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哨与小狗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26 07:28:11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口哨与小狗的教学反思(通用15篇)由网友“gaoyilu”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口哨与小狗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口哨与小狗的教学反思

篇1: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在这学期进行的中班组同课异构的活动中,经年级组长的协商,最后定下课题是音乐欣赏《口哨与小狗》,于12月10日进行。

经过几个星期的策划与构思,拟好教案,加上几位前辈老师的指导,在本班进行了此课的教学活动。

这节音乐欣赏课,我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孩子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以及主旋律节奏。

首先,重新选择音乐。随教材的磁带上面的音乐因为是加以简化,没有明确的口哨声音。我想,既然是音乐欣赏课,还是给孩子听最原版的音乐比较好。让孩子感受原版音乐带来的整体效果。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口哨与小狗》的原版音乐。

在课的设计上,我根据原版音乐清晰的口哨声,采用另一段口哨音乐进行导入。让孩子明确音乐是与口哨有关的。

然后,给孩子整体欣赏一遍音乐,让孩子听听除了口哨声还有哪种小动物的声音,借此引出课题《口哨与小狗》。接着,出示小狗玩具,再次播放音乐,边听边讲述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

(但是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听音乐之前,问题并没有问孩子,虽然孩子听的很入神,但是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我在孩子听完音乐才问的,所以效果不太好)

接着,让孩子听主旋律的节奏。我让孩子用小狗的叫声来反应节拍。让幼儿扮演快乐的小狗,高兴的时候会叫,会拍手、跺脚、拍肩膀等。

(这一环节我是让幼儿整段欣赏,所以后面的音乐由于没有进行明确教学,幼儿掌握的不太好。我应该在讲完故事之后,再分段进行欣赏和动作的教授。例如第二段,天空怎么阴沉的,小狗和爸爸如何躲在大树的后面。第四段,小狗和爸爸是怎么爬山的,怎么在草地上玩耍的。这些动作都没有拎出来教授)

在后面游戏表演的时候,让孩子随着音乐,表演故事内容。

(分工没有让幼儿明确。应该让坐在下面的幼儿打主旋律的节拍,而不是坐着不动。上来表演爸爸和小狗的幼儿,在进行到第4段音乐应该换动作,变成在草地上玩耍以及上山的情形。而不是一直不停的跳和走,让人觉得很无趣)

最后整段欣赏的时候,让幼儿换种方式打出主旋律的节奏。利用摇铃以及自制的响声筒。

(让幼儿利用摇铃来打节奏的时候,没有进行示范,所以效果不太好)

总的.来说,虽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节奏,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的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首先感谢汪老师及主任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

篇2: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新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是欣赏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这首曲子活泼、欢快,我曾经选用在书本剧《鼹鼠的月亮河》中。全曲分为3段。今天的课中,我首先播放第一段,请孩子们听一听。接着我用线条在黑板上把乐曲的旋律表示出来。一句形成一个叫声的图案。几遍过后,孩子们都听出第一段中分为几个乐句。第二段,音区变低,变沉重,我用有力的顿笔描画,孩子们觉得音乐也能像美术一样画出来。第三段,我请孩子们听,我画,他们一下子就发现第三段和第一段一样,再听的时候,有细心的孩子就发现,乐句有点不一样,还有小狗的叫声呢。当我把三段音乐都板书到黑板上的时候,孩子们清晰的发现,乐曲的三段结构,第一、第三段的相似,第二段的不同。这节课我上得很兴奋,我是第一次用这样的方法上欣赏课,孩子们也是第一次接触,把无形的音响用有形的线条、实在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音乐中,随着老师的手一起用线条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篇3: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20xx年5月1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学校四楼电教室,我参加了学校“适度教育绿色课堂优质课比赛”。从以往教学来看,一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参加了这次优质课比赛。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一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做手偶表演讲故事时,乐曲音量太大,如果戴上随身话筒,这个环节效果就更理想了。另外,为了追求节奏的动态效果,我采用了在黑板上随音乐直接展示图谱,够直观但不够美观。这些细节都是以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总体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篇4:《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口哨与小狗》是人音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欣赏课,所面对的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课堂组织教学方面,低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接触的其他方面的知识不如高年级的孩子多,自我控制能力不够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随意性大等等,都给课堂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欣赏课,更多的是要求孩子们能认真仔细地聆听,并会对音乐做出反映,能对所听到的音乐有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能在反复聆听音乐或者模唱后,对音乐主题有印象。那这就更要求孩子们能紧紧随老师一步一步来,若要完成教学目标,对课堂组织教学的要求势必也更高。针对这些问题,在课堂组织教学上,我作了一些尝试,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与好评,但是通过实践,发现还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用一个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就是你》来导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走进课堂,同时又对之前学过的音符的唱名与音名做到了巩固复习。用7个小主人的头饰扮演音名,用7个小动物的头饰扮演唱名,将游戏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动物找主人的情境中,也对接下来的《口哨与小狗》中要关注的人类与动物好朋友的这样一个人文主题做了比较好的铺垫。游戏的用意还是不错,可是在实行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足,我在自己示范了一遍以后,只选择一小部分同学参与到游戏中来,玩了一遍后我就结束了游戏,这样没有让更多的孩子们参与进来,而且给了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感觉,好像刚刚有了热情和积极性,一下子游戏又没了。通过反思,我认为游戏可以多做几遍,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亲身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还可以变换花样玩,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小动物找小主人,还可以设计在找到小主人以后,7对小朋友,按照老师唱的音阶的顺序来排排对,或者老师来随意点唱,唱到哪个音的时候,代表那个音的那组小朋友就做一个动作等等,这样或许会使得游戏更加丰富,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会更高。而不会有戛然而止的感觉。在游戏中还有没注意到的是,游戏结束,如果能够做出更多鼓励的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会更高,对之后的课堂教学会更有利。

《口哨与小狗》这个管弦乐曲的素材,我认为是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音乐的主题鲜明,色彩明朗,情绪轻松愉快。对于这个新课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得也很明确简单,在听赏管弦乐曲《口哨与小狗》的活动中,体验轻松、愉快的情绪,并能用形体动作随音乐大胆地参与表现,晏敏老师之前给我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给低年级的孩子们听赏音乐学生听音乐是玩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但是他不一定要死板地知道这段音乐是什么,音乐本身的不确定性,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展开想象的翅膀。

虽然在教学组织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抓住孩子们由于年龄小,单纯天真,想象力丰富,表演欲望强烈等等这一些优势,都有利于教学设计的展开。课前和课后,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怎样使欣赏课堂活而不乱?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是有一些遗憾,尤其在教学设计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动一动,由于音乐本身的情绪的感染,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从座位上下来在教室里面模仿小狗与主人散步的情景,孩子们在用自己的表演来展示自己的想象,这样很好,可是整个课堂就显得有些“乱”。那怎样让孩子们即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音乐中飞翔,但又不让课堂看上去有些“乱”呢?

通过反思,我发现还是自己的组织教学有一定的漏洞,孩子们的想象都不同,音乐带给孩子们的感受与画面感也都不相同,所以所做出来的表演肯定不会一致,这一点,早之前就应该预料到,要避免孩子们为了表现听到音乐后就都没秩序地离开座位自由地走动,老师在活动之前,就应当交代清楚,怎样即不影响孩子们发挥表演又让整个课堂有秩序呢?我觉得还是可以设计得更清楚一点,让孩子们首先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和搭档,点一部分孩子出来安老师大致指定的路线表演散步,其他孩子要求坐在座位上轻声哼唱活随着音乐摆动,或者根据音乐主题出现的次数将孩子们分为若干个小组,分组表演,总之在活动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提出要求,让课堂组织有秩序,而孩子们也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与想象。

篇5: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新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是欣赏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这首曲子活泼、欢快,我曾经选用在书本剧《鼹鼠的月亮河》中。全曲分为3段。今天的课中,我首先播放第一段,请孩子们听一听。接着我用线条在黑板上把乐曲的旋律表示出来。一句形成一个叫声的图案。几遍过后,孩子们都听出第一段中分为几个乐句。第二段,音区变低,变沉重,我用有力的顿笔描画,孩子们觉得音乐也能像美术一样画出来。第三段,我请孩子们听,我画,他们一下子就发现第三段和第一段一样,再听的时候,有细心的孩子就发现,乐句有点不一样,还有小狗的叫声呢。当我把三段音乐都板书到黑板上的时候,孩子们清晰的发现,乐曲的三段结构,第一、第三段的相似,第二段的不同。这节课我上得很兴奋,我是第一次用这样的方法上欣赏课,孩子们也是第一次接触,把无形的音响用有形的线条、实在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音乐中,随着老师的手一起用线条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范文二

在这学期进行的中班组同课异构的活动中,经年级组长的协商,最后定下课题是音乐欣赏《口哨与小狗》,于12月10日进行。

经过几个星期的策划与构思,拟好教案,加上几位前辈老师的指导,在本班进行了此课的教学活动。

这节音乐欣赏课,我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孩子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以及主旋律节奏。

首先,重新选择音乐。随教材的磁带上面的音乐因为是加以简化,没有明确的口哨声音。我想,既然是音乐欣赏课,还是给孩子听最原版的音乐比较好。让孩子感受原版音乐带来的整体效果。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口哨与小狗》的原版音乐。

在课的设计上,我根据原版音乐清晰的口哨声,采用另一段口哨音乐进行导入。让孩子明确音乐是与口哨有关的。

然后,给孩子整体欣赏一遍音乐,让孩子听听除了口哨声还有哪种小动物的声音,借此引出课题《口哨与小狗》。接着,出示小狗玩具,再次播放音乐,边听边讲述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

(但是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听音乐之前,问题并没有问孩子,虽然孩子听的很入神,但是不知 道到底要干什么。我在孩子听完音乐才问的,所以效果不太好)

接着,让孩子听主旋律的节奏。我让孩子用小狗的叫声来反应节拍。让幼儿扮演快乐的小狗,高兴的时候会叫,会拍手、跺脚、拍肩膀等。

(这一环节我是让幼儿整段欣赏,所以后面的音乐由于没有进行明确教学,幼儿掌握的不太好。我应该在讲完故事之后,再分段进行欣赏和动作的教授。例如第二段,天空怎么阴沉的,小狗和爸爸如何躲在大树的后面。第四段,小狗和爸爸是怎么爬山的,怎么在草地上玩耍的。这些动作都没有拎出来教授)

在后面游戏表演的时候,让孩子随着音乐,表演故事内容。

(分工没有让幼儿明确。应该让坐在下面的幼儿打主旋律的节拍,而不是坐着不动。上来表演爸爸和小狗的幼儿,在进行到第4段音乐应该换动作,变成在草地上玩耍以及上山的情形。而不是一直不停的跳和走,让人觉得很无趣)

最后整段欣赏的时候,让幼儿换种方式打出主旋律的节奏。利用摇铃以及自制的响声筒。

(让幼儿利用摇铃来打节奏的时候,没有进行示范,所以效果不太好)

总的来说,虽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节奏,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的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首先感谢汪老师及主任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范文三

20____年5月1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学校四楼电教室,我参加了学校“适度教育绿色课堂优质课比赛”。从以往教学来看,一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参加了这次优质课比赛。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一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做手偶表演讲故事时,乐曲音量太大,如果戴上随身话筒,这个环节效果就更理想了。另外,为了追求节奏的动态效果,我采用了在黑板上随音乐直接展示图谱,够直观但不够美观。这些细节都是以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总体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篇6: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不久前,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而每次也都会让我烦恼、忙碌好一阵子。但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总能带给我教学上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所以,教学比武,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不过,这次的比武,我在心态上就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动的效果,能不能得奖等,而真正地从本身的专业提升来考虑和准备比赛了。

心态不一样了,首先在对执教领域和教材的选择上,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我本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上是有一定优势和经验的,如果选择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我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次我不想再重复自我了。我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从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很有兴趣尝试的领域入手来设计活动。其实,我一直对音乐活动,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活动很有兴趣,再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在音乐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和建树,就特别羡慕,也一直很想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锻炼。所以,我就打算利用这次的机会,放下包袱,尝试走进自己并不擅长的音乐教学。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领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了。由于之前在这方面钻研比较少,所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也不多,幸亏组里的同事很热心,向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素材。于是,在反复地倾听和寻找中,发现了这首《口哨与小狗》,轻快的曲调,清晰的段落,让我一听就很喜欢,很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们欣赏。但作为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如何让还处于低龄期的孩子欣赏它、感受它、理解它,并产生情感共鸣呢?我觉得光靠教师的表述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音乐。而且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很富有情节性的,a段的轻松愉快,b段的紧张慌乱,给出了一条清晰地故事线索。所以我就以主人带着小狗出去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来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想象、表达、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真正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领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来就要好好考虑具体的环节、教学的策略了。我选择的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XX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特别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整首乐曲的结构为abaca,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活动中,要让他们理解abaca的曲式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后面ca的部分,只节选了前面aba的乐曲部分,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使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色彩。

在具体的欣赏环节中,我采取了“讲故事导入——听故事欣赏——听故事表演音乐”的教学模式。先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讲了个什么故事,有没有找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从而让幼儿发现乐曲中最有特点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再完整欣赏时,请幼儿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有节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脚踏一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a段的音乐节奏。再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乐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特点,我还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地感受音乐主旋律的节奏和aba的曲式结构。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轮到我上课了,因为本身保着学习的态度,没什么心理包袱,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所以活动时,我特别轻松,孩子们的表现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乐的美,收获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篇7: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本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我参加了四校连片的音乐展示课。从以往教学来看二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通过学习舞蹈的动作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二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从而引入到A段主题音乐,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课堂的语言还是需要再精炼一些,学生的活动再丰富一点,趣味一点。

篇8: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习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请学生当一当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来个散步,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也在音乐中尽情的表演了起来。最后,我再请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你想象的故事简单的画出来。

就这样,一节枯燥的管弦乐欣赏就变成了动与静的结合,姐妹艺术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爱听,乐听,以致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篇9: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在这学期进行的中班组同课异构的活动中,经年级组长的协商,最后定下课题是音乐欣赏《口哨与小狗》,接下来是学习啦为大家带来的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范文【三篇】,欢迎大家阅读:  范文一   新学期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是欣赏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这首曲子活泼、欢快,我曾经选用在书本剧《鼹鼠的月亮河》中。全曲分为3段。今天的课中,我首先播放第一段,请孩子们听一听。接着我用线条在黑板上把乐曲的旋律表示出来。一句形成一个叫声的图案。几遍过后,孩子们都听出第一段中分为几个乐句。第二段,音区变低,变沉重,我用有力的顿笔描画,孩子们觉得音乐也能像美术一样画出来。第三段,我请孩子们听,我画,他们一下子就发现第三段和第一段一样,再听的时候,有细心的孩子就发现,乐句有点不一样,还有小狗的叫声呢。当我把三段音乐都板书到黑板上的时候,孩子们清晰的发现,乐曲的三段结构,第一、第三段的相似,第二段的不同。这节课我上得很兴奋,我是第一次用这样的方法上欣赏课,孩子们也是第一次接触,把无形的音响用有形的线条、实在的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音乐中,随着老师的手一起用线条来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范文二   在这学期进行的中班组同课异构的活动中,经年级组长的协商,最后定下课题是音乐欣赏《口哨与小狗》,于12月10日进行。   经过几个星期的策划与构思,拟好教案,加上几位前辈老师的指导,在本班进行了此课的教学活动。   这节音乐欣赏课,我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孩子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以及主旋律节奏。   首先,重新选择音乐。随教材的磁带上面的音乐因为是加以简化,没有明确的口哨声音。我想,既然是音乐欣赏课,还是给孩子听最原版的音乐比较好。让孩子感受原版音乐带来的整体效果。所以,我从网上下载了《口哨与小狗》的原版音乐。   在课的设计上,我根据原版音乐清晰的口哨声,采用另一段口哨音乐进行导入。让孩子明确音乐是与口哨有关的。   然后,给孩子整体欣赏一遍音乐,让孩子听听除了口哨声还有哪种小动物的声音,借此引出课题《口哨与小狗》。接着,出示小狗玩具,再次播放音乐,边听边讲述音乐所表达的故事内容。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   (但是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听音乐之前,问题并没有问孩子,虽然孩子听的很入神,但是不知 道到底要干什么。我在孩子听完音乐才问的,所以效果不太好)   接着,让孩子听主旋律的节奏。我让孩子用小狗的叫声来反应节拍。让幼儿扮演快乐的小狗,高兴的时候会叫,会拍手、跺脚、拍肩膀等。   (这一环节我是让幼儿整段欣赏,所以后面的音乐由于没有进行明确教学,幼儿掌握的不太好。我应该在讲完故事之后,再分段进行欣赏和动作的教授。例如第二段,天空怎么阴沉的,小狗和爸爸如何躲在大树的后面。第四段,小狗和爸爸是怎么爬山的,怎么在草地上玩耍的。这些动作都没有拎出来教授)   在后面游戏表演的时候,让孩子随着音乐,表演故事内容。   (分工没有让幼儿明确。应该让坐在下面的幼儿打主旋律的节拍,而不是坐着不动。上来表演爸爸和小狗的幼儿,在进行到第4段音乐应该换动作,变成在草地上玩耍以及上山的情形。而不是一直不停的跳和走,让人觉得很无趣)   最后整段欣赏的时候,让幼儿换种方式打出主旋律的节奏。利用摇铃以及自制的响声筒。   (让幼儿利用摇铃来打节奏的时候,没有进行示范,所以效果不太好)   总的来说,虽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节奏,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我觉得自己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的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首先感谢汪老师及主任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  范文三   20XX年5月19日上午第二节课在学校四楼电教室,我参加了学校“适度教育绿色课堂优质课比赛”。从以往教学来看,一年级的孩子对《口哨与小狗》这节音乐欣赏课兴趣浓厚,而且我自身也非常喜欢这首乐曲,所以我重新将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参加了这次优质课比赛。   在教学设计中,我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会听、会想、会说、会演。按照这个思路,课堂上我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对“小主人”、“小狗”等角色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编的乐趣;二是在打击乐演奏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使学生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旋律和内容;三是把教学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唤起学生对于宠物的爱心情感,这种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孩子们沉浸在了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不知不觉就接受了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坚持以音乐为本,倡导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将其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音乐听觉体验。但是,要培养一年级学生认真、安静聆听的习惯,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是个很大的问题,对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象”的方式,用舞蹈、即兴表演等与音乐相关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聆听的兴趣。而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最主要就是让学生会听音乐,熟悉音乐。于是在课的一开始,我没有过多的语言介绍,也没有运用过多教学手段,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设计问题,直接让学生坐端正安静的初听全曲,奠定了学生安静聆听的基础。   当然聆听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带着问题去听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欣赏时,每一遍我都提出要求,随着遍数的增加问题逐渐加深难度,让学生不断提高。例如在感知全曲的旋律后,我先让学生对乐曲结尾的口哨声和狗叫声,进行想象讨论“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学生熟悉A段主题音乐,用动作表示听到主题音乐的次数,孩子们很喜欢这样听节奏走动,会跟着音乐的变化做一些自编自导的动作,甚至表情。让孩子们自由、自主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地减少学生的习惯性模仿和从众,真正轻松愉快的学习。   通过反思,我觉得这节课美中不足的是我在做手偶表演讲故事时,乐曲音量太大,如果戴上随身话筒,这个环节效果就更理想了。另外,为了追求节奏的动态效果,我采用了在黑板上随音乐直接展示图谱,够直观但不够美观。这些细节都是以后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总体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篇10:《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通用5篇)】

篇11:口哨与小狗的教学反思

口哨与小狗的教学反思

(一)

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习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请学生当一当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来个散步,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也在音乐中尽情的表演了起来。最后,我再请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你想象的故事简单的画出来。

就这样,一节枯燥的管弦乐欣赏就变成了动与静的结合,姐妹艺术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爱听,乐听,以致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二)

不久前,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而每次也都会让我烦恼、忙碌好一阵子。但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总能带给我教学上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所以,教学比武,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不过,这次的比武,我在心态上就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动的效果,能不能得奖等,而真正地从本身的专业提升来考虑和准备比赛了。

心态不一样了,首先在对执教领域和教材的选择上,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我本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上是有一定优势和经验的,如果选择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我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次我不想再重复自我了。我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从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很有兴趣尝试的领域入手来设计活动。其实,我一直对音乐活动,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活动很有兴趣,再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在音乐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和建树,就特别羡慕,也一直很想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锻炼。所以,我就打算利用这次的机会,放下包袱,尝试走进自己并不擅长的音乐教学。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领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了。由于之前在这方面钻研比较少,所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也不多,幸亏组里的同事很热心,向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素材。于是,在反复地倾听和寻找中,发现了这首《口哨与小狗》,轻快的曲调,清晰的段落,让我一听就很喜欢,很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们欣赏。但作为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如何让还处于低龄期的孩子欣赏它、感受它、理解它,并产生情感共鸣呢?我觉得光靠教师的表述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音乐。而且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很富有情节性的,a段的轻松愉快,b段的紧张慌乱,给出了一条清晰地故事线索。所以我就以主人带着小狗出去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来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想象、表达、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真正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领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来就要好好考虑具体的环节、教学的策略了。我选择的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XX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特别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整首乐曲的结构为abaca,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活动中,要让他们理解abaca的曲式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后面ca的部分,只节选了前面aba的乐曲部分,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使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色彩。

在具体的欣赏环节中,我采取了“讲故事导入——听故事欣赏——听故事表演音乐”的教学模式。先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讲了个什么故事,有没有找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从而让幼儿发现乐曲中最有特点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再完整欣赏时,请幼儿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有节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脚踏一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a段的音乐节奏。再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乐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特点,我还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地感受音乐主旋律的节奏和aba的曲式结构。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轮到我上课了,因为本身保着学习的态度,没什么心理包袱,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所以活动时,我特别轻松,孩子们的表现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乐的美,收获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篇12:《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一课里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小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和第三段相似,都是由口哨声为主奏乐器。第二段则表现了主人公与小狗开心嬉戏,顽皮打闹的情景。整首乐曲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小,爱玩,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一年级小朋友。此时好动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欣赏课,学生更是难以集中注意力了。因此,我在课中设计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去学习音乐,对于他们面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又喜欢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说、唱、看图形谱、模仿动作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好音乐、表现自我的欲望。

教学内容:聆听《 口哨与小狗 》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通过聆听、律动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认识并理解图形谱。

重点:引导学生渗入角色,去感受音乐的美,去体会乐曲的情绪,并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三段体形式,并且能够听辨乐段中相同的乐句。能看懂并理解简单的图形谱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 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 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 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 (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 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的口哨大王呢! (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同时,对吹口哨这种表现形式产生兴趣,从而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 (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小 鸟——飞 翔 小 狗——节 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 (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趣味性的让学生听辨出乐曲的结构段落,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 △ (2

)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 (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 ︱ ︱ ︱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 小 鸟小 狗 ● ● ● 设计意图:通过对音乐深层地聆听,使学生能更清楚的了解乐曲的结构。图谱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 鸟——飞翔 小 狗——节奏 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2.师生再见。

篇13:《口哨与小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 《口哨与小狗》

唱 《一对好朋友》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并能背唱歌词。

2、能够专注地聆听音乐,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分析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改编的歌曲,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两个孩子一块儿放鸭、放牛,一块儿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回家时的愉快情景,表现了孩子们之间真挚朴实的友谊。

《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附点音符和倚音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一、听听想想——感受音乐

吹一吹:

请会吹口哨的学生吹几声,让大家欣赏,激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听一听:

要求大家安静地聆听《口哨与小狗》全曲。

想一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谈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应该用怎样的心情表现自己的心情?

说一说:

音乐中还出现了什么声音?出现了几次小狗的叫声?可以用什么样图形表示小狗的叫声,还可以要求大家用嗓音模仿小狗的叫声叫声,并说说小狗叫声的节奏特点是什么?

走一走:

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表现主人与小狗散步的情景,要求脚步与音乐节奏相吻合。

二、唱唱跳跳——享受音乐

学唱新歌《一对好朋友》

教师导语: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对好朋友,他们是谁呀?请小朋友们认真聆听歌曲《一对好朋友》,然后告诉老师。

第一次完整地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并说一说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动物的叫声。

第二次聆听歌曲,听完后要求大家模仿歌曲里鸭子和小牛的叫声,要求节奏和歌曲节奏相吻合。

第三次聆听歌曲,要求学生在歌曲中出现衬词“哩喽喽”时,轻声跟唱。

跟老师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反复聆听歌曲,要求学生小声跟唱。

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

请个别学生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篇14:《口哨与小狗》教学实录

教学目的:

聆听《口哨与小狗》,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摘果子》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练声曲:1=C3/4

56∣553∣53—∣53—‖

小宝宝,睡觉了。lulululu。

三、聆听并表演《口哨与小狗》。

1、学生听音乐,自由想象。谈谈自己的心情是很愉快,还是很悲伤。

2、个别提问音乐中有什么声音?

3、再次聆听音乐,鼓励学生随着乐曲表演,用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学生听音乐做律动走出教室。

放《口哨与小狗》的音乐,要求学生扮演男孩或小狗,随着乐曲表演走出教室。

篇15:《口哨与小狗》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视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

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律动。

2新学期寄语

3复习上学期内容。

二、基本部分:

聆听《口哨与小狗》

A完整地聆听歌曲。

B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C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歌唱并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结。结束全课。

《口哨与小狗》教学实录

口哨与小狗400字作文

口哨与小狗教学反思

《口哨与小狗》说课稿

《多变的汉字》公开课教案与反思

二年级下册教案

二年级道法下册教案

二年级下册道法教案

二年级《小拜年》音乐教案

口哨阅读答案

口哨与小狗的教学反思
《口哨与小狗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口哨与小狗的教学反思(通用15篇)】相关文章: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23-03-25

我们的好朋友教学设计2022-07-21

一年级音乐教学反思2024-05-17

《好朋友》教学设计2023-02-05

《好朋友》教案活动反思2023-04-17

同唱歌教学设计2023-01-12

《好朋友》教学教案2022-09-21

教学设计意图2023-02-14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第四单元《梨园撷英》教案2023-12-27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2024-03-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