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以连横说秦读后感(集锦14篇)由网友“在树上唱歌”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苏秦以连横说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苏秦以连横说秦
先秦佚名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译文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注释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策士,纵横派代表人物,先用连横之说说秦,后又主张合纵,为东方六国所任用,后因在齐国为燕昭王从事反间活动被发觉,车裂而死。
连横:战国时代,合六国抗秦,称为约从(或“合纵”);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以打击别的国家,称为连横。
说(shuì):劝说,游说。
秦惠王:前年至前年在位。
巴:今四川省东部。
蜀:今四川省西部。
汉中:今陕西省秦岭以南一带。
胡:指匈奴族所居地区。
貉(hé):一种形似狐狸的动物,毛皮可作裘。
代:今河北、山西省北部。以产良马闻世。
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黔中: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
限:屏障。
肴:同“肴”,肴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
函: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
奋击:奋勇进击的武士。
天府:自然界的宝库。
俨然:庄重矜持。
愿以异日:愿改在其他时间。
神农:传说中发明农业和医药的远古帝王。
补遂:古国名。
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
禽:通“擒”。
蚩尤:神话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驩(huān)兜(dōu):尧的大臣,传说曾与共工一起作恶。
三苗:古代少数民族。
共工传为尧的大臣,与驩兜、三苗、鲧并称四凶。
有夏:即夏桀。“有”字无义。
崇:古国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
纣:商朝末代君主,传说中的大暴君。
伯:同“霸”,称霸。
恶:同“乌”,何。
毂(gǔ):车轮中央圆眼,以容车轴。这里代指车乘。
饬:通“饰”,修饰文词,即巧为游说。
万端俱起:群议纷起。
稠浊:多而乱。
聊:依靠。
章:同“彰”,明显。
伟服:华丽的服饰。
厉:通“砺”,磨砺。
徒处:白白地等待。
五伯:伯同“霸”,“五伯”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杖:持着。
橦(chōng):冲刺。
凌:凌驾于上。
万乘:兵车万辆,指大国。
诎:同“屈”,屈服。
元元:人民。
嗣主:继位的君王。
至道:指用兵之道。
惛:不明。
说不行:指连横的主张未得实行。
羸(léi):缠绕。
縢(téng):绑腿布。
蹻(jué)草鞋。
橐(tuó):囊。
犁:通“黧”(lí),黑色。
归:应作“愧”。
紝(rèn):纺织机。
太公:姜太公吕尚。
阴符:兵书。
简:选择。
练:熟习。
足:应作“踵”,足跟。
摩:靠近。
燕乌集:宫阙名。
华屋:指宫殿。
抵:通“抵”(zhǐ),拍击。
武安:今属河北省。
溢:通“镒”。一镒二十四两。
关:函谷关,为六国通秦要道。
式:用。
廊庙:指朝廷。
隆:显赫。
山东:指华山以东。
使赵大重:谓使赵的地位因此而提高。
掘门:同窟门,窰门。
桑户:桑木为板的门。
棬(quān)枢:树枝做成的门枢。
轼:车前横木。
撙(zǔn):节制。
伉:通“抗”。
张:设置。
倨:傲慢。
季子:苏秦的字。
盖:同“盍”,何。
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颇能代表《战国策》的风格,与《左传》文风迥异。《左传》凝练,言简意赅;《国策》舒放,铺陈夸张。《左传》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国策》则驰辩骋说,富于气势。此外,本文在语言方面还大量使用排偶句,渲染气氛,使文气贯通,气势奔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充分显示了纵横家的风格。
善于选取典型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它并没有全面地叙写苏秦的一生,而是选取赴秦受挫、发愤读书、游说赵王、位极人臣以及家人前倨后卑几个典型情节,构成大悲大喜、冷热悬殊的曲折故事,描绘这位著名纵横家的独特经历与个性。
在谋篇构思上,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描写人物,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其一,说秦说赵的鲜明对比:游说秦王,驰辩骋说,引古论今,高谈阔论,颇显辩士的口若悬河之才,结果却是“书十上,而说不行”。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正面浓墨重彩地描写他受封拜相后的尊宠。其二,说秦失败与说赵成功的对比之外,是家人态度的前后对比:说秦不成,家人冷落至极;在赵尊宠,家人礼遇有加。其三,苏秦自身的形象与心态的对比:说秦失败后的穷困潦倒的形象与失意羞愧的心境,说赵成功后,以卿相之尊,“炫煌于道”的威仪与得意忘形的心态,栩栩如生。“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一语道出纵横家们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昨天还是“穷巷掘门、桑户栳枢”的穷光蛋,一夜之间暴富暴贵。
此外,在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方面,与其他先秦散文相比,这篇文章也有所突破。比如,写他说秦失败后那困顿狼狈之窘态的肖像描写,发愤读书锥刺股的细节描写,读书充满自信的独白等等表现手法,颇有小说的味道,这在其他先秦著作中是少见的。
题解
《苏秦以连横说秦》出自《国策》,即《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说辞及权变故事的汇编。
苏秦是战国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他先以连横之策游说秦王,备受冷落;后又以合纵之术游说赵王,大获成功。时而连横,时而合纵,没有固定的政治主张,只为取卿相之尊而奔走,是典型的政客形象。“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这正是纵横家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纵横驰骋,朝秦暮楚,以逞其智能,获取功名。本文记载了苏秦始以连横之策说秦,而其说不行,于是发愤读书、终于相赵的故事。其中刻划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策士形象。正如南宋鲍彪所说:“(苏)秦之自刺,可谓有志矣。而志在金玉卿相,故其所成就,适足以夸嫂妇。”(《战国策注》)为使人物个性鲜明突出,作者移花接木,将苏秦游说路过洛阳,周显王“除道效劳”(元吴师道注)的史实,移植到其亲属身上,以亲属的前倨而后卑,映衬苏秦的前窘困、后通显,并以前抑后扬的对比表现,造成讽刺当时世态人情、社会风气的强烈效果。此外,文中写苏秦的说辞,铺陈夸饰,气势充盈,可视为汉赋铺张扬厉文风的滥觞。
篇2:苏秦以连横说秦诗词
苏秦以连横说秦诗词
古诗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译文翻译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注释解释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策士,纵横派代表人物,先用连横之说说秦,后又主张合纵,为东方六国所任用,后因在齐国为燕昭王从事反间活动被发觉,车裂而死。
连横:战国时代,合六国抗秦,称为约从(或“合纵”);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以打击别的国家,称为连横。
说(shuì):劝说,游说。
秦惠王:前年至前年在位。
巴:今四川省东部。
蜀:今四川省西部。
汉中:今陕西省秦岭以南一带。
胡:指匈奴族所居地区。
貉(hé):一种形似狐狸的动物,毛皮可作裘。
代:今河北、山西省北部。以产良马闻世。
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黔中: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
限:屏障。
肴:同“肴”,肴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
函: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
奋击:奋勇进击的武士。
天府:自然界的宝库。
俨然:庄重矜持。
愿以异日:愿改在其他时间。
神农:传说中发明农业和医药的远古帝王。
补遂:古国名。
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
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
禽:通“擒”。
蚩尤:神话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驩(huān)兜(dōu):尧的大臣,传说曾与共工一起作恶。
三苗:古代少数民族。
共工传为尧的大臣,与驩兜、三苗、鲧并称四凶。
有夏:即夏桀。“有”字无义。
崇:古国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
纣:商朝末代君主,传说中的大暴君。
伯:同“霸”,称霸。
恶:同“乌”,何。
毂(gǔ):车轮中央圆眼,以容车轴。这里代指车乘。
饬:通“饰”,修饰文词,即巧为游说。
万端俱起:群议纷起。
稠浊:多而乱。
聊:依靠。
章:同“彰”,明显。
伟服:华丽的服饰。
厉:通“砺”,磨砺。
徒处:白白地等待。
五伯:伯同“霸”,“五伯”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杖:持着。
橦(chōng):冲刺。
凌:凌驾于上。
万乘:兵车万辆,指大国。
诎:同“屈”,屈服。
元元:人民。
嗣主:继位的君王。
至道:指用兵之道。
惛:不明。
说不行:指连横的主张未得实行。
羸(léi):缠绕。
縢(téng):绑腿布。
蹻(jué)草鞋。
橐(tuó):囊。
犁:通“黧”(lí),黑色。
归:应作“愧”。
紝(rèn):纺织机。
太公:姜太公吕尚。
阴符:兵书。
简:选择。
练:熟习。
足:应作“踵”,足跟。
摩:靠近。
燕乌集:宫阙名。
华屋:指宫殿。
抵:通“抵”(zhǐ),拍击。
武安:今属河北省。
溢:通“镒”。一镒二十四两。
关:函谷关,为六国通秦要道。
式:用。
廊庙:指朝廷。
隆:显赫。
山东:指华山以东。
使赵大重:谓使赵的地位因此而提高。
掘门:同窟门,窰门。
桑户:桑木为板的门。
棬(quān)枢:树枝做成的门枢。
轼:车前横木。
撙(zǔn):节制。
伉:通“抗”。
张:设置。
倨:傲慢。
季子:苏秦的字。
盖:同“盍”,何。
诗文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颇能代表《战国策》的风格,与《左传》文风迥异。《左传》凝练,言简意赅;《国策》舒放,铺陈夸张。《左传》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国策》则驰辩骋说,富于气势。此外,本文在语言方面还大量使用排偶句,渲染气氛,使文气贯通,气势奔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充分显示了纵横家的风格。
善于选取典型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它并没有全面地叙写苏秦的一生,而是选取赴秦受挫、发愤读书、游说赵王、位极人臣以及家人前倨后卑几个典型情节,构成大悲大喜、冷热悬殊的曲折故事,描绘这位著名纵横家的独特经历与个性。
在谋篇构思上,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描写人物,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其一,说秦说赵的鲜明对比:游说秦王,驰辩骋说,引古论今,高谈阔论,颇显辩士的口若悬河之才,结果却是“书十上,而说不行”。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正面浓墨重彩地描写他受封拜相后的尊宠。其二,说秦失败与说赵成功的对比之外,是家人态度的前后对比:说秦不成,家人冷落至极;在赵尊宠,家人礼遇有加。其三,苏秦自身的形象与心态的对比:说秦失败后的穷困潦倒的形象与失意羞愧的心境,说赵成功后,以卿相之尊,“炫煌于道”的威仪与得意忘形的心态,栩栩如生。“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一语道出纵横家们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昨天还是“穷巷掘门、桑户栳枢”的穷光蛋,一夜之间暴富暴贵。
此外,在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方面,与其他先秦散文相比,这篇文章也有所突破。比如,写他说秦失败后那困顿狼狈之窘态的肖像描写,发愤读书锥刺股的细节描写,读书充满自信的独白等等表现手法,颇有小说的味道,这在其他先秦著作中是少见的。
篇3: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及翻译
先秦:佚名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翻译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篇4: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阅读及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原文阅读及翻译
原文阅读: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 限,东有郩、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 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 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惑 乱,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 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 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翻译:
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往古之时,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唐 尧讨伐驩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恒公用武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凭借武力的呢?近世 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道路;策士们各用言语,互相交结,使天下为一体。但结果或者约从,或者连横,兵革甲胄也并未因此藏起。辩士们巧言文饰,使各 国诸侯昏乱迷惑,结果万端俱起,莫衷一是,不可理喻;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民作伪的却愈多;国家法令多而混乱,百姓被搅得更加贫穷,这样君臣愁怨,百姓无 所依靠。道理讲了许多,言愈明,理愈显,战争反而愈益频繁。策士们奇服伟饰,能言善辩,可是诸侯间的战争并未止息;愈是文辞满口,天下愈是治理不好。说者 唇焦口燥,听者昏昏生厌,看不出一点成效。你提倡仁义,恪守诺言,可是天下的人并不相亲。于是诸侯才废文用武,优厚地豢养敢死之士;同时整顿军备,制甲砺 兵,在战场上争取胜利。不修兵事,企图空坐而能获得胜利,安居而能扩大土地,这不过是幻想;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他们虽然也常想安坐 而获利,然而天下的大势也终不可能让它实现啊!所以必须凭靠武力来续成大业。如果地域宽阔,两军之间可以展开攻坚战;倘若地势狭促,两军逼近,杖戟相碰, 展开白刃战,这样,才可见出伟大的功用。对外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对内能实行仁义;在上能树立君主的'威信,在下能使百姓服从。当今之世,如果想吞并天下,凌 驾大国之上,威震敌国,控制海内,统治黎民,臣服诸侯,就非用兵不可!现在继承君位的人,忽视了用兵这个最重要的道理,一个个政教不明,治理混乱,沉溺迷 惑于辩士的花言巧语。这样看来,您本来就不能采纳我的主张啊!”
篇5: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文言文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文言文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终于成功当上赵相,并且以功名显于天下的故事。下面是苏秦以连横说秦的文言文翻译,请参考!
苏秦以连横说秦文言文翻译
苏秦以连横说秦
出处:《战国策》
原文: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 限,东有郩、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 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 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惑 乱,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 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 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苏秦回答道:“我本来就疑惑您是否能用我的主张。往古之时,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出征涿鹿而擒杀蚩尤,唐 尧讨伐驩兜,虞舜讨伐三苗,夏禹讨伐共工,商汤诛灭夏桀,周文王征伐崇侯虎,周武王灭掉商纣,齐恒公用武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凭借武力的呢?近世 各国派遣使者,车辆往来,奔驰道路;策士们各用言语,互相交结,使天下为一体。但结果或者约从,或者连横,兵革甲胄也并未因此藏起。辩士们巧言文饰,使各 国诸侯昏乱迷惑,结果万端俱起,莫衷一是,不可理喻;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民作伪的却愈多;国家法令多而混乱,百姓被搅得更加贫穷,这样君臣愁怨,百姓无 所依靠。道理讲了许多,言愈明,理愈显,战争反而愈益频繁。策士们奇服伟饰,能言善辩,可是诸侯间的战争并未止息;愈是文辞满口,天下愈是治理不好。说者 唇焦口燥,听者昏昏生厌,看不出一点成效。你提倡仁义,恪守诺言,可是天下的人并不相亲。于是诸侯才废文用武,优厚地豢养敢死之士;同时整顿军备,制甲砺 兵,在战场上争取胜利。不修兵事,企图空坐而能获得胜利,安居而能扩大土地,这不过是幻想;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明主贤君,他们虽然也常想安坐 而获利,然而天下的大势也终不可能让它实现啊!所以必须凭靠武力来续成大业。如果地域宽阔,两军之间可以展开攻坚战;倘若地势狭促,两军逼近,杖戟相碰, 展开白刃战,这样,才可见出伟大的功用。对外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对内能实行仁义;在上能树立君主的威信,在下能使百姓服从。当今之世,如果想吞并天下,凌 驾大国之上,威震敌国,控制海内,统治黎民,臣服诸侯,就非用兵不可!现在继承君位的人,忽视了用兵这个最重要的道理,一个个政教不明,治理混乱,沉溺迷 惑于辩士的花言巧语。这样看来,您本来就不能采纳我的主张啊!”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 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 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锈千纯, 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 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 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厉天下,庭 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译文:
苏秦起初用连横的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秦国西边有巴、蜀、汉中等富庶之地,北面有可用的'胡貉、代马, 南方有巫山、黔中为屏障,东边有坚牢难攻的郩、函之地。秦国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兵车万辆,勇士百万;而且有千里沃野、蓄积丰厚;地势险峻,便利攻 守。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得天独厚的天府,天下的大国啊!况且凭借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如果习用车骑,教以兵法,一定可以兼并诸侯,统一天下,成就帝业。我 希望大王对此稍加留意,请允许我陈明其成效吧。”
秦惠王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鸟,不能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难以施行诛罚;德行不高的人,不能够役使百姓;政治教化不曾修明,不可以烦劳大臣。现在您不远千里郑重庄严地在宫廷上指教我,我希望您以后再说吧!”
苏秦向秦王上书有十次,但他的主张终未被采纳,最后黑貂皮袍破了,带的钱花光了,以至用度缺乏,只得离秦 归家。他绑裹腿,穿草鞋,背书担囊,形容憔悴,脸色黑黄,面带羞愧。回到家里,妻子见到他,依然织布不睬。嫂子不为他做饭。父母也不与他说话。苏秦见此情 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不好啊!”于是他连夜清检书籍,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找到一部姜太公的兵 书《阴符经》,立即伏案诵读,反复研习揣摩,深入领会。有时读书读得昏昏欲睡,他就取过铁锥,照着自己的大腿刺去,以至血流到脚跟,他发狠说:“哪有游说 君主而不能使其拿出金玉锦缎,并以卿相之尊位给我的呢?”一年以后,他捉摸已经学成,便道:“这次真可用所学的去游说当今的君主了。”
于是他出发了,经过赵国的燕乌集阙,在华丽的殿堂进见赵肃侯,和赵肃侯抵掌而谈,十分投机。赵王很高兴, 封苏秦为武安君,任命他为赵国的相国,并赐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壁百双,黄金万镒,让他带着这些财物去游说各国诸侯,推行合从散横的计谋,以打击强大 的秦国。因此苏秦当赵的相国时,秦与东方六国的交往被切断,秦军不能出函谷关。在这期间,天下如此广大,百姓如此众多,王侯们的威势、谋臣们的权力,都取 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花费一斗粮食,没有用一兵一卒;一仗未打,一弦未断,一箭未折,而能使诸侯相亲,胜于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归服,一人得用而天下顺 从,所以说,这是“运用政治的力量而不诉诸武力,用于朝廷之上而不必用兵于四境之外。”当苏秦得意显耀之时,黄金万千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 道路;山东六国,如草从风,倒伏于前;从而使赵国在诸侯中的地位大大提高。而苏秦只不过是位出身于穷门陋巷,贫寒困苦的士人罢了,但他却坐车骑马,行遍天 下,在宫廷游说各国诸侯,使国君左右之人杜口不言,天下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人了!
苏秦将要往南游说楚王,途经洛阳时,他父母闻讯,连忙张罗打扫住处,清洁道路;并且设置音乐,筹办酒席, 在郊外三十里地迎接。苏秦来到后,他妻子不敢正视,只是偷偷地察颜观色,恭敬地听他讲话。他嫂嫂如蛇伏地,匍匐而行,四次跪拜谢罪。苏秦说:“嫂嫂,为什 么你以前那么傲慢,现在又如此卑下呢?”嫂嫂答道:“因为您现在地位显贵而且金钱很多啊!”苏秦叹道:“唉!一个人在贫穷时,连父母也不把他当儿子看待; 等到他富贵了,就是亲戚也都害怕他。看来人生在世,对于权势富贵,怎么能够忽视呢?”
篇6:《苏秦以连横说秦》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苏秦以连横说秦》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貂之裘敝 敝:破旧
B.乃夜发书,陈篋数十 陈:摆开
C.简练以为揣摩 简:选择
D.当秦之隆 隆:隆重
9.D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不与言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黄金万镒为用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C.转毂连骑,炫煌于道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0.C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苏秦“合纵”之策产生的政治影响的一组是
①革车百乘,锦绣千纯 ②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③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④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⑤山东之国,从风而服 ⑥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11.C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只身赴秦,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惠王认为诸侯很强大,时机不
成熟,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B.游说秦王落空,苏秦落魄回家发愤苦读,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后说服赵王采用“合纵”之术,
然后奔波各国,建立军事联盟,最终名利双收。
C.文中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写出苏秦得势前后的不同遭遇,刻画细致传神,
对比鲜明,展现了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D.苏秦或说秦王“并诸侯”,或说赵王“抑强秦”,其外交政策相反但实质上目的相同,即获
取个人的尊位与富贵。
12.A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3分)
②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3分)
③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4分)
13. ①现在先生庄重地(严肃地、一本正经地)不远千里(前来)在朝堂上教导我,(我)希望您在来日教导我。(3分)
评分标准:3分,重点词“俨然”“庭教”“以”,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
②父母不把我当作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3分)
评分标准:3分,重点词“以……为”“秦”、判断句,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
③妻子斜着眼睛来看(不敢直视),倾耳而听(倾听、洗耳恭听);嫂子像蛇一样匍匐在地爬行,拜了四拜,自己跪在地上谢罪。(4分)
评分标准:4分,重点词“侧目而视”“侧耳而听”“蛇行”“谢”,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
篇7:苏秦以连横说秦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秦以连横说秦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秦以连横说秦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选自《战国策秦策》)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黑貂之裘敝 敝:破旧
B.乃夜发书,陈篋数十 陈:摆开
C.简练以为揣摩 简:选择
D.当秦之隆 隆:隆重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父母不与言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黄金万镒为用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C.转毂连骑,炫煌于道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苏秦合纵之策产生的政治影响的一组是
①革车百乘,锦绣千纯 ②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③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④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⑤山东之国,从风而服 ⑥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只身赴秦,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惠王认为诸侯很强大,时机不成熟,拒绝了苏秦的建议。
B.游说秦王落空,苏秦落魄回家发愤苦读,精研太公兵法;一年后说服赵王采用合纵之术,然后奔波各国,建立军事联盟,最终名利双收。
C.文中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写出苏秦得势前后的不同遭遇,刻画细致传神,对比鲜明,展现了战国时代崇尚功利、淡薄亲情的炎凉世态。
D.苏秦或说秦王并诸侯,或说赵王抑强秦,其外交政策相反但实质上目的相同,即获 取个人的尊位与富贵。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3分)
②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3分)
③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4分)
参考答案
9.D 10.C 11.C 12.A
13.(10分)①现在先生庄重地(严肃地、一本正经地)不远千里(前来)在朝堂上教导我,(我)希望您在来日教导我。(3分)
评分标准:3分,重点词俨然庭教以,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
②父母不把我当作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3分)
评分标准:3分,重点词以为秦、判断句,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
③妻子斜着眼睛来看(不敢直视),倾耳而听(倾听、洗耳恭听);嫂子像蛇一样匍匐在地爬行,拜了四拜,自己跪在地上谢罪。(4分)
评分标准:4分,重点词侧目而视侧耳而听蛇行谢,各1分;译错一处扣1分。
译文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篇8:《苏秦以连横说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终于成功当上赵相,并且以功名显于天下的故事。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相关试题及答案:
【注】①燕乌集阙:宫阙名。②炫熿:张扬炫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奏其效奏:演奏
B.简练以为揣摩简:选择
C.于是乃摩燕乌集阙摩:接近
D.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倨:傲慢
5.A(进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B.乃夜发书,陈箧数十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D.妻侧目而视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6.B(乃:均作连词,表承接,于是。A.者:前者作代词,的人;后者作助词,的原因。C.为:前者作介词,被;后者作动词,演奏。D.而:均作连词,前者表修饰;后者表因果,因而。)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A.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B.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C.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D.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7.D(苏泰日:“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揣摩天下形势,相中富强的秦国:企图说服秦惠王采用连横策略并吞诸侯,但秦惠王以不愿“高飞”为由,拒绝了苏秦。
B.苏秦游说秦王落空,知耻发愤,回家精研太公兵法,他顺应山东诸国合纵抗秦的大势,说服赵王而有了“约纵散横”的局面。
C.苏秦失意时愧对家人,见于颜色;得志时感慨世情,流于言辞。而大嫂“位尊而多金”的表白,撕开了家庭间温情脉脉的面纱。
D.苏秦推行合纵连横的谋略,或“抑强秦”或“并诸侯”,外交政策相反而目的相同,最终是要获取个人的尊位,而不顾忌手段。
8.A(秦惠王不愿“高飞”,错。原文是“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分)
(1)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3分)
(2)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4分)
(3)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3分)
译文
9.(1)现在先生一本正经不以千里为远(前来)在朝堂上指教我,(我)愿在来日(再听教诲)。(俨然、庭教、以异日,各1分)
(2)哪有游说人主不能使(他)拿出金玉锦绣,(进而自己)取得卿相尊位的呢?(安有……乎、说、出、尊,各1分)
(3)崤山以东各国,像顺从风倒下一样(迅速)服从,使赵国很受尊重。(从风、服、大重,各1分)
译文
苏秦起先主张连横,劝秦惠王说:“大王您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的富饶,北面有胡貉和代马的.物产,南面有巫山、黔中的屏障,东面有肴山、函谷关的坚固。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有万辆,武士有百万,在千里沃野上有多种出产,地势形胜而便利,这就是所谓的天府,天下显赫的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士民的众多,车骑的充足,兵法的教习,可以兼并诸侯,独吞天下,称帝而加以治理。希望大王能对此稍许留意一下,我请求来实现这件事。”
秦王回答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能高飞上天,法令不完备的不能惩治犯人,道德不深厚的不能驱使百姓,政教不顺民心的不能烦劳大臣。现在您一本正经老远跑来在朝廷上开导我,我愿改日再听您的教诲。”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不会接受我的意见。过去神农讨伐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尧讨伐驩兜,舜讨伐三苗,禹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讨伐崇国,周武王讨伐纣王,齐桓公用武力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用战争手段的呢?古代让车辆来回奔驰,用言语互相交结,天下成为一体,有的约从有的连横,不再储备武器甲胄。文士个个巧舌如簧,诸侯听得稀里胡涂,群议纷起,难以清理。规章制度虽已完备,人们却到处虚情假意,条文记录又多又乱,百姓还是衣食不足。君臣愁容相对,人民无所依靠,道理愈是清楚明白,战乱反而愈益四起。穿着讲穿服饰的文士虽然善辩,攻战却难以止息。愈是广泛地玩弄文辞,天下就愈难以治理。说的人说得舌头破,听的人听得耳朵聋,却不见成功,嘴上大讲仁义礼信,却不能使天下人相亲。于是就废却文治、信用武力,以优厚待遇蓄养勇士,备好盔甲,磨好兵器,在战场上决一胜负。想白白等待以招致利益,安然兀坐而想扩展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五霸,贤明的君主,常想坐而实现,势必不可能。所以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相距远的就两支队伍相互进攻,相距近的持着刀戟相互冲刺,然后方能建立大功。因此对外军队取得了胜利,对内因行仁义而强大,上面的国君有了权威,下面的人民才能驯服。现在,要想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制服海内,君临天下百姓,以诸侯为臣,非发动战争不可。现在在位的国君,忽略了这个根本道理,都是教化不明,治理混乱,又被一些人的奇谈怪论所迷惑,沉溺在巧言诡辩之中。象这样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建议的。”[2]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几百两铜(战国时代黄金指铜)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行李,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说:“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
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作品背景
战国时代,群雄纷争,逐鹿中原。智辩之士因时而起,揣人主之心理,逞一己之巧舌,或以联弱抗强之计,或以使弱事强之谋,游说于诸侯,以求自己飞黄腾达,史称这类策士为纵横家。《战国策》即为专门记录这些纵横家事迹的书。
赏析
《苏秦以连横说秦》颇能代表《战国策》的风格,与《左传》文风迥异。《左传》凝练,言简意赅;《国策》舒放,铺陈夸张。《左传》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国策》则驰辩骋说,富于气势。此外,本文在语言方面还大量使用排偶句,渲染气氛,使文气贯通,气势奔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充分显示了纵横家的风格。
善于选取典型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它并没有全面地叙写苏秦的一生,而是选取赴秦受挫、发愤读书、游说赵王、位极人臣以及家人前倨后卑几个典型情节,构成大悲大喜、冷热悬殊的曲折故事,描绘这位著名纵横家的独特经历与个性。
在谋篇构思上,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来描写人物,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其一,说秦说赵的鲜明对比:游说秦王,驰辩骋说,引古论今,高谈阔论,颇显辩士的口若悬河之才,结果却是“书十上,而说不行”。游说赵王,则隐其辞锋,简言“抵掌而谈”,正面浓墨重彩地描写他受封拜相后的尊宠。其二,说秦失败与说赵成功的对比之外,是家人态度的前后对比:说秦不成,家人冷落至极;在赵尊宠,家人礼遇有加。其三,苏秦自身的形象与心态的对比:说秦失败后的穷困潦倒的形象与失意羞愧的心境,说赵成功后,以卿相之尊,“炫煌于道”的威仪与得意忘形的心态,栩栩如生。“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一语道出纵横家们人生追求的肺腑之言。昨天还是“穷巷掘门、桑户栳枢”的穷光蛋,一夜之间暴富暴贵。
此外,在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方面,与其他先秦散文相比,这篇文章也有所突破。比如,写他说秦失败后那困顿狼狈之窘态的肖像描写,发愤读书锥刺股的细节描写,读书充满自信的独白等等表现手法,颇有小说的味道,这在其他先秦著作中是少见的。
篇9:《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
《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
《苏秦使将连横》读后感本文讲的是苏秦以连横的方式游说秦惠王,但是多次上书均没有效果,最后钱财用尽,不得不离开秦国回家。回去后妻子,嫂子,父母对他的态度十分冷淡。因此,开始发奋读书,累了就用锥刺自己的大腿。过了一年,他终于有所成。四处游说诸侯以抑强秦。深得诸侯赏识,并获得了财富和地位。
在前半部分文中通过说理、辨言、类比、引证等的方法,表达苏秦连横的主张,他分析秦国的地理、国力、人才等方面,论证秦国连横的好处。还引用前人的经验,说明只有战争才能换来天下的'太平。后面则写到她学有所成之后深受别人的重用。
从中我认识到,苏秦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这也是苏秦能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在说明秦王未果之后回家埋头苦读兵法,甚至以锥刺股。面对一时的失败,他不会自暴自弃,面对家人的冷漠,他也没有丧失继续奋斗的勇气。说秦失败后,他“羸滕履跷,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黎黑,状有归色”,这一段肖像描写形象地刻画苏秦当时形容枯槁、神情惟悴、失意狼狈的样子。回到家后家人不仅没有安慰支持他,反而冷落他。普通人常常会因此一蹶不振,然而苏秦不但没有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刻苦努力,孤军奋战。前面的挫折和失落都只能衬托出苏秦内心高人一等的坚强和他令人佩服的隐忍和承受力。
其次,我更佩服的是苏秦有一种敢于放弃的魄力,他在“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之后能“去秦而归”,他不是我们传统上提倡持之以恒的人,他会坚持,但更懂得放弃。衣服穿破,钱用完之后,再留在秦国也许只会自取其辱,自讨苦吃,所以他选择离开,可以说他个很识时务的人。
另外,此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当苏秦说服秦惠王无果而还时,“妻不下,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而苏秦功成名就之后,家人“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子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F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充分体现战国时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淡,即使是家人也是如此。然而苏秦却没有因之而放弃自己。
苏秦的整个形象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他极具才华,有雄心有谋略。他的性格既复杂又简单,既矛盾又合理。文章刻画出来的苏秦的形象血肉丰满,个性突出,是一个令人叹服的历史人物形象。
篇10: 《苏秦始将连横》读后感
作为《战国策》中刻划得最为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苏秦的人物形象不仅以其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个性特征在史册上魅力四射,而且以其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格精神而家喻户晓。对于苏秦的以上认识,从《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一篇可略见一斑。
《苏秦始将连横》一篇较为详尽地记叙了苏秦一生中进行游说活动的主要事迹。溯迹觅人,我认为凸现在苏秦身上的特色主要有三方面:
博闻广记,韬略过人,机智灵敏,这是苏秦身上最为突出的一个特色,也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共性,在该文中,苏秦先是以连横说秦,其说辞充分发挥了纵横家纵横捭壑的特点和高超的语言思辨能力,使出了揣摩、迎合、雄辩的手段,向秦惠王鼓吹以武力统一天下。在“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的时候,又以“合纵”之术进谏赵王,终得重用,更使天下“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连横”与“合纵”乃相反的两个策略,苏秦竟能于股掌中灵活转换之,这可看出其韬略的过人,对当时时局政治的机警灵敏和高度认识。
躬身自省和高度民主的自信,这也是苏秦身上的一大特点,也可以说是苏秦取得成功的内在原因。在说秦失败归家后,“妻不下V,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的境遇下,他感叹之余躬身自省“是皆秦之罪也”,而后发奋读书,继续研究习己。“暮年,揣摩成”后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果然其“合纵”之术令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正是苏秦对自己才能的高度民主自信,使其矢志不渝地成就了自己纵横家的使命和追求。
坚韧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苏秦身上的另一特色,也是其成功的根本原因。“说秦王十上而不行”,亲人冷眼相待,这非但没有消磨掉苏秦追求政治目的的梦想,反使之“乃夜发书,陈数十”更加发奋图强地充实健全自己,而在攻读过程当中,其“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的拼搏与刻苦精神更为世代读书人津为乐道,引为楷模。
由上观之,作为一个纵横家,苏秦是成功的,且其成功是必然的。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苏秦确有其值得称道之精神。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出,贯穿苏秦奋斗过程的内在动力是其对功名利禄的热衷与追求。因此从这一点上也许可以说苏秦不过利欲熏心入俗凡人尔。但从当时历史条件来看,我认为这是一种诋毁,一种对优秀人物的贯性排斥。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和外交活动频繁,以高官厚禄招纳谋臣策士成为当时诸国君的时尚,身负过人韬略及进取精神,自觉地选择追求功名利禄是苏秦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好也可能是唯一途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也是苏秦重名重利可以原谅的一个原因。退则“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犁黑”,且“妻不下V,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进则“革车百乘,锦绣千匹,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可以说,这一强烈的对比是一种诱惑的同时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无形压力抑可转移为动力。因此,有时侯,我们不得不承认顺境而行可算是明智之举。
篇11: 《苏秦始将连横》读后感
《苏秦始将连横》这篇文章讲述了苏秦游说秦惠王失败后,遭家人冷落,经他一番引锥刺股,苦读《音符》,最后说服了赵王约纵散横,以抑强秦。待他再次经过家门时,受到了热情的款待。故事虽短,却讲述了一个人如何从失败走向成功,其中说到苏秦“引锥刺股”以抵抗睡意是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这一举动引发了我无尽的思考……
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如果自己没有真材实料,恐怕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此所谓:“可以说当时之面试官矣!”
但是,引锥刺股是否是明智之举呢?我试着分析了其中的利与弊。
利的'方面是,根据当时社会并没有咖啡之类的提神食品,也许自残以祛除睡意显得更容易做到,这是最直接的方法,能让人疲惫的时候坚持工作。但其弊的方面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同样是当时的社会条件导致医疗落后,刺股留下的伤口很容易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其次,疼痛的感觉会让人分心,无法专注于学习,第三,犯困说明人已经到达了一种疲劳的状态,即使意志坚定也无法改变身体的疲劳,因此,学习效率会很低。所以,引锥刺股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可是,人们是否真的不再需要“引锥刺股”了呢?不是的,当“引锥刺股”作为一种精神状态存在的话,这恰恰是人们走向成功所需要的。人们不是要学习引锥刺股,但是要学习这种精神。很多70后的成功人士不禁感叹道:80后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脑残的一代,这不是毫无根据的。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好逸恶劳的人越来越多,在父母的保护下,富二代富三代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人根本不明白读书的目的和意义,忘记了刻苦耐劳的民族精神,引锥刺股也就与我们渐行渐远。因此,我们也是时候反省自己了……
在看了苏秦从失败到成功之后,我已开始思考我的人生,思考着如何通过引锥刺股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在我发现这一代人人格的缺失之后的,人们真的需要有引锥刺股的精神,特别是在这个浮夸的年代……引锥刺股,作为一种精神状态的时候,应该是万世不朽的存在。
篇12:苏秦始将连横读后感
《苏秦始将连横》一文中详细地记叙了战国时期着名的纵横家苏秦一生中进行游说的事迹。从其中折射出纵横家的智慧和人生价值取向。
苏秦学成之后不断地游说各国。在游说秦王之时,苏秦从秦国的地理,国力,政治方面作出综合性的分析。条理之清晰,语言之犀利,无不体现苏秦之才能。但是却遭到秦王的推托。一般而言,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示意你离开的时候,谁不是一脸沮丧地离开。而苏秦不然。他反而以退为进。他借古喻今,列举了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王,武王,齐桓等人成就霸业无不是以武力取胜的史实。由此观之,作为一个纵横家,苏秦具备了智慧与胆识。但是苏秦最后却趁势说出:“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昏于教,……由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这话可不是指着秦王鼻子骂王昏庸,于是秦王大怒,其后苏秦几次求见皆不得。
导致苏秦最后失败的原因,不是他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他没有揣摩大王的心思。这和进谏一样,进谏的成功关键是如何让上司接受。苏秦无疑是犯了这种错误。尔后,他师傅鬼谷子也认为苏秦缺少的正是这种能力。这在后面苏秦游说赵王成功时得到了证明。
坚韧不拔的进取意志和刻苦奋斗的精神,这是苏秦身上的一个特色。在游说秦王失败后,苏秦黯然回到家乡。“归至家,妻不下纫,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回到家后,苏秦因为失败更受冷落。他受不住其乡人的冷言相待,“乃夜发书,陈箧数十……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种拼搏与刻苦精神更为世代读书人津为乐道,引为楷模。
由上观之,作为纵横家,苏秦是成功的。他的精神确值得人们传诵。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出,贯穿苏秦奋斗过程的内在动力是其对功名利禄的热衷和追求。苏秦最为传诵的一句话就是“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盍可忽乎哉”。这也是纵横家共同的人生价值取向。儒家主张舍生取义,羞于言财利,忘怀个人得失,追求品德的高尚;而纵横家却相反。纵横家重利轻义,渴望个人成功,追求功名利禄,崇尚奇谋权变。所以历史上,纵横家的下场往往都是悲惨的。
纵上所述,作为一个纵横家来说,苏秦无疑是成功的。虽然他热衷功名利禄为后人诟病,但是我却对他的智慧与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非常推崇和崇敬。在逆境之中,更加磨砺自己,才会离成功更进一步,否则只会与成功遥遥无期。
篇13:苏秦始将连横读后感
《苏秦始将连横》是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于《战国策》,《战国策》是一本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对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苏秦始将连横》是其中的一篇,作者不详,由刘向整理而成。苏秦作为《战国策》中刻画得最为成功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的人物形象不仅以其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个性特征在史册上魅力四射,而且以其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格精神而家喻户晓。文中描述苏秦向秦惠王进谏,强调以连横一统诸侯国的优势,但是秦惠王认为时机还不够成熟,所以他拒绝了苏秦的建议,由于进谏失败,钱财花完,他只好凄凉地回家,然而回到家后却遭受了亲人的冷漠对待,倍感失望的同时他决定发奋读书,最后终于从书中领悟到说服天下的道理。有了这一个把握,他来到赵国游说,赵王认为他是一个人才,让他做相国并封他为武安君,最终苏秦成功了。家人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从中得出了一个道理: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忽视地位和金钱。
作为一个最为成功的人物之一,造成他成功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
苏秦博闻广记,韬略过人,机智灵敏,这是造就他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原因,也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共性。在那个时代,纵横家能说会道是非常重要的。文中记述苏秦先是以连横说秦,其说辞充分发挥了纵横家纵横捭壑的特点和高超的语言思辨能力,使出了揣摩、迎合、雄辩的手段,向秦惠王鼓吹以武力统一天下。并且在说服秦惠王,又转头以“合纵”之术进谏赵王,终得重用,更使天下“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连横”与“合纵”乃相反的两个策略,苏秦竟能于股掌中灵活转换之,这可看出其韬略的过人,对当时时局政治的机警灵敏和高度认识。
当然,这些种种的背后更折射出他的人格魅力:努力奋斗、百折不挠。人们不要以为失败之后再次成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并不是的。那夜夜的苦读,残羹剩饭,饥寒难耐,只有一把锥陪伴着他,血流在地,这是他为成功做出的誓言。这是他自身的因素。
当然也有外界因素,当时战国时期,七国混战。一个人想要活着,并且活得有尊严,有地位,是相当困难的。但这是个令所有有志之士为之奋斗的理想,苏秦不例外。当时的大的社会环境造就了苏秦的存在。也可以说,苏秦的存在是必然的。
当然,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外界因素。当他以连横说服秦王失败后,回家的时候,妻子不从织布机下来迎接他,嫂子不为他煮饭,父母不把他当做儿子。这种种情形激励他努力奋斗。因为不被国君看重,就只能过着凄凉的生活,任何一个有抱负的人都是不能忍受的。
苏秦的成功是我一直很佩服的,但他独特的性格也让我深思。纵观苏秦一生,他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个性特征的人物。
首先,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不管是连横还是约纵,他都是再为自己的个人目的服务。他的个人目的即是政治上得志,经济上得利,人际关系上得名。他觉得只有这样,他的人生意义才得以实现。所以当他说服秦惠王失败后,在家遭受冷遇后,他能够义无反顾的重新学习。因此,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物,他知道只有当自己在仕途上在经济上占主导地位后,才能受到鹤立鸡群的满足感。
其次,他是一个圆滑、精通政治但毫无政治立场的人。连横失败后就连忙去约纵,这是两个对立的战略政策。但是他却能游刃有余,从而可以看出他并没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坚定的立场,他的立场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哪一方政治势力能够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他的政治观念就会趋向于哪一方。因此,他能够在实现自己抱负的路上越走越远。()
最后,他是一个很注重潜规则的人。从行动和言词两方面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他的过人之处。即使再贫穷,在游说秦王的时候他还是穿着貂皮衣服,带着黄金。他深知官场潜规则,没有钱没有一定的地位你是没有权利和上级说话的。因此,经过一番打扮之后,不管是从外表上还是心理上他都觉得自己提高了一点,和秦惠王讲理的时候底气也就足一些了。
不管苏秦是具有怎样鲜明的性格,只要他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能够为国家做出一份力,那么他就是一个成功的人。难道不是吗?
从古至今,人们对苏秦都是褒贬不一的,但纵观历史划过的痕迹,他仍然留给后人许多宝贝的经验,这是我们需要去学习借鉴的。
篇14:《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译文及训练题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①,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②,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③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④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绵绣千纯⑤,白壁百双,黄金万溢⑥,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⑦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注释】①橐(tóu):囊也,无底橐,有底曰囊。②纴(rèn):机屡。③摩:近而过之。④抵(zhǐ)掌:击掌,表示高兴。⑤纯:束。⑥溢:同“镒”,古代二两为镒。⑦季子:小叔。
【参考译文】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虽然一连上了10多次之多,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的黑貂皮袄也破了,100两金币也用完了,最后甚至连房旅费都没有了,不得已只好离开秦国回到洛阳。他腿上打着裹脚,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一些破书,挑着自己的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惟悴,面孔又黄又黑,很显失意。他回到家里以后,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因此他深深叹息:“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当晚,苏秦就从几十个书箱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来。从此他就趴在桌子上发奋钻研,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而且一边读一边揣摩演练。当他读书读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脚上。他自语道:“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他的研究和演练终于成功,他又自言自语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
于是苏秦就步入赵国的燕乌集阙宫门,在华屋之下游说赵王。他对赵王滔滔不绝地说出合纵的战略和策略,赵王听了大喜过望,立刻封他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兵车100辆、锦绣1000束,白璧100双,金币20万两,车队尾随他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压制强秦。因此,当苏秦在赵国做宰相时,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
苏秦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得知,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斜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头请罪。苏秦问:“嫂子你对待我为什么以前那样的傲慢不逊,而现在又这样的卑贱下作呢?”他嫂子答:“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羸縢履( ) ②状有归色( ) ③乃夜发书( ) ④期年( )⑤扺掌( ) ⑥盖可忽乎哉( )
2. 苏秦失意归家及挂相印,过洛阳,两事中妻嫂父母对其持怎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3. 对苏秦发奋自励,你是怎样看的?
4. 末段中至今为人沿用的`成语是:□□□□。
【参考答案】
1.①绕;穿,踏。②愧。③取。④满一(年)。⑤击,鼓(掌)。⑥同“盍”,何。
2.前倨后卑。说明封建家庭的亲属关系,是以地位的尊卑,金钱的多寡,决定亲属的爱憎。
3.苏秦发奋读书的目的是谋求荣华富贵,是不足取的,但他刺骨勤学的刻苦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5. 前倨后恭(原为卑)。
★ 《战国策》读后感
★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 杯中窥人生作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读后感(集锦14篇)】相关文章:
李白《秋浦歌》全诗翻译赏析2023-08-27
《相州昼锦堂记》文言文阅读附答案2023-02-03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的观后感2023-07-01
秋浦歌 李白2022-05-06
李白的秋浦歌2022-05-06
厨房帝国读后感2022-06-23
文献笔记范文2023-11-06
消失的帝国读后感2022-05-07
过秦论教学设计2023-11-17
大秦帝国读书心得体会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