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笔江郎才尽美文

时间:2022-09-25 07:48:42 经典美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闲笔江郎才尽美文(共8篇)由网友“北山宴”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闲笔江郎才尽美文,欢迎您能喜欢,也请多多分享。

闲笔江郎才尽美文

篇1:闲笔江郎才尽美文

闲笔江郎才尽美文

在大中华古代文人墨客中独有南朝江淹前辈,他的名垂千古只因“才尽”而得。

走过沧桑坎坷人生六十一载之江淹前辈,他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家境,自幼勤勉好学,六岁就可吟诗作对,十八能熟背“五经”,单背《诗经》一部诗集里面就有305篇,可想他的记忆力是多么的超人。所作《恨赋》、《别赋》更显学富五车才华横溢,《恨赋》这部脍炙人口的杰作,借助历史上秦始皇、赵王迁、李陵、王昭君、冯衍、嵇康等六个各个阶层的历史人物,对各自不同的“恨”(遗憾)的描写,道出了人生苦短难以实现抱负饮恨而终的感慨。作品风格悲愤苍凉,构思笔法起伏跌宕气势磅礴,妙笔生花令看客无不折服,赋作被誉为千古奇文。他只有秀才的文凭却能历任南朝宋、齐、梁三朝,当然他靠的是为官清正,直言敢谏,无畏权贵,威信可振同僚。为什么中年以后随着江淹前辈官运亨通,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富贵安逸的环境并不是他的才思减退呢的理由。其实他是鉴戒了古代文人喜欢张扬文采针砭时弊之贯病,结果他们都落得贬官丢命之前车。“才尽”之束笔高阁是他认识到“文不压主”之奥秘,他压抑自己的文采是为了在乱世中明哲保身,这位饱学之士的韬光养晦,中年后一直官运亨通,直至封侯而终。谁敢诳语说他是“才尽”之人?试问,古代哪一朝为官者,死后皇帝亲自穿孝能为他举丧?(梁武帝为其素服举哀)他编辑了几个自己“才尽”的故事,愚弄的后人都信以为真,还自以为是专门针对他编造出个“江郎才尽”的典故,贬低嘲笑了江前辈一千五百多年,殊不知是江前辈嘲讥了后人一千五百多年,可悲可叹。

“江郎才尽”的典故还引导着许多人走入了误区,首先是“才尽”与早教的误区。《伤仲永》之散文不知看客是否阅读,它是一篇出自“唐宋八大家”之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散文。文中讲述了神童方仲永,五岁即可作诗,其父目光短浅把他当作成了造钱的工具,因后天其父亲不让他学习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后人教育孩子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骄傲自满,必须注重后天教育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后,享受思想悠然而生,认为教育孩子不应过早地给予压力,快乐的童年就应该让他们疯玩,片面地理解江郎才尽的典故是告诉后人,他六岁就可吟诗作对,结果成人后不是文思枯竭再也没有写出好的文章吗?他们抱着“树大自然直”放任自流的教育思想观点,认为对孩子的教育无须多加管束,任其自然,就会像树一样长大了直溜挺拔成才。古人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棵小树的成才需要生长十几年的时间,而培养出一个人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是个长久之计,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林清玄先生在散文《桃心花木》中和种树人的对话对培养人之成才颇有一番哲理。种树人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保收。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还是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看来给树的生长条件一是不能撒手不管这样,二是给予树生长的条件太优越了,它就容易产生依赖性反而会死亡,这和人的养尊处优容易懒惰同出一辙。天天有山珍海味吃,谁想吃难以下咽粗涩的玉米窝头呢?出门有豪华车坐,谁想顶着烈日去步行呢?顿顿有鱼吃的猫,它怎么愿意去逮老鼠呢?放着时令水果谁愿意去喝白开水呢?父母亲给自己安排好了锦绣前程,谁愿意受苦受累自己去奋斗呢?懒惰思想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有依靠,看来有依靠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可塑性极大,模仿能力接受能力都很强,他们就像一张人生的白纸,正是父母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大好时机,让孩子在听童话故事中明白事理,培养出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孩子在看科幻画册中寻找梦想,让孩子在读励志故事中树立大志。大树是能生长直的,但那要看这棵树生长的环境和管理,还是一棵小树苗的时候,必须要有计划的给予浇水、按时合理施肥、精确正确科学地修剪去不必要的枝条,树儿那定然会长得挺拔茁壮!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孩子的童年时期,就像是一块未曾雕刻的璞玉,如果你费了大力气去精雕细琢,他就会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反之,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孩子他永远是一块灰不溜秋的“石头”,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件人见人爱的工艺品。所以说如果一味依靠幼儿园培养教育自己孩子的家长,他们将遗憾终生,因为幼儿园只是孩子们玩的地方,不可能培养出来你孩子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新心脏,等待到孩子升入了小学,人生的差距也就显而易见了,所以家长对孩子的童年教育要做到知微知彰。

其次是有些人张口闭口说自己“才尽”了,借来敷衍自己对高尚品质和正确待人处世态度的修炼 ,放松自己对求取学识品德和内心思想行为的改造,纵容自己贪念私欲的自由发展。习总总理在关于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称为“三严三实”讲话。为什么把修身作为了“三严三实”之首项呢?因为修身是后面五项之尊,修身就是要求一个人在仁义礼智信中,克己自己的言行思想拥有善良仁爱诚信之德;修身就是要求一个人在忠孝悌慎廉中,克己自己的言行思想拥有忠孝廉洁自尊之品;修身就是要求一个人在温良恭俭让中,克己自己的言行思想拥有宽容俭朴博大之心;修身就是要求一个人在勤正刚直勇中,克己自己的言行思想拥有勤劳正直奋勇之骨。一个人想提高自身修养首先是阅读,善阅者日积言有物;善阅者月累笔生花;善阅者年贮智慧库。阅读可为一个人的学习和工作带来非凡的动力,阅读可饱满一个人的精神和信仰,阅读可历练一个人的坚强意志,阅读它是一个人追求梦想的导航卫星。让我们把阅读作为个人生活活动最美好的常态,在阅读中吸纳到完满人生的精神之钙;在阅读中淡泊人生的名利贪念;在阅读中厚实人生的儒雅风度;在阅读中拓展人生价值的长度;在阅读中提升人生品味的高度;在阅读中完满人生追求的限度,从而挺立起浑浑噩噩的身躯。只有一个人的心灵是纯洁纯净的,道德、情操、理想、意志是高尚良好的,那他才能在工作中用好权、正清廉、谋事准、创业实、忠诚党。

我们要把“江郎才尽”看作是鞭策人生奋进的一把戒尺,时时刻刻不忘记加强自身道德品质修养与历练,能在自己分管的工作中为人民群众办几件好事情,没有使人民群众期盼的眼神失望,我认为这就是实现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如果你能像焦裕禄前辈那样能勤政为民躬耕乐道扑下身子为人民群众办事情,辛勤的汗水定然会赢来别人敬佩的掌声。

篇2:随行闲笔美文

随行闲笔美文

车到了下榻的住处,搁下行旅便跟胖纸走出了旅店,沿着通往城区的公路前行。有车疾驰,路上扬起难以忍受的尘埃。扬起的浮尘钻进嘴里,又扑面而来。在这尘土飞扬的路上,留下了我们的脚印。胖纸一路抖着他园园的肚皮,迈着那顽固不化的四方步,悠闲自在而坦然。

寒风把大地泛起了皱纹,像春姑娘的呼唤。

夜宿是郊外的山庄,明月早早地爬上了城市的高墙。

晚饭时间,同事不约而同地有说有笑的涌进餐厅。餐厅不很大,一下子塞进三十多号人,顿时大厅过道显得拥挤,就连跑堂送茶的服务员都得侧着身子。站着坐着,抽着谈着都有。餐厅服务员端上早已备好的菜肴。玻璃杯在餐桌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筷子和汤勺在盘子里呻吟。高朋满座的餐厅,真是好热闹。喝酒谈论着沿途车窗外的景色,吃菜道出地方菜肴特有的特色。

一阵哗然袭来,餐桌前纷纷端起酒杯,脸上洋溢着喜悦。杯子在欢声笑语中绕行,餐厅里的气氛更加浓郁。原本堆积在心田的尘埃化着酒汁融进杯,抬手仰脖毫不犹豫地喝下咽进肚里,让它变成遗忘。然而,酒液在嘴里徘徊,似乎还想追回与留连。

用完餐。健身房灯火通明,像特意等着我们到来。我们一拍即合,高兴地朝健身房走去。硕大的室内场馆,有了我们加入顿时沸腾。于是陆续脱去外套,弯腰勒紧鞋带,抓上球拍转身上场。我心里也涌着欲望,都很久没握过拍,抓在手里的球拍似乎变得陌生,不知握住球拍那个部位才能做到得心应手。都轮换上阵,汗水洒在这没有赛季的竟技场上。

清晨的山庄,少了欢乐的气息。池塘边的垂柳,路旁的樟树摆着乏力的枝条。旅店静悄悄的,度假参观的全都猫在被窝里。

我起了个大早,围着山庄的池塘遛着弯听着音乐,似乎很惬意。太阳吐出万般的.金辉。不远处的餐厅不见炊烟,似乎早餐还得等待。

大巴车停在木兰山顶。深蓝的天空宛如一汪碧绿的清潭。清潭里波纹荡漾,携带没有瑕疵的阳光。几片羽毛似的白云聚守,又渐渐地舒展。

从导游标牌上看到,木兰山自佛教和道教于一山。整座山建了七宫八观三十六殿,浓缩了道教和佛教的精华。

远眺山梁上那架山梯。爬行在山梯上游客如同蚂蚁,笨拙缓慢。他们走三步歇两歩,可见木兰山峻险陡峭。山梯两侧别致的宫殿灰头土脸的,冬季木兰山游人稀少,先前葱郁茂密的森林,随着草木一秋山野尽显荒凉。

我跟随人群沿着山脚拾级而上。石阶两侧宫殿里供奉着各种叫法的神灵。她们对前来朝拜的信徒,有笑脸又有肃穆。

胖纸对大山的神灵很真诚,只见他跨进门槛屈膝便是磕头跪拜,而且是头手并用。他算是个虔诚的信徒,无论走进哪里的寺庙,总能瞧见他叩头跪拜的身影。肚大腰园的胖纸,很不适合爬山。爬山理应是消耗脂肪的运动,可他却是望而却步,又恋恋不舍的。不知不觉没了胖纸的踪影,身边又少了小叶。或许是他们在佛像跟前祈祷忘了时间?

我东楚西瞧地满地转悠,沿着佛教的山门攀到第一百二十八步台阶,这里便是南天门,是佛教和道教的分水岭。站在南天门下,只有一步之遥就是道教圣地。佛教与道教各有特色。佛家红墙碧瓦作寺院,大雄宝殿与观音左右对称排开,佛像宁静安详;而道家宅子雕龙画凤的,建在险竣的山峁和路旁,或是山寨林里,像是道教领域的险奇虚幻。

道教圣地隐藏着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宝殿。我曲膝跨进殿堂,一尊高大的铠甲塑像摆在殿堂正中央。花木兰手握战刀,两眼平视远方。她岿然不动的英雄气慨,诠释着这位女中豪杰的果敢。身着官袍和裙衩的塑像摆在两侧,姿态栩栩如生。宝殿里有两个僧人,就在我走上前叩头跪拜时,僧人随即敲起了叮当的铜器,嘴里念着佛经。

见我礼完起身,僧人走上前为我讲述花木兰的生平。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悬挂一侧的木兰诗,唤起儿时教室里诵读声。耳熟能详的木兰诗,让我又想起曾看过的电影《傲蕾一兰》。傲蕾一兰和花木兰她们不须红眉,为了民族毅然报国充军。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后人世代铭记在心。

登上返程的大巴,忽然想起僧人的话:“木兰山此前叫建明山,在明万历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当地人为纪念葬于山北的花木兰而更名。

篇3:闲笔杂谈的经典美文

闲笔杂谈的经典美文

一杯清茶,茶香缭绕。

望着书桌上剩余的几页日历,想想指缝间远去的流年,浮躁的心又渐渐归于平静。

走过的日子,在岁月的奔波中变成了满满的回忆。其实,回忆也是一种不错的充实,亦能成为生活的佐料,让当下的生活更有味道。我喜欢回忆,特别是一个人的时候。回忆的思绪,会随着袅袅的茶香,遥遥而去。去到童年里看看小伙伴们在河面上玩陀螺的欢乐,去到故乡的小胡同里看看乡亲们一边吃饭一边笑谈的场景回忆,有时会让我充实,但有时也会让我愁绪满腹,多少生活的伤痕与年轻的心再一次相遇,不惑的年龄已了无泪痕,一口茶便会把它咽进肚里。

多少阳光灿烂,多少风雨飘落,已在走过的日子里尘封起酸甜苦辣,已在岁月里书写下成长的足迹。远去的黄昏和朝霞,带着青春的红气球,许下曾经的诺言。春去春又回,只有回忆的思绪在阳光下散发着青春的懵懂。不管昨天是风,是雨,走过的就是拥有的。也许是风霜遮盖了笑颜,也许是泪水打湿了衣襟,至少我们心里还是阳光灿烂。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块被风雨剥蚀的石头,多少棱角都会在岁月里磨平。当有一天在回忆里想起这些棱角分明的年龄,就像是看到了今天自己的孩子。想想岁月,真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和教育家,它在无言无语中塑造了人的成长。多少曾经,多少过往,多少春秋洒下一路人生的歌。

一年365日,多少的日子在脚下走。老百姓有句话:人过日子不容易。真正体会这句话还是需要时间的,甚至需要一生的时间。就像品茶,或许一杯茶喝完,你也不能品出它是什么茶。

望着杯子里上下翻滚的茶叶,我的思绪已随着袅袅的茶香远远飘去

篇4: 浮日闲笔

浮日闲笔

一向都不怎样喜欢秋天,总觉得不如春的盎然生机,也比不上夏的奔放绚丽,即使是天寒地冻的冬,也总有一片茫茫让人留恋,秋呢?

秋月烟雨,微凉。

就说北方的秋吧,干,干到什么程度?皮肤明显的缺乏水光,时间久了,一层层地脱皮啊,泛黄啊,实在不如人意。

其次,秋老虎的恶名怕是都听说过,明明已经过夏了,午后仍然会有毒辣辣的太阳炽烤你的皮肤,你还没反应过来呢,突然就变天了,于是,秋寒就来了。

慌慌忙忙意脸雒衣啊,秋裤啊,于是在我印象里,这秋又成了最匆忙仓促的季节,实在全无半分可爱可言了。

可此刻我躺在阳台上的垫子上,透过晾衣杆和围墙的狭小空间看天空,那么蓝,一抹一抹的云堆成一团,晕不开似的。

下午4点的阳光正好挤过阳台的罅隙投射在手机屏幕上,有光斑在我手指间跳跃,晒得久了,便有些昏昏欲睡的感觉。

随手扒拉几下QQ,又看到几张同学拍的风景图,或许是同学的拍摄技术高超,或许是我此刻的情绪美丽,那几张风景图竟像是捉住了秋的灵魂。

红叶红的还并不彻底,隐隐地泛着些枯黄,但正是这还略显稚嫩的红叶,与那露出清寒的.秋水彼此映衬倒和谐的让人不忍破坏了。

也许是因为这天的天空蓝的恰好

也许是这天的阳光暖的悦人

也许是最后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欣喜

也许是同学的秋季图拍摄的光线和角度刚刚好

总之,此刻的秋也是颇有几分可爱了

篇5:生活闲笔美文:大丹阳,小眼镜

心血来潮,一脚油门下去,这就到了丹阳。

话说“丹阳眼镜城”成了丹阳的一个著名景点,顺着郭德纲导航走近一看,哪有半点儿景点的意思,整个儿一座座老旧的批发商城。

丹阳也是我老家的一个县,早年还在电台工作时,丹阳就以“大丹阳”自居,牛哄哄的,不太买镇江的帐。丹阳的语系又说不上靠近什么方位,语速一快,像无锡话,又像常州话,机关枪一样利索。

过去丹阳有很多朋友在,而且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三天两头被招到丹阳喝大酒,吃宵夜,喝高了就在丹阳过夜,来回最快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

丹阳市区过去有间“曲阿酒家”,跟老板混的烂熟,经常从早饭吃到宵夜,顿顿不离小酒。最亲的那位朋友是位作家,写过好几部大部头的小说,如今,说搁笔就搁笔,见面我常奚落他;你搁下的笔,被我捡起来了。

十年前我来过眼镜城,那时,还是个扎堆卖眼镜的地摊儿群。跟菜市场一样,乱哄哄,黑压压的。

丹阳也有十年没来了,还是《非周》做节目,来体育馆做过一个专场。晚上直播结束后,朋友在一间硕大的啤酒大排挡等着我们,我带了一群《非周》的主创人员,吵吵嚷嚷的喝到深夜,喝掉好像整整一大木桶。

说是来买眼镜的,其实也就是找个由头出来溜溜车。家里的老花镜每个角落都有一副趴在那儿,包里也有一副尾随着我。的确,下半辈子,离开老花镜怕是睁眼瞎了,小字或是斗大的字,不是看不见,就是看长了重影。既然来了,总得选上几副带回去,也算没白来。

给儿子选了两副近视镜,我两副老花镜,又和娜各选了一副平光镜。连验光带还价,六副眼镜,现场定制,一共才600多元。我们这就叫来也来了,店家那就叫闲着也是闲着,一口价,得嘞!

走一路,问了一路蕾子和土豆,他们前不久来过眼镜城。都不想麻烦熟人或是朋友,不值几个钱的东西,惊动朋友还可能会陪上一顿大酒。买眼镜是假,想去逛一下传说中的“景点”是真。

丹阳与十多年前没多少变化,倒是他的老兄镇江这些年腰杆子粗壮多了,单说家当也比丹阳阔绰远了去了。丹阳好像也再没底气自诩“大丹阳”了。视觉里,怎么说还是一个小县城。这一点单从星巴克的人流量就不难看出。

“江南眼镜”店家不怎么费事就卖出六副眼镜,显然乐在其中,小伙子一直送我们到眼镜城的大门口。嘴里还不住地套近乎:“一回生二回熟,下次来,还会更便宜”。

俗话说:“熟人”就是这么混出来的。出门跟蕾子小两口说了我们的战果,蕾子连声说,老爹,你们太值了,赚到了。

想想也是,早些年,我在省城买过一副“吴良材”老花镜,一口价;八百多,戴上看东西还头晕。现在可不赚了?还“防蓝光”的,两副才两百元。当然,南京城遍地都是“丹阳眼镜店”,也有10块钱一副的,丹阳眼镜本身就是个“白菜价”。

更搞笑的是,每家“丹阳眼镜店”开张大吉那十多天,都会向老年顾客送上10副老花镜,不怕起早的老头老太们,摸清门道后,就守着店门前跟老花镜“死磕”。

娜娜大那双眼睛贼明朗,一点毛病都没有,愣是跟着凑热闹买了一副平光镜,店里人都说她戴着好看,美的她再没摘下,直接戴着回家了。

店主说,下次不一定劳您跑路了,有需要,一个微信告诉我们,给您定制好,快递过去。你瞧,“熟人”和生人就是不一样。互加了微信,互给了一个“笑脸”和“胜利”:[呲牙][胜利]。。。。。。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

篇6:“江郎才尽”辨析

“江郎才尽”辨析

摘要:从南北朝的文学思潮、江淹的社会地位演变及随社会地位的演变而产生的社会情趣变化三个方面阐释了江淹才尽的缘由,从这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文学创作才能是建立在深厚的社会生活基础、良好的社会氛围及健康的文学思潮之上的,失去了创作源泉的基础,也就失去了创作的才能。

关键词:江淹;文学思潮;社会环境

文坛素有“江郎才尽”之说,江郎即指江淹。此说首见于钟嵘《诗品》,《诗品》云:“初,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之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郎才尽。”从江淹现存文集来看,自齐武帝时起到淹暮年,江淹的确少有佳作,这也印证了其“才尽”之说。那么江淹何以才尽呢?笔者认为“江郎才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其原因主要有三:

1 文学思潮的影响

从当时的诗歌思潮来看,江淹对永明时期形成的、被沈约等人推崇的“永明体”是有看法的。他不满过分讲究形式的时髦诗风,即永明体诗风,故而不愿意创作不合潮流的旧体诗,也更不会违背自己的心愿去创作“永明体”诗,于是就较少创作,因而造成了他“才尽”之窘境。

江淹的“才尽”出现在齐武帝永明年间[1]。《诗品》云:“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I未遒,江淹才尽,范云名级故微,故约称独步。”而永明年间正是“永明体”形成时期。《南史・陆慧晓附陆厥传》:“齐永明九年,……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I、琅e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J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世呼为‘永明体’。”江淹的诗歌主张与“永明体”的诗歌理论是不相同的。他在《杂体诗三十首序》中说:“世之诸贤,各滞所迷,莫不论甘而忌辛,好丹而非素。岂所谓通方广恕,好运兼爱者哉?……今作三十首诗,学其文体,虽不足以品藻渊流,庶亦无乖商榷云尔。”他的这段话与《诗品序》中所云“观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极其相似。江淹创作拟古的杂体诗三十首,表现了作者对当时评论界存在的偏颇的不满[2]。从他的话里已透露出其对形式主义诗风的非议,“永明体”那种“争价一字之奇”的形式主义倾向,江淹自然是不会认同的。在江淹看来,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要以表现“情物”为主。这种观点与钟嵘“诗品”倡导的诗歌观大体相同,与陆厥同沈约讨论四声中表现的观点也相近。钟嵘、陆厥是反对永明体的,江淹对“永明体”也不会持积极态度。事实上,江淹于永明四年左右任国子监博士[3],时钟嵘、陆厥皆就学国子监,江淹对他们不无影响,他们持有大体相近的文学观是可信的。

既然当时文坛盛行“永明体”,某些轻薄之徒甚至笑“词采华茂”的曹植诗为“古拙”,对“永明体”持不同意见的江淹,就不会创作古体诗,以免被人讥笑,也更不会去创作“永明体”诗。江淹诗与鲍照相近,王通《中说》云:“鲍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急以怨”是指诗的不平之气和刚健峻拔的风格,这种风格与“永明体”不入。江淹借梦说“才尽”,恐怕是江淹身处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的自我解嘲。

2 社会地位的变化

江淹入齐以来,地位日渐显赫,没有了早年那种忧谗畏讥之情,也就失去了创作的动力。江淹出身不是很高贵,早年投附刘景素幕下,刘景素并不重用江淹,甚至把他投入监狱。后来刘景素密谋造反,江淹常讽谏景素,景素不纳,淹也曾作诗以讽。江淹因此触怒刘景素,被黜到遥远的福建任吴兴令。这一时期是江淹心情最痛苦的时候,心中充满了牢骚、忧惧之情。但生活和仕途上的坎坷,却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他的许多优秀的作品,包括广为流传的《恨》《别》二赋,都创作于这一时期,这一时期是江淹创作的繁荣期。江淹入齐以后,他成了萧道成最得力的谋士。“军书表记,皆为草具[4]”,深得萧道成重用,他的官位亦愈来愈高,即便是曾除宣城太守,远离京城,那二千石的待遇与早年的生活也是天壤之别。入梁以后,他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并被封为醴陵侯。其心境更是得意至极,自言:“平生言止足之事,亦以备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5]”失去了创作激情的江淹,再让他写出象《恨》《别》二赋那样的优秀作品,恐怕是不可能的了。再者,江淹做高官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御用文人,为萧道成、萧衍等起草了大量的表、书、诏,他的文集当中就保留了大量的这类作品。这样,他创作自己作品的闲暇机会恐怕就很少了。清人姚鼐在《惜抱轩笔记》卷八中说:“江诗之佳,实在宋齐之间,仕官未盛之时。及名位益登,尘务经心,清思旋乏,岂才尽之过哉,后世词人受此病者,亦多有之。”“尘务”是指政治上的事务,这些政治上的事务,恐怕就是指经常不断地为人代写官样文章之事。

3 生活情趣的变化

他的才尽,不但与文学思潮,社会地位的变化有关,而且也与他的生活情趣有关。他在《自序传》中说:“仕所望不过诸卿二千石,有耕织伏腊之资则隐矣。常愿幽居筑宇,绝弃人事。苑以丹林,池以绿水,左倚郊甸,右带瀛泽。青春爱谢,则接武平皋,素秋澄景,则独酌虚室,侍姬三四,赵女数人。否则逍遥经纪,弹琴咏诗,朝露几间,忽忘老之将至。淹之所学,尽此而已矣。”这段话说出了江淹仙风道骨的本质。爱道求仙,在江淹的诗里边也有很多表现,如《从冠军行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云:“方学松柏隐,羞逐市井名。”《清思诗五首》其五云:“我学杳冥道,谁能测穷已?须待九转成,终会长沙市。”这些诗都道出了他的道家思想。江淹出身贫寒,十三岁时,“孤贫,常采薪以养母”[6]。生活的困顿使他不得不走入仕途,仕途中的坎坷又使得他不得不拿起笔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一旦生活境遇优越之后,他便又回到了他追求的生活道路上去了,创作自然也就会少了。

总之,正是以上诸种因素,造成了所谓的“江郎才尽”。

参考文献:

[1] 曹道衡.中古文学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243

[2] 俞绍初.《江淹集校注》前言。

[3] 俞绍初.《江淹年谱》

[4] 江淹.《自序》

[5] 《梁书・江淹传》

[6] 《南史・江淹传》

作者简介:梁惠(1965-),女,郑州人,现从事文学理论与研究生管理研究。

篇7:江郎才尽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才华总是与勤奋并道齐的,如果懒惰,哪怕有天资也有耗尽的一天,如同江淹和仲永一般。江郎才尽: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成语故事:

南朝梁有个著名的才子叫江淹,他一生写了不少精彩的散文、诗歌,被人们称为「才子江郎」。

江淹是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从小与母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困,但凭着自身的努力,青年时代的江淹就已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江淹的才名传到了南朝宋建平王刘景素那里。刘景素很欣赏江淹的才华,于是便给江淹写信,希望江淹能够做他的属僚。及后江淹去拜访刘景素,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不久,刘景素就提拔江淹做了南兖州的官。没想到此时有个叫郭彦文的县令犯了罪,为了开脱罪责,竟诬告江淹接受过他的贿赂,江郭二人一起被抓到州府的监狱中。

江淹自问心中无愧,于是便在狱中给刘景素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长信,信中慷慨陈词,抒发内心委屈之情,实在是一篇精美绝伦的好文章。刘景素看了这封信后,十分感动,便立刻派人把江淹从狱中放了出来。出狱后,江淹又考中了南徐州的第一名秀才,从此才子江淹的名气就更大了。

后萧道成灭宋立齐,请江淹做史官,专责编写历史。有一次,襄阳发掘出一座古墓,并出土了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简。竹简上刻着的古体字谁也看不懂,人们于是便把竹简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就认出竹简上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情。从此,江淹的名气广传。到萧衍建立梁朝以后,拜江淹为光禄大夫,即皇帝的高级顾问,后又被封为醴陵侯,并赐封地。

江淹当了大官以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再也不愿意动笔写文章了。时间一长,才思减退,有时勉强写出一点东西,但人们读了以后感到十分乏味。因此,人们都很惋惜地说:「江郎才尽了。」

《江淹梦笔》版本:

关于解释“江郎”为何“才尽”的版本很多,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某一天,江淹在园中凉亭午睡,迷蒙中梦见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枝笔放在你这里己经很久了,是不是应该归还给我了。”江淹一摸怀中,果然有枝笔,拿出一看,竟是枝五彩笔。于是,他就把这枝五彩笔还给了郭璞。谁知一觉醒来,这位曾写出过不少峭拔苍劲诗文的大才子,竟然文思全无,再也写不出五彩缤纷的文章了。这就是那个无论如何也让人难以置信的江郎梦中还笔的故事。

另有传闻:有一次江淹乘船停在禅灵寺的河边小睡,梦见一个自称叫张景阳的人,向他讨还一匹绸缎,他就从怀中掏出几匹绸缎还他。因此,他的文章以后便不再精彩了。

篇8:江郎才尽怎么造句

【词目】江郎才尽

【拼音】 jiāng láng cái jìn

【解释】释义“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年轻时很有才气,到晚年文思 渐渐衰退。“尽”,完,没了。江郎的文才没了。比喻才思减退。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出处】语出《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黔驴技穷、江淹才尽、才疏学浅、才思枯竭

【反义】出类拔萃、初露锋芒、才华横溢、才高八斗

贾平凹散文的赏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江村小景》教学反思

红尘独醉的美文

小学写景作文的评语

红尘一卷醉千年的诗歌

小学作文评语

汪曾祺散文集

《唐诗宋词选读》教案:与诸子登岘山 教案教学设计

《闲情偶寄》读后感

爱情散文:遇见你是我们的缘

闲笔江郎才尽美文
《闲笔江郎才尽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闲笔江郎才尽美文(共8篇)】相关文章:

搁浅在心灵的夜美文2023-12-04

美文欣赏:中秋的月亮2023-07-05

我心中的好去处美文2023-01-09

荒唐美文2022-05-07

夜的记忆花絮美文欣赏2023-09-28

梦的四分之一入口的美文2023-05-28

我的发现 作文评语2022-08-24

汪曾祺散文集读后感1000字2023-06-07

人生苦难励志经典名言2023-10-31

经典美文句子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