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共14篇)由网友“镜子的背面”投稿提供,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篇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反思
让学生从以前的摆一摆比较的方法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求学生能够动手操作,从而促进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细节处理不够细腻。在重点突破谁比谁多或少的具体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要更深入。
篇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学生学习这一内容时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
上完课后,虽然教学效果还可以,但我觉得这节课上得还不够完美,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具体如下。
第一,在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的意义不够透彻,求红花比蓝花多多少个,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个,要求13比8多多少个,就要从13个里面去掉8个。剩下的就是13比8多的个数。13-8=5(个)。虽然教参书上只是这样要求,但还是应该适当强调13是红花的个数,减去的8是红花与蓝花同样多的'个数。这样就能学生更加清楚理解用减法计算(13-8=5)的意义。
第二,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一方面,教学语言不够深动,没有带动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没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篇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者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法和算理。
从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明确: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运用减法计算。能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的方法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这点我自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通过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之后,我进行了一个自我反思,觉得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不够好:
1、从教师引导角度来看,引导得不够到位,在讲授桃子比胡萝卜多几的地方,将自己都绕进去了,我想孩子们在这一块可能会比较疑惑。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注重不够,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审题能力、自我评价等能力不够。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其实知道意思,但他们有的可能比较胆小,有的知道意思,却不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都是因为平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造成的。
3、教师在教学中的激励、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问题设置、教学口令不够明确,以至于课堂掌控效果欠佳。
4、课件中的主题图不够清晰,练习题稍微过多,导致孩子们笔下练习得多,嘴上说得较少。
5、板书字迹比较潦草,工整度不够,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高度模仿期,这样可能导致孩子们写字不按规定比划,随意书写。
针对以上几点不足,我觉得以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深度研究教材、教参,研究教法,精心备好课。
2、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3、选择适合教育、教学的书籍阅读,使自己的激励、评价语言更丰富。
4、加强自己基本功训练,(粉笔字,教学语言)。
5、平时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基本情况,争取因材施教。
篇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教学反思
本课是数的运算系列中的一课,是第一次接触数量的比较,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是一节难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粗细、轻重等,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比较的思想,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重点是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本课教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理解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数量关系,从曾惜的12朵红花里去掉同样多的8朵,剩下的4朵就是比扬洋多的。联系运算含义,从12朵里去掉8朵,求剩下多少朵用12-8=4计算。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策略上注意了以下几点:
1.注意抓住学生的学习起点。本设计安排的教学策略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在操作活动中探寻算理。通过创设比谁的红花多,找出多出的部分。这样能起两个作用,一是与学生已有经验联系起来。二是很容易发现计算算理。
2.注重学生表象思维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是,由动作思维过渡到表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才能更好地促进新知的内化建构。本节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摆红花、说算理的活动,使操作活动迁移到计算方法的理解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利用摆红花,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渗透的是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在观察红花说算理中,将大数12分成两个部分。从12朵里去掉8朵,求剩下多少朵?用12-8=4计算。这样把求相差转化为求剩余,渗透了转化思想,实现了比较关系与去掉方法的链接和迁移,明确数量关系及问题的本质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篇5:《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1页例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2.经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转化成“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热情。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建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数学模型,理清数量关系,掌握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篇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条幅、磁力片、水彩笔、奖章贴、检测单
教学过程:
一、激活已有经验,引入课题
1.生活调查:比年龄“***比***大几岁?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呀?
2.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
1.引出问题,明确方法
1)创设情境,引出例题。
师:游园会的小朋友们正在玩套圈游戏,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主题图)
2)收集信息,出示例题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随着学生汇报,教师条幅出示例6,指名完整读题
3)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思考汇报
4)出示预习提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提示:1.画一画或摆一摆。(一一对应)
2.算一算。(说清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自主学习
3.同座交流
师:把你的方法介绍给你的同座听一听
4.小结学习情况
(提炼自学方法,表扬优秀个体)
三、展示汇报
(画图、摆学具、计算三种方法板前展示汇报)
1.师: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展示,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及时表扬,奖励星章一枚。适时点拨、强调、引导。
A画图法:(投影展示)
师:哪里是多出来的部分?另一部分表示什么?画图法的同学说一说,左边表示什么?
B摆学具法:(板前贴磁片)
师:小华比小雪多5个,怎样让我们看得更明白?这一部分是…..另一部分表示…..
板书:“比小雪多的”“与小雪同样多的”)
同学们用手指一指哪里是“比小雪多的”,那一部分是“与小雪同样多的”
小结: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转化,建立模型
师:这样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就转化成了“已知整体与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什么法计算?我们得出“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我们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C计算法:
怎样列式?说说你的理由。要想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要用……减去……
指名再说,同座互相说
2.出示儿歌,帮助理解记忆
篇7:《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教学设计
两数比大小,
先把大数找,
去掉同样多,
多几就知道
3.引导检验,并口答
4.出示“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
师:引导分析“谁和谁比?谁的少?少几个?”看图数一数。怎样列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5.补充小结:两个问题意思一样,只是换了个说法,都用12-7来计算。
6.练习:苹果有5个,梨有3个,苹果比例多几个?还可以怎样说?
7.回顾课前比年龄问题“为什么用减法”?学生说一说后,师课件出示形象线段图,抽象线段图演示理解
8.收学具
四、课间游戏“模仿秀,对口令”师做动作并提问,生跟着做同样的动作并回答问题
“8比4来多几?4比8少几?……”
五、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23页7题)
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怎样列式?
2.(23页9题)
师读题,引导分析,指名列式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练习解答
五、测评
1、书上的“做一做”
2、23页5题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汇报
师:在解决问题是时,我们要读懂题意,找出已知和所求,如果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我们就用减法计算。并要养成口答和检验的习惯。
生齐读课题)知道了这类题解题方法是:从多的数中去掉它和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就是多出或少的部分。我们用减法计算。
板书设计:
篇8:《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面对实物能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
教学中我有效的使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寻合适的突破口,让新旧知识之间有效的连接,并能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认识,构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在这节课中设计比较的复习环节,目的有三个:
1、是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的知识,先让学生摆一摆男女生同样多的情况,然后再摆女生比男生多3人的情况,为后面学生进行摆小棒的操作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是在复习之后,让学生先从以前的摆一摆比较的方法升华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呼应延伸的作用,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用所学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知识进行叙述和比较做引子。由承接前面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到变式为新授的知识巩固练习,再延伸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新知旧识串联在课堂中。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有效的利用摆小棒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学生有了观察、操作的感官认识,以及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抽象与概括,逐步获得对数学问题的实质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一课教学重难点是学习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让学生在摆一摆之后,再指一指多出来的部分,教师特别通过课件展示,用虚线将多出的3个与前面的5个分开,并让学生也用分一分,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多出的部分。说算理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让孩子在操作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从而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和叙述。在想一想多出的3个是怎样求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摆的小棒,一边指一指,一边说一说,理解是从8个小棒中去掉同样多的5个之后,剩下的部分就是四班比三班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手脑并用,让操作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理解算式含义的“阶梯”。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由操作到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交流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由此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实际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的提问不够精炼。有些问题我反复问而且反复用同一种表达显得不够生动也缺少启发性。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本次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回答答非所问,这证明学生对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掌握的还不够深刻,我在教学重点的突出上还是不够明显。
2、在课堂中我过多的关注于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重视得不够。
3、细节处理不够细腻。在处理教学重点时,学生交流的过少,在重点突破谁比谁多或少的具体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
篇9:《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学生学习这一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以下学习困难:
(1)能够找到数学信息,但小部分学生认知数学信息误以为就是把题目读一遍,没有从中有选择性的选取跟解决问题有关的信息。能找到数学信息,但是我一反问这些数据表示什么意思,大部分学生一片茫然,数据跟所给信息无法对号入座,究其原因,学生没有彻底读懂题目。
(2)本课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因此找清楚谁多谁少和相差数非常重要,二年级学生以直观思维为主,故做题表现出看到“多”就用加,看到“少”就用减的情况。有几个学生不理解题意,但是能列对算式。
上课不是演戏,没有重来,所以我要把更多的思考和精力放在课前预设,让学生经历再创数学的过程,能够真正能爱上数学课。
篇10:《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这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互相比较的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同时明确其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例题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我指名学生画出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多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的含义时,我出示了以下思考题:
1、把看做单位“1”;
2、()比()多()公顷;
3、多出的公顷数相当于()的()%;
4、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
这样,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把问题理解为“实际比原计划多造林的面积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从而转化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是“相差量”和“单位1的量”。
在列式解答后,我又提出“想一想:这道题还有其他解法吗?”引导学生用另外的方法解这道题:先求出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把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看作“1”(100%)。那么,用实际造林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减去100%,就是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如果把例题中的问题改成‘原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样解答”?以加强题目的变化。由于题目的问题改了,所以题目中以谁作单位“1”就有变化,解答方法也不同了。
篇1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里的内容,它是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利用实物比较一种图形比另一种图形多几或少几,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对两种物体的个数进行比较,面对实物能判断哪种实物的个数多,哪种实物的个数少,哪种实物比哪种实物多几或少几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承前启后,做好新旧衔接
教学中我有效的使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寻合适的突破口,让新旧知识之间有效的连接,并能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升认识,构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在这节课中设计比较的复习环节,目的有三个:
1、是让学生回顾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的知识,先让学生摆一摆三角形和圆同样多的情况,然后再摆圆比三角形多2个的情况,为后面学生进行摆学具的操作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2、在复习之后,让学生先从以前的摆一摆比较的方法升华到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起到呼应延伸的作用,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联系,便于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用所学的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知识进行叙述和比较做引子。由承接前面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到变式为新授的知识巩固练习,再延伸到学生的学习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将新知旧识串联在课堂中。
二、动手操作,促进理解
在教学中我尽量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机会,在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他们自主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让学生自主探索,亲历“操作——思考——交流——概括”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我有效的利用摆学具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在学生有了观察、操作的感官认识,以及自己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具体操作进行必要的抽象与概括,逐步获得对数学问题的实质认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上,让学生在摆一摆之后,再指一指多出来的部分,教师特别通过课件展示,用虚线将多出的5个与前面的7个分开,并让学生也用分一分,说一说,进一步明确多出的部分。说算理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让孩子在操作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从而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和叙述。在想一想多出的5个是怎样求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己摆的小棒,一边指一指,一边说一说,理解是从12个小棒中去掉同样多的7个之后,剩下的部分就是李博比陈琳多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手脑并用,让操作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理解算式含义的“阶梯”。教师在引导学生逐步由操作到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交流。让学生在比较和思考中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由此得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实际都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从教学情况来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明确:使学生明确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运用减法计算。能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比一比的方法让他们直观感受到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这点我自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课堂中的提问不够精炼。有些问题我反复问而且反复用同一种表达显得不够生动也缺少启发性。在课堂小结时问学生:本次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的比较片面。
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注重不够,如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审题能力、自我评价等能力不够。在很多情况下,孩子们其实知道意思,但他们有的可能比较胆小,有的知道意思,却不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都是因为平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造成的。
3、教师在教学中的激励、评价性语言不够丰富,问题设置、教学口令不够明确,以至于课堂掌控效果欠佳。
4、细节处理不够细腻。在处理教学重点时,学生交流的过少,在重点突破谁比谁多或少的具体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
针对以上几点不足,我觉得以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深度研究教材、教参,研究教法,精心备好课。
2、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
3、选择适合教育、教学的书籍阅读,使自己的激励、评价语言更丰富。
4、平时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基本情况,争取因材施教。
篇1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之说,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作为我们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篇1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基础上教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通过教学解决这类问题,既能使学生深化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师看来比较简单,有固定的思路。但是在学生正式做作业的时候,常常是错误百出,思来想去其中的缘由,可能是我在教学的时候过于强调机械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真正理解。因此,这学期我在教学时吸取了以往的一些经验教训,作了一些改变,紧扣住百分数的意义,借助线段图这一手段,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例1时,我首先出示了两个条件,要求学生各自画线段图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学生画好后,讨论:画几条线段表示这两上数量比较合适?表示哪个数量的线段应该画长一些?大约长多少?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4公顷,大约相当于计划造林16公顷的1/4,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体会两个已知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再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的含义时,我继续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是把哪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哪个数量是哪个数量的百分之几?借助了线段图,使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了4公顷相当于16公顷的25%,4公顷相当于20公顷的20%。从以往简单机械地训练关系式中解放了出来,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种解法时,使学生明确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先要求出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00%,得到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在这里我要求学生指着线段图说说算式中的100%表示图中哪个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这儿有些糊涂,没有明确一点,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要先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要找准单位1。
由于借助了线段图,重点强调了百分数的意义,求多(少)百分之几,是将哪两个量进行比较,哪个数量是单位1,就是求哪个量是哪个量的百分之几,直观形象,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1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教学反思
王少梅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延续和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重点在让学生理解互相比较的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同时明确其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我主要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生动的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归类,抽象出本节课所需要的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分析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
三是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不足之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时,关注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不够。数学知识间是相互联系、前后相生的。我们不能就题教题,要关注“纵深”。即研究实际问题本身的发展。学生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的学生就是会也不举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注意。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纳税问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
★ 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二)(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 数对问题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教学反思(共14篇)】相关文章:
相遇问题/分数(或百分数)应用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2022-05-07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优选教学设计2022-12-21
一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加法和减法教案2022-06-01
第四课时: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2023-01-07
百分数应用教学反思2022-12-19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2) 教学计划(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2023-04-26
有些人(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2022-05-26
《综合应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2024-02-16
六年级数学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四》教案2022-11-08
百分数的应用二教学设计202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