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地方林业产业增长影响因素论文

时间:2022-12-03 07:35:42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论述地方林业产业增长影响因素论文(精选13篇)由网友“管那个理员”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论述地方林业产业增长影响因素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述地方林业产业增长影响因素论文

篇1:论述地方林业产业增长影响因素论文

论述地方林业产业增长影响因素论文

一、实证分析

在上述假设基础上,以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将以下参数作为解释变量: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森林覆盖率、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以上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满足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关系。因此,利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6.0,考察―广西林业增长基本情况各相关指标值(见表1),采用OLS方法对该生产函数进行分析。回归分析得出的:各解释变量: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森林覆盖率、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对被解释变量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21、0.016、1.69、0.37、0.97、0.49,回归残差为-20.04。根据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拟合优度统计量R2为0.9969,表明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森林覆盖率、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几个变量的对数解释了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的对数99.66%的变动,回归方程拟合程度较好。F值为483.8235可以说明能够通过显着性水平的检验,S.E值为0.038603,较小,说明拟合程度较高。至少总体说明了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与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是相关的。

二、模型检验与修正

1.回归参数显着性检验

由于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森林覆盖率、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几个变量的系数为正,所以做单侧检验,即使α>0.05,t0.05(4)=2.132。但是统计结果显着的只有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这两个解释变量。

2.怀特检验

对回归方程做怀特检验可以得到以下结果:根据怀特检验的结果,nR2=6.3878,对应的P值为0.5912,在0.05的显着水平下拒绝假设,模型存在异方差。且森林覆盖率这一影响因素不显着,剔除森林覆盖率这一影响因素,修正的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对被解释变量林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4、0.017、1.78、0.94、0.74,回归残差为-20.65。修正的回归方程中拟合优度统计量R2为0.996935,R2值变大说明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森林覆盖率、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五个变量与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的`拟合度比较理想;F值为586.4607说明能够通过显着性水平的检验,并且S.E值为0.038403,数值较小,说明拟合度较好。回归参数显着性检验:做单侧检验,使α>0.05,t0.05(5)=2.015,即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这几个变量的系数为正,并且统计结果显着。只有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人数的统计结果不显着。

三、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回归方程的结果显示,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人数、林业系统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人数、森林覆盖率、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皆与广西林业经济增长是正相关关系。林业技术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最主要因素;资本投入、政府补贴次之;劳动力投入、森林资源对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影响有限。在林业资本投入方面,自到20广西林业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从图1可以看出,林业总产值与林业投资相关度差距较大,说明近年来林业投资在促进广西林业增长方面所起作用有限。在劳动力投入方面,从20起,广西林业系统的从业人员年末数逐年下降,到年,广西林业系统从业人员年末数减少1万多人。在回归分析中也发现,广西林业系统的从业人员年末数对广西林业经济的增长的影响并不显着。原因之一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林业这一投入高周期长收益相对较低的行业,转投入另一种行业中;原因之二为广西林业机械化作业水平提高,使得劳动力投入减少。在森林资源方面,选择的变量是森林覆盖率。近年来,广西的森林覆盖率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说明广西的森力资源对林业经济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回归分析中,森林覆盖率这一变量的不显着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广西林业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林业技术和政府补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回归方程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林业系统第一产业中涉林产业产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就增长6.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全部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每增长1个百分点,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就增长3.9%。

四、大力发展广西林业经济的建议

(一)认清广西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广西特色林业

广西可发挥地缘优势,进一步深化和加强林业合作。广西与接壤的东盟国家山水相依,在林业资源禀赋、林业产业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10月,首届中国―东盟林业合作论坛通过了《中国―东盟林业合作(南宁)倡议》,为广西与东盟各国林业合作创造了条件。广西与东盟可充分发挥资源的互补性,促进双方林业经贸关系发展,积极鼓励林业企业开展林产品加工、贸易和林木种植等领域的合作。此外,广西还可以利用中国东盟的相关政策,把具有广西特色的林业产业及林产品推向东盟各国。利用广西地域优势,发展具有广西特色的林业产业,例如油茶与八角。目前,广西现有油茶种植面积约35万平方米,常年茶油产量在4万吨左右,栽培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三位。油茶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和加工原料愈来愈得到国家重视,中央已经明确将油茶产业作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来科学谋划。广西林业部门应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通过提高油茶的种植技术从而提高产量,达到大增收。中国的八角的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80%,而广西的产量则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广西林业部门应在这良好的基础上,加大对八角产业的重视,使其产业规模化,研究良种八角,提高八角的种植技术,使得八角产业平稳发展,带动其他林业产业发展。

(二)引进、培养人才,重视科技发展

林业技术和人力资本是影响广西林业产业总产值最主要因素。目前在林业系统的从业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加强对基层人员技术培训,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使广大农民从林业技术推广中得到更多实际性的利益。与此同时,广西的林业院校要主动适应广西林业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使得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以满足广西林业经济建设与发展对林业技术高级人才的需求。同时,广西林业部门应加大对各种林业研究机构的支持和鼓励,注重探索林业方面的精密技术,利用新技术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率。对于广西“十二五”期重点打造的14个千亿产业之一的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可以通过引进新技术,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从而带动林业其他产业的发展。

(三)政府加大对广西林业产业的投资力度

在上述回归分析中,资本投入对广西林业经济的增长影响并不很明显。以来,广西财政每年直接安排用于促进林业产业化的资金平均为万元左右,就广西林业产业目前的发展现实需求,资金扶持明显不够。因此,通过政府政策引导,金融行业支持,加大对广西林业产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倾斜,促使广西林业产业集聚,发挥广西林业资源优势,加快林业产业化进程,尽快做大做强广西林业产业,更好地促进广西生态建设,促进广西林业经济快速增长,提升广西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实现广西林业跨越式发展。

篇2:农业技术的影响因素论述论文

农业技术的影响因素论述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的参与主体

本文中基层农技推广系统外部主体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机制,不包括政府推广机构和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系统外部主体”包括:(1)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品种和技术的来源及培训机构;(2)专业社队:包括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插秧、统一整地、统一灌溉、统一施肥、统一病虫防治等专业化服务组织;(3)农业企业:包括种业公司、农资公司、购销企业、加工企业等;(4)核心农户:农技员对应指导的示范户;(5)农民合作组织;(6)普通农户。

基层农技推广参与机制概况及参与度评价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四川和浙江8省所辖的24县开展调查,总共包括99个乡镇农技推广组织,564位县乡两级推广人员。采用1~5分量表数据度量农技推广各主体参与农技推广活动的参与度,根据基层农技推广的系统外部主体的不同,“参与程度”指标分解为7个二级指标,包括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参与度、专业社队参与度、农业企业参与度、农民合作组织参与度、核心农户参与度、核心农户对普通农户的辐射度、普通农户参与度7个量表指标。(二)农技员与系统外部主体的合作概况目前58.24%的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和人员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有项目和课题的经费支持,农技员与农民合作组织、农业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企业有一定的合作往来,33.24%的农技员与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有接触,每年平均能够与专家有2~3次的面对面交流,分别参与6.07个农民合作组织和2.48个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运转,平均与2.69个农业企业有接触,农技员平均负责7.35个村子和58户的示范户技术指导工作。受访农技员认为农民合作组织、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企业的参与对技术推广工作有积极作用。与农技员合作较多的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主要为病虫害统防统治组织和统一供种的专业组织,88.79%的农技员对当地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专业服务组织给予较好的服务,重视程度较高;62.62%的农技员参与当地统一供种的专业服务组织,另外,在育秧、插秧、施肥等环节的专业服务组织也有所参与,而在整地、灌溉、收获环节的专业服务组织参与较少。这是因为病虫害统防统治对产量影响显着,品种选择决定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农技员关注较多。与农业企业合作的主要为产前的种业公司和产中的农资公司,分别有69.7%和59.6%的农技员与种业公司和农资公司有常规性联系;产后的加工企业和运输企业涉入较少,仅30.81%和4.55%的农技员与加工、运输及其他公司有合作往来。(三)农技推广参与度评价农技员对农技推广参与机制的心理反应通过上述若干方面的7个主观指标来表现。对7个指标的信度检验结果显示,有效农技员样本为368个,Alpha信度系数为0.628,组内各指标信度相对较高,农技员对农技推广参与机制评价数据基本可信。从农技员对各主体参与合作的紧密度评价来看,农技员与产前、产后的外部主体合作和联系较少,尤其是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紧密度得分较低(2.19分),与农业企业的联系相对较少(2.34分),反映出农技员对产后的销售和市场仍缺乏关注。农技员与产中的示范户和普通农户联系较多,示范户的参与有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和推广,对普通农户的辐射作用较强(4.16分),普通农户也经常主动向农技员和示范户咨询品种和技术方面的信息,说明农户对新技术的需求相对迫切。(四)农技推广参与度的特征对农技推广参与机制的7个主观指标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7个指标的KMO检验值为0.679,数据内部一致性较强,累计方差解释度为66.88%。7个指标的数据表现呈现三个维度,第一个公因子主要为“产中合作度”指标,包括示范户合作紧密度,核心农户(对普通农户)辐射度,普通农户参与度三个指标,主要度量了农技推广最基本的.服务主体参与的程度,方差解释度为33.737%;第二公因子为“专业合作度”指标,包括专业服务组织合作紧密度、农民合作组织紧密度,农业企业合作紧密度三个指标,度量了农技员面向全产业的服务主体参与的程度,农业企业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专业服务组织参与程度说明了当地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环境,方差解释度为17.426%;第三个公因子是“产前合作度”指标,包括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度,方差解释度为15.716%。从各公因子的得分情况来看,产中合作度所辖的三个指标得分最高,核心农户作用显着;专业合作度所辖的三个指标得分较低,说明农技推广面向产业和市场的能力有待提升;产前合作度得分最低,尽管与科研教学机构有合作,但合作不够紧密,农技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供给渠道不畅。

基层农技推广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管理体制对农技推广参与度的影响县编制人员的参与机制较为完善,特别是在产前的“教学科研机构合作度”方面得分最高;从三权管理来看,县乡共管的参与机制较完全的县管和完全的乡管而言表现更优,隶属于乡镇管理的农技员接触农业教学科研单位的机会少,但是在与农民合作组织和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参与合作中相对较多;而三权管理归县的农技员则相反,对乡镇农业组织的参与明显偏少。同样,工作地点在乡镇和村的一线农技员除了与高校机构接触的机会较少外,与其他主体的合作均相对较多。(二)农技员个人特征对农技推广参与度的影响从农技员的个人特征来看,随着从业年限的增加,农技员与专业服务组织和农业企业的合作逐渐紧密,这部分农技员在推广工作中类似于“农业技术经理人”的角色,对当地农业生产情况熟悉,能通过参与专业化社会化以及产业化的服务为农民提供帮助。高学历的农技员在与教学科研单位合作紧密度的评价中得分较高,这与目前以项目为主线开展推广工作的导向有关,高学历农技员更容易获得项目支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但是其他指标的评价递减。高职称农技员在教学科研单位参与度、农业企业合作度和普通农户参与度三个方面有突出表现。四、结论与政策建议综上,目前我国基层农技推广参与机制逐渐建立,其中产中合作度指标得分最高,核心农户作用显着;专业合作度指标得分较低,农技推广面向产业和市场的能力有待提升;产前合作度得分最低,农技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供给渠道不畅;编制、三权管理等管理体制和农技员的从业年限、学历、职称等个人特征对农技推广参与度有显着影响。建立面向市场和产业化的农技推广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各主体参与农技推广的积极性,对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农技推广以培养核心示范户为抓手。李立秋认为通过推广体系把技术推广到示范户,示范户再传到一般农户的方式才能使技术尽快进村入户[10]。核心示范户自身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我们必须将其作为农村市场主体培育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要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作为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地区,核心示范户逐渐成为农事服务的代理人,为规模化、组织化和专业化生产提供可能。因此,应把核心示范户的培育作为长期坚持的经常性工作,要将联系、指导科技示范户作为公益性服务人员的一种工作职责和服务方式。二是农技推广应面向产业化。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为农民提供的技术供给过剩和有效技术供给不足两种现象并存,忽视市场属性、忽视产业发展的推广不仅难以开展,且收效甚微。调查显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与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紧密度得分仅为2.19分(满分5分),与农业企业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合作紧密度分别为2.34和2.75分,可见目前农技推广的日常工作仍集中在“产中”领域,对与产前、产后等外部主体的合作和联系相对较少。因此农技推广应从关注“生产”环节,转移到关注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的全产业上来,围绕大宗农产品产业带、特色农产品产业块,兼顾国家的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公共目标,围绕主导产业进行技术创新、试验、推广和农民培训。

篇3: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摘要: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制度、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等。对于手工业者来说,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对于农业机器制造厂来讲,物质资本是影响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农民来说,人力资本是影响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农业经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

农业经济水平显示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而衡量一个国家的富裕水平看的就是经济增长水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因此注重农业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当今,农民已经告别了手工收割,越来越多的收割机、播种机等大型机器相应出现,需要的专业人员也更多,导致人力资本成为了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

篇4: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制约农业经济增长的因素有3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对外贸易。中国的农业国际化水平较低,所以对外贸易对于农业经济增长影响不大。而物质资本主要包含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和交通运输设施等[2]。对于传统的产业经济来说,物质资本处于领导地位,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物质资本,成了制约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现阶段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状况普查及特点

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要包含教育、培训、保健和迁徙。教育,是指为子女教育经费或者深造的经费;培训包含给予招收人员的培训经费;保健即健康,就是农户为健康所支出的费用;迁徙包含交通、通讯等费用。

2.1人力资本投资普查

2.2人力资本投资特点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的发展仍处于较低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农村土地使用非农化种植成为了主流。将分散的土地集中化经营,成了解决农民经营不善的主要途径;同时,合理、科学地使用各种辅助生长制剂成了政府和农户关注的重点[3]。中国的发展策略是农业与工业并重。农村的收入与城市相比较低,因此大量人员向城市转移成为了普遍趋势。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发展面向五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绿色化和信息化。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农村加大了对教育的支出。同时,教育支出的增加也显示了农民想要提升自身素质的追求和顺应时代需要作出的努力。迁徙支出的增长显示,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保健支出的增加显示农户也开始注重健康问题。但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导致大部分农民仍选择将生活保障放在第一位而忽视健康保障。

3结语

人力资本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将3个时间段(第一时段为-,第二时段为-,第三时段为-)的人力资本总投资值导入DEA模型得出的.DEA平均得分显示出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率,其中第一时段为0.796,第二时段为0.812,第三时段为0.864,以上数据可以显示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呈上升趋势。且从表1中的普查信息中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从表1可以看出,对人力资本投资占比最大的是教育投资,与我国实行的科教兴国战略接轨;教育投资一直是农户的重心,但相关书籍显示,至少培育2代以上的人,才能使教育带动经济发展。因此,对教育的投资不具有长期性,难以成为稳定收入的基本。迁徙支出的增长幅度比健康支出的增长幅度大,提示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注重迁徙支出,同时健康支出的增长空间也较大。

作者:武丽红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宣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杜江,刘渝.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物质资本,人力资源,还是对外贸易?.南开经济研究,(3).

[2]熊俊.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D].成都:四川大学,.

[3]冯佺光.公共选择下的山区农村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篇5:林业经济管理发展因素及结构影响论文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的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存在一定的矛盾,对林产品林业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因此林业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林业经济管理是以林业生产周期为基础,能够最大限度拓展林业多种功能。在符合国家经济的前提下,进行转变发展方式,政府应该制定林业管理标准,利用政府力量调节社会经济利益和群众利益。坚持生态建设与优化产业布局,林业经济管理能够促进林业的发展,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本文总结了我国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有效对策,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大林业经济管理力度,为人民生活提供丰富的物质服务,使我国的林业经济管理实现科学发展。

一、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林业资源过度开采问题严重。虽然我国在林业资源开采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禁止过度砍伐树木,将森林开采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但是在我国林业资源实际开采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目前我国工业化发展速度比较快,城市化建设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林业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没有得到保障,这样就导致了对林业资源的过度开采,林业资源生长的速度小于开采的速度,森林质量下降。森林蓄积量不足,人均蓄积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使森林资源保护形势日趋严峻。

2.我国林业资源产业化水平比較低,技术推广应用有待加强。林业产业化水平低是我国普遍问题,没有统一专业的行业规范,经营方式为分散式,缺乏有效的经营机制。导致林业与市场接轨过程遇到更多阻碍,阻碍了林业向着市场化发展的步伐,对林业产业化发展没有益处,也给林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林业经济发展失衡和区域间差异大,在经济发达地区,林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形成基本的产业链。但是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经济管理上较为缺乏,无法与市场接轨,阻碍了林业总体的发展。传统的林业管理技术跟不上现代发展需要,无法发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3.我国林业资源执法不到位,管理力度不足。林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保护林业资源,林业资源保护工作非常重要,有效的林业管理能够随时监督林业资源的开发使用情况,对林业资源使用有一定影响。在实际的管理中,我国林业监察体系,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并没有为林业提供发展平台,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林业法制观念淡薄,相关的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地,忽视林业工作,对林业经济管理工作起到了不利的影响,阻碍了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的有效对策。

1.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建立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由于营林周期相对比较长,承包契约必须在长期是有效的、可信的,必须保证其未来产权,确保其未来收益的稳定,制定激励政策激,促进激励机制产生最大的效果。确保林农收益,针对营林造林存在的风险,建立合法有序的产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林业在增加农民收入过程中的作用,增强林业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效应。加大对林业承包生产的支持,选择现代林业产业,建立现代林业产业模式,加入科技的投入,加强新造林抚育管理,让让林农切实进行林业维持生态平衡。

2.深化我国林业资源科技体制改革,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济化之路。建立起适应林业市场经济发展的林业科技管理体制,提高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林业的发展问题。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力度,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既要满足科学发展的观念,又要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引进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和资金,引导各地林业部门实施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并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完善现代林业产业的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为后代的和谐发展提供林业资源。

3.强化我国林业资源执法力度,加强管理。依法加强木材流通领域监督管理,避免乱砍滥伐,严格控制木材采伐和使用管理,杜绝无证运输等一系列违法情况发生,对于毁林开垦的情况要限定期限实现还林。违法行为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处罚,严厉打击。提高专项打击整治力度,做好提前预防工作,以标本兼治为方针展开行动,扩大打击整理范围。严格按照相关林业经济管理法律执行,强化林业管理力度。根据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情况,建立现代化的林业管理制度。确定林业的产权制度,激发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林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的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较少。由于分布不均衡,林业结构不够科学,会引发水土流失的问题,严重影响生态平衡。为了更好的推进林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要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力度。在时代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需求,转变传统的林业经济管理理念。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改善森林资源的管理方式,加强林业管理制度、执法力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针对林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管理,避免过度开采林木资源的现象出现,保护森林资源。在林业管理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6:林业经济管理发展因素及结构影响论文

1引言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迅猛,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性也越来越显著。而林业经济有其产品的特殊性和功能复杂性,使其位于国家经济的一个特殊位置,担负着经济和生态双方面的任务,但是我国目前的林业产业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生态方面,而在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重视不足的问题,这值得相关学者进一步研究。

2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

2.1区域单位林地面积林业总产值泰尔指数分析

泰尔指数是广义熵指标体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刚开始是用来计算各个国家差异的,如今在各个领域的差异分析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最近几年,我国区域林业经济的发展差异性一直都很大,其泰尔指数都在0.6以上。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林业经济差异最小,中部地区最大,而且还呈现上涨趋势。中国林业经济发展总差异的区域间贡献率大于区域内贡献率,这就说明我国林业经济差异跟地区有极大的关系。

2.2区域单位林地面积林业第一产业产值泰尔指数分析

林业第一产业的区域内差异性先减小后增大,三大区域中,中部地区的差异性最大,西部地区最小。林业第一产业的差异性中区域内的贡献率大于区域间的贡献率,说明林业第一产业的差异性主要是区域内差异引起的。

2.3区域单位林地面积林业第二产业产值泰尔指数分析

林业第二产业的总体差异性非常大,其泰尔指数都在0.94以上。东部地区差异性逐年减小,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性逐年增大。—区域内的贡献率小于区域间的贡献率,说明中国林业第二产业发展的差异性目前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引起的。

2.4区域单位林地面积林业第三产业产值泰尔指数分析

中国林业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差异性主要是由区域内的差异性引起的。三大区域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性较大,东部地区的差异性较小,中部地区的差异性逐年上升,逐步成为林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

3区域林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区域林业经济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区域林业经济和区域的整体经济是不一样的,所以两者的发展模式不同,理论结构也不能照抄照搬,林业经济发展还应该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

3.1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是各个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林业也不例外,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推动林业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各个地区都应该遵循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发展趋势,将林业人才朝着专业化方向培养,让林业产业管理更加系统、科学。

3.2森林资源

林业产业含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衡量其森林资源的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同时,衡量过程中应该将正在培养的林地以及将要培养的林地计算进去。而上述几个指标也能够对区域林业经济进行初步的评估,总而言之,森林资源是林业的重要资源,对于林业经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

3.3林业方面的政策

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林业经济发展,所以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对林业发展做出了长远的计划,并建立了一些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从而对区域林业经济发展予以指导和控制。林业产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当地的气候、森林资源等,所以风沙的有效控制以及当地动、植物的保护以及水资源非常关键。我国也针对这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法规,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区域林业经济的发展]。

4区域林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4.1区域林业经济协调发展资源的对策

在我国东部地区,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沿海防护林体系,也应该加强对人工林业的管理力度,提高对低产林改造的'重视,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提高区域林业的生产率。在我国的中部地区,应该着重加强大径级用材林、人工用材林的开发和培养,中部地区油茶种植很多,所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充分利用好林业资源。而我国的西部地区因为水源有限制,森林比较多,所以应该加强水源的开发和保护,将森林系统进一步开发,在开发制度、补偿机制等方面需要明确,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去规范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

4.2区域林业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对策

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而且地理位置优良,所以其应该对技术进行更新,才能提高林业产品的加工水平,提高林业产品的价值,同时还能节约能源损失,最终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价值,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我国中部地区应该在原有的林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大第二产业的开发,这样才能更好地增进林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因为其森林系统很丰富,应该利用这点优势加强旅游产业的开发。

4.3区域林业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与经济对策

在林业经济发展中,林业产业很容易受到风沙的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应该着重防沙治沙,针对区域的实际情况,拟定创新管理机制,努力推动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建设,加强天然林有效保护和科学经营,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在林业相关政策上,国家应该遵循林业产品的市场情况,包括产品的多元化、林业服务的市场化等等,从长远的发展角度去制定,才能做到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良好开发,最终能够进一步提高区域林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当中,各地区之间是相对平衡的,但是也存在绝对的不平衡,差异性很大。而区域失衡发展问题追根结底是经济增长的问题。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各个区域的发展上,每个地区发挥自己林业产业的优势,不仅做到生态平衡,还能达到林业经济的增长,最终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篇7:林业经济管理发展因素及结构影响论文

1当前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林业管理改革不到位。

改革开发加快了我国林业体制改革的步伐,但林业体制改革仍局限了局部,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变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出资建立了专门从事林业管护等工作的国有林场单位,这些单位大多扮演“亦政亦企”的角色,既是国有林区的经营主体,又是国有林业的管理主体,这就造成政企职责部分,产权和经营权不清的问题。随着我国进行林业全面改革深化,通过取消和下放林业行政审批项目36项,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区改革等举措,加快了林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但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现行的管理措施仍不完善,对林木的流转与经营、林权登记管理、资源评估等服务还不到位,这不利于对林业资源进行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

1.2林业产业政策不健全。

林业产业政策不健全主要表现:从资金政策层面而言,存在主观部门对林业工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因资金缺口较大,一些技术人才待遇较低,留不住优秀人才,同时资金短缺造成设备陈旧、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资金问题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从政府管理层面而言,一是存在着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林业产业涉及的部门繁杂,部门之间的分工和职责不清,在监管中容易产生推诿扯皮或错管、乱管的问题,管理的混乱使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二是管理方式不适合林业发展的要求。在管理方面,关注点过多地放在林业建设上,投资需求很高,但一些投资过于盲目,不符合林业资源发展的特点,导致资金的浪费。三是法规政策滞后。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林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过去很多政策已不再适应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3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林业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也是我国林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总体结构来看,初级产品和粗加工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对林产品的深加工以及附属产品的精细加工的第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林业经济产业化经营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龙头带头企业,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林产品深加工转化率低,林业资源开发利用率和转化率过低,导致林业经济利润空间小,产生的经济效益不高。从种植结构来看,林业种植结构呈单一化特点。很多地区的林地大都种植一些杨树等树种,品种单一且产生的经济效益低。果树种植中偏重于大众水果的种植,一些市场比较稀少、经济价值大的品种种植较少。苗木、花卉等种植发展缓慢,种植多以大众化、简单化的品种为主,名、优、特产品种植较少,这就容易造成销售困难,市场竞争力不强。

1.4林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比较落后,特别是在生产技术方面。一是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弱。目前我国大多依靠和引进发达国家的林业技术,一些机器设备也大多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二是技术应用研发推广不够。高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研发出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较差,一些新技术不能直接应用于林业生产,或投入生产的周期过长,还有一些农户过于保守,对新的科学技术不认可,推广困难,这都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2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

科技兴国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方针,不仅适用于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同样适用于推动林业的迅速发展。现阶段的林业科技相对完善,以林业发展的科技应用不仅包含线下的生产与管理,互联网的线上林业管理模式也已逐渐形成,大部分的林区也均实现了林业区域的全面现代化网络覆盖,为林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推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应从三个方面出发,首先是林业技术方面,应采用符合林业发展的需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对林业管理及规划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其次要在林业现代化设备方面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采用先进的林区病害防治与监控设备,升级现有的林区基础设施,使其能够为林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最后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及时的做好相关的强化措施,将林区的信息管理技术深入基层,进而构建完备的林业信息化管理体系。

2.2建立林业科技体制创新制度

林业经济结构较为特殊,一旦在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将导致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因而需要相关部门根据林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对林业管理体制与林业规划制度进行创新,使其做到与时俱进,进而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林业发展时刻需要向规范化与标准化迈进,而维护规范化发展的根本在于体制的改革,通过不断的创新,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对林业体制进行优化,以科学合理的眼光看待林业体制中的问题,从而建立可靠的林业体制创新制度。

2.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

林业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加强基础研究对于提高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有着重要作用,需要根据林业分布的实际情况,对区域的林业发展做专项的基础研究,不应以一窝端的模式,统一的进行规划,以便基础研究能够在林业发展中发挥作用。林业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研究主要从三个方向抓起。第一是生态系统方向,应以构建生态系统和谐发展为基础,进行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管理研究,进一步解决生态系统维护方面所遇到的问题。第二是苗木种植方向,要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研究的主要目标,将现有的林业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培养水平。第三是生产加工系统方向,要对现有的木材加工系统进行优化,从加工与制造方面出发,对工艺与水平进行全方位的提升,使其木材的经济价值得到有效提升,进而促进林业产品出口与销售额度,提升林产品的基本层次。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依然存在着较多的管理缺陷和问题,相关林业经济效益不高,需要在今后的具体管理工作中,切实加强对于林业经济管理各个方面内容的优化和完善,加大监管和培育力度,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

篇8:农林业航空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摘要:农林业发展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农林业航空发展水平,农林业行业尤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现代化农林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现阶段,我国农林行业发展较为缓慢,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对于农林业航空领域的分析一直是我国农林业发展中的热点课题。

关键词:农林业;航空;影响因素

现阶段,我国农林业对于航空领域的发展十分关注,农林业航空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情景,本文对于农林业航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就是需要解决我国农林业航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林业航空建设。

1农林业航空发现基本现状分析

1.1农林业航空发展的总体情况

我国从1951年开始开展首次农林业航空依来,通用航空一直在代替农林业航空开展工作,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步,农林业航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林业航空作业时间并没有得到显著性增长,存在一定波动。目前农林业航空一年一共能够飞行35000小时,但是仅仅占据着通用航空飞行时间的6%左右。农林业航空整体水平还较为低下,所使用飞机较为陈旧。

1.2农林业航空主要经营项目的作业量统计情况

我国农林业航空主要经营项目为人工降水、航空播种、农业飞行。其中农林飞行时间占据农林业航空整体时间最多,其中占据时间最少的.为人工降水。为了保证我国生态系统稳定,可持续使用自然能源,我国开始植树造林工作,近年,已经增加了造林面积搞到550万公顷,森林生态系统整体面积也在不断增加,也带动了我国农林业航空领域的发展。但是我国农业种植推行的政策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农业政策中大型的农业机械推广就受到一定限制,农林业航空中的航空播种比例逐渐下降[1]。

篇9:农林业航空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2.1自然条件

我国土地辽阔,土地面积居全世界第四名,其中农业耕地能够使用的土地面积在世界范围内也占据前列,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人平均仅仅能够获得866.7平方米耕地,人均耕地面积明显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内的农林业产量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能够改善我国农林业资源现状。农林业航空在实际应用中通过飞机作业具有成效显著、快速、播种均匀等优势,对于单位面积农林业产量提高,国土绿化面积增加具有推动性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我国生态系统,让沙漠化的土壤重新恢复耕种能力。

2.2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发生了显著性改变。我国统计局对于我国人均生产总值调查中发现每年的数值都在稳定增加,人均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再满足与基本生存需求,更加关注对于精神世界的建设,生活质量有了提高。农林业航空发展需要充足的经济条件作为基础条件,经济建设的波动对于农林业航空领域发展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一直在增加,但是农林业航空领域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根据经济建设的波动存在一定变化[2]。

2.3产业资源

农林业航空领域产业资源最为核心组成就是飞行员情况,对于我国《中国民航驾驶员发展年度报告》中的数据分析中发现,我国飞行员招生数量一直在稳定增加,对于我国航空运输公司建设具有推动性作用,也得力于航空运输公司在近几年的发展。我国航空飞行员的数量增长现象十分可喜,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飞行员数量还是不能够满足我国航空运输公司的建设。

2.4作业技术

我国在农林业航空播撒药品方面研究时间较为短暂,相关性科研机构也并没有农林业航空施药提供系统性的研究。实际应用中的农林业航空施药关键性技术还处于尝试阶段。科研人员对于农林业航空施药作业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2.5政策管理

现阶段,我国法律方面对于农林业航空发展给予了一定的保证。但是法律对于农林业航空领域保证中还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农林业航空与通用航空一样缺乏有力扶持政策的推动,农林业航空对于政策十分敏感,政策的制定对于农林业航空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3]。

篇10:农林业航空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论文

我国农林业航空发展中存在最为显著问题就是我国耕地及森林资源较为零散,不同地区经济建设水平不同,拥有的自然资源产量也存在差距。农林业航空在发展中可以创建阶梯式发展模式。对于经济建设较为良好,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域有限发展,科学设计农林业航空发展方案,对于经济建设较差,生态系统恶劣的地域应该一直是发展重点,进而提高我国耕地森林整体性覆盖面积[4]。

4结束语

农林业航空在实际应用中虽然被各种条件所限制,但是还是具有成效显著、低廉、安全等优势,在农林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作用。农林业航空发展是农林业发展主要衡量标准,对于我国农林业整体性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志艳,臧英,罗锡文,LanYubin,薛新宇.中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4):1-10.

[2]刘灵芝,刘欣,黄悦怡.社会经济因素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江西为例[J].世界林业研究,(06):72-75.

[3]董芳芳.小陇山林业资源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甘肃科技,(05):9-10+16.

[4]刘攀.册亨县林业贴息贷款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林业经济,(04):84-87.

篇11: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一、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国际竞争的强盛与否,与地区、政策、产业规模、核心技术等因素息息相关。对于国际竞争力的分析,需要我们从这几方面入手,立足于相关因素的客观事实,合理分析,理性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一)地区因素包含了自然环境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两大部分

资源的丰富程度、位置的方便程度是我们分析自然环境因素的出发点。社会人文因素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人口潜力、人们的文化水平。就我国而言,主要工程机械产业分布在华中、华东地区,这一地区蕴含丰富煤炭、铁矿、水能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且,这一地区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工程机械产业有着先天性的自然优势。华中、华东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点,国家不断投入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与升级,其完善程度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该地区人口密集,为工程机械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巨大的人口潜力,使得这一地区的消费消费能力极强,成为工程机械产业主要的国内市场,务实、勤劳的传统精神,开拓进取的现代思想,使得这一地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样的地区因素使之我国的工程机械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与勃勃生机,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变得十分明显。

(二)政策因素主要包含国家政策、地区政策、企业自身的管理政策等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经济建设放在首位,成为压倒一切的核心任务。国家大力支持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给予税收等诸多方面的优惠,在国家层面上促进其发展,地区政府为了保证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也是不遗余力的帮助、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地区层面给予诸多优惠政策,企业自身也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地借鉴国外优秀的管理经验,使得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在企业管理层面为自身的发展扫清障碍。综合看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在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为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正是在这些便利条件之下,我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如此大幅度的提高。

(三)规模是指通过相关产业的集群优势

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使用资源的能力,抵抗外在的.风险。我国的工程机械制造业在这一领域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华中、华东地区产业基地的存在,很好的利用了集群优势,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自身利用资源的能力,很好的管控了风险,为自身发展铺平了道路。规模优势的存在能够在段时间内,享受到基础设施完备升级所带来的好处,并迅速将这种好处,转化到生产领域,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四)作为一种应用性的产业

工程机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其技术的先进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比拼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价格与售后服务,更多的是产品本身所包含的技术的博弈。只有更高新的技术,才能够保证自神的国际市场份额,才能够在激烈的厮杀之中,笑到最后。但是,由于我国工程机械产业起步较晚,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缺乏相应的“火候”,在国际竞争中稍显劣势。不能够很好的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强国抗衡,这需要我们做出调整,补齐这一方面的短板。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二、建言建策

(一)充分发挥我国的人才优势

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将生产、教育、研究三个环节联系起来,以生产、教育带动研究,以研究刺激生产与教育。从而保证了我国的工程技术产业有着自己的核心技术,在与美国、欧盟、日本的技术比拼中不落下风,甚至占有优势。

(二)充分利用国家、地区的政策扶植

利用这一利好条件,加快自身的结构调整,把自身建设成为更加科学、高效地生产部门。同时,利用好集群优势,压缩生产成本,为对外竞争提供良好的价格优势,在价格方面占有主动。

三、结语

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我们需要不断克服困难,开拓进取的过程,通过对影响国际竞争力因素的初步探讨,明晰了我们日后努力的方向,我们有信心在优越的社会制度、合理高效地企业管理体系之下,后来居上,提升工程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让其走的更远。

篇12:森林灾害对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

森林灾害的侵袭,不但是造成我国林业资源消减的主要原因,对林业经济增长也具有严重的影响[3]。当森林灾害侵袭时,森林之间的密度就会下降,而这对森林木材的产量就会造成直接的影响,笔者以黑龙江伊春林区调查为例,该地林区主要存在红松、落叶松、与阔叶林、针叶林等树木类型,在大火发生后,其中40%的树木出现死亡现象,而在死亡树木之中,半成熟树木占50%以上,以下的幼林几乎全部死亡。另外也有专家组织对1987年大兴安岭地区的特大火灾进行分析,在这场灾害中其火势范围达到1.33×106hm2,而受害的森林区域面积可以达到9.0×105hm2,死亡树木总面积达到4×107m2,而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已经沦为平地,寸草不生,这就对当年黑龙家区域木材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通过这些资料可以发现,森林灾害对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就会影林业经济的增长,为此在森林受到灾害之时,只有将木材价格定的更加合理,才能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而通过森林受灾面积增长率与林业产值增长率,就会很容易发现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当森林灾害发生后,在未来的1~2年之间,林业总产值一定是会受到影响的,通常情况下,当森林受灾面积处于林业谷值年份时,林业总产值不会发生太大的影响,但是到了第二年年林业总产值就会出现峰值变化,而当森林受灾面积处于林业峰值年份时,次年林业经济产值也会出现相应的谷值变化,而这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也就是说森林受灾面积与林业产值增长是呈现反比的关系,通过这一关系的确定就会发现,每隔3~4年,林业总产值必将会出现一次峰值,同样也必将会出现一次谷值,因此林业部门就可以根据森林受灾面积与林业产值增长之间的关系,制定林业防护计划。

总结:

综上所述,森林灾害对于林业经济产值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未来工作中,应加强对森林灾害以及林业经济增值之间的分析,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护,才能促使我国林业经济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刚,林其钊.森林资源价值及人力成本对森林灾害扑救方式的影响[J].灾害科学.(03)

[2]蒋正华,张羚广.可持续发展与世界的未来(上)[J].中国软科学.(01)

[3]石慧.我国北部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管理.(07)

篇13:森林灾害对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

前言:

所谓森林灾害,就是指森林中的某一区域由于内部或者外部的原因,对森林生态环境以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所造成危害的行为。按照起源划分,森林灾害可以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种,但无论是哪种原因,其对于林业经济增长都具有严重的影响。

1我国森林灾害的基本情况

从1965年到2015年,我国的森林灾害累积发生约为700000次,其中森林受灾面积约为4×108hm2,几乎占据了全国森林面积的25%,平均下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不同成度森林灾害14000次,这样的比例数据,在世界森林受害率中都可以占据到榜首的位置,据初步统计由于森林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可以达到100亿元[1]。在这其中以南方森林灾害占据比例较大,约占我国森林灾害总指数的45%,但是灾害扩散面积比较少,大约只有我国森林受灾面积的20%,而北方地区虽然发生的灾害的次数比较少,但是北方具有气候干燥等特点,极易形成大型火灾,以黑龙江地区和内蒙古地区为例,虽然其近些年发生灾害的次数只有我国森林灾害发生次数的2%,但是其燃烧扩散面积却可以达到我国森林受灾总破坏面积的50%,尤其是在两省之间的大兴安岭地区,受灾形式最为严重。由于北方受到西风带影响,气旋与反气旋天气呈现周期性交替变化,灾害的发生周期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由于受到热带高原气与副热带高压气候的影响,天气变化复杂,灾害发生的状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2林业经济增长

2.1林业经济增长的内涵

所谓林业经济增长,就是指林业行业产品以及劳务数量的一种增加关系,其可以用林业总产值或者林业总产出进行衡量[2]。从我国的林业发展实践中观察,不难发现我国的林业总产值计量,现阶段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森林资源中的生态资源统计,与我国森林资源的范围界定很难确定,而这对于我国林业经济的总产值衡量与计算具是存在一定阻碍,为此很多专家学者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探究,这其中以林业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所提出的观点,备受社会各界认可,其认为林业就是培育和经营林业用地以及林业产品生产的行业,在其研究过程中通过承认森林生态资源效益,暂时隔绝林业产值计算的方式,从理论的角度,将林业生产性质与生产内容进行划分,对我国林业经济的总产值进行衡量,同时阐释森林灾害与我国林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动态关系。据此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林业经济总产值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林业经营产值和木材采运产值,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分析,林业经济范属于农业经济之中,因此森林的培育和种植可以范属于农业经济产值之中,而森林中的采伐经济就要纳入工业经济生产总值之中,在进行林业经济产值计算时,必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2.2林业总产值变化趋势

根据《中国林业年鉴》对林业经济产值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林业经济总产值是呈现一种递增趋势,以林业价格为例,1965年的林业经济总产值约为30亿元,而到了2015年林业经济增长产值已经达到1200亿元左右,期间大约增长了40倍左右,这其中的确含有市场物价增长的原因,但是从总体的变化趋势分析,就可以看出自1987年以后,林业经济增长就已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到了2000年,我国的林业经济增长已经出现到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突飞猛进的增长态势,而到了2010年以后,虽然增长态势没有2000年增长速度快,但是仍然处于一种稳健上升的发展趋势。

经济类毕业论文评语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市场经济与治安保障的互动关系 论文

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汽车工业用橡胶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林业论文

港城一体化战略分析的论文

历史文化资源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论文

经济类的毕业论文题目

浅谈物流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论述地方林业产业增长影响因素论文
《论述地方林业产业增长影响因素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述地方林业产业增长影响因素论文(精选13篇)】相关文章:

林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2022-05-06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思考论文2022-05-04

企业伦理的必然性及经济意义的论文2022-11-19

英语作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2022-06-03

论文:创新中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23-01-14

林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研究论文2022-09-17

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论文2023-02-21

防沙治沙与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法论文2023-11-01

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论文2023-12-06

小学音乐教育创新和发展探析论文2022-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