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时间:2024-04-09 07:40:02 观后感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合集12篇)由网友“aa78879879”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观《走进毛泽东》有感,希望您能喜欢!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篇1: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生活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看见他的言行举止、音容相貌,还让我看到了另一个毛泽东,一个真诚自然,心里永远装着中国人民的毛泽东,让我觉得亲切而熟悉的毛泽东。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深为感到敬佩的是毛泽东的读书精神,“我有读不完的书,一天不读书就无法生活。”毛泽东与书卷结为伴,腹有诗书自华。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毛主席同他的随从人员们一起去爬山,他们还未爬上山顶,太阳已经快西沉了,他的随从人员对他说:“毛主席,天色已经暗了,再继续往前走也是没有路可走的,还是回去吧!”毛主席听了他们的话之后,转过头来幽默地对随从的官员们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天再晚,也得继续往前走。”()说完,便拄着他那根心爱的拐杖,消失在了茫茫的夜色之中。在革命道路上,他凭着这种坚韧精神,勇往直前;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危险,有多艰难,他总是用自己的'脚,为人民开辟出一条条通向幸福生活的大道。

影片不仅是回忆,不仅是怀念,更是对毛泽东作为一个伟人同时又是一个普通人的一种再现,以新世纪的眼光来感悟历史,感悟领袖,感悟人生。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现在生活环境改观了,学习条件也提高了,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学习,把握好每分每秒,做时间的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把自己培养成新世纪的四有新人,将来才可以像毛泽东一样为祖国履行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祖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篇2:观看走进毛泽东有感

让我们走进他,一代伟人;让我们走进他,一名诗人;让我们走进他,一位领袖;让我们走进他,我们心中永远忘不掉的人——毛泽东,毛主席!

今天下午,我与全体同学一起观看了一部影片——《走进毛泽东》。现在,就让我们随着文字,打开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更深入的了解这位伟人吧!

他,从一位满腔热血的青年,到一位老道的革命者;他,从一名风华正茂的学生,到一名豪放的词人;他,在中国的革命道路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在中国共产党强大的背后留下了他的汗水。

大家对毛泽东一定是熟悉的,但是,你们知道吗,主席在少年时期都没有想到过要拿起枪,他最初的志愿是成为一名教师,可是,在国难当头,的时期,他义无反顾的投身于解放人民战争之中。

他领导过著名的秋收起义,但因敌强我弱,久攻长沙不下最终起义失败,虽然这次起义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他指挥过三大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为中国做出的贡献,永不灭!

在主席的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能学到什么?仅仅是坚持吗?不错,坚持确实是主席身上一种宝贵的品质,可是,我们难道不能学到高瞻远瞩吗?我们就应该看事情站在高处,向远看!还有他的博学,那是凭空得来的吗?这就是平时的认真观察,平时的积累换来的!

他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还是一名军事家,更是一位豪放的词人。他的指挥艺术是有目共睹的,在各种战役里,他指挥上的大气都能体现出来,特别是在西柏坡这个小村子里,这一点体现的是淋漓尽致。少年时的积累,再加上他那才思如泉涌的大脑,注定人啊会是一名词人,在他的词里,几乎都是豪放的,几乎是没有一丝婉约的,是成了他的一种风格,不仅如此,大气,也是他词的特点。

在那个年代里,他之所以毫不犹豫的弃笔从戎,从一介书生,成为一名伟大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思想,他想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他想拯祖国与内忧外患之中!我们有那样的决心吗?我们有那样的思想吗?

毛主席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他和周恩来等人的领导和主持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重重斗争之后,终于强大起来,解放了全中国!

毛泽东不得不叫人敬佩的还有他的勇气。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别人劝他不去,可他硬是以他过人的勇气和智慧化解了蒋介石的阴谋。

走近毛泽东,也就是走进一段中国的前期发展史,走进毛泽东,就是走近他身上无数的优秀品质,走进他,走进他……

篇3:观看走进毛泽东有感

首毛泽东主席的古诗《长征》中的相聚“红军长征不怕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毛泽东主席不畏艰辛,他灵活的战术,奇特的战略,打得日均溃不成军。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出帝国主义的黑暗,带动八路军打倒国民党军队,还勇敢的驱逐了东南亚地区的侵略者,体现了毛泽东在军事方面的知识有很高的才华。他不仅是一位军事家,而且是一位政治家。

他建立了新中国并成为中国第一任主席。在开国大典上,他庄严的宣告,他雄伟的声音,使全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他也带领了人们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人民走上了光明大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走近毛泽东》。它再现了当年毛泽东的在政治、军事文学领域内的辉煌业绩,我是无比的激动、自豪。但我也发现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是千百万普普通通的人民中的一员。他对子女严格而慈祥和父爱,他对学习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在衣食住行上的节俭,他回乡拜访乡亲的挚情……一幕幕生活画面,使我看到了作为儿子、兄长、丈夫、父亲的毛泽东,一位普通人。

任何伟人都会有不足之处,我们何必耿耿于怀,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希望我们不要再埋怨毛泽东主席发动的文化大革命,而是永远的记住他给我们伟大祖国做过的巨大贡献。

篇4:观看走进毛泽东有感

以前对于毛泽东同志有爱也有恨,但看过了《走进毛泽东》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想法,以前对于毛泽东同志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这一观点十分赞同,,现在我对于一代伟人毛泽东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也更加尊敬我们的伟大领袖。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开国领袖的了解都是通过看书,看电视,听别人说等得到的。以前已经听了很多关于他的事迹,我想这些对于我们的生活,发展,学习是很有激励作用的。

毛主席,一代伟大的领袖。从农村走出来,以人为本,以百姓为主的好主席,一个坚强,善于谋划的人,为人民,工人阶级争取自由和利益。他值得我们的尊敬和我爱戴。当看到他以专列作为自己的流动办公室,七十几岁还下基层体恤民情,给自己分配了生产任务时,我不禁流下了眼泪。一位七十多岁患有疾病的领导人始终忘不了百姓,病情一好点就要求去看望百姓的生活,我想这样一位领导人是很难用语言去形容的。由此我想到了文化大革命,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毛泽东的一个巨大的错误,但我不这么认为。主席这样做都是为了人民,为了百姓,为了中国着想,虽然文化大革命的大部分结果是错误的,但他也造就了很多人才。我听我以为老师说那时是十分练就一个人的好时期,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没有走出去,谁也不知道下一步是错的还是对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想如果没有文革的失败,大概也不会探索出改革开放吧。

所以我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强大的中国。我们必须学习他好的思想和作风,一切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篇5:观《毛泽东》有感

暑假期间,老师布置我们看一部电视剧。我看了一部《毛泽东》,我想:一定会有人问我:毛泽东人人都认识他,干嘛看这部电视剧呢?其实,错了!这部电视剧说了主席一生的故事。

毛主席,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属蛇,他母亲文其美心地善良,十分同情穷人。父亲毛顺生是富农,家里有16亩地。他1976年9月9日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他是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一生有三个妻子:杨开慧、贺子珍、江青。

他小的时候非常爱看书,有一回,父亲叫他去挑水,共15担。他一下子就挑完了,坐在树下津津有味地看起书来。父亲走了过来,对着毛泽东说:“我白养你了吗?叫你去干活你又不去干,在这看起闲书来了。”毛泽东连忙反驳:“爹,我没有啊!你看,你叫我挑的15担水我都挑好了啊!”3岁时,便有弟弟毛泽民,13岁便有弟弟毛泽覃。一次,弟弟毛泽覃骂共产党,便被毛泽东用鞭子抽他。

他28岁时结婚,叫杨开慧。生了儿子:毛岸英、毛岸青。1930年11月14日,毛泽东妻子杨开慧在湖南长沙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30岁。毛岸英1950年11月下旬在朝鲜作战时被炸死后,毛泽东说了一句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杨开慧牺牲后,他娶了第二个妻子,叫贺子珍。1984年4月19日17时17分逝世,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她死后,娶了第三个妻子,叫江青。1991年5月14日,在北京保外就医的江青在其住地自杀身亡。

毛泽东一生很喜欢吸烟,一天大约要吸40支。所以,他说话一出力,就会咳嗽。他吃饭的时候还捧着书,绝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他能创造出这个世界,不只是因为他的才华,而且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的心。

1976年9月9日晚12时10分,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于北京。终年83岁。

法国前总理富尔曾这样评价他:“他用简单的形式,表现生动而深刻的革命题材,是国内所有人都能够理解的,也是世世代代的人都能够理解的。

一代的伟人,就这样走了。他没有留下金钱,但是他留下的比金钱更可贵!那就是一代人的心啊!

五年级:何梦瑶

篇6: 观《毛泽东》有感

“毛泽东”,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是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 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把战火烧到了我国 的边境。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 江,毛泽东把自己身边唯一的儿子毛岸英也送到了朝鲜战场,与朝 鲜人民并肩作战,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噩耗传来时,毛主席 虽然内心万分悲痛,但他把这份悲痛化作工作的劲头,仍然竭尽全 力地工作。

看完影片,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毛主席身为我们国家的领 袖,他已经为我们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他 完全有理由不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朝鲜战场,留在自己身边,给他找 一个舒适安稳的工作,可是他为了世界的和平,为了国家的安宁, 为了人民的幸福,带头将儿子送上战场。当敌机狂轰滥炸时,阵地 上一片火海,毛岸英临危不惧,还努力帮助战友脱险,自己却牺牲 在异国他乡,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作为新中国的一代,不正需要这种牺牲精神吗?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的领袖 毛泽东作为榜样,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 己的全部力量。

篇7: 观《毛泽东》有感

今天看完《毛泽东和他的儿子》这部感人的电影,主人公毛泽东和烈士毛岸英的伟人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激励着我奋发向上。

这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真实感人的故事。1950年6月,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战争,企图将朝鲜作为一个跳板,把侵略的魔抓伸向我国神圣的土地。为了保卫祖国,毛主席毅然把自己的.儿子毛岸英送到朝鲜,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当时许多同志都劝毛泽东留在身边做伴,可毛泽东坚定的说:“谁让他是我毛泽东的儿子!”临走前,毛岸英只带了几件旧军服。毛岸英是多么简朴啊!

毛岸英到朝鲜后,全身都投入战斗,把生命置之度外,忘我的工作着。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一天,当他指挥部收拾文件时,突然,五架敌机从头上俯冲下来投下两颗炸弹。为了掩护战友,毛岸英被熊熊烈火夺取了生命,在场的战友都留下了热泪。

毛泽东知道儿子牺牲后,十分悲痛,但他把痛苦埋在心底,仍然竭力地工作。

我看完这部电影,深思起来s毛泽东已经失去了六位亲人,现在他又把自己的儿子送到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毛泽东是为了世界的和平,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富强,才让儿子去到战场上磨炼的。这是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一种高尚的国际主义精神!

篇8: 观《毛泽东》有感

跟着电视剧《毛泽东》感受革命岁月,感受中国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感受革命英雄的伟大,让我们走进电视剧《毛泽东》。

该剧是以毛泽东个人生平事迹和纪年为主要叙述方式的传记题材电视剧。这样的电视剧才是我们最需要观看的。从毛泽东的成长事迹中汲取营养,我们就能获取无穷的动力。该剧演员众多,仅有名有姓的出场历史人物就多达963人。这么多历史人物,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所处的年代,形势的严峻、斗争的残酷、毛泽东的伟大之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像毛泽东那样,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追求。

20xx多个场景,将今天的我们拉回到过去,每个看电视剧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如果是我,当时,我会怎么做。今天,我们是回顾历史,答案已经知晓。而在当时,谁都不知道结果如何。毛泽东豪迈地说,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毛泽东写下《矛盾论》、《实践论》,这种革命主义精神,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可缺少,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开创美好的未来。在一个又一个场景中,我们仿佛是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我们热血沸腾,满怀豪情,渴望参与其中,成为一名光荣的革命者,贡献一臂之力。《毛泽东》是一本生动的励志教材,深入人心。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实践,是最好的励志方式。

篇9: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走进毛泽东》这部影片讲述的是毛主席的一生。从他的出生到他的主席生涯,都有叙述。

在我们中国的主席史上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虽然出生贫苦,但志高远大,他成立了新中国,他让农民过上了小康的生活,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毛泽东的理想其实不是做一个主席,而是平平淡淡的做一个小老师。但是,他也是被现实的情况“逼上梁山”的呀!毛泽东是第一个用笔杆子打战的人,他同后来的鲁迅一样,都是用自己的言语去恐吓敌人,令敌人闻风丧胆。

毛泽东同时也是一个不喜欢抢的人。指挥红军作战的他,甚至连一枪都没有打过。他也成为了当时中国第一个拥有持枪证却从未打过一枪的主席!

毛泽东创造了许许多多个第一,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愿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篇10: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寒假,我去观看了大型文献纪录电影《走近毛泽东》。影片多半是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事,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勇敢地奋斗,顽强地拼搏,解放了全国。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住进了紫京城,那位历经千难万苦的革命领袖身着朴素的中山装,上面缝补的痕迹显而易见。

一天夜里,炊事员送来了一小碟花生米和一碗稀粥,毛泽东将其喝了,还在吃得比较干净的碗里舔了又舔,直到不剩一点米粒。人民在毛泽东心里是至高无尚的,也是始终不渝的信仰。在谈到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毛泽东常用这样的比喻:“水里可以没有鱼,但鱼儿永远离不开水。”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毛泽东,始终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从延安到北京,毛泽东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穿了多年的衣物舍不得扔掉,总是缝缝补补再穿。毛泽东真是当之无愧的主席,那么艰苦朴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进入晚年的毛泽东,对于人的生老病死是非常旷达的。闲暇时他同身边工作人员聊天说:“人总是要死的,毛泽东是人,所以毛泽东会死的。”这是一个乐观的主席,胸襟开阔的主席。在他写的《长征》《卜算子·咏梅》中也写出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死是悲壮的,但人生总免不了一死,要把悲观转化成乐观,那便是毛泽东精彩的人生。

从1976年至今,毛泽东逝世20xx年了,在这20xx年间,足足有一整代和毛泽东同时代的人离开人世,同时也有一整代新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成长起来。有许多人看了毛泽东的书、电影,向他学习,继承发扬好的传统。让我们回望毛泽东,走近毛泽东,感悟毛泽东,就仿佛能看到他穿越时代之门,从历史的风风雨雨中向我们走来。

篇11:观走近毛泽东有感

纪录片 《走近毛泽东》 讲述了毛泽东不平凡的一生。青年时代的特立独行,中年时代的艰苦斗争,老年时代的平静慈祥。全面展现了一个去掉神的光环走进大众的毛泽东。让普通人有了一个了解伟人成长并向伟人学习的素材。

影片中毛泽东在少年时代就对当时国内的进步思想抱有好感,常常借阅相关书籍,无意中为日后的革命精神打下了基础。毛泽东十几岁时辍过学,只身离乡求过学,并转过多所学校,原因是他认为学校限制了自身的发展,由于家境不宽裕,他最终在湖南师范就读。在学习期间,他创立进步社团,到岳麓书院读书,到湘江游泳,学习古典和进步文化等等为毛泽东自身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经历放到今天来看,也是不寻常的青少年时代。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都是二十出头的青年人的原因。他们当时有了在今天看来到而立之年才有的经历。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说今天教育的失败,学生们只知道试题和课本,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课堂(至少在上大学之前),到了二十岁也没有成年人的心智。就目前来看,以现有教育方式是教不出来下一个毛泽东的,恐怕半个都难。

中年时的毛泽东与中国的腐朽做斗争,为中国革命倾注全部,早年亡妻还有后来为革命牺牲的五个亲人。1957年毛泽东有这样一首词: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羞,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水顿作倾盆雨。

从中不难感受到毛泽东对妻子的深厚感情,但其中并没有哀怨,因为是“忠魂”,表明这是一个革命家应有的态度和人生。我想,在毛泽东意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时,他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为革命牺牲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革命本身就会流血。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表现的不止是面对困难时的实事求是,放眼全局冷静的思考,更是一种从小经受砺炼而具备的坚韧不拔、决不气馁的人生观的自然流露。革命初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观点,摆脱围剿时“四渡赤水”的惊人举动,不可能是毛泽东某日醒来后的突发奇想,这些都是个人能力长期积淀而来。

毛泽东晚年对人说起过自己的人生志愿,那就是当一个普通教员。他一生都不用枪,他只用手中的笔与侵略者和反动派手中的枪做斗争。这一点让我感怀颇深,一个爱好和平的人,在民族危亡时起身革命,遭到反动派屠杀时才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被逼出来的,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把自己手中的笔杆子换成枪杆子。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大仁大爱”的境界吧。

毛泽东是一个伟人,毛泽东思想是一座丰碑,但他也有平凡人的一面。从主席的一生中就能感受到“平凡与伟大”的辩证与统一。

篇12:观《寻找父亲毛泽东》有感

这个星期六,我们学校组织我们到“四机俱乐部”去观看话剧演出,题目是《寻找父亲毛泽东》,大家听后都很高兴。

演出开始了,首先是以很悲壮的场面演毛主席的妻子被害,昂首挺胸地走上刑场,毛岸英和他的两个小弟弟从此失去了母亲,他们被迫无奈,只得离开了家乡,去寻找父亲。他们历尽艰辛来到了上海,却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去要饭,却被人一顿暴打,去打工,受尽折磨,看着他们,我心里的悲痛不由的产生,作为一个领袖的孩子,居然受到了这样的折磨,真是不可思议,但也正是这样的遭遇,才磨练了他们坚强的品质。

这时,远在遵义的毛主席也派了三名党员来秘密的寻找毛岸英和他的弟弟,可不久,阿三就被捕,且叛变了。张先生好不容易找到毛岸英的时候,也不幸被捕在这危急的关头,张先生任敌人怎样拷打,他仍不说一字。硬的不行,就用软的,金钱,官位的诱惑,都未能使张先生吐露半个字。终被敌人杀害,这样的品质是多么可贵啊,正是这种精神才使王先生找到了毛岸英,解救了他们的。

看后,我想:我也要学习坚强不屈的品质,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打下坚定的基础。

观《英雄儿女》有感

观国家博物馆有感精彩作文

观建党伟业有感

观复兴之路有感

建党伟业有感

看《地雷战》有感作文

《天安门广场》教学设计

观南京科技馆有感作文

观《我们走在大路上》心得体会优秀

《走近伟人周恩来》有感心得作文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观《走进毛泽东》有感(合集12篇)】相关文章:

观《蒋勋讲庄子》有感2022-12-02

有感建党大业读后感2022-08-15

观沧海教学设计2023-08-30

冷眼观世界作文2023-11-06

北大红楼有感2022-08-02

观建国大业有感2022-05-06

观建国70周年庆祝大会有感2023-10-05

观《建国大业》有感2023-05-27

观建国大业有感精选2024-01-16

观建国大业有感 党课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