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时间:2022-05-02 22:08:42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eely”为你分享20篇“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篇1: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我在当当网上看见大家都在推荐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于是就买了一本。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

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我们作为老师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篇2: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这些日子,一直在上班乘车时间读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了解了作者许多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尝试着去做,比如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给小板凳揉揉疼等,有了收获,使我更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我相信绝大多数妈妈天生就有好好教育自己孩子的愿望,但是很多结果说明了教育方法的不当,幸运的是我能在孩子两岁半的时候看了一本对我启发影响很大的书,能够不断反省自己改变自己,内心里害怕也想避免木已成舟的失败恶果。收获一个令人满意的果实真是不容易啊!

今天早上读到“不做穿西装的野人”,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作者的话语是多么真实啊!这就是我因为小事打孩子时真实的心理写照和动机。武力征服、心理平衡,怎么当时那么不冷静,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只是自己出气了。那时那刻,此时此刻,我为自己的行为羞愧自责。前天因为尖儿又一次把纸巾一片片抽出来玩,我打了他屁股,而且越打越生气,因为他不服软,不认错,那样的眼神,直到屁股红了我手疼了,我心也动也疼了,为这事打了好几次都没有起作用,怎样解决呢?“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我正在干的是一件不起作用的愚蠢行为,因为抽纸、乱扔玩具、不捡掉在地上扔在地上的玩具打孩子,不对不值不能再发生,读后感“想办法解决,允许孩子犯错误,给他时间成长”是作者给我的最好建议,我会试着做。

妈妈错了,尖儿能忘记这些不愉快的事吗?你能原谅妈妈吗?让行动与时间来说话。

这本书是一本好书,有好多经验方法值得我去学习运用。心里曾有的思虑与不快,如实地反映在了书里的字里行间。我开始觉得,孩子的这些行为是他成长中也是许多孩子成长中必经之路,打人无须大惊小怪小题大做,我因为这些事打孩子理由不正当,完全不对,但是是不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打孩子,仍持保留意见。

有一点我完全认同:孩子出现问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原因是什么,不是要求孩子改正,而是帮助他改正,是帮不是迫。我真想做个好妈妈,真难啊!

当他从新有机会选择的时候他做了和17岁时的一样的决定...他选择了他的妻子选择了他的家庭也挽救了他的婚姻

有时候我就想如果我回到12岁的时候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英语那样的话我就可以考一个好的高中我就可以上一个好的大学......

篇3: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的一句话,它深深吸引和打动了我。正如这本书前言――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玉,只不过多年后,有人手里的玉变成了艺术品,有人手里的玉因为不会雕琢而变得失望。

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最主要的是,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妈妈的教育。因此,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正在准备用锄头一样的工具来雕琢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下面是我读此书获得的一点点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站在孩子的角度,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总是强调“我爱孩子,我希望他将来是什么样子”,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主观感觉是对得起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有没有树立起父母的理想?要求孩子认真学习,作为父母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孩子?

二、培养“兴趣”,不要“努力刻苦”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呵护他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书中说“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这一深刻的理论值得我们每位家长深思。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提出了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但细读之后,会恍然大悟,发现尹老师在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三、重视早期阅读,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该书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从阅读的重要性、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举了很多实例。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超强。

在本书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尹老师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而不是割裂开来。我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儿子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幼儿园的老师也告诉过我:“秦�吹挠镅怨Φ缀芎茫�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讲给我们听”.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不错,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去年秋天,有一天天气特别糟糕,八级大风吹得干树枝到处肆虐,儿子站在奶奶家窗户前突然来了一句:“狂风大作,可怎么回家啊?”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使用成语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四、对待孩子的小毛病、小错误不要过于放大

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或闯了祸,不用你说他也会感到不好意思,感到内疚和痛苦。家长这时如果不顾及孩子的心理,再板起面孔教训,说一些提醒的话,只会让他觉得丢面子,觉得烦;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表达对你唠叨的不满,孩子可能会故意顶嘴或做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犯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只有修够一定“课时”,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父母要理解“过失”的价值,看到在孩子成长中,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他拆坏了一辆新买的玩具汽车,可能就此激发了制造一架航天飞机的兴趣和潜能;今天炒糊一锅菜,明天就可能出个烹饪高手。建立正确的儿童观,用期许的眼光看孩子的“闯祸”行为,就会感到是良机而不是坏事。凡对孩子自尊心、 自信心和能力有损的批评方式,家长要彻底戒除。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作者:范玉梅(“文化润心灵,书香沁站班”职工“读书之星”学习心得二等奖)

篇4: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我在当当网上看见大家都在推荐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于是就买了一本,看了这本书,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到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

篇5: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今天文章中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我是一名教师。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班级里两个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总是仿佛不要命的要占对方的便宜,要还回去,因为家长也许会这样教育他,“没关系,只要不是你先动的时候,咱就不能被别人的欺负,你就还回去,出事了我们给你撑腰。”

还有,我们家小区门口刚好有一个幼儿园。孩子放学的时候,看到外面等待他的家长就迫不及待的飞奔而来,不小心磕碰到什么,碰疼了,哇哇的哭。一些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踩几脚地面,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孩子,还做出来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他了,他就不再也不敢碰疼你了,孩子这时可能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也许这是家长为了哄孩子临时想出来的法子,也许家长可能会想:地面碰了我的孩子,我不过是踩它两脚,它又不懂得疼,这有什么,我又没教孩子打人。其实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于一棵草说话和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于一块地面态度与对一个人的态度一样。因为孩子单纯如一张白纸,任何事情与他来说都是全新的,任何经历在他这里都是体验和学习。

这本书是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好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孩子还不足八个月,我总在想,以后我该怎么教育我的孩子呢?我好怕它长大,我也好怕错过教育。但是,等我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恐惧已经日渐消失了,因为我从书中得到了我想要的一些答案。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教孩子给小板凳揉疼,与其说是一种技巧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教育观或哲学观的问题,家长一定要注意你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并稳定在他们心中,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善良和豁达的人,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也更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表现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他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吃大亏。

篇6: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现今社会,人们不只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发展都很重要,特别是家庭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是终身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近年来中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们接受度最高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之一了。这本书,堪称是通俗易懂,有高度有实践的家庭教育优秀书籍。最近在读这本书,感受颇深。在一边读书的过程中,一边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以及现在自己的一些想法,感觉受益颇多,在此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是对考试的一些新认识现在市场上充斥通过一年到两年甚至一百天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绩的氛围。或许这些确实很有用,很多家长愿意花钱,但是孩子能学到多少,愿不愿意学里面的知识,很多家长是无能为力的,驾驭不了的。现今的考试不仅需要一些好的战术例如补习班,各种资料的加持,更需要一些好的战略像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心态,思想境界等。这些战略性的教育,是需要时间、经历、心思的,也需要家长,老师的思想意识到位,同时对学生的影响也会更大,更深远。书中作者的思想境界很高,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可以对广大家长、老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其次尊重保护孩子。作者除了是一位出色的母亲之外,更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结合着自己亲身的教育经历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教我们如何保护尊重孩子。比如因为自己太忙,所就让丈夫接孩子到单位,等到下班再一起回家。但是这就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有一些好心好意但却不会说好话的同事会“逗”孩子玩儿,小孩子有时候会拿开玩笑的话当真。作者的丈夫一来是没太在意,二来也有点拉不下来脸。为了让孩子不再受到这种负面信息的影响,作者就不再接孩子去单位。保护好了孩子,让孩子在健康、良性的环境中成长。再次多与孩子沟通,沟通是互相了解互相亲近的桥梁。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了孩子身上。大人也需要独立的空间,然而一旦作者发现自己和孩子之间开始有了隔阂,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繁忙的工作而找借口,一旦发现了问题,立刻就解决了,让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注重于与孩子的沟通和互相理解。

最后,即使作者履历漂亮既是家庭教育畅销书作家,获得了教育硕士的学位,也不代表她做的所有的教育和家庭方面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好的适合每个孩子的,我们都是在实践中好到更好的更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我们只有在反思与纠正中成长,才能够走好未来更长更远的道路。

篇7: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初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在之前代课的学校,那时学校推荐师生共读,就发给我们老师一人一本书,其中就有它。前几天才想起看它,此时我已是2岁孩子的妈妈,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总有许多困惑和不解。最近认真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给我很大的震撼。尹建莉真是一位有心的妈妈,她的.许多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这为孩子上小学打下坚固的基础。

书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经历过。书中谈到了她女儿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很感动,我很羡慕圆圆有这样一位豁达的妈妈。有了独立出远门的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她独自去青岛乃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难怪在引言中谈到她女儿的自主自立。我从上小学一直到高中,都在家人的庇护下成长。周末爸妈从不主张我出门,即使迫不得已出门也规定好几点之前回来,更别说自己出远门了。也许,现在对家的依赖性都是那时慢慢积淀下来的。我们不能说自己父母的出发点不好,他们也是为我们的安全着想,我们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孩子长大后不同的性格。

我的女儿也2岁多了,但至今仍没能爽快地吃下一餐饭,吃饭成了一家人发愁的问题。妈妈着急上火,却也拿她没有办法。唯有骂,但总是骂也解决不了问题。我看到尹老师在书中对孩子不爱吃饭支招:饿几顿。我心里一乐:还真有招数!接着,我就跟妈妈说了,刚开始妈妈不舍得,第一次不给她吃零食,饭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显,第二天她还真的主动叫着要吃饭,,发现她竟然在吃饭的时候特别乖,吃的还很香,虽说吃得不多,但总算有进步了。可见,对孩子的爱不该是溺爱和强迫,应该用智慧来疏导孩子。大爱无痕嘛!

感受还很多,自己慢慢体会吧。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我们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再实践,愿我们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来越融洽。

篇8: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尹老师的书,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产生了一点深切的感受,改变了我的观念和做法:“不考100分”

尹老师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写道:“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读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的儿子只H姐妲家的孩子大一天。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每次考试成绩总会有高低之分,为了避免比较产生自卑心理,伤害自尊心。因此将两个孩子分别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虽然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因为同一年级,使用试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试中总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几分。谈到兄弟俩的学习,润泽渐渐显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绪低落。现在家里很少听到他大喊大叫的声音了,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做手工,搭积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欢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纪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还是让他受到了伤害?经过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愿意听到大人们谈论他的成绩,更不愿意与弟弟的成绩相比较。我猛然醒悟:大人们在聊天时无意中对兄弟俩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次的比较,对他产生了多么大的压力。他总是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中,因渐变得压抑,内向。大人们虽然嘴上表视不进行比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排名,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才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是的“分数”能反映“成绩”,但并不完全代表成绩。只有当家长关注知识的本身,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才不会仅仅看重分数。考得不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学得不扎实、理解不透的地方,经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有所进步。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将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有害无益。

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

篇9: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老师胜过好妈妈》这本专著,我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尹老师的这本书写得不仅通俗,而且非常专业,她对一些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之深和操作之精辟都让我感受颇丰。比如儿童阅读方面,家庭文化建设方面等。

如何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如何能写出好文章,这是当下许多教师和中小学生很关注和头疼的事。尹老师总结多年来的经验那就是两个字:阅读。

的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对那些阅读经历尚浅的孩子们讲所谓的“写作技巧”,收获是甚微的。阅读对写作来说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抛开了阅读所讲的种种技巧,最多可以称谓“小技”。有了大技,小技不请自来;没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没有实现的条件,说的很有道理。

阅读不仅应该开始得早,而且应该读得足够多。这话很有道理。假如家长们能及早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让阅读像吃饭一样成为孩子生活中非常自然的存在着的一部分,那么写作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阅读对他来说不会有什么压力,他从中体会的就是吃饭或玩游戏般的简单和享受。阅读量大的孩子,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爆发力,

就一生的发展来说,谁从小奠定了良好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兴趣,谁就是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人。

具体到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和阅读有直接的关系。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古今中外各种社会生活,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倾听了众多智慧语言,分享了无数思考成果的孩子,他不仅在思想上更成熟,在价值观上也更完善――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为文的条件。

每一部书都可以让孩子从中经历一些东西,学到一些东西。杜威、陶行知等伟大的教育家都特别强调从生活中去学习。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自参与,阅读实际上就够成了儿童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

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孩子的阅读就是最好的修炼过程,润物细无声的滋润着他的潜能,总有一天我们会惊喜的发现,孩子手中的笔已不知在什么时候发芽,开出了芬芳的花朵,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读着这本书很有和作者心心相通之感,学会了阅读就学会了做人,学会作文。

篇10: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跟孩子交流要用“孩子的眼光”

面对打针这类让孩子害怕的事,家长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对这些事情造成心理阴影。在跟孩子沟通时,要用孩子的眼光,而非大人的眼光去揣测他们的心理。在孩子将可能承受打针这样的痛苦时,哄骗、威吓或者强制的手段只会放大孩子的痛苦。恰当的做法是,把将要面临的痛苦直接告诉孩子,既不夸大也不过分轻描淡写,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教给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这样孩子就会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痛苦,并坦然接受。同时也能让你在亲子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孩子充分相信,爸妈说的话是真的。为你跟孩子的沟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不要作弄恐吓孩子

用哄骗、威吓或者强制的手段,那样只会放大孩子的痛苦。从来不捉弄孩子,也不要恐吓孩子,更要在孩子面前揭穿别人对他的捉弄和恐吓。孩子需要在足够爱的环境中成长,需要安全感。

善良豁达有责任感

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疼的孩子,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孩子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一辈子不吃大亏。“复仇行为”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这点上,川川哥哥是反面教材,希望小川能豁达一些。

面对孩子的错误要用“自由的眼光”

失误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导,孩子只要感觉不对了,就会从中吸取教训。一味地批评教训或者干脆不让孩子犯错,要么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要么就会让他失去独立自主的意识。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做一件事,可以让孩子在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这样能够减少孩子被摆布的感觉,增加他的掌控感。孩子“像牛顿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不用心,犯各种低级错误,理解孩子,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对待孩子与异性的交往要用“干净的眼光”

我们应该用“干净的眼光”看待孩子,以“健康的信念”理解和教育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非常容易受到大人的暗示,如果你用成人庸俗的眼光去揣测孩子的心理,就很可能把孩子之间纯净的交往,解读成了恶俗的事情,反倒给孩子增加了负罪感。因此要学会引导孩子,用平常心面对跟异性的交往,同时把男女之间懵懂的情感解释成对异性的欣赏,减轻孩子的负担,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

古诗的滋养

中国文字原本就蕴含着艺术美,古诗更浓缩了我们母语的精华。孩子四五岁时,就可以读古诗,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背诵经典;动机单纯一些,享受背诵古诗带来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想象美,只有喜爱才能谈得上接受。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环境,照本宣科肯定是不行的,文章里的小故事一定能带来一些提醒和点拨,这就足够了!

篇11: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对作者书中的一句话感触很深,她说:“现代教育中,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时间和心思,不就是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历程吗?”我由衷赞成作者的很多观点,比如不要捉弄孩子;让孩子爱上阅读;培养学习兴趣大于看重分数的高低;惊叹孩子想象中的河流是粉红色,云朵是蓝色;父母要自己带孩子;母亲对生命的热爱会像她的焦虑一样感染孩子,陪着孩子长大是收益最高的投资……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是一名教育学专家,也是一位教女有方的妈妈。她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她用自己多年来教育女儿的亲身事例来论述教育观点,因其举例充分、语言生动,这本书比晦涩呆板的教育论着要好读得多。

作为一名教师,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时会有惊喜的发现,书里有很多的理念对我来说是耳目一新的。比如作者认为要使孩子的学习能力强,不是去上各种提高班,有一种“魔杖”就是课外阅读。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她反对给那些阅读经历尚浅的孩子去上所谓提高“写作技能”的作文班,阅读对写作来说,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效的“大技”,而抛开了阅读所讲的种种技巧,最多可以称为“小技”。没有大技,一切小技都没有实现的条件。她还提出了好多关于阅读方面的建议,比如应该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它的目的;好阅读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正因为在她正确的引导下,她的.女儿小学时就读完了金庸全部武侠小说共十四部。说起作者的女儿,也是让人羡慕,小学时跳过两次级,10岁便上初中,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个性品格方面,也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自主自立,乐于助人。可在作者的书中,却处处被描写成一个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不同,而且也经常犯错误的孩子,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好妈妈。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所有教育者的共识。平日,老师们总是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无形之中,好像把这样重大的责任全放在了学校教育上。作者指出,对于这一张白纸,最先画上一笔的不应该是老师,而应该是家长。儿童养成好习惯的起步应该是身边朝夕相处的家长,妈妈给孩子文明的氛围,孩子就将在这文明的氛围里生活。作者举例说,当年教女儿整理东西时,也曾大费周章。尽管反复提醒女儿要提前准备上学所需,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孩子还是丢三落四,常要父母往学校送东西。有一天,孩子又落了家门钥匙,而这也是母亲在出门前反复提醒过的。针对这一情况,母亲果断地决定这次不再送东西。这样,女儿回家,进不了家门,父母又加班。只好在门外苦等了一个多小时,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晚上,母亲找女儿谈话:“往常这时候早做完的作业,耽误到现在,什么原因啊?”女儿回答:“因为钥匙没带,进不了家门。”“不方便吧?”“嗯。”这时候,母亲从女儿懊恼的神情中已经知道,孩子已经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丢三落四带来的不便,就不再说什么了。第二天,母亲发现孩子在出门前特意确认了一遍钥匙带了没。从此,忘带钥匙的事再也没发生了。

这只是众多事例中的一点,但却让我看到了一位颇具教育智慧的妈妈。带钥匙是家里的事儿,带文具书本是学校的事儿。学生常常苦着脸告诉你:“老师,我忘带文具盒了!”这时,老师是不是也该换个方法呢?

“有些无伤大雅的错,就让孩子犯吧。”听起来,这是很多严厉的老师和家长所不能容忍的。作者提出,儿童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大人永远不能期待一两次犯错之后,孩子就会马上改正,教育的作用立竿见影。绝大多数情况是,你教育、惩罚了千百次,孩子还是照样犯错。这时,如果你还是无法容忍,那只能把自己“逼上绝境”,糟糕、愤怒的情绪笼罩头顶,进而殃及孩子。而一旦孩子对大人产生恐惧,将会筑起心灵的防线。无疑,这会严重妨碍更深层的沟通。所以,有些错,如果无伤大雅,就让他错吧。你不能精确估计孩子改掉这个错误的时间,那就踩踩刹车,让儿童在成长中自行修正。

书中的很多观点来源于生活,被作者一提炼后显得生动准确,而且极易让读者接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是用天平衡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轻孰重,反而,让我这个天天要跟儿童打交道的小学老师,获得丝丝启发。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我的家长朋友们都能读一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篇12: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几周前一个同事,也是一个妈妈,送给我了一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做新年礼物,说是她看过的育儿书中最令人感动的。我断断续续的在看,进度一般,不过挺有感悟。几周前的一个周末,在安安的好妈妈陪他在永旺的游乐场里happy的时候,安安爸跟一些无聊的玩手机的爸爸们一起坐在永旺游乐园旁的沙发上,舒服的读了1个多小时的书。当时就有很多感想,有一种强烈的写下来的冲动,可惜一直没有时间记录,就拖到了现在。记得当时最让我有感触的故事是送圣诞礼物、背诗、读课外书和语文教育。

1.送圣诞礼物

这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我们可以只多花一点点心思,把就一些事情变得有趣的多。看完后我马上就跟安安妈商量,说要在圣诞的时候给安安礼物。礼物值不值钱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让他有收礼物的期待和惊喜。没想到的是,我们马上就做了一件青出于蓝的事。在安安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安安爸和安安妈就给安安准备了一个很简易的小包裹,包裹里是一个小老虎的玩具,还有安安爸伪造的“米奇妙妙屋的小伙伴们”给安安的贺卡,祝他在幼儿园第一天过得愉快。第二天一早,安安一睁开眼,就看到了包裹,兴奋的说:“我有包裹了,跟唐老鸭的一样。”(《米奇妙妙屋》里有一集是讲大家给唐老鸭准备生日礼物的包裹)安安爸模仿着米奇的语气读了贺卡,安安高兴极了,还指着贺卡上的图片说:“这个是米奇,这个是米妮,他们都来了。”其实我和安安妈没费太多力气,礼物也很简单(其实是借花献佛的,嘿嘿),但给了安安很不一样的体验。

2.背诗

安安其实背诗背的很早,还背了不少(见安安的世界(118)-诗人安安)。不过我们当时犯了书上提到的错误─让他不停的反复背,加强记忆,有时也让他在别人面前表演一下。很快安安就丧失了背诗的兴趣,而且有了抵触情绪。让他背他就说忘了,或者干脆不说话。本来一件对他来说很有趣的事情变成了一个负担,我觉得是家长的错。几周前我在纸老虎买了本插图版的《唐诗三百首》,晚上的时候就跟安安说有唐诗故事。安安一听说有故事就上当了,屁颠屁颠的就凑过来看。我就合上书,让他随便翻到一页,然后我就读诗给他听。他也会像以前一样问:“爸爸,啥叫玉门关呀?啥加寒山寺呀?”我试着让他跟着读,他也不乐意。偶尔翻到他以前会背的诗,我读的时候他就贼兮兮的笑,说:“这个故事我也会。”让他说,他就不背,只有一次心情好的时候背了“日照香炉生紫烟”。最近我说跟他讲唐诗故事,他就说不听了。安安爸又生一计。在他玩玩具的时候,我就自己拿着书在旁边读,也不理他,读着读着他就会问:“啥叫明月出天山呀?”呵呵,其实他一直在偷听呢。唉,继续跟他玩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吧,尽量弥补我以前的过失。唉,你说我容易吗?

3.读课外书

本书的作者是读课外书的狂热支持者,在书中多次提到这一点。其实安安爸对此深有体会,因为我自己小时候不小心就走上了这位妈妈认为的光明大道。其实安安爸看课外书很早,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偷着看安安爷爷的武侠书,先是梁羽生,然后是金庸,还有陈青云、卧龙生等等。一开始看的时候很多字都不认识,也懒得翻字典,就一律以“啥”代替。读起来就是“郭靖和黄蓉啥啥坐船来到了啥云庄”。读完一本,就换另一本。没新的读了,就从头再开始读。因为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收获,倒也不枯燥。比如《天龙八部》,我反反复复的读了20多遍,金庸的经典差不多都读了十几遍。当时闭上眼睛,韦小宝或者乔峰的成长历程,就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一幕幕的翻过,无比清晰。后来年龄大了,就开始读古龙、温瑞安,看《红楼梦》。直到高考前的几天,我还一直抱着《三国演义》上下册反复的看。不过安安爸那十几年基本都是偷着看得,跟安安爷爷打游击。估计安安爷爷也知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了,呵呵。我觉得金庸的书对我影响很大,书里的正面人都很正直,讲信用,即使像韦小宝这样的泼皮无赖,也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些对我的性格有深远的影响。金庸小说里的诗词和历史,让我着迷,现在我还偶尔翻着《史记》或者《资治通鉴》读得有滋有味,不知道根源是不是在这儿。将来我也会给安安推荐金庸的书,希望他能喜欢。

4.语文教育

安安爸上学的时候就经常跟安安奶奶抨击中学的语文教育,直到今天才找到一个所见略同的人,还是个语文教师。安安爸的作文在中学的时候一直分不高,以为自己就没什么写作的天份。后来上研究生的时候迷上了交大BBS,也就类似现在天涯之类的网上论坛,足迹涉及mUD版(也就是网络游戏版)、足球版、历史版、旅游版、星座版等等。后来发现我的文章反响热烈,并有多篇被多个版作为精华收藏,才知道原来自己文章写得也不那么差。只不过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一个老师教过我:写作文就是你怎么想的,就怎么写。老师都迷恋于传授一些别人总结的“奇技淫巧”,却从来没有问过学生:这个问题你究竟是怎么想得。可悲呀。我觉得其实语言都是相通的,一种语言好的人,有很大的可能性也会擅长其他的语言。安安爸从中学的时候就讨厌背单词,倒是喜欢读英文课文,一遍一遍的读,慢慢就记住了很多单词、词组和句型,还培养了语感。看到很多同学拿着厚厚的单词书在背,安安爸是敬佩不已,不过自己实在太懒了,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书要看或者游戏要玩,实在没兴趣和精力去背。记得大学过英语四级,同学们都在奋力的背单词,做模拟题,安安爸就拿着些英文小说和计算机专业的简易英文读本,在交大的花园里边打瞌睡边看,到考试前四级单词才背了一半,就去考试了。现在想想,真是无知者无畏呀。好在后来结局不错,还考了系里前几名,看来懒人有懒福,嘿嘿。

有了安安以后,没事的时候也会思考一些教育的问题,觉得很难。人和人都不一样,没有什么所谓的成功经验一定对别人也适用。不过让孩子多读些书,尽量让他/她成长在一个友善、诚实的环境中,应该是好的吧。

最后,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值得读一读。

篇13: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几乎每个妈妈都给予孩子美好的祝愿,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聪明、漂亮、优秀、有个好前程----等等。当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就把自己所有的爱和目光集中在了孩子身上,思考如何把孩子养的壮壮的、塑造好的性格、上学成绩突出、各方面都优秀。可是有时付出和收获并不成正比,孩子的表现和我们期望的不一样,这时候的妈妈感到失望、迷茫甚至愤怒。我也是一名这样的妈妈,一直思考如何把儿子教育好,经常向别人请教,上网查资料,阅读有关书籍,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期中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受益颇多。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封面上的这段话我最喜欢。作者在书中没有一点的废话,也不像其他教育书籍那样说着不知所谓的大道理,书中的语言朴实,这本书给予妈妈们的都是实实在在生活中可能经历着或即将经历的事情。举几个对我帮助比较大的例子。“打针有些疼”当孩子因为什么大哭时,要尽快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比哄啊劝啊有效,更能降低孩子的痛苦感。我一直是这么做的,真的很有用。前段时间宝宝生病住院,这是他第一次住院要拍片、抽血、打针、雾化。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处于懂很多事而承受力较差的年龄,他很担心也害怕。我就用书中的方法鼓励他,少受很多罪。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给我很强烈的震撼。我家孩子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经常犯错,当然也没少挨打,每次打过后都会后悔。有时,我的脾气略显急躁,失控时会打宝贝屁股。在宝宝吃饭问题上,一家人伤透脑筋,甚至在吃饭时,威逼利诱,妄想利用武力手段让宝宝屈服,可他不吃时照样不吃,满屋跑,现在想想挺可笑的。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甚至我们有的家长或老师对孩子不满了,非打即骂,打骂的理由是充足又充足的,简直无懈可击。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

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的正确。

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尹建莉把自己的育儿经验无私地奉献给读者,让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方向。它从孩子出生、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做了总结,并讲了处理方法,有心的妈妈们可以读一读,他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篇14: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书拿在手上的时候,反反复复地在端详着这一本书,不知不觉已经被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于是我便盼望着假期的快点到来,好好地读读这一本书,也希望从中能有所收获。

正如专家教授们以及读者对此书的评价,尹老师的这本书既不通俗,而且又非常专业,还没有开始读这一本书的时候,看到众人的评价时心中便多了几分期盼,当我读完书的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时,更强烈地感受到读者的评价是多么的恰当,一点都不夸张。一位网友的留言:尹老师的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所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只要我们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确实是这样,当我读了第一章的第一篇文章:“打针有些疼”后,尹老师的做法真让我吃惊,也让我佩服,吃惊是因为打针这样的事情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会经历的,而我们的做法通常都是把孩子摁住,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但万万让我想不到的是,尹老师可以通过打针这一小事,教会孩子在面对困难与恐惧时如何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那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是尹老师告诉我: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而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小的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以为那便是爱,原来是在伤害他们。

《不要捉弄孩子》及时地给我敲响警钟,原来我一直都在犯着这样的错误,以为大人的一个无聊的玩笑,啥不知却给孩子带来多么深刻的恐惧,因为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给小板凳揉揉疼》常人来看可能会觉得好笑,但尹老师却认为就是生活中这样的细节都可能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情,也让我知道: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因为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记叙了尹老师每年都扮演着圣诞老人精心地为她的孩子圆圆准备精美的圣诞礼物,她认为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就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只要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作为一名老师的我,又何尝不是该这样要求自己吗?《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告诉我: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生活中,言语间我们不妨多给孩子积极性的暗示,也许孩子会因此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下去,那何乐而不为呢?《像牛顿一样》让我知道:我们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用期许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闯祸”行为,就会感到他们是良机而不是坏事。因为孩子的状态都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也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人的丰富性。只要孩子有自尊自爱的心态,有足够多的经历,该学会的他都能学会,该注意的他都会注意到。第一章最后一篇文章《古诗滋养的孩子》让我这位语文老师在如何对孩子进行古诗教学有了更多的借鉴方法,更多的思考。

也许我们都曾在迷茫,不知该如何提高对孩子、学生的爱,在面对他们的错误时怎样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原来,只要我们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再深一点,对细节的处理水平再灵活点,相信我们与孩子的心便会拉得更近,贴得更紧。

篇15: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在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前,也读过很多教育孩子方面的书,却没有一本让我这么震撼。而当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后,发现书中园园妈妈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以自己女儿为例,讲述妈妈遇到各种情况是怎样处理的。而这些事都是很小的事情,也是我和儿子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事情。在某些同类事情上,我采取和园园妈妈相同的处理方式,自己的孩子却和书中园园的反应大相径庭。

园园妈妈认为,这并不是孩子之间不同造成的,而是长久以来妈妈教育方式不同造成的,而这个不同需要较长时间来改变。也就是说,是我自己一直以来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造成孩子目前看起来不如书中园园那样懂事乖巧,不如园园那样好 管教 。书才读了大半,就迫不及待想写点感想,因为边看边有太多想法在心中涌动。做妈妈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园园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不说我们的孩子会遇到,即使是我们小时候也同样经历过。看看园园妈妈的做法,试问哪个孩子不希望有这样的妈妈呢?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拥有的心态。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每当我要训孩子的时候,会考虑改变一种方式,先表扬,后提出意见,孩子往往容易接受。其一,孩子是自己的主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如此。与其强逼着孩子干,不如让他自己主动愿意去干。

其二,暴力教育是最坏的教育方法,它只是让父母出口恶气,对教育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其三,只设 记功簿 ,不设 记过簿 。拿到这本书没几天,我一口气已经翻了大半,的确受益匪浅!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希望我能象园园妈妈一样,做一个爱孩子的理性妈妈,同时做一个爱学生的好老师;也希望孩子在我们爱的教育引导下,能象园园一样,做一个知理有德的孩子!

篇16: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孩子不得不管》,《千万别管孩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书,但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也许是自己刚刚做了母亲,非常想把自己的女儿教育好的原因吧,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阅读了全书。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很多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不谈学习,每个孩子都可爱。换言之,在学习上,这孩子是不可爱的,是让人头疼的。可是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习却是最重要的,学生学生,不学习那哪行啊?于是,这孩子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孩子平时都是那么活泼可爱,聪明机灵,而在“学习”这件事上就变成差生了呢?“你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在学习上不用心,不刻苦。”这是老师说得最多,而家长们又最容易接受的理由。

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行的培养。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喜欢受到肯定、受到激励。在肯定和激励的环境中,他们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进步。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而事实上,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进步都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如“帮妈妈洗菜,洗得很干净”“帮邻居奶奶收衣服”“扶受伤的同学上医务室”“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动承认错误”“劝阻同学玩危险游戏”等等。作为教师,还要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三、对孩子要谨言慎行。

在这本书中,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都是那么用心,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她对女儿的理解和尊重,更是懂得用一个个巧妙的方法来促进女儿的成长。当读到这些内容的时候,便开始反思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面对学生的错误行为时,多以发火、批评、惩罚等方式来处理、对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改变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开始去了解学生,遇到一些事情全班商议,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四、绝不可急功近利。

家长和老师们很多不恰当教育行为都来自于急功近利的心理。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我提出一个要求之后,就一下子记住,不许再犯。如果再犯就会受到惩罚。可能孩子们会很快养成一个好习惯,但是他们之所以养成了习惯,并不是因为觉得这样的好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或生活有帮助,而仅仅是因为害怕受到老师的惩罚。这样的好习惯不是真正的好习惯。

以上是我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一些认识和想法。我觉得收获不仅仅是具体方法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反思。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

篇17: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假期我拜读了尹建丽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尹老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于教育的理解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是每一个家长的天职,很多家长也是这么做的,家长给了孩子很多的爱和关心。很多家长为孩子做了很多,只要求孩子能考一个好成绩,但是,很多孩子却让我们的父母失望,应试教育下的家庭有很多的无奈和无助:家长痛苦,孩子更痛苦。我也曾经看过一些有关学生学习的书,看到很多人的研究是: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本能怎么会如此痛苦呢?

尹老师的女儿圆圆在上学的时候,尹老师就告诉自己: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要保护孩子学习的激情。所以,在作业上,尹老师告诉圆圆,写作业是为了巩固和提高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感觉都没有问题了,有些作业是可以不用写的(例如抄写公式),有时候,为了给老师检查,她会帮助孩子写作业。孩子的学习激情是多么需要保护,我们的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孩子的成长是马拉松式的,不是短跑)。现在早期教育越来越提前,有人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开始教育,那么你已经晚了10个月。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渐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很难想象,他们的将来如何能快乐起来?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相信这一点,没有孩子能感觉的到,自己考不好,爸爸妈妈比自己还要着急,爸爸妈妈会根据自己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孩子们是否能出去玩,决定孩子们是否可以得到自己心仪已久的礼物,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是要求成绩的。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懂得感恩,如何对父母有孝心?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圆圆不想写作业,作业写得很乱,尹老师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让孩子重写,而是把作业没收,告诉她:“如果你不想写作业,那么就没收你写作业的权利。”我们的家长很多时候不敢这么做,孩子作业写不完,自己比孩子还着急,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需要我们家长冷静的想一想!

尹老师给了孩子很多的锻炼机会,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但是,我们的很多家长,却都觉得孩子太小,现在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导致很多孩子,几乎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干。当然我作为老师,有些例子也是能够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来的。

尹老师在书中各个章节中运用的话语及选择的案例,读来都非常亲切。

1、如果她和小朋友都想玩一个布娃娃,发生冲突,我们既不要求她出让,也不怂恿她抢夺,而是赶快用另一个东西来吸引她和小朋友的注意,让她知道好玩的东西不止一样;或者引导她和小朋友一起玩,体会合作的愉快。

2、教孩子善待“对手”。 安慰得稍好一些时,再像对待她一样,带着她给小板凳揉揉痛,告诉小板凳“马上就不痛了”。这样做,不但没有让小板凳站到她的对立面,成为“加害”她的坏蛋,还能作为朋友分担痛苦,并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勇敢的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生存能力,给孩子保留学习的激情,是我们父母、老师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3、说100分才是好样的,才是令人满意的。家长就这样把学习变得功利,不知不觉把孩子往歧路上引,让孩子偏离学习的正途。尤其前一位家长,她不但让孩子对学习怀有虚荣心,还教唆孩子去嫉妒。――这几条对于我们老师也是有很大的启发:是否孩子100分了才是最棒的呢?

4、几乎没有哪个孩子会愈挫愈勇,他们需要成功体验。成功体验不是偶尔得到的高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后的喜悦。――对于作为班主任的我,要给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学习不太好的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绘画、音乐、劳动……

作为父母,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更应让他有质量的生活;作为老师,我们除了教会学生知识,更应教会他们做人。

篇18: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700字

寒假期间我重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记得第一次读这本书的目的是因为初为人母,面对一个无知的小生命,我非常期待她能够在我的爱和精心呵护下快乐地成长,而我又不知从何做起,在好友的推荐下我读了这本书。记得当时看得如痴如醉,并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像尹建莉老师一样的妈妈,并且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里面的一些做法很值得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在陪伴女儿的最初几年,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教育问题,我都会去书中寻找答案,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好妈妈;在教学中,有一些搞不定的学生,我也会学习书中的做法,向妈妈一样耐心的教导他们。但随着女儿慢慢长大和二宝的到来,再加之工作的繁忙,自己感觉有些力不从心,招架不住,每天的生活感觉就是一地鸡毛。渐渐地,我忘记了当初的誓言,脾气也逐渐变得暴躁起来。在家里,看到孩子做错事时,会忍不住责骂;在学校,看到扰乱课堂纪律、不服管教的学生,也少了当初的耐心。

寒假在家,无意中瞅见被我扔到书柜角落的书,上面已经落了一层薄薄的灰尘。打开柜门,当指尖触碰到书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颤抖了一下。一页一页翻下去,书中的场景是那么的熟悉,当初的誓言又在脑海中浮现。我再次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突然感觉自己焦躁不安的心慢慢地沉静了下来,就像在狂风暴雨中航行的小船突然驶入了温暖的港湾。也许是年岁增长的缘故吧,这次重读竟有一些新的发现和感悟。看着两个调皮又可爱的宝贝,想想教室里那群让人又爱又气的学生,其实,如果调整好自己心态,生活工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是呀,想做一个好妈妈,一名好老师,怎可能是心血来潮时的一句誓言可以实现的。冰心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如果没有对孩子的爱,一切教育将无从谈起。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

有着妈妈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新的学期,我要重新调整心态,不时审视自己的内心,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做孩子们的好妈妈,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

篇19: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700字

从教十年,为人父母也有七年之久,看过的教育类书籍很多。但说实话,从中收获不多。读的时候总觉得说的每句话都很有道理,放下书却什么都没用上。我女儿就是一个例子,我和爱人都是老师,但孩子特别叛逆,好话歹话都不听,作业都不独立去完成,非要我们在旁边批评着才会做,并且还总是草草写完,每次写完作业都被气得血压升高,我妹妹也是做教育的,她说你们俩都是教师,但教育方式一点都不对,推荐我们一定要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

从书店买回来我就开始读,读的不到一半,就被作者的教育方式所折服,尹建莉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曾两次跳级,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作为有从教经验的母亲的教子手记,这本书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首先是谈到父母之爱都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不管是作为父母还是教师,我们都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们的爱的质量。不仅要知道怎样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们的缺点。另外就是要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作者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而且她强调,阅读的动机就是有趣,这样才会保证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回想自己每次都是逼迫孩子去读课外书,把自己的意志强压在她身上,渐渐地,,没有培养出女儿对阅读的兴趣,反而使她对读书产生一种恐惧。而作者通常通过诱惑的方式引孩子阅读。她说,强迫只能产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论教育者还是家长,通常把方法用反!经她这么一点,我真觉得以前的教育方法是多么的不高明。

读完这本书,我心中有很多感触。教育是一门学问,不管是父母还是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都应该冷静思考,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这样不但教育不好孩子,还会适得其反。我们都努力做一个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家长或老师吧。

篇20: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700字

我是一位老师,也是一位两个孩子的妈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深知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门大学问,太松不行,太严也不可以,松与严这个度最难把握。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对孩子发过脾气,对老公也表示过强烈的不满,总觉得他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够关心。直到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看到里面尹建莉老师提出的教育观,我焦虑的内心才慢慢的得以平静。

作者在书中引言中写道:“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的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不敢说我是一位多么有经验的好妈妈,但我对这句话有深刻的体会:我的儿子过完暑假该上五年级了,上学期的期末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他对我说:“妈妈,明天的考试我真的很紧张。”听到这句话我的心猛地紧了一下,因为这已经不是儿子第一次这样跟我说了。之前我都没有太在意,这次不能再听之任之了。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对儿子说:“今天我们睡在一个屋吧。”他非常高兴的答应了。躺在床上,儿子又提到了考试并说他会紧张。听到这里我很肯定的告诉他:“孩子,考试之前适度的紧张是很正常的,你不必太在意。”我首先肯定了他的这种行为是正常的。为了转移他的紧张情绪,我们又在一起聊了很多。我跟他聊到了考试的情形,聊了各自的理想、目标,聊到了感恩和孝道。那天晚上儿子平静的听得很认真,我们两个不知不觉聊到了深夜。

第二天,我要外出监考,就把他送到了校门口,他走进校门的时候我和他很有仪式感的击掌,告诉他他一定行的。儿子带着满满的自信走进了考场!成绩出来我真的被惊喜到了,他考出了上学以来最好的成绩!全年级第一名!一天儿子很自信的告诉我:“妈妈,以后考试我不会再紧张了。”和儿子做朋友,帮儿子消除了考试紧张的心理恐惧,真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纠正了我很多错误的教育观点,让我在教育孩子上学到了很多,我有把我学到的这些教育观点分享给我的家长们。正想书中说的那样“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我想说:“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我们很多人都已为人母或即将成为妈妈,我强烈推荐大家有时间看看这本书,他一定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读《好吗 好的》有感:感同身受

《印度洋上生死夜》公开课教案设计

《气象学家竺可桢》第二课时教案

《美丽的丹顶鹤》课堂教学反思

《印度洋上生死夜》教学设计之一

观潮教学实录

动物园的晚上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教案

《印度洋上生死夜》第一课时 之一

小学语文《人物描写一组》的教案设计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感(精选20篇)】相关文章: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2022-09-13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教案2022-12-01

五年级语文人物描写一组教案2022-07-23

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2023-01-20

桥的教学设计优秀教案2023-02-21

《学棋》教学实录与随想2022-07-09

《桂林山水》的小学教案2022-04-30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2023-03-30

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2023-03-23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设计2022-06-1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