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易错文言近义词参考

时间:2022-11-08 08:37:32 近义词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考语文易错文言近义词参考(合集6篇)由网友“米爽瑗和绵绵”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考语文易错文言近义词参考,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考语文易错文言近义词参考

篇1:高考语文易错文言近义词参考

高考语文易错文言近义词汇总参考

一、讽、谏、谤、讥、说

讽: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应指出的是在古汉语中,讽字大多不含贬义。

谏:意思是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用言语纠正君王或尊长的过失,如《召公谏历王弭谤》。又如《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不肯,大臣强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谤:意思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一般不作贬义词用。例如《召公谏历王弭谤》中历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不过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说别人坏话。如《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讥:也是指责别人的过失,但与谤的意义稍有差别。谤是公开指责。而讥是微言讽刺。例如《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有时也作讥笑讲。如《左传隐公元年》中称郑伯,讥失教也。

说:音shu,意思是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如《触龙说赵太后》。

二、军、师、士、卒、兵

军和师都是集体名词,指军队。如《左传庄公十年》中十年春,齐师伐我。《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引军北还。同时,军和师又可用作军队的编制。军是春秋以后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师是西周以前军队最大的编制。据《司马法》载,一万二千五百人是一军。而《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一师是二千五百人。所以,一般说来,师比军小。

士是武士、甲士。上古用战车的时代,士是指战车上的披甲之士。

卒是指步兵。如《史记陈涉起义》中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同时卒也可以用作军队的编制单位。指一百人以内。如《孙子谋攻》中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兵指兵器。上古时代,兵一般不当兵卒讲。战国以后,兵也可以当军队讲。如《触龙说赵太后》中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汉代以后,兵逐渐与卒同义,可以用来指士兵。

三、征、伐、侵、袭、攻

征的词义是褒义词,最初用于上(天子)攻下(诸侯),有道攻无道。

伐是中性词,指公开宣战的正式战争,如《左传庄公十年》中十年春,齐师伐我。在这里,齐与鲁都是诸侯国,也不是上对下,有道对无道。不过后来,因征伐经常连用,伐也逐渐用于褒义。

侵是不宣而战,不要借口,不用钟鼓,直接侵犯别人的'国土,与袭一样是贬义。《左传齐桓公伐楚》: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袭是袭击,偷袭,比侵更富于秘密性质,是乘人不备而偷偷地突然进攻。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这就是说郑庄公的弟弟公叔段准备偷袭郑国的国都。

攻是进攻、攻打。如《左转齐桓公伐楚》: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但攻往往偏重在军事上的攻打,是军事上进攻的泛称,不像征、伐、侵、袭各有明显的特点。

四、青、苍、碧、绿、蓝

青在上古主要是指蓝色,不作黑色讲,如,《庄子逍遥游》:负青天,然后图南。中古以后,青就有黑色的意思了。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苍指深蓝色。如《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碧本指玉名,《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后来指浅蓝色(即清白色)。

绿指绿颜色,与今义相同。但要注意的是古时的绿草指嫩草。

蓝字在古代不表示颜色,而是指一种染色的植物(即蓼蓝)。《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在这里要提出的是,人们对颜色的分辨,有时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青、苍、碧三个词虽然表示蓝色深浅有别,但人们有时通用。如青天也叫苍天,青草又叫碧草,青苔又叫苍苔。

[标签:高考,复习,语文]

篇2:高考语文复习中常出现的几组易错文言近义词

“谏”:意思是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一般用于下对上,用言语纠正君王或尊长的过失,如《召公谏历王弭谤》。又如《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不肯,大臣强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谤”:意思是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一般不作贬义词用。例如《召公谏历王弭谤》中“历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不过有时也用作贬义词,即指说别人坏话。如《屈原列传》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讥”:也是指责别人的过失,但与“谤”的意义稍有差别。“谤”是公开指责。而“讥”是微言讽刺。例如《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有时也作讥笑讲。如《左传・隐公元年》中“称郑伯,讥失教也。”

“说”:音shuì,意思是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如《触龙说赵太后》。

军、师、士、卒、兵

“军”和“师”都是集体名词,指军队。如《左传・庄公十年》中“十年春,齐师伐我。”《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中“引军北还。”同时,“军”和“师”又可用作军队的编制。“军”是春秋以后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师”是西周以前军队最大的编制。据《司马法》载,一万二千五百人是一军。而《周礼・地官・小司徒》载,一师是二千五百人。所以,一般说来,“师”比“军”小。

“士”是武士、甲士。上古用战车的时代,“士”是指战车上的披甲之士。

“卒”是指步兵。如《史记・陈涉起义》中“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同时“卒”也可以用作军队的编制单位。指一百人以内。如《孙子・谋攻》中“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兵”指兵器。上古时代,“兵”一般不当兵卒讲,战国以后,“兵”也可以当军队讲。如《触龙说赵太后》中“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汉代以后,“兵”逐渐与“卒”同义,可以用来指士兵。

征、伐、侵、袭、攻“征”的词义是褒义词,最初用于“上(天子)”攻“下(诸侯)”,“有道”攻“无道”。

“伐”是中性词,指公开宣战的正式战争,如《左传・庄公十年》中“十年春,齐师伐我。”在这里,齐与鲁都是诸侯国,也不是上对下,有道对无道。不过后来,因“征”“伐”经常连用,“伐”也逐渐用于褒义。

“侵”是不宣而战,不要借口,不用钟鼓,直接侵犯别人的国土,与“袭”一样是贬义。《左传・齐桓公伐楚》:“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袭”是袭击,偷袭,比“侵”更富于秘密性质,是乘人不备而偷偷地突然进攻。如《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这就是说郑庄公的弟弟公叔段准备偷袭郑国的国都。

“攻”是进攻、攻打。如《左转・齐桓公伐楚》:“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但“攻”往往偏重在军事上的攻打,是军事上进攻的泛称,不像“征”、“伐”、“侵”、“袭”各有明显的特点。

青、苍、碧、绿、蓝“青”在上古主要是指蓝色,不作黑色讲,如,《庄子・逍遥游》:“负青天,然后图南。”中古以后,“青”就有黑色的意思了。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苍”指深蓝色。如《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碧”本指玉名,《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后来指浅蓝色(即清白色)。

篇3:高考语文易错成语

高考语文易错成语汇总

1.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要求完美无缺。

2. 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于贬义。

3.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4. 如雷贯耳:像雷声传入耳朵那样响亮。比喻人的名声极大。

5. 数典忘祖: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

6. 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

7. 投鼠忌器:要用东西投掷老鼠,又怕砸碎了老鼠附近的用具。比喻有所顾忌,做事不敢放手。

8. 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含贬义。用于自称时,含谦义。

9.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0. 炙手可热: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

11. 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12. 韦编三绝:现用来形容勤奋刻苦的精神。

13. 颐指气使:形容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

14. 相濡以沫:比喻人在困境中用其微薄的力量来相互帮助。

15.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迁巨大。

16. 钟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17. 粉墨登场:妆化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

18. 莘莘学子:一批学子。

19.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不能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

20.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定,变化无常,如同猿跳马奔。

21. 心慌意乱:心神惊慌,忙乱。

22. 应接不暇:指一路上风景优美,看不过来。后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对象是相对运动的景物、人或事情。

23.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

24. 回肠荡气:形容文艺作品或表演非常动人,耐人寻味。

25. 众口铄金: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26. 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牌。比喻人人称赞。

27. 无所不至:原指没有什么达不到的地方,后指什么坏事都做。

28. 无微不至:没有什么细微之处照顾不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致周到。

29. 五光十色: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30. 五颜六色:形容色彩繁多。

篇4:高考语文易错基础知识

易错1 多音字误读

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词性。如“刹”,共有chà和shā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à,作动词时读shā。二是词义。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可以以义辨音。如“纤”有xiān和qiàn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细小”时读xiān ,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qiàn。三是语境。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辨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记忆效果。如“商店打折(zhé),顾客抢购。一阵折(zhē)腾,累得住院。不但没赚,反而折(shé)本”。四是语体。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如“色”,书面语读音为sè,口语读音为shǎi。五是巧记。舍众取寡,以少推多。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án,其余都读mái。记住一个“埋怨”,就记住“埋”在各种语境中的读音了。

易错2 音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完全一致。但如果其中的或声母,或韵母,或声调有细微的差别,就构成了音近字。命题者往往就在“近”与“同”上做文章。如果在平时学习中没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准确地区别开来,就会给解题增加难度。正确识记这些字的读音,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把某类同音字集中起来记忆,会达到记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易错3 形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辨别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从细微处加深印象,加强记忆。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编为“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十戈相合即为戎(rón)”。应该说,对这类字音的识记,既要动脑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记忆,关键在于积累。而就具体题目来说,其中一定会有部分字音是我们已经正确掌握的。因此,审清题干,认真分析,结合字义,合理推断,运用比较排除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并非难事。

易错4 形声字误读

易错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有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在解答中无法判断时,一般形声字注音为“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小,注音为“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论坛)试题,明了形声字读音设误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声旁注音或故意以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读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弃“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错误想法,养成勤词典的习惯,准确记忆,注重积累。

易错5习惯性误读

易错分析:由于习惯原因,尤其是方言的原因,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无意识地把一些字“约定俗成”地读错。如把“豇”读成括n溃把“埋怨”中的“埋”读成mái,把“涮”读成shuā,把“档”读成dǎn赖取F胀话基本功不扎实,在解题时常常会受习惯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是解决习惯性误读问题的最好方法。我们平时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习惯性误读字。一是注重分类整理。注意收集生活中的习惯性误读字,从易错点入手分声母、韵母、声调三类进行整理。二是讲究即时记忆。一经发现,即时记忆,今天掌握一点,明天掌握一点,积少成多,不能等收集到一定的量才去突击强记。三是注意适时复习。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看看、读读,反复记忆,加深印象,直到真正掌握。

[高考语文易错基础知识大全]

篇5:高考语文易错成语

1. 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2. 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3. 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4. 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5. 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6.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

7.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

8. 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

9. 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

10. 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

11. 否(pǐ)极泰来:比喻情况从极坏转好。否,凶;泰,吉。

12.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语见《史记》和《世说新语》。

13. 七手八脚:形容大家一起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

14.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

15. 忍痛割爱:忍受痛苦放弃自己心爱的东西。

16. 如履薄冰:如同踩在薄冰上面一样。比喻做事非常小心谨慎,存有戒心。履,踩,踏。

17. 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

18. 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19. 三缄(jiān)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缄,闭。

20.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21. 色厉内荏(rě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

22. 闪烁其辞:指说话稍微露出一点想法,但不明确。也形容说话躲躲闪闪,吞吞吐吐。

23. 身无长(cháng)物:再没有别的东西。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长物,多余的东西。

24. 身体力行:亲身经验,努力实行。

25. 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涂炭,烂泥和炭火。

26.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语出《后汉后》。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晨;桑榆,日落时太阳的余光照在桑树榆树之间,指傍晚。

27.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28.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

29. 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30. 始作俑者:孔子反对用俑殉葬,他说,开始用俑殉葬的人,大概没有后嗣了吧。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篇6:高考语文易错成语

1.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2. 休戚相关 :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3. 休戚与共: 同甘共苦。

4. 相濡以沫: 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5. 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6. 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7.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8. 见异思迁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9.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10.平铺直叙: 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11. 不耻下问 :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12. 见仁见智: 意见不统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13. 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像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14.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

15. 投桃报李 :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16. 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17. 语重心长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18. 意味深长: 话语含蓄,带有深意。

19. 一蹴而就: 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260. 苦心孤诣: 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261. 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262. 循序渐进: 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

263. 耳闻目睹: 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264. 光怪陆离: 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

265. 如履薄冰 :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266. 奇文共赏 :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

267. 不以为然: 不赞同。

268. 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269. 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270. 左右逢源: 既指处世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

高考语文复习中常出现的几组易错文言近义词

高中语文最常见的10个易错考点

警惕文言文翻译的九大易错点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常见典型错误

高三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高考文言文翻译透析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常考易错四字成语中考语文

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七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计划怎么制定

高考语文易错文言近义词参考
《高考语文易错文言近义词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语文易错文言近义词参考(合集6篇)】相关文章:

高三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23-06-16

初一语文复习计划书2024-03-15

高考二轮复习9科全面提升指南2022-07-12

期末语文范文2022-11-16

文言文易错点2022-06-28

高考复习方法总结2023-06-03

高三语文的教学工作总结2023-12-05

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介绍2022-05-04

面对高考的备考计划2022-10-01

初三语文教学的经验总结2023-09-19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