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时间:2023-11-19 07:36:28 更多作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高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推荐13篇)由网友“肜肜”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高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篇1: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在公务员招收考试中,作文考试一般以议论文为主,因此,以下关于命题作文的论述、解析,我们都将主要以议论文的写作为重心。

(一)命题作文的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如《难忘》、《在我心中》、《论文凭与》等。这类命题在写作时,首先必须补全题目,然后才能根据所补题目文字的涵义进行审题、立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补全题目。由于这种命题给了应试者选材、立意方面很大的自由性,因而应试者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取自我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这样,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A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B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C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红楼梦》、《祝福》等作的立意无不如此。在公务员考试的应试作文中,更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社会现实,加强文章的时代性。

3、选材。

“材”,即材料,是写作主体从生活和学习中积聚到的供写作之用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在议论文中,就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的各种论据。

在文章写作中,一方面,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主题的基础。任何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主题,主题无论大小,都是在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一定的客观材料进行提炼的结果;另一方面,材料又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支柱。一定的主题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加以表现和支持。有了充足翔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血肉丰满,表现力强;反之,文章就会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内容充实与否,就是文章写作选材成败的具体显现。因此,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材料呢?

首先,选材必须建立在聚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想选好材料,必须先积聚一定数量的相关材料,使选材时能够有材可选。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积聚、占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对于文章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这里的“有物”即有材料,他把“言之有物”看作写文章(立言)的首要问题,是对材料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地位的正确定位,可见,积聚、占有材料地位之重要。聚材是写作的第一步,选材只有在聚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选材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文章写作中,选材的总原则是要围绕主题选材。这也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文章如何写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说,议论文写作中的选择材料实际上就是为了证明论点选择论据,只有论据确凿、充分,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而要做到这样,选材还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真实。所谓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文章要求的材料真实,也就是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议论文的写作,更应该注意所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2)典型。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应试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

篇2: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一)命题作文的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如《难忘》、《在我心中》、《论文凭与》等。这类命题在写作时,首先必须补全题目,然后才能根据所补题目文字的涵义进行审题、立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补全题目。由于这种命题给了应试者选材、立意方面很大的自由性,因而应试者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取自我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这样,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A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B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C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红楼梦》、《祝福》等作的立意无不如此。在公务员考试的应试作文中,更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社会现实,加强文章的时代性。

3、选材。

“材”,即材料,是写作主体从生活和学习中积聚到的供写作之用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在议论文中,就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的各种论据。

在文章写作中,一方面,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主题的基础。任何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主题,主题无论大小,都是在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一定的客观材料进行提炼的结果;另一方面,材料又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支柱。一定的主题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加以表现和支持。有了充足翔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血肉丰满,表现力强;反之,文章就会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内容充实与否,就是文章写作选材成败的具体显现。因此,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材料呢?

首先,选材必须建立在聚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想选好材料,必须先积聚一定数量的相关材料,使选材时能够有材可选。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积聚、占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对于文章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这里的“有物”即有材料,他把“言之有物”看作写文章(立言)的首要问题,是对材料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地位的正确定位,可见,积聚、占有材料地位之重要。聚材是写作的第一步,选材只有在聚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选材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文章写作中,选材的总原则是要围绕主题选材。这也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文章如何写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说,议论文写作中的选择材料实际上就是为了证明论点选择论据,只有论据确凿、充分,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而要做到这样,选材还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真实。所谓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文章要求的材料真实,也就是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议论文的写作,更应该注意所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2)典型。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应试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

篇3:高考命题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如《难忘》、《在我心中》、《论文凭与》等。这类命题在写作时,首先必须补全题目,然后才能根据所补题目文字的涵义进行审题、立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补全题目。由于这种命题给了应试者选材、立意方面很大的自由性,因而应试者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取自我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这样,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了。

篇4:高考命题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A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B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C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红楼梦》、《祝福》等作的立意无不如此。在公务员考试的应试作文中,更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社会现实,加强文章的时代性。

3、选材。

“材”,即材料,是写作主体从生活和学习中积聚到的供写作之用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在议论文中,就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的各种论据。

在文章写作中,一方面,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主题的基础。任何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主题,主题无论大小,都是在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一定的客观材料进行提炼的结果;另一方面,材料又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支柱。一定的主题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加以表现和支持。有了充足翔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血肉丰满,表现力强;反之,文章就会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内容充实与否,就是文章写作选材成败的具体显现。因此,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材料呢?

首先,选材必须建立在聚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想选好材料,必须先积聚一定数量的相关材料,使选材时能够有材可选。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积聚、占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对于文章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这里的“有物”即有材料,他把“言之有物”看作写文章(立言)的首要问题,是对材料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地位的正确定位,可见,积聚、占有材料地位之重要。聚材是写作的第一步,选材只有在聚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选材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文章写作中,选材的总原则是要围绕主题选材。这也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文章如何写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说,议论文写作中的选择材料实际上就是为了证明论点选择论据,只有论据确凿、充分,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而要做到这样,选材还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真实。所谓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文章要求的材料真实,也就是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议论文的写作,更应该注意所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2)典型。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应试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

篇5:高考命题作文的应对方法和写作方法

如何应对高考的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是现在高考作文的主流,虽然现在话题作文越来越多,但是命题作文也是常在的,所以对于高考命题作文也是需要准备的,那么高考命题作文应该如何备考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高考作文,内容充实尤为关键。内容充实就是文章质朴而不空泛说理,文辞实在而不空洞虚无。不说教条语、空洞话,也不大量堆砌人云亦云的道理或事实。议论要有根据,记叙描述要有血有肉。强调内容,强调的是作文要“言之有物”,要写出真实的生命感悟。

在写作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二是把社会生活融入作文中去。三是文章一定要从“我”说起。社会人生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没有扎实的生活积累,没有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就无法写出优秀的文章来。

高考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将更贴近学生实际,侧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的检验与考查,目的是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求学生不要做书呆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学生的视野也需要跟着宽泛,不要仅仅局限在课本里面,要打开思路去想问题,思考人生,在高考作文的时候写出自己的真情,这样的话才能写出好的作文。

高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在公务员招收考试中,作文考试一般以议论文为主,因此,以下关于命题作文的论述、解析,我们都将主要以议论文的写作为重心。

(一)命题作文的出题形式

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因此,我们可以把命题作文分为全命题与半命题两大类。

1、全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如《比金钱更宝贵的》、《学然后知不足》等。这类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抓住题眼。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就议论文而言,全命题作文的立意一般都会在题目中有所提示(或暗示),有的题目实际就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如《开卷有益》,这样,作文选材的范围也就相对比较明确,不会无从下笔。

2、半命题。

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够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立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如《难忘》、《在我心中》、《论文凭与》等。这类命题在写作时,首先必须补全题目,然后才能根据所补题目文字的涵义进行审题、立意,关键之处在于如何补全题目。由于这种命题给了应试者选材、立意方面很大的自由性,因而应试者应该尽量利用这一自由,选取自我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内容来补题,这样,作文的立意与选材就会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命题作文的写作过程

应试作文是一种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写作活动,这决定了它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写作,因此,应试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也与一般的自由写作有所不同。应试作文中的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而对于半命题作文还必须有一个“补题”的环节,半命题作文在审题之前必须先补全题目。

1、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如《比金钱更宝贵的》一文的写作,在审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寻找题目文字中的关键词语“宝贵”,抓住了这一题眼,然后就可以选择作文写作的范畴了。你认为比金钱更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是生命,还是友情?是人格,还是享受?一旦你选定了其中一方面,接下来的立意、选材就会非常轻松了。

2、立意。

“意”,即文意、主题,是写作主体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各种具体材料所表达出来的中心意思,就议论文而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文章的主题决定着文章价值的高低,因此,一篇优秀文章的主题应该尽量做到明确、正确、深刻、新颖,这是文章主题的四个基本要求。

所谓明确,就是要求文章的主题应该清楚明白,使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准确地理解并把握,不至于产生歧义,甚至不知所云。普通写作者在一篇文章之中常常什么都想说,写出的东西却什么也没说清楚,含糊不清。清人刘熙载认为:“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明确,是与集中分不开的。主题集中才能保证其明确。

所谓正确,就是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主题是写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看法,这种看法只有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不能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错认或歪曲。主题正确,还要求写作者必须站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的立场上,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看待事物,保持先进的认识和高尚的思想情怀。

篇6:高考命题作文的应对方法和写作方法

所谓深刻,就是指文章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正确上,而应该进一步开掘,力争深入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让读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从而深化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给读者留下永难忘记的印象。深刻的主题不是靠作者空洞的说教或人为的拔高实现的,而是通过具体材料揭示出来的,主题的深刻性应该寓于真实、典型的材料之中。鲁迅作品中深刻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正是这样体现的。

所谓新颖,就是文章的观点见解要有新意,要“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而不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颖,并不是标新立异,只要善于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避免一般化,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并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就能写出主题新颖的文章来。新颖的主题,一是可以通过选择新鲜的现实材料来实现。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件,本身就是“人所未见”的,很容易“发人所未发”。选择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鲜感人的材料,不仅可以发掘新颖的主题,还可以加强文章的时代感。二是可以通过变换立意的角度来实现。对于为人熟知的材料,变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会有新的发现,会得到新的启示。

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议论文的写作而言,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一般都会在作文题目中有所提示,如《谁说“班门”不能“弄斧”》,这类文章在写作时,立意这一环节一般不需要再多做思考;但并非所有的题目都是如此,如《论文凭与学识》、《学与思》等。关于《论文凭与学识》,一般的应试者在立意时容易简单化,把论点确立为“学识比文凭重要”这一层面,这实际是审题不严的结果;比较好的立意应该是学识与文凭双重:有文凭没有学识不行,在当前有学识没有文凭也不行。这样的立意在写作时,关键是如何论证后者,如能结合当前职场招聘的现实加以具体阐释,文章会达到一定的深度。

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写作,在立意时应该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A符合材料事实。一篇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写作者随意臆想的,它首先要求符合材料本身的事实,应该是具体材料的本质的真实体现。这样确立的主题也才是可信的,文章也才能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B反映事物本质。符合事实的主题不一定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既真实又能揭示事件的本质。普通写作者易于对生活中的事实现象的表象所左右,而不能透过现象反映其本质,因而在写作时常常做出客观的描述,然而往往是简单的罗列,流于表象,不能挖掘到事物本质的真实,这样的立意是不好的。

C体现时代精神。文章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文章的立意也应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性是文章主题的一个重要特性。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的立意就应该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的律动,力争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生活本质的优秀之作。《红楼梦》、《祝福》等作的立意无不如此。在公务员考试的应试作文中,更有必要紧密联系实际,着眼于社会现实,加强文章的时代性。

3、选材。

“材”,即材料,是写作主体从生活和学习中积聚到的供写作之用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在议论文中,就是指用来证明论点的各种论据。

在文章写作中,一方面,材料是形成观点、提炼主题的基础。任何文章写作都有一定的主题,主题无论大小,都是在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一定的客观材料进行提炼的结果;另一方面,材料又是说明观点、表现主题的支柱。一定的主题必须通过一定的材料加以表现和支持。有了充足翔实而又典型的材料,才能使文章血肉丰满,表现力强;反之,文章就会空洞无物,缺乏感染力。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内容充实与否,就是文章写作选材成败的具体显现。因此,在文章写作过程中,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材料呢?

首先,选材必须建立在聚材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想选好材料,必须先积聚一定数量的相关材料,使选材时能够有材可选。材料是写作的物质基础,积聚、占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对于文章写作是十分必要的。清代思想家章学诚曾说:“凡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文史通义?文理》)这里的“有物”即有材料,他把“言之有物”看作写文章(立言)的首要问题,是对材料在文章写作活动中的地位的正确定位,可见,积聚、占有材料地位之重要。聚材是写作的第一步,选材只有在聚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

其次,选材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要求。文章写作中,选材的总原则是要围绕主题选材。这也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文章如何写作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从这种意义上说,议论文写作中的选择材料实际上就是为了证明论点选择论据,只有论据确凿、充分,才能很好地证明论点。而要做到这样,选材还必须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真实。所谓真实,即要求所选取的材料(论据)要确实可信,而不能有半分虚假。这是选材的最基本要求。一般文章要求的材料真实,也就是要选取生活中发生、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现象或确凿可信的理论依据。前者应该和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实际情况相符,后者应该是科学、合理,经得起推敲和论证的。议论文的写作,更应该注意所选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的真实可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以无可辩驳的力量说服人。

(2)典型。所谓典型,即要求所选的材料(论据)具有代表性,而不是单纯的个别事例。典型材料是既有共性又有鲜明个性的事例或理论,能够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有力地表现主题。只有这样的材料,才能以一当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新鲜别致,即要求所选材料应尽量新鲜或角度独特,能够使读者耳目一新,获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而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应试者在写作议论文时,应该尽量从自我的观察与阅读中选择那些人所未云的论据。要发现新鲜的材料,首先必须时时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生事物,其次是寻找别人没有用过或不常使用的材料,再次还可以变换选择的角度使旧材料出新貌。

篇7: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题型解析

命题作文是必须按规定标题写作的一种作文题型,把握题干中的关键字眼可与话题作文相区别。比如题干中有“题目:x x x x”“以‘x x’为题目”“以‘x x’为题”等表述。近年来命题作文在中考命题中呈现渐热趋势。分析近三年的中考命题作文题,可归纳出三种命题 形式:

一是独词型。如的“答卷”(陕西)、“转身”(山东德州),“ 感动”(四川雅安) 、“远方”(四川南充)等。此种题型是话题作文命题化的绝好佐证,而且往年中考的独词型话题今年可能会以命题形式重新出现,如“幸福”“分享”“合作” “责任”“惜”“和”“喝彩’’等。

二是短语型。如 “生命的需要”(内蒙古包头)、“爱的叮嘱”(四川内江)、“学会等待”(江西)等。这类命题一般以偏正结构、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的短语为主。

三是诗意型。这种命题一般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等手法拟题,意义含蓄而多解。如“开在心中的花”(湖南衡阳)、“我心灵的甘露”(天津)、“快乐加减法”(深圳)等。

也可以按立意的明确与否将命题作文分为两类,一类是立意明确的,一类是立意不明确的。

解决策略

作文的审题和构思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如果审题不明,不但不利于调动生活积累,还有可能写跑题;让“后功尽弃”。命题作文一般限制较紧,不像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那样宽松,文题有大、小、宽、窄、显、隐之别,所以审题是关键,也是难点。

一、独词型命题用扩充法审题

给独词型标题加上合适的限制性词语,能使宽泛的题目变得具体、实在、易写,便于把文章写真、写小、写活。如面对“晨”的命题作文,在不改变原来文题的情况下可以用扩—展的办法将其转化为“人生之晨”“泰山之晨”“校园之晨”“车站的早晨”等来构思。又如“凝聚”(北京),可以用扩充法审题后,从 “凝聚友情”“凝聚亲情”“凝聚力量”“凝聚爱心”“凝聚精力”等角度任选一个行文。

二、短语型命题用分析法审题

在审短语型的作文题时,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拆解,抽出主干词或中心词,便于把握文章的中心,不易写跑题。

1.分析题眼法。题眼是标题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决定了选材和立意。如果标题是主谓句,题眼就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做主”,“做主”就是题眼,立意上就应从其重点着墨,如“做国家的主人”“做命运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某件事的主人”等。如果标题是动宾短语,题眼常在动词上,如“品味生活”,题眼就在“品味”上。如果标题是偏正短语,那么题眼一般是定语或状语。

2.分析关系法。即分析短语内各成分间的关系。如湖南邵阳中考命题作文“有你真好”,“有你”和“真好”之间暗含了“因为……所以”的关联词,所以要展现“有你真好”的原因和过程。

3.辨别标志法。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标有“记”“回忆”等字样或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文题中出现“谈”“说”“议”“辨”“评”“析”“读”“感”“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文题中有 “介绍”“使用”“构造”“形成”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说明文;若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散文。如 “记住这一 天”,“记住”表明这应该是一篇记叙兼议论、抒情的叙事散文或者以记叙、描写为基础的议论文。“这一天”对写作内容做了定位,要么,对“这一天”发生的、应该“记住”的事加以详细描写,要么对“记住这‘天”的理由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加以阐释。

三、诗意型命题用揭示内涵法审题

受高考作文命题的影响,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才能使作文立意深刻起来。例如“打开一扇窗”,传统意义上,只有打开窗,才能看到外面的风景,才能有风和阳光进来,才能让阴暗、寒冷、污浊的斗室变成明亮、温暖和清新的天地。由此引申开来,这里的“窗”具有多种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例如心灵之窗、宽容之窗、智慧之窗、善良之窗、交流之窗、文学之窗等。

虽然一些命题作文没有引语,但有引语的作文命题就要谨慎审之了。引语的作用可能有三种:一是开拓写作思路,降低文题难度;二是明确写作方向,相当于暗示性的写作要求:三是引起考生的情感共鸣,便于调动写作素材。审引语的方法主要是提取关键词和切题联想。如浙江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 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个‘行者’”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写咸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前三段文字属于引语,从多个方面提示了写作的方向。第一段首句从三个方面,次句从两个方面,分别提供了写作立意的方向,第三句引导我们注意选用素材的角度。第二段从反面提醒我们不要抱怨 ,从小事做起,举手之间就可以做一个“行者”。第三段则提示考生可以分别叙写“行”的经历,抒写感悟和谈论收获。

篇8: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半命题作文是当今的作文训练形势,其题型伶俐、天真,很受人们接待,成为平常训练和科场作文的主要题型之一。

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作者。如:《假如我是 》这一题目,可以补充语文老师、班主任、校长、市长、联合国秘书长、解放军、环保专家;也可以补充山川、小草、风、雨、雷、电等;还可以补充时间、真理等等。

半命题作文的问题,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局部,变为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局部由作者去增补。这种问题从性子特点上讲,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范畴,而把选材、决计的自由留给了作者。

这类题在三个方面给作者以“自由”:

一是重在让考生自由选材。如文题“给我带来了欢喜”、“在影响下”、“笑了”、“我爱我的”、“我渴望”等都是这样。做此类题,要在选材上仔细斟酌,以“口儿小、角度新”为原则,几次斗劲,筛选出自己最熟识、最蓄意义、最简单写好的原料,完成问题并实行写作。

二是重在让考生自由决计。如文题“做人要”、“这堂课真”、“星期天给我带来的”、“那天,我真”等。做这些问题,要以“立得住,站得稳”为原则,认真思虑决计角度,写出自己最真切的感应,表达自己的心声。

三是既重自由选材,又重自由决计。如文题“当代科技带来的”、“真”、“我想让更”等。做此类题,要把它“看成”一篇自由拟题作文来写,把选材、决计、构想放在一起,统统思虑,几次斗劲之后本领落笔成文。

别的,有的半命题作文题只给考生一半的自由,也便是说,考生在完成命题时,还受到必定的要求。如某年北京市题:每位考生都有自己生存的家园,养育自己的怙恃,教诲自己的老师,学习发展的全体(学校、班级、小组)。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方面,把问题“我爱我的”填写完好,写一篇记叙文。做这样的题,必定要把问题中的要求弄知道,不要越轨,不要自出心裁,必定要在要求之内做文章。

再有的文题也有一大段笔墨,但这段笔墨的作用只是提示而不是要求,(它没有要求必定要写哪一方面的内容)。如下面一个文题:家庭给我的(家庭给我们的有爱,有暖和,有教益,大概还会有烦恼和难过……你在哪个方面感应最深,就从哪个方面去写;议决一件或两件事的记叙,写一篇完好的记叙文,表达自己的感应。)

不管做哪种类别的半命题作文,在完成问题时都要注意通畅、公道、相符要求。

半命题作文示例及思路点拨

[题目一]

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真实、思想健康、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无错别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道题目补题的关键是把“触觉”伸向生活的其它领域,选出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可从家庭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种菜、养花、待客、烧菜、做饭等;可从学校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读书、演讲、办报等;可从社会生活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关心别人、XX公益活动(如植树、保护环境等);还可以从自己的修养和个性方面去考虑,选出学会宽容、忍耐、吃苦、谦让、尊老等等。如此去构思,把学会的.内容具体、真实地写出,再适当兼以 一些其它表达方式,写出的文章一定很精彩。

[题目二]

请以“生活好比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再补足题目。(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书写认真工整。(4)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本题要求填入的内容是对生活的一种感受,它直接概括了所写材料的意义和价值,即文章的主题。填完的题目是一个比喻句,“生活”是本体,“好比”是喻词,喻体是要考生填的。填题时,要根据要求“先回忆难忘的生活经历,品尝其中的人生滋味”来思考,填好题,填妙题。如:“生活好比一首歌”、“生活好比爬大山”、“生活好比怪味豆”、“生活好比万花筒”等都是很好的题目。如果填成了“生活好比快乐”、“生活好比学习”,则是读不通的怪题。

写作生活感悟类作文,在选材上不受任何限制,关键是选好自己亲生经历的事情,表现出独特的真情实感,以己心动人心,以己情动人情。做到这些,写出的文章就符合考题要求了。不过,要想出类拔萃,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内涵丰富,范围广泛,写作时要化大为小,变抽象为具体,如:化为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学习生活、课余生活等。

(2)最好写身边新近发生的、紧贴社会生活热点的事情,强调一个“新”字,悟出一个“理”字,突出一个“情”字。

(3)讲究方法。就本题而言,心理描写尤为重要,把生活感受从不同角度写详、写细、写深,用你的亲身经历,实际感受,去感动读者。

[例文]

生活好比一杯咖啡

刚品尝咖啡时,舌头告诉你它很苦;当你细细地去品尝它时,心会告诉你它很甜。生活就像是一杯咖啡,从苦中慢慢地尝到甜头。

记得刚上初中时,我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由于离学校很远,我只好读住校了。

刚住校那会儿,我还没有觉得苦,倒是感到很好玩的。可是,几天下来,我的思想有了180度的大转弯,在心头涌动的唯一情绪就是:住校真苦!

早晨6点10分,嘹亮的运动员进行曲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准确地敲醒我们这些住校生。随后,我们便迅速起床,快速地奔跑到操场集合,做完操,才能去刷牙、洗脸……

晚上,两节晚自习后,本已疲倦的我多么想回到宿舍,美美地睡上一觉啊!可是还得上一节加班自习课,只好强忍着疲倦服从了。

每逢到了下雨天,走读生可以不上晚自习,住校却依旧要上。这时,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衣服原则上一周换两次,中途还要抽空把脏衣服洗了……唉,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

有一次,我没有按时出早操,被罚跑操场10圈,那时,我很透了爸妈,为什么要让我住校受这份罪?“要是学校附近有家亲戚多好呀!”我恨着,我盼着。

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我习惯了住校生活,也渐渐明白了父母的用意:这也是为我以后上大学打基础。到那时,住校生活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了。

坐在考场里,我回忆了这三年的住校生活,将其记录在试卷上。在这三年里,我已从苦中尝到了甜头。

生活的确好比一杯咖啡,需要你用心去慢慢品尝。

篇9: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以下为大家分享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命题作文是考场作文“出镜率”最高的考题方式,无论高考、中考还是小升初,莫不如此。本篇谈谈初中语文命题作文。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命题作文在使用数量上仍占主流地位。了解这些命题规律,在实际应试中又有哪些规律需要遵循呢?

1、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先来看下面一些中考命题作文:《凝聚》、《开端》、《少年风采》等。共同特征是好像只是划出了一个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们选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对这样一些文题,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

一是将宽题变窄。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之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

二要将大题变小。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好奇》,从字面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某种意义。对于这样的题,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如谁好奇、好奇什么等。小中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选点,也就是说,要选好一个能够让你很好地展开记叙、议论的点,再从这个点写下去。

2、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这是中考作文构思的总策略。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章中多写几个内容,将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中考作文题《少年风采》的构思方向:用多个事例的组合来表现“少年”或“风采”,这是多点式铺陈。《开端》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这是一点式伸展。《凝聚》或谈一个观点,或回忆几件事情。以上例中,若用这两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好开头、结尾,安排好不同表达方式的穿插,考场命题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得完整、规范。

3、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表现个性特点。

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技巧。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气、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的锤炼积累,才能得以实用。

4、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重点的语言标志、副标题、要求、限制、隐含信息等等。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篇10: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题型解析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时限定题目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

一是前空型。如“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    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____的岁月”、“____刷新着我的生活”等。

二是后空型。如“因为有____”、“错过    ”、“追寻那渐远的____”等。

三是中空型。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如“有     陪伴的日子”、“留一份____给你”、“藏在____里的精彩”等。

四是“两空”型。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处补充完整。如“因为

我更        ”、“为____画上____”等。

解决策略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补题、精心构思。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干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细斟酌 补好题目

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我读    ”,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少了宾语,加上宾语这就行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澜沧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以“善待 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请以 “曾经错过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 立意出新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思同步进行。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

1.准确。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题魂”。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新颖。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例如“拒绝____”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 “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审视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深刻。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例如作文题“我多想____”,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 “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第三步:明确要求 写出特色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此不赘述。

篇11: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只提供一个不完整的作文命题,由考生将题目缺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后再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一起,曾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扮演着我国中考考场作文的主要角色。随着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流行,半命题作文一度退居于考场作文的一隅。然而近年来,随着中考形势的发展,半命题作文开始反弹,至中考,全国各地作文命题中半命题作文的比重加大至25%左右,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这四大常见的考试作文样式中,半命题作文的地位已经仅次于话题作文。因此,对半命题作文,每一位中考考生都应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半命题作文的特点:

半命题作文兼具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其开放性和限制性介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与限制过死的命题作文相比,半命题作文更多地尊重了考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选择的权力,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也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写作自由。

与过于灵活的话题作文相比,半命题作文在题目中设制了一定的限制,规定了大致的写作范围,因而写作的思维更为集中、更为明确、更易于考生操作。同时,多数半命题作文在题目中就隐藏着较为丰富的写作信息,考生只要用心思考,就不难写作。如20宁波卷文题二“____是一把双刃剑”,一看“双刃剑”这个词,考生马上可以断定:“双刃剑”应该是所写文章的“文眼”,写作时需运用辨证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写(审题);文章适合写议论文,写记叙文亦可(定体);既要写正面事例,也要写反面事例(选材);文章最好提出如何化“双刃剑”为“绕指柔”的见解(立意)。有的半命题作文,还直接给出了文章体裁。如浙江题“我和____的故事”,命题者在提示语中明确规定考生写记叙文。这些或隐或显的信息暗示或提示,大大减轻了考生在拟题、定体、选材、立意等方面的思维负担。

然而,考生在半命题作文中拥有的“自由”只是一种“不完全自由”,因而这种作文形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考生在补题、定体、选材、构思和立意时,均要受到一定限制,处理不当,“限制”往往会变成“桎梏”。譬如考生在补题时,若不独运匠心,便极易发生或拟题雷同,题材撞车;或题目空泛,大而无当;或填词随意,文不对题;或词性错误,语法不通等现象。对此类高发的“写作事故”,每一位考生朋友都应引起注意。

要得写好半命题作文,须得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补好文题。首先,要审清题目中已有的文字,找准题眼。如“感谢 ”(四川省雅安市中考作文试题)这道半命题作文试题,其题眼是“感谢”,所以题目的横线上就可填上“亲情”、“对手”、“经典名著”等值得我们感谢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或短语。其次,补充题目时切记要补自己记忆最深刻的、自己最熟悉的、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和自己最有可能写出新意的半题。另外还要注意:(一)看题中有没有举例性、语言说明性、限制性的提示或要求等。如果有,就要将其作为补题的参考依据。(二)不管怎样补题,都要遵循“内容熟、取材易”、“口子小、角度新”等原则。(三)补全后的题目要从语法、语意、语感等角度进行检查,做到简明、通顺、生动。

二、紧密贴题。从近几年各省市中考作文阅卷情况来看,半命题作文容易出现的一个失分硬伤就是贴题不紧密。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呢?我们说,在写作之前就对我们的作文做一个完善的构思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说,当我们将文题补全后,我们即可以考虑用开头直入文题、中间多次点题、结尾不忘应题等办法让我们的半命题作文始终不偏离所补全文题“规范”的大轨道。

篇12: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中考半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半命题作文因其比全命题作文给考生提供的自由度更大,因此考生可写的内容更多,切入的角度也更多。半命题作文以后的命题趋势将是自由度更大,普遍性更强,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更紧密,有利于考生尽情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最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

半命题作文在选材、立意上的自由度一般都比较大,写好此类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补题时,先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拟定完整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于“命题作文”。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 补题、精心构思。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干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细斟酌 补好题目

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江西南昌的作文题目“我读____”,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松花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以“善待 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请以 “曾经错过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 立意出新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 思同步进行。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

1.准确。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 ”“题魂”。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新颖。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例如“拒绝____”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 “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 审视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深刻。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例如作文题“我多想____”,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 “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 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第三步:明确要求 写出特色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此不赘述。

篇13: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首先,仔细斟酌,补好题目

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

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以“善待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化实为虚,补出新意。

其次,理清思路,立意出新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思同步进行。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要清楚:

1、准确。

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题魂”。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新颖。

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深刻。

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例如作文题“我多想____”,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再有,明确要求,写出特色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此不赘述。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如何备考高考作文

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高分作文写作秘籍

写作指导:高中写作指导方法之如何正确审题

命题作文审题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式命题作文的审题

高考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

从化学高考命题看中学教学走向 论文

高考作文备考方略指导

高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
《高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考命题作文的写作方法(推荐13篇)】相关文章:

高考话题作文审题2022-11-17

高考写作方法有哪些2024-02-14

高考作文指导:作文拿高分的七大技巧2022-11-17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命题指导2023-01-30

高考作文指导:十步写出高分作文2023-10-14

高考散文写作方法「收藏」2022-05-07

英语高考作文命题热点2023-02-07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新话题作文审题技巧2023-07-19

高考作文如何审题2022-05-07

孙云晓评高考作文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