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

时间:2022-06-30 06:14:4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精选10篇)由网友“金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

篇1: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

关于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

1大豆霜霉病

大豆霜霉病主要为害大豆植株幼苗、叶片以及子粒。主要症状是真叶会沿着叶脉两侧出现斑块,斑块颜色主要是绿色。同时叶片表面还会出现圆形黄绿色斑点,并最终变为褐色。病斑表面还会有灰白色菌丝。大豆霜霉病主要出现在雨水较多的年份,对大豆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大豆霜霉病主要防治方法是采用抗病品种,并且在种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霉变种子。拌种时,用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甲霜灵可湿性粉剂,配置成一定比例溶液进行喷洒,可有效控制大豆霜霉病发生。

2大豆根腐病

在我国主要大豆产区极易发生大豆根腐病,这主要是由于大豆种植面积较大,导致病情发生较为频繁。该病发生在大豆苗期会直接影响大豆生长,甚至造成死亡。而在成株期,同样存在大豆根腐病发生的情况,造成大豆根部受害,导致发育不良,产量减少。主要症状是种子变软,不能发芽,并且会有一层白色霉菌。在幼苗根部会出现腐烂,还会产生浅褐色斑点,侧根同时还会出现霉变。大豆根腐病主要防治方法是合理耕作,因为带菌土壤会直接导致大豆根腐病侵染,因此通过轮作方法可以减少发病。在进行整地时,需要减少积水,确保土壤疏松通气。

3大豆病毒病

大豆病毒病状比较多样,因病毒种类(特别是复合侵染的病毒种类)、大豆品种、侵染时期及环境条件而变。常见的是花叶皱缩、沿叶脉疱状斑、叶边下卷、顶枯、植株矮小、局部或系统坏死。染病种子常表现为从脐部放射状色斑或云纹斑。大豆病毒病属系统性病害,也就是说病毒可以随大豆的输导组织传遍全身。一旦感染大豆花叶病毒,新叶都会出现花叶,这与2,4-滴类除草剂引起的局部药害不一样。防治该病建议大豆播种前用2.5%适乐时种衣剂10克加“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12.5克,拌5公斤豆种,晾干后播种;大豆出苗后用10%吡虫啉4000倍加“天达-2116”(花生豆类专用)600倍喷雾,可防治蚜虫和飞虱,兼治病毒病。另外在病毒病发病初期,用50%消菌灵1000倍加3%天达啶虫脒乳油1000倍加“天达-2116”(豆类专用)600倍喷雾,可控制病毒病蔓延。

4大豆褐斑病

叶片染病始于底部,逐渐向上扩展。子叶病斑不规则形,暗褐色,上生很细小的黑点。真叶病斑棕褐色,轮纹上散生小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直径1~5毫米,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致叶片变黄脱落。茎和叶柄染病产生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的'病斑。大豆褐斑病的防治要从种子开始,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加强管理。大豆收获后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地,与禾本科或其他作物轮作3年以上;田间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结语

大豆要想获得高产,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十分关键,建议农户以预防为主,因为大豆一旦发病,即使及时得到治理也会对大豆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大豆发病,要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治理,把损失降到最小。

篇2:马尾松病害防治论文

马尾松病害防治论文

一、马尾松在受到冻害后的常见类型

(一)断梢(包括断干)

在马尾松受到冻害之后,断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主要的现象:马尾松树冠承受了过多的雪的重量,而导致去树梢、树干达到了本身负荷的极限程度,到导致断裂。

(二)弯斜

由于马尾松的树木、树枝承受了过多的雪的重量,但是并未超出所承受的极限,由于马尾松本身具有弹性,使得其向下完全导致形成弓形。

(三)倒地

马尾松的受害率比较高,和上面介绍的弯斜较为相似,倒地也是由于其雪量的承受重量过大,在雪的不断压力之下,逐渐被压倒在地面上。

(四)翻蔸

此类马尾松的受害率,主要是在陡坡以及较为稀薄的地方容易出现,马尾松因为雪压,而使得出现头重脚轻的形成,导致其被连根拔起或者出现了根系严重扯断。

二、冻害后,马尾松林的管理技术措施

(一)受灾林木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1、多数弯斜的马尾松在积雪融化了之后,还是能够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而且不影响其正常的发育,可以保留,所以在雪灾发生期间,需要及时、随时的对树冠上面的积雪进行处理。

2、倒地的马尾松,如果其根没有西开地面,或者仅仅是根系受到了轻度的损伤,也能够在雪融化过后,逐渐的恢复生长,也能予以保留。所在在积雪过程中,需要及时的清楚积雪,在融化之后,立即予以扶正、培土等有关处理。如果根系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伤或者是被扯断,不能够恢复生长,则需要将其拔出。

3、而对于断梢、翻蔸的马尾松,已经不存在恢复、存活的希望,在雪灾之后则需要立即拔出,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部分。

(二)清山抚育

在雪灾之后,气温得到了回升,在受灾的马尾松林钟进行选取锯截、扶持、清除等方式对断枝、倒伏、枯枝等等进行处理。

(三)停止采脂

对于受灾的马尾松林,需要停止对于松脂的采割,以便马尾松的长势恢复。

(四)中幼林林分恢复措施

1、培土复壮

对于只遭受到了轻度雪压的马尾松的倾斜以及倒地等,在积雪融化之后,依然可以恢复生产的小马尾松树,怎需要在根颈处进行培土,一般来说,其培土的厚度介于20~30em之间;需要注意的是,从树干的基部50cm左右地方取用土培,将出现了松动以及倾斜的马尾松进行扶正处理、踏实处理,避免根系出现悬空等现象,在必要的时候,则需要进行捆扎支架支撑。

2、补植补造

在受灾只有50%以下的马尾松林,可以在清理之后,选取一样或者相当规格的树苗来进行人工的补植,而在补植的时候,尽量选择阔叶树的补植,从而利用混合林,来增强其抵抗雪灾的能力。

3、重新造林

在损害程度达到了50%以上的马尾松林,怎需要重新进行建造。如杉木、木兰科、壳斗科等阔叶树的重造,或者是将马尾松与枫香、马褂木、木荷等阔叶树对其运用2:1的比例进行营林重造。而在重造的时候,也需要对于原生植被进行保护,提高其林地植被的整体覆盖度。

(五)成熟林地恢复措施

对于个别受灾面积过大的林地,可以选取木荷、枫香等具有耐荫的阔叶树,从而形成混交性针阔业型林地,提高其抗冻能力。在清理了受灾过后的马尾松,需要及时的进行保护或者补播树苗、补植及抚育以及等相关有效措施,从而加大其森林的恢复速度。

三、马尾松毛虫危害因素分析

(一)影响的主要原因

1、食料

松毛虫是否能够快速的生长、发育、繁殖都与食料是否丰富有着很大的关系。在食料充足的情况下,幼虫能够得到迅速的增长;反之,松毛虫就会出现大量的死亡。在松毛虫生长时,当幼虫还没有成素,其松针就已经出现了被吃光的现象,就会使得其提早化蛹,但是这一过程就容易导致其死亡,从而使得其产量也会大幅度减少。

2、气候

气候则是对松毛虫最为直接的影响,其温度、湿度则是最重要的因素,同时寄生性植物以及天敌等都会影响其群中的变化,所以,气候对于松毛虫的影响的因素是具有综合性的。

A温度

对于松毛虫的幼虫来说,温度在越冬的时候影响最为明显。在越冬的时候,如果气温不是突然的变化,其死亡率不会有多大的增幅,但是如果遇到了气温的急剧变化,就会影响幼虫体内脂肪的积累;温度还能够对其发育期产生影响,越到冬天越低,所需要的发育时间也就越长,而夏季所需要的繁殖时间则比较长。

B湿度

对于松毛虫的幼小阶段,如果湿度在75%以下,就会影响其幼虫的生长。而干旱影响了空气中的湿度,就会促进松毛虫幼虫的生长,但是过于干旱也会导致其死亡。

(这里,可以针对你们哪里的'实际气候进行下补充,毕竟我对您那里不够了解。)

3、林型

各种的混交林也具备一定的虫害的防止作用,如果是纯松林,那么其虫害的密度将会过大,会影响到马尾松林得成长,而且其天敌也不容易生存。反之,混交林的使用,则使得其虫害的密度较小,天敌寄生率高,也能有效的避免松毛虫的灾害。

4、地形

A常发区

指的是虫害发生过于频繁,其马尾松林一般为人工纯林、中幼林,植被只有60%以下的覆盖率,天敌的种类、数量低于平均值,管理松散、人为破坏因素严重。

B偶发区

松毛虫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一般在两到三年才会发生一次,其马尾松林中的数量以及种类高于其平均值,管理得当、人为破坏因素较轻。

C安全区

在自然的调控之下,松毛虫对该林区造不成损害,林分状况。

(这段主要是考虑到您们当地的海拔、气候,依据地形、林分因子和历年虫情,进行阐述!也需要您的补充。)

(二)对于马尾松毛虫防控

1、准确掌握虫情

在松毛虫的幼虫的活动,每一年至少需要三次以上的检测,对其范围、数量、危害等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从而能偶确定出具体的时段与地方,将虫害防范于未然。对于严重区域,应设立出标准的天敌寄生率、虫子密度以及种群数量。

2、针对分类施策

A常灾区

此区域是以期改造和封山育林作为基础的,并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测,使用恰当的措施对虫害密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不断的改善其生态,让其逐渐向偶发区域过渡,

B偶发区

加强虫情监测,严密监视虫源,定期调查松毛虫发生密度。采取以预防为主、重点除治为辅的策略。加强封山育林及管护力度,培育混交林,保护利用天敌,稳定虫口密度,提高林分自控能力,逐步实现由偶发区向安全区转化。对偶发区进行大面积的治理时主要采用招引益鸟、施放白僵菌、释放(招引)寄生蜂等预防性措施;必要时,使用无公害药剂,以压低虫口密度。

C安全区

由于此区域的虫害较少,则主要是对其进行保护以及进行合理的利用,在防止现有的生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不轻易添加药剂,从而保证其生态环境的完善,当然,监控也是必不可少的。

3、技术措施

A营造混交林

在虫灾常发生、偶发的宜种植马尾松林得区域,应当选取适合于植树造林原则的混交林;而疏残林,则需要针对其原有的植被进行适当的保护,在保护的区域上补植阔叶树。一般来说,在树种的选择上,都是选择栎、栗等壳斗科植物,以及樟、木荷、檫、枫香等。

B封山育林

对林木过于稀疏、下木相对较多的成片林地,需要针对环境进行封山育林,禁止采伐或者是放牧,并培育阔叶树种,逐步的改变、完善其林分结构,保护冠下植被不被破坏,并且将森林生物群落予以进一步的丰富,创造有利于松毛虫天敌栖息的生态环境。

C抚育、补植、改造

针对郁闭度较大的马尾松林,需要进一步加强其抚育的有效管理,在抚育的同时,选择恰当的时间进行间伐,以此来保证阔叶树木和其他植被。逐步将现有的马尾松的纯林带、残林带、疏林带扩充、补植能够快速生长的阔叶树木,以确保混交林的快速形成。

总之,待遇与马尾松病虫害防控及增强抗冻性的措施,笔者只是针对自身经验提出了一些微薄的见解,以希望各位林业专家的指点。

篇3:白对虾病害防治论文

白对虾病害防治论文

一、常见病毒发生的特点

(一)白斑杆状病毒病

相对于桃拉病毒而言,白斑杆状病毒病主要针对是幼虾。致病性强,感染率和死亡率均为90%以上。主要是虾在进食的时候携带的病毒通过口和消化道进入体内进而感染而致病。发病初期虾的行动反应迟钝,虾体颜色变暗,而后随着虾体附着物增多,虾壳上开始出现白色圆点,白点持续增多形成白斑,短期内虾壳和肌肉分离,肝胰腺肿大糜烂而死亡。

(二)固着纤毛虫病

发病原因主要由水体中的聚缩虫和钟虫在寄主体内进行的出芽生殖或者五星繁殖而引起的。发病虾类主要表现的症状常在鳃、头胸甲、附肢上出现黄褐色或黑色的绒毛状物,肉眼看去有粗糙感,烂鳃。染病虾活力下降,生长发育停止,结果引起虾类死亡。

二、主要防治措施

病毒发病多为隐性突发性,病毒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如果单纯的采用治疗的手段在短时间内很难凑效,为此应在防治上采用“防治相结合”的方针,重点放在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改善和优化养殖水体环境,大力推广应用有益细菌生物制剂,降解水中有害因子,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控制病源传播,提高适应能力、增强自身免疫力,根据以上情况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

(一)预防措施

一是放苗前对全池进行清塘消毒,泼洒二溴海因粒、水质解毒保护剂以清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及有毒因子。二是在整个养殖期间,采用水质调控技术,定期检测水质pH值、亚硝酸盐、溶氧量、氨氮含量是否符合指标,定期向水中喷洒水质调节剂进行水质调解,从而调控藻类的生长,保持水质良好稳定。三是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毒的水源,养殖期间根据水质的透明度、水质的好坏可适量的增加或者减少换水量,但每次换水量不超过30%为宜,水质的pH值变化幅度不超过0.5最好。四是经常性多采用活菌生物净水剂,保持养虾池环境因子和池内藻的相对稳定;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和维生素C,增强对虾抗病力。五是可以在池塘四周移栽部分水生植物,挡风护堤,吸收氨氮改善水质;而且还可以起到降温作用,为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二)治疗措施

一旦发生病害,切莫有病乱投医,应根据药物在虾体内吸尘代谢规律,保证用药的.安全性,避免药物二次污染水体,采取相应的养殖技术措施,控制病情发展,减少损失。具体措施如下:一是将发病池虾与外界没有发病虾隔离开,然后根据池里水量计算需要用药量,全池泼洒粒粒氧0.2ppm,间隔二小时后,全池泼洒海得克毒(高效季胺盐活性碘)用量0.2ppm,同时马上开动增氧机。持续两天,期间可以向池底投放净化剂净化底质,三天后,全池泼洒枯草芽孢杆菌,用量按每亩300~450克左右即可,同时继续投放粒粒氧和底净宝,调节净化水质;以后每7~10天泼洒活菌生物剂,保持水质良好。二是在外用药同时,必须进行内服抗病毒及抗菌药,通常每50公斤饲料拌500~1,000克对虾病毒克星和50克恩诺沙星,及1~2‰免疫多糖或虾康素,维生素C等药物,连喂5天,间隔7天后再喂一个疗程以巩固治疗效果。通过在病害区对南美白对虾实施上述防治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治愈率达90%以上。上述方法,对于防治在养殖期间南美白对虾出现病害具有一定的参考经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简要介绍了养殖过程中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以及一些防治要点,病毒的发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导致的,可能是养殖水域的环境破坏,也可能是人工喂养方法不对和饵料的配比不合标准。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固然重要,然而不是所有病害光预防就能避免的,一旦这些问题发生,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学习研究积累防治经验,做到方法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高的产量和收益。

篇4:玉米病害防治论文

玉米病害防治论文

1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主要发生在气候比较凉爽的地区,特别是北方,比如西北、东北等地方。发病时间主要是玉米抽穗开始,先从下部叶子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当田间湿度变大时,就会产生黑色的霉素,分生孢子或者菌丝形式附于病残体上,通过气流进行传播。发病的条件是在气温20~25℃时,湿润度达到90%时,是易发阶段。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选择优良的品种进行种植,播前增加磷钾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期间也可以进行人工的摘叶,把已经产生斑点的叶子摘除,达到防治传染的`目的;也可以用农药进行防治,适宜的防治药剂是弯孢菌叶斑病可用50%百菌清、50%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400~500倍液:大斑病可用50%多菌灵、75%代森锰锌等药剂500~800倍液,间隔5~7d喷1次。连续喷2~3次。

2黑穗病、黑粉病

黑穗病和黑粉病近年来有上涨的趋势,主要分布西北和西南丘陵地带。主要是种子产生胚芽后,遭到病原菌的侵染,并随着种子的生长而生长,知道抽穗期才显现。主要的表现就是穗变黑、短粗,外观为球形,没有花丝,当气温潮湿时,会产生粘稠的感觉。当果穗苞叶自行裂开,就会产生大量黑粉。有的则是过度生长,不结实,有的则是畸形生长。这种病一般都是幼苗时期侵染,除了在前期加强栽培管理和预防外,也可用2%立克秀或20%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2%拌种进行预防。

3空秆

我们经常见到的植株不结穗或者结穗却没有籽粒,一般的空秆在幼苗期基部为圆形,叶子发紫。订单浓绿发紫,叶脉相间有白色透明的斑点或者条痕。一般空秆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有秆没果相当于劳而无获。玉米产生空秆有多种诱因:一般都是发穗期间缺乏碳、糖等有机营养,如过度密植、播种过早、播种深浅不一及施肥不均等都会造成空秆。要解决玉米空秆,首先要在玉米品种选育或引种,选用适合当地的综合性状好的品种。如北京北部山区春玉米现以掖单13为主,平原地区春玉米以农大60、沈单7为主。平原地区夏玉米以唐抗5、90-1等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品种为主。其它地区应因地制宜确定适合当地的品种;还可以平衡施肥,合理浇水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并补施微肥。加强拔节孕穗期管理,遇高温干旱天气及时浇水,满足雌、雄穗对水分的需要,遇阴雨连绵天气要及时排涝,并进行人工授粉。

4玉米虫害

虫害是很多农作物病的来源,玉米也一样。玉米主要的虫害并有蛀茎夜蛾、旋心虫、切根虫、玉米螟、黏虫、棉铃虫、蚜虫、玉米叶螨等,我们就简要讲讲常见的蛀虫和粘虫。其中粘虫主要危害玉米收获后粘虫转移到玉米上,如果不及时防治,粘虫将会将玉米叶片全部吃光,要防治粘虫,最好在六月底七月初小麦收割前进行。而玉米蛀虫体长5~6m,主要吃食玉米植株,一般的成虫在白天取食,具有假死性,大部分在松散的玉米表地产卵。而幼虫一般在苗的基部取食,潜伏在根基周围,在玉米苗期幼虫能够对多株产生危害,使叶面产生排孔,形成花叶,造成萎蔫枯心或者枯心苗,甚至能够使玉米畸形,无法正常结果。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具体是通过合理轮作的方式使连茬种植的现象得以避免,将危害降低,也可通过适当的药剂进行防治。

5玉米全蚀病

玉米全蚀病是一种传统的病害,幼苗期染病并不明显,抽穗期间上部开始出现症状,刚开始叶的边缘泛黄,慢慢向中间蔓延,最后整体变为黄褐色,严重时根部腐烂,须根减少,根部属于子囊菌,一般在土地里能够存活3a,主要重播途径就是通过土壤蔓延,危害玉米整个生育期和成长期。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选用合适的抗病品种,或者收获时将根部翻出来烧掉。为提高玉米产量,确保正常生长,应该因地制宜选抗病杂交种,合理布局。提高土壤肥力,科学施肥。应重视施用农家肥,克服偏施氮肥,追施多元肥和复合肥,特别要注意增加锌、钾肥的数量。提高田间栽培管理水平,压低菌源。叶斑病菌会在病残株上越冬,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来源,所以要在玉米收获后及时秋翻,将遗留在田间的病残体翻埋土中,适时早播,促进早熟,建立无病制种、繁种基地,提高农作物幼苗质量;药剂防治相对而言是一种辅助手段,由于在病害期间防治困难较大,所以只能选择药剂防治。

篇5:辣椒病害防治论文

辣椒病害防治论文

1.辣椒烂果

1.1发生规律。辣椒烂果往往是由辣椒软腐病引起的'。受害病果表现为水浸暗绿色,最后全果腐烂有臭味,干支变白脱落或留在枝上。病原菌从伤口侵入,或由昆虫传播。7~8月份连阴多雨,气压低,温度高,低洼易涝排水不好,过度密植等容易大发生。

1.2防治方法。①田间及时排水,植株生长过于茂盛,要除掉下部衰老叶片,增强通风。②发现病果及早清除,带出田园,减少传播病原菌。③药物防治:雨季喷洒72%可湿性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或用25%络氨铜水剂500倍液,或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7d喷1次,共喷2~3次。

2.辣椒烂秧子

2.1发生规律。辣椒烂秧子是由辣椒疫病引起的。辣椒从苗期到结果期都可发生,病部水浸状,圆形病斑,直径可达2~3cm,病斑边缘黄绿色,中央褐色,略凹陷,边缘清楚,严重时叶片枯缩脱落,果实变褐色软腐状,空气湿度大时,常有同心轮纹,并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果脱落或成为暗绿色僵果。病原菌在植株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可存活2~3年,环境条件适合发病温度28℃~30℃,相对湿度95%以上时,流行极快。

2.2防治方法。①辣椒和葱蒜类、瓜类等蔬菜实行3年轮作。辣椒茬罢园后,要及时清理,把辣椒残枝败叶全部清理干净,应选择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辣椒。②药物防治:可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6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10d喷1次,连喷2~3d。

3.辣椒秧长灰毛

3.1发生规律。大田栽培的辣椒,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生灰霉病。除了危害辣椒外,还可以危害茄科、豆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辣椒的茎、叶、花、果都能被感染。病部产生灰白色毛霉状气生菌丝,最后腐烂坏死。

3.2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晴天下午浇水。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防止高温高湿天气。②药物防治: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0倍液连续喷2~3次。

4.结语

总之,在生产中,防治辣椒疫病、软腐病、灰霉病有各种手段,如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但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结合,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篇6:卷丹百合病害防治论文

卷丹百合病害防治论文论文

1发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该病主要危害百合叶片,严重时危及茎秆,染病叶片开始出现水渍状褪绿小点,然后扩大为不规则形、中央灰褐色凹陷、边缘黑褐色的病斑,茎秆上病斑为长条形,中央浅褐色或灰白色,边缘深褐色,可侵染百合的各器官。花梗受害后呈褐色、软腐状,花瓣病斑椭圆形,浅褐色,多个病斑愈合导致组织溃烂,薄如纸状。鳞茎感病后,外层鳞茎上产生许多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稍凹陷,后期多个病斑合并,整个鳞片干缩呈黑褐色,可侵染百合的各器官。该病为种传和土传病害,病菌在种球内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2防治

在卷丹百合开花前,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爱苗乳油1500倍液雾状喷洒,间隔1~2d,连续用药2~3次,能很好的控制该病的发生。经过试验对比,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百合炭疽病效果更好。试验所用药剂均为传统防治百合病害的优良药剂,试验证明通过这些药剂可以控制百合生长过程中的`病害,但是百合病害在用药控制的同时要在引种过程和栽植前土壤脱毒下工夫,药剂防治并不能做到100%的除治率。

篇7:造林工程病害防治论文

1造林工程的栽植技术

关于苗木的栽植,需要注意很多事项,包括准备工作、栽植时间、深度、方法等。在时间上,通常会选择春秋两季,秋季适合阔叶树苗木的栽植,春季栽植多在树木发芽前进行,可参考土壤解冻状况及树种物候期等;为保证苗木更好地生长,栽植前需做一定的处理,水分是苗木成活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经常会把苗根在清水中浸泡3~4个小时,若使用大苗,应浸泡1天甚至更长时间。为提高生根速度,常在苗根处喷洒30~50ppm的萘乙酸溶液,然后才栽植。苗木栽植后会发生蒸腾作用,可能导致水分不足,所以往往需对侧枝进行修剪,遵循“大苗重剪,小苗轻剪”的原则;栽植深度同样重要,土壤有多个层次,养分含量、水分和温湿度均不同,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也有所差异。若选择春季栽植,考虑到地温较低,栽植深度不能太深,大苗埋土深度在根茎以上10cm~20cm,小苗则在4cm~10cm。

2造林工程的管护技术

2.1苗根管护

浸泡苗根时确保时间足够、水分充足,以提高成活率。同时苗根在栽植前不能有太大的破损,尤其是根部,可以说是整个苗木的基础,一旦损害或水分不足,势必会影响到日后成长。做好假植活动,保证土壤和根系充分接触。造林时间也要合理选择,最好选择春天,具体时间则要具体而定,如油松等出芽较早,一般在4月底就要栽植。

2.2土壤管护

土壤是林木成长的重要条件,要保证土壤中水分、养分充足,所以要经常浇水、施肥。更新造林之前基肥和整地相结合,常用的基肥有泥炭肥、沤肥、绿肥等。追肥是在林木生长过程中施肥。追肥一般用化学肥料,可采用沟施法。也可将割下的绿肥作物茎杆或杂草、灌木茎叶埋人沟中压青。时间以每年树木的速生期之前为宜,即6月上旬进行。此外,还要做好及时松土、除草,进行适当的林农协调。

2.3抚育工作

将幼树主干萌发的芽抹掉,对主干少节、无节或通直的干材进行培育,在春季发叶芽后展叶前实施抹芽。通过树种的萌芽能力,截去幼树的大部分主干或已成活的苗木,只留地表上面的一段,促其长出新茎或新干。平茬后可增大新干当年的生长量,直径和树高相比于之前,均有明显的超越,平茬工作多在秋末至春初进行。直播更新造林前要开展间苗,根据林木的群体密集状况和生长状况决定间苗的强度、时间等,遵循“留大去小、留优去劣”的原则。最后,为了集中养分,加速林木生长,需将多余的阴蘖条清除。

篇8:造林工程病害防治论文

3.1及时将病源清除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病害,特别是抗病害能力较低,或处于较恶劣环境中的树种,最容易被各种病害侵袭。一旦感染,植物自身会有一些症状,继而向周围植物扩散,蔓延速度很快,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大面积苗木死亡。所以对于病重和已经死亡的苗木,必须及时平茬清除,烧掉其树皮,以免病菌进一步扩散。若伐根上有高出50cm的.萌蘖生成,留下一株较为健壮的,做好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在树冠还未郁闭时,可种一些豆类植物,促进树木更好地成长。

3.2用药剂解除病害

针对一些病害较轻的苗木,可利用相应的药剂进行救治。植物特性不同,病害也有很多,有时不同的植物染上同一种病害所使用的药剂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务必要正确选择,包括剂量、周期、使用方法等,都不能出现错误。在此以杨树为例,当病害导致根部腐烂时,通常会以树干为中心挖几条放射状沟,然后灌入药剂,如50%代森铵500倍液、硫酸铜300~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对于树干腐烂,在防治时需将病斑树皮部分刮掉,然后用70%多菌灵代森锰锌等10倍液涂刷。

3.3叶部和干部的防治

通常会遵循“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树叶可进行光合作用,若遭到病害,导致叶子提前脱落枯萎,则会影响光合效果。所以要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如在病害期来临前在树干涂抹一定的化学药剂,具有较好的效果。害虫对树干成长影响较大,可在树干受害处注射药剂,或采用药泥堵洞的方法加以处理。

3.4其他方法

造林区周围不要种植容易感染病虫的其他林木;如没有特殊需要,尽量不要使用化学药剂,否则会对鸟类造成伤害,而鸟类往往正是病虫害的克星,所以有必要通过悬挂鸟巢的方式吸引更多鸟类;在造林区建立科学的监测标准地,能够对苗木的成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做好有关记录;病害发生期之后,需建立起永久性的病虫害档案,分析病发症状和治理方式并汇报结果,作为今后的资料使用。结束语植树造林工作意义重大,对保护环境、发展经济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是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认真栽植,并做好有关管护工作,对病虫害加以处理,促进林木稳定成长。

篇9:沥青路面病害防治的论文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车辙、裂缝、坑槽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1车辙

车辙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5cm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超载导致的。

1.2裂缝

裂缝主要有三种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裂。沥青路面产生裂缝后,导致渗水,危害面层和基层。

1.3坑槽

坑槽是常见的沥青路面早期病害,指路面破坏成坑洼深度大于2cm,面积在0.04m2以上。形成坑槽主要是车辆修理或机动车用油渗入路面,污染使沥青混合料松散,经行车碾压逐步形成坑槽。

1.4脱皮

沥青路面脱皮是指路面面层层状脱落,面积0.1m2以上。导致沥青路面脱皮主要是因为水损害。

1.5松散

沥青路面的松散是指路面结合料失去粘结力、集料松动,面积0.1m2以上。

2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养护措施

对于沥青路面早期产生的病害,我们要及时做好维修工作,这样才将病害对沥青路面行车安全的影响降到最低点。

2.1车辙的维修

沥青路车辙的维修,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2.1.1如果车道表面因车辆行驶推移面产生的车辙。应将出现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面层。然后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SBS改性沥青单混合料、或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来修补车辙。

2.1.2如果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结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并找平、压实。

2.1.3如果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2.2裂缝的维修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如果在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加处理。如果在高温季节肯定是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要及时进行维修,控制裂缝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导致路面早期破坏,提高公路使用效率。同样在沥青路面裂缝的维修时,要严格工艺操作和规范要求。

2.2.1灌油修补法。在冬季节,将纵横裂缝处清扫干净,用液化气将缝壁加热至粘性状态后,再把沥青或沥青砂浆(在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喷抹到缝中,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粗砂加以保护,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将矿料碾压。如果是细小的裂缝,则要预先用盘式铣刀进行扩宽,再按上述方法做处理,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2.2.2对开裂的沥青路面进行修补。施工时,先把裂缝的旧迹凿掉,形成V形槽;再用空压机吹除V形槽中及其周围的松动部分和尘土等杂物,然后通过挤压枪把已经拌和均匀的修补材料灌入裂缝中,使之饱满。待修补材料凝固后,约一天左右即可开放交通。此外,如果由于土基、基层强度不足或路基翻浆等引起严重龟裂,应先处治好基层再重作面层。

2.3坑槽的护理

2.3.1路面的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的护理方法。按“圆洞方补”的原则,划出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坑槽修补轮廓线,按长方形或正方形来进行,凿开坑槽到稳定部分,用空压机将槽底,槽壁的尘土和松动部分清除干净,然后在干净的槽底;槽壁喷洒薄层粘结沥青,随即填铺备好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手压路机碾压,压时要确保压实力直接作用在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上。采用这种方法,不会发生裂缝、裂纹等现象。

2.3.1热补法修补。采用热修补养护车,将加热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被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摊铺,压路机压实成型。

2.3.3若因基层局部强度不足等使基层破坏而形成坑槽,应将面层和基层完全挖除。

2.4脱皮的维修

2.4.1由于沥青面层与上封层之间粘结不好,或初期养护不良引起的脱皮,应清除已脱落和已松动的部分,再重新做上封层,所做封层的沥青用量及矿料粒径规格应视封层的厚度而定。

2.4.2如沥青面层层间产生脱皮,应将脱落及松动部分清除,在下层沥青面上涂刷粘结沥青,并重作沥青层。

2.4.3面层与基层之间因粘结不良而产生的脱皮,应先清除掉脱皮、松动的面层,分析粘结不良的原因。

2.5松散的维修

2.5.1因嵌缝料散失出现轻微麻面,在沥青面层不贫油时,可在高温季节撒适当的嵌缝料,并用扫帚扫匀,使嵌缝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

2.5.2大面积麻面就喷洒稠度较高的沥青,并撒适当粒径的嵌缝料,应使麻面部分中部的嵌缝料稍厚,周围与原路面接口要稍薄定型要整齐,并碾压成型。

2.5.3因沥青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不良而造成路面松散。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后,重作面层。重作面层的矿料不应再使用酸性石料。

3结束语

总之,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车辙、裂缝、松散、坑槽、脱皮等破损病害,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维修,将会进一步使病害加重扩散,加速沥青路面破坏,影响道路的使用安全性能。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了解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破损病害,应认真调查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及时进行维修,以保持路面的完好状态,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4]沈金安、李福普等: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人民交通出版社.

篇10:路面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探讨论文

路面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探讨论文

摘要:作为一项利民工程,道路的安全极其重要,所以,在道路施工中的各个工作人员都应该提高警惕,将人民安全放在首位。尤其是在前期的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到之后可能发生的种种问题,防患于未然,将危险杜绝在开始阶段。当道路投入使用之后,由于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日常中的使用都会不断的带给道路的一些损伤,面对这些损伤,我们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损坏的进一步扩大。本篇文章从路面的结构设计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道路中路面结构存在的各种病害,同时也全方位的对于这些病害的防治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希望能对我国的道路建设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让道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关键词:结构设计;道路施工;稳定性

引言: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道路建设也在不断的进步,从一开始简单路面,到今天多方面考量的道路设计,道路的不断发展,印证着中国人的智慧。但是目前在我国道路的结构设计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在我国目前的道路设计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有效的解决,我们的道路建设将无法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国家现在正在不断地攻克这些难题,各种方案层出不强,但是需要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结合更多的力量,相信在我国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完美的解决。

一、路面的结构设计

(一)材料的设计

在选材方面,必须要根据路面的使用途径以及当地的地貌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尽量选择承重性强的材料,一定要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将人民安全放在首位。

(二)组合型设计

在路面的结构设计中,一定要对结构层的组合设计投入更多精力,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图纸的价值所在,将结构层的厚度计算精确,在得到数据后再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数据进行,不能为了缩减成本,对数据随意更改[1],还有,一定要注意结合处的连接。在数据的计算方面一定要做到最精确,否则可能会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三)层次化设计

路面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各个层次的区别,进行针对性的设计[2]。路面是由上中下三个层次组合而成的,在日常应用中,最上层所承受的重力最大,收到损伤的可能性也最大,最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下层最容易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定要注意水土流失,水流冲刷对其存在的影响。

二、目前路面存在的病害

(一)路基破坏

路基是路面的基础,路基的破坏将直接导致道路无法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路基时刻承受着来自自然界各方面的考验,稳定性一直持续下降[3]。雨水的冲刷,大风的侵袭,以及水土流失等等都是导致路基被不断破坏的外在因素,是路面设计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都有可能使路基被破坏。

(二)路面破坏

路面是道路的外在表现,路面的破坏将直接导致行车中出现问题,主要的症状为路面坑洼不平,道路积水。路面是道路的最上层,是面对意外情况最多的部分,也是最容易出现病害的地方,车祸的发生,气候的变化都时刻对路面安全带来压力。

(三)排水不畅

排水系统是最容易对路面应用造成影响的地方,但是在我国一些地方,人们经常意识不到道路排水的重要性,对于道路排水经常出现设计不当的地方,造成道路遇到大雨天变成河流的现象,同时,长期的排水不利还会使得路面稳定性持续降低,同时,因为雨水浸泡还会将原有的一些小问题不断扩大,造成道路无法投入使用,更严重的,还会对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三、如何防治目前路面存在的病害

(一)优化排水系统

排水问题是目前我国道路施工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是道路安全的一个重要保证。在投入施工的前期,一定要注意排水系统的优化,首先解决道路的排水问题,然后才能开始施工,必须要紧靠当地的地貌形势,设计出合理的排水方案,将排水的设计与当地文化联系起来,合理的设计出适合当地的排水系统。

(二)灌缝

当道路投入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路面会出现一些小的裂缝,虽然当时不会对车辆行驶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长此以往,裂缝必然会加大,而且路面积水也会顺着缝隙进入道路内层,对道路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面对这些小缝隙,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可使用热的沥青混合物灌入细缝,这是因为沥青具有高粘度,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然后使用设备将灌入的沥青压实[4]。

(三)路面裂缝填封

当路面出现裂缝的时候,将会对小型车辆的行驶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遇到大雨天气,降水会这直接随着缝隙进入道路内层,对道路地基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对道路的安全埋下隐患,而且还会一定程度上缩减道路的使用年限。裂缝填封同样使用沥青作为基本材料,将热沥青铺在裂缝上,然后使用设备将沥青压实。

(四)路面局部损伤修补

在道路的使用阶段,由于人们的使用不当,会对道路造成一定程度的局部损伤,这些损伤,会对车辆的行驶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也会对道路的路面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形成一个恶性的循环[5]。局部损伤的修补,同样也要使用沥青混合物进行修补,有热拌沥青混合物和冷拌沥青混合物两种方式,其中热拌沥青混合物技术需要较高的技术,但是对路面修补所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冷拌沥青混合物技术在技术方面的要求比较低,但是意义不是很大。

(五)优化路基处理形式

路基,最为基础,对道路的安全性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不断的优化。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地基优化的能力,才能使得道路越来越稳固。目前,在道路施工建设中,最常使用的是换填土的处理方法,若是地基的深度不足三米,就可以软土全部换掉。一定要使用强度高的材料,才能使地基的强度更有保障。同时还应该注意材料的选择,在我国目前的道路施工建设中,水泥与混凝土是使用率最多的材料,一定要保证材料的混合均匀。在道路施工中,一定要注意提升地基的稳定性,提升地基稳定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道路的稳定性,才能避免造道路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四、结束语: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明确的告诉了我们道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社会发展中,首先应该进行的就是道路的建设,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各种技术层出不强,各种材料也在不断展现,人们对道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道路结构设计也逐渐成为道路施工的重点。技术以及材料的不断更新在给道路施工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带给了道路施工更多的挑战,为了迎接这些挑战,满足更多人对道路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的总结前人的经验,同时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将我国的明天带上更宽广的道路上。在道路的施工中,最主要的还是安全问题,只有将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我国的道路施工建设才能走得更稳。

参考文献

[1]李彩凤.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和病害防治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161.

[2]周利.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及病害防治策略[J].科技与创新,2015,12:151-152.

[3]郑国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温度翘曲与轴载耦合作用分析[J].城市基础建设,2013,20(02):90-92.

[4]袁树标.试论市政道路路面的结构设计与病害防治[J].绿色交通,2016,09(02):215-216.

[5]吴红丽.研究市政道路路面常见病害与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15,13:205+212.

夏季玉米增产技术研究论文

农作物无害化施肥技术农科论文

草原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农作物施肥技术论文

西红柿高产施肥技术论文

合欢流胶发生的原因及综合治理技术

影响仔貉成活率的因素及防治措施

大豆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滴灌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赤霞珠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病虫害实习心得

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
《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大豆病害防治的论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粉葛套种香芋套种实践论文2022-11-20

农业技术指导员年度工作总结2023-10-08

农业种植实习报告2024-01-30

农业技术个人工作总结2022-08-26

对种植玉米管理及探讨论文2022-05-06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2023-05-01

农业昆虫学实习报告2023-12-25

农业生产述职报告格式2024-04-26

夏天的农作物作文2022-04-29

设施农业科学施肥技术要点探讨论文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