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故乡的美文欣赏:炊烟

时间:2022-08-10 07:46:24 经典美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有关故乡的美文欣赏:炊烟(共10篇)由网友“Cinnamo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有关故乡的美文欣赏:炊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故乡的美文欣赏:炊烟

篇1:有关故乡的美文欣赏:炊烟

我的故乡在全椒屏山之南,她静静地立在山岭向圩区的丘陵过渡带上,北面连着小山,南边接着浅水。山水之间的家园,让我最难忘的是童年的炊烟。

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自然灾害以后,我呱呱落地。幼年的故乡,夕阳里,家家户户的屋顶飘着袅袅的炊烟,炊烟下面,是母亲们此起彼伏的召唤:“稻子,快回家吃晚饭了。”“麦子,天晚了,别玩了。”“山芋啊,鸡都上笼了,你也该归窝了”……被饥饿折磨怕了的家长,都为孩子起了个粮食的名字,呼喊起来觉得心里踏实。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我童年故乡一年四季植被的常态。

初春,草芽萌动。刚一露头就成了小鹅黄小鸡苗的美食。即使是生命旺盛的春草,也都是猪牛羊的盘中餐,连苦树的叶子槐树的花也难以幸免。特别是耕完地的水牛,往往就像一台割草机,那长长的舌头就像镰刀一样,风卷残云,连草浆都囫囵吞下。

夏季的草地上布满了数不清的禽畜脚印,足以证明每一株草都经受过无数次的侵吞与宰割。

秋来家乡风景异,秋草与稻子一样金黄。一条条的田埂在收割之前就被镰刀砍得精光,几乎寸草不留。乡亲们把田埂上的草叫埂草,稍作晾晒后,用稻草绳拦腰捆起,统一堆放在打谷场上,在分粮之前分给家家户户。生产队集体砍草的时候,乡亲们常常能发现蹲在草丛中生蛋的乌龟,但基本都放生了,那时候油盐比乌龟精贵,谁也没有闲心和资本享受所谓的野味。

秋冬之际,略有闲暇的大人,便会扛着铁锹,拎着棒槌,挑着筐子,到田野里去捶巴根草——把砍不着的干枯的藤蔓葡伏草连根铲起,用棒槌敲打掉碎土,担回去充当柴草的补充。

故乡人习惯把出火旺的桔杆草叫硬草,像棉花杆;把冒烟多的绵柔草叫软草,稻草即是。

很小的时候,我就能从炊烟里看出燃料的种类。轻白的,锅灶中一定是烧着干硬的木柴;而浓黑的,灶堂里必然是闷着温湿的禾草。

那时候,假如有干牛粪巴巴架在灶堂里,更有甚者,如果能用上冒着生命危险从化肥厂污水里捞上来的煤渣烧水煮饭,那实在是令人羡慕至极。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学会了刮根头——用镢头刨荆棘的根。每天下午上学,携一口大竹篮,篮子里盛着书包和小镢头。晚上一放学,就顺着高坎搜寻灌木和炸刺的根,刨出来,抖净土,带回家,晒在门前屋后,那是过年熬山芋糖最好的柴火。

难忘的炊烟,淡得像一声浅浅的叹息,又浓得似一团重重的心事。

公众号:天府散文

篇2:故乡的炊烟-散文欣赏

故乡的炊烟-散文欣赏

故乡的炊烟,从篱笆掩映的小院升起,飘落出缠绵的感觉。在炊烟的映照下,世界格外生动。

炊烟在乡村额头飘过,挂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成为温暖的心思,从灶间拔节,垂直抑或弯曲的倾诉,让人们在陶醉中聆听了千年万年。

炊烟写在村庄亢奋的脸上,很有韵味。很多生命便破壳而出,在炊烟中放纵自己的意念。

在黄昏,我们走入炊烟仁慈的祈祷,走入博大的宽广中。那时节我们心满意足,倘佯在炊烟中,如同欣赏家乡古朴的山水画,让那缕炊烟阳光普及在视线的每个角落,述说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

生活在乡村总会收获,黄土地孕育的庄稼人的胃口,完全包容了全部粗糙与细腻,让所有熟悉的人惊喜。

乡村面色红润的女子,袒露的襟怀总不愿保守秘密,炊烟瞅准时机,将香喷喷的的结局袅袅扩散,在高天大野生动的背景,剪辑出走遍天涯的`姿势。

如同一种长势良好的庄稼,炊烟健康的体格使风也冷清雨也稀疏。乡村那些胸脯丰满的女子,通过炊烟的感觉,将一生瘦弱的光景精心哺育,总能让后生们一个个变得高大健壮。使年岁渐长的农业,旺盛的精力有增无减。

面对炊烟无动于衷的人,乡村最精粹的哀伤也难压抑。

乡村与城市在一起,共同让炽热的感情反复在炊烟中蒸蒸煮煮,将一种香香甜甜的答案写进史书。让我们古老的祖国,始终结实的牙齿一年四季都咀嚼舒坦和幸福。

炊烟很浓很烈地涂抹于我们的视线的深处。

我们敞开豁达的胸襟,让悠悠的炊烟演绎成我们目光的向往。

篇3:故乡的炊烟美文日志

故乡的炊烟美文日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每个人都有童年的遐想。那走到天边海角也能辨别的乡音,那漫漫天涯路也阻隔不断的乡情,那童年斑斑驳驳的记忆都使我魂牵梦想……闲来煮字,放飞回忆的翅膀,仿佛又嗅到浅浅淡淡炊烟的味道,又回到天真无邪儿时的晨光……

我的故乡在旅游胜地承德那方热土美丽的滦河边上,小村坐落在苍松翠黛的峻峰之下。站在怪石林立的山顶上,仰可观碧天青云,南飞的紫燕,翱翔的雄鹰;俯可视坐北朝南的向阳土坡上,株距合理,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果树。西面是两山夹一沟通向外面的曲曲弯弯的山路,路口有座不算太大的庙宇,与之同在的还有一棵参天的古松,两米来高的红墙将二者围护在了里面。庙门我没见打开过,更不知其内供奉的是哪路神明,但它在我幼小的心里是那麽庄严,那麽神圣,那麽玄奥,使我不敢走近又不甘离他太远,于是这里和那长满苹果树的山坡就成了我儿时的乐园。我与小伙伴们围着庙宇红墙捉迷藏,扑蚱蜢,站在苹果树的枝杈上开火车,看景致:只见玉带一样的滦河波光粼粼,浪花朵朵,水声涛涛,蜿蜒曲折地由东往西马不停蹄似地奔向了远方。大河两岸春时一片深深浅浅的绿色缀满层层叠叠的山峦,到了金秋季节,那真是人间的色、味、声、韵的齐趋并茂,最佳组合。(色:远眺,深绿色的黛青中夹杂着菊黄,枫红,天蓝;近看,棉花雪白,稻穗金黄,菜畦油绿。味:松柏浓郁的幽香;瓜果甜脆的清香;稻谷清新的米香。声:松林、果林随风摇曳声;鸟歌,蝉鸣,蝈蝈叫的和唱声;牛哞羊咩狗汪的交响声。韵:故乡犹如小家碧玉虽不是雍容华贵,可也淡淡天成,与江南水乡比之又别据一格)使整个小村宛若远古的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彩画,给人以清丽,温馨,祥和,宁静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

小村的右角是各家的菜园子,仲夏的早晨我时常跟大人来这里,顺手摘下个紫茄包,拔绺翠绿的小葱边吃边说笑着追逐在大人的身后,专寻找挂在刚抱娃娃的玉米秸上那嘀噜嘟噜的豆角,挑拣着自己所喜欢的蔬菜……片刻之间还带着晶莹露水珠的黄瓜,西红柿,小葱,生菜,韭菜,豆角等,农家院里常见的各种鲜菜就塞满了两大筐。到了秋天,我愿随着大人来浇灌一畦畦嫩绿的白菜和芥菜。那随风飘来似有似无的幽幽菜香至今定格在我童年的记忆里,以致成年后如若秋天出游,走近菜地就成了我的一大嗜好,可惜的是却再也寻不到那昔日扑鼻的幽幽菜香。不知是因当今化肥替代了昔日农家肥的缘故,还是土地或种子发生了变异,总之,不管嗅也好,吃也罢,现在的粮与菜都找不到那个年月的原汁原味啰!

小村的正前方,便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碧绿的河水把肥沃的土地分割成无数个或方,或长,或三角,或梯形的不等式图案,这里的四季最美,也是乡亲们最珍视最下力气的地方。春时郁峰滴翠,春水荡漾,大人忙着种稻插秧,我们一群娃娃就在坝梗上挖野菜,同时还“公私兼顾”地找寻那时的美味:甜根和酸浆。夏日,朝霞晚霞,都能为青山绿水的故乡染上五彩斑斓,我们则伴着树上的蝉鸣,水里的蛙叫,像泥鳅一样整天钻在沟渠里捉鱼摸虾。秋天,微风吹过,稻浪翻滚成一片金黄,加之天上一会“一”字,一会“人”字不断变换队型的雁群,构成了一幅美丽壮观的图画,我们边毫无城府地欣赏这醉人的秋景,边跟在忙碌收割的人们后面拣拾遗落的稻穗。冬天。白皑皑的雪为稻田换上了冬装,也为村庄带来了吉祥,我们避开严寒的飕飕冷风,围坐在火盆旁吃着烧苞米花,听着“瑞雪兆丰年”的谚语在老人们的口中不停的重复,直至满口生香。

我更喜欢故乡夏日的黄昏。白天袭人的热浪被漫天的彩霞拽入天际,留下些调皮的青蛙也躲进那一畦畦稻田,那一川川的河水里。太阳渐渐西垂,将云霞泛染得夺目耀眼,河水与树木也因太阳的残照而染成火红的一片,暮色苍茫中山坡上一群绵羊被晚霞的光芒勾勒出一片剪影,它们驮着夕阳所剩无几的余晖躅躅而行,咩咩地叫着来到河边,在美餐了山上青青的嫩草之后又饱饮了甜甜的河水,然后在牧童的.吆喝声中慢慢渡河而去。

由于水田多,故乡烧柴一直是靠上山去割,割得最多的是一种荆烧棵子,上面长满像小米粒似的果实,待放在院子里晒干,填进灶膛烧起来不仅噼里啪啦的直响,且有一股特殊的柴草香。每当傍晚,袅袅依依飘逸不断的青白色带有香味的炊烟,就会弥漫在小村的上空,晚风把缕缕饭菜香慷慨地吹来,引起人们的肚子咕咕作响。这时下田的农人赶着耕牛,砍柴的小伙挑着柴担,下学的孩子们背着书包都像被饭菜香吸引着,炊烟引领着急急忙忙的往家奔。我家是三代同堂,老少集在一起二十来口人,分炕上炕下两大桌。就餐的用具是那个年月特有的粗制筷子和粗磁的饭碗。黑色的大瓦盆盛满高粱米或小米水饭,桌子上通常摆放着中午剩下的一盘黄澄澄小米面饼子,和一碟脆咸菜条一碟黄豆酱,还有一盘绿莹莹的生菜、大葱。虽说是粗茶淡饭,但是却比如今满桌的大鱼大肉,更让人开胃,更让人怀想……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春去秋来,远去的足音非但未将故乡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在脑际消逝淡化,相反故乡简单纯朴的生活,自然淡雅的景致,夕阳残照激起的缠绵惆怅意绪……一切的一切都像烙留在我生命中的一帧帧画幅,镂刻沉寂在心底。在几多静谧的夜里,经常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缭绕在我文字和梦里,任由我细细嘴嚼那值得泪洒感怀的岁月,追逐那在炊烟里的童年……

篇4:故乡的炊烟

常在心里飘飘袅袅的,是故乡的炊烟。

故乡的炊烟,总是最早欢迎黎明最后送走黄昏。早起的母亲踏着第一缕晨曦,忙碌在通红灶门前,那长长的竹制吹火筒,在母亲口中吹出古老的乡韵,被稻米惹得香喷喷的。夕阳西下,劳累一天的父亲,扛着锄头,吆喝着牛儿,蹒跚在苍茫暮色里,迎着最后一缕炊烟晚归。

故乡的炊烟是一部流动的乡史。千百年来,一代代先人,用勤劳智慧和汗水,主宰着故乡的兴衰沉浮。我的目光穿过遥远的时空隧道,看到半坡氏族的盛水瓦罐,正被炊烟缭绕。其实,炊烟就是一种文化,朴素的村庄,温柔的阳光,亲切的乡音,以及老农瘦长的烟杆,还有炊烟下的青山绿水,常常浮在我的睫毛下,让我数它培养出的一个又一个神话。

故乡的炊烟是我童年的歌。清晨,迎着飘荡的炊烟,我和小伙伴们,早早背着书包上学了。下午放学后,我们就背着竹篓,腰挂木制的手枪,吹着桐树皮制成的号角,以割猪草为名,一路嬉笑打闹,走进村庄后山的树林里打仗儿。当村子上空最后一次炊烟袅袅升起时,我们才洋溢着满足的微笑回村。夕阳西下,小山村的炊烟次第升起,萦萦绕绕,总是牵着谁家母亲呼唤孩子奶名的声音,牵着打亚伙(耒阳方言,意即“吃夜饭”)的饭菜清香,牵着小伙伴们垂涎欲滴的渴望。

故乡的炊烟是根长长绳索,牵着我们心田的甜蜜和温暖,无论跑到哪个角落,都不会迷失家的方向。那吱吱作响的炒菜声,那噼噼啪啪的火苗声,那冒着热气香喷喷的大锅饭菜,灶炉前被火苗映红的父亲慈祥脸庞,构成一幅淳朴而静美的油画。日子一点一点地流逝,炊烟下的所有幻想都被岁月风化。曾经认为自己长大后不是文学家就是科学家,可就没想到一生去搏风斗浪。那小巧的背篓,那亲爱的伙伴,那一串串欢笑,变成一个再也回不去的童话。

故乡的炊烟是心灵美味。炊烟,童年的味道,嗅一下就会满口生香;炊烟,老家的味道,走遍天涯海角,亦会魂牵梦绕;炊烟,亲人的味道,丝丝缕缕,都在游子的心头缠绕。

一个人生活在异乡,往往是边走边怀想,偶尔遇到一处老宅,一缕炊烟,一处与故乡草木相似的溪水,也会凝望良久,乃至泪眼迷离。哪怕一茎草叶,一堆瓦砾,一汪溪水,一言乡音,都会成为慰藉灵魂的经典。

只有清晨,只有黄昏,总有一缕炊烟,飘袅在记忆的天空中,仍然那么淡,那么直。无论走出多远,老家村庄,都是我梦里永远的沉香;无论走出多久,故乡炊烟,都是我睫毛上永远的诗行。

篇5:故乡的炊烟的诗歌

黎明的钟声还未敲响,

故乡的炊烟,

就在妈妈的饭香里,

飘在小村的上方,

一缕缕,

都是妈妈爱的芬芳。

炊烟里的饭香啊!

迷醉了爷爷花白的胡须,

迷醉了奶奶慈祥的脸庞,

馋坏了胖嘟嘟的小儿郎。

夕阳,

刚刚落下了山岗,

故乡的炊烟,

就和晚霞一道,

给长空,

披上了五彩的衣裳。

乖娃子,

吃饭喽!

妈妈的呼唤,

传遍了故乡的大街小巷。

父亲牵着娃儿,

沾满泥巴的小手,

家里的大黄狗,

摇头晃尾地跟在身旁。

欢快的笑声,

在故乡的炊烟里,

久久地回荡,回荡。

故乡的炊烟,

走过了岁月,

穿透了时光,

但依然走不出,

盼子归乡的惆怅。

远方的游子啊!

你可听到,

父老乡亲,

声声唤你归故乡?

篇6:故乡的炊烟随笔

随着又一个凉爽的秋的到来,我那因炎热而烦躁的心绪,也开始内敛沉淀,变得多思善感起来。尤其是这个周末的黄昏,在涧河畔散步的我,看到久违的炊烟袅娜地升起时,一种亲切与温馨的感觉便油然而生,于是又忍不住想起故乡来了。其实,故乡的炊烟,与别处的并无二致,只因沾染了乡愁,便格外地能开启尘封的记忆,带给游子无尽的遐思与良多的慰藉。

我对故乡的炊烟,向来是怀着深情的。以前,在一望无垠的宛东平原上,真正唤醒村庄的不是雄鸡,而是炊烟。无数个清晨,炊烟都是作为乡村睡醒的信号出现的。印象中,最为勤劳的农家,总会升起全村第一股炊烟,接着第二股,第三股……紧随其后,不一会儿整个村子就都醒来了。相邻的村庄受到感召,也纷纷升起炊烟。这些炊烟,因受柴草性质和风力风向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景致。有的浓黑似墨,有的纯白如棉;有的粗壮如柱,直上蓝天;有的纤薄如纱,摇曳多姿;有的像在赌气,相互之间绝不纠缠,卯足了劲要超过对方;有的像在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一块儿,相扶相携地共赴青天。当炊烟逐渐消散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大人小孩,耕作的耕作,赶集的赶集,上学的上学,充满希望的一天就开始了。

中午的炊烟,则是农事的生动写照。俗话说:“农村饭,一点半。”在大多数的农闲时节,故乡的炊烟总是慢条斯理的,随后人们开始三三俩俩地往饭场子里聚拢,吃饭、相互品菜、谈天说地,从容闲适,怡然自得,处处散发着冲淡宁静、美好和谐的生活气息。当生活节奏慢下来的时候,时光便显得出奇的快,转眼就到了焦麦炸豆的农忙时节。那些个中午,很少有哪家会正儿八经地升起炊烟,即便有也是短促的几股黑烟而已,想必是在加热早饭草草充饥。更多的是为了抓紧时间抢收抢种,天不亮上地时就带足了干粮和开水,午饭自然就在田间地头解决了。

黄昏的炊烟,总能给人以强烈的归宿感。西天的霞光消退后,结束了一天辛劳的农人,扛着农具,牵着牛羊,饥肠辘辘地往回走的时候,远远地就看到了自家院落正冒着的炊烟,那一刻,谁会不感受到由衷的幸福呢?而散学归来的孩童,定会一溜烟跑回来,嚷嚷着要吃饭。此刻的炊烟,不正是家的代名词吗?有时我就想,我们炎黄子孙的先祖,是何等的睿智与伟大啊!这一点,仅仅从“家”与“冢”字的构造上便可体悟到。我认为,“家”与“冢”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家”中总会升起直上蓝天的炊烟,而这,不正是生命、活力、和谐与希望的象征么?“冢”前虽然偶尔也会有烟,但那种烟是燃向地下的,是祭怀逝者的,与生命、活力和希望无关。这样看来,我们的先祖,对“家”的理解是多么深刻,多有寓意啊!

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八年前的冬天,即将踏入社会的我,求职时几经周折,屡遭重挫,希望一次次地燃起又一次次地黯然,倍感前途渺茫。那个冬季,也成为我生命中最为严酷的时光。当我在那个朔风凛冽的黄昏,身心俱疲、饥寒交迫地赶到村口时,一眼就看见父母和拄着拐杖的祖母正出来接我。家中的炊烟,正源源不断地涌起,尽管瞬间就被大风撕碎,但仍顽强地刺向阴郁的天空。那一刻,竟有种想要流泪的感觉,一股久违的温暖与力量也从心底升起。毕业前夕,我终于在离家千里外的豫西,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但后来整日埋头于自己的事业,与亲人的联系逐渐少了,那份真情竟在不经意间被疏远了。以至于两年前祖母病故,我竟没能及时赶回去送老人家最后一程,空留下深深的愧疚与无尽的遗憾,而父母、亲人与近邻的理解和劝慰,又让我深切地感到,故乡,实在是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

故乡的炊烟,氤氲着往昔的美好记忆。还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门前的打麦场上玩游戏,慢慢地就发现了规律,只要家中的炊烟一停,妈妈必然喊我回家吃饭,当时还颇不耐烦。在外漂泊久了才发现,被母亲叫回家吃饭,又何尝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呢?只是岁月不饶人,如今的我已为人父,而父母的双鬓,也早已染上白霜。

前不久回去探望二老,到村口时正是做饭时间,却发现村中竟未升起一股炊烟,当时颇觉纳闷,跨进家门才发现,原来是改用沼气了。父亲高兴地说,现在村里发动大家搞生猪养殖,以前烧火用的麦秸、豆秆、苞谷秆、花生秧子,现在可都是宝贝,都能加工成饲料,烧了多可惜。刚好乡里又推广沼气池,还有补助,大伙一合计,就三四家结合着建了起来,全村总共建了二十多个,现在各家各户都用上了沼气。你看,这下子不光是做饭方便省钱,养猪也有了饲料,连猪粪都有了用武之地,能产生沼气,能提高肥效,隔壁老三还用来养鱼。这时,来串门子的郭叔插了一句,说这就叫生态农业。看到原本没什么文化的他,竟也说出这么专业的话,我们都笑了起来。

我想,故乡的`炊烟,尽管融汇着历久弥珍的亲情,萦绕着游子浓郁悠长的思念,但随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必将消融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虽然有些许不舍,但却很为乡亲们高兴。我想,没有炊烟的故乡,必定会有更新、更美、更和谐的风景吧!

篇7:故乡的炊烟随笔

无论我身在何方,脑海里永远挥不去童年的记忆,尤其是故乡缕缕炊烟铭记于心中,炊烟是我心中永不调谢的美丽画卷。

故乡的炊烟富有诗意,它是‘夕阳有诗意,黄昏有画卷’的风景,欣赏它,可以袒露自己的胸怀,放松心情,它是‘秋色连波,上寒烟翠’的意境。

夕阳西下,这时村里的炊烟次第升起,当看到自家烟筒飘出淡淡的炊烟时,总能听到人们驱赶牛羊的吆喝声,还有三两人相伴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村里的人知道炊烟是收工的的信号。

炊烟是一根长长绳索,牵着饭菜的清香,牵着那邻家小孩垂涎欲滴回家的渴望,当袅袅炊烟升向天空时,无论你身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看到悠然飘升的炊烟终能找到回家的方向,空气中散发着柴草燃烧的清香,听到那风箱传来节奏的呼哧声,那灶膛李噼噼啪啪的火苗声,心里顿时会感受到从来没有过的温馨,袅袅升起来的炊烟里含着香甜家的味道,远远地看见,心里便忍不住感动。袅袅的炊烟,从千律一篇的烟筒中升腾出,载着淡淡草木灰的香气,飘向蔚蓝的天空,微分拂过,炊烟被扯成丝丝缕缕。懒散地涌入白云的怀抱,和白云亲密地拥吻着一起做着甜温的美梦。

淡淡的炊烟,缕缕,回旋缭绕似烟非烟,似梦非梦,飘荡摇曳,营造着几分梦幻,夕阳,村落,炊烟这些生命元素,勾勒出一副‘彩霞夕阳映村落,诗情画意有炊烟’极致,古朴,典雅的乡村画面,轻轻掩上门,把一抹幕色关在门外,树影淡淡的投在窗上,光影交错便含了许多胭脂的颜色。

篇8:故乡的炊烟随笔

深秋之际,开车行驶在宽阔的高速路上,回家的心情是那样的激动,思乡的别绪是那样的悠远,总想高歌一曲,来言喜悦之情。这是我阔别故乡十年之后再一次踏上回家的路,往昔裸露着漫漫黄土的沟沟峁峁被大片的人工林和茂密的青草覆盖,满眼都是苍翠浸染的绿色。火红的黎麦、金黄的谷子展示着丰收景象,一排排新房、一片片蔬菜大棚犹如多米诺骨牌一样整齐地排列,孕育着郁郁葱葱的生命和希望。

下了高速,进入汾河岸边静乐县城,眼前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街道宽敞、车水马龙,静乐已经改变了过去那种陈旧的黄土小城镇形象,宛若一颗散落在黄土高原上的璀璨明珠。走在大街上,再也看不到穿着土里土气、嘴里叼着烟锅子赶骡子的男人们,取而代之的是身着西装革履,拿着着手机走南闯北的新一代静乐青年。再也看不到穿着臃肿棉裤、大襟花袄吸着鼻涕的闺女婆姨,取而代之的是身着长裙、花枝招展、伶牙俐齿的静乐姑娘和媳妇,她们春风满面,喜气洋洋,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满足。

我急着回家,直奔我魂牵梦萦的那个小山村,坑坑洼洼的砂石路早已被柏油路取代,在这条回家之路上,我是经历过艰辛的,从我们村去乡中学要翻过一座大山,辛苦可想而知,后来绕开大山修通了一条去乡上的砂石路,路虽然远了点,但对于村民外出外出方便多了,乡亲们的生活才逐渐好起来,去了乡上踏上了回家的最后一段路,走在平坦的柏油路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当年我用脚步、用自行车轮丈量过的乡间小路,不一会儿就到了村边,天将黄昏,奇怪的是我没有看到炊烟。母亲告诉我,现在全村已使用上了液化气,烧柴禾的日子早已结束了,我不由得一阵惊愕。但我的思绪里一缕一缕炊烟飘散在柔和的风里,弥漫在广袤的田野上。渐渐形成一片如黛的雾色,润饰了迷朦了整个村庄。这幅画面一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年来都不曾忘怀。

晋西北的冬天来的早且异常寒冷,下午放学后,凛冽的西北风就咆哮起来,单薄的棉衣转眼就被打透了。秋叶扑簌簌地落下,枯枝也逐渐堆积起来,枯干的松枝是很好的燃料。哪一天发现这些东西多起来,我们便会无约而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去拾柴禾,一路欢声笑语,一路惬意无忧。柴担挑在肩上,走起路来特快。不是说自己想快,是担子逼着自己得快点走,否则一直压着会腰酸肩疼的,下山必须小心谨慎,一不小心就会碰到崖壁。腿上的青筋鼓得老粗,血管里的鲜血好像要迸射出来似得。卸了担子休息,浑身轻松的不得了,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就这样走走息息,慢慢的向村庄逼近。有时也背背篓,人是那什么小,背篓却那什么大,天光云影里不管从那个角度看去,这幅少儿劳作图都有些意蕴沉沉,事搁多年,我仍然梦见那支跋涉在故乡小路上的儿童拾柴队伍。拾来的柴禾堆放在事先做好的柴栏里,那可是整整一个冬天的燃料,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互相攀比谁家的柴和多,谁家的柴和好。有了柴禾,一家人才能高枕无忧,安然过冬。家家柴垛依旧,户户炊烟袅袅,打的柴会堆满整个院子,这样一个冬天做饭和取暖就有了保障,庄户人心里舒坦的很。柴和是用来取暖和烧饭的,母亲把柴和塞进土筑的灶台,灶台犹如一架不朽的古琴,勤俭持家的母亲以炽热和温情,把仅仅有限的几种食物,做出花样翻新的不同饭菜,把一日三餐弹拔的有滋有味。炊烟暖过我和我的伙伴们的童年,我们也曾为这炊烟把自己装点成旷野里一片片风景。袅袅上升犹如弦外之音,激励着我们这群农家之弟,起早贪黑,直奔前程。

我伫立村边,看那一轮红日消失在桔红色的霞光里。从内心里庆幸:为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为这一代孩子的好光景,为他们有一个能与霞光媲美的童年而深感自豪。

篇9:故乡的炊烟的散文

故乡的炊烟的散文

殷红的朝霞铺陈在天际,一轮红日喷薄,挥洒着晨曦,充溢乡间。静卧的山村默默地任由桔黄的晨曦涂抹、装饰、打扮......山村金光闪烁,艳丽起来,有了生机。

明媚春光中,山村处处花香鸟语,空气中弥散着春的气息。在朝阳的轻抚下,山村携着晨的新韵,像一只香炉,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升起了第一缕炊烟。

一抹温情,轻柔飘逸、婆娑披拂、缠缠绵绵、飘飘渺渺,灵动、妩媚、沉醉、迷人,淡淡的写意在天地间氤氲,捕捉着云的踪迹。

家家户户的屋顶萌动了起来......火红的灶膛里锤炼着恒古不变的激情,风箱有节奏地煽动着柴草的魂灵,散发出袅袅的余音,平淡的山村提炼着千年的热忱,一缕、又一缕......缕缕青烟在山村的上空飘渺,弥漫,升腾。升起的青烟以飘逸的舞姿扶摇直上,静逸地伫立在山村的上空,站成了一个季节,凝望成一种状态。如漂浮的白云拖着长长的尾巴,如母亲风中苍白的银丝恣意飘洒,摇曳着心中的缠绵,弥漫开来,一遍又一遍地为季节描脂涂彩,如流霞,似水波,恰云雾。

升腾的炊烟一片淡蓝,飘飘洒洒,清清淡淡,曲曲弯弯,弥弥漫漫,升到高空,飘入天际,化作团团白云,顾盼留恋,难舍山村母亲的情谊;落入谷底,化作涓涓清流,绕村而行,滋润着一方土地、一方人民。

有形有味有色的炊烟哟,你是柴禾的精灵,炉火的纯情,风箱把你催生,舞动着浪漫,幻化成山村的灵魂。柴草的气息飘渺在山村的上空,升腾起无尽生机,无限深情。

一缕缕青烟升起,袅娜、轻盈,像纱像雾又像云......如飘曳的薄纱,你比纱薄,比纱透明;若迷幻的轻雾,你比雾轻,比雾热忱;似流动的浮云,你比云白,比云纯真。比云多了份牵挂,比雾多了份深情,比纱多了份热情。你是飘逸的精灵,你是山村的魂灵,你是山村的象征。在山村的上空形成了一层浅浅淡淡的氛围,斑驳了朝阳,笼罩着村庄,迷蒙旖旎,渲染着山村的凄美,把清晨的山村泼染成一幅神秘的水墨画卷。

炊烟在升腾,升腾......在升腾中梦幻飘摇,在升腾中希望延伸,在升腾中岁月流逝,在升腾中萦绕着省悟和感动。

寂静的`山村喧啸起来了,活跃了。

炊烟,慢慢上升、拓展、弥散......远处烟云缱绻,柔情清浅,徘徊着希冀,不忍离去。眼前青烟倾钭,摇曳迷人,几分眷意,小村因它的点染,多了一份灵动,添了一份淡雅。山村抵挡不住绵柔的诱惑,摆脱不了妩媚的吸引,迷醉流年。

唯美的画面中,柔柔的春风舞动,把爱扬起,如水如雾又如烟,拂在脸上润在心间。清烟中轻舟飘荡,划破凝思,水墨飞扬。烟波深处,掬一朵浪花,蹁跹,抒一缕诗魂,梦幻,流动的歌悠扬地响起。

淡淡的炊烟继续升腾,以柔雅的姿势站立,累叠,飘渺,在天的心海中流淌着浪,在时光中穿行着,自由飞翔。烟云在蔚蓝的天空中书写,描绘,凝结成感动,寄托着希望,憧憬着未来。尽管丝丝缕缕,气若游丝,生命仍在跳动,激情油然而生。风的柔情,燕的思念,痴狂的沉醉与时空交融,在感动中永恒。

炊烟哟,你飘荡在山村的上空,伸直了山路的曲曲弯弯,填满了山涧的沟沟坎坎,遥远了山乡的鸡鸣狗叫人欢,妩媚了山村的魅力笑靥。

优雅淡然的青烟悠然自得地激起更多的深情,延续着生命的梦想与追求,跋涉坎坷曲折的历程,回荡事业的收获与耕耘,鸣人生的酸甜苦辣,书写生命的感叹,奏命运之交响,闪一世光华。

故乡清晰的炊烟,袅袅娜娜,有如敦煌石窟里的飞天一样缥缈在屋顶,树梢......像轻云,像薄雾,像半透明的纱丝带,缓缓飘散。

袅袅炊烟中浮动的暗香把心唤醒,心旌飘荡。在五光十色的明媚春光中,望着故乡的山乡烟桥,欣赏着家乡的轻烟流霞,心花绽放。在丰腴的天地间,嗅闻故乡浓浓的味道。

篇10:故乡的炊烟散文

故乡的炊烟散文

当我身处所在的小城,隐隐地望见远处乡村腾起的炊烟,我就不由地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炊烟来。故乡的炊烟,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浮现在我的眼前,不由地勾起我思乡的愁绪,思乡的愁绪绵延而悠长。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心底里哼唱这段歌词的时候,缕缕炊烟仿佛在眼前飘荡,唤醒了我温暖的记忆。故乡的炊烟,承载着我儿时的梦想,勾起了我想家的念头。记忆里,故乡的炊烟总是淡淡的,薄薄的,似一层轻纱一样,轻慰着我的心房,撩拨起我念家的情怀。

每一位在外的游子,都会像我一样,无论相隔着千山万水,总会遥望自己的故乡。在每一个寂静的夜晚,望着天空的那轮明月,思念着炊烟缭绕的故乡,牵挂着留守在故乡的亲人,想念着故乡的小伙伴。

故乡的炊烟无处不在,它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撩人,就像缠绕在我身上的脉络和脉络里流淌的血液一样,时时地伴随着我,深深地嵌入我生命的记忆中,摇曳在我的魂梦里,散落一地缠绵的乡愁。

故乡的黄土地上长满了庄稼,土地里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都是乡亲们赖以生存和用以解决温饱问题的食粮。每逢秋收过后,像玉米杆啦,高粱杆啦,棉花棵啦,乡亲们的家里院外都堆满了这些柴草,用它们来做熟庄户人家的一日三餐。

记得奶奶常说,说我生到了一个好的时代,不管吃得好坏,总算能填饱肚子里。父亲也总是附和着奶奶说起他们曾经逃荒的岁月。父亲说,跟着奶奶逃荒的日子里,每天都在受着饥饿的折磨,看不见哪里有炊烟,看见了炊烟,就会勒紧腰带跑过去,因为炊烟升起的地方,就会有人家,就有吃的要,要来的饭食就能用来充饥,只有肚子里有食物啦,才有力气往前走,山一程,水一程的走,是炊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勇气,是炊烟给他们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当东方还没有泛起鱼肚白,也就是天还没有大亮的时候,遥闻深巷中二叔家的一声犬吠,三奶奶家喂养的大公鸡的第一声啼鸣,在我的故乡,勤劳的乡亲们就起来啦。村口的老井旁,人来人往,不时地有木桶碰撞井壁的声音,发出沉闷的声响。过不了多久,不少的乡亲都开始生火做饭啦,乡亲们即将迎来了新的一天。不一会儿,就见炊烟升起,袅袅炊烟随着轻风升腾起来,汇集着三爷家的,大伯家的,二婶家的,伴随着初升的朝阳,阳光微露着淡淡的金黄色,和着缕缕炊烟掠过农家院落里的屋顶,如雾般随风飘荡,在故乡的上空打着旋,转着圈,像恋家的游子一样,不舍得离开却又不得不走,向着小树林的方向,向着村外的广阔的原野,向着远处知名或不知名的村庄,悠悠地飘向远离故乡的地方,却又没有人能说清它们最终要飘向何处。在某种程度上,升腾的`炊烟,代表的是村庄的生生不息和深沉的呼吸,是庄稼人的未来与希望,也代表着乡亲们的悲喜哀乐。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有亲人的等待,护佑它的是母亲的爱,依恋它的是远方儿女的情。

记得小时候,每当炊烟升起,我和小伙伴们便跑向村外,伙伴们静静地站在那里,回望着村庄,看村子里处处升腾的炊烟,看谁家的炊烟冒出的高,飘出的远,好像谁家的炊烟冒出的多,谁家的饭食就做的好一样。故乡袅袅的炊烟里,隐藏着我们多少年少时七彩的梦想啊。

每当我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大人们就喊着我们要回家吃饭了。奶奶掂着小脚,喊着我的乳名,声声乳名,奶奶呼唤的是那样的亲切,一边响亮的应着奶奶,一边飞快地跑向她的身边。奶奶总是满脸慈祥的笑容,她拉着我的小手,我跟随着奶奶一起走向家的方向,奶奶的手是那样的温暖。

印象中奶奶是个最勤快的人!每到农忙的时候,奶奶总会让我帮她往灶膛里添柴火。至今仍能够很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帮奶奶添柴烧火的情景。心里想着添柴烧火这不是最简单的事情吗?我不停地给灶膛里塞着柴草,常言说的好,人心实,火心虚。由于塞的太多,火一下子燃不尽冒出黑烟来,浓浓的黑烟呛得我眼泪直流,还不停地咳嗽。沾满黑灰的小手弄花了我的小脸,狼狈的样子惹得奶奶笑弯了腰,她一边笑着,一边忙着用水给我洗脸擦眼睛。奶奶柔声细气地说:“傻小子,烧火可不能心急,要慢慢地添柴禾才行。”奶奶还给我做了示范。在以后不断地生活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添柴,渐渐能帮奶奶干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凡事都一样,只要用心去做,用心感悟和领会,都能干好,奶奶的教诲成为了我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精神动力和宝贵财富。

不大的农家小院里,一张饭桌,几个小凳子,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手拿玉米饼子,蘸着奶奶亲手调制的面酱,津津有味地咀嚼着,畅聊着农家人过着的琐碎日子,那是怎样的情景啊,其乐融融,幸福无边。

如今,我家的地锅依旧静静地守候在那里,我轻抚着锅台,找寻着昨天的痕迹,锅台上若隐若现着奶奶的手印。仿佛看到小时候的我,坐在地锅旁,帮奶奶往地锅里生火添柴,看见一缕缕炊烟升起,凝聚在我的心头,随着记忆的风飘远。那口大铁锅里,仿佛有奶奶用双手贴出的满锅玉米饼子来,当满院弥满玉米饼香味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又围坐在一起,尽兴地品味着奶奶做出的可口饭菜。我看到了奶奶脸上舒展的皱纹,我看见了母亲为儿女操劳略显疲惫的面容,让我尽情地感受浓浓的亲情和无边的幸福。那情那景,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一次又一次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成为我遥不可及的梦境,凝集一地故土芬芳的记忆和亲人无尽的思念。

记得在周末的时候,我们小伙伴常常一起走向原野去打猪草,我们尽情地在原野里玩耍嬉戏,我们常常玩的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当西边的天空还挂着最后一抹夕阳,当那抹夕阳的余晖和村子上空的炊烟交融,我们的眼前就呈现一道乡村独有的靓丽风景。从村子里飘来的炊烟袅袅,夹杂着柴草的味道,和着诱人的饭香味,不由得让人饥肠辘辘,我们是该准备回家啦。我们身挎着草篮子,满载着收获的喜悦,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我们知道,融合的炊烟里,有奶奶忙碌的身影,有母亲亲切的呼唤,有一家人永远难以割舍的亲情。

如今的我,虽然已离开故乡多年,可奶奶,母亲的身影依然在我记忆的角落里珍藏着,如同故乡的炊烟,浓浓的,淡淡的,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为了生计,在外一直漂泊的我,总是想起故乡,想起奶奶,想起母亲,想起故乡的炊烟。每一个在外的游子,都像我一样,尽管在外面暂时有了栖身之地,心却一直在漂泊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远离故土的人,思乡的愁绪越来越浓,都明白只有故乡才是自己真正的归宿。踏遍千山万水,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回来的,因为故乡的炊烟里有着亲人的牵挂和呼唤,炊烟在哪家在哪,我们的根就在哪。只有深深地扎根在故乡的这片沃土里,我们的灵魂,才能得以安息和长眠。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农村呈现新气象,勤劳智慧的乡亲,世代劳作在故乡的黄土地上,逐渐远离了饥饿的威胁,脱离了贫穷,走向了文明富裕的好日子。低矮的草房早已湮没在我的记忆深处,高耸的楼房也已替代了瓦房,放学而归的孩子迎面而来,唱着动听熟悉的歌谣,依稀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路边上曾有的榆树,槐树,桐树都不见了踪影,映入眼帘的是矮化的柿树,木槿,月季等不知名的花花草草,它们整齐划一地排列在乡亲们的房前屋后,在清风的吹拂下微微点头,招手,迎接着远归的游子。村里的土路铺上了水泥路面,再没有了雨水过后的泥泞,乡亲们出行方便了,走在上面感觉更踏实了。把我昨天的记忆都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

如今,村里人做饭和城里人一样,大多用上了电器和燃气,故乡的炊烟显得越来越少了。

我无法留住故乡早已飘散的炊烟,可我永远怀念着故乡的炊烟。故乡的炊烟里,我绵绵的思念,无尽的乡愁,悠悠地亲情,家乡的味道永远地飘不散,吹不走,永驻游子的心中。

故乡在,炊烟在,我的家就在。

故乡炊烟和家的味道散文

难忘家乡炊烟抒情散文

《走散的炊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又见炊烟作文750字

炊烟 阅读答案

描写炊烟的抒情散文

我的家乡900字作文

一声鸟鸣,似是故乡美文欣赏

我的家乡优美散文

乡村印象优美散文

有关故乡的美文欣赏:炊烟
《有关故乡的美文欣赏:炊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有关故乡的美文欣赏:炊烟(共10篇)】相关文章:

高中作文故乡的味道600字2023-05-11

依依故乡情作文2024-01-25

五月乡情的经典散文2023-10-20

乡愁的现代诗欣赏2022-06-03

炊烟里的父爱阅读答案详情2022-07-29

故乡的云-诗歌欣赏2023-10-08

高二英语风景作文2022-07-17

现代诗――《乡愁》2023-02-16

故乡的味道高中作文800字2023-06-13

遥远的炊烟阅读理解及答案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