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精选13篇)由网友“goodqq010”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过的读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读《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
读《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
读了《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后,感受很深,书中用质朴、通俗、简单的语言对日常生活、工作中最基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体会简单做了总结,同时又蕴涵着许多做人道理,
“高尚的人品比卓越的能力更重要、更可贵”、“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是这本书的主旨要义,一个勤奋、正直、诚信、谦逊的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好学上进的人,一个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的人,必定会钻研业务,勇于探索,爱岗敬业、与人合作,必定会尽心尽力为企业创造效益;相反,一个人品性不佳,品德低劣,只求索取,不愿奉献的人,即使有再高的`的学识和能力,也难以得到重用,终究成不了大器,甚至可能为非作歹,祸及企业和自身,
人品对人就像一艘船的舵,而能力就是船的马达,马达决定船行的快慢,舵却控制船行的方向。这道理不难明了,谁不想清清白白、简简单单的做人,可是,在今天一个物质化的什么都不缺(唯独 “缺德”)的社会里,说话不留心、行事不留意,行得通吗?为了生存或更好的生存。现代人时刻都在利益的得失、他人或自我之间摆荡,灵魂终至眩晕,失去了方向。
一个人的素质之高低很大部分取决于他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就叫“人品”。人的意志、动机、分辨力、取舍、爱憎等良知评判,都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密切相关,要想取得事业的进步,必须“人品第一”。
现实社会对“人品”一说看的很重,交朋结友、商业合作、同事相处均以人品为标准,去确定结交的程度,中国几千年来儒家理论的传统思想,教会了人们用仁、义、理、智、信做为衡量人品的准则,换句话说,如果离开了这几个字,那就是“此人不佳”,或是干脆就一句话“人品不好”。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的条件下,是否具有好的人品,
篇2:读《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
读《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
读了《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后,感受很深,书中用质朴、通俗、简单的语言对日常生活、工作中最基本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体会简单做了总结,同时又蕴涵着许多做人道理。
“高尚的人品比卓越的能力更重要、更可贵”、“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是这本书的主旨要义,一个勤奋、正直、诚信、谦逊的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好学上进的人,一个心地善良、心胸开阔的人,必定会钻研业务,勇于探索,爱岗敬业、与人合作,必定会尽心尽力为企业创造效益;相反,一个人品性不佳,品德低劣,只求索取,不愿奉献的人,即使有再高的'的学识和能力,也难以得到重用,终究成不了大器,甚至可能为非作歹,祸及企业和自身。人品对人就像一艘船的舵,而能力就是船的马达,马达决定船行的快慢,舵却控制船行的方向。这道理不难明了,谁不想清清白白、简简单单的做人,可是,在今天一个物质化的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德”)的社会里,说话不留心、行事不留意,行得通吗?为了生存或更好的生存。现代人时刻都在利益的得失、他人或自我之间摆荡,灵魂终至眩晕,失去了方向。
一个人的素质之高低很大部分取决于他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归结一点,落实到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就叫“人品”。人的意志、动机、分辨力、取舍、爱憎等良知评判,都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密切相关,要想取得事业的进步,必须“人品第一”。
现实社会对“人品”一说看的很重,交朋结友、商业合作、同事相处均以人品为标准,去确定结交的程度,中国几千年来儒家理论的传统思想,教会了人们用仁、义、理、智、信做为衡量人品的准则,换句话说,如果离开了这几个字,那就是“此人不佳”,或是干脆就一句话“人品不好”。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的条件下,是否具有好的人品,将成为影响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因为人品的好坏决定个人发展方向,一个人人品不好,即使他有天大的才能,也不可能会取得成功,即使取得了成功也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
一个人的人品是一个综合素质的集合,包括很多方面的品质。一个人不可能各方面人品都好,但如果一个人的基本人品有了问题,那恐怕走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千百年来,大凡文人雅士都喜欢将自己的书斋之类的私室取个雅名,也喜欢给自己取一个雅号。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他们正是通过这些名和号,努力地为自己创造一个充满道德精神的环境。这些名、号,表示着理想的德行与人生正道,表示对自身“人品”的追求。毋庸置疑,这种对环境氛围和对理想的追求,对艺术家的成长和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这种对环境氛围和理想的追求,最终形成了充满中国特色的艺术评价标准。这就是所谓“人品第一”的思想。
纵观中华民族的艺术历史,无论在创作、技巧、批评、审美等方面,就处处渗透和体现了这种“人品第一”的思想。比如,岳飞的书法,实在就不如秦桧,但是,因为秦桧是奸相,人们便恨其人而贬其书。秦桧的书法再好也改变不了他千古骂名!即使在秦桧书法(当今的宋体字就是出自秦桧)得到了最广泛应用的今天,还是谁也不愿说那是秦体!也许这就是人品的作用吧!再说,宋代四大家的苏、黄、米、蔡中的“蔡”,本来是蔡京,但因蔡京人品恶劣,于是,后来就改为蔡君谟了。我想,这就是“人品”的重要吧,甚至有时候它是高于艺术本身的。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因此,不断加强人品修养,人性修炼,人格完善,是人一生中永恒的发展主题。
篇3: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人品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人品
能力对公司领导人来说并不首要考虑因素,因为他们知道有时人品比能力更重要,老板或公司更喜欢那些有能力和品格的人。所谓能力决定你职场上的位置,品德决定你能坐多久!
一、忠诚——忠心者不被解雇
单位可能开除有能力的员工,但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有领导愿意让他走,他会成为单位这个铁打营盘中最长久的战士,而且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员工。
1、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2、与上级分享你的想法;
3、时刻维护公司的利益;
4、琢磨为公司赚钱;
5、在外界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二、敬业——每天比老板多做一小时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趋同。学历、文凭已不再是公司挑选员工的首要条件。很多公司考察员工的第一条件就是敬业,其次才是专业水平。
1、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
2、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与努力;
3、乐意为工作作出个人牺牲;
4、模糊上下班概念,完成工作再谈休息;
5、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三、自动自发——不要事事等人交代
不要事事等人交代,一个人只要能自动自发地做好一切,哪怕起点比别人低,也会有很大的发展,自发的人永远受老板欢迎。
1、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2、主动分担一些“分外”事;
3、先做后说,给上司惊喜;
4、学会毛遂自荐;
5、高标准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6、拿捏好主动的尺度,不要急于表现、出风头甚至抢别人的工作。
四、负责——绝对没有借口,保证完成任务
用于承担责任的人,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工作能力可以比别人差,但是一定不能缺乏责任感,凡事推三阻四、找客观原因,而不反思自己,一定会失去上级的信任,
1、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2、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3、言必信,行必果;
4、错就是错,绝对不要找借口;
5、让问题的皮球至于你;
6、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五、注重效率——算算你的使用成本
高效的工作习惯是每个可望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也是每个单位都非常看重的。
1、跟穷、忙瞎忙说“再见”;
2、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3、量化、细化每天的工作;
4、拖延是最狠毒的职业杀手;
5、牢记优先,要事第一;
6、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六、结果导向——咬定功能,不看苦劳
“无论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无论苦干、巧干,出成绩的员工才会受到众人的肯定。企业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有多少“苦”。
1、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
2、办法永远要比问题多;
3、聪明地工作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
4、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
5、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七、善于沟通——当面开口,当场解决
不好沟通者,即便自己再有才,也只是一个人的才干,既不能传承,又无法进步;好沟通者,哪怕很平庸,也可以边干边学,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1、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
2、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
3、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当面沟通,当场解决;
4、培养接受批评的情商;
5、胸怀大局,既报喜也报忧;
6、内部可以有矛盾,对外一定要一致。
篇4:读《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
读《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
何为能力?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何为责任?责任是一个人份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
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个人觉得能力是基础,责任是关键。首先责任意识决定了工作态度,而工作能力包含了对工作的态度、认识程度、执行情况等等;其次工作能力包括责任意识,而责任意识会对工作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责任意识产生于人自身对事物发展的态度,是一个人对外界感知从而行动的关键。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了一切,有了责任意识,自然会对这个事情的始末进行细致的了解,自然会将自身的素质发挥到最佳状态,从而将个人的能力最好地付诸于行动上。
在日常工作中,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我们可以认为是工作能力强;而在保质保量基础上,超额完成任务的,除了工作能力强,我觉得责任感占据了很大因素。人的责任感来源于自身,是对自我的要求,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我们常常会习惯于只关注自身,总觉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班的全部,而忽略了作为企业一份子的我们所要赋予的责任;我们常常游离在个人与企业之间,参与企业日常的管理,我们主要停留在领导吩咐与否的层面,很少会主动、设身处地地将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很多问题的处理显得很片面,浮于表面。
学习完《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这本读本,使我对于责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责任是主动,责任是全面,责任更是能力,是能力的补给,也是能力的升华。责任的体现在于细节,在于内心深处有没主动去承担的'勇气。“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只有负责任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缺乏责任心的人,也就没有了发挥才能的舞台,成就不了事业的同时,只能整日沉溺于“怨天尤人”之中。
一个人的工作做的好坏,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只要你认真地、勇敢的担负起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责任可以使人坚强,责任可以发挥人的潜能,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工作成绩,正如书中所说的“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认识到、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我们才能真正的融入到工作并享受工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篇5: 读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
读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
何为能力?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
读《责任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何为责任?责任是一个人份内应该做的事情,是做好应该做好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完成应该完成的使命。
两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个人觉得能力是基础,责任是关键。首先责任意识决定了工作态度,而工作能力包含了对工作的态度、认识程度、执行情况等等;其次工作能力包括责任意识,而责任意识会对工作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责任意识产生于人自身对事物发展的态度,是一个人对外界感知从而行动的关键。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了一切,有了责任意识,自然会对这个事情的始末进行细致的了解,自然会将自身的素质发挥到最佳状态,从而将个人的能力最好地付诸于行动上。
在日常工作中,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我们可以认为是工作能力强;而在保质保量基础上,超额完成任务的,除了工作能力强,我觉得责任感占据了很大因素。人的责任感来源于自身,是对自我的要求,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我们常常会习惯于只关注自身,总觉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上班的全部,而忽略了作为企业一份子的我们所要赋予的责任;我们常常游离在个人与企业之间,参与企业日常的管理,我们主要停留在领导吩咐与否的层面,很少会主动、设身处地地将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很多问题的处理显得很片面,浮于表面。
学习完《责任比能力更重要》这本读本,使我对于责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责任是主动,责任是全面,责任更是能力,是能力的补给,也是能力的升华。责任的体现在于细节,在于内心深处有没主动去承担的勇气。“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即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只有负责任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优秀团队中的一员;缺乏责任心的人,也就没有了发挥才能的'舞台,成就不了事业的同时,只能整日沉溺于“怨天尤人”之中。
一个人的工作做的好坏,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有没有责任感,是否认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只要你认真地、勇敢的担负起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别人的认可与尊重。责任可以使人坚强,责任可以发挥人的潜能,责任可以改变对待工作的态度,而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工作成绩,正如书中所说的“假如你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讨厌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狱”。我们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完成工作,认识到、了解到自己的责任,清楚自己的职责,并承担起自己所在工作岗位的责任,那么工作就由压迫式、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我们才能真正的融入到工作并享受工作带给我们的乐趣。
回顾在xx公司工作的4年时间,从当初年轻气盛的新员工到现在的有所沉淀的老员工,对照自己的工作,对于“责任”二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刚进公司的时候,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项任务,时间只安排在工作内的8小时。下了班、放了假,我的时间就是属于我个人,工作的事情一概免谈或者草草了事,生怕休息时间被工作占据。经过多年的成长和学习,首先人变得成熟了,不再小孩子气,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不该做心底已经有所觉悟;同时经过领导的细心教导,也明白了事业对于一个男人的重要性。在整体的工作态度上有了一个明显的转变,不再浑浑噩噩地纯粹工作,而是将自己融入到企业,用心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生产和管理上,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将责任心用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团结同事,为烟草的未来贡献出自己更多的力量。
篇6:什么比能力更重要
什么比能力更重要_高中议论文700字
今天又是高考的日子,很多考生都在炎炎夏日中奔赴考场。每年的高考都不乏有发挥超常和发挥失常的学生。有些学生的水平都差不多,为什么考出来的成绩却大相径庭?这时我们就要提到一个概念,心理素质。其实高考就是考两种能力,一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二是你的心理素质。有很多考生平时掌握的基础好,但是一面临考试就两脚发软,大脑一片空白。而往往那些在高考中真正取胜的人都是心理素质较好的考生。
心理素质,可以说是决定成就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人曾研究发现,在那些成绩平平与取得较大成就的人身上,最明显的差别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就如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爱迪生,他曾经试验一次电灯泡试验,就经历了上万次失败,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又怎能在这种频繁毁灭性的打击下依旧做到桃花笑春风呢?爱迪生曾遭遇一次火灾,当他被人发现时,他正在火灾堆中平静地看着火势,并对他的儿子说:“快去叫你的母亲,她恐怕一辈子也见不到这样的'场面。”这种淡定与平和,是普通人无法超越的,而正是因为这种淡定与平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是爱迪生给后人创造了那么多的发明,成就物理新时代。
心理素质,不仅在取得成绩,获得成就方面有很大的意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更是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在21世纪,人们的生活压力大,时时都面临着下岗,失业的风险。甚至是学生,也有着考试挂科的心理危机。在这些沉重的打击下,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这是导致健康问题。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心理素质,更要懂得如何去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获得身心的健康,从而取得成就,扬起人生的船帆。
在21世纪,最重要的是知识,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希望朋友们都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地披荆斩棘,到达成功的彼岸!
篇7:方法比知识重要,人品比能力重要
方法比知识重要,人品比能力重要
方法,也就是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看似简单动作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就是思维方式:找到病灶,然后对症下药。 知识不是智慧,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智慧。 还有句话说,知识不是力量,智慧才是真正的力量。 换句话有效实用的东西才更具有价值。 “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 思考力比记忆力更为重要和有效,但中国传统应试教育太过于强调记忆力了,导致很多人从大学出来发现,一路走过来记了不少东西,能用上的太少,在思维推理和解决问题方法上还有很大欠缺。 教育教人以知识,是因为再没有别的东西可教。但知识并不能代替思维,如同思维不能代替知识一样。在大多数实际生活中,知识从来就是不完全的(因为我们处理的事情往往涉及将来),所以我们需要思维。 创造力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它并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式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环境的能力。 但相对来说,并不是比较聪明的人,就一定有较高的创造力。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有成就的人,本身智商不一定很高,书也不一定读得呱呱叫,但因为他们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所以成就反而比一般人高出许多。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决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 因此,孩子读书、学习,有着双重的目的:一是掌握知识,一是发展思维技能。大多数父母和教师往往注意前者而忽略后者。但教授一门知识课的更为重要的意义恰恰是为了使孩子的思维技能得到发展。“教育就是叫人去思维”,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思维力方面应注意一些方法: 一、要善于对孩子发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是很重要的。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父母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要善用发问的技巧,也学会听孩子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更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其表达能力。 发问时,不要只问对或错的封闭式问题,最好依据孩子的能力,问一些没有惟一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如:茶杯有些什么用途?多少加多少等于10?等等。 台湾学者陈龙安总结出发问技巧的“十字诀”。这“十字诀”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孩子玩问答游戏;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东西和东西间的异同; “替”:让孩子多想些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孩子想象各种情况; “组”:把不同的东西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六”:就是“六何”检讨策略,即为何、何人、何时、何事、何处、如何。举例来说,孩子要去郊游,就可和孩子讨论请谁一起去?何时去?为何要去?到哪里去?带什么去?问题愈多元化,孩子所受到的思考刺激愈多; “类”:是多和孩子类推各种可能。 二、为孩子创造“想问”的情境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或许有些父母会问,如何才能让孩子想问、会问?要让孩子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孩子想问的兴趣。所谓安排“情境”,有某些技巧可依循。 首先,让孩子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孩子好奇地想问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孩子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 其次,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冲动。 因此,父母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对孩子的提问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兴趣,与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寻求未知的答案,孩子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 三、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我们经常碰到以下两类问题: 一类问题,就像课本上的习题――提出的问题很明确,要求我们运用已经学过的某些知识,针对问题“聚会思维”;而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往往是惟一的,这就像我们回答“1十1”只能等于2,等于别的就意味着错误。 另一类问题,就是可能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有时问题在开始时并不十分明确。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量问题都是属于这种类型。解决这类问题,除了要努力明确问题外,还要打破平时习惯想法的束缚,将自己的思想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扩散开去考虑问题,这叫“发散思维”;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往往是很多个创造性的设想,并且不能绝对他说哪个设想最好,只能根据实际的情况,评定某个设想更为合适。 比如“回形针有什么用?”这样一个问题,有兴趣的话,您可以先考考自己的小孩。 发散性思维要求一题多解,供参考的答案有: 回形针除了可以用来“别住纸张”外,还可以有以下的用途: 可以让回形针利用衬衣口袋,别住“服务员”或“小队长”等标志; 可以用它代替发夹,夹住散乱的头发;也可代替领带夹子; 假如有很多回形针的话,可以把它们联结起来,成为链条; 可以把回形针的一头拉开,代替牙签,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当然最好不要这么做); 同样可用它剔除地板、桌子缓和指甲缝的脏东西等等; 必要时,可以把整个回形拉直,当作鞋带使用――把它穿过鞋带孔扭结起来; 把回形针缝在窗帘布上端,代替窗帘圈;可将它别在纸模型飞机的头部,做重锤用;将许多回形针串联起来,还能做项链,等等。 人品比能力重要 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 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让好人品成为和谐社会、和谐组织的心灵润滑剂。 让好人品成为优秀员工、卓越团队的动能加油站。 人品,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 有许多人才济济的单位,也面临着动力不足、内耗严重乃至惨遭淘汰的结局。究其原因,员工人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缺乏忠诚、敬业、服从、合作的团队,往往更容易迷失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损公肥私的争斗中。众多的单位领导都认定:能力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险品。没有人会愿意重用一个成绩合格但人品有问题的危险人物。一个人人品不好,即使有天大的才能,他也可能会在关键的时候给组织带来伤害,并且,能力越大造成的损失也会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品”其实决定着整个组织与个人的方向与前途。 提高、锤炼员工的人品素养已成为当前各类单位、组织的重要使命。 人品,是一个人真正的最高学历。现代社会,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到处都是,但才能卓越且人品过硬的人却是鲜见,每个组织都在真正急需并努力寻找这样的人。 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着最后的结果。人品意义深远,没有人会愿意信任、重用一个人品欠佳的员工。好人品已成为现代人职业晋升的敬业标杆与成功人生的坚实根基。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第1 忠诚――忠心者不遭解雇 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天天琢磨为公司赚钱 与老板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不卷入与老板对抗的势力 忠心耿耿地维护公司的利益 在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 第2 敬业――每天必老板多做一小时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 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 模糊“上班时间”与“下班时间” 乐意为工作做出个人牺牲 完成工作再休息 敬业精神,还展现于细节中 第3 自动自发――不要事事等人交待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主动做一些“分外”事 先做后说,给老板惊喜 学会毛遂自荐 高标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拿捏好主动的尺度 第4 负责――绝对没有借口,保证完成任务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 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一诺千金 绝对没有借口 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 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第5 注重效率――算算你的使用成本 跟穷忙、瞎忙说“拜拜”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 量化你的每日工作 拖延是最狠毒的事业杀手 牢记优先,要事 第一 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第6 结果导向――咬定功劳,不看苦劳 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 办法总比问题多 聪明地工作而不是努力地工作 创造条件去完成任务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第7 善于沟通――当面开口,当场解决 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 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 带着方案去提问题 培养起接受批评的情商 胸怀大局:既报喜也报忧 内部可以有争议,对外要一致 第8 合作――团队提前,自我退后 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 服从总体安排 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 不当团队的“短板” 多为别人考虑 让能力在团队中被放大 第9 积极进取――永远跟上企业的步伐 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 不生气,要争气 不要一年经验用于十年重复 挤时间充电 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 挑战自我,提前化解潜在危机 第10 低调――才高不必自傲 慢点儿邀功请赏 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 不摆架子耍资格 给人一分尊敬 努力做到名实相符 成绩只是起点,荣誉可作动力 第11 节约――别把老板的钱不当钱 报销账目,金钱上要诚信 不耍小聪明 不浪费每一张纸 不浪费每一分钟工作时间 花公司每一分钱,都要收到最大效益 记住:省下的都是利润 第12 感恩――想想是谁成就了今天的你 老板给了你饭碗 工作给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同事给予你配合 客户帮助你创造业绩 对手让你看到距离 批评者让你趋向完美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知识就是力量。的确,知识对人的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否认的价值,但人的真正力量并不只来自对现成知识的掌握,而是以一定知识为基础所形成的智慧,并在智慧的作用下开发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转变学习方式,崇尚创造,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个性解放,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诉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历史的机会,也铺设了平台。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品性,是课程实施中必须着重探索的一个问题。 教育家历来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我国古代教育论述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诱”、“喻”、“长善救失”等,学生学习的形式主要是自己读书和活动。据《论语》记载,孔门的教学很多是在师生从事各种活动中互相讨论进行的,并无系统讲授。孟子极力提倡“自得”。《学记》的整个出发点就是“学”。荀子的“闻”、“见”、“知”、“行”,《中庸》的“学”、“问”、“思”、“辨”、“行”,以及“朱子读书法”等,都是对“学”的概括。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陶行知提倡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并主张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为此辩论了两个小时,不能通过,他因此不当教育专修科的主任。后来,苏州师范学校带头采用“教学法”一词,“教学法”一词逐渐通行起来,被传为教育史佳话。 国外许多教育家也同样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提出了“自觉性”这一概念,认为自觉性不应该只是对知识即学习结果的理解或外部的理解,而应该是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内部的理解或学习方法上的理解。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要启发儿童、青年的自觉性,他劝告教师说:“传授儿童各种各样的科学,并不是你的职责;你的职责应该是使他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及当他对这些科学产生的趣味较为成熟时,给他以从事学习科学的方法,这确是那完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理。”杜威推崇卢梭这一教育思想,并在《明日之学校》中提出,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去发现获得知识的方法。 不光教育界,其他学术领域的大家也同样认识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德国艺术家拉辛说:“上帝如果一只手拿着现成的真理,一只手拿着寻求真理的方法,我宁愿选择寻求真理的方法,而不要现成的真理。”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一位朋友的口头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他被朋友们称为“难不倒”。 他住在一套比较老旧的房子里,由于设计的不合理,厨房下水管老是被堵塞,每次疏通都花费了很大力气,但过不了几天又被堵住了。 他要动动脑子了。他像研究精密仪器一样认真观察起这个洗碗池来,结果发现堵塞下水管的罪魁祸首就是洗碗、洗菜的残渣碎片。找到了病灶,他就找来一个废弃的塑料菜篮,裁剪成适当大小,放在洗碗池出水管的下方,截住洗碗洗菜的残渣碎片,从此,下水管再也没有被堵塞过。 这就是方法,也就是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看似简单动作的背后,起支配作用的就是思维方式:找到病灶,然后对症下药。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种方法,譬如改装下水管、改造洗碗池,等等,但他用最省力也最省钱的方案解决了难题,这就是能力在发挥作用。 类似灵机一动的例子,在这位朋友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案例简直就是奇特的创意。在他看来,知识都是死的,灵活地运用知识,才是最重要的。他藐视权威,重视“灵机一动”,这让他显得处处与众不同。 用成本最低的办法解决复杂的问题,这就是能力。从职业角度来看,这就是职业素质。 另外一位朋友中学没有上完就辍学了,迫于生计,托人进了一家造船厂,拜师学习船体设计。船体是很复杂的曲线多面体,设计需要懂得三维空间,但他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不懂得三维空间,因此第一关就卡壳了。 他也是一个从小就喜欢动脑筋的人,也相信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不懂没有关系,动动脑子兴许就有办法。他到造船车间去观察,观察得久了,他慢慢发现船体的形状很像萝卜!既然像个萝卜,那就有办法了,他到菜市场买了几个大白萝卜回来,从横向、纵向、平面三个方向把萝卜切开,于是他就看到了船体真实的三维空间! 他用这个土办法解决了三维空间认识的难题,也许在其他精通数学的人看来,他这个土办法的确很笨,但我认为他是最聪明的人,因为他懂得用最简单的办法去解决难题。 他后来成了造船业的富豪。他能成为富豪,完全就得益于“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信条,相信这个信条的人,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他觉得自己应当成为一个富豪时,他就会认真琢磨成为富豪的最有效最省力的途径。 还有一位朋友,也是一个喜欢动脑子的人,我每次想起他都会很感动。 他每次解决生活中的小难题都要把他的孩子叫到身边,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是怎么回事,症结在哪里,然后他就让孩子看着他怎样去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掉这个难题。每次做完后他都要拍拍孩子的脑袋:“孩子,记住,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方法永远比知识重要。” 孩子遇到什么难题向他求援,他不会轻易提供帮助,而是对孩子说,你是最聪明的孩子,自己想办法。孩子努力了半天还是没能解决,很泄气,他就鼓励孩子:任何事情都有办法解决,一定是你的方法不对,继续努力吧。 在他的鼓励下,孩子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就高高兴兴地对孩子说:“你看看,没有问题能难倒你!” 通过这种方式,他让孩子从小就具备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还真没有干不了的事情。 如果中国的家长能有一半像他这样教育孩子,让孩子从小习惯遇到问题就动脑子,我坚信中国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我周围的很多朋友老是抱怨老婆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懂得与家人和睦相处。做饭、洗衣服、与人和睦相处,这应当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这些朋友的妻子却不会,这就不是小问题了。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去做复杂的事情? 这些朋友的妻子大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有的还是博士、教授,但她们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与人相处,朋友们无可奈何地说:“她们在生活上简直就是白痴!” 你也许会说,我是博士,我有很多很多专业知识,不屑洗衣做饭这样简单的事情。其实,要把这些看上去很简单的事情做好并不容易,如果真那么简单,厨师就不用考级了。处理看上去很简单的事务,同样需要各种各样的方法,需要动脑子、动手的良好习惯,否则是无法做好的。 知识的多少与处理具体事务能力的强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位朋友开了家大公司,由于公司实施了一些不好的管理制度,导致大多数员工不满,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公司面临危机。 这位朋友从北京请来一位专门做企业管理咨询的博士,他开价10万,要求博士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管理制度。博士工作很卖力,在公司里泡了整整三个月时间,完成了新的管理制度的设计框架和细节,装订成一本大书,还做成电子文件演示给企业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看。 博士设计的.管理制度相当周密,从专业角度讲可以说无懈可击。当这位博士满头大汗地演示和讲解完他设计的管理制度后,公司老总突然问他:“博士,你在公司待了三个月时间,有多少时间与一线员工在一起?” 博士愣了一下,然后老老实实地回答:“没有跟一线员工接触过,也没有必要跟他们接触,我设计的这个制度是严格按照标准的流程来完成的,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在操作,有问题吗?” 这个耗费了10万元的“标准”制度被束之高阁,从来也没有被使用过。公司老总对我说:“这个博士连一线员工都没接触过,居然就设计出一套管理制度来,真是匪夷所思,这种制度我敢使用吗?” 这个公司出现的状况其实就是一线员工的不满造成的,要制订新的管理制度,必须调查一线员工究竟对什么不满,然后根据一线员工的要求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寻找有效的、低成本的解决方法。这位博士每天待在公司的办公室里,运用他的那些来源于书本上的专业知识,精心炮制出了一大堆“科学”的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有谁敢用? 这位博士的问题在于,他有很多专业知识,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知识层面上他是一个富翁,在处理具体问题上他却是一个低能儿。 类似的“白痴”博士在中国绝对不是个别人,在很多大学里,教授都是“文抄公”、搬运知识的苦力,他们的所谓学术研究,就是从书本到书本,哪里会到实际生活中去调查研究,哪里会去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办法! 教授们如此,教授们“指导”出来的学生,难道不会如此?“白痴”博士、“白痴”硕士就像孵化出来的小鸡一样,打着知识的饱嗝从各个大学里摇摇摆摆地走出来,到各个单位享福去了。 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强的人,一定具备两种与众不同的素质:总是有改进现有事物的冲动,总是相信有办法能实现这种改进。 多年以前,我到街上配钥匙,惊奇地发现延续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手工配钥匙已经被机器取代,功效大大提高,精度也大大提高。我利用师傅配钥匙的机会认真观察配钥匙的机器,发现它的原理非常简单,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改进,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没有人去做,也没有人去想。手工配钥匙很好啊,为啥要改进它呢? 有人对手工配钥匙感到不满,他认为可以有更快更好的方式配钥匙,节省客户的时间,师傅也能挣更多的钱。他不但不满,还坚信有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想啊想啊想,终于就发明了机器配钥匙。 很多人都知道圆珠笔的故事。据说,日本的圆珠笔芯里装的干油墨,足够书写2万个字。但是,书写的字数多了以后,钢珠与钢圆管之间的空隙会渐渐变大,油墨就会从缝隙中漏出来,常常会玷污衣物,让人十分不愉快。 为了解决漏油的问题,很多专家投入了研究,他们认为是制造圆珠笔的材料不够好,或者是油墨有问题,因此拼命想办法试图从材料的专业角度解决这一难题。但各种方法都使用了,甚至动用了当时的尖端科技成果,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日本有一个小企业家,他不懂什么高科技,但他喜欢动脑子。他买来很多支圆珠笔如痴如醉地观察,有一天他突然灵机一动:既然书写到2万个字才开始漏油,如果少装一些干油墨,让笔芯里的油墨只能书写1万多个字就用完,漏油的问题不就解决了? 他就开始动手试验,把油墨装到只能写1万多个字的高度,就不再灌装油墨。经反复试验,圆珠笔果真不再漏油。于是他申请专利,专门生产一种短支的圆珠笔芯和圆珠笔,投放到市场顿时就受到热烈欢迎,这位喜欢灵机一动的小企业家很快就成了大富豪。 这个没有专业知识的人,用最原始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解决了一个貌似无法解决的难题。方法,的确比知识更重要。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一家大型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由于流水线设计得不合理,在流水线上包装时总是有一些空包装盒成漏网之鱼,混入成品箱里。老板很恼火,请几个专家来改进流水线,耗费了几百万元才把问题解决了。 附近的一家小企业也是生产这种产品的,同样遇到了这个难题:空包装混入成品箱里。企业很小,老板没钱请专家改进流水线,就问打工的农民工们“这个问题咋搞”,农民工们说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他们让老板花几十元钱买来一个电风扇,对着流水线不停地吹,那些没有装进产品的空盒子经过电风扇的时候,就立即被吹出去了! 专家用成本高昂的既有知识解决了问题,农民工用低廉的应变能力同样解决了问题,这真是一个伟大的令人惊叹的故事! 那些动不动就会灵机一动的人,一定是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处理事务的良好习惯。从小就缺失了这种教育、这种训练的人,是不可能拥有强大的处理事务的能力的,这样的人,不管拥有多少知识,拥有什么样的学位,他都是一个低能儿。 一个不会洗衣做饭的人,她一定从小就没有受到独立处理事务能力的训练。洗衣做饭是一个人一生无可回避的日常劳动,如果一个人从小就被要求去做,而且要做得很好,她就是在接受严格的独立处理事务能力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会让她终生受益,惠及她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要把衣服洗干净,要把饭菜做好,就得动脑筋,就得亲自去做,动脑筋培养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亲自做则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这怎么会是小事情呢? 接受这种训练,就会渐渐明白一个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就会逐渐养成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当一次又一次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一次又一次做出香喷喷的饭菜时,你收获的不仅仅是喜悦和成就感,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自信!哦,原来我有能力把这种事情做好。自信就是通过这些貌似很小的行动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 从小就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好习惯,从小就习惯于思考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从小就获得了足够的自信,在未来的路上,还有什么问题能够难住你? 当你跨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听到很多人都在抱怨大学毕业后不好找工作,你就会饶有兴味地去研究,为什么找不到工作呢?经过调查研究,你发现并不是没有工作可做,而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掌握一技之长的人才。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市场需要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我就好好地学习一技之长,这样就很容易在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了。 拥有良好行为能力的人,永远都是胜者。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现代版鲁滨逊漂流记--《荒岛余生》,这部电影中有一个细节,汤姆・汉克斯的脚被锋利的礁石割破了,他需要一双鞋。一个同伴的尸体漂浮到海边,他发现同伴的脚上有一双皮靴,可是脱下来一比,却发现这双皮靴太小,根本穿不进去,看来只有扔掉。 求生的强烈欲望逼迫汉克斯开动脑筋,他终于找到一个办法(如果生活在舒适的大都市里,他永远也不会想出这个办法),用锋利的石块把皮靴的前端切掉,露出一个大口子,足够他的脚趾头伸出去,这样,他终于把自己的大脚装进了这双小靴子里。 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与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难题作斗争的过程,生活上,工作上。如果从小就养成乐观自信的心态,养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行为习惯,你就永远是胜者,哪怕真的处在绝境里,也能顽强地走出来。 每个做父母的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安顺利地度过一生,但有几个父母能想到、做到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独立处事的行为能力的训练呢? 我曾经看过一档电视节目,湖南卫视主持的对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访谈。李阳说,他在美国的时候,有一次她的太太带着孩子上街,那时候孩子还很小,在街上走着走着就摔倒了。按照中国父母的做法,就会立马心痛万分地把孩子扶起来,李阳的美国太太却没有这样做,她就站在那里,等着孩子自己爬起来。 孩子很委屈,哇啦哇啦又哭又闹,不愿意自己爬起来,但李阳的太太毫不理会,站在一边静静地等着。终于,孩子明白母亲是不会发善心的了,就停止哭闹,自己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摇摇摆摆地继续往前走。 我不知道其他看过这个节目的人会是什么感受,而我,当时差点落泪。这个小小的细节,或许会改变这个孩子的一生,改变这个孩子此后的行为能力和心态:自己遇到的问题必须自己处理,自己有能力处理遇到的问题。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这样的心态和行为能力,他的人生注定处处成功。 郑板桥有几句打油诗,我一直牢记:“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能算好汉。”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这样的心态,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篇8:招商能力,比招商更重要
一、老板,请从“企业招商能力”起步
做营销咨询,见惯了“闯过了激流险滩、却在阴沟里翻船”、“百世英名毁于一旦”的职业经理人,见惯了“积极参与各种展会、发布媒体招商广告、积极求人拉关系,一路展示一路招商、最后责怪媒没效果、展会没客户”的老板,见惯了“招商效果差就换营销总监、一年换5次、最后怀疑一切职业经理人都是骗子”的老板,见惯了“招聘不到合适区域经理,业务人员应聘、借支差旅费、然后没有下文,直到企业油尽灯枯”的老板,
如果总经理、营销总监的简历、经历、过去的业绩不是假的,那么,他们的人品,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渠道号召力,客观上说,都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他们不愿意介绍老客户过来,或开发新的经销商普遍困难,一定是企业“招商能力”有缺陷、有问题。
业务员,大都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大都是愿意找个长期的发展平台的。如果业务员普遍地在“应聘――-借支―消失”中循环,浪费企业金钱、时间的同时也浪费自己青春,那么,一定是客观条件差、工作难度大;
而且,以他们的能力、资源,他们只能上报一些零星、具体的困难,而上级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分析这些只言片语中背后的“招商能力”症结,从而在根本上替它们消除障碍,他们就只能灰溜溜地离开,临了还自我惭愧一下。
一个父亲(老板),为了把女儿(产品)嫁出去(找到经销商),不给女儿生活技能教育、盈利能力教育、文化气质修养教育(品牌核心价值),甚至连衣服首饰化妆品也不肯精心选择、洗脸也不认真(品牌表现),一味地参加相亲大会(参加展会、发布招商广告),一味地委托媒人介绍(业务员拜访客户、朋友介绍客户,媒体广告),收效甚微时转头责怪媒人,怪经理人无能、媒体无效,怪朋友受人之托没有忠人之事,单单不反省自己的根本错误,这样的父亲(老板),合格吗?
想让女儿嫁得好,就致力于培养她在婚姻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想吸引优质的渠道资源,想让产品找到好归属,也得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
招商的成败,招商的成功程度,不是取决于招商的过程之中(不取决于业务员是否敬业、谈判技能是否高超),而是取决于招商之前的“核心能力规划”!
老板,在“招商”之前,请先规划“招商能力”! 先重视剧本,再谈演员;先定“能力”,再“重在执行”!
二、“招商”不是什么
目前的老板,“自以为无知”的少,“太有才”也就是自以为是的多;
所以,知道“招商是什么”,不如知道“招商不是什么”;
客观上看,招商失败的企业中,失败的原因,也主要不是主观上“不知道招商是什么”,大都以为自己很懂招商,但偏偏是“误以为招商是什么”,也就是“不知道招商不是什么”,
1、招商中基本不存在“经销商信息”问题。
招不到商,不是由于不知道经销商在哪里,而是不知道该怎样选择、匹配与说服。
信息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当地的老业务员,大都对当地经销商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参加行业交易会,拜访当地协会、当地广告公司,都能获得丰富的客户信息。
问题是,信息根本就不是招商成功的关键元素!!!!
2、招商不是个人魅力问题
营销总监或业务员,渠道号召力强、与经销商私交好,个人人品、专业技能得到经销商的认可,只能保证企业减少差旅费开支:你的总监、你的业务员,所到之处有经销商排队接待,省了食宿费用!
有些企业的总监,所到之处还有外快赚:经销商可能趁机聘请总监给员工培训下、交流下,给个几千元讲课费。
但是,这与经销商是否与企业合作,基本没有关系!
至多,只有一点点关系,就是,产品有“见面权”。
相亲对象愿意坐下来喝杯咖啡,与是否娶你女儿,这当然不是一回事!
3、招商不是传播面的问题
不是相亲次数多,就嫁得越好!嫁入豪门的,绝对不是相亲次数多的!
同理,缺乏“招商能力”的企业,无论做多少招商广告,无论参加多少展会,无论拜访多少客户,最终都是不能根本解决渠道建设问题的。
4、招商不是说服技巧问题
经销商大小都是老板,比起你的总监、比起你的业务员,他们大体都算“成功人士”吧。
成功人士大都见多识广,即使不能一眼看穿原形,多思考几下,总能琢磨些道道吧。
成功人士还大都固执己见,除非你有证据。
所以,舌灿莲花、舌战群儒,只能呈口舌之利于当场,不能达成最终的合作。
篇9: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态度胜于能力》读后感二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态度胜于能力》读后感二 一、认同的观点: 态度就是你的竞争力。卓越的工作态度,就是你迎战未来的第一竞争力。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一位哲人说:“人生所有的能力都必须排在态度之后。”同样的能力,在不同的态度下,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未来。 态度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用奋斗的态度来担负自己的责任,自身的能力只有在完美的态度中才能完全地展现。 态度决定着你的成败。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 卓越的态度让你脱颖而出。用卓越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也会给你相应的回报,甚至是加倍的回报。 二、联系实际: 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却可以选择态度、改变态度。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就算我们到最后什么都失去了,但至少我们还能以踏踏实实的态度去工作。”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人生所有的能力都必须排在态度之后。因为在态度的内在力量驱动下,我们常常会激发无数潜能,而这种潜能,如果被正确地运用在工作中,结果会远远超出我们当初的构想。所以说,态度胜于能力,态度永远是你成功的基础。 作为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学生,决定着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我觉得,当一个教师,在他对待教育事业和教学工作的态度中,在他对待学生的态度中,若能把爱与责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项具体任务,研究解决各种难题,他就正在走向优秀教师之列了。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路走来,我已从教十余年了。历经春秋冬夏,体味酸甜苦辣,汗水伴着泪水,辛苦携着快乐。这些年,我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我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一直在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走进新时期,都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有积极的态度,抱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位学生。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 1、在自身素质方面,我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2、对待学生,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应时时刻刻关爱学生,对学生的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3、把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态度贯彻于自己的所有言行中,做到学校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学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份内事,以积极愉快的心情进行教学管理。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秉持“态度胜于能力”这一理念,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学校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态度,积极投入到教学一线中去,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篇10: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什么
比能力更重要的是什么
比能力更重要的12种品格
1
忠诚
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忠心维护公司的.利益,在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
2
敬业
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乐意为工作做出个人牺牲。
3
自动自发
不要事事等人交待,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主动做一些“分外”事,先做后说。
高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
4
负责
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
一诺千金,绝对没有借口,让问题的皮球止于你,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5
注重效率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量化每日工作,拖延是最狠毒的事业杀手;注重主次,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6
结果导向
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办法总比问题多,创造条件去完成任务,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7
善于沟通
当面开口,当场解决。
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
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培养起接受批评的情商。
8
合作
团队提前,自我退后,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服从总体安排,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不当团队的“短板”,多为别人考虑,让能力在团队中被放大。
9
积极进取
永远跟上企业的步伐,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挤时间充电,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挑战自我。
10
低调
才高不自傲,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不摆架子、耍资格;给人一分尊敬,努力做到名实相符,成绩只是起点,荣誉可作动力。
11
节约
别把老板的钱不当钱,要诚信不耍小聪明,不浪费每一张纸,不浪费每一分钟工作时间;花公司每一分钱,都要收到最大效益:省下的都是利润。
12
感恩
想想是谁成就了今天的你?公司给了你工作,工作给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同事给予你配合,客户帮助你创造业绩,对手让你看到距离,批评者让你趋向完美。
篇11:做市场:人品比产品更重要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酒类市场环境中,酒类企业的核心工作莫过于以招商与销售为中心的市场运营,于是乎,围绕着新产品而开展的各类营销策略手法层出不穷。笔者同样认可营销行为的重要性,但是,笔者在经历过今年重庆春交会中的一次切身感触之后,笔者发现,做市场,有时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而且还能反映出企业人员的人品,而人品比产品更重要。
春交会中,笔者作为广东省酒协酒饮招商采购团的营销顾问,参与了广东省酒饮采购团为诸多的广东酒类经销商进行产品引进的招商配对活动,即为一些欲进入广东市场的酒企与来选择产品的广东经销商进行牵线搭桥。
活动之前,为了迎接广东省经销商代表团并及早地展示企业,一些企业就主动地派车去重庆机场迎接包机而来的广东经销商。
有一个企业也派了一辆小汽车去接飞机。于是就有四个衣着普通的经销商(男)被安排乘坐这辆汽车。行驶途中,司机就问这几个是做什么产品经销的,几位经销商都谦虚地介绍自己是刚入行不久来学习的等等,听了之后,司机默然地扭过头去便再没有了任何言语。
那天的天气确实较热,这也是雾都山城的气候特色,况且又是近中午时分。由于司机没有开空调,车内较闷热,后座的乘客便脱了外衣,并不时地抖动着内衣(不过还是挺佩服司机的耐热功夫的)以示热意,其中一位广东经销商还用粤语和同伴调侃说看过一会这个司机是否开空调。在进入城区的隧道时,由于堵车且时间长达30多分钟,加之空气不流通,开车窗已不能降有效降低车内温度,车厢内的温度更加显得闷热而使人更显烦燥,但是,几位经销商依然没有一人提醒司机开空调而司机同样依然没有开空调的表示。
就这样在沉默中到达了下榻的宾馆。
随后,车上下来了四位广东省酒类经销商中的大鳄:其中,有年销量达7个亿及10个亿以上的经销商,也有强势的渠道商。事后,他们告诉我,当时不直接和司机要求开空调就是要看看这个司机是不是以貌取人,是不是个有心人以及是如何对待他们这些“准经销商”的;对于他们来说,生意做得越大,在选择生意伙伴就是更加要看人品,因为他们做的已远远超越了一个城市区域市场的规模,也不是短期的草草合作的炒货窜货行为,而是长期稳地品牌运营市场。对于一个好的生意伙伴,他们甚至于会出资帮企业打造产品和市场。
接下来的事就可想而知了,任凭这家企业在招商推荐会上的大肆渲染,这几位前来挑选新产品的经销商始终听而不闻,不为所动。当然我们不排除企业可以通过其它的经销商取得进入广东市场的机会,但是进入广东市场的一次良机就这样在眼前悄然消失,笔者甚觉可惜!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
用一句在营销界流行的话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也许有人说,对于经销商而言,经销商只在乎产品和政策,只要有钱赚,哪里会在乎那么多的其它因素。在此,笔者认同经销商要的就是赚钱的说法,因为经销商钟情于新产品就是因为新产品的市场价格不透明,可操作空间大,但是,笔者更认为,对于上等级的大经销商而言,他们的资本也远超过一些酒企,要的更是快乐地赚钱、上规模地赚钱。
对于上述企业司机的做法,在这样一件小事的处理上,可以说仅仅是为了工作应付,同样,企业也没有把这种和经销商的接触当回事,更不用说对广东市场的人文环境、生活习惯有所研究关注了。
广东酒业市场的潜力及市场容量早已是酒业内所共知的,且对于新产品、新品类的包容性极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寄希望与广东市场,以主流的中档白酒为例,大都希望能够象皖酒王、稻花香、古绵纯、小糊涂仙、诸葛酿等品牌一样能够一年销售2亿元以上赚个满钵。
众所周知,经销商是企业和市场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但是,招商难是企业所共知的,在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中,经销商同样是企业渴求的上帝。我们同样看到很多的酒企在用了各种营销招商措施、设点进行人员招商、花费了大把的广告费等之后却依旧难以到满意的渠道商家;当然,招商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有产品本身的如包装、口感、价格定位等;也有企业的市场支持政策原因等等。
以上述案例中的企业为例,据广东酒协常务副秘书长及流通会长李唐介绍,有的厂家(包括上述案例这家企业)在广东派驻的招商人员认识的商家比他还多,但是,商家不接受又有什么用呢(当然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而通过上述案例,我们更加清楚,企业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开发新产品重要,营销措施也重要,但是,企业的老板及员工的素质人品更重要,尤其是和客户有直接接触机会的员工;而这恰恰是诸多企业所忽略的地方。因为,人品是无时不在的,做事的风格是做人理念的体现,而员工则更是企业的形象代言。
此外,正如上述的大鳄级经销商所言:产品不足可以修改,人品出了问题,怎么修改呢?而这决非是经销商在玩理念,因为,产品是由人造的,政策是由人制定的,市场是由人管控运营执行的,你说,人品不重要吗?
是啊,人都是情感动物。除了好的产品和市场政策之外,企业,你又该如何感动你的经销商呢?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广州尊赢市场研究机构首席顾问,电子邮件:zhuyuzeng@sina.com
篇12:读《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读后感(一)
读《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读后感(一)
.1.29.周六 读《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读后感(一) 一: 认同的观点: 一个没有热情的员工不可能始终如一的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肯能个做出创造性的业绩。如果你事情了热情,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永远不会拥有陈宫的事业和充实的人生。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再计较手中的工作室多么的的“微不足道”,对它请组你全部的热情吧。 二:联系实际: 刚进实验中学的.那段时间,看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心灵”,我显得一脸的尴尬,更是自惭形秽,因为我本身就像是一个大孩子,我拿不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资历和勇气,可就在我不知所措之时,学生们一句句温馨的称呼、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打消了我的一切顾虑,我想起了母亲的那句话,我要学会适应,学着去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家人的一样,我拿出了青春期的冲动和恋爱般的热情投入到我的事业,正如“做事业就是做胸怀”,确实,一向任性、特性独立的我学会了包容,包容孩子的对与错、失与得。于是,我付出了,也收获了,我收获了同学们带给我的一阵阵喜悦,此时,我更能体会到教育事业的真正含义,那就是责任,一种对孩子、对学校、对家长的责任,同时也是一种职业道德,更是一种思想上的升华,“一个教师,当他真正对学生热爱、对社会负责、对国家承担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级趣味的人,才真正配得上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三:反思重构: 心做事,不计得失,只要我付出过,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哪怕失败又如何。有个朋友问过我,你人生的价值观是什么,答做自己想做的事,竭尽全力。这就是理想吧。我也相信在收获的季节,我会有丰厚的回报来证明我的价值。用真心去感化每一个人,用真诚去接受所有的事,我又会失去什么?大爱无形,散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光明的地方始终有健康的肤色,我爱你们,这万物,这一切。篇13:读《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读后感(二)
读《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读后感(二)
读《态度比能力更重要》读后感(二) 一:认同的观点 感恩必然能够促使人们扩充心灵空间的“内存”,让人们逐渐仁爱,宽容起来,并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知恩才会图报,工作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人人都怀感念之情,那么整个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我们的工作将会更加有创造力。 二:联系实际: 一个健康阳光的 教师总是微笑着面对自己深爱的学生,传递着对生活的热情,对心灵的温润,带着欣赏和微笑走进课堂。 总是关爱着学生一生的发展,绝不盯着眼前这一点分数,传递给学生自信与学习的乐趣。 总是善良与宽厚的,静静等待花开,传递着生命的希望和人性的美好。 总是与学生在一起,拥有阳光,更把灿烂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今天教师之最需,即要有阳光心态、要常怀感恩之心。简单的理由是:一个教师的心里没有阳光,如何让学生心里有阳光?一个教师本身都不知道感恩,那他又怎样教育出懂得感恩的学生呢? 您愿做阳光教师吗?如果愿意,那么把你的阳光带给你身边的同事;把你的阳光带给你身边的学生;把你的'阳光带给你身边的朋友以及把你的阳光带给你身边的更多的人吧! 您愿做阳光教师吗?如果愿意,那么请您用爱导航,做一个阳光教师。用您阳光般的热情、阳光般的言行去教育学生,去培育出阳光般的孩子。 三:反思重构: “教师的现在,就是学生的将来。”教师的爱是学生心中最灿烂的一缕阳光。培根说:“学会了感恩,你就学会了做人。”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学会了平和,就学会了宽容,平和是一种生存和处世之道,更是一种身心自我修养之道。对生活心存感恩,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比抱怨更重要的是自己为改变这一切做了哪些努力。感恩之心足以稀释我们心中的狭隘和蛮横,还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最大的痛苦和灾难。 常怀感恩之心,我们就可以逐渐原谅哪些曾和你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你心灵痛处的那些人,会使我们已有的人生资源变得更加深厚,使我们的心胸更加宽阔宏远。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常怀感恩之心,能使保持我们的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因为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智慧就在哪里;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我们要感谢学校和领导;要感谢同事的帮助;要感谢社会的支持;还要感谢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因为感恩,所以收获;因为感恩,所以幸福;因为感恩,所以有强大的工作动力。作为教师要学会感恩。【读人品比能力更重要心得体会(精选13篇)】相关文章:
党员读书心得体会2023-06-13
成绩真的重要?作文2023-04-04
高考满分作文:欲穷千里目,更要浅阅读2022-11-03
读《校园三剑客》的优秀读书心得2023-04-09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2023-05-09
《墨梅图题诗》的教学反思2022-08-13
读《德道经》的优秀读书心得2023-08-08
读《理智与情感》有感2022-05-26
《爬山虎》教学反思2022-12-07
关于优选党员读书心得体会有感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