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论文

时间:2023-10-16 08:27:40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论文(共15篇)由网友“doureborn”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论文

篇1:浅谈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探讨论文

浅谈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探讨论文

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游泳水平也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一名选手要在世界大赛中与各国优秀运动员抗衡,除具备自身的各项素质外,还要看教练员的选材与育材能力。选材与育材过程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成材。因此,应重视少年儿童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现浅谈近年来我校在少年游泳训练中的选材与育材工作体会:

一、各级决策部门重视培养后备人材工作

一个省市的体育强盛与该地区经济投入,后备人材培养的程度是分不开的。近年来我省市各级领导部门,在游泳后备人材的培养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多次加大经济投入,使我校游泳选材与育材计划得已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选好材,才能育好材

选材是育材的前期工作,只有选出合格的人材,才能有计划地按科学的训练步骤实施育材过程。为了选好材,首先要拓宽选材面。选材面宽了,选好材的机遇也就多了。近几年,我校为了使所选的后备人材达到精、尖、细。改变了过去“请、靠、等”的工作套路,多次到基层学校进行全面观测,不仅拓宽了选材面,也起到了推动基层训练的效果。从九十年代初至今,我们共选测学生千余人,发现和选拔了一批后备人材,并按期完成了育材任务,达到了选材,育材的预期效果。

三、选材育材过程

1991年前,为保证后备人材培养,省体委、游泳基地拔专款在我校搞了多次全省业训后备人材集训。每次集训形式不同,但其宗旨均以选材,育材为目的。在这些集训队员中,曾涌现多名优秀选手。在选材,育材的三至五年期间,基本上以技术训练为主,辅助一些较轻的力量训练,为进入专项化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重视了选材和育材训练,在身体发育增长阶段没采取强化训练手段,保证了进入专项化前的准备工作。

四、提高育材意识,认识育材的性质

优秀运动员的成材要经过多年训练和培养。运动员在预定的赛程中能否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仓0造优良成绩,与多年的选材、育材是分不开的。有的运动员在即将达到较好水平的.时候,由于育材阶段基础打得不稳,思想素质较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半途而废。所以,教练员要提高育材意识,认识育材的性质,让运动员在少年儿童阶段的各项身体素质,技术、机能都得到全面发展,储存更多的能量,为将来进入专项化训练做好充分准备。

五、管理是育材的组成部分

管理是训练成功的命脉。有相当多的人材,由于训练阶段管理工作的欠缺而过早夭折。所以,要加强运动员的生活管理和思想教育。实践证明,越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在高级训练阶段和比赛阶段的思想素质对取得优异成绩越重要。因此,管理是育材阶段的重要课题。育材阶段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思想素质的发展

在少年儿童阶段,应多进行爱国主义,集体观念的思想教育。

2.重视文化素质的提高

由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训练工程越来越复杂,要提高运动员的理解力和悟性。必须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

3.注意生活管理

生活管理是育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运动员养成严谨的生活作风,树立远大奋斗目标,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充实训练之余的生活。教练员应多接近运动员,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让运动员感觉生活在一个有秩序、有制度、有约束的大家庭中。公务员之家:

六、结束语

每个运动员的成绩背后,都经历过无数次的酸甜苦辣磨难。漫长的选材、育材训练既考验了运动员,也考验了教练员。优秀运动员能否达到顶峰,取决一个好的训练计划能否落实,取决于教练员对育材观念的理解。只要一个训练环节失误必将影响运动员的发展,所以掌握好运动员的选材,育材、成材过程,科学、合理保护运动员走向成功,是我国游泳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

篇2:对于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分析研究教育论文

对于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分析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

体能、技术、素质、意志的全面对抗,已成为体操比赛胜负的关键。如何培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运动员选材就是非常关键一个因素,本文系统地从体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分析和论述了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工作。

关键词:

科学选材;体操运动;青少年运动员

一、引言

难、新、美、稳是当今体操运动的发展方向,体能、技术、素质、意志的全面对抗,已成为比赛胜负的关键。因此,应及早发现人才并应用科学方法培育运动员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体操运动自不例外,拥有正确的“科学选材与训练理念”,应是基层教练所不可欠缺的专业知识。现代世界各体育强国,对运动员选材的理论及科学研究方面,也因现实趋势之需要而投入相当大的心力。为求得运动员选材与训练理念的落实,则必须从幼童时期开始着手。选好材,是训练成功的一半。选材应该从年龄、身体型态、生理机能、心理素质、运动成绩、运动技能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

“运动选材”是以目前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身体情况来预测少年运动员能否成功的完成所选运动项目的后备力量训练,以便下一步顺利的接受高级竞技训练。运动选材学也是研究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它透过一套组织和方法措施系统,揭示儿童、少年和青年在某一或某些运动项目未来竞技能力。

体操运动员选材的关键在于预测,尤其是未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水平。现代科技神速发展,各国训练条件、方法的差距缩小,运动员的先天条件更为重要突出,由于运动员创造成绩的年龄提前,因此,尽早从少年儿童中选择具有运动潜能者实施有计划、有目标的培养,对提高水平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

少年运动员的选材,应该从身体型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心理素质等方面来着手。有关体操选手的测试指标,其内容包含身体型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及运动技术等要素作综合评判。

二、身体型态选材

身体型态主要是指身高、体重、四肢长度以及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其测量应包括:身高、体重、手足间距、手间距、上肢长、下肢长;小腿长、上臂围、前臂围、大腿围、股四头肌围、小腿围、胸围、腰围、膝围、踝围。体操运动员型态的要求是,身体型态均匀、头顶尖、颈部稍长、四肢修长、身腿较长、手指长并能充分张开、脚趾较长、足弓高、踝关节回度小、跟腱清晰较长(腓肠肌肌腹下缘至跟股后面最高处的距离,占小腿长度二分之一以上者为佳)。股盆较小,臀肌向上紧缩,躯干瘦长、疲下脂肪层薄,肌肉的线条清楚。

根据文献报导及其研究结果与运动员选材最有关系的因素主要是遗传和骨骼发育。其内容为:遗传因素、骨骼发育、头型,及某些体部型态发育特征与身高有着一定的关系,其反应躯体长度的一些指标比宽度指标更有意义。在长度指标中,尤以肩臂、下肢长或小腿加足高更有特殊意义。在其研究对象中,绝大多数的高个者运动员都具有肩臂长于身高,小腿加足高、身高指数大于一般人的特点。以下就其内容分别论述: (一)指距-身高:指距是反应上肢长度的积极指标,对于对器械的握法的稳定是非常关键的。

(二)下肢长A/身高×100:身高大部分取决于下肢之长度,儿童少年时之下肢长比例数值越大越好,它也是预测体型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跟腱长/小腿加足高×100:体操运动对于弹跳能力之要求较高,肌腱长收缩速度较快,爆发力佳。此一比例数值大小,可以反应小腿肌肉的工作能力。

(四)骨盆宽/髋宽×100:此一数值越小越不利于体操运动,尤其是女性运动员。

三、生理机能

在幼童时期生理方面选材,遗传因素也占体操运动员选材极重要的地位。人的型态、生理机能、身体因素、心理因素和智力水平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程度是取决于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所占的比重约达70-80%。具有卓越运动才能的上一代,其后代子女中有50%的人会具有优秀的`运动才能,而且还有可能超越前人。

生理机能的选材包括:安静时心跳、安静时血压、登阶测验。另外,体操运动要求运动员的视听觉反应迅速、空间、时间感觉能力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特别是视觉、本体及位觉感受器。生理机能之代表性指标为肺活量/体重的比例,是每千克体重肺活量之相对质,为肺功能之简易指针。依据体操运动的发展趋势,比赛越来越激烈,时间也越来越长。因此,认为心肺功能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将是保证长时间工作能力的基础。而心肺功能在较大的程序上受遗传影响,其中如心率、呼吸频率、最大吸气量、肺通气量、脉搏等指标从11岁起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因此,可以根据11岁时所测得的心肺功能指针,来预测成人后的最后水平。

四、身体素质

在体操运动员选材中,有关身体素质方面的测验项目,应以弹跳力、速度、灵敏及反应等专项素质为主。排球运动员强调所需的身体素质,必须依据体操运动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弹跳力、反应速度、挥臂速度及移动速度等能力。排球运动的体能素质要求为:伸肩、伸肘、及握力大(有利于扣球、发球及救球);伸膝力大(有利于起跳动作);动作反应快、频率高、纵跳高度高(蹬地时间短、力量大、爆发力强)。至于对测验基础项目的选择,应包含:弹跳力、挥臂的速率、反应起动与移动的速度、协调能力、柔韧性、敏捷反应、爆发力、耐力、肌力等,认为这些是排球运动员最需要的素质。除了以上专项素质外,体操运动员也必须是动作协调,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的灵活型。

五、心理素质

“选材”在生理方面不外乎着重在身体型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遗传特征。但心理方面的选材则着重在意志力、情绪、智力、人格特质、兴趣动机、感觉能力等,被动反应测试是反应此一素质的重要指标。指出,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心理因素主要考虑队员的心理过程、个人特征,具体表现在神经类型和意志性格等方面,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受人的神经类型特点所支配,不同神经类型的人,在训练过程中也有不同的表现。

(二)根据体操运动的特点,爆发力和灵敏力在神经上应选择灵活型和兴奋型的人,不要抑制型和迟钝型的人。

(三)在性格上挑选那些性情开朗、上进心强、能吃苦耐劳的人,不要那种沉闷、孤僻、骄傲的人。

(四)在反应能力上,要选那些反应快速、协调、敏捷、模仿性强的人。

(五)注意选拔那些对排球运动非常热爱、事业心较强的人。

篇3:散手运动员个性特征与选材论文

现代竞技体育运动发展到今天,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已成为提高技术水平的三大要素。实践证明,具有天赋的运动员再加上刻苦努力与科学训练就能攀上竞技体育的顶峰。

在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影响着运动成绩,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不同的心理素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关于运动员个性特征问题,20世纪80年代,各国运动心理学者都进行了一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运动员个性的研究与应用,在运动员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方面均有积极意义。笔者采用艾森克问卷(EPQ)对我市散手运动员进行个性特征的研究,旨在为该项目科学选材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我市散手队以及体育运动学校的散手运动员和学生共63名,男性,年龄17--23岁;对照组:同年龄的菏泽师专大专学生184名,男性。

1.2研究方法

个性测定采用艾森克问卷(成人),对63名散手运动员和184名同龄学生进行团体施测并计算出每位测试对象的P,E,N和L的分值,进行比较分析。

在分析中,根据教练员对其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记录评价,共分上、中上、中和中下4级,将上和中上合为优良,中和中下合为一般,分析了运动成绩和个性的关系。间距离用“离差平方和”方法计算,最后根据聚类谱系图选出阑值T已确定分类的个数,并计算出指标的平均值。全部运算均在CASIO,fx-180型计算器上实施。

2、研究结果分析

2.1散手运动员个性特征与其对照组的比较

通过散手运动员与其对照组的同龄学生比较表明,散手运动员具有尸分显著低和E分显著高的特点(见表1).E为个性的内一外倾向。散手运动员与同龄学生的E分有明显的差异,经X2检验,P<0.01。研究中散手运动员个性外向和倾外向者占31人(49.2%),内向和倾内向者占8人(12.7%),居中者占24人(38.1%).N表示神经质或情绪性。

从表1不难看出,散手运动员与同龄学生相比N分要低,说明其具有较稳定的个性。散手运动员中情绪稳定和倾向稳定者占23人(36.5%),情绪不稳定和倾向不稳定者占9人(13.3%),居中者31人(49.2%).艾森克理论认为E为个性的内外倾性,E分高表示外向,E分低表示内向;N为神经质,N分高表示神经过敏,倾向不稳定,N分低表示情绪稳定。N分高者,其特点是爱把无关的中性刺激物转变为可引起强烈情绪反应刺激物,多有敏惑、不安、易沮丧,对各种刺激都反映强烈,激动后久久不能平静等表现。

因此他们对情绪的稳定性差,即使在负荷强度不大的情况下也较快出现神经官能综合症;而E分高的外向性则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参数,对散手运动员来说是适应的基础。有研究表明,运动员的情绪稳定与否,影响着其运动成绩的.好坏。P为精神质,与同龄学生相比,散手运动员P分显著偏低,经X2检验p<0.01。而P分高可能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环境、不近人情并且不顾危险等。所以,在散手运动员的选拔之际,最好不要把此人员列人选拔之列;P分低的多表现为谦逊顺从、严肃谨慎、心平气和、情绪稳定和知已知彼、自律谨严,所以尸分低对散手运动员来说可能是有利的。L是测定被试者的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的,在研究中散手运动员与同龄学生并无差异。

2.2散手运动员个性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散手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个性有关(见表2)。运动成绩优良者与成绩一般者相比N分明显低,说明运动成绩与情绪稳定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心理学者邱宜均认为高水平运动员既是外向型的又是稳定型的。从运动竞赛的角度讲,情绪稳定性是影响其运动成绩的重要条件。从神经稳定和神经灵活性来说,杰出运动员有稳定的个性情绪,而那些个性情绪不稳定的运动员是不可能稳定地达到高水平的。本研究表明,成绩优良的运动员比运动成绩一般者情绪更稳定。

2.3聚类分析

根据对散手运动员P,E和N量表相应分值的聚类分析的结果,可将63名运动员个性分成3种类型,而且不同运动成绩的运动员个性类型的分布是不同的。经x2检验表明,第一类最多,第三类最少,其中成绩优良者占5.880,一般者占31.10,两者有明显差别(见表3)

由表4看出,第一类运动员P分居中,E分较高,N分较低,所以这一类运动员个性具有外向和稳定性高的特点;第二类运动员P,E和N分均低,因此这一类具有内向和情绪稳定的特点;第三类运动员则以N分高为特征,尸分和E分居中,表明这一类运动员情绪稳定性较差,正如表3所示结果,这类运动员中成绩一般者居多。从E,P,N个性结构中的3个度进行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类散手运动员是外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二类运动员属内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三类运动员则很象神经过敏型。

3、结论与建议

(1)散手运动员与同龄学生相比,具有外向、情绪稳定的个性特征。

(2)运动成绩与运动员的个性有关。成绩优良的散手运动员明显具有情绪稳定的特征,说明散手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情绪稳定有一定的关系。

(3)聚类分析表明,第一类散手运动员个性属外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二类散手运动员为内向一情绪稳定型;第三类运动员为情绪不稳定型。

(4)从散手运动员科学选材角度讲,属于第一、二类运动员都可以考虑,应全面、科学系统地做好每一个学科及其每一项指标的测试和综合评定。

(5)建议运动训练、运动竞赛、运动队管理及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不断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

篇4:年龄因素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论文

年龄因素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论文

论文摘要:研究发现,在相同年龄组的青少年足球运动队中,由于出生月份的不同,距选择日越近的运动员,较距选择日较远的运动员有较大的身心成熟优势,易被教练作为有“早期才能”的队员入选高一级运动队。从而造成选材上的偏差。因此,提出相应的调控策略,旨在加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

论文关键词:选材;青少年;足球;早熟

1问题的提出

年龄因素一般是指与运动员选材有关的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其发展却不是同步的。在运动员选材中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日历年龄是指从出生开始计算的年龄,反映了人生命过程的实际年龄;生物年龄是指人体生长发育的年龄,反映了每个个体生长的快慢,也就是人体实际生长的年龄。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中,常通过严查日历年龄,结合测试运动员骨龄的方法来判断其生物年龄进行分组训练,以杜绝瞒报、虚报出生日期,防止早熟型选手进入同年或低年组参赛。然而,在同一年龄组中,由于选拔日期的时段性(通常同龄人选的范围是从当年1月l日一l2月3l日),也会出现运动员的出生间距可相差1个~l2个月的生长优势,同样也存在着早熟差异。如距选择31期越近的运动员(如1月一3月出生)比距选择日期较远(10一l2月出生)的运动员有较大的相对年龄(月龄)优势和身体早熟。因此,在同龄组选材中,如果我们不进行有效的相对年龄控制,必会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尤其是儿少年龄组运动员的初级选材将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已显示,早熟型选手一般出成绩较早,往往可以成为少年比赛的优胜者,但大多数成绩不稳定,保持时间不长,甚至很快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以至最终达不到优异成绩而被过早淘汰,成材率较低。所以,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探讨在同年龄组中早熟优势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之间的关系,以揭示同年不同月的年龄因素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中的影响,并进行有效的调控,旨在加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成材率。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黄石体育运动学校足球学校,在一间注册的960名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调查他们人选高一级运动队时的出生月龄(日历年龄)。为防止调查数据组出现重复性,提高测试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我们选择ul1、U13、U15、U17四个奇数级别的年龄组作为调查对象。他们分别是:1)在一,20~,20~,20一20,四个年度期间的U11、U13、U15、U17四个年龄组,每组30人,共480人;2)在一,97年一,98年一,一20,四个年度期间,ull、U13、U15、U17四个年龄组,每组30人,共480人。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综述法,逻辑推理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统计的结果见表1一表8和图1~图4。从各图表中的数据分布中我们可以看出,人选的人数和他们的出生月份之间呈现明显的偏态分布,其具体分析如下:

3.1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年一,年一,年一年,1999年~年4个年度期间,U11、U13、U15、U17四个年龄组的运动员出生日集中在8月~10月份的人数最多,共达189人,较出生在5月~7月的运动员(69人)多达46.5%,且经样本率的检验,T=12.7,P(2)tO.01(478)=2.586,故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2000年以前,黄石足球学校选拔优秀足球运动员的分组年龄标准是以当年的8月1日为起始点,结束于次年7月31日。这样就形成出生月份(8月一10月)越靠近挑选日的运动员,较出生月份(5月一7月)远离挑选日的运动员有接近长9个月的.生长优势,因而他们的身材高大,身体粗壮,发育成熟,更容易被教练员挑选为主力队员而进行比赛,从而使这种年龄早熟优势持续发生在以后的几个年龄组中,进而出现统计意义上的偏态现象。

3.2从图1~图3看出:在2000年一年,2001年~年,2002年~年,2003年年,四个年度的选拔年中,U11、U13、U15三个年龄组运动员的月龄分布也星现不对称性,但其峰值却都出现在1月~3月份出生的队员。从表2看出,其总人数是126人,较10月12月出生的运动员(67人)多达30.6%,且经样本率的检验,T=7.13,P(2)tO.0l(358)=2.586,故P<0.0l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从表3

看出,在转换第一年2000年~2001年期间,人选运动员的人数在该年龄组中不到一年的时间,从1999年一2000年集中在8月~l0月出生39人,突然下降到当年的19人,而1月~3月出生队员却增加14人,其减增率分别高达105%和70%。其中出生在1月~3月的人数(34人)也比出生日在8月~l0月的人数(19人)高达28.3%,同时也较10月一12月出生的人数(16人)多达36%。笔者认为出现这种高度转换率的原因是:2000年黄石足校根据湖北省足协提出的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注册年龄与参赛资格的有关决议精神,以及为和国际足联指定的各年龄组参赛标准的指导方针接轨,从在2000年起,采用以当年的1月1日作为开始选择日期,结束于同年的12月31El。这样,由于选择日期的变化,从而出现Ull、U13、U15三个年龄组的优秀足球运动员的人选月龄也发生戏剧性变化。导致有“才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突然集中在1月~3月出生,而8月一10月和l0月~l2月出生的“才能”运动员却突然减少。这一变化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的推断:距挑选日越近的运动员(1月~3月),由于他们在同龄组中较出生口迟(10月~l2月)的运动员身心发育以及社会经验七更成熟,因而在比赛中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稳定的心理状态,强烈的取胜欲望和号召力,以及充沛的体力与更好的理解动作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容易被教练选中而人选高一级运动队。而在选择年出生较晚的运动员,由于他们发育较晚,使他们相对具有生物和心理年龄上的劣势,从而导致许多有潜在才能且晚智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被简单的经验性选材淘汰,进而使他们失去高水平训练与比赛的锻炼机会,造成目前选材中人力物力的损失。从表4看出,分组年龄越小,这种趋势表现得越明显。进一步我们对湖北省体校,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院,华中师大体育系,以及武汉市香梅、惠伟、仁登6所足球学校,在2003~2004赛季注册的ull、U13、U15三个年龄组的450名运动员进行月龄调查也得出,1月~3月出生人数比10月一12月多104人,且经样本率的检验,T=11,P(2)to.01(448)=2.586,故P<0.O1存在显著差异,见表5。这更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的推断。因此,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中。不能仅凭借其身心发育的优势就经验性地作为判别“有才”和“无才”的标准,否则会陷人选材的误区。

3.3从表6看出:对U17组运动员来说,在i变选择日期从8月到1月前后,在2000年~2004年的四个年度中,出生日期的转换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其人数在8月~10月出生的运动员37人,反而比1月~3月出生的32人多5人。且其图4最高峰值和1996年一2000年的峰值也拟合较好,并未受身体早熟倾向性的干扰。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出生日期在第1、第2季度(1月~7月)的一部分运动员,可能从11岁开始到l7岁之前,由于生物发育的劣势已被身体早熟标准淘汰。

所以,目前筛选出U17组的足球运动员可能并不代表该年龄段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不论什么月份出生的运动员,经过多年的生长发育,到l7岁时身心发育已接近结束,因此,由青春期自然增长形成的身体早熟潜在优势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经过lO年左右(足球运动员的始训年龄一般是6岁一7岁)的各种训练和比赛诱发与促进作用的磨练,精选出独立于生物年龄之外真正具有足球潜质的运动员。从对湖北省6所足球学校,在2003年一2004赛季注册的U龄组的130名运动员进行的月龄调查,也得出相似的结论,见表7。国外有文献报导,足球运动员从始训开始,经过l0年左右的系统训练,在l6岁后才能才显露出来,这时是进入顶级球对的分水岭。这也就足说,在l6岁~l8岁期间的精选尤为关键,它完全是剔除生物学上早熟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选材,因而成才率更高。另外,我们从图4也可看出,在1996年~2000年的4年中,U17组运动员的出生日期的分布也非单峰偏态,而是近似双峰,且两峰最高点出现是在1月和7月~8月份之间,再从表8也可看出,其各月份出生的运动员人数离散度较小,均值接近。这更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的推断。

3.4出现上述年龄月份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国际足联对青少年足球比赛是以各年龄段(组)为参赛标准。虽然这可防止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早期成人化和专项化训练,有利于他们系统健康的发展,但也势必造成在选拔运动员的过程中,出现以l2个月为一个周期,周而复始的筛选过程。从而形成依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心早熟为主要条件,而不是以技能主导类项群青少年运动员主要应注重潜在技、战术的进步,以及其整体竞技能力的发展为归因的选材观点。所以,导致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过程中,出现注重选拔以身心早熟为基础的所谓早期“才能”的运动员倾向。由于足球运动是一个集体竞争性项目,在青少年时期已展示出高度的竞争性,因此,为保证足球运动健康的发展,在初选、复选和精选阶段(16岁一l8岁)真正选拔出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各级足协、教练和父母应共同制定一个系统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规划,为所有参加试训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提供一个公平挑选的机会。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4.1.1当挑选各组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日历年龄划定在当年8月1日到明年的7月31日时,统计结果显示:在1996年一2000年四个年度期间,U11、U13、U15、U17四个年龄组的运动员出生日在8月~10月份的人数最多,而在5月~7月的人数最少。然而,在2000年改变选择日为当年1月一l2月后,统计结果发现,在2000年~2004年四个年度期间,IJ11、U13、U15三个年龄组的运动员大都出生在1月一3月,而l0月~l2月最少。这说明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选材中,距挑选日期越近的运动员,由于他们较距挑选日远的运动员有近9个月的生长优势,因而他们的身体及心理发育更加成熟,容易被教练作为有“才能”的运动员人选。

4.1.2对U17组足球运动员来说,当改变挑选年的月份标准后,其转换率(从8月到1月)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一种可能是由于出生在1月一3月的大部分运动员从l1岁开始到17岁已被“身体早熟”的选材标准逐渐淘汰;另一种可能是生长到l7岁时,青春发育已近结束,因而是剔除早熟因素后,选拔出真正具有潜质的优秀足球运动员。

4.1.3年龄月份影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的倾向性,是由于国际足联规定的按各年龄段(组)进行分级比赛造成。从而使足球运动从儿少起就按年龄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以至出现身体早熟的选材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年龄越小表现越明显。

4.2建议

在选择年中,由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出生日期有将近1年的差别,就给身体早熟的运动员在选材方面带来相对的利益。即不是以运动员的技战术指标发展的潜质为选材标准,而倾向于身心早熟,从而导致在选材标准上发生本质的变化,使许多真正具有足球天赋的儿童少年落选,而且此观念已成为目前教练选择有“才能”运动员的主要特征。我们认为,在足球比赛中,只要赛制的等级是按年龄分组,那么这种偏见将会继续存在。因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调控这种偏见的建议:

4.2.1首先应使教练员、足协官员和父母对身体早熟在青少年尤其是儿童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中的影响有明确的认识,改变他们已存在多年的感知运动员“才能”和预测其成功的思维模式,用动态全面的观点,对待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加大对基本技术、战术,以及协调性在选材中的权重,尽可能消除由身心早熟带来在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方面的优势影响。

4.2.2在不改变训练比赛年龄分组的条件下,可缩小分组月龄的范围。如可按原年龄范围的一半,1/4或其1/3分组,这不仅将能最优化控制出生月份对运动员选材的影响,而且也有助于提高他们训练的效果和比赛的质量。

4.2.3在试训中打乱按现行日历年龄分组的界限,改变或删除选择年对儿童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年龄的“定额”需要,用骨龄、青春发育第二性征和青春期高潮持续时间,作为再分组的标准,延长扩大人选年龄的分组范围,以设置高口径的竞争选材队伍,再从中复选和精选出优秀的儿童青少年足球运动员。

篇5: 运动员心理选材及心理诊断论文

运动员心理选材及心理诊断论文

1.心理选材

优秀运动员成长的因素有许多,不仅需要运动员有超群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遗传优势和极大的生理潜能。而且还需要有运用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能力。著名心理学家潘菽认为:人体有生理和心理两种机能,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运动员进行运动活动,是身体运动(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共同进行的,而心理活动起着支配、调节、控制和主导的作用,心理因素在运动中(特别是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和意义越来越显得重要了,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科研人员对此也越来越感兴趣,并积极深入地进行研究。运动技能的形成,比赛成绩的发挥,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征是密切相关的。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体育运动科学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科学选材是从众多的少年儿童中选拔具有优越先天性竞技能力,并具有巨大竞技潜力者作为训练对象,以求通过系统的科学的训练使其竞技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在许多方面显现着遗传的性状,运动员的气质、反应、个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性的强烈影响。

运动员心理选材的科学理论依据:遗传机制、年龄心理规律和心理发展的可变性与稳定性。遗传因素为心理能力的预测提供了可能。遗传因素是人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运动员也不例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运动员心理选材问题上,遗传因素是根本,而后天环境及科学系统的训练则是促使其成为优秀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条件。在人的解剖生理特点方面,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对人的某些心理能力的发展具有特别重大的影响。人的心理实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心理是在生理(大脑、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也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人的心理本质与活动规律(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揭示,为运动员心理能力的预测提供了重要条件。

《发展心理学》《儿童少年年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不仅在机能、形态、素质等方面有其年龄发展的心理规律——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的发展都具有年龄心理特点,如时间知觉(视觉、听觉、动觉的时间差)、空间知觉(时间判断)、反应时、操作思维、深度及远度知觉、综合反应等,而且儿童、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一般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运动员心理特点的评定提供了可能。

人的心理如注意、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且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心理表现也不同。但同时,这些心理过程、心理现象、心理特征都有其相的稳定性。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活动的主体,其心理活动的量和质有其规定性。如人们在一定时间内所注意客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即注意的范围是有限的。人们的记忆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性质的数量的信息,记忆的速度、质量和数量是有规律的。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人的操作思维能力的最佳方案和最快时间也有一定客观反映。人们的气质、性格类型既可以从长期观察中解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诊断和预测。

为培养高水平优秀运动员,遗传因素的优势加上良好的早期训练形成的高起点和科学训练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心理选材是从遗传优势和高起点两个方面进行工作的。运动员心理选材的基本内容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心理特征等主要方面。

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心理过程可认为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认识过程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一种体验。人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有达到一定的目的,因而自觉地采取行动作用于现实,这种行动就称为意志行动。在意志行动中,确定行为目的,下定行动决心,选择行动的方法,为克服困难制定计划等内部心理活动过程。就叫做意志过程。知、情、意三种过程是统一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在认识过程方面,包括运动员感受性的敏锐度、知觉的准确度,运动表象的完整性和清晰性,反应的迅速性、选择性、准确性,操作思维的敏捷性、实效性、,运动记忆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运动员的想象力和注意力等的方面的心理机能。有的可以进行定性分析研究。至于运动员的意志和情感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特点,既可定量地测定和分析,也可进行定性分析研究。

个性心理特征时个体心理活动的特点,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如性格、兴趣、能力、爱好、气质、才能)的总和。人的实践活动不仅由各种心理过程的参与,而且还表现出每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在一定条件下,个性也是可以改变的。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表现在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方面。气质的生理机制神经类型,是可以用生理学和其他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的,气质类型也由多种测试方法。而运动员的意志性格特征、运动员的兴趣以及运动能力某些表现,可采用定性分析法。

在任何运动训练实践中,既有运动训练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专业训练的特殊特征。因此,对运动员的心理选材,既要考虑一般心理素质发展的水平,也应注意考虑专项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在许多情况下,专项心理素质的评定往往显得更为重要。

在心理选材时应注意客观性、综合性、发展性、个体与整体既区别又联系的原则,注意检验过程的严密性、实效性和科学可靠性。

心理选材常用的运动心理学测试法有:时空感(时间感觉与空间感觉及感觉阈限)测试、视野及视知觉感的测试、动作反应速度及准确性的测试、运动记忆测试、操作思维测试、自我感觉能力(肌肉——神经的本体感觉能力)测试、意志能力测试、神经类型及心理状态测试、综合专项心理特点测试等。根据运动员成长过程的不同时期,还可把运动员心理选材分为:初选、复选、精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方法和评价标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注重专项心理特征指标的评定,以及测试结果的综合评定,以便选拔人材。

2.心理诊断

运动员心理诊断是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对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竞赛等活动中的心理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评定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并确定其正常与异常的性质和程度。它有助于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训练状态与竞赛状态进行全面的诊断。同时,心理诊断也是运动员状态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员心理诊断主要为教练员提供关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与智力品质、人格特征、训练与竞赛中的心理状态、运动队的社会心理特点以及运动员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客观的量化指标,提高教练员工作的把握性和预见性。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科学试验,证实了心理诊断有助于教练员研究不同项目和不同运动员的训练重点和风格特点。通过人格测验发现,世界上许多创造优异成绩的(特别是世界冠军)运动员其主要个性特点为自信、勇敢、理智、独立、顽强、争胜心强等,其中,自信是优秀运动员的典型特征。世界上许多著名体育科研机构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运动员自信心的培养是科学训练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有些运动员,苗子很不错,有很大的运动潜力和培养前途,当运动成绩达到较高水平后,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个别出现倒退现象,这时,可能会认为训练没多大用处,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如若教练员及时发现并诊断出运动员时“心理障碍”时情绪沮丧或缺乏自信心所致,这时应及时肯定运动员的优点及微小进步,提高其自信心,通过一段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会冲破“障碍”,成绩就会逐步提高。反之,忽视训练中的心理诱导,就可能导致运动员最终丧失自信心而过早离开运动队。

心理诊断对训练科学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诊断可预测运动员心理发展并决定其取舍,因此是心理选材的前提。心理诊断是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的重要基础,是制定训练计划、控制训练过程、检查训练效果的依据之一,是恰当选择比赛中战略战术、成功地指挥比赛的.重要参数。

由于个性心理状态的复杂性,教练员理论、经验、诊断手段等水平的高低不等,因此不可能对运动员在某一特定时间内的个性及心理状态做出完全准确客观的评价,这就要求教练员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多积累实践经验,争取诊断手段更先进更科学。

运动员心理诊断内容包括一般心理素质与运动心理素质的诊断,其内容一般包括:运动心理能力、一般水平、人格特征、运动员心理状态、运动队社会心理特点、运动员个人最佳化与异常心理(心理障碍)、运动员专项心理能力等诸方面的诊断。

运动心理诊断的方法,常用的有实验诊断法(借助仪器在实验室或运动场进行测试)、谈话诊断法(通过填表或交谈等方式了解运动员真实的心理情况)、诊断性心理测试等。

3.总结

运动员心理选材是现代科学训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保证运动员的选材质量、提高成才效率和减少淘汰起着重要作用。对此,世界各国体育界已形成了共识,出现了许多这方面的科研成果,为培养、造就现代高水平的运动员队伍,确保参加高水平,特别是国际比赛运动员的数量和质量,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等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论和坚实的基础。那种凭教练员直感和经验进行自然淘汰选材,不仅造成了财力、物力、时间、精力上的浪费,更可惜的是造就了人才上的浪费,误人子弟,影响了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遗传因素等方面进行选材,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然而是很不全面的。因为决定一个人体育运动水平发展的因素,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形态机能和遗传基因,而且还需要有运用、动员、发挥这些优势实施的机体和环境。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是统一的,心理机能对运动活动起着主导、调节、控制的作用。

由于心理现象十分复杂而且多变,目前心理测试的手段、方法较难对运动员心理状态进行非常准确的诊断,因此,对运动员心理诊断一定要谨慎,要控制实验条件,最大限度地使获取的资料更客观更准确。对诊断结果的评定要经较长时间的运动实践与运动效果的反馈检验,切忌轻率定论。对运动员的心理诊断是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服务的,要把诊断与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教练员的训练和教育工作相结合,以增加其获得成功的心理优势。

篇6: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论文

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论文3500字

1结果与分析

1.1调查访谈的思考在调查访问中,在校就读从训的三集中的少年运动员中,占受访的67%的运动员均反映出他们不喜欢读书。更喜欢参加各自从事的运动项目训练,即便是高强度、负荷也无怨无悔,再苦再累都愿意承受。15%的运动员是由于自身具备一定的运动天赋,文化知识结构偏差较多,由家长授意才进入各自的运动项目参加训练;余下18%是具有一定潜能,由教练员挑选而入队的。作为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和吸取大量文化知识时期,人仍处在似懂非懂不成熟阶段,因此对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尤其运动员普遍缺乏自我约束力,他们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充沛的精力和好奇的心理,躁动则成为他们的一大特征,极大的影响了他们潜心学习文化知识。加上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运动员的培养模式都是由业余体校逐层向上输送的较封闭且单一直线式,专业化程度较高,相对集中的一种形式在进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模式逐步失去昔日的优势,弊端显而易见地暴露出“重体轻文”,“重训轻读”的思想倾向,忽略了文化学习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价值,只盯住运动成绩的获取这一层面上,有的家长也存有这种思想。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系统的训练成为运动训练的主体,传统训练方式忽视了文化学习,进而影响运动员对现代科学训练的理解。出现跟不上进度要求或不能充分发挥出最大潜能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运动员自身对文化课不重视,重训轻文的思想导致文化素质偏低,只能局限于所从事的运动专项,又无其他一技之长,进而阻碍了以后更高的就学和再就业;另一方面,部分教练员重训轻文,且自身文化素质低,科学训练与科学管理和对文化学习重要性的理解认识不到位,进而直接影响运动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阻碍了运动员的发展。在访谈中校分管领导及教务人员也倾吐其难处,授课教师常因学生的怠学而无语。诸此,反映出少年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应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才能够有效促进少年运动员的综合实力的发展,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1.2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影响因素构成影响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主要是由内外因所致的。内因是产生的主要因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具体表现在个人思想认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三方面;而外因则在于硬件设施,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师资结构及水平,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训练时间与负荷五个方面因素。设施是前提,是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教学形式、方法,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文化氛围,对少年运动员具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少年运动员的积极性。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则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原动力。

1.3学习与训练竞赛的矛盾冲突

1.2.1训练竞赛时间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文化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需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系统性,学习环境相对稳定性。而对少年运动员而言,在当今竞技体育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下,由于训练和比赛占用了相当多的时间,作为运动员其首要任务是训练、比赛。因此挤占学习时间是不可避免。尤其受“唯成绩论”的直接影响,出现了训练时间长,学习时间自然就少与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文化课时间大为缩水,很难完成基本的教学内容的学习任务。导致运动员本来掌握知识的系统性不强,知识的空白点多,日积月累造成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众所周知,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公民接受教育的基础权利。它主要是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方针。诸如“上调试训”而中断学习等情况的存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不但得不到保证还势必受到影响。原本少儿运动员学习的知识点极有限了,这一来不更雪上加霜,进而恶性循环便产生一系列不好的学习方面上的种种行为做法。

1.2.2课程设置不完善在访谈调查中不难得知,目前大多数运动队,少体校开设的课程仅限于语、数、英三门课。显然,这对于少儿运动员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是不利的。加之,学生本身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教学时间又无法得到根本满足,许多教师只顾完成进度计划,学生知识点没有得到较好好的掌握,只求过程不求结果。“不懂———枯乏———厌学”的思想自然产生,课堂纪律也就无法得到较好的保证。一些想学的学生也因此连带受影响,最终也融入这一群体之中,对文化学习抱着消极情绪和态度。

2结论与建议

2.1协调解决学训之间的冲突

2.1.1坚持走“体教结合”之路体育和教育是一对相互依赖的关系。必须找到既符合运动训练特征,又满足教育培养体系的规律的路子。走“体教结合”的路子,则是两者有机结合的最佳模式。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和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的一种业余训练体制。其作用不仅能有效解决文化学习诸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还有利于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快速、稳步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坚持走“体教结合”的路子。体育行政职能部门应重视教育部门沟通联系,撘桥铺垫,选择有意向有一定基础的普通中小学为“体教结合”的体育项目基地,并共同参与基地建设工作,从运动员的选拔、进入基地学校就读、文化学习的全程跟踪、训练及比赛及文化课程的补习辅导,奖励机制等。确实做到体育与教育间的`优势互补,获取体育与教育的双赢成效。我市体操班与市实验小学的成功结合事例。做到学习,训练两不误,后备人才源源不断,运动成绩稳步提高,就是最好的见证。

2.1.2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少年运动员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内脏器官身体机能生长尚未健全,过早的高强度,大运动量的成人化训练。这种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不科学的训练方式,一则影响运动员的成长发育,身体健康;二则会断送优秀运动员的前程,同时还会因不适宜的运动量所导致过度疲劳或运动损伤等因素致使对文化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课。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成效。应根据少年运动员的身心特点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和负荷。教学组织形式应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配合灵活且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什少儿运动员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运动员特有的充沛体力的身体条件来更好地投入学习之中,实现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的协同发展。

2.2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能力中国与国外体育的差距除了理念上的差距外,很重要的一点是文化素质的差距,这已被众多体育人士所共识。我们国内许多运动队,甚至优秀运动队,优秀运动员仅有小学,初中文凭;国外不乏有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的专业文凭。可见高的文化素质使运动员更能领悟运动的精神和内涵,更能深刻理解从事项目的规律。感受技战术的真缔,“清华模式”的成功表明了,文化学习不仅能促进运动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能对动作的领悟力和训练自觉性增强,提升训练与比赛的绩效。

2.3完善课程设置,适当加大投入依据体校培养特点,合理调整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在保证九年义务教育所享有的各门主干课程学习的同时,根据少儿运动员的特性,适当拓宽学习门类。选择一些适合少年儿童又为这一群体所喜欢的课程,如音乐,美术等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少年运动员的个人修养并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同时适当加大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成本投资力度,以改善教学环境和设施条件,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有条件力争配置多媒体教室及电子阅览室等。为教师运用现代技术进行教学活动,调动教师教学热情,激发少年运动员轻松的学习的氛围,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习兴趣,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为运动训练,运动成绩的迅猛发展服务。

2.4确立科学严格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监督及奖惩制度,不应当只界定在奖励运动成绩和体育技能方面,而应当把文化学习及文化成绩也列入到奖惩的系列内,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进行综合评定,同时将运动员文化学习成效也纳入教练员的年度考核条例之中,进行逐级考核监督,逐步提高自觉性和积极性,提升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2.5加强宣传力度和积极引导加强对少年运动员、运动队、家长、教练员等有关人员的文化教育方面的宣传与正确的引导,形成三位一体,立体式态势,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重视这一群体,来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文化教育,积极引导提什对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剔除“重体轻文”,“重训轻读”的思想,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以能更快更好更有效的提高运动训练技术水平,去创造更佳的成绩。获取文化知识与竞技水平双丰收。

篇7:少年长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与培养论文

摘要:少年运动员正处于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期,接受能力强,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是磨炼意志品质的有利时机,应高度重视少年长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少年长跑;意志品质;培养

项目特点决定了高水平的长跑运动员除了具备一定的身体优势(如内脏器官功能等)外,都具有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和迎接挑战的意志。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适应和坚持长期艰苦的甚至是枯燥的大运动量长跑训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敢于战胜对手。

少年运动员正处于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期,接受能力强,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是磨炼意志品质的有利时机。所以,教练员应尽早将少年长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纳入训练工作日程。古人云:“人之立身,贵在德行”就是这个道理。

篇8:少年长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与培养论文

(1)自觉性。又称敬业精神。指长跑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具有明确的目标,并充分认识其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自觉性强的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始终以最大的热情,自觉地克服困难,完成或超额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自觉的敬业精神是长跑运动员产生坚强意志的源泉。

(2)坚韧性。指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长期保持充沛的体力,坚韧的'毅力,顽强地克服在训练和比赛中重重困难的品质。坚韧性是长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长跑运动员的坚韧性表现在一方面善于抵抗各种干扰训练和比赛的主观因素,另一方面长久地按照既定的训练和比赛的目标行动。

(3)自制力。指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能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自制力是长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自制力强的长跑运动员,善于在比赛中抑制住懒惰、紧张、恐惧等消极和冲动的行为,不论失败与胜利都不能阻碍自己前进。

篇9:少年长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与培养论文

2.1加强管理。提高少年长跑运动员的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

认识能力、思想水平是提高运动员道德水平、树立敬业精神的前提,与意志的关系极为密切。意志的一大特征就是具有自觉的目的,而目的的提出、确立,目的的明确性和坚定性,都受人的认识能力所制约。在训练中可以看到,认识能力强、思想水平高、有明确目标的运动员,训练的自觉性也强。因此,教练员要加强管理。不断地提高运动员的道德水平。管理应是全方位的,除训练外,还应包括文化学习管理、作息管理、饮食营养管理和医务监督。管理中遇到问题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2长跑训练过程中严格要求。磨炼少年运动员的意志

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中表现,并在克服困难中成长。培养少年长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教练员要在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中,设置复杂的、程度不同的困难条件,使少年运动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

在长跑运动训练中培养少年运动员意志品质应遵循的原则:

(1)培养意志应从不大的困难开始,逐渐提高困难的难度。训练初期培养意志时,小的努力作用相当大,因为它可以使少年运动员在相信自己的能力,如在采用某一训练手段时,可先降低训练难度和强度,在能承受的情况下逐渐加大困难,而这种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才能培养意志的作用。如困难不可克服,急于求成。则意志就会削弱,使少年运动员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

(2)必须调动起少年运动员迫切完成既定任务的强烈愿望。为培养巩固运动员意志努力的能力,平日训练中适当提出接近比赛或更难的任务。当运动员完成其困难时,要经常变换手段,用游戏和比赛的方法激励少年运动员作出最大的努力。

(3)随时鼓励少年运动员的自信心理。当少年运动员对教练员所提出的困难任务缺乏细心时,教练员应及时向队员讲明通过意志努力完成任务的有力条件,尤其是在加大运动量和强度的训练一定要有前一阶段适应能力的巩固,以便在加大完成所提出的困难任务时,使队员心中有数,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当少年运动员完成或基本完成任务后,教练员要给予及时肯定。

(4)培养少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保持完成任务迅速果断、反应机敏的意志紧张状态。教练员做到每次训练课计划性强,组织严禁,反对拖拖拉拉,消磨时间。这种以身作则的做法有利于磨炼少年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俗话说:运动员是教练员的镜子。

(5)培养少年运动员坚持长时间意志努力的能力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以保证在与强手竞争面前敢于战胜对方,取得胜利。

(6)利用不利的天气条件,磨炼运动员的意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助于培养少年运动员的坚韧性。

2.3启发少年长跑运动员加强自我磨炼

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在教练员一贯严格要求和监督下逐渐磨炼出来的,也是运动员在日常平凡的事情中不断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做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的结果。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自觉性。自我磨炼意志可以保证意志品质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而不仅只限于长跑训练和比赛过程。所以使少年运动员养成自我说服、自我命令和自我鼓励的习惯,培养自我磨炼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当运动员感到困难时,可给自己下命令:“坚持住”、“能战胜”、“坚持就是胜利”,以此鼓励自己行动。

2.4针对少年运动员的意志类型,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人的意志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十分执拗的运动员应该从自觉性、目的性方面着手培养;胆小而易受干扰、犹豫不决的运动员要培养他们大胆、果断的品质;对十分活跃、易冲动的运动员要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总之,少年长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是在长跑训练和比赛中常年磨炼的结果。

篇10:浅析少年男子篮球后卫队员的选材与培养

浅析少年男子篮球后卫队员的选材与培养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观察法、访问法对少年男子篮球后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身材形态进行了调查分析,收集了少年男子篮球后卫队员的选材与培养的`一些方法、手段及措施,通过实践调查和理论分析,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篮球运动的人才从小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培养,为中国男篮的振兴选送更多的优秀后卫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作 者:卢善斌  作者单位:浙江省三门中学,浙江・三门,3171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 “”(7) 分类号:G841 关键词:篮球   少年男子后卫   选材与培养  

篇11:举重运动员选材的影响因素及应考虑的条件论文

举重运动员选材的影响因素及应考虑的条件论文

摘要:随着举重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国之间的实力日益接近。在综合运用有关科学知识,训练器材的改变,场地条件的改善以及物质保证,训练方法等因素的差异逐渐缩小,相比之下运动员的科学选材以及先天条件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各体育强国都把选材工作,作为在国际舞台上进行角逐,并保持和创造优异成绩的一项战略措施。选材工作越来越引起体育工作者和各项专业教练员的广泛重视。本文在分析举重运动员选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举重运动员选材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影响因素;举重运动员;选材;条件

竞技体育的胜负,通过比赛来决定,不管你的训练时间有多长,投入有多大,水平有多高,除了训练要扎实外,关键是选好苗子,举重这一项目也不例外,选好苗子是取胜的因素,成功的希望。

一、影响举重运动员的因素

1、遗传因素

所谓“遗传”,通俗地说就是父母将其各 种性状传给自己的子女。由于运动员选材主要是选天才,而天才即指父母遗传给子女的先天条件。因而,遗传因素自然就成为选材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可以预言,今后选材准确性的进一步提高将不再是主要靠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和心理学等,而是靠人体遗传学。

2、年龄因素

主要指“运动年龄”是指运动员从参加早期训练开始计算的年龄,反映了运动员在专项 竞技能力上的阶段性发展特点, 具体表现在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最佳生长发育年龄,也即“运动素质的敏感发展期”, 以及早期训练的开始年龄和首次出高水平运动成绩和仓最高水平成绩的年龄。在运动员选材中,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3、竞技能力因素

竞技能力是一名运动员成才的必要条件,因而选材必须从选材对象的各个竞技能力实际潜力和现实再现两个角度去进行诊断和预测。竞技能力的现实表现主要从选材对象的身体机能、形态、生理、智力与身体素质、健康以及运动成绩等因素去考虑。竞技能力的潜力主要是指生长发育的先天条件潜力和训练方面的潜力,以及继续训练的个人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潜力。选材应该以在先天和现实表现上均较优越的青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

4、专项因素

各个不同的专项由于其起主导因素的竞技能力不同,因而选材时必须根据专项的需要来进行。例如,体能类项群应更多的从体能(即机能、形态、素质和健康等) 去考虑,而技能类项群中的表现准确性项群则应更多的从心理能力方面去考虑。要想提高专项选材的任啸性,就必须首先对各个专项的特点,以及专项起主导作用的竞技能力有一个客观的了解。

5、个体因素

实际上运动员的某些高水平的指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低水平指标起到一定的互补的作用。只要对专项起主导因素的指标处于较思想的水平,即使一些次要指标稍差,也可以考虑选材。因而,在选材中,也要考虑运动员的个体特点,从各个指标之间的互补和迁移关系上去全面、整体地预测和评价一名运动员成才的可能性。

二、举重运动员选材应考虑的条件

1、体形类:

(1)身高:举重运动是按体重分级别的比赛项目,身高直接影响体重,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状况及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形态指标。由于举重竞赛是分级别进行的,因此对身高的要求非常严格。轻级别选择身材矮小的体重不宜过大的儿童少年,重级别选择身材高大健壮的少年儿童,根据这一特点,身高在举重选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尤其对小级别的运动员,当体重相同时,身高低意味着肌肉的`比重大,由此在力量上占有一定优势。选材首先要注意体形匀称,四肢长短适度,还须观其父母体型,对父母遗传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外。通过对父母观察了解,可大概掌握少年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体态的发展趋势。根据这些生理发育特点就能基上确定这位少年儿童将来日渐成热的体型,并根据体型再作出判断一一是否适合举重运动员的体型要求?适合哪一级别?

(2)身体各部形态: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高矮,胖瘦,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健壮程度。它是举重项目选材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步骤,不可忽视。

2、素质类: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物质基础。在体育运动高度发展的今天,凡体坛上的佼佼者无不具有超人的身体素质,因些在选材时身体素质应放在重要地位。根据举重特点,选材进应注意少年儿童的爆发力。

(1)一般身体素质以纵跳为准则,纵跳是反映腿部爆发力的重要指标,举重中的提铃发力的蹬腿及预蹲上挺时的蹬腿等动作,都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腿部爆发力。否则不能举起大重量,纵跳是举重选材刁;可少的测试内容。

(2)专项素质:指三大力量。看一个少年儿童在举重上有无发展前途,关键是上肢力量、腰背力量、腿部力量。

测试上肢力量:可以用杠铃逐渐加重来做力量推、坐推,还可以引体向上、双臂屈仲等,引体向上、双臂屈伸可以反映肩关节、三角肌、三头肌、二头肌等肌肉的力量。

测试腿部力量的方法:很多,负重跳、负重深蹲,教练在身后保护(两手扶杠钤但不用力),目的使其放弃害怕心理。

深蹲可以反映运动员背肌、腰肌,特别是腿部的肌肉力量是全身肌肉力量的综合反映,还可以反映膝、踝关节的灵活程度,同时也是心理素质测试的一个很好手段。因此在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中足必不可少的。

(3)测试硬拉:硬拉上反映运动员大腿伸肌腰、背屈肌力量,尤其是腰背肌肉力量。在提铃上拉过程的能力,因此在举重中。它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4)柔韧性:柔韧性是举重选材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举重成绩的一个因素。肩关节柔韧性的标准是;双手握举重棍与肩同宽,两臂伸直能达于身后为宜。肘关节的标准是:双手握举重棍与肩同宽,两臂能伸直,特别以肘关节能伸直者为宜。踝关节的标准是:躯干保持正直,能做出正确的下蹲姿势而不前倾亦不后倒为宜。

3、心理素质:

比赛胜负取决于双方的身体、技术、战术等多种因素,其中心理状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比赛时对运动员心理品质一一适应于比赛的心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选材时的心理品质应当是首先考虑到的问题。

(1)意志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确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时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一个好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因为任何运动技能的掌握,都要求一定程度的意志努力,特别是比赛当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和外部困难,都要求运动员克服它,战胜它,以形成对于参加激烈运动和比赛的心理适应能力和稳定性。

(2)在比赛中,有训练型和比赛型

训练型:在比赛中经常表现为情绪强烈、紧张,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四肢颤抖,心神不定,害怕重量,怕受伤,没有拼搏精神,这种类型的运动员尽管身体素质条件再好,也难成好运动员。

比赛型:在对面临的比赛任务有清楚的理解,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知觉敏锐,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全身放松,心理镇静,越是参加大比赛,越能激发他的斗志,产生积极的比赛情绪,从而产生高度的竞争心、荣誉感、责任心,比赛成绩比平时还好。在选材时应选取后者而不是前者。

4、重量感:

不同项目对感知能力的要求不同。如球类运动员的“球感”,游泳运动员的“水感”,中长跑运动员的“时间感”,体操运动员的“器械感”,举重运动员的“重量感”等,都是掌握专项技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举重运动员的重量感很重要,没有重量感的人,往往小重量用力过大而失败,大重量则用力不足而失败。实践证明,有重量感的人,在训练年限和训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训练水平提高快,出成绩快。

篇12:试析少年儿童运动员的饮食与营养论文

试析少年儿童运动员的饮食与营养论文

营养是构成机体组成的物质基础,也是保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营养是确保运动能力,提高机能水平,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证。人在剧烈运动时,要求机体提高代谢强度。在大强度运动时,短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比平时要大得多)不同运动项目,乃至于不同的训练周期.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也不同,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与成人相比,少年儿童运动员对营养的需求更为重要,因为少年儿童运动员既要依赖营养生长发育,同时也要通过营养适应运动训练的需要。如果消耗掉的能量得不到足够的补充。细胞的'新生得不到必要的原料,就会导致机能下降影响发育生长,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保护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合理营养已成为业余体校教练及家长们十分关注的间题。合理的营养关键在于科学地安排膳食,也就是说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锻炼项目和运动量来安排膳食,以满足身体生长发育与运动训练的需要。

1合理的进餐

合理的进餐就是定时的进餐,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尤其要注意进餐时间与运动训练相适应。运动后应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才能进食,进食后也要有一定的休息时间才可进行运动。一般来说训练结束后应当体息30分钟以上才可进食。大运动量训练后应当休息45分钟以上。进餐后应休息1.5至2.5小时才可进行训练。

2注意平衡膳食

少年儿童运动员正处在身体发育的时期.每天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以满足生长发育和运动训练的需要。营养素有几十种,然而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能包含这么多种营养,所以只有各种食品合理的搭配,才能获得全面的营养,使身体健康。有些少年儿童有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即长期只吃几种食物。如不吃鸡蛋、牛奶或不吃鱼、蔬菜等。这就减少了某些营养素的重要来源,结果不但会因所需营养不能满足而影响身体健康,同时还会由于营养之间的比例失调而出现某种疾病。因此,偏食、挑食的习惯必须纠正,并且不要吃零食。在膳食中,合理搭配食物,使食物多样化.以提高食欲,增加营养素的来源科学而合理的营养应该是每天的饮食包括米、面吸或杂粮)、肉、蛋、豆类、蔬菜、海产品等。有条件的,应加牛奶或豆浆,并经常饭后吃些水果,硬果类食物如花生、核桃等。

3注意膳食中的酸碱平衡

由于食物中所含的成份不同,依次化分大体可分为酸性和碱性两大类。一般来说、粮食类,肉类、禽类、蛋类等含有较多的碳、硫、氯等非金属元素、这些非金属元素在体内氧化后,产生酸性物质故称为酸性食品。蔬菜,水果、牛奶、署类、土豆等食品,含有丰富的钠、钾,钙、镁等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体内氧化后生成碱性物质,故称碱性食物。

入体对食物的酸碱性有较强的调节能力,在食用一些酸性或碱性食物不太多的情况下,机体能中和一部分代谢产生的酸或碱,其余部分被及时排出体外。从而保持了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但是人体自动调节酸碱平衡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摄取酸性食物过多。体内产酸过多,血液就会偏酸性,不仅使运动能力下降,易过早出现疲劳.而且易患各种疾病。因此,少年儿童运动员在饮食中要特别注意酸性食品与碱性食品的搭配.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4注意营养摄入与消耗的平衡

少年儿童运动员一日三餐食物的热量分配应根据训练和比赛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训练或比赛前用餐的食物发热量应高些.早餐应该供给热量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中餐既要补充上午的消耗,又要为下午的训练储备能量,因此,质和量又要相对高一些。晚间适当少吃一些.以利于消化和睡眠。从摄取食物的能量比例看早餐占30%至35%,中餐占35%至40%,晚餐占25%至30%比较适宜。

篇13:青少年运动员足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论文

【论文摘要】意识对一个足球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是衡量一名运动员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足球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比赛的积累。青少年正是培养足球意识的黄金时期,但目前少年运动,尤其是学校业余运动员的初级训练,往往是重技术、轻意识;重结果、轻过程。为此有必要加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足球训练中的意识是指:“足球比赛中的各种技术、战术手段在运动员头脑中的反映,是运动员在进行技术、战术活动时自觉的心理活动。”这被称为足球运动员最宝贵精髓。应变能力越强的运动员,其意识就越强。但综观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这一点都是比较薄弱的,比赛场上常出现许多不符合足球发展或不合理的现象,如经常漏入、传完球不动、场上位置感差、丢了球不抢、该传的却带、该带却乱传、没有补位的意识、看球不看人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势必影响到运动队朝高水平方向发展。为此有必要加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战术意识训练

战术意识训练包括以下八大要素:技术的目的性(是为了实现何种战术目的)、行动的预见性(判断同伴及对手的意图)、判断的准确性、进攻的主动性、防守的积极性、战术的灵活性(临场的应变能力)、动作的隐蔽性、配合的整体性(或称立体性)。

以上八个要素是密切联系的,既互有区别,又缺一不可,但对于不同技战术的运用,这八个要素并非是等量齐观的。例如在比赛中传球技战术的运用,很明显的,这里配合的整体性动作的隐蔽性所占的比重就相应大一些,而技战术行动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则带有普遍意义。了解了以上八个要素,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要素,把运动员意识的培养纳入训练计划之中,进行有计划地、系统划训练,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注皿技战术训练

要培养与提高战术意识,还应熟练地掌握基沛技战术,这是提高运动员意识的物质基础。青少拜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往往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技战术的目的性,表现在训练中往往喜欢从自已的兴趣出发,所以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在一定移度上是带有强制性的,这就要求教练员不断地督伍其加强基本技战术的训练,并不断地启发其练习溉作的目的性,以强化刺激。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系列化”的训练,即根据足球比赛的规律,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而设计的连续的技术动作,实质上这一系列化技术动作的练习就是意识的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往往不能完全理俪技术动作的目的性,而作为教练员则必须非常清楚,他应当告诉自己的队员在比赛场上遇到某种情况应当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对这些系列化动作有初步的认识,提高其练习技术动作的目的性。这些可以称之为“意识培养的始发”或者是“青少年战术意识发展的萌芽”,也就是说当其在比赛中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能够立刻做出相应反映,这实质上是一种反射过程。

战术是指在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所采用的个人行动和集体配合的方法。它可在比赛中充分调动、发挥每一个队员的特点、能力和全队的集体力量以求战胜对方。因此在平时训练中加强对战术的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战术训练最能体现实战,好多攻守的情况运用不同技术处理的应变能力。

(二)战术训练处于高度的对抗中,从对抗中引出许多变化,这一切都是有意识的活动。

(三)为了适度解决复杂的对抗情况,运动员必然会动脑去想,教练员也容易在训练中发现问题。无论是纠正错误的'还是不对的,对于教与学双方都有利。

(四)战术训练总是处于不断的攻守当中,这对提高队员的全面攻守技术和位t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达到技术训练的目的的同时,意识与技术也紧密融为一体了。

3.用比赛培养和提高意识

经常地参加比赛,是培养和提高意识的重要手段。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争取比赛的胜利,同歇也是为了进一步检验训练的效果。基本的运动意i}的培养可通过训练,而特殊的战术意识则要靠比翻实践来提高。这是因为训练毕竟不同于比赛,这刚包括队员所处的环境、对手的特点、对抗的激烈程度等都不相同。应当将训练与比赛实际结合起来,犯比赛作为训练内容的组成部分。当然,这并不意叶着一定要参加许许多多的大型正式比赛来提高队员的战术意识,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可以根振大型正式比赛的要求来组织模拟比赛,这就要求教练员应当弄清所进行的模拟比赛与大型正式比赛对队员心理影响的差距,如场外噪声的干扰、对抗的激烈程度、队员对模拟比赛在思想上是否真正引起足够的重视等等,采取各种手段,以弥补和尽量缩小这些差距,以便使自己的队员的意识水平能够胜任任何大型的正式比赛。

4.注意加强各技术动作“串变”训练

所谓“串变”,即是指对运动员个人技术训练时所运用的一种方法。“串”就是指将几个单个的技术动作串在一起来训练;“变”就是指在颠球时应有高低的变化,运球时应有前后左右的变化,传球中力量的变化、比赛中进攻节奏变化、进攻与防守方式的变化等。采用这种方法来训练队员,对其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足球技术动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处于一个相互联系与承上启下的关系,如停球这一技术动作,作为传球、射门的前关键一环,在其中就起到了纽带的作用。在训练中教练员有意识地把各个技术动作串起来训练,效果是非常好的。

5.训练中应经常向队员提示一些注意事项

在对青少年队员的训练中,由于有时不太注意队员的基本要求,以至于使有些队员踢球时养成了好多坏习惯,如果不及时地加以纠正,势必影响到球队整体水平的提高。对足球运动中的一些规律性的要求,教练员要严格、经常地、反复地给予提醒。如传完球就跑,应该怎么跑?是接应还是拉开或穿插;要主动接球,注意抬头观察,不管是在有球还是无球,随时都看清周围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行动;注意控制比赛的节奏,不能一味地求快;在对方门前随时想着射门,稍有机会就要起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给队员灌输这些意识,使之成为一种概念植生于脑海之中,最终形成一种自动化的意识过程。战术意识水平的高低,最直观地表现为临场的技战术行动的选择能力,这是评定运动员意识水平的又一重要标准。要提高运动的战术意识,就要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战术行动的选择能力,要求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注意观察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训练时从实际出发,加强基本技战术的训练,杜绝那些不切实际的花哨动作。

6.加强学习,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形成某种意识的功能都是以某种知识作为基础。为提高队员的足球意识,除了在球场训练时给以指正外,还必须加强足球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有些问题在训练时不可能讲太多、太全面,只有在理论课上来充实。因此应在每周安排一次理论课。但要掌握时间不能太过长,太长了队员坐不住,影响理论课的效果,时间以不超过40分钟为好。教练员在讲课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讲问题时不能讲得太死,如在讲到“能射不传”这个问题时,教练员往往容易突出讲射门的一面,而可能忽视了问题的另一面,即“能射不传”并不是不能传。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射,什么时候必须传就要讲清楚。这样队员就在比赛中会突出射门,同时又合理运用传球,更丰富了队员的意识;二是讲问题时做到有的放矢,并且要讲清楚为什么。对一个问题,应让队员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在训练二打一的战术配合时,教练员提出“传球要隐蔽、快速、准确,接应时要求球到人到,力求达到两人做到配合时心领神会”,随后就要对队员讲清道理。这样以来,队员们对教练员的要求和意图心领神会,目的也清楚,训练的自觉性和效果就不大一样了。

总之,技术训练的意识表现为行为的目的性、合珠性和准确性,而技术运用的综合即为战术意识。斌识水平的高低则表现为临场的观察力、预判能力、技战术行动的选择能力,此三者是评定足球运动员意识水平高低的标准,前两者是后者的基础,并从后者中具体地体现出来。针对我们国家足球运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强调加强对运动员特别对青少年运动员意识的培养,只有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运动员的意识水平,才能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富有创造性。

篇14: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论文

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论文

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重要决定因素,身体形态、身体机能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身体形态、技能、素质的很多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的遗传因素,体能训练就要在遗传和人体自然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对有机体中的可变部分给予影响,使之提高以符合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的需要。体能训练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体能训练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专项需要并通过合理负荷的动作练习,改善运动员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活动能力,充分发展运动素质,促进运动成绩提高的训练过程。

一、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主要方向

根据中长跑新年的特征,中长跑体能训练的主要方向一是如何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二是如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主要考虑两方面,即有氧工作能力和无氧工作能力,而运动素质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能力。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的训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辅相成。从内容上说,身体机能训练科学地提升了身体素质训练的内涵,极大地丰富了身体素质训练的手段。与身体素质训练相比,区别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训练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身体机能训练增加了复合运动能力与表达运动能力的训练内容,使体能训练的外延得到了延伸。其二,人们的思维定势发生了变化。过去提到发展速度人们马上会想到30米、60米跑,而现在发展速度则包括发展快速跑动能力、快速移动能力、快速跳跃能力等。

二、打好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一般体能训练的基础

体能训练可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直接为运动员取得优异的专项运动成绩服务。一般体能训练是运用多种非专项的体能练习手段所进行的旨在增进动动员的身体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改善身体形态,掌握非专项的运动技术、技能和知识,为专项成绩提高打好基础的训练。专项体能训练采用直接提高专项素质的练习,以及与专项有紧密联系的专门性体能练习,最大限度地发展与专项成绩有直接关系的专项运动素质,以保证掌握专项技术和战术并使其在比赛中顺利有效地运用,从而创造优异成绩的训练。由于项目不同,专项体能训练的内容有很大区别。

三、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1.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的训练。以提高有氧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训练方法有最大摄氧量训练、无氧阈训练、有氧阈训练。最大摄氧量训练的目的是改善氧运输系统的中枢机制(心脏)和外周机制(工作肌肉),该训练法常用于青少年运动员。资料显示中长跑强国肯尼亚少年儿童每天进行30分钟匀速跑,每周每天增加5分钟到60分钟,12周以后将提高最大摄氧量10%;无氧阈训练是以提高V02占V02max的百分比为目的的训练,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讲,无氧阈强度时V02占V02max的60%~70%,心率约为160~170次/分钟,该方法在优秀运动员训练中应用较多,有关资料在西方运动员与肯尼亚运动员比较后发现成年肯尼亚运动员三分之一训练用于此,而西方运动员只有约10%,这是两者运动成绩差别较大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氧阈发生在血乳酸值达到2mmol/L时,心率约为140次/分钟左右。有氧阈训练就是机体处于该状态时的训练强度,是中长跑运动员在准备期的基本训练方法,有助于训练和比赛紧张的迅速恢复,提高心脏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效率以及代谢系统的节能水平,常用于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本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科研人员合作,运用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准确测定出本队队员的最大摄氧量水平以及各个摄氧量水平对应的心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确定了不同队员的有氧训练靶心率,从而制定出不同队员的个体训练负荷和运动量。

无氧能力方面的训练主要是糖酵解能力(乳酸耐力)和磷酸原系统的训练。乳酸耐力训练的目的是使机体适应乳酸的酸性作用,提高缓冲乳酸的能力和肌肉排除乳酸的能力。在练习过程中要使乳酸值达到12mmol/L,磷酸盐系统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员放松快跑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练习必须安排足够的恢复时间,否则糖酵解将成为主要的供能方式。

乳酸耐力训练方面常采用间歇训练法,间歇时间的确定与训练效果的好坏直接相关。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首先与科研人员合作测定了运动员不同间歇段落的血乳酸峰值出现时间,制定训练计划时将队员血乳酸峰值出现时间定为间歇时间,此时血乳酸浓度最大,氢离子对机体刺激也最深。在峰值出现的基础上进行下段落的训练,可取得良好训练效果。

磷酸盐系统训练对于中距离跑队员的训练意义较大。800米、1500米项目无氧能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磷酸盐系统所占比例也在逐渐上升,这就决定了训练方法的改进。磷酸盐训练法常采用重复训练法。同间歇训练法一样,重复训练的开始时间在通常训练过程中也比较难以把握。对此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与科研人员合作,测定运动员安静时的血乳酸值,然后测试段落训练后不同的时段乳酸值,最终确定血乳酸恢复到安静水平时的时间,该时间就是重复训练两段落的间隔时间。

2.改善运动素质能力的训练。运动素质方面:我们把运动素质训练重点放到力量、柔韧、协调训练方面,在训练过程中往往把不同目的的训练揉和到一起,例如我们自己研究的平衡力量训练法就把力量训练和协调训练结合到一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和训练经验显示,大负荷的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绝对力量,使肌肉纤维的横截面变粗,但是肌纤维过分精大会影响到动作的幅度和频率,从这方面来看中长跑的技术要求和大负荷力量训练的要求是矛盾的。然而中长跑项目是对肌肉力量要求很高的项目,那么有没有既能增加肌肉力量又能不影响专项技术动作的.力量练习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在使肌纤维保持适宜的粗度的同时设法使机体在神经系统运动过程中募集到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到工作当中,也就是训练神经肌肉系统。在训练实际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小负荷高频率多次数多组数的训练方法,往往是不同肌群的训练交叉进行,这样既能加强力量素质又能培养运动员持续运动的能力。

柔韧训练通常放到热身活动和整理活动当中进行,我们发现了国外优秀选手在柔韧练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国内运动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慢跑上。慢跑固然重要,它可以使体温升高,减少肌肉的粘滞性。但是光有慢跑还不够,因为训练毕竟不是慢跑,训练过程中无论是动作幅度还是动作频率都要比慢跑大的多,因此就需要做更多的柔韧练习使肌肉适应较大的关节活动度,进而减少运动损伤。准备活动使得柔韧练习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很多人往往对整理活动的柔韧练习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整理活动中适当的柔韧练习对于体内代谢产物的清除以及缓解肌肉的紧张程度有很好的作用。

运动员的协调性在比赛过程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后程跑过程中良好的身体协调性能够消耗更少的能量,使运动员在后程跑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能量储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跑步的经济性。在高速的重复运动过程中良好的身体平衡能力是技术动作完美的表现,运动员能够有效的控制肌肉的紧张与放松,在蹬地过程中肌肉紧张做功,而腾空阶段肌肉放松不做功。在协调性训练过程中我们发现小肌群对于维持机体协调性,保持身体平衡至关重要,因此在训练实际中我们也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比如我们进行的平衡力量训练法,运用一些平衡器具(平衡板、橡胶球等)结合小负荷的力量训练对于刺激小肌群有很好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发现软地跑对于练习腿部小肌群有很好的效果,如草地跑、沙地跑等。

体能训练对于教练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跑步举杠铃了,作为教练员既要懂训练学又要对生理生化知识有所涉猎。只有广泛汲取不同的知识为我所用,密切地与训练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不断改进训练方法,不断更新训练思维,才能有新的突破。

篇15: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训练与调适论文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但在青少年篮球比赛中,经常会发生发挥失常,不能打出自己队伍应有的水平。通常发生在几个主力队员身上,或者整体发挥失常。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赛中心理障碍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以从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加以阐述。

一、主观因素

(一)缺乏坚定的自信心

一般来说,自信心就是人对自我能力的客观评价,自信心与运动员掌握的技战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密切相关,是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心态和技战术正常发挥的基础和保证。自信心可使运动员在状态和心境不佳的状态下,抑制和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保证技战术的正常发挥。假如运动员赛前准备不充分,没有大赛经验等,都会使运动员产生紧张心理,失去自信心,显得缩手缩脚,技战术水平无法正常发挥,也势必影响比赛的成绩。

(二)缺乏稳定的情绪

心理学认为,情绪是由于人类对于生理性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产生的态度体验。在篮球比赛中,过分紧张和焦虑情绪是引起运动员竞技水平下降的最常见的原因。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就会导致心理失常, 进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技术水平,不能使临场的心理状态保持最佳。

(三)缺乏适应能力

篮球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有身体的适应能力和精神的适应能力。篮球比赛是瞬息万变的复杂的对抗性项目, 身体和精神两方面的适应能力能否适应场上的变化,直接影响运动员的临场发挥。如果运动员对场上出现的一些突如其来的机体刺激和精神刺激,不能自我控制和适应的话,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影响技战术发挥。

二、客观因素

(一)外部刺激因素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外部刺激,如客观环境、观众因素、裁判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篮球运动员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有时是良性刺激,有时是干扰刺激。在面对两种不同的刺激时球员的感受及其水平发挥也是不一样的。在良性刺激下队员表现士气高涨、斗志昂扬;而干扰刺激使球员往往表现出心理紊乱及异常心理,从而导致心理负荷增大、生理和心理失衡、体力下降、技术动作变形、失误犯规增多,乃至比赛失败。

(二)运动员自身因素

篮球比赛对抗十分激烈,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一名高水平运动员先天的素质是重要的,但后天的身体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则是稳定临场心理状态的基础。如果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组织出现异常,精神上感到力不从心,临场的情绪一定会发生变化,破坏和影响运动员自身正常的临场心理。

(三)教练员因素

教练员赛前和赛中语言及流露出对运动员的期待程度,会对队员产生很大的影响,教练员如果能够正确分析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切合实际对队员制定出合理的比赛方案,就会对队员生积极的心理影响,使队员兴奋性高,潜能发挥的越充分。

(四)集体配合因素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队友间默契、流畅的配合,必定增强队员的自信心和队友间的`信任感,使运动员在场上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比赛场上形势难以预料,每个队员都有可出现失误、漏人、误传、误投时有发生,导致队伍配合和打法不一、不协调。此时, 如果队友之间相互埋怨、指责、不信任,很容易引起全队情绪低落,担心失误,结果必然使全队注意力分散,能力全线崩溃,产生运动焦虑,影响比赛成绩。

三、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调适的途径

教练员通过调节运动员情感,提高运动员训练积极性,以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心理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要求运动员进行一些有益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一)针对青少年运动员个性特点进行训练。因为同样的方法对不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对青少年运动员要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式。因为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更惧怕失败的打击。对自己要求越高的青少年运动员,越不能容忍太多的批评与指责。

(三)作为一个教练员应该明白,自己的训练与指挥能力,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动机水平。

(四)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在一定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

(五)应用赞扬、鼓励的手段。这种积极的社会强化手段,对女运动员非常重要。积极的强化手段是运动员行动的动力。反之,消极的强化手段则将成为其行动的阻力。

参考文献:

[1]托马斯·A.塔特科,杰克·w.理查兹.实用运动训练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

[2]王钱泉.如何解决篮球教学中的不可控制性[J].体育新课程,2005.

[3](美)布朗(Brown,D.)著.张忠秋译.篮球心理训练[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5.

[4]李旭峰.篮球心理训练莫忽视[J].篮球,1990,(2).

[5]宋书文.心理学词典[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音乐教育求职信

少儿才艺大赛策划书

音乐教师自荐信

交行报名自荐信

范文自荐信自主招生中考

音乐专业简介范文

音乐专业毕业生自荐书

音乐专业自荐书

高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求职求职信

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论文
《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少年运动员的选材与育材论文(共15篇)】相关文章:

篮球运动员临场比赛心理状态初探论文2022-05-27

音乐教育自荐信2023-08-19

音乐教师求职信范文2023-11-02

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2022-10-23

选择初中议论文2022-11-08

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2024-01-31

历史教师求职自荐信2023-10-04

议论文:心灵的选择2023-02-09

关于高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2023-09-15

教师跳槽求职自荐信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