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6-24 05:33:34 其他范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精选15篇)由网友“綿羊旅社”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篇1: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要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种切实体现教育方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素质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SUZHI JIAOYU LUNTA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2:浅谈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浅谈多媒体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摘要]目前,日臻成熟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到现代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己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本文将对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构建新理念下的教学体系,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探讨。

1、正面教育效应: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

2、互动: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3、感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

正文: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使不少思想品德教师“教而生畏”。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看不到多媒体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学对象、变革教学方式提供的物质支撑,就很难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就很难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人类技术的成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一、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创造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例如如思想政治课“依法保护环境”,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师引导来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样开课即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

2、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而其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

二、运用多媒体,构建新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体系

1、变灌输为感悟――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

《课程标准》强调“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得出正确的道德结论,从内心引起道德动机,自觉地履行道德准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起良好的道德情感,领悟道德知识,接受道德观念,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履行社会所要求的道德义务,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2、活现榜样形象――强化正面教育效应

正面教育是《课程标准》的原则。用榜样人物来正面教育学生,是坚持正面引导,以真情感染学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把高深的政治思想理论和抽象的道德标准人格化,让学生在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范例中,理解某种道德规范,并以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音像教材能直观展示榜样人物的模范行为和优秀品德,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以达到教育要求。

4、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彰显多媒体优势。

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如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制作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等。通过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为后续环节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教学基础。

5、 灵活运用多媒体,激活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开始,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课前的某一情境上,为使学生对新课程、新内容发生兴趣,教师可先从“无意注意”入手,通过多媒体中的一幅投影、一段录像、一幅画面,都可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学生注意,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学生“无意注意”不可能持久,且极易受到干扰,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有意注意,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问题。在教学结束之前,也可通过多媒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升华,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6、 让多媒体走进活动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多媒体运用要遵循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还应遵循相应原则。

1、适度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注意的发生和保持,均以一定的兴趣为条件,而兴趣对保持有意注意,提高学生主动性具有支持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然而多媒体的使用也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多媒体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

2、实效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要收到实效,力求避免形式主义。要遵循学生思维规律,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多媒体材料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还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并能灵活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以使多媒体优势在思想品德课中得到充分发挥。

3、师生互动原则。

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饱满的情感、积极的思维、巧妙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并通过启发、诱导,使之思维敏捷、踊跃参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探索,主动实践,积极互动。

4、  实行“信息节食”,选择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学整合过程中,师生要明白信息爆炸时代的特点,进行信息节食,避免信息污染,即运用选择性学习策略进行信息筛选,做信息的主人,不做信息的奴隶。

总之,思想品德课极强的现实性与时代性,要求其教学必须“与时俱进”,随时根据社会的发展,特定的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重新调整、优化组合。因此,以灵活的“教学内容”要素补充相对固定的“教材”要素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信息”要素的加入,为思想品德课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注入“新鲜”的活水和血液。当然,恰当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并非易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组织者──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效果。

篇3:教学反思-思想品德课“分层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思想品德课“分层教学模式”

在思想品德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需要注意和把握“四个度“: 1、参与度。让全体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教材为学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浓缩度:学生要多思多练,教师则要少讲精讲;课堂总结时要“高浓度”即要高度浓缩,提纲挈领地归纳概括,帮助学生整理思维,加深理解,巩固记忆,从而促进知识的“活化”。 3、层进度(层次递进尺度):充分应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技术,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与消化;深刻分析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生理和心理基础群体中的个别差异,做到分层递进,从而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4、渗透度: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程度,正确处理学科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做到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4: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初探

吕岩森 张 书

(福建省政和县第二中学)

摘 要: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探究、感悟、提升”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主探究问题,主动构建新知,并内化为道德认知,升华为道德情感,最终付诸为道德践。这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新模式、新探索,有利于弥补以往重说教轻探究、只体验不升华的缺陷。

关键词:思想品德;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

一、“体验、探究、感悟、提升”的基本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课“体验、探究、感悟、提升”教学模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基于思想品德课程特点构建的一种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体验、探究学习、感悟内化,通过外在的活动促进学生内在的思维水平、道德修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知行统一。

依据新课程理念,我们对构成教学的各要素、教学组织形式、运作程序和框架进行了整合,提出三维复合教学模式如下:

二、“体验、探究、感悟、提升”教学模式的教学操作策略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本阶段依据学生心理特征和已有学习水平,精选生活案例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疑启思,引发求知,旨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和需要,从而达到明确教育主题的教学目的。

1.回归生活主题,拓展课程资源

新课程具有“实践性”,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如何将课程与生活有机地融合,拓展课程资源呢?我们思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走出课堂,开展调查研究、访问了解、搜集相关素材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体验。

例如,学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时,课前让学生分组调查。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环境的形势;通过实地查看,发现该地区的环境问题;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在环保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通过采访,发现身边保护环境的真人真事。这样让学生亲自调查,感受环境问题,可信度强。

2.创设体验情境,开展体验学习

课堂上,老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事实情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形成观点,获得对社会生活的初步认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结合教材知识的生活情境,设疑启思,引导学生自我清醒,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阶段:再现情境,探究学习

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观点,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探索知识之间、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使学生弥补认识不足、澄清认识误区,从而实现明白事理、调试自我的教学目的。

1.考虑学生的学习和需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进课堂生成

教学具有生成性特质,是创造性的活动。首先,教师要提炼出能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中心问题,将探究性问题设置在知识生长点上,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有价值冲突的问题展开探究,让学生在质疑解难中获得新知。其次,教师要把握教师预设之外的教学问题,学生中出现的偶然事件,这些问题直接地反映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也往往是课堂生成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善于发现、选取、整理这些问题,及时组织学生探究或“留白”课后去探索。

2.营造宽松有序的探究氛围,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时空和权利

(1)要创设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学生才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教师应相信学生,及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观点愿意谈,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3)适当创设具有挑战性、竞争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3.教师当好组织者、促进者、激励者和参与者

在学生探讨问题过程中,若出现冷场、部分学生钻牛角尖等情况时,教师要及时介入点拨、调控,适时参与,注意学法指导,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讨论深入。

4.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同桌合作互研。让同桌之间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相互启发,互相探讨。(2)小组合作互研。对于疑难问题,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小组,发扬团队精神,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明理。(3)组际交流共研。组织各小组就合作学习的收获进行交流、汇报,各组代表发表本组合作探究的初步成果。通过组际交流,让每一位学生再次梳理知识脉络,得出完整的、较理想的结论,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经验共享。

第三阶段:扩展情境,感悟践行

本阶段主要是运用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的冲突来扩展情境,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提炼正确的观点,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外化为道德践行,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学会做人。

1.注重课堂点拨,引导学生深化认知

课堂感悟晓理是实现道德认识、深化的关键环节。在课堂总结环节,如果学生在结论性的问题上认识不完整,教师要及时介入,注意点拨、引领,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

2.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教育,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

设计并布置课堂作业、课后探究性作业或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判断和社会批判能力,形成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会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

参考文献:

张瑛。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03)。

篇5:“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江西省吉水县实验小学    吴建红  吴玉梅

摘要:

本文就构建“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进行阐述。分别从建构背景、理论依据、模式特征、操作特征、教学根本性的转变,这五个要素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   整合

一、 教学模式建构的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要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政治思想课教学方法,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 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可见,人们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的养成十分重视,也向思品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思想品德课该怎样改进?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了学校各种教学的主课堂,它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把面对面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变成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等各种教学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基于信息技术的渗透,我们将尝试建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而成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模式主要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理论和“学与教”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生观察外在事物后的探索、体会与反思等思考活动建立的, 强调学习环境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在现代网络下,学生接触到大量信息,面对各色各样的信息资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选择盲目性,而教师此时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围绕所要培养的品德选择正确的信息资源,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在这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下,我们建构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整合”的教学模式。

三、“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特征

1、信息资源大量化。 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我们为学生提供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大量的相关的网络信息,使学生全面地接触与学习有关的内容。

2、学习的感悟性。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感染力强的材料,他们不再一味地静听老师的说教,而是通过自身的听、视、评、悟,来充分感知教学内容,感悟所含道理,提高道德认识,内化道德行为。

3、课堂学习环境的开放性。  信息技术下建构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如大量的文字资料,学生实际无法亲见的音频、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和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明确观点、证明观点、深化和总结观点。

4、人机互动化。  信息技术为学生“师――机――生互动”,“生――机――生”互动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在学生明白道理后,有针对性地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通过网上实践纠正对观点的片面认识或错误理解,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四、“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下面以小学思品教材第四册第八课《粒粒粮食要爱惜》为例来阐述观点。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充分利用媒体,努力创设与主题有关的情境,如看投影、录像片、动画片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导入新授课。如本课,运用边看动画边欣赏古诗《锄禾》导入新课,引出本课要明白的道理:粮食来之不易。

(二) 感知图文,初步明理

小学思品课本中,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之音频化、视频化,刺激学生的感觉、听觉、知觉等感觉器官,来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感受与接收。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出与内容有关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最后根椐教学目标进行归纳,使学生初步明白课文所讲的道理。如本课,根椐学生的讨论,把课文的教学要点综合在一起得出三点:①、粮食是个宝。②、粮食来之不易。③、我们要珍惜粮食。

(三) 信息收集,深化明理

明确道理仅靠课本中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在网上收集与内容有关的信息,(即浏览本课资源库的课件、文字、图片等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收集软件以外的有关资料,这时,教师可给以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本课学生收集信息后,分小组讨论、交流:①、粮食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②、粮食是怎么来的?③、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粮食?通过互相补充修正,进一步深化道理。

(四) 人机交流,联实际,辨是非

经过收集信息学习之后,学生利用他们所学到的新知识,完成老师预先设计的网上 小测试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辨析讨论,明白是非。本课在软件中设计了“辨一辨”、“说一说”等栏目,让学生在实际判断、辨论中,加深对本课观点的理解 和认识,提高学生判断是非和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

(五) 总结延伸,以实践促习惯

这一环节先通过学生自述“懂得了什么”来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再让学生设计一份总结(一份表格、一句话、一段话),写在校园网的留言板上。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接触社会实际,以实际生活来导行,促使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做到知行统一。如本课,组织学生亲身参加劳动,受到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的教育,并把感受写在校园网的留言板上,让导行在无形中完成。

五、“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模式使教学发生了转变

1、学生地位的转变。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主体地位。在网络环境下的思品课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感知发现――实践运用”,学生在课堂上是发现者、实践者、体验者。

2、教师角色的转变。网络教学使教师从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者”角色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真正改变教师灌输道理,学生只是听而无法体验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创设情景增强道德认识,把学生获得的认识引导到行为实践上。

3、教学过程的转变。网络教学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获得知识,掌握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体现出了传统教学所很少具有的平等性、协作性。

参考文献:

陆宏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网上课件的开发   电化教育研究

周勤    协作学习与网络教学探讨   中国电化教育

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    中小学电教

篇6: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一.树立以课本为纲的教学理念。

那就得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上一次市教育局的督导到学校来听课指导,我觉得这种指导对教师的成长很重要。如果教师本身对知识都不能熟悉地掌握,又不知道怎样讲给学生,还谈何教学效果呢?在以政治教材为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舞台。不管教学方法怎么变化,没有扎实的基础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此必须夯实基础。每次上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但往往课堂上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需要今后的继续努力。在备课时要精心收集知识点,反复精练,把最深入浅出的,最便于记忆理解的知识教给学生,同时多做习题,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提高。

二.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学生是有思想的主体,学生接受知识应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作为新教师,我注意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法是上好课的关键因素,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尤为重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努力钻研。

三.树立以中考为方向的指导方针。

教学中,紧扣中考要求,提高学习效率,主抓课堂质量,强化训练阶段,在授新课课堂小结后加以练习,强化基础知识。一阶段后及时复习,串联知识点,形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成体系,既有利于记忆,又有利于知识框架的形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多用案例教学,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调整课堂气氛,起到应有的作用,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针对学生缺少答题技巧、不会答题方法的问题,专门训练学生的答题方法,讲解答题模式,提高学生答题应试的能力。

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坚持多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大量的资料、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新教师,问题比较多,很多东西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实践水平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自己不断努力。多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中获得进步,力求站稳讲台,进而稳中求新,实中求精。

篇7: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我主要从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政治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政治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为此浅谈点滴体会。

一.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经历丰富,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倮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不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会多写一点。

二、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

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辩论赛、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我针对学生厌学,浪费现象严重问题。我带学生去县城较近的一所学校,与学生交流,听课,让她们感受农村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生活环境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学生回来后感受很深。

反思带来的快乐我感受颇深,如今尝到了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尽管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8: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反思过去,许多感慨,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对于人教版思想品德课更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有时不用多。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一节课内容讲完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除了随机加的内容之外,关键在于我语言还不够简洁。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语速快,讲课时我就提醒自己注意。当我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有错别字时,学生能及时指出帮助我改正。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记得一次在初三(2)班上课,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就有个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是学生犯错,而是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老师要尊重学生。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而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小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甚至自己做法欠妥当,也不敢面对。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上课时,也许因现在中考思想品德课只50分,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还比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课没兴趣,就抄写英语。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大家知道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在一片沉寂中,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我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再次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说上思想品德课写英语就是不对啊!!对此我没多解释,主要说明了教师也会犯错误。记得很清楚,当时班上同学给我鼓了掌。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学生有什么心理话经常找我说,甚至请我为他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乐了,赶紧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又单独找学生谈了话,解决了问题。因此,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是比较融洽的。因此在学期结束时,学生给我打的分,还是蛮高的。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人教版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中学的学习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习新天地”的内容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考虑学生去落后农村不方便,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上网搜集落后学校条件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加上自己搜集的,做成课件,通过和我们学校的条件对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农村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反思带来的收获我感受颇深,如今也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我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9: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过去有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教师应该成为一条源源不断的江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给自己“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是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为了充电,我经常上网,浏览时政要闻,了解思想品德教学的相关知识。。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敢于反思。老师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思考几分钟,甚至写上那么几句,并坚持一周一次认真反思,形成反思集。只有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通常认为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就难了。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而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活动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甚至自己做法欠妥当,也不敢面对。课后我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再次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说上思想品德课写英语就是不对啊!对此我没多解释,主要说明了教师也会犯错误。记得很清楚,当时班上同学给我鼓了掌。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学生有什么心理话经常找我说,甚至请我为他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篇10: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昆山市鹿峰中学 孙全军

从9月秋学期始,初中思想品德课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思想品德》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选取了许多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作为主要素材,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同时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同步发展。然而,我们也发现,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程中仍延续着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突出表现在:在教学方法上,重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教学内容上,重课本知识,轻生活实践;在学习评价上,重学生的卷面成绩,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 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此作些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供同仁参考。

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人教版、鲁人版、湘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南师大版、陕教版等多种版本。各地区的教师若比较研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原‘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标准’、原思想政治教材与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后,不难发现原《思想政治》教材全国也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都是在同一体例的基础上对原“课程标准”的解释。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有作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讲解 “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市区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既需要外界的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更需要经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亲身体验来真正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通过自主学习,使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正确思想品德的自觉过程,以利于学生不断地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形成持久的.学习欲望和自我教育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与尝试了以下几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效果很好。

1.课前搜索 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如教学“有朋自远方来”前,我拟定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民族知识大比拼”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各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搜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少数民族风俗和风情,竞相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游戏娱乐 游戏是人的天性爱好,通过游戏,可以在愉快的体验中培养学生的一定参与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如在讲授“法律护我健康成长”时,我组织了一场擂台赛。将全班学生四小组分成红、黄、蓝、绿四个方阵:红色──家庭保护队,黄色──学校保护队,蓝色──社会保护队,绿色──司法保护队。让各队学生阐述各种保护的重要性,并列举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加以证实。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学生的思维也异常活跃。

3.音乐感动 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如在讲完“相亲相爱一家人”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4.设疑导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如在“走创新之路”一课新课导入时,我首先投影了以下一段材料:近年来,我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同时还存在高产值低附加值的经济现象,如一些企业生产的DVD产品,出厂价格35美元,但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13美元,生产成本21美元,企业得到的利润仅为1美元;一只价格75美元的MP3,外国知识产权就占去了21.5美元,生产成本52美元,企业得到利润仅为1.5美元,这一现象被人称为“一美元经济现象”. 学生阅读完材料后,我让他们思考材料提供的“一美元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

5.实践活动 实践性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体验,形成和发展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讲授“搭起创新的桥梁”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进行创新必须培养求异思维,打破思维定势”的认识,我便请学生自告奋勇地到讲台前尝试一系列创新实践活动:比如用6根火柴,搭出4个三角形,等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体验、感悟到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意义。

总之,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篇11: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反思过去,许多感慨,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有时不用多。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一节课内容讲完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除了随机加的内容之外,关键在于我语言还不够简洁。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语速快,讲课时我就提醒自己注意。当我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有错别字时,学生能及时指出帮助我改正。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记得一次在初三(2)班上课,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就有个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是学生犯错,而是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篇12: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巧用心理效应,进行有效提问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调节教学进程,缓解课堂气氛,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必须要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而在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用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将会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提问有“法”——利用鸡尾酒会效应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在人声嘈杂的联欢会上,如果哪个角落突然传来你的名字,你马上就会警觉起来,有时候你还能听到某个熟人似乎也来到晚会了,你的耳朵似乎能过滤声音,总是能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种现象被称为鸡尾酒会效应。这种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鸡尾酒会效应,在课堂提问中同样也非常重要,它提醒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方式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成为学生的注意中心,而不是成为学生交头接耳时的注意背景。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讲究提问方式,做到提问有“法”。

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处于分散阶段,要想成为学生注意的中心,就必须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习即生活,对于思想品德课堂尤其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生活中的兴趣所在,除了关注社会热点及重大事件外,还要从学生的身边取材,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材料来设置问题。

提问方式多样化。要想整堂课都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化,使课堂提问真正成为一门艺术。首先,设置的问题类型应该多样化。思想品德课堂中常用的问题类型有:选择式问题、反问式问题、开放型问题、引导型问题、推测型问题、装傻型问题等。(教学论文 )在课堂提问中不断变换问题的类型远比一直使用单一类型的问题有效得多。其次,在选择学生进行回答时,也要注意使用不同的艺术。一般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选择学生进行回答:随机点名式、好差兼顾式、小组推选式、举手回答式及集体回答式。各种方式交错使用,不但能较好地达成教学效果,还能使课堂提问面向全体,使所有学生在教师提问后都能集中注意力,对问题进行深刻全面的思考。学生的名字是他们最敏感的信号之一,因此在课堂提问时除了要讲究提问方法之外,还要尽可能地记住学生的名字,了解学生的特点,这样产生的鸡尾酒会效应将更加显著,课堂提问也会变得更加有效突出,这也是班主任在自己班级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较集中的原因之一。

二、提问有“度”——避免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由于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现象。要想让课堂提问更加有效,一定要注意避免超限效应的出现。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做到适时有度,对提问频率及提问时机进行适当把握。

提问频率的把握。整堂课一讲到底被认为是“填鸭式”教学,是不足取的。而频繁的提问却往往借着“讨论式”的幌子而被人们容忍。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往往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肓日性,甚至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超限效应的发生,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提问次数应保持在一定范岡内。试想一下,如果针对某个学生还算感兴趣的情境,教师说“接下来我有两个问题需要大家进行讨论”,学生可能会认真讨论并且积极参与,但如果当教师宣布“接下来我有十个问题需要大家来解决”,学生估计马上就失去了讨论的兴趣。

同时,对问题频率的把握除了问题数量不能太多太滥以外,还要注意在提出一个问题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也能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

提问时机的把握。要避免超限效应的发生,除了要注意提问频率,对提问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即教师的提问要选择最佳时机,在不同的时间提出适宜的问题,主动地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心理。在把握提问时机时尤其要注意两点:不该反复重复的问题不要过多重复,这样即使时机把握得再好也会给学生留下哕嗦的嫌疑,招致学生的反感。把下课时间作为增大课堂容量的方法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占用下课时间拖堂进行提问,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导致超限效应的出现。

三、提问有“生成”——利用头脑风暴效应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效应进行课堂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在实施时一定要注意提问有“生成”,即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生成新的疑惑或问题,只有当学生能因为教师的问题而生成新的问题时,他们的思维才会变得更加活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当然,提问有“生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心预设,还要随机应变处理动态生成问题,妥善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两者的关系。

记得在讲述“关爱父母学会孝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对夫妇带着他们的孩子去旅行,在乘坐高山缆车的`时候,缆车运行到中途时,突然坠落,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父母用力将孩子高高地托起,孩子得救了,而他们却永远离开了深爱的孩子。并配上了歌手韩红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一首歌《天亮了》。提问时我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在这悲伤的歌声中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顿时,整个课堂显得格外安静,空气似乎凝结,大家都沉浸其中,

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大家都为这伟大的父爱、母爱而感动!而这正是我要的效果。突然,一个男生大声问道:“老师,这缆车的质量为什么这么差?经营者为什么这么不负责任?否则,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他的回答与质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开始“化悲愤为力量”,寻找悲剧发生的原因,谴责经营者的欺诈行业、唯利是图,然后又讨论到做人的原则问题。学生的讨论似乎偏离了我预设的轨道,但对于学生的回答,我没有过多的评价,只是适时地问了一句:“这些道理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刚开始还叽叽喳喳的,过一会竟然全都安静下来了,因为他们全都想到了平时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虽然这一意外的“头脑风暴”占用了课堂不少时间,但经过适时引导后学生的思维不但又回到了主题,而且体会更加深刻。因而在后一环节“说说我的父母”,许多学生都回忆起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表示父母对子女的爱太伟大、太无私了,要好好地孝敬父母。整堂课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课后调查发现学生对这节课的印象非常深刻,并且认同度很高。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曾精辟地指出:“教育要心理学化。”实践也证明,心理效应在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中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上述三种心理效应外,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心理效应,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规律,巧用各种心理效应,将其与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提问、讲究提问艺术,在思想品德课中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

篇13: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江苏 响水 ●陈 芹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是针对小学生进行系统地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我们要改进这门学科的教学,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篇14: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它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良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接受能力,正确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打造高效的课堂。但是,目前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作为教师,该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深化教学改革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地探索和思考的。

一、片面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尊重同学们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最基本的内容。然而,这种理念一旦被引进课堂教学中,往往会被表现的片面化,认为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甚至于有的学校以一节课老师让学生发言的次数来衡量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妥当的。

但是有好多时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至于忽略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作用。整个课堂上,学生手舞足蹈,七嘴八舌,丝毫没有教师说话的机会。课堂完全成了学生自由表演的舞台了,教师也就一味地满足学生的自由,任其自由发展,这样表面上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不利于教学。

二、过度地注重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是用来进行品德教育的,品德方面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由此在新课改中就倡导思想品德课的教育要与日常生活接轨,要时常关注生活细节,时常体验生活。在这样的倡导下,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比较注重往生活方面引导,但是他们在某些方面引导的有点太“过”了。

比如说,一堂课45分钟,老师用大概38分钟都在列举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实例,或是某些有趣的现象。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来显然是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学生热情洋溢,可是他们往往是沉浸在那些有趣的故事里面,对书本中的内容完全置之脑后了,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可取的。一堂课下来,大家也只是凑凑热闹,而所学的知识是基本上没有印象。

三、对学生过分地鼓励、表扬,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新课改所提倡的要适当地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倡导所表现出来的却是绝对化的情形。在某些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是否与课本内容有关联,教师的评价一律都是“说的真好,棒极了!”“你好聪明!”“真正确,好厉害!”之类的称赞,这样,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放纵的心理,对老师所提出来的问题就会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往往会不动大脑,反正老师也不会批评,只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在他们说错的时候,教师也不及时地纠正,就对他们的这种天马行空的做法极大地放纵,造成不良的影响。

有时在批改作业时,也是如此,明明他们的答案不正确,可是为了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不敢打“X”,只写个良。这样表面上教学过程中一片和谐,但是,只作这些表面的鼓励,实质性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学生们会认为他们都是正确的,会对这种功利性的表扬产生依赖心理,只会变得越来越浮躁,渐渐地就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对孩子们鼓励要掌握一个“度”。而不是一味地表扬,滋长他们的飘飘然的心态。“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只让他们一直都是一帆风顺,那么如何用努力奋斗,换来成功呢?所以,过分地激励是无效的,是盲目的,甚至于说是负面的。一定的挫折和失败是人的一生必须经的经历,是人类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四、过分地强调师生平等

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在课堂上有同样的发言权,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可是前提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有效地组织课堂的基础上进行的。而有些老师忽视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一味的“自由、民主”泛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采用“以问代讲”的方式,师生交流过多

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地使用“对吗”“是这样吗”之类地进行发问,而学生的表现则是按照课本所写的准确无误地念一遍给予回答,这一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师生缺少沟通。表面上看,一问一答,有条不紊,可这样学生完全是被动的,老师也是用提问来对课堂进行“满堂灌”的,师生没有能真正地互动起来。

2.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明显

新课改提出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由。由此,极少数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不敢批评,甚至于对他们的违反课堂教学秩序都不做反应,生怕干涉了学生的自由。以至于学生越来越放纵,在课堂上坐没坐相,七嘴八舌的,想看就看,想玩就玩,无比自由。课堂纪律对他们来说也是无所谓,反正老师也不会怎么着。这样发展下去,是十分危险的,他们非但在课堂上学不到知识,连最基本的自我约束的能力都没有了。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在面对纯洁的孩子们时,要鼓励他们用自己明亮的眼睛来观察世界,了解社会,用自己美好的心灵来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来研究社会现象,适应社会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主张个性化的表现,重视平等,崇尚开放,鼓励创造性,培养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响水县实验小学)

篇15: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路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路径思考

文/陈志勇

摘 要: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融入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路径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初探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思想品德课教学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快乐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论文2023-03-04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2023-07-23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2022-10-25

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023-03-29

思想品德教学心得体会2023-05-25

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索——感悟”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2024-04-29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论文2024-01-20

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素质教育研究论文2023-12-11

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怎么写2022-11-30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2022-08-13