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后的反思

时间:2024-04-05 07:19:54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读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后的反思(精选4篇)由网友“netse”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读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后的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后的反思

篇1: 读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后的反思

有幸拜读了被誉为西方教育圣经的《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竟然发现自己有很多大问题。

问题一:有时赞美也是一种毒害

约翰洛克提到一个现象:很多母亲给自己的小姑娘买了新衣服,带上新帽子,就追着叫孩子“小公主”,引孩子自我欣赏一番。这样的行为不就是我经常做的吗?做母亲的我,总是毫不吝啬地要向孩子表达我对她的爱,新衣服、新帽子是我爱她的一种方式,孩子在我眼里就是最美的,当然要大肆赞美一番。约翰洛克揭示这样做的恶果:小孩子还没有学会穿衣服,就学会炫耀自己的衣服了。衣服本身就是为了轻便,舒适,至于审美方面的要求是衣服这件事物的附加值。当有一次孩子哭着闹着非要穿一件裙子上学的时候,我责备孩子不懂事。原来孩子不懂事的根源还是我对孩子的影响,母亲们在赞美孩子的同时,夸大了衣服的作用,如果只是衣服漂亮,孩子就变成了公主。那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会跟别的孩子比吃比穿,说不定还会一脸不满地对母亲说,我的衣服不如谁的好,我不高兴!

问题二:愚蠢的巴掌教育

平常工作繁忙,难免遇上不顺心的事。正好碰上孩子在大吵大闹,缠着你要干这干那,难免突生怒气,轻一点说一句:你离我远点,再生气,就是照着孩子身上一巴掌。

约翰洛克说“孩子年龄渐长,自己的理智逐渐成长起来。”是啊,孩子已经能分辨一些事情的对错。当你对她说这样那样不对的时候,她有时候虽然是小声嘟囔,但已经能鲜明地表达跟家长不同的意见。

“长大了是吧?不听我的是吧?”孩子幼小的时候完全听从和信赖父母,孩子不听从的时候,父母难免心理有落差。巴掌看似快捷有效,其实是最没有用的教育。孩子的行为就算能矫正了,也只是因为怕,而不是心服。一个经常疾言厉色让孩子看书的妈妈,只能让孩子从此讨厌读书。再者孩子已经有了羞耻心,巴掌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一种伤害,巴掌只能把孩子打远,或者把孩子变成一个时刻看别人颜色,优柔寡断,没有自己个性的人。

约翰洛克说,一旦孩子长大,应该把父母视为最可信赖的朋友,彼此之间的关系趋向平等。既然如此,对孩子,一定要把巴掌收起来,把孩子当做朋友。

问题三:贿赂孩子

“宝贝,今天上午看书好不好,下午我就带你出去玩。”“宝贝,你背过这个唐诗,妈妈就奖励给你一块巧克力。”类似这样的对话,存在于每一个家庭。

现在我们来推敲一下这两个句子。第一个,下午出去玩是很有意思的事,所以你必须现在看书,我才同意你下午拥有快乐。那从反面想,读书不就是很没意思的事吗,你必须干现在没有意思的事,去换取下午的有意思。但是本身读书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不需要坚持就可以发现快乐的事情。不妨换一种表达方式:“宝贝,今天我们一起做两件快乐的事情,第一件是读书,第二件是出去玩”,更聪明的妈妈会说:“孩子今天上午必须出去玩,下午才能看一本故事书。”

我马上把这个发现在孩子身上实验,“宝贝,明天早晨如果你能早早地起床,妈妈就和你一起读故事书,如果晚起,这个奖励就没有了。”结果孩子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在唠叨,“妈妈,早晨你要把我早叫起来上早读。”

第二个句子,做好一件事情,就奖励吃的。这个现象在什么地方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马戏团。约翰洛克说莫要把孩子当狗熊和猴子。因为这样孩子做好事情的动机并不是内在的。如果一个孩子做好什么事都要靠外在动机,那么不久地将来,孩子做自己份内的事情,都会向家长要奖励了。

其实,大部分父母教育孩子,追求自然而然,率性而为。教育方式可能是沿袭或发展、改变了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或者是结合自己在社会生活学习中的一些认识。但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研读一下教育学著作,尤其是约翰洛克这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书籍,一定会受益匪浅。

篇2:约翰·洛克教育漫话读后感300字

《教育漫话》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体育、德育和智育。

体育,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

德育,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

智育,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看了《教育漫话》这本书让我们懂得了,培养孩子生活上的好习惯可以为他们打下健康的基础;调教孩子的精神世界让孩子早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借用书上的一些具体方法帮助孩子沿着正确的轨迹健康成长。

篇3:读书笔记:约翰·洛克与《政府论》

《平凡的世界》虽是平凡的故事,却告诉我们平凡当中的真实,是活生生的一代人的记忆。一起来看看它的读后感吧!

红尘漫步

——读后感之《平凡的世界》

引言:红尘漫漫,岁月悠悠。一路,有多少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于人生的银幕上演。或跌宕起伏,或波澜不惊。最后,存留于心的,唯有那一缕浮动的暗香。

最爱路遥的这一句:“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初次看到这句话,是在一个订阅号里。作为心灵鸡汤,时不时的喝上两口是很有味道的,但对于其中真正的养分的吸收,是在看了《平凡的世界》一书后。

爱情赞歌

关于爱情,我们想到的最多的莫过于“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般的恩爱缠绵,莫过于“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般的坚贞不屈。关于爱情,我们会用尽世间一切美妙的词语,来描述我们对它的痴迷与向往。尽管随着经济浪潮的不断推动,“拜金女”“单身狗”一系列的名词不断的弹上荧屏,让我们中的一些人不禁对爱情有一丝的惶恐。但无论如何,我们向往的都是自由的轰轰烈烈或细水长流的爱情。

以前,一直怀疑爸妈之间的真正的是否存在爱情。因为,爸妈的婚姻,不是自由的。由于外公家里那时很穷,供不起妈妈上学,加之重男轻女的观念,认为女孩即使是出人头地了,也不是自家的,便在妈妈20岁的时候逼迫她与爸爸结了婚,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作为一个旁观者,爸妈说不上如胶似漆,也不像有的家庭那样整天吵吵闹闹。有的,只是平淡如水、相敬如宾。对于相敬如宾这个词,我一直无法理解为何要将其用到爱情上,且作为褒义词来用。我觉得,对夫妻来说,相敬如宾就如同形同陌路,彼此存在着无形的距离。但当看到小说中的田润叶和李向前的爱情长跑时,我似乎突然明白了所谓的爱情,不在于它是否轰轰烈烈,也不在于它是否细水长流,不在乎一切外在的形式,唯一与爱情相关的,是一颗真诚的心。哪怕那颗心没有荷尔蒙的初悸动,哪怕这颗心逐渐由亲情作为主宰,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孤独的一面,只要这颗心能慰藉那份孤独,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爱情呢?

关于爱情,似乎内心的温暖才至为重要。

每当窥视到少平和晓霞的内心世界时,总是莫名的有一股暖流和寒流在我的身体里交汇。于亲密关系而言,他们是挚友、是彼此的恋人;于能力才干而言,都是见解独到者,有志有实之辈;于人生际遇而言,他们受身世背景、家庭环境的影响,过着千差万别的生活。精神的对等与社会地位的差别让他们在一起却又提心吊胆。到底是精神世界占上风,还是社会压力压倒一切,故事末尾让我们遐想连篇。如若晓霞活着回来,他们会过怎样的日子,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有真千千万万种可能。对于可能,谁又能得出答案呢?这,就是该书的精彩之处。

人间烟火

关于婆媳关系,以前我一直都相信是别人说的“那是两个女人在抢一个男人的心”,但看了这本书后,我察觉似乎与他们说的有点出入。

少安的老婆善良、勤劳、处处为少安着想,是典型的中国好媳妇。但正是由于她对少安的爱,让她自己为少安打抱不平。少安是孝子,贫困时,是家里的顶梁柱;富裕时,是家乡的摇钱树。在吃不饱的岁月,秀莲和少安一起孝敬爸爸、妈妈和奶奶。但是等他们富裕了一些时,她就吵着要分家,害怕父女会拉少安的后腿。她也将分给奶奶的馒头偷偷的就给了少安,在盛粥时将米饭舀进了少安的碗。为此,少安还动了手。也许在外人看来,有钱就变坏似乎是她的特质。但真的是这样吗?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亲爱的丈夫,为了他,她愿意做任何事。以致在最后,她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为了那个家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虽说最后秀莲与婆婆的关系处的并不那么遭,但如果碰到一个稍微斤斤计较的婆婆和公公,那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

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婆媳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谈话的闲资。对于婆媳矛盾,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们也许无法评论太多,因为其中的种种原由是我们或许无从得知的。

生活在农村,见惯了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比如说,农闲时,邻里间呈现出一派和乐融融的景象。但一到天很久没有下雨,稻田里没有水时,各种各样的矛盾逐渐膨胀起来,总能听到叹息抱怨的和破口大骂的。一到问题解决,用不了一个月,人们的亲密度似乎更胜从前了。以前,我认为他们太过于小气、太过于假惺惺。

但当看到《平凡的世界》中描绘出似曾相识的场景时,我看到了世界不一样的一面。他们争吵、抱怨,不是因为他们小气,而是因为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没有水,他们的命根子没有了,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满足不了。就心理学的需求金字塔而言,“生存需求”正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能难能可贵的是,当基本生存需求满足后,他们能尽释前嫌,这又何尝不是宽容大度的表现呢?

当然,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会受时代背景的制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作者描绘的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也有一些眼光狭窄的农民、一些中饱私囊、目中无人、好溜须拍马的官员、一些投机倒把的商人、一些偷鸡摸狗的浪人……但所有的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毕竟是个平凡的世界,毕竟是洋溢着红尘气息的人间烟火。

那份精神

小时候,经常问妈妈,“什么是理想?她的理想是什么?”她总是不假思索的回答“理想对每个人定义都不同,我的理想是你和弟弟都能成功,都能幸福。”“为什么自己的理想要放在别人身上?为什么要靠别人实现?为什么不知道靠自己?”当我做出这样的回答时,妈妈总是摇头不语。为此,在心底,虽然表面上不说,我觉得是有点鄙视她的,假如她不是我妈的话。因为,无论从哪本书上,我们都知道自己的梦想不能让别人来实现。

《平凡的世界》让我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

我的父母就像孙少安、孙少平的父母一样,像许许多多的父母一样,他们没有接受过很多的知识,没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看事情的角度有些狭隘。但,这就自己应该轻视他们的理由吗?不是。

没有读过多少书,并不是他们的错,正如古语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连接触书本的机会都没有,那知识又从哪里来呢?文化底蕴又从哪里来呢?此外,没有谁的理想想让别人帮他实现,只不过他们为自己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感到伤痛,为不能过自己理想的生活而心痛,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又有什么错呢?能何况,孩子们过上幸福的生活对他们自己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他们本就苦了大半辈子,即使再苦几年又何防呢?更何况他们不惜耗费自己的生命和金钱来无偿的帮助我们达到理想的高度,实现他们认为的会让我们幸福的生活。这一切,不正是最伟大的爱的写照吗?

什么是理想?现在我可以准确的给出答案。理想是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努力奋斗,给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带来幸福。

这一切,都是《平凡的世界》告诉我的。

此外,它还告诉了我,于茫茫红尘中,每个人都很平凡,即使是平凡,我们也要让自己成为灵魂深处的不平凡的人。

篇4:约翰·洛克:教育漫话【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教育漫话》是2011年5月1日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约翰·洛克。中文版由傅任敢翻译成文。全书的都在论述“绅士教育”,从德智体三方面来阐述如何教育绅士。

《教育漫话》由作者流亡荷兰期间(1683~1689)写给友人E.克拉克讨论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几封信整理而成。1693年出版。

教育漫话读后感500字左右

《教育漫话》教师读书笔记

大学生《文明论概略》的读后感800字

《洛克菲勒给孩子的38封信》读后感

现代教育理念对职校体育教育的优化作用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第18封:我没有权利当穷人_家庭教育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第23封:要有合作精神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感I读书笔记I读书心得I简介】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第27封:幸运之神眷顾勇者_家庭教育

读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后的反思
《读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后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约翰洛克的家庭教育后的反思(精选4篇)】相关文章:

外国名人励志成功案例 关于成长的励志故事2022-08-02

教育的目的读后感2023-11-13

《正义论》读书笔记个人感触2022-05-06

老舍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2023-05-25

《政府论》读后感800字2023-03-09

高考作文题预测生命的格调2024-04-18

你为谁工作读后感2022-11-29

影响教师的教育美文读后感2023-06-30

机遇高考作文语文2022-07-15

文学作品创作范文2022-09-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