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体会

时间:2022-05-07 12:55:11 读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读写体会((锦集6篇))由网友“不会很饱☺︎”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读写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写体会

篇1:浅谈读写结合

浅谈读写结合

浅谈读写结合

作者/杜青

“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小学语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重要的语文教学原则之一。但是,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由于对“人文性”的认识和肆意夸大,导致“人文性”的过度膨胀和浮躁不已。课堂上学生读课文,说感受,热热闹闹。可是到了写作的时候,学生照样咬笔头。而要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除了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读写结合”上花大气力。

1、模仿练笔。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在模仿中练笔也是“内化练笔”最重要的形式。教师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文章写作特点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和写作规范,再结合本班实际进行仿写小练笔。常用的仿写练习有以下几种:

(1)仿句式。主要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可以是摹仿文中句子运用的.指定关联词进行写话练习,例如:“不但……而且……”、“没有……没有……只有……”等。另外也可以摹仿文中写作手法,比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表现技巧,这是写好作文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2)仿顺序。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就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如: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等,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范例,我们可以有意识加以引导和训练。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我们可借机引导学生进行结构仿写,让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加深对这种结构段的认识。

2、拓展练笔。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掌握了较多的写作方法,拓展练笔比较适合他们。练笔的形式很多,有补白类的,包括补充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扩写类的;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类等。

(1)教材简略处的合理拓展。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

(2)课文精彩处的合理拓展。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积累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拓展。

(3)续写练笔。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假如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这样的练笔可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统一。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强调写而忽视了读,写就会陷入盲目性,写者会江郎才尽;但如果强调读而忽视了写,读也会失去有效的巩固和检验机会,读者会眼高手低,一辈子不会游泳。因此,读与写要紧密结合,泳者既要在教练的指导下掌握游泳的技巧,又要经常下水实践,这样才能在广阔的大海中游得既好又快。

篇2: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教学设计

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例话内容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问: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再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把读懂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没读懂的同学之间相互商量解决,一会汇报。(以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倾听学生装的讨论,对学生读明白的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

三、深入探究,理解例话

1、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感到同学们都认真读书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例话,同桌之间以一篇课文为例,讨论哪些是课文描写的内容,哪些是通过内容表达的思想。

2、交流汇报

什么是内容?《古井》这一课的内容是我们村的的乡亲从古井取水,以及长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要表达的思想是:教育人们要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

3、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掌握了内容体会到思想的?同桌之间交流小结阅读的方法。

(1)读: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3)议:从人们的想法,做法里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运用本书学到的方法,找出《峨眉道上》描写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篇3:读写结合随笔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写作是与他人交流的一种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方式,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水平,可以将作文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要做到“读写结合”,不但要兼顾到个性形成、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在看到读对写的促进作用的同时,又应看到写对读的促进作用,更要看到读与写各自相对独立的一面。丁有宽老师也认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了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增强了,又能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的这个联系点,即读与写的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读与写的结合要讲究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挖掘课文“潜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揭示事物的规律,反映事物的本质,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而从“写”的角度来看,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自发地写、自觉地写,才能发诸真情,才能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例如冯骥才老先生以其诙谐的风格,真挚的感情写成的《珍珠鸟》,就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珍珠鸟”古怪的性格以及冯骥才先生的喜爱之情,同学们兴趣盎然,在这一周的周记中,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选择描摹了自家的各种小动物,其描写之细致、感情之真挚,令我为之动容。可见,课堂教学要是能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作文也能变成“坦途”。

课文与写作教学最成功的结合,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不但对课文有了较深刻、全面的认识,而且从写作上得到了有益的启迪,产生了写作的强烈愿望,并且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必须善于充分挖掘课文的“潜质”,并时时注意提供能激起写作冲动的“棒槌”,使学生准确地捕捉到思想深处的“闪烁火花”,及时地将想写、需写的东西写出来。唤醒学生的生命知觉,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帮助他们从容地领悟到写作的真谛。“我笔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作文只要是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出来,从而自觉地把写作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写作就不再是件苦差事、累差事了。在学习了《烟台的海》、《海洋——21世纪的希望》等课文后,同学们对我们邻近的南黄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发去洋口港观光学习,到老一辈们那里去了解南黄海的历史、传说,写出了《海上遐思》、《家乡的洋口港》等等许多优秀的作文,由于观察仔细,感情真实感人,有些还在优秀作文评比中获奖呢!在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后,同学们纷纷被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深深情谊所打动,忽然间发现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亲、母亲身上也有着许多不平常之处,纷纷从记忆“仓库”中找到了许多感人的瞬间,写成了讴歌父亲、母亲的感人的文章。

二、借助课文学习,帮助学生扩充“材料仓库”。

清代著名学者万斯同曾经说过:“必阅尽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苟不其然,则心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笔下安能有神。”二月河是我国近年来人们广为赞誉的历史小说家,原来他主要从事“红学”研究。就是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他掌握了大量有关清史的资料,被“康乾盛世”时的几个皇帝所深深感动,拥有了强烈地创作的冲动和欲望,写出了“皇帝系列”小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无论是写一篇文章还是完成一部作品,虽然只是一段时间,但大部分是自己平时积累的表现。我们在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多多积累,打牢基础,这样,我们的写作之泉才会源头不断,活水长流。小学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而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却是良莠不分,因此,我们应将课文看作是学生的“精读”书目,将其作为学生语言积累的主要来源,将课外阅读看作是“泛读”,二者相辅相成,方能使学生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北大荒的秋天》用优美清新的笔调描绘了北大荒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以生动可感的画面将学生带进课文情境,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描写北大荒美景的句子,通过反复地吟诵涵咏,淡化分析,以读代讲,使学生对这些句子能熟读成诵。小学语文课本中像这些值得学生牢牢记住的句、段、篇还有很多很多,如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恰佩克的《田园诗情》、郑振铎的《燕子》等等。让学生烂熟于胸,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写作时就能博古通今,游刃有余。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有选择地朗读一些优秀书目,以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如学习了《装满昆虫的衣袋》,就可以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供同学们阅读;学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可以推荐同学们阅读《史记》相关的书籍;学习了《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可以推荐介绍肖邦的书籍以及肖邦的音乐作品,供学生欣赏;学习了《七律·长征》,可以推荐毛主席的《沁园春·雪》等作品,领略伟人的大气;学习了《莫泊桑拜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等著作;学习了《林冲棒打洪教头》,可以从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中挑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推荐给同学们品读,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学习了《我和祖父的园子》,可以推荐同学们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等优秀作品……课内外相结合,大量的阅读,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和影响,体味感悟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掌握写作的技巧,学生“材料仓库”的储备自然就会增多,写起文章来自然也会信手拈来。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便是这个道理吧。

三、结合课文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

小学生的作文训练应该以写作实践为主,因此,我尽量避免生硬的写作理论的指导,改变“写一一评一一写”的模式,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课文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少走些弯路,能将作文写得更好。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发现有些同学在写作文时总喜欢进行景物描写,而且言辞绮丽,描写细致生动,但常常所写景物与作文主题无关,反而因为写景的文字太多太细,喧宾夺主,反而削弱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因此,在教学时就应该注意让学生明白在记叙文中写景是为烘托人物服务的。如《黄河的主人》中在一开头便有一段对黄河的景物描写,在学习时,让学生比较有无这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反复朗读品味,体会到这段景物描写所包含的内涵:表现了黄河的凶险,使形势更加紧张,为后面描写黄河的主人做铺垫。在学习《九色鹿》、《三顾茅庐》、《草原的早晨》等课文时注重让学生体会到景物描写的作用。这样,在课文学习中让学生领悟到写景或表达人物的心情,或渲染气氛,或蕴含道理,或表现主题,使学生能逐步掌握写作方法。

对于一些写作技巧,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我发现许多学生的习作,前面写到的事物,后面就没有了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又没有交待,造成文章上下脱节,不能形成有机的整体。为此,在课文教学中,要非常注重借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如在学习《永远的白衣战士》时,前文中写“科室里似乎仍回荡着她那爽朗的笑声,病人似乎仍感受到她那春风般的关切与抚慰。然而,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47岁的护士长叶欣却永远的走了。她倒在了与非典型肺炎昼夜搏斗的战场上。”后文又写“3月29日下午,广州殡仪馆青松厅,医院全体员工在这里与她作最后的告别。花圈如海,泪水如雨。遗像中,叶欣留给人们的是永恒的微笑。”我提醒学生有时写作文时,开头提到的事情,结尾的时候可以再交代一下;在学习《三顾茅庐》一课时,就文章开头写“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文末写“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我引导学生体会,写作文时要将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以表达主题;在学习《我们爱你啊,中国》时,文中多次出现“我们爱你”一句,让学生知道可以在文中相互照应,以起到点题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与课文紧密衔接,学生就容易理解,容易掌握了。

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安排了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主要体现在“读写例话”里,教学中,将这部分内容与课文教学紧密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课文是生动的具体的写作方法的示范,由具体文章演绎出写作方法,再由写作方法去体会课文,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更易为学生所掌握,效果自然更佳。

四、发挥课文优势,设计写作训练,使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有机融合。

平时的作文训练固然要精心设计,然而要使学生“写”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光靠“两周一大作,一周一小作”的作文训练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强化写作的意识,发挥课文的优势,设计出恰当地写作训练,使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曾经看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授知识小品文《新型玻璃》时,没有按一般模式进行讲授,而是摒弃了繁琐的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根据课文内容,以自传体的形式写一篇介绍新型玻璃的短文,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写成了,而且大部分学生写得既准确,又具体。试想,同学们已经写出了这样好的文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难道还不够深刻吗?我在教《鼎湖山听泉》时,也尝试让学生在分组学习,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字典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写出一段导游词,介绍鼎湖山的美景。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进行热烈讨论,结果大多数学习小组能合作写出准确、生动而优美的导游词。

要充分发挥课文的优势,设计出有创意地写作训练,形式还有很多种:可以对课文进行改写、缩写,学习了《乌鸦喝水》后,让学生以“乌鸦第二次喝水”为题,创作出一个童话小故事;可以对某一情节进行想象、扩充,学习了《嫦娥奔月》后,让学生以“嫦娥到了广寒宫之后”为话题,就嫦娥在月宫里的生活展开想象;可以就同一材料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思辨,学习了《最大的麦穗》后,让学生分小组就“最大的麦穗是什么”进行辩论;可以就一组课文梳理归类写出一篇新的文章,学习了五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课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这几篇课文后,从富兰克林到谈迁,再到诺贝尔的事迹对你又有怎样的启迪……这样,学生在“写” 中读懂了课文,在“读”中又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内在的自我需求,在于唤醒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激情。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阅读和写作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两个重要方面,反映在一个学生的身上,不是孤立、静止的。我们一定要在优化阅读教学的同时,考虑与写作的沟通、揉合,努力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篇4:读写结合随笔

因为我是个从教才几年的老师,要把“读写结合”这个内容解读得很透彻,说实话有点困难,自感对这块钻研的还不够深,我想这也是此次培训对我的鞭策,于是查阅了有关读写结合的许多文章,现将学习心得汇报给大家。

首先谈谈几位小语界的专家对读写结合的认识:

1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早在1963年就提出并总结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2于永正老师在自己“五重教学”中明确指出重迁移主要指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写的迁移就是十分重视读写结合,重视写的训练。因为语文能力的最重要标志是“会写”。孩子进了学校学语文,主要是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

3袁浩老师说过:阅读教学的渗透,不能仅仅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读写结合还需要重视。

4苏教版教材的主编朱家珑谈教材编写的意图时也指出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读写结合,是分长、短两条线来安排的。长线结合是指突破了按单元对应地安排读写训练,以使学生的阅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内化过程,力图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习作的机械模仿、生搬硬套。短线结合是指阅读课中的小练笔,这种与阅读对应的片段训练,用时少,见效快,既是作文教学的补充训练,又是学生习作的基础训练。还有李杰林老师等

那么,如何寻找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呢?

读写结合的现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询问过许多教师,教师的回答抓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如议论纷纷,让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怎样议论,利用文中的标点符号,特别是省略号,进行文本内容的补充,根据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等等。教师已经能重视利用文本做凭借的读写结合,但小练笔是否适当,目的是什么?教师教学设计的意图就不够明确。正如陈老师在《银川归来话读写结合》中提到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小学李明新校长在最后评课总结时说的话。

怎样选择读写结合切入点:读写结合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比如说读写点是不是恰当?你读写结合给学生的时间是不是合理?读写结合之后这个成果是不是作为一个资源进行运用?学生写了一段话,学生之间有没有交流?老师有没有评价,能不能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个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给你们一点时间写一写,随便给两句话。甚至有的时候可以说你读写结合的这个点是不是有必要,是不是合理都值得再研究……

李特这段话,陈老师高度概括了“读写结合”要取得成功的“六大要素”:1、恰当;2、合理;3、运用;4、交流;5、评价;6、发展。我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如何找寻读写结合切入点。最后谈谈

读写结合的形式:1发挥想象。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结尾处有这样的对话:“30年后我再来看您”,“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我引导学生想像“30年后他们见面的情景”。

2转化语言。于永正老师在《新型玻璃》中让学生用自述的形式写新型玻璃。

3 改变人称。可让学生把课文中的记叙文,如游记等,从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或相反。

4续写。教学寓言,〈滥竽充数〉后,设计一个情境:南郭先生逃出来之后……让学生续写。

5补写。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时,学完第七自然段后,让学生想像洪教头满面羞愧,灰溜溜地走开了,众人会说些什么?洪教头会想些什么?还会有什么样的神态、什么样的动作?

6改变文体。如《赠汪伦》,学生在学习前就查找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把故事完整的写出来,把一首短诗,扩写成一篇记叙文。

7学习写法。如《望月》作者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的月下景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一方法观察日出的美景,并写下来。

最后引用朱作仁教授说过的话来结束我的认识,和各位同仁共勉:“别小看了‘大量读写,读写结合’这八个字,这是教语文、也是学语文的规律啊!”真的,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课标语),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我想陈老师也是抛我这块砖引出许多玉来,让我们教师平时结合阅读教学进行读写结合,夯实学生的习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5:读写结合随笔

我们小组抓住课文第2、3节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教学:“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出异样的光,又似乎跟谁在激烈的争吵。”句中“一会儿……一会儿……、好像……似乎……”以及后面的“痴痴地微笑”等语句,细致地描写了罗丹的动作和神态的变化,把罗丹工作起来完全进入了如梦、如痴的境界刻画得惟妙惟肖。

可结合“词句活动室”第2题,读句子,想想句中带点字的词语“好像”、“似乎”能不能去掉。这两个词都是副词,句中“跟谁在说悄悄话”、“跟谁在激烈地争吵”都是茨威格由罗丹的“嘴里叽里咕噜”、“眼睛闪出异样的光”所引发的感觉、联想,并非罗丹真实的行为,所以“好像”和“似乎”不能去掉。进一步体会罗丹全神贯注。

这些句子通过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接着,在进行教学“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的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像,运用“一会儿……一会儿……、好像……似乎……”的句式练习说话。

同时,为了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并会熟练掌握这一句式,出示以下的情景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例进行想像性的句式训练。1、观看足球赛的情景:世界杯总决赛已进入了紧张的阶段,只见爸爸“一会儿……一会儿……、好像……似乎……” 2、阅览室看书的情景:阅览室里静悄悄的,只见玲玲“一会儿……一会儿……、好像……似乎……”。

篇6:读写关系纵横谈

读写关系纵横谈

在古代语文教育中,科举制度产生以前以读为主,在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以写为主.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前期是以写为主,20世纪70年代以后过度为以读为主.在现代语文教育中,有人提出读比写重要,也有人提出写比读重要;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没有依据的.就读与写关系来说:读可以促写,写也可以促读.就目前语文教育现状来说,我们应该直面两点:相对于阅读能力,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严重不足,就实际的生活与工作来说,读比写更常用.

作 者:曹茂才 CAO Mao-cai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刊 名: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2008 26(1) 分类号:H09 关键词:读写关系   再认识   语文教育   理性审视  

读悟结合品称赞语文论文

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在急流中》课文教材解读小学六年级

小学语文读写训练之一

初中英语读写范文

高中语文读写的特色教学(网友来稿)

二年级读写范文

明确目标读写结合

《数的组成和读写数》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大数》一课教学反思

读写体会
《读写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读写体会(锦集6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3-04-01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2022-10-20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022-10-22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022-11-15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读写和意义3》教学设计2022-11-19

《飞檐走壁的虎将》的教学反思2022-09-26

小学语文五段式培训心得2022-10-24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2023-03-16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022-09-29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07-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