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单元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08 13:01:57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比单元教学反思(共14篇)由网友“洋芋不要折耳根”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比单元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比单元教学反思

篇1:单元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许多《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渐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体现。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是每个公民必学的科目,数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学生要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是一种传授社会经验的手段,”因此,我们今天的数学教学要与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相适应,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的求知欲,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去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开展教学工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观看优质可课的见闻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的为起点,呈现创新的教学内容,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师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对问题的某中解释,所以,我们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中建筑出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能呈现给学生一个熟悉的学习材料,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贮存,在产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实的第一感觉后,学生马上就会与同伴交流看法,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例、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没有局限书本例题,而是创设了一个“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一个正方体纸盒,那一个用的纸板多”,这一情景。引发学生争论,激发学生思考用什麽方法才能比较出来呢?学生在争论中认识到“必须分别计算出它的.六个面的总面积”,此时,我及时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就叫做它的表面积”。这样设计,使学生在充分观察和思考中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问题学习”为支撑点,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种。实践证明,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它一旦使学生形成了“认知的冲突”,便可激起学习的动机,思维的涟漪,此起彼伏,学生潜在的学习情绪自然爆发,课堂便“活”起来例,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这节课时,我亲切地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什麽样的数能被3整除,有的学生在学习能被2、5、整除基础上会利用以有的经验冲口而出“个位上是3、6、9、的数就能被3整除,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让学生随意说出个位上有3、6、9的两位或多位数,然后让学生笔算验证,发现问题,我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讨论交流,最后较成功地探究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怔,学生经历了感知—模糊认识—澄清规律特征的构建新知的过程

三、联系实际,灵活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应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后,我问“如果把教室粉刷一遍,你能帮忙算一算药粉刷多少面积吗?由于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人为本”出发,变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使新课标赋予的理念通过新课堂教学设计变的可操作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篇2:单元教学反思

1、创设“分物情境”,建立表象。

通过学生动操作和老师的点拨、启发,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获得“按比例分配”的感知,为分散难点起来承上启下的作用。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主观意识。

设计“猜想——尝试——讨论——归纳”的教学程序进行例题的教学。组织学生操作、讨论,引导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并进行归纳总结,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探求知识的全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系统性的发展。

3、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通过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解法,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4、安排有梯度的练习,强化新知识。

在巩固练习阶段,安排了多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来巩固和强化新知识。正所谓“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和不同的训练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既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以巩固学生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更为不同的学生谋得了不同的发展。例如:“黄金比”开放性知识习题,解题方法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发展的空间。真正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3:单元教学反思

这节课开始,有了拼音教学。这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怎样上拼音课?通过网络,观摩了几节课后,我大胆地做了教学设计,马马虎虎地通过了一节课。

一、联系生活亲情导入,使语文课堂充满的生活味儿。

在复习过后,指导儿童看“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有关声母。我问: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看大佛)对,这就是“大佛”的“f ”,相机出示卡片“f ”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问,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山坡)这就是“山坡”的“p ”,出示卡片“p ”,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用手去──(摸),这就是“用手去摸”的“m ”,出示卡片“m ”。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播:“大佛是文物,我们要爱护文物,不要用手去摸!”这就是“广播”的“b ”,出示卡片“b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小学生学得亲切自然。

二、把儿歌、游戏引入课堂,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在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游戏、儿歌、小组合作等,把游戏、儿歌等形式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由读到写的学习过程中,轻松自如,使教学过程快乐而富有情趣。如两扇小门m 、m 、m 。一根拐棍“f f f ”。采用儿歌方式教学,易学、易懂、易记,使学习过程充满情趣,这样的教学设计,是充满智慧的设计,语文课堂上充满了人文气息。使小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受到了良好的人文教育。

三、培养一种好习惯,收获一生幸福。

在指导书写上,我十分注重强调学生的写字姿势,下笔的顺序,位置,并且组织学生观察我示范的过程,让学生比较书写得美观与否。本环节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为下面的教学搭桥铺路,作好了铺垫。

要注意的是,教学挂图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语言环境,只要孩子们能理解图意,引出b p m f 四个声母即可,不要在研究图意上花太多时间,以免喧宾夺主,把一节拼音课上成半节看图说话课。

要始终把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字母、韵母作为重点。重点是培养学生准确的拼读音节的`能力。对音节,只要求能够准确拼读、进行适量描红、抄写,不要默写。()以减轻负担,保证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拼读要与识字、与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单纯技能上的训练。

在写字过程中要注意孩子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儿童化,尽量设计多种多样的适合儿童的练习。避免简单、重复的抄写。比如课堂上安排书空训练、口头书写、同桌互相写在对方手心上并检验等等。大量的书写作业会使学生感到疲倦、无味,导致不写作业、厌恶学习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篇4:比尾巴教学反思

从备课到上课,我始终抓住两个重点:其一、认识《比尾巴》中的生字;其二、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让学生体现出他的自信。

与原先的教材相比,此刻使用的课改教材中的识字量要大了许多,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对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假如每节课只是单纯地要学生跟着教师读准字音,听教师来分析字形,就把学生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牵着他的鼻子走,这样,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失去了识字的兴趣。透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到,学生只有切实地参与进课堂,学得活,学得新,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在平时就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上,教师的确就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忙学生复习巩固,既能加强记忆,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活跃了课堂气氛。实践证明,在游戏中识字、记字往往是事半功倍,学生学得简单,潜力得到了发掘,教师也教得带劲,何乐而不为呢?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难题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予以重视。在教学生字时,还应注意每个字要有侧重点,或重音,或重形,在教学是还要加强义的学习,并能适当地加以扩展,而不是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同时,在课堂上还要多激励学生,对于他们的回答予以中肯的评价,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期望能得到别人的赞许,这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所以以后,千万不能吝啬表扬。在上课时,应变潜质还不够敏捷,尤其,当学生的回答没有到达预期目标时,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循善诱,共同找到正确答案,不能一口否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以上这些不足处,只有在日常教学中多留意,避免再发生,让学生学得更开心,对自我更有信心!

篇5: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这篇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儿童情趣。我抓住这篇课文极具趣味性的特点,围绕“比尾巴”大赛展开设计,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

1.教学效果: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他的兴趣决定了它的学习态度。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它们最亲近的朋友。就《比尾巴》这篇课文本身而言,浅近的诗歌就比较能让学生感兴趣,读起来也是琅琅上口。教学时,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参加比尾巴的比赛,让学生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在课文朗读方面,我主要让学生做到读中感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做到读准字音,鼓励学生比比谁读得好,读得流利。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读好文中的问句又是教学难点。对于本课在问句的指导朗读方面,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个问句,让学生自由读,这样就能让他们有个大体的感知。然后是让学生仔细听老师的范读,让学生自己在听的过程中找出读的要点,再让他们自己按照找出的要点自己读,最后是个别读,再开火车比赛读。在授完新课的时候,又设计了读的环节。这时是继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读,流利地读,最后在读的基础上能够背诵。

2.成功之处:导入新课、识记生字、朗读感悟、拓展延伸、总结全文,一切很自然地就形成在自己的脑海中,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把每一个环节很自然地衔接起来,成为一体。我借鉴了网络上的一些设计,用运动会的流程来实现环节之间的衔接,宣布运动员入场引出动物的名字;宣布比赛项目引出问句;宣布比赛结果引出答句。孩子对于小动物本来就很有兴趣,而且运动会孩子也经历过,对于运动会的大体流程孩子也不陌生,所以这样的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生活实际。

3.不足之处:因为自己内心有些浮躁,有些环节是施而不实,孩子们还没有真正地进入,就被我又拖到了下个环节。比如:在识字环节,比较“把和巴”时,就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找规律识记,结果孩子们还把“巴”读成“尾”,说明了识记效果不理想。在指导孩子们朗读问句、答句时,有些乱,指导的层次性不够强,评价不够到位,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没有平时课堂上那么浓,朗读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再加上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有限。所以时间掌握得不好,后面的写字环节还没有得到落实。

4.改进措施:以后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用语和恰当使用体态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使创设的情境能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篇6:比尾巴教学反思

新课程所带给我们新的理念、视野与感受,让我们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一步步、一点点地去解读、去品味、去体会、去诠释。《比尾巴》一课的教学,在与学生一起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三问三答、游戏学习中,我充分地解读着儿歌中的情与趣;品味着每一环节的得与失;体会着学生的喜与愁;诠释着新课程的语与文。

总之,低年级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以新课标为准则,弄清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多引导学生自学、自读、自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去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篇7: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做为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到六年级的下学期,将有一半以上的课程是复习和整理,传统的复习课让习题一道道呈现,让学生仅仅停滞在“会”的目标上,复习课究竟应该如何上好,应该如何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问题。在一节班会课上,学生自己组织了班会活动,他们采用了电视上娱乐节目的形式,玩得非常高兴,一瞬间,我就想,这样的形式是否可以植入数学课堂?这样是不是数学课上我也可以和班会课一样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不是课堂上的“权威”?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学生分组竞赛的方法,把复习活动贯穿到课前、课中、课后,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理解本课重点,疏通知识脉络,建构知识网络,掌握复习方法。那么该如何上好复习课呢?

明确复习课的任务。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而是担负着查漏补缺、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任务。在设计复习课时,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二要通过复习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三要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扫除学习上的障碍,从而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建立一个更高的学习的平台。

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复习,在组织教学时,应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活泼愉悦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如果只采用师生之间问答式的交流,只能实现第一个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经历整理、归纳复习的全过程,从中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前,可以课前布置具体的预习要求,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小组里都能积极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要点。

篇8:比和比例教学反思

由于新教材把“比”的内容前移至十一册,学生难免会有遗忘和生疏,所以在教学时我适当增加“比”的复习分量,除了教材上的复习内容,还多加了几道复习题。

新授例1后得到两个相等比80:2=200:5,此时,应当再次指出:这个等式和复习题后面列出的等式都是比例。那么什么叫做比例呢?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一般都可以根据几个式子共有的特征得出结论。虽然班上有些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不够严密,我还是加以肯定和鼓励。那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来讨论“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主要是看什么?”这样的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

这样不仅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减缓学生认知过程的坡度,学生在逐步深入理解“比”的基础上再去学习“比例”的知识,会轻松得多。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推导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我们教学时不是用数学证明的方法得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而是引导学生研究具体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为了使归纳的结论具有说明力,我让学生在草稿本上任意写一个比例,并研究两内项积与两外项积有怎样的关系,再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观察得出,不论怎样的比例,它的外项与内项积都相等,并让学生自己用字母表示出来。

这节课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个“基本性质”,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培养和发挥。

篇9:《比身高》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从一位小数到两位小数的计算只是位数的增多,也就是量变不是质变,所以学生掌握起来不是很困难,学生有足够的经验进行迁移。因此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自己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通过与图形密切结合,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满十进一”和“借一当十”与整数的区别。我注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用处,提高学习兴趣;注重计算使得学生计算速度和效果有了很大提高。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只是一味地进行计算练习,课堂比较枯燥,如果能在其中多加入一些环节活跃课堂气氛就更好了。

篇10:比本领教学反思

一、设计理念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思想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小学阶段体育课的目标之一。为达到这个目标,本课采用了将情境融于一定的教学内容之中的情境式教学,以系列故事的形式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乐中练、趣中练、玩中练。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本课依据课程标准,尝试运用了启发、诱导、合作、游戏、评价、激励等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本课在创设学习环境时,采用了开设“游戏菜单” 的方法,即为学生提供一个游戏名称,让学生根据菜单内容设计游戏方法、布置游戏场地并在练习中改进、完善游戏。这样做改变了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由教师带着学生活动的做法,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在学习中多一些探讨、多一些思考;教师在这一学习环境中,是以一位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的角色巡回在学生中间。

2、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

体育情境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入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快乐地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因此,在本课教学内容中设计了多处富有趣味的教学情景,根据情景内容的不同,其入境的方式也不同。

(1)以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的创设只有融入了参与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真正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语调叙述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学生的情绪会随着教师的语言描述而发生变化。本课在组织学生进行准备活动时,用适宜的解说词来配合学生进行动作的练习,这样能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2)以实物演示情境

有情、有景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运用。形象化的头饰、有趣的场景是学生所喜爱的形式之一,教学时有意识地加以运用,能让学生达到一定的内心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积极参与本课的各项活动。如在教学中用纸棒和纸盒摆成“小动物的家”、“动物园”以及“动物运动场”,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场景和各种游戏及竞赛中,体验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感受到合作成功的喜悦,这不仅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

(3)以角色扮演进入情境

低年级学生喜欢动物、好表现,在教学中让他们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进行学习和游戏,学生会在角色扮演的情境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和游戏中,无论学生是扮演可爱的“小青蛙”,还是敏捷的“小袋鼠”都非常投入、积极踊跃地争当“青蛙王子”、“袋鼠公主”,学生在扮演的角色中快乐地学习和游戏,显得乐此不疲。

二、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体育活动,让每一位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学练中,并在活动中掌握几种双脚跳跃的方法。

2、在学习中充分展示自我,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主动参与、创想和表现。

2、蹬地有力,落地轻巧的方法。

四、预计运动负荷

130-140次/分

五、课前准备

绘制动物头饰8个、树叶8片;自制纸棒82根,卡片8张;自制趣味积木41个。

六、教学流程

1、小动物学本领

小动物们机灵地躲开猛兽地追捕回到自己的家,为了使自己的身手更敏捷,便跟着妈妈学本领。通过学本领,学到各种技能,使身体越来越强壮,越来越灵活,它们还将在各种单项及集体的比赛中一显身手!看看谁是比赛的胜利者!

导入基本队形:

(2)参与运动

学习双脚跳跃方法,引导小动物们在横放地上的纸棒上做双脚向前、向后以及来回跳的练习;双脚向左、向右以及转身跳的练习;双脚开合、交错以及下蹲跳的练习。

参与基本要求:将参与的激情融入集体创造之中、合作交往之中。

点评:让学生在创设的环境中自主参与练习,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本领。小动物学会了什么本领?如何跳得轻、跳得快、跳得远?它们学会了起跳有力,落地轻巧的动作方法。

(3)模拟想象

妈妈拿出动物头饰,让小动物说出动物名称并模拟小动物跳。小动物分散练习、体验、想象并观察同伴的跳跃动作,评出动作协调、蹬地有力、落地轻巧的伙伴为青蛙王子、袋鼠公主,让它们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跳得轻巧?随后大家一起模仿正确的动作练习。器材摆放形式:

点评:模拟小动物的运动方式,唤起运动的活力和表现欲望,培养观察力,提高跳跃能力,并授予王子、公主的称号。

2、小动物练本领

妈妈用如下方法启发、引导孩子们掌握练本领的方法:

(1)小青蛙会想什么办法吃到前上方美味的虫子呢?

(2)小袋鼠会想什么办法摘到树上果子呢?

(3)小麻雀会想什么办法将剩余的食物带回家呢?

(4)小白兔会想什么办法跳过前面的水沟呢?

点评:创设几种模拟生活情景、富有情趣的跳跃活动,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跳跃方式激发参与热情、展现想象力。通过各种跳跃练习,找到动作协调及平衡的动作要领,选出部分学生给大家示范,将运动参与、知识技能与趣味性有机结合。

3、小动物比本领

(1)创编游戏:比配合、比设计、比创意

①出示卡片,小动物根据卡片内容一起讨论、设计方案。

②小动物互相帮助一起动手布置场景。

③小动物分组表演自己创编的游戏并进行评比。

创编基本方法:

给一个名称、给一个规则;提供一个合作的机会、提供一个竞争的环境(见图3-1、图3-2);

创设一种游戏方式、创设一个展示舞台.

点评:本环节安排的是一个游戏创编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争先游戏:比团结、比协作、比精神。

游戏方法:将所有小动物分成八个组,有四个组相对站立,集体进行抱腰下蹲跳、夹包跳、变向往返跳等跳跃动作的接力比赛。

游戏规则:①必须按正确动作及路线完成游戏的全过程;

②必须以集体的形式完成整体动作。

基本组织方法:

点评:用多种形式的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向上的精神。

(3)表演游戏:比形象、比模仿、比高矮。

通过“打气”,使小青蛙长胖,长高,通过“消气”,又使青蛙变得又瘦又矮,使小动物们在趣味练习中达到放松。

点评:学生形象的表演,使他们在愉快中得到有效放松。

综评:通过各部分点评,将学生活动和教学设计融入一个主题形成一个整体。无论用什么动作,无论用什么方法,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通过跳跃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更灵活,使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更加团结,更加和谐

篇11:比本领教学反思

一、教材解构

《昆虫本领大》是大班大主题《动物世界》中小主题《有趣的昆虫》的一个科学活动,主要是要让幼儿了解昆虫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地位与作用。

不同的动物在自然界中有不同的角色、地位与作用,那么在昆虫的世界,也有各自不同的地位与作用,这些作用有的是对人类有益的,有的是对人类有害的,通过活动要使幼儿感受到生物,特别是昆虫在自然界中的多样性。

本次活动中,我们根据以尊重原教材的原则,制定了两个方面的目标:一是认知目标,了解昆虫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地位与作用,感受昆虫的多样性。二是情感目标,初步理解大自然对于昆虫的依赖性,萌发爱护昆虫的情感,与昆虫共存、共生。

二、学情分析

大班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日益增加,对探索神秘的自然充满了好奇,大多数幼儿对动物有一定的认识,少数幼儿常常在周末与爸爸妈妈一起在西溪湿地等地方捕捉昆虫、鱼虾。现阶段幼儿对昆虫的认知,不像成人那样会多方面分析,在他们的认知里益虫和害虫是有明显的区分的。所以让幼儿初步体验、感知昆虫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地位与作用,感受昆虫的多样性,对幼儿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时对各种动物、自然现象等是一种激发。

三、活动环节及教学策略:

环节一:动脑筋为清洁牧场想办法。

教学策略:通过屎壳螂的例子了解屎壳螂的本领对人类的影响。

环节二:讨论、了解昆虫的各种本领。

教学策略:引发幼儿回忆昆虫本领的相关经验。

环节三:开展讨论活动:假如没有昆虫……

教学策略:通过幼儿现有认知中益虫、害虫的本领,整理、分析昆虫对人类的影响。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环节四:理解大自然对昆虫的依赖性。

教学策略:通过对之前讨论的小结,引导幼儿萌发爱护昆虫的情感,与昆虫共存、共生。

四、活动的调整及依据

调整一:第一环节教师半张挂图,牧场上满是牛羊粪便,引起幼儿关注。请幼儿讨论,如果没有屎壳螂,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让牧场变得干净?

教材中是挂图上已画了一只屎壳螂,牧场上有许多的分辨,眼尖的幼儿一眼就看到了,马上就说出让屎壳螂把粪便运走的方法,为了使幼儿开动脑筋,将此环节做了更改,以增加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及趣味性。

调整二:第二环节为第三环节铺垫、服务

原教材中教师引导幼儿梳理关于昆虫的已有经验,只提到了较少种类的昆虫,大班幼儿对昆虫已有一定的认知,此处调整为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中的益虫、害虫不同的本领,为第三环节展开讨论作铺垫。

四、成效表述

通过对教学活动主题、背景的审议及探索,将本次活动的环节策略进行了调整,幼儿昆虫在自然界中不同的地位与作用及生物昆虫的多样性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对主题《有趣的昆虫》后续活动的开展有了推动和新的启发,提高了幼儿对《有趣的昆虫》主题科学探索的积极性。

篇12: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是人教版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对话形式的儿歌。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通俗易懂的语言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上了这篇课文,感触很多,现反思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年级学生入校不到三个月,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课堂常规的训练还不到位,如何让学生关注教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喜欢猜谜语,上课一开始,我用动物谜语导入新课,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接着创设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物比尾巴大赛”的情境,学生始终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地投入学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

二、多法识字,不断巩固

识字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程标准》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在识字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并鼓励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在教学中,我把整个教学安排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动物王国的`比赛当中来进行,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一下子拥有了多种角色体验。首先是一个学习的小学生,同时又是一个比赛过程中的一个小裁判,力求突破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在学习中感悟。同时识字方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设法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

我对学生说:“今天,小动物们不仅要来比尾巴,而且还要来考考小朋友,看你们认不认识文中的生字。”我注意变换各种方式认读生字,使学生对生字的接触处于一种常识常新的状态,也使学生无形中接受了由字到词的训练,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我注意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并告诉学生:“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熟字加偏旁、组词、说一句话等都是我们记字的好方法,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快乐阅读,提高能力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部分提出了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中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如指导“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在学生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我给学生示范朗读,并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句比较长,可以在谁的尾巴的后面─―好像的后面歇一歇气,再读。”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

学习课文中的长句子“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时,我先出示松鼠和降落伞的图片,让学生理解松鼠的尾巴像什么伞?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学生理解后再看图指导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学习“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时,我通过课件出示孔雀图,学生欣赏了孔雀美丽的尾巴后,发自内心地赞叹:“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朗读效果不言而喻。

快乐阅读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不但提高的朗读能力和朗读兴趣。

四、抓住契机,说话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说出老师提出的问题。因此通过朗读,回到问题,谈想法、谈感受是十分必要地。既能拓展知识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瓜泽网 www.guaze.com)

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模仿课文说。我用课件出示6个问句,告诉学生每句话后面都有个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有问号的句子叫问句。我先示范说了几个问句,然后请学生说问句。学生先认识了课文中的问句,又有老师的示范做铺垫,说的问句十分精彩,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儿童诗歌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适用。《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完诗歌后我设计了拓展这一环节,利用课件出示了另外的六个小动物的图片(马、燕子、金鱼、梅花鹿、猫、牛),生动活泼的画面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他们能够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展开激烈的讨论,之后,按照课文中诗歌的样式编儿歌。例如,“谁的尾巴像头发?马的尾巴像头发。”“谁的尾巴像剪刀?牛的尾巴像剪刀。”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运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是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知识和能力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篇13:比尾巴教学反思

辗转多年,金秋九月,收获梦想,我有幸能加入新钢一小,重踏的三尺讲台,做回孩子王。十二月八号的汇报课我深有感触。

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感谢我的师傅唐老师和同事对我的耐心指导,感谢我的孩儿们的积极配合。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低年级的识字和朗读教学都是重点,所以我采用了以读为主,随文识字,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

一、识字。第二课时一开始,通过发运动服叫动物的名称,这样可以复习学过的部分生字。然后,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本课生字的兴趣,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整堂课我还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另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每节课都动笔写一两个字,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二、朗读。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也反应出了一些问题。朗读尤其促发我深思。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比如问句的朗读,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停顿之处,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时仍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问答对话的语气等方式,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教一篇课文,首先必须先把自己放在文章中去,让自己成为其中一员.我没能很好地投入,感觉自己游离在课堂之外,与课文还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自己的语音语貌影响了整堂课的水平。课堂的教学语言应该是抑扬顿挫,我的语调过于平谈,不能很好的牵动学生。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今后,我要向同级组的同事多多请教,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篇14: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语言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

我是教学《比尾巴》的第一课时,目标是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试背课文,并理解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中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低年级的每一课识字教学都是重点,所以生字的学习应该贯穿始终,整堂课还应该加入写字的环节,学写一到两个字,而不是把写字放到一课时去完成,这样可以分散写字的难度,孩子们能更加轻松地把字记牢、写好。

因为对一年级的教学缺少经验,所以我在网上观看了好多《比尾巴》视频,最后精选了两个较好的课例反复观看,进一步明确了怎样突破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吸取了其中的优点,合二为一,再揉合了我校的六步教学――课前三分钟、检查预习、小组合作和阳光检测等,加上课间休息儿歌、强调写字姿势等。

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在孩子们眼中,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由此我准备了精美的课件。在学生说的同时课件展示小动物闪亮登场,然后指导说一句完整的话,培养说话能力和习惯。这样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与生字见了第一次面,然后逐步去掉图片、音节来认识词语,最后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常识,结合孩子的回答,分别教学生字松、鼠、鸭。这是第一次集中识字。其它生字穿插在儿歌教学中,分散了难点,学生轻易地理解了字意,也轻松地完成了识字任务。随后,我设计了同桌合作和小组合作,让同学们在合作中愉快学习,这样教案基本完成。

但是在一班试讲时出现了问题:内容太多,一节课根本讲不完,我不得不再做调整。因为有比较充分的课前预习,所以把开始的几个读书环节合成一个,只读一遍,然后直奔主题,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这样,整堂课下来,除了检测没当堂完成,其他环节还差强人意,如果说还有优点的话,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是借鉴:

1、教学过程中注重识字方法的指导。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的重点,所以要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同学们课后能举一反三,学会自主识字。本文稿课题《比尾巴》三个字都是要求认识的生字,通过这三个字教经孩子们三种识字方法:生活中识字,结合字形字义识字,利用旧字认识新字。再比如“鼠”字让学生发挥想象来识字,最后的一笔就像老鼠长长的尾巴。“扁”让学生找出鸭子身上其他扁的部位,同学们很快就找到嘴和脚,从而理解了扁的含义。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在本课教学中,课堂气氛活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发言,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当然,课堂中还有很多的遗憾,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肯定能弥补很多不足:

1、课堂评价不及时。这一直是我最大的缺点,每次上课前,我都提醒自己要及时评价,可往往一进入上课状态就忘了,以后我一定不断努力提高。

2、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本课教学时,“短”和“把”字忘了出示卡片进行强化理解,后来讲到“扁”时突然想起来了,却没能及时调整思路,进行补充,导致知识点的遗漏,很是可惜。

3、板书设计不够精美完整。讲完课后忽然发现,如果加上适当的简笔画,把它和生字卡片一起运用起来,既美观又能突出生字教学的重点,一举两得。

4、由于时间关系,阳光检测没能当堂完成,只得拖到课后。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家长开放周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让我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虽有些许遗憾,但成长也很大!以后我会且思且行,不断提高!

第一单元第三节《我们先看到了根》教学反思

pep三上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听课反思

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与复习》教学反思

牛津英语一年级第二学期Unit1教学反思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唱脸谱》教学设计

数学课第二单元信息窗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Big bird》的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集

比单元教学反思
《比单元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比单元教学反思(共14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反思2022-08-0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的认识和加减法》2022-04-30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学反思2023-09-03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2023-06-27

三年级语文第10单元阶段性教学反思2023-08-27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2022-05-28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反思2022-08-29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到八单元教学反思2022-08-22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022-09-29

《运算》教学反思2023-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