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

时间:2022-05-06 11:51:00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合集19篇))由网友“放羊Girl”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

篇1:三个傻瓜电影观后感

《三个傻瓜》这部电影讲述了兰彻,法涵,莱具三个“傻瓜”的大学生活。有喜有忧,既幽默又沉重……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做我们想做的事,还是做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借助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导演强烈地抨击了摧残人性的应试教育制度,揭示了填鸭式教育下抹杀人性,让无数学生沦落为只知道竞争,只会赚钱的丧失了快乐与自主思考能力的工具的罪恶事实!

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是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初看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觉得很简单,但未必做得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感受都是微不足道的,换句话说,我们被太多的东西牵制着,金钱,工作,亲情,友情……我们越来越难做出符合自己主观感受的决定!就如同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我们拥有自由的空气,为什么不能自由的呼吸?拿电影里“病毒”的'二女儿做例子吧,她从小就做着父亲希望她做的事情,按着父亲的意愿长大——好好读书,做个医生,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久而久之,她甚至麻木到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而更恐怖的是,她不是一个个案,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像她这样的人随处可见!朝着长辈们为我们规划好的生命轨迹前进,我们甚至不知道怎样寻找自己的方向!

在国内,现在的孩子甚至还没有出生就被父母们放在了一条看不见的起跑线上——胎教,学英语,学奥数,学钢琴,学画画……有谁问过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然后,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要与其他孩子们竞争,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考公务员,当官发财……这些父辈们的期望是多么的美好,而这些美好期望的寄托者又是多么的悲哀碍…在这个既定的轨道上行驶的孩子们,稍有偏离轨道的,就会被父母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又强制性地押回了原来的轨道,所有的改变都是那么的单薄无力……孩子们不断地被灌输着那个唯一的“未来”,一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会就会视为另类,被视为没有前途的人,于是他们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丧失了创造力,放弃了抗争,放弃了对自己命运,自己未来的主动权,沦为一个个“风光的奴隶”!我记得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在《鲁豫有约》中说过,如果中国的孩子都变成了“听话”的孩子,那么中华民族就变成了一个听话的民族!可是,当我们成为了公务员,官员,医生,律师,证券分析师时,自己又在哪里?电影中的法涵一直想做一个摄影师,却硬着头皮学习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的工程学,只是因为那是父母的希望,正如同我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所谓的目的地,到头来却发现原来自己不喜欢它……

可悲的是,麻木的人多了,那些少数几个保有生命的主动权的人就显得很另类,如电影里的兰彻。“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他却在独辟蹊径,路途艰难却毫无忧烦;我们在为明日愁颜,他只顾畅想,让每一刻壮美不凡!”电影里的兰彻就是这样一个自由自在的精灵,他的自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生活上,而是他的思想上。当所有的学生在苦背那些教条的公式定理时,他把定理运用在了实际的操作中;当所有的学生为了相互竞争而处心积虑时,他却在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而我们在看到这部电影前都不知道自己在做真正的自己还是在做别人要求的自己,都没有扪心自问过“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正如我们之前辩论过的一个话题——大学学习中老师辅导更重要还是自学更重要,我们正方的观点是自学更重要,其中一个核心立论就是自学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因。而现在想想,何止是在大学学习中,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这些决定权都取决于自己!虽说长辈的指导必不可少,可是能够跳出各种成规旧俗,跳出各种所谓的成功模式,从而找到自己成功的道路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在?像兰彻一样置身圈外,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小圈子是这么的僵化,原来自己一直都掌握着主动权却这样莫名地交了出去……

或许,像法涵说的那样:爸爸,如果我是一个摄影师,我会赚很少的钱,我的房子会更小,车子会更小,但我会更幸福,我真的会更幸福的!试问一下,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为谁而活?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当我们嘲笑某些人是傻瓜时,有没有想过谁才是真的傻瓜?是的,人生不应该只有金钱,而是应该追求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也不应该过多的责备我们的父母,因为这是死板硬性的应试教育制度指挥棒下指向的道路,是这个追逐名利的社会给我们制造的海市蜃楼。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质疑它,怀疑它,不要总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成长,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没有所谓的绝对,只有自己,只有你自己能够拯救自己!

也许将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牵制着你,也许以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身不由己,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拉力,永远不要忽视自己!

篇2:有关电影三个傻瓜的观后感

考完试后的一天,爸爸总会说:“别待在家里看书或看电视,要就去电影院看比较过瘾嘛!走吧!”只要是全家一起去看电影,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不需要爸爸说第二次,我们一定马上准备好出发。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三个傻瓜”,在这部电影中,主要是在描述三个好朋友在大学时发生的趣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三个人当中,有一个成绩比较不好,他们为了让自己的朋友都可以通过考试,所以去校长室偷影印考卷,可是被校长知道他们三人进去他的校长室偷看考卷,于是马上被退学。就在他们离开学校的路上,他们偶然遇到校长,得知校长的女儿要生小宝宝了,于是上前帮忙,他们利用那里现有的东西跟医生联络,并把许多东西拼凑起来,变成一个吸盘把小宝宝生出来。因为他们的协助,才使宝宝平安的生出来,深受感动的校长又把他们三人留下来,继续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发现故事中是在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合作,帮助彼此完成梦想是一件很棒的事,另外,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的放弃,应该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思维,才可以在紧急时刻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每次看电影都有许多珍贵的收获,这也是为什么爸爸总是喜欢带我们全家一起看电影呢!

篇3:三个傻瓜观后感

三个傻瓜观后感

三个傻瓜观后感

之前,我看过一部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这部影片能够在印度以及全球出名,原因是电影利用喜剧的表演手段来讽刺印度当今的教育制度。看完这部影片除了感到搞笑之余,还引起了我对当今教育问题的思考。

主人公兰彻是一个有钱人的园艺工人的儿子,他从小到大都喜爱读书,还很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最后他成为一名科学家。兰彻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朋友是法汉成为摄影师,另一位朋友拉朱成为工程师。当然,还有两个人物是最搞笑不过,一个是“消声器”查托,因为他是书呆子,还由于他的死记硬背,最后在教师节的演讲台上闹出笑话。

另一位就是这间大学的校长兼教授 “ Virus” , 教授冷酷无情的教学方式,最终因为兰彻,教授改变他对原有的教学方式。

电影有一个场面让我很深受感动,法汉家境是中产家庭,相对拉朱家里条件要好。可是,法汉的父母希望他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法汉并不想成为工程师,而是想成为野外的摄影师,面对父母的希望和自己梦想,他左右为难。后来,兰彻看懂他的心思说: “如果你选择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抛弃你自己的梦想,你会抱憾终生,你要追求自己的梦想。后来,法汉回到家后,他下定决心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声。刚开始他的父母不接受他的想法,但他说:“爸妈,你们让我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吧!我从来对工程师这个职位没有兴趣,我不想抱憾终生,当你们看到我成为摄影师,照片上的我是多么开心。” 后来,法汉的父母最后答应他。

其实,天下间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不愿意他们从事薪水较不稳定的职业。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还使他们抱憾终生失去自己的梦想 ( 个人观点)

校长兼教授 “Virus” 是一个专制、冷酷、自私的人,电影有一个场面真的让人看得很心酸,这是对教育方式的讽刺,有一个学生,他制作直升飞机,但,教授不愿意接受他的'作业,就一口否认他的作品。后来,这个学生最终选择自杀了。校长对于他的离开,并没有作出反应,反而,他还用冷酷无情的话来打击他的父亲。

还有一个场面学生是分等级,照毕业相时,能够与校长坐在一排的为 “优生”, 而坐到最后一排的为 “差生”,兰彻是全校第一名,让校长彻底的无语了,而 “消声器” 查托是第二名,兰彻的朋友法汉、拉朱为 “差生”的行列。兰彻就对校长说 : “你不觉得这样的照相方式有点不好吗?”校长就说: “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兰彻说:“我认为照毕业相不应按成绩排名的次序,这样就会等级了,我的成绩排第一就与你同座,而我的兄弟在最后的一排,你说,这不是有等级吗?”

我觉得学生不应该分等级,虽然,有优生也有差生,但是,他们都是学生,应该关心和爱护他们,而不是用冷酷的等级来判断他们的优劣。(个人观点)

我觉得这部影片最大的笑点就是 “消声器”查托,常常被兰彻恶作剧,“消声器”虽然是很用功,而且很多老师都很喜欢他。但,他没有真的的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这是不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讲求培养自己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样就会是读书这个含义大大的降低。亚洲国家与西方的教育制度不同在于,我们过分的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没有透彻的理解和动脑想问题,所以有些方面我们教育落后与西方国家。亚洲国家的父母和老师很多时候没有尊重孩子的选择,反而,让他们去做不擅长的职业,虽然父母和老师很多时候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并没有想到这样会影响孩子自身意愿。(个人对电影的观后感)

教育既不是冷酷也不是无情,应该结合实际来对教育进行反思,有助于孩子的未来。

篇4:《三个傻瓜》观后感

《三个傻瓜》观后感

最近我在看电影“三个傻瓜”,里面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非常佩服里面的主人公之一的兰彻,我想社会上真正需要的人才就是像他一样的人:勇于探索,思想灵活,不听信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将自己学到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行动派,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做到这些,他们的幸福感也会增强,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这样的我们也才能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当中充满活力与激情,这样的我们才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刚开始的时候,我看到兰彻总是这么的快乐,我以为他是一个富家子弟、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的人,还以为他是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外面的险恶他一点也不了解。没想到,他也是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的人,生活上的痛苦并没有将他打倒,反而将他塑造成一个强人,他依然是那么的热爱生活,仿佛那些艰难是他的一个甜点。是否我们也可以从他的身上学到什么呢?不要说是艰难的生活让你笑不出来,兰彻也只是类似一个书童;不要说你交不到真心朋友,兰彻付出了自己的真心,为朋友两肋插刀。只有自己也努力付出了,我们才能得到美好的回报!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兰彻叫法函和拉俱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要为了以后找到好工作就放弃自己的梦想。虽然刚开始他们两个并不能理解兰彻,但是经历了跳楼那件事后,他们也明白了人生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活着并不仅仅为了工作,我们活着是让自己快乐,让自己活的像个人!所以我们也要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让自己长期活在快乐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早点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样我们才能活出自我!

篇5: 《三个傻瓜》观后感

许久没有去博友的“一亩三分地”去看看了,今日得闲,逛逛去。发现有两个博友都在推荐印度电影《三个傻瓜》(3 idiots),便来了兴致。可几次网上下载,未果(电驴可以下载,要有耐心)。幸好,一博友格外细心体贴,在博客上就有电影的链接,旋即打开来看。电影历时很长,大约有三个小时,一会儿让你大笑不已,一会儿让你泪水涟涟,哭哭笑笑中你自有触动,总之,不会让你失望。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兰彻总是喜欢说一句话:“All is well”(一切顺利)。他用手抚摸自己的心,念念有词“All is well”。他说心是很脆弱的,我们要哄哄它。不是因为你说了几遍“All is well”,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你会有解决问题的勇气。我想,这也符合中国古人的智慧:“心静而定,定而慧”。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正是“自我实现预言”的最好例证了。

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兰彻是最独特的一个学生了,他总是跟随自己的心在生活,他也鼓励他的`朋友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告诉朋友:“抛开你的恐惧,只需要一点点勇气,人生就可能全然不同”。兰彻用自己的故事反复说明一个道理:“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这是一部反思教育的电影,其中有些片段是那么经典而耐人寻味。比如,“沉默者”演讲出丑的那一段,兰彻在黑板上写上新新概念的那一段,这些桥段都值得我们去讨论,去思考。

现在有些大学生上了大学,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在文凭如此贬值的年代,还要去混一张不值钱的文凭,这样的生活该是多么可悲!看看兰彻的故事吧,文凭并不重要,把自己培养成有追求、有梦想、有能力的人,才是多么重要!

光看这个电影名称《三个傻瓜》,我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是他们好朋友之间的昵称吗?还是傻瓜向来比较单纯,他们一定是和自己的心在一起的?还是人们喜欢把那些跟随自己的心的人称为傻瓜呢?我不得而知。我知道,中国有这样的说法:“大智若愚”、“傻有傻福”,让我们放下自我,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一个真正的傻瓜吧。

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成功会有不同的涵义。我更想说,热爱生活吧,总有一天,幸福会与你不期而遇。

篇6: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500字

记忆中上一次看印度电影是已经很久年前的事了,那时,《流浪者》、《大篷车》、《哑女》等印度电影红极一时。国庆前几天,女儿向我推荐了一部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说她在学校的电脑上看过了,觉得不错。我在网上找来看了一下,不算艺术性,单就故事情节而言,确实具有很好的娱乐和教育功能。

这是一部典型的印度片,兼有喜剧和音乐元素。写了皇家工程学院的三个大学生法兰、拉杜与兰彻挑战教育制度的故事。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法,如剥茧般层层展开,使影片充满了悬念和想象空间。虽然片子较长(160分钟),但由于情节比较紧凑,却也不觉冗长。

看过了这部影片,我才知道,不只中国的教育有问题,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危机。如果说,《三个傻瓜》讽刺的是印度的教育制度,那么它也同样刺到了中国教育的痛处。文凭至上,分数第一,填鸭式教育,这些在印度存在的教育弊病同样在中国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因为我们处在几乎相同的环境,所以,在观看影片时我们能感同身受,并会不时发出会心的笑。

影片中的皇家工程学院可以说是教育制度的缩影,这里发生的事虽然夸张,但却是艺术的真实。

影片有这样一个情节:教授在提问什么是“机械装置”。主人公莱彻不死记硬背,但却能活学活用,他把枯燥的定义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出来,他的回答虽然精彩,却得不到老师的首肯,反而是另一名模范学生“消音器”得到了老师的称赞,因为他一字不漏地背出了晦涩难懂的标准答案。在中国教育的现状就是如此,填鸭式的教育造就了一批死记硬背、唯唯诺诺的学生,老师这么说,他就这么做,不敢有丝毫的怀疑和忤逆,学生的创造性就这样被扼杀了。

还有一个情节更加精彩。考试情节公布后,“消音器”显得十分懊恼,因为他只得了第二名,第一名是兰彻。在拍合影时,成绩最好的同学被安排在校长的左右两旁,成绩最差的只能排在末排的最旁边。排名制度同中国的如出一辙。在我女儿的学校,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学生的成绩名次,只要看他的学号就可以了,因为学号就是他在班级的成绩名次;考场也是按成绩好坏来分的,成绩好的在一个考场,不好的在另一个考场。下次如果考得好了,考场就会换。分数和名次就成了学生头上的紧箍咒,时不时会刺激学生的神经。

影片以兰彻和“消音器”的比拼为线索,而结尾以兰彻的全胜而告终,似乎预示着以兰彻为代表的素质教育战胜了以“消音器”为代表的应试教育,至于他是如何在现有制度的框架内取得成功的,影片没有写明,只能权当是一个美丽的憧憬了。

篇7:印度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500字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就是一部简单纯粹的搞笑片,看了开头大概猜出结尾是什么了,但是随着耐心的看下去,不得不佩服这个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友情,爱情,水乳交融,前后呼应,贯穿始末,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对填鸭式教育的另类批判,柳暗花明,真得是很有,很有深度的电影!

与其说主人公兰彻以及他的舍友都是傻瓜,为什么是傻瓜呢?因为在一般人眼里他们的思维和正常人不一样,匪夷所思,不按常规办事,但往往会取的意料不到的成功,我们很多人都是被动的学习,不去思考,总是思维定式来,思维定式去,因而思维被束缚住了。兰彻告诉我们许多道理,让我们去思考,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一个结果吗?还是为了名次和地位?学习要和实践相结合,例如,大学开校第一天,校长“病毒”就对兰彻发难,逼兰彻,于是就往门上撒尿,不料兰彻用他学到的简单物理知识,盐水可以导电,往门上通电,狠狠地整了校长,看的时候以为兰彻是疯子,这样疯狂的方法也能想得出,太不可思议了。这时才发现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从来不考虑自己喜不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只要学习的专业体面,够份儿就行,于是就自己把自己埋没了,要有勇气改变自己,去创新。兰彻的两个舍友,一个喜欢摄影,一个对未来恐惧,前者因父母的阻拦和规劝,不得已放弃自己所喜爱的摄影,后者更是心里对未来迷茫,不知所措,于是都生活在痛苦中,其实他们是缺乏勇气,面对困难都选择了逃避,而兰彻总是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兰彻说:“要是迈克尔杰克逊他爸强迫他去当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他爸要他去当歌手,想想是什么灾难?明明爱的是摄影,却娶得是机器,这么怕明天,今天怎么活?你怎么去专心学习?”。是啊,学自己喜欢学的知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学习才有意义。当校长夸耀自己脖颈上的高科技钢笔时,说宇航员用在太空中就不会因失重导致墨水漂浮,众人皆无声,唯有兰彻动脑子说道:“为什么不用铅笔呢?”,校长一下子无言以对。本来很简单的事,干嘛非要想得那么复杂?能举例子,打比方,既形象又生动地表述机械是干什么的,又为什么非得用抽象干巴巴的理论定义去阐述它呢?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又何必拐弯抹角铺陈渲染呢?

教育如果不尊重人才的培养,反而摧残新思想新观念的萌芽,一味固守陈规,按古板规矩一步一步的去发展,这就简直是一个悲剧!印度是这样的教育,中国这样的教育现象甚至更加严重,多少优秀学子不堪压力而自杀!如果“病毒”校长支持自己的孩子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让他专心致志搞自己的飞机模型,印度很有可能会诞生一个飞行设计师,可是他就是不给哪怕是自己亲生孩子一次机会,结果,孩子上吊自杀了!校长太在乎自己已有的东西,而不去创新创造,或者改革一下教育体制。甚至兰彻百般劝他改善现有的状况,他还是顽固不化,这在他每天准时准点无聊地刮脸上能够明显地体现出他那固执不知变通腐朽懦弱的性格。

朋友应该怎样相处,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兰彻为救拉朱的父亲,可以开着摩托车载着朋友的父亲十万火急地闯进医院,可以偷考试卷子帮拉朱逃过“病毒”的恶意刁难,可以为了朋友皮娅的终生幸福当面戳穿未婚夫本来势利的面目,喝酒,给校长门楼撒尿,改演讲稿,种.种这些神经质的想法和行为,完完全全是为了朋友以及情人的幸福。这样的傻子还傻吗?不仅不傻,而且是个天才!于是后来兰彻失踪后成为了拥有400多项科技专利的科学家,他也让另两个“傻瓜”在他的影响下获得重生而取得成功,以至于若干年后他的两个朋友疯了似的寻找兰彻,为了找到兰彻,在飞机飞行中法汗可以装病使飞机迫降,甚至差点把Shamaldas's的骨灰冲进下水道,并且和一个新娘在她的婚礼上私奔,这全是为了兰彻,所以法汗和拉朱在取得成功时振臂大呼,朝圣般地喊兰彻是“吾王”。

更重要的是兰彻保持着一颗童心,他很善良,也许是因为这样,大家才说他傻得幼稚。他还很乐观,干什么事都不会绝望,他总是对自己说:“放心吧!一切都会好的!”这句话感染感动了很多人,甚至最后这句话另一个将死的婴儿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让“病毒”校长想通了,感动地把自己无比珍爱的太空笔送给了这个杰出的学生。

这部电影外表荒诞不羁,滑稽之极,可是情感丰富,脉络明晰,深刻,如果中国的电影人看到这部电影,希望有所启迪,好电影不是纯粹的恶搞,也不是什么神话,武侠玄幻之类那么虚无、空洞,而是能够令观众感动从而自觉地有所感悟,这也许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启迪吧。

《三个傻瓜》观后感

篇8:《三个傻瓜》观后感作文

《三个傻瓜》观后感作文

考完试后的一天,爸爸总会说:“别待在家里看书或看电视,要就去电影院看比较过瘾嘛!走吧!”只要是全家一起去看电影,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不需要爸爸说第二次,我们一定马上准备好出发。

我最喜欢的一部电影是:“三个傻瓜”,在这部电影中,主要是在描述三个好朋友在大学时发生的趣事。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三个人当中,有一个成绩比较不好,他们为了让自己的朋友都可以通过考试,所以去校长室偷影印考卷,可是被校长知道他们三人进去他的校长室偷看考卷,于是马上被退学。就在他们离开学校的路上,他们偶然遇到校长,得知校长的女儿要生小宝宝了,于是上前帮忙,他们利用那里现有的东西跟医生联络,并把许多东西拼凑起来,变成一个吸盘把小宝宝生出来。因为他们的协助,才使宝宝平安的生出来,深受感动的校长又把他们三人留下来,继续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发现故事中是在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合作,帮助彼此完成梦想是一件很棒的事,另外,遇到挫折时,我们不能轻易的放弃,应该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思维,才可以在紧急时刻解决问题,达成目标。每次看电影都有许多珍贵的收获,这也是为什么爸爸总是喜欢带我们全家一起看电影呢!

篇9:《三个傻瓜》的观后感

今天看了一个印度电影《三个傻瓜》,除了《平民窟的百万富翁》,这是我看的第二部印度影片。

之前一直对印度有点偏见,可能就像有点棒子看我们一样。这个片子给我很大的感触,其不错的故事情节,其隐含尖锐的题材,其诙谐而深刻的道理,其敢于挑战制度的勇敢,其不是用遗憾而是用圆满依然打动人心的结局,等等。

事实上,印度在教育竞争残酷程度上是一个比中国有过之而不及的国家,原来在报纸上看过一个文章讲述在各国的中国留学生的生活,其中在印度的留学生是感觉压力最大的,比在中国大得多,因为通过上学改变生活的观念在他们那里表现的更为深刻,很多学生对学习的努力是来自生活苦难的催促,而生活艰苦是源于相对布条发达的经济水平。而就是这样的国家,这样非常需要依靠重视教育与稳固教育制度的国家却拍出如此深刻的反对当前教育制度的电影,不得不令人敬佩。我国没有这类影片,制度层面上的东西更是老虎屁股。《十七岁的单车》,是国际获奖的大作,却又都是中国的禁片,其中的内容根本没有涉及任何**、暴力、**啊,给出被禁理由就是就是这些影片没有先给国家某某委员会审查。只能说可叹的制度,可叹的执行力。

看过还有些影片也是批判教育题材的,我觉得都非常不错,或许是让我们这代在传统教育的桎梏中看到人性教育的影子的人有所共鸣吧,如《死亡诗社》,如《放牛班的春天》。记得看《死亡诗社》最后所有孩子站到课桌上以表达对校长的不满以及对文学老师基廷的不舍、认可、离开的悲伤、传统教育的**,我有种满腔热血的感觉,或许每个同龄人都过不认同学校、老师或者教育制度的情绪,而最后往往归于平静,在周围人的平静中,在一种大都默默不敢打破的规矩中,看到孩子们站上课桌,想如果自己也有那么个类似的举动,现在一定十分自豪。“Oh,caption,my caption”,我们是缺少那么一位带领我们的摇桨呐喊的基廷老师罢,那样一位船长。《放牛班的春天》告诉我们的是,教育应该是人性的教育为先,学生即便是问题学生,犹如破土而出的芽苗,因为他的大部门还在泥土里,长出来什么样的枝枝蔓蔓还在于你怎么帮扶。这部片子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是去挣扎着叛逆,而是如何摒弃是人的眼光宽容不可救药的人,一种跳出来的反对传统。

最后说说《三个傻瓜》的结局。结局是圆满完美的。很多片子都是利用悲惨的结局击碎人美好的愿望,以达到刻苦铭心的效果,而记住影片,相反这部影片没有。老二跳楼了,最后醒了;富二代天才其实是园丁的儿子,最后却也成了大科学家;美女逃婚了,十年后的心上人还没有结婚~生活其实本来就需要积极,可以有磨难,但是不能绝望。

篇10:《三个傻瓜》的观后感

印度电影《三个傻瓜》也用不同的方式阐述了相同的观点。

三个考上印度皇家工程学院的高材生非常的与众不同。兰彻自小喜爱工程,但他却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学生,他从不为学业所累,也只有他把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并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机器。只有用自己的语言把老师和书本上的东西表达出来,这些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否则死记硬背下来的东西,还始终是别人的。他经常问些问题让老师和院长们难堪,老师院长都不喜欢他,觉得他像个傻瓜,经常把他赶出教室,但是他不以为意,依旧对科学的热情不减,他的成绩从来都得第一,并且在后来兰彻成为了一个拥有400项专利的大科学家。

拉加是一个瘫痪在床的邮局局长的儿子,家境贫寒,过多的生活压力让他不堪重负,即使对于他非常喜爱的工程学也从来不曾学好过。他为他所爱的科学所累,他在人民的眼里也是一个傻瓜。

而另一个傻瓜叫法罕,自小喜欢摄影,迫于家庭压力而上了工程学院,由于他每天做的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成绩和拉加一样在学校从来都是垫底。

这三个好朋友被别人当作傻瓜、异类,可以看出他们和世俗巨大的价值观差异。这些价值观的不同包含很多内容,在这里我们只讨论关于科学和人的关系部分。世俗认为,学习是来考试的,最终是为了一纸文凭,为了荣华富贵,为了名利。他们对前人的经验总结不假思索地崇拜、僵化,教条化,他们不鼓励创新、反对质疑。他们主观地认为为了这个,为了那个,你就该像个机器一样不停工作,不要考虑也不能考虑自己的压力、兴趣和爱好。好好学习科学知识是无条件的。

总的来说,他们把自己当做机器,也把别人当做机器。在这种价值观的主导下,人人都被科学绑架了,都成了科学的奴隶,比如:老师、院长、以及永远也比不过兰彻的查托。

而这完全违背了人和科学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人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睦相处,而不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科学是为人类所用的,而不是为害人类的,并且科学应该是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而不是更加不好的。我们用科学,而不是追赶科学。

我们人类盲目追求科技的尖端化,搞各种科技竞赛,学习竞赛,忘记了我们是人,我们不是机器,我们有情感,我们有需求,我们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机器化。

良好的人与科学的关系就是兰彻所认为的那样,兰彻和科学像一对好朋友,科学成就了兰彻,兰彻也成就了科学。科学不能离开人,人也不能离开科学。但人类一定不能为科学所累。当我们有这样的感觉的时候,一定是我们做错了,我们应该停下脚步好好想想,除了科学,我们还有文化需求,我们首先的应该是把我们的生活过好,这也就是王垠所讲的那样。

所以请尊重我们作为人的基本情感需求。而不要盲目追求无穷无尽的科学技术,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学会好好地生活才是首要的。

篇11:《三个傻瓜》的观后感

其实早就看这部电影了,只是总没有看完。遗忘总是不好的,今天就继续看了。而且很成功的看完了。

兰彻,莱具,法涵,三个被称为idiot的年轻人,从结识到离别到相聚,中间经历了那么多。他们有叛逆,有争吵,更多的是挑战与兄弟情义。

兰彻的形象深深的印在了我脑海里,他总是那么的'有主见,有思想,敢于挑战一切不正确的模式,敢于尝试各种创新。最重要的是,当别人读书都是为了一个证书的时候,他却是为了自己喜爱工程学。法涵喜爱摄影,于是他劝说他追求自己的爱好。而且在不为人知的时候就帮他把信寄了出去,这不仅仅是帮忙,这是友谊,是兄弟之情的体现。只要一点勇气,你的人生就会不同。得此友,复何求?

当压力巨大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努力的面对,不要害怕,就像他对莱具说的那样,他是因为带了太多生活的压力,才会一直失败。丢掉那些畏惧,重拾自信,面向未来。

虽然兰彻的美好形象一直闪耀光辉,但是他们两个也有自己的光芒。莱具说,断了两条腿才让我能真正站立起,获得这种态度不容易,我不改变。在工作与自我两者矛盾是,他坚定的选择了后者。没有了自己,又怎会快乐?

法涵说他不会自杀,那个傻瓜在他皮夹里放了张照片,如果我想自杀,就想想你们看到我尸体时,还会不会笑的起来。是啊,你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所以更要爱惜,哪怕不是为了你。

追求卓越,成功在不经意之间就会追上你。

追求自我,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3月 25 日晚上,我们花了三个小时在一间小小的咖啡屋中观看了那个著名的风靡全世界的电影 ―― 《三个傻瓜》。笑了三个小时,感动了三个小时,然后回味了一整晚,甚至做梦还梦到了那场爆笑全场的关于 “ 整 ” 和 “ 胸部 ” 的演讲。

之前除了《贫民窟百万富翁》,我没有关注过任何宝莱坞的电影,也因而从未想过,印度的导演除了会讲故事外,还能够如此精妙地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幽默与感动的情节结合的这般完美。那里面的大学生们,看起来与我们是那么近,近到我们完全明白他们的一举一动出自哪般;可又那么远,远到我们只能用羡慕的目光为他们恣意如阳般的未来祈祷祝福,连嫉妒都没有。

那样的青春,那样的精彩。看着一句“ 兰彻回来了 ” 就能让两个怎么看怎么事业有成的人像疯了一般不管不顾地冲到学院顶楼去找人,我们就知道这三个傻瓜之间该有何等深厚的生死交情了。他们是大学室友啊,毕业后哪怕对方五年杳无音讯也能一个名字就让另外两个人激动得迫降飞机忘穿裤子,不禁又是好奇又是感动又是失落。好奇于兰彻的魅力,感动于三人的友情,失落于自己的宿舍。不仅我的宿舍,我周围的世界里,还可能出现那么纯粹至极而又深厚之极的全宿舍友情吗?就像兰彻后来说的那样,我们从来都活在竞争中,还能够为了室友不挂科而去偷试卷吗?还能够宁愿跳楼也不想出卖朋友吗?还能 ……

不愿想太多,那不适合现在的我们。

但是兰彻不在乎。从他能够在十秒钟内用灯线利用盐水导电的原理傻愣愣却又跌破所有人眼镜地教训了以欺负新生为乐的学长开始,他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知识不是用来背的,是用来使用的。他不在乎考第一还是考倒数,他在乎的是身为第一不能与两个兄弟坐在一起了;他不在乎考试时间已经开始了,他在乎的是兄弟父亲还没有脱离危险期;他不在乎自己能背出那些诘屈聱牙的定义,因为那些东西又晦涩又没什么用,他自己都能编一个,而且他不会去掩饰自己的不屑。

因为,对他而言,只要追求卓越,想要的自然会来。

对啊,追求卓越,而不是追求世人眼中的身份、名利、地位、荣耀。我们已经二十多岁了,而在过去的时间里,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都在学习,包括现在。可我们在做什么?我真的热爱我即将面临的生活吗?我真的能够徜徉恣意地享受青春的张扬与事业的快乐吗?十几年的学习,日日面对的是对成绩的担忧和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恐惧,我已经,连自己想要什么都快忘记了。还记得,高中时,我曾经告诉好友,我愿仗剑江湖,生活在江南烟雨中。不过,连我都相信,那只是梦而已。现实中,我不是兰彻,我没有能力,更没有勇气打破现在的道路,去为自己创造一个世外桃源。

所以,兰彻是勇者,法汉与拉朱也是。不只是最后职业的选择。从他们被法汉与拉朱的父母教训却仍敢跟着兰彻跑到人家的婚礼上胡吃海喝又对着“ 病毒 ” 胡编乱扯的那一刻,他们就是勇者。至少在这一刻,他们遵从了自己的心,跟着青春和友谊的脚步走,还有梦想。

我们很少有人在他们这个岁数还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来。我们已经忘了自己的心到底在呼唤什么,也忘了为什么我们要做我们一直再做的这些事情。就像一位教授说的,现在的人,总是将手段当做目的一样崇拜,反而忘记了目的本身。于是那些本应该增加幸福的荣誉等,却成了幸福本身的替代,结果,引来如此多的悲剧。

我们不是兰彻,但我愿祝福,我们中终会出现法汉、拉朱,还有兰彻。这样的三个傻瓜,他们用他们的人生轨迹感动了我们。

篇12:《三个傻瓜》的观后感

禁不住女儿的再三推荐,下午观看了印度影片《三个傻瓜》,本就不排斥印度电影的我,一开始就被影片中搞笑的镜头、主人公兰彻非同一般的出场方式深深吸引,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一口气看完,且有再看一遍的冲动。

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一所高校“帝国工程学院”中的三个性格迥异,家庭背景截然不同的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走出校园后的工作。主人公兰彻是个性格叛逆的学生,他反对死记硬背,公然顶撞院长“病毒”,对院长主张的“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的成绩至上做法当面质疑。他以他的善良、幽默、自信和开朗赢得同室的两位同学的信任和友谊,也影响着周围的人,他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来教训野蛮的学长,他用智慧打破了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最后他用智慧成为了印度科学界的一位天才科学家(具有400多项专利),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

电影语言幽默,情节简单却引人入胜,在轻松愉悦的观看中给人以启发。

最先吸引我的是电影中的插曲,虽为印语演唱,但是那明快轻松的节奏,印语特有的腔调如余音绕梁。尤其是歌词部分,浅显中蕴含哲理“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翱翔天空”“ 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 他却在独辟自己的蹊径”“朋友失败时,你难过;朋友成功时,你更难过”“ 你这么害怕明天,又怎么能过好今天”……

电影中的一些看似不经意的台词也给人以启迪。

“大学不是高压锅。”这是主人公在质疑院长“病毒”时说的一句话。成绩至上,以成绩论英雄在中国不仅仅是大学,中学、小学一样存在。在沉重的压力下,教师为成绩而教,学生为成绩而学,家长唯成绩而论。在成绩至上的高压之下,教师没有了思想,学生失去了自由,家长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就像影片中另一句台词“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

“学习是养成。”学习是一种养成教育,即兴趣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这样的道理,我们老师其实是懂得的,只是在教学中疏于动脑,懒于实践,重视结果,忽视过程,最后将有情有义的养成教育蜕变为冷冰冰的知识传授,教师疲倦,学生更累。

“要听从你的心”这是影片中兰彻对室友法尔汉说的话,法尔汉本是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迫于家庭的压力才进入帝国工程学院的,后来在兰彻的鼓励和帮助下听从自己的内心,成功说服家人,最终得以从事自己钟爱的摄影事业。听从自己的内心,需要的是勇气,有时也是放弃。在教学中,我们有些老师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但是常常因为一些原因而放弃。没有思想的老师怎能带出有思想的学生,我们需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勇气。“听从你的内心”,这也是我们要引导孩子的。因为年龄的原因,孩子还不会表现、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这时候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引导孩子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做回真正的自己。

影片中耐人寻味的台词还有很多。

“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乐人生。”

“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八年级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了,而他应用了”

“当你不断追求卓越,成功就会不知不觉追赶你。”

篇13:《三个傻瓜》的观后感

从来没有把一部搞笑电影看得如此认真,从来没有看一部喜剧看得泪流满面,从来没有想象到一部印度电影能拍出这样高的水准,从来没有……《三个傻瓜》这部与众不同的喜剧完全颠覆了印度电影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俊男靓女的搭配组合,完美另类的歌舞表演,精彩绝伦的剧情故事,无一不深深打动观众的心。

倘若不是它在突然之间出现在了时光网top100这个充溢着经典的电影榜单里,而且是意想不到地排进前十位,看到这个傻傻的影片名称,我想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它单独找出来观看。向来都对印度人的水平嗤之以鼻,万万想不到他们竟然能够制作出这般绝妙的电影,而且加入了印度特有的歌舞形式,整部影片充满了亮点。

网络上有太多的剧情说明,在此不再赘语,既有幽默,又有智慧;既有欢笑,又有泪水;既有趣味,又有价值。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赞美一下编剧的绝妙创意和丰富的物理机械知识,他用最幽默的表现形式把各种智慧和知识串联在一起,令人不得不惊叹于那些奇妙的发明创造,同时又为那些整治恶人的高招笑得肚子疼,禁不住为之拍手叫绝。

其实,这部电影之所以倍受年轻人的欢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彻底抨击了当下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抨击了高分低能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鼓励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去生活,去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这不仅仅是一次大胆的抨击,更多的是它唤醒了许许多多心怀梦想的年轻人,使他们突然领悟了人生价值的真正轨迹。

梦想、智慧与勇气,一个人拥有了这三个条件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而片中的兰彻恰恰具备了所有的这三者,并且成功地把他的两位好友带入充满希冀的人生正途。他看似不学无术,却总是能够拿到全校第一的好成绩;他看似玩世不恭,实则心中充满正义的原则;他看似桀骜不驯,实则总是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这才是时代真正需要的人才,不是靠死记硬背,也不是靠填鸭式的疯狂教育,他用自己的爱好与追求去诠释学习的乐趣,他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去汲取知识的精髓。不可否认,兰彻的成功与他的天赋有一点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敢于挑战权威、挑战整个社会的胆量和勇气,他不仅仅让自己成功了,而且让两个原本懦弱的朋友也成功地获取了美丽人生!

“工程师是一群聪明的人,但是他们造不出测量心理压力的机器,如果他们可以,他们就会知道:这不是自杀,是谋杀!”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拟,这是对高压政策教学方式最有力的讽刺。它用一种最幽默的方式,成功地向整个世界进行了一次绝妙的教育大挑战,嬉笑怒骂之间,歌谈舞跃之中,给我们的社会以最诙谐的讽刺

篇14:《三个傻瓜》观后感800字作文

有时候,人看电影是为了消磨时间;有时候,人看电影是为了让心灵寻求慰藉;有时候,人看电影是为了平定心情,而我,亦是如此,直到我看了一部电影──三个傻瓜,我才明白:我看电影的意义,是在寻找心灵深处的感动……

这部电影是在描述三个朋友求学的过程,互相扶持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中的主角--放了一张相片在朋友的皮夹里,一张父母面带笑容而喜悦的照片,他说:“当你有轻生的'念头时,看看这张相片,变不会有放弃自我的想法了。因为如果自杀,你就再也看不到父母的欢愉,他们的笑容也会因此而消失!”在这一刻,我清晰地看见了电影的价值,心中也泛起一波波涟漪。

三个朋友的互相扶持,提醒我珍贵的友谊,要与朋友共患难,主角的一席话,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紧绷的弦,带给我刻骨铭心的感动。父母,是一路上伴我成长的人,付出了岁月、无数光阴来照顾我们。倘若有一天,儿女离开了人世间,父母必痛苦难当,且没有灿烂的笑容,所以,我们不仅要爱惜自身,不辜负父母的爱与关怀,更要孝顺父母,回报他们,我想,这便是主角的话所延伸的意义吧!深深地让我感受到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一场电影中,我看见了人对朋友的真诚;在一场电影中,我看见了人对父母尊敬。朋友是我成长中一双紧握的手,而父母,是暖阳,为我照亮生命的前方。这是电影给我的感触,在虚幻的情节中,我看见真实。

电影,就只是电影,局限在大银幕中;然而,身边的人却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把虚幻的美好化做真实,让感人的一幕幕发生在你我的周围,让电影,在身边播放着。

篇15:《三个傻瓜》观后感800字作文

前段时间从网上下了《三个白痴》,网速慢,下了CD1 现在正在下CD2,先来说说看了CD1后的感受,之后再补上CD2的。

《三个白痴》是一部印度电影,采取了倒叙的手法,先从十年后的场景开始。原来十年前有两个学生定下了一个赌约,一个是追求自由和张扬的A,一个是遵循传统甚至是专制的E,就是这样两个学生赌谁在十年后活得好、活得成功,此时的E已经有房有车,就等着A出现。然后场景拉回十年前刚刚进入大学时的情景,三个白痴指的是印度一所大学里的三个学生,其中一个是A,另外两个是B和C。

说说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情节吧,第一个是A刚进大学时被侮辱后,教训那个人(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人),我想这是想告诉我们A极强的动手能力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个是上课时对原原版版记住定义的讽刺;第三个是一个具有才华的青年被各方面压力逼得自杀;第四个当然就是爱情(附带的还有那些舞蹈)。

我想这部电影主要是对印度教育的批判,专制的体制扼杀年轻人的创造力,无情的压力让学生逼死了有想法的学生。对于这个其实我也是有感受的,怎么说我也是个拿到退学通知的学生,那段时间的压力的确不小,也就在那段时间里我靠自己挺了过来,那个时候不要冒险去找别人谈心,因为别人的无所谓一定让你后悔自己的举动。其实人生就是慢慢适应承受的过程,经历的事情多了 就会锻炼你的承受能力,你知道当你痛苦的时候 你会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跟小时候拿个低分的感觉一样,所以当你承受得多了,承受能力强了,你就适应了,你的感觉就不那么强烈,你就能承受更大的事情。

中国可能就是在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把你套在一个框里面,从小到大一直套在一个框里面,这样你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没有得到丝毫提高,就这样一直到你长大,这时候你有了自己的想法 可能想逃出这个框,但是由于很多人都承受不住逃出框所带来的沮丧和痛苦的感觉,所以他们就放弃了。

上面讲到一个孩子被逼自杀,CD2中B也承受不住压力而跳楼自杀,还好后来经过伙伴的照顾和刺激痊愈了。影片的高潮部分算是学校里生孩子那一段,那一段改变了强权校长的思想,因为我看的是英文字幕的,其中那个词又是印度语,所以至今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一下,小孩子会踢一脚的那个词)。

结尾很圆满,总得来说影片还是不错的,可以让你联想到自身上。

篇16:三个傻瓜的观后感作文

三个傻瓜的观后感作文

电影,是一种能调剂身心的休闲活动,不管是科幻片、战争片、爱情片还是国片,都是有人喜爱的。而我独爱《三个傻瓜》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每个情节都使我心中充满感动。

这部电影叙述三个大学生的追梦过程。主角兰彻认为学习是要有兴趣,且融会贯通,并能活用。他在一次又一次的事情中,告诉他的两位朋友:“学你所爱的.,否则你会学得很痛苦!”其中一位朋友──拉朱,的确喜欢工程学,但永远都是学校最后一名。兰彻却告诉他:“你对自己没信心,整天烧香拜佛,求神明保佑,哪有可能进步?”令一位朋友──法汉,因爸妈希望他上工程学,于是,他就强迫自己念,念得心中非常挣扎;后因兰彻的帮忙点醒了自己,鼓起勇气和爸妈讨论;最后,他当上了知名的摄影师。片尾,兰彻成了世界抢夺的工程学家,而以前和他争夺第一名的死对头,却只当上大公司的老板而已。

这部电影,前前后后,我总共看了五遍以上,兰彻的话,让我深思。他常提醒着那两位朋友:“读书不要让它是死的,要让它活起来。”意谓着不要死读书,要会灵活运用。兰彻的死对头在念大学时,总是把解释背得滚瓜烂熟;但出了社会,却不会应用在生活中,以至于到不了顶尖。主角的口头禅:“一切都好!”勉励大家做任何事都这样想,便能离成功越来越进。最后一段,主角朋友的姐姐因羊水破了,但气候不佳,无法去医院生产,兰彻和他的朋友们运用工程学学到的技能帮忙把孩子“吸”出来;可是,孩子没有呼吸,兰彻和他的朋友一起呼喊:“一切都好!一切都好!”孩子竟奇迹似的开始哭了!那一幕,让我内心有着无数的开心与认同。或许不是每个人都和我有相同的看法,但我深信每个人都会爱这部电影。

像这样的一部电影,没有华丽的场景、光鲜亮丽的衣服,但它拥有引人思考与反省的对白。光是有美丽的场景或是帅气的模特儿是不会吸引人的,一定要有让人感动的话语,才是一部完整的电影。

篇17: 三个傻瓜读后感

三个傻瓜读后感

去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影片《三个傻瓜》,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今天我再次欣赏了这部电影,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的体会。

影片主要描述了三个兄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他们的人生观、爱情观、价值观、兴趣与理想给现实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有力地抨击了印度教育制度的缺陷,印度教育体制的陈旧可见一斑,教育只是把学生当成同一台机器印出来的复制品,只注重成绩,以成绩论英雄,校长就是陈旧的教育体制的化身,他束缚着学生的头脑,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这种教育体制下的学生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创新意识。而兰彻三人则代表着与之相反的教育方向,注重学生的创造力,不死记硬背,理论结合实际,发挥自身潜能。特别是兰彻,他极力反对死记硬背的教条主义,他说过:“追求卓越,成功就会意外降临。”“过你想过的人生,做你自己。”“不要为明天而焦虑,要享受想在。”,他的想法影响了他的两个朋友,法权由于想通过工作帮助家人摆脱贫困,恐惧考试,成绩非常差,经过一次自杀以后,终于摆脱了恐惧,走出了困境,终于投身于他挚爱的摄影事业。

三个傻瓜的故事给人带来许多思考,陈旧的教育体制只能束缚学生的手脚,扼杀学生的天赋,是教育发展的绊脚石。由此我想到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改”就是要改变以前的教育模式,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教师变“传统教师”为“高效教师”,变“施与者”为“开发者”、“激励者”。“革”就是教师要革旧教育观念的命,教师的观念更多的时候比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有价值,教师要尽可能的用自己的人格影响学生,然后,把学习和成绩的好坏这样的事交给学生自己主动去做。

让每个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教育者的愿望,学校应该成为学生乐园,教室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教师应该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这就是我观看《三个傻瓜》影片的一点体会。

篇18:三个傻瓜经典童话

三个傻瓜经典童话

从前有三个农夫,别人都说他们是三个傻瓜。可他们却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还老是去管别人的事。这三个人,一个是路柯夫人,叫萨蒙·格列,一个是木霍夫人,叫沙乌·米呵乌,第三个是日林人,叫叶林·梅林。他们是在一条大路上碰到的,决定去周游世界,见见各种人,也显示一下自己的聪明才智。

他们走啊,走啊,翻过了一座高山,到了美丽的索菲亚平原。

只见平原的当中有一棵高大的柳树,树下面站着一个神甫,神甫手里牵着一只鹅,神甫把绳圈的`一头套在鹅的头颈上,另一头丢在树枝上,绕了几圈。

“此事没有我们就不行了!”三个人一边说,一边向柳树走去。

“喂,神甫!”萨蒙·格列在老远处就叫了,“你怎么这样对待可怜的鹅?”

“我要把鹅吊死。”神甫回答说。

“它有什么罪,你要吊死它?”叶林·梅林惊奇地问神甫。

“是这么回事。”神甫一本正经地回答,“昨天夜里我睡在院子里,就是这只鹅走到我面前,看见我的胡子,还以为是草地,就拔了起来!拔啊,拔啊,等我醒来时,已拔掉了一半!”

“噢,神甫,不要吊死它!”沙乌·米呵乌插进来说,“把它交给我们,我们知道怎么处死鹅:把它扔在水里淹死!”

“好,你们拿去吧!”神甫同意了,“你们要淹死它,不要让它到岸上来。”三个农夫拿了鹅,向河边走去。他们把鹅按在水里,等着鹅断气。他们按着,按着,到后来显得不耐烦了,他们想:现在鹅一定淹死了!于是他们放开了鹅。没料到,鹅从水下浮上来,张开翅膀,游到对岸去了,好象根本没事一样!

“唉!”叶林·梅林搔了搔后脑勺,说:“这只鹅真狡猾!伊斯基列河淹不死它,大概是太浅了!下一次我们再发现它拔神甫的胡子,我们就把它送到黑海去!在那里我们一定可以淹死这个无赖!”

三个农夫继续走。他们走啊,走啊,终于走累了,就倒在路边休息。不过他们睡不好:苍蝇飞来了,叮他们的鼻子、眼睛、耳朵!

“哎哟!”萨蒙·格列叫了起来,“苍蝇把我们当作狗来咬!我们回到神甫那里,去问问他如何把全世界的苍蝇都消灭掉!要知道,这样伟大的事业,除了我们,别人都无法胜任的!”

于是,农夫们就往回跑,闯进了神甫家里,叫道:

“请告诉我们,如何对付可恨的苍蝇?它们把我们当作狗来咬,用不到一小时,就会咬死一个人!”

“孩子们,你们就杀死苍蝇吧!”

“用什么去杀?”

“用木棍也行!没有人允许打人,可打苍蝇上帝自己也允许的!”

这时,正巧有一只苍蝇落在神甫的头上,沙乌·米呵乌一看,连忙拿起一根棍子朝神甫头上打了一下!神甫痛得叫出的声音也变了样,他妻子和孩子们闻声赶来,手执棍子向农夫们扑打过去,打得农夫们站也站不住!

后来,三个傻瓜农夫从神甫家走出来,到了克洛保伏村,看见路边有一只大甜瓜。

“这是什么怪东西?”萨蒙·格列弯下腰看着问。

“这是鸵鸟蛋!”日林人叶林·梅林叫道,“我们拿去,孵个小鸵鸟出来,我们就可全区出名了!”

“我们到哪里去孵呢?”

“比较暖和的地方——太阳晒得热的地方!”

说到做到,农夫们把甜瓜拿到一座小山上,放在太阳烤得最热的地方,就依次孵蛋了:先一个人坐着,然后换一个人,最后轮到萨蒙。格列了,他坐在甜瓜上,无意地把甜瓜推了一下,甜瓜就从山上滚下去了,一直滚到乌荆子矮树丛里。农夫们一看大声叫着,挥着手,跑去追甜瓜,这时,从树丛里跳出一只兔子,看见他们,马上就逃!

“兄弟们,你们看!”萨蒙·格列叫起来,“小鸵鸟从蛋里出来了!我们追上去捉!”

他们奔下山去捉兔子,而兔子一下子钻进了森林里!“完了!”叶林·梅林搔搔后脑勺,说,“这只小鸵鸟出来得多么快!它的耳朵为什么这么长?我要是不捉住它,我就不叫叶林·梅林!”

“森林这么密,你怎么捉得到?”

“我们去买几把斧头,把树林都砍光,就一定能找到小鸵鸟。”

他们说到做到,买了三把斧头,就开始砍树木了。他们砍啊砍啊,砍得力气也没有了,就坐在森林边休息。这时,路上来了一个小贩,骑着一匹马,后面还有一匹小马在欢跳。这个小贩是个大骗子,他走到农夫面前,问:

“喂,弟兄们,你们为何砍森林?”三个农夫把一切情况都告诉了小贩。

“善良的人啊,你们不要砍了!”狡猾的小贩说,“先让我试试看,你们的斧头是否适宜做这种工作?”

“你打算怎么试?”

“这很简单,我到家里后,从自己头上拔下一根头发砍一下,那把斧头就成了最好的。”

三个蠢农夫相信了小贩的话,就把斧头给了他,小贩骑上马,带着斧头走了。

农夫在路上等小贩回来,可是小贩根本没有回来。三个农夫身边只有小贩的一匹小马。

“兄弟们,你们知道,这个小贩骗了我们!”沙乌·米呵乌终于明白了,“我们打死这匹马吧!”

“怎么打死它呢?”

“把我们的全部裤子、帽子都压在它身上,赶它跑,它背着那么重的东西一定走不了多远,就会倒下来死掉。”

他们说干就干。三个农夫脱下裤子、帽子,都放在马背上,然后拼命地吆喝、叫喊。于是小马就飞快地奔跑了。

“唉!”叶林·梅林搔了搔后脑勺,说:“我们的帽子同裤子都完了!”

三个农夫没有办法,只得穿着衬裤,光着脚继续走。他们走啊,走啊,走到了一条河边,一看,河岸上有一棵柳树,树枝垂到了水面上。

“兄弟们,柳树为何垂在水面上?”萨蒙·格列问,“它是不是想喝水?”

“难道它是这么喝水的吗?”沙乌·米呵乌说,“柳树,你听着,应该把树枝伸到水里去!”

但是柳树还是原样站着,三个农夫看着就生气了。

“现在我们应该强迫它喝水!”

“对,应该强迫它!叶林·梅林说,“我们去一个人,爬到树梢上,吊在上面,另一个人抓住他的脚,第三个人再抓住第二个人的脚,我们大家一起往下拉,柳树一定伸进水里,不得不喝饱水。”

他们说干就干。三个人抓住柳树,吊了起来,可是柳树连动也不动,还是站在原地!

“兄弟们,我们往手上吐一点唾沫,再大家一起拉!”沙乌·米呵乌在树上面叫,“这样,柳树一定会弯下腰喝水的!”

于是,农夫们就这么干了。他们想往手里吐唾沫,手一放开,于是三个人都“卟通”掉到河里去了!

他们从河里出来时,湿得象落汤鸡,于是,就爬到一块大岩石上去晒干。

他们登上最高的岩顶上,住下一看:下面的山谷里面一片浓雾,象云一样白。

“兄弟们,这是什么!”萨蒙·格列问。

“你难道看不出来?这是羽毛垫子!”沙乌·米呵乌回答说,“不过,不知是谁铺的,为什么不来问问我们这些聪明人?来,我们先跳下去,乘主人还没来,我们先在这柔软的垫子上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吧!”

“好!”另外两个同意地说。

说到做到。三个农夫想也不想,手拉手,一边跑,一边喊着“乌——哈!”就从悬崖上跳下了山谷!

从此后,他们不再干涉别人的事了。

篇19:三个傻瓜读书心得体会

三个傻瓜读书心得体会

看了《看了三个傻瓜》后,给你印象较深的人物是谁?我想一定是那个头脑灵活、性格开朗、敢于向禁锢的教育制度挑战、在困难面前微笑着对自己说“alliswell”的兰彻;一定是那个敢于追求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情,不追求成功只追求卓越的兰彻。对于他我能用太多的形容词进行描述。我不禁细想我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像兰彻这样的人,这里的像不是职业像、性格像等等,而是是否像兰彻一样成长,成长为他们自己的样子。答案是肯定的。关于教育我有很多的话说,做为一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对于教育一词的含义我有自己的见解,在看了《三个傻瓜》之后我觉得我的想法和这部电影产生了深深的共鸣。在这里我想结合电影从下面几个角度去探讨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

谈到教育,每个人都会首先问自己什么是教育,翻开任何一本教育类的书籍,首先定义的一定是教育。但是究竟什么事教育,每个人对他都有自己的理解,正确理解了教育一词的含义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责任所在,才能更好把学生当做一个活生生的动态的人来看,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我们传统的对于教育的定义会认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这里我不是挑战专家的权威,我只是想谈谈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我觉得教育不仅仅是根据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把学生培养为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教育更应该帮助学生成长为他们自己的样子。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人格差异、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成长经历更重要的是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自己擅长的地方。而教育就应该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点、自己的人格类型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全的独特的自己。就像电影里面的兰彻一样,他清楚的明白自己喜欢的是工程学,自己擅长的也是这方面,他因为喜欢而学,因为喜欢而始终对学习充满热情,敢于专研和探究,才较终成就了他。而法汗也较终选择了摄影学,我们没法逼一个工程师变成艺术家,也没办法逼一个艺术家变成一个工程师,每个人都应该成长为自己的样子。这才是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质。这让我记起李开复在《世界因你而不同》的著作中所提到美国的大学教育,即通才教育。每个进入大学的学生不会马上学习自己本专业的知识,而是系统的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的学科,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美术欣赏、音乐教育等等,在解除了人类的各种知识体系后,学生才会真正的明白自己较喜欢和擅长的是什么,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这是每一个人生活必须明白的。任何学科都会在自己漫长的一生中发挥作用,尽管他并没有成为我们的职业。但是他帮助我们了解人类自己以及生活得更幸福和有意义。

教育的本质在我看来就像罗杰斯所说的那样,教育应该是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这个完整的人应该是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应该是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应该是学生在人格、品质、身体和心理等等各个方面都获得成长和获得成长能力的人。教育并不是想要给学生输入多少多少的知识,知识无限,一个人活在世上,并不能够掌握全部,但是一个人可以在教育的帮助下获得这种持续学习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变化的人。就好比我们看到的这个兰彻,也许成绩优异并不足够使我们惊讶,我们惊讶的是他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拥有那么沉静和看穿世界的心态,有如洪应明“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笑望长空云卷云舒”的圣人般的心态,更惊讶于他敢于说真话,敢于挑战权威这样的勇气。在中国这样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或许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说真话,永远说真话。

在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十分鲜明和喜剧的对比,那就是兰彻和查图尔。这个对比颠覆了我们所有人对于成功的理解。在查图尔眼里,成功是有房、有车、有钱、有势,拥有自身以外的许多价值,他是传统教育制度下的成功人物。他有野心,上进,追求成功,为了成功而学习。但是成功究竟是什么,成功是不是这些外在看来光鲜亮丽的所有物质?答案在兰彻身上,真正的成功应该是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去做,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而且能够是成功的。成功不是通过与别人比较而来而是通过与自己比较而来。与自己比就是关注自己的成长,关注自己的整个一生,是一个持续和动态发展的过程。既然对于成功的含义应该进行颠覆性的改革,那么我们的教育评价方式也应该进行改革。传统的教育采用赫尔巴特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即量化的、标准的、客观的的方式,大大小小的摸底考试,小升初考试,初中生高中考试,一锤定音的方式无疑是不合适的。评价应该主张多元化,因为评价的对象是人,人是多元的是各不相同的,不能按照同一条标准线进行划分。如果把人按照一条标准线进行划分,这就无异于把人看成一种产品,把教育看成机器或工厂。产品有免检产品、合格产品和不合格产品。而人此时此刻也被打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这不是教育这是工厂。电影里就是反应了这样的教育制度的弊端,环顾我们得四周我们听到的较多的声音还是你孩子这次考试考了多少分,爸妈较关注的不是自己孩子的成长而仅仅是分数,老师见互相攀比的也是分数,真个社会划分等级的也是分数。我们的教育病了,我们的教育需要改革,但是这的确是一个艰巨和充满阻力的过程。的确我们的教育在进行改革,从理念到实践方式再到评价方式,但是真正落实和改变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我们也在尽自己较大的努力。

禁锢的教育方式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不单单是心理学的一个问题,也是教育的一个问题。因为教育需要培养的是一个完整的人,这个完整的人包括身心两个方面,如果一个孩子的心理上没有获得成长获得成熟,那么我们的教育也称不上是成功的教育。在电影里,我们看到了印度高比例的自杀率,我们也同电影里的人物一起经历了教育制度对我们大脑的压抑,较后我们看到乔伊和拉朱的自杀。我们要控诉我们的教育弊端,我们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现在的教育他的关注点不再放在成绩,而是让孩子获得健康的符合他自己的成长。

这是我看了电影后对于教育的一点浅薄的理解。教育要把人当人,让人像人。教育要帮助孩子成长,成长,成长为他们自己的样子。

傻瓜优秀作文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观《我的名字叫可汗》有感

兔年顶呱呱优秀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优秀影评

观看《尘埃落定》小说观后感700字

《我的傻瓜妈妈》读后感

阿甘正传电影中文观后感

初赏《阿甘正传》电影观后感1200字

我的名字叫可汗影评

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
《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电影三个傻瓜观后感(合集19篇)】相关文章:

《下辈子还做母子》观后感2022-04-29

阿甘正传小学观后感600字左右2022-05-23

电影《神勇投弹手》观后感2023-01-28

神勇投弹手观后感400字优秀2022-04-30

阿甘正传观后感650字左右2022-11-12

阿甘正传的观后心得体会2023-09-23

学生看电影观后感新喜剧之王2023-01-29

电影喜剧之王观后感2022-05-07

关于励志电影观后感800字2023-07-29

观电影阿甘正传有感600字2023-10-1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