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时间:2022-09-09 07:38:07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论文(整理16篇)由网友“话不投机果粒多”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篇1: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作文

论文摘要:如果人们随意破坏环境,将给自己带来严重的自身伤害,例如,1:空气污染,

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作文

。2:盲目开发。3:乱砍滥伐。4: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只能让更多的树木枯萎,只会让更多的水土流失,也只会让更多的生物死亡!只希望人们不要再乱砍树木,多

关键词:污染、植树造林、水土流失、调整、自然关系、环境法、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人们是否注重

一、文明发展与人类的关系,

小学生作文大全

文明,先从卫生说起,看看自己身边的每一出地方,是否有垃圾堆积成山的地方。这样会给人类造成什么危害?它能污染空气,使人们呼吸的空气有害于自身。再瞧瞧自己身边的河水,是混黄一体,还是清澈见底。不过,我们八步却有这样的现象发生,的春节,我们贺江的水为什么无缘无故变成了红色,为什么会从清澈见底转化成了朱红色。因为春节,家家户户都放鞭炮,放完鞭炮后的鞭炮残留物,全都扫入河水去,就这样,才使得贺江变成了红色,这条原来恰似十八的河,一转眼,却变成了年过七旬的老太太。河流被污染了,我们饮水也成了问题,如果我们全都喝这儿的水,自身也会受到伤害。就因为这样,环境一次又一次被污染了。大路上来来往往的小汽车是很多,但经常可以看到汽车的排气管后,总是有一阵乌烟一圈圈地冒出来,拖拉机是排气最厉害的,每当人们从后面经过一次,走出来的时,总会咳嗽几声。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还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第一、我们要要求有关部门先处理好污水的排放工作,经达标后才能排放到河里。第二、臭气不能不经达标排放出来,要经处理才能排放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环境里!

[1] [2] 下一页

篇2: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作文

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作文

论文摘要:如果人们随意破坏环境,将给自己带来严重的自身伤害,例如,1:空气污染。2:盲目开发。3:乱砍滥伐。4:乱扔垃圾。破坏环境只能让更多的树木枯萎,只会让更多的水土流失,也只会让更多的生物死亡!只希望人们不要再乱砍树木,多植树造林,只希望人们不要滥杀野生动物,和动物成为朋友。根据环境法,既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污染、植树造林、水土流失、调整、自然关系、环境法、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人们是否注重文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呢?

一、文明发展与人类的关系。

文明,先从卫生说起,看看自己身边的每一出地方,是否有垃圾堆积成山的地方。这样会给人类造成什么危害?它能污染空气,使人们呼吸的空气有害于自身。再瞧瞧自己身边的河水,是混黄一体,还是清澈见底。不过,我们八步却有这样的现象发生,20的春节,我们贺江的水为什么无缘无故变成了红色,为什么会从清澈见底转化成了朱红色。因为春节,家家户户都放鞭炮,放完鞭炮后的鞭炮残留物,全都扫入河水去,就这样,才使得贺江变成了红色,这条原来恰似十八的河,一转眼,却变成了年过七旬的老太太。河流被污染了,我们饮水也成了问题,如果我们全都喝这儿的水,自身也会受到伤害。就因为这样,环境一次又一次被污染了。大路上来来往往的小汽车是很多,但经常可以看到汽车的排气管后,总是有一阵乌烟一圈圈地冒出来,拖拉机是排气最厉害的,每当人们从后面经过一次,走出来的时,总会咳嗽几声。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还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第一、我们要要求有关部门先处理好污水的排放工作,经达标后才能排放到河里。第二、臭气不能不经达标排放出来,要经处理才能排放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环境里!

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任何法律部门都有自己的调整对象,环境发也不例外。长期以来,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人置疑,在环境法学领域亦如此,认为环境法“只能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环境社会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在生活中,,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地砍伐树木,使得大量的水土流失,为什么人们就不能多植树造林,使得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得洪水不来侵犯呢?多植树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还可以替我们阻挡洪水的来临。这两全其美的办法,为什么人们不去利用它呢?如果人类还是继续这样破坏环境的话,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人类调整对象是否只限于人与人之之间的社会关系提出挑战。认为环境法不仅调整人与人之间且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环境法“既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也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法不能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那么环境法就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就丧失了它的基本意义,就永远达不到它的目的。”“可持续发展法律不仅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调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有学者从法对人与自然关系调整的演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法律原因以及人与自然关系法律调整的伦理基础进行了论述。对上述观点,传统法学观点认为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会关系、社会过程。自然过程与物理过程,如台风、暴雨、生物的生长等等,不是、至少目前还不是法律调整的直接对象。

所以,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也保护野生动物,让“绿”近在眼前,让垃圾远在天边!

篇3: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题

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产品只有经过研究开发、试销,然后进入市场,它的市场生命周期才算开始。产品退出市场,则标志着生命周期的结束。

2. 环境容量 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致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和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3.沙漠化 指原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此处所指的“沙漠”多数强调土地不适合植物生长或发展农业,而非因为地域本身干燥所造成的沙漠气候。不过,没有植物生长的土地由于不能蒸散分配水分,结果也可能反而导致干燥气候。

4. 自然环境 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素的总和,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有时简称为环境。

5.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二、选择题:

1.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用水量最大的依次是 A

A .工业、农业、生活用水B .农业、工业、生活用水

C .生活、工业、农业用水 D .农业、生活、工业用水

2. 使用下列哪种燃料一般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

A .汽油 B .液化气 C .氢燃料 D .煤炭

3. 在我国,目前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绝大部分来自于燃烧 D

A .石油 B .天然气 C .核燃料 D .煤炭

4. 一次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但目前可再生能源还远未得到开发利用。世界各地都可以利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是 C

A .地热能 B .风能 C .太阳能 D .潮汐能

5. 使用下列哪种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D

A .小轿车 B .摩托车 C .公共汽车 D .自行车

6. 下列哪项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 B

A .可持续发展 B .环境保护 C .科教兴国 D .希望工程

7. 垃圾填埋是废物处置的一种方法。但是,垃圾填埋也可能带来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D

A .占用大量土地 B .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C .可能污染土壤 D . A 、 B 、 C 都对

8. 为了身体健康,要注意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的科学搭配。与生产植物性食物相比,生产动物性食物需要: D

A .更多的土地B.更多的水C.更多的能源 D. A 、 B 、 C 都对

9. 水污染源可分为点源和非点源(面源),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D

A .农业径流B.工业废水C.生活污水 D. A 、 B 、 C 都对

10. 一次能源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并不改变基本形态的能源;二次能源是一 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成新的形态的能源。电能属于 B

A .一次能源 B .二次能源 C.可再生能源 D.不可再生能源

三、判断题:

1.用水量的持续增加、水资源短缺,完全是由人口的增长引起的。(× )

2 .太阳能是对环境最安全的`能源之一。 (√ )

3.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是生产电能的重要方式。火力发电会对大气产生污染,水力发电则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 )

4 .高空的臭氧层对人和其他生物起到保护作用。但是,近地空气中臭氧浓度过高则会诱发“光化学烟雾”,对人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所以空气质量报告中才将臭氧列为主要污染物。 (√ )

5.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生产造成的。因为个人生活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小,危害程度轻。 (× )

6.从水循环的角度来讲,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不变的,因此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水是取之不尽的。 (× )

7.地下水可以通过水循环得以补充,因此尽管人们不断地开采地下水,但地下水的供应量总是保持不变。 ( ×)

8 .有些节能措施或设备,如节能灯,虽然购买时价格较高,但从节能降耗的角度来核算,是物有所值的。 (√ )

9.人人都讨厌噪声,但为了实现个人的目的而制造噪声时,可以暂时不考虑他人的利益。(× )

10.循环利用废物可以节能。因为一般来说,再生一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比从原材料开始制造这种产品所消耗的能源要少。 (√ )

四、问答题:

1. 清洁生产强调的三个重点是什么

(1)清洁能源(2分)。包括开发节能技术,尽可能开发利用再生能源以及合理利用常规能源。(1分)

(2)清洁生产过程(2分)。包括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有毒有害原料和中间产品。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回收,改善管理、提高效率。 (1分)

(3)清洁产品(2分)。包括以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为主导因素来考虑产品的制造过程甚至使用之后的回收利用,减少原材料和能源使用。(2分)

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答: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

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2分)

大气中有害物质是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的: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1分)

(2)附着在食物或溶解于水,随饮水、饮食而侵入人体;(1分)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1分)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一下四种:(1分)

(1)引起急、慢性中毒;(1分)

(2)部位及呼吸系统急慢性炎症增加;(1分)

(3)污染对人群免疫功能的影响;(1分)

(4)污染的致癌作用。(1分)

五、论述题: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答: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2分)

(1) 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3分)

(2) 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环境不断得到改善。(3分)

(3) 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分)。例如,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3分)

(4)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2分)。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3分)

篇4:矿山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论文

矿山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论文

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时代的主体,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三个中心问题。这三个问题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如何处理,怎样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面对地球资源逐渐减少,部分资源即将枯竭,怎样科学合理地开采资,如何一边开采一边保护资源环境,即保证当代人的发展,又不影响后代人的需要,是当今矿山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矿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复合生态系统,包含资源、环境、经济等多种因素。在这样的生态系统中,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矿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矿产资源开发的时候,会造成很多问题。大量废物排放,噪声污染,空气环境污染,动植物受到影响,整个地区生态遭到破坏,同时,对资源无节制地开采,资源日益陷入到枯竭的状态。

一、矿山发展现状

正确的开采方法是保证矿区实现生产安全未定,效益逐渐提高的主要途径。许多年来,铜镍矿区不断完采取新的开采方法,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有知识懂技术的开采人员,矿山发展稳定,产值不断增加。但也有些矿山在采矿中暴露很多问题,矿山坍塌,滑坡等,不仅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更加造成人员的伤亡。

1.设计问题。一座矿山在准备开采的时候,首要任务是设计开采的方法,这关系到这个开采过程。地表结构可以直观的看到,但是地质结构却很难把握,同时,同镍矿等有色金属地质复杂,这就给施工设计带来了很多困难。目前的'采矿工作步骤复杂,矿床的开采条件,开采设备,工艺技术等等都较过去有了很大变化。开采设计不能忽视任何一项因素的变化,不然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是开采陷入困境。近几年,我国矿山开采虽然已经采用了先进的设备,但还是会在开采中出现许多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在开始的时候没有做好开采设计。

2.管理问题。矿山的承包管理经营在某些方面确实调动了职工积极性,但是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漏洞,管理松懈,不认真。开采自由化,职工不按照规范操作,不能按期完工等等经常出现在采矿现场。采矿是个比较危险的行业,如果在开采过程中不重视管理,员工为了个人利益违规操作,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3.工人素质较差。采矿行业多数是体力劳动,极少的脑力劳动。近年来,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增加,但是工作效率和质量却越来越差。管理制度改革虽然解决了部分困难,但也带来新的问题。井下劳动和地面劳动付出的辛苦是不一样的,面临的危险也是不一样的,工资必须有差别。但是很多企业在改革后这个工资档次没有拉开,很多工人不愿去井下工作。企业招工只能在偏僻,较困难地区进行。这里的人员大都没受过教育,个人素质较差,机器操作也不会,常常给工作带来不便[1]。

二、科技进步推进矿山发展

1.技术革新。开采是一项技术工作,从开采机器到操作,都需要不断发展。科技创新才能带来技术创新。企业的注重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应该忘记对新科技的开发运用,加重研发资金比重。在保证井下工人安全,提高开采速度方面不断创新。

2.提高重视。矿山开采企业领导要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首位,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那科技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3.科技进步,绿色开采。在矿区开采过程中,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破坏。开采产生的扬尘,对地质结构,地表生物的破坏,对动植物生长环境的影响等等。企业要不断研发新的开采科技,避免或减少资源环境的破坏。

三、采矿区资源环境的保护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于把资源消耗、环境恶化、文化破坏和社会不稳定降低到最小限度,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安定社会的效果;为了改变对自然资源的高消耗重污染破坏、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根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纠正和制止“有水快流”的口号,这个口号片面强调 “快”,勿视环境效益,缺乏保护意识;对矿区或矿点不实行综合勘探、综合评价、合理利用和科学论证的工作,大搞“一哄而起”的遍地开花,对矿产资源采取掠夺式开采;由于乱挖乱采,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灾害加剧,工伤事故多发的后果,对子孙后代造成危害。

2.加强矿区的社会管理。给矿区的发展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在矿区存在有偷盗、哄抢国有企业矿产品、设备设施,强用国有企业水电的混乱现象,甚至个别暴发的矿霸骚扰矿区、横行乡里;这种混乱局面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也加大了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不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

3.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依法处置破坏、浪费矿产资源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克服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现象;坚决取缔违法开采,有效遏制乱采滥挖。

4.理顺矿产品的价格,制定执行有利于矿区发展的价格政策。我国45种主要矿产品中有39 种均不同程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今后随着各种资源供需缺口愈来愈大,提高资源价格势在必行。尊重价值规律,运用价值手段,减少国家对矿产原料产品财政补贴,以增加资源供给量,同时迫使加工产品节约挖潜,抑制资源的消耗量。

5.积极通过国际贸易,换取我国稀缺资源。增加附加价值高的矿产加工品的出口,代替矿产资源原料的出口。对我国迫切需要的部分资源,争取在国外投资建立原料基地。

6.提高金属二次利用率,寻找紧缺资源的代用品,减轻采矿的压力。综合利用金属边角料和“废品”、废旧金属物质是“开发第二矿藏”,这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

7.重视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全体劳动人员的素质,这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清洁生产的技术保障;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实到实处,这是实现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

四、总结

矿山的开采与资源环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自然资源可以提供更好的开采条件,开采过程中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资源,保证可持续发展。

篇5: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与策略论文

1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出现的问题

1)水污染严重。

部分农村小规模工厂和作坊生产不够规范,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将工厂废水随意排向河流湖泊。此外,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过量的农药,大量的粪便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将原本清澈的河流变得浑浊不堪。严重的水污染使农村居民的饮用水的安全受到了直接的威胁,影响了农村居民和经济动物的健康,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

2)垃圾随处堆放。

相比起城市,农村的垃圾处理系统存在很大的缺陷。部分农村居民也缺乏相应的垃圾整理和分类的习惯,将平时生活中用的垃圾随处排放,农村居民的住房内、道路边、田地中,都有很多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不仅影响了农村道路的整洁和美观,还影响了田地农作物的健康,其中的有害气体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最终都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3)秸秆等废料处理不当。

农村地区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是十分巨大的`,怎样处理这些秸秆是一个大问题。在目前的情况看来,大部分秸秆被随意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了当地的空气,还造成了很大的火灾隐患,有时甚至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有时我们能见到关于焚烧秸秆致人死亡、焚烧秸秆引发火灾的新闻。有些选择将秸秆堆放在道路旁,逐渐成为了垃圾,阻碍道路的通顺。有些选择将秸秆倾倒河流,污染了水源,严重时还会造成水流不顺畅,阻碍了田地用水的灌溉。

4)养殖污染严重。

部分农村家庭养殖规模较小,没能形成系统有效的清理措施,经济动物的粪便等对于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部分养殖实现了集中管理,但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相应的治理知识,产生的众多污染物对于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仅影响了土壤的质量,还造成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5)乡镇工业企业污染严重。

相比起城市企业来说,国家对农村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乡镇企业缺乏端正的环保意识。此外,部分企业受到成本和技术的制约,无法保证对于环境治理的投入也没有良好的治理能力和技术。乡镇企业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直接污染了农田里的农作物。

2 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在一次全国污染的调查结果中,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全国污染问题的来源中农村污染占了很大的比重。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提上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强环保意识,采取相应的监管和治理措施。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因素有很多。

1)农民不具有足够的环保意识。

由于农民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环保也缺乏相应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将垃圾废品随意乱扔乱放,将秸秆随意焚烧。对于平时生活中用过的塑料袋不进行收集,反而随意丢弃,对于剩余农药也不能正确处理。种种错误行为导致了农村的严重污染。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的提升只能循序渐进,通过加大对于环保的宣传等,逐步树立起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2)农业生产的问}。

部分农民为了追求利润,有时会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化肥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影响水质的质量也影响水里的鱼类的生长。水质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导致农作物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的卫生。

3)监管体系不健全。

尽管农村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但是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监管力度却不到位。例如,目前的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监管漏洞,让许多企业通过漏洞来为自己企业谋取利益。目前的监管措施仍以修复为主,对于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不到位,这样加大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4)乡镇规划不合理。

乡镇建设不够合理,在规划时不够长远,乡镇的布局混乱,也没有考虑到相应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因素。此外,农村环保机构也不够健全,相应的职能也就有所丧失,不能很好履行其宣传教育等职能。

5)投资不足。

农村用于环境治理的资金有限,根本上制约着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减缓了治理的进程。

篇6:农村环境保护问题与策略论文

1)对农村环境综合规划。

要加强对于农村环保问题的治理就要首先成立专项小组,深入细致了解当前农村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各类污染问题分类调查,通过相应的调查数据来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具体措施,保证后期环境保护项目的顺利开展。

2)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

解决环保问题最理想的措施是要在源头上控制,尽量减少污染的扩散,减少污染所带来的损害。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条款规定的内容来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管,不能放宽条件。对于出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责令整改、停业整治等,对于多次发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采取重罚,对于环境整治较为良好的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才能让企业重视环保问题,加大对于环保的投入。

3)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要加强治理能力,首先要加强对于环保项目的资金投入,还要加强环境保护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设立多个污水处理点和垃圾处理点,宣传相应的环保理念,让农村居民养成定点处理垃圾的习惯。此外,要加强水体的自动恢复能力,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环境的整体形象。

4)加强对于农村养殖业的整治。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于农村养殖业的监管,对于农村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选出养殖专用区域对于散户养殖要进行合理整合,通过加大对于农村养殖户环保专用资金的补贴来提高养殖户对于养殖区域的环保整治并定期安排人员进行监督检查防止专项款不合理运用。此外,可以加强对于养殖户的环保技术的扶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

要定期开展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宣传活动,通过科教片、大学生演讲等形式来加强环保知识在农村的普及。通过相应的村规的制定和奖励措施的实行来形成良好的重视环境保护的氛围此外,要加大对于农村中小学对环保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环保从小做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农村环保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龙.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策略[J].统计与管理,,(4):7879.

篇7: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进展论文

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进展论文

人类社会面临着三个重大的全球性问题:生态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全球竞赛规则问题⑴。其中生态与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也是人类生存和活动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源泉。然而,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造成的影响已经成为人类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吉登斯在他所著的《现代性的后果》中指出,我们今天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可怕的世界。工业主义造成自然的改变,现代性带来生态灾难。各种长远而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已经发生。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问题会议》指出,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已经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为了这无可替代的地球的未来,人类社会和个人必须在多个层面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指出人类的体育运动形式和方式也不能例外。1994年在巴黎举行的纪念奥林匹克100周年大会上,环境问题是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1995年,国际奥委会成立了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体育与环境大会,并决定世界体育与环境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其主旨在于确保奥林匹克运动以及世界体育能够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之中,与自然和环境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体育与环境问题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1.体育运动作为加害者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在环境保护研究领域,将环境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自然因素的破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火山活动,地震、风暴、海啸等产生的自然灾害,也叫第一环境问题。一类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和公害问题。体育运动中以自然环境作为场地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属于第二环境问题或公害问题。体育运动中以自然环境作为场地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在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研究中还称之为体育运动作为加害者的环境问题。体育运动作为加害者的环境问题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之所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是因为体育运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直接影响不可低估。

日本是较早注意到体育运动中的环境问题的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娱乐白皮书《野外娱乐的现状与课题》就从以下三个视角分析了以自然环境作为场地进行娱乐对环境的破坏:1)因使用引起的破坏;2)因废弃物引起的破坏;3)因采集引起的破坏。因使用引起的破坏又分为因大量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引起的破坏和在脆弱的自然地上进行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引起的破坏W。凯?G和莫克斯汉姆?N(Kay&Mox-ham,)研究认为,以自然环境作为场地的体育运动以其在自然中的解放感与自由感而独具魅力,得到了许多个人和群体的亲昧,但很少有规定对这些活动加以限制。体育运动和娱乐、观光融为一体,容易造成商业化,导致高尔夫场地、滑雪场地、观光游览地的过度开发。松村和则(1993年)致力于观光游览区的开发破坏是如何改变居住在这些自然景观环境中原住民生活和文化的研究。高野透和池田胜(1983)、佐藤诚等(1990年)也进行了同样类型的研究。此外,斯克更*K和韦斯顿.L(Skgen&Wichston,1996),床生惠和永岛正信(1984)从影响参与大众体育休闲活动的心理因素出发,研究他们的流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认为,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前卫性和冒险性性质,其志向在于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中追求回归自然的活动模式,结果使勉强维持的生态系统遭到了污染和破坏。埃德加?J(Edar,1996)从体育运动参与形式及其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出发,研究参与者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因体育运动和形式不同,活动者对环境的态度也各异。怀有朴素的亲近自然的人其活动与商业化形式的活动诸如机动雪橇、摩托越野等参加者的活动相比,对环境保护持有更积极的态度。埃德加还指出,由于许多自然活动中活动规范的缺位,导致这些地区基本设施建设过剩,与这些过剩的基本设施相随的是过剩的能源消耗和超过自然承受能力使用,所有这些都是引起环境问题的重大诱因m。WeissW究滑雪运动对生态产生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交通污染、废弃物和污水以及滑雪道所产生的环境污染。

从上述学者们的研究可以看出,以体育运动作为加害者的视角所进行的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研究视角更多的是在看到体育运动作为现代社会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所具有的积极的意义的同时,如果不注意对身处于其中的体育运动自然环境的保护,那么,体育运动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人类自身。因此,无论是体育运动中的观赏比赛还是体育旅游,抑或是身体锻炼和前卫的体育运动,人类在提倡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选择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时,应当思考和注意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有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和危害。

2.作为环境问题受害者的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以上从体育运动作为加害者的角度归纳和讨论了学者们有关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在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研究领域,还有从环境作为受害者的视角研究体育运动中的人和环境本身所受到危害和影响。永吉宏英()研究指出,实际上体育运动本身也由于自然环境破坏而正在失去自身的活动行为模式,使自身处在被环境污染和破坏了的危险境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运动尤其是体育运动中的人又是环境问题的受害者。永岛正信(1985)从人类建筑对人类与自然的亲近交流的视角,思考人类的居住对生活的影响,认为自然环境中的住宅区和工厂住宅区的开发、道路修建或者农田、牧场、山林荒废闲置会使人们失去与自然交流亲近的机会,失去享受自然欣赏自然的机会。《美国人的户外娱乐报告.1991》和《美国人野外活动的总统咨寻委员会报告.1987》详细报告了失去农田、牧场、山林、湖泊的自然现状,强调指出坚守和保护野外娱乐资源是坚守保护美国人精神和生活的源头,其重要性不亚于保护美国公民的生命。汉斯(HanS,)指出,有关体育运动中的环境问题研究还仅仅是开始,对于直接影响体育运动中的人的健康和生命的环境问题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特兰特和罗威(Tmnter&Lowes,)以澳大利亚城市举办大型赛车赛事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为视点,研究认为大型赛车赛事对个体健康具有负面影响,进而运用经济分析和公共医学分析方法分析论证,提出了一个与主流学界完全相对立的观点:城市修建大型体育设施、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并不利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认为修建大型体育设施、举办大型体育比赛繁荣东道主城市的经济更是毫无根据的错误观点。史纳夫(Schaffner,1998)研究认为美国观鸟赛事大多集中在美国环境保护处理地,如美国环境保护局超级基金场地、掩埋有毒垃圾场地和污水处理场地,这些场地看起来风景宜人,但实际上使参赛者置身于危险的比赛环境之中。

在解决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的视角与切人点研究上,汉斯(Hans,1997)从以下三个方面研究解决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需要关注的问题。一是从法律与政治层面关注体育运动与环境问的解决,二是从规划的层面系统关注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的解决,三是从教育的层面关注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的解决泰勒.G(Taylor,1996)研究指出,近年来,欧洲共同体为防止野外活动中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启动了各种可持续旅游观光,野外活动教育计划与经营管理计划。汉斯J(HanS,1997)撰文指出,德国滑雪运动协会制定了《:环境行动计划》,水上运动协会制定了《水上运动员自然环境中行动指导原则》。这些都是体育运动团体在体育运动与环境协调发展上的自我觉醒,这些事件的本身具有时代意义。杉本厚夫(1997)指出,转变体育运动发展理念,改变以往体育运动发展与自然对立发展的理念,形成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体育运动文化,使体育运动变革的方向,也是现代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对作为环境问题受害者的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学者们更多的是从环境作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要件来认识环境被破坏对人类造成的影响。这一类研究无论是从法律层面、政策层面,还是从规划层面和教育层面的思考,都折射出研究者的一种人文关怀,更具有人性的光芒,因而更具有人文的情怀和人文精神。

3.城市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城市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中,随着体育运动设施的建设和自然的环境正在消失。体育运动设施的建设诸如体育馆、体育场的建设需要相当大的面积,在人口稠密的都市,历史遗存下来的为数很少的自然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很容易成为当地政府修建大型体育建筑物的首选用地。沿海城市也常常会通过围海造田来弥补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土地。矶村隆文(1997)对城市修建大型体育馆与环境保护为视点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在举办大型赛事时,为了观众“观赏体育”之需,往往会大规模修建体育设施,此时,尤其需要注意模修建体育设施必要性的论证。作为城市建设规划的一环,常常还包含向城市周边道路的修建和基本设施的整备等综合性的开发建设。而此时在发展体育运动的幌子下往往会出现修建优先,综合开发优先而不顾环境保护的问题此外,还有因体育运动设施周边的骚音、过度照明、违章停车等引起体育运动设施周边居民居住环境恶化的问题。波尔*J(Bal,1997)研究有关足球场环境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认为骚音、违章停车、交通堵塞、夜间照明以及足球流氓暴力破坏和比赛中观众行为越轨等是对足球场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的“足球公害”。汉斯?J(Hans,1997)研究城市体育运动设施与躁音问题,德国体育运动设施周边的躁音问题一直是所在地市民和政府交涉的社会问题,但政府和市民对体育运动设施周边躁音判定存在分歧,经过多年的争论有了明确的结果,针对体育运动设施周边的躁音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体育运动设施躁音规制条例》。对体育运动中躁音问题界定与处理制定了明确的规定。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体育运动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区域,因此,城市的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也就有了更为重要更为现实的意义,更应当成为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研究中的重点。但我们看到有关城市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的研究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研究者们做出进一步的努力,以便阐明城市中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意义、作用和机制,进而使城市中的体育运动能够成为城市美好生活的推进器。

4.对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的人文思考与对策研

对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的人文思考及其对策研究是国内学者研究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的一个特色,并侧重于以奥运会为中心的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意义的诠释,而且这方面的研究大体开始于20代之后,明显晚于西方国家。吴燕波认为,环境保护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体现奥林匹克运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并从奥林匹克运动中环保意识的产生,国际奥委会对环保的态度以及环保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等方面分析奥林匹克运动的第三内涵一环境保护翁锡全等(2001)针对体育运动中存在的空气、水环境及噪声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从观念上唤醒人们对体育与环境的敏感性;开展全民体育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举办运动会,应有严格标准的环保计划;开展与体育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的环保合作与交流;建立行之有效的环保监督机制等内容的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对策?。王如松、王丰年(2001)对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理念进行阐释,认为绿色奥运是一种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动力、行为、生机和文化。20北京的绿色奧运将是一种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生态奥运,既需要和谐的生态服务功能支撑,又需要资源节约型的高新科技支撑,更需要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支撑[19]。罗艳蕊等()认为在体育运动与环境污染问题上,只有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才能实现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谢琼桓、冯宝忠(2005)认为,保护环境与奥林匹克理想具有一致性,奥林匹克主义不只局限于体育运动,更不局限于奥运会竞技比赛,而是一种超越体育与竞技的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环境、体育和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孙晓伟()认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与环境息息相关,没有生态和谐就没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没有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体育运动中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就必须从关爱生命的视角出发,加强体育运动中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5.结语

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造成,体育运动中的环境问题也是如此。从国内外有关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国内学者与国外学者研究中关注问题,研究的视角多有不同,国外学者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体育运动作为加害者的视角研究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二是从体育运动和人作为受害者的视角研究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三是城市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研究。国内学者对于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大多从人文关怀的视角,讨论和诠释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其需要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而且无论是国内的研究还是国外的研究,研究都限于定性的思考和论述方面,尚未能从定量的实证的视角对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做出研究。此外,虽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上类型,但体育运动与环境保护问题远远不止于此。正如科斯塔等(DaCosta,etal.,1997)指出的那样,体育运动实际活动中有很多方面与环境不相协调,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并不仅仅限于以奥运会为标志的庞大的体育运动竞赛问题。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因其与环境的关系不同而各异,并不是用体育运动是加害者,环境是受害者这样简单的思维逻辑所能完全说明的,体育运动与环境的关系远比这种简单的图式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需要多视角多维度的认识,需要从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是今后在体育运动与环境问题研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

篇8: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现状论文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现状论文

1.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现状

1.1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现状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法律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对象、范围、内容、程序等进行规定而形成的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活动的一套规则。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必须征求公众对拟议行动的意见,将公众意见作为决策的一项依据,从而避免拟议行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保护相关利害关系人的环境权益。但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的前10多年中,相关法律、法规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只字未提。中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得益于国际金融组织的推动,1991年我国实施了一个由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该项目首次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随后公众参与开始得到重视。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在第5条、第11条、第21条分别对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进行了规定。但是,这些仍是比较原则性的规定,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直至《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诞生。该办法于3月18曰起施行,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具体范围、参与程序、方式、期限以及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措施等做了更为细化的规定。至此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逐渐走向正规,有了更加明确的公众参与程序,增强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可操作性。

1.2 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2.1 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参与能力低

公众能否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参与意识。当前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意识很弱。有些人不参与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甚至对环保措施和项目不管是否有危害都持抵制态度。有时候环境报告公示的内容过于专业,很多公众受教育程度较低,受环境保护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或者很难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造成参与质量低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2.2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效力有限

公众参与的时间滞后,一旦决策部门在审批时认为公众所提意见或者发现问题对于避免项目的重大环境影响有意义而导致项目或者行动搁浅,项目投资者所付出的成本太大。审批项目的决策者极可能为了经济的发展和顾及投资者的利益而牺牲公众的环境利益,使得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流于形式4。发达国家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都要求在确定范围阶段就及早进行公众参与。因此我国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将制作环评大纲作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一个独立程序,并明确规定在此阶段就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这样环评单位在编制报告书时,就可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去,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从而避免发现问题太晚而影响决策。

1.2.3 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NGO)力量薄弱

环境保护NGO作为公众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以贴近公众、熟悉公众、能反映公众的利益和愿望、并有专业技能参与为特征,因而对政府制定的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NGO都可以充当公众的代言人,对专项规划和项目的环境影响提出意见,以阻止可能危害公众利益和国家长远环境利益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决策实施。但我国环保性的NGO多属于政府支持的民办组织,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公众的利益,也不利于NGO自治性的发挥。

1.2.5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组织体系和程序不完善

目前我国流域中的很多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而公众参与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扶植和资助,参与的内在动力未被充分调动起来7。我国的公众参与多为政府主导型的“自上而下”的形式,参与主体多为受影响的个人,没有专门的代表公众利益的团体和组织,在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没有能力与之抗衡。这种政府主导下的公众参与,只有涉及到公众自身根本利益的时候,公众才会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如果不涉及公众自身的根本利益,公众很难将自己独立的立场充分表达出来,使得公众参与很容易流于形式,导致参与的效果不明显。

2.澳大利亚公众参与的成功经验

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创造了鼓励公众参与的良好氛围,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和流域水污染控制等环保项目中,社区参与和社区承诺是公认最有效的方式。社区参与程序可以看作是在环保和自然资源管理的设计、实施和影响监测中运用的一个技术包,它起始于使目标群体知情,继之以对需要承诺的社区进行赋权,直到社区能坚持实现所希望的结果。这个技术包由五个行动阶段组成:告知阶段、咨询阶段、参与阶段、合作阶段、赋权阶段。

告知阶段:社区知情的方式包括已经准备好的描述事实的传单、出版物以及相关的报告,还包括互联网、公共展览、媒体传播和官方公告等。

咨询阶段:当对公众进行咨询的时候,希望得到他们的反馈,可以采用焦点小组、实地调研、公众会议、建立必要数据库等方式,以便做出基于实据的决策和政策设计。

参与阶段:通过研讨会、投票表决,建立针对社区的倾听渠道,最终社区各群体可以采用正式的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表达他们对目标项目的支持。

合作阶段:组建多个市民顾问小组对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核心的利益相关者以及脆弱群体要组织单独的小组会议进行磋商和认同,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确保最终决策是通过参与式的方式达成的,因此当地相关的所有权拥有者将会支持这个项目。

赋权阶段:社区可以成立公民评判委员会来代表社区进行决策,采取投票方式让人们支持他们各自的偏好。社区得到的赋权包括:更新关键数据库,更新现象描述、更新进展以及影响的指标数据。就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决策、管理和政策实施行为。

在澳大利亚法律明确规定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以及对于公众意见必须在规定期限、由规定级别的官员作出反馈的机制,从法律上保证了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积极性。社区代表委员会在公众参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委员代表的产生过程必须公平和透明。社区代表委员会的'活动组织方式、权利、义务等必须明确。

3.社区磋商小组

3.1 社区磋商小组的建设体系

中国和澳大利亚在使用自然资源的制度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在澳大利亚,政府没有集权地位,其权力范围被私有化的市场所制约,土地和水方面也是以私人所有权为主。尽管有上述的不同点,然而对环境负责的行为是全民的事业,在这一点上中澳之间没有区别,同样对于利益、目标、战略和个体行为方面的关注,在两国也是共同的。澳大利亚社区参与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该致力于提高公众参与的主体性意识,使得公众参与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权利,公众参与不再是一种被动盲目的行为,而是一种主动、自愿的行为。社区成员作为资源拥有者和使用者,他们自主拥有资源时的激励力量是任何别的主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环境治理中将社区排除在外,将导致失败。结合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现状,设计出一种新的公众参与模式即社区磋商小组。

3.1.1 社区磋商小组人员的产生与组成

社区磋商小组成员可以是社区派出的代表,也可以是社区小组选举产生的代表,一般3-5人组成。社区小组选举代表的办法是:以社区为单位,组织有利益相关的居民或每户参加1名代表进行民主推选或无记名投票选举。

社区磋商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拥护国家法律法规,热心为社区单位和居民服务;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身体健康,有一定的议事能力和群众威信;熟悉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背景。

3.1.2 社区磋商小组的职能

向所在社区单位和社区成员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提高群众环境意识;密切联系社区成员,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社区成员的共同意愿,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对区域内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诊断,并提出应对措施(如:居民手册、规章制度等);代表社区成员的意愿参与社区环境方面的议事,行使表决权。

3.1.3 社区磋商小组的运行模式

(1)摸底调查。初步调查污染企业或规划的基本情况,了解其对本社区影响程度与范围,并了解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宣传与征求意见。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向社区成员宣传建设项目或规划对社区的影响,听取社区成员对建设项目或者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3)对社区居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并总结,形成书面意见和建议,并公示。

(4)代表社区参与多方利益协调机构开展谈判。

(5)向社区通告多方利益协调机构谈判过程及谈判结果。

3.2 社区磋商小组的运行模式

研究小组在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雅浦村开展了CCG运行模式的试点研究,以雅浦村衣业面源、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水产养殖污染控制为切入点,开展了以衣民为主体的雅浦村CCG参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活动,并得到地方环保局、妇联组织和社区的大力支持。

社会评价是分析拟建项目对当地(或波及地区,乃至全社会)社会的影响和社会条件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性10。目前在我国社会评价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有强制性要求,可以通过对评价人员进行社会评价方面的培训,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实现对项目社会影响的评价。雅浦村试点项目在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引入了社会评价的内容。

3.2.1 雅浦村CCG的组成和培训

项目组在常州召开了CCG成员征求意见小型会议,从雪堰镇环保站及现有的雅浦村委、村小组组长和妇女队长中推荐构成CCG。项目组设计了CCG培训前工作调查表,设计相关问题,对培训人员的环境意识、环境能力建设和对培训的要求进行调查。根据对CCG人员环境意识和能力建设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雅浦CCG成员的培训工作方案。培训工作应与CCG成员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为了保证学员学习的知识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加强了与CCG成员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众参与方式的培训,培训方式通俗易懂。

3.2.2 雅浦村CCG模式公众参与的程序与方法

3.2.2.1 项目信息告知

通过培训使CCG成员对该地区的环境污染有所了解,并将雅浦村CCG人员分成4个项目活动小组,包括生活垃圾组、生活污水组、水产养殖组和衣业面源组。项目组及CCG成员就拟开展的4个试点项目工作计划、目标、程序等内容进行了研讨,制订了详细计划,并考察了雅浦村柑橘种植、水产养殖、生活垃圾处置与生活污水处理项目现场。

3.2.2.2 问题诊断

4个项目组与雅浦村CCG成员一起开展行为与环境污染认知、污染控制方法与措施方面的调查,对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目前雅浦村在这四个方面的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2.3 编制行为手册

在现场考察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雅浦CCG4个活动小组分别编制了衣业面源、水产养殖、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控制公众参与行为手册。

3.2.2.4 内部通告,并征求意见和建议

在项目活动小组内部讨论的基础上,向CCG成员分发手册,并征求他们对行为手册的意见和建议,分别形成了衣业面源、水产养殖、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控制公众参与行为手册。

3.2.2.5 宣传

在征求雅浦村CCG成员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雅浦村CCG对公众参与行为手册进行了修改,向雅浦村村民分发项目研究成果,制作了宣传展板,进行公开展示。

3.3 雅浦村CCG试点项目的成果

3.3.1 雅浦村公众参与程序

雅浦村的公众参与程序是建立在当地衣民或居民的基础上,依托建立CCG来参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这些模式为太湖流域其他想建立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地区提供了很好的模板。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如下:①信息告知;②CCG或者社区参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③CCG对社会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的公示和反馈。

3.3.2 建立雅浦村环境污染控制和公众参与行为手册

在对雅浦村开展以村民为主体的CCG公众参与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模式试点的同时,形成了衣业面源、水产养殖、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控制公众参与行为手册。手册从污染现状、污染危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对衣业面源、水产养殖、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控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进一步规范了居民的环境行为。

3.4 试点研究的经验与教训

(1)由于中国的广大衣村地区,居民的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人才的储备。而CCG在运行过程中,必须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在环境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相对低下,缺乏技术支持的地区,建议CCG适当引入专业人员或社会团体人员进入,为相关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2)在CCG运行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经费开展相关工作,但中国还未形成有效的支撑体系,缺乏相应的机制,建议由地方政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4.结论和建议

经实践证明,试点项目成果能够较为真实、广泛地反应出雅浦村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衣业面源和水产养殖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公众充分、及时地了解自身的环境行为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规范居民的环境行为,争取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雅浦村CCG的环境意识和执行能力以及雅浦村村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从实践上证明了,CCG公众参与工作程序与方法是可行的、符合实际的。

由于中国的广大地区,自然特征、经济特征及居民的文化水平存在很大差异,CCG在实际建设中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主要环境问题等实际情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进行调整,在不同环境问题上引入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例如可以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建设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磋商小组体系。

篇9:农田水利发展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十三五”期间要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水利保障能力,以提高防洪除涝和供水能力。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和河流、地下水生态保护体系,加快生态水利建设,完善基层水利管理与服务体系,提升水行政执法能力。

关键词:农田水利;发展问题;解决对策;高台县

在发展农村农业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保证人民群众的正常用水,进而保证农业生产过程的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业务复杂和规模庞大的精品化建设工程,在实际的发展建设过程中,所要进行综合分析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结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本文中,将具体结合“十三五”期间高台县农田水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1农田水利发展建设作用分析

在进行农田水利发展建设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意识到,保证农田正常用水,不仅仅是保证基础农业经济合理用水的保证,也是建设农村经济生态发展体系,实现农业经济高效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可以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是非常有必要进行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策略研究工作,就成为了当前水利管理领域关注的核心区域范围之一。结合高台县的实际案例,可以发现,当地生态环境系统比较脆弱,如果不能够建设完善的农田水利管理系统,就很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生态系统崩溃等问题的产生。与此同时,通过不断完善高台县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有助于当地区域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和土壤资源,实现当地农业经济的完善健康发展。

2“十三五”期间高台县农田水利发展问题

2.1农田水利发展存在的系统性问题

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要求创设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能够结合“十三五”期间高台县的实际发展特点,系统性的进行相关政策、执行机构的建立,进而事半功倍的发挥出农田水利设施对于当地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将政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体系和高台县的实际农业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也就难以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应用架构,进而导致农田水利建设效率下降,农田水利发展和基础设施完善的作用也就难以真实的发挥出来。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后续的农田水利发展建设过程中,就要充分的考虑到十三五期间高台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系统性的对农田水利建设体系的相关架构和政策进行完善,完备的进行研究设计,保证所优化设计出来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可以满足高台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2.2农田水利建设的技术性问题结合

“十三五”期间高台县农田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由于高台县农田水利建设体系不够全面,这就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技术指标也难以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说,无论是引进水利保障技术、地下水保护技术、节水技术,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性问题。因此,在未来的高台县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重视到对于先进的水利管理、建设技术的引进,以高台县农业生产过程、农田水利建设的实际特点为技术引进的根本性依据,全面的进行对高台县农田水利建设技术进行优化更新。持此职位,还要要从高台县农田水利建设体系的技术架构搭建层面,实现对于高台县农田水利建设技术平台的全过程掌控,保证高台县农民群众的正常农业用水。

3“十三五”期间高台县农田水利发展对策探析

3.1完善高台县农田水利发展建设体系

为了解决高台县农田水利发展的整体性问题,要以丰富农田水利建设体系的全局架构为研究突破点,实现高台县农田水利体系的整体性布局。一是根据高台县水资源分布、农田分布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架构的.搭建,保证全局建设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可以满足高台县的实际农业发展需要。例如,在进行“十三五”期间高台县农田水利建设体系优化过程中,当地水利局就专门成立了相关的执法小组,并由相关领导担任骨干人员,进而组成农田水利工程督导的核心部分,保证所制定的农田水利正常可以得到顺利的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为了保证该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当地区域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政策的实时反馈制度,并动态性的进行相关执行体系的优化设计。二是根据政策对于“十三五”期间高台县农田水利发展建设的指引情况,进行重点区域的在设计。具体的来说,相关主导部门就可以充分的对现有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进行布局设计。从基础性架构的层面进行分析,农田水利建设体系的优化都是从相关单位基层做起进行研究的。这就需要在进行高台县农田水利建设体系的整体执行架构应用过程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的做出改变,不断更新内部的执行管理体系,实现农田水利建设效率的快速发展。

3.2提升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技术的应用针对性

高台县农田水利发展离不开对于先进技术的追求,建设完善的技术应用架构也是促进高台县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在十三五期间高台县农田水利技术引进过程中,完备的技术支持平台建设,也是不断进行农田水利技术更新的有力支撑。具体的来说,当前高台县农田水利技术更新过程就要充分的重视到对于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存在问题的总结归纳,保证建立好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可以有始有终的坚持先进技术的指引。具体的来说,要围绕着十三五期间高台县农业经济发展目的进行相关的技术引进体系设计,保证所建设体系可以满足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4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提升农田水利建设体系的应用效果,要充分重视到对于先进水利技术的引进,并从全局角度设计出了相应的政策执行架构,促进农田水利建设体系系统性的提升,进而有效促进高台县农田水利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充分的发挥出农田水利建设体系的应用效果。

篇10:幼儿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论文

幼儿教育发展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尤为重要的,是幼儿接受良好教育和美好品德的第一步,不但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还能为经济发展带来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本文就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做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幼儿教育;问题和对策;品德教育

幼儿教育在人生阶段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是关系到我国发展进步的国民大计。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或其他针对幼儿开设的教育机构所实行的教育,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对于情感、性格、认知的积极养成。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不但是学校有义务、有责任进行教育,社会和家庭也都有责任去关心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教育结构急需完善的问题

教育结构的问题首先就体现在教育的不公,很多地方都显现出“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他们的孩子上学难,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规模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而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显得尤为不足,对整体幼儿教育的相关服务和设施也亟待完善。求大于供直接就导致了幼儿园上学乱收费、学费贵的社会问题,致使很多幼儿到了适学年龄却迟迟得不到应该有的幼儿教育。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幼儿早期教育事业相比较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系统的教育体系,这也直接导致了幼儿教育中教育结构中的各种问题。

2.教育观念急需更新的问题

在教育上,我国的教育体系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儒家传统教育的思想,始终将教师放到了教育的主体地位。在幼儿教育上,这个问题则更加突出。很多幼儿教师在观念上还没有承认幼儿为幼儿教育主体的思想,往往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采取着“填鸭式教学”,导致了整个课堂中,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的现象。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幼儿教育也沦为了拼音、计算、写字的学习。也就忽略了幼儿教育中幼儿性格、思想的培养。

3.幼师的综合素质还需提高

随着幼儿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各种民办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也相应的在各地建立起来,但是幼师的层次不齐对幼儿教育的成果起着负面的影响。对于在幼儿教育中资历比较深的幼师往往有着教育观点陈旧的问题,对于幼儿教育资历比较浅的幼师,各方面综合素质也需加强,针对这部分幼师,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开设不同的课程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幼师对于幼儿教育的教育认识,让幼儿在舒适、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更好的接受幼儿教育。另外针对最近几年时常出现的打骂儿童事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千万不要让部分品德败坏,素质低下的幼师对幼儿的心灵和身体造成了不可以破灭的伤害,这也更迫使我们努力提高幼师的综合素质。

二、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1.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

幼儿教育要想符合时代的需求,就必须让幼儿教育现代化,而基本前提就是保持教育理念的先进性,在这一方面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都有义务、有责任的参与到其中来,教育要面向每一个幼儿,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导向,重点去培养幼儿对于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认知为主。作为政府来说,要加大幼儿教育的投资,取缔不合格幼儿园;学校则需要以学生为主导,淘汰综合素质低下的幼师,对于优秀的幼师要进行宣传和表扬。努力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成果。

2.探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课程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和课程都是载体,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幼儿综合能力、塑造健康品格、享受童年乐趣,让幼儿在自己人生的第一步走得更稳。因此,在幼儿课程的选择上,要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满足幼儿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努力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来构建相适应的幼儿教育课程,开创出一条特色化的幼儿教育道路。在实际操作中要让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提升孩子的幸福感。

3.开发幼儿教育游戏

对于幼儿来说,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游戏了。开发好的幼儿教育游戏就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通过开发好的课堂游戏和网络教育游戏,将幼儿需学习的知识点融会其中,方便于幼儿的学习的理解。在游戏的时候,幼儿可以很好的提高自身的注意力,学习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在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师也要对幼儿起到监督作用,防止幼儿沉迷于游戏,让幼儿健康的去玩游戏,在游戏中得到对社会的认识,对知识的学习。另外一方面,对于幼儿教育游戏的开发,还要注意避免近视、无运动、自闭等幼儿容易出现的问题,避免这些问题对幼儿带来危害。

4.促进家园合作与家园互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的生活环境也和许多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和家园互动的重要性,让家长深入到幼儿园,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来,让幼儿教育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家园合作和家园互动,能够有效的让幼儿园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同时让家长了解和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这样的双边教育形式是符合现代幼儿教育发展需求的。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始终加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尝试从孩子的需求和特点出发,总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以求让幼儿的身心教育得到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王玉超.学前教育不公平现状及改善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06).

[2]张才生,肖昌斌.普及普惠优质———学前教育发展的松滋模式纪略[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1,(06).

[3]喻小琴.多元文化课程的建构与反思———兼谈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02).

篇11:城市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城市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特别是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的城市发展速度更为迅速,随之带来的人口数量的增加,各种产业的密集,城市环境问题也就伴随生长。城市化水平越高,地表水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以及辐射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碑市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而且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因此,为了提{大家的生活质量,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推行城市环境保护措施刻不容缓。

1.城市环境保护的鬣要意义及必要性

1.1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是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而在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是其重要的课题内容,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城市建设与环境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环境保护规划强调对城市未来的环境状况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规划,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预期目标。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规划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1.2环境保护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

在现代社会,城市环境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比于又乱又脏的环境,优美的环境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更能让人们共享城市化进程的有益成果,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

1.3环境保护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环境好了,就能为地K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对各知名企业就会有很大的吸引力,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保护环境就是促进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就是为城市发展注入持续的发展活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如果对城市环境问题不加治理,不仅会失去很多发展机遇,也会威胁到市民的生存空间和城市的长期发展。

2.城市环境保护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1资源的过度开发

为了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上个世纪,我们对自然环境展开了掠夺式的开发。这样或许暂时发展了经济,但对于自然资源可谓是毁灭性的破坏。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是导致城市污染的重要原因,7JC脉受到破坏、地表出现将塌、大气被严重污染……这栉侍馊绻不能及时解决,所受害的不仅仅是我们,还会危害我们的子孙后代。而且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还会阻碍我们的经济进一步发展。M放式经营方式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人均资源本就稀缺,若继续盲目开放,我们终将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2.2环保意识薄弱

城市环境保护不止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责任,而应该是全体城镇居民的共同义务。现如今,城市环境保护已经是迫在眉睫,但大部分城镇居民的环保意识并不{,浪费现象、环境污染现象随处可见。保护我们的城市环境,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但是在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仍旧严重不足。

2.3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环境保护执法部门工作依靠专项行动,工作较被动,放松日常监管工作,工作多为突击形式,处理极其严重的危害环境行为时权限不够只能?昔助使用专项整治的方式,环保执法权威性不足,威慑力不够,不利于震慑违法分子。同时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也一定程度增加了环境保护执法难度,部分地方环保局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不仅不惩处有关违法企业,反而为违法企业大开方便之门,环境保护工作流于形式。

3.城市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

3.1完善城市环境结构

想要改善城市的环境,合理规划城市环境结构是最为有效的手段。环境结构包括生活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其中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是工业区。对工业进行合理布局,重工业工厂不宜过多、不宜过度集中,这样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工厂要备有专门的污染物处理系统,例如废气处理室、污水净化池等,臧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节约资源。第二是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还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以改善空气。绿叶树木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大颗粒灰尘,净化空气,吸收有毒物质,不仅改善了环境,还美化了城市,可谓一举两得。

3.2加强宣,教育,唤醒社会环保意识

宣传教育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先导和基础,加强宣传教育+,抓住一切机会、利用各种立体手段,对政府、对企业、社会公众进行宣传,不能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单单停留在口头上。让城镇居民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让工厂负责人意识到自身的责任,让企业正视自己的义务。只有做到全民总动员,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保护环境。

3.3加强法规建设

制定城市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让环保工作有法可恕⒂泄婵裳,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首先,要根据城市的不同特性,制定相宜的环境保护政策和保护标准;其次,按照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城市生产建设;最后,要做好相应的监管工作,完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要对城市的主要企业的情况进行监督,有效预防和减少环k污染。

4.结语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各种污染上,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篇1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思考论文

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思考论文

一直以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势必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综合国力的限制,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着诸多缺陷,对污染治理、环境改善等方面的落实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政府和人民开始越发关注环境问题,注重保护我们共有的生存家园。本篇文章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中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指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工作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并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希望本篇文章能够给相关人士一些思考和借鉴。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大大小小不同程度上的威胁和破坏。起初,环境破坏问题的存在并没有引起人民的关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进行经济发展活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发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与生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随之加强,环境保护问题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人们也逐渐意识到,经济发展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环境保护为依托前提。

生态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石,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才是生态国家建设的重要宗旨。

我国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发展中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很多的差异。从第一次环境会议召开到现在,我国已经逐渐走上了环境保护的路上,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环境治理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产生的各种污染此起彼伏,污染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甚至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也遭受了污染,这样的状态不仅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也阻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环保之间的关系成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前提铺垫。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要求以及环境保护标准,国家也应该在不同的阶段适时地调整环保标准,要在环境容量之下调整生产力的发展进度。[3]只有这样,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与环境保护协调前进,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二、造成环境问题的经济因素

(一) 过分追求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国民收入导致环境破坏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经济核算的核心标准,更是评价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通常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企业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利益。国民收入的高低也是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经济学中会经常出现“国民收入”这个名词,很多经济学者习惯用国民收入来考量一个国家的福利情况。当居民的消费为其他个人或者团体带来经济利益的时候,个人或者团体就会增加获取这种消费品的动力,而这种盲目的生产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但是经济利益的强大吸引力让人们意识不到这种危害性的存在,甚至忽视了这种危害性。[4]很多企业往往会违背市场规律,盲目投资,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一些不应该生产的产品中,只为谋取经济利益。因此,盲目过度发展国民经济势必会给环境带来危害,造成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

(二) 产业政策的制定违背了环境保护的宗旨

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政策制度的制定往往以谋求更高更快的经济利益为落脚点,环境问题的出现与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进行有着重要的关系。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会对环境破坏产生一些间接性的影响。甚至很多产业政策带给环境打击性的毁坏。比如很多地区会有一些废旧产品的回收产业,以废旧电脑为例,企业会通过各种途径回收到大量的废旧电脑,随后让员工对电脑进行重新拆装,由于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此,高档商品的回收处理不当,会在很大程度上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回收行业的不断发展可以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可观的利益,但是却对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 环境制度以及环境政策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

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活动作为主体所进行的过程会受到一定的约束,然而,环境保护制度的制定与实际落实情况对制度的效果有着直接性的作用。假如一个具有效用的制度不仅具有约束机制,而且具有激励作用,那么约束机制可以保障制度顺利实施并取得最大化的效用。激励机制的存在可以促进经济主体行为的统一性,减少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阻碍。目前中国的环境保护制度已经进展到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系统的制度体系中,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针对环境治理也取得一些可喜的`进步。[5]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经济发展的推进对环境制度的制定也有着更高的标准,现存的一些轻微行政指令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的出现,并且一部分环境保护政策的监督管理以及落实所花费的费用给我国的财政增加了不小的负担。在当下的很多企业里,企业自身严重缺乏环境保护意识,一度追求经济利益,目前存在的环境保护制度急需更快地更新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程序与落实力度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 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的实施措施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生态环境是社会进步的条件,人的主体地位则是社会发展的落脚点。经济发展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破坏问题,但并非我们就要停止发展经济,而是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进行,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和宗旨,同时这也是我们当下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概括:

(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经济

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环境保护与治理放在第二位的思想已经严重脱离甚至阻碍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当下,政府应该鼓励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环境保护提高重视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前提是要明确经济发展的落脚点和目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行为。国家应该大力提倡坚持科学发展观,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经济发展计划。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大部分依靠传统工业来创造经济收益,这种发展方式的特点是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比较多,消耗的能源比较高,同时最终的生产会排放出较多的废弃物。[6]这样的经济创收模式不仅给我国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还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首先要树立一个经济健康发展的理念,逐渐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将经济发展逐步建立在资源以及环境的承载范围之内,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比如节能政策、资源合理利用的政策以及治理污染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清洁生产,一方面要大力利用科学技术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废弃物的排放。

(二)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绿色发展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具备高污染、高能耗的特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与传统经济相比具有很高的优越性,循环经济具有开采率低,利用率高,排污少的特征。循环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经济方式,由资源开发到产品制造,形成再生资源这样一个流程。在实行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去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让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7]循环经济的出现是对传统大批量生产、高度消耗以及大量排污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一种彻底变革。循环经济是一种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清洁生产方式的最大化的提高资源以及排污物利用率的绿色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从本质上消除长期存在的环境难题,实现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

(三)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更要依靠科技的推动和辅助作用。我国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发展更高能效的经济,不断开发利用新能源,利用科学技术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效能,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废弃物的排放。新能源的开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不足的问题,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不仅可以缓解生产生活能源紧张的压力,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对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是贯彻落实清洁能源使用的实际性举措。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积极研发新型环保科技产品,大力增加对环保科技的资金投入以及人力投入,不断提升我国的环境保护产业的更新发展。同时应该大力引进先进的科技和人才资源,积极完善我国现有的环保技术,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效能,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双重发展。

(四)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增强环境法制建设

经济发展过程中设立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一个有力的强制性约束作用。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把环境保护上升到一个制度化的层面,使得环境保护的落实更加规范、合理。我国政府应该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纳入到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去,不断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划分,逐步强化污染主体的法律责任意识。地方政府在完善环保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应当将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中的污染责任,以及治理措施,进行更加明确和具体的强化,这也是环境保护法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8]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的体制环境中,市场主体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趋利性。所以,用强制性的措施来强化地方环保立法,细化污染主体的责任划分显得更加具有迫切性。除此之外,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污染情况都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各个地方应该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坚持在国家环保法律下的大原则下,结合本地的状态进展,更加灵活地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五)政府应该加大环保宣传,重视环保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政府应该意识到当今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广泛通过多种途径和平台加大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个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让自己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人翁,真正地从自身出发,将环保工作落实到实处。政府应该通过各种环保宣传,让全社会意识到我们需要共同捍卫我们生存的家园,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及时的曝光和整顿。同时引导更多人从生活的点滴做起,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中来。政府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对经济活动中环境保护的先进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励带动其他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提升人们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让全社会形成一个要发展还要环保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部门要严厉处罚并且要予以公示,并监督后续的整改工作的进行。通过不断传播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保工作,让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标尺,时刻规范着一举一动,共同发展生态经济,共同创造生态家园。

四、结语

经济保护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家园,更是国家和地区良性经济循环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一方面看到了生活水平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也感受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给我们生活造成的影响,甚至于降低了我们生活的质量。当今世界,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化、大气污染等糟糕的字眼笼罩着我们的生活,不得不承认,这都是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活动所造就的后果。我们不能逃避现实,要正视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不断加深对经济与环境之间联系的深化了解,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共存性,经济发展不能停下脚步,但是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够再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这是得不偿失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环保先行的意识,坚持发展不破坏环境的循环绿色经济,每个人都争做环保卫士,树立责任意识,保护好环境才能发展好经济,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下的主要任务。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增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力度,最终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进行的新态势。贯彻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不仅可以优化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13:数字信号处理发展与应用思考论文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是通过数字计算方式以及相应的数字信号芯片在信号中对有用性信息进行一定的提取,数字信号处理需要研究的对象包含了数字方式对具体信号的变化、压缩以及识别等。数字信号处理的因为简称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数字信号处理,第二是数字信号处理器。在现阶段中基本上不区分这两种意思,主要是因为二者之间具有高度的密切性,数字信号处理器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实现数字信号处理的数字运算。到目前为止,数字信号处理芯片的生产厂家包含了美洲、西欧等一些国家的半导体制造公司,其中主要以美国为最大的生产厂家,对产品的快速规模的生产,占据了世界市场的大半。

2数字信号处理的具体应用分析

2.1网络数字化信息产品的发展

信息产品包含了网络数字化产品领域,网络数字化产品是信息产品在信息化时代环境中衍生的一种新型发展形式。除此之外数字化信息产品是独立存在的',能够与信息载体相脱离,主要是通过数字信号的形式利用电磁波实现传播,对不同的个体之间能够全面的实现信息共享[3]。产品范围十分宽广,本文主要是对一些家庭化的信息产后进行介绍,例如电脑电视就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产物,该电视的主要配置还是电脑,具有普通电视的播放功能同时还能够通过鼠标进行操控,将电视与电脑自身的优点实现有效的融合。

2.2仪器仪表的产生与进一步发展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全面深入与发展,在仪器仪表领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一般传统的测量仪器以及测试仪器使用的高档的单片机,但很快就被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所取代。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于测量仪器以及测试仪器的开发过程来说,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与档次。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身具有丰富的资源,由于这个特征使得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测量测试仪器中的应用能够较好的简化其中的相应硬件电路。因为对测量测试仪器的工作速度与精度进行全面的判断,是整个仪器工作水平中一项关键的指标。因此积极的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开发新产品,能够实现对新产品各项工作指标的提高。

3数字信号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论述

3.1数字信号处理的未来发展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都拥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需求,美国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的最关键客户,在工厂生产、汽车制造领域以及家庭生活方面美国都应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我国也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的主要国家,在我国经济市场中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也有十分巨大的发展空间。新时期人们对智能手机、数码数字产品、汽车等增加了巨大的购买量,极大的刺激了经济市场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的需求,就目前情况来说,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市场已经逐渐成熟,但是不是说就没有继续发展得到空间。相反的,未来发展过程中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仍然具有极大的潜能。未来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主要方面:(1)结合MCU技术,全面创造双核运行平台;(2)全面有效的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内核中的结构进行完善与改进;(3)积极提高运行速率,降低功能消耗。

3.2SFMD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中的应用

从目前我国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具体时间发展上得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趋于高性能及耗能低,整个发展领域也更加宽广。除此之外,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身拥有的独特特征驱使它在很多的电子产品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发展成为电子产品研发与生产的关键技术。由于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与进步空间。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完善与不断更新的前提下,涉及了更加广泛的领域,在现存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实际上来看,运算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并且逐渐实现低能耗与尺寸小的应用。目前我国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开发,研发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应当引起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上,该技术会成为应用领域中的主导性技术,并且在该技术中SFMD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个过程中代码兼容性展现了自身的积极作用。在我国进入到新时期之后,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与第二代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实现了有效合理的融合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准确度与速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对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有了越来越大的需求。本文围绕着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历程、数字信号处理的具体应用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三个重要的方面展开了论述,希望能够加强数字信号处理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与广泛应用,推动人们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与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炜,魏永旺,郝婧.浅谈数字信号处理的发展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9):417+434.

[2]张乔.关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测控系统中的发展与应用的探究[J].中国新通信,(07):42.

[3]曹洪,王作英.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的发展及其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J].信号处理,1988(03):148-156+173.

[4]谢佑兴.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内容、应用及其发展动向[J].军事通信技术,1982(01):42-61.

[5]曾国良,丁宗豪.数字信号处理的最新发展及其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下)[J].电视技术,1994(02):42-44.

篇14:通运输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论文

1交通运输发展的意义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其基础;是社会各地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是资源配置的运输工具;是现代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是土地开发和城市布局的重要因素,对加强国防建设和巩固国家的统一,扩大国际间经济贸易的合作和国际间人员友好往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国防意义和经济意义。

2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大宗货物的运送,人们频繁出行等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有巨大的需求。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会占用到大量的土地、不可再生能源和资金,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交通工具运输构成中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更会加大这种不好的影响。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不仅占用土壤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化工原料的使用会污染土壤,破会土壤的酸碱性。施工过程产生的噪音污染也很严重,对周围居民的生活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受噪声影响,这会进一步引起身体和精神上的困扰甚至疾病,影响人的健康和生活。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汽车尾气、轨道交通运输中机车燃料燃烧排放的污染物等也会污染环境,汽车尾气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车站等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用水、用电量也随之增大。此外各类突发交通事故等造成的经济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不仅损坏了自然生态系统,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影响。

篇15:通运输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论文

面对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经济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交通运输业想要更进一步发展必须走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资源是有限的,交通运输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减少对土地、能源等的消耗和破坏,降低环境污染。在基础建设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保证。加强环境保护,首先政府要在发展运输的同时与加强环境保护两手抓,对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可以加大对车辆尾气的检查和收费等;对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可以采取改进车辆技术,传统制动对设备的损耗、噪声大,空气制动被广泛应用铁路、地铁等交通车辆,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有很大提高;对于运输过程对水质的污染,可以加强对排水系统的设计和维修;对土壤的保护,减少施工作业,政府要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对于越来越普遍的道路拥挤问题,在设计道路时要充分考虑组织交通以及妥善处理各种设施之间的关系,架空高速道路,人行过街大桥,地下道路等缓解交通拥堵,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交通信号控制手段改善入城路段交通瓶颈问题等。先进技术的采用。智能运输系统(ITS)应运而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管理规范化,构建安全、可靠的管理平台,实现各部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采用ITS可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有序性,减少拥堵,缩短行驶间隔距离,加强交通的效率,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输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完善交通体系。建设综合运输体系,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公共汽车、公共电车(有轨、无轨)、小型公共汽车(中巴)等,出租车为辅助公共交通,在国家构架“公交优先”战略指导下,各城市都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放在重要位置。此外还应该加强地铁的建设,提高其服务质量,诱导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行车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投资建设和经营。此外,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我国交通运输应选择“优先发展铁路、促进铁路公路协调发展”的战略模式,增加对铁路的投资,加大铁路在运输中的比重,促进多种运输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各自优势进行分工与协作,使交通运输体系越来越优化。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体系。反对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为代价进行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作法。首先,节约土地资源,合理使用运输枢纽这一资源,鼓励旧线路改建、扩建,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其次,鼓励通过改进工艺、更新设备、完善配套等方式,加强旧的站场、线路等的技术改造工作,提高旧线资源利用效率。再次,充分利用废旧物,例如报废汽车、机车等进行技术改造再利用。和谐发展战略。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使交通运输设施更舒适、安全、方便。要使交通运输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而服务的,更加经济、安全地安排城市的人们出行流通的问题,以最终保证交通和环境和谐发展。

4总结

总之,交通运输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就应该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既要有效利用资源、加强环境保护、采用先进的智能运输系统,又要严格交通规章的制定,注重发展运输的同时更要加强环境保护要求,使交通运输业与环境科学、协调地发展。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协调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交通运输与环境的可持续性要求交通运输必须与保护环境相协调。所以,必须建立相关的对策减轻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保证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不受损害,真正起到方便人民、发展经济的效果。

篇16: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与发展论文

环境监测的核心目的是提供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它可以促使整个环保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因此,环境监测人员必须树立责任意识,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严格遵守有关标准,切实提升环保工作实效。

1环境监测的概念和类型

1.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顾名思义,就是在熟悉环境质量鉴定的一系列指标后,展开深层次的监测活动,进一步客观认识当下环保工作状况和环境污染程度。其核心目标是把握环保趋势和各阶段环境保护动态,向特定单位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使得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得以快速解决[1]。环境监测的流程为:先接受委托任务,之后委派专业人员深入现场勘察,确保将所需的各类数据信息收集完毕后,结合勘察结果设计针对性的监测方案。其间,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负责,细致审核,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后,专业人员负责现场指标监测、采样和送样。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三级审核后,将结果送交特定部门出具报告。

1.2环境监测类型

1.2.1专业部门与学科在环境监测体系中,专业部门类型多样,包括资源、卫生、气象等部门,而相关专业学科则可以延伸出化学、物理、生物等监测学科[2]。

1.2.2环境监测介质依照介质划分,监测类型主要包含水质、土壤、废弃物、空气、噪声、光、病原体、电辐射等。

1.2.3环境监测目标和任务依照任务划分,环境监测包含监视监测和目的监测两种类型,后者又可细化出纠纷、污染源、咨询服务等监测活动。一是监视监测,强调的是从业人员对污染现场和源头予以监视,本身比较烦琐,其涉及面广、工作量重,却能够辅助现场人员掌握更多和环境质量、污染等相关的内容[3]。因此,人们必须予以重视,为日后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供保障。二是目的监测,污染现场监测的目的就是充分把握环境污染的特征和程度,为后续污染物类型、扩展方向、污染面积、危害范畴确认以及污染事故防治等提供准确指导。纠纷监测的重点是科学监测和判定污染事故中特定纠纷的状况,确保今后执法决策的公正和合理性;服务监测便是针对生产企业、政府、监测单位等提供的服务型监测。

2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2.1属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流程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在我国的全面开展,一系列环境保护机制逐步建立。例如,为了客观分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性,我国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为避免能耗型企业过度排放污染物,又设置排污收费和许可证等机制。相关部门要独依据环境监测数据科学开展工作,从而掌握各个企业的排污动态和污染物类型,随后判断其是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4]。

2.2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为了促使环境保护工作持续进行,人们需要协调把控环境监测工作。不同区域环境在水体、土壤、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污染状况各异,生态环境部门必须结合环境监测数据才可以锁定各地环保重点,随后合理调整工作方向,切实把握当地环境污染动态变化趋势,提升后续环保工作的预见性和实效性[5]。

2.3有效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近年来,在大力兴建工业园区的背景下,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会令污染物全面扩散,产生更大的损失。而借助环境监测,生态环境部门能够结合监测数据来准确判定污染物扩散途径,然后依照污染物类型、浓度等制定可靠的治理方案,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效率。

2.4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关键信息

想要更加客观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人们就必须预先对特定区域环境数据予以细致整理校验,而想要达成这些目标,就必须进行环境监测。这样一来,生态环境部门才可以明确特定区域的污染类型、污染程度、污染成因,这些都是环境影响评价体制不可缺少的内容。

3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当前存在的弊端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环境监测能力不断进步,但是目前环境监测还有不少弊端。

3.1体制不完善

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相继制订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制度。不过,它们偏重于指导,缺少细致的操作规范,所以各地落实时经常出现偏差。另外,部分生态环境部门和环境监测单位的关系没有协调统一,一些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使得环境监测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3.2环境监测技术设施陈旧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加大了环保保护力度,但是受资金和技术条件限制,部分地方环境监测设施长期无法更新,使得环境监测部门长期只能监测常规污染物,难以有效监测重金属污染物或微量有机物等,严重影响环境监测的实效性。

3.3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够

环境监测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可是,环境监测单位目前往往难以及时补充人才,使得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建设长期裹足不前,一些偏远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4促进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的举措

4.1健全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想要推动环境监测工作有效开展,首先必须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须尽快整合不同区域的监测站,做到统筹管理,提升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效性。其次,要改革监测单位的组织结构,建立垂直化管理模式,捋顺监测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保持环境监测应有的独立性。再次,确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指标,进一步细化监测内容,增强不同层级监测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提升环境监测流程的规范性[6]。例如,2018年,北京市制订了《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依照新规,北京五环路内全面禁放,五环外亦非随处可放,同时文物保护单位、交通枢纽、易燃易爆危险品储存场所等区域也都被标红。该管理制度执行一段时间后,当地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由上图观察得知,和2015年相互对比,2016年春节假期期间北京市PM2.5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减小趋势,峰值浓度显著降低,说明环境监测管理制度完善,对环境保护质量提升的确大有裨益。

4.2增加环境监测的物质投入,革新既有的环境监测技术设备

拥有完善的技术设施,环境监测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所以,政府要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增加环境监测的物质投入。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等途径,加大对环境监测的支持,确保环境监测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鼓励科研人员展开技术攻关,切实提升科研成果的实际转化率,增加环境监测设备的技术含量。另外,我国环境监测单位要积极和国内外企业合作互动,引入高端的环境监测设备,共享先进经验,提升自身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4.3大力进行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性

环境监测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可以说直接决定环境监测质量。所以,我国必须以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为基础,大力建设专业技能完善、职业道德素养高超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具体来说,积极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活动,构建人性化的激励机制,使环境监测成效和个人业绩挂钩,端正监测人员的工作态度,从而持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

5结语

环境监测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够客观反映不同区域的环境质量,又可以为后续环保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但是,我国环境监测水平目前并不是很理想。有关部门必须从完善监测体制、健全监测设备、建设监测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持续有效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兆斌.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现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7(7):132-138.

2赵倩倩.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2(7):120-124.

3杨继明.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现状[J].民营科技,2016,13(3):111-119.

4牛珏.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22(2):151-156.

5宋志超.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的作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8,31(1):188-194.

6黄琼.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的重要性[J].环境与发展,2018,29(3):123-136.

作者:张小畅 冯育军 单位:正安县环境监测站

写辞职报告应谨慎处理的5个问题

爱国英雄文天祥的故事

科技发展利与弊作文

漫谈说理文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说理文示范文

日喻(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谈礼貌教案2

学与问教学设计

鲁迅《漫谈漫画》阅读练习及答案

讣告的撰写要注意什么

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人类应如何处理文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论文(整理16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劝学教案2022-05-18

《劝学》名师教学设计2023-06-02

爱国英雄文天祥起兵的故事2022-11-13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022-08-11

《学与问》课文教后反思2022-04-29

课文过秦论教案2023-02-11

什么是议论文2022-10-27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读后感2022-10-09

劝学-教学教案设计2022-05-08

写议论文的格式2024-05-0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