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评价范文

时间:2022-06-03 02:40:20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课程内容评价范文(整理14篇)由网友“活着好难”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课程内容评价范文,欢迎参阅。

课程内容评价范文

篇1:高效课堂课程内容评价有哪些

一、评价原则:

1、捆绑式评价

我校课堂改革的评价要重发展、重能力、重素质、重水平,主要使用捆绑式评价的方法。评价时以6—8人为一组,组内成员都进步了才能说是有所进步,一个人进步不算进步,以此促进学生一起努力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重视学生个体优化的发展,对合作小组要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要做到堂堂有评价、每天有评价、每周有评价、每月有评价、学期学校有表彰。同时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快进步奖、发言标兵、展示能手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个人目标的达成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

2、评价的指标:

(1)参与率:每一个成员必须积极参与。

(2)精彩度:观摩方自动为展示方鼓掌喝彩为依据。

(3)含金量:展示方展示内容的正确度、创新量、思维量。

二、计分工作

1、学生代表计分:

班级设立记分员,由组员轮流担任。记分员在教师评价给分后应及时在黑板上的评价表中的相应位置填写得分。课堂结束后,学生代表应迅速把黑板上的教学过程评价表上的分数,到每学期学校发到他们手中的教学过程评价表上。学生代表的评分记载表将作为优秀学习小组的评定标准。

2、学习组长计分

各学习小组长统计本节课自己组员的学习过程分数。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分数作为优秀学习小组的依据。

3、班委会统计分数

每天学习委员把各组各科的学习过程分数汇总统计,算出每天各组的学习过程总分。星期一在算出各组的一周的学习过程总分,评出优秀小组。

班委会根据各小组提供的各组员的各项得分情况,评选出“展示之星”、“质疑之星”。每项荣誉的评选,必须和班级评比值日检查合计得分的结果为依据。例如:有一个小组本周学习过程分数第一,但由于组员在班级评比值日检查中扣分较多,这样该小组将与优秀小组无缘。只因组员不守纪律,小组长自己想办法去整顿。

三、评价机制:

1、课前准备

小组有无故迟到、缺席学生扣1分,无迟到缺席学生不予以评价。小组成员是否安静等候上课,未做到的扣1分。小组的展示板是否干净,板书是否工整,未做到的扣1分。地面有纸屑、尘土的;桌椅摆放不整齐,桌椅干净有乱贴乱画,桌上的书摆放不整齐的,未做到的扣1分。

2、课前检查

课前检查是课前教师检查学生上次课内掌握知识的情况或预期情况。小组成员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分。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达标的不得分。

3、完成学案

学生的学案作业可分为A、B、C三个档次,分别给予不同的分数:A级:导学案书写工整,答题规范,有详细的总结反思,正确率、完成率都在90﹪以上,给4-5分。B级:导学案书写较工整,答题较规范,有总结反思,正确率、完成率在80﹪-90﹪,给3-4分。C级:导学案书写欠工整,答题不够规范,总结反思不全面,正确率、完成率在80﹪以下,给0-3分。

这项成绩最高分为5分,由老师或小组长检查导学案时评定,由组长登记分数。

4、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组长组织认真负责,小组成员讨论积极。没有讲闲话、做闲事、互相推诿现象。小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较好的加1分,优秀的加2分,特别优秀的加3分,基本达标的不得分。在课堂合作学习中,一天内不参与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游离于小组学习之外者,扣1分;一天内不进行互帮互学的,扣1分。

5、展示过程

展示时,抄写员书写工整;讲解员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前后有过度;纠正员及时纠正,补充到位,有创意。准备到位,讲解到位,有分析有思想,不照本宣科,不念答案,加1到5分。为鼓励C类同学课堂内多发言,多参与,对他们的展示适当从重加分。

6、质疑、答疑

质疑:在组间展示过程中,学生质疑要有一定的深度,富有启发性。质疑时方向基本正确的加1分,有一定深度的加2分,富有启发性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答疑:在组间展示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时,小组学生答疑时,积极参与、表现得体且回答正确,该小组加1分,优秀的加2分,特别优秀的加3分,不正确不得分。

7、当堂检测

当天检测环节,要求学生完成达标检测环节,学生要及时互改且有组长检查签名有效,否则不加分,完成好的加2分。

8、课堂纪律:课堂有讲闲话、打闹、抄袭、专注度不够等违纪行为的每人次扣1分,参加班级和组上组织的各项活动推诿或者缺席的,小组内每人次扣1分。

9、作业:凡未完成预习等任务的一次扣1分;缺交作业一次扣1分;作业、测试抄袭每次扣1分;作业写得潦草、不工整的扣1分。

高效课堂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评价方案

潭头中学七(1)班

一.个人学习

1、【课堂上的习惯】

A:课前准备好学习工具,+0.5分,否则-0.5分。

B:课堂上坐姿端正、书写姿势好,+0.5分,否则-0.5分。C:课堂上交头接耳、搞小动作、影响别的同学学习,-1~5分。D:回答问题积极、表达正确、清晰流畅,态度自然,+1~2分。

2、【作业方面】

A:无故迟交、不交-1分。

B:照抄别人的作业-2分,给别人抄的同学-2分。

C:作业保持认真、正确率高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每周酌情奖加1-5分。

D:作业情况进步大的,可以酌情奖加1—3分

3、【检测方面】

A.分数达特优,+5分。

B.分数达优秀,+4分。

C.分数达合格,+3分。

D.分数有进步,+2分。

E.分数不及格,-1分。

F.月考,期中考试在全校排名前1-10名,+5分;11-20名,+4分;21-30名,+3分;31-40名,+2分;41-50名,+1分;51-60名+0.5

4、【纪律及卫生方面】

A.随地乱扔垃圾,-0.5分。

B.不打扫,-1分。

C.午自习、就寝违反纪律,-1~5分。

D.不尊敬同学、老师,辱骂、吵架、打架等,-1~5分E.未及时出操、未做操跑步,-1~5分。

二、小组学习

1.【检测方面】

A.小组平均分排名,按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积分,评价办法为:第一名:5分;第二、三名:4分;第四、五名:3分;第六、七名,2分。

2.【合作学习】

A.小组合作过程中表现积极、组织纪律性强、效率高,+1~2分。

B.小组展示自然大方、讲解清晰、精彩,+1~5分。

C.小组和谐团结友爱,静勤雅信方面做得好,+1~5分。

三.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一帮一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组内成员进行指导、提示帮助其解决问题。

四.小组合作学习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

高效自学、积极发言;

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五、小组合作学习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记录、

学会互学、学会展示、

学会思考、学会质疑、

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六、小组评价结果

1.正组长:纪律、卫生

副组长:登分、统分

2.每周汇总一次,并评出优秀小组一个、优秀小组长一名、优秀个人一名。

每月汇总一次,并评出优秀小组、优秀个人、优秀小组长。学期末将评出年度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年度优秀个人。每次评比结果,获奖的同学都有奖励。

高二年级下学期管理方案

一、各部门负责人:

年级组长:张处长

1、管理总负责人:耿玉前

餐厅负责人:蔡之涵男寝负责人:任利峰韦银海女寝负责人:张莹莹

会计:常翠翠卫生负责人:王杰文化建设负责人:武成功年级组材料负责人:郭术利、张莹莹

2、教学总负责人:徐磊

各学科组长如下:语文:武成功数学:徐磊英语:许春莲物理:苏永

化学:韦银海生物:常先可政治:石含校地理:赵玉海历史:耿玉前

二、验评绩效:

1、各部门负责人对班级捆绑式考评

由管理和教学负责人每日对各班表现加分。月末,整理班级得分后分出A、B、C三分等级。并由班级等级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绩效工资进行分配。

具体分配如下:

(1)班主任绩效:班主任人均投入500元,B类班级不动,C类班级拿出

10%-100%(由分差决定)给予A类班级的班主任

(2)任课教师课时绩效:任课教师人均投入每节课9元,B类班级不动,C

类班级拿出10%-20%(由分差决定)给予A类班级的任课教师,由班主

任根据任课教师表现分配。

2、班主任对任课教师的考核

人均300元的绩效工资根据自己所带班级数均分到各班主任处,由班主任

根据任课教师平时表现,如是否协助管理班级,教学成绩是否突出等对班级

任课老师进行考评。

3、年级组对各部门负责人考核:

(1)任课教师人均投入每节课1元,年级组对各部门负责人的表现进行考

核奖励。

(2)对违反校纪的班级特殊处理。从人均300元的绩效考核项体现。

附注:音、体、机参与考评。

篇2:高效课堂课程内容评价有哪些

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促进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学生受益面大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检查整个过程中各成员之间不交流结果。

一、教学目标(整体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

·重点难点地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

·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知识讲授的量与能力训练的都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能力意识)

·讲练中体现思维培养为重点,落实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课标教材与学生实际

·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凑效

·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

·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新能力

·注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能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信息度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教学个性(体现特色意识)

·教学有个性特点

·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评课的功能

·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带动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促进学生的素质得到较好的提高

优化教师教育思想与理念、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

教学过程、优化教师教学基本功

评课的原则

·实话实说原则

·“心理零距离”原则

·突出重点原则

·激励性原则

·因人而异原则

·艺术性原则

·整体入手、综合评价

1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制定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从目标的制定看:全面、具体、适宜

·从目标的达成看:明确体现在教学环节,手段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重点内容保证、巩固、强

化2处理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

·教材选择突出重点

3教学程序分析

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学生实际、独特性、超凡脱俗、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思路运作效果

·课堂结构安排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是中,效率高

4教学方法和手段分析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5教师教学基本功分析

板书教态语言操作

6教学效果分析

·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学生受益面大,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

·有效利用时间,学生负担合理

“大高效课堂”评价办法

一、检查办法:

每周抽查两次,一次抽查一节课,通过对同一楼层正在进行的课堂横向比较,重点查看记录班内学生的有效学习人数,辅以课堂气氛,进行评价打分。打分方式按照ABC三类计分。

二、评价分工:

责任人:王传喜

一组:许红莲(组长)高振兰殷文明检查一楼二组:张爱美(组长)卜令芳王玉霞检查二楼三组:王义刚(组长)毕立军刘艳霞检查三楼

三、操作流程:

(1)确定检查节次,提前半天通知检查人员(检查人员自行调课,确实调不开的,检查时间安排好工作,务必参加抽检2次)。

(2)组长组织成员同一时间内,进行巡查,巡查次数不少于2次,每次时间巡查5—10分钟。

(3)填写“大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推荐本楼层任课教师综合前2名的教师名单。填好签名及检查时间和节次。

(4)周五上午放学前将本周检查结果上交质量中心王传喜老师。

检查整个过程中各成员之间不交流结果。

四、表彰办法:

质量中心两周汇总一次,每次表彰20人。汇总两周检查结果被推荐次数由多到少进行排序,前20名确定为表彰人员;因并列名次过多超过20人,超过部分则通过领导班子实名投票的方式产生最后的名单;推荐人数不足表彰人员20人时,按照实有人数表彰。

最终解释权归质量中心。

北城受田小学

-2-17

大高效课堂评价方法2016-07-29 20:01:05 | #3楼回目录

“大高效课堂”评价办法

一、检查办法:

每周抽查两次,一次抽查一节课,通过对同一楼层正在进行的课堂横向比较,重点查看记录班内学生的有效学习人数,辅以课堂气氛,进行评价打分。打分方式按照ABC三类计分。

二、评价分工:

责任人:

一组:(组长)检查一楼

二组:(组长)检查二楼

三组:(组长)检查三楼

三、操作流程:

(1)确定检查节次,提前半天通知检查人员(检查人员自行调课,确实调不开的,检查时间安排好工作,务必参加抽检2次)。

(2)组长组织成员同一时间内,进行巡查,巡查次数不少于2次,每次时间巡查5—10分钟。

(3)填写“大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推荐本楼层任课教师综合前2名的教师名单。填好签名及检查时间和节次。

(4)周五上午放学前将本周检查结果上交质量中心王传喜老师。

检查整个过程中各成员之间不交流结果。

四、表彰办法:

质量中心两周汇总一次,每次表彰20人。汇总两周检查结果被推荐次数由多到少进行排序,前20名确定为表彰人员;因并列名次过多超过20人,超过部分则通过领导班子实名投票的方式产生最后的名单;推荐人数不足表彰人员20人时,按照实有人数表彰。

最终解释权归质量中心。

篇3:职业化素养培训课程内容

职业化素养培训

课程目标

1、认识企业,了解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2、学会如何保持专业形象及商务礼仪;

3、掌握好人际关系、有效沟通等一系列沟通技能;

4、清楚的认识到作为从业者应该具备的职业意识;

5、掌握作为一个从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

6、学会打造一个从业者正确的职业方向。

课程特点

结合中国企业员工的实际情况,构思、设计并创建出一套完善的课程内容,以追求能最大化得体现出最终“效应”为导向,教、授、练、辅、评、导紧密相结合,及与学员相互动,以此来提高课程的质量。帮助企业员工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在职场中的自我价值,发挥出更大的职业潜能,从而开辟出更为广阔的职场空间。以此来增强团队的战斗力,使企业绩效得以快速提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课程内容

第一讲:对于企业的认识

1、什么是企业

2、企业的组织构架

3、什么是工作场所

4、作为新员工的自觉意识

第二讲:专业化的商务礼仪

1、树立专业化的形象

2、商务社交中的礼仪

3、商务拜访与商务接待礼仪

4、商务交往的四忌

5、与下属相处的礼仪

6、与上司相处的礼仪

7、与同事相处的礼仪

8、蕴藏在商务电话中的礼仪

9、英语E-mail 礼仪

10、拜访客户的礼仪

11、商务用餐礼仪

第三讲:企业和员工都需要职业化

1、何谓“职业化”

2、企业和个人的“职业化”内容

3、个人职业化的体现

4、中国企业经营管理的真正黑洞

第四讲:企业如何实施专业化管理

1、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思路

2、实施专业化管理的意义

3、企业专业化管理的系统模型

4、企业提升专业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5、企业专业化管理的动态流程

第五讲:员工如何实现职业化

1、员工职业化水平提高的途径

2、员工职业素养的冰山

3、个人职业化的标准

4、深刻理解个人的职业化

5、个人职业化管理内容

6、个人职业化管理模型

7、如何避免成为职场“植物人”的五个问题

8、个人职业道德

第六讲:职业意识之积极的心态

1、什么是心态?

2、该如何解梦

3、职业化的三种态度

4、塑造积极心态的黄金定律

5、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

6、解读三个理念

第七讲:职业意识之角色定位

1、角色理论的由来

2、作为基层员工的心态和工作行为

3、作为中层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

4、作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该扮演的角色

5、人才的定义

第八讲:职业意识之作为职业人的工作观

1、创新与遵守

2、仔细了解自己的职务

3、深刻把握工作关系

4、重视自己的工作业绩

5、提升自己的环境适应力

6、看重自己的工作

第九讲:职业意识之自我认知

1、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

2、人生的三个阶段

3、如何自我认知

第十讲: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

1、职业生涯理论和方法在国内外的发展

2、陈方博士为何关注“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理论及其方法

3、目标与梦想

4、生命周期

5、人生“十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6、人生需求与人生价值

第十一讲:深刻理解职业的内涵

1、职业分类的形象表述

2、职业的定义及其内涵

3、职业认识的误区

4、如何进行角色转换

第十二讲:充满机遇的职业生涯

1、职业生涯的定义

2、职业生涯的周期

3、职业生涯的分类

4、职业生涯的不同周期

5、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及其应对

6、造成职业生涯危机的原因

7、职业生涯成功方向的多样性

第十三讲:职业生涯成功的秘诀

1、如果您的职业生涯是一棵树

2、内、外职业生涯的特征与关系

3、职业生涯快速进步的秘诀

第十四讲:如何确定职业生涯之路

1、深刻领会我们的职业生涯之路

2、再说职业化

3、陈方博士职业生涯之路

第十五讲:对职业技能的种种思考

1、工作方法

2、工作意识

3、思维方式

4、个人知识管理

第十六讲:职业技能之企业人际关系

1、中国人为什么一切靠关系?

2、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要点

3、与下属相处之道

4、与同事相处之道

5、讨论案例:娟的烦恼

6、与上司相处之道

第十七讲:职业技能之如何有效参加会议

1、为什么开会

2、确定你在会议中的角色

3、积极参与

4、做好会议前的准备工作

5、有效地进行会议

6、做好会议后的追踪工作

7、会议前的准备

8、参加会议的技巧

篇4: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内容总结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的指导下,在各院学生的广泛参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了一个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现将20x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20xx级新生的心理普查回信、心理问题筛选和干预工作

对20xx级新生采用UPI、SCL-90进行心理测试,针对心理普测的结果,给参加心理普测并进行了有效作答的6257名新生进行了回信。其中,预约256名新生进行谈话,筛选出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41名。给他们进行了每周一次的持续心理辅导,有效解决或者缓解了他们的心理问题(疾病)。

二、认真做好日常的心理咨询及值班工作

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20xx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共接待正式来访者402人,咨询次数611次。来访者咨询的主要问题是适应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及各类神经症等。

三、依托心理社团,倡导自我服务

为激发学生积极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辅导员老师指导下校心协、各院心理社团进一步完善了机构设置、职能分工等。成员包括各班心理委员、各宿舍信息员及对心理健康教育感兴趣的同学。协会内根据公平竞争的原则,竞选出调研、策划等工作小组的负责人。协会自成立以来,常规工作和特色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调研组定期调研学生心理情况,并在例会中上报心理辅导员,然后根据老师的指导寻求解决办法。协会还通过心理健康节等特色活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

四、抓好骨干培训,夯实工作基础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开展和落实,他们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为了提高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专业水平,本学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针对心理委员和心理信息员组织了定期的系统培训。培训中,结合实际案例解析,扩展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明确了职责定位和工作要求,指导开展工作的方法及强调保密等工作原则,使他们了解到预防与解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通过系统培训,同学们的个人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为以后班级心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打造特色活动,浓厚心理氛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工作顺利开展

为推动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在5月份成功开展了以从心开始,生命因你绽放为主题的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通过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图片展、心理影片赏析、发放心海报、心理沙龙、专家讲座、辩论赛、校园情景AB剧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参加学生共约13000多人次,在校园内营造了一种人人关注健康,人人关注成长的良好氛围。在心理健康节活动月中,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还多次举办心理健康报告会,来提高我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邀请大河健康报在我校大礼堂共同主办了主题为享受生活从‘心’开始报告会。针对大一新生所出现的各种适应障碍、人际交往困惑、自我定位的迷失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帮助新生同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六、做好龙子湖校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筹备建设工作

龙子湖校区现有四个学院5000余人入驻,经过多方考察和研究,确定了龙子湖校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建设方案,为筹建工作做好了充分准备。

七、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本学年,心理健康中心的专职教师积极参加科研研究,共发表论文2篇,参与2个科研项目(一个是河南省教育厅项目,一个是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课题)、获成果奖一项(河南省第二届图书情报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篇5:课程内容的心理语言学理解

课程内容的心理语言学理解

课程内容心理语言学理解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课程内容进行人际沟通,探索用课程内容进行理解和表达的基本规律.具体而言,理解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课程内容理解为系列符号系统,课程内容服务于社会交际.

作 者:刘伟洋 赵会芝 马春兴 苏晓丽  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7) 分类号:H0 关键词:课程内容   心理语言   学理解  

篇6: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探讨论文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探讨论文

【摘要】在生命哲学的视角下,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幼儿个体生命的意义,注重幼儿现实生活的体验。它体现了教育的基本价值是尊重儿童个体的差异性以及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让幼儿们能够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在园中的一日生活过的开心而又满足。然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存在忽视幼儿现实生活的体验,课程内容过于复杂和过分注重幼儿认知发展,以及忽视幼儿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等问题。对于幼儿来说,什么样课程内容适合他们身心的发展以及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领悟及其教学方式也会对幼儿探索未知世界和思考问题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生命哲学;幼儿园课程;课程内容

生命哲学是以十九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蓬勃发展和生物科学的出现为背景登上历史舞台的,是一种以“生命”的发生和发展来解释宇宙本源的唯心主义学说,它来源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尼采的权利意志等学说的影响下产生的,强调世界的本原是生命冲动,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在于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正是由于受到这些学说的影响,狄尔泰创立了他的生命哲学:体验中的生命。

一、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体验中的生命

狄尔泰是以历史文化为切入点对生命哲学进行研究的,生命不是作为自然现象独立存在的外在主体,而是在生命的建构中不断的体验而成长的生命,这是作为具有充满生命力的人所体验的生命,这也是整个历史活动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整体性、能动性、运动性的特征并且体现了是以生命的完整性为目标,生命是在不断的体验和成长中追寻生命存在的价值。狄尔泰的体验中的生命想表明不能把体验缩减到以内涵性为中心的“我思”,而是体验是一种具体的存在于世界的形式。社会是不断快速发展的,就目前而言,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也会成为历史,不足以解决以后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只有通过体验这种途径去感知世界并不断的勇于探索、发现个体生命生存的意义。狄尔泰认为,各种经过抽象的事物都包含在体验之中,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它、了解它,我们只能通过体验这个途径去揭示它。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命阶段,对生命的看法都是不尽相同的,我们所努力学习、工作的成果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命经验,并将成为其他人学习、探索的基础。因此,狄尔泰由此得出体验是生命的基础,生命在体验中得以表达和释放。“在狄尔泰看来,体验就是意味着个人的亲身经历,意味着个体对生命的参与和对生命意义的领会,体验是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方式,它既不同于表象也不是概念性的,它是直观的。”

二、目前幼儿园课程内容中选择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脱离幼儿现实的生活,忽视幼儿个体的生命体验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开展,更多是对于幼儿将来的生活进行过多的设想,脱离了幼儿实际生活经验。因此,有些课程内容的设计只是一种成人单方面的构想,幼儿并未真正的对其感兴趣,老师们也没有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体验这些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要让他们得到切实的体验,发现自己生命存在的价值。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生活即教育”,儿童的生活和教育是不可割裂开来,儿童的生活进程就是幼儿园的课程。比如:在幼儿园的室外活动中,老师们有时会过多的限制幼儿们的活动,让小朋友们不要离开老师的视野范围,这种出于为孩子安全着想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这也是一种过度保护的行为,让幼儿们失去了独立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作为老师们,应该让孩子们自由的去体验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生命的美好,发现生活有趣而有意义。

(二)课程内容过分注重知识方面,忽视幼儿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有了显著性的提高,家长们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们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进入好的学校学习,这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正是出于这种社会心理,相当一部分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们的心理需求,就将小学化的知识提前进入幼儿园课程内容中。比如:识字、记忆古诗词以及英语单词。在学前阶段,这些以牺牲幼儿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而更多的是关注幼儿认知方面的发展,这无疑不是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成人以幼儿智力发展为出发点,这只是忽视幼儿整体发展的做法,不能够真正的从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要求来考虑问题,这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在园中一日生活中,老师们应该培养幼儿们的合作交往能力,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快乐的学习和成长,真正的去体验现实的生活,而不是给孩子们灌输大量各科知识,使他们处于一种有形的压力中。从幼儿后期的发展中,可以看到这种只注重智力发展,忽视其它方面的发展,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后果。比如:一些只注重智力发展的小孩社会感情淡薄,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更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合作,这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三)课程内容过于复杂,导致幼儿难以充分的理解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明白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切不可一味拔苗助长,让幼儿学习超过他们理解能力的课程内容。可是在幼儿园教学中,时常有超出幼儿接受能力的复杂知识在幼儿园课程文本中出现。比如:在幼儿园课程文本中出现的一些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故事,编写者用词极其讲究,但是幼儿一时难以读懂这些看似简单易懂的故事,这远远超出幼儿当前的认知理解水平。众所周知,在此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还不足以能够理解生涩的“词汇”,幼儿们更多的是通过这些课程文本中出现的故事图片以及老师的讲解来明白故事中所阐明的道理。

(四)教师过多关注课程内容方面,忽视了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歌德曾经说过:”缺少知识就无法思考,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老师将课程内容与幼儿生活的其它部分紧密联系,这是让幼儿能够通过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获取这些事实性的知识,也能够让幼儿遇到困惑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比如:有些老师在主题活动中,看到有些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只是直接告诉幼儿该怎么做,忽视了让幼儿独立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老师或许是出于好心想让幼儿及时进入活动情境中,但无疑最好的方法是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按照自己心中的构想去实践,支持他们独立自主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发现的快乐。英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斯滕豪斯认为:在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根据其教育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教育观,认为应该通过分析公共文化的价值,研究知识的本质,来寻找有关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他也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现成让学生接受的东西,它应该引起学生们的思考,是学生们思考的对象。康德在《论教育中》,形象的说过一句话,狗和马也是可以被训练的,但“人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机械地受训练,最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学会思考”。正如戈德温指出“一般说来,一个孩子养成用脑筋的活跃习惯比学到这种或那种知识更为重要。”

三、关于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几点思考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要以儿童为本,关注儿童个体生命的意义

正是因为每个生命的个体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更应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生命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被迫接受一些不合理的知识,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的情绪,更加不会对高年级阶段的学习产生兴趣。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以儿童为本,要认识到儿童个体生命的重要性,使儿童个体的生命得到充实和完善,更加要认识到使教育回归生命以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为出发点。教育家叶澜曾说:“教育的直接对象永远是一个个具体的、有生命的个体,忘记、忽视或者抹杀对象的生命性就没有真实的人的教育,就会异化为驯兽。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把人当物、当工具或抽象化,忘记了儿童是一个个有生命的个体。”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整合,易于幼儿所接受的方式进行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还没有确立将不同认识对象进行归类的观念,所以幼儿园的课程不宜过于分化的学科去组织,要考虑到各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各领域的课程内容是需要进行整合的,最为常见的是通过主题活动的综合方式进行。在个体心理学中,阿德勒认为,关键是把学生学习的各科科目连贯起来,这样会使学生懂得他们所学的科目的目的和这些科目的实际价值,而不会把它们视为完全的抽象和纯理论性的东西。现在已经有些学校施行试听教学,把教材用可以由各种感官同时接受的方式交给儿童。例如把绘画和雕塑的课程合并在一起等。作为教师,应考虑的是怎样使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并以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尊重幼儿的选择。

(三)课程内容与幼儿发展相适应,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要求

可以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解释,儿童认知发展是要经过四个阶段,阶段的发展不是间断性的跳跃,而是逐渐、持续的变化。每个阶段儿童对事物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过早的对儿童灌输各种科目的知识,这样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儿童的发展阶段,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去参加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与人交往的合作能力。例如:瑞吉欧的课程设计者持有一种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他们将儿童视之为丰富多彩、有无限能力的、生来具有一百种语言的儿童。这种生成性课程是注重老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与协商,课程内容是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和讨论产生的。在课程内容实施中,老师会根据学生们的要求以及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满足儿童个体发展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瑞吉欧的课程设置即体现了教师享有较大的选择权与自主权,也真正的让儿童们参与其中,实践他们心中的构想,在体验中获取知识的快乐。

(四)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领悟及其对幼儿的思考问题方式的影响

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内容以及采取怎样方法去实施课程以利于儿童兴趣、认知、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发展?在课程内容实施中,教师与儿童又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教师和幼儿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教师应该支持与激励那些善于思考的孩子们,给他们创设各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这是一种培养儿童自己学习的责任。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领悟,即要用生动而又有趣的语言讲述,又要能够引导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如果将现成的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儿童,这是一种不需要深入了解儿童、不需要多少教学技能、原始的、低级的教育。让儿童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保持住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并且对事物保持着探究的兴趣,这或许比只教授儿童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更有意义。对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是很重要的,要会引导孩子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去分析问题并解决它,这也会让孩子们充满成就感,自信满满的面对以后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参考文献:

[1]寇晶.村小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D].延安大学,.

[2]王蕊,贾林祥.构建生命的意义――由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得到的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z1):65-68.

[3]王婷.斯滕豪斯模式及其评价[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43-46.

[4]高妍妍.儿童哲学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

[5]左瑞勇,杨晓萍.在文化哲学视域下重新审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J].学前教育研究,(9):31-35.

[6]李雪艳,马琳琳.生态式幼儿园课程的内涵与构筑[J].学前教育研究,(8):67-69.

[7]钱美玉.哲理性文本的非哲理“演绎”和非哲理性文本的理性透视[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6):19-21.

篇7:幼儿园课程内容膨胀现象剖析

幼儿园课程内容膨胀现象剖析

【摘要】目前,幼儿园课程内容急剧膨胀,特色教育、园本课程以及迫于家长压力增设的课程在幼儿园中不断出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慎重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让幼儿爱学、乐学,为幼儿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课程内容膨胀;课程内容取舍标准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07/08-0018-03

目前,幼儿园课程内容急剧膨胀,名目繁多的特色教育、形形色色的园本课程以及迫于家长压力增设的课程在幼儿园中纷纷出现,让幼儿应接不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过度膨胀会导致幼儿被迫进行超负荷学习,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剖析幼儿园课程内容膨胀现象,明晰幼儿园课程内容取舍标准,为幼儿提供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这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膨胀现象

1.名目繁多的特色教育

时下,幼儿园里的特色班或兴趣班名目繁多,〔1〕幼儿在常规教育活动之外,还要在家长和教师的建议下学习许多特色课程。仅艺术方面的特色课程就有钢琴、小提琴、电子琴、古筝、扬琴、竖笛、书法、绘画、剪纸、芭蕾、戏剧等十几种之多。体育方面的特色课程包括武术、艺术体操、围棋、国际象棋、跆拳道等。此外,读经、珠心算、分享阅读等也是幼儿园竞相开设的特色课程。这些特色课程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成为幼儿必须学习的内容。

2.形形色色的园本课程

现今,园本课程开发在全国各地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仅某市一个区的七所幼儿园开发出的园本课程就有综合教育课程方案、单元教育课程方案、生态式教育课程方案、健康成长课程方案、生态式美育课程方案、快乐成长课程等。此外,将国外的教育方案本土化后作为园本课程的也为数不少,诸如瑞吉欧方案教学、蒙台梭利课程等,都成为我国幼儿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园本课程开发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但是要保证幼儿园课程吐故纳新,保持课程容量的动态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园本课程内容如果过分膨胀,容易导致幼儿被迫超负荷学习,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3.迫于家长压力增设的课程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幼儿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常常会要求幼儿园教幼儿学英语、学电脑、学计算、学写诗。与此同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不断增加幼儿的学习内容。有些家长为申请各种世界吉尼斯记录,让幼儿背诵圆周率,长时间练习转呼啦圈等。这些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折射出部分家长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旗号,在潜意识里把幼儿当作工具来培养,致使幼儿畸形发展,失去了许多发展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膨胀的负面影响

幼儿园课程内容过度膨胀,幼儿自由游戏时间急剧减少,导致幼儿被迫超负荷学习,尤其是有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幼儿身心疲惫,更加厌恶学习。〔2〕

超量学习某一方面的内容会使幼儿错过其他关键能力发展的最佳期。〔3〕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在特定时期会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幼儿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相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而对其他事物置若罔闻。敏感期的出现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当环境与幼儿的内部需要相协调时,发展才可能顺利实现。正因为敏感期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成人必须善于识别并努力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敏感期为幼儿提供的发展可能性,促进幼儿的发展。以此审视目前的幼儿园课程,我们发现一些特色课程或园本课程未必是幼儿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我们知道,幼儿“能够学会”的内容并不等于幼儿“应该学习”的内容。幼儿期的确需要学习很多东西,诸如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学习与探究的自主性与能力等。但是现在许多幼儿钢琴考到了六级,绘画作品拿了大奖,围棋比赛得了冠军,可是吃饭还需要人喂,穿衣服不会扣扣子,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喊爸爸、妈妈和教师帮忙,这些在有些成人看来根本不算什么的问题,其实隐藏着许多幼儿发展的危机,会导致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自信心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发展不足。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让幼儿学习过分庞杂的幼儿不需要的知识是不经济的。以色列学者史盖夫勒认为,选择课程内容的基本指导原则是要能帮助学生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最大限度的自我满足。从这一点看,让幼儿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现在不需要的知识内容,这对幼儿和教师来讲都是不经济的。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取舍标准

幼儿园课程内容不断膨胀的最直接原因是在幼儿园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绝大多数幼儿园被推向市场,园所间形成了激烈竞争态势。幼儿园为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遗余力地创建自己的特色以吸引家长,追求特色课程、新奇课程以满足各类家长的需求。由于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幼儿园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希望幼儿园能让幼儿获得更多本领,以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4〕当然,造成幼儿园课程内容过度膨胀也有幼儿园内部的原因,诸如园长与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存在偏颇等。〔5〕

面对日益膨胀的幼儿园课程内容,我们不得不思考学习哪些内容才能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哪些内容对幼儿来说是最经济的。

以兴趣作为选择和取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标准是满足幼儿爱学、乐学这两个条件的最佳维度。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很早就提出教育就是要引起和培养学习者的兴趣,并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为依据安排课程。赫尔巴特将兴趣分为两类,一类引向对自然的认识,另一类引向对社会的认识。自然的兴趣又包含经验的兴趣、思辨的兴趣、审美的兴趣三种。经验的兴趣是指观察和认识事物“是什么”的兴趣。为了培养这种兴趣,教育者需要开设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地理课程。思辨的兴趣是指思考事物“为什么”的兴趣,学习者需要数学、逻辑学、文法课程的支持。审美的兴趣是指学习者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行美丑善恶评价的兴趣。为了培养这种兴趣,教育者需要开设文学、图画、唱歌等课程。学习者认识社会的兴趣具体包括同情的兴趣、社会的`兴趣、宗教的兴趣三种,相应地需要学习外国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以及宗教等课程。〔6〕赫尔巴特的观点可以成为我们选取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依据之一。

幼儿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中必须学习一些作为社会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经验。美国课程专家泰勒认为,幼儿应该获得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和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7〕

这也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取舍的依据。

我们还应该从幼儿的立场出发,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内在价值进行比较,选取有价值的课程内容。英国著名教育家斯腾豪斯提出的鉴别课程内容内在教育价值的标准值得我们参考,〔8〕

比如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允许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并能对选择所带来的结果进行反思,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在学习情境中允许幼儿充当主动角色而不是被动角色,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要求幼儿探究各种观念,探究当前的个人问题或社会问题,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能使幼儿涉及实物教具,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要求幼儿改写、重温及完善他们已经开始的尝试,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使幼儿学习应用与掌握有意义的规则、标准,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项活动能为幼儿提供与他人分享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及活动结果的机会,则这项活动比其他活动更有价值。

参考文献:

〔1〕莫源秋。关于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J〕.幼教博览,,(7).

〔2〕刘云艳,张大均。脑科学、心理科学与幼儿心理素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7).

〔3〕玛丽娅・蒙台梭利。有吸收力的心智〔M〕.江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朱家雄,王峥。从教育人类学视角看学前教育的政策走向和政策制定〔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

〔5〕范兆雄。课程文化发展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6〕〔8〕丛立新。课程基本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60,268-269.

〔7〕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53-63.

篇8:新高一unit7课程内容教案

新高一unit7课程内容教案

Period 1

1。 Questions:

Warming—up 1) What are cultural relics?

The Great Wall inChina; The Pyramids inEgypt;StonehengeinEngland

2) What do they have in common?

They are all very old and are all symbols of their countries and their cultures。 They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ir countries。 They once had a practical importance (burial site, defence, magic / superstition)。 Now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go to visit these places。

3) What does the phrase Cultural relics mean?

relic: something that has survived the passage of time, especially an object or a custom whose original culture has disappeared; something cherished for its age or historic interest。

4) Do you know any other cultural relics inChinaor in the world?

2。 Some information about:

1) The Pyramids inEgypt

2) The Great Wall in Chins

3)StonehengeinEngland

When they were built

What they were built for

Stonehengeis a circle of large standing stones located nearSalisbury, inWiltshire,England

1。 People began to build the site about 3,100 BC。 It is not clear who built it。

Step 2 1。 Listen t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three cultural

Listening sites and fill in the table。

2。 Go over the listening exercise on Page 121 to make the Ss know what to do as homework。

Step 3 1。 Go over listening exercise on Page 121。

Homework 2。 Go over Speaking on Page 44 and fill in the

table。

3。 Think about cultural sites inNanjingand what

should be done to protect them。

篇9:高中信息技术个性化课程内容的建构

高中信息技术个性化课程内容的建构

高中信息技术个性化课程内容的建构

文/陈常升

摘 要: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建构。从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培养自学能力;设置个性化作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个性化

信息技术教育是学生应具备的基础素养之一,是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容量、吸收能力。高中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自学和自制能力大大提高。所以,基于大众信息技术的信息知识的学习是基础,而延伸性的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是重点。另外,信息技术是个大学科,旗下有许多分支,如果能对分支细细研究,并征求学生的意见,这样就可以将兴趣与运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学生充分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分支,研究性的学习和自主性的学习就落到了实处。

二、注重培养自学能力

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程序员,而是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其中,信息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掌握各种不同信息系统和性能的共性上,体现在对未知特征、未知功能的探索能力上。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具体软件的各种功能都一一介绍和列举,当然基础性的办公软件除外,而应该以当前社会上运用最为普遍的一款软件为媒介,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探索其他软件的特点。信息技术课涉及的具体软件实际上是教学所依托的`一种“媒介”。无论是进行语言编辑教学还是进行应用软件教学,无论是人机脱离还是人机一体,只要通过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并且效果很好的目的,对这些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三、设置个性化作业

对软件功能的熟悉程度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是成正比的。学生在不断地上机练习和实践体验中逐渐掌握了技能,并有信心和兴趣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学生的练习项目应该是与实际相结合的。如,在Excel的学习中,让学生自己命题熟练它的功能,尤其是体会数据的排序与筛选、分类汇总与合并计算、公式与函数的应用、图形的绘制、图表的创建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明白为什么大家不用Word中的表格而是直接开发出了Excel表格软件。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校和社会已经受到重视,但由于它的实践性和特殊性,缺少现成地适合我们的教学经验以供借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本地的教学实际,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摸着石头过河,最终会构建起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

(作者单位 山西省吉县第一中学校)

篇10:《大学生理财课》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大学生理财课》课程内容体系构建

本文主要研究在高校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的<大学生理财课>如何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内容体系设计,包括课程内容核心范畴、局限性、课程内容结构、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效果.

作 者:邓洁华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广东,深圳,518055 刊 名: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英文刊名:CHINA BUSINESS(JINGJI LILUN YANJIU)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大学生理财课   课程内容体系  

篇11:珠宝首饰鉴赏课程内容的思考的论文

有关珠宝首饰鉴赏课程内容的思考的论文

我院珠宝首饰鉴赏课程均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作为珠宝专业学生入校的第一门专业导入课程学习。从多年的学生反馈来看,“激发了学习珠宝的兴趣”是频率最高的一句评语。对于学生来说,该课程是踏入珠宝行业的第一课。

1学科特点宝石研究是一门较为古老的科学,却是一个新的学科,它基于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但融入了美学及文化,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1]。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宝玉石、人工宝石、宝石历史、宝石矿床、开采、加工、设计、鉴定、优化处理、合成等多个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珠宝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我国珠宝产业也迅猛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人员、规模、资金均有了很大的改,珠宝专业的教学即为培养高素质珠宝行业从业人员而努力。

2课程特点珠宝首饰鉴赏是珠宝专业的导入课程,可以将宝石学的研究对象都囊括在内,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挑选重点进行讲解,总体而言,该课程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等。知识性:该课程内容涉猎较广,共有珠宝定名与分类、珠宝历史、珠宝鉴定、珠宝欣赏、贵金属、珠宝的保养与佩戴、珠宝设计、珠宝加工、珠宝名人、珠宝评估等多个板块,几乎可以将宝石学的内容都涉及到,有较大的知识包容量,能达到让学生认识珠宝、熟悉珠宝、简单鉴定珠宝、准确欣赏珠宝的目的。趣味性:作为导入课,该课程内容及授课方式需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借助大量的图片、视频,加上最新时尚信息、行业动态,让学生认识名钻,了解中国的玉石历史及文化,熟悉当下珠宝时尚,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发展等。实用性:课程的设置主要就在于其“有用性”,该课程可以简单解决认识珠宝、熟悉珠宝等问题,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购买、欣赏,并自发的向周边传播珠宝常识及文化。

3学情分析

3.1 本科层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该课程,同时开设的有宝石地质学,而其他课程均为公共课。因此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最为高涨,兴趣最为浓厚,因此上好该门课程对大一新生而言是最好的引导。

3.2 专科层次专科由于学年短,因此减少了公共课,我校在第一学期除珠宝首饰鉴赏外,同时开设了结晶学与矿物学、晶体光学、宝石地质学三门专业基础课,该基础课在珠宝专业学习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容易让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在讲授珠宝首饰鉴赏时,应引导学生对前述三门基础课的学习。我校专科分为两个专业,一个偏重营销管理,一个偏重加工设计,学生的`培养方向略有区别,相应的对知识点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一个更关注珠宝商贸知识,一个更关注珠宝的优秀设计。

3.3 公选课公选课针对全校除珠宝外所有专业的本科生,由于学生自身对选修课的抵触性和功利性,课堂教学效果很难掌控。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和年级,专业背景和接受能力均不相同,且一般不购买教材,学生对于课程仅仅是抱着“混学分”的思想。

4课程内容的思考针对以上分析,在该课程的内容设置中,不同层次相应的有所挑选。但为达到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合一的目的,珠宝历史、珠宝设计、珠宝名人这三个板块必不可少,授课教师应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并敏锐的关注行业动态,同时还应在教学中善于组织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珠宝的兴趣。

4.1 本科层次应用型本科重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等任务。在该层次的教育中,重在应用,因此在32个学时的课时中,安排了8个学时的实践,以走访市场、简单识别宝石为主。同时考虑到后期课程内容重复这一因素,在实际授课中,删除了鉴定、评估这两个板块内容,仅简单提示肉眼如何认识宝石。另外应结合本科学生的学习层次,应注重理论教学,以案例、实践带动理论学习。

4.2 专科层次专科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应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在该层次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理论部分应减少比重,注重案例、图片、实践等。另外由于有不同的专业方向,在营销管理方向中应加大珠宝的保养与佩戴、目前国际珠宝经营现状等内容,而在设计加工方向中加大珠宝设计师、知名珠宝品牌的经典设计等内容。

4.3 公选课公选课由于有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加上公共选修课这一特殊性质,在实际授课中,没有设置实践环节。出于学习背景考虑,在较为专业的鉴定、评估等板块以及其他板块中的专业知识中,均不作重点讲解,整体而言,该课程的公选课在所涉及到的内容中只做简单介绍。

综上所述,珠宝首饰鉴赏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培养目标,在实际授课中应有所侧重。体现在课程标准的编写中,应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分别编写,注意区分内容以及重点,而不应以板块的形式同一教学内容的照搬。

篇12:刍议“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内容体系

刍议“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内容体系

摘 要: 通过结合中南林学院“森林工程”专业的深化改革, 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 先后创办“起重运输工程”本科专业方向和“物流工程”专业方向, 年创办“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认为我国“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 应该工、管并重, 其中的工业工程部分, 目前只能参照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系统的划分, 设置带方向性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物流工程; 商业物流; 第三方物流; 重组; 课程内容体系

我国林业高等院校的“森林工程”专业, 是在“林业工程”类一级学科下设置的, 唯一直接为林区工业工程服务, 相关产业全部办在林区, 始设于1956 年秋的“森林采伐运输机械化”专业。当时,所设课程内容体系, 主要是围绕林业机械化木材采伐、运输和销售的体系, 设置各种课程, 主要包括了机械化木材采伐、储运、销售与伐区规划、管理、林区的道桥和土木建筑工程等课程; 进入20 世纪80年代, 中国几乎所有的国有林区, 先后步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境地, 原因是我国工业发展对木材的需求加速了我国森林的过量采伐, 特别是现代森林采伐技术进入高寒水源林作业, 对森林生态和水土保持的干扰尤为严重, 相应的教学主管部门,当即把“森林采伐运输机械化”专业改成了“森林工程”专业。“森林工程”涉及了多项林区生物工程和林区工业工程技术系统, 建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时, 操作上十分困难, 以致改名多年以后, 基本上没有改变原有的课程内容体系, 本科专业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 中南林学院森林采运输工程, 实际上是艰苦条件下(伐区) 特殊物料(木材) 的起重运输工程, 因此建立了以“起重运输工程”和工程机械技术体系为主体的新的课程内容体系, 创办了“起重运输工程”本科专业方向, 有效地解决了这个专业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可见正确的课程内容体系的建立, 是办好专业的关键之一。

20 世纪90 年代末期, 我们又根据木材的机械化采伐、运输和经销的本身, 就是商业物流中的系统工程, 林区作为商品材的生产基地, 按照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 以需求带动销售的理论, 建立了一个以林区物流工程技术系统和林区工业工程技术系统并重为主体的, 现代“森林工程”课程内容体系, 不但有效解决了这个专业的生源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林区木材采伐过量和实施林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重大的方向性问题。为创办“物流工程”本科专业方向, 我们又建立了一套以物流工程技术系统和起重运输工程技术系统并重的“物流工程”专业方向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从2002 年开始, 向社会输送了第一批“物流工程”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 同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物流工程”方向博士生, , 学院被批准创办“物流工程”本科专业。

从这几年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反馈的情况看, 他们的就业和工作情况都很好。目前, 我们正在研究、建立“仓储工程技术系统”专业方向或“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方向, 主要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内容体系。探讨如何制定我国“物流工程”大学本科专业的课程内容体系等问题提出我们的论证想法。

1 现代“物流工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商业“物流”, 属人为物流, 也是自从有商业活动以来, 哪里有商业, 哪里便有商业“物流”,商业物流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便可称之谓“物流工程”。在传统的商品经济中, 商家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降低商品加工成本和商业经营成本上, 对商业中的“物流工程”很不重视, 直到他们商品的加工成本降低到了极至, 交易利润达到了最高, 才开始寻找这个“第三利润”的源泉, 提到了“物流”和“物流工程”的概念。1901 年J . F. Growell 在美国政府报告“关于农产品的配送”中, 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的各种因素, 标志着传统商品经济的只重视产品加工成本, 向开始注重视商业“物流”成本的转变; 商家重视物流的初衷, 也只是力图通过降低“物流工程”中的成本, 以此寻求更多的利润。经过实践证明, “物流工程”远远超出了它所获得的直接的经济效益范围。特别是20世纪80 年代“第三方物流”的出现, 以及20 世纪90 年代“供应链管理”的逐步形成, “物流工程”的真正价值, 才被逐步显现出来。

(1) “商业物流”, 包含着卖方的“销售物流”,买方的“采购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等。在传统的商品经济中, “物流工程”只有卖方的销售物流和买方的采购物流, 它们作为生产厂家或销售商的附属行业, 使厂家或商家从事并非其专长的业务。为增强竞争能力, 厂家、商家实施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 单纯从降低成本考虑, 不可能充分发挥“物流工程”的作用, 也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物流工程”理念。

(2) 20 世纪80 年代, 出现了“第三方物流”,标志着当时的社会、经济, 已经发展到了开始出现重大经济、社会、结构的重组, 传统商品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深刻转变的重要时刻。

“第三方物流”, 在我国被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模式”, 表明它与生俱来, 便是为顾客服务的`, 面对商品的供方、需方, 都是它的顾客; 面对厂家、商家, 它都必须了解他们的需求, 它不是拥有商品, 而是通过服务获得利润。所以它还必须将需方的需求信息告诉供方, 尽可能满足需方的要求, 与供方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与需方也是利益一致的合作伙伴; 形成了一支凝聚商家、厂家、供方、需方合作, 共同活跃流通领域, “送货上门”、“顾客第一”的新理念,这对于传统商品经济的“竞争”理念, 是一种极为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

“第三方物流”, 要求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整合社会的流通力量, 必然引发经济、产业、社会、结构的重组; 引发了社会、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所以“第三方物流”的出现, 标志着传统的商品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转变开始。目前, 发达国家的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有重要的地位, 71 %的德国企业和53 %的美国企业将物流放在企业经营第一或第二的位置, 欧洲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约为76 % , 美国约为58 %; 同时, 美国已有33 %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用户, 正在考虑接受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 所以, 第三方物流的发生和发展, 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和现代商业发展水平的标致。

篇13:规范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浅见论文

规范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浅见论文

目前“供应链管理”课程不仅是物流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而且也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如何合理安排“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该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从教学大纲分析入手,归纳总结目前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该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可以为其内容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为此,笔者收集了55所内地高校本科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如果一所高校有不同专业的多份“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以物流管理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为准),其中“211工程”大学l4份,地方大学4l份,同时还收集了台湾地区高校“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2份。通过对这些教学大纲的分析总结,针对完善本科专业“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规范课程名称

在分析“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分析比较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物流学”“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等有“供应链”关键词的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发现主体内容就是“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与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重合率非常高。尽管不叫“供应链管理”课程,但有的高校采用的教材就是“供应链管理”教材。另外,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关系来看,物流已经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些课程实质上就是“供应链管理”课程。名称上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把这些课程名称统一为“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促进各高校“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的交流以及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规范内容体系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的内容说法不统一,但课程内容体系应该既要有对教师“教”的基本要求,又要有对学生“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比较合理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体系应该包括课程性质(依据面向的专业而定)、课程教学目的与目标、课程教学内容及相应目的与目标、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对各个教学环节提出的要求,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自学、作业环节和考试环节等)、教材选用及参考书推荐和其他说明(如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等)。

科学设定教学目的和目标

应紧密围绕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这个根本目标来明确“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整体教学目的和目标,并把整体教学目的和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章节之中,形成以各章节具体教学内容为基础的具体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总的来说,“供应链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应该是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理论观点,以及结合管理技术、物流技术、工程技术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需要指出,在设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过程中,要注意二者的区别。教学目的是对教师要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应采用“了解、领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隐体验动词或“掌握、应用”等词语。教学目标则着眼于学生学习的结果,宜采用“归纳、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行为动词,表义具体,深广度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另外,鉴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在设定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缺陷。精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内容体系的核心,要通过课程内容的`教学最终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由于“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每一方面的内容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因此精选课程内容就成为完善该课程内容体系的关键。从对我国高校“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的分析来看,精选后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供应链管理概述、供应链构建、供应链业务外包、供应链合作伙伴、供应链采购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生产计划与控制、供应链库存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供应链管理方法和供应链绩效管理等12部分内容。这些内容也是供应链管理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考虑到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在不断提高,也要把供应链管理战略作为供应链管理概述的一部分纳入课程内容。为了体现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这些课程内容中都要以案例分析、模拟实验、课程设计、现场参观等形式加入实践教学内容。

合理分配学时学时分配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总学时的分配,二是每个教学单元(或每章)学时的分配。总学时方面,鉴于各高校的做法以及“供应链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建议给物流类专业学生每周上3学时,总学时为48学时~54学时;而给非物流类专业学生每周上2学时,总学时为32学时~36学时。具体总学时数的多少还取决于每学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周数。在每个教学单元(或每章)的学时方面,具体学时的分配不仅取决于总学时,而且还要看课程具体内容、相应的教学目的和目标、教学具体环节以及与其他课程内容的交叉程度等。就前面的12部分课程内容来说,如果总学时分别为32学时和48学时,则建议各教学单元(每章)的学时分配如下:供应链管理概述为4学时~6学盹供应链构建为3学时~5学盹供应链业务外包为2学时~3学时;供应链合作伙伴为4学时一一6学时;供应链采购管理为2学时~3学时;供应链物流管理为2学时~3学时.供应链生产计划与控制为2学时~3学时;供应链库存管理为3学时~4学时;供应链信息管理为2学时~3学时;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为2学时~3学时;供应链管理方法为3学时~4学时;供应链绩效管理为3学时一5学时。其中,前面的数字为32学时所分配的各教学单元(每章)的学时,后面的数字为48学时所分配的各教学单元(每章)的学时。当总学时为48学时时,各教学单元(每章)可根据需要扩充理论内容、增加案例分析、安排课程设计、现场参观、实验等。

选用合适教材及参考书选用合适的教材,按教材进行生动的教学,是高校完成人才培养要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各种《供应链管理》教材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满足学科自身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已成为各高校“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管理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从内地高校目前选用教材情况来看,选用最多的是马士华教授等所(编)著的《供应链管理》一书,同时由于这本书与精选后的“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符合度非常高,因此建议在选用教材时首选此书。至于参考书,可以推荐5本左右,其中至少应该包括一本英文版的《供应链管理》和一本《供应链管理案例》,为学生全方位学好“供应链管理”课程创造有利条件。

篇14:《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探究的论文

《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探究的论文

《会计基础》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的设置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该门课程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潮头,对传统的内容重新思考和改革。

一、《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的指导思想

目前,所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理念仍然较为模糊,“应用型”模式被当成了一种权宜之计。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基础》课程内容设置缺乏理论与实践操作并重的独特理念,或是照搬研究型大学的课程内容,或是继续执行高职高专的教学大纲,根本没有突出“应用型”,导致培养的大量会计专业人才与市场需求错位,严重影响了会计人才培养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因此,《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的指导思想,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秉承“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大胆改革《会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来推进“3+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及职业资格融合的创新性理念,提高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揽子解决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人才缺乏的难题,促进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的战略目标

1、激发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步入大学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入门课程。由于学生对会计专业不了解,大脑中还是一片空白,其对《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喜好与厌恶情绪,直接影响到对会计专业的偏好,进而影响到以后在该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本课程需通过内容的优化,起到很好的启蒙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养成乐于思考的习惯,从而有助于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

2、支撑“3+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

“3+1”校企联合培养方案,即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前三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第四年去企业进行职业岗位实践,使学历专业理论教育与职业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

《会计基础》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务必通过其系统性理论的讲解和专门方法的介绍,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如《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本课程实训使学生对基本专业技能有所掌握,如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为第四年职业岗位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利于提高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实践的效果。

3、推进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提升的融合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要求会计人员上岗前必须具有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也是用人单位评价与选聘人才的重要标准,通过对《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的改革,尽可能使其很好融合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在完成学历专业教育的同时,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为后续晋升职称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促进在职业领域不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会计基础》课程内容优化的措施

1、坚持“学生本位”思想,内容表现直观化

应用型本科层次的学生虽然也是通过高考统招的生源,但与重点大学的学生相比,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方法、习惯等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内容设置时应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少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直观的表现形式将知识点介绍给学生。如记账凭证的构成要素与填写方法部分,现有教材一一列举了其名称、日期、编号等构成要素达八项之多,填写方法更是难懂,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易掌握,更是不想再学。因此,教材应通过实物展示,多提供几张记账凭证的样板,来让大家从感官上认知记账凭证,感觉很新鲜且逼真易懂,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其思考各要素的作用、填制方法等就变得易如反掌。这样既使学生容易接受专业知识,又培养了思考问题的能力,还激发了对专业课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突出实用性

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出发,《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立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比较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教学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任务,强调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结构,对传统内容应取舍分明。

理论部分的内容坚持“必须、够用、突出应用性”的原则。对于重点大学培养“研究型”会计专业人才而设置的理论研究部分的内容应全部删除;对于缺乏实用性的理论知识也应全部删除,如单式记账法,单式会计凭证的填制、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和单步式利润表的编制等;对于高层次的内容也删除,如会计管理、预测和决策等内容;而对于理论的演化发展过程省略或者简要介绍。理论部分的重点在于基本会计理论及应用、会计职业道德等内容,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及应用等,理论部分的内容力求简洁明了。

实践部分的内容要突出“客观性、典型性、循序渐进”的原则。传统教育忽略了实践性内容安排,即使有些院校有实践性的要求,但也主要停留在做练习题或填制凭证等单纯的业务技能训练上,这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相差甚远,需要大胆改革。首先,体现客观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所用的凭证、账册、表格、科目图章及各种办公用品应该与实际工作中的一致。

(2)所有的原始资料应该是企业日常实际发生的;其次,具有典型性,即模拟的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必须规范,经济业务的资料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便于学生较好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再次,突出“学生本位、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实训在时间安排上应是有序的,与理论学习同步,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直接面对现实的会计问题,亲身经历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对会计问题有与众不同的判断和见解,倡导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等所有内容学完,最后再集中安排实践,既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不符合“循序渐进”认知事物的客观规律,更是模糊了课程实训与职业岗位实践的功能差异,不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3、兼顾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

笔者2011年通过问卷就选聘应届毕业生的标准问题对西北五省的中小企业做了调研,发放问卷360份,收回300份,统计结果发现:

(1)80%的企业看重助理会计师职称,虽然有些地方政策不支持在校生考取初级职称,但用人单位还是以此判断学生的专业水准;

(2)20%的企业至少要求中级会计师职称,不考虑应届毕业生;

(3)100%的企业表示遵守会计法的规定,要求会计岗位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由此可以看出,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最好拥有专业职称,才会受用人单位欢迎。现行的《会计基础》课程内容设置仅考虑学历教育,没有很好兼顾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加上最近几年的考证热潮,冲淡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分散了精力。当务之急,应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融合在《会计基础》课程中,参考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来设置课程内容,使学校的教学、学生的兴趣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很好统一在一起,学校与学生凝成一股力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效率和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并为职称考试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增强后续发展的潜力。

4、编写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教材

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对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都起着关键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在深入理解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基础上,立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考虑本校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的专业特色,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甚至还有初级职称考试大纲,来编写行之有效的教材,以满足系统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提升为一体的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

《会计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高度重视其战略地位,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本校会计专业特色和学生自身情况,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以推进“3+1”校企联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职业资格融合,培养出理论扎实、业务技能过硬、具有创新能力和会计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解决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的供求错位问题,促进教育、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校本选修课程评价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方案

设计课程考核机械结构论文

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音乐教学论文

课例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评价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方案

课程内容评价范文
《课程内容评价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课程内容评价范文(整理14篇)】相关文章: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研究论文2022-05-04

对新课程中教师评价改革的一点分析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2023-01-14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优化论文2022-11-15

体育校本课程实施计划2023-06-21

基于慕课模式的儿科学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2022-09-15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2022-09-20

试论厂矿中学化学新课程的实施的论文2022-04-29

数学教育课程教学能力评价研究的优秀论文2023-03-01

新课程标准试题2024-04-14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工作计划202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