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

时间:2024-04-02 07:18:54 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精选12篇)由网友“wysy1990”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

篇1: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论文

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论文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传承中华文化当成一种使命。

如何在幼儿园推进“国学课程”建设是当前摆在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园的国学课程特色,必须立足幼儿视野,才能使“国学课程”的内容更具适宜性和发展性。本文拟从幼儿兴趣、思维、需求和发展等角度出发,阐述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和丰富“国学课程”的教育方法。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与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塑造幼儿人格、启迪智慧,弘扬中华文化的培育目标。

[引言]《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因此,我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合到幼儿的生活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中去,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

国学经典教育只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应该与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结合,科学理性地开展读经教育。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何与当下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如何体现现代幼儿教育方法与国学经典教育内容的融合,成为当今急需思考和改善的问题。《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5]我结合《纲要》的精神,根据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有效地将国学经典教育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从而初步建立富有特色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使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现将教学心得与同行分享交流。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我园,与晨间音乐、早操活动、晨会活动、环境创设、领域教学、民间游戏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和整合,走进了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规范着我们的日常行为,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培育高尚德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传承文明是教育的重要责任。在国学经典作品中童蒙养正。良好生活行为习惯是健康生活的基础。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在开展幼儿国学经典活动时,我坚持古为今用,挖掘潜在的积极因素,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童蒙养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经常很晚才上学,家长生气的跟我说这几天早上起床他总是磨磨蹭蹭的,还闹着不洗手,不刷牙洗脸,于是我抓住契机,将《弟子规》纳入健康教育。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往往简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很深的意义。

我将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与国学经典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也达到强化复习与记忆国学的效果。国学故事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借助蕴含中国经典文化要义的故事的叙述,让幼儿逐渐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国经典文化。国学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蕴含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科学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躯干上的一个有机活体。《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还包括着天文、地理等。在科学领域中,我将《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渗透到科学领域中,让幼儿感受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智慧结晶。

孔子说:“思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将音乐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融合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情趣。节奏游戏变国学经典诵读为轻松的音乐教学。

由于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创编节奏,让幼儿在节奏中轻松学会诵读国学,感受音乐的美妙。在国际多元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这新一代国学人才的培养上,我认为:如何建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的优秀文化凝聚为幼儿持续发展的底蕴,真正做到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前景问题。

今后在实践中,我将锲而不舍,积极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传承中发展,在感悟中创新,最终探索出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学教育理念,以促进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里学习国学,应根据幼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掌握幼儿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培养与训练,主要在于通过听、读及直接感知来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听、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释,自晓其义也。尽管幼儿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过听教师范读,幼儿跟读乃至自读,把经典著作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个过程还是有利于幼儿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直接感知是关键,也就是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丰富幼儿对生活的感性认知。

结合生活情境讲解国学,经典来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使幼儿更加喜爱学习国学,更深切体会国学的深意。故此,在幼儿园开展国学课程建设必须立足幼儿视野,才可能取得成效,不然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使幼儿从小产生枯燥乏味的国学认知体验。

篇2: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

[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传承中华文化当成一种使命。如何在幼儿园推进“国学课程”建设是当前摆在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为了更好地体现幼儿园的国学课程特色,必须立足幼儿视野,才能使“国学课程”的内容更具适宜性和发展性。本文拟从幼儿兴趣、思维、需求和发展等角度出发,阐述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和丰富“国学课程”的教育方法。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与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围绕“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实现塑造幼儿人格、启迪智慧,弘扬中华文化的培育目标。

篇3: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

[引言]《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国学经典教育有利于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因此,我将国学经典教育融合到幼儿的生活健康教育和体育锻炼中去,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

[正文]国学经典教育只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部分,应该与幼儿教育和幼儿园课程结合,科学理性地开展读经教育。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如何与当下幼儿教育核心理念相结合,如何体现现代幼儿教育方法与国学经典教育内容的融合,成为当今急需思考和改善的问题。《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5]我结合《纲要》的精神,根据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有效地将国学经典教育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从而初步建立富有特色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使国学经典教育成为孩子的一种乐趣。现将教学心得与同行分享交流。国学经典教育走进我园,与晨间音乐、早操活动、晨会活动、环境创设、领域教学、民间游戏等各个方面相互渗透和整合,走进了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规范着我们的日常行为,为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培育高尚德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传承文明是教育的重要责任。在国学经典作品中童蒙养正。良好生活行为习惯是健康生活的基础。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在开展幼儿国学经典活动时,我坚持古为今用,挖掘潜在的积极因素,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童蒙养正,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经常很晚才上学,家长生气的跟我说这几天早上起床他总是磨磨蹭蹭的,还闹着不洗手,不刷牙洗脸,于是我抓住契机,将《弟子规》纳入健康教育。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往往简短的几句话就包含了很深的意义。我将丰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与国学经典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也达到强化复习与记忆国学的效果。国学故事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我借助蕴含中国经典文化要义的故事的叙述,让幼儿逐渐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国经典文化。国学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它蕴含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科学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躯干上的一个有机活体。《三字经》的内容包罗万象,其中还包括着天文、地理等。在科学领域中,我将《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知识渗透到科学领域中,让幼儿感受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智慧结晶。孔子说:“思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将音乐教育与国学经典教育融合为一体,使教育教学活动更加富有情趣。节奏游戏变国学经典诵读为轻松的音乐教学。由于一些国学经典作品的句子很长,读起来拗口,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创编节奏,让幼儿在节奏中轻松学会诵读国学,感受音乐的美妙。在国际多元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这新一代国学人才的培养上,我认为:如何建立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国学经典教育实施体系,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华的优秀文化凝聚为幼儿持续发展的底蕴,真正做到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前景问题。今后在实践中,我将锲而不舍,积极探索国学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传承中发展,在感悟中创新,最终探索出符合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国学教育理念,以促进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的发展。

幼儿园里学习国学,应根据幼童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掌握幼儿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培养与训练,主要在于通过听、读及直接感知来加深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听、读是基础,“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释,自晓其义也。尽管幼儿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过听教师范读,幼儿跟读乃至自读,把经典著作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个过程还是有利于幼儿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直接感知是关键,也就是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国学学习环境,丰富幼儿对生活的感性认知。结合生活情境讲解国学,经典来自于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使幼儿更加喜爱学习国学,更深切体会国学的深意。故此,在幼儿园开展国学课程建设必须立足幼儿视野,才可能取得成效,不然反而可能适得其反,使幼儿从小产生枯燥乏味的国学认知体验。

[参考文献]

[1],各地幼儿园踊跃开展国学经典教育。

[2],全国性普及国学经典教育。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4]王财贵.儿童经典诵读讲座(下)

[5]王建堂.国学与科学.

[6]丰向日.科学理性地看待儿童读经.山西师大学报,(33-5)

篇4: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化学学科的诸多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追求人生美好境界,追求自我价值完善;推崇感性和情感,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影响,中学化学教学一直是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由于教学目标的偏颇,中学化学教学很少涉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淡化了人文教育,具体地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逻辑、系统化和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编排,忽略了学生对社会、生活、就业等化学素质的需要,也严重地忽视了化学在技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掌握化学知识、解题技能的理性思维训练,忽视了人的愿望、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和需求;在教学方式上,崇尚理性,追求规范化、划一化,忽视学生谋求个性解放和创造力的培养。虽然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色彩斑斓的化学世界里,但对身边最基本的与化学有关的生活、社会和自然问题的基本原理却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意义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强调科学的育人功能,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就是要求化学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通过化学教学,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自然环境的热爱,加强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将化学教学着眼于现在与未来,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科综合化趋势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确立人文教育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无论是对学生个体还是当前社会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和价值。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有益尝试

1.充分挖掘教材的社会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学不断为人类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向学生介绍化学与交通、通讯、能源、材料以及其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尽情领略化学带给人们的便捷与舒适的同时,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同时,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甚至灾难。教学中,我们也要毫不回避地向学生说明,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的考虑欠缺,人类正面临着如环境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能源枯竭等严重的威胁。让学生理解这些总问题的出现并不是化学本身造成的,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依靠化学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意识。 2.发挥化学学史的德育功能,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化学史是一部科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材料。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取得的科技成果,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从而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观点。

3.结合化学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正是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好方法、好途径。在比较复杂的化学问题中,常常把一些次要的因素忽略,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来研究问题,即建立理想化模型。这样的方法就是体现了“矛盾论”思想,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包含着许多矛盾,其起领导和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此外,在化学学解题方法中,如隔离法、对称法、转换法等,都反映了辩证法的许多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生活态度,非常有帮助。

4.揭示化学规律的和谐统一,实施审美教学

实施化学审美教学,就是要结合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向学生展示化学教材的结构美、化学方法的应用美、化学规律的内存美。通过揭示化学学的“真”与“美”,使广大中学生提高境界、和谐关系、陶冶心灵、开发智能、活泼气氛、增强情趣,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情感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总之,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在这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除了对科学、经济、物质的追求外,还注重对精神和价值的追求,这对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至关重要的,加强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不仅是科学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篇5: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摘要:

本文从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关注情感因素,渗透情感教育,达成情感目标。

关键词:

篇6: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要:树立全面的基础观,重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础。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积极的情感对“优教促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和育人环境,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和谐发展。

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具有健康的身心与个性,并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情感作为人的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和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可小觑。情感对教学的影响有:注意力离散现象;过度紧张焦虑现象;过度放松懈怠现象;过度兴奋状态;渴望赞许心理;怯阵放弃现象等。

凡上述种种,均是各种情感因素在外语教育情景中的具体反映。外语教师如果无视情感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学生的情绪会降低,注意力易于涣散,学习和记忆能力也会随之而急剧下降,并最终导致低效外语学习。

高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高中英语老师如何教师如何将德育理念隐含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阅读课堂渗透情感教育呢?许其端曾提出了匠心独具的英语课堂情感教育四部曲:以境育情―――创设情景教学环境;

以理动情―――教师口头教育使学生朴素的情感和激情升华为稳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以行动情―――教师通过行为活动深化学生情感、并努力使行为成为良好的习惯;

自我调节―――教师控制自己情绪,以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和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

英语阅读,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和高考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学活动一般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

笔者尽量了解学生的现状,尝试在每一个阶段利用情感因素帮助他们制定学习目标、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把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会在教学活动中,收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达成了阅读课的情感目标。

1读前环节―――培养兴趣

课堂刚开始的几分钟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英语教师如果能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之中,就能进一步促成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使课堂教学有了良好的开始。

如在教授“two geniuses”(高中英语牛津上海版高一第二学期)这一课时,我在导入过程设计了“猜猜看”

这一活动,通过给关键词让同学们猜猜这是哪一位伟人。如给关键词:Englishman…writer…plays…“to be or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等,学生很快地猜出这是莎士比亚。接着我又给出:Chinese,educator, yearsago,“How happy we are to meet friends from afar!”等关键词。我发现短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了。这样的导入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课堂学习的快乐。

再如教授“school uniform good for students”(高中英语牛津上海版高二第一学期)时,我首先让学生谈一谈学生对于每天穿校服这一要求的看法。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认为这一规定好,这样他们不用每天为考虑穿着什么样的衣服而烦恼,而有的认为穿校服不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在学生简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我问同学们“Do American students have to wear school uniformevery day?If you want to know,please read the passageand find out the answer.”这样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自然过渡到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上海的高中英语教材引入许多中学生感兴趣的、与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和内容,教师如果能利用教材内容设计有趣的且有意义的教学活动,这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学生如果有了强烈的'英语学习方面的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机,而兴趣和动机又有助于建立学好英语自信心。教师如果能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定能使英语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读中环节―――因势利导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教师通常通过一些阅读策略来帮助学生大致理解课文,再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进一步理解课文。笔者认为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围绕阅读主题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的生活开放性的问题,或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堂阅读中。

如在阅读“Faster,higher,stronger”(高中英语牛津上海版高二第一学期)时提问:What events test endur-ance?在学生按照阅读文章的内容回答“The marathonand race walks.”后,教师不妨再问学生“what kind of ac-tivities do you take part in that may test endurance?”又如在读到新世纪英语(上海版)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theOlympics中的“Chinese athletes have brought home onegold medal after another”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一些曾经获得过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再思考一下他们为什么能够获得奥运金牌,甚至我们可以从他们那儿学到什么。这样的提问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而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因势利导,让学生有感而发。

再如在读“a smi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高中英语牛津上海版高二第一学期)一文时,在找出文章中列举出的微笑的种种好处后,老师不妨问问学生是否认同“laughing 100 times a day is equivalent to exerci-sing for ten minutes on a rowing machine”这一观点。虽然有的同学认为这也许在夸大笑的好处,但是“laughteris the best medicine”是不容否定的。这样的因势利导让学生意识到保持良好的心态,每天多一些微笑对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好处。

对于本身学习压力比较大的高中生来说,如果教师能在紧张的阅读过程中,挖掘阅读中的情感素材,偶尔插入一些与阅读材料和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不仅能缓解紧张的气氛,还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增加与学生的亲和力,真正做到这一活动过程的自然,有效。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做到德育教育的“无痕化”。

3读后―――情感升华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后,教师往往会让学生深层思考或讨论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来巩固文章中所涉及的词语和句型,并挖掘文章深层次的寓意。这个环节也是达成情感目标的关键环节。

如在教授“suffering to be beautiful”(高中英语牛津上海版高二第二学期)这篇课文后,我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使自己更美丽,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做整容手术这一现象,甚至有某明星命归整容手术台,让学生讨论“What is beautiful?Can you accept cosmeticsurgery to make yourself look more beautiful?”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了自己的答案:the highest beautiful is thebeautiful of nature(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其实有时学生们得出自己的结论更能渗透到他们的内心深处。我在最后的总结中给出了英文谚语“Don’t judge a bookby its cover”(不要以貌取人)。达成了这一课的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什么是美”。

再比如读到人类与动物的这方面话题的文章“Wonderful sea animals”(高中英语牛津上海版高三第二学期),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海豚是如何帮助在海上遇难的人逃生,而如今人类却为了自己的利益来捕杀海豚。我安排学生们思考: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endangered animals?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引用了一句宣传语:No buying,no killing(没有购买,就没有捕杀)。我相信这会再次唤起学生们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当然讨论的话题不能流于形式,必须要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表达观点的欲望,而且话题必须要有意义。这样的话题讨论,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使英语阅读教学的情感目标得到升华。

高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有时教师的说教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况,适时引导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情感教育无处不在,只要做个有心人,在英语教学的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为了成功的情感教育,英语教师必须调整自身的情感状态。“快乐的教师,才有可能教育出快乐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常万里..突出语境关注过程激发情感.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6)

[2]陈琳..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7:在音乐课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论文

在音乐课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学科论文

在这个世纪交接的时代,人类在饱受环境灾害之后,开始反思现有开发方式的弊端。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首届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号召。确定了世界环境日,颁布了《人类环境宣言》。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在全球推进《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通过跨学科渗透的教学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改善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EPD教育的目标

现今,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物种灭绝,沙尘暴,等等一系列的危机。而这危机的根源就是人类自己。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改变现有的开发方式和生存方式。最好的方法是通过教育形成人们对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能力。其中音乐教育则是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氛围中,不断的抒发、表现情感,不断的从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滋润,美的陶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审美情趣、净化他们的心灵。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并且让学生知道“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因此,从长远看,最终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教育。它将培养出一代有高素质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与能力的公民。

二、EPD 教育与音乐课程的'融合点

音乐课程目标中的第一层面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音乐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他们通过音乐,体会喜、怒、哀、乐、忧、思、惊等心灵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这一点正是EPD 教育与音乐课程的融合点。

三、EPD 教学在音乐课中渗透什么?

(一)音乐源于大自然

音乐课是个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是容音乐、文学、数学、政治、历史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在音乐课中渗透的思想和理念的范围很广,比如爱国主义思想、热爱和平等等。EPD教育理念只是其中之一。

就小学音乐课而言,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核心的。其内容好像与EPD教学毫无关系。其实不然,音乐是传播思想和情感的纽带,在远古时期音乐是用来和上天对话的法礼。可见音乐具有何等神奇的力量。那么我们也可以用这门学科传播可持续发展思想。我们将如何做呢?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音乐课以艺术审美为本质的特点。要从音乐的根本入手,从音乐中找自然。因为音乐源于自然。教育者在其中起到一个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能产生移情现象。如喜爱音乐的学生逐渐热爱大自然,或热爱自然科学的学生逐渐喜爱上音乐。我想EPD在音乐课中的渗透也就在这一点上能够得以体现。

小学阶段的欣赏教学多为有标题音乐。例如四年级的欣赏曲《蜜蜂》。全曲充满了蜜蜂飞翔舞动的生机和无穷动的特点。我认为身体语言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孩子们在聆听《蜜蜂》时身体会不自觉的晃动,我适时的给了他们一些提示,孩子的动作马上就丰富起来了。因为在身体的运动过程中,很容易体会到音乐的韵律、情感、和美,学生也很自然的理解音乐源于自然的道理。在欣赏和分析第二乐段时,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把自己能想到的最美丽的景色,用语言描述出来。有的说蜜蜂在百花盛开的花园里与蝴蝶嬉戏、追逐采蜜。有的说蜜蜂在一片美丽的荔枝园中穿梭,采集荔枝花蜜。有的说这是一群生活在西双版纳的蜜蜂,他们的家就住在鲜花从中。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潜移默化的渗透了大自然如歌如画的美景,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对大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再以自然现象雪为例,以此为题材的歌曲有很多。如《雪花》、《滑雪》、《铃儿响叮当》等等。日本歌曲《雪花》是一首合唱曲。它歌唱的是下雪的情景“雪花轻轻的飘,大地尽被笼罩……”在教受这首歌时,我重点让学生从轻柔的和声和优美的歌词中体会大自然高贵和圣洁的气质。在这种情感的指引下运用良好的发声方法歌唱,借助音乐的力度、速度、节奏等要素,体会宁静和安详,寻找歌中“心地的安宁与和谐”。而同样是雪景《铃儿响叮当》则演义了另一种美景,“冲破大风雪,坐在雪橇上,快奔驰过田野,我们欢乐又歌唱……”这是一群青年,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歌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漫天大雪中。表现了,青年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朝气蓬勃的精神,以及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这两首歌以一动一静两种不同的风格,歌唱“雪”。在学生学习、演唱时要启发他们借景抒情,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的雪景。以上充分体现了自然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在每一堂音乐课中学生们都能接受“音乐从自然中来,在自然中到处都可以找到音乐的素材”的思想。我想这就是EPD在音乐课中的渗透教育。

(二)热爱大自然并尊重自然万物

尊重自然万物就是尊重人类自己。西雅图(美国印地安酋长)说“失去野兽,人类将会怎样?如果世界上所有的野生动物不复存在,人类将在这无尽的精神孤寂中死亡。”音乐课程中有部分关于保护野生小动物的内容,如:第八册《小青蛙,你唱吧》。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视觉、听觉二维的感受音乐。首先要用课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在设计第一个场景时用绿色作为主色调,营造出一幅生气盎然的湖边美景。动画突出了明亮、清新、自由的特点。为了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我采用镜头推移的效果,制造了一种神秘的感觉。如果形象一点来说,就好比是我们在离湖边很远的角落里,用单筒望远镜寻找。先看到了绿草、花丛、湖水、最后找到了那只低声叫着的小蛙。之后画面渐渐放大,那是我们走近了,随之青蛙感到了危险跳入水中。

由于课件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刺激,学生们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歌词,并且他们很愿意和我一起寻找最合适歌曲的音乐语言,来表达大自然的美丽、小青蛙的情感变化和我们的心情。通过讨论,学生有意识的运用音色对比和音量对比,有表情的进行了演唱。这种形象思维的刺激可以在不经意间,使学生体验到蛙类的弱小与可爱。让“保护蛙类”的想法在学生的心中油然而生。

虽然音乐课并未被列为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点学科,但它并不影响在音乐学科渗透EPD教育,其显著的教学效果是使学生得到情感的升华和道德标准的提高。这种提升应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应不断追求的理想。

篇8: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大海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大海;教育没有情感,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从这句话中,我们能领悟到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工作的始终,让学生不仅能亲其师,而且还能信其道,这样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非常有益的。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情感投入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教育是爱的教育,爱的外在体现就是情感的真诚,情感投入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前提。而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学习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思想道德品质的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教学之处,在于学生必须不断地亲自参加各种各样的身体活动,因而,体育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娱乐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教师情感对教学效果同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课堂教学要取得成功,不仅有赖于教师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还取决于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了自己的感染力。课堂上,教师不断地向学生传递着新的知识,学生虽然有接受能力,但并不一定乐于接受,关键在于这些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感染力,给知识信息加上情感色彩,才能使课堂教学在轻松、融洽、温馨的氛围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健康状况、体育基础、兴趣、爱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准备,特别安排一些与主教材相关的游戏竞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充分体现出关爱学生,学生上体育课才会有劲头。其次,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知识、端庄的仪表和准确优良的动作示范,这样不但会使学生从情感上对老师有好的印象,也能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的情感是激励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情感对学生的作用很大。教师是否关心学生,是否对学生抱有希望,是否对学生投入情感,会很自然地影响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好的情感能对学生起到极大的激励作用,不良的情感也会给学生很大的打击。因此教师的鼓励、正确的保护与帮助,将使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师生融洽的环境中学习,有助于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教育不仅是教师向学生讲道理,而且还要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共鸣感和信赖感。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把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转移到教师所教的体育课上去,让学生感到锻炼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热爱体育并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这是教学成功的可靠保证。

在教学中,教师应具有乐观的情绪、积极进取的精神,并热爱学生,这样对学生的影响就是正面的。教学中要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提出适宜的目标,加强区别对待和个别辅导,热心、耐心、诚心地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学、一点一滴地进步,使他们也学有所成,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对于少数体育尖子,要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地去发展他们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特长,加强对他们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使他们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厚爱。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有点滴的进步,树立坚定的信心,继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不歧视而是关爱,心里热乎乎的。

三、课堂情感交流力求做到师生互动

教学就是师生共同探索真善善的一项伟大工程,老师要与学生做好感情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三种功能:信息沟通、情感沟通和调节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尤为重要。只有在平等、和谐、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通过师生间积极的相互交流,学生才能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情育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主要从事各种身体练习,并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活动和体力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应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还应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这些意志品质、心理健康发展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情感的投入。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教师抓住时机寓情于教,把育体和育心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地引导、帮助、保护、鼓励学生,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师生的情感要真诚

受现在社会风气的影响,有的教师对教育工作不是很热心,对学生也不够真诚,这必然会影响教育质量。只有真诚才会培养出真诚,只有爱才会产生爱,所以我们老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情怀去热爱教育、关心学生。不论是上课下课师生的问好,还是对学生讲授知识,都要真心实意。具体到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充满爱心,不虚伪,不假装,不做作;同时要求学生向老师敞心怀,有事和老师谈,把老师当成朋友。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感与教学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因此,注重情感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热爱学生,以情育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必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篇9: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论文

心理教育在德育中的渗透论文

德育是人类历史上较早产生的教育现象。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德育本身在性质、目标、途径、内容和方法上都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德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理论的改革和创新,高校德育的内涵己大大拓宽,它不仅仅是指基本政治观点的引导,而且包括了我国的国情教育、日常性政治教育、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在内的道德教育,同时还包括了心理健康教育。

1.高校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教育与德育有着不同的工作内容、目标和途径。心理教育主要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德育则偏重于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心理教育偏重于心理的矫正、调适和改正,德育则主要偏重于思想领域;心理教育主要采用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催眠法和人本主义疗法等方法,德育则主要采用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思想品德评价法和批评教育法等方法因此,粗看起来,德育与心理教育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但不可忽视的是,人的心理与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在现实中,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总是交织在一起,许多思想问题背后又有复杂的心理因素,有些看起来是思想、道德问题,但其根源、其实质却是心理问题。同样,心理问题也可引起人的思想问题、行为问题。高校德育与心理教育本质上都是做人的工作的,都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层次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研宄表明,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基础(②,心理问题与思想道德问题既有区别,又存在互相转化互为循环的可能性。“③因此,高校德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而且更要关注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自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和精神困惑、心理失衡现象。同时,由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风起云涌,也对上述问题的发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由于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忽视学生心理教育和个性心理培养,加上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落差、心理失衡、心理困惑等问题。由此而产生的不尽人意的负效应,严重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和学生身心的健康。这些负效应主要体现在:因学习优势消失、学习情绪消极、学习动力危机、学习态度变异等学习问题处理不当所产生的负效应;因“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语言习惯与秉性各异、同情与互助情感体验的缺乏等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引发的负效应;因对成才、对生活、对社会期望值过高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所引发的负效应;因异性交往困惑所引发的负效应;因心理障碍、情绪障碍等各种心理负效应所引发的人格变异。

大学生心理缺陷的成因有主、客观原因。从主观上看,是由生理早熟和心理晚熟之间的矛盾所致。他们生理上完全成熟,精力充沛,需要膨胀,理想升华,独立意识剧增,这些都是学习成才所需要的良好心理基础。然而,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校园大墙内,生活实践少,社会阅历浅,没体验过“挫折”情感。因此,多数学生表现出过于自负、逞强好胜、好高骛远、虚荣自恃、偏激偏极等心理上的不成熟性。这些恰恰反映出他们不会认识自己、对社会无知、认同度低、悦纳性差、抗挫能力弱等心理缺陷。从客观上看,主要问题不是社会污染,而是学校德育的失误和缺陷所致。这些缺陷主要体现在:第一,“左”的德育思想。从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心理因素、个性发展竟成为高校德育讳言忌入的禁区。高校德育长期习惯于用政治思想教育机械化地取代心理教育,把心理因素说成是政治思想问题。第二,传统的德育模式。传统的德育模式把学生当作被动训管的客体,不尊重其主体地位,于是,德育偏重强调自己的社会工具性价值,忽视德育直接为人发展服务的人文价值。这种德育模式,又偏重强调学生思想政治上的一致性,否认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种德育模式,根本上忽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因素在政治思想品质形成中的基础性功能,把心理教育排斥在德育之外。第三,德育教师队伍素质低。多数教师素质不高,对德育原理、德育心理学、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等知识知之甚少,只是凭借主观愿望和热情,忙忙碌碌满足于整体稳定,片面重视学生外显操行的管束,不重视学生内在心理障碍,甚至对心理问题反映迟钝。第四,校园不良心理环境。任何教育效应,只能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中产生,在受教育者自身内部矛盾运动中最终得到实现。当前,在智育至上的教育思想影响下,高校育人职能严重削弱,师生之间缺乏教学相长的双向交流,学生之间缺乏互相期望性双向交流,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缺乏理解性双向交流。在这种缺少民主的、紧张的、压抑的、冷漠的心理氛围中,学生自主、自信、自强、自立、自律的心理品质很难形成和发展。

2.高校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1995年,国家教委在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将“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作为高校德育的具体目标,并强调“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个别思想工作;加强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咨询与指导”,明确规定高校的德育中必须涵摄心理教育,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以及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因此心理教育在高校德育中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必须在新的视野中加以理解,在新的层次上以新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实施。这为高校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可能性提供了规范前提。使得心理教育成为当代高校德育的延伸和补充。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近年来各高校都在以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前,在我国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主要来自三方面:心理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德育工作者,而相比较而言,德育工作者所占的比例较大。作为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又是德育工作者的双重角色的教师,在工作中如何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如何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有效地结合,便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根据调查表明,目前高校大多设有“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由于大多为非正式的机构,稳定性较差,往往随着领导的重视程度和骨干人员的调动而波动。尽管存在先天的缺陷,但随着咨询工作的发展、人员和规模的扩大,心理咨询将越来越规范化,这无疑为今后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教育创造了现实的可能性。

在理论意义上而言,个体的道德内化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从主体因素看,是个体把一定的思想道德内化的结果。即通过个体对思想道德信息的认识理解,并伴随着一定类型体验形成道德动机,最后外现于行为。这个内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动机、情感、性格及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对道德教育信息进行多方面的选择、分化、融合、顺应的过程。德育信息不是空洞的道德,它以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虽然,这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心理素质作为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它有优劣之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相互促进作用,有时还会因德育过程忽视学生相应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甚至违背相应心理素质水平而使两者处于恶性循环状态。学生如果不具备与德育要求相适应的正确的道德认识、积极的情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活泼的性格等心理素质,或者德育过程不适应甚至违背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德育要求就难以内化为品德、外现于行为,难以在学生身上持久扎根,只能是流于口头的一些“条条框框'可见,道德内化的内在驱动力主要来自于个体的良好心理素质水平,而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由心理教育来培养。因此,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是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标志。

3.高校德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德育与心理教育关系如何,如何做到切实有效的渗透等,仍是一个争议颇多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为强化心理教育的力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将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纳入德育目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德育不但要重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注意道德意识倾向性和道德心理品质的养成,要把心理教育作为改进新时期德育工作、促进德育科学化的突破口。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相结合。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为大学新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可以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应对挫折?如何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如何树立正确的性健康观等等。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把以上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贯穿到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相关章节中,使德育课贴近大学生的实际,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德育工作相结合。学生辅导员、政工干部应增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学会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去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矫治方法,避免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归结为思想问题去看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的德育工作相结合,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使德育工作贴近学生,关注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

重视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咨询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指运用心理科学的方法与理论,通过消除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来维护和促进身心健康、促进人格发展和潜能开发的过程。”⑤需要说明的是,心理咨询的理念是“协助”,而不是单纯帮助和替代。这就需要老师站在学生的位置上,与他们一起思考,在共同思考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心理学方法把自己的思想悄悄地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让他们确信这些思想是他原来就有的,或他自己刚刚发现的,以证明其是有能力者,是聪明的和有力量的。这样,学生在自我发现和自我证明的喜悦中,思想观念转变了,自信心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就自然产生了。高校老师除了传道授业的职责之外,还应当负起解人生之惑、心理之惑的责任。老师为学生解惑的方法有多种,除了传统的德育方法之外,还有心理学的方法,即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方法可以给学生最可靠的心理支持,协助他们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篇10: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心理教育 倾诉逆反心理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一个人个性是否完整、是否良好,对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要有效地搞好班级管理,就得渗透心理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一个人个性是否完整、是否良好,对创新能力尤其重要。而班级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要有效地搞好班级管理,就得渗透心理教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关注学生的倾诉

在许多班级中大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每当在学生身上发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后,教师都不大给学生申辩的机会,更不愿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

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虽然不是很强,但他们也有自已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因此,当学生身上发生问题后,做教师的应该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去思考。经常发火、训斥,是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的,必须给他们诉说的权力,并从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机,然后把准脉搏因势利导,帮助学生增强识别是非的能力。

对于思想比较复杂、考虑问题有时比较偏激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谈,诱导他说出与老师发生冲突的原因及当时的想法、产生的结果,分析通知家长的必要性。通过倾听学生的心里话,我深深感到,此年龄段的学生害怕孤独,渴望与老师沟通,渴望老师的理解与信任,愿意与老师多交谈,对所信任的教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敞开的。

相反,如果老师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批评学生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学生因失去说话的权利只好把委屈和不满埋在心里。老师不仅失去了一次了解学生心灵世界的机会,而且学生从此也会产生与老师对抗的心理。

倾听学生的诉说,充分尊重学生倾诉的权利,是一种教育艺术。这有利于师生双方的交流。只有面对学生平等交流,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愿意把真心话掏出来,教师教育学生也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帮助学生端正思想。倾听学生诉说,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学生有了向教师倾诉内心感受的机会,就会跳出压抑的心境,不会再施刁耍蛮了。

二、注意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对某人某事所产生的反感情结,作出与常理相悖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教师的教育不易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极为不利。 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渠道是施教者教育不当。目前素质教育虽然已进行了几年,但学校仍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取人,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心理教育。而且家长也都瞧准了升学这座“独木桥”,规定星期六、日都必须在家里学习,不能出门,功课做完了还要做家长买的其他学习资料。学习只能好,不能差。一旦这些“不能”被冒犯,必遭家长的打骂,使学生觉得自己就像是一部学习机器,因而产生“我偏不给你学”的心理。

逆反心理产生的另一原因是:教师批评学生的场所不当。现在的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假如教师批评学生的场合不对,一旦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侵害,就会关闭心扉,拒绝接受教育,甚至激怒学生,从而与教师对着干。

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第三个原因是:师生关系不协调,态度不友好,学生抵触教师。比如教师不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待好学生和蔼可亲,细致入微,对待易犯错误的学生冷若冰霜,简单粗暴,这种娇惯偏爱、厚此薄彼的做法也会加剧学生产生对抗的.情绪。

那么怎样看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呢?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心理上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对抗性,不管你向他提什么建议,他总是喜欢跟你对着干。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你采取遏制的方法去改变,因他本身具有对抗性,反面会更加强烈地喷发出来。比如对于那些“不安分”的学生,容易引起教师的担忧和反感,因而对他们的限制也就较多,学生就越想突破这些防线。如上课做鬼脸,对同学蛮横无理、顶撞教师,旷课、逃学、离家出走,甚至危害社会,触犯法律。

因此,对于学生的“逆反心理”应首先承认和肯定,一个学生有自己的想法,那是其个性心理上的特点,有其合理性,不应一概否定。其次应对学生因势利导,将教师眼中的“大逆不道”、“恶作剧”、“我行我素”等做一个客观的分析,看到其中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并给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场所。第三,教师对学生应给予理解与信任,不能总是从“品德问题”、“个性倔强”、“安全问题”、“不爱学习”等消极方面去评价学生,不给学生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要将自己的教育意图巧妙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总之,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不断探索新方法,消除学生不良情绪,引导克服心理障碍,使其健康成长,并把学生培养成勇于尝试、探索,在挫折面前不气馁,不断进取,具有积极、开放、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篇11: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论文

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论文

摘要: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德育教育;良好品质

幼儿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幼儿园良好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接受的最为早期的系统教育,学前教育中除了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语言活动能力,还有要培养幼儿的德育修养和良好品格。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把德育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使幼儿从小就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大事,也是我们要承担的重要使命。怎样实施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怎样培养幼儿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是幼儿园教育的关键。

1利用一切日常活动的机会进行德育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纷繁琐碎的互动中,老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将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时种植在幼儿的心田中。比如站队,教师要和幼儿说清楚,这是遵守秩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的体现。坚持站队就是坚持秩序,就是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中坚持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要遵守的关键。在午餐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感谢农民的辛苦劳动,感谢食堂阿姨的辛苦劳动。体会到别人的劳动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做人。我们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采取了一个最为便捷的方法,将幼儿带入到食堂进行参观,亲历午餐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和辛苦。孩子们在参观后,理解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的辛苦,再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挑食,不随便丢饭粒。这样在细小的环节中,就培养了孩子的感恩的心。还比如教育幼儿保持室内卫生,这是一个人的修养的表现。让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拖地的辛苦,一遍又一遍地拖地,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之后就再也没有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发生了。孩子们内心的爱自然就形成了。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幼儿都是在两代人的爱中生活,他们自小就享受到了无边无际的爱,这样极容易导致他们的自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育要培养孩子具有爱心,孝敬父母、友爱小朋友。学会关心他人,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基础内容。培养幼儿的爱心可以从爱护身边的小植物和小动物入手,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幼儿具有爱心。比如我们建立的植物角,让幼儿自己种植小植物,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让幼儿感受生命的伟大,在关心植物和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的爱心自然就形成了。幼儿园里的一切物品都应该受到幼儿的爱护,老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幼儿珍惜物品,珍惜别人的辛勤劳动。这样长久的坚持,那么幼儿的爱心自然会形成。比如在三八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幼儿园开展“我帮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幼儿还小,他们甚至要妈妈为他们洗脚,但是我们针对中、大班孩子年龄的特点,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爱父母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修养。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爱父母的习惯和品质,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在父亲节到来时,我们开展“给爸爸写一张爱心贺卡”活动。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对父亲的.爱,反省了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父爱的。、幼儿在贺卡上写了自己的心里话,他们的每一个字都写的那么样认真,抒发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很多家长都反映看到孩子给自己写的贺卡,都感动的掉泪了。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孝心,促进他们学会爱父母,关心父母。再比如,我们提倡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的小手帕、自己的小袜子,都要自己洗。为此,我们要求家长配合我们的活动,在家里监督孩子完成以上这些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就可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提高自立能力。

3实施家园共建进行幼儿的德育教育

家园共建是幼儿成长的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现场,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现场。这两个生活的场所中的德育教育都是一样的重要。所以对幼儿的教育要实施家园共建的形式,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家长的支持。为幼儿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便提高教学的效果。建立家园联系卡,建立家长微信群,及时将孩子在家的情况和在园的情况互相交流,使孩子的成长过程透明化,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最佳时机。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幼儿在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及时矫正幼儿的德育问题。这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苗,徐远火.我国幼儿园德育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品牌.2015(06)

[2]林敏.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新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4)

[3]池玉萍.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06)

篇12: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在思品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思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要很好地去把握它,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

一、克服嫉妒,培养宽容大度的健康心理

宽容就是气量大,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对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有涵养的外在表现。具有宽容心理的人,一般不为名利所困,活得洒脱,常常受人敬重。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爱多狭窄,见人胜过自己就眼红,往往在背后使手腕,或说人坏话,或加害于人,将自己置于不宁之中。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十分有害,有已于人都不利。当今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好胜心强,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学校教育要避免学生产生这种不良心理,培养其宽厚待人的健康心理。比如《待人要宽容》一课中的蔺相如和廉颇的故事,廉颇因不服蔺相如职位高于自己,几次三番为难他,蔺相如一概容忍,最后终于赢得了廉颇的敬重,负荆请罪。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对蔺相如容忍行为进行质疑、解疑,如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容忍廉颇的一再为难?从中培养学生待人宽容的心理。然后通过读第二则小故事,从故事中感受少年英雄赖宁的那种待人宽容的好品质。最后通过习题的辨析,以便让学生真正形成宽容的健康心理。

二、适应环境,培养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

有的人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能及时快速调整自己的心诚,保持一种乐观开朗的心境,这是一种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望的高水平健康心理,持有这种心境的人,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灰心,事业终究成功。而我们现在的小学生,常常会遇到一点点的小困难就而感到不顺心,为这些小小的事而烦恼、苦闷,影响了自己的进步。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有的还走上了绝路。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健康心理。我们可以利用教材中有关这方面的心理教育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心理。如《乐观向上》这一课,文中的张海迪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张海迪在轮椅上还能为数千人治病,还学会了英、美、德、世界语等四种语言,翻译了几十万字的小说和资料。她还坐在轮椅上台为大家演唱,给许多青年朋友写信,热情地帮助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她为什么能这样做,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目标,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些事,在为人民服务中感受到工作的幸福,生活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对张海迪事迹的学习,谈谈对自己的启示,讲讲自己以后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该怎么做了。通过讲故事,表决心,真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认识自我,培养自尊心的健康心理

自尊自信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爱惜自己的名誉和身体,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不允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在大家的尊重和爱护,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利益和尊严。小学思品教材中,不少篇目都蕴含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教育因素。《要自尊自爱》一文中,讲的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故事。当时他在法国留学,常常受到洋学生的侮辱,徐悲鸿自信自己能超过洋学生,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最后他发愤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受到了法国人的尊重。这个事例是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心理极好的教材。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思考面对洋人的歧视和侮辱,徐悲鸿是怎么做的?最后他成功了吗?然后通过让学生从徐悲鸿跟洋学生的对话中再次感悟自信的力量。因为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状态,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可以激发动机,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达到最佳的状态。坚定而愉快地进行学习,很少会由于出现一点差错而泄气。相反缺乏自信的学生会破罐子破摔。自信对于一个人事业成功来讲,是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我们要重视学生这种健康心理的培养。

四、说到做到,培养诚实守信的健康心理

做人要讲信用,取信于人,人家才会和你很好地合作。撕谎骗人,一旦被人看破,就会失去伙伴,被孤立起来。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思品课文中有不少是反映诚实守信心理品质的内容,教学时可渗透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顽强的毅力。课文《坚守信用》这一课,讲的是宋庆龄奶奶的故事。她少年时期,为了守住自己的诺言,整整等了一个小朋友一天。长大成名后,她仍是一位坚守信用的人。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可引导学生提问:宋姐姐的身上哪种可贵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你?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感悟到宋庆龄奶奶那种坚守信用的高尚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五、严格要求自己,培养顽强的毅力

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曾经说过:“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毅力是一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指的是一个人做事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有成就的人必备的品质。而让学生有这种毅力是非常的必要的,有的同学做事没有毅力,常常半途而废,这就是没有毅力的表现。课文《人要有毅力》讲的是普通的工人自学成材的故事。学习课文时,可让让学生质疑,李慰萱没上过大学,为什么能攀登知识的高峰,成为一名数学家?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让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人要有毅力。平时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不怕挫折,勇于胜战困难。同时明白,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毅力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培养毅力需要从日常的小事做起,自觉地和自己身上的懒散、贪玩的习气作斗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毅力的人。

以上所谈,只是列举了教材中的其中一些内容。应该说,小学思品教材中还有很多材料都是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只要我们教师重视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教材,总能从课文中挖掘出教育因素的。让我们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努力吧!

论医学伦理学在临床实践教育中的难题与出路论文

国学经典论文

学前综合教育论文

教育教学总结优秀

研究我国现阶段幼儿学前教育的论文

国学教学论文

三年教育改革工作总结

教师礼仪的重要性论文

教师科研的工作总结

课题报告

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
《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论文: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与整合(精选12篇)】相关文章:

行政课题报告范文2024-02-14

教育教学总结2023-01-17

科技文体教学计划2022-06-20

国学教师培训计划2022-04-30

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汇报材料2023-10-21

年度教育教学总结2023-11-22

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分析论文2022-11-30

以一次课为例浅谈高等代数课程的教学2023-01-24

对初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2022-08-18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总结202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