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丰碑》读后感之四(共13篇)由网友“加加减减”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精神丰碑》读后感之四,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精神丰碑》读后感
每个班都会有一个班长,班长是老师的好帮手,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在《精神丰碑》上有一则发生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真实故事,这个故事写一个班长,这个班长叫林浩。
林浩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的学生,他学习成绩优秀,是班上的班长。5.12地震发生前,林浩正和他的同学们上数学课,教学楼开始摇晃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迅速撤离教学楼。教学楼“轰”的一声突然倒塌,林浩被两名同学压倒,晕了过去。待他醒来,眼前一片废墟,他找到了那两名同学,带领他们离开废墟,脱离了险境,他打算再去救其他同学,教学楼的楼板突然塌了下来将他埋在了下面,是老师将他拉出来的。
各大电视台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不自己逃走去救其他同学,他冷静地说:“因为我是班长,如果其他同学都没有了,要我这个班长有什么用!”
林浩十岁,如果我们也是十岁;林浩是个班长,如果我们也是一个班长,如果我们遇到了地震,我们会留下来去救别的同学吗?也许我们不会。林浩是一个很负责的班长,为了同学,他宁可牺牲自己,是什么让他这么的勇敢?一个念头:“因为我是班长!”
篇2:《精神丰碑》读后感
无私的人不会寂寞――读《精神丰碑》有感七(2)班 贾雨恬前苏联学者费迪说:“道德规范之于人,犹如远行者的面包、沙漠上的水,没有它们便没有生命,《精神丰碑》读后感(一)。倘若失去良好的道德气氛,人类社会就可能变成一群野兽。”可见,道德是人类最基本的底线,可以透视人性美、自身修养和内涵,就宛如名香,经燃烧压榨而其香愈烈;犹如稻香,经凛冽寒风而傲立雪中,留一缕幽香;更像一面镜子里,显示出自己的形象。道德究竟是什么?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又或是孝老爱亲,自强不息?从生活上来说,道德就是丛飞刻入骨髓的奉献精神;就是赵永录默默无闻的助人为乐;就是裴春良心系村民,为社区积累财富的艰苦努力;就是赵传宇寒江救人的见义勇为;就是谢芳春追逐梦想的坚持不懈……他们的精神让人感动,他们高尚的人格深深刻在人们心灵的丰碑上,感动、触摸着人们的心扉。仔细回想,在我们周围,拥有高尚道德的人比比皆是。进入初中,小组讨论成为我们上课的一大特色,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强同学间团结协作的意识,读后感《精神丰碑》读后感(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你不懂,我来帮你”的情景。正如数学老师说的那样:小组合作并不只是好生间的交流,还要把学困生带进来,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我们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甚至发现新问题。现在,我们班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成绩方面,我们也不甘落后,这与我们同学间互帮互助是分不开的。或许有些人会说,这点小事何足挂齿?我却不以为然。虽然这些事比不上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感人、伟大,但至少他们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高尚的行动不分大小。人要有高尚的思想,没有高尚思想的人,就没有高尚的行动。道德也是让生活愉快和幸福的艺术,助人为乐是快乐的源泉。做好事不留名者不是一无所获,他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快乐的种子开始播种发芽。无私的人们,永远不会感到寂寞!
篇3:《精神丰碑》读后感
“我是班长!”这是汶川5.12地震之后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句话,他出自于一个九岁小男孩之口,他的名字叫林浩,《精神丰碑》读后感之二。如今再次捧起《精神丰碑》这本书,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依然会震撼我的心灵。
这本书里聚集了全国道德模范一个个动人事迹。首次翻开此书,浏览目录一个个醒目的故事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多想尽情地饱览一下,可最后为目光还是停留在了见义勇为、抗震小英雄林浩的事迹上。小林浩是四川映秀镇鱼子溪小学的一名二年级的学生,5.12地震发生前他是这个班级的班长,地震发生时他被倒塌下来的楼板压在了废墟的下面。万分恐惧之时,他听到了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林浩很快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安慰那个女同学说:“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
当他们唱完最后一首《大中国》时那个女生居然不哭了。两个小时后,小林浩的身体慢慢能动了,居然爬出了废墟,有了生机的小林浩并没有选择马上逃离,而是不顾还在余震中断断续续摇晃的大地和废墟,连拖带拽地将两个昏迷不醒的同学救了出来,读后感《精神丰碑》读后感之二》。
当记者问林浩当时是怎么想的时候,他说的救赎那句最朴实的话语:“因为我是班长!”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上多处受伤,左手臂也严重拉伤,九岁的林浩在危难之时,表现出了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从容和镇定。是什么让年仅九岁的林浩做出如此不畏生命之危险冲进废墟里一次又一次地救人?我想一句“我是班长!”已经足以诠释了他身上那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心,“我是班长!”就是他的信念;我是班长就是支撑他带个同学们生的希望的擎天柱。我们还需要问为什么吗?
一切都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在危难之时心中唯有他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
!现在的我们和林浩是同龄人,甚至于还比林浩大个两岁,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感恩的情怀,爱的责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让我们再一次诵读一下林浩的那句“我是班长”,从中去品味出那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吧!
篇4:《精神丰碑》读后感之一
《精神丰碑》读后感之一
谁是最可爱的人 淳化小学六(2)班 王鑫雨 多么感人的话语――“我是班长!”;多么美妙的歌声,用歌声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多么诚实守信,千金一诺替夫还了整整270多万元的债务……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令人惊叹的壮举。人不需要多么伟大,也不需要多么高尚,只要您拥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愿为他人着想,为国家着想,那么您就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要问我谁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见义勇为的林浩、乐于助人的丛飞、诚实守信的武秀君……他们就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精神丰碑》这本书中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九岁的四川男孩林浩在5.12地震中用自己的爱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班长的责任,“我是班长!”朴实的话语中告诉我们当危难来临之时舍己救人就是最正确的选择;身患绝症37岁的歌手丛飞成了183名贫困儿童最贴心的爸爸,用自己的歌声与微笑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乐于助人;为了一份承诺,武秀君用了七年的时间替去世的丈夫偿还了270多万元的债务,用自己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诚实守信……如果你还在迷茫,如果你还在踌躇,如果你还在怀疑,那么就请你认真地去阅读《精神丰碑》这本书吧!它是我们人生的坐标,它是我们的指路明灯,他也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罗盘。 面对这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我想说的就是如果灾难突如其来,还有人没有逃出逆境的话,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帮助他冲出逆境,哪怕是同学或好友之间发生了矛盾,我们也应该进自己最大的努力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虽然我们现在不需要面对危险,但是如果我们现在都没有这种意识的话,那么真的到了关键时刻我们又怎么会去见义勇为呢?所以我们就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多去替他人想想。 《精神丰碑》展现了人性的美;《精神丰碑》诠释了道德的真谛;《精神丰碑》教会了我做人的准则;《精神丰碑》告诉了我们谁是新时期的最可爱的人。篇5:《精神丰碑》读后感之三
《精神丰碑》读后感之三
与榜样同行 淳化小学六(2)班 李杏雅 今天我有幸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精神丰碑》。掩卷沉思,助人为乐的丛飞;见义勇为的林浩诚实守信的文枝花;自强不息的侯晶晶……他们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难以挥去。 “我是导游,后面是我的游客,请您们先救游客!”这句话朴实而又平凡的话语时时刻刻萦绕在我的脑海,生死攸关一名导游毅然决然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将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兑现了一名导游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文枝花,一个文弱的导游危难中绽放的铿锵玫瑰,面对鲜花和荣誉时,淡然一笑:“我还是原来的文枝花,我不是什么英雄,也不是名人,只亿万人群中普通的一个。”柔弱的身躯,本能自觉的举动为我们树立了道德的楷模。 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用道德的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记得我以前每天乘校车的时候总想着自己坐到最好的位子,从未想到过要尊老爱幼。现在我已经是一名六年级学生了,是这所学校的大哥哥大姐姐了,公交车上我们该做的是照低年级的弟弟妹妹,。 “真正的强者,是含泪奔跑的人。”这是张晓十六年来不断激励自己的一句话,他从小就承担了养家的主人,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艰难地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业。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艰难的生活让张晓过早地学会了自强自立,4岁就学会了煮饭,伺候生病的母亲,自己的成绩却始终排在班上名列前茅,多么孝顺,多么自觉的孩子呀! 再想想我们,生活、学习条件那么好,学习上还嫌苦嫌累,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星期天不但不能为父母做一点家务事就连自己的家庭作业都还要在父母的千叮呤万嘱咐声中才勉勉强强完成,甚至有时父母工作一忙没有时间检查我们时就会想方设法地偷点懒,少做一点。与张晓相比我们还算是孝顺的孩子吗? “困难无论如何都无法摧毁人的.尊严……”这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孩所说的话,她的名字就叫侯晶晶,十一岁的她不幸患上了脊髓炎,从此与轮椅相伴,在父母爱的陪伴下以惊人的毅力考进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外国语学校。她的坚韧,她的付出可想而知。 再看看今天的我们,生活中一点困难就交给父母去处理,学习上遇到一点难题就绕道而行、弃之不理或干脆找一本作业抄一抄。这样的我们应该感到惭愧。 同学们,看到这一个个道德模范的关会事迹你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没有?让我们走近他们,与榜样同行,一起努力一起奋斗,做一个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的的好少年吧!篇6:《精神丰碑》读后感之二
《精神丰碑》读后感之二
我是班长 淳化小学六(2)班 侯凯 “我是班长!”这是汶川5.12地震之后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句话,他出自于一个九岁小男孩之口,他的名字叫林浩。 如今再次捧起《精神丰碑》这本书,那句耳熟能详的话语依然会震撼我的心灵。这本书里聚集了全国道德模范一个个动人事迹。 首次翻开此书,浏览目录一个个醒目的故事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多想尽情地饱览一下,可最后为目光还是停留在了见义勇为、抗震小英雄林浩的事迹上。 小林浩是四川映秀镇鱼子溪小学的一名二年级的学生,5.12地震发生前他是这个班级的班长,地震发生时他被倒塌下来的楼板压在了废墟的下面。万分恐惧之时,他听到了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林浩很快镇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安慰那个女同学说:“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当他们唱完最后一首《大中国》时那个女生居然不哭了。 两个小时后,小林浩的身体慢慢能动了,居然爬出了废墟,有了生机的小林浩并没有选择马上逃离,而是不顾还在余震中断断续续摇晃的大地和废墟,连拖带拽地将两个昏迷不醒的同学救了出来。当记者问林浩当时是怎么想的时候,他说的救赎那句最朴实的话语:“因为我是班长!” 因为救同学小林浩的`头上多处受伤,左手臂也严重拉伤,九岁的林浩在危难之时,表现出了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从容和镇定。 是什么让年仅九岁的林浩做出如此不畏生命之危险冲进废墟里一次又一次地救人?我想一句“我是班长!”已经足以诠释了他身上那强烈的责任心与爱心,“我是班长!”就是他的信念;我是班长就是支撑他带个同学们生的希望的擎天柱。我们还需要问为什么吗? 一切都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在危难之时心中唯有他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呀!现在的我们和林浩是同龄人,甚至于还比林浩大个两岁,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感恩的情怀,爱的责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让我们再一次诵读一下林浩的那句“我是班长”,从中去品味出那份沉甸甸的爱与责任吧!篇7:《精神丰碑》读后感一
《精神丰碑》读后感(一)
无私的人不会寂寞 ――读《精神丰碑》有感 七(2)班 贾雨恬 前苏联学者费迪说:“道德规范之于人,犹如远行者的面包、沙漠上的水,没有它们便没有生命。倘若失去良好的道德气氛,人类社会就可能变成一群野兽。”可见,道德是人类最基本的底线,可以透视人性美、自身修养和内涵,就宛如名香,经燃烧压榨而其香愈烈;犹如稻香,经凛冽寒风而傲立雪中,留一缕幽香;更像一面镜子里,显示出自己的形象。 道德究竟是什么?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又或是孝老爱亲,自强不息?从生活上来说,道德就是丛飞刻入骨髓的奉献精神;就是赵永录默默无闻的助人为乐;就是裴春良心系村民,为社区积累财富的艰苦努力;就是赵传宇寒江救人的见义勇为;就是谢芳春追逐梦想的坚持不懈……他们的精神让人感动,他们高尚的人格深深刻在人们心灵的'丰碑上,感动、触摸着人们的心扉。 仔细回想,在我们周围,拥有高尚道德的人比比皆是。 进入初中,小组讨论成为我们上课的一大特色,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强同学间团结协作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你不懂,我来帮你”的情景。正如数学老师说的那样:小组合作并不只是好生间的交流,还要把学困生带进来,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我们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甚至发现新问题。现在,我们班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在成绩方面,我们也不甘落后,这与我们同学间互帮互助是分不开的。 或许有些人会说,这点小事何足挂齿?我却不以为然。虽然这些事比不上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感人、伟大,但至少他们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所以,高尚的行动不分大小。人要有高尚的思想,没有高尚思想的人,就没有高尚的行动。 道德也是让生活愉快和幸福的艺术,助人为乐是快乐的源泉。做好事不留名者不是一无所获,他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快乐的种子开始播种发芽。 无私的人们,永远不会感到寂寞!篇8:《精神丰碑》读后感二
《精神丰碑》读后感(二)
爱心无价 ――读《精神丰碑》有感 湖熟中学七(2)班 潘立云 精神,一个庄严的词语。它比品质更深入,比信念更高昂;它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不是三两天的坚持……它蕴含了自身所有的优点,散发出自身独特光芒。这就是我对精神的诠释。 持有精神的人是高大的,他们无处不在。也许,他(她)就是我们身边熟悉的朋友、邻居;也许他(她)很平凡;也许他(她)并不富有。但谁也无法阻止他们奉献爱心的满腔热忱、坚定和执着。丛飞爱贫困学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赵广军手中珍贵的“爱心名片”,陈光标的“慈善如山,财富如水”令人赞叹……他们用爱心铸就的独特魅力,如磁石一般,吸引着我们,影响着我们。他们对社会的贡献,仁爱待人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虽然社会上许多可敬可爱的人拥有美丽心灵,但不代表没有“丑陋”。我们也曾看到孕妇摔倒在地,几十个围观者中无一人挺身扶起;我们也曾听说有人将爱心善款占为己有,挪为它用;我们也曾目睹邻家老奶奶无人赡养,尽管膝下儿女成群。我们将怎样呼吁他们,唤醒他们呢?我们要用来自心灵的声音呐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许多在别人需要时不愿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不是他们真的对待生活冷漠,缺乏爱心。他们的观点是,我一人的力量有限,还是让别人去做把!这只是在为自己找借口。你不出力,他不出力,世界将失去温暖。所以,助人为乐不是一个人的独舞,而是众人齐心。 助人为乐不要只说空话,还要有实际行动。给老人、孕妇及需要帮助的人让座,搀盲人过马路,捡起垃圾桶旁边的`果皮纸屑,这些虽然是小事,但爱心无价。乐于助人也不是雷锋的特有专利。捐款不是富人才可以做,我们也可以。谁能说一瓶矿泉水的爱心比一台电视的爱心廉价呢? 意愿+想法+行动〓志向+思路+过程,这一精神的六部曲《精神丰碑》中的主人公都一一弹奏了,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将时刻环绕着我们的心灵。爱心无价,我们每献出一份爱心,就等于敲下一个爱的音符,日积月累,总有一天,歌会谱成。篇9:《精神丰碑》读后感之四
《精神丰碑》读后感之四
真正的富有者 淳化小学六(2)班 刘云国 时光如水,逝人如斯,百年之后,万物作古,唯有精神傲立于天地之间,永垂不朽。 《精神丰碑》这边呢读本让我铭记了一个个感天动地的故事;《精神丰碑》让我铭记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精神丰碑》让我铭记了一个个道德模范的光辉事迹。同时也让我懂得了谁才是世界上真正的富有者。 认认真真地读了《精神丰碑》若干遍,感动不已:丛飞的乐于助人;殷秀梅的舍己救人;武秀君的千金一诺;洪战辉的孝老爱亲;侯晶晶的自强不息……无一例外地彰显了人性的美与道德楷模的榜样力量。 5月12日。这是个特殊的日子,短短的几秒钟给人类留下了毁灭性的灾难,汶川特大地震转瞬间将无数个生灵涂炭,将无数个幸福的家庭推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就在人们的哭喊声中,抗震小英雄林浩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那段特殊的历史记忆中。 林浩是四川省映秀镇鱼子溪小学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的名列前茅,并且担任着班上的班长职务,他是老师最得力的助手,也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地震发生时,林浩正和同学们在教室里上着数学课。突然山崩地裂!楼房摇晃起来了,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是地震!林浩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这一不祥的现象,来不及多想,立刻招呼大家赶快逃命,可是时间不等人,转瞬间整幢楼房就变成了一片废墟,一切都好为乌有。灾难来临时为能够让大家多逃几个人,他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班长的责任。地震结束后他和另外的两名女同学被深深地压在了废墟之下。当他苏醒过来时耳边传来了女同学的哭声,为了安慰那位女同学别怕,他忍着剧烈的疼痛带着她唱起了一首又一首的歌曲,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了。林浩的身体终于能动了。他终于爬出了令人恐怖的废墟。此时的他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信守承诺,硬是用两只稚嫩的双手将自己的两名同学从废墟中扣出来。 后来有记者采访林浩时问他为什么自己脱险之后没有选择马上离开那个危险地地带,而是选择了营救另外两名女同学?他只是憨厚地笑笑了笑说:“因为我是班长!” “我是班长!”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惊人的举动。小小年纪就能说出这般惊天地泣鬼神的话语,真是令人望而生畏。林浩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用爱与责任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班长在关键之时,危难一刻所拥有的高尚灵魂。想想我也是班上的班长,平时我又是如何管理班级,为同学们树立榜样来到呢: 考试成绩没有侯凯好;上课发言没有刘绍亮精彩;作业书写没有李杏雅的认真;就连自习课上也总是喜欢控制别人不许讲话而自己却畅所欲言。真是马列主义电筒照人不照己。对照林浩的行为再想想我自己,关键时刻我会为同学们挺身而出吗? 《精神丰碑》这本书不仅是在讲述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道德楷模感人肺腑的故事,更是对我一次心灵的洗礼,他让我彻底地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世界上唯有精神富有的人才是真正的富有者!篇10:《精神丰碑》读后感之五
《精神丰碑》读后感之五
最后的一节课 淳化小学六(2)班 孙健 教师的岗位应该在那里?当然是在课堂。可是她却在马路上为我们上了最后一堂最精彩的人生教育课。 每当我读起《精神丰碑》这本书,我的心灵都会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本书内容真真实实,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自强不息……最令我难忘的的是书中那名见义勇为的英雄老师。 她是一位平凡的教师,可当她面对飞驰而来的汽车却奋不顾身,将身边的六名学生推向安全地带,关键时刻她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将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爱与责任为我们上了她人生的最后一节课,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撼人心魄,感天动地的一瞬间,用生命铸就了高尚的师德灵魂。她就是江苏金坛市城南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殷秀梅老师。 英雄的举动绝非偶然。殷老师生前经常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垫付学杂费,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每次,学生们遇到困难都喜欢找这位亲切的老师妈妈来解决。生,人之所欲,死,人之所畏。但在突如其来的生死抉择中,殷老师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他的学生,这一高尚的举动散发出的是高尚而又无私的爱。事发前,她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事发后,她的举动超越了老师。她的所作所为穿透了每个人的灵魂,他就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的见义勇为的英雄老师。 关键时刻本能的.举动不仅体现了她见义勇为,更体现她作为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大难之时她心中有大爱,心中只有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她的天职。 教师的天职是什么?教书育人。殷秀梅老师一生都在履行她的天职,平日里她教学严谨,热爱学生;危难之时她心中唯有学生。她用自己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想品德教育课,也为她短暂的人身画上了一个最圆满的句号,更是为全国人民树立了道德的楷模。我将以她为荣,以她为傲,危难之时唯有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将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才是真我英雄。篇11:丰碑读后感
丰碑读后感
文/李晓琪
在我国的革命历史中,无数先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像一座座丰碑,屹立在历史的天地之间,无言地向后代讲述历史的艰辛和曲折。当我读了丰碑这篇文章后,那位军需处长的身影隐隐约约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红军的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可想而知,当时的天气是多么的寒冷啊!
将军早已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看到这儿,我觉得那个浪费粮食的自己好可耻!
队伍放慢了前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有人冻死了,将军快步朝前走去。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光秃秃的的树干坐着。身上落满了雪,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看到这里,我又觉得自己太任性了,只穿了两三天的衣服觉得不好看,就又缠着母亲买新的。而红军战士当时有的还没棉衣穿,穿着单薄而又破旧的衣服。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他对警务员说:“把军需处长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这时,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我猜他一定在想:军需处长是这样的无私奉献!国家有这样的人才,一定会打胜仗的。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血肉之躯铸就的。让我们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吧!
丰碑读后感
《丰碑》读后感丰碑读后感800字丰碑读后感400字丰碑读后感250字丰碑读后感200字丰碑读后感100字篇12:丰碑读后感
我在书橱前,不停地翻弄着,搜寻着红军的“足迹”,此刻,我终于找到了,我捧着书,嚼读着文章的题目,轻轻念出声―― “丰碑”。文章很短,只有两页,看完后,我掩卷深思,良久,一股对军需处长浓浓的敬佩之情荡漾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此时不知,我的心中,已经矗立起一座散发金光的精神之碑。
故事发生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红军队伍路过这里,严寒的天气阻挡着他们前进的脚步,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正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保暖的棉衣是救生符,关系着战士的生命。而这个管理分配棉衣的军需处长――一个年迈的老战士,为了能够让其他战士穿得更暖和些,悄悄地把自己的那份棉衣,给了其它同志,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单衣冻死在冰天雪地里……
看完后,我此时此刻的心里荡漾起一股暖流来。一件棉衣,却关系着一个人的生命,可是军需处长却毫不犹豫地让给了别人。把生命的机会留给他人,放弃自己的伟大精神,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军需处长虽然牺牲了,可他的事迹永在,精神永存。军需处长的故事,就是人民红军的一个真实写照。正是这种精神的引领,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将列强赶出中国,就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说的那样:“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这种动荡年代虽然过去半个世纪之久,可是现在真正具有军需处长这样精神的人,还有几个呢?
说到军需处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回望从前,我羞愧得满脸通红。太多的事情,让我和军需处长比起来,自感渺校《丰碑》一文中,我惊讶于军需处长死前所显示出来的平静,他似乎在想:用我的生命,来换更多年轻一辈的战士在严寒中生活下去的安全,似乎是值得的。在那一霎,我感到死亡不再可怕,仿佛在军需处长淡定的微笑中,一切困难都将克服,他的骨子里,似乎还流淌着继续革命的热血。而我小时候的事例,为争夺一个玩具而咬伤弟弟的手,和一个老战士为他人的生存献出生命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个自私,一个无私,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引起了我的深思。
军需处长这样伟大的战士,用生命诠释了做人的道理:牺牲自我,帮助别人与集体的利益。在人民的心中矗立起一座永不倒塌的丰碑,这丰碑,不仅仅手革命战士的血肉之躯所筑成的,更多的,是它,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所在。这篇文章,让我不禁感叹:“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军需处长的精神,世界就会真情永在,变得更美好。”
篇二:
读书是一种享受,我最喜欢的有关读书的名言有:“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今天我读了《丰碑》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我给大家讲一讲。
故事是这样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艰难的前进,大雪纷飞,狂风呼啸,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把马给了伤员,“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说,将军愣住了,什么话也没有说。一个冻死的老战士,像一尊塑像。
将军说:“把军需长找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有人告诉将军说:“他就是军需长……”
将军久久的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缓缓的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
这个故事太感人了,有兴趣自己去读吧!
[丰碑读后感]
篇13:丰碑读后感
丰碑读后感
三年级读后感题目:《三毛流浪记》读后感
在解放前的上海,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
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
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
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乾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
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脱下华丽的衣服,披上麻袋片,又回到流浪儿队伍中来。
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
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这就是三毛最值得敬佩的精神。
★ 初一作文辅导技巧
★ 红军长征路线体会
★ 精彩人生演讲稿

【《精神丰碑》读后感之四(共13篇)】相关文章:
寻美读后感之四十五:让心飞翔2022-11-21
文天祥的正气歌朗诵2022-12-24
党委成立贺词2023-01-18
一面五星红旗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024-01-22
《大禹治水》 之四2023-05-08
体会德鲁克之四:组织和个人的价值观2023-04-16
从专业人才走向管理高手2022-04-30
KISSBUS演讲班之张妍读后感2022-08-25
读梁晓声的《年轮》有感2023-05-10
抽词汇即兴演讲范文202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