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类院校密码学实践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共16篇)由网友“木鱼”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本科类院校密码学实践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本科类院校密码学实践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密码学是信息科学类信息安全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文以本科类院校的密码学课程教学为背景,就密码学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改善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密码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演示系统
1引言
信息安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计算等学科相融,是一门综合性要求较高的学科。密码学不管是作为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还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密码学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从研究领域扩展到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应用领域。因此,除需在本科院校的计算机、通信等相关专业开设密码学的理论教学以外,开展其相应的实践课程教学更是十分必要。
篇2:本科类院校密码学实践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由于密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是对各种流行的密码算法进行介绍,因此,在教学中,理论上的知识安排较多。由于课程本身内容的综合性,仅仅靠结合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学生难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进行连接。主要面临的困难有:
1)不知如何用所学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遇到实际问题时,没有好的解决方案,缺乏指导。
2)受到硬件、软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3)对纯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
通过针对密码学教学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密码学课程时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对纯理论教学,或者少量的实践教学模式多数持有异议。
分析其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式多样性不够。主要是课堂教学讲授,以多媒体演示或者板书为主。而密码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对其内容真正理解需要结合实际的应用才行,以往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这一点,因此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同。
2)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在密码学课程的`安排上,有实践课程的安排,也注意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分配,但是对实践课程的实验安排存在不合理现象。比如对密码算法的选择不合理,除了某些经典算法外,不能适时的安排一些新型的密码算法,内容上无法与时俱进。
3)实验设置的难易程度不合理。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中,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实现难度较大,在有限的实验时间里,学生无法轻松地,甚至无法完成相应的实验,从而使学生对实验失去信心,继而不愿参与到实验中。
篇3:本科类院校密码学实践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针对密码学课程的现状,以及出现此状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后,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密码学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改革的内容主要为:
1)密码学的核心教学内容由密码算法组成,对这些密码学算法的理解和分析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为了实现使学生对各类算法本质的深入理解,要求学生用自己熟悉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实现经典密码学算法,关键部分的程序代码,可布置作业,让学生编程实现。网络上有很多经典密码学算法的代码资源,在讲解算法的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对这些资源的理解和借鉴。
2)组织课题组或兴趣小组,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大力支持学生创新活动。选择优秀本科生进入课题组,是研究型大学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前沿技术问题适时加入到授课内容之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实验环境,如建立创新实验室、实训大本营等。
3)结合课程内容,由学生参加制作密码算法教学演示系统,并可延伸到毕业设计。在编写完成密码算法后,利用演示系统分步实现密码算法的过程,使学生更深入、更细致地理解和掌握密码算法的实质。
4总结
信息安全作为一门新兴专业,信息安全类课程的基础理论体系仍不完善,目前还没有与密码学相适应的课时适中,内容合理的标准化实验教材。因此下一步工作意在开展标准化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以配合理论教学。另外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与更新,积极鼓励学校与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加强与国内外的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篇4:本科院校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既要重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兼顾理论和应用[1]。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开设的《金属工艺学》课程是研究常用金属材料及金属零件加工工艺方法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机类、近机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它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思维、运用规范的工程语言和技术信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课程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多媒体课件多为书本上的知识点总结,缺少体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内容,为适应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金属工艺学》课程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应当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改革。
一教学大纲的订制
教学大纲中要明确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各种主要加工方法及其实质、基本原理、特点及应用;
(2)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3)理解和掌握毛坯和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及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要求。
(4)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概况。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适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而忽视实践教学的情况。在学时分配上要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教学时间。在整体教学学时不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理论课时的安排,对于典型的金属工艺如铸造、锻压、焊接、切削加工可以重点讲授,其他材料学的内容可以减少或不讲。在教学重点和难点上,除了强调金属工艺的基本概念外,还要注重与实际相关的内容,如“铸造”这一章节中,除了把铸造的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外,还应该把典型的铸造加工工艺分析作为重点。更多的介绍一些新型的铸造方法,如消失模铸造、壳型铸造等。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要做好兼顾应用性的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体现针对性、合理性、创新性[2]。在课程教学中要为学生构建有针对性的知识体系、能力和素质培养架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合理,做到理论适度,突出基础理论,强调实践应用,并适当介绍新技术。《金属工艺学》课程包含了大部分的传统金属加工工艺,在不断的发展中又出现了许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为了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性,必须对传统工艺未涉及到的新工艺进行适当安排讲解。对于传统教学内容中金属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典型工艺方法,要保留。这些内容是《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基础,也是实际工程中最常用的内容,如铸造中的砂型铸造,目前大型的结构件和小批量的铸件都是用到这些原理和方法;如焊接中的电焊条的组成,是各种焊接加工的基础,这些内容需要详细阐述。对于一些陈旧的加工工艺和方法需要删除,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扩展和深化教学内容。如金属切削加工,对于普通的加工机床已经很少在工厂中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以及柔性制造系统和高水平集成制造系统,因此在金属切削加工教学中应简化普通加工机床的知识,增加数控加工机床及加工中心等工艺的介绍。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基础理论的讲解外,应多选择与生产实际相关的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拉拔工艺时,例举常见的钢丝和铜棒的制备工艺,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金属材料是如何制作完成的。
三教学方法的革新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最常用的手段。课件所展示的内容多以文本和图片的形式出现,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在《金属工艺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不能沿用传统的文字和图片的结构安排,应当适当增加视频内容[3],控制好视频、动画、文字、图片的比例。如果动画和视频过多,学生听讲易应接不暇,分散注意力,如果文字和图片过多,教学会特别枯燥,并且金属加工过程也很难清晰的用文字和图片表达,因此要控制好课件内容比例,加工过程要以图片、视频等重点表达,而基础概念要以文字和图片来讲解。比如在讲解铸造工艺时,可以在砂型铸造的讲解过程中加入铜铃和发动机的生产制备工艺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真实的感受到砂型铸造的实用性,对砂型铸造的基本工艺流程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要引导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了解加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认真讲解书本上的主要内容外,在课堂中可适当提出工厂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克服学生只听和记的被动式教学模式[4],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传统教学中沉闷的学习气氛。在开始讲解导论的时候可以从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为例进行讲解,让同学知道导致航天飞机解体的直接原因并不是舱体等主要部件的失效,而是火箭助推器的密封圈失效引起。从这一大事件的介绍中让同学对材料效用加深印象,在材料使用过程中看似很小的缺陷可能会带来致命的破坏,从而对材料的加工过程产生敬畏之心,提高学生探索金属加工工艺特点的兴趣。对于识记内容较多的章节,可以采取只讲重点和难点,其它内容由学生课后自学,可以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自行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除了向学生讲授教材上的知识点外,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资料或者较好的专业网站,让学生课后进行学习。通过自学来锻炼学生查找、搜集、归纳资料的能力,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种方式的学习中,学生的主意力被无形中吸引了过来,从单纯的被动式的学习,变成主动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在讲解铸造工艺中影响流动性因素,其中合金的成分和结晶特征对流动性的影响最为显著,首先提到共晶成分的合金,是逐层凝固,已凝固层的内表面光滑,对液态合金的流动阻力小,流动性最好;接下来就不急于讲解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对流动性的影响,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非共晶的合金与共晶合金的区别在哪。引导学生从材料相变图中考虑,让学生明白非共晶合金在其已凝固层和纯液态区之间存在一个液固两相共存的区域,使得已凝固层的内表面粗糙;由此让学生总结出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动性变差,且随合金成分偏离共晶点愈远,其结晶温度范围愈宽,流动性愈差。虽然在教学时间上可能这样做花的时间较长,但是学生对这部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在后续讲解压力铸造的影响因素时学生能够更快的理解接受,教学的时间可以缩短,这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条件。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是有限的,但是对于特定的一门课程,而且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需要多方培养。在学习《金属工艺学》课程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工业生产,对金属加工工艺的了解甚少,有些学生几乎没听说过金属加工工艺。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时候要从实例开始,最好是从杂志、新闻中最具影响力的事件讲解,结合课程与生产实际,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理解。如果只限于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很难提高学习兴趣,要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比方说,大部分同学都骑过自行车,就从自行车的加工过程谈起,逐步讲解每个部件的选材及加工工艺,学生对于自己熟悉的事物能够产生共鸣,学习的兴趣被逐渐提高。
四考核方式
《金属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的从试卷上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以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学习的好坏已经不能适应新型教学方式的革新,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改变只由纸质试卷决定成绩的做法。可以将课程成绩分为三个部分: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20%,实践成绩占20%。期末考试内容要更多考核学生对加工过程的了解,需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不宜过多,要提出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密切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总结本门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主要是根据课程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实验并完成,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以及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对于实践成绩的评定不能确定唯一答案,只要学生能够态度认真、操作规范地根据设计的实验计划完成并符合工程实际,都可以得分。五结束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做好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才能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兼顾理论与实践是课程教学的中心,《金属工艺学》课程作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只有在课程教学中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不断探索、创新,才能达到培养合格大学生的要求。
作者:富伟 陈清宇 王芳 宋杰光 单位:九江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培根,许晓东,陈国松.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问题与原因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3):13-13.
[2]倪兆荣.《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44-45.
[3]陈锦.金属工艺学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30-32.
[4]闵世英.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谈“金属工艺学”启发式教学[J].科技资讯,2007(17):246-247.
篇5: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在课程和教学方面均进行改革,以响应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理工科学生来讲,物理课程是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对培养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各高校物理课程教学存在多方面问题,导致物理课程教学质量低下,不仅影响理工科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更不利于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就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
1.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物理理论知识与专业理论教学相脱节。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物理课程不仅可以获得扎实的基础科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物理知识可以说是理工科各个专业的基石和出发点,尤其在近代生物科技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的物理课程知识点没有与具体专业相衔接,普遍存在物理理论知识与专业理论教学相脱节的现象,让学生感到物理课程学无所用,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重理论、轻实践是大多数院校物理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物理课程教学中只注重物理基础知识的.讲解,而与具体专业课程的物理知识涉及较少,不重视物理与专业相结合的知识应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拓宽基础,淡化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指引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处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不合理、教学质量不理想的状态,极不利于学生后续专业技能课的学习,更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其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而在实际情况当中,很多院校过于强调培养目标,不断增加专业课和技能课的课时,进而导致大学物理课时越来越少,普遍存在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现象,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就不得不简化教学内容,进而出现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更无法发挥物理课程的学科素质培养功能。
2.如何提高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其一,向专业学科渗透。大学物理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学生后续学习理工科各专业学科的必修课,是学生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基石和出发点。物理学理论和技术在现代生物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学习物理课程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科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作用。所以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的不同专业,并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其专业的基础上扩展相关物理知识,加强物理理论与专业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将物理的基本理论渗透到专业学科课程教学中,将物理理论知识与专业理论教学衔接起来。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传授物理知识,同时还要通过物理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学科素质,可以有效地丰富物理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物理理论知识向专业学科渗透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并区分对待,选择与专业相适应的教材,突出各部分内容的侧重点。
②让学生认识物理课程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意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③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以力学、光学以及电磁学等物理知识为主要课程内容。
其二,更新物理教学观念。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为了响应高等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物理教学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教学目标,培养知识结构多样化、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①物理课程内容应保持先进性,与最新的前沿问题保持同步更新。
②结合实际应用以及相关专业展开物理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③教师在物理教学当中应避免照本宣科,而是要注重对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授。
其三,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大学物理教学普遍存在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现象,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系统地学好一门课程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讲更具有挑战性。所以高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①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巩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课堂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②教师可以尝试从日常生活当中选取教学素材,引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兴趣。
③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让物理课堂形象、生动、丰富。
④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综合性评价,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平时成绩,将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课堂研究效果等内容均纳入到评价范围内。学生的课堂研究可以由学生自行选择,并由自己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可以提供相关材料,并给以指导。
3.结论
本文分析了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物理理论知识与专业理论教学相脱节、物理教学课时少等方面问题,并提出了向专业学科渗透、更新物理教学观念、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等措施,以提高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物理课程更好地发挥培养学生学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陈飞.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8):25-28
[2]潮兴兵,刘坚强,魏健宁.大学物理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整合目的、方法及要点[J].大学物理,(2):47-53
[3]李宏,谷建生,莫文玲.结合专业特色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物理与工程,2014.24(3):48-50
[4]杜亚冰,黄晓亚.大学物理与专业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城建特色”下的大学物理[J].中国大学教学,2012.21(07):170-171
篇6: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论文
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学院为例,对开设该课程的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指出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办法.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认知程度;课程论文;调查分析
引言
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根据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仿造出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1930年12月,弗瑞希、丁伯根等人在美国克里夫兰发起成立了国际计量经济学会,并于1933年创刊《Econometrics》,标志着计量经济学的诞生[1].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三者的综合[1].从其性质来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或者说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的一门文理渗透的交叉学科,而不是应用数学或应用统计学[2].计量经济学作为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如何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师也对目前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3-7].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在应用数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均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下,改进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以及相关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教与学,我们对全院开设计量经济学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从课程的认知程度上对课程学习效果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1课程的学习准备
本科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关系到本课程的学习质量,所以就相关课程的掌握情况对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有着显著影响的观点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由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各门课程对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有着显著影响的观点表示有点同意或非常同意,只有极少数人对此观点表示非常不同意.其中认为统计学的学习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有着显著地影响,其次是相关的专业课程,认为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影响最小的是西方经济学.由于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在学习方式上主要以课堂认真听讲为主,课堂听讲与课后预、复习相结合、完成相应的习题以加强理解和上机实习理解所学的知识.
2课程教学内容情况
目前,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授分为绪论、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和单方程回归模型的扩展.我校使用的是庞皓主编的十三五规划教材计量经济学,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各章教学内容而言,同学们对各个内容的感兴趣程度的情况如图2:从上图看出,导论部分感兴趣程度的均值评分明显较低,且调查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其他内容评分也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相差不大.针对各章的内容,进行了难度调查,我们发现:(1)对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内容而言,同学们认为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内容难度最大,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思路内容难度相对最低.(2)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同学们认为多元回归模型有关的数学公式的证明难度最大,多元回归模型各类表达式以及参数估计等知识点难度相对较小.(3)在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中,同学们认为最难以掌握的是多重共线性实例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和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4)在计量经济学模型异方差检验中,同学们认为最难以掌握的是异方差的几种统计检验方法,最容易掌握的是异方差的基本概念及经济意义.(5)在计量经济学模型自相关的检验中,同学们认为最难以掌握的是Cochrane-Orcutt法及上机操作,自相关的基本概念及经济意义、检验自相关性的基本思路相对而言最容易.
3课程学习情况分析
3.1单因素方差分析
我院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专业,学生文理兼收,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体现了不同的学习特点.我们将完成计量经济学作业方式分别对喜欢专业程度评分、教学内容评分、难易程度评分、理论性评分、实用性评分、课程期望评分、本课程喜欢程度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从方差分析表可以得出,完成计量经济学作业方式对喜欢专业程度评分、教学内容评分、难易程度评分、本课程喜欢程度评分影响的显著性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至少有95%的把握说完成计量经济学作业方式对喜欢专业程度评分、教学内容评分、难易程度评分、本课程喜欢程度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3.2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程度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认知程度普遍不足.在成绩等级为60分以下的大学生中仅20%的人认为计量经济学是重要的,成绩在60分到70分的大学生中有70%的人认为计量经济学不重要或重要性一般,成绩在70分到85分之间的大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不重要的仅有10.3%,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没有人认为计量经济学是不重要的,93.3%的'人是肯定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认知程度在不同的成绩等级中的分布是不同的,认知程度高的一般分布在成绩好的层次中.
4结论
通过对我校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充分意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是保证教学效果的良好前提.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理论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模型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加以应用.在案例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合理使用课程论文,使课程考核多样化.在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考核中,除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外,还应该增加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引入课程论文考核,在学期中对学生进行分组,不仅能够锻炼他们在理论应用分析、模型构造、软件使用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增强同学们的交流,促进大家的团队协作.考核时通过PPT答辩,更进一步的加深对该课程的学习体会.
[参考文献]
[1]达莫达尔N.古亚拉提.计量经济学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3-8.
[2]庞皓.计量经济学[M].3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4-5
[3]王峰.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04):101-103.
[4]盖耕宇.本科计量经济学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68-68.
[5]阳玉香,谭忠真.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2010(20):212-213.
[6]武以敏.统计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2(05):103-104.
[7]武以敏,李壮壮,高凤伟.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6(12):260-262.
篇7: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3月,中国教育部明确了全部普通本科院校的改革方向:将现有 600多所逐步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应用技術型院校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后,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突出实践性的要求。《税法》课程是目前我国经济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为提高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能力,必须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税法》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税法》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一)对《税法》课程实践教学重视不足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课程教学均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该课程成绩的考核也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的成绩,但是对实践教学部分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一般学校只是在期末最后一周安排《税法》实训课程,在执行中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往往被压缩。
(二)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税法》课程实践要求
在开设《税法》课程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般均没有配备适合《税法》实践教学标准的实验室,有很多院校甚至于都没有财税教学软件。教学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形式,在理论教学中侧重于各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而对各大重要税种如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整个办税流程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做全面展示,或者只讲解简单的纳税申报表的填写方法,对于企业在实务中可能会出现的`涉税业务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衔接。
(三)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在一些应用型院校,很多教师都是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自身完全没有到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经验,在实践教学中难以根据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进行切合实际的实践应用操作,使得即使学校配备了相应的财务软件或实验室,由于教师自身水平的局限,也难以充分发挥财税软件的作用,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二、完善《税法》课程实践教学对策建议
(一)“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税法》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法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在课堂讲授,学生课后练习的模式,变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先进行课下学习,在课堂中再进行答疑解惑和知识的巩固提高。将“翻转课堂”教学法引入到税法课程教学中完全契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有利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把分散的各税种内容进行整合,合并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税法总论,介绍税法基本理论;第二部分是流转税类,应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教学重点内容;第三部分是财产行为税类,第四部分是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第五部分是税收征收管理法部分。其次,教师应对重点内容预先录制相应的微课视频,比如,我国现行税法中最大的一个税种即增值税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可以录制关于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的视频,学生在课下先进行视频预习,课上教师再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专项解答,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在该知识点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布置专项训练,让学生协作完成,不但使学生对非常抽象的销项税额计算和进项税额抵扣问题有了感性的认识,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项目教学法在《税法》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在项目教学法下,《税法》课程教师改变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模式,分配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税法》课程中的枯燥的税收理论知识转化为实务操作过程中各项流转税和所得税的申报任务工作流程。下面以税法课程中的“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与纳税申报”项目为例,来说明项目教学法在税法课程中的应用。第一,收集与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与纳税申报相关的信息。在各项目组中,可要求每组学生选择一家当地的企业作为案例企业,企业类型应涉及工业企业、商业企业、“营改增”试点纳税人等不同类型,并利用各种途径获得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纳税相关的信息。第二,项目实施。首先进行学生角色的分配,学生根据业务需要和角色安排,进行相应的涉税业务处理,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对于一些疑难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并与教师沟通等方式进行解决。第三,教师要对项目实施进行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价。
(三)加强校企业合作,创建实践教学新平台
校企合作,是把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它的特点是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直接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这种办学模式为在校大学生打开了一扇从学校通往企业实际的大门,可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提前进入到岗位工作的状态,能使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和自身实际查漏补缺,自学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一方面,校企合作要建立完善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校企合作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在实习中学习处理企业实际复杂涉税业务的操作技能,学校要指定专门的老师到企业中进行深入调查,取得企业办税业务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中要避免短期行为,对合作企业进行充分的调研,找到双方合作的共同利益切入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怡.应用型本科院校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探索——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山西农经,,13.
[2]高苑.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结合[J].财会学习,,6.[3]林晓卿.基于行动导向模式的日本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探析——以项目教学法为中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
[4]唐崎.刍议当前校企业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亚太教育,2016,6.
篇8:本科院校会计实践论文
本科院校会计实践论文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由此以来,我们可以把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分为三条:
1.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了解各式各样企业或集团的法律环境知识,理解并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决策知识,成本会计的各种成本核算方法,管理会计的管理方法与决策知识,熟悉信息技术与应用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还要特别关注整个行业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知识。
2.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要求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还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
3.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要求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方面的信息技术软件,通过各种渠道与更多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独立并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按时完成工作的能力。
二、目前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一直以来,本科院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本科院校教学观念仍然比较落后,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在本科院校教学中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没有真正贯穿于会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具体表现在本科院校的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课时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考试考核制度。大多数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会计基础知识的教授,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解、轻练习;重传承、轻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关心的是会计课程的理论课时有多少,在规定的课时内课程能否上完,学生考试能否过关会不会影响教师自己,考试过关率怎么样,却忽略了对学生会计技术技能的培养。
2.实践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会计教育普遍采用教师单向授课法。由于数据量大、处理过程复杂以及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会计问题只能讲述其涉及的基本原理,无法对案例进行充分的分析,而且课堂时间有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对案例见解的交流与沟通,学生也不能从案例中学到知识。同时,由于实验方案具有一致性,数据收集、实验过程、解决办法基本一样,没有创新性,实验就成为纯粹的机械模仿。
3.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目标
在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展开的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且是会计实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但是,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会计核算实验的阶段,并且课程的实验仅仅涉及到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训,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实验几乎没有,更不用说多元化、深层次分析了,比如,在财务会计实训中,只是按照一般会计流程,对经济业务简单处理,根本没有对经济业务的相关财务问题做深入分析,这样以来,造成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差,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4.缺乏校外实训基地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科院校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是多数本科院校采取的传统而有效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然而,本科院校在组织校外实习时都存在很大的阻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三项:第一项,由于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性,每个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有限性和不稳定性,使得目前本科院校和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没有固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和接触机制,传统的实训基地基本丧失。第二项,实训时间多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使得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脱节,导致学生对于书本上不太理解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更做不到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操作有效结合。第三项,由于各本科院校受到实训经费的限制,往往安排的实训时间有限,企业实训大都局限于企业派人到本科院校讲座和学生到企业参观,学生在实训环节很难接触到企业真实的会计经济业务,更不用说参与企业会计工作、了解企业整个会计核算流程与财务管理方面。因而,校外会计实训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的,从而阻碍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更不能起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
5.手工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基本上都建设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是,一方面,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本科院校会计手工实验局限于单纯的做账,并采用“仿制的会计凭证,剪刀,浆糊”方式,只要求学生熟悉会计实务处理的流程,即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学生只是被动地做简单的模仿实验。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实验是用简单的会计资料,应用于会计软件的操作流程,缺少必要的信息系统思想的培养和训练。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得不到有机结合,网络资源应用不足,这样的会计实践教学只是表面粗浅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在会计实践方面应该具有的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了社会对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改革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实践教学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已成为衡量培养质量高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更加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科院校应以修订人才培养规划为契机,构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牢固树立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突出实践教学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部门领导一定要认清当前会计教育形势,根据会计专业的特性,逐渐改变会计教学观念,切实改变会计实践教学无关紧要的.现状,在会计理论教学不忽视的前提下,加强会计实践教学,逐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分量,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会计教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树立并坚定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教学理念,并将会计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到整个教学计划中。
2.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习是当前大部分本科院校实行的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从微观方面看,会计实践教学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一门课程。所以,会计实践教学的方法具有多样性特点。具体有8种方法:
(1)实务演示法。实务演示法是通过多媒体演示,并有教师讲解实务操作过程的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实务演示法有展览实物讲解方法,播放投影仪讲解方法、视频录影讲解方法、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讲解方法等。实务演示法安排在课堂授课之前,是学生在学习理论之前,心中有一个大致轮廓,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了解即将所学知识,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单元练习法。单元练习法是在某课程完成其中一个章节的学习目标后进行的阶段实务训练。单元练习法是对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所以,要以目标为准,完成对学生的授课任务,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理解并掌握。
(3)模拟实习法。模拟实习法是在会计实践教学实验室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会计资料,以企业的一个会计周期为区间。模拟财务部门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模拟训练。模拟实习法的主要目标是检查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情况与会计实际操作处理能力。
(4)社会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是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就会计专业或者会计学专业的相关问题展开社会调查,并在假期结束后针对社会调查做出调查报告的方法。
(5)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就某个教学案例,运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及方法对案例进行分析、推敲、提出可行性解决办法,而且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6)项目设计法。项目设计法是使学生运用所学会计知识及相关会计理论,分成小组,共同合作来完成一个模拟项目设计,并做出设计报告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例如,设计财务管理制度、设计会计核算制度、设计成本核算制度、设计会计软件等。模拟设计项目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必须在不违背国家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供需分析、建立模型、实施方案等步骤,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工作。
(7)课题研究法。课题研究法是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活动,并且做出学术报告及学生对于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的研究型教学方法。
(8)校外实习法校外实习法是派送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一种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校外实习不仅包括会计记账、做报表,还包括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纳税、与银行业务往来等方面的工作。所以,校外实习法是不仅锻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实际操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共同合作能力等。
3.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实践教学作为会计教学的基本方法,贯穿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个过程中,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服务于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以课程为载体,充分体现了培养的目标,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适当的内容,紧凑的连接,以结果为导向。所以,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层次的能力培养,分别是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会计职业道德能力。
(1)基本技能。基本技能主要是通过培训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要课程的每章每单元都要培训,培养学生在每个单科课程下处理财务问题,以发展学生的个别操作技能,掌握会计领域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2)专业技能。从手工模拟实训中,我们不难发现,财务工作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非常全面的工作。包括:资本融资决策模拟训练,投资决策模拟训练,利润分配决策模拟训练,财务指标和企业绩效评价模拟训练,财政预算培训和会计制度设计方面的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3)创新能力。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会计专业人才所需的各项能力,本科院校可以制定拓展素质和创新学分认定办法,只有修满创新学分,才能毕业。
(4)会计职业道德能力。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国家建立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旨在培养高质量的会计人才,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开设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及相关法律、法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4.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是首选的教学方法。通过简单的会计实务操作练习和模拟演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全新理解,但模拟毕竟不是真实操作,因此,实习基地的建立是本科院校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条件的本科院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5.手工与电算化实验有机结合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必须改变会计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相脱节的现象,使两者融为一体。会计电算化实验是学生会计电算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会计手工实验是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熟悉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熟练掌握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为会计电算化实验提供建账、报表生成与汇总的实验数据及专业技能支持。按照实验顺序分为:先后实验和平行实验。先后试验是先做会计手工实验,后做会计电算化实验。即在手工实验的会计信息基础上做电算化实验。平行实验是会计手工实验和会计电算化实验是同步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严密结合,学生们不仅掌握了会计手工实验的业务处理流程,而且熟悉了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步骤及原理,同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使学生能够达到会计人才市场的要求。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会计人才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结构,熟练运用计算机财务软件和以创新为导向的能力结构。所以,要适应发展的社会和需求的市场,必须从新定位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更新和改进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会计实践教师具有高水平和高素质,有一定规模的会计实践教学设施,以使会计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创造性和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四、结语
总之,实践性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由此以来,实践性教学在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方法,我们一定要给与会计实践教学工作足够的重视,从根本上提高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篇9:信息安全专业中密码学课程的教学研究论文
信息安全专业中密码学课程的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密码学作为一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的交叉学科,是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数学在信息科学中的重要应用。该文从密码学的特点出发,对密码学课程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教材选择、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角度给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密码学;信息安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6-0138-02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以及网络银行和各种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信息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已成为信息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密码技术作为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密码学已成为各类高校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目前,我国有80多所高校开设信息安全专业,100多所高校开设密码学课程[1]。由于密码学是一门集数学,计算机科学与通信科学等于一身的交叉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很难统一,给密码学课程的教学造成诸多困难,同时也是密码学课程教学中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1密码学课程的特点
1)密码学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数学基础要求高。密码学课程前期需要学习信息论、计算复杂度和一些数学知识[2]。其中数学除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以外,还包括数论、抽象代数、代数编码、概率论、有限域等相关内容,这些数学知识的难度也相对较大。
2)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侧重点难以把握。由于密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侧重理论教学,主要讲授密码算法的理论计算,对数学基础要求比较高。而对于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又是以实验教学为主,对编程语言和计算复杂度要求较高。
3)密码学课程本身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学习难度大。密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典密码、对称密码、公钥密码、哈希函数、数字签名、密钥管理、密码协议等。古典密码与对称密码要求学生对置换、代换、有限域方面要深入理解与掌握;公钥密码、数字签名对数论、概率论方面要求又比较高。对于其他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密码应用等,则要求灵活使用公钥密码、数字签名、哈希函数等。
4)密码学知识更新速度快。自从1978年麻省理工学院的Rivest、Shamir和Adleman三人提出RSA公钥密码算法以来,密码学家又提出Rabin、Elgamal、ECC、NTRU等经典的公钥密码体制。近年来,由于其他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又出现一些新的密码技术,如量子密码、混沌密码、DNA密码等。
2密码学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1教材选择
密码学教材种类繁多,而作者编写教材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有的侧重于密码算法的介绍,有的侧重于密码技术的应用。不同学科专业学生的基础不同,在选择教材方面也有所差异,并且前置基础课程与培养目标也存在差异,所以选择教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前置课程的安排和培养目标的设置。对于理科专业,如数学专业,应该选用理论性较强的教材,而对于工科专业,如通信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应该选择实践性较强的教材。
2.2理论教学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密码学教学是以理论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演示。理论教学是密码教学的主要手段。而密码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各个知识点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联系紧密。面对信息安全专业密码学课程这些特点,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路、找准教学放方法,是密码学课程理论教学关键。
2.2.1教学理念
密码学课程内容多,算法的逻辑推理性强,学生难以掌握所有的算法。密码学课程的教学理念不应该是让学生记住密码算法,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密码学思维方式,使学生理解密码学的设计思想。如:分组密码算法的设计思路是使用置换密码与代换密码的组合,利用迭代的方式产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满足混淆与扩散原则;公钥密码体制的设计则是按照形式化的定义、精确的安全假设与严格的安全性证明三个原则来设计。为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需要在各章节详细介绍少量经典的密码算法,使学生了解每一步算法的来龙去脉与密码学家设计密码算法的思路,这就要求老师对密码学所涉及的内容融会贯通,并且深刻理解密码学的设计思路与精髓。
2.2.2教学思路
对于主流的密码学教材,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古典密码、对称密码、公钥密码、哈希函数、数字签名、密钥管理、密码协议等[3]。这些内容表面上看起来是松散的,实际上是紧密相连的要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思路。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能够实现消息的保密性、完整性、认证性、不可否认性等安全属性,这些安全属性是整个密码学知识体系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建立密码学知识结构的基本框架模型,然后进行讲授。
2.2.3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记笔记。这种方式只能让学生记住所讲授的密码算法,而无法使学生理解密码学的思想。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启发式、小组讨论式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4]。还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主动探索、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习惯。
1)互动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方法是大多数课程所讨论并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就是学习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运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序列密码时,讲到序列密码的安全性是由種子密钥所产生密钥序列的性质决定的,可以通过互动启发式方法,让学生思考:密钥序列具有何种性质才能保证安全性?是否满足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就安全了?密钥序列和种子密钥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理解序列密码的设计思想。
2)小组讨论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与观点来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密码学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而密码思想更是学生所欠缺的。通过小组讨论,能够使学生从自身角度思考密码算法满足安全性的条件,以及明文、密文与密钥之间的关系,密文统计特性应满足的概率分布等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并不一定能达到完全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极大的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可以使學生深刻理解密码学的设计思想。
2.3实验教学
密码技术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核心技术,密码学的特点决定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在理解算法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程序设计,并根据需要进一步进行综合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目前,在密码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密码实验工具选择不合理与密码实验项目类型不明确的问题。
1)密码实验工具的选择。密码实验工具一般包括密码分析软件、密码实验教学软件、密码设计软件、密码算法的代码库等。在密码实验教学之前要确定密码实验的工具。当前,密码学的实验教学中大都要求学生运用计算机语言实现一些经典的密码算法,而密码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密码算法的理解,以及掌握密码算法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不是简单地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这种做法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密码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应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密码实验工具,才能体现密码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比如对于古典密码算法,这些密码算法已经被破译,对于学生来说只起到一个借鉴的作用,因此可以选择具有验证和分析作用的密码工具。CAP4软件就是一款合适的密码分析软件。对于DES,AES等对称密码算法,其加密流程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可以选择具有可视化功能的密码工具,CrypTool的可视化演示功能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加解密运算的每一个流程。对于算法设计,不能只把实验项目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去编写代码。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密码算法库,例如OpenSSL、Miracl、Boten,NTL等[5]。
2)密码实验项目与类型的确定。实验项目类型一般分为演示或验证型、设计或综合型、研究或创新型三个层次。合理安排实验项目类型可以加深对密码算法的理解以及提高创新能力。目前,多数高校的密码学实验项目类型都是简单的验证,老师在教师机演示,学生在学生机重新验证一遍。或者项目类型都是设计型,老师把实验项目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编程。这两种简单的方式都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密码学的实验类型要由实验项目来确定。安排密码实验项目时,应该由浅入深,首先安排简单的验证项目,比如古典密码算法,其次安排综合型项目,如RSA的实现等,最后安排研究型项目。研究型项目由老师确定一个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范围,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题。研究型项目选题可以依托学科竞赛来确定,比如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
3结束语
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密码学也是信息安全专业的核心课程,研究密码学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安全专业密码学理论与实验课程,以及密码学前置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安全竞赛的一些经验,针对信息安全专业密码学教学在教材选择、教学理论和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给出教学改进方案,教学实践表明这些改进方案能够取得更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后珍,张焕国. 密码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探讨[J]. 高教学刊,(7):79-79.
[2] 丁勇.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密码学教学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2):131-133.
[3] 李梦东. 《密码学》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究[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15(3):61-66.
[4] 贾伟峰,杨礼波. 密码学的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探讨[J]. 华北水利水电学报:社科版,,26(3):169-170.
[5] 申丽君,王金双,陈融,等.CrypTool在密码学教学中的应用[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36(A1):208-211.
篇10: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1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由理论型转为技能型,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因此对应用创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学生必须要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的操作能力与技术,而养成这种能力与技术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由此可以得知,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创造型机械制造工艺新型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机械制造工艺学属于高等院校机械类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本研究主要是根据目前存在于我国高等院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
篇11: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2.1目前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大部分高校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落后、薄弱。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周期比较短,一般该课程的设计时间为2-3周,机械制造工艺生产实习时间为2-3周;另一方面,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习内容主要是以参观、听指导教师或者是企业工作人员的讲解为主,学生基本上没有主动参与、动手以及思考的机会。该课程设计题目具有极强的固定性,而且内容相对比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出现抄袭的现象。此外,容易受到实践、外部条件的影响与约束,学生无法更好的深入了解、接触生产工艺过程与操作流程。对于工艺装备与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无法掌握,从而无法更好的深入了解学习过的机械制造工艺学理论知识。
2.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模式等进行了创新与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分析,还处于一个初级的摸索阶段。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成绩,其主要存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大部分有关的企业不愿意接受高校实习生,实习单位无法解决。我国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不愿意接受高校的学生到单位进行实习与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担心学生的安全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任务比较紧,担心实习生因为不熟悉工作内容与环境,导致生产出现问题。同时,企业受到资金与生产规模的限制,无法长时间的接收大量的实习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二,缺乏比较系统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与专业的指导老师。开设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大部分高校都具备实践教学课程设计与实习。关于课程设计方面的指导书所中比例较大,但是实习指导书所占比例较少,主要是因为实习单位无法固定,导致实习的具体内容无法确定下来,最终形成了低质量、零散的实习教材。加上企业出于生产标准与规格的限制,无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只能参观工艺流程,企业也无法培养专业的实习指导老师或者师傅,导致学生实习缺乏质量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也就无法有效提高。第三,课程设计时间在实习之前,缺乏感性认知,效果不明显。对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来说,其设计一般是在理论课程完全结束之后,实习课程开始之前。因此,学生只具备了理论知识,缺乏对该工艺过程的了解与认识,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篇1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3.1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教师可以根据该课程的具体内容,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校内实习产地与相关的实践项目,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减少理论课程的学时,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通过开展一些设计性、操作性、探索性的机床与拆装实验,使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实践动手的能力。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对课程进行设计,以一些零部件、科研设备等产品为教学工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基于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实习条件建设与管理
首先,可以加强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加强教师科研基地的建设以及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机床设备,为该课程的实习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其次,由于校内的实习基地与空间有限,设备也比较少,因此,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主动与企业进行联系与沟通,展开良好的合作,借助企业的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后,制定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为了更好的展开实践教学工作,需要建立稳定的、长期合作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制定一套完整的实习基地运行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得到明确依据的保障。
3.3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在校内的实习基地中,需要建设一批高素质、高技术的师资人才、科研人员,并深入到学校,有针对性的对校内实践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创造一切有利条件,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更多的年轻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与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4结束语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深化改革与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意识。本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为今后关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参考价值。
篇1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电力系统分析”传统教学偏重对理论分析和方法计算。由于“电力系统分析”的计算复杂,包括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等,对这些理论计算分析大部分都是以原理为主,实践验证较少,不能让学生在认识中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往往脱离。一方面实践环节的内容很少,甚至完全没有,学生很难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培养创新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潜力。另一方面,由于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原有的实践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课程建设的需要,表现为“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涉及的内容更广泛、综合性强、概念多、计算繁、公式推导复杂等特点,这些都需要实践教学来验证,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但由于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挑战。塔里木大学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是新增专业,起步比较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目前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存在重理论和知识传授,缺乏对实践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问题,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比较处于辅助作用。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对科研重视,在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统一规划和系统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少,实验内容不丰富。另外由于资金投入问题,实验基地的建设未能跟上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发展步伐,高水平的实验人员缺乏。例如《电力系统分析》的电流计算的内容,过多地介绍算法的原理,因实验设备不足,无法上机实践验证。这些问题影响了我校电气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2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
2.1增加与本课程相关前沿科学实践问题的'介绍
增加与“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相关联的现代化科技知识的介绍,这对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了解有很大帮助,比如对电网大数据、电网智能化现代化等结合实际电网进行讲解,而作为电气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这些最新领域实际知识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的电网数据计算了解更深刻。
2.2结合企业对实践教学探讨
对于农业大学,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增加地方电力企业相关专业内容,提高对行业知识的认识,重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和应用型的卓越工程师人才。请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对电力系统、发电机短路现象分析以及自动励磁调节系统、柔性输电装置的特性等内容知识讲解。争取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将书本知识和电力企业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的电力工程师,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使学生掌握地方电力的基本情况,具有初步的电力实践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建立课外实习基地
电气工程专业在阿克苏电力公司、农一师电力公司建立实习基地。在每年的6月份组织农电和电气工程专业大三学生为期10天的参观实习。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调度中心、各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无人智能电站、发电厂以及营业收费厅等熟悉和学习,充分了解电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状况,通过课外实习基地,不仅使学生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使学生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地方电力系统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继续探索电力知识的积极性。
2.4增加提高实践认知的辅助教学环节
在开设“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时,对于复杂的“电力系统分析”内容包括稳态分析、短路分析、潮流计算等设计,引进了“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利用阿克苏电网、农一师地方电网等实际运行电力系统数据,通过地方实际电网模拟操作电网运行,使学生在校就能获得与实际系统操作几乎相同的训练。
2.5实验方法及实验手段的改革
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在“电力系统分析”实验中,主体是学生,实验的考核依据是:做实验的平时表现、操作是否能完成、报告填写是否认真和详细等部分组成。每次实验成绩都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全部实验的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在学生开始做实验后,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能独立解决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启发他们独立思考问题,举一反三,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对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台,学生分组完成潮流分析实验、短路电流计算实验以及整个系统工作实验等重要实验。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包括各类计算、线路搭接到实验分析和撰写报告等系统工作都由实验小组通过合作来完成,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结语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必须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包括实验和实习设计等)。学校是发挥教、科、研优势的地方,通过和企业合作、依托地方政府才能发挥学校的作用,完善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式的服务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他们创新能力作为目标,不但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还有过硬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拓宽实习合作领域范围,形成“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实践创新培养模式,克服“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以往实践教学的不足。为了提高“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实验教学应该做到:一是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注重实验、实习质量,努力做到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教学中找到兴趣点。二是通过地方电力企业的实习,让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对电力系统有了全局认识,增强应用意识。
作者:李建军 孟令鹏 杨伟杰 单位:塔里木大学
参考文献
[1]张靠社,张欣伟,宁联辉,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126-128.
[2]李滨,韦化,祝云,等.教学与工业实践紧密结合,为电力工业服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4):4-6.
[3]王美仙,杨宇.《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70-71.
[4]朱兰,韦钢,符杨,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及实践环节教学方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128-129.
[5]张晓花,朱陈松,朱昌平,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实践创新培养模式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118-121.
篇14:农林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农林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本文以本校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为例,总结了近年来实验室在生物化学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借以希望对当前农林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课;整合模式
生物化学是一门操作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是生命科学中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1],[2]。近年来迅猛发展,尤其实验理论、技术和方法更为迅速。因此,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如何增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已经成为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我校是河北省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师范教师的重要基地。目前,我校已处于应用型大学行列,正处于转型办学的关键发展时期。所以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更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强化实验教学在整个本专科教学体系中的作用。但是较之理论课程,我校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生物化学实验课一直以来在我校处于极其重要地位。涉及我校3个二级学院的农学、园艺、食品等共计12个本科专业。涉及专业广泛,授课学生众多,同时是多数研究生入学的必选科目,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成绩。我院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实验室一直承担着这项教学任务,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四年历史。但是,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实验内容简单、陈旧,缺乏综合性和探究性实验内容;2.教学模式单一,授课方式死板;3.缺乏科学合理的实验考评体系。总之,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教学实践,必将直接影响我校毕业生专业素质,乃至后续毕业率和就业率。就实验课程设立及发展现状而言,此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基于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各位授课教师近年来一直尝试从教学计划、实验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方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生物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教改目标、思路及具体教改措施,旨在更新思想观念、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实验课的实践优势,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现总结如下:
1.预先精选科学的实验内容,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我校是一所农业院校,各本专科学生科研内容多围绕农作物进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实验所处地位不言而喻。以往生物化学实验多以单一实验为授课内容。如测定植物组织中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及过氧化物酶含量等。这种授课方式虽然能保障学生在四个学时的学习中基本掌握各实验的操作技巧,但是弊端较为明显: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同时材料准备也显重复,不利于节约成本。笔者在近些年的生物化学实验改革中首先力争从培养方案入手,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在授课计划方面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将多个实验内容整合在一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植物组织中存在各类组分,并能井然有序地将各类组分含量依次测定完毕。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又节约了实验材料成本。此外,在开设实验的过程中创立不同班级间的学生互评机制,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加大实验课的成绩比例,实验成绩占到生化实验课程总成绩的20%;将实验成绩分为考核、预习和出勤占5%,操作占10%,实验报告占5%。
2.适当选取实验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内容
为了充分锤炼学生实验能力,以便为日后科研打下坚实基础,笔者适当增设自主实验内容。诚然,考虑到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的各类限制,这类实验内容不宜过多开设,而且开设的专业和年级尤为重要。依据以往经验,该类生物化学实验内容不宜在一年级开设。因为此时学生仍然缺乏足够的理论经验,很难充分运用各类理科实验操作手段。当他们经过一两年锤炼后,已经充分学习了生物、化学等各类理科知识,能够在理论及实验层面上小试牛刀。此时便可以适当增加自主性实验,充分锻炼其综合实验能力。而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便在此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实践证明经过此环节培训,学生均会在日后写本科毕业论文时拥有较强的科研技能。
3.开设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的空间环境
为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本实验室特意开设了开放性实验室。将这一环节运用到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实验需要在课下零散时间内完成。然而由于授课班级较多,很难满足此类需求。此时,开放性实验室的作用便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不受时间限制,学生可以在此空间内继续完成剩余的实验步骤。开发实验室内放置有722型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冰箱及各类玻璃器皿,能够充分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实验室管理人员充分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开放制定实施流程进行。综上所述,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实验性学科,涉及专业和学生人数较多。生物化学实验在具体实施方面的首要困难即授课时间不足。需要各个学院、专业带头人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充分考虑到年级限制、授课时间段等因素。虽然生物化学实验改革尚处于初探阶段,但是意义深远,急需各位授课教师共同努力。笔者希望借此抛砖引玉,为农林高校生物化学实验改革提供一些新观念和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曹朝晖,等.把握专业特色提高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医学教育探索,2008,7(4):374-375.
[2]李亚琳,等.浅析生物化学教学现状与改革.大众科技,,16(7):173-175.
篇15: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礼仪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礼仪教育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人们的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们通常会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与个人的素养联系起来,因此,学校不单单是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礼仪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反映出一个人的礼仪素质与道德水准。礼仪素质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时的基本要求,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标尺。因此,高职院校开设的礼仪课程,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礼仪课程能够塑造高职学生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能力与岗位竞争力,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等,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载体。
篇16: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者进行了一些改革,整体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礼仪课程开设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开设的必修课主要是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必修课很少涉及礼仪课程,主要在一些服务型的专业领域开设礼仪课程,比如旅游管理专业;其次,社交礼仪课程基本是大班、合班教学,上课人数多达一两百人,教学安排不合理,礼仪训练难以实践,只能进行讲座式教学,教学效果较差,很难发挥礼仪课程应有的德育功能;再次,由于师资队伍的缺乏,礼仪教师缺乏专业背景,又没有专业的培训与进修,一部分教师很难胜任课程的教学。
1.2礼仪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不够明显
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重视礼仪知识的传播,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而情感德育目标则没有有效实施;内容上也是重点关注一些热门章节,教学内容停留在实用内容的表面,忽略礼仪追求的思想境界,尽管学生确实学到了一些实用的礼节,但却忽视了礼仪的本质特点———尊重,这样的内容是不科学的。礼仪的本质要求人们不仅仅只在表面上做到礼尚往来,而且还有能深刻理解礼仪的核心要求,注重道德修养。因此,在进行礼仪课程教学时,要明确礼仪课程不仅是教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身素养与内涵。
1.3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礼仪课程还是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礼仪内容为主,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违背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从整体上看,礼仪课程的教学效果较差,学生仅满足于拿到课程学分,而没有进行实践,做不到“知行统一”;礼仪课程教学没有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授课方式呆板、不灵活,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德育的渗透力度。
1.4学生对礼仪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大部分高职学生只关心礼仪表面上的光鲜,没有认真思考礼仪背后的内涵。他们对社会规范认知度不够,没有深刻理解怎样更好地做人、做事,没有理解礼仪需要“内外兼修”的深刻内涵。
1.5礼仪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到位
一些礼仪课教师自身对礼仪的本质都没有深刻的领悟,主要表现在:第一,对传统礼仪知识缺乏继承、发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基础礼仪,重点讲授“交谈礼仪、仪表礼仪”等,对礼仪发展史则介绍较少;第二,缺乏专业的培训。大部分礼仪教师的专业与礼仪不相符合,只因为长相身形漂亮,就模仿视频,给学生上课,没有经过专业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理解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第三,缺乏实践经验。一些礼仪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礼仪规范,没有结合社会、行业的礼仪需求,与现实严重脱节。
2加强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对策
2.1有效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教育不仅教给人系统化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其周围的世界,让其有尊严地生活,进行正常的交往,并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实施良好的礼仪教育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有效途径。礼仪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礼仪教育,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为礼仪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礼仪课程的建设,真正实现学生“学礼、懂礼、守礼、用礼”。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高职礼仪教育要与时代、国际接轨。然而,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一部分学生对传统的错误评判,传统礼仪几乎荡然无存,很多学生已经不能理解礼仪的真正内涵,失礼行为比比皆是,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各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相互渗透,为我国礼仪赋予了新内容,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时,不能完全照搬,要结合时代特点,针对不合时宜的礼仪内容,要进行改良,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2切实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礼仪修养
正所谓,“上所施,下所效也[1]”。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情感、言行举止、工作态度、文化涵养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礼仪来实现,因此,学院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礼仪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2.2.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完善自我
新时代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换言之,教师要不断加强自我思想道德修养,学习科学、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的思想、观念时刻保持新鲜,富有时代特征,进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当中树立礼仪典范形象。
2.2.2极力塑造礼仪教师专业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
礼仪教师的专业形象是教师内在素养与外在表象的结合,它能够反映出礼仪教师的思想素质、工作态度、职业技能等素质,在整个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专业水平,在学生心目中塑造起良好的职业形象。礼仪教师是个特殊的岗位,是语言美、行为美的传播者与实践者,教师自身的谈吐文明,仪表堂堂,穿着得体,风度翩翩,举止得当等都能体现礼仪的美。礼仪教师要从自己做起,用自身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诠释良好礼仪的魅力,营造良好的、文明的氛围。
2.3完善高职院校礼仪课程体系
2.3.1将利益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中
礼仪是道德的外化,道德是礼仪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于礼仪的养成,首先是以“知”开始的,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终养成自主、自觉的`行为习惯。道德修养与礼仪修养的作用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实现人性的和谐。因此,将礼仪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的德育课程中是切实可行的。
2.3.2开发高职院校校本礼仪教育课程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还比较薄弱,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常常停留在表面,没有设置专门的礼仪课程,也没有专门的礼仪教师,礼仪教育仍处在薄弱地带,没有引起高职教育的重视。高职学生礼仪认知低下,礼仪行为不端等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反映出高职教育重技能轻人文的局面。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与中职教育,有较强的职业性,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固然是没有错的,但在保证人才职业性的同时还要兼顾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对校本礼仪课程进行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校本礼仪课程不是单纯的书本课程[2],高职院校应根据地方风俗及自身特点开发校本课程,将礼仪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做到三个结合:第一,将礼仪知识的基础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第二,将礼仪知识有针对性地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第三,将礼仪知识的操作性与道德性相结合。
2.4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家长认为学生步入校园之后教育就是学校的责任。通常,家长的态度、情绪、价值观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行为,专制或者放纵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礼仪极为不利。因此,家庭教育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紧跟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看待孩子的家庭教育,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激励,让孩子与父母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形成和谐的家庭环境,在这种平等的家庭教育引导下,孩子能够较好的养成自立、自尊、谦逊、坦诚、友好等高尚的礼仪品质。
3礼仪教育策略可行性分析
我们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礼仪课堂上以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用到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开展教学,例如在乘车礼仪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驾驶员是专职司机,为什么要将身份尊贵的人安排在车辆后排右侧座位上?如果主人自己驾车为什么将其安排在副驾驶的位置?讨论之后,学生做简单陈述,老师给予一定指导与总结,学生便对乘车位次的相关礼仪有了深刻的理解。对本专业礼仪课程改革实施状况调查发现,教学状况明显得到改善,因此,实施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既有客观现实的必要性,也有理论上的合理性,还具备实践的可能性。
4结语
礼仪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育部分。高职教育如果一味地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可能会造成学生人格的偏失,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应用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需要完善高职学生的礼仪教育。然而,高职学生礼仪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这一课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本科论文
★ 本科论文范文
★ 本科论文范文格式
★ 网络安全的论文
【本科类院校密码学实践课程教学研究论文(共16篇)】相关文章:
新形势下如何建设本科人才培养信息系统论文2022-09-1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大学生自我鉴定2022-12-24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英文简历2022-08-09
校徽-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3-11-11
硕士论文选题攻略2023-05-10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计划招生简章2023-08-25
广告学专业实务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论文2024-03-29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的几点探讨2023-04-05
工商管理大类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论文2022-10-07
陕西科技大学推免硕士研究生的规定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