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圣贤为友识人生理趣》优美文章阅读

时间:2023-02-21 07:48:57 经典美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与圣贤为友识人生理趣》优美文章阅读(锦集10篇)由网友“我佛不度憨批”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与圣贤为友识人生理趣》优美文章阅读,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与圣贤为友识人生理趣》优美文章阅读

篇1:《与圣贤为友识人生理趣》优美文章阅读

《与圣贤为友识人生理趣》优美文章阅读

沏一壶陈年普洱,聆几声悠扬古琴,没有喧嚣,浸淫于自我的世界,没有朋友品茶时的高谈阔论,没有冬日飘雪的豁然洒脱,此时,心平气和,只是最宜独自悟道品味。

道,存在于宇宙,所为宇宙,便是空间和时间的结合,当然,可以这样说,道存在于随时随地,然能发现道的所在则需要一番“修炼”和彻悟,这便是悟道。道存在于自然,那么自然要用最自然的态度来品悟。所谓的自然,便是心无杂念自然而然,所以说,一个人品茶时候心境最佳,贴近自然,配上古琴的悠扬,放开心怀,就能营造一个好环境。

老子以道法自然为核心,有了无为的'观点,无为一词,最易望文生义,然无为并不是不作为的意思,而是说尊重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去妄自干涉就是不妄为。有人认为无为是一种消极的思想,但不尽然,看如何对待,认为消极的是只看到不作为,个人的观点是:无为只是顺应自然,由于食物的发展有干预和影响,但并不是乱干涉,顺应的是自然法则和自身发展规律。

最接近于道的是水,水是生命之源,更是“道”所体现且应运而生的物质,甲骨文和小篆形象的表现了水的形态,自然流动的躯体不就是水化无形为有形的体现吗,自然的形状,千变万化,自然天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写了有关于水的一段,大意是说,最高的好就像水一样,水处在别人都讨厌的地方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所以水很接近于道,说实话对于“低”这个字眼大家都不乐意甚至很讨厌,所谓低下,低微都来源于这个低字,但水为什么要选低这个地方呢?很简单,用自然科学解释说就是水受重力的作用自然向下,自甘下流。那么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还认为水是在堕落吗,可以坚决的否定,水本身向下流,你又何必强求他向上走,如若强求便是违背自然之法,违背道义。所以说水下流是道的体现,是顺应自然!

水,居善地,心善渊,言可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可谓无处不体现道德所在。然,道藏匿于自然,能用道德态度来处事,对于自身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啊!

我想,道无处不在,只是少了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于贴近的内心,但是,用一颗平常心却能感触到道的气息,我明白,用一种自然的态度,随和的心境,无争的状况是最能感受到他的,以自然的心境去处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不是一般的成功所能代替的!

修道,修的不仅是品性,修的更是生活,看似简单的却又不太容易,读《道德经》,百味夹杂的人生也像水一样淡然,却带给你最有深蕴的回味!

篇2:我快乐,因为我与圣贤为友!作文900字

我快乐,因为我与圣贤为友!作文900字

・・      我快乐,因为我与圣贤为友! ・・・・・ 广西柳州市柳城县实验小学02―3班   谢年年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女孩,从小,爸爸妈妈就让我看很多书,我感到很快乐。 而我最喜欢读的,还是《诸子名句》、《论语》、《增广贤文》、《幼学琼林》之类的书了。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的第一句是妈妈教给我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它对我来说作用一直都很大;而作为检察官的爸爸则用“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来教育我,长大以后不要做坏事;而我的叔叔就用“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来鼓励我,以后要超过爸爸妈妈;而我的舅舅则用“吾生也有崖,而知也无崖”给我说通了“学无止境”的真理…… 你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我能不快乐吗? 不过,这都是在没上小学之前的事了。上了小学,我开始学习《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弟子规》。 从“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梁”中,我知道了,读书人、农民、工人、商人这四种人,都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所以,我们不应该去嘲笑农民和工人;读“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我懂得了,我们早上要起早一些,晚上要睡晚一些;人这一生很短暂,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 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时,非常懊恼,整天闷闷不乐。爸爸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年年,你应该学学比尔・盖茨,发现自己的品德、学问、才能、技艺不如别人时,应当自我勉励,努力学习,赶上别人,这就是你以前学的‘惟德学,惟技艺,不如人,当自励’的道理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真的,自从我按照爸爸的.话来做了之后,成绩一直都很好。 我想:这就是古文名句的力量吧! 读了那么多古文名句,我发觉自己变的越来越懂礼貌了,越来越聪明了,越来越乖巧了,越来越孝顺了。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来读读古文名句,那不知该有多好!那时侯,你一定想说: 我快乐,因为我与圣贤为友!   ・・・・・・・・・・・・ 指导老师:欧丽斌 简评:你读的书,真的很多很深。 相信,你的文笔一定过人。 看着你的词句,流畅中,处处引经据典,墨香飘逸。 在众多与书的故事中,唯有你散放独特的魅力。

篇3:文章阅读:以书为友

A man may usually be known by the books he reads as well as by the company he keeps; for there is a companionship of books as well as of men; and one should always live in the best company, whether it be of books or of men.

A good book may be among the best of friends. It is the same today that it always was, and it will never change. It is the most patient and cheerful of companions. It does not turn its back upon us in times of adversity or distress. It always receives us with the same kindness; amusing and instructing us in youth, and comforting and consoling us in age.

Men often discover their affinity to each other by the mutual love they have for a book just as two persons sometimes discover a friend by the admiration which both entertain for a third. There is an old proverb, ‘Love me, love my dog.” But there is more wisdom in this:” Love me, love my book.” The book is a truer and higher bond of union. Men can think, feel, and sympathize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ir favorite author. They live in him together, and he in them.

A good book is often the best urn of a life enshrining the best that life could think out; for the world of a man’s life is, for the most part, but the world of his thoughts. Thus the best books are treasuries of good words, the golden thoughts, which, remembered and cherished, become our constant companions and comforters.

Books possess an essence of immortality. They are by far the most lasting products of human effort. Temples and statues decay, but books survive. Time is of no account with great thoughts, which are as fresh today as when they first passed through their author’s minds, ages ago. What was then said and thought still speaks to us as vividly as ever from the printed page. The only effect of time have been to sift out the bad products; for nothing in literature can long survive e but what is really good.

Books introduce us into the best society; they bring us into the presence of the greatest minds that have ever lived. We hear what they said and did; we see the as if they were really alive; we sympathize with them, enjoy with them, grieve with them; their experience becomes ours, and we feel as if we were in a measure actors with them in the scenes which they describe.

The great and good do not die, even in this world. Embalmed in books, their spirits walk abroad. The book is a living voice. It is an intellect to which on still listens.

通常看一个读些什么书就可知道他的为人,就像看他同什么人交往就可知道他的为人一样,因为有人以人为友,也有人以书为友。无论是书友还是朋友,我们都应该以最好的为友。

好书就像是你最好的朋友。它始终不渝,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永远不变。它是最有耐心,最令人愉悦的友侣。在我们穷愁潦倒,临危遭难时,它也不会抛弃我们,对我们总是一如既往地亲切。在我们年轻时,好书陶冶我们的性情,增长我们的知识;到我们年老时,它又给我们以慰藉和勉励。

人们常常因为喜欢同一本书而结为知已,就像有时两个人因为敬慕同一个人而成为朋友一样。有句古谚说道:“爱屋及屋。”其实“爱我及书”这句话蕴涵更多的哲理。书是更为真诚而高尚的情谊纽带。人们可以通过共同喜爱的作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彼此息息相通,并与自己喜欢的作家思想相通,情感相融。

好书常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生的思想的精华,因为人生的境界主要就在于其思想的境界。因此,最好的书是金玉良言和崇高思想的宝库,这些良言和思想若铭记于心并多加珍视,就会成为我们忠实的友侣和永恒的慰藉。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是为人类努力创造的最为持久的成果。寺庙会倒坍,神像会朽烂,而书却经久长存。对于伟大的思想来说,时间是无关紧要的。多年前初次闪现于作者脑海的伟大思想今日依然清新如故。时间惟一的作用是淘汰不好的作品,因为只有真正的佳作才能经世长存。

书籍介绍我们与最优秀的人为伍,使我们置身于历代伟人巨匠之间,如闻其声,如观其行,如见其人,同他们情感交融,悲喜与共,感同身受。我们觉得自己仿佛在作者所描绘的舞台上和他们一起粉墨登场。

即使在人世间,伟大杰出的人物也永生不来。他们的精神被载入书册,传于四海。书是人生至今仍在聆听的智慧之声,永远充满着活力。

篇4:与真理为友阅读答案

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思想与权威,其实是对立的两面。

思想崇尚的是自信与平等,激荡与创新,始终追求突破与变革。而权威,则信奉服从与控制,传统与秩序,绝不允许任何批评与挑战。

一个世界倘若没有思想,那便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如果没有思想而又充斥权威,那黑暗将永无尽头。

思想胜于权威,是哈佛的文化,也是人类进步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常能看到思想的火花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勇敢地跳跃、闪光,直至熊熊地燃烧。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佛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用闭关锁国导致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现代强国之路。

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如果我们都能“与真理为友”,思想胜于权威还会远吗?

1、 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

2、 文章开头引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有什么作用?

3、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中划线文段中的事例,不超过30个字。

4、 理解文中两句话的意思。

(1)思想的火花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勇敢地跳跃、闪光,直至熊熊地燃烧。

(2)(人人平等的理想)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

5、 举出你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历过的,能与此文观点相照应的一个事例。

答案:.

1、思想胜于权威  举例论证

2、用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

3、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天体运行论》终结了延续千年的“地心说”理论。

4、(1)许多思想家,面对传统势力的权威,毫不畏惧,勇于抗争,最终战胜了权威,他们的思想成为后世信奉的真理。(2)(人人平等的理想)使生活在黑暗王国统治势力下的人们看到了自由的希望,使美国人民有了为追求自由而奋斗的激情。

5、示例: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观点质疑,经过查阅资料、争论,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是不在权威面前低头,坚持正确认识的做法。

篇5:与植物为友的优美散文

与植物为友的优美散文

住的是老房子,露台漏雨,洇得墙壁斑驳。请来工人把内墙重新粉刷一遍,然而涂料和油漆刺鼻的味道经久不散。朋友建议在房内摆几盆花草,既净化空气又美化环境。可是,我一向是不懂得侍弄花草的,即邀朋友陪我一起去花木市场。

远远的就看见花木街上一片参差的浓绿,满心喜欢,迫不及待地下车进入其中。逡巡一番,我基本上是个“植物盲”,正所谓“满箩里拣瓜拣得眼花”。朋友说:“你是个怕麻烦的人,就选不怎么需要照料,简单些的买吧”。朋友所说的正合我意,最后买了一大盆绿萝、一小盆仙人球、还有文竹和十几枝富贵竹,抱一怀绿,兴高采烈的把春天带回家。

高大的绿萝比较占地方,放在房间的一角。其实绿萝并非是树,而是藤,原本是在热带地区,攀援生长在雨林的岩石和树干上的,而今却只能附爬在盆中央的木桩上,置身于房间的一隅,真是委屈它了。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钢筋水泥丛林的城市难觅竹的踪影,有了几枝挺拔高贵的富贵竹、一盆雅丽小巧的文竹,也算是有那么点“居有竹”的意境了。朋友提醒道:“仙人球不要放在餐桌上,你有边吃饭边看书的习惯,不要不小心眼睛盯着书,把仙人球当菜吃了。”我笑起来:“有这个可能。”同事小许听说我在搜罗花草,特地从家中带给我一株叫“玻璃翠”的植物,叶片翠绿欲滴,肉乎乎的,可爱得很。只是看似厚实,却一碰就会折落,非常脆弱,我看叫“玻璃脆”也名副其实。

一阵忙乱之后,花草们都有了自己理想的位置,房间顿时有了盎然生机,时令虽是深秋却有春的意韵。自从有了这些植物,心中便多了许多的柔情与牵挂。人不在家的时候,就想着它们会不会觉得孤独;猫的利爪会不会伤到绿萝的茎叶。看书、上网的时候,总觉得背后有安静注视的目光,有细细的感动如水般溢满心头。在心绪不宁或百无聊赖之时,我会花很长的时间,与它们对视,植物是有灵性的,你想说的它们都懂得。就如同友人,有时只是默默的聆听和单纯的陪伴便胜过千言万语。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的作用,只觉得有了这些植物们以后,室内的'空气清新了许多,难怪绿萝有天然“空气净化器”的美称。我买的这些都是易养易活所费不多的普通花草,真正的“草根”,但是它们所求不多,只一杯水、一捧土,却能无私的给人们奉献出花的芳香、叶的青翠。它们不张扬、不炫耀,安于在居室的角落里悄然地绽放自己的美丽。它们不仅净化了空气,也陶冶了我的心灵,让我觉得心清目明,对此我心存感激。我怕我的疏漏和过度的浇灌伤害了它们,特地上网了解了它们的习性和养护的方法,我要好好的爱护它们,如同它们那样真诚的待我一样。

有植物陪伴的日子,真好!

篇6:桃花与诗歌优美文章阅读

桃花与诗歌优美文章阅读

一颗树开红了,不为我的今生,亦不为我的来世,开得如火如荼。在二月,我相信南国有这样的花树,正生机生勃勃的开在某个人家的门口,或者在田园路口也未可知。这一树花朵如此娇艳夺目,与枣翅交相辉映,相对成趣。远方的田野树丛若隐若现,也许,还有一些景色未有写完。

一曲流水环绕而过,云山雾水,仿佛画家醮满了这潺潺流水,泼墨于纸上,一挥而就,或者吟哦作诗,时尔高亢激昂大千的一个世界,时尔低沉悲催一个菩提的心菲。一路上连绵绕行,心伸向了远方,我问远方,可有这美丽的花朵?

桃花若梦,梦一般的仙景,让人心儿怦然一动,一个姹紫嫣红的时光呈现在眼前,让人想起来青春年少,无忧无虑。

醉人的熏风或许太过淳厚,绵甜如若美酒一般的让人品尝,二月,我相信还有杏子开满南国的山山水水,大街小巷,不信你看,这几朵姊妹花相伴相依,开得菲菲然然,站在了春的枝头,含露欲滴。那玲珑剔透的花骨朵粉突突的让人怜爱。

记得古代有个故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讲的是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我想此情此景色大概和这个差不多吧。

我仿佛看到一片桃林掩映着山坳,茅屋露岀一角,眼前蔚然的桃林,缀满枝桠,香风袭人,我相信这个世界也许就有这样的人家,古朴典雅,幽径伸展,篱笆围绕着左右,或许门口还有一位兰香酥手的女子题写着一首《咏梅》以示心迹。

可惜故事必定太过遥远了,这样的奇遇人人未必都有,即使有了,你也未必懂得珍惜。人生就是这样,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一样的开花,一样的.结果,生命必定只是一个过程,终会从怒放开到荼蘼,从欢喜开到心碎。

争花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鉴,惊鱼水溅桥。苏轼的这一首桃花诗写的是一个人的心境,在桥头并非只有看水中的鱼儿,其实只是为花而来,并非只有鱼儿惊溅桥头,惊叹的更是自己,日复一日,年华悄无声息,如花如烟,一半落水,一半枝上。

说起桃花,不能不说起唐伯虎,唐伯虎的《桃花庵歌》更是肆无忌惮的渲染了桃花,把桃花诗歌推向了一个高地,他的诗风如痴如歌,综合了民间许多音乐元素,不为王候将相折腰,只为桃花树下老死,展示了一个诗人的高贵品质: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坐下来,一壶浊酒,眼睛湿润了,许多话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唯有听一曲短笛聊表心意,望上苍风卷云残,一衣带水,那山峦曾经如若青莲一般,苇子仿佛延长至河畔,我想那儿也许有一方水土可以生活,桃花一定缀满枝桠。桃花是每一位诗人梦寐以求的世外桃园,花间一壶酒,露湿眉半份。长歌无诉处,短笛向东风。这曾经是一位诗人由衷的无奈,与其说是一种低廉的洒脱,不如说是一种高傲的沉伦。

东风西风三千风,一韧一韧心又痛。安得桃花十里渡,柳如盘丝梦如空。

东风西风不知道会留落那少,桃花十里,那姹紫嫣红的花朵,如若盘丝的美人,不知何处,流水无暇顾及,落花似无意?还是流水太无情。

梦里花开无颜色,满眸细雨销城北。寒风且驻马店外,借我清苦入药侧。

梦里梦外,一场风雨,邂逅正在盛开的花朵。是花儿不知寒风之苦?还是寒风不知怜香惜玉?满眸子的泪水和苦涩,苦也无语,笑也无语,只把春来著,莫为争春来。

这也是我写的另一首桃花诗歌,我想除了李白喝醉了能有如此之笔,还有谁能有这样的才华?可惜我不是李白,我只能作一作李白的梦而已。天下有才能的人何止千万,每个人就像是苍海一粟,即使你如何地挣扎,也会消失在浩瀚文学的海洋里。我们可能会忘记一个人,一个曾经熟悉的面孔,可他优美的诗歌却留 传于千古,我悲伤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一个被金钱腐蚀的时代,一个靠拉关系投票决定诗歌优劣的时代, 一个诗歌即将被遗忘的年代。

切不说那些个不自在,人皆是红尘中的一粒沙砾,谁也逃脱不了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的情绪。李白乘舟将欲行,突闻岸上踏歌声。桃花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的诗歌《送汪伦》,将一个淳朴的船工与桃花紧紧地结合,桃花不只代表美丽的女子,也代表着一份浓浓的乡土之情。潇洒的诗人,憨厚诚实的船工,碧绿碧绿的桃花潭,形成了一副美丽鲜明的山水画卷正向我们速速展开,试想一下,白云悠然而过,还有许多的飞禽,也许还有美酒相送,那岸边一定停留着许多留恋的目光,桃花一定红透了那个岸边儿,桃花成就了李白,李白也成全了桃花……

桃花帘外春意暖,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里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这首《桃花行》岀自曹雪芹的手笔,借林妹妹之口吟岀,诉说自己的悲凉。桃花帘外春意盈然,桃花帘内人比花儿更瘦,东风揭开帘栊,只觉得世界更是空空如也。人依栏杆,日尽夕阳,杜宇泣血,月光朦朦胧胧,使人倍感伤心。诗人心情如是,自是不必细说。

碧玉般的山峦,仿佛隐藏着无法数量的故事,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雅士,就会有多少名山大川,有多少痴男怨女就会有多少桃花盛开。从桃之妖妖,灼灼其华(诗经)写到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 。从茫茫天意为谁留,(李咸用) ,写到好香和影上衣襟(李中)。从花在舞楼空(许浑),写到繁极欲相重(薛能) 。从年年岁岁花相似,写到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桃花盛开,从遥远的南国戛然而来,你看那漫遍野的草丛和着花儿怒放,花儿好似少女的面容羞羞涩涩,云霭从山边儿姗姗而来,山依着云,云伴着花,你浓一浓,我浓一浓,浓岀一个春情。诗人天之宇宙,用他独特的笔逐和视角,为我们写岀一首美丽的诗歌:在春天里/我看见一朵朵 /桃花/开得娇美灿烂/山岭间满是红色柔情/哦!它是诗的灵瑰/光的歌者/为我激起了万丈汹涌的文字/于是。我在春天里寻找春天/春云,投影在我的波心/心绪。漾满爱的风情/一首小诗。和你的笑/与三月的琴曲缠绵/慢慢从心里出土。发芽/悠美地穿舞在庄稼地/欢乐歌吟/在青绿色的田野上……

春天象极了一位醉酒的美人,面色绯红,若给你一个回眸,一个微笑,只一个转身,便也黯然销魂。桃花飞舞着,轻盈的宛若她粉红色的丝巾,飘飘然,只为我飞扬而来,如此简单宛约,让人来不及回顾,而又飘然不知云也……

千株含露态,何处照人红。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

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拟欲求图画,枝枝带竹丛。

这是齐己的《桃花》诗,千株花儿含露,春和日丽,莺起蝶舞在桃花盛开的田园之家,欲求节竹,却不见依栏傍水的人儿,只有无尽的遗憾、惆怅和难过……

抚案弦上,一曲桃花悠然,任晚风暗渡陈仓,云鬓挽起,桃花红了岸风,谁又秦时明月,徒增多少个叹……

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已恨桃花容易落,桃花比你尚多情。这首岀自六世**仓央嘉措的诗歌,由衷的赞美了桃花,可见美的世物并非是某个凡人的专利,即便是收心养性的佛陀也难勉入俗,毕竟,佛陀曾经也有过一颗寻常人的心。济颠道济曾经写过一首这样的绝句:岀岸桃花红锦英,夹堤杨柳绿丝轻。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青。无论佛陀还是寻常之人,最难过的无非是自己的一颗心而已,有心,无心,情已经在那儿里,说与不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这首《题桃花》源自于清朝本家袁枚的诗歌,二月,一场风雨,残红犹尽,如若流年。尚有一朵正在风雨之后开放,一种景色,一场人生,何如是也,生,有何所欢,死,有何所惧。在某些时刻,我羡慕这样的生活,开,开得千娇百媚,死,死得如风如火,人生就像是一场风雨一场花,一阵叹息一场梦……

问你可否想起/阳春三月/是新翻的杨柳之曲/在不在乎/也是一个写意的江南。/桃花醉了/一衰烟雨不多不少/掩一掩你的眉毛/夜增色了几份。/何不吟哦梦中/为云为雨/为我倾国倾城/眨一眨你多愁的眼睛。/如果月光滑向了地面/请不要吝啬你的微笑/留一些青春岀来/好让我望而止步……

诗歌疯子;原名袁会,甘肃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旱平川村人,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白银市作协作家。因特殊原因未能展示原图片及优美的音乐,详情请加日志可仔细阅读。

篇7:与真理为友议论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与真理为友议论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议论文阅读(8分)

与真理为友

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拉里.萨莫斯,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过一段极为精彩的描述:“在哈佛,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思想与权威,其实是对立的两面。

思想崇尚的是自信与平等,激荡与创新,始终追求突破与变革。而权威,则信奉服从与控制,传统与秩序,绝不允许任何批评与挑战。

一个世界倘若没有思想,那便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如果没有思想而又充斥权威,那黑暗将永无尽头。

思想胜于权威,是哈佛的文化,也是人类进步的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常能看到思想的火花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勇敢地跳跃、闪光,直至熊熊地燃烧。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科学与真理。16世纪著名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以毕生精力写成了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向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教会为之震怒,世界为之震动。坚信科学与真理的哥白尼,以一句“我不会在任何责难面前退缩下来”做了回应。哥白尼的“日心说”理论毫不留情地终结了被中世纪封建神学奉为至宝的“地心说”理论的地位。歌德说:“哥白尼的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之相比。”哥白尼以自己的思想和学说,将人类的世界观整个颠倒了过来。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理想与激情。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马斯.杰佛逊,面对强大的英国殖民势力,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人人平等”写入《独立宣言》,被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并以此作为美国国家的立国之基、独立之魂。它像照耀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点燃了美国人民的激情之火。诚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人权宣言”。

思想胜于权威,靠的是胆略与勇气。曾经用闭关锁国导致危机重重的日本,至19世纪中叶,决意“维新”求变。1868年,明治政府发表维新誓文,昭告天下:万机决于公论,破旧有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日本以这种胆略与勇气,将维新成为全民的统一意志,绝处求生,走出灾难,迈上了现代强国之路。

思想胜于权威,究其因果,这思想实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新思想、大思想、科学思想,代表了真理,代表了进步,代表了创新。而权威败于思想,这权威看似强大,似乎不可一世,实际上代表了传统,代表了落后,代表了守旧。权威在思想面前最终败下阵来,则是必然的,也是历史的规律。

如果我们都能“与真理为友”,思想胜于权威还会远吗?

小题1: 这篇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2分)

小题2:文章开头引用了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思想的火花在强大的'权威面前,勇敢地跳跃、闪光,直至熊熊地燃烧。

小题4:举出你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历过的,能与此文观点相照应的一个事例。(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思想胜于权威 举例论证 (2分)

小题2:用美国哈佛大学前任校长的话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2分)。

小题3:许多思想家,面对传统势力的权威,毫不畏惧,勇于抗争,最终战胜了权威,他们的思想成为后世信奉的真理(2分)。

小题4:示例: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观点质疑,经过查阅资料、争论,证明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是不在权威面前低头,坚持正确认识的做法。(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第一段中即提出了论点。文中列举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美国的《独立宣言》,举证论证是很明显的。

小题2:

试题分析:这属于议论文常用的提出论点的方法,说明引用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即可。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文意,注意本句比喻的作用,抓住句中“火花”“跳跃”“燃烧”等关键词,从思想家们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这个方面来理解此句的含义。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是要求联系实际给本文论点“思想胜于权威”再举一个论据,可以举一个自己思考反驳老师观点的例子。

篇8:爱上阅读与书为友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这个暑假里,我学会一件有意义的事,那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乐趣、快乐,在书中学到我以前缺乏的知识,让自己的知识越来越广阔。

我想在这一个暑假里学会怎样看书,现在我明白了,读书好,多读书,就是要进一步增长知识和开阔视野。我要学到老,活到老,让自己成为一个不缺乏知识的人。知识多的人,了解更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曾经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毛主席的阅读方式和读书方法,现在,我看过的每一本书里都会见到波浪线,直线或图形,这是因为我要把每一本书的成语、好词、好句、好段都记在自己的脑海中,在下次写作文中,我要把哈当的词、句、段用在上面,毛主度还体现了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和学到老,活到老的这两种精神、品质。今后,我要向毛主度学习,把他这种读书方式和方法传递给别人,让别人也能在读书中感到快乐。

在这个暑假里,我学会怎么样去细细地“品尝”每一本书,就如同喝咖啡一般,体会书中的含义,猜测作者心里会想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写,感受作者的阅读方式和方法。将来,我一定要把以前漏掉的知识全都像营养品一样补回来,并且还要获得补来知识的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书陪我度过这个暑假,以后,我不会再孤独,因为我有书。在暑假,我一定合理安排时间,少玩电脑,多读书,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篇9:爱上阅读与书为友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书,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就像一层楼梯,让我爬上楼梯,看大世界;就像一片浩瀚的海洋,让我在海洋里寻找无穷的乐趣,发掘知识的宝藏;就像一只蜡烛,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就像……我从小就是一个书迷,只要手中一有书,就忘了吃,忘了睡。书从小就伴着我成长,从漫画到“四书”、“五经”长篇小说……我和书之间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但最难忘的事发生在那一天的一件事……

记得有一次,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都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闹闹玩玩……只有我与几个同学静静的、一声不吭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书。一个同学向我迎面走来,神秘地说:“放学后,要不要到我家看书?哈哈,我家又进了几批‘货’可好了!要不要?”我一听到“书”这个字,就像一对金子放在我眼前,两眼放光,我连忙说:“好,好!这当然要去啦!”

放学后,我迫不及待的找到同学,拉着她,向她家跑去。一进家门,我第一句话就问同学:“书是不是在书房?”同学说:“唉。这都被你一猜就中,你可以当铁板神算了。去吧,书在书房。”我一听后,就像一只离弦的剑,三步并两步地跑到书房,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妈妈来到同学家,叫我回家吃饭。我沉浸在书的海洋之中,叫了好久,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书,还在临走时,多多叮咛同学,说:“一定在明天上学时,把书带来啊!”……就这样,我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

书,将会伴我成长;书,将会形影不离地陪伴着我……我爱读书!

篇10:关于写人的优美文章:为学登楼忆项公

为学登楼忆项公

●江文林(安徽)

东升老人走了,他是哼吟着唐诗宋词走的,他是带着弟子们的温暖和孝心走的。他走得那么匆忙,走得那么无牵无挂……

八年前每逢周日,我像学生一样,按时来到修葺一新的奎光楼,聆听项老讲诗词,时间持续一年之久。与其他学员相比,除了年龄最长以外,充其量是一位编外学员、一位旁听生。好在项老对我听课,多次鼓励。我才定心定意地走进去,坐下来。

对于诗词歌赋,我是门外汉。虽然在学校读书期间也学了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还给了老师。好在退休以后,从欣赏的角度,又捧起了唐诗、宋词。一是消闲,二是欣赏,三才是学习。按下性子去听项老的课,也是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

那时的项老,已年过古稀,讲起唐诗,抑扬顿挫,有板有眼。缘于教育出身,在讲授每一组唐诗时,总是先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著作类型及其特点,再详细评点其代表作品,让我又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项老知识面宽,记忆力非凡。特别对古诗词有独到的见解,发散思维尤佳。旁征博引,脉络清楚,让听课者时而点头称是,时而哄堂大笑。听他的课,像有一只无形的手,把你带入远古的、唯美的时空隧道。

在讲习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诗《浮槎》时。项老让学员们在通读、了解诗意的情况下,先从写作背景去追寻作者的创作意图。“浮槎”即木筏,用为诗题,其实是作者以“浮槎”自喻。浮槎本为高山大木,质地精良,但万万想不到遭暴风袭击,成了一只木筏,白白地承受波浪的冲荡,材大而无用,只能空怀怨恨。作者借典抒发了自己是大木而怀才不遇的悲愤。诗中多处用典。有些典故在日常书信中常用,但 “食而不知其味”,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项老对诗中典故的剖析,才知道,一般书信中的“请斧正”是有来头的。《浮槎》诗中“良工岂易逢”的“良工”,指匠石。《庄子·徐无鬼》载,古代楚国有一个人粉刷墙壁,一点白粉落到鼻尖,拭之不去,有一个巧匠名石能“运斤成风”,试使削之,匠石削去了其鼻尖上的白粉而鼻不伤。“斧正”一词来源于此。后来引申为能工巧匠帮助修改文中弊句,而不伤作者原意。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临老还学当吹鼓手。”不过,在项老面前,我永远是个小学生,要当好这个小学生还真得下一番功夫!

项老很讲究教学方法,一般是讲与评结合。在每介绍一位诗词作者和评析作品以后,下一节会布置作业,让学员动手动脑试学写诗词,并公开点评。评点从格律到谋篇,从结构到平仄,逐句、逐字公开评鉴,让你听有所思,学有所获。评点不但注重语法、修辞、遣词、造句,还注重作品的思想性。比如在评点学员的作品《己丑中秋节》时,项公指出:“写月、柳、梅等自然界现象要脱离‘套板结构’,力求创新。如果写2009年的中秋月,要突出祖国六十年的巨变,诗中能反映‘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想如今已成为历史。”“在诗歌创作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作用,写出的诗才有生气,才有新意。”项老又说:“诗言情,诗言志,一首诗最难得的是‘真’。要有真情实感,否则诗无新意,境界不高,只能是平庸之作。”

对于古诗词,平时也读过,略知一二,但并没有下过多的功夫,更没有花时间、下气力去作深度探求。自从师从项老,经过一年多的“为学”,着实培养了对古诗词的兴趣。从欣赏到“赏析”,对有些诗词不但“知其然”,而且在知其“所以然”上有了新的斩获。

到奎光楼听东升老人的国学讲座,要拾级而上。三十个青石台阶一口气要上去,要花点气力。若周周如此,则需要有恒心支撑。这让我想起了乡贤汪文弼先生奎光楼旧题楹联:“为学似登楼,让君更上一层,放开眼界。”

在“登楼”、“为学”的课间闲暇,我曾劝过项老,你这个“金矿”“开采”应悠着点,不能让他们搞“掠夺性开采”,而应该采取“保护性开采”。站过讲台的我深知,一个青年教师,连堂三节授课都口干舌燥,更不要说年过古稀的项老,一讲课就是三个多小时。没想到,八年前的担心被今天突发的现实验证了。令人尊重的项公真的离开了我们,这是全椒文化界的损失,教育界的损失!

文星陨落,项老走好!

公众号:天府散文

苏轼赤壁赋简短赏析

苏轼《前赤壁赋》解读

赤壁赋高中语文教案

文言文《前赤壁赋》翻译及赏析

《赤壁赋》课文反思总结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800字

《三峡》课文备课笔记

苏轼前赤壁赋

《教育的理想与理念》读后感

关于读书的议论文

《与圣贤为友识人生理趣》优美文章阅读
《《与圣贤为友识人生理趣》优美文章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与圣贤为友识人生理趣》优美文章阅读(锦集10篇)】相关文章:

赤壁赋 / 前赤壁赋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2022-07-21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书笔记2024-01-23

前赤壁赋赏析2023-10-18

前赤壁赋原文阅读2022-12-14

前赤壁赋翻译2022-06-05

《词》备课笔记2023-06-21

赤壁赋教案2022-05-07

我与爬山虎再见时半命题作文导写2022-11-07

言志的原文及翻译2023-02-10

《兰亭集序》的备课笔记2022-10-02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