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的汉语言文学论文

时间:2022-12-31 07:51:30 汉语拼音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呼啸山庄的汉语言文学论文(推荐16篇)由网友“CookieMonster”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呼啸山庄的汉语言文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啸山庄的汉语言文学论文

篇1:呼啸山庄的汉语言文学论文

呼啸山庄的汉语言文学论文

【摘要】《呼啸山庄》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品,是西方文学的巨著,它奠定了艾米莉·勃朗特在英国文坛的地位。《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奇特的小说,是神秘万分的“怪书”。小说充满了阴森恐怖、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作品运用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和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伤感和忧郁,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猛烈的情感,震撼人心。

【关键词】希斯克利夫;凯瑟琳;辛德雷 ;爱恨情仇

《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唯一一部小说。这是一部十分奇特的小说,自出版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小说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以及由此而生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作品中既有希刺克厉夫与凯瑟琳刻骨铭心的爱情,变态的复仇,也有神秘而阴森惨暗的恐怖气氛。

一、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简介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是英国社会动荡斗争的年代,当时,资本主义越来越暴露它内在的缺陷:劳资之间矛盾不断恶化,失业工人日益贫困,大量童工被折磨致死。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父亲原是个爱尔兰教士,一八一二年娶玛丽亚·勃兰威尔为妻,膝下六个儿女。一八二〇年全家搬到豪渥斯地区一处偏僻的旷野角落安家,勃朗特三姊妹就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一生。

艾米莉·勃朗特是小说家,也是诗人。许多批判家都认为艾米莉是勃朗特三姐妹中最有才华的。英国的批判家拉尔夫·福克斯写道:“《呼啸山庄》毫无疑问是人类所创作的最非凡的小说之一,因为这部小说中艾米莉挖掘了生活中绝望的痛苦。一个充满热情和想象力的女孩,生活在维多利亚中期英国西莱丁的荒野上狂风呼啸的牧师家中,写出了这样一部小说,夏洛蒂通过罗切斯特和简·爱之间高尚的爱情表现了这些女孩孤独、被压抑的生活……然而艾米莉不满足于此,在荒原上石头房子中那种疯狂、充满恐惧的氛围中,她的爱确实征服了一切。

二、作品简介

《呼啸山庄》是一部爱情悲剧。小说描述了一个畸形社会的生活,勾勒了被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阶段逐步展开:

第一阶段首先叙述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的特殊感情,他们对辛德雷暴虐的反抗,他俩在共同反抗中萌发的真挚爱情。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虚荣和愚昧,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却不幸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和生命。

第三阶段描绘希斯克利夫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

第四阶段交代希斯克利夫的死亡,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凯蒂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变化。

《呼啸山庄》主要描述弃儿希斯克利夫的故事,他不认识自己的父母,被恩萧先生收留。呼啸山庄是恩萧先生的庄园,环境阴沉,远离外界。恩萧先生对希斯克利夫很好,但恩萧死后,新主人辛德雷欺侮希斯克利夫,把他赶到仆人那去,不让他接受教育,强迫他像其他雇工那样艰苦劳动。希斯克利夫深爱辛德雷的妹妹凯瑟琳,凯瑟琳也爱他,但她害怕嫁给他有辱自己的身份。希斯克利夫认为无望和凯瑟琳结婚后,离开了呼啸山庄,三年后他回来时已是个富人,凯瑟琳此时已嫁给懦弱的埃德加·林顿。希斯克利夫住在呼啸山庄寻机报仇。他疯狂的爱凯瑟琳,这使凯瑟琳生下女儿凯西后早逝。希斯克利夫娶了自己不喜欢的埃德加·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林顿,对她很残忍。希斯克利夫控制了辛德雷和他的儿子哈里顿,来报复辛德雷在他年幼时对他的歧视。希斯克利夫为了得到林顿家的房产逼迫凯瑟琳的女儿凯西嫁给自己生病的儿子,当他马上就要成功时他的儿子死了,而凯西爱上了哈里顿。希斯克利夫此时已经老了,一直思念凯瑟琳,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复仇毫无意义。

三、人物分析

自1848年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出版以来,引起评论界广泛关注,其中不乏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爱情的分析与探讨。希斯克利夫对凯瑟琳扭曲的病态爱情观是一种“暴力迷恋”。

希斯克利夫形象寄托了作者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温暖的弃儿在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爱憎。他的天性本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无情。辛德雷的皮鞭不但使他认识到人生的残酷,也使他认识到委曲求全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和报复。

凯瑟琳曾经是他的伙伴,他的爱人。他俩在共同反抗中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是,凯瑟琳最终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因为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乃至最终悔恨丧命,也毁了对深爱她的希斯克利夫,还差点害了自己的女儿。艾米莉·勃朗特对凯瑟琳既有同情,也有愤慨;既有惋惜,也有鞭笞;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

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小说的`重大转折。它使希斯克利夫满腔的爱化为无比的恨;凯瑟琳一死,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导致了疯狂的复仇。希斯克利夫不仅让辛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两家庄园,还让他们无辜的后代也饱尝了苦果。希斯克利夫疯狂的报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叛逆和反抗精神。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不但是社会的悲剧,而且是时代的悲剧。

四、作品魅力

希斯克利夫的爱一恨一复仇一人性的复苏,是始终贯穿作品的脉络。作者依此脉络,谋篇布局,把场景安排得神秘莫测,有时在阴云密布、鬼哭狼嚎的旷野,有时在风狂雨骤、阴森惨暗的庭院,让整个故事始终笼罩在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希斯克利夫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

五、结语

希斯克利夫是资产阶级婚姻制度的反叛者,凯瑟琳在童年也是反叛者。他们纯洁的爱情被资产阶级的阶级偏见摧残。因此希斯克利夫首先是被压迫者,然后决定报复,但是他的过度报复,使他从被压迫者变成了压迫者。由此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实现充实完整的人类生活。

【参考文献】

[1] 贺道中. 论《呼啸山庄》对人性的探讨[j]. 山花:下半月, ,(8).

[2] 王玉洁. “暴力迷恋”:一种扭曲的爱——解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j].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2010,(9).

篇2:汉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创新与探索

摘要:大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都是在高校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建成的,它有很强的广泛性,怎样成为世界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对该专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怎样在传承中得到有效发展,就是每个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人员必须正视的问题。

本文结合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潜在的问题,希望从实践与探索中,进行精炼精讲,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课外积累与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师生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然后再结合研究优势与领域,开设多种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宽度与广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探寻一条适合该专业的革新之路。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探索;实践;科学;改革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潜在问题

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多的是吸收之前文学和语言发展中潜藏的精华,它要求在现实教学中不断优化认知,而不是数典忘祖。

新形势下,我们要拥有与时俱进的态度,它要求我们充分应用已有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及时完成专业发展目标。

从汉语言文学培养目标来看: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标,即:人文素养,怎样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最后影响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是当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思索的问题。

1、“满堂灌”的教学形式

当前很多高校文学课中,使用的依然是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老师不停的讲,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听,部分学生很可能做些无关紧要的事。

满堂灌作为汉语言文学老师的授课方式,有存在理由,首先是文学内容复杂,以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状态呈现,授课时还会呈现出无限延伸的特性。

倾述欲望明显超过学生关注的语文,在老师口若悬河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知识学生都能吸收。

该教学方式并没有确立学生主体功能,更不益于培养学习兴趣,更难以掌握知识。

2、创造能力被忽略

大部分高校,中文老师都是为完成书本内容而授课,外落实教学任务,忽略了自身创造力,很少真正掌握一堂课的学习内容,重要的是给学生正确的方式。

在现实教学中,学生都是被动听讲,没有思考内容。

在课堂上,缺乏小组讨论与交流,给学生的时间与空间是有限的,甚至连表达能力都会受损。

实习期间,就能看出该缺陷:很多学生不愿上台,甚至上台上哆哆嗦嗦很难讲出完整的话,严重影响了老师团队建设。

而创作能力则是最令人担心的部分,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并没有自我创作,也没有创作动力,这样很难塑造出作家,这类现象都说明汉语言文学还需进一步优化。

3、老师不重视交际能力

就业是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目的,若在大学课堂中,老师没有对这方面进行指导,学生就业就会陷入困境。

随汉语言文学专业侧重理论讲解,但本身缺少社会实践。

相对的讲,该专业在文科中属于客观的,就业宽泛,但在高校依然缺乏实践水平,很大原因是老师教学存在问题。

在教学期间,大部分学生没有预习,在学生没有查询典籍的情况下就讲述课本的思想含义、流派特性与历史价值,都是不科学的,学生只得机械总结老师的教学内容,在考试之际,他们只得用几天时间来突击笔记。

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这种学习模式是功利的,没有真正掌握知识。

二、新形势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分析

1、“为己之学”的教学态度

最早在先秦时代提出,它指出学习不是功利,更多的是提高自己,优化道德素养,要求主体学习人员在学习期间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它在汉语言文学教学期间,该观点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体现在审美与学习活动中,要求我们从各方面提高学习兴趣,从自我学习中获得成长,这种成长也是发自内心的,它是精神上的享受。

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让他们自觉投入学习中,这样才是合格学生。

2、优化并创新课程框架

1)确立汉语言文学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拟定切实可行的计划;2)突出新课程体系与特色,在专业人才与职业人才相结合的情况下教学;3)结合汉语言文学就业目标,在展现实用性的基础上,对相关专业增加实践比例,同时增加课程植入与引进力度。

三、新形势下做好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与实践工作

截至今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实践探索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改变不合时宜的教学方式,形成以生为主的模式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也就是突破一言堂的教学形式,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课下学生要主动浏览该章节涉及的名著。

老师在规定时间讲解课堂知识点,然后再将剩余时间与空间给予学生,在该时间段学生可以随便质疑,对某个特定观念进行讨论与辩证。

从交流中获得新观念,以此提高自我表达力,这样才能学到他人的优秀观念。

2、改变传统教学形式,探究性、开放性教学

教学形式上,要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汉语言专业中,转变之前一步到位的教学形式。

探究式教学,是在老师的引领下,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带着兴趣看原著,进而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改善专业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

3、让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与分析中

在高校教学中,老师必须主动承担起科研与教学工作,在科研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其中。

虽然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但老师能主动借鉴观念。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主动查询资料,总结观点,提炼知识。

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科研工作,这样才能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四、结语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教学暴露了很多缺陷,这也让改革势在必行。

从整个发展与改革之路来看:它必须不断吸收教学理念,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元化、现代化工具与思路,对汉语言专业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水平,在学习中提高自我价值。

从社会的层面来看:也只有这种安排,才能让教育人员真正接受任务。

参考文献

[1]浅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顾路路.新西部(理论版).(04)

[2]浅谈对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问题的分析[J].何静.才智.(14)

[3]浅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策略[J].李晶晶.赤子(上中旬).2015(21)

篇3:汉语言文学论文

谈胜任力导向下汉语言文学教改方法摘要:胜任力是基于学习动机、自我概念、角色、特质、知识、技能等方面反映人的综合素养。

将胜任力理论应用到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主要是发挥胜任力理论的导向功能,提升汉语言人才的语言能力和素质。

文章从胜任力理论探析入手,审视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发展困惑,并从优化教学改革方向上,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强调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并重的教改目标,促进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

关键词:胜任力;汉语言文学;教改模式;应用研究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知识分子培养目标的大学教育,迫切需要从人才目标、培养理念、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以满足新时代语境下的改革诉求。

1任力理论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

斯宾塞提出的“冰山模型理论”将人的素质比作一个冰山模型[1],为胜任力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基点。

知识、技能作为“基准胜任力”,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来获得。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科类传统学科,教学目标倾向于文化修养与人文素养,注重品德修养、文人情趣的积累。

面对社会文化转型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需要从自身学科定位上,突出中文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关联度,特别是文化知识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中文人才要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要让学生愿意读书、会说话、能写作。

为此,立足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现状,从倡导学生实践能力养成上,注重知识创新、强调沟通合作、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讲究知识传承与获取的辩证统一,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任力导向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改模式构建

胜任力模型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打破传统片面追求“教”而忽视学生“学”的教育格局,立足于教学过程,从对文学经典知识的学习与传承中,优化教学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从知识体验中来接受和内化。

2.1注重人文性、应用性学科导向,优化课程建设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顺应社会人才发展需求上,要突出人文应用型培养特色。

当然,不能为了强调“应用性”而削弱课时,而是以核心课程为主,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写作、外国文学等为主体课程,同时,再延伸和增加其他学科课程,如民间文学、中国思想史、电影赏析等,构建出极富人文精神的新课程体系。

另外,在汉语言专业特色教育上,要强调方向分流,对于追求学术性的学生,可以强调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与训练,如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等;对于倾向于汉语言应用方向的,可以增加普通话、演讲与口才训练、人际沟通学、商业策划等课程[2]。

多种课程的分流,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需求来选择。

2.2拓宽教学途径,强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

在教学改革中,要立足当前教学体系,深化和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1)引入“知能攀登工程”所谓“知能攀登工程”,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强化自身综合能力。

一是对学科课程的'学习,结合学科教学计划,通过分期学习、成绩目标对照来修完相应学科课程;二是对学科知识的拓展,主要从制定读书计划,明确阅读书目,引入必读书、专业拓展类图书种类,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爱好、方向来拓深专业素养,

为高年级的学科分流创造条件;三是对基本能力的提升,主要从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技能训练上,突出学生的自学能力、专业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组织协同能力等,并从能力提升计划与对照中来渐进养成;四是对自我素质的培养,每一个学生依据本系所制定的“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纲要”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来突出综合职业素质,并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

(2)深化国学诵读教育国学课程是增强人文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营造良好学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在国学课程教育实践中,一方面突出对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如开展各类国学系列课,让学生从国学诵读与讲解中,熟悉和了解国学文化,突出古文化素养;另一方面组织观看国学主题影视作品,如《孔子》、《墨攻》、《赵氏孤儿》、《孙子》等影片,从国学影视评论中来深谙其真谛。

另外,邀约省内国学学者专家来校开讲座,组织学生排练国学话剧、情景剧,诗歌朗诵会、诗词交流会等,让学生从古人、古诗、古文化中深刻体会其中的人文意蕴。

读书可以知礼,为营造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利用每学期假期开展读书系列活动,并将之纳入到阅读制度建设中。

每个学生每年要阅读五本书,包括人文类书籍3本,其他专业书籍2本。

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细化读书笔记内容,如读书概要,名句经典文摘,读后感等;平时开展读书交流会,特别是在年度读书交流、班内读书研讨会中,帮助学生总结读书心得。

(3)注重“四项能力”训练,突出人才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特色培养,要注重“四项能力”教育,即写字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现代办公能力。

篇4:汉语言文学论文

1完善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杨玉丽衡水科技工程学校053000汉语言教学主要是为了实现更高层次的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汉语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体系改革,按照社会人才需要,加大汉语言文学课程比重,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课外还需要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基础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将汉语言文学进行传承,通过知识范围的拓展,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还能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变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基本特点,采取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互动式的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能够让课堂氛围轻松,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够更好地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探究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带领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找到答案,进而解决问题,最总实现教学目标。

3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让汉语言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汉语言能够让人提高自身的素质。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促进汉语言教学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借助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工具,能够更好地把一些影像和声音结合在一起,能够将一些抽象的作品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汉语言魅力。同时网络的发展对汉语言教学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课堂主题所需的各种资源,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进行搜索,然后让学生在课堂进行交流,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教学方式的创新,需要借助新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只要合理将现代化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当中,就能够尽显其独特的魅力,进而使汉语言文学教学手段和方法始终趋于领先地位。

4渗透德育教学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理念,必须将德育渗透到汉语言文学中去,既可以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率,又可以加快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把握德育的时机,在课堂上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的载体,在文化继承中担负着重任。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该重视精神层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教学水平,在当前教育大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涵养,汉语言文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让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才能够让教学水平提高,进而实现传道授业,实现我国教学的改革。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能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教师综合素质人才。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有着直接影响,一名优秀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应该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需要抛弃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第一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对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应该重点掌握。第二,应该了解一些与教育学相关的学科,例如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一些科目。第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当前,我国正在进入科技大发展时代,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比较新的教育动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做出贡献。

篇5:汉语言文学论文

1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关系

1.1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的和谐关系

1.1.1网络丰富了汉语言文学内容

网络技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网络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资源的整合。相对于汉语言文化而言,网络技术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内容,拓宽了汉语言阅读的人群,比如国外的一些文学爱好者可以借助网络就可以阅读我国的经典文学,同时网络的出现也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人们阅读的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以纸质为形式的书籍上,这样可以为阅读人节省购买书籍的金钱和时间,让他们更加便捷的通过网络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内容。

1.1.2汉语言经典阅读可以净化网路环境

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包含中国经典文化,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它是对中国历史文人生活经历、创作精神的宣传与继承,通过阅读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让他们感知文化价值,可以净化阅读人的心灵,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树立优质的品质,这样可以让他们在网络环境中抵制各种不良的信息,宣传与发扬经典文化作品的内在价值。

1.2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冲突

人们通过网络阅读到了大量的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但是人们通过网络阅读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感觉器官的乐感,而不能达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网络的出现阻碍了汉语言经典作品的阅读与体验,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冲突主要表现在:

1.2.1在表现形式上的冲突

虽然网络为汉语言经典作品提供了广泛的展现途径,但是学生真正利用网络资源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人非常的少,学生真正关心的是一些网络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言情小说、虚拟网络游戏说明,以及网络新闻等等具有现代气息的文章,造成这种冲突的主要原因就是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需要学生静下心,慢慢的阅读,感受经典作品的情感,感悟作者的写作情境,并且实现与作者在内心深处的心灵沟通,因此他更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沉淀,而网络更多的是一种浮躁喧哗的氛围,不利于学生的心灵感悟阅读,比如在网络上阅读经典作品的时候,阅读人常常会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分散阅读者的精力,导致他们不能静下心细细的品读经典作品。

1.2.2在时代背景上的冲突

网络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丰富人们的知识,也会影响人们传统的历史文化传承,生活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人们,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内心具有较大的浮躁情绪,甚至一些人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产生了怀疑的态度,而经典文化作品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时代背景特性,比如《三国演义》反映的是三国时代的历史文化,而《茶馆》、《雷雨》则是对旧社会、民国初期的社会现象进行的描述,而学生要想感悟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必须要将自己处身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但是现在的人们是没有足够的精力让自己置身于当时的社会情境中,因此时代背景的不同,人们无法体会文学作品的情境是影响经典作品阅读的重要屏障。

2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结合点

虽然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与体验之间存在着表现形式、时代背景上的冲突,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结合,通过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可以实现二者之间关系的平衡。

2.1将经典阅读转化为网络视频资源,鼓励学生阅读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人们对于文字性的作品不感兴趣,而对于图像、声音相结合的作品则表现为非常的关注,而且现阶段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依靠网络视频资源,因此为了鼓励学生阅读,可以将一些文字性的经典作品转化为具有图像与声音相结合的视频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学校要组织相关的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社团组织,比如组织说书论坛,说书论坛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定期开展说书活动,在说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将自己阅读的一本经典文化作品以同学们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说出来,让学生们感受经典作品的情感,当然学生在进行说书之前需要认真的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感悟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将作者的真实想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在说书的过程中熟练的讲解,同时学校可以将学生说书的的视频放置到网络中,让更多的感受说书的乐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2.2将课堂变成舞台,提高学生参与兴致

单纯的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由于其内容枯燥、篇幅过长、情感过于细腻等对学生产生不了足够的吸引力,而如果转变阅读方式,将汉语言文化经典作品转化为舞台效应,就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在社会层面形成良好的阅读古典文学作品的氛围,比如目前被学生们广泛演绎的《茶馆》就是一个很好地说明,学生们通过演绎《茶馆》话剧,可以提高学生对《茶馆》著作的了解,进而引导着学生阅读相关的知识;同时《茶馆》话剧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舞台以及配套设施,比如灯光、音乐、背景等,这些相关配套设施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利用网络制作,这样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学生了解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的过程,比如舞台中的背景音乐要根据舞台人物的情感起伏而变化,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汉语言经典作品的情感;同时也要鼓励人们将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经典文学作品影响范围的扩大,比如人们对《西游记》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变,这样《西游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会无形之中得到提升,人们也会无意识的阅读《西游记》。

3结束语

网络发展与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网络既能促进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的创新与发展,也会给汉语言经典阅读方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它们二者之间具有相互融合的切入点,如何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点是发展汉语言文学作品的有效方式,也是在网络环境下继续发扬我国优秀经典文学作品,提升人们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根本途径。

篇6:汉语言文学论文

摘要:研究汉语言审美问题能够让汉语言这门学科发展前景变得更好,能够让汉语言文学特点等充分掌握,对于汉语言的文学进行了解析,比较仔细的讲解汉语言文学中特点进行了分析,也分析的古代文学的中审美特点,还对于在新时代下,传媒汉语言文学有哪些特点。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所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多,其中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在这个时候,汉语言文学表现出来的没一个特点,都是世界的,很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学习汉语,也就表明汉语的魅力非常大,本文就是具体的分析汉语文学其中的审美。

1汉语言文学的特性

汉语言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承的主体,对于中国来说。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热爱自己的母语,汉语言文学就像语文一样,是为了培养我国良好素质的人才,让语言文化得到发展,目前,汉语言教育是一个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中国文学、世界华文文学、汉民族文学这三个组成了汉语言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研究主要是重视文学的发展多样化、对于汉民族文学来说主要研究的就是历史中出现过的文学,大多是传统的文化具有民族特性。世界华文文学就是在世界上汉语表现出来的特点。通过这些,让汉语言文化再进步一些,作为一个人文学科,要把握其特点特性,感受当中的文学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汉语言文学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2古汉语言文学的审美

在古代,要想在实际创作中表达美的感受,是一件非常难得事情,因为在古代,容易把语言和审美分开来看,经常顾此失彼,要么特别重视一方面,另一方面完全不管。比如法家的作品,教育的就是人们要懂得用法,比较强调的是法的重要性,但是这些文章毫无美感,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就好像现在的教学一样,一味的传授知识,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还有一种就是只注重文学上面的美感,一点实用性都没偶,写一些看着比较美的文字,但是实际上不能让人获得什么启示。

2.1古汉语来源生活

在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时候,就会研究文学中想表达的时候内容,有什么样的意境,但是在这些意境背后,都是从生活中来源的灵感,在经过作者的渲染,往往能表达出想表达的情感,古代的时候创作经常是要仔细观察身边的生活,然后表达自己的感情,让文章有作者自己的审美和意境,这样的创作会让文章变得在有美感的同时也会让人们有所启发,所以在解读古汉语言文学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其中的意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所渲染的气氛就是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件事物都是不一样的,作者通过一波三折的描写,让读者有了想读下去探讨其中缘由的意愿,同时这种氛围还让读者领悟了道理,是文学与审美的结合。汉语言文学就是通过身边的事情来阐述一些道理,让读者有所思考,从而得到道理。

2.2古汉语言可以侧面描述内心观点

在古代的诗歌中,常常会发现作者通过诗歌侧面的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描写的非常形象,用这种描写来表达自己心中所想。这就说明了古汉语言能够全面的作者表述内心,在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的诗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到他心中所想,所发出的感慨,比如《早发白帝城》就抒发了自己流放途中遇赦返的心情。通过景物的描写,能够让读者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也能够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就此我们就能看出来,古汉语言的美感表现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烘托出氛围。

3传媒时代汉语言文学的审美

因为时代不同了,导致创作文学的环境也变了。表达的形式也开始不一样,因为时代背景不同,对于文学的审美也会有所影响,在一九八零年那个时代,由于五四运动的兴起,人们开始进行沉思,对于文学审美、人性、等等都开始思考,在那个政治混乱的年代,作家以及诗人都在思考历史,揭露当代社会的黑暗,这种沉思和揭露思想,像大海中引航的船,让我们有许多思考的东西,也引领我们在文学中研究思考,再对现实进行沉思的时候,让文学更加有了力量,也更多的抒发了群众的新生。在那个年代对于文学的审美,可以将沉思当作主题,那个时代人们向往于追求人生的解放,面对复杂的人生,总是会进行深刻的沉思,这样才会使一九八零年代的文学呈现出一定的特性,而这些特性中,最重要的就是拥有一定的理性,审美的色彩,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这样才会使作家将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4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审美

4.1汉语口语的审美汉语文学中最重要的还要数语言的审美,因为不同的地区的汉语拥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正是由于汉语言文学的学科属性,致使学习汉语言的学生的文学能力以及文学素养都会拥有很高的造诣。在汉语言的应用过程中,语言的运用拥有很强的规律性。正是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少数民族之间的语言有所不同,不同地方的语言也是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普通话是所有国学语言的标准,汉语的审美要与普通话靠拢,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南方区域很难分清卷舌,就会分不清许多读音,讲很多的读音都说成一个;而与之不同的是,北方区域的普通话虽然较之南方较强一些,但是由于北方人们对于卷舌不是特别敏感,也使发音不够标准,就不能准确的说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所以,在口语方面的审美,就存在着地方差异。

4.2汉语书面语的审美汉语言文学中的代表就是古代的诗歌,因为这些诗歌一般都是朗朗上口、对仗工整,并且还能够表达出深刻的感情。往往是人都会采用一些华丽的语言来描写景物,或者是运用白描的方式,来真实的描绘景物,有的诗词则是用词鲜活,不会随波逐流,有的诗词则是简单明了的表达含义,一语中的,道出重点,有的诗词则是在其中蕴含深刻的道理,通过正面描写景物,或是通过侧面的描写,来衬托出自己的心中所想。有些古诗中的悲剧描写并不是真正的悲剧,而是会为读者带来更深的震撼,而非悲伤;而有些古诗中的喜剧则不尽然是读者的趣味所在,而这种戏剧往往是一种反讽,来揭露一些现象,挖掘事物的本质。这就充分体现出了诗歌的审美的另一种形式,帮助一些汉语言文化的研究者们更深层次的领悟到汉语文学的真谛,能够审查到汉语文学中的美感,弄清楚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标准。

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处在不一样的时代会有不一样的审美,在通过对汉语言文学进行解析的时候,就会发现我国很多学者正在积极创新探索,但是其中避免不了一些错误,但是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一问题,为了让汉语言能够让世界所接受所宣扬,就需要更多的研究者能够探索汉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薛学共今译.礼记[M].新疆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20xx:294.

[2]司马迁著.韩兆琦译.史记[J].北京:中华书局,20xx,1:34.

[3]张法.文艺与中国现代性[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篇7:汉语言文学论文

一、传媒时代汉语言文学中的审美分析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文学,虽说文学是作家对生活的思考与观察,但是,文化时代的不同,也会给文学的世界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景观。一九八零年代的中国文学是从对历史的沉思中走过来的。那个时代文学的主旋律就是沉思的审美。文学沉思了历史,沉思了人性,沉思意识形态,就连文学自身也沉思了。通过创作的角度可以看出,历史的沉思以及政治的拨乱反正是赋予文学创作的新的声音。

作家与诗人对于伤痕都进行了揭露,对历史进行反思,发出思想拯救的呼声。尽管说在一九八零年代的十年中,有很多不一样的文学思潮相继出现过,但是,从整体来讲,文学的审美沉思也历经了十年,就像一盏灯一样,不但牵动着渴望的光明,也牵动着理想的心灵。不但作家与诗人在创作的实践中沉思历史,沉思现实,并且,文学理论家们也通过文学理论的角度对社会、人性进行了沉思,并且,对文学本身也进行了沉思。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九八零年代文学的审美沉思是向五四时期人的文学这一目标回归,与此同时,更离不开群体展开,作家的自我表现与社会群体的心声是相通的,通过讲真话,抒真情的方式对人民的心声进行了表达。文学依然处于意识形态的核心,每出现一次文学新潮都伴随着理论界的激烈争论,诗文并没有处在读者与作家的美感趣味的中心点,而是教化功能以及实用的政治功能的体现。例如卢新华的《伤痕》,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李顺大造屋》,柯云路的《新星》等,在这些作品当中,作家的心是与大我的心燃烧在一起的。

因此,一九八零年代的文学的审美沉思,不但是延续了五四以来人的文学,而且,也体现了意识形态观念的文学化。所以,沉思一词不但孕育了十年的文学,这十年的文学同样也在沉思中迈向前方。可以说审美沉思是一九八零年代文学的主题,正是由于对人生解放的追求,以及对复杂人生的直接面对的这种审美沉思,才使得一九八零年代的文学显出了其自身的特点,不但具有一定的理性,而且非常的凝重,审美的色彩有正剧,也有悲剧,把作家以及文艺理论家们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壮志展露出来。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特点的分析,以及不同时代中的汉语言文学中的审美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对于汉语言文学我们正在试图进行一种更新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生失误是必然的。所以,我们也非常热诚的期望广大的学术界的朋友们参与到探索的行列中来,给予我们批评,同时也做出相应的指正。我们希望汉语言文学审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变得越来越成熟,未来的发展空间更宽阔,成为我们国家学者们对世界美学园地的一份新贡献。

篇8:汉语言文学论文

摘要:汉语言文学在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学科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其传播方式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还有其未来的发展传播将会沿着哪个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问题,如何在网络的环境下更好的传播汉语言文化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且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继而优化汉语言传播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汉语言文学;传播策略

现如今网络已经侵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汉语言文学的传播造成极大的冲击,其自身蕴含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会极大程度冲击人们已有的汉语言知识,从某种程度来说,既是发展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如何克服挑战则是本文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对此展开深入的探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为之后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1借助网络开放信息环境,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同时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普通话的学习逐渐引起重视,这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使其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奠定良好的基础。从目前形势分析,网络环境下对现代汉语教学造成极大的冲击,这必须要在教学及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脉搏。例如:学生在学习汉语言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口语,练习普通话,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必然能够让学生从网络中获取到自己所需资源,还能够通过视听及模拟练习,纠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不断提升。网络环境相对来说是比较开放,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学习汉语言相关知识,这使得网络这一平台构建存在极大的作用性,未来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搭建网络平台,锻炼口语能力

网络平台的构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相应网络课程,并且能够积极参与其中,随机筛选教学内容,并且按照设定好语言情景组织练习,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提升他们的口语能力,与此同时,还能使其具备应变能力,这样还能克服实际教学课堂中遇到的困境,改善学生学习的效果。学生能够克服心理障碍,必然能够提升他们汉语言学习的效能,由此能够推动汉语言传播的有效性。搭建网络平台能够为学生创造口语锻炼的机会,也能增强他们学习的有效性,所以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必然能够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其更好的发展。

3组织合作教育

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单方面知识的传输无法增强课堂效果,这使得汉语言文学教学显现出教学的弊端,特别是针对其应用性极强的特点。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下,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为汉语言文学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构建个性化及多样化的并且是合作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网络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当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得以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网络中汲取更多的资源,借以弥补当前学习上的弊端,通过网络平台能够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并且将信息及时反馈至教师,在教师的有效辅导下,学生必然能够获得尽善尽美的结果。与此同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多样化合作学习活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计以下活动类型:辩论、评论等话题性活动,这样能够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环境,并且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相对较好的自主学习效果。

4编制网络教材

网络环境下汉语文学的传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这其中受到最大影响的是传统教材资源,其显现出极大的落后性,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正是因为以往汉语言文学教材存在极大的局限性,在容量及传播形式备受影响,针对上述情况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改革,将教材与网络资源融为一体,有效吸收彼此的优点,形成全新的网络化教材,这样才能够满足当前教学需求。从某种层面来说,编制网络教材可以说是势在必行的,并且能够彰显出其自身的优势性。例如:大容量、超链接、数字化、互动性等等,针对学生学习层次的不同,他们可以筛选适合他们的层次,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都能够提升。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材也在发生极大的变化,逐步向网络教材方面过渡,这样才能将网络资源的优势性有效发挥,这使得网络教材在汉语言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教学逐渐累积教学经验,并且越来越成熟,这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汉语言文学学习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5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化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如何克服挑战把握机遇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作,从而有效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性。本文中将重点阐述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传播需要完善的方面,以期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鞠松男.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J/OL].北方文学(下旬),20xx(01):130.

[2]李小丽.网络环境对高职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影响探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1(06):77~80.

[3]郭华坚.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J].电子测试,20xx(12):80,72.

[4]李永生.网络环境下高校汉语言文学的传播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xx(07):352~353.

[5]多杰东主.关于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分析[J].中国报业,20xx(16):115~116.

篇9:汉语言文学论文

【摘要】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人们的阅读变得越来越方便,在一些公众场合经常看到很多人在进行电子书的阅读,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电子书代替了以前的纸质书,在这种情况下,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也受到了冲击。

【关键词】

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体验探究

汉语言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更是重中之重,阅读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也可以帮助学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健全他们的人格,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什么是善与恶、什么是美与丑。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够为读者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也见识更多的风土人情。在网络时代如何让人们进行经典的阅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网络时代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也对汉语言经典阅读带来了一些阻碍,那么,到底该怎么在网络时代让人们进行汉语言文学的经典阅读和体验探究呢?笔者将在下文谈论自己的看法。

一、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关系

(一)和谐关系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更加方便,可以把一些书籍直接下载在手机上,有时间就可以拿出来看一看,这样可以让人们的阅读更加便捷,我们可以看到以前的阅读必须借助纸质书,因此人们的阅读可能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比如说,一个人想要看鲁迅的《朝花夕拾》,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这个就需要拥有这本书,不论是自己去买,还是去图书馆或者是其他地方借阅,而且这本书随身携带可能也不太方便,就只能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可能是放在家里,也可能是放在办公室,也只有在闲暇的时间才能够去阅读这本书,但是在网络时代,这个人想要阅读《朝花夕拾》这本书就不需要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什么时候想看这本书了,就可以拿出手机来看,可以是吃饭的时候看、坐车的时候看、上厕所的时候看等。而且纸质书的获取会比较麻烦,而电子书的获取是比较简单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阅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人们的阅读变得方便,阅读量也会不断增大,学生的视野会,网络时代的到来还会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我们可以看到在网络时代外国人阅读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也变得简单,这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二)冲突关系

网络时代确实是为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也能够保证阅读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为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带来了很多的阻碍,因为阅读的便捷化,人们的阅读量开始增加,但是很多人并不是选择的阅读经典作品,而是去阅读一些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等,很少有人去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到经典文学作品有更深刻的文化底蕴,在阅读上需要有更强的理解能力,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而言情小说的情节虽然复杂,但是总体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很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也更容易吸引读者,而且小说的故事性很强,总是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选择阅读小说的人自然会比较多,而且在网络时代,信息量虽然增加了,但是信息的质量是没有保证的,很多的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其实没有受到仔细地检查,经常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或者是章节的错误,这些都会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二、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实施策略

(一)把文学作品展示在银屏上

经典阅读不应该是教师带领学生去阅读,而是学生主动地投入到经典的阅读当中去,学生在阅读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的时候需要有一个好的阅读氛围和阅读环境,可以是借助一些视频、音频、背景资料的介绍来让学生喜欢上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近期,有一个特别火的综艺节目,这个综艺节目叫做《见字如面》,教师们就可以借助这个综艺节目来调动学生阅读汉语言经典文学作品,比如说,里面有一篇文章是张爱玲写给王家卫的信,教师们可以给学生看这一段文章来让学生意识到张爱玲这个人物一生的华美与苍凉,年少成名,晚年却选择与世隔绝,这样的一种选择可能会激起学生们对张爱玲这个人物的好奇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看一下她的作品《半生缘》、《倾城之恋》等,在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们还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交流机会,让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其实想要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还需要把很多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屏,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喜爱读书的,把文学作品搬上银屏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关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四大名著都被拍成了电视剧,很多小朋友都能够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有一个认识,这就是电视剧的功劳,把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拍成电视剧和电影确实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它们。

(二)进行文学作品的表演

我觉得最好的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方法就是去进行文学作品的表演,很多的文学作品其实都是可以改编成话剧或者是戏剧的,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试着把这些作品演绎出来,我们经常看到那些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会这样,因为阅读汉语言文学其实是一件有些枯燥的事情,为了能够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比如说《雷雨》,《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这个文学作品中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剧中有伪善自我的资本家大家长周朴园、受新思想影响的单纯的少年周冲,被冷漠的家庭逼疯了和被爱情伤得体无完肤的女人蘩漪、对过去所作所为充满了罪恶感、企图逃离的周萍,还有意外归来的鲁妈,单纯着爱与被爱的四凤,受压迫的工人鲁大海,贪得无厌的管家等,这些人就造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三、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增长知识,扩宽视野,在阅读汉语言文学的时候要注意深入阅读,为了能够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可以把文学作品展示在银屏上,也可以进行表演。

篇10:汉语言文学论文

【提要】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综合型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要需求对象,而缺乏实际应用性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逐渐开始没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单纯的文化素养无法满足社会的职能要求。对此,本文简要的探讨了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问题,并对具体的实施对策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综合型人才;汉语言

文学专业是由中文学专业演变过来,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塑造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与人文情怀,从而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团队协作意识和调节能力。其次,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和鉴赏以及写作运用,让学生拥有了良好的问题分析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这些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都为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奠定了基础。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特点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悠久

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从成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当前,在我国各所著名高校、师范学院以及文科类学校都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主要课程包括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文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美学、写作等。通过近百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完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课程基本已经趋于成熟和稳定,是高校所有专业中最具有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的专业之一,也是我国民族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魅力,充分挖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潜藏价值,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经济、文化以及科研的发展和创新。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为主要目标无论是现在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是以前的中文学专业,都是以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诗人、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需求导向,许多高校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又开设了文秘学和传播学等相关专业,文秘学包括经贸文秘、医学文秘等,传播学也分为广播影视文艺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等,这些课程的开设都是将汉语言与其他应用性学科互相交叉、互相融合,既加强应用性学科的文化素养,又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应用价值,培养能力与文化兼备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比较薄弱

汉语言文学专业更加注重文学知识的积累,以及情感体验分析和运用,其主要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口语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发掘学生的真、善、美,继承和发扬民族的精神品质和崇高追求。所以,相对而言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性比较薄弱,而且更多的是运用在文学写作上,这些思维层面上的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没有与实践相结合,就显得“假、大、空”,更是被人们贬之为“无病呻吟”,其主要原因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际应用性较差,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们综合能力的要求。

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教学体制

首先,在各高校中要加强汉语言文化专业应用性的理念建设,让学生和教师都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完善自身综合能力,在培养文化素养的同时提高汉语言文化的实用性;其次,要加强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师资力量,虽然我国汉语言文化专业经过了百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拥有丰厚的师资力量,可是社会始终在进步,教师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完善中,所以汉语言文化专业还要融入新鲜的血液,为该专业带来蓬勃发展的朝气,为该专业的实用性价值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在汉语言文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也要进行合理安排,要文化修养和实际应用并重,大力的拓展应用性语言课程,例如商务文化、国际文化、职场文化等。

(二)改善教学方式

汉语言文化专业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同时更应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更加丰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电子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变学生评价体系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价体系一般都是由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期末检测组成,主要是由卷面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优劣和综合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因此,学生的评价体系,除了书面成绩,还要结合行为方式、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灵活运用能力等综合进行评判,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汉语言文化专业的应用性。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全球文化一体化发展,促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提高,要将汉语言文学充分的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将文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调整状态的能力,利用得体的语言表达、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来确保应用性活动的顺利完成.

篇11:信息化汉语言文学论文

信息化汉语言文学论文

一、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重要性

(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社会的发展脚步在迅速的加快,学校也应该加快脚步,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将专业化的知识注重与现实的结合,从而来培养更加高效的复合型人才。汉语文学是一门专业性十分强的专业,该专业主要是研究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学,尽管可以陶冶人的内心情操,但是与社会的接轨不是很强,所以学校需要在该方面进行大力的改革与创新,学校不应该死板的教育学生们知识,而是更好地去应用知识。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们进行自由化的学习与发展,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树立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将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充分的结合起来,学校教师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总结,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们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逐步的提升学生们的专业素质与专业修养。

(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汉语言文学在未来的发展还是很具备一定的市场前景,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专业,所涉猎的科目与信息十分的广泛,并且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比一般的学生更加的具有文笔能力,在创作、文化管理、编辑、文学评论等方面是十分的需要该专业的人才。面对现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们除了具有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应该掌握信息化的技能,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在未来的就业环境中也能增加自身的竞争力。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不努力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二、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结合应用的具体举措

(一)加强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管理

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学校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实现人性化管理。信息化的时代需要的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也强调以生为本。所以学校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与管理上,应该实行自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充分展现自身的才能。让汉语言文学进行信息化,需要加强该专业的实践管理环节,让学生们所学的.专业能够应用到实处。学校可以与有关单位或者企业进行合作,每年组织学生们去相应的单位进行实习,不断地锻炼学生们的学习技能,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提前适应社会,同时也加强学生们的专业素质与修养。最主要的是加强专业的实践环节,学生们学习专业知识更加的认真,并且容易理解,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与实用性。

(二)打造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一体化教育体系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转,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知识、技能与素质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加强汉语言文学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以社会对人人才的需求为着手点,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化知识,也要提升学生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努力去构建汉语言文学信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们学习汉语言文学信息的专业技能,努力促进课程改革,不断的去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不断地提高学校学生们的综合信息能力。

(三)优化师资力量

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是十分的迅速,并且在高效的师资队伍建设还不完善,存在很多的问题,上面已经提到过。如何建设一支高效的师资力量需要学校的不断努力与创新,学校首先应该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老师首先应该接受高效化的培育与管理,这样老师才能真正的为学生们言传身教。学校也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专业的汉语言信息化教师来学校进行专业化的知识讲解,让学生们能够将专业性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真正的结合起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获取技能与知识的真正理解。学校在组织老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之中,也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结合我国的发展脚步与实际国情,真正的实现技术与专业的融会贯通。同时,学校要想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技能,就应该尽量的去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实际措施,学校的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结合应用筹措相应的资金,从而更好的去实现两者的实际结合与具体应用。从而还能更好的提升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声望,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本专业进行就读。

三、结束语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如何让学生们更加有效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老师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汉语言文学信息化之间的真正结合还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与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努力探索与实践,从中总结出经验,来让学生们更好的去学习与掌握知识技能。学校应该注重学生们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化的创新与实践,不断地发挥自身的才能,结合本专业的实际发展特点,让学生们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技能,通过的不断学习与摸索创新,共同为汉语言信息化结合应用不断地做出努力,主动和时代的发展脚步进行接轨。

篇12: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技术改变了现代人的许多观念和习惯。网络时代的来临让人们的阅读更加方便,却无法保证阅读的质量。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和经典的阅读方式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各种快餐文化却在大行其道。其实,网络对于传统的经典阅读也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网络时代的阅读方式与经典的阅读内容的结合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

网络时代的来临让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数不清的经典著作,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似乎因为获取信息的方便反而忽视了这些信息的价值。越来越多的快餐小说充斥着文化市场,而经典著作的阅读却越来越不受重视。如何能够让网络时代的信息便利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结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冲突

(一)表现形式上的冲突

网络时代的信息传达方式与传统的信息传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过去,由于获取信息的成本高昂,所以信息的载体―――书籍往往倾向于集中记录大量信息,这让书籍的内容“干货”较多。而网络时代的信息获取是碎片化的,人们没有时间、经历、兴趣在网络上阅读大量的高信息量文字,而是倾向于简洁明了的标题化语言和图片视频等易于理解的信息。注意力经济让信息的发布者也倾向于使用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编辑信息。网络时代的信息表现形式与传统的信息表小形式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二)时代背景上的冲突

网络的存在大大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以往一个新闻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传遍全国各地,而现在新闻刚发生已经举世皆知。获取新闻比过去更加方便快捷,所以,网络上的信息也多半是正在发生的新鲜事。上网时间被大量意义不大的所谓“新闻”占据,让人们切身体会到了与时代的联系。而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在过去的语境之下完成的,讲述的也是过去的事情,现代人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由于时代的隔阂并没有切身的体会。时代背景上的冲突也让经典文学作品不可能在网络上占据主流。

二、网络与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的和谐关系

(一)网络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阅读内容

网络上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和廉价了,大量的信息被上传到网络上,人们只要愿意就可能在网络上获取各种经典文学作品。过去,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只有买书和借书两种方式。买书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钱成本,许多书也未必买得到,借书则要去图书馆。而网络通过电子书和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书籍的更好流通。书籍不在需要以实物为载体,任何一个多媒体终端都可以用于读书。甚至纸质书的减少还降低了对木材的需求。

(二)汉语言经典阅读可以净化网络环境

能够成为经典的必然是在过去的历史中被人们所认可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书籍,这些书籍都在某方面独特的价值,或者是历史价值、或者是文学价值。而如今横行网络的书籍和文学作品中,最后真正能够大量淘沙成为当代经典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无法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这是因为书籍的信息量和价值不足以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所以,阅读经典是一种回报率更高的阅读方式。人们在经典作品之中可以净化心灵、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净化网络上的低价值信息。

三、网络时代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的结合点

(一)将经典阅读转化为网络视频资源让经典阅读充分的利用

网络时代的传播方式来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可以考虑利用更受欢迎的信息表现形式。传统的经典以文字为主要的信息载体,读者看来略显枯燥,如果能够改变成影视作品,将文学经典的故事框架与图形声音相结合,再借助网络的力量传播开来,必然会让经典故事焕发新的活力。甚至是说书艺人的表演录像,也比纯粹的文字更能吸引人。所以,将经典阅读的古城转化为观看视频的过程,更能适应网络时代的传播需求。

(二)将课堂变成舞台,提高学生参与兴致

如果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经典文学作品的故事表达中,将会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文学作品本身就有精彩的戏剧冲突和情节矛盾,把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台剧能够把文学描写转变为舞台效应,无论是舞台剧的表演者还是观看者都能够有新的感悟。比如,学生在学习茶馆的时候,就可以组织一场课本改编的舞台剧,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身扮演其中一个角色,以那个角色的视角来观察剧情的走向。学生在编写剧本、排练舞台剧的时候也需要反复对原文进行推敲,从而对原文更加熟悉。许多在语言中无法准确描述的场面,也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呈现,给观看者更加直观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于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首先,由于在表现形式和时代背景上有比较大的冲突,大多数人在网络时代不愿意阅读经典汉语言文学作品。同时,网络技术又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经典的内容,汉语言文学经典作品同时也能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结合,可以将经典阅读转化为网络视频资源,将课堂变为舞台,提高学生参与兴致。

参考文献:

[1]杨薇.文学经典中主文本与超文本的同一性及转化的意义[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2).

[2]邢若南,袁玖根.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改变与传统出版的应对[J].传媒,2016,(06).

[3]王德明.名著演出: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种经典阅读与体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堂+舞台”实践教学新模式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08).

[4]李岚.网络时代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阅读缺失原因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6).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篇13:汉语言文学学科论文

刘勰《文心雕龙》第四十一篇将“指瑕”专门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单列出来.足以见其重要。

由于其在我国古代文论着作中出现的形式大多都较为零散,所以,后人在总结整理时往往忽视了还有这样一种批评方法存在

上个世纪“五四”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由于西学东渐潮流和苏联文论的影响.我国的文学理论着作中古代文论话语几乎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西方文论话语方式.翻开国内较有影响的文学理论教材,都没有提到这个概念.像指瑕这种虽然重要但在古代文论中本来就不显赫的批评方法更是不见提及。

中国文论现代化过程中与古代文化、文论的断裂现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学界曾经展开过激烈的讨论.重续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血脉、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激活古代文论的阐释能力,使之在面对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当代文学现象时焕发新的生命力已成为普遍共识本论文正是在这一前提条件下.本着重新认识与挖掘指“瑕批”评这一中国古代文论话语并使之在当下文学语境中重新获得批评有效性的目的.回到古代文化与文论的语境中,追溯整理指瑕批评的涵义、类型、方法与意义,从而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和中国文论的重建在文学批评的局部范围内做出有益的尝试

瑕.本指玉上的斑点或裂痕.比喻事物的缺点或人的过失、毛病。

指瑕,就是指出缺点或毛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乃前日:‘璧有瑕,请指示王。”’这是指瑕的初始含义.是针对玉器而言的。

《御制孝经衍义序》卷六十三《天子之孝.论官材铨选》:“司马光奏日:‘为政,得人则治。

然人之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虽皋、夔、稷、契各守一宫中人,安可求备?故孔门以四科论士.汉室以数路得人.若指瑕掩善,则朝无可用之人;苟随器授任.则世无可弃之士。”这里.是针对人的缺点的指瑕。

后来,指瑕被运用到文学批评领域。

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篇中最早从理论的高度专门对这种批评进行总结并举 例指瑕.为后人作出了指瑕批评的示范。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常见的一种批评方法.常穿插于诗文小说评点或诗话等文学评论着作中。

在刘勰之前,就有人涉及到指瑕批评的内容,如陆机在《文赋》中就提到:“或仰倡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

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说的是文章前后互相矛盾,言辞与文意不能相称:又“必所拟之不殊,乃暗合于曩篇。

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

苟伤廉而愆义,亦虽爱而必捐。”说的是文章中会有雷同前人的现象,若有雷同,近于盗窃,必须舍弃,还指出其他一些文病.只不过没有明确提出来指瑕的概念罢了。

刘勰之后.谈论指瑕批评或运用指瑕批评就更普遍了。

唐代杨炯《王子安集序》中说王勃“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代吴可《藏海诗话》论“画山水者,有无形病,有有形病。

有形病者易医,无形病则不能医,诗家亦然。

凡可以指瑕镌改者有形病也。

混然不好、不受镌改者无形病而不可医也”王若虚指出《史记》有“采摭之误”、“取舍不当”、“文势不相承接”、“字语冗复”、“重叠载事”等缺陷。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综论门》里专设“摘瑕”类,收集历代诗话、笔记中关于指瑕批评的实例以及自己的评论。

至于小说.纠误评点——指瑕就更多了,如护花主人(王希廉)和大某山民(姚燮)对《红楼梦》的评点指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大公报》曾开辟“古诗指瑕”专栏.由我国古诗词研究专家陈如江先生撰稿连载.后来。

陈先生补充余稿结集出版了专着《古诗指瑕》,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以指瑕批评为主的古诗词研究着作。

指瑕批评的兴起与先秦的名实思想以及汉魏六朝的人物品藻现象分不开。

刘勰在《文心雕龙.指瑕》中指出:“若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

字以训正,义以理宣。”这意味着字与义、义与理名实两当才是为文之道,这也是指瑕批评的原则和指导思想,里面其实包含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名实思想。

苟子说:“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

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又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苟子.正名》)儒家的名实观要求名实相符、实至名归的思想对后世的政治以及知识分子群体影响很大.明辨名实关系、遵循名理相因成为他们安身立命、着书立说的自觉追求。

刘勰的整个《文心雕龙》也体现出明显的名实名理思想,他在《序志》篇中谈到写作原则:“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

敷理以举统。”在《论说》篇中谈到“校练名理”,《章表》篇中有“循名课实”之说,《通变》篇中又有“名理相因”的说法。

这些都是在讲文体之名、文章之义要与写作之理相符相合,这样文章才得体。

《文心雕龙》讲原道、征圣、宗经,讲文体之辨,讲创作方法和批评理论,正是针对文坛文风讹滥的现象,本着正末归本、追根溯源的指导思想.在文章写作、文学理论方面进行的一个综合的理论建构活动。

《指瑕》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出炉.可以说是他一贯的讲究正末归本、探求立文之道的名理思想在文章语言层面的一个延伸。

篇14:汉语言文学学科论文

在我国,把秘书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虽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研究横向联系不够,理论上很难取得共识,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秘书定义辨析。

至今关于秘书学中一些基本、重要的概念和理论都存在着诸多争议,没有一个统一定论,本文所述关于“秘书”定义即是如此。

而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有的秘书学着作中所述内容有陈旧过时之失。

本文试从“秘书”在古汉语中的定义、“秘书”在现代汉语中的定义、国外对“秘书”概念的界定及“秘书”特有属性的辨析四方面来探析最恰当最符合当今社会实际的秘书概念。

“秘书”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汉代。

班固所着《汉书·刘向传》中记载道:“诏向校中五经秘书”。

这里的“秘书”不是指人,也不是指职务,而是指物,意为“图书密文”。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焚书造成大量图书的毁灭,也使得之后的汉代社会上的文献变得极为稀少珍贵。

到了西汉初年,统治者为政治需要,广泛搜集社会上遗存的档案图书文献,集中于宫中秘藏,故称“秘书”。

可以理解为因稀有珍贵而小心保存的书籍。

这就是古汉语中“秘书”的第一种含义。

秘书一词在古汉语还有一种含义,即谶纬图录之书,也就是迷信的人用来预卜凶吉、对未来做出某种预测的书籍。

一般也是宫廷藏书。

据《后汉书·郑玄传》记载,郑玄给其儿子的《戒子书》中,说他年轻时代在皇宫里曾经“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这里的“秘书”便是谶纬图录之书。

因此,根据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秘书”一词最初不是指人,而是指“具有秘密性质或神秘色彩的图书”。

而当秘书开始指代人员,有官职的意思是带后缀的。

也就是说在秘书之后加监、郎、丞、令等后缀,才不是指书,而是具有官职的含义。

20世纪初孙中山在日本主持同盟会工作期间选用宋蔼龄、宋庆龄为自己掌管文书及其他日常事务时,称她们为秘书,此后,秘书成现代汉语常用词。

“秘书”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再指“事物”(书籍档案),而是指称“某一类人”。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秘书是“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辞海》中,秘书是“职务名称。

掌管文件并协助领导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

这两本词典中对秘书一词的解释,再次说明了“秘书”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指称事物(书籍档案),而是指称某一类人。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本词典都把“掌管文书”作为秘书的必备条件,然而在已进入21世纪的当今社会,行业秘书的门类越来越多,各行各业内秘书工作本身也在不断分化,秘书工作本身的分工将越来越细密,许多秘书并不一定掌管文书,如负责总务、后勤等工作的事务秘书或负责在生活上给领导提供服务和帮助的生活秘书。

所以这两本词典对于秘书这个概念都有“定义过窄”的缺陷。

关于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转型研究与探索【3】

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转型研究与探索: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汉语言文学学科也需要进行应用性转型的改革,并重新给予其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

1 汉语言文学学科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改革的发展,大学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相互影响与促进关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成为我国高校当下教育思路转变的重要方向之一。

显然,提出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大学教育的理论型人才而言的。

传统的大学教育由于注重了学术性、学科性,人才的培养必然偏重于理论性知识和学科的深入研究,从而忽视了人才培养与现实社会需要的深度结合。

而当下的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使传统的“宽口径、厚基础”理论型人才在走向社会时,难免出现无法适应社会的状况。

尤其是那些传统的人文学科更是面临着日益萎缩的窘况与困境。

而汉语言文学就是这样一个学科。

汉语文学学科是有关中华民族母语教育和研究的专业,语言文学又是民族精神和艺术的精髓,因而也是最基础的人文学科。

因此,培养汉语言文学学科教学、科研人才以及从事相关的文化、信息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仍是本专业的基本任务。

但是,在当前教育结构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特点和要求更突出、更紧迫的情况下,汉语言文学学科作为长线专业的弱势和不足也很突出地表现出来。

加之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扩招,社会各行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变化,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专业空间的弹性尺度也越来越小,专业价值也越来越被边缘化和弱化。

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汉语言学科,它的发展方向更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改革现有的汉语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探索并研究新的汉语言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就成为当下这一学科发展的迫切任务。

但另一方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内容偏于理论和综合,应用性不强。

传统的汉语言学科内容过于偏重理论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缺乏鲜明的特色与可操作性,缺乏应用性,似乎是“万金油”,但又缺乏独挡一面的能力。

面对这一现状,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都意识到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或成立创新人才实验区,或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或是改革实践教学,或是改革教学方法。

篇15: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

论题观点来源:

最近,苏州的学者对苏州话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随着东北经济的发展,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东北话也发生了变化,目前还没有学者介入这一方面 的研究 。

在与论文指导老师讨论有关东北方言方面的研究成果时,老师的提示给了我灵感。

苏州话与普通话的语音差距较大,有的学者对苏州话语音的演变进行归纳。

每一个地方方言随着时代的变迁都会发生变化,我身边的东北人由于生活的年代和环境不同,日常用语也有很大地差别。

所以我对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进行一个比较清晰的归类。

论文结构:

目录

摘要 每个地方的方言经过历史的洗礼后都会有所变化,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使用在30年代、60年代和80后都存在很大不同。

一般词语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义的演变。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的演变也可从这几个方面归纳总结出规律。

关键词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消失的词 新生的词

一. 绪论

东北方言常用词语总述。

二. 词义扩大

30年代老一辈人生活中的词语我们这些80后的人仍然在用,但有很多词语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老一辈人口中单义的意思了,还包括了随着时代发展而注入的诸多新意。

三. 词义缩小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词由原本的多义,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单义。

四. 消失的词

事物的消失、生活环境的改变、现象的消失等都会使与之相应的词语退出历史舞台。

五. 新生的词

新生的事物、新的现象很容易带来一批新生的词语。

六. 演变的原因

引起词语发生演变的原因有很多。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的论文选材很广,但是要写好一篇论文还得细细琢磨。

篇16:汉语言文学论文提纲

一、论文选题的要求和范围

1.要求:(1)论文的选题限定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范围内;(2)要尽可能选择课程范围内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课题;(3)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4)选题要考虑论文所要求的理论性和深刻性:(5)选题宜小不宜大,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切忌选择内容空泛、大而无当的问题。

2.范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题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古代文学方面;(2)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3)语言学方面;(4)汉语方面(包括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5)文学理论方面(包括文学的基本理论、中国古代文论和西方文论);(6)外国文学(尤其是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7)比较文学方面;(8)美学方面。

(超范围选题,论文无效)

二、论文程序

1.确定一个适当的选题。

所谓“适当”,是指符合选题要求的课题。

选题要得到指导教师的指导并经指导教师认可。

论文选题的程序和方法是:首先在一个比较大的课题范围内尽可能广泛地浏览相关研究资料,并向他人请教,了解这一范围的研究状况,同时进行积极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

真正选好课题的标志是形成解决这个课题的设想。

2.收集资料和写出提纲。

在选题阶段广泛浏览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阅读的资料,对有的资料要精心研读。

需要记录的资料,要根据资料的性质、特点和重要程度,采用摘录、提要、心得札记、复印、网上下载等形式随时记录下来。

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对课题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就应该形成解决课题的思路,就应该知道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就应该能写出论文提纲。

提纲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认可。

如果指导教师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要认真修改后方可进行下一程序。

提纲的内容包括:题目、论点、论述思路的逻辑架构,主要论据(资料)。

提纲应分条列项,并尽可能详细:提纲的详细程度反映思路的成熟程度。

选题和收集资料是整个作业过程中两个最关键环节,只要确定一个好的选题并获取充足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写成一篇论文是水到渠成之事,不要误认为写作成稿是最主要过程。

3.撰写初稿、修改定稿。

首先写出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按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交指导教师审阅。

如果指导教师认可,就可定稿。

如果指导教师不认可,就要继续修改,直到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定稿。

4.答辩

三、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应符合通行的格式规范,要求必须具备如下格式:题目、署名、完成日期、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题目要明确地揭示论文内容,切忌摸棱两可或不知所云。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宜控制在200字左右,最多不超过300字。

注意:摘要应客观、准确地表述自己论文的内容,不能带主观色彩,不要分段,也不要分条列项。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专业术语或具有专业术语性质的词语。

一般三至五个,最多不超过八个。

正文一般包括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

文中一般不出现“引言”、“本论”、“结论”字样,但一般应有引言段和结论段。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或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

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不能仅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

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表述必须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

论文要求使用准确、简洁、规范、平易的书面语言,不要口语化,尽量不用文学修辞。

论文正文不得少于5000字。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所收集到的对本文的论述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足以支撑本文论述的资料。

格式如下:

期刊类:序号、作者、篇名,刊名,期号和出版时间。

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网页类:序号、作者、篇名,网址,发表年月。

(如果网上文章来自期刊或专著,应以书面文献为准)

四、论文答辩

论文完成后,要通过答辩确认论文的真实性,评定论文成绩。

为使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应充分做好答辩准备。

答辩分论文介绍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做答辩准备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论文介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原因,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这个论题的意义何在。

二是研究背景,说明前人对这个论题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等。

对研究背景的介绍能够直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对论题的研究程度,因此应是论文介绍的重点。

三是对论文本身的介绍,主要介绍论文的的创新之处、基本观点和论述思路,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等。

在准备论文答辩时,应该就这三个方面准备一份介绍提纲。

介绍论文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

汉语言专业论文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信息处理与现代汉语轻声的论文

浅谈女性教育之人口和谐之“族”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注意事项

「游记作文」游扬州个园

七年级读后感:左手的掌纹读后感

关于读名著的好处的议论文作文

《蝴蝶梦》读后感

呼啸山庄的汉语言文学论文
《呼啸山庄的汉语言文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呼啸山庄的汉语言文学论文(推荐16篇)】相关文章:

高希希经典语录2022-07-01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2024-02-06

十九世纪英美文学对农业经济的概况探索论文2023-07-29

文学开题报告2023-03-08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评语2024-05-22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精选2023-08-12

毕业论文英语专业范文2022-05-07

如何撰写英语专业毕业论文2023-12-02

六年级议论文 :爱450字2022-05-06

小学六年级写信作文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