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板书设计论文(整理17篇)由网友“OYUNGCORP”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板书设计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板书设计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板书设计论文
摘要:板书是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在古奥难懂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板书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简明形象的板书设计可以概括文章内容、突出重点、提纲挈领,教师通过别出心裁的板书设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强化高中生知识记忆。
关键词:板书;高中文言文;提高兴趣
强化记忆文言文是高中语文课程中较为艰涩难懂的一部分,如果教师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将课文内容以成片密密麻麻文字的幻灯片呈现出来,会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更觉得枯燥乏味,高中生又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很难发挥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板书教学则能促使双方更好地沟通和结合。”[1]所以教师需要用精彩的板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板书是一堂课的灵魂所在,它囊括了文言文课堂上四十分钟最宝贵的知识记忆点。教师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能够设计出精彩夺目的板书,必然会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笔者就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使用优秀板书提出以下看法。
一、巧绘布局,提高兴趣
传统的板书设计都是内容明了、线条单一的简洁概括,缺少很大的趣味性,但教师通过不拘一格、创新立意的板书设计,不仅能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如可把《兰亭集序》(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板书设计为:该板书把课文内容与亭子的设计巧妙地进行图文结合,使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引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情绪,从而促进思维高度集中,更快地掌握知识。让学生轻松地走进王羲之笔下兰亭里发生的所想所感。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板书,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好奇心强,喜欢挑战,解决问题具有独立性,能在学习中获得很大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借此创造出课堂艺术氛围,让学生在美感体验的过程中轻松学到知识,构建轻松、活泼、高效的课堂。
二、巧引线索,疏通文章
由于文言文具有言文分离的特点,教师逐字逐句的串讲,学生会听得厌烦,并且经常是读通了后一段就忘记了前一段的内容,所以梳通文意的过程是重要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巧引线索,帮助学生理解,如《鸿门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全文以“宴会”为中心,以“宴前”“宴中”“宴后”的故事发展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标明了故事的情节发展过程,其板书可设计为:在此板书的带领下,教师通过对三条线索的具体分析,学生顺利地领会理解全文内容,深刻地认识了主题,并且在板书中体现了文章曲折起伏、悬念迭生的特点。这样的板书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层层递进的关系引导学生梳理了课文内容,而且培养了学生归纳与整合知识的能力。精巧的板书设计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它将一段段晦涩难懂的文言内容串联起来,使课文在上下关联的语言线索中鲜活灵动起来;板书又像导游图,通过导游图带领学生领略文章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使其有章可循、有条可依。
三、巧凝重点,加深记忆
高中的文言文课文篇幅较长、趣味性较低、议论性较强,如果教师的板书使用不当,或者没有板书,会使学生难以在纷繁的课文内容中把握重点。因此,在文言文板书的设计过程中应突出感知对象,将教学重点提炼出来,使学生直观地掌握课文的`重点。如《劝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板书设计:该板书将知识点高度凝集,主次分明,紧扣教学内容。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然后阐述课文的重点: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态度。
《劝学》的板书设计把议论文以明确简单的形式呈现出来,论点鲜明,层次清晰,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快速且准确地掌握知识,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仅如此,重点突出的板书设计还有助于保持记忆。“知识的巩固的实质就是记忆。”一堂高中文言文课文学习结束后,学生会对短时记忆中识记的部分知识的信息经过加工和复习进入长时记忆,可以永久保存。但由于学习不会停止,人脑也处于不断地对外来信息加工的状态,学习材料之间就会产生干扰作用,因此,随着时间的流逝,学习者会出现头脑中的某些知识信息难以提取的情况,也就是说会出现对学过的课文内容遗忘的现象。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显示,有意义材料比无意义材料忘得要慢,板书则属于有意义材料,学生依据板书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识记,通过对板书的记忆,唤醒所学知识的重点和框架以及课文内容。王荣生教授也说过:“教学方法的极致,是教学艺术;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孜孜以求,是企求达到语文教学艺术的境界。”语文教学本就是一种艺术,而板书就是将艺术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好的板书具有启发性,不仅可以提高在课堂上教与学的效率,在课后回忆的复习阶段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感知印象,可以借助板书温故知新,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达到教学目的。
总之,板书在高中文言文课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文言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到文言文之美。好的板书需要博采众长、独具匠心,它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导航,是学生学习的启明灯,通过精彩绝伦的板书教学提高了学生高中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发散思维能力,使高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找到乐趣,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在设计板书的过程中要力求美观、实用,在深入研究课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设计出更加优秀的板书,提高教学效率。
篇2:高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文言文教学 创造性解读
[论文摘要]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点,阐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和意义,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提供一些文言文教学的参考意见。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要点
(一)弄清字、词、句的含义,学习古汉语知识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诗文,包括论、说、疏、对、表、策、杂文、寓言、序文、赠序、传记、诗词、曲赋等多种形式。这些作品上起春秋战国,下起辛亥革命,纵贯三千年历史长河,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代表。由于距现在时间较长,很多语汇的意思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要弄懂选文的意思,首先就要弄清文言文中字词句的意思和有关句式的用法。
1.认清字形,读准字音。阅读文言诗文的第一步工作是扫除文字障碍,这就要求准确认读课文中的文字符号,特别是注意那些形似字、异体字、繁体字、通假字、古今字、生僻字、和异读字的音、形、义。
2.理解词义,明确词序。对于词语要弄清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复词偏义的意义和用法,并结合语境弄清文言虚词的作用。
3.分析句子,掌握句式。要经常引导学生分析一般的文言句式,了解常规的句式结构,牢固掌握判断句和省略句等常规句型。对于这些古汉语知识的学习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提高学生古汉语水平。
(二)了解历史知识,消除时代隔阂
时代隔阂是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篇目,查阅相关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了解有关史实和典故,了解名物典章制度和社会习俗,学习古代文体知识。这些相关的准备可以帮助中学教师更加透彻分析文章,把握重点,帮助学生更快的提高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三)全面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的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正确评价作品
教学文言诗文,不能停留在落实字词句上,而应在掌握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研讨表现形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学到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读写能力。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古代作品中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要引导学生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善于运用正确的思想观点,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剔除不适应时代的糟粕。文言课文由于距今时间较长,学生难免会在理解上产生困难,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会很多,有文言文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有关。
(一)从文言文本身来看,文言文社会基础薄弱,缺乏文化气氛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有它的社会性和广泛性,只有人人接受,人人适用,才有生存的可能。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的通用语言,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倡导白话文以来,便渐渐缩小了它的适用范围。事实上,文言文除了在文人的书信和文言著作中使用外,基本上是失去了用武之地。文言著作和文章是我们古代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理应受到后人的尊重和保护。文言文要想得到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有人重视它,并能在交际中使用它才能使它得到长远的发展。要想在日常交际生活中使用它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和教育者应该在课堂上营造学习文言文的气氛,让学生认识到文言文作为我们古代文化瑰宝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学习文言文还有助于中学生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典籍,能够更好的借鉴古人创造的精神财富。
(二)从教师的方面看,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以“知识权威者”自居,依赖于教参的统一要求,课堂形式呆板僵硬,缺少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只是充当容器的作用。学生学到的只是纯粹的知识的罗列,没" 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教师虽然苦口婆心的讲解,但由于过于注重知识的分析结果把一篇美文肢解的支离破碎,收到的效果也甚微。这种枯燥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学生不但没能体会文章的优美,反而越来越没有兴趣。
(三)从学生方面看,文言文接受主体学习文言文的意识淡薄
学生是文言文学习的主体,决定文言文学习的效果。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涩难懂和教学方式的枯燥无味,学生往往缺少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意识,他们学习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试和教师的要求,很少有学生是出于对文言文的喜爱而去学习的。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多局限于文言词和一些句式,对于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他们则无暇顾及,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顾及。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和思想。但是由于高考的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出题形势,他们也只能舍弃对学习文言文的深入学习。
三、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建议
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表现在文言文本身、教师、学生几个方面,还要考虑整个的语文教育背景。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落实这些要求,并取得文言文教学的最佳效果是一个重要且艰巨的任务。基于对文言文教学的研究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加强诵读指导,注重诵读教学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文言文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言文的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反复朗读,只有的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文章的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养成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学生阅读相当数量的文言文,充分显示了对文言文阅读的重视。诵读可采用多种形式,但必须坚持三主三辅:以课堂诵读为主,集体诵读为辅;以学生诵读为主,教师诵读为辅。不论那种形式的诵读,教师都应该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注重文本的创造性解读
引导学生不能仅限于文本,要用现代思想观念解读文言文的思想内容。学生学习文言文是为了解古代的文化而学习文言文,不是为古代而学习文言文,学校要培养的是为现代社会服务的新型人才,不是专门研究古汉语和古文学的研究人员。所以中学文言文教学要在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元解读,学习文本中传达的有益的思想,古为今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三)重视归纳和积累的作用
文言文教学中,归纳和积累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典型句式及重点词类,在分析比较中找出规律,把握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文言文教学中古汉语知识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文言文知识比较多且比较琐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比较容易遗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有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内容。文言文学习中,积累越丰厚,其阅读分析能力也越强。凡是在写作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强,文字优美,行文流畅,结构严谨的学生,都很重视文言文的积累。掌握典型句式的特点,掌握了重点字词义项及活动情况,并通过课内课外的阅读积累,可以使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扩大阅读的范围,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经典的文言文著作,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文言和文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它进行研究的文章有很多,涉及到文言文的知识、阅读、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很多方面,在这些研究领域研究者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这些都为更好的进行文言文教学提供了帮助。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文言文,语文教育工作者还要继续关注文言文教学以便提出更多的宝贵建议。
篇3:高中文言文教学感触初探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感触初探论文
一、提高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如同水面,教学方法是投入水中的一颗石子,石子投得好,便能激起层层涟漪。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立足学生,把教学文言文看作是跟古人对话,跟今人对话,让学生积极参与文言文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一)注重诵读
有些教师认为,学习文言文只要把所学课文一字一句地翻译下来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因此把教学文言文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翻译上,导致学生兴趣不高。我认为,虽然翻译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但先应该重视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更适用于读古文。文言文难读、难懂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所以多诵读就是推倒这堵墙的最好的办法。多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赤壁赋》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根据课下注释自行阅读,如有读不懂的,可以查阅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当自主阅读较流畅时,再安排小组代表阅读,并进行评价,然后由教师范读课文,最后听课文朗读录音,体会节奏、语气等,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另外,朗读还可配上适宜的音乐或分角色阅读。因为灵活多样的朗读形式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的过程中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情绪,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都较为经典,文中的人物景色都是美的。因此,把文言文中所蕴含的美的意境或美的画面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在很多程度上降低了理解文言文的难度,降低了学生进入文本的门槛,为学生跨越理解的鸿沟搭设了桥梁。如在学习《兰亭集序》时,我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用图片再现了昔时的“茂林修竹”“流觞曲水”“天朗气清”等美景,介绍了当时文人们饮酒赋诗的过程,让学生明白了这篇文的来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引入了古人深邃的思想中。又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我先和学生一起欣赏《易水歌》,看相关的视频片段,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人文教育
在教课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将教学的重点定位在文言文的“言”字上,即对文言文中的字词的解释非常重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能讲的都要讲,一篇课文下来,学生被这些内容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对于内容所宣扬的思想和人文情感则是一知半解。事实上,学生所感兴趣的和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有帮助的内容正是人文思想。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选择学生喜欢并对学生有益的内容,要“文”“言”并重,做到“析词理趣,两手并举”。另外,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还要注意体现文言文中的人文情感。如学《陈情表》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李密的“孝”情,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孝”的理解,以及生活中是如何孝顺父母的。在讨论中,学生讲了一些历史上关于孝的故事,这些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指导技巧
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是不可少的。因此,针对考试,给学生讲一些做题的技巧尤为必要。高考文言文考了四个题,一个考查实词,一个考察翻译,一个考察断句,还有一个考察对文段的理解。其中,断句更加侧重学生的语感,但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考,归根到底考察的还是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里面是有些小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抓住文章大意的。
(一)以题解文
一般来说,学生读一遍不会很懂,此时,要迅速浏览一下试题,特别是最后的内容概括题。这道题几乎是按照段落的顺序考察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错误的,而且还是局部错误。所以,这个题对于学生快速掌握整篇文章的大意是非常有帮助的.,只要预先阅读,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推断词义
学生在阅读和翻译时,难免会遇到生疏的字词,这些词就像学生的拦路虎,成为学生不可跨越的阅读障碍。教师不妨告诉学生如何根据词的形旁来推断词的本义。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结构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尤其汉字中的形声字占很大的比例,其形旁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如许多词以“水”为部,那么这些词往往就和水有关系。而含有“王”的字往往和玉石有关,带“口”的当然和吃有关。又如“贝”部,贝的本意就是古时的钱币,因此以“贝”为形旁的词,往往跟钱财有关,如“货”“赊”“资”“赌”等。
(三)借助虚词断句
断句题是20高考新出现的题型,重在考察学生的语感。这需要长期的阅读和朗读,但我们也可以凭借一些小技巧来解决。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那么阅读时如何停顿呢?这里面有许多表示语气的词,是自然的停顿处,比如矣、哉、也、乎等。后人为古文加上标点,也大多根据这些语气来添加。总之,文言文阅读需要夯实基本功,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此之前,我们是可以凭借这些小技巧获得不错的解题效果的。
篇4: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索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探索论文
在“言”的教学方面,我们要改变以往的一些教学方式。最为典型的是教师带着学生逐字逐句进行翻译讲解,强调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这种“喂给式”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消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动起来,自己走进文言文的世界。为此我认为文言文自主翻译可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遮住课下注释,学生独立进行文言翻译,将翻译落实到笔上,注意将不会译的句子划横线。这样学生对于文本的难易程度就有整体的感知。
第二步,翻看课下注释,重点看上述划横线的句子,用不同颜色的笔划下再次不会的.句子。如此做学生可以清楚知道自己不会的文言知识,以便复习之用。
第三步,利用诸如文言文教材全解之类的工具书看自己不会的句子。
第四步,再次利用工具书,对照自己的已落实在本子上的翻译,进行查漏补缺,这样学生可以分层次掌握文言知识,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能了然于胸。
学生通过上述四步之后已经对文本有了全面的了解,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的掌握,每个学习小组负责文本中的一段并选出一位代表将自己整理文言知识上讲台进行幻灯片展示,在小组代表展示的同时,其余的学生进行质疑,求解和补充,最后由老师做补充和强调。
这样一番师生合作之后,学生对言的掌握会有一个全面深刻的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全面动起来,自觉进入到文言文的学习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课堂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并成为师生、生生间信息联系和反馈交流的平台。
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性被完全地调动起来,体现出了以尊重学生的天性,全面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核心的生本教育本质,最终实现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全面理解和掌握文言文语言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以此来体悟文言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深厚文化底蕴。
通过上述对言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对文本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多少有着自己的体会,为此以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为切入点,赏析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文段,或是你最欣赏的地方,或是喜欢的人物形象以及对其评价。
每个学习小组内部进行互评,最后选出一名代表本小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鉴赏片段,余下同学可以提问质疑,每组结束时由老师进行必要的点评与补充。总之,学生通过自己亲身的学习,写出了自己的感悟,不仅更好地完成对文言文“文”的理解,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起到了一个自主提升的作用。
篇5:高中古文教学文言文论文
高中古文教学文言文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学习一篇文言文之前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并发挥创造力了:利用相关的背景材料、历史关联等去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尽量使学生有兴趣去学。比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这样的文章时,可以先给学生介绍几位历史上的谏臣,被挖心的比干、被追杀的赵盾,被流放的屈原等等,这些忠臣直谏敢言的下场,会使学生对批龙鳞、逆圣听的邹忌和触龙的故事更好奇,更感兴趣,从而认真学习课文。也可注意古今对比参照,比如讲到文言文涉及的一些礼制法度,可以把一些热播的古装影视剧里的情景拿来对比一下,让学生找出穿帮镜头或不符合古制之处,学生都会很愿意参与并有兴趣去探究古文里所包含的文化知识。
二、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
由于应试的要求,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容易陷入固定、僵化的模式,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对于那些本就陌生的词汇、句式死记硬背,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
1.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一定要诵读而非默读。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以及左半球中的各个与语言有关的组织,构成一个言语生成和感知的复杂网络,即使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可能还不清楚书中讲的是什么意思,但是诵读使他们熟悉古文的语言环境,渐渐培养起语感。高中生在中小学阶段对于一些经典的古文篇目有一定的积累,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读、背诵高中课本中那些更经典、语法形式更成熟的篇目,语感会更强烈。除了课本中学过的'篇目,教师应多推荐其他适合高中生学习的经典文章,要求他们自行学习,多翻译多接触,多读多背,逐渐对于文言文常见的词汇、句式和结构烂熟于心,印象深刻且能举一反三。接受新的文言文时往往能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地进行探究。
2.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古文教学决不能填鸭,学生自己了解到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比如学习一篇古文教学前可以先进行预习,多查阅一些课外的相关资料。学习文言文预习很重要,很多文言文中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学生在预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及背景,对课文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比如《国语》跟《左传》同是记录春秋时期的历史,有互为补充的作用,而《国语》《左传》《战国策》等史书中一些人物的事迹在《史记》中也可以相互佐证,在学习这些史书里的篇目时就可以进行扩展阅读,横向联系对比。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在很多高中生在翻译课文时都依靠类似《高中文言文全解》之类的教辅材料。对这样的现象教师不应该不闻不问,而是应该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不怕出错,不求绝对正确,有难度才更有挑战,只为训练提升自己阅读翻译古文的能力。如上所述,文言文的学习必须得到重视与提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困难,想方设法解决古文教学中的种种难题,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古文的能力。
篇6: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路初探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思路初探论文
在我国文学宝库中,文言文占有一个很大的比重,很多古文言之中都结晶着前人的思想精华。教好文言文对于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有着深远的意义。以前,我们教文言文,注重逐字逐句的串讲,力求详尽透彻,生怕漏掉重要文言知识点,但其结果是学生课上听得懂,课后忘得精光。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实践告诉我们:课上满堂灌,不仅让学生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而且违背了认知规律,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在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之后,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转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其实也就是树立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我逐步形成了“自读—讨论—探究”的教学思路,效果尚可。
一、 自读主动求知,培养主体意识。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么段话:“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领会。老师就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二语,不要噜里噜嗦,能合他们开窍就行。老师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了。”这段话不仅适用于现代文教学,也适用于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这一要求正好适合高中学生。因为他们有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基础,又有课文下的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帮助,可以粗略地读懂文言课文,基于这一认识,在上文言文时,用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先认真自读:读课本,读课文下注释,读课后问题。并且明确要求:第一,通过自读,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词、语句,如有困难,自读结束后提出来供大家讨论。第二,通过自读,理清文章思路,基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如果在课上坚持让学生自读,让他们亲自投入阅读实践,直接去感知课文,才能培养他们主动求知的能力,确保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事实也证明如此,比如在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一文中,学生通过自读,大体能熟知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也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其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读的习惯,学会了自读的方法。他们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注释,基本上扫清字词障碍,而且还能提出非常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他们因此获得了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提高了主动求知的信心,从怕学文言文到爱学文言文进而会学文言文。
二、 讨论有的放矢,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在自读结合,讨论便能有的放矢,在自读过后,学生总有几个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班文言文的兴趣,从而也让他们找到合作的快乐。比如“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侍坐》,这是一个介宾后置句,即“以师旅加之”直译就是:用别国的军队来加在这个国家之上(有别国的军队来侵略着个国家),而“因之以饥饿馑: “因”,课文下注释是“连着”,“饥馑”指荒年,直译就是“用荒年连着”,这句话就翻译不通,这类难题一个人难以解决,但经过讨论之后,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是“因之以饥馑”应该和“加之以师旅”是相似的句式。所以“因之以饥馑”应为“因加之以饥馑”。这样翻译过来就是“连着用荒年加在这个大国之上”就通了。在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讨论之后,答案找到了,激发了合作的兴趣,培养了合作的意识。
三、 探究注重创新,培养创新意识。
过去,由于搞“满堂灌”,挤掉了学生自读和思考的时间,几乎所有的思考题都在课外完成,而高中阶段学生数理化学习的任务很繁重,常常无暇顾及语文作业,更难抽出时间去复习文言文,致使文言文的成绩难以提高,废止了滔滔不绝地讲,便能节省时间进行必要的思考,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侍坐》一文中,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莫春者,吾服能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手舞雩,咏而归。”“浴”“风”二字,课文下注释是“洗澡”“乘凉”,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不太理解,暮春时节,到水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似乎有点不合情理。这时,我也觉得“浴”和“风”解释成“洗澡”和“吹风”确有不妥。于是我索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你认为这个“浴”和“风”可以怎样解释?学生联系到现在的“足浴”,是不是可以解释成“洗脚”呢?“风”古汉语字典上即“讽诵文章”,连起来就是:到沂水去洗洗脚,在舞雩台上讽诵文章。这样翻译似乎更合情理。课后,我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确实找到了我国古代每逢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也即暮春时节,有到河边洗脚洗手的风俗。为的是祛除疾病。曰“修禊应劭从风俗通”, 《周礼》曰:“按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除疾病。禊者,洁也。故于水上舆洁之也。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可见周代已有此项活动,且千百年来流传不衰,诗经中的《溱洧》一诗便描写了上巳节士女聚会的情景:“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兰兮……”可见,这个“浴”却为“洗脚”之意,“风”即“讽诵文章”。王充《论衡·明雩》篇“风手舞雩,风歌也。”《后汉书·仲长统列传》引仲长统乐志之论曰“风于舞雩之下, 归高堂之上。”很明显王仲把“风”释为“讽”即“讽诵文章”之意。因此,这两句正确翻译确为:“到沂水边修禊洗濯,在舞雩台上讽诵文章。”在告诉学生探究的结果是有根据的以后,学生更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因为从中他们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乐趣。
值得强调的是,进行文言文教学要注意:
(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不是教师讲,要指导和引导学生去研究讨论。如果不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没有积极性主动的学习,任何科学的教学也是毫无价值。
(二)教学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启发点拨和方法指导,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相信通过“自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来教学会更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
篇7:高中文言文教学创新初探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创新初探论文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文化沉淀极深。纵观中国文化文明乐园,文言文是中华文化是遗落其中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从前辉煌灿烂的三大古国已经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而烟消云散,我国的文化则是依靠文言文的不断传递而继承了香火,若是没有了文言文,我们的民族文化怕也早已经消逝了。在新课标教学中,规定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选材应当在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再到元曲、明清小说,这么长的时间内,文言文的发展是极其快速且令人震惊的。文言文这么短的篇幅内浓缩着古人对自然宇宙、社会人情、人生历练的想法,表达了其睿智的头脑思维和文化心态,其价值无限。文言文的内涵博大精深,它的价值也是非常大的,高中生想要继承和弘扬这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应当学习好文言文。
1.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1现状总结。然而,在实际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其教学方法和效果却不容乐观,文言文也愈发被人所冷落,越来越体现其令人尴尬的无奈局面。在高中教学中,语文老师一般都是拿着书,逐句翻译,讲解词语的意思,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然而学生在下面却是听着云里雾里,并不能了解这短短的几百字里所蕴含的背景文化、思想内涵。学生们也是为了记住知识点,于是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抄写员,在不了解这篇文言文的情况下,强行记录知识点,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内涵,因此也没有表现出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从而导致文言文的成绩不理想。文言文教学总体上是一片荒凉的景象。针对这种现象,有部分文言文专家和语文老师呼吁进行文言文改革,但是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这也引发一部分专家的消极悲观思想,认为应当彻底“消灭”文言文,觉得在这个网络时代,文言文是影响学生们前进的束缚,文言文并没有什么用。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其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拥有博大精深的'文明,自然是不能就这样给抛弃,这是真正的浪费。在新课标的标准下,高中生应当怎样学习文言文,高中教师应当怎么培养和教学文言文,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2文言文教学功利性太强。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都是抱着教学文言文是为了应付高考,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教师也会不停的将这种思想传授给学生,教师将考试会考到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全部总结出来,要求学生们记住、背诵和抄默写。学生们在老师的要求和错误指导下,也认为学习文言文是没有必要的,学习文言文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至于学习那些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知识背景和思想文化,则早就被丢在了一旁,功利性目的太强,文言文教学已经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
1.3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经过调查,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示老师只是要求他们背诵课文和句子翻译,要能正确默写文言文语句和翻译知识点,老师和学生们并没有将了解文言文所表达的含义放在心上,文言文教学被简单化成为了背诵古文。这样的上课效率和教学效果显然是非常差的。文言文本身就是很枯燥难懂,老师的教学模式又是毫无乐趣,长此以往,文言文教学逐渐变得让学生们讨厌,收效极微。
1.4学生们没有成为课堂主题。在现在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通常都是过分强调教师中心论,即教师的想法代表着真理,整个课堂是老师的独角戏舞台,老师在拼命灌输知识,学生们没有发表意见的想法,只是单纯的抄写、背诵,不参与讨论和发表自己对于阅读完文言文之后的想法和认识。教师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权利,也让他们慢慢失去了兴趣、积极性。
2.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我国现行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是陈旧单一的,仅仅局限于老师的讲学,过分强调了题海战术,死记硬背,阻碍了学生们主动学习文言文的动力和积极性,同时也遏制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要么创新,要么灭亡”。文言文教学也走上了这样的道路和局面。因此,高中文言文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改变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努力营造文言文教学课堂的生动活泼,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在进行文言文探究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导学生时,应当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开拓创新,要展现文言文教学的新颖和发展性,体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大力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一旦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展示了兴趣,那么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会得到飞速的增强。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现有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想要创新也要遵守原则,现在的教学也是基于传承文化的,因此,创新也不能离开传承文化这一原则。现代文言文教学应当采取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和现代多谋体功能相结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创新。利用科技发展的动力,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教学从过去的死板中拯救出来,使静止变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功能强大的多谋体条件的运用,将会大大增强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通过动态的画面表达,将文言文中生动的画面感表现出来,与学生们进行全面充分的交流,使教学充满了乐趣。
3.小结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高中生们学习这一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身为教师,教学创新也是非常关键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不能仅仅局限于为方法的创新而创新,应当建立在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上。要坚持教学学生为主体,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和想学好文言文,想真正了解文言文的背景文化、知识底蕴,不是简单的学习背诵课文。
篇8:高中文言文论文
高中文言文论文
一、兴趣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语文老师不仅要详细研究文言文的每个字词、每句话的含义,也要分析语法,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文言文的深刻,也能激发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老师可以采取使学生吟诵文言文的方法激发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素养。总而言之,老师必须带领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使文言文教学不再枯燥乏味,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都自主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从而强化教育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教学的主要基地就在课堂,文言文教育一直是人们不愿意逾越的鸿沟。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强化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尽可能强化课堂的功能。老师必须对自己进行释放,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处于主动的状态。文言文教学进程中,老师要激励学生克服困难,使学生自主思索,自行寻找处理难题的方法,使学生结合想象和情绪并且能够置身于文言文内容之中,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用文言文中的人物体会文言文表达的情感。老师在教授文言文涉及历史故事的时候,适当结合幽默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文言文内容感到更加亲和,对文章阐述的道理理解更加深刻,最终达到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目的。老师在教学复习的时候与学生互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适应变化多端的考试题型。
三、阅读的重要性
俗语道:“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现在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脱离了置身情境之中的方法,使文言文学习遇到了很多难题。所以,在平常的文言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感的强化。使学生能够形成优良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并且具有语言学习的能力,老师可以结合熟读的手段进行教学:老师将学生引进一个特定的环境,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一定的指导和激励。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主要借助文言文阅读,文言文教学的关键就在于文言文朗读和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使学生怀有疑问地朗读文言文,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文言文的知识点,也能使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老师带领学生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研究、概述和总结,使文章内容饱满、丰富,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显著提升。调动学生朗读文言文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的中心内容,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价值观,也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发展,使学生面对生活更加积极、热情。朗朗上口的诵读、生动有趣的.故事、曲折的作者遭遇都能使学生置身于文言文的情境之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在老师的管理和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具体学习条件,对学习目的进行科学选择,主动学习文言文,结合作文或者其他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定。适当且多样的阅读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
四、结语
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必须细心研究,勇于创新,沿袭以往优秀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必须致力于突破文言文教学死气沉沉的现状,不断改革以寻找一种最高效的教学手段,最终大力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篇9:语文板书设计论文
语文板书设计论文
也说板书设计文/费亚雯 权松花
多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似乎对传统的板书设计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其实板书设计,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具有很强的原则性。遵循板书设计的原则设计板书,不仅能使你的教学水平快速地成长,还能让你在教学之余得到很多快乐。笔者从事教学多年总结出如下几点,总结出来愿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板书设计的几点原则
1.要有一定的目的
没有目的地去设计板书好比开战之前没有计划一样会战败的,有了目的性说明你心中对整堂课已成竹在胸,已经为这堂课描绘了一个蓝图。
教师设计的板书,应显示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2.要有归纳提炼的能力
板书被人们称为“微型教案”,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教师设计板书,要对课文内容进行一次精选、浓缩、提炼、加工等工作。板书语言不等于课文语言,教师设计板书,要把最精炼的内容概括出来,一语中的,方能打动学生,给学生以最直接的感受。
3.要有条理性
从课堂教学来看,板书应该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因为板书演示的过程,也就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因此,设计板书时要考虑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完美的板书过程,就是教师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促使“教”与“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陶行知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因此设计板书,一定要精心安排好板书语言的组织结构,使得板书内容的组合排列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板书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既有并列关系,又有递进、总分等关系;既有横向联系,又要有纵向联系。
4.要有一定的启发性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板书设计更要具备启发性。板书要内涵丰富,(www.fwsir.Com)不仅有“是什么”,还隐含“怎么样”和“为什么”,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和思维的空间,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给学生去学习的方法,并不是让学生一看板书就一目了然,而是留给他们思考的余地,让他们在方法中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二、板书设计的基本方法
合理安排板位,板位安排就像规划报纸的板面一样,应精心设计,严谨布局,决不可满板乱画,使板书杂乱无章。做到如下几点,可使板书既美观又实用:
1.充分利用黑板的有效面积,不可过乱,也不可太满。
2.布局合理
在板位安排时,应当注意整体效果,合理布局。哪部分在左,哪部分在右,哪部分位上,哪部分位下,必须有一个全局安排,使之位次适当,措置有序,编排合理,给人以整体美感。
3.主次分明
在板位安排上,不可主次不分,平面直推。应准确地把板书内容的主次在板位安排上体现出来,才能使学生明确重点,便于理解和记录。需要分层次时,应正确使用层次序号。
三、板书内容的设计方法
1.摘录法。摘录课文关键词句而形成板书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但要基于课文自身结构的条理性、内容的.明确性。这种方法非常适用于古文的讲解,以一个字或一句话来代替非常有效。
2.概括法。即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语言的内容、形式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教师对课文的研究、分析及概括能力。比如我在讲解《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采用的这种方法就感觉非常有效。
范进――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受封建文化毒害。中举前唯唯诺诺,中举后则坦然地同方面大耳的张乡绅平起平坐,打起官腔,成了封建社会的新贵,特权阶级的人员。
胡屠户――欺贫爱富,粗俗势利,蛮横倨傲(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后)的市侩形象。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的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性格。
3.对比法。根据教材特点,教学过程中用对比的方法板书能形成强烈反照,起到深化、强化的作用,可以收到“不言而喻”的艺术效果。对比有许多方法,如,求同法、求异法、纵比法、横比法、综合法、专题法……这些方法用在总结、复习、单元教学上效果更好。
例如,《故乡》一文分析人物形象的板书可设计为:
闰土 少年:健康、活泼、多知、热情
中年:衰老、迟钝、麻木
杨二嫂 今:放肆、泼悍、自私
昔:安分守己
当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选择其中一种适当的方法。还可以把这几种基本方法综合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不应该被现在的先进视频手段取代,而应该更加努力地去追求它应有的灵魂,因为这是体现一个教师业务是否娴熟的一个重要方面。板书设计得好,说明你对文章已了然于胸,胸有成竹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反之则说明你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教师。
(作者单位 吉林省敦化市青沟子乡学校)
篇10:高中文言文教学
高中文言文教学
周二上午,听了厦门六中杨书松老师在珠海借班做课,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必修语文第三单元的第1课《寡人之于国也》。
杨老师是一位古文修养深厚的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内容非常娴熟,也曾经出过两本文言文学习的教辅书,课堂上信手拈来的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典型例句,即可以得到确证。
课上得非常质朴实在:介绍作者、逐段抽学生读课文、正音正形13个字、范读课文、串讲疏通句子、指导学生落实“之于、于、其、之”等、翻译重要句子、积累与梳理(实词、活用、虚词、固定结构、介词后置等)、三读课文理清文脉提出核心话题(以梁王、邻君对比,以养民教民的对比,以王道之治与王道之战的对比,进行了很有启发PPT板书)。
上课用时约80分钟。
课堂上也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学生去发现去积累去梳理。这样教学的结果,在语言基础的积累上学生的收获应该是非常实在非常有效的。
但是,我们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应该不仅仅满足于此。
本单元的导语是:“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中,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讨论学习和培养人才的。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抱与睿智,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还可以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阅读时要多琢磨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同时,还应当有点质疑问难的精神,大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议论能力。”
引出单元导语,是希望我们的教学能够从文章的教学过渡到课文的教学,站在集装箱的角度来进行,以凸显和强化一段时间的教学印象,围绕一些相对集中的问题来给学生一个强烈的印记和感悟。
课后的练习三道,分别是研讨性的对内容整体把握的题、语言上的句式对照翻译联系题以及拓展评析。
再引出课后的练习,就是为了说明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就使用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后练习就基本上完成了学习任务了。在一般情况下大可不必绞尽脑汁另搞一套。
这样来看待杨老师的课,我们可以理解借班上课必须扎实基础的苦衷,为学生文言字词积累的良苦用心。但是,还是上面的那句话,仅仅这样是不够的。
因为字词的学习在初中就提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识字写字。本课的41个注释,应该指导学生在课前去进行预习,课上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抽检就可以了。
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已经有三年文言文学习经历,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猜读的能力,不应该再在文言文虚词上花太多的时间,应该引起学生对传统经典的学习兴趣,对语文能力的'学习练习提升的认可,应该对本文的特殊性的价值有深切的认同,即为什么上千年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它能够被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所称道,作为思想武器被不断传递下来。在今天它还有值得学习的价值吗?
虽然是借班上课,但是也可以课前布置预习,按照常规是应该有早读有预习的,即使没有,在课堂上也没有必要字字落实去抠字眼,而是抓大放小,引起了学习探究的兴趣,再去落实一些使用频率高的实词,并由此逐步推演开来,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增加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积累。
高中的文言文教学应该从工具性为主的语言教学转移到工具性人文性并重的内涵教学,从文章教学转移到课文教学,从字字落实的古汉语式的教学转移到提出具有激励性的思考问题来指导学生深入探究的学习。
我们一节课应该做的似乎太多太多,而我们能够做的却太少太少,在这样的矛盾中,进入课文(而非文章),讲求实效,尊重学生,激发兴趣,不断积累思考,文言文的教学可能会更加扎实和更有价值。
篇11: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初探论文
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初探论文
【内容提要】: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面临着“少慢差费”的尴尬局面,为了彻底改变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理念,为学生积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型,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农村高中文言文活动化
一、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结晶,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遗憾的是,文言文教学却是一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在当下的农村高中,教师在生源基础薄弱、高考应试压力的现实面前,难以摆脱以往“字字落实、句句翻译”的文言文教学模式,然而,这种几近辛苦的“填鸭式”教学,不但收效甚微,反而加剧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学心理,长此以往,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尴尬的教学局面呢?人教社中学语文教研室顾振彪先生在接触了广东中学语文活动课的有关成果后提出“大力发展中学语文活动课”,并认为:“改革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建立语文活动课体系,是冲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怪圈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针对农村高中文言文活动化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现归纳如下。
二、农村高中有效进行文言文活动化教学的几点做法
鉴于传统文言文教学中老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弊端,我们主张在活动化教学中,强调“以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学习活动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通过活动主动学习新知识,并最终实现文言文的有效学习。
(一)激趣教学,以“读”导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代语文教学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朗读的运用。作为文言文教学活动的一种形式,诵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它几乎适用于包括学困生在内的所有普通学生群体,是文言文活动化教学中的最基本形式,尤其适用于农村高中基础薄弱的学生。
其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再次,“读”作为活动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有着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在课堂上,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人比读、小组赛读、个人体验读、分角色朗读、个性化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而叶圣陶先生尤其推崇美读,他认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来‘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方法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读”作为文言文活动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二)问题探究,拓展思维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合作讨论主动地探究问题、自主地获取知识,而这种知识不是以结论或定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和领悟性知识,进而获得探究的体验,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这种教学活动强调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必须预先根据文言文的特点与教学目的,为学生预设相应的探究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一课中,我一开始便提出了“兰芝与仲卿真心相爱,为什么最终却只能落得个黄泉相守的下场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问题提出后,学生积极阅读课文,通过对照注释、查阅字典、翻阅资料等形式,疏通了文意的同时,更讨论出了各种让人惊喜的答案,例如“封建制度的压迫”、“恋母情结的`影响”、“性格决定命运”、“七出之条”等,其收获之丰,实在让人意想不到。同样的,在《鸿门宴》教学中,我为学生设置了下面两个探究问题:(1)有人说项羽在“鸿门宴”上不杀掉刘邦是一种“妇人之仁”,而苏轼却说这是一种“君人之度”。你的看法是什么?(2)有人认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是英雄,也有人认为“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刘邦是英雄。对此我们应怎样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解决文言知识、读懂文章的同时,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形成个性化阅读的习惯。 可见,巧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不单止能促动学生主动想办法克服阅读困难,更能在让学生拓展思维,收获更多。
(三)体验教学,教学相长
所谓“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变“教学”为“自学”,变“老师讲”为“学生讲”。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抽取一些较为浅显的篇目或文段,让学生小组负责分段备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查阅资料,形成教案、课件,并以此为作业上交,通过老师的审阅后,进而试讲,最后在班里正式讲授。这样的体验教学活动,可以迫使学生在备课过程中,主动克服文言文的难点,并在形成教案的过程中,增加与组员、老师的互动,通过以优带差的形式,共同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去,最终实现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例如在《段太尉逸事状》一课中,我把其中“勇服郭郗”、“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分给学生小组备课,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思考、利用工具书、请教老师等形式,分工合作,最终形成教学设计,而这样的学习效果,比单纯的老师讲解,字字落实,更为明显。
(四)参与评价,巩固知识
为了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更为投入,对文言知识能做到及时的总结梳理,我们也可以通过活动化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我们可以通过布置学生利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小组,合力拟出评价试题,进行小组互考,互相解答。这样的形式,使得学生在参与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归纳新学文言文的知识点,起到了良好的巩固知识的作用。
例如,在《游褒禅山记》的拟题比赛中,其中一组学生除了把握好其中重点字词的出题方向外,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题目,让同学们在“尽吾志”与“知难而退”的价值观上进行讨论,反响热烈。而出题者,也在同学们的热情回应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学习主动性愈加强烈。
三、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一些构想
事实上,真正的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并不局限于课堂学习,在课后,我们也可以通过课本剧、比较阅读、素材积累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当然这个过程,实施起来,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实际能力。对实验班的学生可以让学生进行改编课本剧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则主要侧重培养学生根据所学文言文内容进行本色表演。活动形式不同,但是目的相同,在激趣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并不是一蹴即就的,要培养出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课时的安排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活动与学期教学任务是否有冲突;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方面,尤其得留意分组时,是否能做到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合理搭配,进而实现以优带差的学习;在教师的备课上,更要有多元的准备,适当的朗读指导、合理的问题预设、持之以恒的点拨指导等等,无不向老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然而,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断求索,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活动化的道路上,我们将会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洪叶剑《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4月第4期第6卷
【2】张霞《关于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些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
【3】朱峰《高中文言文学习策略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4】焦翠霞《高中文言教学状况的调研和对策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
【5】田立君《探究性学习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2月号下旬刊《文教资料》
【6】宋国平《诵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第53期《考试周刊》
篇12:高中文言文教学点铁成金之法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点铁成金之法论文
【摘要】学好文言文至关重要,文学素养,语文成绩都可以提高。教师要深入浅出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夯实基础,水到渠成;教无定法,灵活取舍,是其要也。
【关键词】知古论今,夯实基础,灵活取舍
“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让不少学生头疼。因其年代久远,表意晦涩,被有的人认为是老八股,说其与时代潮流相逆,与我们现代生活关系不大,费时耗力,学而无用。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对一个高中生来说,学好文言文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对自己人文素养的提高,还是对高考语文成绩的提高都是如此。而为人师者的我们更应该深入浅出,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好的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一、知古论今,厚积薄发
汉代王充认为“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所以,我时常教育我的学生:我们既要知今,也要懂古。“知古”方能更好借鉴前人经验,体悟先哲智慧,对我们美好未来起到很好的预见作用。中华民族的远古文化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有太多的精髓需要我们后来人好好去领悟。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去学好文言文,为自己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夯实基础,水到渠成
近几年福建省语文高考明显增加了对文言知识的考查,不仅考查对教材文言的背诵默写,还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判断,更是把文言翻译又重新放在了文言选段。很多同学面对高考题型的'变化,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尤其是文言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更是如此。所以笔者在平时的学习中,非常注意引导学生重视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加强对一些简单文言现象的领悟。一轮复习中我们将五本必修教材的所有文言文部分重新回顾一遍,带领学生回归课本,放声大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觉,读出韵味,这样既加深了记忆,争正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让看似单调的高三生活凭添了一份惬意。
三、教无定法,灵活取舍
现行人教版的语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文言篇目,但笔者认为这还远远不够,步伐还可以更大点,内容还可以更多点。就教材而言,终归有它的局限性,有难有易,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想很好利用课本资源,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这便要求我们大胆创新,灵活取舍。
(1)教出文言的趣味。如果我们的学生对文言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激趣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自己的文言课堂教学欢声笑语不断。以《鸿门宴》①教学为例。可以先介绍刘邦项羽各自的生平,如刘邦作为市井无赖的丑恶嘴脸,项羽愿学万人敌的豪言壮语,让学生充分感受“性格决定命运”的现代逻辑。
在讲到范增举玦暗示掷杯以斩刘邦人头时,不妨来点兵围垓下的背景音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感受那种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项羽妇人之仁的悲剧下场。在讲到鸿门宴上的座次时,也可以让学生上黑板来画下方位图,结合古代文化知识,分析下项羽的骄傲自大、不可一世。甚至可以在分析完文本以后,让学生“大话”一下“如果鸿门宴上项羽杀掉了刘邦”,笔者有理由相信教室里一定会像开了锅的水一样沸腾的。 (2)教出长文的短味。有的文言文篇幅很长,文字很多,内容很深。老师教起来费力,学生学起来痛苦。笔者认为大可不必逐字逐句的讲解,最后弄得身心疲惫。大刀阔斧、删繁就简才是王道。选准突破点,把长文讲得更简洁些,不求甚解有时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以《祭十二郎文》②为例,满纸呜呼哀哉,情之切,意之悲,语言之晦涩难懂,不一定我们每个学生都能够真正读懂离他们如此遥远的祭文的。我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只要抓住几个学习重点进行短教是完全可以的:首先当然是祭文的体例特征,因为这毕竟与我们现在的悼词差别还是很大的。其次是领悟本文叙事中抒情的特点,大胆选择代表段落,即“呜呼,其信然邪?……而寿者不可知矣”,然后进行重点分析即可。
(3)教出难文的易味。现行高中教材中,有一些用语生僻、意思深奥的文言文,这类文章不光语意难懂,而且主旨深远,理解起来难度很大。如《逍遥游》③这篇文章是让学生普遍感到难度很大的,但它又是庄子的代表作,不光语言上乘,哲学的光芒也足以让每一个后学者臣服,所以作为高中语文老师,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真正弄懂它。但笔者认为可以教得更简单些,用问题法进行一些处理。课堂上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问题:为什么说庄子才是真正逍遥游的境界?文章是如何说明其他万物(蜩与鹏鸟,凡夫俗子与神界仙人)都没有达到逍遥游境界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无形之中就拉近了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理解起来难度就小很多了。
(4)教出美文的韵味。有的文言文无论从语言,还是从思想上来看都就是值得我们去仔细玩味的。以《滕王阁序》④为例,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听名家读,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在教中读,在读中悟,在读悟之中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尤其是那些写景的优美句子,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再配合多媒体画面,感悟作者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的生花妙笔。结合诗人怀才不遇的背景,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一篇课文教下来,学生感觉收获颇多,而笔者也似乎身临其境,五脏六腑被感动的一蹋糊涂。
总之,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誊写器,让本来就很生疏的文言更远离我们可爱的学生,也不能当马拉松运动的教练,成天反复的机械训练,让整个课堂成为一潭死水,无半点生气。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不妨把自己当作一名舵手,明确目标,弄清风浪,避开暗礁,引导水手——学生,找准捷径、顺道,省时省力地划向理想的彼岸。长此以往,桃李满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参考文献:
①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
②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
③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
篇13:高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论文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问题梳理
1.语文教师自身素养的缺失
(1)传统文化素养的缺失历史上,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曾出现过严重的断层,以至于现今身处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几乎很少有人能够精通传统文化。新课程改革掀起后,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比重增大,除五册必修语文教材,选修教材中还选录了一些经典的先秦散文。然而,由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无论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的传统文化底子很薄,一些思想厚重的文言文(如《逍遥游》《兰亭集序》等)被当作文言文材料去翻译,至于其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也只能得到肤浅地、支离破碎地解读。(2)语法知识的缺失现代汉语语法曾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被安排在初中阶段重点学习,后来因为对初中生来说过于抽象、不易理解,初中语文教学开始淡化语法。而高中的语文教学又是以学生具备扎实的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为前提,直接进入古代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所以学生读懂文本所必需的语法基本功始终欠缺。而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年轻语文教师,在其自身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半是“以其昏昏,使生昏昏”,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文言文中的文言现象。
2.教学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的文言文教学以翻译、背诵为主,基本上不涉及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考点。高中语文教师也明显意识到高一新生语法知识的不足,于是在进入高中文言文教学前给学生补上一课,结果是用一个课件补习了现代汉语基本的语法知识并囊括了高中文言文涉及到的所有语法现象,明显超出学生的信息接受范围,不仅“喂”得学生“消化不良”,而且让学生心生畏惧。很多学生甚至表示,文言文真难学啊,要不是为了高考,打死我都不会学文言文。多数老师却认为这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必备前提,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
3.教学内容过于功利化
尽管语文教师为每一课都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永远都是梳理文章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成为重中之重,至于不同体裁文章的艺术表现手法、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往往被一语带过,因为很多老师认为高考文言文阅读不会考查像情感思想这样的题目。这种错误的做法使得文言文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眼中不过是学习“第二外语”的语料罢了,除了应付考试毫无用处。
4.教师牢牢把控话语权
高中文言文教学惯用的教学方法是串讲法,串讲法的好处是能够详细透彻地、逐字逐句地将每一课中的文言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但是,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接收机”,老师成为“播放器”。老师说、学生记,一节课进行不到一半的时候学生就昏昏欲睡,几乎是凭毅力顽强地坚持到下课。文言文教学只不过是教师将知识从教案复制到学生的脑袋里,教师自认为满意而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已。
5.教学改革带有形式化色彩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的展开,六步教学法、语文导读法等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所参加的课堂观摩活动发现,文言文教学改革还不十分成熟,有待深入探究。多数公开课、示范课会有意无意地避开文言文,而选讲文言文的公开课多半会插入简短的课本剧或是采取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但是,多数课本剧未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不过是博人一笑、活跃课堂气氛而已。公开课所呈现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几乎都是对一篇扫清文字障碍后的文言文进行的文本解读,至于对文言知识如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我们不得而知。
二、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语文老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梁启超先生就凭自身坚实的学养让当年身为听众的梁实秋先生对他的演讲难以忘怀,甚至多年后仍能铭刻在心。一位能够在讲话中旁征博引、随口背出大段篇章的老师,怎能不让在座的学子心动,被他深深吸引?所以,肩负着教授母语、传承中华文化的语文教师必须补上传统文化这块短板,即便不能通读经史子集,也要广泛涉猎,尤其要对经典篇目熟读成诵。如果语文教师讲授《鸿门宴》这类篇章时,将学生带回那个群雄四起、铁马金戈的时代;或是讲授《赤壁赋》这类篇目时,在深入浅出地解读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每一堂语文课都能让学生享受一场文化盛宴,学生怎会不喜欢文言文呢?而对于语法知识,年轻教师亦应系统补习,熟练掌握,以求在讲解时得心应手。
2.教学要与学生的认知能力相符
对于一个语法知识几乎为零的刚迈进高一的学生来说,普及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必要的。但是,急于将高中文言文涉及到的所有语法现象倾囊相授,就有些操之过急。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先交给学生必备的文言语法知识,就等于交给学生打开文言世界的钥匙。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步伐过快、急于拔高的方法收效甚微,即便是高三的一些学生对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等依旧不知所云,甚至能够自创出宾语后置这样的古代语法规则,在艰难的生搬硬套中,学生对准确翻译文言文几近绝望。布鲁纳点明,“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所以,与其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所谓的打开文言世界的钥匙,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把钥匙。教师可以在学完必修一的三篇文言文后,把其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分类,每一类只列举几个例子,然后让学生找出其他类似的现象,让学生在发现中接受,在探究中掌握。
3.重视对文言文的'意蕴诠释
文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教材中的选文皆是精挑细选的优秀篇目,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母语教学,比如美国蒙特沃德学院的高中母语课就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播。身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向同学们传授中华文化”。虽然,语文课并非思想政治课,但却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标准也针对此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的观点与现代的眼光辩证地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从中吸取民族智慧。所以,文言知识不应是文言文教学的全部,学习它是为深入解读文章服务,语文教师应该统筹兼顾,指导学生在文本深层意蕴的解读上多下功夫。
4.教法多样化
文言文课堂不应是老师布道般的一言堂,缺乏学生有效参与的课堂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应该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改变单纯的串讲方式,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说去做。但不管哪种方法都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走进文本、是否积极思考,绝不能走过场、只图形式上的热闹。
(1)因“文”制宜选方法
评点、诵读与串讲是比较常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孰好孰坏取决于文本的特点。比如《滕王阁序》就适合采用诵读法,如果串讲无异于焚琴煮鹤。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疏通文言知识点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并不局限于对文本的深入分析,也可以用在文言知识的学习上,让学生展示自己整理的文言知识点,大家互相补充完善,远远好过整节课听老师字字讲解。
(3)鼓励探究,开阔视野
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究,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可能会发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及笄”表示女子十六岁成年,那么其他年岁是否都有对应的称谓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组成探究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并帮助学生搜索资料,学生形成探究成果后,可以在班级开展专题讲座。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文言文教学的人文性的基础上,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灵活多样、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上仅是我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粗浅看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继续探索,以期高中文言文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篇14:文言文,学什么?(教学论文)
文言文,学什么?(教学论文)
文言文,应该学什么?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一次评课活动中(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爱莲说》),有位同志说,初中生学习文言文就是积累积累语言,理解理解文章内容,至于学习写作方法么,主要由现代文教学来承担。对此见解,笔者不敢苟同。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当然,这个例子,既是阅读的例子,也是写作的例子。而文言课文更是典型的例子。因为,众所周知,能选入教材的文言文篇章,都是经过千百年历史长河大浪淘沙般的反复遴选,都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他们以凝练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先贤思想,写法精妙经典,具有极强的示范性。现代文是在文言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诸多现代作家,无不有深厚的文言功底。且不说现代文坛三巨头的鲁迅、郭沫若、茅盾,单是巴金老先生就将《古文观止》倒背如流。即使是现今出名的一些80后作家,其文言功底也不可小觑。比如韩寒的文言功底就颇为了得。这些现当代名家无不从文言文中吸收大量的营养。这个营养既有语言方面的,也有思想方面的,当然还包括写作方法方面的。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不正说明熟读文言即可学得方法么?
当然,从现代文中也可以学得方法,但现代文相对文言来说,篇幅一般比较长,要想将其背过且不忘是有难度的。退一步说,即使当时学得了方法,时间一长,文章内容记不清了,写法套路也恐怕早已模糊不清。文言文可就不同了,篇幅短小,易记易背(初中阶段的文言课文大多要求背诵)。反复朗读了、背过了,就将其布局谋篇的方法了然于胸了。自己写作时便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借鉴。这一点,一些现代名篇的写法与古文名篇相类似即可证明。例如《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的名篇,细察其行文布局的章法,与宋代大儒周敦颐的《爱莲说》何其相似!这两篇作品开头都用衬托手法,且都是以环境来衬托,中间都着力描写事物的外形神韵,表现其内在气质,然后点出其象征意义,结尾都用到反衬手法,在对比中使主题得以深化。(详细分析参见拙作《古今大儒同手笔,一样笔法两样情》)我想,茅盾先生当年正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了《爱莲说》的写作章法,才写出了《白杨礼赞》这篇美文。再如现代诸多写景状物的名篇如《雨中登泰山》《天山景物记》等,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也完全可以在《小石潭记》《满井游记》等古代名文中找到依据。诸如此类的还很多,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我以为,今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如果仅停留在积累语言、理解内容的层面,岂不有浪费教学资源之嫌。相反,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先贤思想,同时注意揣摩文章写法,并及时进行迁移练笔,学生那怕只就其中某一方面的方法有所悟有所懂,乃至会运用。这样教材这个例子才可以说用得充分,学生学文言的收益也才会更多。
艾子
篇15: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论文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学好文言文,就掌握了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就能发掘其中的宝藏,就能充分地学习古人的智慧。语文教师要认真思考,讲究方法,教好文言文。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只有人们自愿做的事才能做得好。”激发兴趣的意义,在于激发出学生自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时机,或在课初,或在课末,或在课中。同时,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
如教《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失街亭》这几篇课文时,可以播放电视剧《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提高他们的兴趣。
《勾践灭吴》,可以适当介绍勾践灭吴的历史事实,以及范蠡与西施泛舟太湖的美妙传说,引发学生思古的情怀,既丰富了课文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介绍相关背景
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介绍必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要从古人的立场解读文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让学生回归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果学生不清楚归有光的遭遇,就不会明白《项脊轩志》中蕴涵在家庭琐事中那份含蓄的情感。学生了解了《鸿门宴》一文的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及刘项之间的矛盾后,就会很容易体会那场宴会不是一场简单的宴会,而是一场杀机四伏的政治斗争。
三、指导学生诵读
我们谈学习文言文,就该学习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现代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往往忽略这个方法。诵读可以增加记忆力,提高自学能力,增强思考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诵读,让学生体验诵读的乐趣。诵读尽量要出声,通过声音增强记忆。语音不一定要十分准确,但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读出隽永的韵味。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仿佛穿越时光,置身古代,亲临现场,面见古人,与古代圣贤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四、弘扬传统文化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除了讲解字、词、句的含义,指导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外,还要注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与氛围中学习,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吸取养分,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从文学艺术上,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学艺术。优秀文言文语言优美,辞藻华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讲解它的艺术特点,鼓励学生从文章结构、语言修辞、风格等方面学习古人,运用到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在思想文化方面,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人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中感受他不贪富贵,崇尚自然,安贫乐道的崇高品质。品《赤壁赋》,感悟苏轼“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乐观旷达。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还要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古代政治制度、古代礼仪、地理环境、风俗习惯、饮食服饰等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古代社会。
五、加强课外阅读
只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课外文言作品,不求他们能读懂多少,而是要求广泛阅读,在大量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如古代蒙学著作《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或者故事性很强的古代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选择,不作强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教师要给予解答。
总之,语文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不断创新,激活文言文教学,让学生学好文言文,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篇16:板书设计的几点认识论文
关于板书设计的几点认识论文
如果说课堂是我们教师的舞台,那么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就是道具,所不同的是它们会呈现出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面貌。我们每个人在上学时都会感受到不同的老师就有不同的板书,或详细、或简洁、或条理、或美观,总之风格迥异。当自己成为一名教师,我总想通过板书为学生呈现知识,凝炼分析,展示数学的美。下面谈谈我关于板书设计的几点认识。
教学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途径。所以,要精心设计板书。
(一)根据学科特点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鲜明的特点,板书设计要为学科服务,突出学科特征。首先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在理解作者思路及编者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再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概括,有重点且有系统地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形成板书。所以,板书设计就应该根据学科教材的不同特点,从教材的内部线索入手,反映教材的知识体系。
(二)根据课型设计
在数学教学中,新授课重点在理解概念,掌握运算步骤和方法,揭示归纳定律或规则等等,板书要突出概念内涵,加深印象;突出新旧联系,优化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过程,突出教学规律的集纳,板书要条理。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内容,可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并辅以图解式板书来解决。
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理解并系统化,通过练习加以运用。板书设计也要相应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它们互相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自学课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重要课型,板书应列举出自学提纲,并指点“学路”。在自学课上,讨论是一种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侧重于此,板书的重点则应是讨论的问题和结论,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三)结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
板书设计受教学对象的制约。
不同年龄、年级段的学生,其知识基础、认识能力、思维特点不同,教学中的板书设计应有针对性。高年级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把分析、归纳、推理、概括、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渗透于板书设计中。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增强板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特别是多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板书,便于学生加深印象,牢固掌握知识。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甚至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执教,设计的板书也不一样,原因就在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师的教学目的、要求有所不同,导致板书设计有所区别。
(四)教师要形成各人风格
我们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首先要继承,要学习,走多样化的道路。而板书是我们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的创造,是个人教学个性魅力的折射,因人而异,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应该是有自己的个性的。
(五)结合多媒体合理应用板书
电子课件、幻灯片等高科技产品会给我们教学带来许多便捷,但板书有着电子课件无法比拟的优势:人性化!而且,板书内容固然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预先制作,但更多的内容却是课堂教学中的即时生成。所以,老师一边讲解一边写板书,更容易理解。
同时数学课不是呆板的,一成不变的,也有多样的形式。比如:推演式,即公式的推导、解题的过程等,凸显格式之美;网络式,展现细致之美,为整理与复习而设计的数学板书就像一张网络结构图,通过相互间的联系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容串联,好象网络一样相互链接,既独立成篇又可互动;表格式,即用词语加表格的方式以表格的分类来表达,它是在文字归纳的基础上,使其文字条理化,表格中适当的空白,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思考,蕴含辨析之美;图解式,即图形加框架或以线条勾画事物形象之图的表达方式,是较高级的数学板书形式,它表达直观之美。我们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板书设计形式可谓千变万化,它把教学内容一目了然地层现出来,调动、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我们认为好的板书能将优美的文字书写、精美的图表、图解和口头表述糅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好的板书能使课堂增色生辉,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教案”,能再现教学内容的精髓,能创造一种美感盎然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情的陶冶和学识的增长。
篇17: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个误区的论文
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几个误区的论文
纵观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许多年轻教师因为替学生忧虑过多,反而或深或浅的进入多种误区,从而导致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使得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沉重。具体表现为:
误区之一:越“文”讲“言”。
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惯于越“文”而讲“言”。强调古汉语各种语法规律,以为总结种种规律便能多快好省地学好文言文。殊不知,文言文阅读的实际能力有赖于三个因素――语音、语法、词汇,而三者中,词汇的古今差别最大,更是三个因素中的重心,尤其需要多多积累。
误区之二:以教代读。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必须在阅读中感受、培养和提高。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不例外。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学生阅读感受文本的时间被我们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主朗读体悟的过程几乎被我们忽略了。我们缺乏一种“等待”,而过分关注于自己“教”的完成落实。事实上,在朗读和背诵这种与语言最亲密的接触活动中,学生可以顺应和同化古人的表达方式,积累文言的字、词、句、义。这种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文字的感悟能力,即文言语感。而有了文言语感,就有了“意会”,理解文本也就更能准确到位。
误区之三:“言”而无“文”。
文言文教学既要讲“言”学,又要讲“文”学。只有语言教学而没有文学文化等学习的文言文教学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文言文教学。而我们文言文教学的第三个失误就在于平面处理教学内容,只落实了文言知识,却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审美观照和学生个体的阅读感悟。要知道,文言文的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均须经学生自己感悟才能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财富。
误区之四:片面、孤立对待文本。
表现在文言文教学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运用,只是粗略地挖掘文本资源。当教学纠缠于有限的文言知识的传授,隔绝于生动形象具体的文言语境时,文言文学习就会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
综上所述,教师的“言传包办”不能代替学生的“意会认知”,有限的文言知识的“言传”也不能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言文教学必须寻求出路。
根据新课标精神,文言文教学需作“三多二少”的.调整。“三多”即:文言文的学习要重视多读,努力扩大阅读量;减少文学常识教学比重,让学生与文本多进行对话;重视文言文背诵,强调熟读成诵,反复涵泳,增强文言语感。“二少”即:少讲,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化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少机械性太强的客观化、标准化的练习。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具体做法:
1、文本预习阶段,应放手让学生去对照注释,理解疑难字词句,翻译文本。此阶段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养成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文本教读阶段,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朗诵文本、理解内容、掌握重点,进行审美感知。
文言文因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更需教师的引导。如明确停顿、重读、语气、语调、情感等示范朗读,适当点拨,然后让学生自由诵读,轻声跟读,齐读,分读,个体读……每次朗读要求都要与理解联系起来,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读的作用。此外,教师应对学生认为疑难的字词句及文本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一个点拨指导,以期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好文言文。一篇经典的文章,其美学价值是多方面的。教师可对其思想内容、人文精神、表达形式等方面的审美作一个引导观照,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神感悟。
3、文本拓展阶段,教师要有大语文视野,将文本与读本、与生活、与写作相结合,作三个方面的拓展――认识深度的拓展,阅读能力的拓展,内化写作的拓展。
认识深度的拓展主要适用于历史人物类及历史事件评价类的文言文教学。比如对《鸿门宴》中的项羽历来颇有争议,学完《鸿门宴》,不妨搜集有关项羽的诗文让学生多角度品读,读出一个立体真实的项羽。阅读能力的拓展可在上完新课后选择难易适度、文体相似的文言文进行赏析,让学生在语境中生成知识的衔接。内化写作的拓展主要是让“学”与“写”联盟,以学促写,以写促化。如文言文的布局谋篇、文章的起承转合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行文范例和构思借鉴实例:议论则“立片言以居要”,统摄全文,如《劝学》《六国论》;记叙则行文曲折,跌宕多姿,如《鸿门宴》《促织》;散文则或借景抒情,或寓物明志,如《兰亭集序》《愚溪诗序》等。
以上是笔者对高中文言教学的一点小小感悟。
★ 高中教师教学论文
★ 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板书设计论文(整理17篇)】相关文章:
《劝学》的教案设计2024-01-30
户外教学在幼儿园各科活动中的有效的路径分析论文2022-06-06
劝学-教学教案设计2022-05-08
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与运用论文2022-06-12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秀说课稿课件2022-06-04
劝学 教案2023-01-15
高中语文教案2022-04-30
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分析的论文2023-01-24
浅谈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论文2022-04-30
小议小学教学课堂效率的创新论文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