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书怀,江上书怀崔峒,江上书怀的意思,江上书怀赏析(精选10篇)由网友“MioMio”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江上书怀,江上书怀崔峒,江上书怀的意思,江上书怀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江上书怀,江上书怀崔峒,江上书怀的意思,江上书怀赏析
江上书怀,江上书怀崔峒,江上书怀的意思,江上书怀赏析 -诗词大全
江上书怀作者:崔峒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250 ・
篇2:弋阳县江上书触目,弋阳县江上书触目陆游,弋阳县江上书触目的意思,弋阳县江
弋阳县江上书触目,弋阳县江上书触目陆游,弋阳县江上书触目的意思,弋阳县江上书触目赏析 -诗词大全
弋阳县江上书触目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县前奇哉一江水,日暮风吹碧鳞起。
客恨征尘忽如洗,不用金篦刮眸子。
丹枫岸边雪色芦,下有老翁方捕鱼。
欲求妙师貌画图,王维郑虔今世无。
篇3:江怀瑾作文550字
江怀瑾是我的姐姐,虽然我之前曾经写过一篇作文来讲我的姐姐,但那是作为普通的姐弟而言。我与江怀瑾却又有另一层关系。
我与江怀瑾在网络上,是兄弟亦是师徒。在网络上扮演别的角色,江怀瑾教了我许多。很多人说,我并不像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小孩子,这一点,也得益于江怀瑾。
江怀瑾喜欢诗词歌赋,阅读古籍,虽然在学校里语文成绩不见得多好,但是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说起话来可严肃也可活泼,端的住老学究也扮得了小青年,装起小孩子来倒是比我还像。
我学着江怀瑾说话,渐渐的便改不过来了,下了网络也有时老气横秋,可是语文成绩却并不长进。
我在网络上用的名字读音和自己真正的名字读音相似,而江怀瑾却完完全全换了一个名字。
江怀瑾并不止叫做江怀瑾,怀瑾是表字,瑜是名。古时候男子及冠就要取表字,对外一概用这个名字,而名,只家中亲友可叫。
怀瑾和瑜均是出自屈原的《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瑾”和“瑜”都是指的美玉,而江姓,具他自己说,因为屈原最后投江了。
另有一点读到这里也能看出来了,江怀瑾在生活中,是我的姐姐,因此必然是个女的,但江怀瑾此人,却可男可女。演戏么,性别便模糊了,隔着一个屏幕,别人也分不出来,全由自己说。
不过这些日子,或许是学业繁重,江怀瑾与我在网络上已经少有交集了。
篇4:早寒江上有怀 唐诗
早寒江上有怀 唐诗
《早寒江上有怀》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主要是如何来写的呢?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解】
这首诗选自《孟浩然集》。
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
雁南度:大雁南飞。
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xiāng)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
天际:天边。
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平海夕漫漫:形容长江水势很大。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翻译】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韵译】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评析】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诗人在异乡遥望故乡,深深地眷念襄阳、襄水,但故乡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垂下思乡之泪、遥看天际孤帆。这一种飘零之感只有羁旅中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此诗的最后两句既实写当时情形,又隐喻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悲慨。这首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思乡之情和写景之句浑然一体,深沉含蓄。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秋风起,树叶飘落,大雁南飞,诗人在长江之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想象远处云彩之下也许就是襄水边的家乡。看到孤帆从天边驶过,勾起他乘船返乡的念头。但江水漫漫,到哪里去找渡口呢?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返乡的愿望一时还难以实现。
【讲解】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这诗题又作《早寒江上有怀》,是作者离开长安以后,东游吴越,滞留江上,因早寒思归而作的。首联,起调高致,意境辽阔,写出了思归的无限寂寞和怅惘。接着的第二联以清新明丽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这是何等的亲切。千里迢迢,远隔云端,可望而不可及,更增惆怅。所以第三联用“乡泪客中尽”承第二联的思归,而“孤帆天际看”则承首联的江上寂寞,而又情景互对,韵致凄切。思乡之泪,已在客中流尽,伤心惨恻;片影孤帆,飘泊天际,孤独凄凉。最后两句,因欲归不得,怅望云天,迷津有问,世路崎岖,“平海夕漫漫”的景色烘托出作者的迷惘茫然的心绪。"诗人用“平海夕漫”这样的景语,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彷徨。蕴藉不露,悠然不尽。全诗形象结合抒情,融洽浑成,饶有韵致。这江上思归,是和仕途失意紧密连在一起的。而思归,就常常是抒发仕途失意的另一种表现。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篇5: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篇6: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篇7: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唐代/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⑴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⑵首二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⑶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⑷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⑸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⑹孤:一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⑺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⑻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鉴赏】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创作背景】
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篇8: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归来的帆在天边徜徉。
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注释
⑴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雁南度:大雁南飞。南:一作“初”。
⑵首二句从鲍照《登黄鹤矶》“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句脱化而来。
⑶襄(xiāng)水曲(qū):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汉水流经襄阳(今属湖北)境内的一段。曲,江水曲折转弯处,即河湾。襄:一作“湘”,又作“江”。曲:一作“上”。
⑷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云:一作“山”。
⑸乡泪客中尽: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无比辛酸。
⑹孤:一作“归”。天际:天边。一作“天外”。
⑺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
⑻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广大貌。
【参考赏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就更是如此了。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他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他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孤帆”。家人的想望,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这首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创作背景】
孟浩然曾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公元729年(开元十七年)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当作于漫游长江下游时期的一个秋天。
篇9: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赏析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导读
这是一个怀旧的抒情思归。振兴之初,由红岩南斐,造成客人想返回亲情。中间写看到孤帆远,伴随着感情的遗憾,他们不能认为,不能返回最后闷烧的愿望写。整首诗的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要寻求正式的工作,辉煌的未来。这个矛盾,构成诗意的内容。
译文
布朗枯萎的草,吹红岩南飞,
不断刮北风,一个年轻的一江江。
家是鹿在山上平房湘水湾,
向往楚,楚广阔云。
想家的眼泪已流,朝圣者的生活多少辛酸,
孤帆在天空的距离,看不过眼的场景。
我期待有人要问哪一方失去了渡轮?
暮光之城一无所见,只见河水长。
赏析
“早寒江上有怀”可以看出,从诗的标题是一个借景抒情。那么,什么是诗人的观点,把它写? “伍德下降”,“雁南度”,“北方”,并在现场告诉我们这是秋末冬初之际。淡远非常显着收殓风光,良好的制度值得的山水诗。诗人群星起兴大,造成客人觉得回国的爱情,但也因为抑郁秋末冬初现场见证,更唤起人们的'怀旧情怀。但家是不容易的,因为家庭在“襄水曲,”襄水曲,是什么呢? “楚云端”远程“。”不能回家,而是要“撕下乡办”,“最好”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享受快速。眼泪,是不够的,有表达情感贯穿东西。部只是天空孤帆,诗人,然后找到一种寄托,所以我们可以展开无尽的想象:鸟孤帆不是来自家里,你可以带回家的消息?鸟孤帆是不是去我的家乡,我要乘坐小船回家......不是诗人说的方式在最后失去的道路可以问,但河流的水势长,到哪里问路吧?不禁让这样的问题:是不是真的“平海晚长”,从而在硬回家诗人做?事实上,不仅如此。诗人四处奔走在长江,既为隐士,想寻求官方既羡慕的田园生活,并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回家诗人的愿望似乎很难实现了一会儿,或深的原因。因此,要问“迷宫一样,平海路晚上长”既实写当时的情况,但也隐喻诗人自己失意的悲伤生涯。徘徊在该领域的思乡之情,抑郁和事业不顺河上的场景早寒武世浑然一体,深沉,含蓄,非常慷慨,可以被称为“爱,因为魏京生的场面。”
学习
1,风光简单,自然典型的抒情深度
“木雁越过,北冷河”,描述为“空自由,超过无动于衷的。”
“早寒武世”到“木落”,“雁南度”,“北风”三个图像就显示出来了。 “冷”字呈现出恐怕不仅仅是身体,也许是我的心里感觉不错。一个“最”字,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享受快速。
2,场景
写“木秋天”,“雁南度”,“北方”,“孤帆”,“平海夜长”和国王和“农村眼泪”自然感情紧固。
篇10:早寒江上有怀古诗赏析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
①选自《孟浩然集》。②木落:树木的叶子落下来。③雁南度:大雁南飞。④襄水曲:在汉水的转弯处。襄水,指汉水,流经孟浩然的家乡襄阳(现在属湖北)。曲,曲折转弯处。⑤楚云端:长江中游一带云的尽头。⑥天际:天边。⑧迷津:迷失道路。津,渡口⑧平海夕漫漫:形容长江水势很大
译文: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
我家在弯弯汉水转弯处,远望楚天云海迷迷茫茫。
思乡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飘荡。
迷失道路问渡口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流淌。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扣诗题“早寒江上”。“木落雁南度”是眼中所见“早寒”景象,“北风江上寒”更多地着眼于自身的感受。两句诗很具体的写出了季节气候特点,应该说,就是写实;但这两句写早寒景象的.诗是为下面的抒情做准备的,所以又有起兴的作用。面对秋末冬初的萧条景物,不禁勾起思乡情怀,于是首先就想到自己的家乡:家乡在襄水湾曲处,远隔着楚地云天,很远哪!远隔难到,因此思念更加深切。“乡泪客中尽”,正面抒发了思乡,一个“近”将诗人的思乡之情作了尽情的抒发。如此思乡,当然就想到回乡,于是才有“孤帆天际看”的表现。看天际孤帆,就勾起了乘船返乡的念头。这念头实在是乡思所致,然而想回乡,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迷失了道路;迷失道路本来可以询问,但江水与海相平,水势漫漫,又到哪里去问路呢?
最后两句,从表面看写归路之难,仔细推敲我们发现这里不是纯粹写实,有着很深的含意。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 上书乞祠辄述鄙怀,上书乞祠辄述鄙怀陆游,上书乞祠辄述鄙怀的意思,上书乞祠
★ 江城子翻译
★ 和许给事伤牛尚书,和许给事伤牛尚书刘斌,和许给事伤牛尚书的意思,和许给事
【江上书怀,江上书怀崔峒,江上书怀的意思,江上书怀赏析(精选10篇)】相关文章: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2022-08-28
秋宿长安韦主簿厅,秋宿长安韦主簿厅李洞,秋宿长安韦主簿厅的意思,秋宿长安2023-03-26
荆山,荆山李商隐,荆山的意思,荆山赏析2022-07-27
秦观《江城子》全文赏析2023-08-12
琵琶行的 教案2023-08-06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的诗词评析2024-02-03
唐诗之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2023-09-29
琵琶行 教案2022-07-23
《琵琶行》教案多媒体教学2023-05-19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歌鉴赏及答案2022-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