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03 08:13:04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7篇)由网友“天才少女谷爱凌”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数学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参考。

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数学教学反思

篇1: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数学教学反思

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数学教学反思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犯错的过程应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在认识上我们更多的是把“错误”当成了教育的“敌人”,以至于“不错”便是“成功”,“不错”成了我们不懈的“追求”;在实践中则把其重点放在分析错因、制定对策上(尽管这些很有必要)。对待学习错误,我们缺乏一种“主动应对”的新的.理念和策略。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那么,如何利用这一“财富”,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呢?本文就此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利用错误,激发探究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

例如,教学工程应用题:“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出示例题后,我先让学生根据通常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出算式:30÷(30÷10+30÷15)=6(天),并说明算理。然后诱导学生:“如果这段公路长60千米,那么时间是多少呢?”“12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起来。“是吗?请同学们算了再回答行吗?”“这还用算!”嘴上这么说但同学们还是认真地算了起来。计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6天。”路程扩大一倍时间竟然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是15千米、45千米、120千米,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不再显得胸有成竹而是满脸疑惑。“请同学们分组计算一下。”片刻,答案又出来了,“都是6天!”“为什么公路的长度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时间总是不变呢?”“是不是工程应用题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无关呢?”“能不能不用知道具体的工作总量也能求出工作时间呢?”……“错误”引发了同学们对以上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热情,同学们在“欲罢不能”的浓浓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

二、利用错误,激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一个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思维的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求知的思维活动。利用学习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价值,享受思维的快乐。

例如,一种织布机5台2小时织布160米,某车间有20台织布机,8小时一共织布多少米?

解答该题时,大多数同学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160÷5÷2×20×8=2560米,有一位同学却列出了如下算式:160÷5×8×(20÷5)=1024米,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与众不同的算式中又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于是,我请该同学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织布机的台数是原有台数的(20÷5)倍,前两步表示5台机器8小时加工的米数。”说到这儿,该同学迟疑了一会:“老师,我知道错哪儿了,这里不是160÷5,而应该是160÷2,整个算式为160÷2×8×(20÷5)。”“现在再请你计算一下结果。”“,成了!”该生体验到了创新求异的成功带来的快乐。在该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列出了160÷5×20×(8÷2),160×(20÷5)×(8÷2)等不同的解法。

篇2: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 ?”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途径。

2.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放手让学生去做

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是小学生共有的特征。对于什么事他们都愿意自己去试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他们的好奇、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和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中,在制作七板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7种图形的大小、位置,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在进行拼图练习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掌握了基本拼图要领后,照着书中图形拼图,继而让学生大胆创新,拼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在活动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创新意识。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以后,我问学生:取一根16厘米长细绳可以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已学得的知识讨论得出:16厘米就是所要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周长÷2就是长方形的一个长与一个宽之和。然后借助钉子板,实际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并结合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大家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去发现和创新,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篇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应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如:在学习了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补充问题的应用题:“饲养场买来黑兔9只,白兔36只, ?”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想法,提出不同的问题。思考之后学生提出:“黑兔和白兔一共多少只?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黑兔比白兔少多少只?再买多少只黑兔就和白兔同样多了?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短短几分钟,没有经过老师任何提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得出了5个问题。这样做学生既灵活运用了知识,又掌握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一味地讲解好得多。

二、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途径。

2.充分的思考。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首先不断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慢慢学会说话。其次,课堂中还应充分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简单的例题可由学生模仿老师到讲台上给大家讲解,说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为什么这样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1] [2]

篇4: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    自主学习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此,本人认为应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此带动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所以本人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2、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3、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4、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5、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和旧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数学课堂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一般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讲课追求讲深讲透,一步到位,大搞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理解为学数学就是做题,而做题就是如何套用公式、定理。学生学到的不是数学,而只是解题技巧。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全取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消极地学,机械地用,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渐消失。

数学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人的发展,提倡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以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为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我们要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充分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从实际出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课改浪潮中,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两个突出问题:

一、少数学生“灌”多数学生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教师都以认识到“满堂灌”的危害,都在有意识的转变这种教学方法但又出现了另一种现象:很多老师不直接去“灌”而是通过少数学生去“灌”多数学生.当前有不少的数学课堂,其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教学时教师频频发问,为数不多的优生就来“和”,表面上教学顺利、气氛热烈,实质上把大多数学生放在“听众”席上。这种做法比教师的“满堂灌”的危害更大。

二、“讨论”流于形式

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太流于形式了。主要表现在:1、讨论时间太短,学生根本无法进行有效交流,讨论好像成了一堂课为体现新课改要求而不得不有的一个环节;2、讨论的问题不太明确,或大或空,学生根本找不到讨论的焦点;3、差生没机会表现,变成优生们轮流“发表演说”。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认为新的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1、组织者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②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

2、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表现在“引导”上.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代替学生或背着学生“走路”。施教主动,贵在引导,妙在开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因势利导把教学过程导向预定目标的教学策略。如果教师的行为不是建立在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活动规律或特点的基础上,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充分发挥的。为此,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三个适应:一是适应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特征,二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三是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实践表明,做到这 “三个适应”,既是发挥教师主导地位的最好说明,也是实现学习活动最优化的重要前提条件。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提前两天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再按每两人一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一些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创造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做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绝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一番发现、创新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例如“绝对值”一节的教学,我按四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难得出:⑴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⑵ 零的绝对值是零 ⑶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⑴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哪些?  ⑵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吗?  ⑶ 若a>0,则a=________;若a=0, 则a=________;若a<0, 则a=________ 。⑷ 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让他们总结出绝对值的一些重要性质。

三、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必须在平凡的教学中去发掘创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在教学“银行的利率”、“打折销售”时,先让学生到银行去了解利率、利息、利税等或去商店看一看商品的打折情况,了解标价、折数、售价等等。教学中,每个小组先进行讨论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每个学生是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社会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要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该扶的扶一把,让优秀的更优秀,让大部分学生稳步提高,使后进生得到切实、有效的转化。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图案设计”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完成以下问题:(1)我喜欢的数学图形(2)收集一些公司或企业的标志图案(3)为我们班设计班徽。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上课前我先把每个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教学中再进行分类展示。这样做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实践证明这种手段的应用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增加了课堂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点拨者,就不能“代疱”;是传授者,就不能“缄默”。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篇5: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正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结合本人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教学艺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导”要精彩。

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导”入的语言、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教师导入语言必须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只有这样,上课伊始,教学便尽可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2.“导”要适度。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问题,导入也要讲究个“度”,要导的适度,教师就要做到语言精炼而不冗长,简明而又准确无误,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语言的魅力,使他们对所学习知识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述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使他们想学习。

二、重视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体作用

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探索,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用直观教学引入――建立数学概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运用迁移规律出示一个长方形,指出哪一部分是它的周长,并让学生计算长方形周长。

2.出示“圆”导入新课,先让学生找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圆,用手指出圆周。

3.让学生动手演示,感知“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介绍圆周率,理解π的意义,掌握π的数值。

4.师生共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最后举例一是求圆的周长,二是求圆的直径。

三、掌握学生认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初级阶段,思维水平比较低,对事物认识只能凭借直观,从简单逐渐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理解问题的程度、水平有较大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用其认识方法去取代学生的认识过程。

例如,我在给学生讲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通过对长方体的实物观察,得出如下计算方法:

方法1:长×宽+长×宽+长×高+长×高+宽×高+宽×高;

方法2:长×宽×2+长×高×2+宽×高×2;

方法3:(长×宽+长×高+宽×高)×2。

这些方法说明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差别,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既概括又简练,提高了认识水平,使一些习惯于被动学习的学生转变为主动学习。

四、善于创设问题增境,调动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要想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有效地把耳、目、脑、口充分运用起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1.会听。

课堂上,学生不仅要认真听教师讲,特别是自己搞得不太懂的地方。而且还要认真听同学发言,特别是与自己思路不同处。为了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进行了如下的练习:

(1)口算题由教师口述,学生直接写出得数。

(2)教学口述应用题,学生直接写出算式。

这样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2.会看。

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比较,作出判断。

3.会想。

首先要使学生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去“激励”、“促动”,促使学生去动脑想问题,教学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4.会说。

在课堂上,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鼓励学生说,哪怕学生说的是错误的,让学生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给他们说的机会,说的自由。

总之,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篇6: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巧设问题情景,开启学生思维

二、精心设计练习,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习题能给学生个人以施展才华,发展智慧的机会。习题教学是巩固、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窗口,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编题练习,精选习题是对学生进行多种思维能力综合训练的有效方法。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可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应用所学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解题,从而选择最佳解题途径。结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变式练习能使学生明确所解决的问题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在小数乘除中解应用题教学中:出示练习题:一个工程队铺一段公路,每天上午工作4.5小时,下午工作3.5小时,如果按每小时铺路48.5米计算,这个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米?(用两种方法解答)(1)读题、审题、找出条件和问题。(2)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解法一:要求“这一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千米”,必须要知道哪两个条件?(上午铺的总数和下午铺的总数)。这两个条件题目有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所以我们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上午铺的总米数:48.5?4.5=218.25(米)下午铺的总米数:48.5?3.5=169.75(米)这一天共铺路多少米? 218.25+169.75=388(米)引导学生观察,启发思考第二种解法:因为这个工程队上下午每小时铺路米数相同。解法二:要求“这一工程队一天共铺路多少千米?”,还可以怎么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议一议:这两种解法的算式不同,为什么得数一样?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哪一种算法比较简便?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例如有些房子侧面墙的形状是这样的: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析,找出了三种分割的方法,

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对比出了最优的方法。

在设计练习解决问题时,尽可能选向四面八方扩展,

进行正、侧、纵、横等多种思维,多方面设想,推导的问题。鼓励学生一题多解,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就能突破习惯性的思维模式的束缚,加深各种知识间的联系,在探索不同的解法中,有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组织实践活动,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多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去经历、感知、交流、总结、归纳。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图形面积中,课前让学生剪了三种不同的三角形,(2个直角,2个锐角,2个钝角三角形),课中组织学生同桌间相互合作、交流,怎样利用前面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出的方法,来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呢?学生动手,用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用它们的面积除以2就可得到三角形的面积。之后引导组织学生用手中的一个三角形能否导出面积公式,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小,学生通过操作又找到了两种方法,推导除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学生的操作活动实际上是内部思维外化的体现,对计算公式的推导学习经历了“观察分析”“联想对比”“操作、实践、总结”的过程,对公式的由来加深了理解和巩固。在学生操作实践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请学生在黑板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联想、对比、归纳,促进学生智力的内化。在这种思维的外化(操作实践)与内化(动脑思考)的相互交替作用下,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强烈的信号系统,对公式的理解掌握就比较牢固。

动手操作既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未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四、重视计算教学,促进思维发展

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数与计算的概念、性质、算理公式之间都有内在联系,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性,每个算理,公式的引入建立,都需要经过观察、分析概括的思维过程。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概念、公式算理都需经过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学生把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应用到实际中去还要经过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因此,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算理公式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本学期数学教学中,围绕自己所定的子课题《提高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小数乘除法中加强了整数乘除法的练习,在练习中引导学生回顾算理,纠正了竖式中出现的错误,小数的乘除,通过实际生活所需要的付钱等行为引入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学生猜想试算,从付钱中验证、对比、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总结算理。在练习中始终强调算理,依据算理计算,不仅很好地巩固了整数运算,且对小数运算中对小数点也处理的正确,计算准确性较强。让学生逐步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篇7: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情发生兴趣,这时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思维敏捷、灵活,也富有创造性。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自疑和惊奇开始”。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接近和深挖事物本质及其因果联系的实质,这一过程本身乃是兴趣的本身的主要源泉。低年级儿童对颜色、声乐动作、游戏等有极大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采用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卓有成效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发展学生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发展和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联系。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的概括,反过来又借助语言对人们的思维进行调节,是思维逐步完善。因此,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必须相应的发展学生的语言,也就是通过与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尚未成熟,对自己的思维活动的表述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所以,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和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想说、敢说,其次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学生多说、会说。通过发展学生语言,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

三、丰富感性材料

思维是人对客观时的反映。没有外界对客观事物,也就谈不上人的思维活动。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在有具体形象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他们还不能以纯抽象的方式进行思维,往往要借助于形象的或者与动作有联系的表象作为思维的基础。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的借助操作给学生提供准确、丰富的感性材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事实证明,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并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理解,这一过程也就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

四、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用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实践操作法、置疑探究法等以学生动手动脑为主的主体性探究活动进行新课教学。这就要给全体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条件、动脑活动的信息,引导学生多思多想。让学生自己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像这样全体学生自主地进行动手动脑的探究活动,寻求解答方法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对已学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割补拼接方法理解得更加深刻,而且使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成份越来越多,思路越来越宽,方法越来越灵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和独创性,提高了思维水平。

活跃学生思维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探究活动过程。教师应尽量少提示,要让学生的思维在活动条件和信息的基础上自由发散、自主探究。总之,在活跃学生思维的活动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又要注意教学活动的目的性。

五、教给思考方法

低年级学生思维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所以教师加强示范和指导,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思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合乎逻辑的讲解,渗透一些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模仿,逐渐掌握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方法。

篇8:在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措施。然而,很多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提问流于形式、提问缺乏层次性,使得提问失去实效。笔者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一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优化学生的语言学习活动和思维发展。

提问展开导入活动

导入环节是课堂的起始环节,对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导入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活动的期待和向往,对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强大的支持作用。巧用提问展开导入活动,有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交际磁场,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学中,笔者在导入环节中巧用提问展开设计:①Free talk:师生展开就生活的话题展开交流,如Do you like animals? What colour is it?/…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在真实自然的交流中为学生营造安全、互动的交流磁场,让学生大胆开口,激活学生相关的知识经验,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的陌生感,为学生新知的学习搭建“脚手架”;②Guessing game:老师通过问题What animal do I like? 让学生展开充满挑战的想象和猜测。这样的问题跟老师的生活密切相关,能轻松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挑起他们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自然无痕地呈现故事人物,让学生展开故事的预测What animals do they like? 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自然勾起学生对故事的好奇,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案例中,老师巧妙地利用提问展开导入活动,在开课伊始就为学生创造了平等、和谐的英语交流氛围,师生展开良好互动,引发学生对故事的猜测和想象,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中,奏响英语高效课堂的序曲。

提问展开教学活动

皮亚杰曾说过:一切只是都要学生自己获得。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巧用“提问”这把“利刃”,通过问题让学生产生渴知、企盼的學习冲动,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和学习,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抽丝剥茧”,帮助学生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把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的教学中,笔者结合本课的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妙用提问展开设计:首先老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交流What did you do this weekend? 以学生的周末活动为切入点展开提问,复习已学的知识,为后续的新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结合课本插图巧妙过渡What did they do this weekend? 于自然无痕的状态中将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状态中;接着老师结合预测What did they do? 让学生展开阅读活动,圈出他们的活动,引导学生迅速找出文本的重要信息,整体把握文本;随后老师则通过问题What did they do 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让学生展开细读,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文本,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案例中,老师在难点生长处展开提问,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理解文本,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单调枯燥的“教授”模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中找出人物周末的活动,体验和理解“一般过去时”的语言项目,实现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

提问展开拓展活动

课堂拓展活动是有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及时将所学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计语言拓展活动,让学生放飞思维,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愿望,从而促进学生英语理解、运用和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译林新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的教学中,笔者巧用提问展开语言的拓展训练:老师结合故事的插图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展开描述There are three bears in front of her. How is Goldilocks now? What is she doing? 接着老师则通过问题If you are Goldilocks, what will you do? 这样的问题为学生实现情境迁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对故事的后续发展进行个性化的想象,激发学生语言交流和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展开故事的续编I will make friends with the three bears. There is…

案例中,老师紧扣文本故事巧用if问题展开追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展开想象和语言实践,引发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语言实践空间,促进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真正掌握语言,奠定了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应当充分尊重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有效体验、探索、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活学语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具体的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提问,让提问变得更巧、更精,为学生构建开放、灵动的英语课堂。

篇9:发展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成长教学心得

发展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成长教学心得

内容提要:

数学思维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文从“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操作演示,引发学生思维;精心设疑,激活学生思维;交给方法,让学生会思维;重视过程,促使学生思维”这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成长,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创设情境、操作演示、精心设疑、交给方法、重视过程。

正文:

前苏联著名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思维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我们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再仅仅是积累知识、传授知识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成长”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启迪学生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并积极进行思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悬念,有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渴望解决悬念的亢奋状态中发展数学思维。如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节课上,上课伊始我就对学生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个猜谜游戏。”学生立即被吸引,集中精力听老师提出的要求:“现在请你们说出一个任意数,我的判断百分之百正确,而且脱口而出。它们能不能被2.5整除。信不信,试试看。”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被调动起来,纷纷举出一个比一个大的数,他们话音刚落,正确答案就出来了。学生验证我的答案完全正确后,感到非常惊奇,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我就因势利导:“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就会解开这个谜。现在我们来学习新课。”像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新知的心情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二、操作演示,引发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较强,抽象思维较弱。教师要想使学生在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过程中,从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发展,就必须以具体形象的事实材料为依据,让学生亲自去操作、观察、感知和理解思考,把获取知识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可先将全班学生每俩人一组,每组准备12根10厘米长的红色小棒,4根8厘米长的黄色小棒,4根5厘米长的蓝色小棒,8个黑色的三角接头。再让每组的两个同学一起合作,选择恰当的材料拼搭一个长方体框架。数分钟后,学生拼出了三种不同的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一比这三个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由于所给的材料充足,学生在拼搭的过程中,凭借头脑中已有的长方体表象,选择、调整、确定所需的小棒,拼搭出不同的长方体框架。当学生把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制作出来时,学生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不但主动探究出长方体棱与顶点的特征,而且明白长方体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学生的认识逐级深化,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了思维,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精心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习问题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上,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在新旧问题的衔接处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知识点上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深化知识处提出富有灵活性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提出富有指导性的问题等。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用现实生活中属于圆形的物体举例,使学生认识了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至于怎样画圆,老师不作示范,就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你们会画标准的圆形吗?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这样,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动脑,很快,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并学会用圆规及借助圆形物体(如墨水瓶、硬币、茶杯盖等)画圆的方法。这时候,老师表扬他们主动动手参与、积极探索,然后进一步提问:“如果要建一个圆形大花坛或者大水池,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这样进一步激励了学生,他们又争先恐后地投入思考并动手探究。通过操作实验,终于又发现了用标杆和绳子可以画较大的圆。

四、交给方法,让学生会思维。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学习数学,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对数学的思维方法也必然会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教会学生思维方法,既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本质把握,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教给不同的思维方法。低年级多通过操作、图解、演示,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中年级可通过实例教给学生分析、综合的方法;高年级除了用上面的几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实例教给学生假设、对应、比较、转化等思维方法。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由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高、面积的相等关系,从而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因此,引导学生分析以上的学习过程,容易发现学生已经对数学的转化思想有了认识——把平行四边形这一特定的求知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这样分析以后,学生有能力通过合作学习,通过数学实验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最终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不能只满足于知识的教学、结论的教学,而要加强思维方法的教学以提高学生发现和发明的能力。让他们在经受探索和体验发现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五、重视过程,促使学生思维。

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就是要弄清楚学生是怎么想的,看学生是否正进行着如概括、抽象、猜想、分类等数学思维活动,加以强化、提炼。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地扮演一个寻宝者的角色,相信学生的头脑里蕴藏着诱人的宝藏,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充分的智慧去挖掘。教师要多问学生“你为什么这么做”、“是什么让你想到这个主意的”。教师要尽量避免充当仲裁者的角色,过早地告诉学生“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因为过早的给予往往会使学生的数学思维难以萌发,使学生的智慧火花不幸熄灭。

例如在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比较“3/5和4/9的大小”这一内容,我从通分入手,引导学生先把这两个分数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27/45和20/45,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得出27/45>20/45。当我讲完这一内容,环顾教室,一个学生正低着头玩得带劲,我想将他一军:“小明,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出乎意料,他思索片刻,给出了下面的思考过程: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12/20和12/27,再按照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得出12/20>12/27。这时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还可以这样比较:把这两个分数与1/2比较,3/5>1/2,4/9<1/2,所以3/5>4/9。可见,教师真要有些心理咨询师的能耐,面对学生课堂上各种反应都要有机敏的应对机智,以激励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这将使师生双方都受益匪浅,此所谓“教学相长也”。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已存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思维材料,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重视展示思维的过程,最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真正做到促进学生成长。

篇10: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教学反思

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的教学反思

1、亲历过程,关注情感体验。

新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获取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述片断中,我把动手创作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折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以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了轴对称的含义,,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回答是学生亲身感受的,道出了他对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理解。这是非常有价值。从其他学生羡慕的眼光中,我欣喜地发现课堂中涌动的活力和学生闪现的灵气,他们的思维在无形中又一次得到了飞跃。

2、合作交流,使学生表现“成功”。

新课程理念非常强调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要求学生对知识能够学以致用。为此在以上的片断中,采用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在小组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各自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各自都能找到自我价值,达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目的,人人都会体验到学习合作成功的快乐。

总之,本节课知识的获得不是由教师灌输的,是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享受成功喜悦的。因此,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学生思维的火花在不断闪耀。

篇11:论初中数学教学怎样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论初中数学教学怎样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摘要: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决策,为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基础教育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多渠道探索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均衡发展。因此,文章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建立数学教师的均衡发展意识,促进学生均衡发展;适时保护学生数学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初中学生;均衡发展;促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倡: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教育效果达到相对均衡,接受教育条件达到相对均衡,享受教育资源达到相对均衡。那么,在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思想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1、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1.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1.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1.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都是初中数学的几何图形,有的是依据初中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初中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2、建立数学教师的均衡发展意识,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2.1克服教师对教育均衡发展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教育均衡发展,大多教师往往想到的是对学生实施的平等教育,在课堂上一刀切,传授知识平等、培养能力平等、布置作业平等、对学生的平价上平等,不顾学生的个性特点,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教育均衡发展提倡的是相对均衡,让学生在获得教育的效果相对均衡,接受教育的条件相对均衡,享受教育的资源相对均衡。一个人的爱好、特长、性格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这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观点。所以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初中生的不同知识层次、个性特点对教学的要求有所不同、要求学生获得的能力有所不同。布置的数学练习和作业要有梯度,基础差的学生完成一般的练习和作业,基础好的学生所做的练习和作业要有一定的难度,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评价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只要他们有进步,得到了发展就是一个好学生。

2.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共同的合作中得到均衡发展。首先,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课堂的共同合作,就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教学模式。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均衡发展;其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篇12: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数学教学反思

利用MP-Lab操作平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定位为提供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有不同的理解,使学习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为广泛的迁移,帮助学生完成活动性学习、观察性学习、符号性学习的过程,从而进行数学知识建构。

以我所上的《图案设计》一课为例,MP_lab教学平台使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突破了教学难点。传统教学中,如果是手动旋转图形,学生很难发现“绕中心点旋转”这一关键,运用MP_lab的操作,可以在短时间内经历“图形A绕着O点旋转90°得到图形B”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借助工具真正体验和亲历知识形成的建构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得到的结果。

其次,MP_lab教学平台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基本图形的旋转”这一知识点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并且不能体会到图形旋转的一些过程。运用MP_lab课堂学习,学生可以将自己想要变换的基本图形设立成图件库,从而更便捷的设计不同图案。学生对于图形的变换在平台的控制下也没有了随意性,因为MP_lab的动画录制模式,使他们很直观的得到图形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并针对各自的需要反复播放,反复构建知识,这一知识点的运用上,MP_lab凸显了其更科学、更具数学性的特点。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学习知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在《图案设计》一课,让学生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后,学生们在mp-lab这个平台上,综合运用今天所学的平移、旋转、作轴对称的知识,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出不同的图案。这样的过程不但感受到来图形世界的神奇,也在互相评价、相互欣赏中得到共同的提高,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MP-Lab操作平台在教学中是在充分挖掘操作平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建构基础上提出来的,然而并不是每节课都可以从平台的每一方面入手,有的课也许只用到了平台的一个作用,但是只要利用这个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够突破难点,那就算是成功了。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不但要加强图形领域的研究,还要进行数与代数、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尝试和研究,但愿我们和学生都能从中获益,

篇13:对学生学习错误中的教学反思

对学生学习错误中的教学反思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

有一次,学生在完成一道填空题:0.97÷0.12=8……时,大部分学生填的是“1”,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我把它作为一个判断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追问:“你是怎样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很快找到了三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①余数1与除数0.12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1”是错误的。

②余数1与被除数0.97比,余数比被除数大,说明填“1”是错误的。

③验算:8×0.12+1≠0.97,说明填“1”是错误的。

紧接着,我再带着学生分析,找出正确的余数。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了100倍,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1缩小100倍,得0.01。

上面的例子中,我从学生的'现实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思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对于解答错误的题,一般情况下在题目旁边打上“?”,对于学困生,除了“?”我还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反思思路,学生通过反思能改正的则再给他打上勾,或针对不同的学生写上不同的鼓励性语言。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下次的错误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篇14:谈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谈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教学要探索新思路,构建新课堂,大胆进行实践;要保持激情,注意学习的延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

作 者:徐玉辉  作者单位:临沂师范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刊 名:华章 英文刊名:HUAZHANG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2 关键词:物理教学   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篇15:谈学生作粗心错误原因数学教学反思

谈学生作粗心错误原因数学教学反思

粗心错误是学生因为粗心大意使不该错的作业做错。这是一个使教师烦恼、家长困惑、学生本人懊悔的问题。如漏题、抄错数字、简单计算错误、忘写单位名称、不写答句……,都不是由于学生对知识没有理解、掌握,而是由于粗心所致。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粗心错误的原因。

一、学生作业粗心错误的内因

(1)感知缺乏整体性。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事物的单个属性在脑中的反映。学生在对题目的知觉过程中,由于受到数学本身缺乏情节和形式单调的影响,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如判断“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1”是否正确十,有的学生丢开假分数概念的另一部分“或等于1”而误判为对。

(2)注意缺乏全面性。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易持久,缺乏长时间持久性的集中注意力,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在审题时,往往顾此失彼,而导致错误,如在计算82+25×18×25和4.2×3.6×4.2×6.4这两道题时,有的学生只顾考虑逆用乘法分配率计算,致使原式=25×(82+18)=25×100=2500,原式=4.2×(3.6+6.4)=42。

(3)记忆缺乏持久性。小学生储存所感知的事物的持久性和再现这一事物的条理性都比较弱,因此当学生需要运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时,他们往往会遗忘了旧知,或对旧知记忆不全,自己编造出一些方法来。如:有的学生在区别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讲得有理有椐,前因后果清清楚楚,可一旦出现一道填空题或选择题求三角形的面积,总有一部分学生把“÷2”遗忘得一干二净,错用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4)思维缺乏深刻性。小学生思考问题往往是单一的、肤浅、常常会表面现象所迷惑。如解答这样一道选择题:一个数除以一个纯小数,

A、商比被除数大B、商比被除数小C、商与被除数相等D、商大于或等于被除数。有的'学生看到纯小数,就选择了A,没有考虑到被除数有可能等于0,商与被除数相等。从而造成选择错误。

二、学生作业粗心错误的外因

(1)讲授缺乏严密性。我们老师在教学时,为了使课堂容量大,密度高,题目多而黑板小,为了节约板书时间,使课堂不“冷场”,只板书列式或计算结果,省略了计算过程、单位名称、答语等,以为嘴巴讲讲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学生,导致在学生的答题中也出现少写单位名称、少中间过程、不写答句等情况。

(2)提示缺乏指导性。小学生常常只注意一些孤立的现象,不注意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前后联系,只看到问题中的“关键”词语,由盲目解答造成的错误教多。如:有18棵树,每行种3棵,一共可以种几行?学生看到“一共”就列式为18×3=54棵,根本没去分析这里是求种几行(就是求份数)。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有的教师在学生做题前会加以提示:要注意什么,看清单位等,这样的提示也许会暂时提高正确率,但由于缺乏指导性,一旦离开老师,学生还是照错不误。

(3)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作业量多”是造成学生粗心现象的重要因素。一些教师布置作业只求数量,随意性大,缺乏针对性。而学生看到作业多,心理就会紧张、厌烦,只怕完不成任务,匆匆忙忙应付了事,根本不讲究作业质量,就会出现抄错题、简单计算出差等现象。

篇16: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开放式教学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雍陌小学   肖燕颜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具有自主性的人成了学校教育的目标。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开放式教学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促进学生的丰富活动和数学思维,即要求学生的活动和数学思维都得到最深刻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每个学生有充分的自由,使其根据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爱好得到发展。这使得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培养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目的。“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封闭教学而言的。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表明,课堂教学必须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所以“开放型”的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一教学改革的要求,因为它的课堂教学主要形式,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多向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并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一、创设“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  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社会气氛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境”。“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也主要是如何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课堂教学空间方面,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参与,我们在学生座位编排上,不局限于两人一桌,全体学生面向讲台的单一坐法。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四人或多人围坐,便于展开小组协作交流,打破拘束呆板的学习空间。

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应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民主,达到较为开放的教学氛围。所以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语与学生展开探讨。如我们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有15个苹果和4个小朋友,你们想一想怎样把这些苹果分给这4位小朋友才是公平分配,每人应该得几个?”这时许多同学先想到的是平均分;但有些同学说,平均分以后还有剩怎样办,怎样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时我就揭示本节课的内容。可见,这种教法教师非常巧妙地创设了开放性的引入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从自己的不同想法中自觉地进入了新知的探索。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其中“过程性目标”强调的是感受、体验、探索这三个层次的要求,而实现这三个层次的目标很重要的前提是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新的教育历年呼唤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敢想敢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教态自然、亲切,眼神机敏、宽容,语言和蔼幽默,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作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放弃师道尊严,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这样学生才对老师有感情,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采用“谁来当小老师帮同学们解答问题”、“试试看,你能行”,“回答得真行,请继续说吧?”等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大胆创新,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  把握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开放型”材料的提供,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

长期以来,为什么我们的一些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到教学枯燥无味,抽象难学,有些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的心理?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目前所见到的一、二年级数学新教材内容很好地实现了由封闭向开放的飞越。新教材始终坚持设计学生喜欢的情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物中再现数学知识;新教材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好地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生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数学活动;新教材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材中的情景图、习题设置,都可以让学生以他们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理解、去思考、去探究。有好的教材作基础,作为教师更应该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内容,作好教材资源的`开发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作用。我在教学学生初步了解并解决数的排列组织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小广、小明、小强被选为班干部,现在要他们担任班长、中队长、学习委员,有几种不同的分工方法?请你们排一排。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创设开放性的练习

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技能的有效手段。开放性的课堂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创新。一、二年级实验教材的例题和习题的编排不仅重视数学知识的结构,更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发例题,巧妙设计开放习题,才能使教材的知识结构不断同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能够充分创新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设计“开放型”的教学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全方位参与创造了条件;能更好地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能更好地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开放式的教学正不断的进入我们的数学教学课堂。我们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大脑,以人的发展为本,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

篇17: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

数学教学中要正确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师应该代写论文正确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动力,因势巧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将新课标落在实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错误善待 新课标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作为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必去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学习上出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动力,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正确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以下我就对此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正确善待错误,保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首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尊重、理解、宽容出错的学生,不斥责、挖苦学生。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

我在教学中就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提倡几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这盏“绿灯”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了切实的保护,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其次,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教师应换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想想,想想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因此,我告诉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学习就是在不断出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克服了错误,就会获得胜利和成功。”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巧用错误,激发探究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而“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教学时又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具有特殊的作用。例如,教学工程应用题:“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出示例题后,我先让学生根据通常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出算式:30÷(30÷10+30÷15)=6(天),并说明算理。然后诱导学生:“如果这段公路长60千米,那么时间是多少呢?”“12天。”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起来。“是吗?请同学们算了再回答行吗?”“这还用算!”嘴上是这么说,但同学们还是认真地算了起来。计算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6天。”路程扩大一倍时间竟然不变!“如果路程分别是15千米、45千米、120千米,时间又分别是多少呢?”此时学生不再显得胸有成竹而是满脸疑惑。“请同学们分组计算一下。”片刻,答案又出来了,“都是6天!”“为什么公路的长度不管变成多少千米,时间总是不变呢?”“是不是工程应用题中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无关呢?”“能不能不用知道具体的工作总量也能求出工作时间呢?”“错误”引发了同学们对以上问题的主动、积极的思考,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思维热情,同学们在“欲罢不能”的浓浓的探究氛围中开始了对新课的学习。

三、巧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巧用学习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和鼓励,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求异的新境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价值,享受思维的快乐。例如,一种织布机5台2小时织布160米,某车间有20台织布机,8小时一共织布多少米?解答该题时,大多数同学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列式解答,算式为160÷5÷2×20×8=2560米,有一位同学却列出了如下算式:160÷5×8×(20÷5)=1024米,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与众不同的算式中又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于是,我请该同学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他说:“这个车间织布机的台数是原有台数的(20÷5)倍,前两步表示5台机器8小时加工的米数。”说到这儿,该同学迟疑了一会:“老师,我知道错哪儿了,这里不是160÷5,而应该是160÷2,整个算式为160÷2×8×(20÷5)。”现在再请你计算一下结果,“对了!”该生体验到了创新求异的成功带来的快乐。在该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重新思考,列出了160÷5×20×(8÷2),160×(20÷5)×(8÷2)等不同的解法。

巧用错误,能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深化了认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正确善待学生的学习错误,并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动力,因势巧导,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同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将新课标落在实处。

参考文献:

[1]周人杰,周燕.中小学教育与教师.

[2]俞瑞康.小学创新教育.

[3]江海燕.中小学心理教育基本原理.

高中政治教师教学反思格式

梦想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常规教学汇报材料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论文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

初一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巧用生物模型服务课堂教学

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

七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数学教学反思
《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数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变学习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7篇)】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反思作文2022-12-14

教育反思2024-04-24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2022-10-20

新课程教学2022-08-29

小学教学常规情况调查研究报告2022-04-29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2022-07-01

谈历史教学中的设疑2023-01-29

新课标下物理教师的新素质体现2023-08-21

小学数学小课题范文2023-11-06

反思教育202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