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良做底色-美文故事

时间:2022-08-19 07:56:09 经典美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用善良做底色-美文故事(合集7篇)由网友“小崔崔丝塔”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用善良做底色-美文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善良做底色-美文故事

篇1:用善良做底色-美文故事

用善良做底色-美文故事

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二十多岁的农民,但是很年轻,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

“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要往外掏丝棉。

“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止住了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墙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这时,母亲端上了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

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了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来,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

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了啊!”蒸饺的确还有,可那一笼是纯酸菜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

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

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肯再吃了。

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

“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今儿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便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面袋的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可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

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劈起柴来。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让他干吧!”

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已经走了,我家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劈得粗细均匀的柴火。

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父母言传身教的都是些朴素的做人的道理。我虽天生淘气好动,有时还喜欢捉弄人,偶尔搞点儿不伤大雅的恶作剧,但秉性却始终是善良的。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当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

篇2:用善良做底色作文650字

用善良做底色作文650字

繁华的街道上人来人往,正在举行商品优惠的店铺,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一只颤抖的手,伸进了一个女孩的挎包里,在焦急地寻找着他所需要的那件东西,突然,那只颤抖的手被一只龟裂的生满茧子的手握住,手主人一惊,赶忙抽出手,却不小心把一个粉红色的钱包掉在地上。

龟裂的手紧紧握住颤抖的手,一边弯下腰捡起钱包放在那只颤抖的手上面。空出手,他轻拍了一下女孩。女孩惶急回头一看,一个满脸胡子、衣衫褴褛、脸型C削、身体枯瘦如柴如同干尸的一个老汉,不禁失声大叫起来,叫声引来了周围人群的关注。

老汉则是淡笑说:“姑娘别怕,我老头子可是好人。”接着说:“你的`钱包掉了,被这个小伙子捡到了。”说着指了指那只颤抖的手的主人。这是一个C弱、朴素的小伙子。

女孩看了他一眼。小伙子将钱包递到她面前,女孩接过钱包,微笑着说:“多谢你们!”然后告别走了。

小伙子跟着老汉来到一个公园,两人坐在石椅上,小伙子打破了沉寂。“大叔,你刚刚为什么不直接告诉那个姑娘是我想偷她的钱包?”小伙子不解地问。

“你第一次干吧?”老汉平静地问。“嗯。”小伙子脸红地轻声应了一声。“遇事了,是吗?”老汉继续追问。“工作丢了,老板无故裁员。”小伙子说。“怎么不去找工作呢?你还年轻呢?”老汉打量了一眼小伙子说。

“面试的公司都说我学历低,不肯用,实在。没有办法了。”小伙子哽咽地说。“既然达不到别人的要求,就要去改变自己适应别人,这个世界,适者生存。像我吧,既没有文化、又年老,所以我就捡废品为生,这也是一种工作,而且还美化环境呢!”老汉笑笑说。“重要的是,至少我不干害人勾当,凭自己的劳动换口饭吃。”老汉淡然地对小伙子说。

“那您刚才?”小伙子不明白地问。“我只是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份遗憾,多一份坚强。”说着用龟裂的生满茧子的手轻拍小伙子的肩膀,扛起布袋―――装废品用的布袋,满脸释然地走了。

身后,一个跪在地上潸然泪下的男人。

篇3:《用善良做底色》阅读答案

松 韵

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20多岁的农民,但是很年轻,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

“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

“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止住了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墙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这时,母亲端上了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

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了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来,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

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了啊!”

蒸饺的确还有,可那一笼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

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

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肯再吃了。

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  “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今儿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便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面袋的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可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

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劈起柴来。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 “让他干吧!”

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已经走了,我家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劈得粗细均匀的柴火。

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 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

28.文章开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分)

29. “我”和父母吃着纯素馅蒸饺时,为什么会觉得“温暖而香甜”?(2分)

30. 年轻人在作出为“我”家劈柴的决定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请联系上下文,用文字写出来。(3分)

31. 年轻人在为“我”家劈柴时,母亲要阻止,而父亲却说“让他干吧”, 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3分)

32.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结合本文,说说你的感受。(3分)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卸任后,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的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让全场的人感动不已。

参考答案:

28. 文章开头第一段的环境描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后文年轻人的出场作铺垫,同时天气的寒冷与人情的温暖形成对比,借以突显文章的主题。

29. “我”吃纯素馅蒸饺所觉得的“温暖而香甜”,完全是因为被这种人与人间纯洁的真情所感染,才会有这种感觉。

30.这一家人真是太好了,既给吃的,又给穿的,却没有拿丝棉,我得为他们做点什么,不然对不住人家对我的关爱了。对了,这院子里有柴没有劈,我就帮他们吧,也算是一点回报。

31. 年轻人不是讨饭的,如果不让他做,他心里会觉过意不去,让他做,虽然有些不妥,但让他心安。

32.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有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就如同文中的一家人一样,如果没有他们的善良,单纯得让人看了觉得耀眼的善良,就不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篇4: 善良的底色的美文

善良的底色的美文

刘丽是个苦孩子,家里姊妹多,收入微薄,读小学四年级时,她还赤着脚,后来凑了一双鞋,一只蓝的,一只绿的。14岁那年,她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为弟弟妹妹赚学费。

初次外出打工,一次内急,刘丽满世界找厕所。后来一个过路人告诉她,其实她一直就在厕所门口转悠,只因她不认识WC。这件小事一直留在她的记忆里,让她感觉知识的重要。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后来辗转来到厦门,到一家足浴城当了“洗脚妹”,一做就是十年。

当上“洗脚妹”,刘丽才发现,足浴是一门技术活。人的脚底有63个反射区,外加6个保健区。工作之余,她的同事们喜欢去K歌、逛街,她却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在自己的脚上画记号、记穴位、练手势。别人需要两个月才能掌握的技能,她一个星期就烂熟于心。为了挣钱,她把“家”搬到了足浴城,上完晚班,几张凳子拼在一起就是一张床,眯一会儿,客人来了继续上班。她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手指关节早已变形。

工作稳定之后。刘丽的月薪达到三千元,家庭经济状况在她的支持下逐渐好转,几个弟妹先后完成了学业。想到自己曾经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务工,,手头稍稍宽裕的她萌生了资助贫困生的想法。她通过厦门市妇联牵线搭桥,在厦门一些民工子弟学校展开了一对一资助。

除了做好本职的洗脚、按摩工作外,刘丽的业余角色由资助贫困生一下子增加到三个:一个是编外妈妈。虽然平时为了多赚钱连周末都不敢休息,但每个月她都会请两天假,去看望她资助的学生,这些孩子大多是单亲或父母有重疾的穷苦学生。去之前,她总不忘先到文具店给学生们买些笔、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再到超市买一桶食用油和一大包洗衣粉。因为常去看他们,学生们跟刘丽也渐渐熟悉了,学生们都管她叫“爱心妈妈”。

另一个角色是“爱的长城”活动的'发起者。刘丽始终觉得,自己的力量毕竟有限,要让更多的人加入,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于是,她以个人名义建立了三个爱心QQ群,已有四百多位网友加人。在众多善良网友的支持下,刘丽目前的资助对象逾百人,既有福建贫困地区的儿童,也有家乡阜阳的贫困学子。同时,她利用工作机会,试着劝说经济条件富裕的客户捐资助学,一对常来刘丽洗浴店的夫妻被刘丽的诚意和善心感动,一次就资助了30名贫困失学儿童。

刘丽赚的钱,完全够一套房子的首付,可她却常年租住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她捐资助学十分慷慨大方,对自己却很吝啬。她从不化妆,很少买新衣服,到边远农村看望贫困学生,近的坐公交,远的坐摩托车,从不舍得花钱坐一次出租车。这“傻事”让不少人看不懂,不少同事私下里叫她“”。她听了这样话,也很少去辩解。

刘丽,一名“80后”打工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美丽真谛,因此名列“20xx感动福建十大人物”,被广大网民誉为“中国最美丽的洗脚妹”。她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出名,我只是想要帮助那些孩子,其实从小到大我都在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善良是刘丽的底色,也是她感动世人的根本。

篇5:用善良做底色的阅读答案

松 韵

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20多岁的农民,但是很年轻,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

“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

“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止住了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墙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这时,母亲端上了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

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了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来,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

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了啊!”

蒸饺的确还有,可那一笼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

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

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肯再吃了。

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 “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今儿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便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面袋的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 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可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

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劈起柴来。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 “让他干吧!”

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已经走了,我家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劈得粗细均匀的柴火。

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 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

28.文章开头第一段 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分)

29. “我”和父母吃着纯素馅蒸饺时,为什么会觉得“温暖而香甜”?(2分)

30. 年轻人在作出为“我”家劈柴的决定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请联系上下文,用文字写出来。(3分)

31. 年轻人在为“我”家劈柴时,母亲要阻止,而父亲却说“让他干吧”, 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3分)

32.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结合本文,说说你的感受。(3分)

28. 文章开头第一段的环境描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后文年轻人的出场作铺垫,同时天气的寒冷与人情的温暖形成对比,借以突显文章的主题。

29. “我”吃纯素馅蒸饺所觉得的“温暖而香甜”,完全是因为被这种人与人间纯洁的真情所感染,才会有这种感觉。

30.这一家人真是太好了,既给吃的,又给穿的,却没有拿丝棉,我得为他们做点什么,不然对不住人家对我的关爱了。对了,这院子里有柴没有劈,我就帮他们吧,也算是一点回报。

31. 年轻人不是讨饭的,如果不让他做,他心里会觉过意不去,让他做,虽然有些不妥,但让他心安。

32.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有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就如同文中的一家人一样,如果没有他们的善良,单纯得让人看了觉得耀眼的善良,就不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篇6:用善良做底色阅读题及答案

用善良做底色

松 韵

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20多岁的农民,但是很年轻,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

“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

“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止住了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墙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这时,母亲端上了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

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了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来,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

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了啊!”

蒸饺的确还有,可那一笼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

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

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肯再吃了。

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 “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今儿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便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面袋的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 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可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

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劈起柴来。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 “让他干吧!”

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已经走了,我家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劈得粗细均匀的柴火。

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 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

问题:

28.文章开头第一段 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分)

29. “我”和父母吃着纯素馅蒸饺时,为什么会觉得“温暖而香甜”?(2分)

30. 年轻人在作出为“我”家劈柴的决定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请联系上下文,用文字写出来。(3分)

31. 年轻人在为“我”家劈柴时,母亲要阻止,而父亲却说“让他干吧”, 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3分)

32. 读下面的材料,然后结合本文,说说你的感受。(3分)

答案:

28. 文章开头第一段的环境描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后文年轻人的出场作铺垫,同时天气的寒冷与人情的温暖形成对比,借以突显文章的主题。

29. “我”吃纯素馅蒸饺所觉得的“温暖而香甜”,完全是因为被这种人与人间纯洁的真情所感染,才会有这种感觉。

30.这一家人真是太好了,既给吃的,又给穿的,却没有拿丝棉,我得为他们做点什么,不然对不住人家对我的关爱了。对了,这院子里有柴没有劈,我就帮他们吧,也算是一点回报。

31. 年轻人不是讨饭的,如果不让他做,他心里会觉过意不去,让他做,虽然有些不妥,但让他心安。

32.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有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就如同文中的一家人一样,如果没有他们的善良,单纯得让人看了觉得耀眼的善良,就不会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

篇7:《用善良的心做底色》阅读题及答案

松韵

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二十多岁的农村小伙子,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

“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

“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制止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

“哦,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堆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母亲端上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

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来,窘迫不安地嗫嚅着:“你们还没吃吧?”

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啊。”

蒸饺的确还有,可那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

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

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都不肯再吃。

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和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

“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近几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

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袋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

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说:“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让他干吧。”

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走了,我家院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柴火。

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当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摘自《彗语》)

26、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善良的心是什么?(3分)

我的理解:

27、文章中说“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究竟说了点什么呢?请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写出父亲跟母亲说话的内容。(3分)

我的想象:

28、当年轻人说:“我干点儿活再走。”母亲正要劝阻,父亲却说:“让他干吧。”为什么父亲没有阻止年轻人?(3分)

我的理解:

29、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我的回答:

30、“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吃素馅的蒸饺,还觉得“温暖而香甜”,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我的理解:

31、请你从文章内容或主题的角度,自拟一道题目,并做出答案。(4分)

阅读答案:

26、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

27、略

28、因为父亲看到年轻人一颗善良的心,为了不让落魄的年轻人有更多的愧疚感,所以没有阻止。

29、第一处环境的描写更加突出了年轻人生活的困境;第二处环境的描写与后面的“码着一垛柴火”并列在一起,起到反衬的作用,更显示了年轻人的善良。

30、我不仅看到了父母待人的善良,我更看到了年轻人的善良。是大家善良的心让我感动,因此,吃素馅的饺子也感觉温暖而香甜。

31、略

描绘人生的美文欣赏:底色

4.23读书日宣传口号

书香校园口号标语

2022世界读书日宣传标语_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横幅

以世界读书日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宣传世界读书日的活动主题标语

读书日口号有哪些

书香校园标语

美文摘抄赏析名家

2022读书日口号_读书口号押韵

用善良做底色-美文故事
《用善良做底色-美文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用善良做底色-美文故事(合集7篇)】相关文章:

经典诵读节主持词2024-05-05

名家经典美文摘抄600字2023-12-02

善待别人记叙文2023-10-17

高中名家经典短篇美文摘抄2022-10-16

世界读书日宣传活动标语2023-02-26

世界读书日的宣传标语2023-10-03

名家经典幸福的美文摘抄2023-06-02

高中生英语美文2022-06-22

读书口号2023-05-06

经典诵读主持词202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