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时间:2023-06-17 08:28:09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14篇)由网友“三月空想家”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篇1: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近年来在政府的正确指引下,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创新应用到机械制造产业,使得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机械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又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像德国迅速发展靠德国机械制造业发展一样,我国经济社会要想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机械制造产业不断升级改造是基础。因此,研究我国当前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历程

1.1 早期的工业生产方式

早期的工业生产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而且主要靠手工操作,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

1.2 设备集中型生产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出现了生产交通工具、各类施工机械等,生产这些工具、机械的企业采用设备集中型的生产方式。

1.3 信息化生产方式

后来,我国开始研制机电一体化的机电设备,如数字化控制的机床。再后来,随着科技及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机械制造者研制出人机操作系统,实现了人类和机械的“交流”,人类可以通过指令控制各类机械设备。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机械设备制造开始进入信息化生产方式。

1.4 知识集中型生产方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把信息流、物流、能量流系统等集中组织起来,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其相互作用协调,实现双向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即为知识集中型生产方式。

2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机械制造产业已逐步的发展成为机械制造自动化产业,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机械设备制造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世界先进的机械制造国家相比,我国还有很长的追赶距离。

首先,我国机械制造业虽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一直处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机械制造的结构、层次比较落后,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我国机械制造相关的技术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机械制造创新设计能力不足,机械设备制造技术欠缺。

其次,我国机械设备制造技术还处在初级阶段,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水平还不高,机械制造自动化的范围应用还不够广泛。当前,西方机械制造发达国家之所以能远超中国,就是由于其机械制造自动化水平高,机械设备制造早已实现了集成化、智能化、虚拟化,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再加上国外先进机械制造大国的企业每年拿出 4%~8%的营业收入投入到新产品的设计研发中去,相比国外的巨额研发投入,我国小微企业的研发投入显得捉襟见肘。

另外,我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虽受国家重视,而且有了近70 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但相关的管理工作还处于落后状态,不少机械制造业还显得技术陈旧,缺乏创新。再有就是国内机械制造行业虽说广泛采用 MTO 模式,集设计、生产、制造与一身,但思维略显固化,不能因客户需求而随时改变,不能适应当今生产的要求。还有一些机械设备制造过程缺乏标准,管理上也存在漏洞,有时需要凭经验操作。一些机械制造企业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虽说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ISO9000 标准化制度,但仍有一些企业有规不依。

3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政府的正确指导,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一定会在继承传统制造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将更多更新的科技融入机械制造技术中,经分析,我国机械制造技术会向以下几个方面发展。

3.1 虚拟化

虚拟化就是将传统的机械设备制造加工工艺通过计算机等设备的仿真技术模拟出来,进而降低机械设备的研发成本,还能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尽早发现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漏洞,优化风险,进而不断完善,保证产品设计及工艺的合理性。

3.2 绿色生态化

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也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近年来,随着政府及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实现机械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是机械制造业的趋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机械制造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因此,我们急需加快改革绿色机械制造技术的步伐,从设计开始,选择绿色无污染的原材料,采取措施实现产品生产过程的零污染。

3.3 自动化、智能化及一体化

机械制造技术的自动化就是机械制造中的生产、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实现机械自动生产,减少人力资源的使用。高度的智能化能使生产方式变得更加安全便捷,未来的机械制造智能化将能够有效的结合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进而判断出人们想要做出的决策。未来的机械制造技术将更加趋向于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一体化。在机械设计、加工及制造的各个环节都要考虑整个制造过程,尽可能节约时间和材料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环环相构,最终实现研发设计与工艺制造的一体化。

3.4 精确高效化

精度和效率是衡量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制造出的产品将更加高精度和高效率。如机床的数字控制系统将不断优化改善,使机床的精度、效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 结 语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新常态下的稳增长时期,而机械制造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略显薄弱。因此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跟上国际机械制造先进技术发展的潮流,做好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改革,加大研发投入,掌握机械制造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尽快缩小我国同先进制造大国的差距。唯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于冬梅。浅析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创新 [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68-69.

[2] 赵刚。探析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 [J].装备制造技术,(2):202-204.

[3] 张西平。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J].河南科技,(8):78-82.

[4] 刘唐根。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Z3):18-20.

[5] 吴壬佳。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探析 [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2):76-77.

篇2:电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基于电子设计竞赛的电子专业实践教学

[摘要]根据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及特点, 强调电子设计竞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针对电子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提出了加强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利用EDA仿真技术等具体措施,为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电子竞赛;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挑战杯、创新杯及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等项目规模已逐步加强,在高校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1]。

一、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与特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两年举办一届[2], 几乎在校的三四年级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一次竞赛。竞赛的内容主要就是通过模拟、数字电路专业课的学习与实验,参考有关资料设计与我们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应用电路。学生经过对电路的设计、仿真、安装、测试,进行一次创新训练,从而展示自己的作品,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及部分优秀奖。电子设计竞赛的主要特点是: 实践性和综合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 不但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还涉及到一些专业选修课的内容。[3]这样就鼓励了学生学习选修课的积极性,比如传感器技术、电子测量、电子工艺、EDA仿真实验等专业的选修课[4]。设计手段可采用传统的实际动手方法,也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设计方法,如EDA辅助设计,可大大促进参赛学生理论知识的升华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5]。

二、电子设计竞赛中的典型实例

1. 用电子技术开发中学物理实验

基于普通中学物理器材的笨重、价格昂贵、操作复杂、可靠性差、实验效果不明显,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一缺陷,我们指导学生以LED发光器件为核心,将其低功耗、低成本、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的发光二极管应用于中学物理实验中。这样,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改进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6]。

如图1中的上图是一个欧姆定理原理实验图,下图是一个多功能信号测试原理图,图2是测试欧姆定理的显示效果图。如果将上图电路的输出接入下图直流输入端M1、M3端,改变电源电压的大小或者滑动变阻器的大小时,通过LED2一组两只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暗,可以观察到电流、电压以及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实验演示验证了欧姆定律I=V/R的关系。

图2的测试电路不但可以测试欧姆定理,还可以测试中学物理实验所有信号的电路,比如进行电磁感应现象测试,交直流电信号的测试,音乐电平信号的测试;变压器原理的测试等等。

2. 单双向可控硅导通特性的模拟演示实验装置

图3是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演示实验装置原理设计图,图4是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演示实验效果图,每个图的左半部分由电源、可调电阻及电容组成一个充电回路,右半部分的可调电阻、电容、双向二极管、可控硅组成一个触发电路及可控硅导通回路[7]。导通后的显示效果是用555多谐振荡器和CD4017十进制计数器联用,555用作时钟脉冲发生器送到CD4017的CP端,使CD4017计数器的十个输出端随输入时钟的加入,依次出现高电平,故LED0——LED9依次点亮,则形成“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模拟显示电路。它演示的动态效果非常生动地揭示了可控硅触发导通的特性,很具有创新性及说服力。

这种新颖独特的演示教具一方面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电路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其内部特性,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另外,这种教具还可以很好地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验演示,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的讲解。

制作这种教具的方法是:选择一大小合适的盒子,将控制电路图按比例大小安排在盒内,使整个所需电路图都能附在盒内,然后在需要安装元件的地方钻孔安装元件,把焊接好的流水灯电路板安放在盒内,再把输出的每只发光二极管按照点亮的顺序用引线安排在单双向可控硅电路的导通回路,内部安装好后,盖上盒盖,在发光二极管相对应的盒面位置画上可控硅的导通原理示意图,安装好控制开关及电源就可以演示。

三、结语

通过上面的实例,充分说明了电子竞赛不单单是一次竞赛活动,而是和我们学习的专业知识紧密相关。它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量度尺,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必要措施[9],能让学生在自主设计、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竞赛促进了教师的实验教学,反之,实验教学又加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10]。学生们可以借助EDA技术,首先进行电路的仿真,然后进行设计、安装、测试,虚实结合,环环紧扣,通过自主创新,可以创作出各种电路,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彬,杨丹,李晶皎.竞赛式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5):181-182.

[2] 宋智,车仁信.结合电子竞赛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科学,2008(6):174-175.

[3] 赵青云,杨培林,黄朝艳.基于电子设计竞赛的电子专业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1):279-280.

[4] 姚有峰,赵江东,汪明珠.从电子设计竞赛谈电子类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7):111-132.

[5] 刘韵,余魅.开展电子设计竞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8):121-122.

[6] 冯忠耀,罗惠霞.大学物理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47-250.

[7] 徐长军,王峰,等.双向可控硅的设计及应用[J].电子产品世界,2008(12):33-35.

[8] 杨兆民.高校物理实验课程的构建与改革[J].实验科学,,(2):14-17.

[9] 王喜鸿,王良成,周密.论以科学竞赛促进理工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科学,2011(4):1-3.

[10] 孔祥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2):75-77.

篇3:电子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关注电子专业教学

摘要: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这是一个与电子产品密切接触的时代,于是有很多的人把目光转向了电子专业。电子专业研究的.就是电子类的电器设备,比如:电视、电脑、电冰箱等。而网络信息的传递,工厂电气控制,家电自动化智能化,航海,航天,地下、海底、太空探测等高中低各个层次的电器设备也都离不开电子设备,可见电子专业的广域性和实用性。当今很多的年轻人都选择了这个专业,他们基本上都是怀着热情与好奇,对于这样一个神圣而又神秘的专业,他们充满期待。那么,如此备受瞩目的专业该进行怎样的教学呢·本文主要从四个角度讲讲本人关于电子专业教学的拙见,以此来和教育界的朋友们探讨、交流。

关键词:电子专业;教学;四个关注

电子专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是令人欣喜的,面对众多的生源应该怎样进行教学呢·我们要培育的人才是要适应这个社会,靠自己的技术养活自己,靠自己的专业为中国的进步贡奉献力量。那么,我们就得密切关注电子专业的教学成果。我认为,在电子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四个方面:

一、思想

电子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它需要的是一种严谨的思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得关注学生这种思想的培养。如今,除了重点学校和二本学校,在三本院校和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也在培养电子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学习,虽然不能肯定的说在重点学校和二本学校学习的学生在电子专业这个领域就会比其他的学生好,但是这些学生的起点确实不同。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都有很大的区别。选择去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虽然选择这个专业是出于兴趣,但还是有部分人是为了混时间。面对这些不同层面的学生,我们还是必须保证搞好教学。我们得保证毕业后从事电子专业工作的学生不会因为我们的教育问题而给社会带来什么危害。师者,传道者。我们教学生不仅是教学生学习电子专业的知识,我们还应该教会他们道德。电子产品对社会的影响是深渊的,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必须得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有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想法,有严谨的思想。因为电子产品的一点小差错,就会给社会,甚至是整个中国都会带来影响。只有在思想上严谨,在工作中他们才会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检验自己的产品,这样才能保证电子产品的安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必须时刻提醒学生们摆好一个正确的心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从而逐渐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理论

电子专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但同时它又关联到其他很多领域的知识,因此,电子专业要求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理论,他们会觉得很枯燥、乏味,而且误认为理论的东西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体现理论”,可见,理论的东西在当今这个社会的用处。如果不懂理论,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将怎样指导工作,怎样进行改革和进步·理论是电子专业必须学好的东西。学生们的起点不同,知识的功底也不同。特别是在三本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在高中或者初中,他们根本没有认真学习数学、物理,而这两门学科却又和电子专业密切相关。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差距就特别大。因而,在不同的院校,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教学的基础,从不同的理论基础出发,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然后再逐渐地培养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并且,电子专业还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军事方面。当你想要为国家出一份力量,想在军事设备方面做点文章。就必须了解现如今中国的军事情况,什么样的武器设备才适合中国的军队,然后再从这些情况着手研究。这些都是我们要关注的内容。学习电子专业,我们不仅要学习这个专业本来的理论知识,我们还得扩展自己的眼界,关注专业进步,关注社会进步,关注时代变化。总之,不仅要学好专业的理论,还得掌握多领域的知识。

三、实践

电子专业是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专业,它要求产品的准确度高,严密性强,任何一个小的差错可能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经常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水平的理论知识,就应该让学生多多地与实践相接触。多动手,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查阅、咨询等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学生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导性还给学生。课程新标准中要求老师让学生学习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好的教学方式放在电子专业的教学中。有句话叫做“实践出真知”,学生们以前学习的理论知识都是前人的成果,他们对于这些理论的理解可能只是表面的,当他们接触到实际操作后,他们将会更深一层次地理解这些理论的知识,在加深理解的同时也加深了记忆。而且,知识正在不断地更新,通过实践操作,有独特思维的新一代或许会有一些新的理念,在实践中找到真知,或许对学生,对电子专业,甚至是中国的发展都是一种贡献。多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不可忽略的教学重点之一。

四、创新

电子专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前景非常好的一个专业。要在这个领域取得新的成绩,要想这个时代取得更大的进步,电子专业上也就得创新。这是年轻的时代,以后的生活也得他们自己过,他们要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他们的那份蓝天。多给学生一点自由的时间,让他们去发挥自己的想象,改进电子产品的不足;多给学生一点空间,让他们去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成果;多给学生一点勇气,让他们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面对社会。电子产品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通过大胆的创新,大胆的改进,人们的生活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像乔布斯一样,知识的累计,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创新,才使我们拥有了手中的“苹果”。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学生们要有大胆的精神,要有探究的精神,要不断地去追求,去创新,希望有一天在我们的学生中会出现另一个“乔布斯”。

结束语:

生活在信息时代,生活在电子优越的时代,电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方便。为了下一代,为了自己,为了中国,我们也应该好好的研究电子专业的教学,希望我们未来更方便、更美好的生活不是梦。

篇4: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引言

一直以来,大学体育教学模式都作为一种可控制系统存在着,其主要涵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操作程序、教师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等因素,大学体育教学过程结构是能够将整个体育教学模式支撑起来的骨架,其能够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模式的稳定性。而实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主要指的是整体设计并优化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诸多因素。相关实践表明,不管哪种教学系统,一定套对其结构及要素进行优化才可以体现出其整体功能的优化。本文将主要探讨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相关策略。

一、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需从教学目标及内容着手

1.明确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大学体育教学过程的起点及最终归宿,一定要在优化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得到有效解决。主要是因为在整个大学体育教学中,对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结构的建立、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来说,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其指导和统领性的作用。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教育教学目标、学校教学目标及学科目标的制约,如果要明确大学体育教学目标,那么久一定要对其的可操作性加以了解,并且体育教学目标之间都一定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连贯性。将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确定下来对于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监控体育教学过程以及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2.合理选择内容

现阶段,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已经成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已经成为实施体育教学目标的载体。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其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材料就是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受到学生喜爱将会对教学目标完成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校一定要对体育教学内容形成高度重视,一定要认真并且仔细地选择教学内容,而且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应该要具备较强的可学习性,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探究

1.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运用

体育教学方法具体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所作出的一些行为方式。体育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所展开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行为;在自身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活动方式等[3].优化大学体育教学方式有助于让所选择的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所具备的基础水平相适应,促使当代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较多的体育知识及技能进行掌握,.此外,还可以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最终使其能够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2.科学设计体育课堂教学结构

体育教学课堂结构的设计出了对规定时间内和规定空间内的各个教学活动的具体环节及步骤做出具体安排,更加需要将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有效地体现出来。相对而言,大学体育教学课堂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一个系统,高校体育教师在对体育教学课堂结构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该要着眼于整体,不能仅仅做到局部优化,因为只有这样,菜可以促使大学体育教学结构中的各部分之间实现相互协调及相互促进。

3.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即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来

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在当前这种形势下已经慢慢从教师为主往师生合作或者是为学生服务的方向转化。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强调学生要积极并且能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并且要求体育教学一定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激发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及其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地将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

4.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

不断进步的科技以及不断变革的社会都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身心及生活。在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当中,体育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改善人类身心健康的问题上承担着非常重大的责任。为此,大学体育教学一定要实施素质教育,并有机结合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体育能力得到提高就一定要完善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一定要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教学思想。创新意识有助于大学生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形成良好的适应性,还可以促使其自身的体育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有助于其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从事科学的体育锻炼。

三、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的对其教学模式加以优化,那么对于学生学习体育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不仅能够让其得到科学的训练,同时还能够促使其对体育教育形成更加科学的认识,增强其对体育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篇5: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的运用的普遍化,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被逐渐纳入了考核体系。同学们,以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大家学习一下怎么书写一份毕业论文吧!

浅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的运用的普遍化,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被逐渐纳入了考核体系。

有领导曾在教育大会上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对高校计算机课程基础的改革和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的建立健全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培养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下面,该文章就要围绕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现状、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构建几个方面来介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前言: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育信息化在教学活动中起作用的核心,现在计算机虽然被广泛地被运用到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但是更多的还是投影仪和PPT的应用,其他方面的开发相对较少,而这种方式下的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也不是很充分。

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重视信息化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并使他们最终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主动地终身学习者。

”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就显得很有必要。

教育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

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方式的变化,网络工具开始成为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样也就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推广与普及。

正是由于人们对信息化学习的广泛运用,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发展,这种创新与发展体现在形式与内容上。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案需要用信息技术来完善,现在高校都要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要过二级,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重视这一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设计自己的课程,来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开发。

比如说,老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PPT的制作方法,把课件做的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更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率,提高他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

要保证学习效果,不仅要有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有相应的实践。

教育信息化就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提供了实践的可能,多媒体教学环境可以使得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上机实验更加的有效,也可以使学生们得到更多的上机操作的机会。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逐步演示自己的实验步骤,这样就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直观,也更容易指导学生的实践。

教育信息化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网络交流平台有很多,有些知识学生在课堂上不一定能掌握,那么这就需要课外的学习,在课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正好可以利用那些网络交流平台来与老师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的疑惑,也可以让老师知道自己讲课过程中的不足,这样的交流是一个相互提升的过程,因此,越来越多的网上计算机基础课程交流平台被建立起来。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现状分析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制定了一个教学目标,也会达到一个相应的教学效果,链接这个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的媒介就是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关学者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现状进行了一个调查,调查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高校学生基本都会使用计算机,并且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一些信息交流,比如说大家用邮箱来收发邮件,在网页上浏览新闻,主动去利用网络搜索大家所需要的信息,从这可以看出,大家的信息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大家似乎对“在线学习”不怎么感兴趣,在这方面花的时间很少。

调查显示,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源头有很多,像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这表明大家还是有一定的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但是,高校学生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很好地运用信息技能,绝大多数人对信息技能的运用都是停留在表面,只能满足基本需要,很多人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网上资源都不是很清楚,不知道怎么去获取,大家获取信息所花费的时间很长,但是真正得到的有用的知识又非常有限,可见高校学生的信息获取效率不高。

在一项有关信息道德的调查表明,有相当部分的高校学生浏览过暴力或不健康的网页信息,还有网络抄袭也是大学生常犯的错误。

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一课程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和创新能力,大家对这门课的学习动机也不同,有的是为了应付学校的考核,有的是为了自己以后的工作做准备,也有不少同学意识到掌握计算机信息技能对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都是有帮助的。

调查的另一个环节是对学生的信息化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了PPT及投影仪进行教学,也有近一半的老师运用了计算机课件等资源进行教学,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教学资源,而仅有很少的一部分老师通过网络聊天或沟通工具与学生进行了课外在线交流。

其实,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是很希望能够在课后与老师进行相应的交流的,但是在现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由于老师的精力时间有限,学生很难有机会和老师进行课后交流。

一部分老师表示,他们偶尔会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但是,他们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区分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不同,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和特点的理解都不是很透彻,而且学校也很少提供这方面知识的专业指导,因此不少老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解都不够,更不用说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了。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教学模式构建

说到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构建,就要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

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受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较小,由于是利用了网络资源,信息化教学中所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就更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也可以通过这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来实现。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包括了应有的学习任务、支持学习任务的信息、教学中所需要的即时信息和相应的学习任务。

对教学设计有着很大影响的一个理论是构建主义理论,这个理论过于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忽视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因此,要更好的完成整个教学设计,就要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老师在该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学生在该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师与学生两者相结合,相互补充,这样子,才能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需要用小组合作或团队学习的方式来组织学生们学习,让他们就一个问题通过探讨然后达成某种理论或思想。

还要注意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或者其他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视频、资料等学习资源。

再者,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老师要注意和学生沟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每一个步骤中去,可以更好地落实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这一点,不论是传统的教学设计还是信息化教学设计都是一样的。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的发展,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越来越重视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信息化不仅仅是单纯的使用教学软件,信息化也不只是校园网的建设,教师只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并不能实现信息化教学。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点包含了“有效学习”思想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点,首先是对课程引导问题的设计,这个时候应该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情境,最大程度的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身情况的学习情境。

其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接受能力,老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学生个体的不同,计算机老师在教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时候,要尽量注意对不同学生的信息输入,这样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要要求老师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学习资源,比如说在PPT的制作上更活泼一点,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来选择PPT的背景,这样对学生可以产生一种外部刺激作用,也能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

第三点,要给学生合适的自我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去展示自己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成果和自己利用这门技术制作的作品,老师可以在他们的展示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与赞赏,这样能够激励他们去学习,让他们觉得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点是要慎重设定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老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由简入难,而且目标的设定要有阶段性,比如说,老师可以制定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哪一阶段学习计算机基本符号,哪一阶段学习编程,都要有合理的安排,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去对要学的内容先进行自我学习。

最后一点是要建立适当的评价体系,建立一个网上评价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网上评价系统的建立要具有可靠性、友好性、美观性、实用性。

计算机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比如说让学生利用编程制作一个动态的贺卡,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通过网络评价系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的完善。

还要补充的一点是,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课后指导,可能很多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课堂实践课不是很多,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外时间来进行相应的上机操作,在自我练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自己没办法解决的时候,就应该向老师寻求帮助,由此,老师的课外在线辅导也应该纳入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了。

结束语:现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渗透到了各个行业,而这也对学校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要求学生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必要的“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信息化的社会。

信息技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为了让学生能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条件。

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这方面的工作,对这个教学设计不断完善,不断改进,致力于一个相对完美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温涛.透视网络大赛,探索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与改革.[EB/OL].-10-12

[2]薛云.浅谈教育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7)

[3]石义芳.多校区模式下计算机实验教学综合信息平台的构建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6)..

[4]侯婕.教育信息化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18).

[5]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浅谈机械设计中三维动画创作与应用【2】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技术性的变革,计算的应用涉及到各个领域,尤其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领域,其技术发展也是非常地迅速,三维动画利用电脑技术,创造了一个非常逼真的动态性环境,三维动画利用电脑技术,创造了非常逼真的动态环境,从而生成影像级动画,可以说令人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本文针对机械设计中三维动画的作用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篇6:精选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the english progressive aspect from the views

of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rototype category” of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tries to structure the prototype schema of the english progressive aspect

and its variations, in order to know better the essential meaning of the english progressive aspect

and its usage.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 the meaning of the english progressive aspect

the usage of the english progressive aspect

一 现在进行体意义的认知研究

“凡属语言研究,不论是历时还是共时研究,不在乎规范、描写、解释三种。早期的传统语法属规范性的,因为它总结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的规则。结构主义开始对语言结构进行描写,而转换生成语法注重语言的深层结构和语言能力,本意是想解释语言的生成机制,但后来完全抛开意义研究,走到了形式主义的极端。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受人们认知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要想做到描写的充分性,必须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所以,认知语言学不仅仅对语言事实进行描写,而且致力于朝理论解释的方向迈进一步,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

进行体语法意义的研究,国内外语法学家作了大量的工作。章振邦[1991:426]认为进行体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所表示的动作具有持续性、暂时性和未完成性。所谓持续性,指动作或短或长有个过程,不是一下就完成的;所谓暂时性,指动作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限度,是与不受时限的动作相对而言的;所谓未完成性,指动作在某时尚在进行中,即侧重于动作的进行而不是它的完成。leech提出进行体表示持续,有限持续及事件不一定完成语义(leech, 1971). smith(1983:480-482)认为,说话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即视点)来描写一个情景。smith把一般体和进行体称为“观点体”,以区别于由各种情景类型表示的“情景体”。

篇7: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关于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下面通过一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币的功能清单(见表1)来直观的阐释。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资料来源:根据ChinnandFrankel和Kenen(1983)整理。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

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

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

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

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强势经济会造就强势货币,中国经济通过近30年的超高速增长,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规模和对外支付能力有了空前的提高,出口和外汇储备均为世界前列。如今我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期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关于人民币的改革措施,人民币走向储备货币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这一重大国际金融战略,如何全面的了解这一战略的利与弊,如何利用当前的国际局势使这一战略更顺利的开展,扬利除弊,是本文要讨论的主要话题。本文首先简单的阐述了货币国际化的含义,随后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利益与弊端。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19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下面通过一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币的功能清单(见表1)来直观的阐释。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官方用途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国际储备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币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资料来源:根据ChinnandFrankel(2005)和Kenen(1983)整理。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1997—19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20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2008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20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三、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我们可以将货币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相关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二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以及超出经济范围的利益,货币国际化总利益即为二者之和。

1.可以计量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1)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是指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货币当局凭借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获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成本之间的差额。货币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成本却微不足道,国际铸币税收入相当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20年底美国获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9530亿美元。目前我国拥有数额巨大的外汇储备,这实际相当于对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担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一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仅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造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根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期保持稳定,并且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那么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保持年均25亿美元左右。

(2)从境外储备资产的生产成本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铸币税的研究表明,货币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使人们持有货币或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意味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国债等形式存在的时候,国际货币发行国必须为之提供一个正利息补偿,这种非零的生产成本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一步来讲,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币可供选择,或是持有储备资产的形式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因为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储备资产,无论是以存款形式还是以国债形式存在,都意味着为国际货币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和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分资金必将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币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和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2.其它类型的货币国际化收益

货币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和运用境外储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币以后,对外贸易活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也会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有所提高。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币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和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币来参与的。因此国际货币成为了一种紧缺的资源。而要得到这种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须与国际货币发行国进行贸易往来,开展经济合作。在对外经济往来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十分快捷,有利于其对外经济往来的扩大。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很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范围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进出口商来说,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规避它的最好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一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成本支出;另一方面便于对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一步提升出口竞争力,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往来,货币国际化必将给发行国居民和企业的对外贸易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分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取人民币进行交易,避免频繁的货币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成本。根据欧盟委员会估计,欧洲货币统一每年节省的货币兑换成本在4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得,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币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旅游将更加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也可以提供人民币信贷。

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利用手中的人民币对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一步的保证。有利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大,促进我国对外经贸活动和国家交流的发展,尤其是推动我国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声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由于不存在世界政府和世界中央银行,一些国家的货币同时担当着国际货币的角色。建立在一国或几国“国内货币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制度的不平等性。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一种不对称的货币体系,发达国家由于掌握了货币话语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具体历史的原因,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币体制的不完善对我国的影响,一旦人民币完全国际化后,中国就拥有了一种世界货币的发行和调节权,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发言权也将随之增加;一旦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也会做出重要的贡献。

货币的国际化往往意味着该货币发行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币及金融政策协调中作用的加强,有利于增强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一种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和调节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中国经济的一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那些国家产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此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币结构,支持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国际结算的货币之一,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中对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和抵御“货币入侵”的能力。

货币国际化并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货币的追逐,表面上是对货币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肯定,实际上则是对隐藏在货币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此货币国际化对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币发行国所带来的好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3)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国际融资

由于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和获得长期借款。(Eichengreen和Hausmann,19)。具体来说,就是无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主要原因。对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说,他们无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币敞口风险,因而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得不面对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后,经常项目出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经常项目赤字的相关度将下降,美国在多年出现财政和经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增长,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币地位。当然,对于经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但是这种国际货币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由于经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为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储备水平,分流部分外汇储备资源以进行研究和开发投资。

(4)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高额外汇储备压力

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突破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贸易及加工业产生不利影响,而汇率稳定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剧。解决这一两难困境的有效方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说高额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对外信誉,但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外汇储备的增加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成本增加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清偿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成本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厚收益,对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效用。但是中国在获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

(1)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币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币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范围之外获得货币发行收益。在国际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流动的条件下,货币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意味着货币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担者着巨大的风险。信用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该货币的信心与预期,最终取决于这种货币的运行效能。信心与预期具有“双向强化”特征。对货币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大;对货币国际交易信心的不足导致对该货币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币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流动效率充足,能够支持货币迅速转换的条件下,当一种国际货币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币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货币市场在不同得储备货币之间迅速转换。这种国家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货币市场上的可选择性决定了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一种货币,也可以放弃它而转向另一种预期乐观的货币作为国际清偿手段。国际货币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起的货币与资本套利行为是国际货币可逆转性的最佳诠释。

另外,国际货币的选择,会由于货币替代问题,带来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对称甚至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这一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相当于美元化国家放弃了货币主权而达成了暂时的货币统一,但由于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决定了货币一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一致。货币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顾美元化国家的利益,甚至所制定的货币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币接受国与货币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一体化状态,这种情况就必然存在。

当货币区域内出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成本分配不公时,货币合作收益就难以弥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成本,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一种新的合作形式(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拥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重新选择货币,货币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避免了。国际货币的逆转必然给无论货币发行国还是货币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货币发行国而言,货币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一例的,而对于接受国而言,放弃一种货币作为清偿货币或媒介货币,理性选择的结果可能是获得更大的收益。

(2)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资本国际间流动变得更加容易,流通成本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流动将对我国资本市场利率产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加对人民币的需求,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同样,资本的流动也会引起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而引起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政府的货币政策将受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对国内发生的通货膨胀而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方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满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施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起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币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3)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币需求和汇率波动

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后,其货币将被许多国家储存和使用。一旦国外货币需求的偏好发生变化,将会导致国内货币供需发生波动。此外,由于一国货币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获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规模流通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形成后,将对国内的人民币汇率形成重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将更为复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期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困难。

(4)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减弱甚至失效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币当局控制基础货币、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币作为本国的货币和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有时候会发生冲突。货币国际化之后,本国货币与国际金融之间的一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币政策将面临更加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将受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币政策的制订,不能仅考虑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稳定本国货币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币,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会发生相应变化,货币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加,中央银行很难确定货币政策调整的适当时机。

储备货币发行国不时发现在实施国内货币政策时会受到国外本币持有额的钳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持有其货币的数量越大,国内金融政策执行的难度就越大。同时,由于取消了货币壁垒,经济危机、通货膨胀可随时传递到国内。

总而言之,一国货币国际化像一把双刃剑,既给该国带来各种成本,同时也给该国带来诸多利益,但是国际化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国际货币发行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具有较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等国际金融组织的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证明。而那些国际政治热点问题的背后屡屡浮现的美元货币交易的影子,则再三提醒我们:“美元这种制度工具,实实在在有着对于其他国家制度和文化‘侵入’的味道”。正是在这层意义上,货币国际化近年来一直被视为国家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揭开国际货币面纱,重新审视其背后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甚至文化冲突时,或许不得不承认,谋求货币国际化的动力已不仅仅源自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从某种程度上讲,欧元的崛起以及新兴国家对本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的执著,也可以理解为捍卫自身利益、抵制国际货币“先驱者”的一种努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探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或许可以有所启发。

篇8: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论证基于有限理性能力的金融资产预期定价,这是行为金融学的基本问题。

这里提供的论证,与以往发表的金融学和经济学文献不同,它遵循学术史的逻辑,首先界定经济学、金融学和行为学的基本问题,其次界定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最后讨论行为金融学应当具有的研究框架。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

引言

一门学科为什么能够独立存在?基于常识的解答是,任一学科在人类社会里之所以产生,无非是出于好奇或实践。

,最初以“提问”的方式(例如屈原《天问》),然后以“对话”的方式(例如柏拉图《对话》),最后以“陈述”和“对陈述的检验”方式(近代科学实验提供了这一方式的规范形态)。

知识各门类的演变路径由什么样的力量塑形?学术史和知识社会学能够提供的视角大致就是法学家卡多佐(B.N.Cardozo)在解释影响司法程序的四种力量时所采取的视角。

对初始问题的解答在人群之内达成共识(主体间客观性)之后,便形成了“知识”,即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里记录的苏格拉底对话所得的“知识”定义之一:“有根据的真确信”(justified true belief)。

这里所说的“根据”(being given an account of),是以共识为前提的(否则就难以解答“葛蒂亚问题”)。

达成共识的根据,为学科演变提供了“对话”(dialogue)的框架。

在后来的演变中,这一框架可能被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不断重塑,并呈现为相当复杂的演化路径。

例如,卡多佐指出的司法实践的塑形力量,可划分为“社会需要”和“道德习俗”――据此而来的司法判断是沿着“社会学方法”和“传统方法”的判断。

此外还有司法实践内部的塑形力量,称为“法官信念”(acquired convictions)和“逻辑自洽”――据此而来的司法判断是沿着“演化方法”和“哲学方法”的判断。

注意,社会需要和道德习俗这类外部力量通常表现为政治格局对学术资源在各学科之间配置的影响,这种政治影响和由此呈现的学术嬗变,是知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

知识各门类在上述演化中往往形成各自独立的学科(学术传统)。

这些学科可分为两类:(1)由独立的基本问题界定的学术研究范围及方法。

(2)在不同基本问题界定的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并由这些学科基本问题及方法派生的学术研究范围及方法。

例如,经济学是由基本问题“什么决定价格”和“价格决定什么”界定了研究范围及方法的学科,它的核心理论被称为“价格理论”。

又例如,金融学是由基本问题“什么决定金融资产价格”界定了研究范围及方法的学科,它的各种理论通称为“资产定价”理论。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学术思想史,脉络清晰,呈现了下列七个知识模块:(1)关于“理性”假设。

(2)关于“科学解释”。

(3)经济学基本问题。

(4)金融学基本问题。

(5)行为学基本假设。

(6)行为经济学及其基本问题。

(7)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

作为专业化教育方法的必要补充,跨学科教育的基本方法是:(1)将全部知识视为相互联系并演化的模块,主要考察知识模块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如何依具体情境而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意味着的学术演化趋势。

(2)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旨在为每一知识模块以及每一核心概念划界,也是在“划界”(demarcation)这一活动中体现着康德式的批判思考。

作为对比且与此互补的是被称为“应试教育”的专业化教育方法的两大特征:(1)局限在特定知识模块内部的分析性知识。

(2)特定专业的学术传统内部的权威性思考方式。

一、关于“理性”假设

经济学的芝加哥主流学派关于理性的基本假设,被称为“完备理性假设”。

与此相对立的,是所谓“有限理性假设”。

这两大假设之间的对立及长期争辩,清晰地呈现了界定理性假设的两大要素:(1)个体对现象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注意,这一界说意味着,任何解释,不论是否符合事实,只要令人信服就足以将待解释的现象理性化了。

(2)主体客观性(inter―subjectivity)。

这里需要解释:假如笔者反复且感受强烈地梦见一位早已逝去的朋友,笔者可能确信那位朋友仍然健在。

不过,因为笔者的其他朋友不能如此确信,故笔者的确信缺乏主体间客观性。

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清楚地描述了我们想象中的上述两要素,就等价于界定了我们自己关于理性的假设。

假如笔者想象中的理性是“完备理性”,那么它等价于这样的描述:首先,笔者相信每一个人对每一现象都有至少一种令人信服的解释。

其次,笔者相信所有个体对每一现象所提供的令人信服的解释的集合有非空的交集。

这就相当于假设个体行为永远基于全体共享的知识,于是这就等价于假设没有与所考虑的行动相关的私己知识。

又假如笔者相信的,是与完备理性假设对立的“有限理性”假设。

那么,笔者所信的,等价于这样的描述:首先,笔者相信至少存在一个人,他不能相信关于等待解释的现象的全部解释。

其次,至少存在一个人,他不能共享与他相关的全体知识。

为凸显这两类理性假设之间的严重分歧,笔者构造一个例子:笔者见到一位老友正在若无其事地饮一杯葡萄酒并且笔者相信那是一杯毒酒。

那么,假如笔者关于他的行为有完备理性假设,笔者就应假设他知道那是一杯毒酒,所以笔者必须设想他试图结束生命的各种理由,然后,笔者不会有所行动,因为笔者的干预很可能违背他的旨在谋求最大幸福的理性选择。

另一方面,假如笔者关于他的行为有有限理性假设,笔者可以立即行动阻止他饮毒酒,因为笔者的行动很可能对他和笔者而言是一种帕累托改善。

类似地,关于中国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在以往30年里,经济学家们表现出两类几乎相反的立场。

其一可被称为“泛自由市场”(笔者称之为“简单自由主义”)的立场,其二可被称为“批判自由市场”(通常也冠以“新左派”)的立场。

如果不考虑经济学家与他所坚持的立场之间的利益关系,那么,笔者相信,导致了如此严重分歧的,主要是他们关于中国大众的各种行为的理性假设。

持完备理性假设的经济学家,不同意对市场有任何政策干预。

因为,任何政策,归根结底旨在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可是,这些人具有完备理性,所以,他们同意参与市场生活,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市场必定改善了而非降低了他们的福利。

另一方面,持有限理性假设的经济学家往往提出干预市场的政策建议,因为他们相信这些政策可以改善一些人的福利。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位全心全意试图帮助我们人类的火星人观察地球上的市场生活时,如果这位火星人对地球人类的行为持有完备理性假设,它的立场必定就是简单自由主义者目前所取的立场。

可是如果它假设人类行为基于有限理性,那么,它将干预我们的市场生活。

这一心智实验表明,如果我们反对的是斯大林时代流行于苏东社会主义各国的中央计划体制,那么我们可以持有与这位火星人相近的理性假设。

如果我们努力要改善的是“市场生活”本身,那么我们应持的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

假设,必须是有限理性假设。

后者意味着不存在完美的市场生活,恰如不能假设完备理性一样。

二、关于“科学解释”

如前所述,为现象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也就是将现象予以理性化的过程。

由此不难看到,令人信服的解释,可因解释者和倾听者所处的社会传统和知识背景而有巨大差异。

例如,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居于主流的解释体系是基于“历史叙事”的,所谓“春秋以定名分”。

篇9:舞蹈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舞蹈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一、情感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情感和舞蹈的含义应该在了解情感和舞蹈的关系之前就有着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探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情感主要表现在人在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或者目的条件下,而对客观事物的内心反应;舞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对美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表演把人类各式各样的情感展现出来。总之,舞蹈的本质则是情感,舞蹈是人类情感流露方式。更多舞蹈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从人的内心出发往外在表现的艺术形象来说,舞蹈进行的灵魂就是情感,这是舞蹈中的核心部分,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控制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完成舞蹈技术技巧和掌握舞蹈表现力,应该把情感培养当做舞蹈训练当中的一种内在动力。

情感是舞蹈教学中影响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想获得良好的舞蹈教学效果,就必需努力把学生的情感引导到积极的状态,然后从大量反复的练习中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这样才能获得比较好的表现经验。这个不断重复练习的过程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因此,要想较有成效的提高和完善舞蹈教学内容,就应该在课堂中重视情感培养。

二、如何在舞蹈教学中进行情感培养

(一)师生关系要融洽

学生往往对于单纯的舞蹈技能训练感到单调和乏味,而舞蹈课程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需严格要求,才能让舞蹈教学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在这样的高强度训练下,对于舞蹈训练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为了促进学生的训练成效,营造融洽的氛围的课堂教学能使得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得以加强。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有助于学生情感技能的培养。

在学生情感状态的积极培养中,学生们无限的创造潜力和创造激情也会比较容易被激发,在舞蹈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该积极创造相关的良好师生互动,让学生有认同感,勇于表现自我。大量创造艺术美的潜在的不可预知的因素也会在良好的师生互动中发掘,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得以改善,学生能够更为容易和有兴趣的获得更多的体会,这样有利于丰富而生动的艺术表象在学生头脑中产生,从而创造出新的心理形象等。

(二)营造好音乐氛围

音乐在舞蹈训练中必不可少,要想保证舞蹈训练的效果,音乐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该注重舞蹈和音乐的配合,好的舞蹈训练的背景音乐能够有助于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舞蹈鉴赏和理解水平能有效提高。

教师应该在舞蹈音乐选择上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因为需要在课后进行对比选择不同类型的音乐,而后在课堂上播放。应该让学生先认真倾听这些音乐,感受其中所具有的情绪,然后可以让学生分组交流听完音乐以后的感受,教师最后加入讨论,分析音乐本身的情绪,以及相关的音乐风格和适合舞蹈的风格动作。这样学生能够更好的.对于音乐的情绪进行把握,使得舞蹈动作更加正确。

(三)帮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

舞蹈也是一门先模仿后创作的艺术,学生只有先模仿,受到舞蹈艺术形象的熏陶以后,才能够对于舞蹈想象力有更多的启发。舞蹈训练的模仿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贯穿于学习舞蹈的整个时段。

舞蹈的初步了解往往就是通过在舞蹈训练中模仿教师的肢体来实现的,所以,学生进行情感表现的训练时也需要通过对教师示范的模仿习得。不同的舞蹈具有不同的情感,舞蹈能够对于人们的不同的性格、情绪和身份进行展现。学生应该在领会舞蹈所具有的情感的基础上,模仿示范时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和精神,为日后的二度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作。舞蹈创作阶段的进步就是依托在这种模仿的能力之上的。

(四)积累情感表现的动作

人们的生活经历以及相关的学识素养都对于艺术活动的表现中所做出的大量情感想象具有重要影响,因为这是人对事物的审美提供生活中事物的支持的表现。从实际生活中的情感想象来说,更强烈的审美愉悦是在丰富的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学识修养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应该从生活中进行心里或者情绪的捕捉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对于不同的情感状态进行更好的体验,为了增强舞蹈情感表现,应该同时注重学习和了解其他审美活动。

为了积累足够多的情感表现体验,应该一直保持进行情感表现的训练,积极引导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为了使得塑造舞蹈形象时才会使动作变得灵活和多样,更加富有情感地来展现自己的舞姿,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更多动作语言积累。

结束语

为了提升舞蹈教学的层次,应该把情感表现融入到日常的舞蹈教学课堂中。教与学双方之间的互动是教师在舞蹈教学当中要格外重视的问题,另外,为了把握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还要进行营造好音乐氛围的活动,为日后的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奠定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获得完美的情感表现能力,应该引导学生积累情感表现的动作,提高舞蹈教学的各个方面的质量。

篇10:临床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1、临床药学教育的特点

传统药学主要对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来源、生产加工、药理作用、使用、分析鉴定以及应用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是一门以“药物”为中心的学科。而临床药学对药学学科进行了新的阐释,首先,重点关注药物临床应用,引入了“以人为本”的概念,提出关爱患者、提高患者药物治疗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的理念。其次,伴随着临床药学的产生和发展,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动学、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流行病学、循证药学等新学科也产生和发展起来,不仅拓展了药学学科教育体系,而且这些新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研究结果对药学学科基础理论的完善也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三,对药物临床应用结果的关注,产生了药学研究的新课题和新方法,促进了药学学科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临床药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及社会性3个特征:

①临床药学是医学与药学相结合的产物,还涉及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技术学科,是沟通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其发展也取决于药学与医学等相关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②临床实践内容构成临床药学的核心部分,提高临床药物应用质量,唯有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实践和检验。因此,除了熟练掌握药学和临床理论知识,临床实践也是临床药学教育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掌握丰富临床药学知识的临床药师,活跃在药物治疗一线,在药物治疗疾病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临床药学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丰富的人性关怀,学科内涵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和社会性。社会因素是影响临床药学学科发展和临床药学实践的重要因素。临床药学的研究工作与临床实践不仅是以人的生物属性为基础,更要考虑人的社会性,关注心理、环境及社会等因素对用药结果的影响。临床药师在实践工作中需要建立与患者、医师、护士及医疗管理人员间的良好关系,具有丰富的社会学理论知识和交流沟通技能是成为优秀临床药学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法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也就成为临床药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我国临床药学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临床药学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与美国、日本和欧洲各国相比,起步较晚。受传统药学重生产、重科研,轻临床应用的影响,发展缓慢,甚至一度停滞。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医院药学都停留在药品调剂的范畴,进入90年代后,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使用咨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监测与报告等内容才逐渐被纳入医院药学的工作范畴并引起重视。以来,临床药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仍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在就业前景不明确和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的困扰下,临床药学的学科设立长期受阻,更遑论建立合理规范的临床药学教育体系。

2.1就业问题虽然我国医院药学在逐渐转型,然而进程迟缓。尤其国内医院“重医轻药”的观念由来已久,短期内临床药学并不能在医院受到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效益等原因,部分医院对投资较高但经济回报较小的临床药学服务望而却步;同时,医院药学从业人员所受过的教育多为传统药学教育,缺乏临床医学知识,主要从事调剂等工作,很难带动医院临床药学事业的发展。全国医院临床药学重点专科仅有北医三院、哈医大二院、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上海交大新华医院、郑州大学附属一院5家医院,数量较少,相关人才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一情况无疑限制了临床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成为临床药学教育发展的阻力因素。

2.2临床药学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临床药学教育经过数年发展,由于各院校的培养目标,学历学位,学制,课程体系,授课方式,实践安排,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不尽相同,所以培养的临床药学人才良莠不齐,教育效果有待提高。临床药学教育实践时间较短。国外临床药学教育学制多为6~7年,时间比较充裕,可安排1~2年甚至更长的临床实践,有些国家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一入学即进入临床参与实践,了解适应临床环境。而国内学制通常为4~5年,相对较短,因此临床实践往往被压缩在最后一年以内,有些学校的临床实践甚至不足半年,学生无法充分了解临床相关工作,这对本专业学生开展未来的临床药学工作相当不利。国内临床药学教育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沟通等临床工作技巧的培养。在美国,临床药师沟通于数十年前就已经引起了充分的重视,进入20以后,美国75%的药学院都专门开设了临床药师沟通技巧课程,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国内医药院校,而国内院校即便开设沟通技巧课程往往也是作为考查课、选修课等,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2.3师资力量薄弱临床药学作为新兴专业,由于开设时间较短,没有顶尖级学术领军人物,缺乏一批懂医精药,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深谙临床实践的校内教师和临床药师。所以,梯队建设较慢、整体研究水平较低,国家研究基金中尚没有临床药学专项。这种现状需要长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来逐渐改变。

3、对我国开展临床药学教育的建议

3.1制定统一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案教育主管部门应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对药学人才需求的变化,制定统一的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方案,设置临床药学的专业学位,培养以服务患者用药为目标的高层次临床药学人才。

3.2加快课程体系的构建围绕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和与药物应用密切相关的药学研究工作,重视病理生理学、诊断学、生物药剂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动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课程建设,积极开设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循证药学及医药伦理学等新课程,增加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并注重引导学生对社会卫生资源、人类与社会环境、人类行为与健康等现代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体现人、疾病、药物、健康的统一。教学内容应该以专业为导向,循序渐进、有机结合、互相融合,构建系统的临床药学知识体系。临床药学专业教材编制是临床药学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工作,应该受到高度重视。

3.3重视实践安排,制定临床实践考核制度临床药师肩负着患者安全合理用药的重任,需要接受大量具体的临床实践训练。美国6年制的PharmD临床药学教育,实践渗透于PY(PharmacyYear即PharmD教育第3~6年)各学年间,采用早期见习,后期强化的制度。建议借鉴其渗透式的早期见习性实践,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最后一年集中临床实践或与考研、找工作时间相冲突而导致实践质量下降的情况,也能够在相关理论教育后进行实践巩固,使学生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灵活。由于国内临床药师制度不健全,学生实习常常按照住院医师的标准进行培训。建议聘请行业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在师资中引进临床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增强教与学中的实践意识,强化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且使医药兼备的专家参与到教学建设中,共同制定适合临床药师的实践考核制度。

3.4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反对灌输型和封闭式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采用案例教学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例如:适当选择一些专题,以问题为核心,鼓励学生组织小组讨论,再以演讲的方式汇报结果,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向学生普及关怀患者、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注重培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4、结语

我国临床药学教育任重道远,国家通过临床药学教育的规范化和国际化,使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接轨,并着力培养领军型临床药学人才;通过制定临床药师岗位职责、临床药师准入标准,不断提高临床药师的社会认可度,改善临床药学人才的就业环境,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其中,成为未来的后备人才。

篇11: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随着人们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对行政管理的法治要求随之增加。行政人员承担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要职责,其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单位发展。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一: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培训

摘要:科研院所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研实力的竞争。

行政管理工作是科研院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院所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文章主要分析了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提出应加强对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促进科研院所科技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培训

0引言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若要立于不败之地,科研院所必须坚持“科技兴所”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科研院所整体综合实力[1]。

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与行政管理的高效服务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行政人员承担着服务、协调、管理的重要职责,其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高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单位发展。

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该如何定位,行政管理人员本身又该具备哪些素质,如何促进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是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就这些方面作一些探讨。

1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

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可以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政事务管理工作[2]。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单位的职能部门,管理是工作的主线,协调是工作的核心,服务是工作的根本,其职责主要是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规划计划等,在管理活动中主要担任组织协调作用。

作为行政管理部门的主体,行政管理人员在传达领导的指示、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的同时,更要主动做好各个方面的沟通和协调工作,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内外的枢纽作用。

这就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以工作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单位科技工作的发展。

2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要求

2.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是各种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或者是上传下达者,首先自身必须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服务的精神。

开拓进取、敬业奉献、严谨求实,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这样才能把每一件细小的工作做好,才能提高整个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2管理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作为行政管理人员,科学的管理,高效的管理才能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服务,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工作岗位上不仅需要掌握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技能,还要掌握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科研院所自身性质决定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作为行政管理人员,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站在发展前沿对科研形势、研究方向等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研究,这样才能为本单位的科研活动提供指导性建议。

国家、省、市各级科技方针政策以及本单位的政策规定是影响科研工作的重要因素,行政管理人员应当努力学习政策精神,把握方向,为科研人员做好参谋。

2.3组织协调能力

科研工作是一个群体行为,涉及多学科、跨专业、跨单位的科研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行政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非技术障碍,如设备、人员矛盾等,行政管理人员的作用在于协调项目实施中人员、设备、物资的调配,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

出现意外情况,管理人员应积极地寻找对策,需要政府或其他部门的支持。

可以说,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是行政管理人员必不可少的素质,也是保障科研工作正常运作的关键。

2.4创新意识

约瑟夫•熊彼特认为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3]。

创新是科研发展的动力之源,行政管理同样离不开创新。

行政管理人员应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研究科研管理工作规律和特点,探索和建立适应科研发展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对阻碍科研发展的政策办法进行必要的修订。

建立有特色的学科和人才量化考核指标,制定合理的科研奖惩机制,既要把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不能束缚科研人员的手脚。

2.5服务意识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工作是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服务的,管理人员要正确认识自身岗位职责,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积极地为科研一线服务。

要做到服务下行,服务前移。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管理和服务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深入科研一线,了解各学术梯队构成及研究方向、研究进展,提高换位思考的意识,在制定各类规章制度时要替科研人员多考虑,在下发各类通知时要谦虚谨慎,以理服人,全方位提高素质。

3加强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4]。

科研院所应重视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培训,提升其管理和服务能力,从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提升单位综合竞争力。

目前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主要由3种人员组成:一是来自科研一线的专业人员转岗,这一类人员对科研工作比较熟悉,对管理工作比较陌生;二是来自于其他职能部门,

这一类人员对管理工作较为熟悉,对科研工作则相对陌生;三是直接从学校毕业的管理系学生,这一类人员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识,但对科研工作比较陌生,对实际管理工作也不熟悉。

行政人员的培训应当因人而异,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培养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全面素质的复合形人才。

3.1加强科研院所管理知识的培训

科研院所应多安排行政管理人员参加各类管理专题培训,使之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提高专业管理能力,可采取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进行讲座的形式,也可提供机会让行政管理人员赴国内外同类院所进行学习、交流,参加系统的理论培训,了解相应的规则,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等。

行政管理人员应主动利用人脉优势,加强与同行之间的交流沟通,学习最新的理论,培养自己修养,锻炼自己的能力。

3.2加强科研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既要熟悉管理工作,又必须全面了解科研院所总体科研形势和最新研究进展,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这样才不会在管理中出现脱节现象。

行政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进行知识的积累,同时多深入一线与科研人员沟通交流,了解院所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规划。

3.3加强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个人素质的培训

科研院所要求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管理知识,适当的科研知识,同时还需要拥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

科研院所应鼓励行政管理人员加强继续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也应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全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英语能力、伦理素养、人文底蕴等。

3.4加强对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人员的激励

科研院所行政管理人员的价值很难用具体的指标来衡量,如果只讲奉献,只会使管理人员疲于奔波,忙于应付,严重的会心理失衡,从而导致管理效率低下,造成队伍的不稳定。

科研院所应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对他们实际能力的考核和评估,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对于业绩出色的管理人员,要加大宣传,给予表彰,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行政管理队伍中。

4结语

总之,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工作,它不同于普通单位的纯行政管理,而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

科研院所综合科研能力的提升,无不凝结着管理人员的辛勤劳动。

篇12: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虽然在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想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缺少非常重要的一项——金融实力。无论是历史表明还是在理论分析,强国之所以“强”,不仅表现在军事强、经济强、政治强、外交强、文化强,更重要的表现是这个国家的金融强。具体地讲,就是必须要让这个国家的币“强”。目前中国就这一点还是有所欠缺的。“强币”既是一个“强国”强大政治经济实力的表现,同时也反过来巩固了 “强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的利益。以美国为例,1944 年7 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这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可观的铸币税收,而且美国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向他国无条件的借钱,而美国政府只需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还清债务。在这种“中心—附属”关系中,拥有强势货币的一方几乎不用承担任何风险而获得收益;而处于弱势的一方或者承担汇率波动的冲击,或者付出极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持汇率稳定。因此,只要币“弱”,不管实行哪种汇率制度,除非自身经济结构极其健全,否则难逃危机频发的宿命。如拉丁美洲多次遭遇的金融危机和的亚洲金融危机,最初都是由货币危机所引起的。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强国”有“强币”。

一、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对于货币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币功能划分可以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根据kenen的定义,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的使用超出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非本国居民使用和持有。我们下面通过一张chinn and 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币的功能清单(见表1)来直观的阐释。

表1 国际化货币功能

货币功能 官方用途 私人用途

价值储藏 国际储备 货币替代(私人美元化)和投资

交易媒介 外汇干预载体货币 贸易和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 钉住的锚货币 贸易和金融交易计价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国际化货币能为居民或非居民提供价值储藏、交易媒介和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讲,它可用于私人用途的货币替代、投资计价以及贸易和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储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币以及钉住汇率的锚货币。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建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议的资金供给者之一,同时也积极参与区域多边政策对话和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议的支付货币。截至xx年7月,在清迈倡议(见表2)框架之下,中国已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议,总额达235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议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议也能够使用美元支付。

表2 中国和其他“东盟10+3”国家之间的双边互换协议(截至xx年7月)

bsa 单向/双向 货币 协议总额 状况

中国—泰国 单向 美元/泰铢 20亿美元 签署日期:xx-12-06

终止日期:xx-12-05

中国—日本 双向 人民币/日元

日元/人民币 60亿美元 签署日期:xx-03-28

中国—韩国 双向 人民币/韩元

韩元/人民币 80亿美元 签署日期:xx-06-24

中国—马来西亚 单向 美元/林吉特 15亿美元 签署日期:xx-10-09

中国—菲律宾 单向 人民币/比索 20亿美元 签署日期:xx-08-29 修正日期:xx-04-30

中国—印尼 单向 人民币/卢比 40亿美元 签署日期:xx-12-30

修正日期:xx-10-17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

xx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币金融合

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和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动了包括货币互换在内的东亚货币合作的深化。xx年以来,东亚货币互换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以及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6500亿人民币。此外,货币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储备基金的筹集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规模从原定的800亿美元扩大至1200亿美元。

货币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活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分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和储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进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和平台,坚持从区域货币到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xx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一方面一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将有利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进。时隔3个半月,xx年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和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币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但总体上看,人民币仍然处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流动。真正的国际货币应该融入物流和资金流中去。另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一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按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篇13: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律师社会责任实现中的障碍及其解决措施研究

一、律师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并非专属于律师职业,关于什么是律师的社会责任,有人做过调查,有人认为是律师作为“法律人”的人格责任;也有人认为是律师的法律责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首先应搞清楚社会责任的概念,才能在律师职业中更好的履行其特殊的社会责任。在现阶段要想给予律师社会责任一个准确的概念是很不容易的,但本文认为律师的社会责任应该做以下的定义:律师的社会责任是除了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以外的、在道德范畴内所要求律师应该为社会公众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责任。本文从律师社会责任在法治国家建设中的特殊性去考虑具体内容,故我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第二、进行法制宣传推动立法活动;第三、促进法律文化建设;第四、维持社会稳定。

二、律师社会责任实现中的障碍及其解决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律师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主要包括现阶段存在的法制障碍和社会障碍。

(一)法制障碍

中国律师,和全球的同行一样,与生俱来地带有一项重大的任务,即用持有的权利(不管有多小),去限制那个时时都会产生坏东西的好宝贝---权力(不管有多大),说得精确点,哪里有权力的滥用,哪里就应援用权利予以制约,借以体现制度平衡的作用。但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当权力与权利相撞时,现实生活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深圳“九二零”大火,烧出了陈某“玩忽职守”案。案发时陈某正在休假,闻讯急奔现场,组织救援,甘冒生命危险,亲临前沿,为及时灭火减少损失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旁人看来陈某当之无愧为救火的英雄,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功臣勇士竟被控“玩忽职守”,判刑六年,沦为冤案。案件发生在某俱乐部,因为演员表演节目时失误导致歌舞厅引发大火。经调查,这所歌舞厅消防验收尚未合格即开业经营。

检方和法院一致认为“陈某是消防中队辖区内防火监督的第一负责人,对安全隐患没有及时进行检查,因此存在严重失职行为,致使该俱乐部在未通过消防验收的情况下,长期违法经营,而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上面论述大体符合事实,但结论太过于武断,凭空指责陈某“未完全履行职责”,于是“存在失职行为”.并且“未采取整改、责令停业等措施”不属于陈某及其单位的职责,因此更谈不上“玩忽职守”.陈某是消防功臣,曾因灭火救人重伤致残,而今却被指为“玩忽职守”,真是欲加之罪。

关注过这类案件的人会有一个共同的体会,现如今社会公平何在?事实何在?我们法律的经典“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体现在哪里?产生这类事件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法制还是不够健全,没有完善的监督体制去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有权力的存在就会有人去滥用它,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约束,但我国现阶段这方面仍旧面临重重困难。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实现律师的社会责任上,直接导致律师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难以实现,只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法治国家,律师才能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其社会使命才能更好的实现。

(二)社会障碍

律师作为法律工作的专业人员,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定,有着重大的责任。但律师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其职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主要是因为社会中存在的种种障碍。首先,个人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维护,律师有时候只顾追求过高的收入,而很少去从事公益事业。其次,律师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很少参与有关信访接待方面的工作,没有从根本上进行矛盾的消除,进而导致不和谐的社会因素。最后,律师很少介入国家权力阶层,很少参与立法活动。律师是直接接触当事人的人,会更清楚的了解公民之间的矛盾,如果律师能够更多的参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工作,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法治国家的建设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三、律师社会责任实现的若干措施

律师社会责任的实现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要想提出一个完整的构建措施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本文只针对现已有的问题加以探讨,在实现律师社会责任的同时,希望能够更进一步的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首先,律师执业准入制度改革,律师素质是实现律师社会责任的基础性条件,律师的职业准入是律师执业的最初关口,因此要在其职业准入的这个关口把握和提升律师素质。不仅如此,适当规范法律服务者的执业资格与社会公共利益从业规范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包括:律师选用的标准要适当调整,“合格高素质的律师必须受过正规的法学教育,满足这一条件,然后才是资格考试”.法律服务是对公民权益的保障,必须要有专业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去做这项工作,现如今,新律师只要有本科学历,通过司法考试就可以从事律师职业,那么,那些从上大学到有资格参加司法考试就一直学习法学的学生,他们的教育意义何在,因此,本人认为律师选用的标准需要做一些调整,仍需进一步提高;规范法律服务者的执业资格,现在在基层存在法律服务工作并不少见,他们虽然没有取得律师资格证,也不属于律师职业队伍,但他们除了刑事辩护与代理以外的所有的律师事务几乎都会涉及,并且在案件代理及收费几乎与正式律师无异,这其实是不利于法律服务市场管理的。如果说为了壮大法律服务队伍而盲目的去扩充力量,这更是对法律职业市场发展的一种阻碍。我们应该在壮大法律服务队伍的同时,更加严格规范律师执业资格。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规范律师职业市场,更有利于提高律师的整体素质。

其次,完善律师职业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律师职业管理体制是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监督和律师协会的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虽然在逐渐的进步,但完善律师管理体制还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具体来说:加强律师职业共同体自治建设,虽然现在律师的从业有司法机关与律师协会的限制,但相比较来说,他们没有强大的强制力束缚,律师需要自治组织来维护自身的权利,提高律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律师自治组织的存在不仅可以对律师进行监督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这对律师更好的履行其社会责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完善律师自治组织的职权,律师自治组织建立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律师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为律师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保证,通过加强律师自治组织职权的合理控制和调整,使得律师队伍在社会中的整体素质、地位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进而完成律师所要达到的特殊社会责任。

最后,把律师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律师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至今为止,恢复律师职业仅仅三十多年的时间,正处在摸索前进的阶段,没有完善的律师文化,很多从事律师行业的人没有正确定义自己的工作目标,往往把追求名利放在第一位,这使得我们的律师文化道路存在偏差,对此,我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律师自治组织要充分发挥其作用,真正做到规范律师行为,将律师的社会责任履行作为律师自身评价的重要标准,律师自身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其价值的提高不仅仅是靠高收入带来的,更重要的是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律师事务所作为专业的律师执业机构,应当最大限度的.促进律师团队去履行社会责任,这样可以使得律师事务所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特点,不仅有利于律师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对整个律师文化的建设也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思之.我们律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2]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篇14: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我国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思路

婚姻法回归民法的重点在于协调好婚姻法与物权法、合同法等关系。就其回归的基本思路来说,需要重点判读债权性质的法律手段去协调夫妻双方的财产关系。如此,夫妻双方和外部第三方既有财产关系,及及其对应的财产法规就不会受其影响。在法定夫妻财产制的设计上,我国《婚姻法》基本是运用物权性质手段去协调夫妻双方的财产关系。相对于夫妻财产归属来说,也就进一步对物权法以及交易安全产生了冲击,同时对《婚姻法》也有不利影响。就债务归属问题来说,这也就致使夫妻双方共同债务被错误解释成了夫妻连带债务,其内部归属规则也不易理清。

一直以来,婚姻法回归民法是当前法学界基本共识,而在论婚姻法如何实现回归及其具体思路上,往往又流于形式,对婚姻法进行纵向的改革,是当前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从宏观角度分析,在调整对象框架内,婚姻法和民法所涵括的基本是趋同的,其法律性质无明显差异。故而,婚姻法从属民法本质上其实属既定事实,不存在回归现象。

1、婚姻法与民法的关系

《婚姻法》是保障婚姻秩序的基础,有着严肃的公正性、公平性。追本溯源,婚姻法的实质其实是在于对夫妻双方的调节功能,其中包括婚姻中双方及其亲属间的诸多问题[1]。调节内容涵括了人身与财产关系。《民法》就是市民法,是保障民众各种不同权利的法律法规,法律的使用对象是所有人,因此,民法法律有着广泛的适用性。民法的实施性质,就是为了创造无等级的社会法律。

对比之下,婚姻法绝非是独立于民法体系之外而存在的,反而婚姻法更需要完全融于民法体系中来。究其原因,每一个家庭、婚姻,其形式本职上都属于“小与私的关系”。而“小与私的关系”在民法的性质上,是其大纲中的一个支流,因此,让婚姻法回归民法,从法理依据上是理所应当,不存在矛盾。并且,质的回归,即从社会形式转移到社会体制,也进一步实现了法律价值的最大化。

2、夫妻财产法的基本原则及夫妻财产法的保护原则

2.1、夫妻财产法的基本原则

说明法定夫妻财产关系问题,是研究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问题和原则。任何时代、任一家庭,夫妻财产活动都需要实施严格界定。夫妻财产伴随着时代变化在体现在各个方面上,从古时的道德约束发展到了法律约束,之后再从立法的基本原则层面上,就需要体现夫妻财产绝对平等。法律是对夫妻财产的重要支持,法律规范以外的夫妻财产可以说是静止。婚姻关系与家庭关系需夫妻共同维持,而夫妻婚姻中的共同财产就变成了法律争议。夫妻财产法不仅有规范社会的功能,更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体现,也是夫妻、家庭、以及社会关系的体现。

2.2、夫妻财产法的保护原则

夫妻双方在法律的约束下平等的,对于财产法保护原则也基于双方平等、尊重当事人以及保护弱者利益等。不难看出,即便是夫妻而言,在法律原则下依旧属于独立的个体,而非以一体而论。当前,对于夫妻财产怎样进行保护已经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在我国婚姻法法规持续调整的关系中,家庭关系特别是亲属关系,成为了其中重点。换言之,就变成亲属间的财产关系只是依赖于家庭维系,而假如婚姻关系消灭,则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学界争执也会随之消失。

在我国法律规定中,关于夫妻财产共同制规定是明确的,夫妻婚后的财产为共同财产。基于此可见,共同财产也就能够粗算为夫妻婚后的所有的共同财产。对此,笔者认为学界可以通过不同物权方案施以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把夫妻一方的财产,划分为另一方。而让被划分的一方,在婚姻中变成共同拥有财产的另一人。那么在夫妻面对离婚或是继承的法律情景时,夫妻理论上就需要划分、分享夫妻共同的婚后财产。

3、夫妻财产利益

3.1、共同财产

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夫妻的婚厚财产,其中包括薪酬工资、各类奖金,个体生产与经营所产生总体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与获利[2]。

婚姻法规定中,工资和奖金是并列存在,非附属关系。国家或单位所给予的优秀奖励,皆属于奖金。但婚姻法又强调,奖金属个人所得,并非工资。由于婚姻关系的特殊性,奖金一般来说都属夫妻共同财产。只要处于婚姻延续时间内,都是夫妻共同所有。

对于个体创业夫妻,婚姻法强调,夫妻双方的劳动收益、收入与工资性质一样,同样被视为夫妻共同财产的一部分。随着婚后财产的共同制,夫妻投资债务也是由夫妻双方一起偿还。其中,夫妻双方的个人财产投资和共同财产投资没有区别。

3.2、债券方案与物权方案

就婚姻法中夫妻内部关系来说,物权方案与债权方案基本一致:无论在涉及离婚、继承等法律情境,夫妻均能在经济上实现财产分享;在婚姻存续期,夫妻又都没有作为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债权方案并非等同于分别财产制,债券方案对分别财产有明确的实质修正;第二,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所得财产,也许是婚姻存续期是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而分享,涵括以夫妻双方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的形式,以及一方要求另一方的债权请求权形式,但这些都并不能当成证成物权方案。究其原因在于,债权方案下,考虑下财产法规则,例如民事合伙、雇佣合同等因素,在婚姻存续期同样可能发生;第三,夫妻婚后财产属于夫妻共同所有,但这不意味着在婚姻存续期,夫妻相应财产也会在婚姻法中属于夫妻共有。因为无论通过何种方案,相应财产在离婚、继承等法律情境下皆会在经济上为夫妻分享,这也是伦理或观念上的共同“所有”。其完全可能有别于物权法上“所有”要义。此外,如果实施物权方案,婚后夫妻所得财产在婚姻存续期为夫妻所有,就更加“符合”原本模糊的伦理或观念。

3.3、债务归属

夫妻债务归属是我国的司法实务中的重点问题,但在具体规定上又显得错综混乱。这主要是基于我国现行《婚姻法》第41条对于夫妻债务部分非常简陋、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表述,这也直接显现了我国实务与学说环节对这个问题的要旨一直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换言之,《婚姻法》、《合同法》、《侵权法》等债法在调整夫妻债务归属时,相互间是属于何种关系?只有解决了这点,才有可能直指问题的本质。概而言之,本文提出两方面的法律解释思路:一是基于外部关系:夫妻的共同债务必定需要被规定成为是“夫妻共同财产+债务人的夫妻个人财产”承担的债务,抑或是说债务人配偶及其所拥有的夫妻共同财产为限,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债务人配偶的夫妻个人财产不为夫妻共同债务负责。二是,基于内部关系:夫妻的共同债务、夫妻个人债务需要进行有别区别即分别是夫妻共同财产的债务、夫妻个人财产债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婚姻法成立至今并在持续修正过程中,学界均有争执的声音。怎样维系婚姻存续期的财产安全,怎样规定财产自制,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不断演化的法律问题。婚姻法回归民法的基本思路,绝大部分上是婚姻法和物权法、合同法、侵权法等财产法协调的一个过程。而这种协调,必然会由婚姻法独力承担,这注定是婚姻法的一场独角戏。这也是婚姻法和财产法的调整范围所决定的:婚姻法重视是力在调整夫妻内部夫妻的财产关系,而财产法则是在调整任何人与任何人的财产关系。因此,财产法也并没有去考虑夫妻这一层社会关系的“特殊性”,婚姻法却也无法真正兼顾与财产法规则下适用性原则。可以明确,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关系的调整,除了间接的、债权性质的手段、重点还是物权性质的手段。

本科染整专业就业前景

锅炉工程师证报考条件安全保证书

工程机械专业毕业论文

本科院校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机械类专业学生简历

盘点五花八门的各国“洋高考”(组图)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届本科毕业生求职信

浅析比较研究中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论文

本科类院校密码学实践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共14篇)】相关文章:

优秀本科生个人简历2023-08-11

机械电子方向个人简历2023-12-18

本科机械自我鉴定2022-05-07

机械毕业生应聘简历2022-05-13

长安大学自荐信范文2023-05-26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标准格式2023-10-30

机械毕业生个人应聘简历2022-08-18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大学生个人简历2023-06-01

大专属于什么学历高职和大专哪个文凭高2023-03-28

皮革制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的论文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