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时间:2023-09-21 08:11:53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共6篇)由网友“renxiaoyu89”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篇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一、学校概况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的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

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共计近1人。教职工134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09人、专任教师848人、双聘院士4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00多人。

学校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和重点建设学科9个,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实验室分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财政部与北京市共建开放实验室2个,机械工业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牵头建设的“北京世界城市循环经济体系(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被列为市教委“计划”培育项目。近几年北京市以专项形式连续对我校科研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进行重点建设,学校已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

学校在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科研力量雄厚,特色和优势明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校连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新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项;近5年来,学校共获得行业、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42项,取得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495项;发表论文5046余篇,进入三大检索论文近1492篇。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3个,覆盖了工、管、理、经、法等5个学科门类,同时,学校还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和8个工程硕士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

二、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职业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工程硕士生以进校不离岗不脱产的方式在职攻读学位,按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正规和系统的培养,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设计)主要研究和解决本领域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问题。

三、招生领域

我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5个工程领域(代码):机械工程(085201)、仪器仪表工程(085203)、控制工程(085210)、计算机技术(085211)工业工程(085236)

四、报考条件

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学士学位,或者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本科毕业证书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报考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五、报名方式

工程硕士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即所有报考者在相关考区考试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互联网提交报名信息;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指定现场报名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等。

1、网上报名

网上报名工作启用全国统一报名平台。考生于6月23日—7月11日访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 www.chinadegrees.cn),登录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管理信息平台(考生登录入口:www.chinadegrees.cn/zzlk),按信息平台说明和要求注册、上传电子照片、完成网上报名,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报名系统生成的《20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

2、现场确认

考生于7月12日—15日持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或外籍护照)、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以及《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名登记表》,到各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经考生签字确认后,一律不得更改。

3、报考我校考生可以在北京市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地点现场确认并参加考试。

4、考生只可选择一个招生单位报考。考生取得的GCT成绩当年有效。

5、考生可于10月15日后登录信息平台下载准考证。

六、资格审查

全国联考成绩发布后,达到我校第二阶段复试分数线的同学登录学位网下载《201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资格审查表》(一式两份),本人签名后,再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将该表与满足报考条件的最高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审查后交还本人)及证书的复印件一并交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申请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同时提交认证报告。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报考者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七、考试方式

工程硕士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包括:

第一阶段,考生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简称“GCT”)。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试时间为2015年10月 25 日8:30~11:30。(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安排见准考证)。

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英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我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报考本校工程硕士研究生的“GCT”成绩合格分数线。

第二阶段:凡报考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并且“GCT”成绩合格的考生,可申请参加我校相应工程领域专业考试和和综合面试,即第二阶段考试。我校第二阶段考试时间为2015年12月中下旬,考试地点另行通知。专业基础课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满分为100分。专业综合考试主要以面试方式进行,重点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根据考生的“GCT”成绩、专业考试及综合面试结果决定是否录取。

篇2:江苏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我校将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等九个领域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一、工程硕士的性质

工程硕士学位是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学位类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招生的工程领域

序号领域代码领域名称招生院系名称

1085223船舶与海洋工程船海学院(船舶)、能动学院(轮机)

2085201机械工程机械学院

3085204材料工程材料学院

4085216化学工程生化学院

5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电信学院、计算机学院

6085210控制工程电信学院

7085211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学院

8085236工业工程经管学院

9085239项目管理经管学院、土建学院

三、报考的基本条件

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大学学士学位,或者207月31日前获得国民教育序列本科毕业证书的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以及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限制,入学前未达到上述年限要求而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的,须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四、报名及资格审查

1.报名

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考生于6月20日―7月10日登录全国统一报名网站“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网址www.chinadegrees.cn),进入信息平台进行注册,提交报名信息。提交报名信息时,考生须上传符合要求的本人近期电子照片,按网站说明和要求完成网上报名并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生成并打印《20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

考生于7月12日―15日到各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现场确认点,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

现场确认时,考生须持有效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和本科毕业证、学位证原件(交复印件)及《 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至现场确认点由工作人员核验,通过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鉴别仪验证报名信息,并拷贝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内数码照片文件,本人 在报名系统打印生成的正式《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表上签字确认。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由此造成的后果考生自负,材 料不齐或条件不符的考生不予现场确认。

报考我校在职工程硕士的考生,江苏省现场确认点为我校研究生招生办。江苏省外考生一般可在所在省就近报名考试,网报时按要求选好现场确认点,现场确认点应与网报所选确认点一致,有关事宜事先咨询当地报名确认点。

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工作,逾期不予办理。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所缴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

10月17日后,考生可在学位网下载准考证。

2.资格审查

9 月下旬考生登录学位网下载本人《2013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 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将资格审查表于10月底前寄送我校研究生招办进行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 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不予录取,并记录诚信档案。必要时我校将委托权威认证部门对考生的学历、学位证书进行认 证核查。

五、入学考试

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方式。

第一阶段,所有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考试)。该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的“GCT”成绩有效期为一年。

“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外国语(语种为英语、俄语、德语和日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GCT” 命题依据《GCT考试指南》。

GCT全国联考时间为2013年10月27日。具体考试时间地点见准考证。

第二阶段,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课考试及综合面试,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六、录取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考生的GCT成绩、第二阶段考试情况以及资格审查情况,我校自行划定分数线,择优录取。录取只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数,不超过我校录取总数的10%。

七、学习方式和年限

在职工程硕士的学习一般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在职学习方式,并由学校指派指导教师负责培养和指导(或与考生所在单位的专家联合指导)。学习年限自正式录取至获得硕士学位一般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全部培养费一般为2-3万。

八、学位授予

经正式录取的工程硕士学员,凡修满规定学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国家认可的工程硕士学位证书。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511-84402362

通信地址:江苏镇江市梦溪路2号 江苏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21

Email:zgq3450@sina.com

篇3:北京化工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北京化工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为了培养高水平人才,提高企业科技和管理队伍的素质,解决高层次人才紧缺但又长期得不到补充的矛盾,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我校在化学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和项目管理等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

一、培养目标

使学员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招生专业

化学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和项目管理等十个工程领域。北京地区安排基础课周末班。

三、入学考试要求

1. 招收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经所在企业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报考控制工程领域和计算机技术考生不受工作年限限制,但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后再进行论文答辩。

2.报考人员必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成绩达到校方规定的录取线者方可录取。考试科目为:GCT-ME全国联考(语文、数学、逻辑和外语,一张试卷,共400分,不设单科分数线); 专业基础课 (由招生单位命题);专业综合考试(采取面试方式,由本校和培养单位共同组织,重点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资格审查于每年12月第三周周日截止。考生届时携带: 1、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交校方证书复印件留存;2、报考者本人填写《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同时填写我校《研究生登记表》。由本单位人事部门盖章后,到我校研究生院进行资格审查(可函审);3、报名费160元/人。

4.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

北京地区上网报名可在规定时间(每年7月上旬)内登录www.chinadegrees.cn填写报名信息、提交照片、通过网银缴纳报名费、打印资格审查表。在规定的.现场确认时间内到指定地点现场确认。

四、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方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方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3.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具有宽广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课程不少于28学分。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也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或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先瞻性,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要求在企业完成,确需在学校完成者,请与导师商议,并支付课题费。

2.论文必须由攻读工程硕士者本人完成,并有一定的工作量,用于论文工作的累计时间应有一年以上。

七、学位授予

1.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答辩由北京化工大学组织。

3.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北京化工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八、组织管理

按《北京化工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培养方案》、《北京化工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班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化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设计)试行规定》进行管理。

九、费用

1.全部学费:36000 元/人;包括培养费、答辩费、学位申请费等,均按照《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合作协议书》中的规定由工程硕士生委托培养单位支付。

2.学员参加学校面授学习、考试、论文答辩等所需的食宿、交通等费用全部自理。

3.学员论文的课题应在工作单位完成,课题费由企业提供。如需在学校完成,所需课题费用由学员和导师商议。

4.GCT-ME联考报名考务费:80元/人(网上缴费)。

5.专业课考试及专业综合面试考务费:160元/人(交学校)。

十、专业课考试科目及参考书

430117 化学工程领域: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第四版);王正列;高教出版社、

420136 制药工程领域: 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例题与习题》;北京化工大学编;

420130 环境工程领域: 物理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430105 材料工程领域: 物理化学

430139 生物工程领域: 物理化学

430102 机械工程领域: 工程力学(范青山,清华大学出版社);

430111 控制工程领域: 电路原理(《实用电工技术》;王健生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430112 计算机技术: 电路原理 《电工基础》;周绍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30137 工业工程领域: 管理学 (《现代管理》;张英奎、孙军;清华大学出版社)。

430140 项目管理领域: 管理学

十一、考试时间地点:

1.全国联考 (GCT-ME) 时间:每年10月第4周周末。

2.全国联考 (GCT-ME) 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3.专业课考试及专业综合面试时间:每年12月第三周周末,地点视报名情况确定。

招生联系电话:010-64435286 (陆老师) E-mail:luq@mail.buct.edu.cn

传真:010-64413808

通讯地址:北京北三环东路15号 邮编:100029

北京化工大学

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

篇4:北京工商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北京工商大学20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是国家多渠道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北京工商大学材料与机械工程学院在机械工程招收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工程硕士生),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

一、报考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后具有3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经历虽未达到3 年,但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且具有4年以上工程实践经验。国家规定,录取无学士学位者,不得超出录取总人数的10%。

2、工作业绩突出、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

二、招生考试及录取

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采取两段制考试办法。考生于7月进行网上报名,10月中旬登录网上报名的网址打印《准考证》。并于:

第一阶段,考生参加由国家统一组织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文名称为Graduate Candidate Test ,简称“GCT”)。我校自主确定“GCT”的成绩合格分数线(只计总分,不计单科)。

第二阶段,考生凭我校“GCT”成绩合格通知单、经所在单位人事部门签署推荐、盖章后的.《资格审查表》、携带学士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我校有关学院进行资格审查后,参加我校自行组织命题、评卷的专业课考试和专业综合测试(面试)。

根据考生的“GCT”成绩和第二阶段考试结果,由我校自主确定录取分数线和录取名额,择优录取。

三、培养方式及授予学位

1、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集中授课。

2、学制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五年。学费共计2.5万元(含:学位论文印刷、评审、答辩等费用)。

3、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我校选派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并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联合指导。

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学生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参加授予学位典礼,由我校颁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学位证书。

四、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贺老师

联系电话:86?010?68985233

传 真:86?010?81353310

邮 编:100048

电子邮箱:jxxy@pub.btbu.edu.cn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

北京工商大学网址:www.btbu.edu.cn

其他说明事项:

联系电话:86?010?68985233

传 真:86?010?81353310

邮 编:100048

电子邮箱:jxxy@pub.btbu.edu.cn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

北京工商大学网址:www.btbu.edu.cn

篇5:北京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点,20北京科技大学继续开展自主招生工作,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人才。具体方案公布如下:

一、招生计划

自主选拔录取不超过我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入选人数不超过自主选拔录取计划的2倍。

自主招生专业为我校理工科的特色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分为理工一类和理工二类,分别含不同专业和优惠政策,具体详见表1。

表1:自主招生类别

类别 招生专业 笔试内容 优惠政策

理工一类

A组 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工业设计、机械类、能源动力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安全工程 数学、物理 1.综合成绩前10%的考生,高考实际考分达到本科一批控制线即可;

2.其他入围考生高考实际考分达到我校在当地模拟投档线下20分(江苏省10分)以内,且不低于本科一批控制线。

理工二类

B组 冶金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数学、化学 高考实际考分达到本科一批控制线即可。

备注:“模拟投档线”是自主招生录取前由生源地省级招办按照本科一批招生所有高校在生源省(区、市)最终确定的投档比例测算生成。

二、报名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并在报名时提供相应材料。

(1)高中阶段获得全国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省级赛区三等奖(含)以上奖励者;

(2)高中阶段在科技创新、发明方面有突出表现并获得省级二等奖(含)以上奖励者,专利的发明人(已受理但未正式取得专利证书的除外);

(3)高中阶段在“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中获“优胜者”奖项者;

(4)对我校某类学科有浓厚兴趣并具有较强学科特长,或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并能提供相关材料者。

中学校长、社会团体或专家(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个人可实名推荐考生,推荐内容要能够证明该考生的学科特长和专业培养潜质。推荐人或推荐单位对其所推荐材料真实性负责。由中学校长推荐的材料需校长本人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由社会团体推荐的材料需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由专家个人推荐的.材料需专家本人签字,并附专家所在单位对其专家资格认定的证明材料。推荐人需将证明材料单独密封,并在密封处签字。

三、申请流程

1、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为年3月10日—3月28日,考生须登录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zhaosheng.ustb.edu.cn),点击“网上报名”,按要求注册为自主招生网上报名系统用户,登陆报名页面,如实填写报名信息(获奖者须在网上填报获奖项目,否则奖项无效)。报名成功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申请表》,请用A4纸打印。

2、材料准备: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1)《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自主招生申请表》,由中学负责填写学习成绩(加盖公章)、评语和推荐意见,经中学主管校长签字盖章;

(2)考生本人手写的个人陈述(内容包括个人学习经历、学科特长及取得的成果、进入高校的努力方向及设想等,字数600以内);

(3)获奖证书复印件,或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证明材料。

注:以上材料均需A4纸标准,不要封面和封底。

考生需将以上材料一同于3月31日之前以特快专递方式寄至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邮编:100083),邮件请注明:自主招生推荐材料。考生可从我校本科招生网上查询推荐材料是否寄达(推荐材料概不退还)。

3、专业认定:考生网上报名时应结合本人获奖情况及特长选择专业志愿(请参照我校本科招生网上【招生计划】中招生计划分省公布的专业)。若偏离本人获奖情况及特长填报专业志愿,我校将与考生沟通对其志愿进行调整,具体标准详见表2。我校将在网上通知初审合格者被认定的专业。

表2:自主招生各类别选拔要求

类别 选拔要求

理工一类

A组 1.对我校理工一类专业有浓厚兴趣;

2.在理工一类专业具有学科特长,主要包括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发明、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等方面奖项;

3.具有创新潜质,或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

理工二类

B组 1.理工二类专业为我校政策重点倾斜的优势学科专业,考生需对这些专业有浓厚兴趣;

2.在理工二类专业具有学科特长,主要包括全国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发明、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等方面奖项;

3.具有较强创新实践能力。

四、选拔程序

学校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纪检部门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具体负责实施自主选拔招生工作。

1、初审:

(1)由专家评审组对申请者的推荐材料进行初步审核。2015年4月30日起考生可在我校本科招生网上查询初审结果。学校不再通过书面或电话通知本人。

(2)请初审合格者于2015年5月10日关注我校网上公布的“自主招生选拔考试通知”,了解考试相关安排。

2、测试:

初审合格的考生方有资格参加我校组织的测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考生综合成绩=笔试成绩+面试成绩。

(1)笔试:

理工一类(A组)笔试内容为数学、物理;理工二类(B组)笔试内容为数学、化学。每类笔试成绩满分为300分。

(2)面试:

面试注重考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每个考场有3位(含)以上专家对考生进行面试,专家和考生均在考前随机确定考场。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低于60分者无自主选拔入选资格。

3、确定入选名单并公示:

(1)在面试合格的基础上,依据A组和B组考生综合成绩(分别由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确定自主选拔入选考生候选名单和优惠档次,并报请我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篇6:北方工业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北方工业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北京西山脚下,位于西五环路和阜石路的交汇处,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面向全国招生。北方工业大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高校之一。

北方工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在近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设有8个学院,1个教研部,20个系,13个教学实验中心,10个研究设计院所。学校现有19个一级学科共5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领域,1个法律硕士授权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授权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资格。可在控制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9个工程领域培养全日制和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目前,我校各类研究生在校生数量近2000名,研究生教育已具有相当规模。

学校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学校科研工作成绩显著,承担了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和北京市重大和重点项目,完成了1000余项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有70多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获国家专利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或译著220余部。科研成果近年获省部级奖励50余项,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在现场总线技术、智能控制及装置的研究开发、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糊控制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多媒体信息隐藏与伪装、变频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均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研究和应用服务一体化的特色。

面向未来,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继续秉承“敦品励学,才圆㈨”的校训,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012年招生专业基本情况介绍

控制工程(430111)

控制工程领域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参数检测技术、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实现方法和应用。

培养方向

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网络自动化工程、智能交通控制、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机器人控制、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检测技术及仪表、自动化装置与系统。

师资力量

现有教师42人,其中博士学位21人,高级职称27人。北京市智能交通控制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网络自动化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1人。

控制工程领域主要依托现场总线技术及自动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所、网络化控制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工程研究中心4个研究基地和6个教研室进行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科研与学术成果

近年来,在智能交通、工业过程建模与控制、网络控制、计算机控制、参数检测等方面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励12项,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863项目2项,发表论文500余篇,EI、SCI检索论文近100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完成横向课题50多项。

机械工程(430102)

机械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是以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依托,综合应用数学、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构学、工程图学、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先进检测技术开展机械设计理论、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机械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学科。

培养方向

数控技术及其应用、设备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切削加工技术、特种材料深冷处理工艺应用研究、机械零件修复和再制造、CAD/CAM/CAE、变截面冷弯成型技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微机电系统应用研究、复杂机电系统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机电系统动力学及其控制。

师资力量

现有教师31人,其中博士学位23人,高级职称19人,北京生产工程学会副主任委员一名,中国冷弯型钢协会CAD/CAM技术中心负责人1名,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2人,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分委会委员1人。

拥有北京市数控教学基地、冷弯成型实验室、机器人技术实验室、微机电子系统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室。

科研与学术成果

近年来,该领域与英国利兹城市大学、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制造自动化实验室、北京机床研究所精密制造部密切合作,承担包括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及北京市多项科研项目,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2001年以来获省部级科研奖3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SCI、EI收录70余篇。

电气工程(430108)

电气工程领域以“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授权点为支撑,围绕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变频控制技术、电动车控制技术、高效高频功率变换控制技术、电气安全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培养学生扎实的电气工程领域理论与技术的应用能力,使其成为从事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动车智能控制、大功率电源、电气安全等相关领域的设计、技术开发、技术管理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培养方向

电气自动化理论及应用、电气传动与技术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动车技术、新能源技术、电气安全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系统。

师资力量

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学位17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导师团队于2009年被遴选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建成了国内领先的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实验平台、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实验装置等平台。拥有电机综合实验平台、大功率能量回馈型变频器试验平台、大功率三电平实验平台、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模拟试验平台等国内先进的科研装置。建成了高频功率电子学实验室(包括电磁兼容室、光伏发电研究室、功率变换基础研究室、影视照明用电源研究室等)。

科研与学术成果

近年来,该领域在异步机参数辨识、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三电平技术、高压级联技术、镍氢电池充放电系统、大型灯光用DC-DC变换镇流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先后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3项国家863子课题,接受企业委托项目50余项,获得科研和专项建设经费2600万元,发表论文85篇,主编或参编出版的著作或教材7部,获得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3项。

计算机技术(430112)

计算机技术是我校最早建设的专业学位领域之一,主要培养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及软件系统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目前,我校的`计算机技术领域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知识工程研究所、云计算研究中心、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构成。

培养方向

分布式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处理技术与软件服务、图像处理技术、工业生产数据智能分析与挖掘、互动新媒体技术。

师资力量

目前,计算机技术领域共有教师4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有北京市高层次人才2人,北京市教委学术创新团队3个。2002年该专业学位领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拥有知识工程研究室、云计算研究室、软件工程研究室、数据库技术研究室、软件体系结构研究室、多媒体技术研究室、网络技术研究室、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室、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室等科研团队。

科研与学术成果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863”和“97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奥运公关课题1项、其它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课题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40余篇,申请专利20 余项,软件登记30余项。

电子与通信工程(430109)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以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为支撑,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航空航天领域,有色金属、冶金领域,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有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了一批著名企业的技术专家担任研究生培养的企业导师,共同培养工程领域的高级人才。

培养方向

信息安全技术

北京大学攻读集成电路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简章

北京交通大学导游词

考研新政策

北京交通大学自荐信

西南大学MPA教育管理中心启动在职硕士招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招生简章

合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2600名

南京部分高校研招计划初定

山东省新增一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招生简章(共6篇)】相关文章: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2-10-10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单独考试地点公布2023-02-01

报考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计划书2022-09-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SAP专业GCT招生调剂政策2023-06-17

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2-05-06

研究生教学总结2023-06-03

学术型调查报告的范文2023-12-16

南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2022-07-31

西南民族大学接收推免研究生实施办法2023-05-27

考研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招生简章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