击乐(大鼓、镲、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观看视频)

呼吸练习(三慢三快)

二、体验活动

1.有表情的喊太阳:太阳出来了(三次)

2.体验鼓、镲演奏。

3.师范唱,生体验歌曲风格,引出课题。

1)喊太阳→师表演唱第一段→师原速欢快演唱歌曲一二段。

2)歌曲风格

3)出示课题

三、复习、处理歌曲

1.分析这首民歌特点

1)跟钢琴唱旋律,感受五声调式。

2)生跟钢琴手划旋律线,唱旋律,感受山歌的特点。

2.歌曲语言特点?

1)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一二段

2)分析语言特点,体验。

3)有感情的完整朗读一二段歌词

3.处理歌曲

1)生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二段(生双响筒一齐伴奏)

2)聆听、感受、演唱上波音,感受其特点及作用

4.跟钢琴完整演唱一、二段。

5.深入处理歌曲

1)人声模仿脚步声

2)人生模仿砍柴声:

3)生同时演唱三声部(双响筒伴奏)

4)三声部及双响筒锣鼓队一齐奏唱

5)完整表演唱

四、拓展

1.播放视频

2.讨论交流

3.总结

篇4: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资料

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下)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首四川民歌,描述了旧时代人们上山砍柴的劳动生活。高亢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

民歌采用了上、下两句式的乐段结构,其调式为五声商调式。上句四小节:

以“”为主,构成三音列的旋律进行。这种进行虽然旋律线的起伏不大,但却个性明快。这种级进式的三音列进行,更接近歌词的语言音调。句尾落在属音6上,构成半终止。下句六小节:以“6”为主,采用了四音列进行。旋律中强调了四度进行,这就使旋律更为高亢、豪放、有生气。最后也是以四度进行而结束的,这种终止法很有特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歌中运用了模拟锣鼓音调节奏的形声衬词“郎郎扯光扯”,更增添了民歌的欢乐气氛,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同时,由于衬词的的增加使下句扩充为两小节,从而使民歌成为不等长的两句式乐段,打破了对称的两句式乐段结构,显得更加活跃。

三、目标预设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热爱中国民歌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围绕歌曲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表现歌曲。

(2)、引导学生运用探索性学习的思维,在课堂学习这一空间中,透过师生、生生间合作交流,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知识与技能:能用爽朗的歌声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能合作讨论表现歌曲,初步了解山歌的特点,并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四、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五、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音乐情绪,并学会合作、讨论表现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引导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在音乐学习中善于发现音乐的变化之处,探索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重点:节奏、声音)。

3、能根据山歌的特点,分辨出是山歌的歌曲。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听歌曲

师:这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首歌曲,咱们一齐来欣赏欣赏吧!在欣赏时注意这几首歌曲演唱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媒体播放音乐)

音乐片断一:《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音乐片断二:《信天游》陕北民歌

音乐片断三:《牧歌》内蒙民歌

师:三首歌曲的声音有什么共同点?

生:高亢、嘹亮、拉长声……

2、欣赏图片

师:老师在去年暑假去了位于我国四川省北部的风景旅游胜地DD九寨沟,哎呀,当一踏进九寨沟时,我的心都醉了:那里风光旖旎,草木青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到处都是迷人的景象。让我们一齐来看看九寨沟的风景吧。(媒体播放九寨沟风景,并伴有《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透过视听民歌,使学生迅速进入音乐学习的氛围,同时为下一步总结山歌的特点作了铺垫。透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带给了逼真的听觉和视觉效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要说吸引我的可不光是这些,更有那高亢、激昂的四川民歌。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2、学生用“la”跟着钢琴哼唱。

3、歌谱教学。

(1)、教师唱歌谱,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用了哪些音?

生:do、re、mi、sol、la。

师:民歌通常都是由这五个音构成音调的。《太阳出来喜洋洋》这首歌曲中开头是“re”,结尾也是“re”,中间还出现一些“re”,这种调式叫“re”调式。让咱们再来欣赏一首“re”调式歌曲吧!(媒体播放《绣金匾》)

[设计意图:透过找这首歌曲中用了哪些音,进而学习了民歌调式,并拓展欣赏了一首“re”调式歌曲。]

(2)、师:请同学们看下列两条旋律,你有什么发现?

(媒体出示)

旋律变化一:

旋律变化二:

生:两条旋律都是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谱……

师:听老师唱这两条曲谱,请同学们思考这两条旋律变化了什么?

生:变化了音的长短,音的强弱……

师:音的长短,音乐中我们称为什么?

生:节奏(媒体出示);

师:音的强弱,音乐中我们称为什么?

生:力度(媒体出示);

师:演唱时有时连贯,有时跳跃是什么在变化?

生:声音在变化。(媒体出示)

师小结:演唱歌曲是一种创作活动,以上两条旋律透过用延长记号、断音记号、等音乐记号使音乐中的节奏、力度、声音发生变化,从而使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塑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4、学习难点

(1)、波音

a)、师:(媒体出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个记号象什么?

生1:象字母。

生2:象弹簧。

师:你们表达得挺形象的,这叫“波音”记号,属于装饰音的一种。

b)、讲解唱法。

师:当某个音符上面标有波音记号时,先唱这个音,再唱这个音的上方音,最后再迅速地唱这个音。(媒体出示)如:“re”上面有波音时,就唱成“re-mi-re”。

c)、师:老师分别用有无波音两种方法演唱“喜洋洋欧郎罗”这句歌词,你们听听,说说它们有区别吗?(师演唱)

生1:加上波音能感觉出心在颤动。

生2:加上波音有得意的感觉。

生3:加上波音能感觉出歌声在山谷里回荡。

生4:加上波音有喜气洋洋的.感觉。

……

[设计意图:教师透过讲解唱法,并比较演唱有无波音,使学生理解了波音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

(2)、衬词

师:在民歌中,有一些词没有实在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气氛,突出民歌风格的作用,如我们三年级下学期学过的北京民歌《对鲜花》里的“呀格呀根唷”,这样的词叫“衬词”。衬词来源于生活,如:“罗儿”是呼牛吆喝声;“郎郎扯光扯”是锣鼓声;“欧郎罗”是四川地方语。这些衬词很有特色,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媒体出示),唱起来朗朗上口。

5、学生齐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五段的表现形式。(教师给于适当的提示)

第一段:第一组合作讨论由一男生大声喊“太阳出来啦”作为歌曲的引子,再演唱第一段。

第二段:第二组合作讨论由男生齐唱第二段,因为由男生齐唱更能表现出山里人“不怕虎豹和豺狼”的英勇气概。

第三段:第三组讨论用歌伴舞形式表现歌曲。由一女生舞蹈,其余人齐唱。开始时舞蹈动作慢些,然后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悬崖陡坎”很难走,所以要留意的慢慢走,后面的还原成先前的速度,表现出山里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第四段:第四组合作讨论用自由的速度演唱。

第五段

师:教师带给了独唱和齐唱两种演唱形式来演唱第五段,你们觉得哪种形式更好些?为什么?

学生:齐唱的形式更好些。因为此段是结束段,要热热闹闹的,用齐唱的形式更能表现出热闹的气氛。

[设计意图:教师适时的引导,学生用心的合作讨论,根据歌曲及歌词的意蕴,表现创作了五段的演唱形式,掀起了本节音乐课的高潮。]

2、用打击乐器伴奏。

师:咱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媒体点击“锣”发出的声音)

生:“锣”的声音。(媒体点击“锣”的图片)

师依次点击“鼓”、“镲”的声音和图片。

师:歌曲中的“郎郎扯光扯”象什么声音?

生:象打击乐器锣、鼓、镲的声音。

师:对的!下面请三位同学用打击乐器锣、鼓、镲在歌曲的“郎郎扯光扯”处敲打节奏,其余同学在此处双手拍节奏。

师:你们觉得加上打击乐器好不好?为什么?

生1:好!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激动些。

生2:因为加上打击乐器会更兴奋些。

生3:因为加上打击乐器更有喜气洋洋的感觉。

[设计意图:透过提问,以及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明白添加打击乐器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

(四)、归纳评价,深化迁移

1、总结山歌特点

师:四川是个多山的地区,人们在山野间的交流,会用怎样的声音?

生:声音连贯的、高亢的、悠长的……(媒体出示)

师:演唱歌曲时的节奏通常是怎样的?

生:节奏舒展的、自由的……(媒体出示)

师:衬词的特点我们也总结过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师小结:透过演唱、听赏同学们对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已耳熟能详了。这种人们在山野间劳动时演唱的民歌,称为“山歌”,“山歌”的风格特点,同学们已提炼出来了。咱们一齐来读一读吧!

其实山歌只是民歌中的一种,民歌按体裁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媒体出示)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劳动号子和小调。

[设计意图:依据上面的铺垫,让学生既顺理成章地总结出山歌的特点,又加深他们的印象。]

2、民歌拓展,分辨“山歌”

(1)、媒体播放各种体裁的民歌。(媒体出示)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歌曲,咱们来听听,哪些是山歌?哪些不是山歌?请注意必须要根据山歌的特点来辨别。(媒体播放)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牧歌》内蒙民歌

《绣荷包》云南民歌《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

《信天游》陕北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师:刚才听的歌曲是不是山歌,依据是什么?

生:(略)

师:他的回答对吗?下面我们就请他上来用鼠标点击答案吧。

学生逐一分别予以回答与点击答案。

[设计意图:教师用媒体播放民歌,让学生先回答,再自己上电脑操作,示现预设答案,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异常高涨,掀起了本节音乐课的又一次高潮,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温故知新

问:《放马山歌》、《信天游》、《牧歌》三首都是“山歌”,可表现的资料、情绪、音乐形象怎样会各不相同呢?

生:这是音乐中的节奏、声音、衬词等在起作用。

师:除以上三种要素在变化外,还有许多表现音乐的手法,如:旋律、力度等等的变化。

(3)、作业

师:如果你想进一步了解“山歌”这一体裁的各地民歌,请收集相关资料。

相信你们定会从中学到很多音乐知识。

(媒体播放音乐,学生缓缓离开音乐教室。)

篇5: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教学资料】

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重庆(四川)的山民们砍柴时唱的山歌,形式朴实简洁,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音乐清新质朴,旋律比较自由,全曲音调高亢,音域只有六度。全曲10小节,以二二三三分逗。节奏明快,大多一字一音;句中与结尾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跨小节的切分与颤音的结合别具特色。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对唤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的模仿,流露出歌者悠然自得的情绪,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教学目的】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山歌独特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透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能准确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谱和歌词。

3、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民歌演唱潜力。

【教学重点】

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以旋律中的波音、夸小节切分节奏及衬词等元素为切入点,感受歌曲浓烈的民歌风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发声练习

1=C2/4

5342123453421—

ninoninonino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听过了各种民歌,也学唱过一些民歌,大家都明白民歌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我们听过的《落水天》、《对鸟》都属于山歌。这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山歌,请你们听一听,想一想,这首山歌是人们在什么时候演唱的?

2.听音乐:先感受黑鸭子版本的演唱,说说演唱形式,再跟着一齐边律动边演唱吧!

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哼唱

3.讨论分析歌曲

生:是人们上山打柴时唱的。

师:是啊,你听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样的?

生:很神气,很高兴的(乐观的)

再次听音乐,注意旋律

师:你发现什么?

生:有“”记号。

老师解释“波音”:从本音出发向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本音。

举例:2——2学生唱一唱;老师指出跨小节切分音,请学生来想一想这个音唱几拍?并划拍唱一唱

4.学唱乐谱

1)根据音高来模唱旋律。

2)齐声划拍轻声唱旋律。

3)师生接口唱乐谱;注意:波音的演唱,跨小节切分音的节奏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准确演唱乐谱。

4)分小组来演唱歌谱,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唱得最好!

5.学唱歌词

1)先听音乐

2)再跟琴轻声演唱歌词。注意:衬词的演唱。

3)学生来排练这首乐曲,能够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

提示:可采用齐唱、领唱、分组唱、轮唱等形式。

4)请学生自己选取演唱形式来试一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5)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3212—”太阳出来罗

学生自己进行排练,并进行表演。

四、巩固练习。

教师说明要求

1、请学生自己选取演唱形式来试一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2、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3212—”太阳出来罗。小结

五、教师总结本节课资料。

篇6:太阳出来喜洋洋课件

教学目标:

1、能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

2、体验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奏、演唱形式,并体验不同形式带来的不同风格。

3、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知道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并喜爱民歌。 教学重点:

篇7:太阳出来喜洋洋课件

教学难点:

1、体验并接纳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唱风格

2、上波音及切分音的演唱

教学程序:

(一)、初步感知四川民歌特点、四川风土人情(背景音乐:《康定情歌》) 1、师生问好

2、师:刚才在课前老师给大家放了一首歌,有谁知道这首歌的名字? 生:《康定情歌》

师:谁知道《康定情歌》是哪里的民歌?

生:四川

3、师:四川是个美丽的地方,有谁知道四川有什么好吃的?

生:四川有火锅,四川有九寨沟┄┄

师:听了大家的话,我真想马上坐飞机去四川品尝美味。我还听说四川话特别有意思,谁能学说一两句?

生:┄┄

师:四川的方言真有意思。下面我们就学着用四川方言来唱一句话

5 06 22 65 6 02 6 0

哐 扯 郎郎 一哐 扯 哐 扯

(1)师范唱师:“扯”字在四川方言里唱“che”,我们来学唱一下,好吗?

(2)生学唱

(3)师:这句旋律让你想到了四川人们在干什么?大家的歌声让我想

到了四川的樵夫挑着担子在山上行走的情景,我们一边唱,一边

来模仿他们挑担的动作。

(4)生边唱边做挑担行走的动作

(二)、感知、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听范唱

师:大家表演得不错,四川是一个多山的地方,农民们经常在山里劳动,大家刚才唱的这一段就像他们劳动时喊的号子。(师重复唱一次)另外休息的时候,他们还喜欢放开嗓子高唱一曲山歌,既消除疲劳、由愉悦了身心,老师这儿有一段四川农民清唱的民歌,大家想不想听?

生听原汁原味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好不好听?音乐家们也觉得好听,所以他们把农民唱的民歌进行了整理与改进,就变得更好听了,大家一起来听听。

生听童声齐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一次大家的感受还和刚才一样吗?

生说自己的感受

2、学唱歌词

(1)读除衬词以外的歌词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28页,我们一起把歌词读一下,括号里的衬词先不读。

(2)师范读衬词

师:下面大家读第一段歌词,老师把衬词加进去。

(3)生学读衬词

(4)生连起来读第一段的词。

3、学唱歌曲

(1)随琴轻唱第一段

(2)纠正切分节奏、上波音的演唱

(3)随琴轻唱全曲

4、处理歌曲

(1)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各段

师:刚才大家唱的时候,五段的歌词都用一种速度来唱,是不是有些单调?谁能动脑筋把哪里变化一下?

(2)欣赏男声合唱团演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

师:这样唱的感觉好多了,但大家唱的`都是同一种声音,如果改成合唱就更丰富了。我们一起来听听。

(3)用合唱的方式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a 练习引子

b 练习喊叫声

c 练习歌曲中的二声部

师:刚才他们唱的二声部和我们刚开始上课时唱的旋律很相似,我们把它加进去。

5、课堂小结

师:大家的模仿能力、演唱水平都很高,老师很佩服。同一件音乐作品,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刚才,我们就听到了农民、合唱团的不同处理,人们还尝试用民族乐器来表现它。就让我们在中国民乐“唢呐”演奏的音乐声中来结束这一节课吧。(在民乐《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宣布下课)

篇8:太阳出来喜洋洋幼儿园教案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认识大鼓、钹,学习敲击方法。学会用大鼓、钹演奏歌曲第二声部(衬词部分)。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拍,探索钹的止音方法。

3.要求幼儿演奏钹的`时,注意控制手臂的动作幅度,不与同伴碰撞。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按节奏分声部表演这首歌曲。

2.大鼓、钹各三个。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复习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1)幼儿集体用热情、有力的声音唱这首歌。

(2)幼儿分两个声部唱这首歌。

(3)幼儿分声部表演这首歌:一声部表演劳动动作;二声部唱衬词。

2.指导幼儿学习听音乐演奏打击乐器。

(1)认识大鼓、学习大鼓的演奏方法。听辨用鼓锤敲击鼓面和鼓边时声音的不同。

(2)几名幼儿分别认识敲鼓的方法,其余幼儿跟做模仿动作。

(3)认识钹、学习钹的抓握方法。

(4)倾听击钹的声音、探索止音方法。(即敲击后,自然划圈后放在胸前衣服上)

(5)六名幼儿,分别拿大鼓、钹练习合奏。注意按音乐整齐的敲击。

(6)知道鼓、钹合奏,声音响亮,可以为衬词部分歌曲伴奏。

(7)六名幼儿分别拿大鼓、钹敲击歌曲衬词部分,其余幼儿唱歌词,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练习。

(8)幼儿轮流使用大鼓、钹,在老师的指挥下完整练习。

篇9: 太阳出来喜洋洋音乐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乐句连接的练习,让学生体验音乐的流动与终止。

2、能准确演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的乐谱和歌词。

3、用清晰明亮的声音,富有表情的演唱这首歌曲。

4、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1=C 2/4

5 3 4 2 1 2 3 4 5 3 4 2 1 ―

ni no ni no ni no ni

二、乐句连接

1、认唱旋律短句

1)请学生打好拍子,注意附点音符的节奏。

2)自己练唱,想一想如何连接比较好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乐句来唱一唱。

三、欣赏“火车向着韶山跑”

1、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大家搭乘火车,跟着音乐,感受这辆火车把我们开往那里?

2、听赏音乐“火车向着韶山跑”,边听边模仿开火车的动作。

3、这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四、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师:火车把我们带进了韶山,已听到了各种民歌,也学唱过一些民歌,大家都知道民歌分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我们听过的《落水天》、《对鸟》都属于山歌。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首山歌,请你们听一听,想一想,这首山歌是人们在什么时候演唱的?

2、听音乐: 指导学生边听边轻声哼唱

3、讨论分析歌曲

生:是人们上山打柴时唱的。

师:是啊,你听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生:很神气,很高兴的(乐观的)

再次听音乐,注意旋律

师:你发现什么?

生:有“ ”记号。

老师解释“波音”:从本音出发向上波动一个音再回到本音。

举例:2 ――2 学生唱一唱 ;老师指出跨小节切分音,请学生来想一想这个音唱几拍?并划拍唱一唱

4、学唱乐谱

1)根据音高来模唱旋律。

2)齐声划拍轻声唱旋律。

3)师生接口唱乐谱 ;注意:波音的演唱,跨小节切分音的节奏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准确演唱乐谱。

4)分小组来演唱歌谱,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唱得最好!

5、学唱歌词

1)先听音乐

2)再跟琴轻声演唱歌词。 注意:衬词的演唱。

3)学生来排练这首乐曲,可以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来演唱。

提示:可采用齐唱、领唱、分组唱、轮唱等形式。

4)请学生自己选择演唱形式来试一试,看看表演效果如何。

5)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 3 2 1 2 ―” 太阳 出来 罗

学生自己进行排练,并进行表演。

五、小结

篇10: 太阳出来喜洋洋串词

A:太阳出来喜洋洋,挑起扁担上山岗.你明白这是什么歌的词儿吗

B:我当然明白啦.这是流行在我们重庆一带的民歌,它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

A:好啦好啦,就你明白的多.还是别说了,有请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

[相关阅读]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民歌,词曲出自于诗人、剧作家、音乐家金鼓先生之笔。形式简单,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歌曲中超多使用衬词“罗儿”“朗朗扯光扯”等是模拟打击乐器锣鼓的声音,流露出歌者的愉悦自得的情绪,也使这首歌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使低、中、高音都能演唱。便于传唱。歌词资料贴近生活,起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起源

1942年春,金鼓先生在重庆从事我党地下工作期间,因长期孤生在外,怀着对家乡梁平的父母和相邻们的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民歌。歌词表达家乡父老乡亲们憨厚、朴实、勤劳的精神面貌和渴望获得丰收的情绪,曲调是是以家乡民间小调为基础改编而成。

发展

发展至今,《太阳出来喜洋洋》已蜚声于海外,多次登上央视舞台。被列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和我国声乐考级(民族唱法)曲目,还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经典民歌”。

歌词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哦/朗罗

挑起扁担朗朗扯/光扯/上山岗吆

手里拿把罗儿/开山斧罗/朗罗

不怕虎豹朗朗扯/光扯/和豺狼吆

悬岩陡坎罗儿/不稀罕罗/朗罗

唱起歌儿朗朗扯/光扯/忙砍柴吆

走了一山罗儿/又一山罗/朗罗

这山去了朗朗扯/光扯/那山来吆

只要我们罗儿/多勤快罗/朗罗

不愁吃来朗朗扯/光扯/不愁穿

篇11:大班艺术:太阳出来喜洋洋

活动目标:1、要求幼儿感受热情,高亢的歌曲风格,学习分声部唱这首歌。2、启发幼儿初步学会创编几种与歌曲性质相附的劳动动作。3、培养幼儿感受、体验和表现人们愉快、热爱劳动的情绪、情感。活动准备:1、丰富幼儿在日常中的各种劳动内容,认识和了解各种成人劳动。2、歌曲的旋律磁带,录音机,大鼓一只表演用毛巾每人一块。3、歌曲的图表和形象符号。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让幼儿倾听《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曲子录音。师:你们觉得这首曲子听上去怎么样?说说自己的感觉。(让幼儿自由回答)教师简单讲解:这是一首非常热情,有力,高亢的劳动曲子,它是我们祖国的一首非常有名的四川名歌,叫《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在表现劳动人民在广阔的田野里愉快劳动,热火朝天的欢乐场面。人们在劳动时还编了好听的歌词,边唱边劳动,越干越有劲。2、配上歌词交换司作第一次示范唱,让幼儿欣赏倾听2遍。师:下面章老师就把这首曲子配上歌词唱给小朋友听,让你们也来感受一下这愉快的劳动情景。听一听人们在劳动时都唱了些什么?3、教师随音乐唱两遍。提问都唱了些什么?(根据幼儿说出的内容一一将符号出示。)4、            和幼儿一起学唱歌曲。(1)集体边看歌词图象边记忆歌词进行学唱。(2)着重练习衬词(即曲中括号部分)的唱法。(3)练习分声部学唱这首歌。(分师生、和生生互动的形式,教师指挥幼儿练唱。)(4)变换分组方式,多次分声部练唱。5、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劳动动作来边唱边一拍一下地练习动作。(1)    让幼儿自由想象劳动的情景表演动作。(2)    指挥幼儿分声部表演歌曲。(分男女小朋友,一声部幼儿按拍做劳动动作,二声部幼儿唱衬词)6、最后和老师们互动结束。

篇12:拾稻穗的小姑娘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主要就是让学生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二首中国音乐作品,通过聆听这二首音乐作品,让学生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让学生从中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低年级的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如果整节课都让学生单纯地聆听音乐,学生的兴趣就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为此,我根据儿童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把他们的音乐学习与表演、绘画、敲击、激励等有机结合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教学方法“多”

大家都知道,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如果一节课都让他们坐在座位上聆听音乐,他们肯定是做不到的。因此,为了调动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及好奇心,我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欣赏《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时,运用了演唱、律动、敲击、表演、绘画等教学方法,以多种参与体验的方式进行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从而改变了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集体参与、全员参与这些活动,丰富和加深对这二首歌曲的内容及其内涵的体验与理解,更好地为本节课的欣赏教学服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新”

在平时的音乐欣赏课,我大多数是采用听、想、说、唱、动、创、演等手段,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下感受音乐。但在这节欣赏课,我不仅采用听、想、说、唱、动、创、敲、演等方法,还加上了学生平时比较少见的敲锣打鼓、绘画,让学生觉得十分的新奇、兴奋。如果说随音乐的节奏用锣、鼓、镲给歌曲伴奏是用敲打节奏来反应音乐,那么听音乐画线条、涂颜色则是用图像、绘画来表现音乐。如在欣赏《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时,欢快、活泼、热情的歌声迅速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学生也随着歌曲的旋律变得快乐起来,在非常活跃、非常快乐的学习之余,要求学生对二首歌曲从“听”引发“感觉”,以简单的线条、色彩或直觉反应来表现这二首音乐。当我刚说完,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要知道音乐、绘画是非常受低年级的学生欢迎的。这时,让我感触很深的是,伴随《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这二首歌曲,学生动笔边哼唱边画,很快在画纸上舞动出不同音乐所表达的不同意境、线条、画面,那“音乐与绘画的融合”就显得异常自由、轻松、随意。这样一来,我巧妙地点燃了孩子们在音乐课中的绘画创作“激情”。实践证明,音乐与绘画融合可以达到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立体效果,使学生对抽象的音符产生形象的体验,让他们把对音乐的感受借助学生的妙笔留下美妙的痕迹。同时还能在美轮美奂的.绘画活动中享受快乐。

三、教学方法“活”

本课围绕着“愉快的劳动”这一主题展开教学,从开始的情景导入到最后的创编活动都紧紧围绕着劳动最光荣和劳动人民纯朴的民风进行教学的,整个教学氛围都充满着活泼欢快的气氛,体现了一个“活”字。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本课的主题“愉快的劳动”和歌曲表达的情感。对于本课的重点教学我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用声势、敲击乐器、伴奏、合奏、表演、绘画、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在动中学音乐,感受音乐。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图文、声像、画有机结合,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生动性,让教学情境“活”起来。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述旋律所描绘的音乐形象和歌曲内容,让学生思维“活”起来。以锣、鼓、镲等在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的“郎郎扯光扯”处敲打节奏为切人点,通过口动、手动、脚动,在动中发展想象,在动中愉悦身心,让学生的想象“活”起来。在这种活泼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们与音乐融为一体,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的表现力在轻松、民主、欢乐的氛围中得到了提高。

对于本课所留下的遗憾就是:

1、音色可以通过对比进行感受,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把这些抽象的词语让学生真正消化确实是个难题, 对于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多加研究。

2、在提问学生时应该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在学生不能按照我的思路回答时,我有点着急。我想,这主要是我在备课时准备的方案不够多,教学的前面做得铺垫还不够,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歌曲。在这里,我应该耐心引导和启发学生,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来讨论,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一节课下来,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让我想起了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学仅仅是重复的单调的工作,教师就像工人,学生就像产品。所以我觉得要作为一名创新型的教师,既要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篇13:四川民歌《螃蟹歌》教学反思

四川民歌《螃蟹歌》教学反思

今天第三节课,我在二年一班新授了《螃蟹歌》一课。总体来说这一节课上得还算是成功。首先我通过和孩子们开门见山的谈话导入本课的内容:“小朋友们,春天已经来到了,尚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的地方去看看。你们看,我们来到了哪里?(画一幅图片有大树、小湖)生回答:河边,森林等等。师:”我们来到了森林里的池塘边,大家想一下,这幅图中有没有少了点什么?“生回答:(少了动物。)以此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并且以游戏的形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让孩子们进行了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练习。并且通过猜谜语、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了新课的学习。这是一首四川民歌,歌曲中有教授四川方言的读音,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我本身在四川生活过,所以相对来说我的`四川方言还是非常过关的,学生学的很细,很扎实,而且学生学习歌词时的节奏都很准确,也足已说明了我平时的锻炼与积累。在这些方面我做得相对来说还算不错,起到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活学活用。只有去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学生因素才能上好一堂课。常态课堂更是如此。

不足:本课我感觉应该首先把歌词用普通话演唱好了以后再进行四川话的练习也许效果会更好一点。

太阳出来喜洋洋教案

放牛山歌教学反思

《放牛歌》课堂教学反思

教案《音乐计划》

音乐教案网

《拨浪鼓》音乐教案

《烫火锅》音乐教案

波斯市场音乐教案

教案音乐

音乐教案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教学反思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教学反思(精选13篇)】相关文章:

音乐素养教案模板范文2022-05-06

音乐教案-1812序曲2023-05-13

音乐教师教学反思2022-12-10

初一音乐《祖国颂》教案2022-12-09

八年级音乐教案2023-08-09

凹面镜凸面镜说课稿2022-10-13

欣赏教案2023-03-18

excel说课稿2023-03-08

《水的净化》说课稿2022-07-25

等效电路说课稿2023-01-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