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07 13:09:03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改变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由网友“豆本豆”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改变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改变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教学反思

篇1:改变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教学反思

在讲授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时,我没有按历史书编排的逻辑顺序去讲授,而是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设计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案,并且付诸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江南地区的开发》这节课有三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江南地区的开发”其中“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科书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核心组织材料,三个子目内在关系很密切。第一个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主要讲了西晋建立,结束了分裂的.局面;西晋皇族纷争,导致西晋灭亡;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进入中原,北方汉族豪门大姓为逃避战乱而举族迁移到江南。这样,北方南迁的豪门大姓就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江南,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第二子目“淝水之战”、讲述了公元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南方取得了暂时的安定,为江南经济的开发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子目“江南地区的开发”、比较具体的讲述了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情况,前两个子目的内容跟第三子目的内容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前因后果,它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在讲授本课时没有按前因后果的思维去讲,而是先指导学生了解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具体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经济之所以得到开发的原因,这样,因果关系一颠倒,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全班同学在积极的探究,研讨的学习活动中,智力得到充分开发,因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篇2: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自我判断意识论文

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自我判断意识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就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创设主动探索空间,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如何采用最佳的途径和方式启动学生智能,让学生自己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获取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思维发展,深化课程改革,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新课改,改什么?最根本的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项目意义】

通过本研究,一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喜爱数学、善学数学、会学数学,并在课堂中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数学体验;二是为广大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提供有指导意义的学生爱学、善学、会学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和模式,整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项目实践】

在研究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拓展理论”的互动作用,在前期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并针对这些问题充分应用“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小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坚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一、借助数独、24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数独。这是一个能让人为之痴狂的游戏,它的学名叫数独。这个词来自日本,意思是“独个的数字”或“只出现一次的数字”。规则十分简单:在一个9×9的方格中,需要把数字1~9填写到空格当中,并且使方格的每一行和每一列中都包含1~9这九个数字,同时还要保证空格中用粗线划分成9个3×3的方格(即每个九宫格)也同时包含1~9这九个数字。

练习过程如下进行:

(1)自一年级学生入学就开始让学生明白数独的规则,即每行每列每个九宫格填1至9,一般学生知道了规则就能填写简单的数独(一星数独题),随后创造“七嘴八舌”法,提高学生的练习数独兴趣,大大培养了学生的判断意识、观察与思维能力。

(2)坚持每天做一个一星数独,即时批改与全班反馈,利用月假与家长共做,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帮助。

(3)升级训练,随着数独练习量的增加、学生水平的提高以及兴趣的激发,二上开始尝试练习二星数独,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得到激发。

(4)练习形式的升华,二下学期采用周练习,明白学习任务,即周一发下去六个数独,一天一个,周六上交。允许提前,周六不能完成的督促加班完成,实施下来90%能提前完成任务,提高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学习。 (5)练习期间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如进行年级数独比赛、评比数独大王、班级晋级比赛等等。

2、24点。利用一副扑克牌A到10共40张,每次任取四张牌,用加减乘除算得24点,可一个人玩,两个人玩……寓教于游戏,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二上教完表内乘法时就让学生尝试算24点,学生利用课间玩,月假与父母一起玩,得到家长的指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多样化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与策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1、今日讲坛。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出题、讲题、教同学解题,每日一题,坚持进行。

2、学生预习。学生通过自己自主的努力,才会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而发现了问题,通过与同学的合作讨论,才会学得扎实、学得有趣,才会学会自己学习。

3、学生自习。我认为,学生学习数学也要同语文等科目一样需要阅读、积累,在第二轮的教学实践中(现已二年级了)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利用时间来独自安排自我学习数学,即自习。材料为数学书、每课一练、数独、24点、自买的教辅等等。为了激发学生的自学有效性,调动各个思维层次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自我判断能力与意识,再结合我校半月放假一次的特殊性,组织半月一次的思维训练测试反馈,在返校时进行。

4、学生作业与布置。随着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提高、独立能力的增加,在布置作业时要考虑不同学生存在的差异,实施差异布置,在每次布置基本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弹性布置,即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布置,这样孩子就会适合自己的能力实施学习,极大的提高自我意识,自我判断意识的养成得到了落实。

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学习内容,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积极发展了孩子的思维及学习能力,也让孩子充分享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借助评价平台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

“赢在每一天”是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十二五重点项目。该操作平台具有学习、交流、合作、反馈等功能,我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开展学生学习评价,利用错题进行前概念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有效性。自12月开始实施至今,从疑惑、家长不放心到激动、家长满意,赢得了领导、家长、同事、孩子的一致好评,并于5月23日在永嘉外国语实验学校举行的温州市第十八次评价会议上我作了题为《轻负高质,提高教学有效性》使用平台经验交流。

【项目成效和影响】

1、多一把衡量孩子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是我实施新课程以来重要理念的体现,努力教会学生思维,学会学习,努力提高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适时施教,超前学习。运用数独、24点、口算大王评比、半月谈(思维训练)、学生自习、赢在每一天等等,激起了不同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培养了自我安排学习任务的习惯。

2、实施以来可以与家长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促进学校、家长与社会的共同教育与关注。我利用校讯通、赢在每一天、半月假反馈表、半月假返校家长面谈等等获得了家长的有效反馈,将意见或建议写下来,促使我对孩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关注,并制定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3、推广与肯定。5月28日我校成立了我的名师工作室,邀请了乐清市教研室叶兴福老师、乐清市名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等,展示了我以上讲到的各项活动,得到了他们充分的肯定,也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每当参加乐清市各校(乐成五小六小、虹桥九小、雁荡五小、蒲岐一小二小、石帆一小二小)的校本教研,我都会将数独、24点进行介绍并留资料等,在乐清小数界对数独已并不陌生,好多学校也利用数学活动周进行了数独比赛(如八小等)。

4、学生取得的成果。205月23日举行的校10分钟口算比赛200题中,平均成绩达193分。在年级的数独(二星125至130共6个)比赛中,40分钟,全对20人,占26。3%;做对5个21人,占27。6%;做对4个15人,占19。7%;做对3个12人,占15。8%;其他占11。8%。

【项目反思】

选择简单材料,从简单事情做起,坚持下来。多一把衡量孩子的尺子,就多一批优秀的孩子!我从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来锻炼不同层次孩子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与意识,倡导超前学习、适时教学,教学生学会了学习。当学生真正学会了学习,他就成为创造的主体,就能够不断地从自己的创造性工作过程和成果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成功的感动,无论对其内在潜力的进一步挖掘、创造活力的不断释放,还是其人格的圆满、心性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总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推动素质教育、适应新课改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了发展

篇3: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地理教学反思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地理教学反思

(一)要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像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像,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为此,教师要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如:上课适当允许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讲出思想的火花;允许学生和老师争论;课堂提问时经常问“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等,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一旦学生成功,要及时赞扬鼓励,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例如经常以:“很好!”“很有新意!”“你真会动脑筋!”“你的想法真令人惊奇!”等语气赞扬学生的新观点。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尤其当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的观点有异议时,教师不要马上给予价值判断,而要与学生互相切磋,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尽量消除学生怕答错的思想负担。

(二)要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到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如:创设情景、巧妙设疑、艺术语言、课前讲地理、演讲辩论、增举时事、联系热点等。

(三)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人的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支配下进行的。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21世纪的人才标准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需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为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篇4: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思维

1初中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思维

加强数学方法的训练,为创新奠定基础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新知与旧知、本类与它类、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思维。 一题多变 :立足课本,要教中有变,也要鼓励学生对课本中的问题适当变形,这既能考查基础知识,又新颖别致,还能减轻学生负担,达到启发、训练、优化学生思维的目的。

一题多变常用的方法有

只变换条件;既变换条件又变化结论;变换题型;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如已知小明家与小亮家相距2千米,小明每小时走7千米,小亮每小时走8千米,变1:若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经多少小时相遇?变2:若同时从家里出发,反向而行,经多少小时相距12千米?变3:若同时从家里出发,同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小亮能追上小明?变4:小明、小亮、学校在同一直线上,且小明家离学校较近,其距离为23千米,若小亮在家给小明打电话发现小明已经出发10分钟前往学校,小亮马上出发追赶小明,他能在小明到达学校之前追上小明吗?变5:若小亮在家打电话给小明,发现小明已出发前往学校30分钟,小亮马上出发追赶且同时小明也返回与小亮相遇,则小亮经过多少小时与小明相遇?变6:若同时出发,多少小时两人相距1千米?这样的变式,覆盖了同时出发相遇问题、不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同时出发和不同时出发的追击问题等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这样通过一个题的练习既解决了一类问题,又归纳出各种情况最本质的东西,遏制了“题海战术”,开拓了学生解题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思维,实现“以少胜多”。

2数学思维如何训练

抓住知识共性,突出思维训练的有序性

数学知识相互间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在很大程度上总是用以前获得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必须努力让学生对各个部分知识间的内涵与外延,共性与个性做到心中有数,把握住他们之间的切入点,在平时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有步骤地对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或依据某些知识进行推理,使学生从中得出新判断,形成新知识,达到纲举目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如在教学分数(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可首先带领学生复习有关倍数应用题的相关知识,因为它们之间的共性。(1)从关系句中找准单位“1”的量,找出解决问题相关的,正确的关系式;(2)单位“1”的量知道的用乘法计算,单位“1”不知道的用方程或除法计算。它们的个性:几倍的关系值大于等于1,几(百)分之几的关系值一般小于1,有时也可以大于等于1;分数、百分数的应用提示倍数的应用题的外延。清理关系,夯实基础后,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只要将倍数应用题中的关系值转换为分数,再借助线段图,学生就能很容易把握分数应用题的解法。

借助实物操作,突出思维训练的直观性

理性认识来源于实践,是感性认识的生活。由于学生在平时对周围事物有意识的观察很少,而个别的、偶尔的无意识的观察、发现又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所以就很难将其感知所得到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审视,有时无意识的发现,只看其一,不看其二,只观其表,不想其里,从而得出片面的错误理性认识。小学生在学习、理解知识时,往往需要在感知中认识、理解并运用它。在教学行程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相向”、相背“、“相遇”、“相距”等词时,我们可以借助幻灯的动画片,或让两个学生实地表演等手段,让学生在感知中去理解他们,要比语言表述的效果强若干倍。在解行程类应用题时,他们会很容易理解的运用这些感性认识帮助解题。

再如讲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要利用学生原有的平角的表象认识。将硬纸板剪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发给学生,让他们想办法得出它们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当发现有些学生用量角先量角度在相加时,不要去干扰他们的思维活动,待学生活动完,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说说他们的思维过程、结果。用量角器测量的学生,由于测量的误差,所得的结果可能是多样的,用剪、移、拼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直观的平角。教师在利用幻灯片演示给学社看,他们就很容易将其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

精心设计课题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能在课堂教学的开始便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几分钟的引入切不可轻视,它关系到四十五分种课堂教学的直接效果。那么引入要怎样做才能做到引人入胜呢?这是没有定论的,它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因素等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在学习§2.11有理数的平方时,故事引入:从前,有一个国王为了奖励发明国际象棋游戏的人,承诺要满足这个人的一个要求。这个人提出,只要在这个国际象棋棋盘里的64个格子中,依次放上2颗、4颗、8颗、16颗,…,后一个格子里的数量是前一格子的数量的2倍的粮食就可以了。国王高兴的答应了。但随后令国王惊讶的是,国王并没有办法满足这个人的要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了力吸引过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妙吧!

在赏识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放弃后进生就不能做到,使人人都能学数学用数学。根据后进生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容易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的特点,本人认为,应从赏识入手,多给后进生一些鼓励和指导帮助。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降低对后进生在学习上难度的要求,积极发现后进生在课堂中的闪光点,及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例如4.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安排这样一道题:你能用6根火柴组成4个一样大的三角形吗?若能,请说明你的图形。其中,有一个后进生说:“能”,虽然声音不大,却能被老师听到,及时给他一个机会。这个同学说:“图形是棱锥,是三棱锥。”因为之前老师有分析过三棱锥有6条棱,在这一题目中,6根火柴就是6条棱,所以要回答本题并不难。由于该生的特殊性,老师鼓励他说:“你看,你有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你能像现在一样,你一定会有很大 的进步的。”这个同学的积极性马上就有了,其他同学也是深受鼓舞。

4如何培养数学思维方法有哪些

在深化概念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在善于全面地、深入地思考问题,能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思考与问题有关的所有条件,抓住问题的实质,正确、简捷地解决问题。在深化概念的教学中,可从以下两方面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一是在学生理解和形成概念之后,要引导他们对学过的有关概念进行比较、归类。既要注意概念间的相同点和内在联系,把有关概念沟通起来,使其系统化,又要注意概念之间的不同点,把有关概念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逐步加深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深入理解概念。 二是在运用数学概念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识别数学概念的各种变式,从变化中抓概念的本质。 小学教学概念的掌握与数学思维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不依赖于数学思维,不可能学好数学概念;正确的数学概念教学,又有助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概念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品质、能力和方法贯穿在概念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概念的形成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用抽象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概括,并凭借抽象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以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为基本方法。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指的是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要及时把概念从具体引向抽象,抓住实质,排除个别实例对全面理解和运用概念的干扰,使学生充分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在指导学生给不同形体的实物分类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先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各个而描在纸上,并仔细观察描出的各个而有什么特点,再认识什么叫“棱”?什么叫“顶点”,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填好领料单,根据领料单领取“顶点”和“棱”,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边观察边讨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顶点和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概念的本质属性,又训练了抽象思维。

篇5: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论文

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论文

摘 要:本文结合单片机教学改革实践的经验,提出了一种适合当前职业院校单片机实践教学的新思路:突出“能力为本”的思想,打破“学科为本”的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单片机 实验实操 激发兴趣

一、引言

单片机已成为现代电子系统中重要的智能化工具,无论是尖端科技还是现代工业、农业及个人信息终端等诸多领域,都离不开单片机,其使用率和普及率远远超过了其他类型的计算机,因此“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也在职业院校的电子类、电气类等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单片机教学方式的改进就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单片机理论知识转化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和就业需要的实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改变单片机教学方式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思路是按教材编写的顺序,先后讲单片机硬件基础知识、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的编制、接口技术及应用实例,教学形式单一,方法呆板。实验课则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用统一的模式,按照指导书上规定的步骤做相同的实验。学生感到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兴趣不大。所以要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单片机课程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造就综合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三、改变教学方式

1、单片机实验课中引入案例教学

在单片机实验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上理论课时学到了很多关于单片机课程的理论和知识,在单片机实践时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从何入手。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运用案例进行单片机的实验课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与实际应用相近的案例,能有效地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为案例,做个红绿灯控制系统,一方面其趣味性增强了,另一方面又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可以根据所学到的东西进行分析、反思、体验和感悟,当与其共鸣时,就会很自然地模仿,进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单片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这两个实践环节,才可能真正地掌握单片机技术。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引入课程设计环节。通过课程设计的实战演练,学生学会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既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

3、启发式教学

在实验实操过程中,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不必做正面的回答,而是围绕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对待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自己动手独立解决问题。要将传统的以教师和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步演变成基础实验以教师为主导、综合实验教师与学生并重、创新实验以学生为主的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结合实际自己立项,独立完成项目。

4、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教学,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

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验教学,结合实验项目的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将相应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设备和仪器、实验所用到的芯片工作原理和外形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制作出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集于一体的多媒体虚拟实验软件,形象逼真地将相关的实验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产生动静结合的画面和智能性启发诱导功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直接去感受、体验。这样便于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同时了解实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量,为教学提供高效、交互、实时的操作环境和良好的服务,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单片机技术教学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之多,本文只是讲了几点个人在教学中的心得与体会。笔者认为,只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何将教学改革进行得更加深入系统,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具有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单片机应用型人才,还需要我们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

篇6: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反思

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美术教室整修完,学生们在里面上了一堂美术课。望着整洁的教室,墙壁上优秀的学生作品,同学们发出了啧啧称赞,并表示也愿意将自己的作品在教室里展示。美术课程的价值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张贴出来的作品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平时的美术作业学生总是应付,哪个简单画哪个,能省略的就省略,涂色时也不够认真细致,我想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作业的好习惯。第18课《青花瓷》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美术活动让学生对青花瓷纹饰进行临摹或创作,这需要一定的细心和耐心。首先是青花瓷瓶的'外形,课程中我引导学生用对折剪的方式完成,这样降低了绘画的难度,能保证青花瓷瓶的对称。对于学生来说,花纹的设计添画是个难点,很多学生的花纹合计缺乏主题,或者仅仅是个单独的纹样,我通过课件播放,让学生欣赏青花瓷瓶,这些纹饰多为山水、走兽、诗文书画。绘画时,可以将花瓶分为瓶口花纹,瓶肩花纹、瓶腹花纹、瓶胫花纹和瓶足花纹。学生兴趣盎然,都表现出了认真细心的态度,作品更是美观大方。

篇7:数学教学学生参与意识的激发论文

数学教学学生参与意识的激发论文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我主要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的:

一、巧设疑问,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激发兴趣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巧设疑问,这样学生学习就有兴趣,就会增强自信心,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变化的鱼”中,经坐标变化,设疑:“1.猜一猜,这条鱼是在那只的前面还是后面?2.想一想,这条鱼比前一条胖了还是瘦了?……”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学生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了,学习起来也容易了,效果也好了。

二、组织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

实践告诉我们,知识只有经过学生主动探索、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运用于实践。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教师要运用有趣的游戏竞赛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

例如,教学“池塘里有多少鱼”这一课,我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摸球估计实验,并回答出袋子中球的总数,以及完成跟踪训练。孩子们兴趣高昂,并主动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

三、借用学具,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

学具是在一定教育思想、理论、教学方式、方法指导下所设的物质和物质化的教学材料,小小学具可以在教学的互动中焕发出无穷的魔力,引领学生主动走进知识殿堂。

例如,在教学“三视图”时,我组织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有数十个小正方体,一、二、三组摆弄,四、五、六组画图。这样轮流来做,学生不仅有创造性地摆放,并积极主动参与。因此学具的使用过程能体现学生的再创造过程。

总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有趣的、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同时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篇8:浅谈情境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作用

浅谈情境教学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作用

大多数人认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比较少,数学即使学得再好,在工作、生活中也无用武之地.这是人们对数学的.一种偏见.从生活走向数学,再从数学走向生活,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本文针对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问题谈几点教学体会.

作 者:曹立新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玉田职教中心,064100 刊 名:现代农村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CUN KEJI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 

篇9:对学生问题意识教学反思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本段学习了“人的身体、皮肤;运动”三章,刚刚接触生理卫生,论讲应该有很多问题:如:为什么常受日光照射的皮肤颜色比较黑?为什么天热皮肤出汗多?为什么皮肤被划破时会感到疼痛?为什么小孩能逐年长高,而成年上却不能?为什么儿童少年长期不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就会影响体形、姿势和动作的健美等。

然而,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活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篇10:对学生问题意识教学反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启动器。因此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更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其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和思考能力。学生如果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让其思维在堂课中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那么我想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好问爱问,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问题表述的完整性

在学生上一年级的时候,要求学生会问即可。而随着他们年龄不断的增长,表达能力的不断的提高,在数学课堂上,再要求学生会问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把问题表达完整。北师大版教材不同于人教版教材的一个最大的地方就是教材画面很丰富,但是文字叙述的很少,让恰恰为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数学课本中的“看图说话”是有别于语文当中的看图说话,是让要学生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而不单单只有问题。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可供学生表达的材料和机会,一旦学生能够完整的将问题表述清楚,教师一定不要忘了给学生鼓励,让其下次还能将小手举起。在指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学会怎样才算把问题表达完整时,班里一个孩子举手说“老师,我感觉完整的数学问题就是你不看图中画的什么,根据所说的内容就可以算出这个题的答案”是呀,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的应用题不就是这个特点吗!在随后的练习中,随时让学生根据图将问题表达完整,并且抓住他们说的好的地方,告诉他“你的观察力越来越仔细,话说的越来越完整,越流畅”等,会让他们喜欢上去表达,喜欢去提问。

二、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问题意识发展的主动性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表示相冲突的认知是一种原动力,会强迫心灵去寻求或发明新的思想或信仰,或是去修改已在心里存在的信仰,好让认知间相冲突的程度减到最低,以达到舒适状态。因此认知冲突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促进人们去探索,使其认知状态达到协调。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有一定特点的,究其智力而言,小学生的智力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他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一旦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观念不能达成共识,学生变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新知和学生认知心理之间的这种不平衡,不协调,利用学生的求知心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背景出发,让他们感觉到问题是与旧知有联系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会进行思考与探究,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到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激起其探究的愿望。

三、借助习题和开放性情境,提高问题的综合性

有人这样说过:“教师所要做得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而且应该是教师问的问题,将来学生自己也能提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会发现、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上。而要使学生能从会提单一的问题,发展到尽可能的利用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综合性的问题。

(一)借助习题提高学生提问的综合性。在讲二年级数学下册《小熊开店》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商店里货架上的物品提一些数学问题时,有一个学生说道:“买3个风筝的钱可以买几个文具盒?”这个问题需要将乘除法综合起来解决。我惊叹在他们刚接触乘除法不久,还在学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位同学竟能想出这样一个问题。于是问他为什么会想到一个这样的问题,他说“昨天做得练习题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想到了”于是我鼓励到“你能把看到题型运用到今天的课堂上,提出了这么好的一个问题,太厉害了,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像他一样,能将你看过的,用过的`向他一样能运用到课堂上学的新知识中”

在随后的教学中,会发现总有一些孩子在课堂上提的问题要综合运用到加、减、乘、除法进行解决。而在我批改作业后,会发现,学生提的问题其实在我还没有给他们指导之前,一些有心的学生已经从作业当中学会借鉴,提出一些好的问题。有的学生会告诉我“这是他从其他地方看到的一个问法,放到这儿不知道行不行”我都会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完,结果大家发现,这真是一个不简单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在讲解习题时,我也会有意的将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进行重点的指导,请学生试着在提一些类似的问题,进行巩固。

(二)利用情景图进行指导。《课标》指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相关的情境,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一种“亲、助、乐”人际关系中学习,教师应与儿童共同创设“以情启思,以思促知”的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情境。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让学生想问、乐问、问出好的问题,他们必须对所呈现的内容感兴趣才行,创设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发的合适的土壤。教学中可注意设计一些非常规的而对启迪智慧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故意给一些已知条件多余或不足的信息,让其自己去选择或补充,想办法把自己想要提供给大家的问题进行完善;或是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以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四、利用学生提出的超出现有知识能力的问题,进行知识的提前渗透,保护其提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的模仿力,知识的迁移能力都是比较强的,而这种迁移和模仿往往是有利有弊。在他们刚接触一个新知识时,由于他们的认知成程度有限,还不能分辨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什么样的问题不可以时,他们提的问题有时候会超出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而在解决时,会采用一些不正确的方法。为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与学生现有知识相关联的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尝试着给他们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讲解。

如在学生刚接触有关“倍”的问题时,受一年级所学的“谁比谁多几少几”的这种提问方式的影响,总有一些学生在看图提问时会提出“谁比谁多几倍”这样的问题,而在计算时则会直接采用两数相除的方式。这是三年级最基本的差倍问题的基础,觉得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但是既然他们提出来了,不妨试着指导他们解决此类问题。于是就把“谁比谁多几倍和谁是谁的几倍”这两类提型放在一起对比学习,使他们明白这两类问题的异同。学生明显发现“谁比谁多几倍”有点难,但自己现在理解了一些。而当我告诉他们这样的问题他们会在三年级学到时,学生脸上洋溢着得意的表情,“老师,我们都会计算三年级的问题了”。

因为觉得他们有时提的问题太难,即使讲了学生未必听的懂而刻意回避,有时候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与其这样,倒不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他们能提出来,就指导他们进行问题的解决。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教学理论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育的原则”。认为以高难度进行教学,能引起学生在掌握教材时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学内容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利用学生的认知的可能性,用稍高于学生原有水平的教学内容来教学生。但并不是说越高越好,这个尺度需要教师把握好。所以,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教师不妨就着学生的思路,可以尝试着指导其解决他们提出的、以他们现在的水平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以保护其积极性,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审视所提问题的合理性

数学本身不是独立于生活经验之外的一种纯理论知识,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还原与生活。教学中,许多内容都是建立在形象的生活情境当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在进行教学时,对于一些问题,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防止所学所问跟生活脱节,变得不合理。如在讲“趣味运动会”这节课时,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来给各组买体育用品,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有的组根据统计的结果买的刚刚好,而有的组会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如有一个组说“他们组有四个人喜欢接力跑,就给他们准备了6个接力棒,理由是害怕弄坏了。”这时有人就提出了疑问“接力棒是木头的,不容易坏,没有必要准备那么多。”还有学生说“那万一有新同学加入怎么办?”学生考虑到他们生活的实际情况,但因为其经验有限,对接力棒的用途不是很清楚,因此在肯定他们的理由的同时,我帮助他们回忆实际的生活经验,知道此种体育用品的用法,让其买法和理由更合理。

再如五年级“铺地砖”的一课。授课老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到建材市场去调查“铺地砖”应该考虑那些问题?目前建材市场上销售的用于办公室地砖主要有那些规格,单价是多少?课上学生交流的东西很多:价格上,材质上,环保上,规格上等等。等他们带着所有的收获将其运用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所提问题就不是那么空洞,一旦有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就会有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而这些正是他们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调查所得到的。他们有了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在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时就会比较符合实际。因此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合理继续保持,让不合理得以纠正,不仅可以充分地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而且对于其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作为教师我们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乐问,好问,问的有价值,从而促进他们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篇11:「教学反思」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比较难教的部分,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和获悉外语语言的能力。阅读又分为泛读与精读。快速浏览,了解文章大意,找出文章所给信息点为泛读;在此基础上掌握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型。能概括文章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能翻译文章为精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泛读能力,更应该培养他们的精读能力,注意两种能力相结合。教师在较长文章的课堂教学中也要注意整体性的把握。我们农村的学生英语底子薄、习惯差,这就更要求教师在教法上改进并对学生进行学法上进行指导。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我在阅读课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以下的'认识:

1p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设疑启智、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英语阅读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应设置合理的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2p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图象、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等多种信息功能,而电脑接入因特网后,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变化速度快,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等特点,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

3p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TeachstudentshowtolearnEnglish”而不是“TeachstudentsEnglish.”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总的来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阅读课,充分开发阅读课的潜力,有效地利用阅读课的资源,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12: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施创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关健在于培养创新思维,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只要善于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索――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和推理,激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提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生长环境。

1、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些趣味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让学生的平等参与和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自身潜能被发挥的喜悦,更体到被教师肯定所带来的亲切感受,使其能尽情发挥创新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如:自己设计版面办报;自己写新闻、演说;讲故事、复述课文。也可以介绍对话,轮流值日报告,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

2、引导学生多渠道积累知识。

“创意的出现看似突兀,却不乏过去的基础”这句话强调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平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好片断,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勤写日记,自觉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鼓励学生剪贴,把自己所写的作文装订成集,并设计多姿多彩的封面,还可以鼓励学生设立一个成长袋,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习作,画得最好的一幅画等等装进成长袋,以此激发学生乐于积累知识。

二、激发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而且能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解难。

好的文章一般不会平直浅露而是含蓄蕴藉,往往留下许多未定点给读者去补充,它们是课文潜在的创造性因素,教师应设计情景,巧妙引导学生去填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对学生的.想像力、创造性思维,也大有裨益的:例如《丰碑》中,军需处长为什么没有棉衣?他的棉衣哪里去啦?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冻僵的?临终前他心里想什么呢?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发挥想像,填补出这些情节、场面,军需处长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就会变得充实、丰满、有血有肉,对于“丰碑”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想像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材中这样创造性的因素也随处可见,关键在于教师要巧设情景,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就能很好地激活他们的想像。如《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不是有尾巴吗?为什么要借尾巴呢?如果小壁虎没有回家,它还可能向谁借尾巴呢?它会怎样问,小动物们又会怎样答呢?《守株待兔》:种田人守株时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当他看到自己的田里长满杂草里,他心里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位老农,看到这样的情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通过这样创造性想像能有效地让学生融入到 课文当中。

2、训练发散思维,挖掘创造的潜能

发散思维训练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组成部分。在教

[1] [2]

篇13:体育教学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教学反思

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学会给予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编排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同学做的游戏很多都来自于他们自身的发明创造,如“老英雄”、“冰糕猫”等等。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参与到游戏的.构思上,让他们思考在已有工具和场地的基础上,如何编排游戏,他们会想到我们所不能想到的方法。

而用他们的方法进行游戏,他们会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投入,更加兴奋,从中不但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更有兴趣参加体育活动,真正体现了把课堂和活动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着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采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参与的同事获得体育技能。

篇14: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李政道教授也曾说过:”学习怎样提问题,这才是学问”。那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很多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谈一谈:

1、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是师问生答,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因此,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老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积极思考,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寻跟到底的心理倾向。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学生应用结论非常简单,关键是让学生探索从哪些方面去研究3的倍数特征,如何研究3的倍数特征。因此我就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首先复习了2和5的倍数特征,是观察数的个位。当我提出3的倍数的特征的时候,学生很激动,他们进行了猜想:个位上的数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我接着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对别人的猜想可以拿出证据进行证明和反驳。接下来就是很热闹的一个生生对话的场面。他们还进行了一些猜想:

1、个位上的数是2、5、8的数。

2、个位上是1、4、7的数。

3、十位上是3、6、9的数。

这些猜想都被他们自己的证明推翻了。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既然3的倍数特征不能看个位,也不能看十位,我猜想与他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有关吧!”这句话由学生得出了,我当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开心。我说了一句话:“对!”我们就一起进入了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活动中。

我想,只有恰到好处的创设了问题情景,学生才会产生质疑,才会提出问题。因而,我们要以“置疑”开路,在平常处设问,于无疑处生疑,让学生养成多思善想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求异思维,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自始至终开展问题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动力,知识只有围绕问题而展现出来,才能很好的为学生理解和接受,进而才真正作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过程冲要时时处处都有问题,使学生在有意识、无意识中养成自觉的质疑问难的习惯。例如我在教学《解决问题―同一种商品不同售价》时就体现出了这一点。首先谈话导入,从富有现实意义的一次实践活动入手,去购买一种物品,货比三家,你是怎样选择的?为后面买蘑菇时应该考虑那些因素作好铺垫,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性。接着就对信息的充分理解,排除质量、重量等因素后只比较价钱,这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合作交流中,探索不同方法。首先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可以从那些角度去思考”给部分学生指明解题方向。给大部分学生指明不同的思考角度,以便与探索不同的方法。接着就是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然后进行交流。学生要从比单价、总价、数量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是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对别的同学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听懂了,重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如果没有听懂,提出质疑,我希望达到的是一种生生对话的热闹场面,老师只是一个交通警察的这种角色。在知识的总结、升华阶段,总结用了哪些方法解决。目的是让大多数学生知道比单价、总价、数量是怎样比的,在头脑中留下印象。在巩固应用阶段,练习同类型的题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不同的数据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个过程中,有收获,也有一些困惑,也引发了我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1、在课堂上,我们是否真正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是不是给学生留足了质疑、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2、某一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什么,这样设计能真正带给学生什么。

3、我们的教学设计是针对的优等生,还是大部分学生,对于比较灵活、比较难的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该为中差生作点什么?

篇15: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反思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启动器。因此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更要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其产生疑问,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和思考能力。学生如果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让其思维在堂课中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那么我想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好问爱问,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问题表述的完整性

在学生上一年级的时候,要求学生会问即可。而随着他们年龄不断的增长,表达能力的不断的提高,在数学课堂上,再要求学生会问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把问题表达完整。北师大版教材不同于人教版教材的一个最大的地方就是教材画面很丰富,但是文字叙述的很少,让恰恰为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数学课本中的“看图说话”是有别于语文当中的看图说话,是让要学生根据情境图,说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而不单单只有问题。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可供学生表达的材料和机会,一旦学生能够完整的将问题表述清楚,教师一定不要忘了给学生鼓励,让其下次还能将小手举起。在指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学会怎样才算把问题表达完整时,班里一个孩子举手说“老师,我感觉完整的数学问题就是你不看图中画的什么,根据所说的内容就可以算出这个题的答案”是呀,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的应用题不就是这个特点吗!在随后的练习中,随时让学生根据图将问题表达完整,并且抓住他们说的好的地方,告诉他“你的观察力越来越仔细,话说的越来越完整,越流畅”等,会让他们喜欢上去表达,喜欢去提问。

二、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问题意识发展的主动性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表示相冲突的认知是一种原动力,会强迫心灵去寻求或发明新的思想或信仰,或是去修改已在心里存在的信仰,好让认知间相冲突的程度减到最低,以达到舒适状态。因此认知冲突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促进人们去探索,使其认知状态达到协调。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有一定特点的,究其智力而言,小学生的智力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过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生活中,他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一旦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观念不能达成共识,学生变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新知和学生认知心理之间的这种不平衡,不协调,利用学生的求知心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背景出发,让他们感觉到问题是与旧知有联系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会进行思考与探究,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到已有知识的局限性,激起其探究的愿望。

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当我把算式53.4和5―3.4呈现出来,很快就有学生根据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将4和5相加,算出加法的得数是3.8。将5和3相减算出减法的得数为2.4,并且很自信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当我把给它们加上单位“元”后,学生一看,自言自语到“怎么不对呢?”“为什么不能这样加?”,“应该怎样算才正确?”“为什么5减3不对呢?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看到他们一脸的疑惑。我顺势将小数和整数的加减法和他们一块探究。学生通过比较,质疑,探究,解决自己的疑问,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三、借助习题和开放性情境,提高问题的综合性

有人这样说过:“教师所要做得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而且应该是教师问的问题,将来学生自己也能提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会发现、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上。而要使学生能从会提单一的问题,发展到尽可能的利用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综合性的问题。

(一)借助习题提高学生提问的综合性。在讲二年级数学下册《小熊开店》这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商店里货架上的物品提一些数学问题时,有一个学生说道:“买3个风筝的钱可以买几个文具盒?”这个问题需要将乘除法综合起来解决。我惊叹在他们刚接触乘除法不久,还在学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这位同学竟能想出这样一个问题。于是问他为什么会想到一个这样的问题,他说“昨天做得练习题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想到了”于是我鼓励到“你能把看到题型运用到今天的课堂上,提出了这么好的一个问题,太厉害了,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像他一样,能将你看过的,用过的向他一样能运用到课堂上学的新知识中”

在随后的教学中,会发现总有一些孩子在课堂上提的问题要综合运用到加、减、乘、除法进行解决。而在我批改作业后,会发现,学生提的问题其实在我还没有给他们指导之前,一些有心的学生已经从作业当中学会借鉴,提出一些好的问题。有的学生会告诉我“这是他从其他地方看到的一个问法,放到这儿不知道行不行”我都会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完,结果大家发现,这真是一个不简单的问题。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在讲解习题时,我也会有意的将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题进行重点的指导,请学生试着在提一些类似的问题,进行巩固。

(二)利用情景图进行指导。《课标》指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相关的情境,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是丰富多彩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联,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一种“亲、助、乐”人际关系中学习,教师应与儿童共同创设“以情启思,以思促知”的生动而丰富的教学情境。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要让学生想问、乐问、问出好的问题,他们必须对所呈现的内容感兴趣才行,创设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发的合适的土壤。教学中可注意设计一些非常规的而对启迪智慧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故意给一些已知条件多余或不足的信息,让其自己去选择或补充,想办法把自己想要提供给大家的问题进行完善;或是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以激发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四、利用学生提出的超出现有知识能力的问题,进行知识的提前渗透,保护其提问题的积极性。

学生的模仿力,知识的迁移能力都是比较强的,而这种迁移和模仿往往是有利有弊。在他们刚接触一个新知识时,由于他们的认知成程度有限,还不能分辨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这种方法,什么样的问题不可以时,他们提的问题有时候会超出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而在解决时,会采用一些不正确的方法。为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与学生现有知识相关联的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尝试着给他们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讲解。

如在学生刚接触有关“倍”的问题时,受一年级所学的“谁比谁多几少几”的这种提问方式的影响,总有一些学生在看图提问时会提出“谁比谁多几倍”这样的问题,而在计算时则会直接采用两数相除的方式。这是三年级最基本的差倍问题的基础,觉得对他们来说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但是既然他们提出来了,不妨试着指导他们解决此类问题。于是就把“谁比谁多几倍和谁是谁的几倍”这两类提型放在一起对比学习,使他们明白这两类问题的异同。学生明显发现“谁比谁多几倍”有点难,但自己现在理解了一些。而当我告诉他们这样的问题他们会在三年级学到时,学生脸上洋溢着得意的表情,“老师,我们都会计算三年级的问题了”。

因为觉得他们有时提的问题太难,即使讲了学生未必听的懂而刻意回避,有时候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与其这样,倒不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他们能提出来,就指导他们进行问题的解决。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教学理论中有这样一条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育的原则”。认为以高难度进行教学,能引起学生在掌握教材时产生一些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学内容要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利用学生的认知的可能性,用稍高于学生原有水平的教学内容来教学生。但并不是说越高越好,这个尺度需要教师把握好。所以,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教师不妨就着学生的思路,可以尝试着指导其解决他们提出的、以他们现在的`水平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以保护其积极性,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审视所提问题的合理性

数学本身不是独立于生活经验之外的一种纯理论知识,它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应还原与生活。教学中,许多内容都是建立在形象的生活情境当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在进行教学时,对于一些问题,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防止所学所问跟生活脱节,变得不合理。如在讲“趣味运动会”这节课时,让学生根据统计的结果来给各组买体育用品,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有的组根据统计的结果买的刚刚好,而有的组会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如有一个组说“他们组有四个人喜欢接力跑,就给他们准备了6个接力棒,理由是害怕弄坏了。”这时有人就提出了疑问“接力棒是木头的,不容易坏,没有必要准备那么多。”还有学生说“那万一有新同学加入怎么办?”学生考虑到他们生活的实际情况,但因为其经验有限,对接力棒的用途不是很清楚,因此在肯定他们的理由的同时,我帮助他们回忆实际的生活经验,知道此种体育用品的用法,让其买法和理由更合理。

再如五年级“铺地砖”的一课。授课老师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到建材市场去调查“铺地砖”应该考虑那些问题?目前建材市场上销售的用于办公室地砖主要有那些规格,单价是多少?课上学生交流的东西很多:价格上,材质上,环保上,规格上等等。等他们带着所有的收获将其运用到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时,所提问题就不是那么空洞,一旦有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就会有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而这些正是他们在实际的生活当中调查所得到的。他们有了这方面的一些经验,在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时就会比较符合实际。因此重视学生源自生活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合理继续保持,让不合理得以纠正,不仅可以充分地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而且对于其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是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作为教师我们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乐问,好问,问的有价值,从而促进他们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学习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育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新课程地理的教学反思

化学新课程教学反思总结

初中化学新课程理念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反思

科学教学反思初中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论文

高一生物教学反思论文

改变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教学反思
《改变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改变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教学反思(精选15篇)】相关文章:

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计算反思2022-10-17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2022-10-02

用新课程理念反思计算教学2022-04-30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学初探2023-01-16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2022-05-08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2023-06-19

初中物理教学反思随笔2022-12-04

新课程下物理课教学点滴反思论文2023-09-08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基础会计》有效教学的策略的论文2022-04-29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