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的优秀观后感700字(锦集14篇)由网友“锅巴土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屈原的优秀观后感7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关于屈原的优秀观后感700字
每当到了端午节。我就想到了屈原。一个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的大英雄。却因为有一个昏庸无能的昏君,送掉了这样大好河山以及一名这么心怀抱负的英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地哀叹,眼角间流下难以掩饰的泪水,一滴滴那么晶莹,发出多么柔弱的泪光,苍白的脸色中,勾住过往,遥望蓝天长长地哀叹一声,无奈的吟唱起一句句诗歌,歌声响彻天地,似乎想激起高高在上的人的“仁义”。悲哀的声音中,表达了你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你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表达了你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哀怜之情!但不管你如何大声,可“伯乐”却不知在何处,你的一腔热血只能演变成满腹悲愤。你无奈,发出千叹万哀都言不了你那悲痛的心情!
泪罗江边,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愤怒地拍打着江岸,一男子轻轻一跃,就此殉身。你,就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你可知,就在你殉身之后,有多少人为你而泪流满面,直至今日,仍有多少人为你感概不已。你那可歌可泣的爱国情怀让我们赞叹不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你的爱国精神。从你殉身的那一日,“赛龙舟”便出现了,和“吃粽子”一起成为端午节的特色,和你一起成为中国的传说。为了什么呢?为了纪念你——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缅怀你的爱国精神!
一本《离骚》,使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活力;一个端午节,使中华民族拥有传奇的一面;一种爱国情怀,更使中华人民的情操更高尚!而这一切,都是源自你——屈原。或许在你投江之前,你为自己无法救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感到遗憾,但是我想你现在知道你为中华民族的人民做了那么多事,一定会感到很欣慰。我为你而骄傲,又为你而悲哀。骄傲的是我们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而自豪;悲哀的是时代的背景让你的才华无法施展,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却不常有,你是何其不幸地遇到这样的“主”啊!
今天,我们仍然过着这端午节,为的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关于屈原的优秀观后感700字范文
篇2:关于屈原的优秀观后感700字
梨院融融的院落里,和着柳絮,阵阵书香传来,奏出一曲悲壮的乐章。
屈原,一位如明月般皎洁的男子。他有一颗明珠般不甘平凡的心。他,是过往人世间的神灵,不会去承载世俗的沉重。但为何世俗的枷锁却非要禁锢月的精魂?
心如月,神如月,乘月而来,又御月而去,只留下一曲千古绝唱,仍在熠熠生辉。
弦断,命也断。屈原的赤子之心在亘古的尘埃中,盘桓,蹁跹。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于回忆中遇见屈原,那衣袂飘飘的洒脱。
这乐章穿过了秦朝橘红的烟尘与战国暗黄的天宇,来到这月光如水的院落,是龙姿凤章的他汨罗江畔前的千古绝唱么?儒雅的外表下又是怎样的高贵心灵?面对国破家亡,他选择清高的坚持,坚守自己心中高贵的选择。难怪千百年后,他那惊世骇俗的选择会流芳于大千世界。
这个如月皎洁的儒雅男子,经历了国破后,他的心沉在九渊之底。千古绝唱,拨动心弦。弦响心动。这不是轻轻拨动,而是强烈如斯。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屈原朦胧的醉酒中消逝。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在朝代的废墟中,一个闪耀的名字冉冉升起,挣断世俗的枷锁,融入历史长河中,成为了它的一部分,这个名字,就是“屈原”。皎洁的月光下,风在怒号,仿佛为屈原的遭遇感到不满;波涛汹涌,滔滔江水也为这不公平的世界愤怒。飘飞的花瓣后,杀机四伏。浮沉乱世中,汨罗江畔的屈原,身穿白袍,慢慢地扬起襟袖。腰间的长剑,冰冷如他已经对世界绝望的心。轻轻地握住剑把,纵身一跃,将所有不甘、委屈、伤心、愤怒一起葬入滚滚江水之中,激起无边的浪花。岸边,香草上还留着屈原的颀长的残影和幽幽的泪滴,还有他的“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长叹……才华超人却无处器重的屈原永远地离开了那个没有阳光的世界。
篇3:屈原电影观后感
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死。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就这样,屈原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离骚》)的诺言,其正直刚烈堪称千古之冠。
司马迁对贾谊,则首先表现其才华过人,“是时贾生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人,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以为能,不及也”。汉文帝也非常欣赏他,一年之中破格提拔他为太中大夫。接着贾谊又提出了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行礼乐等革新主张,但却遭到了周勃等老臣们的反对,他们攻击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而汉文帝又是这班老臣们所拥立,登位不久,权力未稳,也只有依从而已。所以就把贾谊贬到长沙,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到长沙之后,作者重点写其郁郁不快的情怀,而在表现时,又大多借贾谊自己的辞赋来直接抒发,如其《吊屈原赋》云:“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骖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屦兮,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这哪里是独吊屈原,贾谊亦何尝不是如此,不然的话,他又怎能年纪轻轻就忧郁而死呢?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做《屈原投江》的文章,读完以后我有很大的感想。
屈原是楚国贵族中的杰出人才。精通历史、文学与神话,洞悉各国形势和治世之道;人聪明,口才好。司马迁《史记》说他是“博闻强志”,“娴于辞令”。 20多岁就做了楚怀王的左徒。左徒比楚国的令尹只低一级,他对内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发布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付诸侯。楚王很信任他,还让他草拟法令,又让他出使齐国,联合齐国反抗秦国。足见屈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他的改革精神和措施,却招来了楚国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和嫉妒。反对者的代表就是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儿子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这批人目光短浅,妒贤害能,只想维护自己的贵族特权,却把国家的长远利益置之脑后。可是他们的权势很大,整天围在楚怀王身边,左右怀王的言行。昏愦的楚怀王,听信了谗言,渐渐疏远了屈原。
于是,就有了屈原投江的一幕。
好死不如赖活,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两种态度都没有错的,不过现在看来更多的.还是政治意义上的影响大一些,但也不能仅仅就当这是一场政治秀。 死了名垂千古,不死就算他写出了离骚还是无用文人一个,往身后来看,死的却也值得。 还有个问题,就是既然战国七雄都是属于华夏中国,那后世效忠哪个国家不都一样吗。 回来看看 屈原离骚之所以成为后世的榜样,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爱国投江的影响使人们衍生的了解并爱好。
篇4: 屈原电影观后感
星期五的那天,我们看了一部叫做《屈原》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屈原的生平,他人生中所遇到的几大挫折及命运的变迁。
电影中的屈原担任着一个叫左徒的职位,那时的他正在为了给楚国变法所做着努力,而且深得楚怀王的重用,事业上可谓是一帆风顺。但是就在他的变法进行到一半时,他有一条法令是解放奴隶,而南后等皇亲贵戚却又是靠着奴隶来生财的,这便触及到了南后等人的利益,从此南后等人就阻挠屈原的变法。他们不仅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还把所有的皇亲贵戚们联合在一起,一起阻挠屈原的变法。本来他们这两个集团是斗得不相上下的,但在秦国丞相张仪来访出国的那天,命运却跟屈原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张仪想拉拢屈原,但屈原拒绝了,谁知张仪却和南后等人联合起来,在宴席上成功的说服了楚怀王,让他解散了楚齐联盟。屈原立刻站出来阻止,但反而被楚怀王讨厌了,降了他的官职不止,还让他一辈子不得入宫。如果我是屈原,我会就此离去,我呕尽心血的为楚国变强而努力,你楚怀王却还贬我官。但屈原不是我,他不但没有就此离去,还日夜反思。后来又回到了楚王身边,但又被禁止不许和楚王交谈。不仅如此,还落入了南后的圈套,还得婵娟(屈原的女弟子)也因此而死,但屈原还是没放弃,又随卫士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变法,全剧终。
看完了这部片之后,你可能没有什么想法,但我的心里却是掀起了狂澜。你想想,屈原只是一个诗人,哦,也是一个皇帝的左右手,但是像他这样的人物,为什么就能让百姓为了祭奠他而开办一个节日。自古以来,无论是多英明的帝王,多贤明的君主,多勇猛的将军,亦或是多得民心的贤者,都不曾被百姓用一个节日去祭奠他,但是屈原却做到了,这是多么难得啊!为了这个问题,我思索了有好几天,终于被我想出了答案,那就是――无私的精神。你可别小看这无私的精神,这可不是那些所谓的名义上的无私,这可是真正的'深入民心的无私精神啊。在当时这可了不得,屈原他可是一个真正的皇戚,他的家族每年都有三至四人担当要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家族。而他作为这样大的家族的继承人,我们一般的想到的只有一个词,就是――纨绔。可他不仅没有这样,还处处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说话,这可就很难得了。唉,想不到我苦苦思索了这么久的原因,竟是这么简单的两个字,不过这也是事实,只有真正的无私才能得到百姓们的拥戴,而屈原做到了这看似简单却困难无比的要求,便得以流芳百世。
直到现在,自私仍然是一个日夜困扰着人们的问题,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都是为了自己的,真正像屈原那样无私的人几乎已经绝种了。当然,我也是自私的,这点我倒不会掩饰。不过,我现在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古时会有这么多在现代看来极度虚伪的讲亲情的故事了,其实,这虚伪只是针对现代社会的而已。在古代,其实这就是真的,不管是愚孝还是什么孝,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因为古时候的人们比现代人要无私多了,不会只想着自己。
自私,这个看起来好像很小的问题,其实已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难题了,如果人类依旧这么自私法,那么有朝一日,我们人类终究会变成一种没有感情的动物。希望人人多可以为他人想多那么一点点,让自己不那么自私,当然,我也会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
篇5: 屈原电影观后感
《屈原》给我的第一感觉是充满激情,诗人对光明,对毁灭的歇斯底里的狂吼,深深地感染了我。
《屈原》作于五四时期,带有很强且鲜明的时代感,对黑暗旧社会的强烈憎恶,对革命的强烈期盼。全诗以风、雷、电、火四个毁灭的象征为革命的代表。用风:哪怕吹不醒这已经死去的一切,可还能让洞庭湖,让长江,让东海汹涌、与你一起咆哮,还可以吹走沙石、吹动草木,这是唤醒民族的天籁;用雷:代表你车轮滚动的声音,带“我”远离这污秽、阴谋的泥潭,去到那新的、干净的“中国”;用电:撕裂这压抑、沉郁的黑暗,即便这黑暗如水,尽管这撕裂是抽刀断水,而电,正是我心中的利剑,能让光明光临这世界,是为革命吹响号角的先锋;用火:焚尽这一切,在火里得到重生!在诗中,风、雷、电、火都是破除黑暗的力量,而它们都是“你”,是宇宙中之伟大者,是毁灭这黑暗的红莲。
这首诗选取了屈原《九歌》中除“山鬼”以外的八个人物进行了述说,东皇太一、云中君,他们是黑暗的制造者,一如只会脸红的东君(这句写得蛮精当,太阳是赤红的,这太阳神该也是个红脸“关公”),不过是“土偶木梗”,在这烈焰下终将覆灭;大司命、少司命也不过是只会唬人的“军阀”;湘君、湘夫人却是为这痛哭伤心之人,他们是又一个除痛哭外且让自己人“痛苦”的存在;剩下的河伯是“我”的慰藉,而这善良的娃娃却为了“婵娟”与一群强盗理论……
在中国的历史上,屈原是一个忠君爱国的诗人,他的诗作备受佳评,我想郭先生以屈原为题是否是对屈原“愚忠”的一种质问与怀疑,以彰显革命、除旧的精神,既然楚王不鸟我,大可以弃之而去,或是自立门户,为何要吊死在一颗树上,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干个体户”。破而后立是全诗的精神,也是诗人的心声与政治目的,在当时的中国,豺狼当道,虎罴横行,只有毁灭这一切才能建立新的世界,一个崭新光明的世界。
篇6: 屈原电影观后感
今天,我们小桔灯全体同学一起到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秭归去玩,我们手拉着手,开开心心地走进了旅行车,旅行车马上就到达了目的地。
下了车,我们一眼就看到了跳跳泉,只见一串串透明的水珠从石头鱼的嘴巴里跳出来,就像水精灵从一个地方跳到另一个地方,形容古时候楚国人弹琴时的拍子。令我最难忘的当然要数屈原祠了,屈原祠的大门像一个“山”字,所以也叫山门。走过山门,我们来到大堂里,只见一个高大的石像站在了大堂中间,这就是屈原。屈原那爱国的眼神看着每一个走进大堂的人,好像要告诉大家他爱国的情怀,在石像的一边,又有一幅幅人们为屈原画的画,可见人们对屈原的喜爱是多么深啊!我们还看到了屈原的作品,他的作品写得真好呀!
离开屈原祠,我们去看了一场皮影戏,表演得可真精彩,屏幕上两个小人儿打得不可开交,我们时不时的说:“好好,打得好,打得真好,快闪!”皮影馆里喊声震天,可惜时间不留人,转眼3点12分了,我们利用8分钟去给鱼喂食,我们把鱼食撒满了一整片池塘,鱼儿们争先恐后地抢食物,还有的都打起了架。
时间不早了,我们坐下来做了一场游戏,老师出了几道谜题,我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来!”还有的都急得跳了起来。天色暗了下来,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屈原故里,在返程的路上,我们的车内十分安静,因为我们都在回想今天的美好时光呢!
晚上,我想:“今天我们知道了屈原的知识,还知道了屈原的作品,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而且我觉得今天是最开心的一天了!”
篇7: 屈原电影观后感
星期六,我们坐着大巴车来到屈原的故乡――秭归。
我们坐着大巴,看着沿途的风景,终于来到了秭归。走进景区,映入眼帘的就是跳跳泉,那些鱼儿就好像要跃出水面似的。它的背后就是苍翠的竹林,古朴的竹简,精美的鲤鱼雕像像站着整齐的队伍,张着嘴巴,水柱从鲤鱼的嘴里喷出,和着古典的旋律,时缓时急,时高时低,在阳光的衬托下引吭高歌。沿途的古屋旁边都是翠绿色的桔子树,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广场,几条喷泉如离弦之箭向上冲去,喷泉时而像美丽的少女在空中翩翩起舞;时而像漂亮的礼花在夜空中绽放;时而像一把箭直插云霄。在它的正左边,就是屈原祠了,屈原祠倚山面江,坐北朝南,整座祠宇被环绕在满园飘香的柑桔林和苍翠欲滴的松柏之中。走进去里面的建筑古朴清幽,壮观肃穆,歇山大屋顶,白墙琉璃瓦。
我们参观了各个展馆,其中一个展馆里有一个重达三吨的屈原青铜像。他头戴峨冠,身带长铗,头微低,眉宇紧锁,迈动右脚,抬起左手,两袖生风,飘逸的长袍一展他士大夫的风采。身体前倾,颔首思索,表现出屈原爱国爱民的满腔激情和孤忠高洁的精神境界。我想:是不是因为楚国在一步步走向衰亡而深思呢?
爬上山,山泉发出“哗―哗―”的声音,正在唱着一首优美的歌,枫叶火红火红的,周围的桔树上是点点金黄,松柏苍翠欲滴,看着周围美丽的景色,我们下了山。
最后,我们满怀着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里的景色真是让我流连忘返。
篇8: 屈原电影观后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所周知,这是爱国诗人屈原的名言。屈原是我们宜昌秭归人,作为他的家乡人,我因此而骄傲。我敬仰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也惋惜他不遇明主、被小人陷害的不幸遭遇。怀着这种心情,我和爸爸妈妈在端午节这天游览了屈原故里。
来到屈原广场,这里正在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人们以吟唱诗词,跳传统舞蹈的方式,传承诗人的爱国精神。从屈原广场走进去,不一会就来到了屈原祠门前,那大门像一个“山”字,配上飞檐翘角,显得格外壮丽。走进大门,里面建筑青砖黑瓦,飞檐白墙,古色古香。进入前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高达3。5米,重达10吨的石头,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名叫“前言石”。继续向前就是著名的“十里诗廊”,这里,镌刻着屈原写的一首首著名的诗:《离骚》、《天问》、《九章》、《九歌》……
过了前殿,从南配房一路参观过来,就到了大殿。一尊屈原铜像伫立在我们的眼前,他身穿长袍,头戴峨冠,手持佩剑,正低头沉思,也许正在琢磨优美动人的诗句,也许正在思考拯救人民于水火,也许正在探寻楚国的前途和命运。站在大殿回首眺望,长江奔流东去,雄伟的三峡大坝如在眼前。我想,如果诗人还在,一定会为今天祖国的成就而惊叹,而诗兴大发吧?
走出屈原祠,山上、路边、房前屋后,到处都种植着橘树,满眼的橘树郁郁葱葱。我不由想起老师给我们讲过的,屈原写的一首诗《橘颂》,就是赞美家乡的橘子甘甜可口的。
下了山,我们又收获了一个惊喜:饭馆里免费提供粽子。家乡的人们就是这样淳朴、热情,温暖着我们的心。吃着美味的粽子,我自然而然想起了吃粽子的美好传说:屈原被小人陷害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听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百姓们担心江河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有了端午吃粽子的习俗。
游览屈原故里,我再一次沐浴在屈原的爱国情怀中,也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好客和爱国之心。
篇9: 屈原电影观后感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趁时光未老,改变如今的用人制度,让我来将国家带上一条光明之路吧。这里是屈子表达自己渴望得到重用施展抱负才华的一个小高潮。我内外兼修,国君你一定要抓紧时间重用我,让我施展才能。
接下来一部分历述衷肠,以期求得君主的明鉴,重新得到君王的信任。这里有一句“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T怒”曾被鲁迅先生所化用: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但我仍然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同样是忠心报国却得不到认可甚至被曲解,呜呼,“天知乎!天知乎!”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这两句看似在说爱人用情不专,违背誓约,实则在说自己为君王的变化无常感到痛心不已。试想当初情意绵绵定下永不分离的誓言的男方,心里却有了别人。离别并不是使我最难过的,我真正难过的是我曾经,如此相信你。这一部分读起来令人肝肠寸断,屈子这份悲伤要到何处才能诉说,即便诉说了也不能被理解又是多么地哀恸。
更让我绝望的是“众芳芜秽”,连我寄希望于为祖国培养人才,让他们我实现报效国家的人生理想的愿望也再次落空。“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我效仿的是一般人所不能坚持的前代为正直而死的贤臣,虽然很难和现在的人有相契合的想法,我依旧愿意效法彭咸的人生信条。
接下来就是被节选到高中课本中的一段话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这一段中我回顾了众女诽谤而我仍然保持自己的高洁,执着于对美的追求,而且多次表明我不会改变我的心意。再多的曲折坎坷我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这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这段话也一直启示着我要找到自己真正的信仰,愿意一直去追求,即使遭受挫折打击也不后悔。
篇10:屈原观后感-电影观后感
汨罗江岸,你披头散发,神情凝重,面色枯槁。空气中充溢着凝重悲怆的气味,这一刻我也屏息凝视,虽然早已知道结局的壮烈,但内心还是焦灼不安的不希望看见你纵声一跳后留下的凄凉景象。
我知道你忍受了很多痛苦,你的身心备受煎熬,挫折的经历让你痛苦难耐,众人的诽谤令你无可奈何。这样的选择一定是你经过良久思忖后做出的!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与死的权利,所以对于你的选择,虽然我很不赞同,但却表示尊重。
你能言善辩,明于治乱,你是楚怀王的得力左膀,天下人尊敬你,拥戴你。但是,人一旦成功了小人就不会放过污蔑诽谤的机会。他们见不得你的得宠,嫉妒甚至憎恶你的才华,于是流言恶语便被制造出来。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以小人之语妒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你在寂寞中独行,陪伴你的是你刚直的精魂。苦闷中你赋《离骚》,抒发你内心的`苦楚与悲愤。
篇11: 屈原电影观后感
汨罗江岸,你披头散发,神情凝重,面色枯槁。空气中充溢着凝重悲怆的气味,这一刻我也屏息凝视,虽然早已知道结局的壮烈,但内心还是焦灼不安的不希望看见你纵声一跳后留下的凄凉景象。
我知道你忍受了很多痛苦,你的身心备受煎熬,挫折的经历让你痛苦难耐,众人的诽谤令你无可奈何。这样的选择一定是你经过良久思忖后做出的!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与死的权利,所以对于你的选择,虽然我很不赞同,但却表示尊重。
你能言善辩,明于治乱,你是楚怀王的得力左膀,天下人尊敬你,拥戴你。但是,人一旦成功了小人就不会放过污蔑诽谤的机会。他们见不得你的得宠,嫉妒甚至憎恶你的才华,于是流言恶语便被制造出来。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以小人之语妒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你在寂寞中独行,陪伴你的是你刚直的精魂。苦闷中你赋《离骚》,抒发你内心的苦楚与悲愤。
终于,你还是无法适应残酷的现实,你决定与汨罗江为伴,站在江边你终于道出了心中压抑的不快:“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你宁愿“赴长流而莽于江鱼腹中”,也不愿“皓皓白云而蒙世之温”。
你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你对朝廷的怨恨,在江中留下一颗不屈的心和一首不朽的诗!
从小,我就听爸爸给我讲屈原的故事,屈原是古代楚国杰出的政治家、诗人,他那不怕死,不贪图荣华富贵,主张变法革新,他那种伟大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当我看《屈原》时,我就深受感动,甚至热泪盈眶,他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前进。
屈原是我国古代楚国的一位大臣,为了国家兴盛,他主张变法革新但被奸臣陷害,楚国国王不听屈原的忠告,被秦国打败,百姓遭殃,屈原十分痛苦,写下了很多爱国诗词,《离骚》是他的代表作,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
没有变革,社会就不能前进,经济就不能发展,国家就要落后,混乱,人们就不能过上好日子。我们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总设计师就中国的实际情况,大胆改革,建立经济特区,使贫穷落后的小村镇发展成现代化城市,使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小学生在这优越的环境里,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珍惜眼前的一切,尽自己的能力,多学一些知识,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他得知楚国沦陷后,一人独自在江边徘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哭笑着,头发散乱,形容憔悴,状似癫狂,然而我们都知道他不是真的癫狂,但我却愿此时他是真的癫狂!“我自命清高,我不是自命清高!”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楚王,对着楚国的大臣们,对着楚国的千万百姓大喊。“这是楚国的土地,可惜。”他突然趴下来,抚摸着眼前这片土地,这片他极爱极爱的土地,这是楚国的土地,是他愿意为之抛洒热血的土地,可是如今却落入外国之手……他喃喃自语,像是抚摸着情人的脸一样抚摸着这片土地,但是已经永远无法改变楚国易姓的事实……“我要……我要与你们共存亡,我要与楚国共存亡!哈哈哈哈哈……”逐渐变弱的凄厉笑声,望着滔滔的江水,他的眼里失去了光芒,他的心已经随着心爱的楚国逝去了,眼前的他,只是一具躯壳。“投身向水唱兮,心声水里响,狂歌一曲当哭唱兮,披怒发闯荡,飘然过千里兮,百重浪……”悲怆的歌声响起,而他纵身一跃,从此陪伴他深爱的楚国大地而去,只留下几千年后屏幕前的我们热泪盈眶……
这是我自初中以来头一次没有注意到一个演员的外表,头一次觉得屏幕里的那个人就是屈原,就是那个几千年前悲愤投江的屈原……。于是又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学的《离骚》,当时只觉它难背、讨厌,现在闭目回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于是痛恨那时的自己竟如此寡情。如此炽烈的爱国情,那时竟能如视无物。
其实我还没有看完这部电影,只是看了屈原投江那一段,本想从头看完再来评说,但是香港的历史片一向不够好,我怕看完后反而没有这种感动了,而且我现在满腔的激动,如果不马上记下来,我会觉得自己的心情无法宣泄。
篇12:屈原的作文700字
今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我悠闲地躺在床上,想着晚饭吃的粽子,兴奋困扰着我无法入眠。不知从哪总听得一个人的脚步声,沉重,没有方向。渐渐地,这个人离我越来越近。他的容貌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清晰。好像是经过了一个没有颜色的时空后,一个新的世界乍然出现在我的眼前,仿佛如梦初醒。
一个人影忽大忽小,踉踉跄跄地,走走停停,手里拿着什么东西,沿着水边边走边望。走近一看他的脸,面色憔悴,就像快枯烂的枝叶,不难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在这遇到,八九成是不幸的。他头发披散着,脸上眉头紧锁,心中思绪着什么,时而放声大笑,时而又泪流千行,不知是哭还是笑。从他的眉眼中仿佛能够望眼欲穿,看到他曾经的意气风发,博闻强识,如今却落到这般田地。我们两个人经过无数次的眼神交流后停了下来。
“您好…请问这是哪儿?”我鼓起勇气向这个新世界中的人问到。“这是大楚的汉北一代啊!”他叹息道。“那您…您……”听到他的声音,不难听出此时他的心中有种强大的能量被困在笼子里,它试图挣脱,突破,却伤痕累累。此时我的心中疑虑不已,不知他的身份。“楚王不变忠良,听信谗言,无数忠臣遭到奸臣的诬陷,我同样是不幸的。”说道这儿我已经明白了。被冤枉的感觉一定不好受,但他的心里恐怕有两种情感交织着,错综复杂着。他感到无奈,感到悲愤,他自己本可以为楚国效力,为楚国的人民百姓服务,却遭到奸臣陷害…想到这儿,我发自内心的同情却对他毫无意义。
梦真的醒了,余梦中一个物件在我记忆中依然残存,一个三闾大夫宫牌。我确定,那个人是屈原。以前的屈原离我们很远,但屈原精神“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而这次,我见证了他的出淤泥而不染,见证了他的高尚情操和爱国情怀。
篇13:屈原的作文700字
屈原给后人留下了优秀的作品,我们读来绰绰有余。我们有没有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诗人想通过这些作品告诉我们什么?只是华丽的词藻,丰富的联想,浪漫的表达吗?《湘夫人》年,诗人用他美丽的想象力,仿佛把我们送上了天堂。我们有没有在喝醉后想过自己?
喝了木兰的坠子,晚上就没秋菊了。你的性格如玉,诗外我懂你。你向往月高风清的生活,向往袖手旁观湖,向往山涧清泉,向往丝竹静声。你希望自己能飞向天空,看着云彩,过着超脱的生活。一个人在失意绝望的时候,往往会退入深山,过着自由的生活,而你却没有为自己选择这样的道路。
从你的诗里,我感受到的是,你深深的为人民担忧,为祖国的山河担忧。谁能理解你的心?我想哭,我知道,我真的知道!昏庸的楚王看不到你为国奉献,却换来一颗爱国的心,所有的女人都嫉妒于的美眉,说于善阴也是可悲的。
你有陶渊明那种超然物外的感觉,但你并不像他那样生活在自己的桃花源里。你有着梅妻鹤子般的高贵情怀,却没有沉浸在薄影浅水、黄昏飘着暗香的山川园林小景观中。在你的诗外,我看到的是楚国危在旦夕,号角呼啸,黄沙漫天。但是你用瘦瘦的肩膀试图拉起潮水。你是跌跌撞撞的,但是这个时候你不能动,但是你永远不会倒下。这个时候谁能帮你?你是坠入文学的彗星。曾经有人劝你,为什么要纠结这个乱世?不如让妙笔在手中绽放。相反,你用:安能用白色和世俗的温暖来表达你的信仰。这些是我在你的诗之外真正读到的关于你的东西。燃烧着光辉的灵魂,一定会深深影响我的一生。
这才是我在屈原诗歌之外真正收获的。这一切让我意识到一个道理:要真正理解一些事情,不仅需要欣赏一些事情带来的快乐和喜悦,还需要深刻理解和品味其中的哲理。不,除了屈原的诗,让我觉得是伟大的灵魂。
篇14:屈原的作文700字
屈原为后人留下了佳作,我们品读有余,是否发出过这样的疑问:诗人想透过这些告诉我们什么?仅仅是华丽的辞藻,丰富的联想和浪漫的表达吗?《湘夫人》中,诗人用其美好的想象,仿佛置我们于天堂一般。我们在一番陶醉之后,是否有过自己的思考?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你的品行如玉一般,在你的诗外,我读懂了你。你向往月高风清的生活,临潭而立,去聆听山涧清泉,去静品丝竹清音。你希望可以飞到天际,看云舒云卷,过着超然于物的生活。一个人在失意绝境时,常常会退隐山林,过逍遥世外的生活,而你却没有为自己选择这样一条路。
从你的诗外,我感受的是,你对人民的深深忧虑之心,和那为祖国山河担忧的愁苦之心。你的一片丹心又有谁能懂?我欲哭无泪,我懂,我真的懂!昏庸的楚王看不到你的竭忠报国,一腔爱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悲哉,悲哉!
你有像陶渊明一样超然于世的情怀,却没有想他一样,活在自己的桃花源里,你有像林和靖“梅妻鹤子”的高尚情怀,却没有沉浸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山园小景中。而在你的.诗外,我看到的是,楚国岌岌可危,号角嘶鸣,黄沙漫天。你却用瘦削的肩膀去力图挽起狂澜。步履蹒跚的你,在此时寸步难行,但却始终没有倒下,此时谁又能扶你一把?你是坠落在文学中的一颗彗星。曾有人劝过你,何以要与这乱世纠缠不清,不如让妙笔在手中开出花。你却用:“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表明了你的信念。这些是我在你的诗外真正读到的你,那灼灼泛着光华的灵魂,定然会深深影响我一生。
这就是在屈原的诗外,让我真正收获到的,这一切让我悟出一些道理:对一些事物真正的领悟,不仅仅要求欣赏一些事物带给我们的愉快和欣喜,还要去深深体会和索味其中的哲思。这不,屈原的诗外,让我感受到的是,一个伟大的灵魂。
★ 史记观后感
★ 九年级名著读后感
★ 又到一年教师节

【关于屈原的优秀观后感700字(锦集14篇)】相关文章:
关于苦难作文700字2022-12-02
我和我的祖国优秀作文700字2024-04-06
《放河灯》的读后感2022-06-23
《高士其科普童话》读后感700字2022-10-10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作文2022-08-10
屈原最短的一首诗2022-08-20
名人读后感2024-04-07
我们都曾辜负过爸爸作文2022-07-21
黄岩蜜橘作文1000字2023-10-19
永恒的丰碑高中生作文202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