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语录

时间:2023-03-09 09:35:10 语录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刘伯温语录(共15篇)由网友“虎皮多多”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刘伯温语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刘伯温语录

篇1:刘伯温语录

1欲人之不见,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声。

【出处】《郁离子·玄豹》

【译文】要使人看不见它,不如使其昏暗起来。想要使人不知道它,不如默不作声。

2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

【出处】《郁离子·自讳自矜》

【译文】船必定先漏,而后水才能进人。土必定先湿,而后才有青苔长出。

3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籍也,草虫知之。

【出处】《郁离子·戚之次且》

【译文】天将要下雨时,洞穴里的蚂蚁能预知它;田野里将要降霜时,草虫能预知它。

4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人一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后人们才侮辱他。

5饮食之人,则人贱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人们就会看不起他。

6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

【出处】《郁离子·树怨》

【译文】能够树敌很多的人,都是因为重视自己而轻视别人。

7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辞其名,受其实,天下之大智哉!

【出处】《郁离子·大智》

【译文】智者不认为自己有智慧,而后没有人与其斗智。辞去智慧的名,而拥实际上的智慧,这才是天下的大智慧啊。

8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出处】《郁离子·句章野人》

【译文】天下有意外的福,也有意外的祸。

9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出处】《郁离子·句章野人》

【译文】失意的事常常产生于得意的事,因为他只看到利益而不见祸害,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啊。

10于货财金玉则贪,而于仁义道德而廉。

【出处】《郁离子·贪利贪德辩》

【译文】过分重视财物货币、金银珠宝就是贪,而重视仁义道德的就是廉。

11多能者鲜梢,多虑者鲜决。

【出处】《郁离子·一志》

【译文】什么都会的人很少有一样是精通的,考虑太多的人很少有果断的。

12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

【出处】《郁离子·多疑难与共事》

【译文】多疑的人不可与他一起共事,凭侥幸办事的人,不可以与其一起安定国家。

13智人出也,善用之,犹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犹火之出烟也。

【出处】《郁离子·论智》

【译文】有才智的人出现了,善于使用他,就像山里出现的云;不善于使用人才,就像火里出现的烟。

14民犹沙也.有天下者惟能传而聚之耳。

【出处】《郁离子·传沙》

【译文】百姓就像散沙一样,拥有天下的人无非是能把散沙聚合在一起罢了。

15诚胜假,假胜无。

【出处】《郁离子·假仁义》

【译文】真诚胜过虚假,虚假胜过虚无。

16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出处】《刘基诗词·绝句》

【译文】人生在世,很少有能活到百岁的,即便活到百岁,又能怎么样呢?自古以来那些英雄名士们,都各自回归给山河大地了。

17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出处】《百战奇略·计战》

【译文】凡是用兵的法则,都是把计算、谋略放在首位。

18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

【出处】《百战奇略·谋战》

【译文】凡是敌人先设计谋,我就顺从他的计谋而攻击他,使他的计谋衰败而屈服于我。

19凡欲兴师,必欲教战。

【出处】《百战奇略·教战》

【译文】凡是准备兴兵打仗的,必先训练部队。

20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

【出处】《百战奇略·爱战》

【译文】在与敌人作战时,士卒宁愿冒死前进,而不愿后退求生,都是将帅的恩惠使他们这样的。

21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战。

【出处】《百战奇略·主战》

【译文】凡与敌作战,如果敌方为客方,我方为主方,决不可轻战。

22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

【出处】《百战奇略·客战》

【译文】作战时,如果敌军在本土作战,我军是进人敌境作战,那么务必深人敌军腹地。

23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

【出处】《百战奇略·强战》

【译文】凡是与敌人作战,如果我方兵多,兵力强,可以故意显示出怯弱的样子,以引诱敌人来与我交战。我用精锐队伍攻击他,他必定失败。

24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

【出处】《百战奇略·势战》

【译文】凡是作战,所谓势就是乘势。只要敌军有动摇失败之势,就可以利用它。那么,我军就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并进一步逼迫他,这样,敌军就必然溃败。

25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

【出处】《百战奇略·斥战》

【译文】一般用兵的方法,首先要进行侦察。平坦的地方使用骑兵,崎岖不平的山路使用步兵。

26凡出军行师,城遇沮泽之地,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

【出处】《百战奇略·泽战》

【译文】凡行军打仗,可能会遇到低洼的沼泽地,这时应加速兼程通过,不能在这里久留。

27凡与敌战,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以战则胜。若敌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自变,则击之乃利。

【出处】《百战奇略,争战》

【译文】凡与敌人作战,如果有地势便利的地方,应该抢先占据,依靠这种地形作战,战就能胜。如果敌人抢先一步,我军就不能进攻,应等候敌人内部发生变化,然后发动进攻才能胜利。

28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不胜。

【出处】《百战奇略·攻战》

篇2:刘伯温语录

欲人之不见,莫若U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其声。

【出处】《郁离子・玄豹》

【译文】要使人看不见它,不如使其昏暗起来。想要使人不知道它,不如默不作声。

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

【出处】《郁离子・自讳自矜》

【译文】船必定先漏,而后水才能进人。土必定先湿,而后才有青苔长出。

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籍也,草虫知之。

【出处】《郁离子・戚之次且》

【译文】天将要下雨时,洞穴里的蚂蚁能预知它;田野里将要降霜时,草虫能预知它。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人一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后人们才侮辱他。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人们就会看不起他。

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

【出处】《郁离子・树怨》

【译文】能够树敌很多的人,都是因为重视自己而轻视别人。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辞其名,受其实,天下之大智哉!

【出处】《郁离子・大智》

【译文】智者不认为自己有智慧,而后没有人与其斗智。辞去智慧的名,而拥实际上的智慧,这才是天下的大智慧啊。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出处】《郁离子・句章野人》

【译文】天下有意外的福,也有意外的祸。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出处】《郁离子・句章野人》

【译文】失意的事常常产生于得意的事,因为他只看到利益而不见祸害,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啊。

于货财金玉则贪,而于仁义道德而廉。

【出处】《郁离子・贪利贪德辩》

【译文】过分重视财物货币、金银珠宝就是贪,而重视仁义道德的就是廉。

多能者鲜梢,多虑者鲜决。

【出处】《郁离子・一志》

【译文】什么都会的人很少有一样是精通的,考虑太多的人很少有果断的。

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

【出处】《郁离子・多疑难与共事》

【译文】多疑的人不可与他一起共事,凭侥幸办事的人,不可以与其一起安定国家。

智人出也,善用之,犹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犹火之出烟也。

【出处】《郁离子・论智》

【译文】有才智的人出现了,善于使用他,就像山里出现的云;不善于使用人才,就像火里出现的烟。

民犹沙也.有天下者惟能传而聚之耳。

【出处】《郁离子・传沙》

【译文】百姓就像散沙一样,拥有天下的人无非是能把散沙聚合在一起罢了。

诚胜假,假胜无。

【出处】《郁离子・假仁义》

【译文】真诚胜过虚假,虚假胜过虚无。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出处】《刘基诗词・绝句》

【译文】人生在世,很少有能活到百岁的,即便活到百岁,又能怎么样呢?自古以来那些英雄名士们,都各自回归给山河大地了。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出处】《百战奇略・计战》

【译文】凡是用兵的法则,都是把计算、谋略放在首位。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

【出处】《百战奇略・谋战》

【译文】凡是敌人先设计谋,我就顺从他的计谋而攻击他,使他的计谋衰败而屈服于我。

凡欲兴师,必欲教战。

【出处】《百战奇略・教战》

【译文】凡是准备兴兵打仗的,必先训练部队。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

【出处】《百战奇略・爱战》

【译文】在与敌人作战时,士卒宁愿冒死前进,而不愿后退求生,都是将帅的恩惠使他们这样的。

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战。

【出处】《百战奇略・主战》

【译文】凡与敌作战,如果敌方为客方,我方为主方,决不可轻战。

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

【出处】《百战奇略・客战》

【译文】作战时,如果敌军在本土作战,我军是进人敌境作战,那么务必深人敌军腹地。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

【出处】《百战奇略・强战》

【译文】凡是与敌人作战,如果我方兵多,兵力强,可以故意显示出怯弱的样子,以引诱敌人来与我交战。我用精锐队伍攻击他,他必定失败。

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

【出处】《百战奇略・势战》

【译文】凡是作战,所谓势就是乘势。只要敌军有动摇失败之势,就可以利用它。那么,我军就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并进一步逼迫他,这样,敌军就必然溃败。

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

【出处】《百战奇略・斥战》

【译文】一般用兵的方法,首先要进行侦察。平坦的地方使用骑兵,崎岖不平的山路使用步兵。

凡出军行师,城遇沮泽之地,宜倍道兼行速过,不可稽留也。

【出处】《百战奇略・泽战》

【译文】凡行军打仗,可能会遇到低洼的沼泽地,这时应加速兼程通过,不能在这里久留。

凡与敌战,若有形势便利之处,宜争先据之,以战则胜。若敌人先至,我不可攻,候其自变,则击之乃利。

【出处】《百战奇略,争战》

【译文】凡与敌人作战,如果有地势便利的地方,应该抢先占据,依靠这种地形作战,战就能胜。如果敌人抢先一步,我军就不能进攻,应等候敌人内部发生变化,然后发动进攻才能胜利。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知彼有可破之理。则出兵以攻之,无不胜。

【出处】《百战奇略・攻战》

【译文】凡与敌人作战,所谓进攻的一方,也就是指知道敌方的一方。知道敌方有可以攻打的方面,即出兵攻打他,就会战无不胜。

凡战,所谓守者,知已者也.

【出处】《百战奇略・守战》

【译文】凡是作战,所谓防守的一方,就是了解自己的一方。

凡与敌战,若敌人初来,阵势未定,行阵未整,先以兵急击之,胜利。

【出处】《百战奇略・先战》

【译文】与敌军作战,如果敌人刚刚到来,阵势尚未确定,队形还未整顿,我军应先机出兵快速攻击敌军,就一定能胜利。

凡战,所谓奇者,攻其元备,出其不意也.交战之际,惊前掩后,冲东击西,使敌莫知所备,如此则胜。

【出处】《百战奇略・奇战》

【译文】凡是进攻,所谓奇,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两军交战时,在前面威逼敌人,从后面偷袭敌人。声东而击西,使敌人不知在何处设防,这样就能战无不胜。

凡与敌战,若敌人势实,我当严兵以备之,则敌人必不轻动。

【出处】《百战奇略・实战》

【译文】凡与敌交战,如果敌人实力很强,我军应该严整队伍防备敌人的侵略,这样敌人就必然不敢轻举妄动。

凡与敌战,必须料敌,详审而后出兵.若不计而进,不谋而战,则必为敌所败矣。

【出处】《百战奇略・轻战》

【译文】凡与敌交战,必须估计敌人的情况,详细地了解敌方情况,再出兵作战。如果不衡量彼此情况就出兵,不进行分析就发动进攻作战,一定会被敌人打败。

凡与敌战,若陷在危亡之地,当激励将士决死而战,不可怀生则胜。

【出处】《百战奇略・危战》

【译文】凡与敌交战,如果我军陷人了非常危险的境地,就应当激励官兵,拼死决战,只要不苟且偷生就能取胜。

凡与敌战,不可持已胜而放佚,当益加严厉以待之,佚而犹劳。

【出处】《百战奇略・佚战》

【译文】凡是与敌人交战,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胜利而松懈,胜利后应更加严阵以待,安逸时要像疲劳时一样。

凡与敌战,若敌众我寡,地形不利,力不可争,当急退以避之,可以全军。

【出处】《百战奇略・退战》

【译文】凡与敌交战,如果敌众我寡,地形又对我方不利,尽最大力量仍然不可能取得胜利,就应迅速撤退以避开敌军,这样可以保全自己的军队。

凡攻城围邑,若敌人粮多人少,外有救援,须速攻之,则胜。

【出处】《百战奇略・速战》

【译文】凡围攻城池,如果敌人粮多兵少,又有外援,必须迅速攻击,这样就一定能胜利。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不齐,士卒喧哗,急出兵以击之,则胜。

【出处】《百战奇略・乱战》

【译文】一般作战,如果敌人队伍不整齐,士兵大声喧哗,这时立即出兵进攻,就可以胜利。

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

【出处】《百战奇略・怒战》

【译文】凡与敌人作战,必须激励官兵,使他们愤怒后再出战。

凡战强敌,初来气锐,我之势弱,难以相持,且当避之。伺其疲惫而击之,则胜。

【出处】《百战奇略・避战》

【译文】如果敌军强大,又是初来气盛,而我力小势弱,难以与敌争锋时,就应当暂时避开敌人。等敌人疲惫以后我再发动攻击,就可以胜利。

凡战,若敌人来降,必要察其真伪。远明斥猴,日夜设备,不可怠忽。严令偏裨,整兵以待之,则胜,不然则败。

【出处】《百战奇略・降战》

【译文】在战争中,如果敌人前来投降,一定要考察其是真降,还是假降。应尽早派出侦察人员,日夜戒备,不可松懈疏忽。要严令部将整顿好部队,严阵以待,这样就能取胜,否则就会失败。

凡欲兴师动众,伐罪吊民,必任天时。

【出处】《百战奇略・天战》

【译文】凡想兴师动众,为民征伐,必须根据天时和时机。

凡为将之道,要在甘苦共众。

【出处】《百战奇略・难战》

【译文】将帅率兵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能和士兵同甘苦。

凡攻战之法,从易者始。

【出处】《百战奇略・易战》

【译文】进攻作战的法则,应从攻打弱而容易取胜的地方开始。

凡与敌战,若遇风顺,致势而击之。绒遇风逆,出其不意而捣之,则无有不胜。

【出处】《百战奇略・风战》

【译文】凡与敌军作战,如遇顺风,可乘风势进攻.如果是逆风,可出其不意地捣破他,这样没有不胜利的。

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

【出处】《百战奇略・好战》

【译文】军队是最厉害的凶器,战争是违背道德的行为,这些东西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

凡兵家之法,要在应变。

【出处】《百战奇略・变战》

【译文】大凡兵家的法则,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

天下无事,不可废武。

【出处】《百战奇略・忘战》

【译文】天下无事的时候,不能废弃武装。

[刘伯温语录]

篇3:刘伯温语录有哪些

刘伯温语录有哪些

1、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辞其名,受其实,天下之大智哉!

2、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3、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4、空谷来风,谷不与风约而风自致;深山榆木,山不与木约而木自生。

5、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6、志大业者,必择所任;抱大器者,必择所投。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残之木,钓鲸鲵不适雨盈之沟。

7、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旅之者知。

8、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蝎,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制服别人)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故能不震而威于斧钺,不劳而固于垣墉。

9、海纳污然后成其大,君纳众然后保其荣。

10、多能者鲜梢,多虑者鲜决。

11、善扑火者不迎其烟,善防水者不当其急。

12、食人之虎,不能容一猬;牵牛之绠,可以御九犍。

13、尧舜至仁而三苗不服,桀纣极恶而多罪皆归。

14、于货财金玉则贪,而于仁义道德而廉。

15、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

16、能闲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17、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

18、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19、智人出也,善用之,犹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犹火之出烟也。

20、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21、拂云之松,生于一豆之实;纵壑之鱼,穿于一丝之溜。

22、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23、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

24、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籍也,草虫知之。

25、春原之草,拔尽复生;夏厨之蝇,驱去还集。

26、值太平世,生湖山群,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妻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谓全福。

27、饮食之人,则人贱之。

28、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

29、欲人之不见,莫若昒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瘖其声。

30、诚胜假,假胜无。

31、虎之跃也,必伏乃厉;鹄之举也,必拊乃高。

32、急雨之涨,可以决山;及其息也,得坻则止。

33、制万变者在乎专,察万微者在乎定。

34、时未至而不可强争,势方来不可以力战。

篇4:刘伯温的名言语录

刘伯温的名言语录

1.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旅之者知。

2.制万变者在乎专,察万微者在乎定。

3.能闲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4.值太平世,生湖山群,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妻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谓全福。

5.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6.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7.身无恒守,势穷则屈;心无定主,情急则亲。

是以失时之言,每多谦己;坠井之呼,不暇择人。

8.空谷来风,谷不与风约而风自致;深山榆木,山不与木约而木自生。

9.急雨之涨,可以决山;及其息也,得坻则止。

10.鉴能照物,翳之以尘则不可照;

水能瀚物,淆之以泥则不能瀚。

11.千斤之象,不惴虎而惴鼠;三寸之蝎,不蠹棘而蠹松。是以制(制服别人)必取其所畏,防必究其所容,故能不震而威于斧钺,不劳而固于垣墉。

12.食人之虎,不能容一猬;牵牛之绠,可以御九犍。

13.善扑火者不迎其烟,善防水者不当其急。

14.志大业者,必择所任;抱大器者,必择所投。是以梁江湖不取螬残之木,钓鲸鲵不适雨盈之沟。

15.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

16.海纳污然后成其大,君纳众然后保其荣。

17. 虎之跃也,必伏乃厉;鹄之举也,必拊乃高。

18.春原之草,拔尽复生;夏厨之蝇,驱去还集。

19.时未至而不可强争,势方来不可以力战。

20.拂云之松,生于一豆之实;纵壑之鱼,穿于一丝之溜。

21.尧舜至仁而三苗不服,桀纣极恶而多罪皆归。

篇5:刘伯温经典语录

刘伯温经典语录精选

欲人之不见,莫若U其明;欲人之不知,莫若其声。

【出处】《郁离子玄豹》

【译文】要使人看不见它,不如使其昏暗起来。想要使人不知道它,不如默不作声。

舟必漏也,而后水入焉;土必湿也,而后苔生焉。

【出处】《郁离子自讳自矜》

【译文】船必定先漏,而后水才能进人。土必定先湿,而后才有青苔长出。

天之将雨也,穴蚁知之:野之将籍也,草虫知之。

【出处】《郁离子戚之次且》

【译文】天将要下雨时,洞穴里的蚂蚁能预知它;田野里将要降霜时,草虫能预知它。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人一定是自己侮辱了自己,而后人们才侮辱他。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

【出处】《郁离子垢食》

【译文】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人们就会看不起他。

树天下之怨者,惟其重己而轻人也。

【出处】《郁离子树怨》

【译文】能够树敌很多的人,都是因为重视自己而轻视别人。

智不自智,而后人莫与争智。辞其名,受其实,天下之大智哉!

【出处】《郁离子大智》

【译文】智者不认为自己有智慧,而后没有人与其斗智。辞去智慧的名,而拥实际上的智慧,这才是天下的大智慧啊。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祸。

【出处】《郁离子句章野人》

【译文】天下有意外的福,也有意外的祸。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惟其见利而不见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出处】《郁离子句章野人》

【译文】失意的事常常产生于得意的事,因为他只看到利益而不见祸害,只知道生存而不知道灭亡啊。

于货财金玉则贪,而于仁义道德而廉。

【出处】《郁离子贪利贪德辩》

【译文】过分重视财物货币、金银珠宝就是贪,而重视仁义道德的就是廉。

多能者鲜梢,多虑者鲜决。

【出处】《郁离子一志》

【译文】什么都会的人很少有一样是精通的,考虑太多的人很少有果断的。

多疑之人不可与共事,侥幸之人不可与定国。

【出处】《郁离子多疑难与共事》

【译文】多疑的人不可与他一起共事,凭侥幸办事的人,不可以与其一起安定国家。

智人出也,善用之,犹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犹火之出烟也。

【出处】《郁离子论智》

【译文】有才智的人出现了,善于使用他,就像山里出现的云;不善于使用人才,就像火里出现的烟。

民犹沙也。有天下者惟能传而聚之耳。

【出处】《郁离子传沙》

【译文】百姓就像散沙一样,拥有天下的人无非是能把散沙聚合在一起罢了。

诚胜假,假胜无。

【出处】《郁离子假仁义》

【译文】真诚胜过虚假,虚假胜过虚无。

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出处】《刘基诗词绝句》

【译文】人生在世,很少有能活到百岁的,即便活到百岁,又能怎么样呢?自古以来那些英雄名士们,都各自回归给山河大地了。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出处】《百战奇略计战》

【译文】凡是用兵的`法则,都是把计算、谋略放在首位。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衰而屈服。

【出处】《百战奇略谋战》

【译文】凡是敌人先设计谋,我就顺从他的计谋而攻击他,使他的计谋衰败而屈服于我。

凡欲兴师,必欲教战。

【出处】《百战奇略教战》

【译文】凡是准备兴兵打仗的,必先训练部队。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

【出处】《百战奇略爱战》

【译文】在与敌人作战时,士卒宁愿冒死前进,而不愿后退求生,都是将帅的恩惠使他们这样的。

凡战,若彼为客,我为主,不可轻战。

【出处】《百战奇略主战》

【译文】凡与敌作战,如果敌方为客方,我方为主方,决不可轻战。

凡战,若彼为主,我为客,唯务深入。

【出处】《百战奇略客战》

【译文】作战时,如果敌军在本土作战,我军是进人敌境作战,那么务必深人敌军腹地。

凡与敌战,若我众强,可伪示怯弱,以诱之,敌必轻来,与我战;吾以锐卒击之,其军必败。

【出处】《百战奇略强战》

【译文】凡是与敌人作战,如果我方兵多,兵力强,可以故意显示出怯弱的样子,以引诱敌人来与我交战。我用精锐队伍攻击他,他必定失败。

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因敌有破灭之势,则我从而迫之,其军必溃。

【出处】《百战奇略势战》

【译文】凡是作战,所谓势就是乘势。只要敌军有动摇失败之势,就可以利用它。那么,我军就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并进一步逼迫他,这样,敌军就必然溃败。

篇6: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

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

【原文】

州之庸问于郁离子曰:“云,山出也,而山以之灵;烟,火出也,而火以之畜。不亦异哉?”郁离子曰:“善哉问!夫人之用智者,亦犹是也。夫智,人出也。善用之,犹山之出云也;不善用之,犹火之出烟也。韩非囚秦,晁错死汉,烟出火也。”

【注释】

①州之庸:人名。州,姓氏。《通志•氏族略三》:“州氏。《风俗通》云:晋有州绰、州宾。其先食采于州,因以为氏。”

②畜(chu):积储。

③晁(chao)错:(公元前200-公元前154年),西汉颍川人,政论家。

【译文】

州之庸向郁离子问道:“云出自山中,而山把它奉为神灵;烟出自火,而火因它而收敛,这不是很奇异吗?”郁离子说:“问得好啊。人们使用有才智的.人也就像这种情况一样。那些有才智的人出现了,善于使用他,就像山里出现的云;不善于使用他,就像火中出现的烟。韩非子被秦国囚禁,晁错被汉王朝杀害,这就是从火中出现的烟啊。

篇7: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

【原文】

无支祈与河伯斗,以天吴为元帅,相抑氏副之。江疑乘云,列缺御雷,泰逢起风,蓱号行雨。蛟、鼍、鳄、鲮,激波涛而前驱者,三百朋。遂北至于碣石,东及吕粱。

河伯大骇,欲走。灵姑胥止之,曰:“不如且战,不捷而走未晚也。”乃谋元帅,灵姑胥曰:“赑屃可。”河伯曰:“天吴八首八足,而相抑氏九头,实佐之;雷风雨云之神,各专其能,以卫中坚;蛟、鼍、鳄、鲮,莫不尾剑口凿,鳞锋鬣锷,掉首摧山,揵髻倒渊,而岂赑屃所敢当哉?”灵姑胥曰:“此臣之所以举赑屃也。夫将,以一身统三军者也。三军之耳目齐于一人,故耳齐则聪,目齐则明,心齐则一。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今天吴之头八,而副之者又九其头。臣闻:人心之神,聚于耳目。目多则视惑,耳多则听惑。今以二将之心而御其耳目六十有八,则已不能无惑矣。加以云雷风雨之师,各负其能,而毕欲逞焉,其孰能一之?故惟赑屃为足以当之。赑屃之冥冥,不可以智诱威胁而谋激也,而其志有必至,破之必矣。”

乃使赑屃帅九夔以以伐之,大捷。故曰:众志之多疑,不如一心之独决也。

经.大荒东经》:“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译文】

淮河水神无支祈和黄河水神河伯打仗,派天吴做元帅,相抑氏当副手。山神江疑乘云,雷神辟历夹着雷电,人身虎尾的风神泰逢吹起风,雨师蓱号下起雨。蛟龙、猪婆龙、鳄鱼、鲮鱼等等,激起波涛做先锋的,有三百多群。阵势从北边到河北昌黎,东边到了山东吕梁河。

河伯害怕极了,想逃走。姑苏山神灵姑胥制止了他,说:“不如先打一场,不能赢再走也不晚啊。”于是商量谁当元帅,灵姑胥说:“那个驮石碑的赑屃可以。”河伯说:“天吴就有八个脑袋八只脚,而帮着他的相抑氏有九个头;风雨雷电之神各显神通作主力;蛟龙、猪婆龙、鳄鱼、鲮鱼等等,都是尾巴像剑嘴像凿子,鱼鳞鱼鳍像锋刃一样,摆头就能摧毁山峰,竦起脊背就能够翻倒深渊,这哪里是赑屃所敢阻挡的?”灵姑胥说:“这正是臣下我之所以推荐赑屃的原因呀。作为将领,是要以一人统领三军的。三军的耳目,要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因为听到的情况集中则清楚,看到的情况集中则明白,心思集中则统一。万人的力量集中,天下都不是敌手。今天天吴的脑袋有八个,帮助他的副手又长着九个。我听说:人的神志聚集于耳目。眼睛多就会看得糊涂,耳朵多就会听得糊涂。现在两个将领的心思要统管的耳目达六十八个,这已经不能不糊涂了。再加上风雨雷电的部队,各自标榜自己,还都想逞能,这谁能指挥得了?因此只有赑屃可以阻挡它们。赑屃的专注精诚,不会被利诱威胁动摇,因而它的意志很坚定,是一定会打败它们的!”

于是派笨拙的赑屃带领九只一条腿的夔迎战,打了个大胜仗。因此说:大家的想法多还互相怀疑,不如一个心思独自决断呐!

篇8: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

【原文】

楚王患其令尹蔿吕臣之不能,欲去之。访于宜申,宜申曰:“未可。”王曰:“何故?”宜申曰:“令尹,楚相也。国之大事,莫大乎置相,弗可轻也。今王欲去其相,必先择夫间之者,有乃可耳。”王蹙然曰:“令尹之不足以相楚国,不惟诸大夫及国人知之,鬼神亦实知之,大夫独以为未可,寡人惑焉。”

宜申曰:“不然。臣之里有巨室,梁蠹且压,将易之,召匠尔。匠尔曰:‘梁实蠹,不可以不易,然必先得材焉,不则未可也。’其人不能堪,乃召他匠,束群小木以易之。其年冬十有一月,大雨雪,梁折而屋圮。今令尹虽不能,而承其祖父之余,国人与之素矣。而楚国之新臣弱,未有间者,此臣之所以曰未可也。”

【译文】

楚王担心他的令尹蒍吕臣缺乏才干,想罢免他,向宜申征求意见。宜申说:“还不可以。”楚王说:“为什么呢?”宜申说:“令尹,是楚国的宰相,国家的重大事情,没有大过弃置宰相的了,不能轻易的决定!现在君王想罢免宰相,一定要找到接替者,有合适的人选才能行呐!”楚王局促不安地说:“这个令尹不足以当楚国的宰相,不仅各位大夫和国民知道,鬼神也肯定知道,唯独您以为不可以替换,寡人就不明白了。”

宜申说:“不是这么说呀,臣下我的家乡有幢大房子,大梁被虫蛀而且崩坏了,想换掉它,找来叫尔的工匠。匠尔说:‘大梁确实被虫蛀了,不能不换,可是一定要找到合适的材料啊,不然就不行啊。’这个主人不能忍耐,就找了别的工匠,把小木头拼在一起替换了大梁。那年冬天十一月份,下了大雪,结果房梁折断导致房子倒塌。现在的令尹虽然不称职,可是仰承他父亲和祖父的威望,老百姓一向认可他呀。而楚国的年轻大臣还缺乏历练,没有能接替的人选,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不行的原因啊。”

篇9:刘伯温智慧寓言故事

【原文】

郁离子曰:人,天地之盗也。天地善生,盗之者无禁。惟圣人为能知盗,执其权,用其力,攘其功,而归诸己,非徒发其藏,取其物而已也。

庶人不知焉,不能执其权,用其力,而遏其机逆其气,暴夭其生息,使天地无所施其功,则其出也匮,而盗斯穷矣。

故上古之善盗者,莫伏羲、神农氏若也。惇其典,庸其礼,操天地之心以作之君,则既夺其权而执之矣,于是教民以盗其力,以为吾用。春而种,秋而收,逐其时而利其生,高而宫,卑而池,水而舟,风而帆,曲取之无遗焉。而天地之愈滋,庶民之用愈足。

故曰:惟圣人为能知盗,执其权,用其力,非徒取其物,发其藏而已也。惟天地之善生而后能容焉,非圣人之善盗而各以其所欲取之,则物尽而藏竭,天地亦无如之何矣。是故天地之盗息而人之盗起,不极不止也。

然则何以制之?曰:遏其人盗,而通其为天地之盗,斯可矣。

【译文】

郁离子说:人是大自然中的财富获取者。大自然擅长造就财富,不禁止人们获取,只有德才兼备的'人能知道如何从中获取,把握它的利弊,利用它的力量,夺取它的功劳,而归之于自己。不是仅仅打开宝藏,搜取物品而已,而是加以合理的利用。

普通人不了解这些,不能权衡利弊,合理地利用各种条件;而是阻碍它的生机、违背它的规律,摧残它的生长繁衍,让天地无法发挥它的能量。这样的话获取的财富很少,而且将来获取的机会也穷尽了。

因此上古的善于获取的人,没有能与伏羲、神农氏相提并论的了,笃守典章制度,推行礼教,掌握自然界的规律,并利用其来实现自己的意图,于是教导民众来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来为自己服务。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按照气候变化发展农业生产;高的地方建宫殿,低的地方修池塘,有时的地方造船,有风的地方使用船帆,巧妙地利用各种条件获取利益。而自然界更能产生财富,平民的需要更加得到满足。

因此说: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懂得合理地获取财富,权衡利弊,合理地利用各种条件,不是只会一味地索取而已。虽然自然界善于造就财富而又能够加以容纳,无德无才的人不合理地加以利用,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去索取大自然,那么财富耗尽而储存枯竭,大自然也没有办法呀。因为这个缘故向大自然索取财富停止了向他人身上获取财富开始了,掠夺、屠杀、战争等手段开始无所不用其极了。

这么说的话如何去制止呢?回答说:遏制向他人的掠夺,而一起致力于向大自然获取财富,这样就可以了。

篇10:大明第一推手刘伯温

《大明第一推手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谋人,谋事,谋官,谋己,都是在谋利益。帝王师刘伯温的独家官场秘笈。

内容简介

谋人,谋事,谋官,谋己,都是在谋利益

帝王师刘伯温的独家官场秘笈

那是个群雄逐鹿的年代,更是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之际。元朝末年,朱元璋,这个还只是个龙典寺小和尚的他便乘势而为,揭竿起义,率兵攻入应天府。

为了招集天下有志之士,在听到民间流传“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后,便亲自寻找隐士刘伯温,并说服他出山。而也正是他的这一“请”,才有了之后的西平陈友谅,东征张士诚……刘伯温,用他的智慧和谋略,成就了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并被世人称为“帝师”、“王佐”。

本书为读者讲述了这段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并重点解读了朱元璋的用人术及刘伯温的谋略……

作者介绍

陆杰峰,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当过两年语文老师,博览群书,偏爱历史,尤喜与人煮茶论道,臧否古今人物。闲来无事,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遂成一家说辞。著有《不为繁华易素心》等作品。

编辑推荐

成就大事业者,必有大政治智慧

看历史小说,读高层智慧

谋人,谋事,谋官,谋己,都是在谋利益

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步步为营,一统江山

跟刘伯温一起掌控全局

高,实在是高!

篇11:刘伯温的历史故事

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

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

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

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

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

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朱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

刘伯温得知此事后,也弃朱棣而去,脱离肉身返回天廷。

朱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刘伯温的人物简介

篇12:刘伯温的历史故事

刘基天资聪明却好学习,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

泰定元年(1320xx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基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

泰定四年(1320xx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原来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篇13:刘伯温的历史故事

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元末,兵荒马乱,战火连连,在家闲居三年。至元二年(1336年),才被元朝政府授为江西高安县丞。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他深入乡间,体察民情,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刘基倾听百姓的哭诉后,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坚决予以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在任官的五年内,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但因为他的正直,地方豪绅对他恨之入骨,总想找事端陷害他,幸得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篇14:智者刘伯温及诗词有哪些

智者刘伯温及诗词有哪些

谁都知道刘伯温是个智者,能够预测明朝之后的数百年,传说他的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师傅传授的,那么这个神奇的师傅他又是如何相遇的呢。

人道中年的刘伯温

刘伯温还是穷困书生,他跟所有人一样都要上京赶考,一日,走到了一个荒野山村,看到所有人都在晒谷子。当时太阳当空照,天气十分甚好,但是他不知道为何说了一句:“大家快来收谷子了,大雨将至。”大伙都不怎么相信,他一个书生能晓得什么,都不怎么理财他,但就是过了一会儿,一朵黑云从东边飘来,来也匆匆,一场大雨淋得他们不知所措,刘伯温眼看全村所有人都去收谷子了,但是唯独有个老人家依旧坐在所晒谷子旁边,悠然自得的喝着茶,丝毫没有想过要去收谷子的意思。

引得刘伯温不解,上前询问,说:“老人家你就不怕谷子被雨淋死吗?”

那老人家信誓当当的说:“这雨淋不到我的谷子的。”

刘伯温还是不解,但是事实告诉了他,这雨淋死所有人的谷子,但就是这老人家的“毫发无损”,刘伯温深表怀疑,惊问老人家为何他就知道雨会几时候停呢。

老人家大笑了一声,对刘伯温讲:“你小小年纪都能料到等会要下雨,已经很不错了,难道你不知道“牛背水”吗,就是牛背一边可能会湿,但是另一边是不会湿的,我只不过是比你多一些见识和一些本事,我也老大不小了,终于可以把一生的本事传授下去了。”遂请刘伯温到家作客,以便传授他天文地理、预测学……刘伯温毫不犹豫的就前去,学了一身本领,便有了刘伯温之后创作的《煎饼歌》一文。

刘伯温诗词

刘伯温在诗词上的造诣并不比在军事上的才略低多少,虽然后人并没有像李杜诗歌那般赞扬,但是留存下来的还是不少。

刘伯温诗歌

刘伯温在养生之道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多一头黄牛可以耕地,造一所茅屋房,临近山泉,本就老去没有多少时日,只愿多在山里待些时日,官场都是浮云,自己快活倒才是真的,能赛比神仙。刘伯温只不过是刚满60岁,就已看透了世事,回归山林,给自己的是一片好山好景,远离官场的喧嚣,安享晚年,去过余下的快活日子。

刘伯温的《春蚕》,“可笑春蚕独苦辛”,诗人未免不有把自己比作成春蚕,用以自嘲,春蚕花费了这么多的功夫去吐蚕丝,却换来0的报酬,反而把自己的性命给搭上,还不如蜘蛛每天没事就吐丝,然后织一些看起来没啥用处的网,但是蜘蛛就是靠他们捕获飞虫,从而饱食终日,这种肆无忌惮的.捕捉,却不用担心有人来捕杀。朱元璋晚年肆意的残杀之前的有功之臣,有多人都不敢抱怨,只能明哲保身。作者写这首诗的意义,在于替那些无辜被害的忠诚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但也只是间接明不平,他也不敢当面去跟朱元璋诉说,这种无奈感、怜世感油然而生。

刘伯温流传于世的诗,偏向于前期的军旅生活,以及后期做隐士时的养生和怜世之世,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还是深远,他跟人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足见他的诗歌的名气。

篇15:神机妙算刘伯温的故事

神机妙算刘伯温的故事

刘伯温死后二百年坟墓被大水冲开,看到棺材上五行字众人赶紧下跪...

刘伯温去世二百年后,有个姓杨的知县这天出外察看民情,来到一条大河边,看到河边一座坟墓快被河水冲垮了,一打听,才知道是刘伯温的坟墓。杨知县暗自发笑:传说刘伯温神机妙算,能知未来祸福,他老先生死后咋会埋在这里呢?怎么就不知道河水会把坟墓冲毁?可见传说全是假的。

杨知县念起刘伯温是开国功臣,就派人为他选了一块儿名叫安乐窝的坟地,并亲自招呼着给他迁坟。在起墓时,挖出了一个小瓷罐儿,里头装着珍珠,知县忙叫一个随从收拾起来。最后看到棺材上面刻着这样几句话:

感谢知县杨大哥,

你把我挪到安乐窝,

我赠你珍珠十八颗。

若是珍珠少一个,

请往随从袖筒摸。

杨知县叫随从拿出瓷罐儿,倒出珍珠一数,真的少了一颗,追问随从,都说没见。杨知县往收拾瓷罐儿的那个随从袖筒里一摸,果然摸出了那颗珍珠,就训斥他:〝刘伯温二百年前就算出你要偷走一颗,还敢抵赖?看看这石碑上是咋说的?〞就大声念了一遍。众人一听吃了一惊:〝呀,刘伯温真是神机妙算哪!〞赶紧跪下连连磕头。

李煜英雄杀语录

新学期谏言

英雄杀中赵飞燕的话

一去二三里古诗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原文

古诗《一去二三里》赏析

路人献雉文言文翻译

高中生的明清文学常识

定局楼阅读题答案

刘伯温画语谏言的历史故事

刘伯温语录
《刘伯温语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刘伯温语录(共15篇)】相关文章:

苏州的游记作文2023-07-11

故宫历史的传说故事2023-10-08

苏州游记-初中作文2023-01-01

历史典故:朱元璋盖房2023-09-28

苏州游记作文400字2022-10-02

苏州游记的作文2023-04-07

勤俭小故事――朱元璋2022-07-16

音乐楼作文600字2022-09-26

甘肃兴隆山导游词2024-01-25

英雄杀唐伯虎台词2024-03-21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