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设计研究的论文(精选10篇)由网友“花生君”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设计研究的论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设计研究的论文
近年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使得可用城市土地越来越少,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原本不多的人均土地变得更少。为了缓解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人均土地减少,市政部门一方面扩大城市面积,将原有近郊开发,提高城市土地面积。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老城区改造,通过高层建筑的建设将土地使用率提高。在进行高层建筑时冲孔灌注桩是高层建筑桩基工程中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桩型。高层建筑物,因其对地基和基础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竖向下沉及水平位移)的要求较高,大直径、深长或嵌岩灌注桩往往成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的主选方案。
一、我国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应用现状分析
在高层建筑、旧城改造的桩基础中,冲孔灌注桩以其低噪音、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无挤土效应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传统的冲(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在成孔中,为避免塌孔必须采用泥浆护壁,但由于泥浆护壁所形成的泥皮影响了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同时由于施工工艺上的原因,孔底沉渣不易清除,也影响了桩端阻力的发挥。因此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在冲孔灌注桩上采用后压浆技术,其主要目的就是减轻或消除桩侧泥浆护壁和孔底沉渣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高单桩承载力。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可穿越所有土层,但成孔时要采用泥浆护壁会影响桩的承载力,桩底沉渣也不易清除,如果桩端要进入风化岩层则造价较高。如果将桩端持力层选择在砾卵石层上,同时采用后压浆技术,则可大大缩短桩的长度,通过注浆可消除或挤密桩侧泥皮和桩底沉渣并提高砾卵石层的桩端承载力,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工程造价。
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
在进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的设计前,要根据当地施工经验和可选的基础形式结合场地地质情况,并对工程要求进行设计。
(一)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
在进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基础设计时,要通过对工程所在地地质进行勘探,确定建筑物地质情况。然后确定桩基的选用,对于建筑物所受荷载大、变形控制严格以及工程拟建地地质较差的情况,要通过多种灌注桩的复合使用来达到建筑目的。通过分析和调查确认冲孔灌注桩位置与根数,然后对其进行有效计算。首先对桩长进行确定,然后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通过标准公式Quk=Qsk+Qpk=u∑qsikli+qpkAp(d<800mm),(d≥800mm)计算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另外还要多注意对各分项系数进行考虑。随着活载变异系数的增大,桩侧阻、端阻和承台底土反力分项系数均减少,恒载分项系数也相应减小,而活载分项系数则随之增大。随着承台底土摩擦角或粘滞力的变异性增大,桩侧阻、端阻、恒载效应、活载效应的分项系数均随之减少,承台底土反力分项系数相应增加。
在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设计完成后为确保桩基质量万无一失,需从总数桩中按1%的比例且不应小于3根(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抽选工程桩作为试验桩,待试桩静载检测合格后方可全面施工桩基。
(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设计中关于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首先要对造孔进行质量控制。造孔质量包括:孔位偏差、桩孔垂直度偏差、孔径偏差及孔深与孔底沉渣厚度问题等。根据相关规范中的允许值对设计要求进行规定,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控制。对于冲孔灌注桩质量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清孔质量,在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端承桩≤50mm;摩擦端承、端承摩擦桩≤100mm;摩擦桩≤300mm。为此,在清孔过程中应不间断地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并保持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1.25,含砂率≤8%,粘度≤28s。这些数据及要求在进行灌注桩设计的时候都要考虑进去,以此来确定孔深等数据。另外对于混凝土拌制质量在设计时也应考虑进去,由于灌注混凝土工艺的特殊性,其对混凝土的性质及拌制质量有如下一些特定要求:①混凝土的强度应比设计强度提高5MPa;②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8~22cm,并有一定的流动保持率,坍落度降至15cm的时间不宜小于1h,扩散度宜为34~38cm;③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满足整个灌注过程(从搅拌第1斗混凝土开始至灌完最后1斗混凝土并拔出导管为止),一般为3~4h,如运输距离较远,一般宜在混凝土中掺加缓凝剂。
(三)关于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灌注设计分析
由于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针对混凝土的灌注也应在事前进行优良的设计,根据有关规定的相关要求,设计出适宜工程的混凝土混合比例、灌注量、混凝土搅拌时间等,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及工程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设计良好的混合量,将灌注间歇时间控制在15min之内,最多不得超过30min,每根桩整个灌注过程应尽可能控制在4~6h以内完成,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将单根桩及所用混凝土进行计算,通过前期的设计规划及施工前的计算做好混凝土的混合工作。而且混凝土滞留空气的时间对于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根据混凝土应在1.5h内灌注完毕,夏季应在1.0h内灌完的要求,要结合灌注桩的要求进行混凝土混合,否则应掺加缓凝剂。混凝土应灌注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规定的高度,以保证设计桩顶标高以下混凝土的质量。三、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试桩过程——设计效果的检验
一般在进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工程施工中,工程压浆管多用钢管制作,压浆管固定焊于钢筋笼上,上端止于距地表0.2-0.3m,以防移机或调换机具钻杆等情况下被损坏,桩端压浆管低于桩端50mm,并用特制的桩侧压浆阀和桩端压浆阀与压浆管相连。为防堵管,可以将把桩端压浆管改为大口径主桩端压浆管和小口径次桩端压浆管,以防堵管影响压浆质量。为保证注浆通道的通畅,检查注浆管是否连通,并将泥渣及泥皮的细粒推至外围,注浆前必须进行压水试验。同时记录压水试验的稳定压力,其稳定的注水压力可作为注浆施工的初始注浆压力。压水压力以压通为准,个别不通畅的注浆管,压水压力采用10MPa,多次反复进行直到压通,以保证注浆的顺利进行,确保注浆质量。成桩1周后进行注浆,每根桩注浆时间为1—2小时。压力注浆以压水试验的稳定压力1.5MPa为初始注浆压力,以终压浆压力大于2.5MPa和注浆量为1000kg水泥量作为施工的控制指标。对个别桩注浆压力低于2.5MPa,灌入量较大的桩,当地面未出现冒浆时,可适当提高水泥的灌入量,一般控制在kg左右;对注浆压力高于7MPa,可灌性差的桩,现场采用浓浆、慢速灌注及注注停停间歇注浆的办法,其终止时间以注浆压力控制,最大注浆压力不高于10MPa,且水泥量不少于800kg。每根桩注浆完毕,立即将注浆管拧上堵头,以防回浆,影响注浆效果。最终通过检测来测试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设计时候达到工程要求。
结论
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是整个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重点,其对于整个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拟建地的地质情况与建筑施工地区的气候特点,将灌注中的各个环节充分考虑进去,以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中华.实用桩基工程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
[2]张海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及实施[J].建筑科技,,11.
篇2: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设计研究的论文
[4]武小旭.冲(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J].建筑资讯,,8.
[5]李东海.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J].工程技术,2007,4.
篇3: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研究论文
1.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事前控制
在冲孔灌注桩施工前期质量控制中,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总监组织质量控制组要认真研读设计图纸,分析施工中存在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然后全程跟踪试桩过程,并做好相关记录。第二,要求平整施工现场,保证桩机稳定性,防止发生位移偏孔。以设计图中的高程控制点、标高为准,完成桩位的测量,浇灌混凝土护筒,回填空孔。第三,审核报验的冲孔桩机设备,选择合理的冲孑L桩机。桩机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严格检查。然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临时水、电线路的安装,设置好排浆沟槽、泥浆沉淀池的位置。第四,采用跳打桩的办法,划分每台桩机的施工区域。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跳打原则进行监理,避免对桩基质量造成互相干扰的不利影响。
1.2事中控制
第一,在冲击成孔中施工中,要求加大泥浆护壁的坚固性,确保孔位的稳定性。如果岩层比较坚硬时,则要将冲锤高度控制在适当范围,不能用力过猛,这样容易损伤到冲锤。另外,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及时修正孔中的泥浆。同时,孔内水位与泥浆密度应该符合要求,以免出现塌孔的.现象。第二,在换浆清孔施工中,首先要彻底清除掉孔底的沉渣,避免对冲孔灌注桩造成过大的压力,以此来保证桩基的稳定性。当前,在换浆清孑L中,可以采取多种办法。常见的有抽浆、掏渣、换浆、泵吸等。本工程综合了设计图纸、地质情况、施工设备等要素,决定选择正循环换浆清孔法。首先,在冲孔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则停止桩机冲孔,立即进行换浆清孔。然后,按照规定的比例,给孔中灌注新的浆液。同时,清除掉孔中悬浮的沉渣。此时,当清孔完毕后,孔底又会生成新的沉渣。所以,在钢筋笼和注浆管安装到位后,需要再次清孔,确保沉渣厚度在Scm以下。除此之外,在灌注混凝土之前,要求泥浆的技术性能要达到一定标准。第三,在钢筋笼制作与吊放中,也要加强质量控制。首先,在制作钢筋笼时,要求计算出钢筋笼、接口的尺寸,然后采取分解制作的办法。根据施工情况,要求每节钢筋笼的范围在5~9m之间。主筋接长要求采用单面搭接焊接,同一搭接区断面内接头接头不大于50%。为了保证整个建筑的稳固性,要求每隔2m设置一道加劲箍筋。在钢筋笼四周设置四个定位钢筋,使其符合设计的厚度。在运输或者吊装钢筋笼时,要对准空位放置,避免出现变形。一旦安放好,就要立即固定,通常应该在2~4h内完成。第四,在灌注水下混凝土中加强质量控制。首先,在灌注混凝土前,检查导管的密封性,并试验水压,保证浆液不会外漏,然后度非常重要,初次灌注好,测量出标高,保证导管深度在Im以上。再次,采用连续施工方法,避免间隔时间太长,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最后,当混凝土上升后,要适当拆卸、提升导管,合理控制导管埋入深度。如果导管埋设深度不足,很有可能会发生断桩的现象。
1.3事后控制
本次工程施工结束后,要求按照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的相关规范,严格进行检测,包括桩位的偏差、桩身完整性、混凝土强度等。如果不符合施工要求,就需要返工。
2.加强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的办法和措施
2.1 持力层岩样判断
根据施工图纸,判断第八层为持力层。从地质报告中可以看出,该层为中风化花岗岩层。此时,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决定是否进入中风化岩层。同时,尤其要注意与强风化花岗岩进行区别。根据试桩中同地质单位共同确度高的黄土进行回填。如塌孔严重,应全部回填,待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孔。采用上面的办法,连续施工,确保在工期内完成作业,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2.3卡锤、掉锤
针对卡锤、掉锤的风险,可以采取下面几个措施:第一,在孔内放入钢丝绳带,遇到卡点后,可以轻松提出。第二,用压缩空气管或高压水管下入孔内,对准卡锥一侧适当冲射一段时间,使卡点松动后强行提出。采用上述办法后,取得了成功。
2.4混凝土配置及浇筑安全控制
现场配置混凝土需要根据实验室试配单进行,记录混凝土开盘情况,确保搅拌时间高于2min,使混凝土和易性、流动性符合要求,且坍落度控制在17、21cm以内。选择合适的粗骨料,粗骨料粒径低于40mm,细骨料有限选择中砂。混凝土灌注采用下导管水下灌注,灌注过程应保证连续性,采用分层灌注方式,每层混凝土高度控制在50-60cm。本工程采拨球法浇筑,直接使用冲击钻吊机灌注混凝土,灌注容量为3.5rri3。以便充分溅开孔底沉渣及沉淤,保证桩身密实性。关注过程中通过浮标测量灌注高度,方便检查混凝土质量。选择刚性导管进行灌注导管直径250mm导管应具备良好的密封盖性能。 灌后应测量混凝土面,确定导管埋深,随着当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人管外混凝土面以下一般应保持2.3m不得小于l.Om,要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
3.结语
在冲孔灌注桩施工中,存在多个影响因素。比如外部因素、地质勘查的缺陷、技术工艺、材料质量等。另外,当桩基质量比较差时,也会对主体建筑的承载力造成影响,难以保证其安全性。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规范与要求施工i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瑞凤,浅析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U]_建材与装饰,(27).
篇4: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工程监理初探论文
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工程监理初探论文
【摘要】阐述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工程的特点及其施工监理的关键, 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在其施工中应抓好持力层确认、沉渣检查、岩溶地层处理、主筋保护层、混凝土浇灌、桩顶超灌量、桩底后注浆等七个方面质量控制的监理工作。
【关键词】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质量控制;施工监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建筑越来越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高层建筑在城市中不断地涌现。桩基础通常作为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方法, 而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相当成熟, 被广泛采用。
1. 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的施工特点
1.1相对独立性。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施工应该说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但必须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全部荷载, 与上部结构保持一致。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的施工更显现出其专业性, 一般会由专业的岩土工程施工单位完成。
1.2施工工期短、质量要求标准高。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因其自身特点造成工期一般较短。为保证上部结构的安全, 质量标准高, 必须集中大量人、财、物力和桩机等施工机械, 必须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1.3施工工艺多且复杂。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成孔及清孔、泥浆护壁、钢筋笼制作及安装、混凝土拌制及灌注和桩底后注浆等5大工序。由于大部分工序均在水下进行, 无法直接进行观察, 各工序复杂、连续紧凑且持续时间较长。
1.4耗工多、造价高。据统计资料, 桩基础一般占工程总造价的20~30%。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虽然采用冲击桩机成孔, 但工人的劳动强度还很大, 耗工还很多。
2. 做好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监理的关键
2.1加强组织协调工作。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工程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第一次工地会议上总监理工程师一定要明确监理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并对工程资料和工程现场管理通过监理交底的形式向业主和施工单位阐述清楚。通过第一次工地会议及往后的工地监理例会, 协调解决工程存在的问题和沟通上存在的.差异。同时加强与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等管理人员的沟通, 使其理解监理工作的特点, 做好事前控制、预防为主的思想灌输工作, 以争取施工单位的理解。
2.2施工监理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监理工作。施工过程是工程质量控制最重要也是最繁杂的一个环节。结合工程实例, 提出在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应抓好质量控制的监理工作。
2.2.1掌握桩基桩端持力层深入基岩的深度。某食品大厦和广播电视中心主楼工程桩基设计均为端承桩, 且设计图规定桩基桩端持力层为微风化岩层,并要求入微风化岩层一倍桩径深度, 给施工、监理等部门出了一道难题。由于找不到客观标准, 又没有一套科学的鉴定方法, 很难统一观点。经建设、监理、施工等有关单位协商, 提出一个较为理想的办法: 即由专业地质勘察人员做持力岩层及入岩深度的鉴定。在某食品大厦桩基工程116 根桩和广播电视中心主楼桩基工程65 根桩施工监理中, 每根桩的入岩面确定、终孔验收均由专业地质勘察人员参加确认,监理人员积极配合专业地质人员进行入岩面确定及终孔验收工作, 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岩样的保护等相关工作。而专业地质勘察人员基本上根据桩机冲击锤冲孔进尺速度、冲击锤取样筒内渣样及护筒出浆口的渣样来分析判断, 即检查冲孔进尺速度快慢的同时, 对冲击锤取样筒内渣样及护筒出浆口的渣样作认真观察分析。已进入微风化岩层的渣样新鲜、边角较尖锐。
2.2.2掌握沉渣检查的时间《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1994) 中均未明确规定检查测定沉渣的具体时间。下钢筋笼要移动桩机, 下完钢筋笼后再换浆清渣, 桩机需要重新对位。而通常采用导管法浇灌水下混凝土, 则下钢筋笼、导管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某食品大厦和广播电视中心主楼工程中, 当桩孔孔深为20~30m 时下钢筋笼、导管的时间需要3~4h, 当桩孔孔深为60~70m 时下钢筋笼、导管的时间多达8~9h, 此时泥浆泵循环作用早已停止工作, 必然会造成泥浆沉淀等。设计等单位普遍认为测定沉渣应在下钢筋笼后, 测定后立即浇灌混凝土, 以免造成二次沉淀。而在某食品大厦和广播电视中心主楼工程桩基施工监理中, 监理人员将设计要求的沉渣厚度10cm 分解为两个检查标准: 第一、下钢筋笼前第一次清孔,而第一次清孔是否彻底对成桩的质量有很大影响。清孔完毕后进行第一次检查, 沉渣厚度小于5cm 即认为合格, 可以下钢筋笼; 第二、安放完钢筋笼和导管, 利用导管进行第二次清孔再检查一次, 总沉渣厚度不大于10cm, 即可验收立即浇灌混凝土。
2.2.3解决岩溶地层冲孔过程遇溶洞泥浆流失等问题。本地区处在典型的灰岩地质层带, 其结构较复杂, 岩溶发育, 溶洞成串出现, 且充填物有软塑、流塑或溶洞等, 岩面参差不齐, 高低悬殊, 给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冲孔、成孔带来一定的困难。冲孔过程如遇到溶洞时只有选用合理的处理方法, 才能既确保成孔成桩的质量又较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广播电视中心主楼工程桩基共有65 根桩, 将近20 根桩冲孔过程遇到溶洞孔内泥浆大量流失。在施工监理过程事先准备好黄土袋, 一遇到溶洞就采取直接投入黄土袋、水泥和片石等并同时补给泥浆的方法, 利用冲锤冲击压实黄土袋、水泥和片石等, 待水泥初凝过后, 重新冲击把黄土、水泥和片石等挤入溶洞孔壁及其裂缝中, 这样重新造壁成孔。除22# 桩因溶洞可能太大、泥浆流失严重造成地面塌陷外, 其余均一次性得到解决, 取得很好的效果, 得到业主等有关单位的肯定。
2.2.4控制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厚度。《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1994) 规定, 水下灌注桩主筋保护层不小于5cm, 且设计一般要求为5cm。由于钢筋笼沉放在孔内, 其主筋保护层厚度较难控制。通常做法为在主筋上焊一个直径16mm 的耳状突起钢筋,但基坑开挖后, 会发现有的桩内钢筋笼不居中, 甚至少数桩的主筋可能嵌入孔壁中, 造成露筋, 原因在于耳环与孔壁接触面很小, 耳环钢筋容易嵌入孔壁泥土中, 不能起保证主筋位置正确。在上杭烟草大厦施工中, 监理人员要求现场在加劲箍的部位用长约25cm 焊一耳环且在耳环外加焊一宽约5cm 长约8cm 的小扁钢, 在基坑开挖后, 检查筋笼基本能够居中, 确保主筋保护层厚度。而在龙岩广播电视中心主楼工程中, 事先预制直径65mm 厚度为60mm 砂浆块, 在中间处留一10mm 的小孔,下钢筋笼时用8 钢筋穿过10mm 小孔并焊在两根主筋之间, 按每4.5mm 焊一组( 3 块) 等边三角形布置。这样在下钢筋笼时既起导向作用, 又能控制主筋保护层厚度, 不会因孔壁上的泥土下落而增厚孔底的沉渣而影响成桩的质量。经基坑开挖检查复核, 均能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
2.2.5浇灌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浇灌水下混凝土通常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用混凝土泵车, 将泵车导管深入孔底加压混凝土。因泵车压力较大不会堵管, 不易断桩, 混凝土密实性好, 容易保证水下混凝土的质量;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导管法浇灌现场自制的混凝土。由于第一种方法成本较大且在商品混凝土发展较落后的地区, 未能采用, 只有采用第二种方法。但第二种方法存在较多的弊端, 如混凝土下落靠自身密度与泥浆密度之差驱动混凝土由导管外四周向上浮动, 浮动力小, 容易堵管, 很难保证质量, 若提升导管过快可能造成断桩。因而现场监理人员必须督促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确保成桩的质量。第一、加强原材料进场验收及复核工作, 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粒径在20~40mm 之间并具有合理级配的碎石且含泥量不大于2%; 细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且含泥量不大于3%的中粗砂; 使用的水泥、外加剂等必须提供合格证书且具有复试报告。第二、混凝土浇灌前必须量测泥浆比重, 并严格控制在1.20 范围以内。第三、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的配比实际调整投料。在混凝土第一盘搅拌时, 石子用量可以减少一半, 相对增加水泥用量, 以加强混凝土与孔底岩面的接触。第四、根据孔径、导管距孔底的间距和导管埋置深度等控制好第一斗混凝土浇灌量( 初灌量) , 必须能保证导管端部能埋入混凝土面以下0.8m 以上。混凝土浇灌过程必须有专人测探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导管提升过程必须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在2~6m 之间, 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第五、混凝土浇灌过程加强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时间的监控, 坍落度应控制在160~220mm 之间, 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和易性。第六、浇灌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 不得中途停顿。在某食品大厦和广播电视中心主楼工程中, 严格按规范程序进行监控, 取得较好的效益, 通过取芯法、超声波透射法进行桩身完整性的检测均为合格, 得到业主等有关单位的认可。
2.2.6控制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的桩顶超灌量。设计及施工规范均要求注意控制好最后一次灌入量。当凿除桩顶浮浆层后, 应保证设计的桩顶标高及混凝土质量。如果控制不好, 会有高有低, 必然会造成大量的材料和劳力的浪费, 因此合理有效地控制超灌量是十分有意义的。灌注水下混凝土, 第一斗混凝土冲出导管底口向孔底四周流动扩散, 与孔内泥浆、沉渣相互掺合形成一定厚度的浮浆层。当导管有一定埋深时, 后续灌入的混凝土在已灌入混凝土的内部流动, 第一斗混凝土始终处在最上层, 最终在桩顶凝固成浮浆、沉渣的混杂层。混杂层及其下的低劣混凝土层强度低, 应该给予以凿除。而混杂浮浆层的厚度应该取决于孔内清渣程度, 浇灌混凝土前要求清孔必须彻底。清孔如果越彻底, 混杂浮浆层就会越薄。因此监理人员必须严格按规范及操作规程进行监控。混凝土浇灌时控制好第一斗混凝土浇灌量( 初灌量) 及导管埋深等指标, 形成的桩身质量必然好, 桩顶的混杂浮浆层会很薄。实际施工中若桩顶较高即空孔较小时, 可以用毛竹或PVC 管等直接测定混凝土面标高, 应该说是比较直观地控制最后一次灌入量。从上某食品大厦和广播电视中心主楼工程证实, 用毛竹直接测定混凝土面标高来控制最后一次灌入量, 能收到较好的综合效益。
2.2.7应用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桩底后注浆技术。不管采用正循环还是反循环方式清孔, 桩底沉渣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 会使桩的承载力受到影响。而应用桩底后注浆技术主要在于固化灌注桩的沉渣( 虚土) , 加固桩底桩侧一定范围的土体, 减少桩的变形,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桩的承载力。桩底后注浆是灌注桩施工的一种辅助方法。在成桩前将后注浆内导管与钢筋笼主筋用铁丝绑牢安放在桩孔中, 灌注混凝土成桩。成桩后一定时间内实施后注浆, 以注浆泵将配制好的水泥浆增压输入桩身内导管, 通过劈裂作用注入桩底沉渣和周围一定范围的土体中。注浆压力根据地层性质和深度而定。后注浆施工过程中, 应对后注浆的各项工艺参数进行检查, 同时做好试压进浆量等施工记录。注浆对桩底沉渣和桩侧的泥皮起固化效应, 粗颗粒沉渣被水泥浆固化为中低强度的混凝土, 细颗粒沉渣或虚土被固化为网状片石复合土体, 端阻力由此提高; 桩身泥皮因水泥浆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固化, 侧阻力由此提高。广播电视中心主楼工程65 根桩均采用桩底后注浆处理, 根据3 根静载试验测试分析, 3 根桩单桩极限承力均满足设计要求。桩底后注浆应该说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性好、附加费用低、承载力增幅大等优点, 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建议在今后的桩基设计与施工中利用内导管, 进行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身完整性, 注浆后取代等强度截面钢筋, 一管三用, 提高其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3. 结束语
桩基检测是一种手段, 要保证冲孔灌注桩的质量, 关键在于人, 必须以人为本。人是管理的主体, 人的素质高低, 质量意识的强弱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监理人员应加强做好事前控制等工作, 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要求预防为主,对桩基各个施工环节充分重视并精心组织施工。
篇5:分析高层建筑灌注桩施工应用技术论文
分析高层建筑灌注桩施工应用技术论文
摘要: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针对高层建筑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详细介绍了灌注桩施工方法及关键工序操作要点,并阐述了各种质量通病的处理技术,为今后其他灌注桩的施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灌注桩施工;灌注桩;建筑
1 项目概况
本工程拟建4幢21层商办楼,整体设3层地下室。基坑面积8280m2,基坑开挖深度为11.7m(承台处开挖深度为12.2m)。经设计主体基坑采用直径850mm~1000mm钻孔灌注桩排桩围护,设直径850mm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坑内沿竖向设2道钢筋混凝土支撑。
2 灌注桩施工技术及工艺流程
2.1 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在开孔初期,一定要采用轻压慢转的工艺并保持浆液浓度在1.2以上,以确保地面下孔壁完整,确保充盈系数在1.1以上。在本工程中,有部分桩相邻间距比较小,为防止发生坍孔、窜孔等情况,在相邻桩施工时,打完一根桩时,将钻机挪至本桩4倍桩径范围外施工另外桩,严禁为图方便不挪桩位,直接相邻桩连续打的现象。钢筋笼制作:原材料进场后及时收集质量保证书并进行报验,协同质量员、监理现场取样复试,同时进行模拟焊送样试验,全部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笼制作。围护桩钢筋笼按长度分节制作(一般9m一节),采用GPS-10型钻机垂直度好的主卷扬机进行钢筋笼安装。二次清孔:先检查导管的密封、磨损等情况,用3PNL泵进行泥浆循环清孔,必要时增加进浆流量,使沉渣厚度达到规范要求。混凝土灌注:混凝土灌注时应检查隔水球及放料阀的正确安放情况,灌注过程中随时测量导管的埋管情况,及时做好记录。上述施工技术方案的每道工序都由值班技术员自检合格后,再协同监理进行复核,签认现场值班记录表后,方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2 第一次清孔。当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停止钻进,并及时用换浆法进行一次清孔。具体方法:在钻进终孔后利用成孔钻具直接进行,清孔时先将钻头提离孔底10cm~20cm,转盘回转冲孔,泥浆循环不断地进行,并时常串动钻具,以提高一次清孔效果。一次清孔的时间不宜定死,应根据钻具回落测试孔底沉渣厚度和返浆比来决定清孔是否可以结束;为确保孔壁质量,一清泥浆进浆比重应小于1.15,返浆比重应小于1.25,手触泥浆无颗粒感觉,一次清孔即可结束。
2.3 钢筋笼吊放。吊放钢筋笼时,可利用机架直接吊放钢筋笼。为保证钢筋笼的安放深度符合设计标高,安放前由施工员测定具体标高尺寸,确定吊筋长度,以保证偏差在±50mm以内。钢筋笼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如下放有阻,应查明原因。如焊接垂直度不好,应重新调正后再下放。如为孔径缩径,则应提出钢筋笼重新扫孔至符合要求。为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移位及上浮现象发生,钢筋笼下到设计位置后必须固定好,以确保钢筋笼保护层偏差为±20mm,笼顶、底标高偏差在±50mm之间。
2.4 水下混凝土施工按设计要求工程桩身混凝土强度为水下C35(围护灌注桩为水下C30)。采用250导管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商品混凝土质量及混凝土灌注应按下列要求控制:导管下入孔内之前应仔细检查连接丝扣、焊点及密封槽的好坏,并编号、丈量、记录长度,导管底口距孔底高度一般控制在50cm左右,且底管长度应大于4m,以保证初灌时导管埋入混凝土面大于1.2m。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应在二次清孔后30min内进行,若超过30min应重新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如不符合要求应重新进行清孔。同时,混凝土因故搁置时间超过3h,不再使用。混凝土灌注前安放好隔水球后,导管提离孔底50cm,混凝土初灌量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控制在3m3以上,装满提升开压水板时,商品混凝土车内混凝土连续放入,第一斗混凝土灌入后导管埋入混凝土面大于1.5m,第一斗混凝土灌注后不得提升导管,待第二斗混凝土灌注后,经过测试确认混凝土面埋入导管1.5m以上,方可小幅度提升。
3 灌注桩施工通病及处理技术
通过结合本工程实例及笔者的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出对于灌注桩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其有效的处理技术,为同行提供借鉴。
3.1 桩位偏差。在开工前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甲方提供的大样点进行复核,经确认无误后引出控制点,在场地周围建立控制网,其中永久性控制点不得受到施工干扰,对临时性控制点必须经常校核,桩孔定位必须严格遵照下列程序:计算→复核→实地测量,每道工序由专人负责复核检查,实行签字通过制度。在钻机开钻之前,由专职测量员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测量护筒埋设偏差必须小于20mm。校对护筒所用控制点距桩位应在30m之内,2m之外。整个放样过程应认真、细致一丝不苟。测设场地要求平整,测站同导向点要求通视良好。爱护仪器设备,使仪器、钢尺保持清洁、干燥,保护好测量控制点。
3.2 偏孔事故。事故原因:由于场地不坚实、不水平、钻机安装不水平(或在施工时出现歪斜)、天车与孔口中心不在一直线上,钻机运转中振动过大,主杆没有导正,摆动过大,钻具刚性小,加之钻进中转速过快,钻压大且不均匀,人为造成孔径不规则,换层、换径或遇到较大坚硬障碍物等。根据以上各种原因,应该在施工中加以预防,一旦出现偏孔现象,应该利用翼片较多的扫孔钻头慢转,从偏斜处上方往下反复多次扫孔,或者直接使用筒状钻头加以修正,向孔内回填粘土,捣实后重新缓慢钻进。
3.3 堵管事故。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造成堵管原因会有如下几种:
1)导管原因:导管内壁不干净,造成混凝土在下降过程中局部受阻,或由于导管接头处于不完全密封,造成管内进水而使混凝土局部离析,或者导管因变形导致垂直度与内径尺寸无法保证。
2)泥浆原因:泥浆比重过大,增加导管底部反压力,使管内混凝土无法正常压出。
3)混凝土质量原因:混凝土制作时搅拌时间不够或过长,造成混凝土和易性降低,严重导致混凝土在管内离析,或在运输途中振动离析。
4)粗骨料原因:由于配置混凝土内卵石级配不符合施工要求或夹杂粒径较大的杂物。
5)埋管原因:埋管过深造成混凝土面混凝土初凝,埋管过浅在浇筑过程中,可能导致脱管,使泥浆与砂浆混合物反压入管内。
6)操作原因:导管没有位于钻孔中央,以致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导管底部插入孔壁。
7)其他原因:如孔口杂物不小心掉入导管内,或有水流入导管内。事故处理方法:提升导管2m左右,在孔口板上上下振动,让混凝土在其自重力作用下压出导管,或使用高频振动器安置在导管顶部,开启振动器可以使管内混凝土因振动液化原理而压出导管。以上办法无法解决,证明导管被堵严重,应立即提离混凝土面,重新插导管或使用大斗浇入混凝土。在两混凝土面交接处反复捣插,使其混合均匀,重新浇入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该办法应该在孔内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到方可使用,并作好浇筑记录。
3.4 浮笼事故。导管埋深过大是浮笼的重要原因,故在底管接近笼底时,应尽量减少埋管,泥浆比重过大或泥浆中含砂率过大亦会导致浮笼,由于导管接头法兰外突,故在提管过程中也会造成浮笼,此时应顺时针旋转导管,让钢筋笼自动脱离法兰。
3.5 桩顶标高过高或过低。由于含地下室工程,桩顶标高的控制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若超灌则造成经济上浪费并给地下开挖带来麻烦;若欠灌则导致桩顶混凝土强度不够,而要求接桩。本工程为1层地下室,控制好桩顶标高非常重要。其具体控制方法为:在灌注混凝土时,现场施工员要严格把关,认真计算混凝土方量。根据理论计算及实际灌注混凝土数量,可以推断混凝土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在灌注过程中应随时用测绳测量混凝土面高度,然后将混凝土面探测取样器插入孔内,提取混凝土样本,从而判定桩顶标高,桩顶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探测取样器装置由长度可以调节的铝合金水管加硬质钢丝探头制成)。
3.6 断桩、夹泥、夹心事故。该事故在施工过程中须严格禁止,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预防:灌注混凝土应及时连续,中途停顿时不宜超过30min。二次清孔时孔内沉渣必须清理干净,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5~1.25之间。注意混凝土质量: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有无离析等。凡不符合要求的一律杜绝使用。浇筑过程中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拔管,埋管深度宜控制在2m~6m。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假灌现象。严格检查桩顶3m范围内的浇灌质量;严禁出现混凝土与浮浆混合,在拔出导管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导管自身反复插管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4 结语
钻孔灌注桩作为一种成熟的施工工艺已经广泛的用于许多结构物的基础,但因属隐蔽工程,成桩后质量检查比较困难。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甚至给建设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各施工企业应在各个施工环节中充分重视、精心施工、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施工水平,减少质量事故。
参考文献:
[1] 赵瑞坤.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3):118-119.
[2] 陈森韬.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J].现代物业(上旬刊),(7):31-33.
[3] 吴锡锋.论冲孔灌注桩在应用中须注意的问题[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9):11-15.
篇6: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研究论文
关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研究论文
对于高层建筑工程来说,结构稳定性与安全性要求更为严格,为了实现工程结构支架,必须要设计一种能够进行结构转换的结构层。梁式转换层结构为高层建筑支架转换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满足基础功能的前提下,提高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在对此结构形式进行设计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每个细节的研究分析,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优化,争取不断提高工程设计效果。
1、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特点
梁式转换层结构传力途径为墙-梁-柱(墙)形式,具有传力明确、清晰、直接特点。转换结构主要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传达的竖向荷载,以及悬挂下部结构多层荷载力等,这样就导致转换结构构件存在很大的内力,在对结构进行设计时,就需要将对竖向荷载的控制作为研究要点。对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结构来说,基本上均具有比上部结构大于数倍的跨度,决定了结构设计时还需要做好对结构竖向挠度的控制。通常为提高转换层结构强度与刚度,会导致结构构件截面尺寸会加大。对高层建筑工程设计转换层结构,会沿着建筑高度方向对刚度均匀性造成影响,改变力的传播途径,成为竖向不规则结构,在对梁式转换层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其所具有的特点来确定设计要点,选择措施做好每个环节的优化分析。
2、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原则
2.1减少竖向构件
在对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结构进行设计时,需要控制好竖向构件的数量。因为如果工程竖向构件数量较多,会减少转换构件数量,会降低转换效果。当整体结构转换层刚度突变减小时,会降低工程整体结构转换层的刚度,进而都会影响到抗震效果,对工程建设效果影响比较大。另外,在建筑物竖向高度方向上,在保证转换层存有足够承载力与刚度前提下,采取灵活的方式来进行多处整层布置,或者是在某层局部位置设置,可以采用分段布置或者间隔布置。
2.2结构位置布置
要提高转换层结构位置的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应将上升位置设计在比较低的位置,以免转换层结构位置过高而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刚度与内力造成影响,情况严重的甚至会降低结构抗震性能。因此必须要做好对转换层结构位置的控制,严格遵守高位转换原理,结合实际需求来调整下部框架,提高结构刚度设计效果,避免出现轴向变形的问题。按照工程经验与研究结果,转换构件可以采用转换大梁、斜撑、箱形结构以及厚板等形式。
2.3下部结构刚度
在对转换层结构刚度进行控制时,需要确保结构上下部之间变形与结构刚度特征的统一性。因此,可以采取提升抗侧刚度的方法,确保建筑结构刚度的均匀性,将刚度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完全整合在一起,避免出现中心偏移的情况,不断提高工程结构的逆转控制性能。同时,在对结构设计后需要保证简体结构整体抗侧刚度比重在下部结构中上升,达到提高简体截面的控制效果,将工程结构抗震荷载性能控制在专业范围内,提高结构抗震、防震性能,对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结构质量进行优化。
2.4转换层计算
在对转换层进行设计前,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所有数据参数进行采集、计算与分析,最终形成统一的结构数据。各环节数据的计算分析结果直接决定了工程结构设计质量,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受力变形状况来进行数学建模,利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完成各项三维立体空间的构建。例如在对数据进行计算时,设计人员可以选择有限元方法对转换结构进行局部补充与计算,完成各项整体之间的两层结构模型计算,对各项模型条件做好相应的处理,保证所有模型数据均能够满足实际施工要求。
3、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实例分析
3.1工程概述
以某高层建筑工程为例,工程主楼地上建筑35层,地下3层,裙楼地上为3层,地下2层,施工时将地下1层楼作为上面结构固定端,并将主要楼层作为一个剪力墙结构,把结构转换层设置在固定端以上4层位置,使得结构转换层支架模式变成梁式转换层结构。转换层标高20m,转换层高为6m,转换区域面积为900㎡,形成一个L格局。转换层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活荷载为3.5KN/㎡,设置22根支柱结构,布置成矩形柱网络结构,主要钢筋为Ⅲ级钢(HRB400),箍筋为的`Ⅱ级钢(HRB33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核心筒面积大约为48㎡。另外,墙结构设计厚度为350mm,但是实际施工后中间墙厚度≥200mm,并采用Ⅲ级钢(HRB400)来作为边缘构建的纵向钢筋结构。剪力墙钢筋采用的Ⅱ级钢(HRB335),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框架支柱梁最大横截面积为1100mm×2300mm,最大净跨为7500mm,选择用Ⅲ级钢(HRB400)为纵向钢筋。
3.2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
(1)模板支撑系统。在设计模板支撑系统前,需要从安全角度出发,利用专业软件以及人工组合的方式进行精确计算,确定出满足工程施工建设需求的安全参数,以及支撑钢管的横截面、跨度、空间间距等数据。另外,为提高结构施工的便利性,以及施工材料的利用效果,还需要做好模板装拆卸便利性的分析。尤其是要做好安装施工难点的分析设计,可以通过软件来设计出隐藏的分支节点,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2)转换大梁结构。高层建筑工程梁式转换层结构的设计,需要对应实际结构功能需求来进行相应分析。例如在对转换大梁进行设计时,需要对详细计算结构受力数据,依照竖向荷载或者承托建筑结构上部剪力墙内容,来完成各项组件的构建,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为提高工程各楼板之间的负载性能,必须要做好对结构刚度与强度的分析,确保工程结构竖向受力效果满足专业设计要求。
(3)钢筋下料与绑扎。对于转换梁纵筋来说,具有直径大、排数多、数量多等特点,并且在施工时一般还需要进行全长加密处理,构造腰筋必须要严格按照受拉钢筋锚固要求将其锚固在两端柱子内,这就对钢筋下料与绑扎环节的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时要求每一道梁式转换层钢筋放样与所下材料完全满足专业设计要求,并且要与设计方案对应。提前进行简单布局的排列,确定出最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方案,最后在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下料处理后没有按照既定规则来安置钢筋,影响钢筋绑扎效果,而对最后混凝土的振捣效果造成影响。
(4)转换层计算。以提高结构设计合理性与有效性为目的,对转换层各细节做好设计,改善局部分析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进行计算时可以选择用平面有限元的方式,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影响,并结合以往经验来做好各影响因素的控制,按照工程楼层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另外,为提高计算效果,还应对楼层平面内刚度实施三维空间盒子模型构建,提高模型数据与整体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控制的有效性。在转换梁截面计算时,如果转换梁承托上部普通框架,在转换梁常用截面尺寸范围内,转换梁受力基本与普通梁相同,可以按普通梁截面设计方法进行配筋计算。
4、结束语
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在设计施工时,往往会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其设计效果,必须要针对结构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严格遵循专业设计原则,做好每个细节的控制,做好各项数据的计算,争取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效果。
篇7:高层建筑施工工艺研究论文
高层建筑施工工艺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建筑形式,高层建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滑模施工技术应用较普遍。利用滑模施工技术,不仅可以有效的减少施工误差,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施工水平,这对于工程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文中分析了高层建筑施工中滑模施工工艺,并进一步对高层建筑滑模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高层建筑;滑模技术;施工工艺;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具有较多的层数,竖向结构布置上下变化不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结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因此通过运用滑模施工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速度及机械化水平,确保施工综合效益的提升。滑模施工具有连续性和较高的机械化程度,构造简单,施工进度较快,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的安全和工程质量。特别是针对当前高层建筑物施工现场狭小的情况,应用滑模施工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
1滑模施工技术的施工工艺
1.1墙体先滑,楼板跟进。墙体楼板施工时,先浇筑墙体滑板,预留好孔洞及胡子筋,确保楼板连接的质量。在移动滑板过程中,要从右下向上进行滑动,通过移动整个施工平台,并对胡子筋进行板正处理。当滑板向上移动到相关位置处时,需要进行具体的浇筑,浇筑过程中要做好绑扎施工,即要通过对胡子筋和楼板等进行具体绑扎,有效的保证滑板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进行楼板混凝土浇筑施工,确保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此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完整性。1.2墙体滑板,楼板并进施工工艺。在墙体滑板,楼板并进过程中,需要先对墙壁进行滑板浇筑施工,提前选好浇筑位置,需要在滑板的标高位置处设置浇筑位置,然后对整个模板进行固定处理,即通过绑扎钢筋来起到固定的效果。然后再清理模板和墙体,确保模板和墙体保持良好的整洁性。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检修,针对检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确保滑板运行的稳定性,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另外,在对滑板进行清理和检修后,还需要对滑板内的模板进行脱空处理,使滑膜停止滑动。1.3楼板配合墙体随滑随浇法。墙体两侧的楼板钢筋绑好后,滑浇墙、柱,利用墙柱滑浇的时间继续施工楼板。其施工工艺:墙、柱滑浇至梁底-墙、柱及框架梁滑浇至楼板底→柱继续滑浇、墙梁空滑至内模下口平楼面标高→剪力墙两侧的楼板支模、绑筋→墙、柱滑浇,梁空滑,留出楼板施工缝→框架梁两侧的楼板支模、绑筋,墙、柱滑浇至上层楼板底→浇筑楼板混凝土。这种工艺施工时,墙体上不预留连接楼板的胡子筋或孔洞(键槽),楼板钢筋事先绑好,墙体滑模时即将楼板端部钢筋浇筑于墙内,而留出楼板施工缝。由于楼板要配合墙体随滑随浇,因此墙体滑升过程中不需要预留较大的孔洞、锚固筋及绑扎加强钢筋,这就有效的减少了施工工序。另外,可以在楼板上进行一部分内墙面修整工作,不需要在操作平台下进行串挂双层吊架,这也有效的减少了高空作业量。
2滑模施工时的注意事项
2.1混凝土施工。在混凝土施工的'前期阶段,要对混凝土以及钢筋表面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促使钢筋的清洁效果可以符合施工要求。与此同时,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往往会有分层浇筑的部分,为了进一步提高浇筑水平,在建筑施工中要对速度以及高度引起必要的重视,并且对具体时间、温度等方面加以控制。就下一层浇筑而言,一定要等到上一层的混凝土已经凝固以后才可以进行。2.2模板升降。高层建筑模板的升降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级阶段中为了从整体上掌握滑板的荷载能力以及模板强度,相关人员在设置模板滑升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避免距离过大,掌握出模的时间,提高滑模施工的可靠性。在使用阶段相关单位要依据高层建筑物的具体状况,合理设置每一层的浇筑高度、具体时间,起到协调运行的目的。安装阶段主要以安装钢筋为主,在具体施工中墙体构造施工及滑模施工同步进行。最后是施工质量检验阶段,利用千斤顶垫铁、顶轮及对模板坡度平台进行改变来进行具体的检验,及时进行纠偏。2.3滑模施工的纠偏。滑模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千斤顶垫铁纠偏法、对模板直度进地纠偏及顶轮纠偏法等来达到纠偏的目的。在应用千斤顶垫铁纠偏法过程中,将钢垫板垫在千斤顶底座偏移方向的一侧,这样千斤顶会连同支承杆偏离偏移方向,并进一步带动平台及模板系统进行定向滑升,达到纠偏及纠扭的目的。在调校模板坡度进,需要对模板坡度平台进行改变,将模板滑升到适当的高度,对模板坡度进行调校,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继续滑升过程中,利用新浇混凝土导向作用来迫使平台及模板系统与原滑升方向发生偏离,达到纠偏的目的。顶轮纠偏法需要利用到已出模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墙体作为支点,利用改变纠偏装置的位置来产生外力,并在滑升过程中对平台及模板系统进行逐步顶移,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3结束语
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滑模施工技术具有特殊性,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其对于混凝土连续施工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其机械化程度较高,需要多工种协同作业,而且对于连续作业具有强制性,施工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整体工程施工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要滑模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对各个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整体工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江涌波.多联体方筒滑模施工技术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11).
[2]苏鹏.滑模施工技术的优势及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9).
[3]曹月芹.简易门式提升架液压滑模施工技术[J].能源技术与管理,(02).
篇8:浅谈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论文
浅谈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论文
摘要:灌注桩用于很多建筑物及桥梁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结构物结构安全。其中冲孔灌注施工工艺水是灌注桩施工中最常见工艺,也是最经济的施工工艺。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工程质量的成败,文章浅谈下冲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桩机就位、泥浆、冲孔、清孔、钢筋笼、灌注混凝土
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虽然很成熟,但其工序复杂,从测设桩位开始冲孔到水下浇筑桩身混凝土的全过程中,稍有不慎或把关不严,就会造成孔径、垂直度偏差,冲孔过程偏孔、扩径、坍孔,水下混凝土灌注时出现堵管、缩颈、断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桩顶混凝土不密实或强度不足以及钢筋笼上浮等质量事故,经验教训屡见不鲜,影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如地质勘察资料的局限性,地质情况的不可预见性、施工工艺标准控制不严、施工管理不善、施工经验不足以及材料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全面考虑以上各种可能的影响要素,细致地做好事前、事中的控制下作,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本人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冲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质量控制要点。
1.桩机就位的控制
桩机就位首先要保证工程桩位的准确无误,为此除全面测设工程桩位外,还应在桩机就位时复测工程桩位,并采取不同的测站进行复核,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用钢尺对前后左右相邻桩位进行相互校验。在灌注桩施工中的`桩位控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发生错误将难以弥补。桩机就位的基本要求是平面位置准确,桩机机台水平、稳定,安装就位后要用水平尺和测锤校验,由于在冲孔过程中振动较大,常应桩机机台未垫实而发生倾斜、偏位,因此,在冲孔过程中尚应定时或不定时的复核钢丝绳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这样桩的垂直度和桩位才有保证。
2.泥浆的制备
冲孔灌注桩是靠泥浆护壁,防止坍孔,运用泥浆循环清孔掏渣,泥浆比重和粘度是两项最直观、最重要的指标,泥浆比重太小则难以护壁,容易坍孔;泥浆比重太大则会影响冲孔进度且壁膜太厚,因此,正确控制泥浆比重是成孔施顺利及保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3.冲孔过程
开始冲孔前要检查机械性能及桩锤锤径、锤牙、钢丝绳是否符合要求。刚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当孔位已形成稳定时,再适当提高冲锤落距,以获得较快的进尺,冲孔过程中,泥浆循环量应根据地层和进尺速度加以调整,若进尺速度快而循环量小,泥浆必定粘稠而泥块沉渣多,影响成孔质量;在松软地层若循环量大,则会造成扩径甚至坍孔。终孔时,需对桩孔的孔深、孔径和是否到达持力层进行检查,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方可终孔。
4.清孔
通常运用二次清孔来达到混凝土灌注前对泥浆的技术性能要求。
第一次清孔是冲孔至持力层并进入持力层达到设计深度要求时进行的泥浆循环清孔工作。第一次清孔是能否达到技术要求的基础,不能因为有第二次清孔而忽视第一次清孔的重要性,因为第一次清孔吸力大,清孔能力强,可以把绝大部分沉渣吸出孔外;而第二次清孔是在下完钢筋笼和导管后,利用导管进行清孔,吸力要小得多,目的是清除在下钢筋笼和导管过程中沉淀到孔底或是被钢筋笼碰撞而掉下去的泥块沉渣。在清孔过程中必须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5.钢筋笼制作质量和吊放
钢筋笼制作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质保资料,检查合格后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在验收中还要特别注意钢筋笼吊环长度能否使钢筋准确地吊放在设计标高上,这是由于钢筋吊笼放后是暂时固定在钻架底梁上的。同时,要注意钢筋笼能否顺利下放,沉放时不能碰摘孔壁;若吊放受阻时,不能加压强行下放,因为这将会造成坍孔、钢筋笼变形等现象,应停止吊放并寻找原因,如果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出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
6.灌注混凝土
灌筑前,再次核对钢筋笼标高,导管下端距孔底尺寸、孔深、泥浆沉淀厚度、孔壁有无坍塌现象,如不符合要求,经处理后方可开始灌筑。灌筑工作要迅速,防止坍孔和泥浆沉淀。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拌合,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汽车起重机提升灌注。水下混凝土一次连续灌注完成。混凝土的初存量要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深度不小于1m的要求。灌筑前,首先计算好漏斗和储料斗的容量,即砼的初存量,应保证首批砼灌注后,使导管埋入砼的深度不小于1米。灌注砼时,导管下端距孔底控制在30-40cm,其上端接储料斗,储料斗的最小容量满足首斗料要求。
桩基混凝土采用罐车运输配合导管灌注,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拌和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致使测探不准确;应注意观察管内混凝土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导管的埋珞深度应控制在2-4m。同时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即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拆除导管动作要快,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分钟。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人孔中,注意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循环使用Ч4-8次后应重新进行水密性试验。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人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在拔除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7.结语
灌注桩用于很多建筑物及桥梁基础,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结构物结构安全。
篇9: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高层建筑的发展,为施工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施工技术的进步,又是确保高层建筑能够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转换层形式多样,施工方法也千差万别,但统计表明,板式转换层占所有转换层结构的50%以上,所以本文重点对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技术进行研究,并在板式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问题和模型确立的基础上提出了施工要点。
关键词: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施工
1高层建筑转换层的应用与发展现状
中国目前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一般在二十至五十层之间,其中尤以二十至三十五层居多。中国国内己建成的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占全部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的80%左右,可见这个高度范围内的高层建筑是与中国城市的经济发展和需求水平相适应的,因而应用最多。在建筑功能的要求上,高层建筑中很少是功能单一的住宅、写字楼或宾馆,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多是地下部分是停车场,地上1-7层左右为商场、娱乐场所等,上部小开间的使用部分可以设置住宅、宾馆、或办公室。有统计表明,高层建筑中有转换层结构的占80%左右。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转换层部分,由于梁、柱或板的尺寸较大,所以从模板的支撑系统,钢筋的绑扎、钢析架的安装或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大体积混凝土的浇注等方面在施工技术要求上都有极为严格的限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转换层施工是高层建筑的“瓶颈”,如果说一幢高层建筑在支撑系统选择,钢筋绑扎,混凝土浇注,预应力张拉,机械设备的选择等方面做到方案科学,现场施工组织合理,定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设计技术
转换板设置位置,是人们关心的板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人们对梁式转换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转换层位置设置较高时,转换层对结构抗震性能不利的认识,从而提出了转换层位置较高的框支剪力墙的抗震设计概念,并且限制转换层下大空间结构的层数。然而,板式转换结构随着转换层位置的提高,结构是否也表现出同样的动力特性及反应,也是值得讨论的。本文结合厦门安宝大厦工程,采用三种模型来计算和分析板式转换结构转换层位置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模型中,转换层、标准层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图中黑色填充区域为转换层下部框支柱和落地剪力墙;实线部位为转换板上布置的剪力墙。转换板厚2200mm;落地剪力墙厚度为400mm;框支柱截面为1200mm×1200mm和1000mm×1000mm两种;标准层x向剪力墙厚为250mm,y向剪力墙厚为200mm。转换板所在的上、下楼层的层高分别为2.2m、3.6m(净高,不含转换板厚),结构总高度为98.70m。三种模型分别为:
Hst0——无转换层结构,以原工程转换板上部结构为基础,增加结构标准层,使其高度与原结构相同;
Hst3——转换板设置在第3层顶,并将原工程x向井筒开洞,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x=0.7046,γey=0.8971。
Hst6——转换板设置在第6层顶,将模型Hst3的第1层复制增加三层,使其高度与原结构相同,同时,其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也与模型Hst3接近。结构计算分析采用ANSYS软件。
图板式转换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转换层以上随意布置结构型式和轴网,特别适用于建筑物上下部轴网错位复杂甚至互不正交的情况。但转换板传力路径不清晰,受力状态复杂,结构分析计算繁冗。由于抗剪和抗冲切的需要,转换板厚一般在2M以上,这一方面造成转换层质量和刚度的突变,在地震作用时结构反应增大,转换层上下相邻层更成为结构薄弱层,不利于建筑物抗震;另一方面由于自重和地震作用的增加,下部竖向构件的荷载明显增大,设计难度大。研究表明,转换厚板的内力和位移分布严重不均,最大值与最小值间相差可达几十倍。从整体上看,板式转换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指标均较差,在实际工程中应慎用。当上下轴网变化但仍正交时,可采用正交主次转换梁的结构型式来实现转换。
3板式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问题和模型的确立
3.1板式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问题
最常用模板支撑方式有上面谈到的三种方法,①落地支撑法②叠合梁原理法③吊模法。那么对于一个含有转换层的施工项目而言,如何选用更优的施工方案,如何安全可靠、质量优良、工期准时、技术方便、简单可行、工程造价成本又比较低的情况下完成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是项目承建者的所追求的目标,所以在遇到此类问题时,经常存在如何决策方案才比较科学的问题。由于方案的优劣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施工方案的选择还受很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转换层施工来说,如果转换层所在位置较低,距离基础在四层以内的话,落地支撑法将是最为理想的选择;对于大于四层以上的情况,以上三种施工方法哪个方案最优,决策者如何进行决策。
3.2转换层施工方案决策模型的建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沙旦(T.L.Saaty)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特别是将决策者的经验判断给予量化,对目标(因素)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情况下更为实用,所以近几年来此法在我国工程实践的方案决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内容是:首先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提出一个总的`目标;然后将问题按层次分解,对同一层次内的诸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出相对于上一层目标各自的权系数。这样层层分析下去,直到最后一层,即可给出所有因素(或方案)相对于总目标而言按重要性(或偏好)程度的一个排序。
4高层建筑板式转换层的施工要点
由于板式转换层结构的上述特点,在确定转换层结构施工方案时应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转换层的自重和施工荷载往往非常大,应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并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②对大体积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时应考虑采取减小混凝土水化热的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的温度裂缝。③转换层的跨度和承受的荷载很大,其配筋较多,而且钢筋骨架的高度较高,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钢筋的布置。④对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由于其跨度和承受的荷载都很大,预应力钢筋数量大,因此,要合理选择预应力的张拉技术以防止张拉阶段预拉区开裂或反拱过大。⑤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转换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是不同的,应对转换梁(或转换厚度)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
(1)混凝土工程。在进行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新浇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目前实际工程中采取的措施有:
①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预计的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三维有限元温度分析程序(3DTFEP),对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整个过程中的温度状况进行模拟计算,掌握混凝土在浇筑后一个月内的各部分温度的变化规律,为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施工提供科学的预测分析和依据。
②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施工时,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温度差小于15℃,实际工程中可采用下列方法:a.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混凝土的养护要把握两个关键,即在升温阶段以保湿为主,在降温阶段以保温为主。b.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升降低,减少混凝土内部与混凝土表面的温差,然后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表面及其底面采取保湿措施。c.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水高度一般为100mm。
③浇筑厚大的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在选用水泥方面可采取下列措施:a.优先选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b.掺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c.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少。
④浇筑厚大的转换层结构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在施工方法上可采取下列措施:a.采取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b.变冬季施工的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夏季高温气候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以减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c.采用分层次施工,每层厚300mm~500mm,连续浇筑,并在每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D.采用叠合梁原理,将转换结构按叠合构件施工,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应力过大,对控制裂缝发展有利。
(2)钢筋工程。转换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钢筋“相聚”。因此,正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①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关规定。翻样时考虑好钢筋之间的穿插避让关系,确定制作尺寸和绑扎次序。
②一般转换层结构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或锥螺纹接头连接、冷挤压套筒连接;对于两端做弯头的钢筋,采用可调伸螺纹接头解决钢筋旋转的困难。
③当转换梁高度或转换板厚度较大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骨架的稳定和便于操作。
参考文献
[1]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余红生.转换层支撑系统的选型及其安全性分析[M].建筑安全..
[3]赵鸿铁,胡安妮.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形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32(1).
[4]江见鲸.混凝土结构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10:码头灌注桩施工工艺研究论文
码头灌注桩施工工艺研究论文
1、码头工程施工中桩基的类型概述
在码头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在选择桩基之前,有关人员应当先对码头工程的地质等状况进行检测,以判断码头整体地质层的不同构成成分,然后检测人员详细的标注所检测地质层构成成分的密度和厚度等数据,进而整理出有价值的资料以供桩基类型的选择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一般来讲,作为码头的基础工程,桩基的施工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程,常见的桩基工程主要有两种,一是预制混凝土预制桩或钢桩,施工人员通常在水上完成打桩作业,并根据相关桩设计的直径、水文地质、桩的承载力等谨慎的选择适当的控制标准,最终形成以摩擦桩为主的桩基形式。二是灌注桩,该施工小振动、少挤土,是目前桩基工程中使用相对广泛的一种工艺。但是,灌注桩的施工需要搭建相应的施工平台,并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作业,对施工场地和施工的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由于灌注桩的施工在实践中应用更为广泛,因此,以下我们将主要论述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技术。
2、灌注桩施工的工艺技术解析
灌注桩施工工艺技术也是影响整个码头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掌握和控制,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
2.1施工前的准备
灌注桩施工前的准备是后续施工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施工的顺利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现场的布置、原材料的购进、机械设备的检查、地质水文的检测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进程。首先,在经过对桩基位置水文地质等检测后,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标准的施工图纸。其次,对购进的原材料要严格控制,并分类堆放,防止原料的不合格或腐蚀而影响桩基的质量。最后,对机械设备的准备工作要到位,及时检查诸如钻机、钻头等钻孔设备,对施工场地如钻进平台进行合理的布置等。做好施工前的工作,是后面灌注桩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在实践中应当提高重视程度。
2.2钻孔
由于在码头工程施工中,一般都会用到钻孔灌注桩,并且该种方法比沉入桩中的锤击法噪音小、震动小,能够建造桩的直径也较大,并且所建成的桩也比较牢固,刚性相对较强,可将海堤和桩基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能够保证码头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钻孔施工中,首先,在钻孔前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
①整理场地。需要根据钻孔桩所处的位置来进行整理,若处于水中,需搭建施工平台,若桩基在旱地,则夯实处理杂物后的地面即可。
②护筒的设置。护筒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孔壁漏浆、坍塌的问题。当钻孔较深时,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孔壁在静水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孔壁内向坍塌或流沙的现象,因此,需要设置护筒,一是隔离地表水、保护孔口地面,二是固定桩孔位置,并为钻头提供导向作用。一般来讲,制作护筒的材料有三种:木、钢和钢筋混凝土。在实践中,钢护筒应用的较多。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埋设护筒时需要保证护筒中心与桩心相互重合,并将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还要保持护筒的垂直。
③泥浆的制作。泥浆是后期浇筑的主要原料,为了提高泥浆拌制质量,并有效的节省拌制的时间,在制浆前应当尽可能的将粘土打碎,然后将打碎后的粘土放入护筒内制浆。但注意,要将泥浆搅拌均匀。
④钻机到位。在护筒埋设完成后,使钻机钻头中心对中桩位,以便后边的钻孔工作。其次,钻孔。在钻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进行钻孔工作,由于钻孔是一项关键的工序,其施工对施工人员的要求比较严格,不能出现错误。首先,为了保证开孔的质量,钻机必须对好中线,并保持垂直度,压好护筒,并且施工人员还要不断地添加钻孔前制备好的泥浆和抽渣工作。在钻孔的过程中要注意钻头受力的均衡和钻进速度,防止出现偏斜现象,一旦发现钻孔出现偏斜,要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如放缓钻进速度等。在采用冲击式钻机施工时,由于钻孔附近的土层容易受到震动而影响临孔的稳定性,这就要求及时做好清孔工作,保证桩孔既相互联系又不相互干扰。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钻孔过程中,注意钻头摆动的幅度,防止出现扩孔现象。在停钻时,应当将钻头拔出钻孔,避免塌孔将钻头埋入孔中。
2.3清孔
在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数,经过检测孔的深度、位置、直径以及孔形等完全符合设计的标准要求后,需要马上进行清孔工作,避免因滞留时间过长而导致泥浆沉淀现象,引起钻孔坍塌。在清孔时,首先需要将桩孔内的砂卵石等清理,然后在清理孔内的粘土,同时减小孔内泥浆比重,以确保能够顺利将混凝土灌注到孔底。在施工中,清孔工作也是灌注桩施工中的重要步骤,操作不当就会造成工程质量的不合格。
2.4钢筋笼的安装
钢筋笼的安装也是灌注桩施工的重要工艺之一。在安装钢筋笼时,施工人员应当注意保持其垂直度,合理的控制吊放速度,做到匀速吊放,保证钢筋笼安装的.准确性,防止孔壁受到破坏,在钢筋笼安装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固定,从而保证其位置的准确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钢筋笼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焊接的天气因素,如风雨等情况下所需采取的措施,并保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焊接。此外,要注意熟练掌握焊接技术、保证钢筋的优质性等问题。
2.5灌注与桩头的清理
灌注混凝土是钻孔施工的重点技术。在灌注时,要用导管灌注混凝土,并保证灌注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断桩的现象,因此,需要施工人员保证导管深埋,并保持导管上下移动3~5次,移动幅度控制在50mm左右,待灌注到顶部时,控制混凝土灌注量,使其不超过设计标准高度50mm,以确保桩头的强度。在灌注过程中,要注意灌注的速度,防止速度过快导致钢筋笼上浮的现象。在灌注工作完成后,当桩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25%,则可进行桩头清理工作,包括护筒的拆除等。对于凿除多余的桩头混凝土,可采用人工凿除,避免施工爆破法影响桩身自身的质量。
3、结语
总之,桩基施工是码头工程中的基础施工,直接影响了整个码头工程的质量。在灌注桩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桩基在水下,为施工增添了一定的复杂性,在实际施工工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测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灌注桩施工中,还应当加大对技术的探索力度,并对施工技术的各个环节、施工流程进行优化、加强控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性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从而保证码头桩基施工中灌注桩施工的安全性,保证整个码头工程的质量。
【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设计研究的论文(精选10篇)】相关文章:
建筑工地施工的实习周记2023-10-26
冲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质量问题及应急处理措施有哪些?2022-12-06
房产高级项目经理 简历2022-12-15
塔吊基础施工方案2022-04-30
土建施工员顶岗实习周记2023-08-26
车间见习总结2024-01-22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技术准备包括哪些?2022-06-06
机械挖孔桩施工方案2023-01-03
施工员顶岗实习周记2023-04-21
施工技术与建筑工程的论文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