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28 07:35:50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精选15篇)由网友“franky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

篇1:《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是一堂比较抽象的课,他们还不能深刻去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知识,我带了一些生活中的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来的,让他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知识都与我们数学是息息相关的,培养他们多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在本节课开始,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设计了让学生摸物体,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中复习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立体图形相应平面图形,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平面图形是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本节课的第二环节是印图形,先让学生思考一下有哪些办法可以得到立体图形身上的平面图形,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最后是定下一种方法――画图形,把画好的图形贴到黑板上,这一环节使整堂课的气氛活跃起来,本节课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区分好正方形与长方形,圆与球;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我每个学生都准备了一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白纸,为了告诉学生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叫学生沿着中线上下,左右对折,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到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对折完长方形后我叫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按刚才的方法对折正方形也得到同样的结果,到底怎样区分它们两个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有一个学生发现沿着对角线折时,正方形四条边都能重合,得出了正方形四条边是相等的;在教学圆与球的区别时,我告诉学生球可以到处滚,但圆只能沿着一个方向滚,只是这样跟学生讲解过于抽象,于是我找了一个可以切开的球,先让球到处的滚,接着把它分开两半,把球的一个面展示给学生看,让它们深刻感受到圆是球的一个面。最后就是联系生活让学生自由发言,想想在哪里曾经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本节课设计较为严密,能捉住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来着重去讲解,能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但是有些地方仍然做得不太好,让学生把画好的平面图形贴到黑板上,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板书设计上不大好,应该先帮学生分好类,老师先在黑板上贴好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然后一组一组轮流上去贴,但是我却交代不清,而且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深入去理解一年级的学生。本堂课能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立体图形得来的,强调学生在回答问题是一定要强调面,例如:黑板的面是长方形。学生在回答问题是有一个错误就是喜欢把圆说成圆形,最主要的原因是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种说法的影响。总的来说,本节课内容较为充实,设计较为新颖,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篇2:《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

出彩之处:

通过本节课的玩数学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有序。这项活动的开展,既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有拓宽了孩子的数学知识面,并且对开发智力、提高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至少能对孩子这些

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形状概念、视觉分辨、认知技巧、视觉记忆、手眼协调、鼓励开放、扩散思考、创造机会。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再好的东西它也有瑕疵。

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学生,由于孩子年龄小,又好玩好动,所以在其他同学展示的时候不会倾听;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语言组织上需要要下功夫,有的时候心里一紧张,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这跟心里素质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以后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改进措施:

应重点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篇3:《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一)》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拼一拼、连一连”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制作等操作和实验活动,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特征,让学生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步循序渐进,以更好地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

通过几次试讲和修改,我觉得这堂课有以下几点较为成功:

一、教学层次较清晰:主要通过分类、命名、举例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等活动观察体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最后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事物,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但是,整节课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

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二、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比如:学生说黑板上田字格是正方体时,教师没有及时纠正这个是正方形,在一年级下学期学习。

三、对学生活动时,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参加听课和听评课,请经验丰富教师听课和评课活动,以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认真反思得失,不断提升自己把握教材、分析教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强课题研究,发展科研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的人民教师。

篇4:《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

《认识立体图形》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前,我让学生参照教科书上所列举的物体在家里搜集生活中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药盒、火柴盒、茶叶筒、铅笔、吸管、魔方、牙膏盒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等,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讨论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参于课堂。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

篇5:《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习关于平面图形的起始课,是图形与几何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乃至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图形图形直观进行思考的重要基础。由于平面图形比较抽象,本节课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中引入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这节课设计的思路是:

1、先让孩子们在观察、操作中体会“面在体上”,并且通过“描”“印”等方法,得到对应的平面图形;

2、再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不同平面图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

3、在认识这些图形后,通过观察思考,体会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进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篇6:《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让孩子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自主发现、获取新知,在操作后设计了连麦分享环节。但是直播过程中,因为网络等原因,连麦失败多次,不仅没有完成分享的环节还浪费了很多时间,考虑到学生的年按特点和情感因素,甚至可能还会因为连麦问题,让学生丧失听课耐心,分散注意力。所以,尽管在预设中考虑到时间因素,每个环节安排的都十分紧凑,仍因为网络原因出现了超时现象,课堂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在以后的直播过程中,我会更加注意和把握这些细节。

关于线上授课,我还有一些思考和疑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对于不太会使用互动面板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在进行这类对操作和自主发现要求较高的课程中,到底该不该通过连麦互动,来搭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尽量让学生自主生成新知。

设想:如果连麦成功,则我们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使学生之间的想法互通,实时把握学生学情,掌握学生从观察到操作到思考到总结的过程;如果连麦失败,不仅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让许多学生丧失听课耐心,分散注意力,事倍功半;但如果预设中舍弃一部分这样的连麦环节(因为30min的课堂时间,往往连麦2个人差不多,再多1个就很困难)则很难达成相应的目标。这是我的一个疑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问题呢?

篇7:《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起始课,是图形与几何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乃至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借图形图形直观进行思考的重要基础。由于平面图形比较抽象,本节课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中引入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这节课设计的思路是:

1. 先让孩子们在观察、操作中体会“面在体上”,并且通过“描”“印”等方法,得到对应的平面图形;

2.再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不同平面图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

3.在认识这些图形后,通过观察思考,体会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普遍存在,进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课重在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让孩子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自主发现、获取新知,在操作后设计了连麦分享环节。但是直播过程中,因为网络等原因,连麦失败多次,不仅没有完成分享的环节还浪费了很多时间,考虑到学生的年按特点和情感因素,甚至可能还会因为连麦问题,让学生丧失听课耐心,分散注意力。所以,尽管在预设中考虑到时间因素,每个环节安排的都十分紧凑,仍因为网络原因出现了超时现象,课堂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在以后的直播过程中,我会更加注意和把握这些细节。

关于线上授课,我还有一些思考和疑惑,想跟大家讨论一下。对于不太会使用互动面板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在进行这类对操作和自主发现要求较高的课程中,到底该不该通过连麦互动,来搭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尽量让学生自主生成新知。

设想:如果连麦成功,则我们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一定程度上还可以使学生之间的想法互通,实时把握学生学情,掌握学生从观察到操作到思考到总结的过程;如果连麦失败,不仅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让许多学生丧失听课耐心,分散注意力,事倍功半;但如果预设中舍弃一部分这样的连麦环节(因为30min的课堂时间,往往连麦2个人差不多,再多1个就很困难)则很难达成相应的目标。这是我的一个疑问,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问题呢?

篇8: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数学北师大版第二册教学内容,即书中38-39页内容,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内容设计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玩中学,乐中悟”是本课最大的特点。

本课我以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验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数学外在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这节课,我设计以“交朋友”为主线来串联知识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使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我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教师注重从感知入手,通过“看、摸、描“和讨论、交流、认识平面图形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学生学习兴趣深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的四边长来亲自体验感悟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这节课我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回答时,声音小,紧张。

(2)指车窗玻璃时,我没能纠正(不规则图形)

(3)原来设计大树是由三个三角形组成,但课件设出只有一个是三角形,其它二个是梯形,但学生认为它们都是三角形,我应该及时强调,

(4)在时间上我没有把握好,其家我设计还有两道习题让学生做,但我以为时间到了,就没有去做。

就本节课出现的问题,我来说一下改进办法:

(1)课后重新演示课件,给学生指正。

(2)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口语训练,力求使学生达到会说、敢说、大声说、说清楚的程度。

(3)把课前教学准备做得再充分一些,例如,对学生可能出现疑惑做出预想,并给出合理解答。

(4)加强数学教学方法的学习积累,课堂中存在的其它问题,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予以指正,我将虚心接受并改正。

篇9: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在生活中,学生已有关于角的感性经验,但学生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一个物体的边沿,或是转角的地方”,就是角。而这些就是也是本课的学习起点。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 创设了“根据平面图形上的部分,让学生猜猜是哪个图形”,学生的兴趣被游戏激发起来,特别是猜圆形时,学生感悟到圆上没有角,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上才有角,初步感受了角的表象。再让学生摸平面图上角的形成,紧接着把角描出,移走平面图形,只剩下角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这样学生就会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

记得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会忘记;看过了,就会记住;做过,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是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部分内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我安排了用小棒搭角,并要求搭得大点小点如何操作,学生有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更好地感悟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程度有关。学生的体验并没有就此满足,继续安排了三次玩活动角的环节,在玩中学,在体验中理解。还安排了折角,剪角的环节,让学生在一系列动手操作活动中,掌握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

这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验证、自主提炼、自主实践的过程。当然在“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折角时,学生折的角形状大小,与角的大小概念有错误理解,没能处理到位。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从学生从课堂可能地生成出发,备好课,上好课,处理好细节。

篇10: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情感目标:通过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

能力目标: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认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

在摸、找、描、说、拼等活动中,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知道“面由体得”,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与投影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水彩笔【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在一个布袋里摸几何体,并叙述所摸到的几何体的特征,请学生猜一猜老师摸到的是什么。

2.在自己所带的形体实物中找出和老师一样的物体。

(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教师并没有局限于课本,而是从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的实际出发

来重新组建。通过摸一摸、猜一猜,充分调动学生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积极性。)

二、感受“面”从“体”得。

1、认图形。

师:今天图形王国来了几位新朋友,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交朋友呢?生:想。

师: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生: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住在什么地方?

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这几位图形朋友,你们认识吗?谁知道它们的名字?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师用课件出示四种图形的名字)

2、找图形。

师: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不信,我们就找找看。从你的桌子上拿一个立体模型,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

学生先独立观察,再进行小组交流,最后集中反馈。重点体会:面在体上。

师:刚才你们已经把自己的发现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过了,现在有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呢?

生:我在圆柱上找到了圆形。生:我在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引导学生说完整、说清楚。突出学生的个性思维

师:通过大家认真观察,同学们发现在长方体上能找到长方形;在正方体上能找到正方形;在三棱柱上可以找到三角形,在圆柱上可以发现圆。

师边说边播放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理解。

(通过“看”体会面在体上,并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更好地理解面在体上,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

3、摸一摸。

师:新朋友见面要握握手,现在让我们动手摸一摸各个物体的面,看看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摸各物体的面,并和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有什么感觉,想说的就站起来说。

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都是平面图形。)

4、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生:一种是形,一种是体。

生:长方体能站起来,长方形站不起来。

生: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三、学会用“体”描“形”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又找到了它们的家。你们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拍一张照片呀?(生:想)可是怎样才能把它们拍下来呢?你来想个好办法。

(学生回答:画的方法,在沙子上盖的方法,印章的方法DDD如果学生只说出画的方法,师可引导:想想看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师:小朋友们真爱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请你选一种合适的方法去做。

学生动手操作。

师: 谁愿意与老师说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些图形的? 各小组汇报:

生:我是把圆柱体放在纸上,用笔沿着边画出了一个圆.

生:我是把学具上的这个边涂上颜色,再印在纸上,纸上就有一个正方形了.

生:我是把积木放在纸上,把纸向上折,就折出一个印来,你们看是一个三角形……

(学生边说边演示,老师表扬并奖励,每一个同学说完把画好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给学生提供材料和时间的空间,通过在纸上得到平面图形这一操作活动,培养了学生思维.通过展示作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体现知识应用于生活

1、今天我们认识的这些图形,在我们身边也是随处可见的,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些图形呢?

学生自由活动,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先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同学听,再说给大家听。

师:在你家里能找到这些图形吗?能说给大家听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集中反馈。

2、师:实际上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同去马路上去看看吧。

播放多媒体课件:教材第36页说一说交通标志的动画片。学生先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再全班进行交流。

(拓展学生的思维。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探索与实践

CAI配着音乐出现各种图形组合成的美丽的图画。

师:你能说说它是由那些平面图形组合成的吗?(指个别学生汇报)

师:下面请小朋友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并且说说你们都用了那些平面图形。(学生随着音乐分组合作拼图,然后指小组展示并汇报)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拼出了这么漂亮的图画,你们个个都成了小小的发明家和设计师了。

(整个过程学生表现主动,拼的结果丰富多彩,而且能把拼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出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了哪些新朋友?一起说说。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师:谁来说一说有关新朋友的情况?

生:长方形有四条边、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生:正方形长得方方正正的、从正方体上能找到正方形。

生:圆形象太阳、象车轮子……

师:下课后想想和这些新朋友还有什么新玩法,想到的小朋友别忘了告诉我。

(简单的课后练习,为学生提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课后反思:

本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内容设计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玩中学,乐中悟”是本课最大的特点。

1、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本课打破常规,用“猜一猜”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念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心安排的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中,教者能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挖掘数学外在的情感因素,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这节课,教师创设以“交朋友”为主线,(叫什么名字、给新朋友拍照、介绍新朋友等)来串联知识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学得有趣、活跃、自然,使全体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3、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教学中教师注重从感知入手,通过“看、摸、描”和讨论、交流、认识平面图形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学生学习兴趣深厚,同时在数学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篇11: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利用《认识物体》中的模型导入,并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形状,从而引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兴趣。

实际上,一年级的孩子对于空间与图形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认识,是基于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感知并逐步形成表象的过程。要引导学生从物体上分离出面,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这是有难度的,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认一认、找一找、围一围、拼一拼等环节。

说一说一些物体的形状,是为了唤起已有的认知经验,又为了学生感受“体”与“面”的区别与联系提供素材,通过摸一摸、画一画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平面图形的特点,清晰的体会“体”与“面”的区别与联系,同时在摸一摸中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体上转移到面上,在描一描中让学生经历“面”从“体”上剥离的过程,而找一找更是丰富学生的图形特征的表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围一围、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孩子更是体会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区别。进一步丰富图形表象。在最后的拼一拼中,孩子再次感知数学的美,数学图形的美,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也暴露了自己的一些欠缺。

一、课堂节奏调控不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导致再次用长方体、正方体“画”图形,加深对“体”表面的认识,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一环节来不及完成。今后要多考虑学生,在课堂教学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缩小教学预设和课堂教学实际生成间的距离。

二、要关注学生的体验。

在认识长方形这一部分时,当学生利用长方体积木画出长方形后,我展示了一个孩子的图形,并贴在了黑板上,从而教学长方形。当时没在意,过后想想,没能使孩子的操作发挥起作用,学生画的长方形可能有很多种,我却只出示一位学生的作品,并贴到黑板上,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导,只有这种长方形才是长方形,这样学生的体验就不丰富了。看来,体验光有表面上的活动是不行的, 它还需要老师细腻和到位的指导。在学生操作时,教师不是旁观者,更不是指挥者,而应是合作者,与他们一起探索发现。

在平时教学中重视让学生在“做”中体验数学,去促进数学知识的建构,不失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画稿方法。

篇12: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这节课堂教学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

中识别这些图形,但不要求学生准确的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基于学生在学习

以前,对这些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摸

通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让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动手分类、小组合作、概括总结出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

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是: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

经常见到的物体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另外我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

概括出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

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

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体的名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每一种图形的认识都经历了引入—抽象—

给出图形名称三步,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

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篇13: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本课的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初步感知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这些图形。重点是会区别这几种立体图形。

本节课我是在复习课程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课前我让同学们回家准备了一些立体图形,如:各种盒子和玻璃珠。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学生参与性很高,特别在做小游戏,蒙眼摸一摸,说出你摸的是什么?学生兴趣高涨,刚开始是个别学生上台展示,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就让小组合作互动玩这个游戏。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这堂课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分一分、摸一摸能够让学生直观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并区别这些立体图形。但个别学生对于圆柱的名称还不太清晰,长方体、正方体会说成长方形、正方形。我收获最大的是低段孩子学习要建立在兴趣浓厚的基础上学,那会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在玩中学,学中玩,知识才能更容易掌握。

篇14: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一)》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识四种立体图形(包括实物和模型),了解他们的名称和特征,能正确区分和辨别四种物体,为接下来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做好铺垫。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丰富的学具和教具,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拼一拼、连一连”等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中,亲自触摸、观察、制作等操作和实验活动,并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图形特征,让学生有路可走,有序可循,一步步循序渐进,以更好地落实知识,渗透学习态度。

这堂课有以下几点优点:

一、教学层次较清晰:主要通过分类、命名、举例等活动初步感知图形特点,形成表象,建立空间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推一推等活动观察体验,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最后返回到生活中去,感知不同形状物体的应用。使学生对这几种形状物体的认识能由具体事物,逐步抽象为数学上的几何图形,并应用图形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以学生活动为主,自主探索图形特征,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感知不同物体形状的特点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的观察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尤其在学生说物体特征和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小朋友都投入到了本节课的学习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所要的结果,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不足的地方:

一、教师语言不够精炼,表达不够精准,评价性语言不够生动、灵活具有启发性。

二、对学生活动时,课堂纪律不能很好的管理,有个别学生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只是自己独自在研究物体。

这节课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物图,模型图,图形名称三个层次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最后是知识的应用层次,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你身边那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适当的活动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但是如何组织学生活动很关键,一年级学生好动、容易被教具吸引,通过这节课我发现,一定要把活动指令想清楚,给学生说清楚,这样才能有效活动。

篇15:《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空间与图形”是七年级第四章的教学内容,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际,体会出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认识一些基本的图形,了解一些基本图形的性质,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等十分现实的内容,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在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感受到空间与图形和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其文化价值,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空间与图形的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图形认识初步”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数学环境的素材,教材中每一小节的课题都是那么亲切、有趣,插图、想一想、做一做、读一读、试一试无不吸引着学生参与其中,感受着探索、创造、求知、合作的美。要教好这一章,教学方法和形式都与以往的教学不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给他们展示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和平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其次,要准备好教具、课件、学具,这一章的学习需要很多实物、模型、图片,还有许多需要老师带领学生课堂实践的操作,如叠一叠、做一做、试一试等,这些需要老师提前布置预习,有的要求学生回家准备,有的需要老师准备好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使用,这些工作十分繁琐、费时,教师必须落实,否则会影响上课的效果。

教师布置任务时要求清晰、到位,再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不但学生准备学具时积极,形成良好预习习惯,而且,课堂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课堂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在较为抽象的内容如:从不同方向看这节教学中,学生准备学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利用了多媒体课件,显示用一个平面截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时的截面情况,画面清晰美丽又富于趣味性,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乐趣,同时达到了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的功效。在生活中的图形一课中,我收集了很多美丽图片在电脑中,上课时投影给学生,让他们找出熟悉的几何图形,这些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学科活动中我们针对教材中内容,利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为构件,构思出一副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配以贴切、幽默的解说词。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和集体创造,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兴趣高涨,课堂的授课效果也很理想,有的学生甚至设计了两、三个图案,所设计出的图形也很有意义,充分体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鼓励学生探索有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对他们实施激励性评价,使他们自觉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用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从而体验到探索成功带来的欢乐。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教师一脸真诚的微笑、投以信任的目光、赠给热烈的祝贺等,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当学生经过努力暂时没有取得成功时,如果教师投以期待的目光、赠给温馨的话语,会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励。以上是我在探索中一些实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旨在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习变得有趣、生动、易懂,并会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使数学变得更有活力。

线上教学的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有哪些

大班数学教案设计:豆宝宝排队

初一下学期英语老师线上教学计划

线上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工作总结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总结

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小学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数学总结

《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认识图形》线上教学反思(精选15篇)】相关文章:

疫情线上教学总结2024-04-24

aas证明三角形全等2023-08-17

点的投影说课稿2024-05-08

《角平分线的性质》教学反思2022-07-21

初中数学几何教育反思2024-03-28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豆宝宝排队》2023-09-27

《我在联合国作报告》教学设计2023-01-12

角教学反思2023-11-24

计算机信息课教学反思2022-05-02

初中教师开学教学计划2024-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