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策经典美文(锦集7篇)由网友“郑在旋转跳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上策经典美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 上策经典美文
上策经典美文
卡尔是一个商人,专门卖砖块。他的竞争对手到处散布有关他的谣言,说他的公司不可靠,砖块质量不好。对手的行为使卡尔失去了很多生意,这让他非常愤怒。
一个星期天早晨,卡尔去做礼拜,牧师讲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跟你为难的人,化敌为友才是上策。对此,卡尔非常矛盾,一方面,牧师的话的`确是进入了他的心里;另一方面,竞争对手的卑鄙行为让他损失巨大,真的难以原谅。
当天下午,卡尔得知弗吉尼亚州的一位客户在盖办公大楼,他所需要的砖型不是自己公司生产的,而是竞争对手出售的那种。卡尔很想证实牧师是错的,他拿起电话拨到竞争对手那里。
接电话的正是竞争对手本人。卡尔礼貌地告诉了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结果,那个对手很是感激卡尔,并且觉得十分愧疚。
卡尔说:“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谣言,而且还把他无法处理的生意转让给我做。”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这就是迎战那些终日想要让你难堪的人的最上策。
篇2:吴均上策
,
梁武帝被侯景围困在台城时,朝廷请吴均出谋抵敌,他吓得不知怎么回答,开口就说:“我的主意,赶快投降是上策。”
篇3:狼性教育是上策吗?
狼性教育是上策吗?
如果说,现代孩子的身上缺乏的是“狼性”,那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仁、义、理、智、信恐怕在他们身上也是难觅其踪的。因此,极端片面的“狼性”教育毫无疑问会引起教育界的争论。
首先不少教育专家强烈反对将中国传统教育简单归纳为“羊性教育”,传统教育的“修身养性”、“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也不是“羊”性两个字就能简单概括得了的。羊温文尔雅,逆来顺受、安于现状当然不好,但是在一个文明社会里,温文尔雅何尝不是应该提倡的呢?儒家对人才修养的.要求是:礼、义、仁、智、信,其中有哪一项是过时的?
我们要教孩子勇敢坚强、锐意进取,也要引导孩子学会互助友爱、同情弱者。不能因为国人有懦弱压抑的缺点,就鼓励新的一代个个如狼似虎、张牙舞爪。当今韩国各界精英时常把“半部论语治天下”挂在嘴边,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对我们的传统教育进行扬弃?
羊文化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种东方式的美德与意识我们不应当,也不应该抛弃。这是一种人格的魅力与人性的闪光,是维系人类社会隐形的纽带,是人类自身道德完善的重要标志;同样这也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传统的“羊文化”,应该属于一种深层次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我们即需要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社会的“狼文化”,更需要闪烁着人类理性光芒的“羊文化”。我们在倡导、学习”狼文化“的同时,不应该忘却与抛弃“羊文化”。
单纯的狼文化杀伐之气太重,一味地给性格尚未定型的学龄前孩子灌输狼文化,恐怕我们的后代以后会多一点狼性,而少了一点人类的良知与人性。所以我们必须用“羊文化”去中和、互补,让这两种文化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狼性”也有贪婪、残忍、残暴、富有侵略性的一面,儿童毕竟是儿童,“狼性教育”让孩子们把狼当成偶像,会不会诱导孩子们更喜欢暴力的东西?“狼性教育”具有一种潜在的危险倾向,可能把孩子们培养成性格乖戾、粗暴野蛮、残酷无情的问题少年。曾经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大学生马加爵,可以说正是这种问题青年的典型。
篇4:三年级上策三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策三四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9、古诗两首 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体会意境法 学习方法:朗读诗句法、理解重点词句法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出示课件)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一直觉得在诗句的理解,特别是出现一些跟现在的意义具有较大出入的字词的时候是最大的难点。《夜书所见》在备课就猜到学生对“书”字的理解以及对后两句出现倒装句的情况可能存在困难。果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不少学生意见不同,有的说书是那个人在看书,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又读了三遍课题后一位同学站起来说,他认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这时,学生也茫然不知所措,我不急于让学生下定论,因为开课前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正在这个书上为难呢,这个书字是应作写来讲,但很容易让人感到是诗人在看书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们说不出来都认为是看书的话,也不能说错,但学生竟能悟出来,看来多读确实有好处。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能够说出来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办了,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让学生抓住“知”(料想)就马上能理解了。学完了古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然后我又重新回到课题,让学生说说“书”字到底怎么理解,这回大家都能明确地说出是“写”的意思了。有了这样的基础,第二首诗学生基本可以*自学理解。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体会意境法 学习方法:朗读诗句法、理解重点词句法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DD《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课件出示)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景物 思乡之情 忆 人物 追忆童年 思念亲人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无法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尽量注意运用多媒体课件并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力求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其实,古诗教学不一定非让孩子们去生硬的翻译,而是应该创设一种琅琅上口的氛围,随着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增加,而体会丰富起来。所以,还是应该倡导学生多背诵,多积累。 10、风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朗读法、回忆法、理解重点词句法 学习方法:回忆法、理解重点词句法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1)自读,互读。 (2)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我来考考你。 一学生拿着生字卡片,让另外学生读出读音,然后再组词(如有可能再说一句话)。 (2)我来说你来猜。 出示词语:(课件出示) 精心憧憬依然踪影似乎凌空飞起 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半沉半浮翩翩飞舞 一学生说出词语的大概意思(或做一些动作),其余学生根据他的话或动作,从上列词语中找出该词语。 三、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1.选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 读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感悟课文,体会“我们”的心情变化 (一)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二)找出“我最喜欢的部分”。 1.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地方。 2.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1)做风筝(课件出示) 重点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部分。 ②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强调“依然”。 板书:依然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③练习把“虽然……但是……”加进“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里去,进一步体会“我们”快活的心情。 (2)放风筝。 重点句子:(课件出示)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①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板书:拼命 ③感情朗读,读出“快活”的心情。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3)找风筝。 重点句子:(课件出示)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①让学生分别找出这几句话,教师出示这几句话。 ②学生连起来读这几句话,整体体会“我们”当时心情的变化过程。 ③找出最能表现当时心情的词语。 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 指读,挑战读,再指读,齐读 ④练习用上面几个词说几句话,描述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困难、麻烦时的表现。 三、拓展想象 读课文最后部分,思考“我们”找到“幸福鸟”了吗? 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 如有时间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四人一小组讨论。 3.每组选代表发言。 四、感情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我们”心情的变化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板书: 10风筝 做风筝 高兴 放风筝 高兴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体验 找风筝篇5:适合自己,方为上策作文
适合自己,方为上策作文
诚然,浅水区那熙暖的阳光固然值得我们追求,但这如流星般美好的刹那与长久的生命相比时,我认为适合自己的'方为上策。
适合自己,从黑暗官府到“开荒南野际,守荆归田园”,君可见清风自来。
王绩,时有“斗酒学士”之雅称,他声称做官是”良酿可恋”,但是喜好”彭泽之樽”,敬仰陶渊明隐逸之风的他又岂会适合成为一个“众人皆浊”的官员?他放下簪笏,遵从内心的选择,弃官而去。自古以来,对于陶渊明的种菊南山,林逋的清高避尘,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逃避现实,不敢抗争的懦弱,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过,这样一个黑即为黑,白即是白的执拗人又岂是适合做官?相反,他们选择了另一条适合自己的上策——隐逸,这不仅保全了自己,更多的他们留下了厚重的精神财富。梅兰竹菊,清风飒飒而吹。
适合自己,从湮没烟火到“音乐诗人”“理工男神”,君可见赤若树间花。
李健,在国家科技局做过两年理工生该做的事后,毅然转行音乐。又在水木年华最红时,选择单飞。“那时候还不够成熟,像花朵一样在积蓄”,他只知道,这个时候太过年轻的自己,更适合沉潜。过早的开花,必会过早凋谢。因此他选择了沉淀,选择了积蓄,皑如白上雪,赤若树间花,公元20xx年,我看见那朵含苞待放多年的花苞终于在适合的时机全力盛开,李健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选择了迸力绽放。月明如画,清霜行天,茶烟绕案尚有余香。
李白适合作诗,他拒绝权贵之尊,笑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步向前,在饱览祖国大好山川后“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庄周适合思索,他拒绝宰相之位,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成为一株在清风中守护明月的大树;毕加索适合绘画,他谢绝母亲想让他成为的将军,无数个“鸡蛋”后,“而我却成为一个画家”。
适合自己,方见明月松间竹;适合自己,方能傲似崖顶松;适合自己,方可清似谷中风。
落霞鹜,秋水尘,丹青画,泼茶香。适合自己,为良策,为上计,为王道。
适合自己,我世世代代生活在伏尔加河最深处,山川不语,天空万里,我自得一世安好。
篇6:什么才是取得成功的上策人生哲理
什么才是取得成功的上策人生哲理
取得成功的方法千千样,只有通过正确决策下取得的成功才是上上之道。
我的一个朋友是做投资的`,所供职的老板是个德国人。前些日子,这位老板回德国了,而朋友接到一桩颇具风险的投资业务,虽然没有什么把握,但朋友凭着直觉,果断出手,做成了这个业务,为公司狠狠赚了一笔钱。但当老板回来,仔细询问之后,居然大发雷霆,指责他玩忽职守,冒险投资,朋友因此闷闷不乐。
于是,我便和朋友讲起了一个关于曹操的故事。
三国的时候,曹操想征服塞外的乌桓,以此来统一北方。当时,许多将领谋士都纷纷劝阻。但曹操仍然大胆出击,将乌桓打败,统一了北方。
当曹操带兵凯旋的时候,开始命人调查当初反对他北伐的人。吓得当初那些好心劝阻的将领谋士魂飞魄散,以为都难逃此劫了。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曹操不但没有责怪他们,反而给他们丰厚的奖赏。对此,曹操解释说:“我们北上攻打乌桓,的确是十分危险的,虽然天意助我,让我们侥幸赢了,但决不是正确的做法。那些人的劝阻才是万全之策,所以要多加奖赏。”
我的故事还没有说完,朋友早已舒了口气,心中释然了。老板的古怪做法是为了让他这个侥幸成功的人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正确的,而唯有正确的决策下取得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篇7:考研数学概率 理解为上策
2012考研数学概率 理解为上策
在考研数学科目考试中,概率这门学科与别的学科是不太一样的。概率要求对基本概念、基本性质的理解比较强,对计算的技巧要求反而较少,很多同学都说概率这门课要么考高分,要么考低分,考中间分数的人很少,所以说同学们重点把基本概念搞清楚,把公式把握好,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反映这样的问题,说概率的公式概念比较多比较难背,怎么办呢?
背下来是基本的要求,但概率的公式和高等数学的公式相比,仅仅记住它是不够的,比如给一个函数求导数,你会做,因为你知道是求导数,概率问题,比如全概率公式,考试的时候从来没有哪一年是请你用全概率公式求求某概率,所以从分析问题的层面来说概率的要求高一点,但是从计算技巧来说概率的技巧低一些,所以大家应该结合实际的例子和模型记忆。
比如二向概率公式,可以这么记,记一个模型,把一枚硬币重复抛N次,正面冲上的概率是多少呢?这个公式哪一个符号在实际问题里面是什么东西,这样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当然就不容易忘记了。
我们再看这样一个模型,这是概率里经常见到的,从实际产品里面我们每次取一个产品,而且取后不放回去,就是日常生活中抽签抓阄的模型。现在我们说四句话,大家看看有什么不同,第一句话“求一下第三次取到十件产品有七件正品三件次品,我们每次取一件,取后不放回”,下面我们来求四个类型,第一问我们求第三次取得次品的概率。第二问我们求第三次才取得次品的概率。第三问已知前两次没有取得次品第三次取到次品。第四问不超过三次取到次品。大家看到这四问的话我想是容易糊涂的,这是四个完全不同的概率,但是看完以后可能有很多考生认为有的就是一个类型,但实际上是不一样的。
先看第一个“第三次取得次品”,这个概率与前面取得什么和后面取得什么都没有关系,所以这个我们叫绝对概率。第一个概率我想很多考生都知道,这个概率应该是等于十分之三,用古代概率公式或者全概率公式求出来都是十分之三。这个概率改成第四次、第五次取到都是十分之三,就是说这个概率与次数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抽签、抓阄从数学上来说是公平的。
拿这个模型来说,第一次取到和第十次取到次品的'概率都是十分之三。下面我们再看看第二个概率,第三次才取到次品的概率,这个事件描述的是绩事件,这是概率里重要的概念,改变表示同时发生的概率。但是这个与第三次的概率是容易混淆的,如果表示的可以这样表述,如果用A1表示第一次取到次品,A2表示第二次取到次品,A3是第三次取到次品。
如果A表示第一次不取到次品,B表示第二次不取到次品,C表示第三次不取到次品,求ABC绩事件发生的概率。第三问表示条件概率,已知前两次没有取到次品,第三次取到次品P(C|AB),第三问求的就是一个条件概率。我们看第四问,不超过三次取得次品,这是一个和事件的概率,就是P(A+B+C)。从这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出,概率论确实对题意的理解非常重要,要把握准确,否则就得不到准确的答案。
综上所述,对于概率这门学科的复习同学们必须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性质,记忆是基本,理解是上策。
◆★ 悲诗歌闯王美文
★ 永远失去你美文
★ 经典诗歌美文欣赏
★ 美文摘抄赏析名家
【上策经典美文(锦集7篇)】相关文章: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600字2023-12-02
高中名家经典短篇美文摘抄2022-10-16
扣扣空间励志美文摘抄2024-01-01
不好也不坏的人经典寓言故事2022-09-02
经典的美文欣赏2022-10-22
名家经典幸福的美文摘抄2023-06-02
一扇夕桥美文欣赏2022-05-07
旅行美文欣赏2022-05-07
傻儿美文欣赏2022-06-08
每个人的红烧肉美文欣赏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