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合集12篇)由网友“阿瞒瞒”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例话内容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问: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再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把读懂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没读懂的同学之间相互商量解决,一会汇报。(以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倾听学生装的讨论,对学生读明白的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
三、深入探究,理解例话
1、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感到同学们都认真读书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例话,同桌之间以一篇课文为例,讨论哪些是课文描写的内容,哪些是通过内容表达的思想。
2、交流汇报
什么是内容?《古井》这一课的内容是“我们村的”的乡亲从古井取水,以及长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要表达的思想是:教育人们要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
3、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掌握了内容体会到思想的?同桌之间交流小结阅读的方法。
(1)读: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3)议:从人们的想法,做法里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运用本书学到的方法,找出《峨眉道上》描写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教学设计
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例话内容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问: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再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把读懂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没读懂的同学之间相互商量解决,一会汇报。(以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倾听学生装的讨论,对学生读明白的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
三、深入探究,理解例话
1、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感到同学们都认真读书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例话,同桌之间以一篇课文为例,讨论哪些是课文描写的内容,哪些是通过内容表达的思想。
2、交流汇报
什么是内容?《古井》这一课的内容是我们村的的乡亲从古井取水,以及长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要表达的思想是:教育人们要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
3、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掌握了内容体会到思想的?同桌之间交流小结阅读的方法。
(1)读: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3)议:从人们的想法,做法里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运用本书学到的方法,找出《峨眉道上》描写的主要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一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篇3:四下、读写例话:从内容到思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写例话: 从内容体会思想`
教学要求
阅读时从内容体会思想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重难点、关键
以课文为主,说说怎样从内容体会思想。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自由通读《读写例话》。
2.自由谈《读写例话》的内容。
3.学会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步骤。
(1)归纳(了解)主要内容;
(2)由内容入手提炼文章主旨(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举例说明。
(1)自由讲古井一文的提炼思想感情过程。
(2)举《峨眉道上》为例。
①主要内容:
文章叙述我在峨眉道上的所见所闻所想。
②具体内容:
山有多高、多陡、多长;石头有多重,多少块;运石上山用什么方法。
③ 板书显示
山--高、险 吃苦 无名英雄
峨眉道上 石--重、多 流汗 默默奉献
运--(人工)凿、背
④看板书说体现了什么思想?
5.总结。
阅读时首先要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再细细品读,有
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才会读透文章。
二、作业。
1.以《尊严》为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课时作业设计
读《父亲的菜园》体会思想感情
[四下、读写例话:从内容到思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读写例话 教案教学设计
lanlan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明白,平时要重视积累语言。
2、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积累语言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知道应该怎样积累语言,必须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指导我们积累语言的读写例话。
二、学生自读例话
要求:边读边想,我们为什么要积累语言?我们应该怎样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是什么?
三、学生交流理解
语言是一种财富,积累丰富了,说话时,好词佳句就会脱口而出;作文时,语言就会丰富而生动。
积累语言,首先,要知道哪些语言好,好在哪里,最好能把它背下来。其次,要做积累语言的有心人,只要读到好词佳句,都要熟读成诵,最好随手摘抄下来。
积累语言,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养成习惯。多读书,多背诵,多摘录,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四、学生回忆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过程,想想本单元中哪些语言好,你把它背下来了吗?
五、积累语言背诵比赛(只背本单元的)
六、请你谈谈以后自己打算怎样积累语言。
六、课堂小结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读书过程中努力要求自己重视语言积累,处处留心,积累好词佳句,做积累语言的有心人。
[读写例话 教案教学设计]
篇5:从内容体会思想教学设计
从内容体会思想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例话内容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问: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再以四人为一小组的形式,把读懂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没读懂的同学之间相互商量解决,一会汇报。(以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倾听学生装的讨论,对学生读明白的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
三、深入探究,理解例话
1、通过刚才的汇报,老师感到同学们都认真读书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例话,同桌之间以一篇课文为例,讨论哪些是课文描写的内容,哪些是通过内容表达的思想。
2、交流汇报
什么是内容?《古井》这一课的内容是“我们村的.”的乡亲从古井取水,以及长年给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挑水,要表达的思想是:教育人们要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人。
3、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掌握了内容体会到思想的?同桌之间交流小结阅读的方法。
(1)读:知道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2)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3)议:从人们的想法,做法里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篇6:读写例话《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
2、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学程导引】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要学习一则侧重阅读训练的例话,在科文中我们了解了一些意思比较深刻的句子,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读。
二、带题自悟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的阅读这篇读写例话,边读边想,什么是“句子含着的意思”?用什么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例话中的例子具体谈谈。
三、集体交流,读懂例话
1、什么是句子含着的意思?有的句子除了表面的意思,还有深层的意思,有的句子还有言外之意。
2、如何来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联系下文的方法,细细揣摩,才体会到伯父的话表面上再夸自己的记性好。还有的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来体会句子。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又什么好处?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内容,体会思想。
四、反复练习,加深理解
1、请你们回忆一下以前读过的文章,举例说一说自己体会到了那些句子的含义,是怎么体会到的?
2、同学们自己找出课文来读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五、小结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既是一种阅读方法,又是一种阅读能力,以后在阅读每一篇课文时,都要注意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思想。
[读写例话《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篇7:读写例话--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 时 备 课
【本学期总第 17 课时】
【本单 元 第 17课时】
【课 题】:读写例话
【课 型】:复习课
【主 备 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 学 目 标 】:
1、使学生掌握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
2、训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重 难 点关 键】:
【教 具 准 备 】:
多媒体、《公孙仪谈吃鱼》一文的打印稿。
【教 学 内 容 】: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知道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理解文章的句子,你理解一些意思比较深刻的句子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呢?
指名谈谈自己的体会认识。
二、自读自悟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这篇读写例话,思考:什么是“句子含着的意思”?
用什么方法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1、自己读,边读边思考。
2、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三、集体交流,深入理解例话
1、什么是句子含着的意思?
有的句子除了表面的意思,还有深层的意思,有的句子还有言外之意。
2、怎样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结合例子谈谈。
仔细体会才能读懂他们的意思,比如:伯父和我谈《水浒转》时,就是运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细细揣摩,才体会到伯父的话表面是在夸自己的记性好,实际是在委婉地批评“我”读书不认真;又如讲“碰壁”时,就是运用了讲时代背景的方法 ,才体会到鲁迅先生对反动统治势力的有力抨击。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有什么好处?
可更深刻的理解课文,体会思想。
四、巩固加深
1、结合自己以前学过的文章,说说自己深刻体会了哪些句子的含义,是怎样体会的?
2、阅读实践
读《公孙仪吃鱼》,思考:“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收人家的鱼。”这句话含着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的?
五、总结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既是一种阅读方法,又是一种阅读能力。以后在阅读每一篇课文时,都要体会句子含着的意
【教 学 反 思 】:
[读写例话--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理清课文的条理(读写例话) 教案教学设计
作者邮箱:zhaocaizhenxue@163.com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课文的条理。
2、通过具体课例学习怎样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例话,想一想例话讲了几层意思,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学生自学,可以讨论。
三、集体讨论,理解内容。
1、这篇例话讲了几个意思?
(三个意思:什么是课文的条理;课文的条理是围绕什么来安排的;为什么要理清文章的条理。)
2、什么是课文的条理?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就是文章的条理。)
3、课文的条理是围绕什么来安排的?
(是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安排的。)
4、为什么要理清文章的条理?
(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就仿佛跟着作者去看、去听、去想,就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5、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例子。
四、照着例话的样子,以《赤壁之战》《田忌赛马》为例说一说文章的条理。
五、小结:
理清文章的条理,既是一种阅读的方法,也是一种阅读的能力,以后在阅读每一篇课文时,都要注意运用这种方法。
[理清课文的条理(读写例话) 教案教学设计]
篇9:《读写例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认识提高阅读速度的意义,由前几课学习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懂得如何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重点】
懂得如何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阅读的材料很多,有时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搜寻我们要的材料,这就需要阅读的速度快,这样就能获取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板书:题目
二、阅读例话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请同学们默读写例话,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结合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说一说,
1、默读自学:画出“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要求。
2、在小组内结合自己阅读时的例子和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3、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三、快速读下面短文,边读边思考,读后回答问题
1、出示一篇短文,要求: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读后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后生可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很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地说:“你这么小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四、总结
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我们不断地这样练习,一定能逐步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会同步提高。
【板书设计】
阅读要有一定速度
篇10:四下、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写例话
分清文章的主次
一、自由轻读,看看例话主要指导我们干什么。(侧重于指导学生阅读的读写)
二、默读,看看例话说明了应当怎样分清文章的主次。
1. 这则例话是以《落花生》为例来说明文章的主次和怎样分清文章的主次的。《落花生》这篇课文围绕思想内容,主次分明,这一特点非常突出。
2. 引导学生将《落花生》与例话所作的分析对照起来思考。学生就能比较具体地理解这则例话的内容。
3. 明白每篇文章的内容都有主有次。课文的主次是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决定的。在阅读时分清主次,抓住主要部分认真阅读,有助于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在习作时分清主次,有助于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按照例话的分析方法,试着分析本组的其他几篇课文,从而加深对文章的主次及怎样分清文章主次的认识。
1. 分大组进行,每组选读一篇课文分析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
2. 各组选派一名同学发言交流,其余同学可以补充。
[四下、读写例话:分清文章的主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从内容到思想的教学设计
从内容到思想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阅读时从内容体会思想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重难点、关键
以课文为主,说说怎样从内容体会思想。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自由通读《读写例话》。
2.自由谈《读写例话》的内容。
3.学会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步骤。
(1)归纳(了解)主要内容;
(2)由内容入手提炼文章主旨(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举例说明。
(1)自由讲古井一文的提炼思想感情过程。
(2)举《峨眉道上》为例。
①主要内容:
文章叙述我在峨眉道上的所见所闻所想。
②具体内容:
山有多高、多陡、多长;石头有多重,多少块;运石上山用什么方法。
③ 板书显示
山——高、险 吃苦 无名英雄
峨眉道上 石——重、多 流汗 默默奉献
运——(人工)凿、背
④看板书说体现了什么思想?
5.总结。
阅读时首先要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再细细品读,有
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才会读透文章。
二、作业。
1.以《尊严》为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课时作业设计
读《父亲的菜园》体会思想感情
资料提供者:
篇12:卜算子咏梅、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 延安,我把你追寻、走向生活、向往奥运、宋庆龄和她的保姆、读写例话、古诗三首(博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4、组织“未来克隆展”,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和优秀习作展出。
10 古诗三首
教学要求: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课文并默写一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祖国灿烂的文化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青春易逝,时不再来,要勤奋求学的道理,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珍惜美好年华,体味边塞风光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每一首诗。
(二)难点
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
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三国”以后,魏国的第一个皇帝是曹丕,他有个弟弟叫曹植,十分有才干,曹丕十分妒忌,所以总想加害他。有一次,曹丕叫人把曹植叫到官中,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的话就杀他的头。曹植又气又恨,轻踱七步,吟出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七步诗》。
2.教师范读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1.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持:用来(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太一样。)
羹:用肉或某做成的糊状食物。(这是古义,今天不太常用)
漉:过滤。
豉:这里指煮熟的豆子。
以为:把……做成。(与今天意义不同)
箕:豆秸
釜:锅
泣:哭泣
2.试着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3.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归纳学生问题,集体讨论
1.曹植写这首诗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教师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曹植的这首诗是否另有所指,指的又是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比喻意义。比如,“同根生”指什么,“相煎何太急”又指什么,联系前边想一想,“豆”和“箕”又指什么……从而体会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汁”与后面的“泣”、“急”读起来并不押的,而古诗对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教师直接讲解:这是由于古今字音的变化引起的。“汁”在古代读入声,读音与“泣”、“急”很相近。)
四、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习期读。
五、体会写法
想一想,这首诗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再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背诵全诗,体会写法,内化感情。
七、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向别人讲述这首诗的意思和有关它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学习《长歌行》
1.导入新课。
“行”是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我们曾经学过那首诗?(背诵《古朗月行》)今天,我们学一篇这样的诗歌叫《长歌行》。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
2.交流自学结果。
(l)你理解了哪些词句,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葵:一种蔬菜。(教师强调,与今天的意思不一样。)
朝露:早晨的露水。 日晞:露水被太阳晒干。 阳春:温暖的春天。
德泽:恩泽,恩惠。 秋节:秋天。 焜黄:草木枯黄。
华:同“花”(这叫通假字,两个字的意思在这里是一样的。) 百川:众多的河流。
复:再,又。 徒:白白地。
(2)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园中绿绿的葵菜叶上,早晨的露珠还在闪光。可是不久就会被太阳晒干的。温暖的春天广布恩泽,世间万物全都熠熠生辉。常常害怕秋天的到来,草木枯黄,花衰叶落。百川都奔涌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能往西流呢?少壮的时候不知努力,年纪大了只能白白的伤心。)
(3)提出不懂的问题,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解决。
重点解决: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写景色,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什么?
这首诗与《七步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这首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4)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3.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二、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l)秦时明月汉时关:(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提示讲解)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一直如此。
(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实际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3)教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三、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
板书设计:
七步诗 长歌行
煮 葵露待日
豆萁 豆 (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百川不西归
泣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联想言志)
11 草船借箭
教学要求: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漫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胸怀、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
(二)能力训练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德育渗透点
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从古典故事中,体会民族文化之美。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二)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朗读课文理解问题。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拔学生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简介背景
[卜算子咏梅、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为人民服务、 延安,我把你追寻、走向生活、向往奥运、宋庆龄和她的保姆、读写例话、古诗三首(博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 《我爱家乡的青稞》课堂教学实录片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读写例话《从内容体会思想》(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合集12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案《积累运用二》2023-06-29
围绕教学,校长做了什么?2022-12-20
《爬山虎的脚》反思(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10-11
16* 七色花(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7-24
《渡船》一课的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教案教学设计2022-12-13
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教学计划安排2022-11-19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2023-06-27
开心英语四下Lesson1教学设计2023-04-01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2022-04-29
《鸟的天堂》 教案教学202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