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小故事――朱元璋(共9篇)由网友“养猫的Max”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勤俭小故事――朱元璋,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勤俭小故事――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 心慌,”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小学生作文大全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篇2:一个朱元璋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一个朱元璋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人物简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6月24日),字国瑞,[1] 原名重八,[2] 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3]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7年命徐达、常遇春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 年号洪武。后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鉴于元末的混乱,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9] ;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残元;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12] ;对外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宗主国地位 。经过洪武朝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明孝陵。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人物故事
朱元璋这人,可不像别的.皇帝那样少有大志。小时候,父母双亡,到处乞讨;乞讨不下去了,又去皇觉寺当一介小沙弥,木鱼经卷,阿弥陀佛。
最后,沙弥也当不成了,就木鱼一扔,佛经一烧,拿起屠刀,开始革命。这里要分享的是关于朱元璋的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几十年的刀光剑影,几十年的血雨腥风,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朱元璋的企业做大了,自己也弄把老板椅,往宫殿上一摆,朝上一坐,建立明朝,当了皇帝。
当了皇帝,那感觉特爽,特舒服,也特得意。尤其看到满朝大臣,顶礼膜拜,连称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高兴得险些血压升高。当然,得意归得意,仍得压在心中,仍得一脸庄重:皇帝,
得有皇帝的样儿,不能张狂。
这样憋,是能把人憋疯的。
朱皇帝终于选择了个时机,将内心的得意,狠狠地释放了一把。
那次,是去看一座未完成的宫殿。到了宫门,朱元璋手一挥,告诉警卫,都别跟着,我自己进去随便转转。于是,扔下警卫员们,背着手,走进了宫殿。
显然,宫殿还没修好,但也快竣工了。宫殿很高大,很富丽,很堂皇,朱皇帝看了,很爽气。
朱元璋一高兴,就想起自己打江山的事,两种得意摞在一块,更加得意。左右看看,警卫没来,自己一人,就捋着胡须,得意地自言自语:“我本来拿着刀子沿江剽掠,只想安安稳稳当个强
盗,没想到,一不小心,竟弄出这么大的家业。”说完,忍不住嘎嘎嘎大笑一阵。
笑完,终究不放心,抬头一看,脸色煞白。
原来,果然有人。
那个人,是个老头,就骑在宫殿梁间,正在涂漆,显然是个漆匠。此时,他目不斜视,正在聚精会神于手中的工作。朱元璋的话,他好像没听见。
朱元璋眼睛里,笑意没有了,射出白亮亮的光,刀子一样。他想,自己今天说的话,要是传出去,不等于自己承认自己的土匪出身,百姓知道今天这事,该如何看自己;大臣知道后,该如何
看待自己。
朱元璋这家伙,杀个人,于他而言,犹如碾死一只蚂蚁,他的那些大功臣,哪一个不是他举起刀咔嚓咔嚓排头砍过去的,又哪里在乎一个老头子?于是,他抬起头,对着梁上喊:“哎,那位,
你下来。”
上面的人仍没朝下望,一心一意,继续着手里的活儿。
朱元璋脸上的肉颤了两下,放大声音,对着上面大喊:“你下来。”
那人仍忙着刷漆,理也不理。
宫外的警卫们听到喊声,都跑进来,对着梁上大喊:“老头子,圣上让你下来。”众人的嗓门,犹如炸雷,老头听清了,慢慢溜下来,问:“喊什么?”
大家说:“圣上叫你。”
老头点点头,忙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道:“臣人老耳聋,没听清圣上呼唤,望恕死罪。”
朱元璋听了,寡白的脸色和缓下来,心里一阵轻松,人一轻松,态度就好了,呵呵大笑,望望左右道:“如此高龄,如此辛劳,理应奖赏。”让人拿来二十两银子,赏给老人,摆出一副亲民的
样子。内心里,却长长吁了口气:这样个聋子,能听清什么?
老人接过银子,忙叩头称谢,起身后慢慢出了宫门,擦了把汗,也暗暗嘘了口气。只有他知道,朱元璋的话,他听了个十足十,一句不落。也只有他知道,自己一点儿也不聋,耳聪目明。他
更明白,今天,自己等于是在刀尖下钻过来的,捡了一条命。
老人是装聋,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
篇3:朱元璋微服私访的故事
朱元璋微服私访的故事
话说那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和刘伯温二人到民间微服私访。
君臣二人东游西逛不觉来到徽州府歙县地带,忽听后面锣鼓喧天,人声噪杂。
二人忍不住回头看,但见大道上一群穿红着绿的人拥着一顶漂亮华丽的轿子敲锣打鼓而来,二人知道这是民间迎亲的队伍。
刘伯温不是等闲之辈,他晓阴阳,知天文地理。他的足智多谋比得上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先生。
他掐指一算,不由暗惊道:不好,今日乃七煞忌日,这户人家娶亲为何用此忌日?
君臣二人停住脚步候在路旁。
不一会迎亲队伍来到眼前停下。
朱元璋见了花花绿绿的民间小轿感到新奇,伸出双手在轿顶上来回摸了摸道:“这位姑娘好福气,居然坐上如此小巧玲珑的轿子出嫁。”
刘伯温悄悄扯住迎亲队伍中的一老者问道:“敢问老丈,今天这婚嫁喜日是何人所择?”老者回道:“是大田庄钱老先生所择。” 刘伯温暗道:这钱老先生竟用忌日迎亲看来非等闲之辈。 君臣二人随着迎亲队伍望大道而去。
他们来到王庄时,只见男男女女都喜笑颜开跑向庄中祠堂。
刘军师忙扯住一汉子问道:“敢问老哥,贵庄今日因何一派喜气洋洋气象?”
汉子回道:“客官有所不知,我庄新建‘王氏之家’祠堂,定于今日吉时上梁,二位客官若有兴趣同去参加庆典如何?”
刘伯温一听又是吓了一跳:这宗祠上梁关系到整个庄的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事,是庄里的头等大事,谁个大胆敢用七煞日上梁?
于是又问道:“请问老哥,贵庄宗祠今日上梁之吉是何人所择?”
“定此吉日的是大田庄钱老先生。二位客官若无其他事,小民告辞了。”
那汉子边答边向祠堂奔去。
刘伯温一听暗道:又是钱老先生!
君臣二人一则闲逛无事,二来有心看看村民上梁景象,便也尾随着汉子进了新祠堂。
但只见“王氏之家”不仅宽敞明亮,而且雕梁画栋,做工甚是考究。不由得朱元璋快步登上后堂用双手抱了抱四根又圆又大的柏木堂柱。
喜得那刘伯温在天井边檐的长条青石上背着双手踱过来踱过去丈量着这祠堂的长和宽,计算着它的总面积呢。君臣二人着实新奇了一会,这才又向旁人打听道:“敢问老哥,那上梁吉时定在何时?”那人回道:“听我们族长吩咐说,上梁吉时要等到‘天空下雨,鲤鱼上树,头戴铁帽,木马骑人’时。”
刘军师听了暗笑道:这钱老头也真是的,书上只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个时辰,何曾有如此怪时辰,再说世上只有鸟儿上树?人骑马儿,那鱼儿没有翅膀怎能飞上树?那木马是木头的,怎么会骑在人身上?分明是故弄玄虚,蒙骗人家。
他抬头看看天空,但只见晴空万里,不曾有半点即将下雨的兆头。
如此看来这钱老先生纵有千算万算,这一回可要失算现丑啦。
正当他洋洋得意时,哪料天空突然变脸,未及半个时辰,天空乌云密布,不一会就下起了豆大的雨点,紧接着倾盆大雨“哗哗哗”地下。
正在这时,只听祠堂门口参天的榧树上传来一个快乐的声音:“族长,时辰已到!”族长马上庄严地下令:“上梁!”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披红挂绿的正梁徐徐上升。
原来刚才下大雨前,有两个庄民正在村外庄稼地里拆收临时用来守候野猪保庄稼的茅棚,见天空下大雨,慌乱中一人双手抓住铁锅盖上头顶跑回村来,一人抓起木风车扛着往家跑,这就是所谓的“头戴铁帽、木马骑人”啦。
而更巧的是那“鲤鱼上树”呢。庄民王二卖了一条鲤鱼拎着回家来,快到村时遇上了下大雨,便忙不迭地将鲤鱼挂在路旁的银杏树的树枝上,自己站在树干旁躲雨。
这一切都被族长安排的在榧树上专侯怪时辰的小伙子看在眼里,他急忙大声禀报族长,族长便命令上梁。
君臣二人心中称奇,有心会会大田庄的钱老先生这位异人。
当晚君臣二人在族长家借宿,次日一早告别族长赶往大田庄去。
却说君臣二人紧走慢赶了半日来到村脚,见有户人家门口晒谷场上晒满了谷子,一男孩手持竹竿在一旁赶鸡。
刘伯温抬头见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大雨即将来临,不由着急招呼道:“小娃子,还不赶快收谷子!”
男孩听了朝内喊道:“爷爷,客人说天空就要下雨了,快出来收谷子吧。”
只听屋内喊道:“乖孩子,不妨事!今日有青龙精经过此地,天空不会下雨!”
君臣二人闻声大惊失色,断定这位老者就是闻名的能掐会算神通广大的钱老先生,逐向内喊道:“钱老先生,我们来拜访您了。”
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位虽头发花白但却红光满面,步伐矫健的老人。
他笑呵呵地道:“我早料到今日有贵客临门。”
刘伯温一听又是一惊问道:“晚辈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敢问老先生因何用七煞忌日迎亲上梁,难道故意加害他人不成?”
钱老先生笑道:“有道是一物降一物,万物相生相克,况这凶杀吉利之日乃人所定。老朽本不敢定此吉日,但掐指一算,此日虽凶,但有青龙精缠轿、抱柱,还有文曲星踏基,大忌变大吉,故而敢定此日。”
刘伯温一听更觉惊奇,心中暗忖道:可不是吗?
朱元璋乃天上星宿下凡,当今皇帝象征龙,民间有真龙天子之说。他昨日无意间摸了摸迎亲花轿,这就是青龙精缠轿。
他又在祠堂拥抱过堂柱,这就是青龙精抱柱。
而我这军师,人称文曲星下凡,昨日在祠堂内来回踏步,这不正应了文曲星踏基吗?
到此时,刘伯温更加确信这钱老先生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若能请得此人和自己一同协助朱元璋治理天下,何愁天下不太平盛世。
想到此便将他二人的真实身份和盘托出,并恳请他出山。
谁料钱老先生听后把头摇得像个货郎鼓:“治理天下?老朽一生只喜山野不喜高堂,实难从命。”
说着唤了孙子进屋“哐当”一声关上大门闭门谢客了。
君臣见状只得相视一会摇头叹息着往别处私访去了!
朱元璋的简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0xx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 原名重八, 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后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朱元璋的缺点。
朱元璋的轶事典故
篇4:关于朱元璋的传奇故事
近三十年来,朱元璋出生地之争主要经历了“嘉山说”、“盱眙说”、“明光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盱眙说”开始兴起。
朱元璋16岁之前生活在盱眙。在中国封建帝王史上,唯一出身微贱的皇帝朱元璋少年时代的神话故事,在盱眙农村广为流传,充满传奇色彩。
朱元璋出生
朱家在元朝初年是淘金户,由于缴纳不起官府的金子,丢了房屋田地,逃到泗州盱眙县垦荒。这年,农历十月,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当一家人走到盱眙境内太平乡二郎庙时,好心和尚收留了朱家人。
是夜未时,小庙红光腾起,直冲霄汉,映红了半边天空。邻居都以为小庙着火,纷纷跑去救火,到了近前,未见有火,只听见屋里传出一阵洪亮的婴儿啼哭声,一个男孩在破庙中降生了,取名“重八”。重八降生时,找不到一块裹身的布片。万事巧为真。这天早晨朱五四到小河中提水给妻子陈二娘做饭,到河边一看,一块“红罗幛”漂浮在河中,将河水映照成一片红光。朱五四心中大喜,把“红罗幛”从河里捞起,给刚刚出世的孩子当裹身衣。
明万历年间《帝里盱眙县志》记载:朱无璋出生时出现“二郎移庙之异,红罗浮水之奇”的祥瑞之兆。
篇5:关于朱元璋的传奇故事
朱元璋十二岁那年,经邻居介绍,给盱眙太平乡孙家岗刘财主放牛。放牛中结识了周德兴、汤和、徐达等小伙伴。就是这几个草根孩子,日后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驰骋沙场,为大明王朝立下了万世战功,荣耀一生。
一天,朱元璋和徐达、汤和、周德兴一起上山放牛。中午时,黑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孩子们跑到山洞里避雨,到了后半晌饥饿难忍。朱元璋说,我们把小牛犊杀了烤着吃。接着他扯来一片草叶子,吩咐小伙伴们拽住牛角,他拿着草叶在小牛的脖子上轻轻一划,牛头就齐刷刷地掉了下来。伙伴们找来柴禾,把小牛架在石头上,一边烤一边吃。少了一头小牛,没法向东家交差,孩子们害怕了。朱元璋说,不怕,我有办法。孩子们在朱元璋指挥下,将牛尾巴埋在石头缝里,把现场打扫干净,回去交差。
回家后,朱元璋对刘财主说,小牛犊被山神拽去了。刘财主不信,拉着朱元璋去看个究竟。到了山上,刘财主拽住插在石头缝里的牛尾巴往外拖,竟然小牛“哞……哞……”地叫起来。从此往后,那座小山被称之为“牛头山”。
朱元璋在放牛的日子里,最爱玩“当皇帝”游戏。他把棕榈叶子撕成细丝,扎在嘴边做胡须,用块木板顶在头上做皇冠,然后把石头垒成堆,当成金銮殿。做游戏时,小伙伴们轮流坐在“金銮殿”上,其他的伙伴们跪成一排,行大礼,呼万岁。当小伙伴们一个个上去后,朱元璋行大礼时,石头堆塌了,“金銮殿”倒了。轮到朱元璋坐上“金銮殿”,“金銮殿”不倒了。小伙伴们排成一行,一字跪下,高呼万岁,万万岁。
1368年,朱元璋实现当皇帝的美梦。
篇6:关于朱元璋的传奇故事
朱元璋出生后,由于营养不良,体弱多病,不吃不喝,啼哭不止。一天门外来了一位长老,朱元璋父亲对长老说:“前日贱内生下孩儿,三天三夜啼哭不停,请长老看看吧!”这位老和尚接过孩子说:“莫哭莫叫,为何当初发笑;前路遥远,日月并到,到时候还个哈哈笑。”长老又说:“莫急莫躁,文有文曲,武有武曲,时刻一到,双曲来保,何必哭闹。”
道长说后,孩子不哭不闹了。道长对朱公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要到我的寺院,否则小命难保,你们切记!”朱公说:“一定还长老的心愿。”
1344年朱元璋16岁时,因瘟疫、蝗虫和旱灾夺去父亲、母亲、大哥、大姐一家四口人生命。朱元璋走投无路,次年投靠皇觉寺。一是求得生存,二是完成父亲许下的心愿。
《御制皇陵碑》中记载:“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此记载证实朱元璋入寺为僧。
篇7:朱元璋的历史故事
朱元璋小时候,曾经给员外家放牛。员外是个尖酸刻薄的人,自己每天吃大鱼大肉,给朱元璋吃的却是野菜馊饭。
每天看到员外吃大鱼大肉,朱元璋心里那个馋啊。一天,朱元璋吃不消馋虫的折磨了,就在放牛的时候,偷偷把一只牛杀了,把肉吃了。
牛肉一吃,朱元璋心想,糟了,交不了差了。员外要是发现少了一头牛,不要了朱元璋的小命才怪。朱元璋想呀想,终于相处了一个办法。他把牛尾巴插进一块大石壁的缝里,然后对大石壁说:“大石壁呀大石壁,等会有人来拉牛尾巴时,你可要夹夹紧,学学牛叫啊。”
朱元璋匆匆跑到员外家,对员外说:“不好了,牛钻到大石壁里去了。”
员外不信,就跟着朱元璋去查看。果然石壁上有一条牛尾巴露在外面。朱元璋说:“老爷你看,整条牛都钻进去了,只有一条尾巴还在外面呢。”
员外将信将疑,抓住牛尾巴就往外拉,可是一寸也拉不出来,里面还发出了“哞,哞”的牛叫声。听到牛叫声,员外于是相信牛是钻到石壁里去了,也就不好责怪朱元璋,只好自认倒霉。
篇8:朱元璋的历史故事
天子
朱元璋小时候给员外家放牛,把牛赶到草地后,常常把赶牛鞭枕在头下,四仰八叉的睡觉。
一天朱元璋又四仰八叉的躺在地上睡觉时,来了一位过路人。这位过路人不是别人,正是天上事晓得一半,地上事全晓得的刘伯温。
刘伯温来到朱元璋近旁,见是一位放牛娃在睡觉,四仰八叉的的样子,加上枕在头下的放牛鞭,象煞了一个老大的“天”字。刘伯温有意作弄放牛娃,折了一根狗尾巴草在放牛娃脚板底下挠起了痒痒。
朱元璋脚底下被狗尾巴草轻轻挠着,难受起来,不觉翻了一个身,侧睡在草地上,一双手放到身前,一只脚伸直,一只脚抡到身后。
刘伯温是何等聪明的人,看到朱元璋的这个睡姿,不觉大吃一惊,这不是一个“子”字吗?联想到刚才的那个“天”字,合在一起,正是“天子”两个字。
嗨,你还别说,刘伯温这次出门,正是因为社会混乱,群雄纷争,自己满腹经纶无处发挥,来寻找能安邦定国的人,以发挥他的满腹经纶忙他安邦定国呢。
从此,刘伯温就跟定了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在刘伯温的协助下,果然打下了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
篇9:朱元璋的历史故事
不咬人的蚊子
传说,遂安田畈里(今淳安县安阳乡田畈村)前面,有一座小庙,庙里蚊子特别多,但这些蚊子虽然叫声很响,却不咬人。
据说,有一次朱元璋与刘伯温到衢州去,到了田畈里时,天已经黑了。见路边的稻田旁有一座小庙,两人就在庙里住了下来。由于四周都是稻田,蚊子很多。住下后,蚊子就飞来了,成群结队地围着两人满头满脑地飞,见到裸露着的肌肤就狠狠地咬上一口。两人左右开弓,不停地拍打着蚊子。
朱元璋实在受不了了,每打到一只蚊子,就骂一声:“叫你咬,叫你咬。”但蚊子象听到号令似得,从四面八方飞来,越来越多。拼命似得在两人身上咬着。
原来,朱元璋是真命天子,他骂“叫你咬”,蚊子以为朱元璋金口玉言叫他咬呢。
这时,还好刘伯温脑瓜清,对朱元璋说:“不要说叫你咬,要说不许你咬。”
朱元璋马上改口,每拍死一只蚊子,就说一句:“叫你叫,不许你咬。”
真龙天子开了金口,蚊子果然不再咬他们了。只是在他们面前飞来飞去,嗡嗡叫着,越叫越响。
自此以后,这个庙里的蚊子,因为得到了天子的敕令,就不再咬人了,只是叫声很响,比别的地方的蚊子叫声都响。
可惜,这座庙拆了。
【勤俭小故事――朱元璋(共9篇)】相关文章:
勤俭节约_三年级作文_小学作文2024-02-28
勤俭节约我能行演讲稿2023-01-25
日行一善从我做起活动方案2024-03-20
关于名人勤俭节约作文素材2023-09-09
关于勤俭节约工作总结2022-11-01
勤俭节约的事迹材料2022-05-08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意义作文800字2022-05-14
节约节俭的传承2023-07-06
腊八节的作文:腊八节的来历2023-09-02
家风家史演讲范文2024-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