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通用20篇)由网友“问心无愧”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娄群姣
(浙江宁海县桃源初级中学)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变式训练,强化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数学知识点的形成过程,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帮助指导学生完成数学活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在沟通中共同成长。
篇2: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作为数学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教师要强调数学的“过程”与“结果”的平衡,让学生经历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概括以及思考活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从而使学生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
一、重视变式训练,强化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数学知识点的形成过程
教师在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汇总,要重视数学概念、原理的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数量适当的典型性材料,为学生的猜想、发现以及归纳做好恰当的铺垫。教师在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中的时候,要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常识性的掌握。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体系之间的横向联系,推动同化数学知识的深入。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变式训练中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在同化模式中尽量设计多种启发路线,并在关键步骤上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思考中来,以便让学生的思维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形成数学能力。
例如,在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思考如何在课堂上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习近平行线的判定。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掌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通过三线八角活动教具,让直线绕点运动,此时角的大小随着改变,教师请学生观察在什么位置时有平行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已学会的方法,过直线a外一点A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要求学生思考:画平行线时,三角板的一边紧贴直尺移动的过程中,什么量保持不变?并由此引入平行线判定公理。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变式练习,让学生把握不同状态下的平行线判定方法。
如图(1),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规律,经历一个归纳概括的过程,学会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判定公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1=150°,∠2=150°,a∥b吗?为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下列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图2所示,已知∠1=∠2,∠3=∠4.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①如图2所示,∵∠1=∠2(已知),∴EM∥F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如图(2),∵∠3=∠4(已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师运用这样的练习编排引导学生对判定公理的条件、结论进行置换,在图形的变化中强调同位角相等。学生在不同的训练角度中提升了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师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帮助指导学生完成数学活动,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等模式,在新颖的教学手段中使学生尽快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创新问题情境,再通过不断的创新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例如,在初中数学浙教版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的教学过程中,解直角三角形是在学生学习了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而解直角三角形不仅是对直角三角形各元素之间关系的综合运用,也为以后解斜三角形奠定基础。但是本节课蕴含着的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和化归方法在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抽象的数学内容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梯子靠在墙面上的画面,让学生思考问题: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一般要满足500≤a≤750.现在有一个长6 m的梯子,问(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地攀上多高的墙?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了身边熟悉的事物,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继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从图形的`变换中观察到在安全攀登的前提下,当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为75度时,人可以爬到最高。这样的演示将数学问题转化成了几何问题,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形变换中体会到了数学建模的思想,提升了数学能力。
三、在合作中交流,在沟通中共同成长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以每组四至六人的模式组建合作小组,并选拔数学能力强以及组织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课堂以及课后等不同的阶段实现小组合作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教师在课前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课程合作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将课前整理到的材料拿到课堂上用于课堂合作,以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合作学习。教师要组织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而在课后,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想和同学分享获得的感悟和经验时,就可以在课后合作中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
例如,初中数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一次函数》中《常量与变量》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参与变量的发现过程,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在探索活动中获取数学成功的体验,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选择教学重点以及难点设计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升。如课堂伊始,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来用弹簧秤做测力实验,让一个学生拿弹簧秤,另一个学生在弹簧秤上加钩码,教师要指出弹簧秤的原长固定。让其他学生做好记录,并观察实验,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在变,什么没有变?”这个问题。这样的实验不但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提高了学习问题的兴趣,又可以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从数学的角度来发现问题,从而引出课题“常量和变量”.这样的合作学习在整堂课上教师适时加以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共同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提升数学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永钊,华章。课堂观察能力在初中数学中的意义与培养途径探讨[J].华章,(14)。
[2]周波。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探讨[J].成功:教育,(09)。
[3]鲁旭霞。促进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0)。
篇3: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的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拓市场:第四,有团队精神.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作 者:程志红 作者单位:灵寿县综合高级中学 刊 名:新课程(教师版) 英文刊名:XINKECHENG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篇4: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文/车燕红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数学仅仅注重计算技能和解决常规问题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了。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以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自主探究倡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知识的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塑造新时代人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生;研究能力
在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是当下的主题思想,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创新的基础是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加以重视,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逐渐地养成爱探究的好习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人们深刻认识到初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探究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在此提出几点简单的建议。
一、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
探究氛围的营造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基础,环境对于学生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回答已经存在的问题,还要让学生在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并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探索环境,使学生喜欢探索、善于探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使探索成为一种习惯。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更加高效、准确的获取信息,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学校的教育本质不是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拥有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这是未来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初中数学老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教会学生深化课本的知识点,逐渐学会对知识点的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不懂的知识善于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培养学生爱思考的好习惯。在课堂上,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要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善于探究和思考的习惯。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人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后,就有欲望去研究和探索它,这是人的本性。因此,在数学教学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从多方面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增加课堂趣味性
由于数学本身的特点所限,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容易使学生形成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学课没有乐趣,只是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罢了。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应为学生创造趣味性的情景,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数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便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2.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遍布了很多学校,老师要积极运用科技成果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直接的刺激到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利用视频演示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的演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3.建立奖励机制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可知,他们对于老师的奖励还很重视,即使是得到老师的一句夸奖也会觉得很开心。老师适当的奖励对学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受到老师表扬后,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大大的提升,不论是在课堂上的表现,还是在完成作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对学生的奖励次数要适当增加,奖励的内容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奖励机制应适当的调整,不能单单的奖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于进步大的学生更应该给予奖励,从而使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积极向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解释,解释就是提出新的见解,这就会对学生现有的理解进行更新。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不相同,即便是同样的问题,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每当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后,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直接的讨论或者同桌之间的讨论,使学生之间进行想法的交流,对各自的想法进行探究,在通过学习他人的探究经验后,进行相互的比较,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结论。这样的合作探究能够弥补自我探究的片面性,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引导学生大胆的猜想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基础差的学生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没有思想,在学习中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大胆猜想是探究能力培养的基础,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的猜想和假设更贴近真实答案。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猜想和假设的确定就决定了探究的方向,只有通过多次的失败和验证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猜想。每当学生探究一个新问题时,就会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决,通过结合相关的知识进行排除,直到找到最可能适用的知识点,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实现了学生新旧知识的整合,并达到了巩固旧知识的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大胆地猜想,不局限于课堂之上。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导教学,指导学生对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要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弥补自主探究的局限性,实现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是数学不断发展的根本。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完善自己,增强学习的信心。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教学的真正价值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开启知识的大门,使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庄士奎。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刊,(11):56.
(作者单位 四川省甘孜州磨西中学)
篇5: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探讨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探讨论文
【关键词】培养,探讨,能力,反思,数学教学,中学生,初中,
著名数学大师弗赖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现在新课改后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数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反思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自身的抽象性、推理严谨性、语言学术性以及证明的探索性,从本质上决定了初中生在思维上的局限性,因此,必须经过多次推敲、深入研究,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一、反思能力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反思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有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很多中学的数学教师一味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但初中数学不同于小学数学,初中学生通常无法一次性就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这时必要的反思,重新回顾所学习的知识,在这个重新审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强化解题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见,反思是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习惯,是对知识理解的一种升华。
反思有助于构建全面的学习结构。反思是一个对知识再审查的过程;反思有助于探索蕴藏在基本的表层理论知识下的更加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有助于优化思维能力。反思是对自身学习、综合思维能力进行完善的有效途径。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对问题的全方面思考,会让思路更加开阔。
二、影响初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主要因素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影响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分为两类: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影响因素通常包括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心理因素等,外在影响因素则是指学习环境、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学校教学环境等。影响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形成的因素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指导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时,对基本理论、概念类的内容讲解都很详细,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并不注重问题的解题思路,过于强调解题的“简便方法”,很少给学生演示多种解题思路,让学生没有反思学习的机会,导致学生无法在反思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
2.教材对理论知识的呈现方式。教科书和辅导类资料的编写者考虑到学习者的接受能力,通常会以最直接、最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表述,略去了大部分的知识推导、证明过程,因此,学生看不到理论形成的过程,就无法模仿学习、反思到新的方法和技巧。
3.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数学成绩提高需要一个过程,而且与考题的难易度有直接的关系。但许多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对教师、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学生考试成绩为标准,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的在考试后对试题、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反思。
三、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有效措施
1.利用提纲课前预习,培养学生反思习惯。对课程进行预习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初步学习的有效办法,尤其是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重难点、基本要掌握的理论知识有哪些等,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反思训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构造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反思意识。趣味教学一直都被视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针对枯燥的数学公式,教师可设定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构造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反思行为,这样他们在反思与总结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独立自主性的解题意识。
3.注重习题剖析,可进行解题思路、结论倒推、题设延伸三个方面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引导。培养学生审题时抓住主要条件,同时注意发掘隐含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反思解题可以让学生勤动脑,在反思中掌握多种解题方法。
4.师生间加强交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常的课堂提问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若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提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在思维碰撞中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
综上所述,初中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更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指导反思的技巧,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数学学习思维。结合国内的素质教育的开展情况,严格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现代化教育和发展、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仁胜.运用解题反思 优化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通报,(9).
[2]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4).
[3]莘建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篇6: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
摘要: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的主要重点是创新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应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监护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本人多年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养成,并且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浅见。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育成为了主要方向,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显得更加重要。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就是数学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
(一)如何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创新教育的方向
第一,中学创新教育的主要培养重点是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第二,有些人以为创新就是超越前人,其实不然创新主要是利用原有的资源来解决或产生现有的问题或看法,我们可以将知识进行再次组合,形成新的知识这样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第三,在人的特性中创新意识不是生来就具备的,是由于后期的培养而具备的,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宽松的教学气氛,让师生之间平等相处,从而构建创造性思维。
宽松的课题气氛能够让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相处,把平等自由还给学生,能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目标,教师从旁作为引导,从而让学生引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现代的教学思维,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枯燥的数学课堂上营造出有趣的课堂氛围,那么学生一定在课堂上大胆的思维、大胆的提问,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的精神,并且鼓励学生积极的讨论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初中阶段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基础的时期。学生在初中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培养其探索性和自主性,从而让学生的人格与创新意识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在初中阶段教师必须把握一下几点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第一,我们在每个环节和知识点的引入都要设计好。在数学教学必须把握好以下环节,如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导、定理的证明、方法思考、问题发现、规律的揭示等等环节,还要设计出新概念的引入,它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兴趣的必备条件。第二,我们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新颖。例如: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思维,动画演示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提高学习兴趣,分组进行研讨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精神,这些都是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最有效方法。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巧妙的设计、合理的安排,为学生创建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开拓者。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
悬念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听教师讲课,这样做能够让学生更加渴望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一下有趣的事物,让教学过程紧张而有趣,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二)数学的演示必须做到直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的演示能够让学生对知识做到更细致的了解,特别是在数学中一些抽象的概念,需要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亲身体验,从想象到发现再到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形成,教师在最后给出验证方法,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是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
人在9-22岁时期属于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时期,而初中的学生正好处于这个关键的时期,作为数学教师必须把握好这一时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一)提高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方面教学内容
创新思维需要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根据自己理解在头脑中结合,形成规律性的整体结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利用启发式教学,能够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打下结实基础。
(二)通过诱导质疑充分的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在定理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千万避免的照本宣科,教师揭示定理发生以及思路证明的过程一定要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思维,为学生讲解独特而绝妙的证法与解法。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思考、探索、尝试方面必须多多培养,让学生形成问题研究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的问题做到大胆提问,培养学生具备独特见解,课后教师要有意识的留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养成与同学之间商讨问题的习惯,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得到了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模式的试试更新,能够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开放题的引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中解题,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模式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进行教学,用计算机揭示常规数学中不能解决的动态数学问题意义数学规律,能有效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更加直观将数学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最后,开展数学实验课与活动课,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真正的学习学数学和在生活中使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作为导向,把握好全局,协调好数学课堂教学中种种因素,建立和谐的课题教学氛围,把握好每位学生的心理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作者:张建国 单位:辽宁省营口市第二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上);,09.
[2]施建伟;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4.
篇7: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
摘要:
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初中数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阐述和探讨,力求尽可能系统而全面地阐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进而从根本上加强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方法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和中学教学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核心内容之所在,也是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此,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1.创造自主学习情境
首先,教师要真正做到更新理念,做到角色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指导者转变为教学的参与者、引导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不仅需要学生的自发投入,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的框架中,充分发挥自身创新潜能。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发投入学习,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激发兴趣、激发创新潜能的学习空间,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进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1]。
2.营造愉悦教学氛围
教师需要改变自己严肃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积极解答。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能够实际体会到的例子,形象生动地解释教科书中的晦涩字眼。
3.塑造学生成就感
与教师的交流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关键因素,当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自发自主学习时,主要的受教育途径就是自学和交流,而又以交流为主要途径,教师需要不断从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提问、自发表达中塑造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提高学生参与意识,锻炼学生创新思维
首先,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两方面,即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自学之外,要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训练,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合作,才能达到锻炼创新思维的目的。其次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要提倡学生交流借鉴,不断完善学习方法。坚决摒弃封闭式的学习方法,只有加强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学生才能发现自己学习方法的缺陷在哪里,进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培养参与创新的热情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要激发求知欲望,进而达到锻炼创新思维的目的。
2.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
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实践,就是促使学多种感官并用,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生发出全面的认知过程。
3.创造参与创新的机会
由于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参与创新的机会并不多,为此,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题中找到知识的“源”、“流”,体验“现买现卖”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1.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教师要因材施教地指导学生安排、利用好学习实践,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吸收,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划分,分别提供不同的时间安排模式,不仅强调课前预习,更要强调认真听课、后续复习。
2.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
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规律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在课后要及时回顾,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不仅要复习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自己感到模糊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律,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相关的习题,这对形成创新方法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2]。
3.优化学习方法
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但是还必须注重劳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寻求创新,为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知识积累和方法保证。
四、锻炼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
1.重视协作
重视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对待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引导协作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协作需要教师引导并提供机会,引导他们进行写作,让他们了解到协作的重要性,为协作提供机会是很重要的,主要是通过思想的传达和引导。
3.指导协作
教师虽然不能参与到小组内部,但是对小组内部成员之间产生的问题还是需要教师予以指导,对于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考察内容划分不同的小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擦出创新的火花[3]。
结语
实际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会使得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积极交流,在交流中不断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在和同学的交流中达到有所创新、有所进步。总而言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学习过程,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锻炼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就一定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刘玉花 单位:昆山陆家中学
参考文献:
[1]周秀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14:36.
[2]杨叶海.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与写,,5(4):84-85.
篇8: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
摘要:
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时候,观察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学生掌握了这个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面对数学现象的时候,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得出结论;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数学中的未知数、数字以及符号的关系,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清晰地展现在他们面前。本文详细探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希望给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观察能力
在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中,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能力。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该能力的重要性,并要想方设法的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它。只有具备观察能力的学生,才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将每个知识点理解到位。因此,改变教学思想,大力增加数学教学的创新力度,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十分有利于营造效率极高的初中数学教学氛围。
一、激发数学兴趣
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去主动学习各种数学知识,自觉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观察能力培养的垫脚石。首先,教师要用数学美丽的一面去吸引学生。很多人认为很枯燥无味,就是数字与文字的单一组合,这才导致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数学的美感。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独一无二的艺术。数学本身是具有美感的,只是学生没有发现或者没有兴趣去探索,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在数学的美丽世界中畅游,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观察能力一步步灌输给学生。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数字的统一美和数学图形的对称美都是数学美的表现,不过这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这些事物,然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去观察数学图形的外在美,这样学生就会茅塞顿开,也会迫不及待的去体会更多。立体几何图形具有形状美,不断独立地去观察这些美好事物,就会逐渐培养观察能力。其次,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所以,观察是一切学习行为的前提,这也是需要让学生必须明白的一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了观察能力并用它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或者解决数学问题,就可以使得学生将观察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例如,在学习“三视图”这一节的知识时,学生只有在掌握观察能力的情况下,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三维模型,才能快速的、准确的画出某个图形的三视图。通过运用观察能力成功解决问题,一股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也就可以反过来增加他们对观察行为的重视程度,花更多的时间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上。
二、传授正确方法
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学生培养观察能力的关键,只有把握正确的方向,学生才能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高效观察数学现象,让观察带来的便利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首先,教师在教导学生观察数学事物时,要教育他们使用合理的顺序。观察和其他行为一样,都十分重视先后顺序。初中数学中常用的观察顺序有两种,分别是从局部到整体和从整体到局部,坚持这两种顺序的观察训练,就会促进正确数学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平行线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观察两组线型,分别是相交线和平行线,让学生从局部入手,观察这两组线后发表对于两组线的不同点的看法,然后再从整体入手,点明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不可能相交。这种教学结合了对比观察法和从局部到整体观察法,能够让学生自己就能发现知识。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教授丰富的观察方法。初中生常用的数学观察方法有两种:分类观察法和对比观察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将不同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认可观察方法,并积极利用。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块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分别从概念、表达方式等方面对两种知识进行对比观察,通过观察来发现两者的差别,串联两者的联系,不仅能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还能加深对现学知识的记忆。
三、培养优秀品质
观察不是说简单的去看一个事物的表象。真正的观察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任何观察行为都应该是带着一定的目的,伴随思维运动的。观察品质的培养是高质量观察质量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怀着科学的观察目的。在学习初中数学时,很多学生都盲目的、随意的去观察。老师说大家观察这个,学生就跟着去观察这个,丝毫不知道自己观察的目的何在。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明确自己观察的原因。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节内容时,之前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学生会非常迷茫,对着直角三角形观察半天都不会有什么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先布置任务“这些直角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这就让学生有了观察的方向,然后给学生时间去观察,这个时候学生的观察就是有目的性的,因为他们要通过观察来解决直角三角形的规律,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直接得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边长的平方”这个定理。其次,增强学生对于观察全面性的理解。观察某个事物要面面俱到,而不是只看到其中一面。在初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去全面观察各类事物,把握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这章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圆柱体,学生不应该只关注圆柱体本身,而应该将圆柱体看成数学模型,从模型中推导数学性质,这样可以提高观察行为的高效性。
四、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观察能力的重要性,熟练的观察能力可以使我们避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而真正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趋势。现代的初中教师应该格外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将不同的思想和方法耐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的灵活。
作者:张金玲 单位:济宁市兖州区矿山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成恩.数学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12:466-462.
[2]李庚延.数学教学中关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4,22:116.
[3]闫艾英.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学周刊,2014,29:165.
[4]裴大昆.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8:81.
看过“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论文”的还看了:
篇9: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
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需要平时多训练,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充足的发展。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篇10:初中数学教学能力培养论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中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已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数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那么,到底什么是能力呢?能力是人们完成某种任务的身体和心理活动的本领,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数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预习能力较差,自觉性不强,主要表现为不会读书、记笔记、查资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
1.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数学的文字特点进行阅读,把每课时的知识点划出来,疑难问题记在本子上。这样做会促进学生思考,提醒学生哪些问题应重点理解。
2.让学生把听课过程和预习的思路不断进行比较、归纳,以便他们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关键点。
3.抓不同程度的预习效果,及时交流,及时推广好的预习经验,纠正不良的预习方法。
4.教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与学习有关的信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知识,丰富课本内容,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因为学生的信息来源不仅限于课堂。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
例:验证下列各等式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
观察以上等式,等式右边是两个分数差的1/3倍,显然A不正确。再观察括号里面的两个分数,第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第二个分数的分子是2,于是D排除,再观察两个分数的分母是1与5,2与7,3与9,4与11。再者n为正整数,当n=1时,n-1=0,因此两个分数的分母分别是n与2n+3,故答案为C。
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意义。
例:图1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求它的全面积和体积。
先让学生判断图1中是什么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通过学生动手折叠,从两个扇形可以看出与圆柱有关,展开空间想象可知图2是一个圆柱的四分之一,则容易求出它的全面积和体积。
四、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探究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思维的主体——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悟性。当有些人见到数时,他们的大脑中会产生联想,经过综合分析获取重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就是数感。
例:感觉“勾股数”。如图3,四边形ABCD中,∠ABC=90°,AB=3,BC=4,AD=13,CD=1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连结AC,由已知条件AB=3,BC=4,得知AC=AB2+BC2。如果对5、12、13这三个数不敏感的话,问题就无法解决,若能感觉这是一组勾股数52+122=132,即AC2+CD2=AD2.可得∠ACD=90°,于是就得到一个新的直角三角形。所以S四边形ABCD=S△ABC+S△ACD=1/2AB×BC+1/2AC×CD=36
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状况。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抓住关键性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应善于引起学生争议,教会学生质疑,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往的教学中,师生都习惯于由已知条件到单一(确定性)结论的思维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应特别注意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使他们对问题的本质掌握得更清楚。
例:若三个方程X2+4X+3-4a=0;X2+(2a-1)X+a2+1=0;X2-2X-a+1=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如果我们从正面考虑,则有一个、二个或三个方程有实数根共七种可能;如从反面考虑,即三个方程都无实数根,则只有一种可能。
解:设三个方程都无实数根,则由判别式得关于a的不等式组:
16-4(3-4a)<0;中国论文联盟
(2a-1)2-4(a2+1)<0;
4-4(-a+1)<0
解得-3/4<a<-1/4
故当且仅当-3/4<a<-1/4时,三个方程都没有实数根,因此当且仅当a≦-3/4或a≧-1/4时,三个方程至少有一个实数根。
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它只有在应用中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先认真审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欢欢和迎迎进行一场有趣的比赛,每人跑500米之后必须再画一幅画:欢欢和迎迎同时起跑,最后又同时画完图画。但欢欢画画时间是迎迎跑500米时间的5倍,而迎迎画画时间是欢欢跑500米时间的6倍。问谁跑500米快?谁画画快?
分析:设欢欢跑500米用了x秒,迎迎跑500米用了y秒,则欢欢画画时间为5y秒,迎迎画画时间为6x秒。由所用总时间相等,有x+5y=y+6x,得4y=5x,由于x、y均大于0,所以y>x,欢欢跑得快,迎迎画画快。
篇11:初中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预习能力较差,自觉性不强,主要表现为不会读书、记笔记、查资料。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
1.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数学的文字特点进行阅读,把每课时的知识点划出来,疑难问题记在本子上。这样做会促进学生思考,提醒学生哪些问题应重点理解。
2.让学生把听课过程和预习的思路不断进行比较、归纳,以便他们抓住教材的重难点、关键点。
3.抓不同程度的预习效果,及时交流,及时推广好的预习经验,纠正不良的预习方法。
4.教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与学习有关的信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有关知识,丰富课本内容,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因为学生的信息来源不仅限于课堂。
篇12:初中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前提和条件,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
例:验证下列各等式
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
观察以上等式,等式右边是两个分数差的1/3倍,显然A不正确。再观察括号里面的两个分数,第一个分数的分子是1,第二个分数的分子是2,于是D排除,再观察两个分数的分母是1与5,2与7,3与9,4与11。再者n为正整数,当n=1时,n-1=0,因此两个分数的分母分别是n与2n+3,故答案为C。
篇13:初中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所以,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意义。
例:图1是一个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求它的全面积和体积。
先让学生判断图1中是什么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通过学生动手折叠,从两个扇形可以看出与圆柱有关,展开空间想象可知图2是一个圆柱的四分之一,则容易求出它的全面积和体积。
篇14:初中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探究能力的增强,都离不开思维的主体——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悟性。当有些人见到数时,他们的大脑中会产生联想,经过综合分析获取重要的信息,这种信息就是数感。
例:感觉“勾股数”。如图3,四边形ABCD中,∠ABC=90°,AB=3,BC=4,AD=13,CD=1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连结AC,由已知条件AB=3,BC=4,得知AC=AB?2+BC?2。如果对5、12、13这三个数不敏感的话,问题就无法解决,若能感觉这是一组勾股数52+122=132,即AC2+CD2=AD2.可得∠ACD=90°,于是就得到一个新的直角三角形。所以S四边形ABCD=S△ABC+S△ACD=1/2AB×BC+1/2AC×CD=36
篇15:初中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状况。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抓住关键性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应善于引起学生争议,教会学生质疑,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以往的教学中,师生都习惯于由已知条件到单一(确定性)结论的思维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教育改革的需要,应特别注意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使他们对问题的本质掌握得更清楚。
例:若三个方程X2+4X+3-4a=0;X2+(2a-1)X+a2+1=0;X2-2X-a+1=0中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如果我们从正面考虑,则有一个、二个或三个方程有实数根共七种可能;如从反面考虑,即三个方程都无实数根,则只有一种可能。
解:设三个方程都无实数根,则由判别式得关于a的不等式组:
16-4(3-4a)<0;中国论文联盟
(2a-1)2-4(a2+1)<0;
4-4(-a+1)<0
解得-3/4
故当且仅当-3/4
篇16:初中数学教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它只有在应用中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先认真审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欢欢和迎迎进行一场有趣的比赛,每人跑500米之后必须再画一幅画:欢欢和迎迎同时起跑,最后又同时画完图画。但欢欢画画时间是迎迎跑500米时间的5倍,而迎迎画画时间是欢欢跑500米时间的6倍。问谁跑500米快?谁画画快?
分析:设欢欢跑500米用了x秒,迎迎跑500米用了y秒,则欢欢画画时间为5y秒,迎迎画画时间为6x秒。由所用总时间相等,有x+5y=y+6x,得4y=5x,由于x、y均大于0,所以y>x,欢欢跑得快,迎迎画画快。
篇17: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体操”,理应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最前沿学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应当注重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怀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
作 者:李丽丽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LUNTAN) 年,卷(期): “”(3) 分类号:G63 关键词:数学 创造性思维 培养篇18:培养数学能力
培养数学能力
孩子的数学启蒙教育关系到他日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一般的家长在教孩子数学时,容易以自己理解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却忽略了自己的指导方法是否得当。选择适当的指导方法,才能让幼儿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这无论对将来的学习还是智力发展都大有裨益。
为了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本期我们再为大家介绍一种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案供大家参考。
训练方案:卡片接龙。
训练目的:
①复习10以内的加减。
②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口头计算能力。
训练方法:
①家长准备两套长方形卡片,一套写上算式,一套是算式的对应答案。
②家长对幼儿说:“今天我们来做卡片接龙的游戏,现在这套接龙卡片是你的,这套卡片是我的`(有算式的一套),我们俩人同时出卡片,然后进行接龙。比如:我的卡片上写着7-2的算式,你就在你的卡片上找这个算式的答案,也就是找写有5的卡片;你的卡片上写着2,我就在我的卡片中找算式计算结果等于2的,找出来也就接了龙。好,我们现在就开始吧。”最后谁手上的牌少谁算胜利。
注意事项:
①如果幼儿没有找对算式的得数或者不会计算,家长取出自己的卡片,幼儿的仍要拿在手里。
②待幼儿熟练后,可把卡片打乱,然后两人平分,这样幼儿有可能找算式接龙,也可能找得数接龙。
③家长陪同幼儿玩,不能和幼儿争着把卡片出完,家长要引导幼儿把题做对,或能找出这个数的运算式子。
篇19: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文/张 涛
摘 要:通过对新课标的理解,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着重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的方法,意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及自主探究能力,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有效课堂,从而有效地实施新课标。
关键词:数学;自主探究;合作;构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的重点在于倡导自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学实践应从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出发,为此,我在“以生为本、自主探究”层面做了尝试,在课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角色向新型教育角色转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围绕新课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合理转变教师角色,担当起促进学生学习的角色呢?这是问题的关键。所以,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
二、改变教学模式,构建数学新课堂,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本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他们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如,在讲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建筑工地上,泥瓦匠正在砌墙(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为了保证墙面与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铅锤的绳来看看细绳与墙面是否吻合。如此,能保证墙面与地面垂直吗?泥瓦匠或许不知道其中的奥秘,而你们能否为他找到理论依据呢?”从生活情境入手,提出新问题,可将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构建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从课本中获得信息向学生传递并获取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可以看作一个信息选择、传递、接受的过程,这必须建立在和谐的交流基础之上。为了使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数学交流,尝试做到以下两点:(1)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变化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来促进数学交流等。由于学生基础有差异,思考问题的途径不尽相同,因而对目标内容的理解程度也各异,这时通过小组展开自学情况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使学生得以解惑。这样既给予了学生一个展现才华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中教师如何尊重学生的学习探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基础,紧贴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创造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那么课堂气氛就没有那么活跃,而就上述问题充分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曾经说过:“即使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归纳和类比。”这就说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重要性。在备课的时候,我一般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相关知识的来源。在课堂上,我把这些相关知识讲述给学生,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分析、比较、联想,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大胆提出猜想,从而使他们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结论的重要性。
三、注重师生情感交融,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摆出一副自高自大、很权威的样子,为了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提高,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互相接纳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大胆地讨论、探究、归纳总结。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和合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做到:(1)认真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2)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4)上课期间,教师应让每一位学生都觉得自己是非常重要的,都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师与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课堂上通过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大增,综合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明确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把握好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章士藻。数学教育研究导论。天津教育出版社,-10.
[2]倪树平。促进学生探究的策略。中学数学,(01)。
[3]王新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中学数学研究,(09)。
(作者单位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篇20: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碗米坡学区 黄会红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小学数学基础的学科教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作为小学教师应把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放在教学之重。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探索、去创新,去主动探究。新课改下,教师该如何去做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努力方向。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好教学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主动参与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内动力。创设好的教学情景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架设学习的桥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形成技能,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是这样导入的:“小猪”“胖胖”在家开舞会,它要为小动物们准备丰盛的食品,来到乐乐超市选购食品,它看到又香又甜的大苹果,有48个,买了25个,请你想想,在柜台上还剩几个?学生们年龄小,都想争第一,纷纷抢着最先完成问题。情景的创设迅速点燃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火花。这些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用处。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主体意识是其决定学习成败关键的时候。才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主动的要求发展进步。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作为教师应做的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热情。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探索。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二、让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主人
数学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创新思维。解决总题的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和创新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不能单纯地让学生模仿,被动参与,反复练习,而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互助活动、合作交流等方式学到所学知识。在交流中,活动中,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实践探究等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创新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有层次性,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创新信心。采取开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都能有较多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见解,新颖的见解。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增强其探索性学习数学的兴趣。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创新信心。
总之,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育,只有教师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条件、正确地引导他们,就一定能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 初中数学教研论文
★ 数学教研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通用20篇)】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中“差别”教育浅尝教育论文2024-01-01
初中数学教学中动探思实工作思考论文2023-11-17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2023-12-22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2024-01-05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2023-07-16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2023-09-18
创造初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2022-05-06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2023-11-22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2023-10-16
数学论文范文初中 统计20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