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399第四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时间:2022-06-03 02:19:06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A399第四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精选18篇)由网友“闪电小鳄鱼”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SA399第四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SA399第四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篇1:SA399第四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Describing ARP and RARP 基本内容: 描述地址解析协议 描述逆地址解析协议 ARP定义了映射32位IP地址到48位以太网地址的方法,当两台主机需要通信的时候,需要对方的以太网地址.ARP就提供了目的以太网地址的相关信息 用主机sys11和主机sys13的通信过程来阐明A

Describing ARP and RARP

基本内容:

描述地址解析协议

描述逆地址解析协议

ARP定义了映射32位IP地址到48位以太网地址的方法,当两台主机需要通信的时候,需要对方的以太网地址.ARP就提供了目的以太网地址的相关信息

用主机sys11和主机sys13的通信过程来阐明ARP操作:

1,sys11使用以太网广播地址发送一个ARP请求到本地网络,ARP请求包括目的主机sys13的IP地址

2,sys13识别到sys11的目的地址是它的,向sys11发送一个ARP响应.ARP响应包括了sys13的以太网地址,使用它本身的单播以太网地址来发送

ARP响应存储在ARP表中,以便将来需要的时候使用.ARP表存储在内存中,存储了近20分钟访问以太网地址的请求.如果ARP表里面没有以太网地址,那么ARP请求就被发送.收到ARP请求的主机更新ARP表里面的内容

# ndd /dev/ip ip_ire_arp_interval

100

使用arp -a命令可以查看ARP表中每个IP地址和以太网地址的映射.完成的项能显示IP到以太网地址的映射,没有完成的项只能显示IP地址

使用arp hostname命令可以迅速查看具体主机的IP地址和以太网地址的映射关系

在ARP表中添加一项,使用arp -s hostname ethe.net_address命令

从文件中获取信息来在ARP表中添加一项,使用命令arp -f filename,filename中的格式应该是:

hostname ethernet_address [pub]

从ARP表中删除一项,使用命令arp -d hostname(hostname可以是主机名也可以是IP地址)

逆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以太网地址映射到IP地址

默认情况下,系统PROM被配置为使用RARP作为网络启动策略,如果要强迫系统执行RARP启动过程,可以使用命令:

ok boot net:rarp

当提供RARP请求和回应的时候,必须确保in.rarpd RARP进程运行在系统上.一般说来,这个进程由脚本/etc/rc3.d/S16bot.server启动,只有当目录/tftpboot存在的时候,这个脚本才执行

/etc/hosts和/etc/ethers文件在239和299中都有提到,不赘述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2:SA399第六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Configuring mutipathing 基本内容: 增加网络的吞吐量和有效性 实施多路 实施中继 在如今的计算机环境,网络带宽是最受青睐的.SUN公司提供了两种有效的方法(IPMP,Trunking)来满足不同的网络带宽 需求 ,IPMP是和系统绑定的,中继(Trunking)没有和系统绑定 网

Configuring mutipathing

基本内容:

增加网络的吞吐量和有效性

实施多路

实施中继

在如今的计算机环境,网络带宽是最受青睐的.SUN公司提供了两种有效的方法(IPMP,Trunking)来满足不同的网络带宽需求,IPMP是和系统绑定的,中继(Trunking)没有和系统绑定

网络接口由于和交换机或者集线器直接相连而容易出现错误,IPMP使得同一子网上不同的接口配置不同的IP地址并连接到相同的网络部分,如果任何一个接口出现错误失效,那么当前的网络连接将被自动转移到其他的接口

在系统上配置IPMP的基本要求是:

1,至少要运行在solaris 8版本

2,每个网络接口都必须配置唯一的物理地址.对于大多数SUN的网络适配器来说,主机上所有网络接口都使用相同的MAC地址,然而IPMP要求所有的接口都处于同一子网,这就要求你必须手动修改系统默认的MAC地址以免发生MAC地址冲突

3,所有的网络适配器接口都连接在同一子网上

4,一个网络适配器组名必须赋予IPMP接口

5,赋予一个接口一个测试地址.这个地址必须是可以路由的地址,用来监控每个接口的状态,错误检测以及恢复

6,同一子网上必须有其他的主机存在

in.mpathd进程可以用来对接口进行错误检测以及错误修复,通过两种方法:

1,通过接口发送以及接收ICMP回应请求以及应答

2,监控接口上的IFF_RUNNING标签

如果这两种方法中的任一都不能奏效的话,那就可以断定接口发生了错误.当这两种方法可以重新使用的时候,说明错误被修复并能够通过接口发送以及接收数据包

注意在配置IPMP的时候,必须确保网络上不止一台系统存在

配置IPMP,要完成下面的步骤:

1,察看solaris的版本(在/etc/release文件中)

2,配置唯一的MAC地址(修改变量eeprom,“eeprom local_mac_address?=true”要注意改变了这个变量之后要重启系统)

3,定义IP地址(通过命令“tail -5 /etc/inet/hosts”察看)

4,配置接口

使用命令“cat /etc/hostname.qfe0”来配置,里面的参数如下:

sys11                     代表和地址相关的系统名称

netmask +              代表相应的子网掩码

boardcast +            默认的广播地址

group mpgrp-one     代表IPMP的组名

up                          标记接口是启动的

addif sys11-test0     创建另一个没有被使用的逻辑接口并赋予相应的名称

deprecated             标记所配置的地址为deprecated地址,当没有其他地址可用的时候,这个地址就开始起作用.在ifconfig -a命令下显示为“DEPRECATED”

-failover                表示当接口发生错误的时候所配置的地址仍然有效,在ifconfig -a命令下显示为“NOFAILOVER”

5,重启系统

6,察看接口的配置情况

in.mpathd进程受/etc/default/mpathd文件中的TRACK_INTERFACES_ONLY_WITH_GROUPS参数控制,如果它的后面显示的是“YES”,那么ifconfig的组选项就自动打开这个进程. 如果它的后面显示的是“NO”,那么在脚本/etc/rcS.d/S30network.sh在系统启动的时候启动这个进程

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在命令行上输入下面的命令来启动in.mpathd进程:

sys11# /sbin/in.mpathd

可以通过使用命令“if-mpadm -d xxx”来强制使接口进入到failover状态

要重新启动这个接口,可以用命令“if_mpadm -r qfe0”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3:SA399第五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Configuring IP 基本内容: 描述因特网层协议 描述IP数据报 描述IP地址类型 描述子网和VLSMs(可变长的子网掩码) 描述接口配置文件 管理逻辑接口 IP的两大功能是: 1,在 网络 上实现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 2,执行分段和重配服务来适应不同最大传输单元的数据链

Configuring IP

基本内容:

描述因特网层协议

描述IP数据报

描述IP地址类型

描述子网和VLSMs(可变长的子网掩码)

描述接口配置文件

管理逻辑接口

IP的两大功能是:

1,在网络上实现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

2,执行分段和重配服务来适应不同最大传输单元的数据链路

ICMP是IP的一个协议内容,使不同的系统之间能够发送控制信息或者提示错误信息.发送的消息类型包括请求回应,响应回应,目的不可达,路由通告,路由路径,路由请求以及超时连接

可以使用ifconfig -a命令来查看最大传输单元

ICMP消息在RFC 792文档中有完整的定义

IP数据报是在TCP/IP网络中传输的基本信息单元,数据报报头信息包括了诸如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这样的信息,也包括了什么协议用于接受IP数据报的信息.这些协议有UDP,TCP,ICMP等

IP数据报的有效负载(payload)可以是UDP数据报,TCP分段,ICMP消息,IGMP消息中的任何一个

IP地址分为A类,B类,C类三类地址(各地址范围不赘述,CCNA中有详细说明)

A类地址中从10.0.0.0到10.255.255.255作为私有地址,另外127.0.0.0地址范围不能被使用因为127.0.0.1被用作环回接口;B类地址中从172.16.0.0-172.31.255.255作为私有地址;C类地址中从192.168.0.0-192.168.255.255作为私有地址

广播地址是将数据同事传输到局域网上所有主机,如果主机位置所有都被标识为1,那么说明是一个广播地址.多播地址的范围是从224-239

子网的概念是从主机号中分离出来的,分离之后的主机号变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子网号,另一部分是主机号

/etc/inet/netmasks文件是对/etc/netmasks文件的软链接.如果/etc/inet/netmasks文件里面没有子网掩码,默认的子网掩码就被使用.也可以通过命令来规定具体的子网掩码,例如:

sys11# ifconfig qfe0 192.168.1.1 netmask 0xffffff00 up

有连续的子网掩码和不连续的子网掩码两种类型,不连续的子网掩码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一般不推荐使用

如果要更改主机名,必须更改所有六个文件:

/etc/inet/hosts

/etc/nodename

/etc/hostname.interface

/etc/net/ticlts/hosts

/etc/net/ticots/hosts

/etc/net/ticotsord/hosts(299里面有提到,不赘述)

逻辑接口又被称为虚拟接口,可以在一个接口上配置许多的IP地址,甚至不同类的IP地址.使单一的系统看起来就像很多的系统只有一种方法.使用逻辑接口的好处是:

1,低成本.不需要购买多余的网卡

2,便于管理

使用逻辑接口不好的地方在于:

1,严重的网络负载,将很多逻辑地址捆绑到一个以太网接口容易造成网络瓶颈

2,延缓系统启动时间

可以用plumb命令来添加逻辑接口,比如我们要在一个物理接口hme0上面配置一个逻辑接口,可以用下面的命令:

sys11# ifconfig hme0:1 plumb 192.169.1.1 up

可以通过命令ifconfig hme0 addif 192.168.55.1 up来添加第二个逻辑接口,系统自动将其命名为hme0:2

也可以在/etc/hostname.hme0文件下面手动添加addif 192.168.55.1 up完成

要删除配置的逻辑接口可以用命令unplumb,比如:

sys11# ifconfig hme0:1 down unplumb

如果知道逻辑接口确切的IP地址,可以通过命令ifconfig hme0 removeif 192.168.55.1来清除掉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4:SA399第九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Describing the Transportlayer 基本内容: 描述传输层的基础知识 描述UDP 描述TCP 描述TCP的流量控制 传输层头部包括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另外,传输层包括错误检测和恢复,调整流量信息,根据所使用协议的不同而不同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无状态的,不可信

Describing the Transportlayer

基本内容:

描述传输层的基础知识

描述UDP

描述TCP

描述TCP的流量控制

传输层头部包括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另外,传输层包括错误检测和恢复,调整流量信息,根据所使用协议的不同而不同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无状态的,不可信赖的协议.它是低开销的,用于在可信赖网络上的高速应用

UDP从应用层接收数据并将其封装成UDP数据报

TCP是一种有连接的,状态性的,可信赖的协议.它常被用于多系统之间的多数据传输.TCP有四个显著的特性:

1,Virtual circuit connection

2,Full-duplex connection

3,Unstructured stream orientation

4,Buffered transfer

在传输开始之前,在接收方和发送方必须建立TCP连接,这就和打电话相似,在你和某人交谈的之前必须建立双方的连接

TCP流量控制中的三种Window机制:

Receiver-side window

Sender-side congestion window

TCP large window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5:SA399第二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Introducing LANs and their components 基本内容: 描述网络拓扑 描述局域网介质 描述网络设备 总线拓扑是典型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所有的设备通过连接到一条同轴电缆或双绞线来进行交流 星型拓扑被广泛用于今天的局域网网络环境,它的具体结构是以集线器或 中

Introducing LANs and their components

基本内容:

描述网络拓扑

描述局域网介质

描述网络设备

总线拓扑是典型的局域网拓扑结构,所有的设备通过连接到一条同轴电缆或双绞线来进行交流

星型拓扑被广泛用于今天的局域网网络环境,它的具体结构是以集线器或中间件为中心向各个方向扩展,以

便连接到不同的设备.

智能化的集线器可以控制端口间传输的信息以及什么设备将被连接到什么端口

令牌环网拓扑结构其形状类似星型拓扑结构,其中任意一个结点的输出是其邻接结点的输入,每个结点都和

其他两个结点邻接,如果一个结点发生功能型障碍,那么它和其他结点的交流就要被迫中断

VLAN拓扑越来越广泛应用,它被实施在只支持VLAN拓扑的中间件上.创建一个VLAN,交换机上的每个端口都

可能被放置到不同的网络,比如说端口1,2,5可以被放置到A网络,而端口3,4,7,8可以被放置到B网络

.处于不同网络位置的它们相互就不能交流信息,这对阻隔广播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局域网介质-IEEE identifiers

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10 BASE-5,10代表的是传输速度,每秒传输10M.BASE代表基本频带信号.5代表分段

最大长度:500米

又比如10 BASE-T,T代表双绞线(twisted pair),f代表光纤线

IEEE 802.3类型,包括10BASE-5 Media类型,10BASE-2 Media类型等等

介绍网络设备

共享集线器:星型拓扑结构的中间设备,用双绞线将所有主机连接起来,一般用于小型局域网中,冲突域时有发生

网桥:工作在网络层,连接2个或多个网络分段,冲突域同样时有发生

交换机:用于分割冲突域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6:SA399第三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Describing Ethernet interfaces 基本内容: 描述以太网概念 描述以太网的帧 使用 网络 的效用 以太网标准实施在TCP/IP协议模型的网络接口层 以太网网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1,以太网包又称为帧,这些数据单元在网络上传输 2,以太网访问方法CSMA/CD用来

Describing Ethernet interfaces

基本内容:

描述以太网概念

描述以太网的帧

使用网络的效用

以太网标准实施在TCP/IP协议模型的网络接口层

以太网网络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1,以太网包又称为帧,这些数据单元在网络上传输

2,以太网访问方法CSMA/CD用来控制包的传输和信息的流量控制

3,硬件电缆,连接器,电路,用于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CSMA/CD是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Ethernet IEEE 802.3定义的一种技术,每个设备发送之前监听电缆上的数字信号.另外,CSMA/CD允许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共享一条电缆,但一次一个.如果两个设备同时发送,将出现帧冲突且会发送干扰图样,该设备将停止发送,等待一个预先确定的时间量,然后试着再次发送.

当一个系统要同时发送接受数据的时候,就用到全双工模式下的网络传输

当一个系统只发送或接受数据的时候,就执行半双工模式

全双工模式比半双工模式效率高

netstat命令提供了网络上相关信息的统计表,比如说冲突率.在一个共享介质的拓扑上,冲突时有发生,网络上传输的节点越多,发生网络拥塞的可能性就越大,要察看当前以太网接口的使用情况,可以用带-i参数的netstat命令,比如:

sys11# netstat -i

当网络上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系统试图同时传输数据的时候,就发生了冲突.冲突率指示了发生冲突的数量,常使用冲突率来诊断网络性能故障,计算冲突率的方法是:

冲突量*100/输出的包

一般说来,10M以太网上冲突率大于百分之5以及100M以太网上冲突率大于百分之10的,都说明发生了网络负载;错误的网络连线也容易导致冲突的发生;交换机通过把冲突域限制在一个系统上的方法来减少冲突

以太网地址是设备上唯一的硬件地址,有48位长,用12个十六进制的数表示,例如:

08:00:20:le:56:7d

以太网地址的前三个字节由IEEE分配,后三个字节由生产厂家自行分配

有三种类型的地址,分别是单播,广播和多播.单播地址使用的是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可以将以太网地址作为单播地址;多播地址被用于将消息发送道以太网上的所有结点,它的格式以全1表示,例如ff:ff:ff:ff:ff:ff;组播用于将来自单一源的数据传送给在不同网络上的多台设备

可以通过在ok状态下键入banner命令来察看以太网地址

也可以在命令行状态下键入ifconfig -a命令来察看以太网地址

如果要使用基于端口而不是基于主机的以太网地址,可以通过命令eeprom local-mac-address?=true来实现.如果网卡不能提供唯一的以太网地址的时候也可以用命令ifconfig ether来提供基于端口的以太网地址

有两种常见的以太网帧格式:Ethernet-II格式和LLC(逻辑链路控制)格式,它们的唯一区别是在第四个区域,Ethernet-II是类型字段,LLC是帧长度字段

对以太网接口,最大传输单元(MTU)是1500bytes.对环回接口(loopback),MTU是8232bytes

使用snoop的一些实例:

1,# snoop -d qfe0 broadcast(在qfe0接口上概要查看广播帧)

2,# snoop -v -d qfe0 broadcast(在qfe0接口上详细查看广播帧)

3,# snoop -d qfe0 -V 192.168.1.2(在qfe0接口上概要查看和给定IP地址相关的过滤信息)

4,# snoop -d qfe0 -o /tmp/snooper 192.168.1.2(将在qfe0接口上概要查看到和给定IP地址相关过滤信息的信息导入到文件/tmp/snooper里面)

5,# snoop -i /tmp/snooper -V(以概要查看文件/tmp/snooper里面的信息)

6,# snoop -i /tmp/snooper -V | egrep -iv 'nfs|ack|contin|ftp|ip'(搜索)

netstat和ndd命令的用法以及具体参数不赘述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7:191红皮书第四章Windows系统

本想传传word文件,可是资格不够,呵呵,只有贴了: 5.对象数据管理器(ODM) 被ODM管理的系统数据有: 设备配置信息S MI T的显示信息(菜单/选择器/对话框)产品安装或更新需要的重要的数据通信配置信息系统资源信息 许多对象类和对象被保存在/usr/lib/objrepos

本想传传word文件,可是资格不够,呵呵,只有贴了:

5.对象数据管理器(ODM)

被ODM管理的系统数据有:

设备配置信息;SMIT的显示信息(菜单/选择器/对话框);产品安装或更新需要的重要的数据;通信配置信息系统资源信息

许多对象类和对象被保存在/usr/lib/objrepos目录中,但是ODM信息被保存在三个目录中:

/usr/lib/objrepos/usr/share/lib/objrepos/etc/objrepos

ODM的基本组件是对象类和对象.这些组件的管理要使用命令或子程序来实现.很明显,要通过使用这些接口的加入或创建属性来建立对象类或对象,从而存储管理数据.

ODM对象是ODM对象类的成员.用来管理和存储数据的实体,类似于数组结构的元素或者固定格式的一条记录

对象类是有相同定义的对象的存储集合,类似于C语言结构中的数组,有固定格式记录的文件

ODM数据库是ODM对象类的存储集合,类似于数组结构的集合或者一个文件目录

一个对象类包含一个或多个描述符,当对象被加入到一个对象类的时候,一个值就会被关联到该对象的描述符,一个对象的描述符和它们关联的值可以被ODM工具查找和改变

在设备配置区域,ODM包含了所有配置过的物理卷/卷组/逻辑卷.这个信息是在VGDA中找到的信息的镜象(即VGDA中找到的信息就是来源于此),有个证明:当要导入一个VGDA到另外一个VG的时候,要把被导入的VG的VGDA数据拷贝到ODM中去;而当一个VG被导出的时候,保存在ODM数据库中的该卷组的数据就要被删除.

一.ODM命令

可以用ODM创建/加入/改变/重获/显示/删除对象和对象类.这些命令可以用命令行方式输入,但是建议只有在常用的系统维护方法(如smit)无效的时候才使用.对于初级管理员,建议获取更多知识或多练习之后才使用这些命令.因为这些命令可以使系统无法启动.

odmadd:把一个对象加入到对象类中去.该命令把一个ASCII码文件作为输入,以该文件中提到的对象组装对象类.

odmchange:在指定的对象类中改变指定的对象.

odmcreate:创建空的对象类.该命令把一个ASCII码文件描述的对象类作为输入,产生C语言文件.h和.c用于应用程序访问该类中的对象

odmdelete:从对象类中删除对象

odmdrop:从ODM数据库中删除整个对象类

odmget:从对象类中重获对象,并以odmadd命令格式显示对象信息

odmshow:显示一个对象类的描述.该命令把所有的对象类名作为输入并以odmcreate命令格式显示对象类信息

二.对象类举例

以下是Customized Device Database (CuDv)对象类定义的例子:

# odmshow CuDv

class CuDv {

char name[16]; /* offset: 0xc ( 12) */

short status; /* offset: 0x1c ( 2*/

short chgstatus; /* offset: 0x1e ( 30) */

char ddins[16]; /* offset: 0x20 ( 32) */

char location[16]; /* offset: 0x30 ( 4*/

char parent[16]; /* offset: 0x40 ( 64) */

char connwhere[16]; /* offset: 0x50 ( 80) */

link PdDv PdDv uniquetype PdDvLn[48]; /* offset: 0x60 ( 96) */

};

/*

descriptors: 8

structure size: 0x98 (152) bytes

data offset: 0x1cd8

population: 50 objects (50 active, 0 deleted)

*/

1. A system administrator wishes to determine if a newly configured tape drive is correctly added to the ODM database. Which command would the administrator use?

A. odmshow

B. odmadd

C. odmget

D. odmcreate

limingtian 回复于:-12-24 10:26:52支持!!!

wangvi 回复于:2002-12-21 01:24:04

limingtian 回复于:2002-12-24 10:26:52支持!!!

initcdc 回复于:-08-27 07:05:55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8:SA399课程介绍及学习目标Windows系统

课程描述: Solaris 9 网络管理提供学员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有关网络管理任务,如:局域网(LAN〕的配置和故障排除,该课程也提供学员动手操作练习:IP路由,域名解析(DNS〕,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及IPV6。 谁应该参加: 正在或将要在网络环境(LAN

课程描述:

Solaris 9 网络管理提供学员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有关网络管理任务,如:局域网(LAN〕的配置和故障排除。该课程也提供学员动手操作练习:IP路由,域名解析(DNS〕,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及IPV6。

谁应该参加:

正在或将要在网络环境(LAN和Solairs OE)中管理Sun操作系统的有经验的系统管理员,

目标:本课程完成后,您将具备以下能力

配置路由和路由表

配置子网掩码,包括可变长子网掩码

配置DHCP客户端和服务器

配置DNS

配置网络时间协议(NTP)服务器和客户端

配置IPV6主机或路由

配置基于IPV4的IPV6隧道

网络故障的排除

预备知识:学习本课程,您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安装,配置和维护Sun产品服务器

改变系统运行级别

读和编辑系统资源文件

学习本课程,您必须已完成以下课程:

SA299:Solaris9高级系统管理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9:SA399第一章读书笔记

Introducing the TCP/IP model

基本内容:描述网络模式的基本原理描述TCP/IP模型的层次描述基本对等交流和相关的协议

数据传输协议是用于设备间交流信息的规则,描述了:语法:数据格式和编码语义:控制信息和纠错能力时间选择:速度的匹配和先后顺序

TCP/IP模式是提供给solaris系统用于数据交流的协议栈下面的映射关系使你更加清楚的理解网络模式:模型=结构层次=功能协议=规则

使用这一层次模式的好处在于:1,将复杂的网络分成很多层次结构2,当你要对一个层次进行调整的时候,不必对其他层次进行改动3,提供了一个标准,允许软硬件之间交互式操作4,简化错误诊断

TCP/IP模式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应用层(包括诸如telnet, FTP,SNMP,SMTP,DHCP,DNS,NIS,NFS,SSH等协议)传输层(回应确认,排序,流量控制,包括有连接的TCP协议和无连接的UDP协议)网际层(数据的分割和重组,数据路由,包括IP,ICMP协议)网络接口层(提供错误检测和帧的封装)数据在层与层之间流动的时候,每一层都要加上相应的报头、报尾信息

篇10:........Windows系统

........

CNL 回复于:-10-21 16:28:36谢谢共享,需要的快看啦!

AnEagle 回复于:2004-10-27 17:21:25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分析见“濉溪县农信联社业务网主机系统性能优化实施方案”

楼主太幽默了,在哪里找到的?

zhaobincn 回复于:2004-11-07 02:26:00SKKEEP兄弟 你已收藏完了吧

zhyesno 回复于:2004-11-07 08:44:29呵呵,收藏一下,

........Windows系统

。。:)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11:SM240第九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Sun VTS system diagnostics main contents: Select, set up, and run SunVTS diagnostic tests Run SunVTS over a .net work Run SunVTS in TTY mode without a frame. buffer Analyze SunVTS test results SunVTS is Sun’s online validation test suite. W

Sun VTS system diagnostics

main contents:

Select, set up, and run SunVTS diagnostic tests

Run SunVTS over a.network

Run SunVTS in TTY mode without a frame. buffer

Analyze SunVTS test results

SunVTS is Sun’s online validation test suite. With VTS, you can verify the functionality of most of Sun’s hardware devices. You can use the SunVTS tests to stress certain areas of the system as needed fordiagnostic and troubleshooting purposes

Use SunVTS to test one device or multiple devices. Some of the major test

categories are:

Audio Tests

Communication (Serial and Parallel) Tests

Graphic/Video Tests

Memory Tests

Network Tests

Peripherals (Disks, Tape, CD-ROM, Printer, Floppy) Tests

Processor Tests

Storage Tests

The SunVTS program is run when the superuser types one of the following commands. The ex /opt/SUNWvts/bin directory needs to be defined as part of the PATH variable

sunvts C Runs the SunVTS kernel and default graphical interface

(CDE) on the local machine

sunvts -l C Runs the SunVTS kernel and OpenLook graphical

interface on the local machine

sunvts -t C Runs the SunVTS kernel in TTY mode, vtstty

sunvts -h host_name C Runs the graphical interface on the local

machine while connecting and testing a remote machine

If you use the SunVTS software in TTY mode, no frame. buffer is required. To run in TTY mode, perform. the following steps:

1. Start the SunVTS kernel with the vtsk command.

# /opt/SUNWvts/bin/vtsk

2. Start the SunVTS TTY User Interface with the vtstty command

# /opt/SUNWvts/bin/vtstty

or the sunvts command with the -t option.

# /opt/SUNWvts/bin/sunvts -t

Figure 9-6 SunVTS Window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must be met to run SunVTS on a remote system:

1,There must be network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local and remote system.

2,You must install the same revision of SunVTS on both the local and remote system.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12:边城第四章读书笔记

关于边城第四章读书笔记1

一条缓缓流淌的白江,一段默默悲伤的往事......

边城,在沈从文笔下哭泣。这是一座美丽却笼着一层纱的城,它在欢与悲的交界,独自徘徊。

白江,是夹杂在山与岸之中的,要想出城到外边去,只能乘渡船。那是艘不大的渡船,由一个老头子摆渡。他有一个孙女叫翠翠,翠翠妈在生下她时就死了,翠翠爸也在不久后自杀,只留下老头子独自照顾翠翠。虽说只留下祖孙二人,日子过得倒也甜蜜。在翠翠十三四岁时,已出落得清秀美丽,得到城里许多人的追求,特别是船总的两个儿子——大老和二老。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大老在水中淹死,二老远走他乡。翠翠的亲人——爷爷,也在电闪雷鸣的夜晚,静静地死去了。书的末尾,翠翠被接到了船总家,苦苦地等待二老回家......

无论最终二老是否回来,在我看来,都不可能成就一段他与翠翠的美好姻缘。因为二老对于翠翠的爱并不是真爱。真爱是经得起种种磨难与考验的,譬如金庸笔下的杨过与小龙女,他们之间有过漫长的分离,也有生死的考验,最终却不离不弃,这才是真爱。或许二老仍爱着翠翠,但是他能放掉自己同胞兄弟的恨,放掉一切,放掉所谓的面子吗?他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去了桃园,那么即使有朝一日回来,说不定也已是有家室的人了。在以后的日子里,翠翠必将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如林黛玉一般。船总收养她,是因为二老,如果二老不归,难道他们就会轻易地把他嫁出去吗?他们只会让她等,等那个或许再也不归的人。

《边城》是在悲与欢之间摇曳不定的,沈从文用略带忧伤的笔触,描绘着这一段纯美的初恋。每每读完《边城》,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翠翠的影子。

《边城》,一座飘忽不定的城,一段忧伤的故事,诉说着人世的不公和命运的哀叹.....

关于边城第四章读书笔记2

《边城》描述了河街繁华祥和的码头市井,湘西淳朴厚道,善良笃信的世道民风。河街虽有“一营士兵驻老参将衙门”,有地方的“厘金局(税收征稽)”,却仿佛并不存在,林林琅琅“五百家”,各处是一片繁忙的劳作、古朴的店铺、悠闲的生活景致。“船来时,远远的就从对河滩上看着无数的纤夫……带了细点心洋糖之类,拢岸时却拿进城中来换钱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鸡,养两只猪,托下行船夫打副金耳环,带两丈官青布或一坛好酱油、一个双料的美孚灯罩回来,便占去了大部分作主妇的心了”。河街上,就连j女也为世风所感,“永远那么浑厚……尽把自己的心紧紧缚在远远的一个人身上,做梦时,就总常常梦船拢了岸,一个人摇摇荡荡的从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边跑来”。这些客观生动的描写,反映了沈先生凤凰县生活的深厚基础,当年对“河街”生活细腻的观察,对湘西民俗风情的谙熟,直观与遐想的特写抓住精彩的瞬间,给人以鲜活的生活场景。“河街”上虽有三教九流,以及“纤夫”、“船夫”、“j女”等生活在最低层的民众,但做为当年“新文化”的杰出作家,也许是为了爱情主题,未提及阶级对立或社会矛盾。

我们虽然仅仅是从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个遥远的时代,未必真悟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但《边城》却是沈先生描述的类似于陶渊明笔下的现代“桃花源”,与当时“争乱”的外世隔绝,从中不难看出沈从文先生对和谐美好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关于边城第四章读书笔记3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里的文字总是不经意的撩拨着我的心弦,文中处处浸润着湘楚景色,处处是淳厚质朴的风味人情,字里行间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诗意。读起它时你便会被忧伤围绕,像是触及到了什么,是怀念儿时那个有着暖阳的冬日午后?还是现在这个让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质朴的城,一座宿命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隐忍着什么。翠翠,这个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子,她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了那个在梦中可以用歌声将她带到很远地方的人儿开始,她便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文中的结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翠翠依然重复着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沈从文先生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灵世界,融入湘西这片纯朴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温良率直的人们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为何取名《边城》,在心里它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沈从文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不都有一座“边城”吗?也许那座悲天悯人的城已经随着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思考。

关于边城第四章读书笔记4

自爷爷死后,每当夜晚来临,当周围的村庄一切都归于平静之时。一种歇斯底里的忧伤便如同昔日的鲜血一样沸腾的用上心头。那强烈的气势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翠翠的心头更多了一份沉重与迷茫。

一夜,翠翠在水边静坐了许久。起初,他在默默地向身边的狗倾诉着故事的起落以及那种少女只有在这种情景与年岁下的特殊感情。心底深处蕴藏着对爱的憧憬,向往与执著。而又在当欲望与事实面前的激烈碰撞下,翠翠收回了言语,望了望远方孤塔上的皓月。低下头,一股忧伤有一次用上了心头。

顷刻间,翠翠的双颊已满是泪水。她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傩送的无情,抱怨着爷爷悄然的离去。她抱起了狗失声痛哭,河水冰冷她的双脚,空当的山谷里,翠翠的哭泣声静静的回荡。晚上,没有了对面山塔下的歌声,使得翠翠只是在记忆中回味那先前的梦那歌声如此熟悉,婉转,轻飘飘滑过耳间,充斥在心间。翠翠也想起了母亲,为爱而殉情的母亲背负了多少沉痛与泪水,小小的翠翠不晓得,她仿佛离母亲当初的生活很远很远,她又一次会想起了爷爷先前的话打雷,不要怕,翠翠。

又一次,翠翠从心底发出了爱与清的呼唤爷爷,我要你,爷爷,爷爷弱小的哭泣声又回想在空荡山谷狗此时此刻也中。舔向主人的小臂,像一声慰藉,带给翠翠温暖与安然。翠翠还是选择了生,毕竟她没有母亲那样爱的深沉,身边也再无家人,只是那条跟随多年的狗还依偎在怀里。而至于傩送,翠翠只是在脑海中留忆着先前的美好的回忆。

时间慢慢的推移前行,翠翠的轨迹依旧清晰,淡定。生活如静静的河水一般,归于了平静。往日的忧愁也早已飘散。村上的生活充满着静谧与和谐。人们再未向翠翠提及往事,都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而翠翠也早已在村中成长为一个大人了。唯有摆渡着那条船,生活在翠翠心中也已归为平静,翠翠的心头也再未有感情的焦灼。

夜,依旧很静。那人,那狗,那船仍停留在岸边。突如其来的变故并为左右村见的静谧生活。

翠翠躺在木屋外,静静的笑了,因为她仿佛听到山谷的那边一直熟悉的歌儿又在山谷间回绕飘至耳边。

关于边城第四章读书笔记5

实在够不成什么真正的读后感,也仅仅是浅读一遍多了一点自己的体会。

边城,就是边城。读到的笔法,浅浅的读去,却荡漾着无限的深意……

我是一个中文的学生,虽说也将开始自己的人生路,将边城浅浅的掠去,竟也似乎顺应老成起来。心灵如丛林环抱,绿意盎然的湖面上蓦然滑落的一粒水滴,淡淡的微波懒散散的在寂静的水面上荡漾、散尽……

从未接触过沈老先生的文章这是第一次读后感倒是看过很多,电影也粗略的看过,不过90年代的音像制品实在是略感粗糙,也是一路而过,降低了品味,增加了怀疑。

好的文章一般是不敢染指的也自然也不敢贸然留下自己的什么东西自觉才疏学浅,委实不能读出其中味来。然边城不同花了半天的时间咀嚼它读着读着不禁为老先生清淡的文笔所吸引。情节简单我这个一贯冷漠的人也不禁随着情节流动,伴着翠翠和爷爷的喜怒哀乐、起伏起来,一个淡淡的忧伤的结尾让我许久不能回过神来,陶中其中想着单纯、失落、凄清的翠翠……

听着熟悉的老歌,忘着略显褶皱的边城,哀婉凄清!眼睛也潮润润的……

边城一个湘西小镇一条小溪古老的渡船……凄冷的小屋下发生的人事,那么平常,那么澄明……也许此时此刻翠翠的黄狗依旧呆愣愣的看着上天望着那淡淡的云儿慢慢的散去,消逝。目光柔和,日暮苍茫……

篇13:关于SA119读书笔记3(连载)Windows系统

过了今天,自己到新单位就整整两个月了,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偶们头告知让我好写转正申请了,开心ING……终于可以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了! 还是继续昨天的笔记,不过今天晚上要写转正申请,所以只看了一章内容,感觉有点对不住大家,呵呵,明天争取看完199剩下

过了今天,自己到新单位就整整两个月了,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偶们头告知让我好写转正申请了,开心ING……终于可以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了!

还是继续昨天的笔记,不过今天晚上要写转正申请,所以只看了一章内容,感觉有点对不住大家,呵呵。明天争取看完199剩下的三章内容(远程访问、文件传输、压缩及存档)。

九、描述基本进程和任务控制

在Solaris OE中运行的每个程序都会建立一个进程。系统启动进程被成为守护进程,守护进程在后台运行

并提供系统服务:如桌面登陆守护进程(dtlogin)提供用户登陆时的图形界面。

PID:系统分配给每个进程一个唯一的ID,称为PID;用户可以通过PID识别和控制进程。

UID及GID(用户ID和组ID)也与每个进程关联,它们用于指示进程的所有者及决定进程的运行许可。

理解父进程与子进程间的关系:子进程由父进程所建立,子进程运行时父进程等待,运行完成后父进程中

止子进程的运行![比如shell的运行,shell就算是个父进程]

1. 查看进程:

格式:ps -options

对于每个进程,ps命令都会显示PID(PID)、所在终端(TTY)、累计运行时间(TIME)、命令名称(CMD);

常用选项:

-e:显示每个进程的PID、TTY、TIME、CMD信息;

-f:增加UID、父进程号(PPID)、进程开始时间(STIME)的显示;

例:ps -ef查看系统所有运行进程的详细列表!

ps -ef中列表各项说明:

UID:进程所有者的用户名;

PID:进程唯一识别号;

PPID:进程的父进程识别号;

C:CPU使用率;(已废除)

STIME:进程开始时间(hh:mm:ss);

TTY:显示进程的控制终端;[注意:系统守护进程显示为“?”标志]!

TIME:进程累计运行时间;

CMD:命令的名称、选项和参数;

2. 查找指定进程:(两种方法)ps和grep的联合使用;单独使用pgrep命令。

(1) ps和grep联合式用(通过管道符):

例:ps -e | grep lp

(2) 单独使用pgrep命令:(默认下,pgrep 进程名 得到的结果只显示PID)

格式:pgrep -option(s) 进程名

常用选项说明:

-x:显示完全匹配关键字的进程的PIDs;

-n:显示匹配关键字的最近建立的那个进程的PID;

-U uid:显示属于指定用户的进程的PIDs(uid可以为具体的用户名或UID);

-l:显示PID对应的进程名称;

-t term:显示分配给指定终端的进程。

3. 发送一个信号给进程:一般使用kill或pkill命令给进程发送信号!

P212_表9-4:信号的号码及名称:

信号Number / 名称 / 事件 / 描述 / 反应

1 / SIGHUP / 挂起 / 放弃终端连接或让一些程序在不中止的情况下重新初始化 / 退出

2 / SIGINT / 中断 / 通常为使用键盘Ctrl+C发出的中断信号 / 退出

9 / SIGKILL / 杀死 / 杀死一个进程,进程无法忽略该信号 / 退出

15 / SIGTERM / 终止 / kill或pkill发出的默认信号,一些进程能忽略该信号 / 退出

4. 终止进程:

(1)使用kill命令:普通用户只能终止所有者为其自己的进程;root用户能终止任何进程!

格式:kill [-signal信号] PID(s)

一些进程能忽略kill默认发出的15信号,如一个进程如果在等待磁带机完成操作,那么就会忽略15信号;

当然可以发送信号9强制关闭对15信号无响应的进程:kill -9 PID

注意:除非处于必要,请谨慎使用kill命令发送信号9来结束程序;不然若用信号9结束控制数据路或文件

更新的进程,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2)使用pkill命令:pkill [-options] process_name

[pkill命令默认也是发送信号15给进程,当然也可以强制发送信号9来结束进程]:

pkill -9 -x process_name

5. 在Korn shell中管理任务:(本节内容理解可能有误,请大家指正)!

任务也即进程,每个任务都拥有一个PID!

系统可管理三种类型的任务:前台任务、后台任务、已停止的任务;

前台任务:命令运行过程中占用终端窗口知道命令结束;

后台任务:命令后跟&号执行则运行时不占用终端窗口;

已停止任务:前台任务运行中按下Ctrl+Z或对后台任务使用stop命令,使任务停止,

常用任务控制命令:

jobs:显示当前运行或已停止的后台任务;

bg %n:在后台运行当前或指定的任务(n为job ID);

fg %n:把当前或指定的任务带到前台运行(n为job ID);

Ctrl+Z:停止前台任务并移至后台变为已停止任务;

stop %n:停止后台运行的任务(n为job ID);

注意:只能在shell中使用上述命令控制已启动的任务!

明日待续……

C.Arthur 回复于:-02-03 22:10:58继续努力:)

diag 回复于:2004-02-03 23:26:14这两天。我也在做实验。写笔记。。

SOLARIS 真是太大了。发现自己懂的很少呀。。。

这两天一直在出汗。。。。。。。。。。。。。。

zhoujf 回复于:2004-02-04 21:35:42临时有事不好意思,SA-119剩余的笔记会在明天晚上完整贴出!

C.Arthur 回复于:2004-02-04 21:38:38好的:)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14:关于SA119读书笔记4(完)Windows系统

今天是元霄节,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不时打断看书的我去看那漂亮的烟花,整个杭州城笼罩在一种祥和的元宵气氛中!下面是SA-119中的最后三章内容笔记,由于感觉最后三章内容比较简单,所以笔记也相对少了点, 十、远程登陆和文件传输 注意:若系统没有运行名

今天是元霄节,窗外鞭炮声此起彼伏,不时打断看书的我去看那漂亮的烟花,整个杭州城笼罩在一种祥和的元宵气氛中!下面是SA-119中的最后三章内容笔记,由于感觉最后三章内容比较简单,所以笔记也相对少了点。

十、远程登陆和文件传输

注意:若系统没有运行名称服务,则host名和ip地址应该存于/etc/.net/hosts文件中;若远程登陆用户在远程系统中无用户Home目录,则/(root)目录自动成为其Home目录!

当远程用户请求登陆本地主机时,本地主机会搜索/etc/passwd文件中是否包含有那个用户的名字,若有则允许其登陆。若系统有~/.rhosts文件且其内容中包含“+”号,则允许用户登陆已知远程主机时不用输入密码;

1. 使用rlogin命令建立远程登陆会话:rlogin hostname

登陆远程系统后,可以用uname -n验证远程系统的名称。

可以指定不同的用户名登陆远程系统:rlogin -l username hostname;

2. 在远程系统上运行程序:rsh hostname command

也可以用rsh -l username hostname command

![以上命令的hostname可以用ip地址代替];

例:若系统进入冻结状态,对键盘和鼠标输入操作无响应下,可以使用rlogin用另一用户远程访问该系统,然后通过pkill命令终止错误的会话。

3. 在Solaris9 OE中telnet命令已可用![格式:telnet hostname];

注意:telnet每次都会提示用户输入密码,并不使用.rhosts配置文件!

4. 使用rcp命令拷贝文件或目录从一主机到另一主机:

rcp source_file hostname:destination_file(例:rcp fl1 ht2:/dir2);

rcp hostname:source_file destination_file;

rcp hostname:source_file hostname:destination_file;

使用rcp -r选项可以拷贝子目录及包含文件。

注意:rcp命令会检查~/.rhosts文件已确认文件是否可以访问!

5. 系统间文件传输――FTP!

ftp hostname

FTP操作环境下的提示符:ftp>

可以在FTP中使用lcd命令切换本地系统的当前工作目录!

FTP传输模式:

(1)Solaris9 OE中默认下ftp连接使用二进制模式(binary mode);

用bin命令设置ftp传输为二进制模式,允许传输程序、图片或其他非文本文件;

(2)Solaris8 OE(及更早版本)下ftp连接默认为ASCII模式,可传输文本文件;

!可用mget或mput后跟文件名(空格分隔)在系统间一次传输多个文件。

十一、建立(压缩)归档文件:

建立归档文件的重要性:丢失、损坏或误删文件时,可以通过备份在移动磁带等备份设备中的存档文件来恢复!

压缩存档文件建立的方法:

(1)使用tar命令建立压缩的存档文件;

(2)通过jar命令合并多个存档文件到一个文件中。

1. tar命令:

格式:tar function(s) tarfile(文件的名字) filename(s)[要压缩的文件名字(多个以空格格开)]

tar命令功能参数说明:

c:建立一新的tar文件;

t:显示一个tar文件的内容包含列表;

x:从tar文件解压缩;

f:指定存档文件或磁带设备,默认磁带设备为/dev/rmt/0;

v:执行冗余验证并写入标准输出;

h:可带有如标准文件或目录的符号链接;

例:压缩归档文件放于磁带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mt -f /dev/rmt/0 status(显示当前磁带设备状态信息);

tar cvf /dev/rmt/0

从磁带机找回要恢复的归档文件:

tar xvf /dev/rmt/0 .

2. jar命令:合并文件!

格式:jar option(s) destination filename(s)

[参数和tar命令相近];

例:压缩当前目录内容至一个jar文件:jar cvf /tmp/file1.jar *

注意:jar命令不能对符号链接进行操作!其会把符号链接看作是文件名称的一部分,

十二、压缩、查看和解压缩文件

1. 使用compress命令压缩文件:典型情况下,压缩能使一个文本文件的大小缩小50%-60%!

格式:compress [-v] filename    [-v参数为执行时冗余校验,不带参数则该命令执行无输出信息];

注意:对tar文件进行compress操作后,文件会改名为*.tar.z;不解压缩前文件不能被tar命令所查看!

2. 使用zcat命令查看已用compress命令压缩过的文件:

格式:zcat filename  [当然也可以用uncompress -c filename命令代替,功能相同]!

例:查看被压缩后的tar文件的内容:“zcat file1.tar.z | tar xvf -”  (使用管道符!)

3. 使用uncompress命令解压缩文件:

格式:uncompress options filename   [参数-v使命令输出显示信息];

4. 使用gzip命令压缩文件:[文件扩展名为*.gz]

格式:gzip [-v] filename(s)

使用gunzip命令解压缩*.gz扩展名的文件:gunzip *.gz

5. 使用gzcat命令查看压缩文件:用gzip或compress命令压缩的文件均可使用该命令查看;

格式:gzcat filename  [功能同gunzip -c filename命令]!

6. 使用zip命令压缩和归档文件:

格式:zip [-r] target_filename source_filename(s)

例:zip file.zip file1 file2 file3……

解压缩*.zip文件:unzip *.zip

注意:jar和zip命令建立的文件互相兼容,可以使用unzip命令解压缩一个jar文件,反之也可以!

一个礼拜的时间终于把SA-119给看完了,不过书中还是有些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懂,只能通过接下来的学习来慢慢搞懂这些问题,当然也会在今后给出相关笔记。

SA-239读书笔记待续……(第一篇会在本周双休日期间贴出,敬请期待)

最后祝大家元霄节快乐!!

carefen 回复于:2004-02-05 22:16:44这位兄弟很勤奋哦。。向你学习哦。。向你致敬。。哥们。。好样的。。

iricyan 回复于:2004-02-05 22:16:51酷学的人我崇拜.

看完了.

可惜ftp还是不完美.

zhoujf 回复于:2004-02-05 22:38:13是呀~不过写得太简单,心都被元霄节的烟花拉出窗外去了~呵呵

C.Arthur 回复于:2004-02-05 23:35:56有机会丰富一下吧,现在能象你一样看书的人太少了:)

zhoujf 回复于:2004-02-06 08:32:41是呀,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充实,会在SA-239中写得更加详细,以方便大多数只看笔记的朋友

honglh 回复于:2004-02-06 09:23:26

zj_jifeng 回复于:2004-02-06 09:54:43[quote:a5cf61d954=“honglh”]赞[/quote:a5cf61d954]

littlebaggio 回复于:2004-02-06 14:03:22Thanks for your hard studying. Keep on your work!

smartlam 回复于:2004-02-06 15:29:34我好像好久都没有看书做笔记了,要向楼主学习!~~

sqwen 回复于:2004-02-06 16:06:58呵呵,等待你的SA-239笔记

hope365 回复于:2004-02-06 22:57:41又赶上一波,正在看,期待239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15:SA239第4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执行挂载和卸载! 基本内容 挂载的基础知识 执行挂载 执行卸载 访问挂载的软盘或者CDROM 限制对挂载的软盘或者CDROM进行访问 不用卷管理器来访问磁盘或者CDROM 使用newfs命令创建了文件系统之后,必须将其放置到挂载点上,挂载点是指向一个文件系统的目录,文件

执行挂载和卸载!

基本内容

挂载的基础知识

执行挂载

执行卸载

访问挂载的软盘或者CDROM

限制对挂载的软盘或者CDROM进行访问

不用卷管理器来访问磁盘或者CDROM

使用newfs命令创建了文件系统之后,必须将其放置到挂载点上,挂载点是指向一个文件系统的目录,文件

系统就根据这些挂载点的名字来区分,比如说/文件系统和/usr文件系统

可以用mount命令和df命令来查看当前挂载都有哪些文件系统,不同的是df命令将挂载和没有挂载的文件

系统都罗列了出来

mount命令存在于/usr/sbin目录,包括了一张指示当前挂载的文件系统的表,在/etc/mnttab文件中

*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在安装solaris的时候,系统自动创建一个名为/etc/vfstab的文件,可以通过编辑这个文件来添加系统启

动时自动挂载的文件系统

/etc/vfstab是一张虚拟文件系统表,包括了七个字段,分别是:

device to mount:挂载的设备名称

device to fsck:用fsck程序扫描的设备

mount point:挂载点

FS type:要挂载的文件系统类型

fsck pass:指出在系统启动时间是否要用fsck程序扫描,0或非数字代表不扫描,1代表要扫描

mount at boot:系统启动时候自动挂载

!!对于/,/usr,/var文件系统来说,他们在开机时不自动挂载,由内核挂载

mount options:挂载选项

/etc/mnttab文件是一个mntfs文件系统,提供了来自内核关于挂载文件系统的只读信息

*执行挂载

可以用root登陆系统来手动挂载文件系统,也可以通过让系统在启动的时候来读/etc/vfstab里面的内容

来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执行mount命令不仅可以查看当前挂载了哪些文件系统,也可以进行挂载文件系统,例如:

#mount /dev/dsk/c0t0d0s7 /export/home

使用mount命令选项的一般格式是:

mount -o option,option,...device_name mount_point

在系统启动时手动挂载/etc/vfstab罗列的所有文件系统:

#mountall

只挂载本地文件系统:

#mountall -l

*挂载不同类型文件系统

一般系统默认挂载的是ufs文件系统,但是当挂载不是ufs文件系统的时候,这就需要先判断其文件类型.

挂载不同类型文件系统的时候要在指令mount后面跟上一个-F并加上文件系统类型,比如:

# mount -F hsfs(文件系统类型) -o ro /dev/dsk/c0t6d0s0 /cdrom

系统通过搜索以下三个文件来确定文件类型:

/etc/vfstab,/etc/default/fs(本地),/etc/dfs/fstypes(远程)

也可以用fstyp命令跟设备名称来确定文件类型:

#fstyp /dev/rdsk/c0t0d0s7

ufs

*执行卸载

类似执行挂载的基本操作,不赘述

*卸载运行中的文件系统

满足下面其中之一的条件就说明文件系统在运行中:

1,一个程序正在访问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或目录

2,一个用户正在访问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或目录

3,一个程序在文件系统中打开了一个文件

4,文件正在被共享

有两种方法对正在运行中的文件系统进行卸载

1,使用fuser命令,这个命令列出了所有正在访问文件系统的进程并在需要的时候杀死

2,用umount -f命令,强制卸载文件系统

禁用卷管理器:# /etc/init.d/volmgt stop

启用卷管理器:# /etc/init.d/volmgt start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16:SA239第2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管理逻辑磁盘设备 基本内容 描述一块磁盘的基本体系结构 描述设备的命名规则 设备清单 重新配置设备 执行磁盘分区 描述solaris管理控制台 使用solaris管理控制台来对一个磁盘进行分区 一块磁盘包括物理组成部分和逻辑组成部分,物理组称公布分包括磁盘platters

管理逻辑磁盘设备

基本内容

描述一块磁盘的基本体系结构

描述设备的命名规则

设备清单

重新配置设备

执行磁盘分区

描述solaris管理控制台

使用solaris管理控制台来对一个磁盘进行分区

一块磁盘包括物理组成部分和逻辑组成部分,物理组称公布分包括磁盘platters和读/写首部,逻辑

组成部分包括磁盘分区,柱面,轨迹,和扇区.

每个轨迹包括的扇区数随半径的改变而改变,半径大的轨迹所拥有的扇区数量比半径小的多.

以不同的柱面来区分不同的磁盘分区,通常情况下包含八个磁盘分区.

根据约定,分区2用来标示整个磁盘.分区2包括整个磁盘的重要数据,比如说磁盘大小,可被用于存储

文件和目录的有效的柱面总数.

slice 2

offset cylinders:0-8891

size;8892 cylinders

SLICE        NAME            FUNCTION

0            /                   系统文件的根目录

1            swap             交换区域

2                                 整个磁盘

5            /opt              可选择的软件

6            /usr               系统执行和程序

7            /export/home  用户文件和目录

磁盘分区的命名规则

用八个字符的字符串来代表一个分区的全名.这个字符串包括controller number,target number,

disk number,slice number.

controller number: 控制介于系统和磁盘单元之间的交流

target number:目标号,和一个指定的磁盘,磁带机或者CDROM的硬件地址进行通信

disk number:逻辑单元号(LUN)

slice number:分区号(从0-7)

内嵌的SCSI配置和IDE配置代表了根据两种不同的体系结构下的磁盘分区命名规则

对于SCSI硬盘来说,它的disk number一般都是d0

逻辑设备名:所有的逻辑设备名都保存在/dev目录,包括了c number,t number,d number,s number

它是一些对应于/devices目录下设备的符号链接

每个磁盘设备都在/dev/dsk和/dev/rdsk里面有一个条目,分别对应于块设备和字符设备

物理设备名:物理设备名唯一的标示了硬件设备的物理路径

实例名:实例名是由内核对系统上每个设备指定的名称的缩写,比如说:

sdn:sd是磁盘名,n是号码,比如说sd0就标示第一块SCSI磁盘设备

dadn:dad是磁盘名,n是号码,比如说dad0就标示第一块IDE磁盘设备

*列出系统设备

有三种方法:1,使用/etc/path_to_inst文件

2,使用prtconf命令

3,使用format命令

/etc/path_to_inst文件在系统启动的时候被读取,包括物理名和实例名,一般不允许系统管理员做

更改

使用prtconf命令可以查看内存容量

使用format命令来展示当前可用的磁盘下所有逻辑,物理设备名

*执行重配置设备

如果一个重配置的启动过程被唤起或者devfsadm命令在运行,系统就能识别一个新添加的外围设备

执行一个重配置的启动过程:

1,创建reconfigure文件

#touch /reconfigure

2,执行init 5命令来重新启动以便识别新添加的设备

3,关闭所有外围设备的进程

4,安装外围设备,确保安装的外围设备和目前系统上的设备不发生冲突

5,启动所有外围设备的进程

6,启动系统,进入到登陆窗口

7,用prtconf或者format命令来确认新增外围设备成功

很多设备都是24小时不间断运行,这样就不能通过重新启动来识别新添加的外围设备,这就可以采用

devfsadm命令来执行

devfsadm命令执行重配置进程和自动更新/etc/path_to_inst文件以及/dev,/devices目录

限制devfsadm命令对某些device class进行重配置,可以加限制条件如:

#devfdadm -c device_class

device_class包括硬盘,磁带,端口,声音和伪文件

用devfsadm命令对某些指定的设备进行配置可以执行:

#devfsadm -i driver_name

打印出/dev目录和/devices目录的变化,可以用:

#devfsadm -v

简要介绍磁盘分区表

作为root用户,当使用format命令并选定一个磁盘来进行分区的时候,从内存中读出一份复制的磁盘

分区表作为当前的磁盘分区表,format指令存储在/etc/format.dat文件当中,当使用format 命令的

时候,这个文件就被读.

磁盘标签:磁盘标签用于记录磁盘管理员,磁盘分区的一些信息,另外用于描述磁盘标签的是VTOC(

volume table of contents),磁盘标签或者VTOC被存储在磁盘的第一个扇区里面.

磁盘标签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分区表,标示了磁盘的分区,柱面信息,和每个分区的大小.

*管理磁盘标签

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查找,查看一个磁盘标签或者VTOC

1,在format命令下使用verify命令

2,在命令行下面输入prtvotc,例如:

#prtvtoc /dev/rdsk/c1t0d0s2

*重新标签一块磁盘

当下述两种情况之一发生的时候就用fmthard命令来重新标签一块磁盘:

1,磁盘上的VTOC被毁坏

2,管理员改变了磁盘上的分区信息但是没有保存一个备份在/etc/format.dat文件中

将VTOC保存到一个文件下,可以用:

#prtvtoc /dev/rdsk/c1t0d0s2 > /vtoc/c1t0d0

关于管理控制台不作赘述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17:SA239第3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管理solaris文件系统! 基本内容 描述solaris文件系统 创建一个新的ufs文件系统 用fsck命令检查文件系统 解决文件系统存在的问题 监控文件系统的使用 solaris支持三种文件系统:基于磁盘的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伪文件系统 基于磁盘的文件系统可以存在于软盘

管理solaris文件系统!

基本内容

描述solaris文件系统

创建一个新的ufs文件系统

用fsck命令检查文件系统

解决文件系统存在的问题

监控文件系统的使用

solaris支持三种文件系统:基于磁盘的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伪文件系统

基于磁盘的文件系统可以存在于软盘,硬盘,cdrom,DVD.

ufs文件系统:使用在solaris中,基于berkeley快速文件系统

hsfs文件系统:是一种为用户开发在cdrom介质上有特殊用途的文件系统

pcfs文件系统:允许solaris访问PCDOS格式的文件

udfs文件系统:允许广泛的数据交换以及支持读写操作

分布式文件系统包括:

NFS:提供网络共享的文件,使用户访问其他主机上的文件就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

伪文件系统是基于内存的文件系统,除了提供对内核信息和工具的访问,还提供了

系统演示,包括:

tmpfs:临时文件系统,储存文件在内存中.

swapfs:被内核使用来管理磁盘上的交换空间.

fdfs:精确的文件描述,例如/dev/fd目录下的/dev/fd/0,/dev/fd/1,/dev/fd/2文件

procfs:进程文件系统,包含了/proc目录下活动着的进程清单

mntfs:挂载的文件系统,提供了来自内核关于本地挂载文件系统的只读信息.

对于用户,文件系统是一个文件与目录的集合,里面足赤存放了系统及用户可以访问的数据

;对于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是占用由分区定义的空间的控制结构和数据块集合, 有了这个集

合才能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磁盘卷标(VTOC):包含了分区表,驻留在第0个扇区

boot block:驻留在继VTOC之后的第1-15个扇区,只有根文件系统有一个boot block,

其他每个文件系统虽然没有boot block,但是仍然给它分配了空间,相当于空闲扇区1-15.

主超级块:驻留在继boot block之后的第16-31扇区,是描述文件系统的基本信息表,包括:

数据块的数量

柱面组的数量

数据块与碎片的大小

硬盘的描述

挂载点的名字

文件系统状态标志

备份超级块:当文件系统建立之后,每个柱面组就从32扇区开始复制超级块,使得超级块中

的关键数据可以在灾难性的丢失时被恢复

柱面组:每个文件系统都被划分为柱面组,默认值最小每个柱面组有16个柱面,柱面组可以

提高硬盘的访问性能

ufs inode

inode中包含关于文件的如下信息:

文件的类型与访问模式

用户标识符与组标识符

文件的大小

链接计数

文件最后被访问与修改,且inode更改的时间

文件使用的或分配给文件的数据块的总数

两种类型的指针:直接指针与间接指针

*使用newfs命令

必须在每个硬盘分区中创建文件系统才能使用磁盘存储目录或者文件.系统管理员可以使

用newfs命令在磁盘分片上创建ufs文件系统

要显示文件系统的minfree值,可以使用fstyp命令

#fstyp -v /dev/rdsk/c0t0d0s0 | head -10

要更改已有的文件系统的自由空间的最小百分比值,可以使用tunefs -m %free命令

*使用fsck命令检查文件系统

注意,/,/usr,/var文件系统应该在单用户模式下才能用fsck命令检查修复

文件系统的状态标志位的值决定了文件系统是否需要使用fsck命令扫描.当状态标志位是

“clean”,“stable”,“logging”时不会运行文件系统扫描

fsck命令检测的数据不一致性

fsck命令扫描一个文件系统分为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fsck 命令检测几种类型的文件

系统不一致性

超级块一致性

文件系统的超级块不一致性检测包括几个参数, 如文件系统大小, 自由块计数, 与自由

inode计数

柱面组块一致性

fsck 命令检测任何由inode声明的未分配数据块,未分配的数据块,与未分配的inode计数

inode一致性

fsck命令检测inode的分配状态, 以及类型, 链接计数, 重复块,坏块,inode大小,及每个

inode的块计数.任何未分配而有非0的引用计数的的inode会被链接到文件系统的 lost+

found目录中

数据块一致性

fsck不会检测普通的数据块, 但它会检查目录数据块.

下例中,fsck命令以强制与整理方式检测并修复文件系统,

# fsck -o f,p /dev/rdsk/c0t0d0s5

/dev/rdsk/c0t0d0s5: 77 files, 9621 used, 46089 free

/dev/rdsk/c0t0d0s5: (4 frags, 57 blocks, 0.0% fragmentation)

fsck的f选项,强制进行文件系统检测,无论文件系统的超级块的状态标志是什么

fsck的p选项,指示fsck以非交互的方式修复文件系统,

SA239第3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此时,如果出现需要root介入的

问题,程序会立即退出

*解决文件系统不一致性问题

如果文件系统出现的问题被发现,fsck 工具会提出警告,一些更普遍的需要交互操作的文

件系统错误有:

分配未引用的文件

不一致的链接计数

自由块计数崩溃

超级块崩溃

!!使用find命令判断文件的类型,要查看ASCII文本文件的内容,使用more或cat命令.使用

strings命令查看二进制文件的内容.

如果fsck命令由于崩溃的超级块而失败,会出现一条消息,告诉你执行fsck命令,使用超级

块备份来恢复文件系统,使用-o选项与-b标志后跟备份的超级块号执行fsck 命令,每个文

件系统都在块号32处有个备份的替用超级块

下面的命令使用备份的超级块:

# fsck -o b=32 /dev/rdsk/c1t3d0s0

Alternate super block location: 32.

** /dev/rdsk/c1t3d0s0

** Currently Mounted on

** Phase 1 - Check Blocks and Sizes

** Phase 2 - Check Pathnames

** Phase 3 - Check Connectivity

** Phase 4 - Check Reference Counts

** Phase 5 - Check Cyl groups

171 files, 3762 used, 5984 free (79 frags, 748 blocks, 0.1% fragmentation)

*****FILE SYSTEM WAS MODIFIED*****

有时候要使用的备份块部分损坏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另外的备份超级块,

要列出所有替代的备份的超级块的位置,运行newfs -N命令

*监控文件系统使用状况

系统管理员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监控文件系统正常情况下的使用.有三个命令可以

使用:

df 显示自由硬盘块的数量

du 概括硬盘使用

quot 概括用户使用文件系统的状况

对于df指令,常用的是df -k(以k字节数显示硬盘使用情况),df -h(类似df -k,但大小以

更可读的方式列出)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18:SA239第9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启动和关闭程序. 基本内容 介绍运行等级的基础知识 介绍系统启动的各个阶段 控制启动进程 执行系统关闭程序 各级运行级别: 0:关闭Solaris操作环境,显示boot PROM ok提示符,用于 安全 关闭系统电源 s or S:Soaris OE单用户模式 1:系统运行在单用户管理状态,所

启动和关闭程序.

基本内容

介绍运行等级的基础知识

介绍系统启动的各个阶段

控制启动进程

执行系统关闭程序

各级运行级别:

0:关闭Solaris操作环境,显示boot PROM ok提示符,用于安全关闭系统电源

s or S:Soaris OE单用户模式

1:系统运行在单用户管理状态,所有文件系统都可访问

2:系统支持多用户操作,多个用户可以访问系统.所有系统守护进程都被运行,除了NFS服务

3:系统支持多用户操作,并且NFS共享可用,这是系统/etc/inittab文件中指定的默认级别

4:空缺的运行级别

5:系统关闭并且关闭电源

6:系统关闭并重启到默认的运行级别

判断系统当前的运行级别,用who -r命令,其参数分别指的是:

可以通过init命令来更改运行级别,也可以通过shutdown,halt,reboot,poweroff命令来更改

启动进程分四个阶段:

boot PROM阶段

boot程序阶段

内核初始化阶段

init阶段

*boot PROM阶段

在启动过程的第一部分,boot PROM阶段执行下面这些步骤:

1,boot PROM固件运行POST,确认系统的硬件和内存,如果自检成功完成,开始它的顺序启动.

2,PROM显示系统标识,模式类型,处理器类型和速度,键盘状态,PROM版本号,RAM数量,NVRAM

系列号,以太网址和host ID.

3,boot PROM确定启动设备,通过读取PROM参数boot-device

4,boot PROM读位于默认启动磁盘设备上的位于0扇区的磁盘卷标

5,boot PROM从PROM中获得默认启动设备的启动程序

6,boot PROM读取叫做bootblk的系统主引导程序(位于1-15扇区),它包括一个UNIX文件系统

读取器.(在系统安装期间,bootblk程序被installboot程序放置在磁盘上)

7.Boot命令把bootblk程序从本地设备导入内存.

*boot程序阶段

接下来描述boot程序阶段:

1,bootblk从boot设备导入第二boot程序ufsboot到内存

2,到ufsboot的路径被记录在bootblk 程序中,bootblk 程序由Solaris OE指令installboot安

装.

3,Ufsboot程序本地化,并且导入适当的两部分kernel

Kernel的内核是两片叫做genunix和unix的静态代码,genunix是与平台无关的通用kernel文件

,unix是指定平台的kernel文件. 当usfboot把这两个文件导入到内存后,他们被组合成运行的

kernel的形式.

在运行于32位模式的系统上,这两部分kernel位于目录/platform/'uname Cm'/kernel

在运行于64位模式的系统上,这两部分kernel位于目录/platform/'uname Cm'/kernel/sparcv9

*kernel初始阶段

下面描述kernen初始化阶段:

1,kernel读它的配置文件,调用/etc/system

2,kernel初始化自身,并且开始导入模块

3,kernel启动/etc/init进程

SunOS kernel是一个很小的内核,由genunix和unix和很多动态导入的kernel模块组成.

模块由设备驱动,支持文件系统的二进制文件,流文件,也包括其他类型的为指定的系统任务使

用的模块组成.组成内核的典型模块位于目录/kernel和/usr/kernel 中,同平台相关的模块位

于目录/platform/'uname Cm'/kernel和/platform/'uname Ci'/kernel目录中.

下面描述各模块子目录的类型:

drv:设备驱动

exec:可执行文件形式

fs:文件系统类型

misc:各种混杂的模块(虚拟交换)

sched:调度类(继承执行调度)

strmod:流模块(归纳了用户和设备驱动间的连接)

sys:系统调用(定义应用所使用的接口)

在启动时或需要的时候,如果应用发出要求,需要的模块被自动导入,当一个模块不再使用,它

所使用的内存被另外一个任务需要的时候,它可能被卸载

动态kernel安排的优点是使得整个kernel的大小更小,更有效的使用内存,允许简单的改变或

调整

修改内核参数要编辑/etc/system文件,修改之前要进行备份工作,以免系统不能启动

# cp /etc/system /etc/system.orig

# vi /etc/system

因为/etc/system损坏而不能打开root进程的时候就启动命令boot -a,当提示输入系

统名称的时候就输入/etc/system.orig

启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是init进程的执行,然后就启动图形界面GUI

启动系统或者更换run levels的时候,init进程启动或者停止,或者通过读/etc/inittab

文件来执行启动和执行

init S 切换到单用户模式

init 1 切换到单用户模式

init 0 关闭系统并切换到ok状态下

init 5 关闭系统以及电源

init 6 关闭系统并重启

shutdown命令也可以执行系统关闭,重启等操作,不同的是在系统即将被关闭的时候要

通知所有正在访问系统的用户,并将关闭时间延后到1分钟后执行,在这段时间,管理员

可以发送通告给所有用户报告将要执行的操作

一般的格式是shutdown -y -g grace-period -i init-state

eg: #shutdown -y -g120 -i6 “the system is being rebooted”

halt:立即关闭系统并进入到ok模式,不提示用户,也没有延迟时间

poweroff:立即关闭系统,不提示用户,也没有延迟时间

start run control scripts,比如说S80lp代表启动打印机进程

stop run control scripts,比如说K28nfs.server代表关闭nfs进程

/etc/rc2.d:包括在level 2里面开始,结束的进程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SA239考前总结(14章)Windows系统

手把手教你写好个人简历

手把手教你修改godaddy的A记录

“任务计划”的另类功能

手把手教你注册itunes免费帐号~

笔记本700T1A蓝牙键盘如何更换电池电脑新手办公/数码

毕业生特色介绍范文

关于计算机学习心得体会

linux 任务计划工具crontab

SA399第一章读书笔记

SA399第四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
《SA399第四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SA399第四章读书笔记Windows系统(精选18篇)】相关文章:

硬盘的作文400字2022-09-19

信息技术中考2022-08-13

如何用笔记本收获成功?2023-05-02

华硕笔记本蓝屏怎么办2022-06-25

提高性能:XP中硬盘的优化技巧Windows安全2022-12-04

笔记本启动游戏慢什么原因2022-04-30

Office 特色功能介绍和点评2022-09-30

如何设置显卡的电源管理2022-04-30

Windows 95下智能数据采集系统2023-03-19

pc是什么意思 pc电脑的全称2023-12-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