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创作范文(共16篇)由网友“浪里大白泡”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文学作品创作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著名文学作品创作灵感来源是什么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1872年1月,俄国报纸报道了一位35岁妇女的死讯:衣着楚楚,带着一包换洗衣服,女郎把自己扔入莫斯科外Yasenki火车站一辆外国火车的车轮下。那位妇女身份被确认为Anna Pirogova,列夫•托尔斯泰妻子的远方亲戚,以及他好友和邻居 Alexander Bibikov的情人。很快有小道消息说,亚历山大曾告诉安娜他计划离开她并娶他儿子的新女家庭教师。对此无能为力,她给他留下一个简短的字条——“你是害死我的人,高兴去吧,如果杀人会是件乐事”——然后逃走。托尔斯泰本人后来参与料理安娜的后事,据说这位作家曾经认识的女子身后模糊难认的遗体在作家的脑海留下了如此长久的印象,以至于一年多后他才能提笔写下这部他早已在心中得出悲剧结论的新小说。
《鸟》
达夫妮•杜穆里埃
杜穆里埃夫人某些最著名的作品灵感源自位于英格兰西南端康沃尔郡她移居的家园,这点众所周知。《牙买加旅馆》(1936)的灵感来自在1930年作者在真实生活中的牙买加客栈住过的一整晚,这家18世纪的客栈孤零零地位于Bodmin荒野。《法国人的港湾》(1941)的灵感出自Readymoney海岸,那里杜穆里埃有一栋位于海岸边的度假别墅。而在《蝴蝶梦》(1941)中令人难忘的华屋Manderley,至少部分是杜穆里埃本人在1943年搬进去住过的一栋豪华乡间别墅。在这栋名叫“曼纳比利”别墅居住的时候,她看到附近农场里一群海鸥跟着一个犁,突然一个简单又让人泄气的念头闪出——如果鸟袭击人会发生什么。 小说《鸟》,最早出现在杜穆里埃的1952年的作品集《苹果树》里。
《第22条军规》
约瑟夫•海勒
1942年,19岁的约瑟夫•海勒加入美国空军,并在二战结束前参加了超过50次欧洲轰炸行动。他的军中生活对他影响甚大——他变成一个爱咬指甲的慢性重度焦虑患者,还有梦里尖叫的习惯——他又花了八年时间才开始用写作来对付他的经历。战后当了几年无聊的广告文案后,1953年的一个下午,一句话突然击中海勒的脑海;“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一见钟情。初次相见,约塞连(此刻他还没给人物起名为约塞连上尉)便狂热地恋上了随军牧师。”此后七天海勒写了前二十页,他本以为这只是个短故事,可他又花了八年才完成这本最终叫作做第22条军规的书。
《罪与罚》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当他开始写本书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罪与罚起初的构想是写本起名“醉汉”的书,书中他试图探索酗酒对家庭生活的影响。直到他发现一位名叫 Lacenaire的法国作家和杀人犯的作品,此人在1936年因残忍杀害一位年轻人和他的母亲而被处死。在狱中时,皮埃尓写散文和诗歌,与记者和研究者会面,做些会晤、演说和会谈,自愿当心理学研究对象,甚至提供用他的脸做的活面具,这一切都有明显的企图,想要成为社会不公的符号并保证他的恶名在他死后也能长久存在。尚不清楚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听说Lacenaire时是否已经创造出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人物,但是罪与罚中对典当铺阿里拿伊夫诺太太和她的同 父异母妹妹丽扎韦塔的杀害和三十年前Lacenaire的罪行,这两者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性。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
这件事很出名,弗兰肯斯坦是应拜伦爵士的建议而写,当时一群客人拜访他在日内瓦湖的别墅,包括诗人雪莱和她的未婚妻玛丽,每个人都要写个鬼故事来消遣时光。起初有所保留,19岁的玛丽还是写出一篇哥特式恐怖小说的杰作来迎接挑战,灵感来自她躺在床上时跃入脑海的一个恐怖影像。“当我把头放在枕头 上,……”在小说开头的引言中她回忆道,“我看到—闭着眼,但脑中形象清晰—一个入了邪道的苍白学生跪在他拼凑起来的物体旁边。”两年后弗兰肯斯坦的第一版匿名出版,1822年再版,1823年出现舞台剧版本,1831年献给她九年前逝去的先夫,修改的第三版本最终出版。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阿瑟•柯南•道尔
197月,阿瑟•柯南•道尔在船上遇到一位从布尔战争回国的英国记者Bertram Fletcher Robinson。他俩很快成为好友,第二年道尔同意去拜访罗宾森在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的家,想要合作一部新小说。罗宾森带道尔去达特穆尔荒原,一大片古老的荒野(现在是个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谈资罗宾森告诉他一个很久的民间故事,一位臭名昭著名叫Richard Cabell的当地乡绅,显然把他的灵魂卖给了魔鬼——当他1677年死去时,地方传闻说一个魔鬼般的巨型黑色猎犬从荒原里冲出来护送他的灵魂进入地 狱。尽管道尔同意过和罗宾森共同执笔,但一旦他开始在纸上写作,很快就变成一篇新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式探案(他早期八年),然后罗宾森的部分被放在一边, 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助理情节设计师”。
《无名的裘德》
托马斯•哈代
并不十分清楚谁启发了哈代创作一个工人阶层的年轻人努力成为学者的故事,但似乎这位取名裘德.福雷的人物至少有一部分原型是哈代的悲剧性朋友Horace Moule。生于1832年,摩尔1851年在牛津大学挣得一席之地,但没能取得学位。三年后换到剑桥,他又花了十四年才完成他的学业,在此期间他努力和 自己的酗酒以及严重的抑郁做斗争,最后1873年9月他躺在床上割开喉咙自杀,当时年仅41岁。
《小妇人》
露易莎•梅•奥尔科特
小妇人书中这四位匿名为马奇的四姐妹都是以作者和她的三姐妹为原型。路易莎本人就是那位意志顽强的主角乔,她的大姐安娜是梅格,她的小妹梅是艾米,而年方 23就去世的二姐伊丽莎白,是书中的贝丝。背景和姐妹可能差不多,她们的故事和环境却不同:马奇家完全谈不上富裕,但是奥尔科特家在她童年时期一直都是近乎贫困潦倒。而且马奇家的父亲——一位慈爱和博学的内战英雄——也和奥尔科特自己的父亲大不一样,她的父亲博若松,一位爱好和平的素食教师和超验主义的早期鼓吹者。
《米德尔.马契》
乔治•艾略特
1869年1月,乔治•艾略特在旅途中写了份这一年希望完成的任务清单,其中就有一部名叫“米德尔•马契”的小说。尽管艾略特似已决定开始写,新小说却进展缓慢。当时她的儿子桑尼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这年晚些时候她完全停止了写作,直到10月桑尼去世,艾略特只写了三章,这本书最后可是一部86章的巨著,艾略特迅速搁置了这项工程。据说直到一年多后,1870年11月艾略特才重启写作。她开始写一本全新的书,起名布洛克小姐。这个新故事引入一位名叫多萝茜的人物,但在写布洛克小姐期间,艾略特看到把这个故事与她之前搁置的三章合并的机会,于是《米德尔•马契》诞生了。
《白鲸》
赫尔曼•梅尔维尔
赫尔曼•梅尔维尔自己在19世纪40年代早期太平洋捕鲸船 Acushnet号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小说白鲸的原初灵感,后来的编辑和评论家也因此把梅尔维尔真实生活中的船员伙伴和他书中的人物做类比。但是Acushnet号远非他唯一的灵感源泉,毫无疑问梅尔维尔受到了一段真实故事的影响,18在中太平洋一艘名叫Essex的捕鲸船被一头抹香鲸袭击并被撞沉。后来在Acushnet号上时梅尔维尔遇到了Essex号八位幸存船员之一的儿子,1851年白鲸发表时他见到了该船的船长,George Pollard,一位他之后形容为“他所见过的最非比寻常的人之一”。
《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很多人都相信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建立在真实故事之上,即漂流者Alexander Selkirk的真实生活经历。但这可完全不能保证。实际上,这两个故事明显不一致。 Selkirk是在太平洋上自愿被驱逐的,而克鲁索是在加勒比海域翻船。前者滞留了四年,克鲁索却是28年。而且Selkirk孤独一人,克鲁索的故事里有土著、食人族和海盗,所以有些编辑提出笛福心里另有个故事。或许克鲁索的故事取材于17世纪船长Robert Knox在斯里兰卡的囚禁,这段经历后来出版为书《斯里兰卡岛的历史关系》(1681),或许是另一位英国医生Henry Pitman,他从英国加勒比关押罪犯的殖民地逃出,在附近的岛屿船失事了。还有种可能,笛福自己所说的有些实话,鲁滨逊漂流记是他自己认识的某个人的真 实故事,他本人只是简单地当个回忆记录者。不管真实灵感如何,笛福小说的成功和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在发行的第一年就印了四版,并一直广受欢迎。
《化身博士》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早已写过一部关于Deacon Brodie的剧本——此人为18世纪爱丁堡市议员,同时还有个夜盗的双重身份——1885年他梦到一位举止谦和的绅士变身为一个怪物。后来他的妻子芬妮回忆道,“在某个清晨的那段时间……我被路易斯惊恐的哭喊声惊醒,想到他在做噩梦,我就摇醒了他。他醒来大怒道,”你干嘛弄醒我,我刚梦到一个很好的妖魔故事。“她后来发现,她摇醒他的时候,正是杰科尔博士第一次变身为海德先生的故事酝酿处。
《三十九级台阶》
约翰•巴肯
19约翰•巴肯在英国东南部海岸Briadstairs一家疗养院,调理从胃溃疡恢复的身体,开始写他自己推为他的第一部惊人之作的书。据报道巴肯给小说取名自broadstairs一段从悬崖伸到海边的木质楼梯,虽然这个说法有几处矛盾:故事的一个版本是巴肯的年轻女儿曾一步两级台阶从木梯上跑下 并宣布从上到下需要“三十九步”,另一个说法是这里实际上有78级台阶,巴肯把数字减了一半以让题目更醒豁,或者是因为当时他刚好39岁。
《三人同舟》
杰罗姆 K•杰罗姆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杰罗姆想到个主意,写一本简单直接的泰晤士河导游手册,包括沿途的几个重要历史景点。可是当他开始写这本书时,杰罗姆的导游手册塞进 了越来越多他的回忆,自己和两位朋友George Wingrave和Carl Henschel,从伦敦到牛津坐船沿河旅行路上的轶事和相互打趣。于是,这三个人换了名字成为三人同舟里的人物,再加了条名叫Montmorency的狗。”正如杰罗姆所承认的,在英格兰人心底潜意识的某个角落,都少不了狗的因素。
《杀死一只知更鸟》
哈珀•李
哈珀•李早就否认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其自传的说法,该书只是作者简单写下了所知所见以及第一手经历的反应。没关系,不难看出这部普利策奖的经典和作者在亚拉巴马州门罗维尔的童年的相似之处。和斯科特一样,李的父亲是位律师,1919年面临为两位被控杀死当地白人店铺老板的黑人辩护(一父一子两个人后来被吊死)。而且,李和斯科特一样,小时候是个假小子,他的大哥艾德文,和小说里杰姆一样比他年长四岁。1951年她母亲死后她写下这本书,故事中斯科特也失去了母亲。即使小说中的人物迪尔,夏天住在芬奇家隔壁的,是以她童年时代的朋友Truman Capote为原型的,在他母亲去纽约时,夏天来亚拉巴马和姑妈一起住。
篇2:老舍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
老舍诞生于一个忧患深重的年代,他在19世纪末(18)出身于现代中国市民阶层的中、下层,此时此刻国家民族正面临着危亡。老舍幼年一直在北京贫困的大杂院中生活,饱受了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他的生活经验和观察体验主要来自这里,他的小说的材料也来自这里。1924年初到1929年夏天,老舍在伦敦整整生活了五年,同时老舍全部创作生涯,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欧美度过的。老舍一生写作了一千多篇(部)作品,对他的文学创作进行综合分析,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3:老舍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
1 满族旗人文化
八旗制度在建立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对原来处于纷乱状态的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整合,主要是移风易俗。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他的生命之根和文化之本在童年时期的满族文化的培育下开始茁壮成长,这一点在老舍的小说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几乎每一篇老舍的小说,都或多或少的带有满族旗人的影子。《正红旗下》是其满族文化的代表作,《正红旗下》用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人物形象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风俗礼仪、审美需求等方面的日常表现,表达了满族旗人生活中的空虚、沉沦、自得、腐败、迷信和衰落。《茶馆》表现了满族人礼仪周全的文化生活方式,采取了温情的笔调和比较公平公正的态度反思批判满族文化的原生态。《骆驼祥子》不仅触及到了人力车夫祥子灵魂的深处,更是对满族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省,奠定了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综上所述,老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中实现了对满族文化的压抑和张扬。
2 矛盾的宗教观念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化现象。老舍本人是个基督教徒,他是在对基督教文化深入了解之后,感到入教对自己健康发展有益而做出的理性选择,之后他的.这种思想在作品中也逐渐反映出来。一方面,他热衷于宗教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社会组织,体现了他对社会、对宗教的热爱与关心。在创作方面,基督教文化也始终影响着老舍。在不同时段,在不同作品中,都体现出老舍的基督教情结。另一方面,老舍对宗教也存在着不信任的心理。例如,《老张的哲学》中客观地描绘了好坏不一的基督教徒,最大的坏人老张也号称信基督,而实际上他只信钱,龙树古是救世军军官,他入教的真正原因是想参加社会活动,这种描绘更突出体现了作家矛盾的宗教观。
3 家庭观念
《四世同堂》以抗战时期北平一个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为故事展开的具体环境,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达到了现实主义文学罕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高度。在小说中,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崇尚的家族理想,也是祁老人唯一可以向他人夸耀的资本。《月牙儿》中的母亲形象,正是老舍心中伟大的母亲,上坟、做老妈子,其实都是老舍对往事的追忆。《猫城记》重点描述了父子、夫妻关系,而这正是家庭最为重要的伦理关系。《离婚》是一部有特色的家庭题材小说,它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几个形态各异的家庭,而且表现出作者关于家庭问题的多方面思考。
4 女性形象
老舍先生小说所构筑的艺术世界里,活跃着大量的女性形象,老舍通过对这些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的关注与关怀。具体而言,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主要有:第一,新潮女性,只要涉及到新潮女性,老舍都给她们一些时髦的装束,像《善人》中的汪太太、《四世同堂》里的胖菊、《善人》中的穆女士、《阳光》中的女主人公等;第二,传统女性,与新潮女性相对,老舍在他笔下塑造了大量的传统女性形象,《四世同堂》中的韵梅堪称这类女性形象的典范,《正红旗下》的大姐和韵梅一样,终日操劳,恪守妇道,心地善良,以德报怨。作家通过描绘表现出了对传统女性的赞扬;第三,凶悍女性,典型的有《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正红旗下》大姐的婆婆以及《猫城记》中的公使夫人等,老舍以他的生活经验和深刻观察,对悍妇、泼妇等给予了坚决的否定,同时也表达了对其的深切同情。
5 市民形象塑造
市民,是中国城市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老舍作品中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那些市民形象。老舍笔下的市民人物形象是丰富多样的,市民形象在老舍小说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透过老舍笔下市民社会的世态人情和世事变迁,我们可以了解城市底层社会这个不怎么为人们所熟悉的世界,也可以看出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清醒认识。例如,《二马》中奴才式的人物马则、《离婚》里的张大哥、《四世同堂》里的祁家老太爷、《赵子曰》中的李景纯、《骆驼祥子》里的祥子等。尤其是《四世同堂》,共刻画了一百几十个人物,简直称得上是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中市民社会阶层的一部百科全书,仅其中的重要人物就有三四十人,而且就人物所从事的职业来看,真可谓涉及各行各业。在这部巨著中,老舍先生对市民群中人物的地位层次作如此清楚而准确的描写,是他以前的作品中所不曾有过的,反映了在灰色社会环境下市民大同小异的人生态度和生存哲学,刻画出了城市中下层贫民的极度窘迫。借此,老舍表达了对他们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他们所生存的“悲惨世界”的深切同情。
6 民族精神的体现
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凝聚了他对祖国土地和人民的爱与下层劳动者的同情。例如,《正红旗下》是一首各民族团结的伟大赞歌。《二马》体现了对整个国民性的反思,尤其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反思。《月牙儿》通过母女两代烟花女子的命运变迁,描写出了当时社会深刻黑暗的现实。《猫城记》则讲述了“我”与朋友到火星探险,不料飞机意外坠毁,只剩“我”一人流落在“猫人国”的遭遇。在“猫人国”里,女性地位低下,妻妾制度盛行,老舍的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封建文化制度的批判,表达了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坚守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同时,这篇寓言讽刺体小说在讽刺的外表下,包含着激烈而矛盾的情感态度。《四世同堂》是一部描写人民苦难和斗争生活的宏篇巨制,展现了各色各类的人物形象,积极地反思了民族文化现状,并寻求出路,反映出了普通市民的精神和气节。所有这些都表现了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也表达了老舍希望以自己的文学之路完成自己救国之路的理想。 二 老舍作品的创作特色
1 文笔幽默
幽默是老舍文学语言的一大特色,他因此而被称为“幽默大师”。老舍小说中的幽默,是将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到认识,以理性的高度,通过幽默的语言反映出来,最终产生美学效果,具有深远的审美价值意义。如《离婚》中有这样的描述:“张大哥知道的,大嫂也知道。大哥是媒人,她便是副媒人。”这改变了词语本身的语体色彩,显得诙谐生动。同样,《猫城记》中“自由”,就是“欺侮别人,不合作,捣乱”; “战争”,就是士兵“抱着头逃跑”,俗话说“吃饱了撑的没事干”,也就是“闲得无聊”的意思。总之,老舍是一个幽默小说家,善于运用各种修饰、修辞及语言技巧来叙事传情,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喜剧感,也深化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内涵。
2 语言通俗而生动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奠基人,创造出了以北京语音为基础的普通话语言风格。“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白话文已经开始盛行,但老舍摆脱了以往半文半白的小说格调,而在文中大力使用通俗语言:俗白但又纯净,口语化但饱含哲理;同时也体现在其对普通话语言技巧的驾驭上,这也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为我国文学语言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例如,老舍常常借用北京口语中的惯用语、歇后语,使语言生动活泼。像《离婚》中孙先生讲的“猪八戒掉在泔水桶里,得吃得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庸俗。再如,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很多北京口语词汇,像“瞎掰”“傻佬”“小妞子”“讪脸”“敢情”“吃劲”等,通过这些语言的使用,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更加生活化。又如,儿化是北京话中特有的一种合音现象,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既不明显改变词义或词性,也不带明显的感情色彩,透视出北京话的地域色彩和文化底蕴。同时,老舍注意吸取西方语言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形成了欧化语法,表达了一种特殊的修辞作用,逐渐形成了一种富有民族特色和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
3 隐喻手法的运用
隐喻是老舍在作品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段。老舍的隐喻不仅生动形象,还含义隽永,大大丰富了作品的意蕴,使他的作品带上现代主义的特色,达到了其他作家无法企及的深度。例如,《断魂枪》讲述了沙子龙这一武林高手改变身份当客栈老板后的境遇,这两种身份差距可谓判若云泥,这完全不同的两种角色实则代表两种不同的文化,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现实。《猫城记》在塑造猫城中所有幻象时,依照现实社会为模板,全方位、立体化地构建出完整的社会体系,以变形的方式隐晦地表达了种种思维倾向与情感内涵,勾勒出社会生活的变态,将国人的生存状态和国家的灰暗局势夸张集中、深入表现,预言了病态民族与病态文化的灭亡,具有超强的社会表现力和相当广泛的批判辐射力。另外,在人物的姓名方面老舍也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方式,如《骆驼祥子》中有:祥子、小福子、二强子等,蕴含着求生、求强的意蕴,具有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含蓄美。总之,老舍通过隐喻的修辞方式实现了隐形的批判,在他的批判里,也饱含着对西方文明与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4 悲剧化的作品处理
老舍出生、成长于一个没落的旗人家庭,这从根本上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这在其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老舍小说创作美学风格多姿多彩,其中不乏许多悲剧作品,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例如,《我这一辈子》中描述的老巡警被黑暗的社会所毁灭的故事。而《月牙儿》中,作家在作品中客观地道出,母女必然难以抗拒地相继沦落风尘,以一种悲悯的笔调,对母女俩投注了诚挚的关爱之心。同样,《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因固守传统文化而深受其害,等待他的只有不幸和苦难。《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承受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悲剧,而且他与虎妞的婚姻悲剧故事也耐人寻味。总之,老舍的悲剧观念来自于对特定时期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切省察,他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物,使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种共同的思想:城市是葬送主人公身体和道德的坟墓,生活于其中的主人公难逃悲剧的命运。
综上所述,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老舍是一个独特的作家,他在小说中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老舍作品构建的文学世界,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放射出独异的艺术光彩,是世界的不朽之作,这也使其成为风格独具、享誉中外的文学家。
篇4:著名文学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
著名文学作品创作灵感来源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文学创作就是生活的一种浓缩与提炼,它有时会把生活中的东西做的更纯粹,更极致。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必定是展现,提取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今日,文艺君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大师们的生活,探索寻求这十五篇著名文学作品创作的灵感之源!
《安娜•卡列尼娜》
列夫•托尔斯泰
1872年1月,俄国报纸报道了一位35岁妇女的死讯:衣着楚楚,带着一包换洗衣服,女郎把自己扔入莫斯科外Yasenki火车站一辆外国火车的车轮下。那位妇女身份被确认为Anna Pirogova,列夫•托尔斯泰妻子的远方亲戚,以及他好友和邻居 Alexander Bibikov的情人。很快有小道消息说,亚历山大曾告诉安娜他计划离开她并娶他儿子的新女家庭教师。对此无能为力,她给他留下一个简短的字条——“你是害死我的人,高兴去吧,如果杀人会是件乐事”——然后逃走。托尔斯泰本人后来参与料理安娜的后事,据说这位作家曾经认识的女子身后模糊难认的遗体在作家的脑海留下了如此长久的印象,以至于一年多后他才能提笔写下这部他早已在心中得出悲剧结论的新小说。
《鸟》
达夫妮•杜穆里埃
杜穆里埃夫人某些最著名的作品灵感源自位于英格兰西南端康沃尔郡她移居的家园,这点众所周知。《牙买加旅馆》(1936)的灵感来自在1930年作者在真实生活中的牙买加客栈住过的一整晚,这家18世纪的客栈孤零零地位于Bodmin荒野。《法国人的港湾》(1941)的灵感出自Readymoney海岸,那里杜穆里埃有一栋位于海岸边的度假别墅。而在《蝴蝶梦》(1941)中令人难忘的华屋Manderley,至少部分是杜穆里埃本人在1943年搬进去住过的一栋豪华乡间别墅。在这栋名叫“曼纳比利”别墅居住的时候,她看到附近农场里一群海鸥跟着一个犁,突然一个简单又让人泄气的念头闪出——如果鸟袭击人会发生什么。 小说《鸟》,最早出现在杜穆里埃的1952年的作品集《苹果树》里。
《第22条军规》
约瑟夫•海勒
1942年,19岁的约瑟夫•海勒加入美国空军,并在二战结束前参加了超过50次欧洲轰炸行动。他的军中生活对他影响甚大——他变成一个爱咬指甲的慢性重度焦虑患者,还有梦里尖叫的习惯——他又花了八年时间才开始用写作来对付他的经历。战后当了几年无聊的广告文案后,1953年的一个下午,一句话突然击中海勒的脑海;“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一见钟情。初次相见,约塞连(此刻他还没给人物起名为约塞连上尉)便狂热地恋上了随军牧师。”此后七天海勒写了前二十页,他本以为这只是个短故事,可他又花了八年才完成这本最终叫作做第22条军规的书。
《罪与罚》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当他开始写本书时,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罪与罚起初的构想是写本起名“醉汉”的书,书中他试图探索酗酒对家庭生活的影响。直到他发现一位名叫 Lacenaire的法国作家和杀人犯的作品,此人在1936年因残忍杀害一位年轻人和他的母亲而被处死。在狱中时,皮埃尓写散文和诗歌,与记者和研究者会面,做些会晤、演说和会谈,自愿当心理学研究对象,甚至提供用他的脸做的活面具,这一切都有明显的企图,想要成为社会不公的符号并保证他的恶名在他死后也能长久存在。尚不清楚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听说Lacenaire时是否已经创造出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人物,但是罪与罚中对典当铺阿里拿伊夫诺太太和她的同 父异母妹妹丽扎韦塔的杀害和三十年前Lacenaire的罪行,这两者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性。
《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
这件事很出名,弗兰肯斯坦是应拜伦爵士的建议而写,当时一群客人拜访他在日内瓦湖的别墅,包括诗人雪莱和她的未婚妻玛丽,每个人都要写个鬼故事来消遣时光。起初有所保留,19岁的玛丽还是写出一篇哥特式恐怖小说的杰作来迎接挑战,灵感来自她躺在床上时跃入脑海的一个恐怖影像。“当我把头放在枕头 上,……”在小说开头的引言中她回忆道,“我看到—闭着眼,但脑中形象清晰—一个入了邪道的苍白学生跪在他拼凑起来的物体旁边。”两年后弗兰肯斯坦的第一版匿名出版,1822年再版,1823年出现舞台剧版本,1831年献给她九年前逝去的先夫,修改的第三版本最终出版。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阿瑟•柯南•道尔
197月,阿瑟•柯南•道尔在船上遇到一位从布尔战争回国的英国记者Bertram Fletcher Robinson。他俩很快成为好友,第二年道尔同意去拜访罗宾森在英格兰西南部德文郡的家,想要合作一部新小说。罗宾森带道尔去达特穆尔荒原,一大片古老的荒野(现在是个国家森林公园),作为谈资罗宾森告诉他一个很久的民间故事,一位臭名昭著名叫Richard Cabell的当地乡绅,显然把他的灵魂卖给了魔鬼——当他1677年死去时,地方传闻说一个魔鬼般的巨型黑色猎犬从荒原里冲出来护送他的灵魂进入地 狱。尽管道尔同意过和罗宾森共同执笔,但一旦他开始在纸上写作,很快就变成一篇新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式探案(他早期八年),然后罗宾森的部分被放在一边, 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助理情节设计师”。
《无名的裘德》
托马斯•哈代
并不十分清楚谁启发了哈代创作一个工人阶层的年轻人努力成为学者的故事,但似乎这位取名裘德.福雷的人物至少有一部分原型是哈代的悲剧性朋友Horace Moule。生于1832年,摩尔1851年在牛津大学挣得一席之地,但没能取得学位。三年后换到剑桥,他又花了十四年才完成他的学业,在此期间他努力和 自己的酗酒以及严重的抑郁做斗争,最后1873年9月他躺在床上割开喉咙自杀,当时年仅41岁。
《小妇人》
露易莎•梅•奥尔科特
小妇人书中这四位匿名为马奇的四姐妹都是以作者和她的三姐妹为原型。路易莎本人就是那位意志顽强的主角乔,她的大姐安娜是梅格,她的小妹梅是艾米,而年方 23就去世的二姐伊丽莎白,是书中的贝丝。背景和姐妹可能差不多,她们的故事和环境却不同:马奇家完全谈不上富裕,但是奥尔科特家在她童年时期一直都是近乎贫困潦倒。而且马奇家的父亲——一位慈爱和博学的内战英雄——也和奥尔科特自己的父亲大不一样,她的父亲博若松,一位爱好和平的素食教师和超验主义的早期鼓吹者。
《米德尔.马契》
乔治•艾略特
1869年1月,乔治•艾略特在旅途中写了份这一年希望完成的任务清单,其中就有一部名叫“米德尔•马契”的小说。尽管艾略特似已决定开始写,新小说却进展缓慢。当时她的儿子桑尼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这年晚些时候她完全停止了写作,直到10月桑尼去世,艾略特只写了三章,这本书最后可是一部86章的巨著,艾略特迅速搁置了这项工程。据说直到一年多后,1870年11月艾略特才重启写作。她开始写一本全新的书,起名布洛克小姐。这个新故事引入一位名叫多萝茜的人物,但在写布洛克小姐期间,艾略特看到把这个故事与她之前搁置的三章合并的机会,于是《米德尔•马契》诞生了。
《白鲸》
赫尔曼•梅尔维尔
赫尔曼•梅尔维尔自己在19世纪40年代早期太平洋捕鲸船 Acushnet号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小说白鲸的原初灵感,后来的编辑和评论家也因此把梅尔维尔真实生活中的船员伙伴和他书中的人物做类比。但是Acushnet号远非他唯一的灵感源泉,毫无疑问梅尔维尔受到了一段真实故事的影响,18在中太平洋一艘名叫Essex的捕鲸船被一头抹香鲸袭击并被撞沉。后来在Acushnet号上时梅尔维尔遇到了Essex号八位幸存船员之一的儿子,1851年白鲸发表时他见到了该船的船长,George Pollard,一位他之后形容为“他所见过的最非比寻常的人之一”。
《鲁滨逊漂流记》
丹尼尔•笛福
很多人都相信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建立在真实故事之上,即漂流者Alexander Selkirk的真实生活经历。但这可完全不能保证。实际上,这两个故事明显不一致。 Selkirk是在太平洋上自愿被驱逐的,而克鲁索是在加勒比海域翻船。前者滞留了四年,克鲁索却是28年。而且Selkirk孤独一人,克鲁索的故事里有土著、食人族和海盗,所以有些编辑提出笛福心里另有个故事。或许克鲁索的故事取材于17世纪船长Robert Knox在斯里兰卡的囚禁,这段经历后来出版为书《斯里兰卡岛的历史关系》(1681),或许是另一位英国医生Henry Pitman,他从英国加勒比关押罪犯的殖民地逃出,在附近的岛屿船失事了。还有种可能,笛福自己所说的有些实话,鲁滨逊漂流记是他自己认识的某个人的真 实故事,他本人只是简单地当个回忆记录者。不管真实灵感如何,笛福小说的成功和影响是毫无疑问的,在发行的第一年就印了四版,并一直广受欢迎。
《化身博士》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早已写过一部关于Deacon Brodie的剧本——此人为18世纪爱丁堡市议员,同时还有个夜盗的双重身份——1885年他梦到一位举止谦和的绅士变身为一个怪物。后来他的妻子芬妮回忆道,“在某个清晨的那段时间……我被路易斯惊恐的哭喊声惊醒,想到他在做噩梦,我就摇醒了他。他醒来大怒道,”你干嘛弄醒我,我刚梦到一个很好的妖魔故事。“她后来发现,她摇醒他的时候,正是杰科尔博士第一次变身为海德先生的故事酝酿处。
《三十九级台阶》
约翰•巴肯
19约翰•巴肯在英国东南部海岸Briadstairs一家疗养院,调理从胃溃疡恢复的身体,开始写他自己推为他的第一部惊人之作的书。据报道巴肯给小说取名自broadstairs一段从悬崖伸到海边的木质楼梯,虽然这个说法有几处矛盾:故事的一个版本是巴肯的年轻女儿曾一步两级台阶从木梯上跑下 并宣布从上到下需要“三十九步”,另一个说法是这里实际上有78级台阶,巴肯把数字减了一半以让题目更醒豁,或者是因为当时他刚好39岁。
《三人同舟》
杰罗姆 K•杰罗姆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杰罗姆想到个主意,写一本简单直接的泰晤士河导游手册,包括沿途的几个重要历史景点。可是当他开始写这本书时,杰罗姆的导游手册塞进 了越来越多他的回忆,自己和两位朋友George Wingrave和Carl Henschel,从伦敦到牛津坐船沿河旅行路上的轶事和相互打趣。于是,这三个人换了名字成为三人同舟里的人物,再加了条名叫Montmorency的狗。”正如杰罗姆所承认的,在英格兰人心底潜意识的某个角落,都少不了狗的因素。
《杀死一只知更鸟》
哈珀•李
哈珀•李早就否认杀死一只知更鸟是其自传的说法,该书只是作者简单写下了所知所见以及第一手经历的反应。没关系,不难看出这部普利策奖的经典和作者在亚拉巴马州门罗维尔的童年的相似之处。和斯科特一样,李的父亲是位律师,1919年面临为两位被控杀死当地白人店铺老板的黑人辩护(一父一子两个人后来被吊死)。而且,李和斯科特一样,小时候是个假小子,他的大哥艾德文,和小说里杰姆一样比他年长四岁。1951年她母亲死后她写下这本书,故事中斯科特也失去了母亲。即使小说中的人物迪尔,夏天住在芬奇家隔壁的,是以她童年时代的朋友Truman Capote为原型的,在他母亲去纽约时,夏天来亚拉巴马和姑妈一起住。
怎样激发写作灵感
一、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培养写作灵感
在写作过程中,灵感常常表现为对某一事物突发奇想的 “顿悟”,常常在无意中出现,也不 会凭空而来。这就要求善于积累:积累生活、积累知识、 积累情感。
1、在生活中积累。教师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在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存储写作信息。这样,学生在作文 时,平时在头脑里积累存储的写作材料和信息,就会像放电影 似的,清晰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关心社 会,关心世界,关心周围:尽可能多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 动,丰富生活体验。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 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写作者只有深入生活,累积生 活,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
2、在情感上积累。丰富的情感是文章的基础,文章如果 没有情感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更不可能感动人心、震撼人心。 文章就是有情物,字里行间都表露做作者的情感。孕育写作灵 感不仅要积累丰厚的生活、知识,还要在情感上进行积累。灵感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 脑,有了丰厚的积累,“上帝”才给灵感回报。
二、善于观察,捕捉创作灵感
在作文教学中一 定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捕捉,不断充实自己头脑,陶 冶自己心灵,为写出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接触到的事、物、人、景等都可以 成为观察的对象,成为写作的材料,也是引发学生写作灵感的 东西。教师就要对学生的每 一个新发现,每一个新感受都给予热情赞扬。
三、用想象激发学生的灵感
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知事物进行加工改造而创作出新事物 的心理过程,艺术家就是常常借助于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通过对 事物的感知将已知事物丰富充实起来。灵感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要有比较广泛 的知识作背景,对所牵涉的知识十分熟悉才能对问题做出直觉 的思考和判断,产生出各种灵感。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 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生活中去,到优秀书籍中去,这样就可以 让学生的写作灵感随时能够产生。
从何处寻找写作灵感
1. 健身馆
经常去健身馆锻炼不仅可以激发你的自信心,还能帮你消除受挫感、怒气及其它的负面情绪。而且运动过后,你总会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这时再去想想写作上的事情,说不定就能找到灵感呢。
2. 购物商场
在购物商场你可以见到许多人,还可解读他们背后的故事,也许你猜测得并不正确,但里面多彩的颜色、玲琅的装饰物以及各类商店无疑会给你带来一些新鲜的刺激。
3. 火车站
看人来人往,听人们的招呼声、告别声及其它各类嘈杂声,你会获得许多写作上的线索。
4. 机场
机场比起火车站而言更有人情味,在那里你可以看到人们拥抱挥泪、告别、团聚的场景,而这些都是人们的真情流露。还有什么比情感更激发你的写作欲望的东西的呢?
5.海滩
海滩很美丽,有听不厌的海浪声,有看不厌海、天、沙,还有偶尔飞过的海鸟,在这样的一副景象下,你的身体、头脑与心灵能获得极大的放松,在这种状态下你想到更多的妙语好词。
6. 楼顶
站在高楼大厦的顶部俯瞰整座城市,新鲜的想法就会不断地向你袭来。
7. 城市
车水马龙的城市,五光十色的城市,快节奏的城市,在城市里你可以找到许多写作素材。走在街上时,留意周围的一切、用心观察、倾听、领会。
8. 乡村
我在乡村长大,每次亲近自然总有种回家般的感觉,我感到深受鼓舞、我感觉焕然一新。抛开城市的喧嚣,到乡村驻足停留片刻,文字的灵动就会在你脑海浮现。
9. 家里
因为太熟悉的缘故,我们常常会忽视身边的一些事物。你可以挑战一下自己,在家里走上几圈,然后要发现至少10件被你所遗忘了的物品。这很有趣,还能开阔你的思路。
10. 公交车
摘下耳机,听听别人的谈话。这些零碎的、五花八门的声音片段,对你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11. 杂货店
看看杂志的封面、观察观察进进出出的顾客,你就有极大的可能在这里找到写作的灵感。
12. 山上
山上的空气非常新鲜、空间也很开阔、又很安静,这是放松你的头脑的极佳场所。到山上走几圈,获得灵感吧。
13. 咖啡屋
坐下来看一会书、喝杯咖啡,或是听听别人的谈话。有时,仅仅是环境上的细微变化也会给你带来极不一样的感受。
14. 书店
身在数千本新书、老书、经典之作的围绕之中,翻开一页书,读一段文字或一首诗,你的灵感很有可能就会被触发,你的激情很有可能就会被点燃。
15. 水疗
放松一下自己的身体,缓解身上的压力,在心情舒畅的时候,你能写出更好文章。
16. 影片中
有创意、有想法、有内涵的影片桥段会给你带来许多新鲜的想法。
17. 床上
不多说,你懂的。
18. 游乐场
观察小孩子,看他们玩耍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情。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那就加入他们的行列一起玩耍。体验一下小孩子的世界,以他们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你也能得到一些新鲜的想法。
19. 在你祖父母家中
老人们都有很多的故事,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20. 异国他乡
到陌生的地方去、见见陌生的人、听听陌生的语言、体验一下不同的食物与民俗,这能激发你的创造力。
21. 大学校园
离开你的电脑屏幕与办公桌,走进校园学些新东西、听听有意思的讲座,接触些不同的人,这对你的写作而言很有益处。
获得惊人写作灵感的有效步骤
1、找到兴趣
第一步,找到一个你感兴趣的、让你的灵魂“着火”的话题,因为你所感受到的将贯穿于你文章的始终。
我发现,当我对生活中的某样事物越感兴趣,我就能越能在正确的情况下成功,并且影响我遇到的和身边的人。
2、捕捉灵感
当你找到一个感兴趣或甚至是狂热的话题,你就需要捕捉发现灵感的每时每刻。
这意味着你要弄清楚在一天当中的那些时段你的工作效率最高。对我来说,中午之前,临近午夜,都是工作的好时段。
你也可以随身携带一部记事本,这样你就能随时记下想到的每一个灵感。
3、保持信任
当你开始“我手写我心”的时候,你必须得让自己信任已经出现的或即将出现的每个想法。
这不是说你得发表你写的每一篇文章,那是说你需要跟着灵感的步调走,让灵感以任意的方式出现在你身边。
4、保持流动
你信任,你流动。
跟着思维的流向走,获得写作空间的最好方式就是当你开始写作时,做一个大脑思维的整理。
基本上,我会先想出一个标题,然后尽可能好的列出大纲,最后让文字顺着流淌出来。
你可以称之为思维整理、自由写作,或者任意你喜爱的叫法。这仅仅是你在无编辑的情况下起草文章的一种方式。
5、暂停恐惧
每个人在写作之初都会有点害怕。我知道,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的写作并不一定是完美的,大部分时候也不需要。你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传达内心的想法。
人们只是在那儿听你说,而你可能会发生的这样那样的语法错误无伤大雅。
6、活得痛快
大胆的生活,持续的去寻找生活中内部的和外部的种种新经验。
就我个人而言,我正处于享受沉思和挖掘内心想法的生活阶段。
你可以享受旅行,或者试着去寻找在你的城市中特别的发现。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你用心的去寻找和享受。
7、学习、成长
将你自己浸淫在身边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如,读书、看电影,和其他的作者或者朋友们交谈。
你成长的越快,思维扩散的方式就越多,那意味着你的写作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人类的进步永不停止,因为我们天生具有好奇心。如果你们不是,那么就找一个让你觉得狂热的话题吧!
8、写作实验
享受写作的乐趣。有时候你会感到灵感枯竭,但也有时候会感到文思泉涌,一切都变得晶莹剔透。
这无关于完美,至少对我来说。写作就是我一种享受的方式,一种表达对世界看法的方式。
9、接受内心的批评
在你心里永远有一个批评家。他的意图就是帮助你自省,但有时候会矫枉过正,阻碍你去做心里真正想做的事情。
和你内心的批评家谈谈,让他知道你想要信任的过程,想要让灵感流淌。一旦做完了这些,内心批评家就会来以最好的方式帮助你完成一稿了。
10、记住你为什么要写作
你为什么要写作?
你还记得你刚发现自己对写作热爱的最开始的那些日子吗?
这可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当然,如果你成年后才开始写作,也有可能是最近的事。
记着你为什么要写作。当你开始写作时,你很容易会陷入细节,想要变得更好。
最后,难道你不享受写作和表达自我吗?
你已经在做那些事了吗?
让自己放松点儿,尽情享受你已经拥有的惊人写作技能,然后你就会写出令人惊异的充满灵感的作品了。
篇5:经典文学作品
经典文学作品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希腊最著名的两部史诗。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编。它以英雄人物为中心,采用英雄格诗体,风格高,规模宏伟,富于戏剧性,生活气息浓厚。荷马史诗是人民群众思想、智慧和艺术才能的结晶,为欧洲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被誉为欧洲诗典范,并为以后的文学艺术提供丰富素材,对欧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伊索寓言》,古代希腊寓言的汇编。相传为伊索所作,它主要反映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总结他们的丰富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它的艺术性也较高,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寓意深刻,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它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在欧洲文学史上奠定了寓言创作的基础。后代作家经常引用它,或为重新创作的.题材,或为抨击暴政、讽刺敌人的武器。
《希腊神话》,它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类。神的故事包括开天辟地、神的产生,谱系以及人类起源等等。古希腊的神都是自私、任性、爱享乐、爱虚荣,好争权夺利,嫉妒心和复仇心很强,可能是根据奴隶贵族的形象来塑造的。英雄传说;内容是歌颂在同自然和社会斗争中建立过功勋的各氏族部落的英雄,他们体力过人,聪明机智,百折不挠,品德高尚,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力量、智慧和高贵品质的化身。它为希腊文学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欧洲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旧译《天方夜谭》,全书充满着奇妙瑰丽的幻想,又洋溢着现实主义的生活气息,它以题材多样和不拘一格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反映了古代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
《圣经》,基督教各派共同的经典,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旧约》是犹太教的经典,是基督教从犹太教那里继承来的,原用希伯来文写成。《新约》是基督教的经典,内容记载耶酥及其信徒的传说,基督教义等。
篇6: 经典文学作品读后感
自己生来是个与书做伴的人,多半因为父亲是个十足的书迷。
他看的书太多,《三国演义》他真是倒背如流的,《水浒传》也差不多,但除了这些,他最常看的还是武侠小说,并非金庸,而是古龙,当然,金庸的他也看了不少。
我当时也就在一堆武侠小说里挑了本《绝代双娇》,我确实也不是个好学生看完没啥感觉吧,有的话就是佩服古龙的想象力,天,他怎么就能想得出这样的事,太恐怖了,他的存在,我估计比小鱼儿这人物还要奇迹。
看书,我这人很奇怪的,很多人都会说我屁股一着地就碰小说,没错,小说是我的世界呀,离不开的一种东西,当然也不是没时都想看的,有时心情原因,也会好几个月没看,当然心血来潮时,哪怕第二天是期末或者择优考,我也会捧小说到十一点多。当然,一切是在老妈不知的情况下,她以为我认真学习呢,呵,对于她对我的信任,我十分感激。
人最伟大的莫过于能把心中所想的用文字来让别人感受,当然,这不是凡人所能做的。当然,你也许会觉得我这话太重了点,我自己没这么想,因为确实世界上的作家不计其数,但是,读者想的和他想的完全相同,那几乎是微乎其微的可能。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确实,作者你说了那么多,也许别人会感动,会支持,但不代表他们想的就和作者你本生想的一样,他们会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哪个读者看完你的文字,想的完全和你写时的感受相同,那么就是个奇迹了。
反过来说,其实不是说做不到这一点就不是好作家,其实好的作品,好的文学,并不一定要做到这样,只要你的文字能感动人,给读者一些本来没有的收获,那就好了。《巴黎圣母院》这本书,当然受他感动的人不计其数,但感动的对象是不同的,因为伽西莫多的纯洁,爱斯梅达拉的善良,当然还有可怜的克洛德,我十分同情他,当然我也相信作者写这个角色不是来批判他的,我们都因为他而感到爱最残忍的一面,他是个爱的牺牲品。
而似乎每位作家,都有着与别人不同的经历,像三毛、李敖一样性格怪癖,或者像卡夫卡一样悲壮。有时从这些“作家”的人生中,我们便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一个能打动人的神话。
没有哪个伟大的作家是个“平常人”,当然也没有哪个平常人能做出如此伟大的事业DD文学创作。
无论是那位经历了文字狱的苏东坡,还是那位能用封建王朝的生活容纳西方思想的徐光启,甚至那位西湖名妓苏小小……这些中国历史中的灵魂型人物,无不是用自己独特而又辉煌的生命写着人类的文字,创造人类的思想!
余秋雨说苏东坡是一种文化,从他身上我们能道出人类世世代代的哲理,包括一切和他有关的人和事,就在他被送进监狱的途中,他想结束生命的那一刻,又有多少人能想出文化这个词以及东坡本生的文化DD是上帝救了他,救了中国一代文明,一味文化。
而近代文学中,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高尔基、托尔斯泰这样的大文豪们,又是另一种文明,另一味文化。
俄国的文学,与中国文学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也许是因为两国的人文思想较接近,他们生活在一个战争的年代,当然与中国的封思想内战是不同的,他们是一种世界思想战争,但是,也许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写出如此气壮山河的灵魂之作吧。他们用生命在诠释着思想,诠释着文明。
而又有另一种文学,就是畅销书作家们的文化。他们也许说不上是一种文化,但是,他们是没有高尔基他们一样的思想界的影响力如此之大,但是,却有更多年轻的灵魂去感受他们,甚至依恋他们。像日本的春上村树,美国的西德尼,中国的郭敬明。
有人会说他们的文学思想或许不够成熟,有鸟瞰世界的视野,却没有纵横世界的气概,有对生活的深思,却没有对生命的慷慨。
但是,毕竟这些文字鼓舞了很多年轻的生命。毕竟现在的孩子都是寂寞的,读到同样寂寞伤感的文字,总十分有共鸣感。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会去关注的是畅销小说,畅销书作者,青春偶像作家,而谈到巴尔扎克、马克吐温,莫泊桑、雨果以及谢尔顿这些文化代表人物时,总会停住脚步,因为这是时代变了,他们认为这些文字跟不上时代,老土。
但我认为,文学和音乐一样,没有时代,没有风格,只有共同的诠释DD感动。
钱海燕说过:“作者的任务就是写作,写完了,我的任务也就完了,至于读者你能不能接受,那是你的事,你喜欢,我很高兴,你不喜欢,也是自己的事,我不赞成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什么联系讨论,我认为没必要。”钱海燕的话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放得开的作者,心是如此豁达。
读者,也许我们是该深思深思文化了,既需去领略雨果的深沉爱恋,也该去领会三毛的人生观念,也少不了谢尔顿的宗教思想,也不能没有郭敬明的青春忧伤。
文学是多方面的,请你在读书是,把这些文化都品一品,如果领略不了,看看《文化苦旅》,看完会明白:一个民的文化,离不开历史和现实。
篇7:外国文学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
1、《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
2、《童年》《人间》《我的`大学》[苏联]高尔基
3、《羊脂球》《项链》[法]莫泊桑
4、《变色龙》[俄]契柯夫
5、《战争与和平》、《复活》[俄]托尔斯泰
6、《双城记》[英]狄更斯
7、《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
8、《对话录》[希]柏拉图
9、《荷马史诗》[希]荷马
10、《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11、《红与黑》[法]司汤达
12、《草叶集》[美]惠特曼
13、《神曲》[意]但丁
14、《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15、《浮士德》[德]歌德
16、《社会契约论》[法]卢梭
17、《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18、《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19、《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20、《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
21、《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
22、《荆棘鸟》[美]考琳·麦卡洛
23、《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24、《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
25、《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
26、《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笑面人》[法]雨果
27、《三剑客》[法]大仲马
28、《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29、《茶花女》[法]小仲马
30、《基督山恩仇记》[法]大仲马
3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32、《老人与海》[美]海明威
33、《泰戈尔短篇小说选》[印度]泰戈尔
34、《死魂灵》[俄]果戈理
35、《罪与罚》(上下)[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36、《双城记》[英]狄更斯
37、《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38、《在路上》[美]杰克·凯鲁亚克
39、《热爱生命》[美]杰克·伦敦
40、《了不起的盖茨比》[美]菲茨杰拉德
41、《肖申克的救赎》[美]史蒂芬·金
42、《雾都孤儿》[英]迪更斯
43、《天使,望故乡》[美]托马斯·沃尔夫
44、《第22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
45、《裸体的午餐》[美]威廉·巴勒斯
46、《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47、《追忆似水年华》[法]普鲁斯特
48、《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歌德
49、《牛虻》[英]艾捷尔·丽莲·伏尼契
50、《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美]比彻·斯托夫人
篇8:文学作品读后感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今天,我读了《宗璞散文》一书,跟着宗璞先生走进了她的生活里,看她用笔记录她的生活。
宗璞,原名冯钟璞。原籍河南省唐河县,1928年生于北京。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曾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报》、《世界文学》编辑部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等处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1948年起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中篇小说《三生石》,短篇小说《红豆》、《鲁鲁》、《我是谁》等,散文集《宗璞散文选集》、《铁萧人语》等。并有童话、短诗、译作等多种,已编为《宗璞文集》。宗璞先生在《宗璞散文》中记录了她从1980年4月到20xx年7月间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篇篇都灌输了宗璞先生的真情,篇篇都流露出一种不一样的感情。其中,《紫藤萝瀑布》一文最为出名,已成为中学语文书中的课文,深受大众的喜爱。也是我非常爱读的文章。写这篇文章时,宗璞先生的弟弟冯钟越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她做姐姐的正焦虑悲痛时,偶然一株盛开的紫藤萝引起了她的惊讶,睹物释怀,写下了这篇文章。宗璞先生正在经历巨大的焦虑和悲痛时,受到一株紫藤萝的启迪,对瀑布般盛开的紫藤萝发出由衷赞叹,并由此感悟到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获得鼓舞和力量。表达出了战胜不幸、振奋精神、奋勇向前的思想感情。《紫藤萝瀑布》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告诉人们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却是充满希望的。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总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因此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
《宗璞散文》与《朱自清散文》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同样讲述了很多人生哲理,使我受益匪浅,在我将来的成长道路上给我启发。
篇9:文学作品读后感
书的封面有一个孩子和一位母亲,他们在用易拉罐和细绳做的“传话机”,孩子在说,母亲微笑着在倾听,蓝天大海安定祥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本书是由韩国著名儿童培训师,幼教专家金兰姬编写,作者从“家教理念”和“亲子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表达力对于孩子快乐成长,幸福成才的重要性。其中“五步对话法”,10个贴心实用的Tips,24种生动有趣的“金牌妈妈”表达力游戏都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看完简介,我庆幸得到了一本教育的好书,使自己在育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首先让我们大家明确一下,表达力不是指多知道词语,或者语言流畅,而是指正确地表达自己感情,想法和要求,并有效阐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与别人产生共鸣的能力。7岁前的表达力决定孩子一生的竞争力。如果孩子擅长表达个人思想和感情,会在观察对方的反应和周围氛围后,运用恰当的方式与对方沟通,就能有更广泛的人际关系。明智的父母就要致力于提高孩子的表达力,那么在与孩子对话时,就要遵循观察、倾听、概念化、接受和交流。在这五步里书中都用了案例来讲。有的父母担心孩子的表达力有问题,甚至带着孩子去咨询,这很大一部分是由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不畅导致的。其实孩子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有时表现出来的态度似乎过于调皮或者骄傲,甚至有少许吹牛和撒谎的成分,父母不必过于紧张,而应该接受这份“骄傲”,这对提升孩子的表达力大有裨益。
父母还需要建立这样一种观念,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而日益提高语言水平的,使用符合孩子水平的语言与孩子交流会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孩子成为爱“唠叨”的父母。不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而是用接受孩子原本天性的方法来指导孩子,让父母生气的事情就会变少,打开心房就是打开嘴的秘诀,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亲子实践中,运用了互动游戏来到达提升表达力的过程,具体有填空说话、给娃娃起名字、下一个词是什么、棒棒糖藏在哪里、我喜欢的话和讨厌的话等,最后针对现在孩子的网瘾问题做了详尽的描述。 读完这本书,感触很多,这不仅是提升表达力的书,更是育人的好书,是妈妈最需要的、最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将继续阅读,直到运用自如!
篇10:文学作品读后感
《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全书涉及世界儿童文学作家百余人、世界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近二百部、精彩书籍封面和插图三百余幅。它引领读者跨越儿童文学的门槛,走进儿童文学的世界,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模式,熟悉儿童文学的分类,品读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感受儿童文学人物的魅力。可以说,《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是一部二百年世界儿童文学历史与传世经典名篇的阅读圣典。
这本《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中,有一篇文字介绍《不老泉》,其中引用了美国童书评论家安妮塔西尔维在《给孩子100本最棒的书》里对它的赞美――就我个人而言,如果只能带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到荒岛上的话,那应该就是《不老泉》。
其实我很想说,就父母而言,如果只能选择一本书,带孩子领略世界儿童文学经典名篇的魅力,那应该就是这本《阅读与经典》;就所有喜欢读书又童心未泯的大人而言,如果只能选择一本书,让你免于错过全世界最精彩的故事、最精妙的图画,那应该就是这本《阅读与经典》;就所有对儿童文学感兴趣的大人与孩子而言,如果只能选择一本书,让你对早已熟悉的故事有不同以往的新的体会,或是去了解故事背后的故事,那应该就是这本《阅读与经典》。下篇开篇的一段文字打动了我。彭懿老师在说到“为什么读经典”时,引用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句话――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就是这样一本带我们初读或重温,并不断有新发现的世界儿童文学阅读宝典。
彭懿老师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幽默轻松,充满童趣。大量大量的出自世界插画大师之手的原版图书的封面、插图让这本书精美至极,即使一字不读,只是翻一翻,也是种美的享受。当然,最有价值的还是彭懿老师的讲述与评析。丰富的资料背景、深入浅出的讲述、优美又俏皮的文字,还有实用指导价值超强的“中文译本推荐”和“延伸阅读”??很难说,这是本讲述儿童文学的文学书,还是本讲述儿童文学的工具书。
总之,值得一生珍藏!
篇11:文学作品读后感
童年是个绚丽而又温馨、美好而又浪漫的字眼,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灿烂而难忘的历程,《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翁汤姆也不例外。
书中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出生在一个不怎么被人提起的小镇。童年的他定然是没有多少幸福的阳光。但再多的拘束,也纵然是锁不住他向往自由,渴望自我的一颗心。如果厌烦了教会学校的枯燥乏味,背负起家庭的冷落和繁重的心情,那么汤姆索亚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不因为生活的无味和心情压抑而倒下,汤姆毅然决定去当一个海盗,他觉得在这个社会必须要有一点作为才可解放自己。在满怀踌躇之后,他才在众多的选择中看重了海盗这个职业。但自己孑然一身的力量是小的,他明白只有团队的协作才可以助自己实现梦想,因此,他在镇上觅到了真正趣味相投的朋友――哈克贝利?费恩――虽然他是一个不怎么好的孩子,但汤姆总算寻到了朋友。有了朋友,便是齐心就有了共享,在汤姆曾经的生活中,就好像抹去了没有朋友的一面。
从他们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正直和勇敢,以及在平时生活中聪明可爱,幼稚而又认真的举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这部小说就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书中的汤姆的成长经历中,我更加懂得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轻言放弃,坚信只要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生活在充满阳光的汤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欢乐、有梦想,美梦便可以成真。终有一天,我们的天性可以自由自在的发挥,创造出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
不可否认,我非常喜欢天真活泼,自由自在的汤姆,在他的身上确实可以看到许多我童年的影子。但他自由活泼的性格特点也让别人太操心了,特别是他的姨妈,为了他,经常担惊受怕,可汤姆却不明白大人们的心思,我想这或许是汤姆身上唯一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我最欣赏的还是他对一切新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并且能大胆实践,勇敢面对,而对自由、未来的向往和执着追求,怎能不让人啧啧赞叹呢!
人们常说:童年就像一罐蜂蜜,越吃越甜。时隔越长,就越令人回味无穷。尤其可见,童年的时光不但美好,而且十分宝贵;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只要充实地过好每一分每一秒,童年就会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篇12:文学作品读后感
这本书是在几年以前看过的,现在我也没有重读,而是回想了一下,想了想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哪些痕迹。
首先想到的是小豆豆们的阅读校车,孩子们每天都在这里静静地阅读,他们或坐或站或蹲,就那么随便的开始他们的阅读课,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令人难忘的场面。阅读课对于我们现在的学生是十分奢侈的,一周即使有一节阅读课,上完之后也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的,随随便便的阅读课在我们眼里更是在无端的浪费时间,我认为阅读重在读,在读书的量的积累,各种能力即使不写出来,也是在不断的积累提高的。所以小豆豆们每天的自由阅读让我记忆颇深,并替我们的孩子们向往,希望我们的孩子们也能如此。
其次我想到的是小豆豆在下水道里舀自己的钱包。这个钱包黑乎乎的,确是小豆豆的至爱,不幸掉进到了厕所里,于是小豆豆就找到厕所的出口开始挖,舀出来的东西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这时,校长先生走过这条小路,看到小豆豆在忙活着,问:“你在干什么?”小豆豆顾不得停下手里的活儿,一边舀一边说:“我的钱包掉到池子里面了。”“是吗?”说着,校长先生把手背在身后,就像平时散步那样又走开了。后来校长又走了过来,让小豆豆弄完后把这些东西全放进去。以至于小豆豆最后觉得“即使钱包没有了,也挺满意的。”因为自己干了这么多活,实际上还有一点是因为“校长先生对我所做的事没有生气,很信任我,把我当作以为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这位校长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我还看到这个学校的孩子都喜欢来学校,小豆豆刚放学回到家就想着第二天的上学,而且充满了期待。这在今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今天的孩子有几个喜欢上学的?学校里的条件改善了,桌子凳子全是新的,班里又有了多媒体,有的学校还有空调,条件的改善并没有守住孩子们的心,这不能不让人思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巴学园有几个打动人的细节:来上课的孩子都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学习以自己学习为主;孩子们在这里都能得到尊重,人人平等;喜欢图书馆就可以任何时间进取都读书,读什么书都可以,还可以把书带回家去读或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大家分享。
这本书浅显易懂,不仅老师能看,孩子们也能看,相信孩子们会喜欢它的。
篇13:文学作品经典句子
1.对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失乐园》)
2.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荆棘鸟》)
3.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4.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第二十二条军规》)
5.在甜蜜的梦乡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当太阳升起,生存的斗争重新开始时,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平等。(《总统先生》)
6.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
7.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8.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约翰?克里斯朵夫》
9.我在女人跟前经常失败,就是由于我太爱她们了。(《忏悔录》)
10.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包法利夫人》)
篇14:文学作品经典句子
1.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变形记》)
2.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迭起来合而为一一样。(《追忆似水年华》)
3.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巨人传》)
4.现在我说的您要特别注意听: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日瓦戈医生》)
5.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培根论说文集》)
6.亲爱的艾妮斯,我出国,为了爱你,我留在国外,为了爱你,我回国,也是为了爱你!(《戴维?科波菲尔》)
7.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8.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十日谈》)
9.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安徒生童话》)
10.就投机钻营来说,世故的价值永远是无可比拟的。(《死魂灵》)
11.谁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好兵帅克历险记》)
12.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13.他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自己还不知道——那就是,为了要使一个大人或小孩极想干某样事情,只需要设法把那件事情弄得不易到手就行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14.对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失乐园》)
15.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荆棘鸟》)
16.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17.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第二十二条军规》)
18.在甜蜜的梦乡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当太阳升起,生存的斗争重新开始时,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平等。(《总统先生》)
19.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
20.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篇15:文学作品经典句子
1.悲伤使人格外敏锐。(《约翰?克里斯朵夫》
2.我在女人跟前经常失败,就是由于我太爱她们了。(《忏悔录》)
3.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生活的寂寞。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包法利夫人》)
4.我听见美洲在歌唱,我听见各种不同的颂歌。(《草叶集》)
5.倘若你能使你的心时常赞叹日常生活的神妙,你的苦痛的神妙必不减少于你的欢乐,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先知》)
6.现在我住在波勒兹别墅,这里找不到一点儿灰尘,也没有一件东西摆得不是地方,除了我们,这里再没有别人,我们死了。(《北回归线》)
7.艳阳高升,原野上的朝露很快便了无痕迹。源氏痛感人生如梦,像朝露一般,愈加万念俱灰。(《源氏物语》)初三的学生为了中考语文及作文都在四处搜集素材,为了方便同学们学习,小编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了部分名著,供大家学习。
8.当格里高?萨姆莎从烦躁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他在床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跳蚤。(《变形记》)
9.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迭起来合而为一一样。(《追忆似水年华》)
10.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巨人传》)
11.现在我说的您要特别注意听:在别人心中存在的人,就是这个人的灵魂。这才是您本身,才是您的意识在一生当中赖以呼吸营养以至陶醉的东西,这也就是您的灵魂您的不朽和存在于别人身上的您的生命。(《日瓦戈医生》)
12.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培根论说文集》)
13.亲爱的艾妮斯,我出国,为了爱你,我留在国外,为了爱你,我回国,也是为了爱你!(《戴维?科波菲尔》)
14.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15.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十日谈》)
16.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安徒生童话》)
17.就投机钻营来说,世故的价值永远是无可比拟的。(《死魂灵》)
18.谁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情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好兵帅克历险记》)
19.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20.他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自己还不知道——那就是,为了要使一个大人或小孩极想干某样事情,只需要设法把那件事情弄得不易到手就行了。(《汤姆?索亚历险记》)
篇16:经典励志文学作品精选两篇
经典励志文学作品·女人为什么要读书
最近读历史书,看到孝钦后(慈禧)传,不知怎么立刻就想起了《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中国的传统一向是家国同构,一个大家庭往往是一国的缩影。晚清统治者慈禧,和荣国府的当家人王熙凤是完全一个路子的人,她们的行事风格与性格特征如出一辙。
后人的演义里似乎慈禧只有顽固昏庸,可是慈禧绝不是昏庸之辈。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突然去世,她运筹帷幄,杀伐立断,剪除势力强大的顾命大臣,谋略得当。垂帘听政也是拉着慈安一起,在法理正统上都站得住脚,让人无话可说,可见富有才干又明白事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也充分展现了她的才干与明白,事实上,慈禧在她的后宫中同侪看来,就是王熙凤一流“能干媳妇”,处事明白,任劳任怨、精明强干,大家族里往往少不了这种当家媳妇。
她们还都是识人的人,能识人才,本身也能证明这个人的眼光和心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都在慈禧手下得到重用,王熙凤偶然见识了怡红院的小红的口齿伶俐,便要了到自己手下,既识人,又能用人,是管理者最大的优点,在慈禧和王熙凤身上都得到了体现。
有才干,能识人,任劳任怨,看上去无论如何都会是好的统治者或管理者,偏偏她们身上致命的地方居然也都是一样的,儒家对妇女有长久的偏见“唯妇人与小人难养也”,或者通俗的老百姓说法“头发长见识短”。我们当然有理由认为这是男权主义下的歧视与偏见,然而世间的吊诡之处就在于:被偏见损害的人往往用本身去坐实这种偏见是有道理的。
她们对自己的权力和利益极其关注,并且终身关注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的利益,恭亲王是大清王室里少有的睿智通达之人,慈禧并不是不知道,咸丰去世和顾命大臣争斗时,她也是联络的恭亲王一起政变从而垂帘听政。垂帘听政初彼此和谐,恭亲王掌管内阁,被称之为“同治中兴”时期,后来三次被下台,原因不外乎慈禧担心大权旁落。
曾国藩、李鸿章之流只不过是臣子,真实的地位是她们家的办事员,相当于贾府里稍有点头脸的管家,恭亲王却是真正的家庭成员,相当于尤氏于王熙凤的关系,对她的权力有威胁。因此尽可以用曾国藩、李鸿章之流人才,恭亲王却是一定要排挤的,无论他多么睿智和忠心,对大清政权有多大的帮助------恭亲王本身是大清的自家人,无法也不能不竭尽全力维护大清政权,庚子条约和辛丑条约这样的事如果是在恭亲王领导下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不关心那些有可能颠覆大清朝的政策,外交事务等等,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后来和光绪帝的争斗也是这个方向,她始终积极部署,不让戊戌翻案,心术之巧,不亚于王熙凤对待尤二姐。
王熙凤一方面似乎兢兢业业为贾府谋算,辛辛苦苦持家,尽力的维持一个家族;另一方面借贾琏之名干涉官场从中渔利,用公款在外盘剥私放高利贷,为除去尤二姐可以唆使尤二姐前夫去告贾琏强抢民妇,每一条都是足以让贾琏得重罪、贾府倒台的行为。就如同慈禧费尽心机不让别人抢了她的权力,满人的命运,大清朝的未来如何,她倒不关心,她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锯断自己坐在上面的树枝”。
按照我们最浅显的道理来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水晶心肝玻璃人”的脂粉英雄们为什么这样简单的事情却看不到?
窃以为这是因为,她们虽然性格里有精明能干的天分,却都是只有小聪明,没有大见识。而一个人的见识,大多是从读书学习中得来,是后天文化教养的成果。
慈禧只爱看通俗京剧戏,说明她的品位委实不高,她的学识结构就是戏台班教她的忠孝节义之类通俗说法,她自幼也就是这样的家学世界,而她毕生没有走出她的家学世界。王熙凤也是虽然出生大家,大观园姐妹们作诗的时候,明白说明了她是不识字的,因此她的文化水准无疑也是戏台班子的水准。
受到的教育,阅读的书籍,以及因此形成的知识结构,构成了一个人整体的眼界见识,也决定了一个人的前程,当这个人是统治者的时候,很有可能就决定了一国的命运。
如果把眼光向外看,同样是女性统治者,大英帝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和伊丽莎白一世都精通多国语言,对文学、艺术、音乐有极高的造诣。伊丽莎白的教师甚至包括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人文学者罗杰·阿斯坎,她受到古典、历史、数学、诗歌和语言的教育,而她所处的时代,是十六世纪,比慈禧还要早了几百年。文化教养、知识水准的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见识,当这个人是一国统治者时,就决定了一个国的命运,英格兰在女人治下,可以“黄金时代”,可以“日不落帝国”,大清朝就只能走向黄昏。
即使不是一个统治者或是一个当家人,窃以为女人也还是要读书,读好书,要受教育,即使不是为了改变命运,------不可否认读书是改变命运的一条道路,而是为了得到内心永恒的安宁。
世间何其苦,人心如荒漠,孤独是生命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女人,男人可以处于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各安天命,进可心怀天下,处庙堂之高,退可处江湖之远,市井游侠。但是女人的空间要狭小的多,心里的荒漠和孤独更加难以排遣。让人能摆脱致命的孤独和无助的,只能是知识的获得,而读书,是唯一能让内心安宁而又有力量的事情。
经典励志文学作品·是什么让我们不再联系?
有些人,你不联系,我不联系,渐渐地再也不会联系了。
我初中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艾叶,互相穿过对方的衣服,用过对方的牙刷,甚至同床共枕。
那时候初中生活很枯燥,平常没什么娱乐项目,网络也不像现在这么普及,所以大家在一起聊天的时间很多。
除了学校里会一起吃饭,一起散步,一起上厕所之外,我们两个还会经常去对方家里玩,有时候玩得晚了就直接过夜不回去了。
我爸妈还因此取笑过我们,说我们俩是双生花,前世应该是姐妹,今生投胎到不同的家庭,硬生生被拆开了。
初二结束的时候全校要进行分班,这个消息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时候,两个人的心情都很糟糕。因为分班这种事太具有随机性,能够再分到一个班的概率只有1/17。
一想到有可能分开,两个人面面相觑,神色哀伤。那天晚上我回家后,在房间里折了一晚上的星星,装满了许愿瓶。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她嘲笑我说昨晚上干了什么好事竟然熬成熊猫眼。我从书包里拿出许愿瓶递给她,她顿时没了话,接过许愿瓶,眼眶却浸湿了。
我们两个从没想过分离,也没想到后来怎么就分离了。
结果,初三开学第一天,公告栏上出现了新班级的名单。我们两个没在一个班,她3班,我11班。一个在三楼的左侧,一个在四楼的右侧,八杆子打不到一块去。
虽然说没分在同班,但那时候我们感情依旧很好。
因为刚到一个新的班级,很多人都是陌生的,初三压力又比较大,每天空闲时间都用在写作业上了,当然对我来说还有一件事更重要,那就是睡觉。
所以,除了睡觉和写作业,其余根本抽不出更多的时间和别人闲谈交朋友了。
一开始我们两个还会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作业,聊新同学的八卦,可是渐渐地接触就变少了。
每个班级的上课时间都不同,特别是体育课。对于女生来说,体育课就是八卦课,可以找到各种理由跟老师请假不运动,然后三三两两的好友们聚集在一起聊八卦。
她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们班凑巧是自习课,我有时候会假装出去上厕所,其实是偷偷溜出去找她玩。
一开始我还挺肆无忌惮的,结果,有一次不小心被班主任逮个正着,我也就慢慢归心自习了。
我们当时约定好说考同一所高中,以后还能一起玩。结果那年我超常发挥,考到了我们县上一所重点高中,她却因为家里出了点事,没能好好发挥。
我们那的县城很大,城南城北的车程是一个多小时,而我去了城南,她去了城北。
高中的时候我去过她学校一次,两个人绕着学校走了整整一下午,天南地北聊了很多,感觉之前所有的疏离一下子就没了,只剩下久违的熟悉和相知。
但是,身边渐渐也出现了更多的人,高中我们开始住校,学校也管得很严,每周回家一趟,平常不能带手机,只能用公共电话联系家人。
高一的时候我们还是会互相打电话,唠唠嗑讲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有时也会约出去喝奶茶逛书店。
她很喜欢小挂件,我们两个还会去市区的古玩市场淘东西。虽然感觉有时候会找不到生活的相交点,但是因为熟悉彼此的喜好,依旧能玩的很开心。
可是,学习和生活慢慢就变得忙碌起来,平常睡眠时间都很难保证。每天不是应付于物理试卷,就是死记硬背英语语法,还经常要做各种各样的数学题。
不知不觉间,我们两个很久很久没有联系了。
高考结束后,我去了云南,她留在了浙江。我记得当时毕业后我们还见过一面,互相留了电话,那时候我们还聊了很多,可都是在回忆过去的趣事,至于现在发生的,很多想说却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有时候时间会让两个人变得很相爱,却也很容易让两个相爱的人变成陌生人。
友情也是需要维系和充电的,特别是多年的好友,虽然记忆深处是熟悉无比,但如果总是依靠回忆生活,也会慢慢变成不再联系。
我之前一直很喜欢听一档电台节目,里面梁冬和吴伯凡有聊起过多年好友这个话题。
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年纪越来越大,身边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朋友却越来越少,像我们这样相处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就更是屈指可数。”
有时候我会想不明白,是什么让我们不再联系的?
我以为是因为没有共同的话题,没有相投的兴趣,或是没有生活的交集,可是后来想想,不过是因为我们懒得去维系这段感情,任由它慢慢变淡,渐渐从熟悉变为陌生。
前段时间我开始梳理自己的好友,才惊觉曾经好到发腻的闺蜜,也已经很久没联系了。只是偶尔有些大动静,才会相互通知。
因为一个人常年在陌生的城市,只有回家的时候才能见一面老朋友。而现代高科技的通信似乎也并没有带给我们更加方便的沟通。
也许工作上是方便,但朋友之间却很难说。
我现在越来越喜欢用见面代替电话,用电话代替短信,用短信代替微信。
这个让交流变得免费的微信,也让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廉价起来。当两个人之间的沟通成本越高,其实沟通的效率也会越大,心灵交流的可能性也会越高。
见面的沟通成本很大,但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去年寒假我约见了高中时的一个玩伴,我们有四年没见面了。但那个下午,我们聊了很多,用一下午的时间把各自四年的时光分享给彼此,陌生而又熟悉。
然后两个人还笑到,微信上一直说有时间聊,还是见面聊得爽快。她还说,如果我要是没提议咱们见面,那就真的不太可能有时间聊了。
我以前常常把“联系老友”当作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而我也总是在处理“重要紧急”的事情,等我喘息下来时,还是会想,以后有机会再联系吧。
可我其实知道,这个有机会,有时间,以后,都是很难实现的。
是什么让我们不再联系?
不是距离,不是话题,也不是交集,而是我们再也拿不出年少时那份血气方刚,那份闲情雅致,那份平静如水的心性,愿意抽出时间和一个人简单聊聊生活琐事,聊聊未来和梦想。
前几天我鼓起勇气给艾叶打了个电话,她现在已经回老家工作了,身边也有疼爱她的男朋友,虽然聊得不多,但是一点也不陌生。
我在电话里说,等我今年寒假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再去我们以前最喜欢的那家奶茶店,然后逛逛旁边的旧书店。她笑着说,好呀好呀,我等你回来。
我始终希望,未来我的生活,还有你们的参与。你们还要当我孩子的干爸干妈,等年老的时候还要一起晒太阳,牵手跳广场舞。
因为你们曾经是我青春里最重要的人。
一段感情的维系,总需要一个人主动,然后才有双方努力的机会。所以,如果我们彼此还挂念,为什么不能拿起电话拨通那个号码,问一句,最近好吗?
然后,依旧可以疯癫地陪伴度过某个周末的午后。
★ 浅谈舞蹈创作
★ 生活与创作作文
★ 舞蹈论文
【文学作品创作范文(共16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美术《我喜爱的书》说课稿2022-11-11
舒曼《幻想曲集》OP.12的创作及演奏论文2023-07-25
海明威作品研究论文2022-05-05
论《良宵》的艺术论文2023-11-21
浅谈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的音乐风格论文2023-06-11
视觉艺术论文 英文范文2023-08-14
插花艺术论文范文2023-07-08
纪录片创作体会2024-03-21
学画画作文650字2022-04-30
表象的口语表述在幼儿认知活动中的作用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