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3-05-12 08:17:09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化学教育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共20篇)由网友“俊哥”投稿提供,这里给大家推荐分享一些化学教育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学教育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化学教育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化学教育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1为强化学生的反思能力应书写反思日志

要求学生每天书写自己的学习状况就是反思学习日志,内容主要是:当天学习的核心,自身能够处理的疑难问题,各个知识间的关联性,较为混杂的常识,学习的领会和认知以及各个章节学习概括,单元、阶段归纳,所理解到的独特感想等等。

利用学生写学习日志的形式能够更好的应用反思性学习。化学反思日志是为了记载学生对于学到概念和方法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的领会、疑虑以及这样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对于所学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推论的形式得到对某个概念处理的独特看法,学习手段的运用和整改,归纳对于学习成果的自身评比和成败的原因,化学学习的心情、感想态度的体会等,这样的做法让老师能够及时的知晓学生的学习状况、情感情况及疑惑,能够明确教学的出发点、深远性和广泛性,提升课题教学的实用性;同时还能够让老师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于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的形式。

运用学习日志的形式,学生不但能够及时记载自身学习的过程,还能够把自己的作业、试题、别人的看法、个人的想法和自身评判的总结记载在学习日志里面,学生还可以制作一个收集错题的日志,这样就能够实行自我改正,寻找错误的原因,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学生这样经常定时的查看回顾,能够进行改正的同时还可以更正自身的缺陷,在此过程里学生的反思能力获得了有效的提升。

2设立相互反思的形式可以运用小组讨论

同桌合作学习或几个人(4~6人)为一组进行共同学习就是小组讨论体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状况下将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发生的某个关键问题在小组中实行研讨。在小组里面每个人都能够阐述自身的意见,从而进行相互研讨,并对于组员的意见提出疑问。通常情况下,高中生的意识进步水平和概念基础存在缺点,因此在反思的时候不能分析的.很全面。并且对于自身的认知通常较为笼统,造成在分析过程中欠缺透彻性。还能够发生错误的反思,这种状况就会导致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中造成不良影响。

所以,教师不但要倡导学生实行反思,还应当告知学生反思并非个人的行为,而是具有团体意识的个体活动,它需要反思者具备通达的、负责的、执着的态度,还应当具有合作、调整、信任的环境。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制造与学生进行沟通、讨论的机会,试图制造出平等、和谐的环境。在学生方面,应当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反思,积极的参沟通反思的活动中,强化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谈话、小组议论等沟通方式,综合提升沟通的层次,从而提升反思成果。

3通过对问题产生疑惑牵引出反思的理念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对问题提出疑惑,即便没有疑问也要进行假设,把自己位于一个特殊的场景里面,从而对问题指出疑惑。宋朝思想家张载说:只有质疑于读书,才能找到问题、剖析问题、处理问题,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益、新的愉悦。

4总结

总之,化学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强化对于反思的认知,意识到学生化学学习的程序中反思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步骤,意识到反思能够提升学生化学的学生成绩和拓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懂得学习的关键性。孔子日: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项需要常常检查与反思的过程。在教学过程方面,化学老师务必应当意识到这个重要性,教学过程中需要常常指引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过程实行回想与反思,使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手段更加丰富,促进学生对于反思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

篇2:中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旨在提高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而在学习方面,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的是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弊端。本文主要论述中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策略。从学习前、学习中以及学习后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反思形式以及反思的方法等等,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如何才能够指导学生完成反思性教学内容,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英语反思性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建议,填补当前反思性教学方面的漏洞,使得未来的反思性教学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

篇3:中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论文

前言:

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坚持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作为进行反思性学习直接受益者的中学生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学会自己自主地去学习英语,包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知道自己英语方面的不足,加强练习,并能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进而使得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清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这样的反思性能力不仅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对于自己性格品质的养成以及未来的工作方面都有很好的督促作用,让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进行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中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现状和成因

(一)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的情况十分不佳

目前学生们对于反思性教学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具体的实施行为也没有反思性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虽然现在老师们都会要求学生们备上错题集,要求学生们把错题都写到错题集上,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是随大流的写着错题集,甚至连错误的原因都不分析,比如说是状语错误,主谓语错误,或者是其他的错误统统都不按照错误类型划分,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只有少数而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整理错题集,记住所犯过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些人已经符合了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前提条件。然而还是有一些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状况十分的不理想,具体表现在:(1)许多学生并不重视学习的策略,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下课之后也只是将书本一合,就不再复习了,对于学习的反思认识不够,缺乏对于反思性学习的认识,甚至根本不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反思。(2)反思性内容不清楚,对于自己所要反思什么无从下手,也不知道从那方面开始进行反思。(3)没有具体确定的反思性方法,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走,不知道最适合自己的反思性的方法,缺乏反思技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地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优化英语反思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反思方法和技能是老师们对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任务。

(二)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情况不理想有很多种原因,但是也是同出一宗的,万变不离其中,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原因,以便学生们可以以此为戒,勤勉之。(1)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很差,对于关于学习的事情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面,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别提进行反思性学习了。具有自觉性,端正自己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进行反思性学习的重要因素。(2)还有一类学生是知道自己在学习上的缺点,也知道自己在英语学习上面的短板是什么,也具备反思的意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就是没有行动,这就是在学习行为上的懒惰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即使意识到了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犯的错误,但是也只是当时在脑子里记一下,而不会整理在一起,不愿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再往后的英语学习中这种错误会重复的出现,导致自己白白丢失不该丢掉的得分。除此之外在学习行为上也表现的不积极,不会运用成熟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遇到的英语问题,被动的接受着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以及课后任务,在遇到学习方面的困难时不知道迎难而上,开口询问周边同学或者老师,而是知难而退,将问题扔在一旁,不再理会,自认为考试不会考到。再比如不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单词短语一直都是死记硬背,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进行反思性学习的锻炼,不然这样的性子将会带到未来的事业工作方面,会导致一事无成。(3)教师方面的责任。虽然我国现在正在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不要太过注重考试结果,但是高考依然是通往美好未来的一座独木桥,所以现在老师为了学生的未来更加光明,通常更加的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耗时短暂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老师的精力也大多的放在考察学生的只是记忆程度以及应试考试的培养方面,一味地给学生们灌输更多的知识点和窍门,但是却不给与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学习,很少要求学生进行反思。还有一点就是老师们可能也不知道如何督促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不能给与学生良好的建议,进而使得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抱着一种无聊烦躁的心态,这样也会使得学生的反思性学习难以进行下去。

二、反思性学习能力研究的背景以及目的

目前国内有关反思性学习内容的研究正在逐渐的增多但仍然只是处在起步阶段,思想理论以及教学实践都很不完善和成熟,而且关于反思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也很少,现在大多都是关注教师们如何进行反思行为,改进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更加的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本身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反思性学习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可以使学生本身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可以使得学生具备反思自己的能力,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改正以及完善,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学生学习最高的一种境界,而不是一枚的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反思自身的学习机器,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目前我国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研究有很大的不足,比如说理论过多,实践较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再比如说总是把反思性学习的重点放在老师的身上而不是学生的身上,诸如此类。

三、英语反思性学习的基本模型以及主要环节

由于在我国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研究大多还只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真正成功的反思性的实践,所以也只能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其中最全面,最便于实施的反思性学习的模型则是由元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弗拉维尔提出来的。元认知理论其实就是反思性学习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认知主体本身在进行认知的全过程之中,将自己作为认知的对象,不断的对自身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中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学生应该根据现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来制定学习计划,包括英语方面的学习目标以及为了实现此目标而进行的努力、方法和策略,并预估最终的成果,给自己构思一个宏伟的蓝图。比如说这一阶段的计划主要是积累词汇量,并且能够更加熟练的应用,那么学生们也应该根据这个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一天记住若干个单词,并用该单词造句,熟练的了解掌握并应用。这是英语反思性学习的第一步,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目标才有了学习的动力。第二:实际控制。制定好了学习计划之后,在反思性学习之中最难的一部分也就开始了,在实际的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要克服自身的各种毛病,比如说懒惰,拖延症,明日复明日的坏习惯等等,还需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调整相应的学习策略。一个人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学习也是如此,把反思性学习变成自己的一个习惯,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坚持下去。第三:检查结果。这是反思性学习成果的验收阶段,在这一阶段之中学生则需要对这些日子所指定的计划以及所践行的内容做一个完整的总结,检查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否达到了预期,进行知识和方法的重构,在最后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提升等等。接下来若是没有什么问题则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接着重新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开始新的学习过程,如此反复循环下去。第四:一旦在检查结果中发现了自己出现了很大的失误,则需要找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立即确定对策,进行补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学习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态度。等到感觉一切顺利的时候则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了。在这个反思性学习的过程中一共包括三个主要内容,那就是反思心向,反思习惯以及反思策略,其中反思心向是反思性学习能够成功实施的最主要的前提,这需要将反思付诸于具体的学习工程中,提前认知到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提问欲望,善于自我评价,自我怀疑,对问题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探讨。而反思习惯则是在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自我改进,这样的反思习惯是提高反思性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反思策略则是在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力过程中根据自己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知识上存在的缺陷,来进行的针对性策略,比如说写错题集,写反思性日志等方法进行自我反思,拥有自我解决问题,调整学习方法的技能。这三个方面是反思性学习能够成功进行的重要条件,只有将这三个条件要运用到以上四个步骤之中,只有这样反思性学习才能够成功地完成。

四、反思性学习的应对策略

现在的中学生英语的学习教材为牛津英语,具有很强的语言实践性,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恩不仅可以在里面学习到很多的单词、短语以及知识点,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里面的对话,所以老师们也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更详细、简单明了地为学生们进行讲述,帮助学生们进行反思性英语的学习。首先老师应该仔细观察班上的每个同学,找出他们在英语上的强项和弱项,找出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有的学生很聪明,但是却很懒,懒得反思,懒得整理错题集。再比如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或者是对于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等等。将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都记下来,然后对症下药。老师们可以先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找出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点以及弱点,毕竟反思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老师们也只能在一旁加以督促。然后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为每个学生按照英语成绩,个人能力进行目标制定,督促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们自主的进行英语学习,自主的去寻找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制定出与自己风格相符的学习计划,并在老师的监督之下开始实施,循序渐进,渐渐地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找老师请教,不再得过且过。而老师们在监督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己指导性的意见,让学生们少走弯路,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们的反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

结束语:

反思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一种自主性学习的方法,对于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进行评价、反思以及改正,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才是进行反思性学习的重要目的,而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督促和自己的意见,激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虽然现在反思性学习还正处在研究调查方面,主要的步骤还在研究当中,但是我相信未来反思性学习一定会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贺晓蓉,赵明华,贺小华.高校外语教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

[2]刘艳玲.论英语教学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2(7).

[3]陈桂君.实施反思性教学,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率[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5(4).

[4]贾爱玉.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9).

[5]赵利粉.简论反思性学习在高中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6).

[6]谷慧娟.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训练》学术期刊《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7]刘非.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元认知意识研究[J].校园英语(上旬)》2015年8期.

[8]黄红梅.提升初三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元认知水平的研究———基于波利亚解题元认知思想[D].广西师范大学,2015.

篇4:化学教育中幼师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当前国内幼师生专业化水平有限,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导致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阻力重重。因此,必须从各科课程教育着手,着力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幼师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立足于化学课程教育,探讨了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以锻炼幼师生的思维能力,吸引其主动学习,实现其职业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依托化学教育培养幼师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乃化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幼儿师范教育目标旨在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响应国家关于“人才培养应从娃娃抓起”的强国方针。幼师有别于普通基础教育及本科教育,应注重在学科教育中突出幼师特色,化学教育亦然。幼师生化学教育切忌沿袭传统应试教育理念,而应通过分析、解决一些简单、基础的化学实际问题,培养幼师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其职业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乃化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化学教育与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相得益彰

近年来,随着各院校扩招力度持续加大,幼师生生源质量不断下滑,不少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较以往也大打折扣。在学生畏惧、厌倦基础课程学习的情况下,一味追求幼师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可谓难上加难。有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化学教育特点使然,其与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可达到相得益彰之效,即将幼教特色与化学教育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均有所获益,促进幼儿师范教学由学科本位成功转向能力本位。

(三)幼师生职业能力要求与化学教育诉求相一致

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与化学学科教育诉求存在诸多相通之处。身为幼儿教师,不仅要回答幼儿因好奇提出的各类问题,具有一定的食品、卫生、保健等常识,还应具备足够的耐心与爱心,能够照顾、保护好孩子,关注其情感、知识、能力、行为、态度等各方面细微的变化与发展。而对于化学学科而言,其作为一门致力于以培养学生能力与科学素质的课程,有助于促进幼师生情感、意志、职业态度、综合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养与意志品质。由此可见,通过行之有效的化学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幼师生的观察、表达、思维、操作、创新等综合职业能力。

二、化学教育中幼师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为有效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应贯彻化学课程改革理念,清晰定位培养目标,适当降低教学内容深度,使幼师生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化学实际问题,通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着力突出幼教专业特色,提高幼师生的科学素养与职业能力。

(一)拓展教材实用性,培养幼师生的自学能力

幼师生教育并无高考的硬性要求,因此,应着力满足专业诉求。幼儿具有思想开放,好奇心强烈的特点,因此要求幼儿教师具备较广的化学知识,能够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基本的`化学现象。在教材选择方面应注重降低难度、增加广度。以“氧化还原反应”部分为例,应将重点放在这一反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如“苹果切开后为何会变黄”、“铁为何会生锈”等,而非定义、实质、氧化剂、还原剂等方面,如此也有助于提升有师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应优化教材知识结构,应进一步拓展基础化学常识、幼儿营养、环保知识等内容,幼儿教育无需向孩子讲授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但却要回答其提出的简单问题,如“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香水为什么那么香”等,因此,化学教材中应注重拓展实用性知识讲解,缩减原子结构等内容,帮助幼师生筛选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开展自学,逐步提升其自学能力。

(二)强化综合训练,培养幼师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观察、思维与表达能力是认知的基本过程,能够影响幼师生的想象、逻辑、分析、沟通等综合能力。因此,在化学教育中应注重加强综合训练,使幼师生逐步培养起善于观察、思考及表达的能力,并注重将绿色化学知识全面融入幼师生教学之中,增强幼师生的环保意识,借助于幼师生教育影响祖国的新一代。具体而言,在化学教育中应结合幼师生特点进行强化训练,例如,在讲解硬水软化这节课前,教师可携带烧水壶,鼓励学生观察壶内的水垢,并通过学生已知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镁受热分解原理,加深学生对于硬水软化等知识的理解,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不断提升。除此以外,还应注重发挥自身的师范作用,教学中应保持思路清晰、语言通俗易懂,使简单的科学知识更形象、更直观、更有趣味性。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幼师生放松地表达,借助于简单、清晰的语言直观地传达所观察到的化学现象、思考过程及总结结论,达到训练幼师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科学引导,培养幼师生的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

由于幼儿教育中所涉及到的活动十分广泛,因此,要求幼师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如此方可引导孩子解决实际问题,使之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起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与欲望。当然,为了培养幼师生的信息搜集与整合能力,要求在化学教育中立足于幼师生,注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采取灵活、多元的教学方法,启迪其思维,结合未来职业需求提出相关问题,通过分析、归纳,主动探索新知,提升自我的创新意识、逻辑分析能力、信息整合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讲授氯气的性质这一节时,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来水如何漂白?”“自来水中有哪些离子?”继而推广到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养鱼时为何要将自来水放在太阳下晒一晒?”如此有助于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思考本质,拓展自身思维潜能发展。此外,应鼓励幼师生多读报刊、杂志,积极上网浏览幼儿教育相关信息,掌握多重资源获取途径,引导幼师生搜集“幼儿十万个为什么”,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引发学生自主搜索、整合信息,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四)创新实验方法,培养幼师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作为培养幼师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幼儿教育中几乎不涉及化学实验,因此,在针对幼师生开展化学教学中,应注意优化、改良实验方法,启迪其利用日用品来代替实验仪器,例如,可以利用“滤纸”种出“金属”树,利用清水“点燃”酒精灯,通过设计一些趣味小实验,满足幼儿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演示化学实验过程中,应注重操作的规范性、条理性、有序性,严格依循操作要求,培养幼师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其分组实验过程中,应指导幼师生树立严谨的实验作风,引入幼儿园趣味实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中伴随恰当的解说,增加实验的表演性,如此既有利于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又有助于提升其表达、创新能力。

(五)突出幼教特色,培养幼师生的职业品质

应积极创新化学教育理念和方法,结合幼师生培养目标,着重突出幼教专业特色,提升其职业品质,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应具备足够的爱心、责任心、耐心,能够以丰富的情感、热情的态度、广泛的兴趣、宽广的胸怀对待每个孩子,同时,还应具备充沛的精力、强大的适应能力与抗挫折能力,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职业发展。因此,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应积极渗透科学的育人理念,使幼师生学会做人、办事,鼓励其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培养其甘于奉献、敢于实践、不怕困难、锐意创新、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此外,可针对发生于学生身边的有争议性热点现象,注重从正面分析,帮助幼师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例如,喧闹一时的“苏丹红”,教师在介绍食品添加剂时,既要介绍添加剂如何增强食品的色香味,又要指出其使用不当可能引发疾病等危害,引导幼师生认识化学物品,并借助化学方法对其加以改良,这才是化学真正的贡献。

三、结语

幼师生的职业素质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反复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作为培养幼师生职业能力的重要课程,化学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化学教育中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多层次性,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材结构、突出幼教特色,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满足幼师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其未来幼儿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小英.略谈在化学教学中幼师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经济与社会发展,(1):153-156.

[2]冷燕平.试谈化学教学在幼师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课程教材教法,1988(1):32-33.

[3]杨运智.浅谈幼师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5):179-181.

[4]吕丽.改革创新化学教学,培养幼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J].科技风,(6):177.

篇5: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论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化学实验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探索,通过多疑提问,加大对各种实验功能利用,挖掘对实验内容的拓展、延伸,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计划、有目的地细化到实验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见解。

一、营造创新环境,提高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善于发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多鼓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讲一些赞扬和欣赏的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使其独立思考,创新求异。而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所遇到的问题,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点。

二、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善于发现问题,创新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爱观察的良好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第一,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伴有颜色变化、沉淀生成、发光发热、气体生成等现象。观察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学生明确了观察目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感知现象才会更深刻,思维才会更活跃。第二,观察要全面,只有全面观察,才能获取完整的感性知识。例如,在观察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既要观察到细铁丝被绕成螺旋状,又要观察到在集气瓶底预先铺一层细沙或留少量水以及明显的燃烧现象。第三,观察要细致,要抓主要现象,又不放过次要现象。第四,观察要设疑、对比、归纳,只能这样才能提高观察效果。

三、精心设计化学实验情景,让学体验创新思维的过程

在实验设计教学阶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换位思维”、“心理换位”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暴露。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不在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上时,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应积极创设化学实验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即提出一个观点不能逻辑推断而必须用实验验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氛围,为学生思考、探索提供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才能达到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

四、教师大胆改进创新设计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教师一般在做演示实验时,总是教师在上面做,学生在下面看,然后听教师讲解、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在教师演示过程中没有参与,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很好地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条件、教学课时及其他因素制约,教材中很多实验不可能都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不少实验还要由教师做,学生观察。因此,教师有必要大胆改进演示实验,对演示实验从形式和过程上进行精心的创意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有帮助的。但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们要把握住尺度,多媒体技术毕竟无法代替真实的实验演示,在有些情况下可考虑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演示实验的辅助手段和补充。

例如,对一些复杂的、花费时间较多的实验,或反应速度快的实验,教师可利用课件、录像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对易出错误的实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

五、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教师,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不断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激活创新欲望。探索性实验比验证实验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化学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动口阐述,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充分渗透创新欲望的激活,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的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利用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理解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而不是照方抓药,应该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误的实验现象及时分析,找到问题的原因,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给予示范,而且培养学生不迷信教材,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解放思想,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所安排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一些器材,还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在课外进行实验,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设计创新,每完成一个小实验,学生都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使学生明白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诱发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还要把实验渗透到生活中,要重视新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我根据教学进度适当进行布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上述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汇报,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然后讲评指导。除了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我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材料易得、操作简便、又联系生活实际而有意义的家庭小实验。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我们化学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实验教学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创设条件来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就肯定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方向发展。

篇6:化学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教育论文

化学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教育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中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结合近年来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课外活动中能力培养的目标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

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

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填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

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

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

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

(1)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教材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2)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例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3)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2)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教材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3)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教材选用、操作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4)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不失为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2.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3.作为指导教师本身的素质和对课外活动的热情,直接影响着课外活动的效果。教师本身是否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方法,能否保持满腔的热情,经常地开展课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外活动能否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标要求。

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势在必行。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活动,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智力和能力,是增强师生双边活动最理想的一种途径。

篇7: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在实验中加强观察能力,对实验进行质疑、改进、设计。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化学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很少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思维方而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思维过程灵活,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思维,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1.培养学生的生疑意识

“学贵有疑,疑是探究的源头。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产生疑问是自主学习的开端,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要去研究学习。但学生要善于观察、分析才能提出疑问。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是要让有不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大胆的提出新的设想和新的思路,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求异思维。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就是根据已有的信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推测、想象,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去思考,对信息进行重组和创造,产生和获得新信息的方法。例如:二氧化硫的性质复杂,其中的重难点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复习中从分析最简单的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原理入手。

二、培养学生实验方面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一般为: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复述、操作——小结等几个环节。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妨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综合实验技能的提高。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考查的实践来看,中学的实验能力应该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所谓实验操作能力就是指进行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常规的能力,能无差错地完成中学化学中全部的实验基本操作及所有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等,而实验创新能力是学生靠教师引导经过学生自悟,以中学化学实验常规为基础,所进行实验改进、实验过程的优化、实验原理的变更、实验仪器的它用、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剖析,甚至实验失败原因分析等。可以肯定地说,近几年高考实验题无一例是照搬课本,总是不同程度对考生进行实验创新能力的考查,但这种考查又以实验常规为基础,因此,化学实验必须既要突出实验常规,也要强调实验创新,既要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地讲,实验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观察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要不断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的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课堂演示实验中要留有空白、开发区,让学生去发现、去创新,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改进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操作不方便,现象不明显或演示实验不利于学生观察,有污染,实验过程不严密的实验进行改进,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从中尝到了自主学习的滋味。例如:演示Na与水的反应实验,如果就用书上演示过程,班级后面的同学就很难看到实验的现象,有的只能看到部分。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全班所有同学都能清楚看到实验过程呢?提示学生看电影,学生会想到投影仪:可将原实验用投影仪配合实验,将滴有酚酞的水注入培养皿中,放在投影仪上,再加入钠块。这样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效果优于原实验,而且,方便了全体同学观察现象。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运用实验抓住事物的本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大有裨益。

3.质疑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在教师层引导下,让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并用,排除错误认识得出圆满结论:Na和CuSO4溶液有时剧烈反应产生的.热使产生的Cu(OH)2分解为CuO,部分CuO被还原成单质Cu:故试管壁上又有Cu析出了。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逐渐领会,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实验提高了学习效率,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

4.设计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不失为一种实验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安全范围内大胆让学生自我设计进行实验,自行探索。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5.课外实验,实现自主学习

课内时间限制,使一些实验做得不够尽兴,而课外实验充满思维性、挑战性、趣味性、创造性,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高二学习过肥皂制取后,学生就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原理在家中制肥皂了。可以用猪油、羊油等一些动物性油脂和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放在锅内煮,然后按书上步骤要求,逐步加入食盐等,慢慢地肥皂就制成了。学生们实现了创新的尝试,同时感到成功的快乐,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

总之,实验对学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老师要利用实验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和激发学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创新,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平时注重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收敛性知识加功能力,相似情境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的实际操作与设计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等的培养,并始终注意贯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将学生可得的网络的陈述性知识与创设的教学新情境相结合,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智慧技能的训练,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可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郝玉梅.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化学教学,,1.

[2]郑国武.化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化学教学,2008,5.

[3]翁祥多.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化学起点教学的优化.中学化学教与学,2008,3.

篇8:语文建构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语文建构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 建构 学习能力

[论文摘 要]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a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西方建构主义理论,培养学生的建构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从阅读、写作和德育三个方面着手。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语文教育核心思想历久弥新,几十年后,依然是语文教育的至理箴言。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这种主张,与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相吻合,也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理想目标。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构性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阅读——建构起良好的语文基础

1.文化信息的自主扩充。让学生走进阅览室、图书馆和网络,凭自己的意愿广泛阅读感知,使之产生一种知识的“饥饿感”。而贴近现实的全新信息,又符合青少年的好奇求新的阅读心理。按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接受主体认识结构是读解文本的起点,它决定着读解文本的速度、广度和深度。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看的都是自己想看的内容,这就意味着他的认知结构与客体差距不大,文本内容就会激活主体认知结构中已存的“相似块”信息,两者发生偶合,于是,这些书刊所载的.文化信息就容易被化解,被吸收,成为学生认知能力的一部分,从而为建构起较好的语文能力打下基础。

2.语文素质的自然吸收。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提到: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边插着一个标语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慢慢地去欣赏,意味着耐下心来,学会咀嚼赏鉴。皮亚杰的认识“建构”学说启示我们:当主客体不相适应或差距很大时,便存在着“结构差”,这时接受主体就必须调整改变自己的认识,使他们相互“同化”或“非顺应”。面对众多文质兼美的作品,大多数学生都与之存在着一个“结构差”,这时,只要静心品味,就能消除其“结构差”,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欣赏。于是,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下,使美质成为学生情感的组成部分。

二、写作——建构起良好的写作能力

如果说读是汲取、蓄积,那么写作则是给予、输出、创造。

纵观中外文学史,可以发现,任何一篇能引起读者共鸣的文章,莫不是用强烈的情感铸就的。叶老一再告诫我们:“语言的发生本是为着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鸣出自心的感兴。”因此,必须让学生用心诉说,用情塑造:讲身边的人,叙身边的事,述身边的物,评身边的理。事实证明,学生可以迅速地把这些耳闻目睹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写出事能感人、情能动人、理能服人的优秀作品来。

同时,在作文教学中,应对学生的作文采取赏识行为。在评比作文时,只要发现学生有闪光点就加以赞许。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欣喜,从而增强写作的内驱力。在多种作文竞赛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争胜心理,让他们以积极心态去构思、写作、品味,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作文水平。

当然,由于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完成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还应该取决于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不遗余力、誓死报国的民族英雄,心系百姓、不计私利的忠良贤士,变法图强、矢志不渝的改革先锋,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的共和国元勋等等,都应该成为学生心中的丰碑,从而提高认识,砥砺意志,陶冶情操。

三、德育——建构起良好的语文人格

语文教育的核心就是语文人格教育。那么,进行恰当的德育引导,使学生建构起良好的语文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人格的教育目标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察:一是终极目标,一是具体目标。终极目标就是人格完善,只有人格完善,才能统一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本质价值。语文人格教育目标永远是终极与具体的统一、永恒与流动的统一。

1.认知品质的自觉培养。从心理特性层面看,认知品质主要包括认知的客观性、批判性、条理性和创造性。人格健康的人具有较强、较广的客观性,能迅速把握语文事物的本质、语文现象的规律以及事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能够对各种文章及生活中的人、物、事,做出自己正确的评判,并且能够尊重并容纳他人的价值观。学生还应该能够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规律发现并解决问题,既讲条理,又不墨守成规。创造性则帮助一个人从多角度提出各种新假设和新答案。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具有很强的能力,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意志能力的不断强化。意志具有自觉性、自制性、果断性。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比一般人更能自觉地确定自己行动的目的,并能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目的的意义和价值。他们往往表现出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盲目性。具有自制性的人能够在有目的的行动中调节、控制自己情绪与观念。具有健康人格的人,遇事当机立断,敢作敢为,行止自若,干脆利落。

终身学习是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为自己的生存打下基础。建构性学习正是一把利斧,学生拥有了它,能够劈开语文学习的重重困难,开拓出一片语文学习的崭新天地!

参考文献:

[1][瑞士]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M]. 北 京:商务印书馆,.

[2]李杏保,顾黄初. 中国现代文化教育史 [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

[3]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 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4]朱光潜.谈美书简[M]. 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2001.

[5]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6]顾明远, 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 . 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

篇9:用好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

用好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探索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的实验教学侧重于以观察实验现象为主的经验知识和以验证实验原理为主的理论知识的传授。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方法与素质教育中“科学素质培养”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课程要求和课堂实际,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一、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根据新课程理念,化学实验教学应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知识产生过程的理解,更应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历年高考中出现的装置的连接、气密性的检验等问题都是对实验操作能力的'直接考察,对气密性的检验的答题情况,有很多同学会漏掉“将导气管末端放到水中或关闭活塞、阀门等细节”,对此,有很多老师认为是思维不严密的表现,而我认为这是典型的脱离实验操作的症状,任何一个经常做实验的学生是不会出现这些常识性错误的。

很多时候,开齐开全学生实验要受到时间、仪器药品及场地的限制,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教学设施不是很先进,但我们仍然很注重学生实验的开设,没有仪器可以找替代品,药品缺少可以减量使用,对此我们借鉴其他学校“微型实验”的开设,用青霉素药瓶代替试剂瓶,瓶塞代替橡胶塞,点滴板代替试管等,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感觉化学实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神秘的,同时迎合了当今社会的“低碳”理念,让学生对保护环境尽了自己应尽的努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注重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观察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学生按确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虽然也注意到了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但由于起点低,学生无需过多思考即可达到实验要求,这种方法对学生能力培养作用不大。我们组通过采取“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延迟评价”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前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克服实验过程的盲目性,使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而且要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过程中能由学生解决的问题老师就不要包办;实验结果分析中老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尽量让学生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老师最后做总结评价。

在学习《饮食中的有机物》中乙醇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明确钠与乙醇的反应,我设计了如下学生实验过程,由学生自行准备并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钠与乙醇反应和钠与水反应现象的区别,得出相应结论。 仪器药品:干燥管(两个)橡胶塞(两个)小试管(两个)酒精灯(两个)或其它自备仪器乙醇蒸馏水钠

问题引导:①根据钠与水以及乙醇反应的快慢,考虑氢气是否容易收集。

②预测并验证现象的区别,并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预习回顾,明白钠的活泼性也就明确了反应的快慢,在做实验时就会做到眼急手快;观察现象也就有针对性,对比钠与水反应是现象“浮、熔、游、响、红”观察,如果不做好充足的准备,可能来不及观察现象实验已经结束。

事实证明,由于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实验非常成功,现象对比明显,讨论热烈,最后自然得出了“乙醇中羟基不如水中羟基活泼”的结论。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为保证实验的成功性,常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材进行实验,学生知识机械的模仿操作,创新意识逐渐被扼杀了。我们组在实验教学中努力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间的讨论,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的环境氛围。其中,探究性实验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预测结果,到设计实验、控制条件、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均可为学生提供高度自主性的条件。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可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收集气体并量取气体的体积”类题目,但往往会出现错误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问题,我让学生在课间讨论方案,各组制定自己的方案并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再到实验室准备仪器药品验证。在学生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的疑难给予帮助、分析、指导,并不过多的干预学生操作和思考分析。经过讨论验证,学生总结出了各种收集量气装置:有直接用量筒排水法收集的,有把集气瓶中的水压入量筒中的,也有借鉴高考题用两只相连通的移液管的......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知识,提高了探究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

每位学生都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教师应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篇10:浅谈化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教育论文

浅谈化学学习兴趣培养途径教育论文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望知识、探索某种活动倾向,是推动学生寻求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放眼未来的力量源泉。学习兴趣对化学学习尤其重要。培养化学学习兴趣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采取多种方法、多种手段、多种途径,科学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爱好。

关键词:学习兴趣;培养途径;思维潜能

一、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健康的学习心理,才能持续地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需要,转变观念,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断进步,养成科学的`方法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认知能力转变为认知行为,需要调动学生各种感知器官。老师要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导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寻求新知识,急于解决问题,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很快会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学目标上来,易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物质化学变化时提出“钢铁生锈,节日里燃放烟花爆竹会嗅到让人不舒服的气味,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引起学生思考,进而主动探索。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学习精力集中,易接受知识。在教学中要科学设疑,提出的问题有诱导性、启发性,学生才能开放思维之门,要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激发创造能力发展思维潜能。

三、开展实验探究,发挥兴趣的效能性,提高思维水平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常伴有一些现象,这是吸引学生好奇的根本原因,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积极探究化学实验,源源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寻找易被忽视的化学原理,从中获取知识方法,把表面兴趣转化成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使学习兴趣持久稳定。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课本中白磷在封闭的锥形瓶中燃烧,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有蓝色沉淀生成,冷却到室温放回天平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再取一支蜡烛固定于小块玻片上,放到天平左盘,调节平衡,点燃蜡烛,过一会发现天平向砝码一边倾斜,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学生就能迅速捕捉到化学反应的实质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即分子改变),组成反应物的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却没有改变,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如此教学,学生不仅动脑而且调动其他感觉器官协调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融为一体,从现象到本质实现教学目标,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获取了知识,学得了科学探究实验的方法,心理得到满足、思维得到锻炼并发展。

化学实验特别是创新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实验的环节,对于教材中的实验,引导学生从实验原理的设计、实验装置的选择、实验方法条件等方面对实验进行大胆创新,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去思考,使学生能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条件并做新的变化和组合,强调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各种问题的正确途径和答案,培养灵活多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联系生活,从生活

在化学教学中,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化学理论知识建立在学生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把陌生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现象,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在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中,有如此丰富的化学知识,学生便趣味无穷欲罢不能,情不自禁地学习化学。

学生在生活中的某些认识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常常让学生感到意外,倍感新鲜,兴趣油然而生,学习劲头十足,迫切需要知道生活中的某些错误认识,用化学知识来给予正确解释,这样既纠正了错误,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学生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了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五、适时复习,准确理解,巩固学习兴趣。

复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强化记忆减少遗忘,进一步同化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要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和次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平时复习和考前复习相结合,形式多样,减轻学生畏难心理,选题适量适度,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持之以恒地学习化学,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学习为灵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篇11: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化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1、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新课程改革更要求我们在教学观念上必须进一步冲破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应该清醒地看到,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新力量,而不放弃把它放在真实生活中去的需要,在于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在于鼓励他发挥他的才能和个人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在于密切地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新也是一种集体活动。因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运用创新的方式使一切人(包括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差生在内)的一切创造潜能充分地发掘出来。然而,有些教师总是喜欢学生规规矩矩,百依百顺,热衷于“照我的葫芦画瓢”,在课堂上欣赏鸦雀无声,讨厌质疑问难,尤其对顽皮、淘气、时逾常规、处事幽默的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往往加以批评、警告、呵斥和惩罚,每一个老师要采取一切方法让学生喜欢你,细心呵护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反对管、卡、压。应当看到,在那些顽皮、淘气,甚至不循常规的行为中很可能蕴含学生创新力的幼芽和创造个性的心理特征,如果在教学中不善于剖璞见玉,积极引导,扬长避短,那么培养学生创新力将是一句空话。

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创设宽松的、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在教学中除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外,还有教师与学生在情感领域上的双向交流。在学生的创新力要素中除了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综合的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包括事业心、责任感、意志、毅力、兴趣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两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学生创新力完整统一的有机结构。所以,在教学全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采用亲切的语调、期待的目光、及时的鼓励等方法,增强情感交流、传递和感染的力度,激励和尊重学生创新性学习,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力创设宽松的、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根据当前化学教学的现状,要创设宽松的、富有活力的教学气氛。具体做法如下:

(1)必须对全班每个学生提供大致相等的思维训练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偏爱学业不良的学生,给予必要的机会,以解脱这些学生思想上来自教师和成绩好的学生的压力而造成的心理上的抑制。并且在对他们的评价上,要充分肯定点滴的独特性或思维的火花,对错误要具体分析,讲清道理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自信心,不断获取创造的成功体验。

(2)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成果的显示要有足够的耐心,防止急躁情绪引起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为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出现一前一后两个高潮,第一高潮往往是一般的设想与解答,但仍有学生进行着第二高潮的思维,而第二高潮的思维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性成果。为此教师要控制好思维成果显示的时间,不要轻率中止学生的思维,更不要为了赶教学进度而过早地抛出结论。

(3)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成果越出了教师的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不要强行将学生的思想过程纳入教师设计的轨道。要懂得学生的思维成果出乎意料之外或未曾见过这是正常现象,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表现。即使学生的思维成果一无是处,也不能采用严厉的语句训斥学生,更不能用轻蔑的语言来冷淡、挖苦学生。教师应宽宏大度,肯定学生的创新性,积极引导,给予鼓励,做到教学相长。

2、开展科学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培养创新性思维为核心,提高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作些探索:

(1) 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启发学生提出

问题(或感受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说,发表认识成果,开展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迪和引导下,使学生在掌握运用知识和发展智能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思考力。创设好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是用什么物质?”

“能否用稀硫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

“能否用碳酸钠等物质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装置可选用前面学过的哪种装置?”“二氧化碳只能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在教师的设问下学生产生了疑惑和好奇,探究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然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制取。问题情景的创设和设问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设问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判别性问题(例如设问“对不对?”“是不是?”),这类问题思维要求较低,难以激发创新性思维。二是叙述类问题(例如设问“是什么?”“怎么样?”),这类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思维要求也不高,同样不能激发创新性思维。三是述理性问题(例如设问“为什么?”)这类问题可以训练学生记忆力,可训练思维能力,乃至创新性思维能力,但这样问题的答案多属唯一的,主要达到训练集中思维能力。四是扩散性问题(例如设问“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你想了哪些可能性?”或“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这类问题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独创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上述设问类型中居多的第一类和第二类,而第三、四类较少。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好第三、四类问题情景,多些探索与实践,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 多让学生发表意见,多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克服思维定

势,发挥激励作用。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思维效率从低到高的顺序是看、听、写、讲。有许多思维过程的飞跃和问题的解决或突破是在讲的过程中实现的,通过讲又可在学生间产生相互激励,集思广益的讨论,思维过程的展现与评议可以打破传统封闭型的教学方式,教会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不能光讲思维的结果,还要讲思维的过程和方法。要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到的?”或者问:“你的思路卡在哪里了?”以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因为创造性思维它不仅仅依靠知识的传授来激发,更重要的要通过创新思维过程的显示来激发,从而不断地排除障碍,克服思维定势,理顺思路和成功体验,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创新能力。

(3) 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全过程,提高培养创新思维的效益和

质量。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利用自己的旧知识去理解掌握新知识,并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探索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认识结构的“最近发展区”,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学生新的水平,每一次正迁移的转化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智力水平提高的过程。现在使用的新课程教材从内容上探究性问题多了,从方式上讨论与思考多了,从要求上联系生活、生产的问题多了,旨在让学生去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发展才能的机会。为此在教学中更要花大力气精心设计教学全过程,努力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新课引入如何设置问题情景;二是怎样把不同事物横向、纵向地比较或移植到所要探究的问题上;三是怎样促进学生敢想、敢讲和发表创见;四是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些问题的解决必将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培养的效率与质量。

(4) 积极开展活动课教学,在创造性活动中增长学生的创造才

干。新课程方案增加了活动课课时,提供了内容丰富的活动课教材,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大多数学生创新性个性的发展。化学教学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例如化学实验小组、环境保护小组等,举办有关创造性技法的讲座和小制作、小发明竞赛活动。通过活动课,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把兴趣逐步发展成志向,发展为事业心,为将来献身科学奠定基础。学生通过活动课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到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培养科学作风,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创新力的发展。活动课教学更需要教师进行创新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三多三少原则:三多是多激励,多启发,多指导;三少是少限制,少灌输,少管束。

总之,树立“教学不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而是要把没

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观念。没有问题,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要相信学生,不怕学生做不到,就怕老师想不到。学生是一个自然人,与生俱来的,他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无论怎样的学生,他们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学生通过传播媒体接触世界,往往会在某一方面超过教师,且没有固定模式的思维往往会让它们一语惊人。

篇12: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论文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论文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求知欲

人的探究动力来自于人对事物的好奇心,对事物产生的质疑,引发求知欲,从而设法去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切有创新能力的人,最初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培养起来的。化学教学也是如此,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要创设出问题情景,情景的创设最好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经验或者学生已有的一些生活经验来创设,让学生产生质疑,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探究溶液的导电性时,教师通过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食盐水能导电进行实验:插入电极,打开开关,小灯泡马上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教师可设置问题:为什么食盐水能导电?食盐水能导电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溶液导电的原因。这样就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得到较好地发挥。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引导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性等特点,其中主要体现在灵活性上。一是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二是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三是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要学会进行多角度探究,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例如,在探究NaOH溶液能否跟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这一课题时,若学生创设的探究实验是用一个塑料矿泉水瓶或者一个铝制饮料的易拉罐做实验,先在瓶或罐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口,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分析发生的反应,从加入物质考虑,这是学生固有的思维定势,所以学生探究出瓶或罐变瘪的现象,忽视了罐本身为“铝”与NaOH反应,产生气体,变瘪的罐又鼓起来,而塑料瓶无此现象。

3.探究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培养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

化学探究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所以实验的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设计一些探究问题的实验,补充教材中一些演示实验的不足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从多角度去探究某个课题,观察现象,分析归纳得出科学性结论,这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也能大大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例如,以教材中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排入空气中易污染空气为例,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请学生设计一套实验装置解决二氧化硫污染空气的问题,从仪器的选择、安装、净化二氧化硫所用的药品,都由学生选择,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自体会“创新”成功的滋味。

4.探究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探究能力培养中要注意学困生的培养,学困生往往在这方面能力比较低,平常他们学习懒得动脑,懒得动手,甚至调皮捣蛋,知识面比较窄,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懒得学,不重视。如果不关注他们,他们就无从着手,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他们的学习会越来越困难。但细想一下,学困生往往有他们的优点:个性较活跃、好动、好玩、头脑也精灵。如果教师能层层诱导,引发他们到探究问题的轨道上来,他们的探究、创新设计实验能力往往很强,因此我们应注重学困生的培养,不能抛弃他们,不能埋没他们潜能的发挥。引导好,也许将来会有无数个像爱迪生、达尔文、比尔盖茨那样的顶尖人才在他们之中产生。

(2)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平常的教学中是一项艰巨、持久的工作,需要教师有耐心有恒心,特别是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活动的器材、药品等,教师都得准备,所以我们只有重视教育观念彻底改变,改变过去那种抱着一本教材讲到底的思想,本着对教育负责,对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负责的态度,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3)探究能力培养的教育,还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学习,及时了解现代科学知识,掌握现代技术教学手段,了解边缘学科的知识理论,了解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有能力从多学科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就是一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新课标的基本宗旨是要求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一旦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起来,学生自主学习、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到提高,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篇13:浅析化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析化学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论文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自学能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考的要求,更是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科学的阅读方法,高超的阅读能力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化学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这一重要的能力呢?

一、培养兴趣乐于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吸引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改进教法吸引学生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体会到化学的乐与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用启发式教学,适当留一些问题给学生思考,给学生制造些悬念,引导学生翻阅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二)发挥学科特点吸引学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与生产、生活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化学是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科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扑朔迷离的实验现象,如“变色溶液”“喷泉实验”等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利用中和滴定、氯碱工业等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大意义的化学知识来感召学生,激发学生读好教材,努力学好化学。

(三)改进阅读材料本身吸引学生

新教材上有很多内容,如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效果,铅笔上的H和B,溶洞的形成,不怕水的鸟笼……这些内容的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都很强,要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可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另外课本知识大多为静态文字,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可适当补充些表格、图片或设计成课件,在电脑上播放,多种呈现形式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检查评点强化兴趣

对布置的阅读任务要注意检查,对取得好的阅读效果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强化,开展阅读比赛,同学之间相互竞争,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二、传授方法教会阅读

有了浓厚的兴趣,阅读的渴望,还应注意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指导学生科学地阅读。阅读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三、概念原理重点读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化学知识的精髓,是指导我们学习化学的有力武器,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要反复阅读,重点、要点要了然于心。如对于电解质这一概念应抓住“溶于水或熔融”“导电”“化合物”,非电解质则应抓住“溶于水和熔融”“不导电”“化合物”等等。

四、易混知识对比读

中学化学有很多知识很接近,很容易混淆,将这些易混淆知识放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是掌握易混知识的主要方法。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四同很容易混淆,可将它们放在一起,从概念,属类,举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五、同类知识集中读

将分散在不同部分的同类知识归纳整理,集中放在一起阅读。这样不仅认识更加全面,还可以加深对同一类事物的理解找出其内在规律,如复习时将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归类有:①醛类;②甲酸、甲酸某酯、甲酸盐;③葡萄糖、麦芽糖。可进一步归纳出:

(1)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只能说明该物质中有醛基,

(2)其它含醛基的物质也可发生银镜反应。

(四)化学图表分析读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图表,这些图表对概念原理的导出及解释有很大的帮助。阅读中要认真思考,仔细分析,读出原因,读出结论,读出规律来。例如从元素周期表可读出:

(1)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

(2)同一周期(从左→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等规律。

三、培养习惯勤于阅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坚持“两先两后”(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的原则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好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上课前要求学生认真、仔细阅读材料,逐字逐句,逐图逐表,边读边思考,自己试着勾画出教材的重点问题及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后上课,有重点的听讲。先复习后作业,新课结束之后,教师要留适当的作业。学生在做作业前,要先复习授课内容,再读教材和自己记下的笔记,这次与上一次预习虽然读的都是教材,但要求却不同,预习时主要是了解上课内容,以便提高听课效率,课后的复习则要求掌握本节课的内容,理清这节内容与前面知识的联系,进一步整合知识。作业要认真阅读题目,搞清题意,分析清楚本题所涉及的有关概念、原理或物质的性质,相关的化学反应、化学现象、范围条件,分析清楚已知条件和所要求的结果,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边读边思考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并确定运用哪些基础知识和解题思路、方法。为正确解题扫清障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勤于阅读,坚持不懈,定会硕果累累。

另外,阅读能力的培养中应注意:对重要的概念、论述以及关键的字、词、句等,要引导学生以勾、画、圈、点等方式做出必要的标记,或者写出简要的读书笔记,以加深理解和记忆。阅读中要注重思考,德国著名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哥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分析、归纳、综合、推断等思维活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和质量。

篇14: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劳动的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在学生的智力发展中占有何种地位。而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化学实验的基础。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由四个过程组成: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本文在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上,进行了一些总结。

关键词:化学实验;观察能力

著名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实施化学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观察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感官去认识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活动。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也是化学实验的基础。观察学习理论认为,观察由四个过程组成: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

一、注意——观察能力的前提

注意可以看成是将有限的人类资源加以延伸、转移和维持认知加工,从而帮助人们实现个人的目标。注意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也是观察能力形成的前提之一。长时间的保持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并监控自己的理解水平。在化学实验中,通过课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设计,培养学生的注意,根据定向内容和观察能力的要求,认识实验的意义。具体要结合每节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的,提出观察目的和观察计划。让学生认识实验的意义,突出实验任务的特征,使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纲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择性观察,边看边记录边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形成自觉观察的重要阶段,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自己掌握定向观察提纲,形成有准备的全面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习惯。为了突出任务的要求,还需要用实验演示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初中化学教材中微观方面的内容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老师如果能适当增补一些实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方面内容,将学生的注意力带进变化莫测的微观世界。

二、保持——对观察过程编码

学习理论认为,保持的活动过程,即复述要实验的信息,以象征或视觉的形式进行编码,把新学的实验与记忆中储存的信息联系起来,提高保持的效果。教学原则认为,要保证学生的知识充分巩固,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使他们对实验仪器的安装、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有进一步的认识,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又增强了记忆的能力。例如初中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的教学内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重点在于这一章占全书比重较大,内容较多,难点在于学生难以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让学生实验,实验后让学生小结各类物质的共性和个性,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些物质的性质及相互间的反应规律,有些学生很难记住电解水时哪个电极产生氢气,如果学生动手做了该实验,便容易记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氢气,因为通过实验可验证该气体可以燃烧。以上事例足以说明,学生亲自验证过的知识记得很清楚,记忆起来也不是抽象的,而是能与具体东西联系起来,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使学生记忆能力得到保持。

三、复制——观察能力的实践

学习的子过程——复制表现为,将复制的行为与个体的认知表征对照,反馈能够帮助纠正行为的不足。具体为将实验步骤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练习、正确的实验和自我总结提炼技能。应该指导学生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将观察与操作结合起来。学习理论认为,认知模仿比说教式的教学更有效。实验中让学生观察演示动作,然后复制这些动作模式。如化学课本上的许多演示实验在课堂上可“下放”给学生做,上讲台做实验的学生,能够提高其他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为了提高复制效果,在学生观察基础上通过抽问检测学生观察是否正确、精细、全面。如抽问:锌和稀硫酸反应有哪些现象?叫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来,学生积极主动地争着回答,如学生在回答中有的`说有气泡放出,不全面、不准确:有的回答有无色气体放出,有氢气放出,把结果与现象混淆。有的答溶液变浑浊,观察不精细,错把小气泡看成沉淀。通过互相补充,结合读书看教材上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从而思考,得到正确的结果。

四、动机——观察能力的根本

动机是观察学习中一个十分关键的过程。教师要在化学实验中提升学生的动机,包括激发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反馈等等。教育心理学认为,无论教育观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机。说白了,就是让学生有强烈的观察兴趣,高高兴兴去做实验。实验,能够对学习动力产生激发作用,教师在化学课上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实验结果使得孩子们又惊又喜。”实验就是要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一些理论知识,教师要努力让书本上理论知识以感性的形式在学生的大脑中再现,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成就。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生动鲜明、新奇的化学现象,如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气体的生成等,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使他们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形成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张建峰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镇初级中学

篇15: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论文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质疑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并且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这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石.学生只有对于学习内容充满好奇,才会积极地展开对于相关内容的思考探究,并且透过有效的思考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质疑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良好体现,其中可能产生很多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这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为学生的知识学习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展开对于问题的质疑探究,也是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在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遇到学生好奇地提问,仔细分析后发现,很多问题中其实蕴涵着一定的化学原理.例如,学生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在氧气中点燃时,有的现象中有火焰,有的却没有?这涉及气体和固体燃烧的不同现象.还有学生问: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和水,为什么碳酸钙和水不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即倒过来就不行?这涉及化学中的可逆反应.这些都是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在好奇心的影响下自己的思维也会异常活跃,这些疑问往往可以作为有效的知识教学的素材,并且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角色的转化,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进行教学角色的转化,要进一步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这是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前提.不少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仍然没有改观,还是习惯在课堂上以知识讲授为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究很少有发挥的空间.这种教学方式有必要得到改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不仅会抑制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难以被激活,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很难深入.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要进一步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透过各种有意思的教学活动的创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让学生思考金属与酸的反应速率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这样复杂问题的研究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猜测:可能与金属活动性强弱、与酸的浓度、溶液温度等有关,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并且组织学生采取控制变量法进行分组实验.最后,让学生汇报研究成果,将各组实验结果填写在黑板上,并得出综合性结论.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到团队合作精神、成果共享的重要性.如果有了团队合作,就可以节省时间,得出的结论也更科学.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会进一步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得以深化.

三、拓宽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在知识的研讨中展开,实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要透过各种以学生为主的探究性实验来辅助知识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很好的空间,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理解与分析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从而让学生在有效的自主探究中挖掘到相关知识的本质.这对于知识教学能够起到推动作用.探索性实验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可以结合探究性实验来展开知识教学.例如,在讲“氢氧化铜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时,教师可以按照“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铜”的过程展开演示实验,同时引导学生要观察到蓝色沉淀,随之提出问题:为什么最终没有得到大量的氢氧化铜,而是得到许多黑色沉淀?如何改进,才能得到大量的氢氧化铜?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加以改进.这样教学,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主动探索获取知识,还获取了好的实验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才是值得倡导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精神才能够得到培养.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同时,教师要进行教学角色的积极转化,这样才能够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此外,实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这不仅是对于知识教学的良好辅助,也能够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精神得到培养.

篇16: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教育论文

培养小学生的反思能力教育论文

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靠教师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消化知识”。教师不能只以“学会知识”作为学习目的,只关注学生眼前成绩;而应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学生的眼前成绩又关注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反思性学习以追求学习反思的成就感为动力。学习中学生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学习方式,这实质是向更合理的学习实践努力。我们研究反思性学习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学生学习与学校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学生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学生。”“当学生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 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时,就要激励学生反思性体验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就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它要求学生通过反思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解释,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通过反思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反思性”、“体验性”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在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没有自我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纠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水平。培养学生反思学习习惯化,必须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竞争意识浓,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验:

图文结合,激趣唤起

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智慧,明确反思的内容是实践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反思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反思的质量。但我们实施的对象是低年级儿童,如果用成人化的语言表述,用成人化的方式呈现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达不到反思的目的。例如,最初我让学生反思自己课上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什么时,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学习方式”,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仍不能完全理解:再如,我请学生反思“信息来源的渠道”,而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渠道,孩子理解起来也十分困难。

怎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反思点作为反思的内容呢?我想一定要在语言表达和呈现方式上进行调整,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图文结合,直观生动:二是语言亲切,富于童趣。于是,在刚开始进行反思时,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反思表中出现了大量的图片,这些生动直观的图片与文字紧密结合,使学生能比较顺利的理解需要反思的内容,拉进了学生与反思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即便于学生的选择,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学到了反思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反思表,孩子们特别喜欢填写,同时这样做也体现出“以学论教”的理念中提出的“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老师如何教”这一内涵。

典型剖析,样板指引

典型具有教育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们学生中已经涌现出一些乐于反思,勤于反思的学生,他们的成长过程表现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对这些典型进行剖析,为其余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思想和方法的范性型,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同类经验与之联系起来,便获得了必要知识的某种性格,也促使自己的感觉,表达与行动都介入其中,从而学生的反思意识诼渐增强。

自我诘难,筛选并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

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行。学生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必须让他们对自己已有的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留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同时要求学生认真检查自己的言行,以及在学习中是否表现了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

2、调整反思时机,学会选择反思方法。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实际上,获得问题的一个解答结果与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推广的差别,就如同一个人偶然钓到几条鱼和通过正样的偶然机会去研究鱼的生活习性,并概括出什么时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钓到鱼的差别一样。

调整反思时机

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失去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因此,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时机,使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涿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行为随意性较大,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是比较困难的。正因如此,选择最佳反思时机就是显得尤为重要。刚开始实验时,我们总是在课后请同学来填写反思表。洌如,在讲“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这课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了多种口算方法。于是在课后反思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你从同学那里学到了几种口算方法?”可此时,学生已不能准确回忆当时的情况,只能随意填写,数据不准确,大大降低了反思的真实性。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着在课中随教学环节的层层展开,随时组织学生层层进行反思。特别是在计算课上,这种反思由于时机准确,效果明显改善。洌如在讲“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在新授部分,当讲完洌题以后,马上请学生分别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你会算了吗?”`“你会说是怎么算的吗?”,以及“你学到了几种计算的方法?”`“你用学到的方法做题了吗?”:在练习环节中,请学生仿照今天饿洌题,自己出题`互相解答,然后马上请同学反思“你做对了几道同学出的题?”:在检测环节之后,在反思表中又写到“你今天的练习都做对了吗?”促进了学生及时反思学习效果。由于学生刚刚参与

完这样的教学活动,印象十分清晰,所以反思时也能做到准确`有实效习惯。

(2)选择反思方

反思方法是指在反思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以学生个人思考为主的反思方式,即反馈表的形式:

由于反思智慧在心理学中属于自我意识范畴,属于自我评价体系。反思表更多体现的是学生本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所以反思表的填写还应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以达到自我认同`自我觉醒`自我接纳`自我实现和自我袒露。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能力差,所以学生在自己进行反思时,有时后不知如何下手,或者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小组`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反思过程中,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发挥监控和知道的作用。其中小组间的交流评价对于提高反思的实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学生间各种知识以及学生方法的相互补充。

0集体研讨为主的反思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采用全班讨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确定的反思要点进行反思。

知道学生通过操作直观的标志,反思自己每一步的学习情况并即使进行调整的方式。

在反思智慧的培养中,学生能自觉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调整是十分重要的。在活动过程中,一个人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遇事独立思考和分析,即不固执已秒年 ,又不人云亦云;根据活动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监督认知活动的过程,减少认知活动的盲目性`冲动性`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都需要有较好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课上我们有意识的安排这样的环节促进学生的自我监控。

3`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操作运用。

在课堂教学各种环节中,开展行而有效的反思性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收集和整理数据`探索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技能。

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解完一道题后不能只停留在满足得到的结论上,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或反思次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进行多角度更简单的解题途径。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促使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探索解题规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铺平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能培养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从而增强了反思意识,同时又教给学生反思方法。列如:2+3=5 5+4=9 2+3+4=9,在做了练习后,让学生想想这三题有很么联系,不要只为做题而做题。在掌握三题的联系后,下次就能举一反三,最后一题计算也知道结果。另外还可以给学生两道加法算式,让学生组成相关的连加算式。

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反思性”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概念形成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反思性”学习提纲:1具体操作:2对具体操作的反省与反思:3在反思过程中进行转换或重组。学生通过反思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并形成较完整的概念。在此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技能。使学生学会借助经验对自身进行相对直接的反思的能力,会解释描述性的资料,能对探究结果的意义作出判断等。进而懂得怎样去反思,反思什么。列如:《圆柱和球》的认识,让学生主动去触摸圆柱和球,感知它们的特征,说说你发现圆柱有什么特征了,再通过小组小绺,将原有自己对圆柱和球的感知特征和同学的意见与之结合,归类,从而理解了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在单元小结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引导学生对一单元的知识`方法进行反思性总结。学生通过自行编制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对单元中隐含的思维特征予以反思,理清思路。反思自己对这一单元中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所要求的程度,自己对这些知识是否有了新的知识,在小节中,学生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反思:1从整体知识结构出发反思:2从各个知识点进行反思:3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并根据反思内容建立知识框架图,这样降低了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逐渐养成反思性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在数学交流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数学共同体”。是师生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通过数学交流,启示学生思维和反思,促使学生思维向纵向发展。变换课堂教学空间形式,将学生分小组学习,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按课型特点去操作,布置课前预习,提出要求,看书回答问题,组内循环检查与议论,再小组推荐发言人,向全班交流学习情况。使反思每时每刻伴随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交流中表现主体性,学生主体的发挥又反过来促进思维的发展,去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懈追求。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建立了互动的反思关系。

4`开展数学反思学习活动,逐渐养成反思习惯。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小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依赖性强和可塑性强,教师必须不断强化学生进行认真反思行为,这样就会对所遇到的问题反复思考,不少问题已经自行解决或者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能自行解决的,或似是而非的,上课时带着问题听讲,学生就会品尝到听课效果事半功倍的成功体验,从而更加激发反思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反思学习的良好习惯就会养成。为次本课题组开展了以下活动:

开展数学班会课,激起反思学习的兴趣

班会倡导“以人文精神育人”,旨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只有学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班会的主要目标是:

了解反思性学习的一般方法:

开展反思性的学习活动:

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探索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思考自己的学习时间及问题。为达成上述主要目标,班会强调了以下原则:

我们的出发点不是“教”,而是“学”;

我们强调的是学习(活动)过程,而非结果;

我们关注每一个学习个体,同时也关注学生全体;

反思性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我们的目的是培养独立的自主的学习者。主题班会借鉴并采用了国内外教学的某些手段和方式,列如:打破坚冰`角色扮演`民主交流与测评`问卷调查等。新的方式激起了师生们浓厚的兴趣,整个班会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持续了两个小时。通过这次班会,增进了师生们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感情,强化了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大家共同反思了“教”也“学”双方的关系,探讨和交流了学习的技能`技巧,作和生活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2)运用数学学习反思卡,促进数学反思学习教师每节数学课上给学生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让他们回忆一下数学课上你学可什么内容?哪些内容是自己学的?想想自己学的怎么样?经过一段时间就能改变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

篇17: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化学教学中,有些老师仍然只考虑对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对如何通过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却常常重视不足.

作 者:陈亚宁 顾红菊  作者单位:陕西省吴起县高级中学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8:化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化学实验内容的改进,学生实验的增加。实验以它的趣味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指导观察,提高创新活力

观察是创造的眼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爱观察的习惯。课内实验中,要使学生观察的注意力始终处在有意无意的状态中。在学生眼里化学教师好像一个魔术师,化学实验好像是在变魔术,实验中那五颜六色的变化,爆鸣的声响,奇异的气味以及耐人寻味的变化规律,无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他们爱观察、善于探究思考的`好奇心。在课外,首先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在观察思考中发现获取新的化学知识。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要全面,只有全面观察,才能获取完整的感性知识。

二、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创新品质

在实验教学中,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要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在这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起引导、点拨、评价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1。进行随堂实验,(边讲边实验)即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操作的实验。在化学教材中,以下内容可作为“边讲边实验”素材。

2。精心组织学生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作好记录,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如实地写好实验报告。

3。鼓励学生课外实验,一是根据教材有关内容作出进一步的探究性实验。例如:铁钉分别在干燥的空气中、潮湿的空气中以及不含氧气的水中等三种条件的存放情况,研究钢铁制品锈蚀条件,加深对铁及铁制品锈蚀原理的理解,掌握一般的防锈方法。二是充分发挥家庭实验和活动课实验的作用,借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检查食盐中是否含碘、草木灰中无机盐含量的测定;活动课题不受教材的限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如自制肥皂、洗洁精等实验。在进行实验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尽情的发挥。

三、加强思维训练,挖掘创新潜能

创造性教学的一个基本观念:要时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创造性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内核”,即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重视让学生学习一些创造性思维的知识、技能。这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一些创造学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兴趣。还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热忱,促进学生开展一些创造发明活动。例如:在实验课上,教师手拿一支试管,请同学们“吹毛求疵”,对试管找缺点,课堂上同学们争相议论,最后找出三个缺点:(1)试管易破;(2)只能发生一个反应;(3)浪费药液,在找出毛病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发明。对仪器进行改革,如有些同学想出用吃完药的塑料板来代替试管。这样既让废物得到了重新利用,又加强了学生思维的训练。

四、鼓励创新实验,实现创新价值

创新是道前人所未道,想前人所未想,补别人之不足。实验创新既包括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从零开始,通过探究确定实验仪器、药品、装置和操作方案,也包括对原有的实验从新的角度给予新的思考、审视,找出缺陷和不足给予修正和扬弃。

篇19: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

培养学生能力教育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中,应重视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口算教学。只有学生口算熟练了,笔算才能正确、迅速。因此教师要把口算这项基本任务完成好,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口算兴趣

数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选择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内容,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事物入手,组织教学: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进行口算教学。在教学“9加几”时,我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一天,企鹅博士邀请小狗、小猫和小熊到它家做客。三只小动物来到企鹅博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锁上还有一张纸条写着:“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口算能力,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9+1、9+2、9+3、9+4、9+5、9+6、9+7、9+8、9+9,每个算式的和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连起来就是锁的密码。”学生在这富有童趣的故事情境激发下,进而开展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全班同学的参与和计算中得到了密码,这个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了口算,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作研讨,感悟口算算理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见解、解除心中的疑惑,直至感到豁然开朗。

笔者注意,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探究问题的核心,根据操作探究过程、体验、感悟等进行交流。交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笔者耐心地倾听了学生的交流,给予有效的点拨、梳理、引导。

如:在教学“9加几”的课堂中,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不同,探索的方式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9+5”求和的算法多种多样:有的是在9的基础上往后1个1个地数;有的是先数上1个和9凑成10再接着数;有的从9里面拿出5和另外的5凑成10;有的将“9+5”看成10加5,然后再去掉1;有的用学过的“8+5=13”,8添1是9,13添1是14;……通过合作研讨、交流、展示,学生们形象地感受到口算“9+5”的算理及不同的思维方法,从而找到捷径。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白了算理,感悟到相关的`数学思想,增强了成就感,培养了探索的兴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9+5”及“9+几”的多种思路的争论,使学生通过思维碰撞“悟”出道理、规律和方法,形成科学的结论,发展了思维能力,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研讨。培养了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三科学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按照新大纲提出的目的要求,笔者做出长计划、短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教学与训练,把口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笔者坚持长期训练口算,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1)在每天的数学课开始用2~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听算训练:采用教师报算式、学生在本子上写答案的方法,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2)坚持口算与笔算相结合,沟通口算与笔算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发展。(3)开展口算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增强学生对口算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口算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如:“口算抢答”、“开火车”、“夺红旗”、“口算接龙”、“对口令”、“找朋友”、“小蝌蚪找妈妈”、“手拉手找朋友”、“龟兔赛跑”、“抽签答题”等,让学生在玩中促练、练中提高。(4)定期开展口算竞赛,检验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和口算能力。

总之,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训练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才能达到培养低年级学生过硬口算能力之目的。

篇20:试析化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体会教育论文

试析化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体会教育论文

关键词:

自主学习能力 化学课堂 体会

摘要:

随看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自主学习以它独有的悠力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主题。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化学课堂知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的学习是建立在自我主动基础上的“我想学”而不是别人“要我学”,整个学习过程都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独立制定计划、选择和运用策略并对学习整个过程和每一步骤都作有效自我监控和调整的学习过程。咱主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方法,形成“我要学”的动力,树立起“我能学”的信心,建立“我会学”的信念,养成自我评价、自我侧试、自我监控的良好品质,为自主学习提供保证。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于在化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1把握化学变化的本质,形成“我要学”的动力

化学主要是从微观层面研究物体的组成、结构、变化的科学。我们知道化学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然而如果是两个没学过的物质进行反应,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不知道它们到底是如何反应的,反应的产物是什么,这与化学变化的本质相关。因此,加强化学变化的本质教学就尤为重要。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生成,元素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化学反应过程中都应该遵循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元素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总能量不变,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不变。掌握化学反应的本质,学生就从根本上掌握了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就能自主推测出各化学反应的产物,或是由产物猜测反应物,掌握质能守恒和元素原子守恒,就能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快而准的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产生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

2掌握化学知识规律体系,树立“我能学”的信心

化学知识的学习看似凌乱,不系统,其实很多知识都有其规律体系,例如“构一位一性”以及“结构一性质一用途”的关系都是化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规律体系。我们知道在化学学习当中,化学的原子结构或分子结构对于化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所以一些物质的结构学生都能够记得,但是往往学生是不可能都把所有的原子结构记住,这时就应该从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推理得到,从而进一步掌握其化学性质,再从其具有的化学性质来看它的用途,这样就具备一定的规律体系,使学生形成一整套自主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学生掌握了这些化学知识规律体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构建,学习的信心逐步树立,这样的自主学习才能更高效。

3学会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建立“我会学”的信念

阅读、归纳、演绎、假设、比较、观察和实验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又是最基本的方法。阅读绝对不只是看那么简单,阅读应跟思考相结合,多提“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弄清各种化学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例如: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阅读要做笔记、写看法、打着重符号。例如: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电解质一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卜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这时应该重点抓住溶液、熔融、化合物等关键字,并划上着重号。当然这里的阅读也不是每字每句都要求仔细弄懂,浏览、通读、精读是融于整个阅读过程当中的,以求有关知识内容的全面和系统理解。一些课后介绍性的课外知识,我们只需浏览、通读即可,而课本中的概念、例题我们则应该精读,以便弄清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对于老师有自主学习纲要的自主阅读材料,应该选择相关问题的材料进行精读。

归纳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从经验事实到事物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手段和模式。化学学科相比其它理科而言,知识零散、系统性较差、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不易形成系统化。为此,归纳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tzl如铜、铁、铝等金属具有导电导热的性质,由此推断出“一切金属都具有导电导热的性质”的结论。在化学教学中,很多化学知识的学习都可通过归纳进行学习。再如:由同族元素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归纳出同族元素结构及性质的递变规律,并类比迁移于其他族元素的学习;由若干烷烃的组成、结构,归纳出其通式或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等。

演绎是从一般性知识引出个别性知识,也就是以一般的原理为前提去论证个别事物,从而推导出一个新的结论。它是在已知概念、原理、规律指导下解决新问题,并能举一反三的一种策略。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只要推理的前提正确,推理的形式合乎逻辑,则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正确。如卤族元素一般都能形成无氧酸,氟是卤族元素,氟也能形成无氧酸一氢氟酸(HF)的结论。如运用电解质的定义,演绎出强弱电解质;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演绎出合成氨的适宜条件等。 假设是运用已知的化学原理和化学事实,对求知的化学现象及其规律性做出假定性说明,是一种尚待检验的化学陈述的思维策略。例如学习了钠和水的反应后,以及学过的金属置换反应,可让学生猜测钠和硫酸铜反应的产物有几种?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假设检验,而后得出结论。又例如,苯分子式为C6H6,其结构中含有的键是介于双键和单键之间的事实。推测苯的性质有(假设):(1)是一种烃,可燃烧;(2)具有饱和烃的性质;(3)具有不饱和烃的性质。据此设计实验证明苯的化学性质比烯烃稳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反应,在有催化剂和高温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由此可见苯环中的键是一种介于双键和单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化学学习的比较策略是指在不同的化学事物之间确定差异和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方法。客观事物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有相似处,又有相异点。通过比较,既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似,又可以具体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异,为进一步分类提供客观依据。善于运用比较的学习策略对那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原理、实验进行对照分析,不仅能找出知识的异同,而且能增加掌握知识的清晰性、可辨性和可利用性。如学习SOz时,可从酸醉角度比较COZ,S02得到共同的性质,从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比较出SOz不同的性质,然后分析为什么会不同,这样COZ,SOZ的鉴别方法就呼之欲出。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能使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又如在卤族元素的学习中,注意引导学生除了掌握一般规律的同时还要掌握特殊规律,即在卤素与水的反应中,氟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氟酸和氧气,其对应的酸是弱酸,其对应的卤化银是可溶性的盐,这些性质都是和其它卤素的不同之处。在化学实验中也可用现象比较的方法进行学习,例如钠和钾的燃烧,钠和水以及钾和水的反应,比较中发现他们的现象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从而推出钾的还原性比钠的强。

化学学习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等。化学始终是以实验作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因此观察和实验的学习策略就显得由为重要。在自然观察中指导学生要(1)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进行全面观察。例如,甲烷的立体结构,从整体看,它有五个原子,从部分看原子与原子之间有键角和键长,再从整体看,它是一个正四面体结构。(2)引导全面观察、重点观察,例如钠和水的反应的实验现象较多,学生往往会不够全面、细心,导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遗漏,这时要提醒学生看钠在水面的变化情况并月.注意听有无声音。(3)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科学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现象,分析探讨现象的原因,并做好实验报告。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以上方法学习,可建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念。

4培养良好的品质,为自主学习做好保证

自我评价、自我测试、自我监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培养学生通过日记或其他记录方式,记下自己学习的过程、方法、体会及感受也可定时的要求学生写自主学习小结,自我鉴定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实质上是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意识和行为的反思和调控。只有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才能实现学习上的自主。自我测试可包括自己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成绩或者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行检测等方式。进行自我测试可发现自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改进自主学习方法和步骤,自我测试则可更好地发挥自我监控、自我反省能力,从而完善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自觉而有目的调整和控制。它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激发作用,即自己命令或激励自己从事某些活动;

二是抑制作用,即审时度势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自我监控应该贯穿自我学习的全过程,自我监控有利于个体学习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实现自我教育。具体方法(1)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对自己的计划和目标给予自我检测、自我评价来监控自己,自我调节自己的自主学习行为;(2)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教师不断给予鼓励、指导、督促,让其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就感,并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自我评价、自我测试、自我监控是自主学习的品质保证。

5结语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是他们应该养成的终身受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促进学生逐步树立自主意识,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形成自主的学习方式,明确学习的课题或主题以及活动的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提供必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自主学习的基本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把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等自我调节、自我补救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的学习者;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自主学习内容要注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一致;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认知特点和学习材料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策略,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顺利解决问题,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论文

有关教学反思论文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反思现状剖析与学校对策论文

研训一体,促进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解析的论文

新课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体会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化学教育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化学教育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化学教育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共20篇)】相关文章:

实践新课程理念发挥愉快教学论文2022-11-08

论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2023-12-09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论文2023-10-12

化学中心教研组的工作计划2022-08-14

特级教师的述职报告2024-01-26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基础会计》有效教学的策略的论文2022-04-29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论文2022-08-28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论文2022-06-03

化学课题评价的反思2022-12-23

新课程下生物教学的几个策略论文202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